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精选12篇)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第1篇

一、转变观念

1.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转向“能力培养”。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跟外国人交际, 也就是能用英语听说读写译, 这应该说是一种技能。这些技能的掌握, 要在实践中反复地、长期地训练才能成功。其次, 考虑到高中学生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 放手让学生去进行研究, 大胆地探索, 积极地讨论,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2.教学目标从“知识为主”转向“方法为主”。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点的串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大多数只重知识储备、轻视甚至忽略了方法研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让他们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3.教学方法从“单纯教授”转向“合作参与”。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小组合作探究为方式。教师应该多安排学生活动, 使学生做到勤动手、多讨论、多思考。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我们彼此交换, 每人还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我们彼此交换, 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小组讨论、成果 展示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是学生掌握知识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课前备课

1.教师的备课。充分 备课是上 好课的前 提。抓好备课这一环,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实践 表明, 教师在备课时所 花工夫的 多少直接 影响授课 的质量。教师的备课过程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 对象的变 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 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任何一堂成功的课, 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2.学生的预习。捷克教育家夸 美纽斯说 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 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后再听课, 学生对于教师上课时要讲的做到心中有数, 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以理解的知识上, 从而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三、高效课堂

1.精彩的导入。导入是思维的起点, 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往往关系着学生听此节课的效果如何。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跟随教师进入知识的殿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还可以使 学生对英 语产生浓 厚而持久 的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活跃的课堂。建立一个轻松活 跃的英语 课堂就是营造一个积极主动、充满情趣、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 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3.精讲精练。要追求高效的课堂, 教师必须做到精讲精练。精讲, 是指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 础上, 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 精心设计, 透彻剖析。通过课堂上的精讲精练, 讲练结合, 使课堂时间使用率显著提高, 使学生懂得抓住重点地学习。精练也不等于少练, 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编或精选例题与练习题, 针对性要强, 保证练好、练实。

4.课堂小结。一个好的课堂小结 不仅能帮 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 而且能激发学生课后去独立思考。总结要体现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要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管是教师作画龙点睛的小结, 还是引导学生去总结, 都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余味无穷。

四、课后反思

1.教师反思。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课 后反思能让教师找出课堂上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反思, 教师不断地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 对于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改进, 通过在教学中日积月累, 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2.学生巩固。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宝地, 而课后的反思和巩固则是学生获取英语真谛的法宝。在英语教学中要给学生自我巩固的空间, 课后及时复习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并整理笔记, 及时消化知识, 通过适当的课后练习, 检查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第2篇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英语组)

[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的热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课堂里“研究性”地学习意味着教学要围绕问题而展开。新教材采用的是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语篇阅读,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 指导---自主学习开放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的热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课堂里“研究”性地学习,意味着教学要围绕问题而展开。新教材采用的是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语篇阅读,开展语言能力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在《论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中指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必须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那就是让学生超前预习,然后根据学生超前预习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即采用“指导---- 自主”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超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指导---- 自主学习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超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课堂的英语兴趣,超前预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打破课堂教学的传统结构,由学跟着教走,变为教为学服务。要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愿望,坚持每课超前预习,在预习中做到动口、动脑、动手,力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在学生预习新课时,笔者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目的去进行预习,如:在SEFC Book 1A Unit One Chuck’s Friend 中,笔者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o is Chuck’s Friend ?这样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来,接着通过课文情节的描述,提出:“What happened to Chuck one day ? What things much Chuck learn to survive on the island? What does Chuck learn about himself when he is alone on the island? Why did Chuck treat Wilson as his friend?” 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人人都需要朋友。

2.调动学生的活动性,让课堂充满活力

活动性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平等、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或探究式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个个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用提问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振奋感情、提高兴致。因此,提问的设计要以某些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从文章巧妙的艺术构思中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积极的学习容易使学生尝到劳动和收获的欢乐,而学习的进步是进一步积极学习的有力的强化物。如学生学习了SEFC Book 2A Unit 10 At the Tailor’s Shop一文后,教师可以这样发问:Is money everything ? 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进来,有的学生这样认为:If you have money, you have everything.有的学生则不这样认为。这样就可以轻松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我们还应巧妙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他们心灵的门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进而走上活泼、主动发展的道路。因此,用巧妙的提问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我们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以SEFC Book 1B Unit 15 The Necklace 为例,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y did the author use a necklace as a clue to the text ?这样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来。接着,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Is the heroine’s fate only connected with the necklace ?通过课文情节的描述,提出 How did the heroine borrow a necklace ? How did she lose the necklace ? How did she look for the necklace ? How did she pay for the necklace ? How did she find the necklace fate ? 等问题。这样,用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教材的情节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牢牢掌握激发学生情绪的最佳点。

3.开放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

英语作为外国语,它的习得离不了语言知识学习,而语言的掌握需要学习者大量的实践练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创设课堂气氛,使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笔者认为应该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讨论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高中英语教学是以语篇为中心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自由发表意见。设计话题时应该让学生在讨论时有话可说,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并能达到提高其言语技能的目的。

以SEFC Book 1A Unit 8 The Olympic Games 为例,教师在课堂先提出几个问题,如:A. How often are the Olympic Games held ? B.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ld Olympic Games and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 C. What’s the great competition between countries ?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在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会有了进一步了解后,教师可适时结合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确定相关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分组讨论:

Topic 1 : What’s the spirit of the Olympic Games ?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it ?

Topic 2 : What did Beijing bid for the right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体育运动,他们通过媒体、网络获取了不少奥运会的知识,让学生围绕这两个话题进行讨论,他们觉得有话可说,开口说英语的恐惧感就消失了,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学生通过讨论领悟“奥林匹克精神”(Faster, Higher, Stronger )的核心,认识到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的竞技,而且是世界人民友好交往与合作发展的时机,从而真正理解了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is a rich prize for China” 的内涵。

再如:SEFC Book 3A Unit 6 Lesson 23 Recycling Waste 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在上课前以“What life problems can waste cause ?”为题,让学生畅所欲言,阐述各自的认识,然后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跟日常生活有关的话题:

Topic 1 : Which waste things can be recycled ?

