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行业分类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行业分类范文(精选10篇)

行业分类 第1篇

“十一五”期间, 医药行业总体发展较“十五”期间更加快速, 结构进一步调整, 行业和国际间的竞争加剧。面对医药行业众多上市公司, 经营状况良莠不齐, 选择哪些企业作为投资对象?如何从一般的财务数据评判其优劣?我们知道财务数据可以客观地体现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发展能力、盈利能力等等诸方面, 那么我们就要根据众多的财务指标区分这些上市公司, 找出哪些是行业的龙头企业, 长期增长的企业、具有良好盈利模式的企业, 以利于我们今后的投资需求。降低投资的风险。对绩效的评价往往需要多变量的大样本分析, 但是多变量的分析, 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关性, 从而增加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如果分析每个指标, 分析可能是孤立的, 而不是综合的。盲目减少指标会损失很多信息, 容易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 使得减少分析指标的同时, 尽量减少原指标包含信息的损失。因子分析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1 因子分析的方法思路

1.1 因子分析的模型[1,2]

设有n个上市公司, 每个公司观测p个指标, X= (X1, X2, , XP) ′, E= (Xi) =0, D (Xi) =1, i=1, 2, , p;F= (F1, F2, , Fm) ′, (m<p) 是不可观测的变量, 且E (F) =0, cov (F) =I;则:X=AF+ε, ε= (ε1, ε2, , εp) ′, cov (F, ε) =0, 且满足, E (ε) =0, cov (ε) =∑ε, 其中∑ε是对角阵, 其中,

Α=[a11a12a1ma21a22a2map1ap2apm]

在模型当中, F是公共因子, A为因子载荷矩阵, aij为因子载荷, 表示第i个原始变量Xi在第j个因子Fj上的负荷, ε表示为特殊因子, 它是影响原始变量中, 不能由F解释的, 同时与F不相关而且不可控的因素。

1.2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1) 定性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初步筛选变量, 并且进行标准化以减少运用协方差阵带来的量纲影响。

(2) 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KMO检验的目的主要是对原始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相对大小来确定该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取值变化在0~1之间, 若KMO值小于0.50则说明不适合作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主要是检验原始数据是否来自于多元正态总体。

(3) 由因子分析模型求解公因子

(4) 因子旋转使得所求的公因子更有解释力

(5) 综合评价, 以公因子解释总方差的解释比例为权重, 综合评价各个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2 医药行业的实证分析

2.1 因子分析的基本检验

医药类行业的上市公司共计57家[3], 故在本文中加以利用考察分类的影响。由KMO检验为0.531大于0.5, Bartlett检验等于0是显著的, 适合做因子分析。

2.2 公因子求解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 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有5个, 解释总变差的86.457%>85%, 经过方差最大的正交旋转后, 公因子负荷系数向更大 (1) 或更小 (0) 方向变化, 公因子经济意义更加明确, 公因子1主要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股东权益周转率, 体现的是公司的经营效率;公因子2主要反映的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的信息, 体现的是公司的偿债能力;公因子3主要反映的是股票价格、每股盈利、利息保障倍数, 体现的是盈利水平;公因子4主要反映的是主营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体现的是发展能力;公因子5主要反映的资产负债率, 体现的是公司的资本结构。

2.3 综合评价

由表3可以看出, 综合得分的均值为0, 标准差为0.428。偏态系数大于0, 说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综合得分大于平均水平的正偏值远大于上市公司综合得分小于平均水平的负偏值,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差异非常大;同时峰态系数远大于3, 更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取值聚集在均值附近, 同时又有部分远离均值, 呈现出尖峰厚尾的分布特征, 反映出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结合综合得分, 区分各个上市公司, 为正确投资做好决策。

