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教学反思
《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教学反思(精选4篇)
《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教学反思 第1篇
《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教学反思
一、课堂成功的方面
1、我在预习学案方面准备较好,充分利用同步学习进行教学指导,及时收集材料,整理教学思路,精心编制学案,与上课前一天下发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开展预习活动。
2、二次备课及时,与上课前,我抽查了三组的同学的学案,发现学生对学案中的第一、第二个预习题做的普遍不好,这是我讲课的重点之一。
3、学生对教材知识点把握的比较准确。今天我所找的展示的学生都是属于学习上的困难学生,但是他们所展示的内容已经大大超出我的预想,展示的知识点全面、准确,给老师讲解提供了较好的素材,也说明学生预习的效果很好。
4、本节课教学环节上全部完成,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全部得以实现,并且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课堂中反映的不足
1、在上课前对学生复习检查环节中,学生掌握的水平一般,表现在中等学生掌握的还不是很好。今后应想办法督促学生认真复习旧知识,达到较好的效果。
2、教师对于板书的内容准备不足,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学生的展示内容,没有让学生认真分析、提炼,形成自己的知识点,进行升华。
4、在教学环节中,缺乏对本节知识的一个总结性的概括,没有能够给学生一整体的知识体系,从而使本节课显得不完整。
三、今后努力方向
1、继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三环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教学等方式方法,加以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成就自己的教学模式。
2、对小组教学的研究,小组教学重要的是管理,今后应研究如何利用小组进行有效的教学。
3、进一步研究教材、教学参考等资料,以加强自身水平。
《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教学反思 第2篇
消除心里烦恼 快乐成长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克服青春期的心理烦恼,控制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愉快、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能力:发展对青春期烦恼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对心理冲动的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并学会克服由此带来的`烦恼。
重点: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难点: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配乐朗诵的《青春速写》
二.组内探究:
1. 诊断病情
2. 查找病因
3. 实话实说
三.集体探讨:贡献自己的“金点子”
四.学以致用
五.归纳小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配音朗诵的散文《青春速写》,找两名学生朗读,(导语)就像散文中所说的,青春充满着个性与潇洒,充满着诗意。但是,青春协奏曲怎样心里烦恼,快乐成长呢?
二.共同探究:
1. 诊断病情:
情景一:小刚都是中学生了,可是家长还像管小孩子那样约束他,让他感觉没有自由的空间,他常烦恼。
情景二:这一阵子,小刚对班里的一位女生很有好感,以至于上课时老想着她,老师讲课都听不进去了。
情景三:小刚性格变得很孤僻,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但看到同学们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又非常羡慕。总是不与别人交往,看到别的同学说悄悄话,就觉得他们是在说自己 的坏话。所以他整天很烦,心情不好。
2. 查找病因:
(1) 由于小刚青春期性心里一开始关注、欣赏异性所带来的烦恼。
(2) 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所带来的烦恼。
3. 实话实说:你有过类似的烦恼和矛盾吗?步入青春期后,你觉得自己除了这些烦恼外,还有哪些问题?
让学生谈自己所遇到的烦恼,老师及时鼓励、总结。展示青少年的三大矛盾,明确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危害,引出下一目解决矛盾的方法。
三.集体探究:贡献自己的“金点子”
克服烦恼的“三部曲”,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肯定并鼓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走进生活:大家谈
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至少说出两种克服心理冲动的经验和方法。收集青春名言在班内传阅,张贴在教室里。
《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教学反思 第3篇
成长》教案 鲁教版
一、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正确认识青春期烦恼(见教材P9页情景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烦恼吗?议一议:怎样认识青春期出现的这些烦恼?
(这些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板书框题:
(二)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
二、讲授新课
1、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1)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教师讲述:
像上面情景材料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青春期的其他心理矛盾,在成长中出现的其他许多烦恼,这都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些烦恼有哪些特点呢?
(2)青春期心理特点
这些心理上的矛盾和烦恼,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
2、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11页情景材料)
讨论:“我”是怎样消除烦恼,快乐成长的?这些方面对我们有何启示?
(“我”是用沟通的方法消除烦恼的,快乐成长的;这告诉我们,要想消除烦恼,就要打开心灵之窗,敞开心灵之门,多与人沟通。)
(1)多与人沟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克服烦恼三部曲”)
想一想:对于上面克服烦恼的步骤,自己还有什么补充吗?(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读一读:(见教材P12页材料)
想一想:“战火”为什么这样慢慢地熄灭了?
(2)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①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给怎么办?(教材P12页①)
②怎样提高自己的控制力?(教材P12页②)
(3)不断丰富自我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12页情景材料)说一说:参加以上活动对解决心理矛盾,消除青春期烦恼有何作用? 议一议:还有哪些好的方式?
