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病历管理制度
血透室病历管理制度(精选8篇)
血透室病历管理制度 第1篇
血液透析病历及相关医疗文档书写及管理制度
1、科室配备电脑及上网条件,按要求进行病例信息报送,如实登记患者姓名、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
2、保证血透病历的完整性,1份完整的血透病历包括首次透析病程记录、血液透析记录单、病程记录、透析病人用药单、化验黏贴单、谈话签字单。
3、血透医生接诊新病人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血透前必须签署血液透析治疗知情同意书,8小时内必须书写首次透析病程记录,以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书写病程记录,至少每月1次,保留黏贴门诊血透病人的各种化验检查单,用药单要体现出治疗方案,如透析处方、病人的饮食、长期用药,治疗方案有更改时要随时记录。
4、血透护士必须按要求认真完整填写血液透析记录单。透析时生命体征变化、各项透析参数、不良反应、透析时用药情况等。
5、长期血透病人的病历资料每年整理归档一次。病历资料存放在血透室资料间,所有透析病历资料概不外借。任何人不得将患者透析病历带离透析中心,病历保存30年。
6、科室成立血透病历质控小组,每月对血透病人登记情况、血透病历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检查,并进行相应整改。
7、透析记录单需要记录内容包括: 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 2)透析日期、时间 3)透析方式(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 4)抗凝方式,抗凝剂使用剂量。
5)干体重、透前及透后体重,设定脱水量及实际脱水量 6)透析液流量或血液滤过置换液量;
7)透析中血流量、静脉压、动脉压、跨膜压及单位时间超滤量监测果 8)透析中其它特殊治疗及处理:应用可调钠、可调超滤、吸氧等操作,所有透析过程中及透析后给予的药物治疗
9)监测并记录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压、心率情况,对于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给予相应的描述,并记录处理措施及其结果
血透室病历管理制度 第2篇
1、血透室应当环境整洁、安静,按实际需要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2、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两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清洁区物体表面、环境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以及室内空气的消毒标准必须达到GB159821995中对III类环境的要求,每月必须进行一次卫生学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必须进行复查。当怀疑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必须增加采样点。
4、医生和护士在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时,必须更换手套、洗手。
5、医护人员应定期体检,上岗前应进行血源传播性疾病检测,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操作中严格执行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6、工作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换专用拖鞋,操作前后严格洗手。非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工作人员不得在血液透析室进餐或吸烟。
7、透析患者进入透析室前应更换拖鞋,所用床单、被套、枕套等一人一用一更换;被血液污染的衣物先消毒再清洗,并标识明确。
8、使用可复用透析器时,必须遵照《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执行;一次性血液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
9、患者首次透析前必须做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各项检查;每半年复查一次。
10、传染病患者血液透析应在隔离透析区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11、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病人时,必须及时向感染管理科汇报,并及时进行血培养,暂停收、出病人,积极查找感染源,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试论血透室设备的卫生连锁管理 第3篇
随着国家卫生部门对医院血透科室在卫生、感控等方面逐步正式化、严格化制度条例的出台,如何确保血透室设备安全、平稳地使用在临床上日益被重视。而使用科室在设备方面的认知,受到专业因素的局限,无法对整个流程有足够精准的把握。我院设备科长期参与血透室设备管理,在此过程中,逐渐发现并总结出一套较完整的规律及流程,其重点在于血透治疗中的“卫生连锁”概念。
血透治疗,始于反渗水设备对自来水的处理,经由输送管路配送至每台血透机,再由血透机将反渗水与透析浓缩A液、B液调制,送至透析器中与病患血液物质交换,最终止于废液排放[1]。在整个流程中,影响最终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比如确定治疗处方及方案、安全操作流程等,属于人为因素;透析器、血路管等耗材的质量、使用药品质量等,属于物理因素;而反渗水质、反渗水输送管道结构及与血透机连接方式、血透机内部卫生状况、废液排放的卫生安全性等,属于没有足够清晰明确的操作规范的灰色部分,相关规范中仅对最终品质提出要求,却并未指导如何实现[2]。我们的课题就是力求在这些方面找到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科室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机器使用的稳定性。
2 我院血透室设备管理现状
(1)自来水:单一来源供应,无其他检测。
(2)水处理-前处理-砂罐:每周定时自动反冲2次。
(3)水处理-前处理-活性炭罐:每周定时自动反冲3次,每周试纸测量氯胺量1次。
(4)水处理-前处理-树脂罐:每周定时盐水再生2次,每周试纸测量软水硬度1次。
(5)反渗主机:反渗膜前侧消毒,0.15%的过氧乙酸,双月1次。
(6)反渗水存水箱(1.2 t有效容积):以浓度0.3%的过氧乙酸消毒,半月1次。
(7)病房管路:单向循环布管。管路以浓度0.3%的过氧乙酸消毒,半年1次。
(8)血透机:每季度设备科责任工程师评估使用状况并提出使用意见;每年请厂家工程师做全面维护及调校1次。
(9)透析浓缩液:A液为桶装成品液,B液为成品粉剂自配,B液桶消毒后轮转使用。
(10)透析器复用:一次性使用,无复用。
(11)废液排放管路:无相关制度。
以上项目除第1、9、10、11条以外,均有相应具体操作、检测及记录流程制度。
3 存在的问题
3.1 自来水
自来水的最大问题是,单一水源可能导致零时停、断水时透析治疗无法继续。
3.2 水处理—前处理—砂罐
有反冲,但是没有方法确认反冲是否充分,可能导致罐内阻塞过高压力,致使反渗主机供水压力不足甚至停机。
3.3 水处理—前处理—活性炭罐
(1)活性炭依靠吸附作用清除氯胺,当吸附达到饱和后即丧失除氯能力。我们无法排除活性炭在不足1周时间内突然失效的可能性,氯胺残量检测频率每周1次偏低。氯胺超标会造成所有治疗的病患溶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2)同砂罐,无法确认活性炭罐内是否有板结形成阻塞,可能导致主机供水压不足。
3.4 水处理-前处理-树脂罐
(1)没有确认再生用医用盐的消耗速度,树脂寿命缩短。
(2)树脂状况不影响病患安全,但会影响主机反渗膜寿命。
3.5 反渗主机
(1)反渗膜的消毒包括膜表面冲洗过程,主要是为尽量清除膜表面的堆积物,延长膜的使用寿命,而细菌是无法通过反渗膜的(破膜除外)。
(2)反渗膜表面最顽固的钙盐沉积是常规消毒液无法清除的,故与消毒相比,脱钙更具迫切性。
3.6 反渗水存水箱
此处消毒无法真正到位。
(1)血透标准操作规范中,虽未反对反渗水存水箱的存在,但是由于自来水中用来抑制细菌增殖的氯胺被前处理活性炭罐吸附,细菌在随后形成的反渗水中增殖速度较在自来水中快很多。
(2)存水箱消毒时须浸没至少达一半罐体,且须维持罐内消毒液蒸腾浓度维持时间不低于2 h,消毒液消耗量大,成本高。
(3)罐体须反复清洁直至过氧化物检测合格,冲洗排空时间过长,可操作性低。
3.7 病房管路
(1)单向循环布管虽可有效确保主管路内使用和消毒中无死腔,但无法确保连通血透机的分支部分充分消毒。
(2)管路内部生成生物膜的速度较为缓慢,但是半年1次的消毒频率无法充分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3)消毒后,易出现内毒素爆发式增长,需较长时间冲洗,影响治疗排班。
3.8 血透机
不同品牌的血透机,其使用、维护特性有所不同:如瑞典金宝的血透机,对环境湿度较为敏感,相对湿度≥80%的潮湿环境下机器稳定度明显不足;德国费森尤斯的血透机,自检内容不包括电导检测元件,电导测量模块偏移快;德国贝朗的血透机提供免自检功能,跳过自检后治疗中易出现故障。