由表3的描述统计, 按照标准差把上市公司分为4类, 表4显示出, 风险区主要是一些ST公司, 安全区主要是一些绩优公司;表5展现的是风险区与安全区上市公司的主要相对指标的均值对比, 对比显示指标值有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 医药行业绩效评价主要从5个方面来反应, 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水平、发展能力、资本结构, 其中对分类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前4项, 资本结构对方差的贡献度仅仅为8.233%, 占的比重相对来讲比较小, 故投资决策时关注的主要是前4个方面, 但是中国的股票市场还不成熟, 股票的价格不仅依赖于上市公司自身的因素, 还与宏观的一些因素、市场的因素、投资群体的因素等有关, 故在投资时, 因子分析可做为分析的依据, 同时参考其它因素, 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3 医药行业的股价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医药行业股价的变化是受多方面影响, 基本面是其决定性的因素, 但是诸多的财务指标有极强的相关性, 回归分析中就存在共线性问题, 但是因子分析的方差极大化旋转, 保持了因子的正交性, 综合了财务信息当中绝大部分信息, 在上述的因子分析当中, 公因子3是盈利能力分析, 它包含了股价本身的信息, 所以在回归当中不应包含股价, 否则就是一个伪回归, 所以重新求解公因子, 然后进行回归, 公因子F1的含义是主要体现的是经营效率, 公因子F2体现的是偿债能力, 公因子F3体现的是获利水平, 公因子F4体现的是发展能力, 但是在回归检验当中F4是不显著的。经营效率因子是股价变化的二次效应, 决定股价变化的主要的是盈利水平因子, 但是模型的拟合优度仅仅为60.9%, 也就是还有接近40%不能由公因子来解释, 这也是我们这个不成熟的市场股价的决定因素不完全由基本面来决定, 这也是股价暴涨暴跌的不能由公司基本面说明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具体如下表

4 结论与建议

(1)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由因子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 其中主要的是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水平和发展能力。经营效率应主要考察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股东权益周转率;偿债能力应主要考察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的信息;盈利水平主要考察股票价格、每股盈利、利息保障倍数;发展能力主要考察主营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然后通过综合得分寻找最优的公司, 进行分类投资。

(2) 通过股票价格的回归分析, 股票价格主要受三类因子影响, 其中决定价格的首先是盈利因子, 其次是偿债能力因子, 最后是经营效率的二次效应。但是股票价格还受一些不可控的外在因素的影响, 接近占到股票价格总变差的40%。

(3) 对股票的价值投资, 在因子分析和股票价格回归分析的基础上, 还应该考虑外在的宏观因素、市场因素和世界经济的联动效应。

参考文献

[1].Dallas E.Johnson Applied Multivariate Methods forData Analysts[M].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5:147~216

[2].Jean Boivin.Serena Ng Are more data always better foranalysi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006, (132) :169~194

行业分类(广告) 第2篇

1.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二、汽 车

1.汽车品牌的宣传; 2.汽车交易市场 3.汽车配件 4.车用品 5.汽车展会 6.汽车租赁

三、房地产

1.商品房、写字楼、商住楼、别墅、商铺等房地产项目的销售等; 3.房屋出租、求租;中介;

四、医疗服务

1.医疗机构:公办、民办医院、门诊部、医务所等; 2.整容机构; 3.医疗器械产品;

五、社会服务

1.收费性行政公益:国家机关、政府、机构、法律及相关服务机构等; 2.社会公益;

3.服务性行业,如:

1)民政:福利彩票、福利基金、体育彩票、体育基金、敬老院等; 2)家政:保洁、家政服务公司、婚姻介绍所等中介服务公司等; 3)消防:消防设备。

六、邮电通讯快递物流

1.邮政:邮政部门、速递、邮政储蓄等; 2.快递;

七、保健

1.保健食品: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健”字食品; 2.保健用品:“健”字号的器械及用品的宣传; 3.保健食品或保健用品品牌专营店的宣传。

八、娱乐

1.会馆、俱乐部的综合性宣传等;; 2.KTV、游艺厅等娱乐场所的宣传。

九、商业商场

1.常设性综合商城:超市、商店、商场、商厦、购物中心/广场、品牌专营店(专卖店)等;

2.常设性市场:装饰市场、建材市场、五金市场、机电市场、汽车交易市场、汽配市场、数码市场、皮件市场、鞋帽市场、小商品市场等;

A.商品交易市场、批发市场、交易中心及其商铺招租、招商等; B.行业性大卖场(市场、商城)及其招商/招租等; 如:花卉市场(店)、宠物市场、旧货市场、古玩市场(城)、果品市场、烟酒市场、食品市场、电器/电子市场、茶叶市场、医药市场、鞋业市场、眼镜店、服装市场、图书市场、工艺美术品商店市场、礼品市场、邮票市场等。