Topic 2 : What should we do to help reduce waste in our daily life

Topic 3 : What do you think of recycling ?

让学生分组讨论,把话题引进学生的生活,引发其联想和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在语言训练的同时,可得到思想教育,最后从中得出本课的主题:Recycling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reducing waste and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4.运用辩论形式,让学生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语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围绕话题进一步探索或进行辨证思考。通过话题面上的扩展、主观意义上的深入或不同观点的对比,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时,学生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练习和巩固已有的语言技能。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辩论形式,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辩论是源于讨论而又高于讨论的一种形式,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视野有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辩论赛,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SEFC Book 1A Unit 1 Chuck’s Friend , 让学生了解了这一课文后,教师可以根据Post-reading中所提供的情景, “Imagine that four people are in an airplane that is going to crash. One is policeman, one is a doctor, one is a teacher and one is a scientist. There is only one parachute.”提供一个辩题:“Who should get the parachute? ”将学生分成四组,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资料,进行辩论,尽量使更多的学参与活动,由各组辩手轮流观点,助手补充,这样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让学生在研究中学,并学有所用。

5、放手让学生调查研究,强化体验学习,使学生学会创新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才是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教材中的一些科普类、人文或文献类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调查的方式研究相关问题,并指导其撰写调查报告。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深入探讨,抽象概括和发表观点。

例如:在学习SEFC 1A 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 一课时,考虑到课文对世界各地的音乐作了一定的介绍,而同学们对音乐的话题非常感兴趣,可以提前向他们提出音乐的研究方向,同学们分组选定了题目,在课前大量的收集、整理、归纳等工作,并按要求用Power point 软件做成英语演示课件。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先让各小组上讲台用英语展示他们的成果,有讲音乐的历史的,有论音乐的功用的,有音乐欣赏的,也有介绍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音乐特色的,其中有一位同学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他系统介绍了古典音乐的分类。有之后的阅读教学中,同学们热情很高,也轻松地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学习的效果令人满意。

高中英语课文中有好几篇人物传记如Abraham Lincoln, Karl Marx, Walt Disney, Einstein 等,笔者让同学们注意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同学们经过比较总结出Childhood---- Study---- Achievements---- Influence的基本模式。在学习Madame Curie 一课时,同学们就很容易地分析了文章结构,在课文复述时都自觉地采用了这一线索,非常流利。然后,教师让同学们自己拟定一位著名人物,收集资料,整理为人物简介,反馈结果让人相当满意。

总之,研究性课堂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体验学习。研究性课堂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使学生善于自学,独立思考,逐步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

参考文献

[ 1 ] 刘道义 龚亚夫著,《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外语教学,,1

[ 2 ] 张肇中著, 《试论研究性学习》, 课程教材教法, ,6

[ 3 ] 沈正南著, 高中“开放式”课堂教学初探, 中小学外语教学,,4

[ 4 ] 何文琴著,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2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方法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34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高中英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和守旧,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显现了很大的弊端,例如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教学低效等问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往往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有阻碍作用。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之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是,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个长久的话题,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和改进,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的变革提出了建议。

一、遵循一定的原则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实际情况,但是教学方法并不是一味追求新颖,在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针对性

这是教学方法遵循的首要原则,课堂教学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使教学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进行听力教学时,就要通过正确的范读和跟读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让学生多听多开口练习;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开拓学生的阅读面。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文章进行精讲,向学生讲授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多样性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这也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教学方法的单一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实践,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把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课堂上注意进行综合使用,根据实际情况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互动性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缺少任何一方的参与都会变得不完整,因此,和学生的互动和配合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问题,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要有互动性,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形成良好的互动,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必然也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的巨大革新,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转变教育观念。

(一)转变教师观

以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体现,很多教师认为只有掌控了课堂,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取知识,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在填鸭式的知识灌注教学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因此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随时了解学生的学情,一切都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而非一味注重知识传授。

(二)转变学生观

除了转变教师观,学生观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许多关于学生的理念,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秉承这种学生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教学上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发挥主动性。例如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注意选择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通过讨论、提问等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三、营造良好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氛围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学生学习英语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且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的态度要温和,和蔼可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话语环境是必要的,因此教师要尽量用英语进行授课,利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在授课时注意自己的教态,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授课,或者注意适当运用小幽默使课堂氛围活跃,这样能够减轻学生面对英语时的紧张感。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特别是教师的肯定,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多用激励和肯定的语言,培养学生的信心,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

其次,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该得到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以教促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教师可以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和互动,建立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还可以组织一些记单词、短篇阅读等小竞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知识。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法研究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导入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这句话用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上再恰当不过,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 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诱导求知欲望, 使其为新知识的呈现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更好地感知、理解和记忆。

如何巧妙地导入新课呢?对于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和技巧, 我做了以下总结。

一、图片导入法

1.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导入。

人教版高中英语的学生用书中的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图片有的创设情境, 有的提示教材的重点或难点,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描述插图或对插图进行设问引入新课的话题。例如, 教学Module 4 Unit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时, 教师边让学生看文中Chaplin的插图, 边在黑板上勾勒Chaplin的外貌轮廓, 并用关键词, 如a small black hat, a pair of very wide trousers, a moustache, a stick, a pair of big shoes等, 说明自己所画的内容, 然后教师就插图提问学生。

T:Why was Chaplin very famous?

S:Because he looks very funny?

T:Was he famous only because of his funny look?

S:No.

T:OK.Let’s find out why he was very famous.