(1)维护的评判标准不应所有机型统一,能够统一的只能是其中部分要素。
(2)从反渗水分配主管路分支开始,一直延伸到血透机内部至少50 cm长的管路,总长至少1.6 m,管路消毒和血透机内部消毒都无法消毒到,是被遗忘的消毒死角,是透析液细菌、内毒素检测超标的重要成因。
3.9 透析浓缩液
桶装成品A液,没有问题。配制B液只需严格操作流程,但在B液桶使用后消毒方面,缺失消毒物质残留的专人查验、记录流程。
3.1 0 透析器复用
未配备复用机,不能开展复用。
3.11废液排放管路
血透机的废液排放软管直接置放于废液总管的分支入口,与废液总管内壁接壤,细菌、真菌、病毒可沿接触点由废液总管向血透机方向蔓延,若不妥善解决则必然成为一处污染源。
透析治疗从一开始的自来水,到最后的废液排放,任一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透析治疗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其中部分甚至会导致机器硬件受损。
4 卫生连锁的概念及引进卫生连锁概念的意义
前面的研究把血透治疗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串成了一条逻辑严密的锁链,每一个设备环节、操作环节、物料环节都出现在这条锁链上,如图1所示。
图1 展示的任一环节卫生控制的安全性不足或者失控,最终都将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这就是“卫生连锁”的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卫生连锁图中几乎所有环节都被“水”串联在了一起,这是血透科室最独特的方面。我们也因此可以“顺藤摸瓜”,从这条锁链的开端一直向后自查、改善管理的最佳思路。本文后续关于血透室管理如何改进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各安全环节形成的“安全锁链”方位图中指向的点。
5 改进措施及流程
5.1 自来水
双路供水,各以单向阀接入,任一路停供,另一路自动接续。
5.2 水处理-前处理一砂罐
在罐前、罐后分别加装压力表,以正常使用时的流量状况为检测基础,前后压力差控制在0.7 kgf/cm2(1 kgf/cm2=9.8 Pa)内,每月检测1次并记录。
5.3 水处理一前处理一活性炭罐
(1)在保证检测手段及工具有效的前提下,氯胺残量检测频率提高到每3d 1次。
(2)在罐前、罐后分别加装压力表,以正常使用时的流量状况为检测基础,前后压力差控制在0.7 kgf/cm2内,每月检测1次并记录。
5.4 水处理-前处理一树脂罐
(1)每周确认1次盐消耗量,数据比对源由水处理厂家提供。
(2)硬度检测出现异常数据后重复测定,结果依旧。3工作日内完成树脂更换。
5.5 反渗主机
(1)增设反渗膜脱钙程序:20%柠檬酸液灌注浸泡4~6 h后冲洗,每月1次。
(2)反渗膜面消毒频率维持双月1次。
5.6 反渗水存水箱
取消反渗水存水箱,彻底消除此项污染环节。
5.7 病房管路
(1)若可以更换水处理机,选择支持管路自动化学消毒或热消毒的反渗机主机,并严格按照相应流程对病房管路消毒操作,及时通过细菌培养、内毒素定性/定量测试来核查消毒效果。
(2)不能更换水处理机的,考虑加装病房管路化学消毒模块(如图2所示),并制定消毒后残余物检测及记录,指定专人操作。消毒桶视管路长度选择容量,通常管长300 m以内时可选80~150 L容积的316 L以上材质标号的不锈钢桶。
(3)采用管道热消毒水处理的,定期做联机热消毒,即管路在热消毒时血透机同步做冲洗,热水进入血透机,如此,连接机器的分支管路亦得到充分消毒,如图3所示。
(4)若不能更换水处理机的,连接机器的分支管路,考虑改装U形管结构,尽量减少消毒盲区。U形管结构如图4所示。
5.8 血透机
(1)每台机器旁单独设置一本维修维护记录手册(维护档案),根据不同品牌机器各自特性,内容应有所区别。
(2)金宝机器应侧重定期清理防尘滤网、记录环境温湿度情况。
(3)费森机器应侧重定期调教电导测量模块,频率不低于1 a 1次。
(4)贝朗机器应在每次跳过自检使用时做时间记录并说明原因。
(5)如需使用非本品牌标准透析液配方,维护档案里应专门记录更改配方的相关信息记录,如更改时间、修改配方人员签名等。
(6)深化完善由本院设备科责任工程师完成的机器使用状况评估工作,具体需参考各厂家工程师意见。
(7)在年度例行的厂家工程师全面维护、调校工作时,请厂家工程师评估,再经由血透及设备科共同审核,酌情采用预防式维护方式,提前更换使用时限接近设计寿命的易损配件。
5.9 透析浓缩液
主要针对B液。
(1)方法一:购买成品桶装B液,或者使用干粉装B剂联机自配,如费森尤斯的biBag,金宝的干粉桶。
(2)方法二:严格自配B液桶的消毒清洗流程,消毒与残余物检测指定不同人员负责,并建立相关记录流程。
5.1 0 透析器复用
如有复用需求,须购置复用机后建立标准复用流程。
5.11废液排放管路
在废液排放的下水管每个入口,通过DN40(直径40 mm)→DN25(直径25 mm)→DN20(直径20 mm)→DN15(直径15 mm)变径,使插入下水管的机器废水排放软管在下水管内为悬空状态。
6 结论
当我们把血透治疗的整个流程细化、拆分之后,每一处可能威胁治疗安全、减少设备寿命的潜在不足都是能够解决的,前提是掌握一条清晰有效的思路,而思路越清晰,执行的越到位,问题解决的就越彻底[3]。
卫生连锁概念正符合我们在血透室设备管理方面的需求。在这个思路下,我们若做到以下几点,则必能将血透室工作做得更好:
(1)流程细化,将可以改进的点从受限制的客观条件中找出来。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执行有力、到位。
(3)制定的制度必须有很好的可操作性,避免出现空有制度却没办法检查执行情况的现象发生。
(4)执行制度的是人,所有制度须与岗位挂钩,明确每项制度的责任人。
(5)定期检讨执行情况,修订不尽合理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
血透室如何进行质量管理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37-02
血透室是一个专业性强、风险性高、工作难度大的特殊的护理单元,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一批相对固定、需长期治疗的患者。血液透析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特别是并发感染,后果十分严重。血透室是医院感染高危险性的工作区之一。为了尽可能减少血透室医院感染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血透室应当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1 环境管理 血透室分区要明确,避免不必要的人員流动。每月进行空气及血透机表面细菌培养监测,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细菌菌落总数达到以下标准:空气≤200 cfu/m2,物体表面≤5 cfu/m2 。每月取透析液做细菌培养,细菌数必须在国家规定范围内透析机方可使用,定期检测各种消毒液浓度及残余浓度。透析室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拖地,早晚各一次,对于地面有血迹及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清理。床单位、被套、枕套做到一用一更换一擦拭,有血迹时及时更换。透析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定期开窗通风。医疗废物分类放置,应有专门的污物间。
2 仪器的管理 血透仪器包括血透机、水处理系统、复用机。血透机除了分区放置外,每做一名患者之后要进行机器表面和内部的消毒,严禁未消毒机器再次接受新患者。对于水处理系统,我们要经常检测及消毒。一般每年一次,检测主要包括水的硬度及余氯。透析用水必须完全符合透析标准。每月对透析用水进行细菌培养。我院是采用双级储水式反渗透水处理系统,所以我们定期要对管道进行消毒,一般每月一次,水机消毒每年一次。由于我院是采用复用的透析器,在复用时要严格落实复用制度,对于严禁复用的坚决不用,不达标的坚决不用。在复用时候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3 患者的管理 患者的管理是关键。如果患者的区分不明确,会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很多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血透室应当加强血液患者传染病的筛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分区。血透患者中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HIV等。对于首次透析的患者,透析前必须进行传染病常规检查,并定期复查,一般每半年-1年复查一次传染病。传染病患者与非传染病患者分机、分室、分护士透析。对于无传染病的患者尽量做到定机器透析,严格落实复用制度。对于肝炎患者(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应当有固定透析机,固定的透析室。感染区病人的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此患者使用过的各种医疗废弃物都应该严格消毒后毁型或焚烧处理。对于梅毒、艾滋病患者应当实行专人专机透析,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对于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每次透析时使用0.5%安多福消毒皮肤,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对于有留置导管的患者,要保持置管部位干燥、固定;有渗出时及时更换。尽量减少穿刺导管留置时间,以减少感染机会,如出现感染时,应当进行相关感染检查,明确诊断,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