十、旅游酒店

1.住宿、娱乐的会议中心、培训中心、度假村、公园、游乐场、园林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旅游景点;

2.旅游局、旅行社、旅游公司等;

3.宾馆、星级饭店、酒店的综合性宣传。

十一、餐饮

星级酒店、餐厅、饭店、酒楼、美食街、西餐厅、酒吧、快餐厅、小吃店、冷饮店、茶艺馆等。

十二、家装建材

1.家装市场:建材城、家具城、灯饰城、装饰布艺城、厨卫设施商店、五金商店等; 2.装饰公司:家装公司、工程装饰公司等; 3.家居、建材品牌: A.建材品牌、家具品牌、灯饰品牌等:如地板、涂料、建筑胶粘剂、屏风、防盗门、家具、办公家具、地毯、窗帘布艺、床垫等;

B.整体厨房及设备:如固定安装炉具、橱柜等; C.卫生洁具:如淋浴房、桑拿房等; D.家用五金器具:如晒水杆、锁具等;

E.其他居屋设备:如插座、开关、灯泡、电工产品、电线电缆、可视与不可视对讲门监视系统等;

F.房屋建筑装饰相关材料及设备:如钢材、铝材、塑钢相关材料、墙砖地砖、石材、楼梯、居室建筑玻璃等。

十三、电子家电

1.家用电器:如冰箱、空调、消毒柜、音响及其品牌专营店等;

2.小家电:如电吹风、电饭煲、电烤箱、电暖器、微波炉、自动干手器、电动剃须刀及其品牌专营店等; 3.摄影及照相器材,包含数码相机、MP3等,以及摄影器材品牌专营店等; 4.手机及其品牌专营店。

十四、食品饮料

1.“食”字号产品:如:婴儿食品、方便食品、调味料、零食糖果类、糕点、饼干、冰淇淋、粮油、肉禽蛋类、乳制品、粮油制品、水果、蔬菜、水产等; 2.不含酒精的“食”字号饮品(非“食健”字)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包括冲服饮品、奶制饮品、冰红茶、矿泉水等; 3.食品品牌专营店的宣传等; 4.动物饲料、宠物食品。

十五、烟酒 1.香烟;

2.含酒精饮品:白酒、红酒、啤酒、冰酒、香槟等(保健、医疗作用的酒类产品依《广告审批表》中批号而定)。

十六、药业:

1.“药”字号产品; 2.“药准”字号产品; 3.药店、大药房、医药连锁店;

十七、美容健身 1.健身俱乐部等;

2.美容美发:按摩院、美容院(包括以美容、美体为主营项目的服务机构)、理发馆、形象设计中心、减肥中心等;

3.婚纱及婚纱摄影店/楼/中心等; 4.体育:

A.体育用品:包括体育器械,如网球拍、保龄球设备、钓具等;

B.体育场馆:包括游泳馆、保龄球馆、高尔夫球场、台球厅及以此类为主营项目,包括体育用品销售等的体育场馆等; C.体育赛事、运动会等以体育为主的赛事宣传及电子竞技类体育比赛宣传等; D.体育用品专营店等。

十八、IT业 1.网络;

2.电脑及配件等;; 3.软件等;;

4.高新技术产业:如办公自动化设备等。

十九、交通运输

与交通相关的机构、企业、设施与服务的宣传,如:出租公司、客运公司、公交公司、货运中心、物流、汽运、民航及相关企业与产品、铁路及相关企业与产品、水运及相关企业形象与产品服务等。

二十、日用品

1.洗涤用品:如洗衣粉、清洁剂、柔软剂、牙具(牙刷、电动牙刷、牙膏等)、洗手液、洗发水、护发素、4 / 5 浴液、消毒液、香皂、肥皂、洁厕剂、去油剂等;