2. 利用多媒体图片进行导入。

网络资源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图片。通过搜索,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大量的相关图片。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提问和描述导入新课话题, 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例如, 教学Module 2 Unit1Cultural Relics时, 利用网络搜索中国和其他各国现存的文化遗产。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图片具有方便、快捷、容量大和清晰度高的优点, 而这些优点是传统的挂图和文中插图不具备的。

二、视听导入法

视听法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播放电影片断或英文原版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SEFC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电影片断导入。例如, 教学Model 1 Unit 4 Earthquakes一课时可用美国大片《山崩地裂》的片断导入;教学Charlie Chaplin一课时可用Chaplin主演的电影片断导入。当然, 选择既能体现教材内容,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影片是运用视听导入法。在上一学期的公开课中, 教学Module 2 Unit 4Wildlife Protection时, 我利用多媒体把迈克尔杰克逊的一首MTV歌曲“Earth song”一分为二。歌曲的前半部分表现人类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学生听后认识到挽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新课结束后, 我播放了这首歌的后半部分, 即大自然还原后的美好景象, 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时事导入法

时事是指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这些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在教学Module 1Unit 4Earthquake时, 联系汶川、玉树地震及福建省经常发生的台风等自然灾害, 让学生感同身受, 有话可说, 引起共鸣, 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 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是无法预知的, 因此这一方法要看教师能否灵活联系生活, 如能应用恰当, 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例如在教学Module 2 Unit 2The Olympic Games这一单元时, 里面有关于奥运会的内容。那时正巧赶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 全国人民 (包括学生) 都在关注奥运会, 关注我国体育健儿能否再创辉煌。于是, 我联系正在举行的奥运会, 要求学生讲讲奥运会, 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复习导入法

新旧知识紧密衔接, 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 有利于理解、掌握新知识, 即“温故而知新”。这是英语课堂教学中较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导入法。在教学Module 3 Unit 5CanadaThe True North这一课时, 我是这样处理的:

Show the students the maple flag and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T:Do you know which country uses this national flag?

S:Canada.

T:Which continent is Canada in?

S:It is in North America.

T:Which country is its neighbor?

S:The United States.

(The teacher shows a map of Canada to the students.)

T:Right.The United State is its neighbor.Canada is a beautiful country.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more information about Canada.

关于加拿大的信息学生都已学过, 以复习这些信息导入新课内容。采用这种联旧引新, 不落俗套地自然地导入新课的方法,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导入是“点睛”之笔, 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他们的心智,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避免因盲目追求花哨和热闹, 而使导入流于形式的做法。总而言之,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 要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 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 并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进行。对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导入方法,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王晓平.教师的语言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

[2]王怀彬等.新教学方法.吉林科技出版社, 1995.

[3]席玉虎.优秀论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9.

[4]李文海等.语言教学与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第5篇

本溪县高级中学英语组

赵丽君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今年来教育的热点,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教学;研究性课堂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怎样;研究性课堂学习的特点又是什么,笔者结合其教学实践作了论述。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研究性课堂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与其特点

近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教育部2001年5月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新教材采用的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语篇阅读,开展语言能力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为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研究性学习与英语课堂教学

从知识类型的层面,英语课堂需要研究性学习。

记忆型知识英语作为外国语,它的习得离不了语言知识学习。其教育形式只能是单向传递式的,即教师讲学生记,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操练来习得和掌握。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接受学习”。

操作型技能语言的掌握还要学习者大量的实践练习。单纯的机械记忆显然不适应语言学习的特点和需要。教师讲授应该结合学生的提问、讨论、练习和应用等各种形式。这时,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并掌握学习内容。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显著地增加了,这就形成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探究型能力语言是工具,学语言丰富学生探询世界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有目的的探究或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在探究中学习语言和学科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建构自学机制。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的学习

从课堂教学的步骤来讲,英语课堂可以也应该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语篇阅读活动结束以后,学生的思维不应停止,可引导他们在围绕话题进一步探索或进行辨证思考。通过话题面上的扩展、主题意义上的深入或不同观点的对比,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时,学生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练习和巩固已有的语言技能,其学习效果大大优于脱离实际的练习。因此,新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介绍的复习-呈现-操练-练习-巩固模式可改写为语言知识讲授-操作技能训练-探究能力开发的新课堂结构。

三,研究性课堂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课堂学习除了具有开放性(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研究的内容、方式各异)、探究性(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和实践性(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特点外, 还表现出独特的课堂特色:

延展性:研究性课堂学习的选题是基于课堂学习的话题或技能进行的拓展,如知识面的扩大、话题的深入或论点的辩异等。要求学生在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拓展性学习中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扩大知识面并构筑新的知识技能平台。

协作性:英语的习得需要一定的语境,即交际实践。英语研究性课堂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就是模仿真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另外协作研究可让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各尽所能;也能避免少数学生一言堂而部分学生胆怯畏难的心理。

参与性:基于课堂的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不一定也不必要都在课堂完成。师生在课堂上的工作主要是题目的选定、研究方法的探讨、分工的明确、成果的评价和经验的交流;而研究的过程,改进的步骤可放在课后。研究的成果不宜评判优劣,而应鼓励学生参与不同话题和途径的研究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总之,研究性课堂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四,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性课堂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课堂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同时,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课堂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五,研究性课堂学习示例

拓宽知识面 在学习SBII的第82课World Music一课时,考虑到课文对世界各地的音乐作了一定的介绍,而同学们对音乐的话题非常感兴趣,我提前向他们提出音乐的研究方向,同学们分组选定了题目,在课前大量的收集、整理、归纳等工作,并按要求用PowerPoint软件做成英语演示课件。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先让各小组上讲台用英语展示他们的成果,有讲音乐的历史的,有论音乐的功用的,有音乐欣赏的,也有介绍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音乐特色的,其中一位同学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他系统介绍了古典音乐的分类即代表,虽有一定生词,但借助图片和解释,作到了深入浅出,博得了全班的掌声。之后的阅读教学,同学们热情很高,也很轻松地理解了文章结构,对文中的语言结构非常敏感,学习的效果让我十分满意。