4 家属的管理 对于患者家属的管理也十分重要,在执行制度时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如果家属管理不当,让其随意出入透析室、不换鞋等,会造成透析室空气质量下降,空气中细菌数量超标,增加患者感染机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做好相关的解释和宣教工作,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解释血透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告知其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高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自身业务水平,才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尊重和信任。对于血透室采取的零陪护制度要严格执行。但对于特殊患者要特殊处理,但需严格限制陪护人数和陪护时间,对于患有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家属应当谢绝探视。
5健全与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监测是基础,控制是目的。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完善血透室预防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十分重要。为此我院成立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任组长,科主任、护士长任副组长,科室设一名感染控制护士为组员。设感染控制登记卡,详细记录发生的院感情况及相应处理措施,及时记录感染隐患,每月召开质量控制会议,听取月汇报。根据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及解决措施。医院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医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不定期进行抽考。提高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风险意识,严格遵守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并规范基本操作,并开展有奖知识竞赛,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多种活泼多样的形式使医院感染的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肖远莉.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 356
[2]程桂芬. 14所医院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21卷 第14期
[3]马成云,李波.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51
血透室相关制度(模版) 第5篇
1.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对透析治疗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应≤4CFU/(5min ·直径9cm平皿),透析单元内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
2.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质量监测;1)纯水的PH应维持在5-7的正常范围。
2)透析用水监测应每月做1次,要求细菌数<200cfu/ml;采位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要求内毒素<2EU/ml;采样部位同上。
3)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透析用水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业标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05)的要求,并参考2008年AAMI标准。
4)透析液细菌培养应每月1次,要求细菌数﹤200cf/ml,透析液的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内毒素<2EU/ml。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1次。3.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
1)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2)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可能带来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要求患者遵守血液净化室(中心)有关传染病控制的相关规定如消毒隔离、定期监测等,并签署透析治疗知情同意书。
3)建立患者档案,在排班表、病历及相关文件中对乙肝和丙肝等传染病患者做明确标识。
4)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至少每6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5)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能解释的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时应进行HBV-DNA和HCV-RNA定量检查。
6)如有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乙肝、丙肝阳性,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丙肝标志物检测。
7)对于怀疑可能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患者,如病毒检测阴性,其后1-3月应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
8)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4.医务人员感染监测及防范:
1)工总人员应掌握和遵循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2)对血液净化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对于乙肝阴性的工作人员建议注射乙肝疫苗。3)工作人员遇针刺伤后:
①紧急处理办法: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黏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如75%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②被HBV或HCV阳性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建议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其后1-3月再检查,仍为阴性可给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③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相关主管部门。
5.血液净化室(中心)发现新发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其他传染病应按照国家有关传染病报告制度报告相关部门。
血液净化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从事血液净化工作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2.工作人员着装及个人保护装置穿戴
1)工作人员从专门的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血液净化室(中心)。在更衣室更换干净整洁的工作服。
2)进入工作区,应先洗手,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等。