2.厨卫消耗品:如不接电炊具、暖壶、餐具、家用玻璃器皿、非电动剃须刀及剃须膏等; 3.卫生用品:如卫生纸、卫生巾、毛巾、纸巾等; 4.其它日常用品:如空气清新净化产品、(消)字号产品(如:个人护理液、消毒液等)、隐形眼镜清洗液、不接电净水器、磁化杯、纳米杯、鞋油、家具或皮革护理剂、花露水、痱子粉、家用除臭剂、电池、晾衣架等; 5.婴幼儿用品:纸尿裤、奶瓶、奶嘴等;

6.纺织:如毛线、布匹、床上用品、印染工艺等。二

十一、化妆品

1.个人洗护用品、美容用品等如:润肤品、洗面奶、油膏、面膜、冷烫水、脱毛膏、染发剂、指甲油、润唇膏等“妆”字号产品等;

2.化妆用品、功能性化妆品、“特妆”、“卫妆”字号的产品等; 3.婴幼儿润肤品、化妆品系列等; 4.香水系列等。

二十二、服装服饰

1.服装:如内衣、鞋帽、袜子、围巾等;

2.服饰:箱包、腰带、领带、眼镜、隐形眼镜、伞具等。

二十三、钟表首饰

1.珠宝、首饰及品牌专营店等; 2.钟表、手表及品牌专营店等; 3.饰物:人佩戴饰物、小工艺品及其专卖店等。

二十四、教育培训

1.义务教育、民办教育等;

2.再培训机构,包括各种专业技能的培训宣传等; 3.高等教育等; 4.社会培训等。

二十五、燃料油品

1.机动车用油等; 2.机动车润滑油等。

二十六、文化

1.文化演出、专业演出场馆、影剧院等;

2.新闻媒体:法定专业媒体及经新闻出版部门或工商部门核准发行的报纸、刊物等。其中包括房地产专刊、汽车杂志、直投刊物(企业自办、用以企业宣传的影音、印刷品除外); 3.博物馆等;

4.公关、广告、文化传播、文化咨询、市场调查等; 5.影视制作;音乐制作、乐器等; 6.影楼、图片社等; 7.幼稚园、文化活动中心等; 5 / 5 8.文教用品:如笔、纸、书本等;

9.收藏品(如特制品、限量发行的邮品、纪念品)的宣传等; 10.古玩。

二十七、会展

行业分类 第3篇

6月20日,上交所和易方达基金联合主办的跨市场行业系列ETF创新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来自中证指数公司、基金、券商、银行等众多专业机构的投资代表普遍预期,在跨市场的沪深300ETF问世之后,跨市场的行业系列ETF将成为下一个重要的市场创新品种。

近几年,在监管部门的扶持和推动下,中国基金行业迎来了一波产品创新的浪潮,大量创新产品的出现,既满足了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同时也给基金公司的业务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随着沪深300ETF的问世,跨市场ETF探路国内基金市场,也为ETF的创新打开了空间。

在深圳召开的跨市场行业系列ETF创新研讨会已是6月以来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场同主题研讨会,引起了众多配置指数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和代销机构的关注。在第三场研讨中,机构代表们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入到了实际操作层面的诸多细节。其中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应该选择哪些分类方法、哪些行业来开发行业指数。

从在场机构投资者座谈情况来看,他们普遍希望未来可投资的行业指数具备行业代表性高、行业选择有前瞻性、流动性充分等特征,希望基于行业指数开发的指数基金产品具备定位清晰、代表性强、可投资性高等特征。

具备投资价值的行业指数对于无论专业投资人还是散户都有吸引力。专业投资者因为参与行业轮动的投资行为较多,他们对于行业ETF带来的灵活、方便的行业配置功能显示出较高兴趣。同时来自券商的销售代表也指出,券商营业部的一些个人客户也应该需要把行业ETF作为股票替代来精准把握阶段性行情。

行业指数选择什么分类方法对于其具备何种投资价值至关重要。中证指数公司研究显示,从国际上来看,主要有管理型和投资型两种行业分类。管理型行业分类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发展状况,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包括: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北美行业分类系统(NAICS);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投资型行业分类在兼顾划分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更兼顾了市场的投资需求,目前国内亟待开发的就是基于投资型行业分类的行业指数。在投资型行业分类中,由MSCI和S&P联合发布GICS、由FTSE和Dow Jones共同发布的ICB是全球公认的标准,全球许多交易所、指数商、投资机构都采用了这两大标准。