深入探讨SBII有一课是介绍Satellite的,学习后同学们觉得话题陈旧,讲述浅显。于是我们共同确立了以satellite为题的研究范围,课后同学进行了研究,在以后一周的时间里,每天的值日报告都是不同的卫星科研报告。有的小组分析了卫星的工作机制,有介绍卫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也有分析火箭发射原理的,有介绍和平号空间站的,还有一个小组由于选题与前一小组雷同,就介绍了他们的研究过程和心得,让大家都耳目一新。

发表观点在学完At the Tailor’s Shop一课后,很多同学在表示对店住和伙计的市侩的鄙弃的同时,也表露出对着装整洁的赞同。我就利用这一机会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同学们各诉己见,有结合自身经历痛斥以貌取人的,有坚持现代社会应注重个人形象的,有抨击金钱至上的,也有强调经济状况是个人能力的体现的;讨论气氛十分活跃,甚至延续到了课后。

抽象概括高中阶段有好几篇人物传记如Abraham Lincoln、Karl Marx、Walt Disney、Einstein等, 一次,我让同学们注意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同学们经过比较总结出

Childhood---Study---Achievements---Influence的基本模式。在学习Madam Curie一课时,同学们就很容易地分析了文章结构,在课文复述时都自觉地采用了这一线索,非常流利。然后,我又让同学们自己拟定一位著名人物,收集资料,整理为人物简介,反馈结果相当让人满意。

研究性课堂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即要注意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特点,又要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又有助于指导学生开展自我研究性学习,可谓一石二鸟。参考文献:

刘道义,龚亚夫著,《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

张正东,杜培俸著,〈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和模式〉,科学出版社,1999

张肇中著,〈试论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教法,2000,6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47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学生“读”的能力有非常明确的分级目标要求,其中7级要求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8级要求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要达到这样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是很重要的途径,而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在传统的“一课一文”阅读课模式上有所改进。

一、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可是现在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普遍存在重语言现象、轻信息获取,重语法要点、轻篇章结构,重语言能力、轻阅读能力,重教师讲解、轻学生感悟等现象。不少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时间放在语言点及语法知识等的讲解和机械操练上,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很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更少。语言本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却被错误地等同于语言知识,被分割成支离破碎的词句,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由于学生读不到位,对课文的感知肤浅,不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不仅难以感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的熏陶,在语言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

二、本校英语阅读课教学的调查与现状分析

本市共有七所高中,其中四星级高中有五所,三星级高中有两所。我校是一所三星级高中,生源是七所高中里最差的,因此我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而且对英语尤其是英语阅读课缺乏兴趣,在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教师也是就题目论题目,以做阅读理解代替阅读训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缺乏系统而有效的策略。我校的优秀师资力量主要向高三年级倾斜,对高一、高二需要打好英语基础的年级是不利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在高一、高二时没有打好英语基础,到了高三就很难把成绩再提升上去了。

作为本校的英语教研组长,我深刻地意识到必须要在高一、高二年级就帮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基于此现状,我带领全组30位英语教师以开展市级阅读微型课题为契机,切实研究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阅读课课堂教学模式。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开展的四个课题研究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四个课题中一个课题获得了优秀等第,三个课题获得了良好等第。我主持的课题《高二英语薄弱学生快速阅读策略的实践研究》获得了良好等第。事实表明,通过各年级微型课题的开展,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有效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在这套阅读课教学模式的引领下,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学生对英语阅读课更加感兴趣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英语基础也打扎实了。在全市期末考试统考中,我校各年级学生的英语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得到了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肯定,称赞我校阅读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卓有成效。

三、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1.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1)“读”前知写—“预习单”激发阅读兴趣,丰富写作语料库

阅读前,教师提前下发“预习单”,通过形式丰富的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阅读中的生词意思和用法,同时初步感知学习材料、完成问题、促进思维、激发兴趣,为课堂阅读与写作储存丰富的语言知识做好铺垫。

【案例1】读前词汇“预习单”

I.Please go over the vocabulary list of Unit 3 on P34-35 and group the words according to their part of speech.

III. 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words from the above.

①To draw a , you have to check all the information again.

②Almost all of the Chinese parents try to give their children whatever they want, but very few of them attend to childrens needs.

③Cheating in the examinations is like stealing and it will ruin your reputation. You will no longer be a man of .

④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still many poor people in this world suffering from .

⑤She found the button to her newlybought dress and it back on.

我现在所在的高二英语备课组教师一直以来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必须要帮学生打好词汇基础,所以我们重视词汇预习单的使用。我们备课组成员分工合作,帮学生准备好词汇学案,从各种与模块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资料中搜集与本单元教学相关的词汇资料,并加以整理提取。比如要求学生进行词性转变、词形拓展的训练,并配上例句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我们还会设置一些与所预习单词相关的高考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词汇知识,并拓宽他们词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词汇预习单不仅为阅读教学扫清词汇障碍,也为正确遣词造句的写作训练奠定基础,词汇量越大,写作时就能胸中有词、下笔如神了。

【案例2】读前课文“预习单”

I. Surf the Internet or refer to some reference books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national flags in the world. Look for mor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national flag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mentioned in the reading passage, France, the USA and Indonesia. Remember to take notes while researching.

II. Please write down as many sentence patterns describing colors in the text as possible.

III.The article highlights how colors are used to represent different values in different cultures. Look at the table below and fill in what each color represents in each country.