3)工作人员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的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装置。4)处理医疗污物或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处理以后要洗手。3.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4.在血液净化操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2)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
3)工作人员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罩或手套: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药物注射、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4)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
5)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5.治疗物品转运
1)护士按治疗需要在治疗室(透析准备间)准备治疗物品,并将所需物品放入治疗车,带入治疗单元的物品应为治疗必须且符合清洁或消毒要求。
2)治疗车不能在传染区和非传染区交叉使用。3)不能将传染病区患者的物品带入非传染病区。
4)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6透析机消毒 1)透析机器外部消毒
①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擦拭消毒。②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2)机器内部消毒
①每次透析结束时应按照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参照不同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进行。
②透析时如发生破膜,动、静脉传感器保护罩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7.透析消耗品使用消毒处理
1)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相关制度。
2)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h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3)透析器管路和穿刺针不能复用。
4)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有效期限,超出期限的应当根据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为废品处理。
5)一次性物品用于一个患者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处理。8.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
1)透析治疗室和透析准备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
2)为防止交叉感染,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已更换,每次透析结束,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物品表面(如透析机外部、小桌板等)及地面进行擦洗消毒。9.治疗用品消毒
1)碘酒、酒精容器、三天更换一次,换后的容器清洗干净后送消毒供应科,治疗盘应保持清洁,如遇污染,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30分钟。
2)无菌镊子罐(镊子)4小时更换一次。
3)治疗巾为一次性使用,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4)氧气湿化瓶如为重复使用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送供应室统一消毒,如为一次性物品,应一人一用,不得重复使用。
5)听诊器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血压计应保持清洁,如遇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250mg/L-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6)隔离间物品标识清楚,耗材均为一次性使用,隔离间物品遵循只入不出的原则,用后放入双层医疗垃圾袋中。10医疗污物及废物处理
1)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
2)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具体处理方法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目的?
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第6篇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合作,结合科室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科室设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周重点抽查,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每天进行安全评估,做好标识,对危急透析患者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确保安全。
6、抢救器械做到四定(定物品总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 救器械做到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7、抢救器械及用物保存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8、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存备用状态。
9、对科室水、电、气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0、科内人员24小时保存手机通畅,遇紧急加班保证第一时间到达科室。
血透室规章制度(模版) 第7篇
1、护理人员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进入透析室必须衣帽整齐,更换拖鞋,严格出入流程。
3、严格限制家属的探视,保持透析室环境整洁,空气清新。
4、掌握患者的详细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治疗经过、特殊处理及治疗反应。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
6、按健康宣教执行单积极做好宣教工作,记录并签名。
7、严格执行各组组长的职责,实行分工负责制。
8、每月举行七个一(一次业务学习,一次护理查房,一次护理质量讨论,一次卫生大检查,一次护理安全讨论,一次护理理论考核,一次操作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均参加。
9、加强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高专科水平。
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实行三级监控,即:科护士长---护士长---护理组长,各组均有对应的监控项目,实行全面护理质量监控。
2、各护理监控小组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对各组护理质量的自查,每周对相关内容进行督查,结果记录在科室“质量自控”本上。
3、护士长每周对重点项目进行抽查,记录在科室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本上,每月对全科护理质量做全面检查并进行讨论,记录在护理质量督察本上。
4、护士长每月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分析,改进,跟踪监控,实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5、护士长每月将每组护理质量检查情况按分数高低进行排列,并实行适当奖励,记录在科室个人档案中。
6、护理质量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每位护士的考核内容,与每月奖金挂钩。
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科室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科室设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每天进行安全评估,做好标识。对高危透析患者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确保安全。