中证指数公司是目前国内行业指数主要的提供方之一,如易方达基金等国内机构经中证指数公司授权后可以开发相应的行业指数产品。中证指数公司采用的“中证行业分类”是借鉴国际主流的行业分类方法,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将上市公司分为10个一级行业、25个二级行业,67个三级行业和138个四级行业。

行业ETF是指以行业指数为跟踪标的的ETF产品,其目标是复制特定行业指数的市场表现,为投资者捕捉特定行业或板块市场收益而提供更为精确的细分投资工具。易方达基金是目前国内管理指数基金规模最大的公司,在指数产品的开发创新领域一直走在国内前沿。易方达基金表示,今年其在指数基金产品线方面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研究布局一系列跨市场行业ETF产品。

行业分类 第4篇

国有工业企业战略性布局优化和分类推进改革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内容。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根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2015〕54号),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主业处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包括重要水森林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主干管网电网等、国防军工等特殊产业;公益类国有企业包括水、电、气、热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和领域。

2003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大力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国有企业的行业分布也随之调整。国有企业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集中,同时,放宽非国有经济向石油、军工产业等重点产业的介入,推进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布局调整被认为是成功的尝试。在工业结构调整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从一些不适宜或不占优势的行业退出来。随着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围绕国有企业是否应退出竞争性领域争论仍然十分激烈。有关国有经济的争论的文献按其观点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认为国有经济无效率,“与民争利”,其利润来源于垄断,据此否定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另一类是对前者观点提出辩驳,认为国有经济有效率,并认为国有经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大作用。有学者通过分析国有工业企业效率发展水平,认为企业效率与所有制、行业的竞争或垄断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国有企业不应或不能笼统地说退出竞争性领域,而应由市场决定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国有经济布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体制改革、准入政策、技术经济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国有经济存在的范围不是以垄断或竞争为依据的,而是以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需要为基础的。

本文从国有工业企业中类行业的视角,一是对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不同行业内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二是根据这些指标对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进行分类,探索分析国有资本行业配置中“进”与“退”的标准;三是在一些主要指标和分类方面对大类和中类这两个层级的分类方法进行比较,指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为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5》,为2014年数据。考虑到对国有企业的分类主要从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方面来考虑,本文从企业平均资产规模、销售产值比重、市场占有率、国家资本控制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这5个指标来考虑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分类。(1)

二、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分布和企业规模

2014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单位数18808个,资产总计371308.84亿元,企业平均资产规模19.74亿元。相比之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为2.53亿元,平均资产规模只有国有企业的12.82%。

从中类行业占全部资产的比例来看,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公益事业、垄断行业等,包括电力生产、电力供应、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钢压延加工、汽车整车制造、石油开采、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常用有色金属冶炼、卷烟制造等。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资产分布十分集中,2个中类行业占有超过1/4的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3个中类行业占有超过1/3的资产,6个中类行业占有超过1/2的资产,19个(10.33%)中类行业占有超过3/4的资产,而余下的165个中类行业只有不到1/4的资产。

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较大的中类行业为炼钢、石油开采、卷烟制造、汽车整车制造、钢压延加工,远高于国有控股工业企业19.74亿元的平均规模,这些中类行业也是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分布集中的中类行业,占比分别为1.69%、4.75%、2.15%、5.64%、6.91%。企业平均规模在50亿~100亿元之间的有6个中类行业,包括精炼石油产品制造、炼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辅助活动、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常用有色金属冶炼、天然气开采,在20亿~50亿元之间的有18个中类行业,企业平均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同时也是国有工业企业资产主要分布在中类行业(详见表1)。

三、国有工业企业市场占有率

从工业企业中类行业销售产值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化行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制品业等行业的中类。其中,电力供应、精炼石油产品制造占比在10%以上,汽车整车制造、钢压延加工、电力生产、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占比在5%~10%之间。占全部国有控股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的行业中类都包含在占比较高的行业大类中。