我们在进行阅读课新课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完成一份读前课文“预习单”。我们要求学生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或因特网去寻找与所学课文有关的资料,可以是课文的背景资料,也可以是一些图像资料,并摘抄一些优美的段落与语句。当然,教师会事先提供一些与所教阅读课文有关的素材,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挑选提炼,并达成小组共识。这些读前练习均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精彩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预测及分析文章的行文和结构,为学生做好阅读准备的同时为写作做好了语言知识和话题知识的初步准备。我所教两个班的学生已养成了从《新概念英语》《英语读本》《英语周报》等中摘抄优美语段、语句和谚语的习惯,在历次考试中两个班阅读理解部分的成绩也一直比较突出。

(2)“读”中悟写—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阅读以积语言,明条理,而写作以建框架,用语言;阅读以长见识,丰思想,养语感,而写作以思启迪,辨事理,表思想。阅读与写作相互影响,从阅读或写作中获得的知识可以扩展到另一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我两个班的学生都订阅了《21世纪英文报》,他们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报纸上的最新文章,并从中摘抄了一些优美语句和词汇。我也会一周上一节课外阅读课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文章的理解。

2.“同主题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

(1)Step I课前准备性通读

因为阅读文本比较多,而课内时间又很有限,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常教师会要求学生课前通读文本,对教学内容和文本主题有大致的了解。同时也会让学生搜索阅读一些与主题相关的信息,熟悉话题背景,为课堂阅读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2)Step II课内分享式品读

课内活动时,教师先以适当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准备性工作,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品读。教师给出围绕主题阅读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所给文本进行细读和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在课堂上分享阅读和思考的成果。除了指导学生学习文本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视情况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答题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3)Step III课后拓展性阅读

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决定“同主题多文本”阅读的空间必须得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选择、推荐一些与主题相似的文本材料给学生,或让学生根据主题去进行自主阅读,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外阅读任务、教师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分享交流。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题材、不同角度的作品,更能深刻地领悟相关主题。“主题”是一种鲜活的文化元素,当同一主题的阅读达到一定量,学生会由文生意,由意生情,由情至理,最后内化成一种素养。所以在“白马寺”这课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我把学生带到附近的宗教古迹“常熟兴福寺”参观。唐代诗人常建作《题破山寺后禅院》是脍炙人口的诗,是为兴福寺所作的,这个寺庙也因此而名声更盛。我让学生用课文的写作模式和文中的词汇来写关于兴福寺的介绍,把他们所学的和身边事物建立一种联系,使学生更加感兴趣于课堂所学,并能把所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这正是教师教学的目的。

3.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的模式

(1)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动机和启迪思维,在阅读讲评课中,组织学生自查自纠;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变传统的一言堂为百家争鸣,使得阅读理解讲评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我认为生本课堂不仅有“教”、有“导”,更加重要的是倡导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情景,激励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我在阅读课教学上善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

(2)师生互动

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思路和步骤,教师进一步指导解题技巧;师生共同探讨文章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我始终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我在课上一直有很强的亲和力,而且带有一定的幽默感,因为教师的幽默感正是课堂的调味剂,可以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所以在我的每节课堂上都会有学生欢乐的笑声,师生配合默契,师生互动强,正是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不知不觉汲取知识的养分。

(3)科学利用多种评价机制

教师在评价试题、评价学生的同时,还应该允许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对试题评价做出反馈。常用步骤为:引导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共同反思→评价试题。学生的心智、情感、价值观与人文素质没有得到发展的话,就无法实现英语教师的目标。而一个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主动探究质疑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必将取得最终学业上的成功。

四、结语

我在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的实践中碰到了一些困难,如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语篇教学的节奏;如何合理安排课文教学中语篇分析和句法分析的比例。但不可否认,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优势是明显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实践,我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普遍加强,各年级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我得出结论,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值得高中英语教师尝试并探索的。

[ 参 考 文 献 ]

[1]葛文山.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以一节评优课的教学设计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

[2]戚燕飞.主线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12).

[3]顾素芳.立足文本,随文练写——让写成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一部分[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2).

[4]楼成芳.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写联动活动设计探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

[5]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王笃勤.英语阅读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8]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第7篇

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才能把课堂的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有效的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你的教学以及英语学科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所有学习上的障碍都会迎刃而解, 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与日俱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渠道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前导入进行。比如,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步骤, 特别是课前的导入。精妙的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它将很快地让学生进入角色, 畅游在神奇的知识海洋之中。也可以通过你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 努力把枯燥乏味的语言知识变得新鲜有趣, 让学生对你的课堂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对你的教学和学科有了兴趣, 就会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增强, 自尊心很强, 尤其是后进生, 他们渴望老师、家长以及周围的人能多给他们一点鼓励和信任, 其实这种鼓励和信任也是他们争取进步的内在动力。所以, 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活动进行。譬如, 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出现困难时, 你可以提供一些提示, 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再想想, 或降低问题的难度, 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灵感, 让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时, 哪怕是不够完整的回答, 也应及时加以表扬。老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一位善于驾驭课堂教学的教师总会很好地利用语言这一武器使学生与你在心灵上进行非常好的交流。鼓励学生还可以通过作业的批改加以进行。譬如, 批改每位学生的作业时, 除了细心修正他们的错误外, 在作业的批语中都要写一两句鼓励性的语句, 只要学生得到你的激励, 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就会很快建立起来。反过来, 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得到落实。

三、合理运用小组合作, 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 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班级的规模过大, 学生人数过多,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教师用相同的一种模式来进行全班授课, 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因为你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定位在某一类学生的知识层面上来进行的, 一部分学生能跟上你的教学进度和知识的传授水准, 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你的教学进度和知识的传授水准, 或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吃不饱”。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传统教学理念的大班教学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英语课堂教学中只能通过“小组合作”, 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 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

我们知道, 英语课是语言课, 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通过“小组活动”, 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 从而使每位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第8篇