6、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7、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8、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9、对科室水、电、气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0、机休人员24小时保持手机通常,20分钟到达科室。
11、透析用品处于备用状态。
血透室护理工作重点环节管理制度
1、各类用药严格执行医嘱,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
2、熟悉本科室常规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执行相关应急预案。
3、对输血、输液病人严密观察病情,严格床头交接班。出现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输液,报告医生及护士长,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同时根据情况,按照相关要求封存有关药物和血制品。
4、对于高危、疑难透析患者及新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护士长应组织科内护理人员进行病例讨论,对薄弱环节应重点护理、重点检查。
5、对诱导及不规律透析患者,护士应重点观察,加强健康宣教。
6、科室定期召开护理人员工作会议,讨论重点环节检查情况,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血透室抢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1、抢救车清洁、规范、整齐、放置于固定位置。
2、抢救仪器设专人管理,定期保养,每周清洁、检查、并有记录。
3、所有药品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无过期。
4、抢救药品、物品由专人请领、保养及保管。
5、抢救药品应在抢救车内定量、定位置、保证基数,标签清晰,无过期。
6、抢救物品如舌钳、开口器等需高压灭菌后备用。
7、抢救药品及物品用后及时补充,便于紧急时使用。
8、设有专用清点本,每日清点抢救药品和抢救物品数量、有效期及包装、性能完好性,并登记签字。
9、封存管理的抢救车按照≤抢救车封存管理规定≥进行清点签字。
10、护士长定期检查抢救药品数量及物品性能并记录。
血透室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
1、护士长根据各班工作量及性质实行弹性排班,配备一定人力
2、科室如发生重大抢救等特殊事件需临时调配人员,护士应服从护士长临时调配。
3、星期天及夜间备有机休护士,科室专用手机,24小时保持通畅,随叫随到,手机号码张贴在血透室门口。
4、护士长不在时,如遇特大抢救,值班护士应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应能及时赶到现场,协助指导和做好人员调配工作,并酌情向护理部汇报。
5、护士休息不宜积累,原则上每月结清,保证工作正常运行。
6、凡请病、事假2天以内必须提前告知护士长,护士长未安排好之前,不准离岗。
血透室新护士岗前培训制度
1、科室设有专人负责新护士岗前培训。
2、带教老师根据培训计划及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实施培训。
3、新护士在培训期间要严格记录学习内容。
4、培训内容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5、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值班。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1、随机性指导:责任护士在治疗、护理、巡视病房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指导。
2、计划性指导:
① 由责任护士与患者一对一交谈,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针对个别病例逐项指导,协助制订个体健康指导方案。
② 责任护士每月通过小组形式座谈,以病房为单位,病员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相互勉励,共同分享经验,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③ 书面教育,责任护士通过健康教育执行单、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乐观的态度积极接受治疗。
血透室接诊制度
1、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测。
2、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可能带来的血源性传染疾病,患者必须遵守血液透析室有关传染病控制的相关规定,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3、建立患者档案,在排班表、病历及相关文件中对乙肝和丙肝等传染病患者做明确标识。
4、首次透析的患者由主管医师确定透析处方,如脱水量、抗凝剂的种类和剂量、透析频率等。、告知患者要注意透析期间体重增长情况,有无出血迹象,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以便下次透析前告知主管医师或接诊护士及时调整。
6、长期病人由接诊护士接诊后称体重、测血压、脉搏,能够自行计算脱水量的病人可直接进入透析间,不能自行计算脱水量的由护士根据透析单位上的透析前体重和干重计算脱水量。
7、如果病人血压明显低于基础血压或严重高血压时,护士不能擅自上机,要请示医生,进行处理。
血透室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1、间保持清洁整齐,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清洁区、污染区。
2、进入透析间、治疗室、水处理室,必须衣帽整齐,非工作人员和家属不得进入血透中心。
3、透析治疗室和透析准备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透析用水每月监测细菌含量1 次,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 个月1 次,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 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 次,5、为防止交叉感染,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每次透析结束,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外部等)及地面进行擦洗消毒。
6、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使用含有至少1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用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并清洗。
7、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8、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sAg、HBsAb 及HBcAb 均阴性的患者建议给予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于HBV 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 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 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 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至少每6 个月复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每年复查梅毒和HIV 感染指标。
9、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 h 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
10、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有效期限,超出期限的应当根据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为废品处理。
11、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物品(包括穿刺针、透析管路、透析器等)的规章制度。
12、工作人员肝功能全套检查为正常者方可入室工作,进入透析间不得随意外出,减少污染。
13、废弃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处理
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控制度
1、透析用水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应少于200cfu/ml,超过50cfu/ml应提前干预;
2、透析液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水进入透析器的旁路