从行业大类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国有控股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2.38%,在垄断行业、公益性行业、采矿业、石化行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占有率较高。市场占有率在80%~100%之间的大类行业为4个,包括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开采辅助活动,60%~80%之间的有2个,分别是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在40%~60%之间。

从行业中类的市场占有率来看,销售产值占比超过80%的中类行业仅有7个,占全部行业的比重为3.80%,主要都是属于行政垄断性行业部门和重要战略资源生产和利用;市场占有率在60%~80%之间的仅有4个,主要属于公益性事业和重要行业部门;在40%~60%和20%~40%之间分别为12个和18个。总的来看,超过76%的中类行业的市场占有率都在20%以下,大部分工业企业都处于充分竞争的行业部门(详见表2)。

注:括号内为中类行业数目。

同时,从大类行业的中类行业细分程度来看,市场占有率33%以上的11个大类行业中,前8位的细分中类行业均没有超过3个,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这2个大类行业只有2个中类行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只有1个中类行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的中类行业数分别为6个、8个、7个,11个大类行业的中类行业数平均为3.73个。41个大类行业的平均中类行业数为4.88个,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所在的行业大类的中类行业数要明显少于所有大类行业的平均中类行业数。在中类行业市场占有率较高而大类行业市场占有率较低的7个中类行业分布于6个大类行业,其平均中类行业数为5.17个,略多于全部大类行业的中类行业数。可以看出,应该将国有工业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类行业逐步细分行业部门,放开市场准入,让非国有企业进入非重要领域和细分行业部门。

四、国有工业企业国家资本控制率

国家资本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收资本为67132.27亿元,其中国家资本所占比例为56.39%,法人资本所占比例为35.82%,集体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所占比例均不到3%。可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混合所有程度已经较高。

分中类行业来看,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国家资本控制率的分布为钟形,数量最多的为40%~50%区间,有44个行业部门,其次为30%~40%区间和50%~60%区间分别有32个和29个,20%~30%区间和60%~70%区间的分别有25个和18个,依次往两边递减。

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竞争性行业部门应该向市场逐步开放,国家资本主要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部门和公用事业部门。竞争性行业部门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应该相对较低,国家资本在实有资本中所占的比例也应该较低,重要行业部门国家资本比例高,市场占有率也高。因此,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国家资本控制率和市场占有率的相关性应该向1靠近。

从下图可以看出,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国家资本控制率和市场占有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高,Pearson相关性仅为0.215(2),大部分行业部门的国家资本控制率要高于市场占有率。在市场占有率80%以上的卷烟制造、电力供应、烟叶复烤、石油开采、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电力生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辅助活动这7个行业部门中,国家资本控制率分别为32.59%、80.77%、39.28%、79.62%、80.69%、58.48%和54.90%。在国家资本控制率80%以上的其他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有色金属合金制造、装订及印刷相关服务、服饰制造、潜水救捞及其他未列明运输设备制造、煤制品制造、皮革鞣制加工、饮料制造、自行车制造、铁矿采选、其他金属制品制造、电力供应、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14个行业部门中,只有电力供应、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这2个行业部门的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为42.48%,其他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有色金属合金制造、铁矿采选、其他金属制品制造在10%~20%之间,其余7个行业部门都在10%以下。

国家资本控制率要明显低于市场占有率的行业部门是炼铁、电力生产、纸浆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辅助活动、汽车整车制造、烟叶复烤、卷烟制造等7个行业,汽车整车制造、烟叶复烤、卷烟制造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1.64%、96.06%、99.91%,国家资本控制率只有32.88%、39.28%、32.59%。同时,市场占有率30%以上的行业部门中,国家资本控制率基本上也都在30%以上,这说明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行业部门基本上是国家资本控制率较高的,而国家资本控制率较高的行业并不一定市场占有率高。可见,要充分发挥国家资本的作用,国家资本并不一定要在实收资本中占有绝对的地位,而只要充分发挥了国家资本在其中的控制作用,一样能够发挥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优势,即使是在行政垄断性行业部门也可以引入较大规模的非国家资本。