一、注重教学细节,设置教学情境

高中生刚刚由初中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心理和学习动力方面都需要一个转变的适应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等方面,有针对地给予解决,全面分析,注重教学细节,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注重教学细节 ,打造趣味高中英语课堂。根据高中英语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 教师要在仅有的课堂练习中充分利用有限的实践创造无限的价值, 进而将英语教学渗透到课堂的每个细节之中。课堂语言是串联课堂学习的重要纽带,也是至关重要的语言描述,对于英语这一学科而言,课堂语言显得更重要,教师要将高中课堂打造为真正意义上的“英语讲课”。英语课堂的新模式应该设定为:英语讲述、英语提问与回答、英语课文朗读等。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教师在走进教室后就应用简单的英语对话使学生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例如在教学“Travel journal”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your holiday? (你假期打算怎么过? )”,引导学生讨论假期计划,进而引入课堂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高中生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升学压力,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更应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乐趣。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英语课堂即表演场所,学生即“演员”,教师则充当“导演”,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教材中要求学生进行情景对话的内容表演出来。此外,还可以通过看图编对话、拟主题编对话、游戏对话等方法进行情景设计,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不同的英语交流环境,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英语知识。然后,进行一定的角色对换, 让学生利用体验不同的任务设定转化语言主角,体验英语交流的魅力所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构建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需要加强课堂互动, 互动式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师生之间通过交流这一环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生生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创造相互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学习。首先,教师要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主动与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和学生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向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提问环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课堂的保障。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而言, 提问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也是师生交流的纽带,对于英语教学活动的进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效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提问可以使自主学习课堂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教学“Friendship”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 “Can you describe your friends’characteristics? ”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互动不仅包括师生活动, 生生互动对于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将学生之间的互动设计成双人互动和小组互动(多人合作),具体的形式可以是英语表演、英语故事和英语歌曲等。此外,在英语课堂中也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合作学习,例如一人读一人翻译等。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打分,并且做成课堂记录本,以此作为考试的参考之一。

三、丰富组织形式,进行有效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调控及对高中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有效的课堂评价是高中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也是构成自主学习模式的重要元素, 因此教师要丰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有效评价。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不仅包括师评,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多样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制定合理的奖励措施,多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师生发现教学进程中的问题,还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评价时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为主,评价要能给学生启发。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多维性,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该对学生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行为表现、吐字发音、思路展现、态度方式等多个方面。

四、结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确保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不断改进,总结经验,为构建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而努力。

摘要: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被公认为“世界通用语言”,也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用语。英语作为重要的世界信息交流媒介,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显得尤为必要。但在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限制学生的发展,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使得英语课堂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兴趣。因此,在高中英语课中渗透自能学习培养机制,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创新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第9篇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

成功的组织外语课堂教学应该在课堂上创设很多良好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对自己所学的外语进行运用。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善于发现、拓展以及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起学生对外语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外语教学活动之中。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首先,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外语学习语境。例如, 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everyday English的口语练习, 还可让以每天的值日生在班里做daily report, 教师可以设计这些问题: (l) Today, who is on duty? (2) How about the weather today? (3) Could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your weekend?这样, 让学生每天进行口语练习, 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语境进行模拟, 能够发挥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英语时, 可以利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各种手段, 设计和模拟出比较真实的动作或场景场面。最后, 教师在进行外语教学时, 还可以利用各种实物以及教具来创设语境, 这样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让学生受到直接的刺激, 有着深刻的直观感受。利用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把知识点化难为易, 让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全面的训练,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把信息技术和外语教学充分整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广大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声、图、形并茂,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学生的全部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参与到外语的学习。借助这种立体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加深学生对事物感知, 提高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学生保持高效的智力活动又能促进学生兴趣、精神等因素的提高, 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对外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Unit2 The Olympic Games《Reading》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 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幻灯片补充关于奥运会发展历史的知识, 并把关于奥运会比赛以及奥林匹克组织的重要的句型、单词、词组等在屏幕上用醒目的颜色播放, 对学生的视觉加强刺激。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寻找相关信息。

三、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能极大地改善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 应该首先从思想上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 并在课堂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 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设计,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对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根据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和理解能力, 适当地添加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保持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新鲜感, 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思考。例如:在讲授 (1) His speech was boring. (2) I was amazed at what he told us. (3) I felt bored with the lesson. (4) The computer screen is absolutely amazing.这几个句子时, 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可以总结出主语是“事”的都以-ing形式结尾的形容词来修饰, 而主语是“人”的以-ed结尾的形容词修饰。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充分地发挥其创新能力, 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对教学模式进行整合, 开展多元化教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行以后, 针对英语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 其中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为特点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我国高中教学中不断地推广。但同时, 很多教师过分的滥用、误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不能正确地处理好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由于过分地强调了开展互动教学的作用, 造成了人们对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式产生了怀疑, 甚至对接受式教学方式进行否定, 这些都是很不科学的。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必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整合。例如, 在进行“Learning about Language”部分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对词汇和语言点用法进行归纳, 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语言结构和语法现象, 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解释。在学习“Using Language”之中的“Speaking”时, 教师可以采用对话、辩论、采访等各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活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才能保证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英语老师应该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 不断更新已有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改进以及促进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 成功地打造出高效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吴欣.有效外语教学策略研究及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 2001, (1) .

[2]董莉.课堂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育”模式[J].中学英语之友 (高二版) , 2009, (8) .

[3]杨际宇.英语教学需要反思什么?[J].中学教学参考, 2009, (19) .

