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区田间对比试验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小区田间对比试验(精选7篇)

小区田间对比试验 第1篇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均为审定过的品种, 桂单688、先达901、正大808、恒大968、亚航639、迪卡008 (CK) 共6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为大田小区对比试验, 每个小区面积为30m2, 每个小区定苗种植150株, 设3个重复, 共18个小区;试验地设在兴宾区兴宾区石牙乡石牙街, 户主名:邓世宁。地块肥力中等, 前茬作物为玉米。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4年2月28日播种, 采用单行单品种平作种植;基肥折每亩用腐熟有机肥1500kg、45%复合肥 (15-15-15) 50kg;4月4日施苗肥, 亩用尿素7.5kg和钾肥 (KCL) 7.5kg;4月29日施攻苞肥, 亩用尿素12.5kg和钾肥 (KCL) 12.5kg。7月16日进行玉米验收并观测生育期。每个品种随机连续选取20株长势均匀的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分析。试验期间, 各个品种田间水、肥、病虫草害防治管理水平一致。

1.4 数据分析

秃顶率是指玉米苞不结粒长度与整个玉米苞长度之比;出籽率是验收时每个处理随机连续取20穗玉米称重脱离后称籽粒重折算而得;籽粒含水率是每个处理随机连续取20穗玉米脱离后用水份速测仪测量10次取平均值;千粒重是各个品种玉米分别晒干后随机称10次千粒重取平均数。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由表1可知, 各参试品种生育期与CK (迪卡008) 相比, 桂单688早3天, 先达901早1天, 恒大968迟1天, 亚航639迟2天, 正大808迟4天;株高均比CK高;穗位恒大968与CK相同, 其它4个品种均比CK高;穗长正大808比CK短, 其它4个品种比CK长;穗粗均比CK粗;秃顶度恒大968、先达901、亚航639比CK小, 正大808、桂单688比CK大;穗行数均比CK多;行粒数先达901比CK多, 恒大968与CK相同, 其它3个品种均比CK少;千粒重正大808比CK轻, 其它4个品种均比CK重;出籽率正大808比CK高, 其它4个品种均比CK低。

2.2 产量构成因素

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由表1可知, 桂单688穗长最长, 穗行数比最多, 穗粗最大。总的来看, 桂单688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协调, 因此产量高名列第一, 其次迪卡008名列第二, 不愧是当家品种, 其它4个品种总体表现也不错。

2.3 产量结果分析

由表2可知, 产量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桂单688、迪卡008 (CK) 、亚航639、正大808、恒大968先达901, 产量最高的是桂单688产542.3kg/667m2, 比CK (迪卡008) 增产24kg/667m2, 增产4.6﹪, 比最低产量先达901增产87.8kg/667m2, 增产19.3﹪。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各参试品种与对照迪卡008比, 在水肥管理, 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相同情况下, 产量最高的是桂单688, 最低是先达901;但从总体产量上来看, 这六个品种都不错, 产量都达450kg。因此, 对较好的品种要保持其品种的纯度和稳定性, 确定其有较长的推广应用前景。

注:表中数据除生育期外, 其余为20株/区的平均值, 生育期以完熟期计算。

摘要:本试验通过小区田间简比试验, 对各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情况了解与分析, 为兴宾区乃至来宾市各县找出多个能替换当家品种迪卡008的新玉米品种。试验结果表明, 桂单688产量最高, 其次亚航639, 表现较好。对较好的新品种, 更有待进一步试种和示范, 确定它们的推广前景。

水稻不同抛栽密度小区田间试验 第2篇

关键词:水稻,抛栽密度,小区,田间试验

前言

为了解决钦南区水稻生产密度普遍偏低、肥水管理不科学等问题, 根据项目实施要求, 进行水稻不同抛栽密度小区田间试验, 通过观测水稻不同抛栽密度对其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筛选出适宜钦南区水稻高产栽培的抛栽密度, 为指导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为:浙江勿忘农种业公司生产的中浙优1号。

1.2 试验田块

试验在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沙埠镇分界村委那缴队农户尤建彩的承包田块进行, 随机排列每个小区面积13.4m2, 土壤类型为水稻土, 土种为潴育沙泥土, 耕作层16cm, 土体无明显障碍层, 地势平坦, 肥力中等均匀, 排灌方便。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按不同密度设7个处理 (见表1) , 3个重复, 随机排列, 每小区面积13.42m2插植, 小区四周均留60cm以上保护行。