接头处收集标本,细菌数应少于200cfu/ml,超过50cfu/ml应提前干预;
3、透析用水及透析液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保留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4、纯水的pH 应维持在5 ~ 7 的正常范围
5、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次。
6、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检测1次,检测指示卡比色符合要求;
血透室水处理间的规章制度
1、处理间环境应清洁、整齐、无杂物。
2、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的1.5 倍以上;地面承重应符合设备要求;地面应进行防水处理并设置地漏。
3、水处理间应维持合适的室温,并有良好的隔音和通风条件。水处理设备应避免日光直射,放置处应有水槽。
4、水处理机的自来水供给量应满足要求,入口处安装压力表,压力应符合设备要求。
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保养规章制度
1、水处理间应该保持干燥,水、电分开。每半年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此项工作由生产厂家或本单位科室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
2、水处理设备应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使用的反渗水产水量、水质电导度和各工作点的压力范围等。
3、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树脂、反渗膜等需按照生产厂家要求或根据水质检测结果进行更换。
4、每天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
5、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血液透析机消毒规章制度
(一)透析机器外部消毒
1.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擦拭消毒。
2.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 500 mg/L 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 mg/L 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3、每周彻底清洁擦拭透析机的所有物体表面,清洗空气过滤网。
(二)机器内部消毒
1.每次透析结束时应按照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参照不同透析机使用说
明书进行。
2.透析时如发生破膜,动、静脉传感器保护罩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
血液透析机的日常维护制度
1、血液透析机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
2、血液透析机应该处于良好运行的工作状态,每一台血液透析机应当建立独立的运行档案记录,每半年应该对血液透析机进行技术参数的校对。此项工作由机器的生产厂家或本单位专业技师完成。
3、每次透析前应该核准血液透析机的工作参数,每次透析结束后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消毒,化学消毒或热消毒。
4、每个月应该对设备消毒剂进行检测,包括消毒剂的浓度和设备消毒剂的参与浓度等
血透室感染控制的监测制度
(一)透析治疗室物体表面和空气监测 每月对透析治疗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
(二)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
(1)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他中心转入的
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 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 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 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2)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至少每6 个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 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3)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能解释的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时应进行HBV-DNA 和HCV-RNA 定量检查。
(4)如有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乙肝、丙肝阳性,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丙肝标志物检测。
(5)对于怀疑可能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患者,如病毒检测阴性,其后1 ~ 3 月应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
(三)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透析治疗室的规章制度
1、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应当使用通风设施。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
2、应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配备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废透析
液排水接口。
3、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如果没有双路电力供应,则停电时血液透析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装置,使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
4、配备操作用的治疗车(内含血液透析操作必备物品)、抢救车(内含必备抢救物品及药品)及基本抢救设备(如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
血透室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
1、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药由药剂科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
2、一次性使用无菌透析用品由设备科统一采购,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3、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有不洁等不得使用;使用时若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须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按规定登记发生时间、种类、临床表现、处理结果;所涉及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生产单位、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及供货单位、供货日期等,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以及该产品采购部门。
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血透室治疗物品转运的规章制度
1、护士按治疗需要在治疗室(透析准备间)准备治疗物品,并将所需物品放入治疗车,带入治疗单元的物品应为治疗必须且符合清洁或消毒要求。
2、治疗车不能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
3、不能将传染病区患者的物品带入非传染病区。
4、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
血透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管理制度
1、立人员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对体检资料进行整理保存。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提供必要地防护用品,包括手卫生设施,合格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防水衣、防护面罩、防护眼镜。