高中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第10篇

一、高中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指导性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的指导, 教给他们英语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如单词教学采用“集中教学法”、“分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 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词汇记忆的普遍规律;阅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推测词义、辨认主题句、寻找支撑句、确立文章主题、推断故事结局等阅读方法, 以及介绍Skimming和Scanning等阅读技巧;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音像、电视、图书、报刊、网络资源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的同时, 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2. 针对性

教师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设计题目, 以便学习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如对课文或对话中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的常用词及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推测词义”或“比较和归纳”, 学生就容易明白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和上下文中有着不同的词义、词类和用法, 明白一词多义、一词多用、“词随句变”的道理。

3. 启发性

教师应以“置疑”开路, 于平常处设问, 于无疑处生疑, 养成学生多思善问的好习惯, 从而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强化他们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练习, 改变学生“学习性阅读”的局面, 培养他们超越文本、超越作者、提出新见解、做出新答案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4. 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学案的设计不仅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 而且应尽可能提供趣味性强的内容和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5. 层次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 注意它的层次性, 尽量做到“低起点、走小步、不停步”, 要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 体验成功。练习设计包括知识记忆、基础巩固、语篇领悟、思路开拓和能力提升等项目。如语篇领悟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细枝末节、主旨大意、推理判断”等不同层次要求选做或必做,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让他们各有所学, 各有所得。

此外, 应教会学生使用常用的英汉、汉英词典, 使他们能迅速、熟练地查找出一词的音、形、义, 了解该词与众多词义的搭配及惯用词语, 能自我排疑解难, 从而为自主学习铺平道路。

二、师生和生生交流, 启发释疑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案上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 力求学生通过讨论, 解决在自学中未能解决的部分问题, 进一步理解掌握学习的内容。

三、即时练习, 精讲点拨

在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中, 学生经过了以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及集体讨论, 对新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因此讲授时无需再面面俱到, 只要根据讨论中的反馈信息, 注意中等生和后进生对问题的回答, 针对重点、难点讲解就可以了。

四、检测反馈, 内化拓展

教师应提供紧扣目标、限时限量随堂练习, 由学生独立完成, 给学生内化和拓展的机会。教师巡视, 搜集答题信息, 出示参考答案, 小组讨论, 适时评价, 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逐层深化, 拓展知识, 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分类考查, 促进达标

考试题目应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提高题是供后进生选做的, 中等生和学优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的, 优等生必做的。分类考核后,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结果, 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已达标的学生, 要向他们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的学生, 除了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矫正帮助”外, 还组织平行性检测, 让其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六、多样评价, 增强信心

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试和回答问题, 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且自卑感强的学生, 要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其点滴进步, 使其看到希望, 消除自卑, 品尝成功的喜悦;对中等生, 采用激励评价, 既揭示不足, 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其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对成绩好且自信心强的学生, 采用竞争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其更加严谨、谦虚, 更加努力拼搏。

七、建立学生档案

学生是建立学习档案的参与者, 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使学生在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中, 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努力方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能自觉要求进步, 体验点滴成功, 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并不断回顾自己学习档案中的内容, 不断改进它们, 从而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总之,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学而有法, 贵在得法。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 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解决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 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妙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外语学习能力, 与旧的教学模式和旧的学习习惯彻底决裂, 完善教学制度、教学环境,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 只要在外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自主语言学习能力, 我们离自主性学习这一最终教育目标将会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2]肖广艳.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习惯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4.8:87.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第11篇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顺应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对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课前准备很关键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言的习惯。比如:使用英语工具书的习惯,要有一本好的工具书;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对学生精心指导,逐步规范要求,这对于上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预习方法上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英语工具书查单词,自己解决生词,对重要词组、重要短语进行摘录,并能造句,记录课文结构严密谨慎和用词优美的句子,并圈、读、抄。另外,培养学生背诵英语范文的习惯,平时利用早自习时间引导学生背诵文章中好的句型和句式,并且能够学会仿写。

2. 教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以及准备上课所用的“道具”,(比如一张彩票,一把量衣尺、彩色粉笔等);制定好教学目标,重难点,花更多的时间去扎实、细致的备课,研究学生,研究教材, 研究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教学时间的严格控制,甚至要琢磨自己英语口语表达的精炼性。

二.每节课展示明确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每堂课要向学生展示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好让学生齐声的读一下),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检测性,比如:这节课我们要学那几个单词、短语,要掌握几个句型,解决什么问题,培养怎样的能力,让学生学了之后能通过最后10分钟的检测看到学习的效果,避免大而笼统的目标;

三.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and the motive of study”。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并努力发展这种兴趣,如果你对英语没有兴趣,那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英语学习将很难坚持下去。而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兴趣的因素很多,例如:教学设计不科学;课堂组织比较混乱;教师教学没激情;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等等。反之,一旦学生对英语有了兴趣并努力地发展这种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去做,所以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以及创造一些真实的语境来鼓励学生带着强烈的愿望去读英语、听英语、说英语、写英语。寻找一切可以提高英語水平的机会,坚持努力,英语自然就能学好。因此适当运用多媒体来进行导入环节对课前10分钟激发学生兴趣甚至一节课的效率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在学习泥石流、洪水、地震等灾难类章节时可以用电影2012地震方面的精彩片段;运用多媒体介绍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地形图,直观清晰;在学习music(音乐)篇章时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流行歌曲引入;在学习保护动植物时放了一首杰克逊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歌曲和切合课文内容的动物被掠杀的让人心痛的图片导入等

2.利用课堂英语口语,提高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学习英语,要始终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利用课堂口语,既营造出英语氛围,也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课上,尽量用英语去锻炼学生的思维,甚至不惜辅助以手势及英汉结合。虽然有的学生还免不了汉式英语,还是要鼓励、鼓励、再鼓励!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激励的语言,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轻松的、愉快的感知英语的魅力,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四.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合作学习规范。

以丰富的教学活动激活高效课堂。一堂课有个人、两人、小组、全班活动等多样的组织形式,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明确小组分工,这样,既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也能降低任务的难度。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常用以下教学活动:

1.习题式阅读教学。它与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任务型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本学期,我们英语阅读教学采用了习题式教学模式。做到了全年级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充分动起来,思考起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督促和引领作用。具体步骤是:首先教师要求学生10分钟时间通过略读和细读等技能认真阅读文章,并独立完成活页题1-10题;其次要求学生5分钟时间小组讨论,核对答案,回归课本,对有疑惑的答案小组内尽量解决并圈出来;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归纳和指导。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加大参与面,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们在相互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

2.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不能单独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比如在百万英镑这篇文章阅读教学进行完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次话题大讨论: “Is money everything? Why? ”这个问题会因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差异而有所难度,就需要学生归纳总结,小组合作讨论得出一定的观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全班查看,正确地给学生的学习“做铺垫”、“搭支架”,不时地提醒、帮扶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及时给予小组成员交流方面的引导,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最后各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引导达成一致意见:Money Is Not Everything。因为

Money can buy a house, but not a home

Money can buy a bed, but not sleep

Money can buy a clock, but not time

Money can buy a book, but not knowledgeendprint

Money can buy you a position, but not respect

Money can buy you medicine, but not health

Money can buy a friend, but not love

Money can buy you blood, but not life

這既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机会,又实现了我们的情感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和金钱观,批判了“金钱至上”的错误行为;同时也为本单元以后的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让学生首先能够积累一定的语言表达,让他们心里有话可说,单元书面表达可以如下安排: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12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来表达你的金钱观。1.你如何看待金钱?2.假如你有100万美元,你会如何处理,并给出你的理由。

3.丰富的情景创设教学。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帮助教学。如:在百万英镑一节课结束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来巩固学习内容。假如主人翁Henry去一家裁缝店订做衣服,那么在他拿出百万英镑之前和之后,服务员和老板会是怎样的态度和表情呢?请同学们仿造文章做一段喜剧表演和对话。这就由课内教学带动了学生课外的学习兴趣,英语的学习决不仅仅停留在课堂的几十分钟,教师的好多努力其实融入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一堂高效率的英语课应能激发学生课后的学习兴趣,在课中布置课后各项有趣的活动并给予一定指导,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将语言学习延伸到课外。所以他们会每个小组尽情的编排对话、小品和节目,使学习真正的能学以致用,从而体验到快乐学习和成功学习。

4.启发式、诱导式教学。在新教材的指导下,在讲文章里面的重要知识内容时,英语课堂不能满堂灌,始终体现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的教育理念,加强师生互动,进行课上操练。例如,教授单词时,重点单词和句型时应多操练,举出各种典型例句,和生活性强的例句,让学生充分参与,当堂限时背诵,及时点名展示,做到重点知识反复练,考什么就多练什么,学一个就掌握一个,记住一个就会一个。同时在反复操练中,兼顾那些学困生,简单句型可以让他们来模仿造句和背诵,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效地增强了课堂凝聚力。也可充分里利用早自习加强一些精炼的作文片段的背诵,背过的来老师处盯着背,逐人过关,还可以进行作文默写,看看学生的书写进步了没有,背过了还可以灵活的给学生类似题材的作文让学生仿写,这样提高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就会对英语书面表达逐渐感兴趣了。

五.以及时的课后反思促进高效课堂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在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样即可以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成功之处,也可以及时纠正课堂中的过失,能够不断推敲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紧凑,学生课堂气氛还可以怎样调动,教学最后的检测效果是否达到等。只有不断的探索、思考、改进,这样才能促进课堂的不断有效进行。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第12篇

一、巧妙设疑,让学生愿意思考

热爱思考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条件,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中英语教学首先就是要让学生热爱思考、懂得思考。 疑问是思考的导线,所以高中英语要引导学生思考,便要在设疑方面下功夫。 高中英语要设疑激思,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两个要点:一是所设置的问题要简明易懂,富有层次;二是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导向性,线索清晰,联系紧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兴趣。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一School life这单元内容时,在讲授 “earn”“achieve”“gain”三个单词的区别时,我没有直接向学生灌输这一知识点,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知道earn、achieve和gain三个单词非常相似,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你能说出这个共同点是什么吗?这边有三个解释:1这个词与get用法最相似;2这个词表示挣,得到某些东西作为回报;3这个词表示努力达到某个目标。 这三个解释与其中某个词对应,你们能够将它们一一对应起来吗?”通过设疑引思,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鼓励质疑,让学生敢于提问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突破、大胆创新,因此,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质疑,一方面要打破权威,既打破课本权威,也打破教师权威,让学生形成凡事皆可质疑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创造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提问和表达,从而形成敢疑会创的良好学习态度。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定语从句”这部分内容时,我故意犯了个错误:“This is the school where he was invited to visit last year.”将这个例句写到黑板上后我还故意解释道:“这个定语从句很简单吧,因为先行词school表示地点,所以关系词用where,很容易理解吧。”学生听完我的解析后有些困惑,都不回答,我便追问:“你们觉得有问题吗?”学生回答有,我便让一名学生来解释:“并非所有表示地点的先行词,后面的关系词都要用where,有时候要根据情况来使用which或that。”我赞许地点头,之后我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将这个知识点讲清讲明。通过设境鼓励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讨论解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促进合作,让学生学会探究

研究性学习不仅是思考、是质疑, 还是探究,可以说实践探究才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探究的有效实施做准备。高中英语要有效开展实践探究,我认为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丰富探究的内涵,帮助学生实现在探究中提升英语水平的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合作探究的主题设定上多下功夫,确保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高中英语模块四Advertising这一单元内容时,我将学生四人分为一个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探究的主题便是“Advertising”, 为了确保学生主题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为主题确定了三个方向:一是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课本中与广告有关的知识点;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到网上、生活中搜索10条英语广告语;三是根据已学知识,从10条广告语中选出两条, 分析它们的语法。这样的合作探究主题,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会探究,在探究中提升英语应用水平。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精选12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第1篇一、转变观念1.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转向“能力培养”。我们学习英语的目...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