(教师按教材简要讲述)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P13页:“读一读”
三、课堂小结:
(按板书小结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
四、本课知识点
(1)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成长中的我们有许多烦恼,这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这些心理上的矛盾和烦恼,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
(3)当我们遇到“成长的烦恼”时,应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沟通,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4)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规范、法律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5)要处理好心理矛盾、消除心理烦恼,还要不断丰富自我。
五、课后作业
1、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2、我们应怎样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消除孩子成长烦恼的良方 第4篇
很多孩子经常感到孤独,找不到方向,不自信,害怕面对世界的一切,担心未来。专家龚光虹说,这样的状况,来源于那些孩子内心很渴望爱,渴望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亲密感。人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体会到被爱和亲密感,才能体会到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变得自信和勇敢。这份爱早年来自于父母。因此,缺乏爱的孩子,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没有得到父母充分理解的孩子,生命一直都是孤独的。这样的生命,他的自我价值往往是脆弱的,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更容易恐惧和退缩。
吃饱穿暖只是爱的一部分
“我爹我妈对我很好,吃的、穿的,都是最好的。可是因为他们工作忙,没有时间陪我,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不喜欢出去干活。无聊了,我就拿了钱,和朋友们唱歌、泡酒吧。可是,我知道,这些朋友,就像我奶说的,都是冲着我的钱来的。但是,我又喜欢那份热闹和被人捧的感觉。”18岁的宇这样说。
“这个叫宇的孩子,没有生命力。他从父母那里没有得到他需要的爱。他的父母不知道,其实,让孩子吃饱穿暖,仅仅是爱的一部分。”龚光虹说。
那么,如何培养有生命力的孩子,让他们长大了,可以勇敢地生存,幸福地生活呢?龚光虹说,孩子像一粒种子,悄然生长于家庭这块土壤。在孩子的心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奇妙的、惊人的,但同时也是脆弱的,这依赖于土壤的养育。如果孩子是一株兰花的种子,无论怎样肥沃的土壤都不可能让他长成一棵玫瑰;但肥沃的土壤可以让孩子茁壮成长,而贫瘠的土壤会让孩子心理变得病态或者生命力夭折。
家庭是成长“土壤”
如果家庭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孩子的内心就会感到安全、温暖,充满力量和自信。在此基础上,家庭也会协助孩子逐渐获得在现实生存环境中的各种生存与生活能力。如果家庭是营养不良的土壤,往往会在孩子的内心形成种种不安全的错误信念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痛苦感受。这些错误的信念和与之相伴的痛苦感会大大地消耗孩子的生命力,破坏和限制孩子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各种能力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才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肥沃土壤?龚光虹认为,父母应给予孩子成熟的爱。每一种独特的养育方式都应该包含成熟的爱三要素:即让孩子感觉到和家长在一起,是稳定、温暖、舒适的。陪伴孩子、与孩子建立稳定、温暖、舒适的情感关系是孩子生命成长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滋养元素。
因为,得到好的陪伴的孩子,会感到充实、欢愉的被爱感,从而产生自我发展的强大动力;得到好的陪伴的孩子,会获得安全感,这十分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得到好的陪伴的孩子会拥有独立感并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得到好的陪伴的孩子也会拥有正义感、责任感,变得善良、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充分感到被爱和安全的孩子,会乐于顺服父母的管理,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实现目标。
孩子需陪伴和理解
首先,好的陪伴是稳定的。当孩子内在有需要,外在有压力的时候,父母能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以及父母与他的关系是稳定的、安全可靠的。第二,好的陪伴是温暖的。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关心自己,父母的注意力是放在自己身上的。第三,好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到跟你在一起很自在。聪明的家长,会接受孩子的不同想法和行为,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受挫,允许孩子主导自己的人生。
得到父母理解的孩子,和父母之间会产生很好的情感共鸣,孩子就会感到被爱;得到父母理解的孩子,会对自身产生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给他勇气去面对挫折和适应环境的改变;得到父母理解的孩子,会清晰认识自己的潜力和独特性,这样有助于他的自我发展,形成清楚的人生目标;得到父母理解的孩子,有了对自己的信任,也容易信任他人及世界,这样他会更积极地对他人付出爱,跟他人进行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父母同样要成长
“我希望我爹我妈早点离婚,因为他们太烦了,一天到晚只会吵架。”16岁的女孩馨说。龚光虹说,其实,关系不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起不到榜样的力量,欠缺和谐、理解、温暖的家庭氛围,孩子的心理同样会有障碍。因为,孩子在这个她觉得最在意、最安全的地方看不到美好。所以,要想好好陪伴孩子,父母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健康成长。
如何更具体地陪伴孩子呢?龚光虹说,每个家长可视自己的情况而定,因为,培养孩子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每个家长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也是独特的,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也是独特的。所以,家长应该用适当的方式,在孩子的各个成长阶段养育他们。
《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教学反思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