3、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4、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教育,提高职业防护能力和处理水平。
5、操作中应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穿戴个人防护装置。
血透室患者安全目标
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实施细则】
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上机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
2、在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透析证”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先核对透析证,再核对姓名“,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实施细则】
1.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打电话通知的医嘱。2.只有在对危重患者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目标三: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实施细则】
1、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
2、每个床头均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快消,每三到五张床之间配有感应洗手池,及感受设备。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3、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用手快消)应遵循以下方法:①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②严格按照六部洗手法进行洗手。③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4、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用流动水洗手)应遵循以下方法:①掌心相对揉搓;②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③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④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⑤拇指在掌中揉搓⑥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5、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流动水洗手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6、直接接触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
清洁部位时应用手快消。
7、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时,应先洗手并戴无菌手套。
目标四:提高用药安全。【实施细则】
1、建立抢救车内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检查的规范制度。
2、科室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特别对于肝素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
3、每班肝素的首剂量应由当班护士一人在治疗室内谨慎配制,旁边不得有其他人帮忙,禁止轮转生及实习生配制。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的二人核对、签名程序,认真遵循。
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科室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与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对于新药特殊药品要建立用药前的学习制度。
7、医护人员应为透析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
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液流速,执行对输液病人最高滴数限定告知程序,预防输液反应。
目标五:建立 “危急值”报告及登记制度。
【实施细则】
1.“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有:肌酐、尿素氮、血钾、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2.“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
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实施细则】
1.对老年、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称量体重或上下机时,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2.认真实施跌倒防范制度并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要配好用好护理人力资源,透析床位与护士比3~5:1。如果人力配备不足,护士长应及时进行人力危机值报告制度。
目标七:主动报告医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实施细则】
医疗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对于发现不良因素、防范医疗事故、保证医疗护理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是有益 18 的;可有效的避免医疗护理缺陷;可增加医疗护理水平和服务的透明度。
1、科室要倡导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有鼓励医务人员报告的机制。
2、积极参加中国医院协会自愿、非处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为行业的医疗安全提供信息。
3、形成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环境、有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的措施。
4、科室能够将安全信息与科室实际情况相结合,从科室管理体系上,从运行机制上、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科室每年至少有两件系统改进方案。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实施细则】
1.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内瘘手术、中心静脉置管、上机、下机等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管理。
2.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3.告知患者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
4.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目标九:注重消毒隔离,确保患者安全
【实施细则】
1、制定并落实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注重手卫生规范。
2、制定并落实血透室接诊制度。
3、严格分区,固定用品及护理人员。
第一部分
目录
护理管理制度
1、血透室工作制度 1
2、血透室护士工作制度----------------------------1
3、血透室质量管理制度----------------------------2
4、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3
5、血透室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4
6、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制度----------------------5
7、血透室接诊制度-5 第二部分 感染管理制度
1、血透室消毒隔离工作制度------------------------6
2、血透室水处理间的规章制度----------------------8
3、血透室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保养规章制度----------9