1.4 试验方法

秧苗旱播, 播种时间6月25日;插植时间7月31日, 双株植。8月5~6日水浸, 1周后长势正常。

各小区基肥均按每667m2施过磷酸钙500kg、铵25kg, 第1次放蘖肥, 8月8日每667m2施尿素7.5kg、钾肥51kg;8月25日施第2次肥, 每667m2施俄罗斯复合肥20kg。

插植前, 用灭螺剂杀福寿螺, 8月20日喷药杀稻飞虱、卷叶虫, 9月9日喷药防治纹枯病、稻瘟病、卷叶虫, 抽穗前喷药防治稻飞虱、穗茎病。11月1日人工收割脱粒称重, 每小区取样品晒干后算折干率, 再折算小区干重。本试验各处理 (小区) 除抛栽密度不同外, 试验品种、肥水管理等田间管理措施均相同。并认真做好田间观察调查记录、考种和收获工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作物禾苗消长状况的影响

根据表2, 的禾苗消长情况分析, 禾苗长势基本平衡, 分蘖差异不显著。苗势:处理1和处理2比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7高5~10cm。

试验地点:沙埠镇分界村委那缴队农户:尤建彩造别:晚造

2.2 不同抛栽密度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3可知, 各处理 (小区) 的千粒重、结实率差异不显著。但实粒、每穗总粒、穗长随着抛栽密度的逐渐加大而出现减少的趋向。密度小禾穗较长、穗粒较多;密度大禾穗短、穗粒少。

2.3 不同抛栽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3数据可知, 各处理的理论产量以每667m2抛栽2.4万蔸的处理5最高, 每667m2抛栽2.1万蔸的处理4次之, 第3为每667m2抛栽3.0万蔸的处理7;实际产量以每667m2抛栽2.1万蔸的处理4最高, 每667m2抛栽1.2万蔸的处理1次之, 第3为每667m2抛栽2.4万蔸的处理5。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本次水稻不同抛栽密度小区田间试验, 以每667m2抛栽2.1万蔸的处理4表现最好。不同抛栽密度对水稻分蘖影响不显著, 对水稻株高、穗长、穗粒数、每667m2有效穗的影响较为明显。

适当密植, 能有效提高亩有效穗, 进而提高水稻种植产量。而农业生产条件千变万化, 哪种抛栽密度才是当地中等肥力田块水稻种植的最理想抛栽密度, 仍须围绕此目的进行多点多次试验分析比较。

参考文献

[1]胡潮水, 徐爱萍, 蒋根土, 童六冰.早稻机械插栽的效果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 2009 (01) .

[2]李艳君, 朱毅成, 朱义潭, 龙群.早稻直播不同用种量对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上半月刊) , 2009 (17) .

枸杞蚜虫田间防效对比试验 第3篇

关键词:沼液,杀虫剂,蚜虫,防治效果

枸杞蚜虫 (Sphis sp.) 是为害枸杞的主要害虫, 常以繁殖代数多, 生活史重叠, 防治次数多为枸杞生产的难点, 容易造成枸杞苗木长势衰弱, 产量、品质明显下降, 化学药物防治枸杞蚜虫虽然效果显著, 但农药残留已成为制约枸杞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 既能有效控制枸杞蚜虫危害, 又能生产出绿色枸杞, 已成为枸杞产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2013年筛选出了5种农药和3种浓度沼液开展了枸杞蚜虫田间防效对比试验, 旨在为枸杞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促进枸杞无公害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靖远县静安乡, 属温带大陆型半干旱气候。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676.1h, 年平均日照率为61%。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7.36kcal/cm2厘米。土壤为灌淤土或灰钙土, p H值7.5~8.5, 有机质含量5g/kg以上, 全盐含量5g/kg以下, 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 熟化程度高。年均降水量185mm, 灌溉条件便利。

1.2 试验材料

1.2.1 供试材料

5年生枸杞, 品种为宁杞1号, 供试面积2亩, 662株, 田间管理正常。

1.2.2 供试沼液

凡是以作物秸秆和人粪尿为原料、正常产气1个月以上、PH7~8、无粪臭味的沼气池沼液均可取用。取上清液, 用双层纱布过滤后待用[1]。

1.2.3 供试药剂

阿维菌素乳油、42%阿维-毒死蜱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啶虫咪乳、0.9%敌杀死乳油。