4、血液透析机消毒规章制度------------------------9
5、血液透析机的日常维护制度---------------------10
6、血透室感染控制的监测制度---------------------11
7、血液透析治疗室的规章制度---------------------12
8、血透室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12
浅谈血透室的护理质量管理 第8篇
1 血透室的制度管理
1.1 血透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是血透室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血透室应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 建立一套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血透室的规章制度包括: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药品仪器管理制度、治疗室工作制度、复用间工作制度、透析室工作制度等等。
1.2 规章制度制定完善, 关键还在于护理人员能自觉遵守, 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所定规章制度能贯彻执行, 在此基础上, 血透室还应根据科内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以此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加以约束, 一旦有违反制度的事件, 应严格按要求给予相应的处罚, 使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有法可依”。
2 血透室的环境管理
2.1 血透室的环境应整洁、舒适、安全、安静, 光线充足, 通风良好, 备有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
物品摆放有序, 按实际需要, 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设置双通道。每日常规清洁, 湿式清扫, 物品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每日自然通风两次, 每次30min,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治疗结束后, 用电子灭菌灯室内空气消毒, 每次30min。
2.2 血透室的工作人员应由工作人员专用通道进入血透室, 在更衣室更换工作服, 专用鞋, 戴口罩、帽子。
非血透室的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患者在休息室换鞋后, 由病人专用通道进入透析室。
2.3
清洁物品表面、环境表面、医务人员的手, 以及室内空气的消毒标准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 中规定的三类环境的要求。每月应进行一次卫生学监测, 当检查结果超过标准值时, 必须进行复查, 并采取相应措施。
3 血透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血透室因其工作的特殊性, 极易发生交叉感染, 因此, 血透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尤为重要。
3.1 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后, 应先洗手, 按要求戴手套、口罩、眼罩, 穿防护服。
操作中严格遵循手卫生的要求, 处理污物及医疗废物时戴手套, 处理后洗手。时刻注意加强个人防护。
3.2 患者透析前常规检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等, 透析期间每隔六个月复查一次, 加强对各种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的管理, 以预防交叉感染。
乙肝、丙肝患者应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 并配备专门的操作用品车, 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3.3
透析用品的复用应严格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的要求, 遵照《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执行, 一次性用物不可重复使用, 复用的透析器只能用于同一患者, 复用标签上注明患者的姓名、使用次数、复用日期和时间等。
3.4 透析机的消毒
3.4.1 透析机的外部消毒:
每次透析结束后, 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应对透析机的外部用500mg/L浓度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如有血液污染, 应立即用含1500mg/L浓度含氯消毒液的一次性抹布擦净血液, 再用500mg/L浓度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4.2 透析机的内部消毒:
每日透析结束后应对透析机的内部管道进行消毒, 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时, 在透析结束立即对机器进行消毒, 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
3.5 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处理
3.5.1紧急处理:立即轻轻挤压伤口周围,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 再用流水反复冲洗, 然后再用碘伏消毒后包扎。严重者到外科按外伤处理。
3.5.2被HBV或HC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后, 在24h内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 同时抽血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的检测, 阴性者1~3月后再复查, 仍为阴性者可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3.5.3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
4 血透室的药品、仪器管理
4.1 血透室的药品分为三类:常备药品、急救药品及病人自备药品。
科室药品应配有一定基数, 分类存放, 建立账目, 有专人管理, 做好明确标记, 定期检查, 做到账务相符。急救药品存放于抢救车内, 必须走到“五定一及时” (定品种数量, 定点放置, 定人管理, 定时检查, 定时消毒灭菌, 及时补充维修) , 做到班班交接、查对, 专管人员每周检查, 护士长每周检查, 确保随时供应急救时使用。病人的自备药品妥善保管, 用后有登记, 保证数量准确。
4.2 血透室的透析机应分工到人, 专人负责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 及时维修, 保持性能良好。
抢救仪器应班班检查, 保持清洁, 功能良好, 随时供应急救使用。
5 护理人员的素质管理
由于血透患者病情复杂, 变化快, 并发症多, 这就要求血透室的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护理理论、丰富的临床经验, 熟练地操作技能。护士应深刻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重大责任, 工作中要耐心、细心、周到、细致, 操作迅速、干练。同时, 护理工作中要掌握多方面的工作技能, 通过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技能, 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血透室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护士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护理技能, 而护士的护理技能如何, 又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的高低。日常生活中, 要经常订阅各种护理杂志, 浏览网络信息, 参加继续教育, 到上级医院参观进修, 不断地更新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血透室的护理质量, 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必须遵照《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标准》要求自己,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加强血透室的规范化管理, 以确保各种透析治疗的安全、顺利进行, 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血透室病历管理制度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