1.2.4 试验对象

供试害虫为有翅型、无翅型枸杞蚜虫 (Sphis sp.) 。该害虫寄生于枸杞枝条顶端的嫩叶和嫩梢部。

1.3 试验设计

1.3.1 沼液防治蚜虫试验

试验设4个处理, 每个处理30株, 随机排列, 3次重复。处理分别为:Z1, 沼液原液 (100%) ;Z2, 50%沼液;处理Z3, 20%沼液;CK1 (对照) , 清水。

1.3.2 药剂防治蚜虫试验

试验设6个处理, 每个处理30株, 随机排列, 3次重复。处理分别为:Y1, 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Y2, 42%阿维-毒死蜱乳油4000倍液;Y3,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Y4, 3%啶虫咪乳油1500倍液;Y5, 0.9%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CK2 (对照) , 清水。

1.4 试验方法

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对标记样株的叶片进行均匀喷雾, 以枝叶不下滴为准, 喷雾后及时用网袋将试验枝条套牢。

1.5 调查方法

在每个处理和对照中每隔5株抽取2株有虫树作为标准株, 每株上取一个标准枝编号, 于喷药前和药后1d, 3d, 7d, 15d调查每个标准枝上的虫口数。

1.6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EXCEL200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并计算防效。

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计算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沼液浓度对枸杞蚜虫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 沼液原液具有较好的杀蚜虫效果, 喷药15d后防效达到82.60%, 随着浓度降低, 防治效果明显下降, 浓度为20%的沼液喷施15d后防效只有29.23%。试验结果表明, 用原液防治枸杞蚜虫效果最好。

2.2 不同药剂对枸杞蚜虫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以看出, 选用的5种农药均对枸杞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施药15d后, 防效均在85%以上。其中,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 施药15d后防效可达96.19%, 其次是0.9%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 施药15d后防效为94.76%, 3%啶虫咪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施药15d后防效为86.53%。施药3d后,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略低于0.9%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 说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药效较慢, 但是持效期长[2]。

2.3 沼液与药剂防治蚜虫效果对比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 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与沼液原液相比, 杀虫速度较快, 施药后3d的防效在80%左右;沼液原液杀虫速度较慢, 防治效果15d达到82.6%, 尽管沼液原液防效达不到与农药相同的效果, 但沼液是沼气生产中的一种附属产物, 几乎没有成本, 易取、易用, 且无毒、无害、无残留[1], 含有多种营养物质, 是一种优质液肥, 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说, 沼液在枸杞无公害生产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3 讨论

1) 本试验说明沼液原液对枸杞蚜虫有较好防治效果, 其杀虫效果几乎可以和部分农药相当。因此, 当田间蚜虫虫口密度适中, 对枸杞生产不足以造成重大损失时, 可使用沼液预防和控制枸杞蚜虫危害。

2) 沼液经过充分发酵后, 是一种优质液肥, 其中丰富的营养物质, 除氮、磷、钾等元素外, 还含有对作物生长起重要作用的硼、铜、铁、锰、钙、锌等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有机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枸杞生长期喷施沼液, 不仅能够防治枸杞病虫害, 而且可以提高枸杞品质, 减少农药污染, 因此, 沼液对枸杞无公害生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应大力推广[3]。

3) 随着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农药残留对枸杞品质的影响已经严重阻碍了枸杞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而沼液中的氨、铵盐和某些抗生素对枸杞病虫害有直接防治作用, 且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 被称为“生物农药”, 因此, 沼液在枸杞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可极大地减少农药残留, 提升枸杞品质。

参考文献

[1]张伦德, 周才巨, 贺光伦.沼液防治柑橘害螨和蚜虫效果试验.中国热带农业[J], 2010 (1) :63-64.

[2]冯万贵, 张词睿.沼液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宁夏农林科技[J], 2010 (6) :170-172.

小区田间对比试验 第4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登海605、登海679、润民336、联创808、矮美乐、强盛388、龙生2号、冀丰223。

1.2 地点及设计

试验设在后宫乡上院村, 该地块海拔高度700 m, 年降雨量500~600 mm, 年平均气温12.6℃, 土壤属于黄土质褐土性土, 肥力中等, 地块平整, 地力均衡, 适宜机械操作, 水利条件好。前茬小麦, 小区对比试验, 每品种面积0.134 hm2, 8个品种共1.072 hm2, 自西向东, 随机排列, 不设重复, 见图1。

2 试验主要观察内容

品种生育期;品种植株性状;品种出籽率;品种产量和品种经济性。

3 田间生产管理

田间管理与大田玉米生产相同, 不做特殊处理。

3.1 整地与播种

麦收后及时趁墒整地, 整地时用金正大控释肥 (N-P-K比为28-8-8) 40 kg/0.067 hm2作为底肥。

6月15号播种, 机械播种, 依各品种特性每0.067 hm2种植4 500~5 650株。实行等行距种植, 行距62 cm, 株距依密度而定。

3.2 田间管理

3.2.1 追肥

7月23日用“金正大控释肥 (28-8-8) 进行追肥, 用量40 kg/0.067 hm2。

3.2.2 喷药

7月30日, 用“敌杀死+德国巴斯夫的吡唑醚菌酯”进行喷打, 以防虫害。

3.2.3 浇水

播种后遇到长时间的高温干旱, 于8月7日和8月20日分别浇水, 共2次。

3.3 收获

10月5日收获完毕。以小区为单位进行收获, 单打、单晒至干, 分别称质量。

4 试验观察记载

4.1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各生育期调查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各生育期调查见表1。

4.2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生物指标测定

在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中, 对单位面积的生物指标测定见表2。

4.3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经济效益

在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中, 对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调查见表3。

5 试验结果与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在相同播期下登海605在播种期、出苗期和拔节期和成熟期较其他品种早, 而润民336在开花期、吐丝期、抽雄期和结实期比其他品种提前, 说明中期生长较快, 但成熟期较晚, 属晚熟品种。

从表2中可以发现, 从0.067 hm2的穗数方面来看联创808较多;在株高和茎粗方面登海605表现较为突出;强盛388穗子比较长;登海605穗粒数最多;登海605和登海679在粒质量上相差不大, 比其他品种表现良好, 证明登海605在三要素方面占优势。

从表3中可知, 联创808出籽率最高, 登海605产量最高, 在投入相同时登海605收入最高。

6 结论

综上所述, 登海605综合排列居第1位, 其次是登海679。登海605和登海679株型紧凑, 产量较高, 适宜在闻喜县南垣种植。

摘要:为了加快玉米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和更新换代, 认识和使用优良品种, 进一步筛选适于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 从而进行了品种评比区域试验, 为农民种植玉米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方向。

小区田间对比试验 第5篇

1 调查地点和方法

1.1 调查地点

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蚕桑蜜蜂研究所湖桑32号品种桑园。

1.2 调查时间

2008年511月

1.3 调查方法

选取桑园南北两块地为调查点。品种北园调查方法:①以株为单位, 5点取样, 每点5株, 共25株, 每株一根枝条, 定点调查。②每月以周为单位, 定时田间定株定枝取上、中、下叶各一片, 计虫口总数[1]。

品种南园调查方法:①以株为单位, 5点取样, 每点5株, 每株一个枝条, 共25条, 定点调查。②每月以周为单位, 定时、定点、定株定枝田间调查各叶片虫口级数。③分级标准[2]: 0级, 叶片没有虫;1级, 每张叶片虫口数1-10头;2级, 每张叶片虫口数11-50头;3级, 每张叶片虫口数51-100头;4级, 每张叶片虫口数101-200头;5级, 每张叶片数201头以上。

2 调查点的基本情况

该园设了两个点, 即品种北园调查点 (整株留叶调查取上、中、下叶片各1片) 和品种南园调查点 (结合生产实际 , 一切农事操作照样进行, 即采叶、施药等不受限制) 两种不同田间调查方法的对比。南北两块地都是湖桑32号, 树龄20多年, 长势中等, 种植面积各0.1 hm2 , 种植密度每1 200株/667m2; 由于2008年倒春寒, 该园湖桑品种桑树发芽晚 (比附近田块云桑2号品种晚一个月发芽) , 3月下旬芽胞仍未萌动, 到4月中旬芽孢才开始脱胞进入燕口期, 加上时雨时晴, 气温开差大, 桑树生长缓慢;4月下旬打杀虫剂 (辛硫磷、敌敌畏等) ,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 经过田间灌水桑树讯速生长, 到5月9号才开始进行两种不同方法的田间调查。此时园内杂草较多, 5月上旬田间锄草, 5月中旬施肥一次, 没有夏伐 (由于大部分叶片没有用完) 。79月雨水多而且集中, 田间杂草生长旺盛, 到10月中旬多数叶片老化, 上部叶片有1/3的已落叶, 到11月下旬气温逐渐变冷, 多数叶片黄化脱落, 此时全园锄草, 12月下旬开始剪条打封园药。

3 调查结果

3.1 品种北园调查点

该园7月下旬多数中上部叶片被采, 从810月下旬杂草丛生 (多数杂草在60~90 cm高) , 桑粉虱危害比桑蓟马重, 10月中旬田间出现大量瓢虫的幼虫, 11月初中、下部叶片有90%的已落叶, 到11月底已全部落叶, 此时园内杂草刚锄完。全年的调查结果 (表1) 显示:桑蓟马主要在上部叶片危害重, 中部叶片危害次之, 下部叶片危害较轻;57月是该地块桑蓟马危害的高峰期。

2.2 品种南园调查点

从5月中旬开始上部叶片已被零星采摘, 7月中下旬中间调查点的中上叶片被采, 8月下旬至9月初多数叶片被采, 10月中旬田间出现大量瓢虫的幼虫, 12月中旬全园桑树已全部落叶, 12月下旬伐条打清园药。调查结果 (表2) 显示 :56月是该田块桑蓟马危害的高峰期, 其它月份零星发生。

4 试验小结

桑蓟马的发生规律受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另外频繁的采叶和化学防治、施肥、灌水等因素都影响了田间调查的准确性。通过两种不同的田间调查方法, 可以看出57月间是桑蓟马在该地区的高发时期, 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虫口数调查法的优点是:工作量小, 能准确了解桑蓟马在桑枝上不同部位的危害情况和了解桑蓟马在当地的发生代数及发生规律;缺点是:调查点附近的叶片都采了, 其它桑树上的桑蓟马等害虫有可就能会迁飞到所留桑树的叶片上危害, 导致调查数据存在着很大的误差。 分级法的优点是:能了解桑蓟马在不同叶位上的危害情况, 有利于开展工作;缺点是:工作量大, 调查到的数据不能完全准确地反应出桑蓟马在该地区的发生规律。但是,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 分级调查法由于与生产互不干扰, 所以更适合于田间调查。

摘要:运用虫口数调查法和分级调查法两种方法, 对2008年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湖桑32号品种桑园桑蓟马的为害程度作了调查, 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但分级调查法更适合桑园虫口调查。

关键词:桑蓟马,虫口数调查法,分级调查法,田间调查

参考文献

[1]黄国洋.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115-116.

小区田间对比试验 第6篇

田间持水量是土壤水分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参数, 是指在地下水位较深的情况下, 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 是植物有效水分的上限和衡量土壤保水性能的重要指标, 是土壤干旱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确定农田灌溉的重要参数[1]。田间持水量测定的准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某一地区对作物可利用水分的正确评价, 也直接关系到对当地旱涝状况的准确评价和制定合理灌溉计划, 进而影响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2]。本文通过对比试验, 探索简单、实用且准确测定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方法, 以取得准确的田间持水量的数据, 对南雄烟区旱坡地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经现场踏勘, 选定广东省烟草南雄科学研究所试验区的旱坡地为试验地块。试验地块土质为砂壤土, 0~40 cm土壤容重为1.45 g/cm3。2012年1月3日开始试验, 1月10日结束。设备仪器有1 500型压力膜仪、烘箱、水桶、铁锹、取土钻、削土刀、卷尺、木锤、1 mm筛、烧杯、铝盒、环刀、白搪瓷盘、定性滤纸、电子天平、塑料薄膜、稻草等。

1.2 试验项目及方法

1.2.1 田间灌水法测定田间持水量。

田间灌水法是在选定的地块中, 通过人工灌水、渗漏, 使土壤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毛管悬着水最大量, 用烘干法测定此时的土壤含水量, 即为土壤田间持水量。 (1) 测定场地的准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 量取面积4 m2 (2 m2 m) 的平坦场地 (2次重复) , 拔掉杂草, 稍加平整, 在周围筑1道结实的高20 cm、底宽30 cm的土埂, 并将埂底压实。在距土埂0.5 m处, 围一道同样高厚的土埂保护区。埂内面积为1 m2, 为测试区, 埂外为保护区, 防止测试区内的水侧渗外流。 (2) 灌水前土壤湿度的确定。按《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 在离准备好的场地1.0~1.5 m处, 根据应测定的田间持水量的深度 (40 cm) , 对10 cm、20 cm、30 cm和40 cm等4个土层深度各取3个土样, 用烘干法测定各层土壤湿度, 求出测量值的平均值。 (3) 灌水与覆盖。小区灌水量按下式[3]求算:

式 (1) 中:Q为灌水量 (m3) ;a为拟定所测深度的平均田间持水量 (%) ;w为灌水前所测深度的平均土壤湿度 (%) ;p为所测土壤深度的平均容重 (g/cm3) ;s为灌水场地面积 (m2) ;h为所测定的深度 (m) ;常数2为小区需水量的保证系数。经计算, 小区需灌水0.458 m3。灌水前在地面铺设一薄层稻草, 先在保护区内均匀灌水, 然后向测试区灌水, 所有水在1 d内灌完。当水分全部下渗后, 在测试区和保护区铺盖30 cm的草层, 再盖上塑料薄膜, 避免水分蒸发和防止降雨落在小区内。 (4) 取土测定含水量。从灌水的第2天开始用土钻取土测定, 下钻地点不应靠近小区边缘。每天取1次, 每个测试区各土层均取3个土样。每次取土后将草层和塑料薄膜覆盖好。测定土壤含水量后, 逐层计算同一层次前后2次土壤含水量, 若差值2.0%, 则第2次测定的土壤含水量为该层的田间持水量[3]。否则, 继续测定, 直至前后2次结果满足差值2.0%, 取后一次测定的含水量为该层土壤田间持水量。

1.2.2 室内环刀法测定田间持水量。

在选定的地块用环刀采取原状土样带回室内, 放在白搪瓷盘中并向盘内注水。饱和后, 把装有土的环刀连同滤纸放在装有干土的环刀上使其吸水。待环刀内原状土壤的水分达到毛管最大悬着水时, 相应土壤含水量为该土壤田间持水量。 (1) 取样。把环刀 (刀口向下) 平稳的压入相应的土层, 待土柱冒出环刀上端后, 用小铁铲轻轻挖开周围土壤, 取出环刀。用削土刀从环刀中间向外缘拓展慢慢削去多余的土壤, 使环刀内土壤的体积恰好等于环刀的容积, 并擦去环刀外侧的泥土。在环刀刀口一侧垫上定性滤纸, 然后盖好底盖和顶盖。每层土样取3个重复, 同时在该土层采土。 (2) 淹水。将装有原状土的环刀放在白搪瓷盘内, 有孔的底盖朝下, 缓慢向盘内注水。水面高度到距离环刀上缘1~2 mm处即停止加水, 让其充分吸水24 h。 (3) 风干过筛。将采集的同层土样风干, 用木锤打磨细后过1 mm筛孔, 装入环刀中, 装时注意轻拍击实, 稍微装满一些。 (4) 吸水。将已经饱和的装有湿土的环刀底盖打开, 环刀连同滤纸放在装满干土的环刀上, 并加压一小块压砖, 使其上下紧密接触。 (5) 取土测定含水量。8 h后, 从原状土的环刀内约取土30 g, 置于铝盒中, 称重烘干, 其土壤含水量即为该土壤田间持水量。

1.2.3 用压力膜仪测田间持水量。

压力膜仪是用加压法测定土壤吸力, 其原理是在一个封闭容器中将压力加在土壤及其溶液上, 而多孔板或半渗透膜及平衡渗析液仍处于大气压力下, 这样土壤水在施加压力和大气压力的压力差作用下即可流出达到新的平衡[4]。平衡状态下, 压力膜仪提取器中的气压值 (正压力) 和土壤吸力 (负压力) 大小相等, 但是方向相反。在平衡状态下, 可以通过提取器中的压力值来确定土壤样品的含水量。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土水势大多集中于-30~-10 k Pa[5], 因而可以通过加压10~30 k Pa的压力求得田间持水量。由于在压力10~30 k Pa下, 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大, 本试验近似取在20 k Pa压力下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 (1) 样品准备。方法同1.2.2室内环刀法测田间持水量的步骤 (1) 、 (2) 。 (2) 密封。取出装有饱和原状土的环刀和底盖, 迅速用纸巾擦拭底盖多余的水分, 然后放在压力容器内, 并用铨紧螺栓密实地固定好压力容器的上下盖, 防止压力容器漏气。 (3) 加压。通过压力膜仪的空气压缩机加压, 在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后, 精调阀门, 给压力容器加压20 k Pa。 (4) 取土测定含水量。待平衡后, 取出压力容器内的土样, 用烘干法测此时的土壤含水量, 即为该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2 结果与分析

对各方法每次取土的土样, 均通过烘干法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土壤含水量:

式 (2) ~ (4) 中:W为土壤含水量;W1为湿土+铝盒重;W2为干土+铝盒重;W0为铝盒重;n为土层编号, 取1、2、3、4;Wn为第n土层平均含水量;Wn-1、Wn-2、Wn-3为第n层土壤的3个重复;为土层的平均含水量。

将监测数据代入以上公式发现, 田间灌水法中, 第5天的土壤含水量为25.62%, 与第4天的26.01%相比, 2次测量的差值小于2%, 故田间灌水法所得田间持水量为25.62%。室内环刀法与压力膜仪法测定的田间持水量分别为25.48%和25.53%。据测定结果可知, 田间灌水法所测值最高, 但与室内环刀法和压力膜仪所测结果差异很小。因而, 可用室内环刀法或压力膜仪所测结果代替田间灌水法, 南雄烟区旱坡地的田间持水量为25.5%。

3 结论与讨论

用田间灌水法测土壤田间持水量较为普遍, 但该方法易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应选择降雨较少的时期, 这有利于土壤中重力水的释放, 尽量避免土壤的毛管水受地下水的影响[6]。不宜在气温较高的晴天, 因为取样时高温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 使测定结果不准确。

在本试验中, 由于旱坡地0.5~0.6 m以下的土层为较为致密的壤土, 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所测土层重力水的释放, 导致测定结果稍微偏高。总的来说, 3种方法所测结果相近, 与田间灌水法相比, 室内环刀法和压力膜仪法较为简单, 可节省人力和物力, 且不受天气的影响, 可在短时间内取得较为精确的结果, 说明室内环刀法和压力膜仪法测定的田间持水量能够代表自然状况下的田间持水量。

试验中, 在压力膜仪中加压20 k Pa时, 相应的土壤含水量能准确反映南雄烟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但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与土壤类型和结构等密切相关, 影响机理较为复杂, 至于用压力膜仪加压20 k Pa时相应土壤含水量能否较为准确地反映其他地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祁如英, 马占良, 殷万秀.保证田间持水量测定值质量的技术方法浅谈[J].青海气象, 2008 (1) :27, 41.

[2]赵秀兰.影响测定田间持水量的因素及其订正[J].黑龙江气象, 2000 (1) :41-44.

[3]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3.

[4]唐海行, 沈光强, 张和平.力薄膜仪的研制介绍[J].水文, 1988 (3) :39-41.

[5]魏胜利.田间持水量的测定与旱情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5 (S1) :53-54.

小区田间对比试验 第7篇

1 试验材料

1.1 疫苗

ND低毒力ZM10株冻干活疫苗 (嗜肠道性) , 批号S0808039, 乾元浩南京生物药厂生产;NDLaSota株 (嗜呼吸道性) ;进口疫苗 (嗜肠道型) 。

1.2 试验动物与场所

江苏某商品肉鸡场为试验场地, 试验鸡只为美国AA 1日龄雏鸡5 000只。

1.3 攻毒所用强毒毒株

NDV北京株, 病毒滴度为108.5 EID50/0.1 ml。

2 试验内容

ZM10疫苗与进口苗及L系疫苗的免疫原性的比较、HI抗体监测指标、呼吸道征候、攻毒试验结果及生产性能指标。

3 试验方法

3.1 供试鸡的选择与分组设计

本试验于2008年8月18日从某养殖集团引进的同批、同日龄的5 000只肉仔鸡中, 随机选择经称量 (开食前称量) 体重基本一致的公母混合健康鸡3 100只, 随机分成4组:ZM10试验组、进口苗免疫对照组、Lasota株免疫对照组各1 000只、空白对照组100只 (不作ND免疫) 。其中ZM10组、免疫对照组又各设5个重复 (5个小栏) , 每个重复200只。各组公母比例一致, 分组后不进行预试期, 调整好各组体重, 并经生物统计数据处理后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3.2 试验观察

从3日龄到19日龄, 每天晚上9∶00~12∶00观察1次, 记录呼吸道反应情况。3.3抗体监测将雏鸡分为4组, 每组10只, 同时于第1、7、14、21、28、35、42日龄, 分别随机采集血样, 空白对照10份, 其他3组各15份, 检测血清中ND的HI价。

3.4 攻毒试验

分别在25、45日龄进行鸡只的攻毒试验, 在乾元浩南京生物药厂病毒重点试验室隔离动物舍内进行攻毒和观察。25日龄剂量为3万倍稀释, 每只肌注1 ml;45日龄为1万倍稀释, 每只肌注1 ml。攻毒后观察14 d, 记录结果, 计算保护率。

3.5 呼吸道观察

主要观察鸡群的咳嗽、喘气和摆头等临床症状。

3.6 资料收集

试验期内固定专人分别称各组鸡始重、末重、呼吸道反应、记录死亡数、死亡原因、发病率、耗料量、采食观察记录、疫苗反应。

3.7 数据处理

本试验数据均由计算机用SPSS统计软件包处理。试验结果以平均数±标准误差表示, 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

4 试验结果

4.1 免疫原性

4组鸡只的抗体监测消长变化、免疫效果观察与跟踪, 结果见图1、表1。

试验结果表明: (1) ZM10组、进口苗组、L组鸡之间的鸡只新城疫抗体滴度无显著差异 (P>0.05) , 其免疫原性相当, 但与对照组都有极显著差异 (P<0.01) 。 (2) ZM10可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 产生坚强免疫保护力, 同时免疫保护期长, 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注:表中ND HI抗体均为平均值, 测得数据均由HI价平均值±SXDF (0.05) 来表示;同列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箸 (P>0.01) 。

4.2 呼吸道观察

主要表现咳嗽、喘气和摆头等症状, 其他未见严重副作用。发病率详细统计见表2。

表2说明:ZM10组由于嗜肠道性主要在肠道复制, 因此免疫后几乎没有出现呼吸道症状, 同时由于ZM10毒力比L系弱, 因此可以首免, 而不会出现免疫应激反应;相反L系由于嗜呼吸道性, 主要在呼吸道复制, 损伤呼吸道黏膜, 因此必然引发呼吸道症状, 同时由于L系毒力不够弱, 引发应激反应比较大, 不适合于1日龄免疫, 因此用L系疫苗免疫1日龄鸡只在一定程度上又加重了鸡只的呼吸道征候, 并且继发了大肠杆菌, 造成鸡只少量的死亡。

4.3 攻毒试验

根据保护率=保护鸡数/攻毒鸡数, 其中保护鸡只包括正常鸡和轻微症状鸡;非保护鸡包括死亡鸡和严重病症鸡。其结果见表3。

4.4 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

分别对各组鸡只在全程试验中所收集的试验数据进行生物统计分析, 得出其综合生产性能, 结果见表4。

表4表明:ZM10组在鸡只的经济指标上比进口苗略高一些, 差异不显著;但ZM10组要比L系高的很多, 主要是由于L系在免疫接种的过程中所引发了呼吸道疾病并继发了大肠杆菌病, 从而影响了鸡只每天的增长速度, 从而直接影响了出栏体重和料肉比。

5 小结与讨论

5.1 ZM10疫苗在高母源抗体条件下的免疫效力田间试验表明:

一免后其抗体水平不低于对照组, 而二免后抗体水平明显提高。二免后用ND强毒北京株进行攻毒, ZM10组与进口苗组保护率均达100%, 而L系组保护率为96%。

5.2

本试验表明, ZM10对于雏鸡进行1日龄饮水免疫, 基本没有呼吸道反应。

5.3

实验室攻毒试验表明, ZM10诱导的抗体能够抵抗病毒滴度为108.5 EID50/0.1 ml的ND强毒的攻击。因此, 该疫苗诱导产生的免疫力确实、免疫持续期长。

6 结论

6.1

ZM10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可突破高母源抗体的干扰, 产生快速、高水平的免疫保护力, 免疫持续期长。

6.2

ZM10不仅免疫效果好, 而且几乎无呼吸道反应, 是当前最好、最安全的新城疫疫苗。

6.3

小区田间对比试验

小区田间对比试验(精选7篇)小区田间对比试验 第1篇1.1 供试材料供试品种均为审定过的品种, 桂单688、先达901、正大808、恒大968、亚航...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