五、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这个主要工业企业效益指标来看(3),2014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2%,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6.16%,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效益指标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布出现了极端分布情况,在10%以上利润率区间的中类行业数目均要多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中类行业数,中类行业数累计百分比为15.22%,要多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个百分点左右。但是,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水平要明显低于平均水平5.52%(5%以下)的中类行业数达到102个,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中类行业数只有37个,两者占全部行业数的比重分别为55.43%和18.88%。相比之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保持在5%~9.9%的相对正常的利润率水平区间的中类行业数为141个,占比为71.94%,要远多于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中类行业数(详见表3)。

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水平高于10%的中类行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行政垄断性中类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的天然气开采、石油开采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为28.19%、27.85%,烟草制品业下的烟叶复烤、卷烟制造和其他烟草制品制造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为20.37%、13.36%和16.57%,酒的制造为18.59%,电力生产为16.61%;另一类属于竞争性的行业部门,如金属家具制造、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文教办公用品制造、生物药品制造、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可见,国有企业并不存在因为垄断而造成效率低下,国有企业也充分参与竞争,在部分竞争性行业部门也具有较高的利润率水平。

六、国有工业企业中类行业分类

通过上述的分析,本文进一步将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行业销售产值比重、行业市场占有率、国家资本控制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这5个指标标准化处理之后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方法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为了便于考察,将183个行业部门分别进行了2~4类的聚类分析(4)。从各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来看,指标之间相关性较低,具有较好的区分性。市场占有率与其他4个指标的相关性均要高于其他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与其他4个指标的相关性最低。

从K均值聚类分析来看,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分类较为明显,大部分中类行业属于相似性较大的,只有较少的中类行业部门另成一类。当183个行业部门分为2类时,有174个行业部门分为Ⅰ类,剩下9个行业部门为Ⅱ类,这9个行业部门分别是电力供应、精炼石油产品制造、电力生产、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钢压延加工、汽车整车制造、卷烟制造、石油开采、炼钢,这些行业部门都是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行业部门。当183个行业部门分为3类时,上述9个行业部门被分为2类,石油开采和炼钢为Ⅰ类,剩下7个行业部门为Ⅲ类,其余174个行业部门仍然单独为一类。当183个行业部门分为4类时,上述9个行业部门仍然是被分为2类,在余下174个行业部门中,其他煤炭采选、纸浆制造、低速载货汽车制造、罐头食品制造独立为Ⅰ类,其余170个行业部门为Ⅱ类。可以发现,石油开采和炼钢这两个中类行业由于较大的企业平均资产规模而独自成为一类,与电力供应、精炼石油产品制造等这一类的行业部门的指标相似性较大(详见表4)。

用这5个指标对40个大类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当分为2类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一类,其余39个大类行业为一类。当分为3类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仍然独为一类,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开采辅助活动、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7个大类行业为一类,余下32个大类行业为一类。当分为4类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仍然单独为一类,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一类,其余37个大类行业分为2类。

注:(1)当分为2类和3类时,国家资本控制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这两个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当分为4类时则5个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分为4类就已经达到分类要求。(2)括号内为此类的行业数。

结合表4和表5可以看出,用相同的指标对在不同层级的行业进行分类时,差异较大。均属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

其他煤炭采选这两个中类行业,分别属于第Ⅲ类和第Ⅳ类,汽车制品业中的汽车整车制造和低速载货汽车制造这两个中类行业也存在类似情况。

从具体指标来看,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中的石油开采和天然气开采这2个中类的主要指标来看,两者的差异性非常大,天然气开采业在企业平均资产规模、销售产值比重、市场占有率、国家资本控制率等指标上都要明显低于石油开采,但是天然气开采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要略高于石油开采。在烟草制品业的烟叶复烤和卷烟制造两个中类行业中,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和销售产值比重这两个指标差异较大,卷烟制造具有企业平均规模大的特点,并且在全部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销售产值占比较大。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中,炼钢的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最大,其次为钢压延加工和炼铁,黑色金属铸造和铁合金冶炼则相对规模小,销售产值比重则是钢压延加工最大,市场占有率则炼钢具有较大优势,国家资本控制率方面炼铁要明显小于其他行业,但是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最高的则是黑色金属铸造,炼钢和钢压延加工业均较小。

可以发现,从大类行业部门来说,行业分类相对较为容易和明显,但是细分到中类行业来看,同属于同一大类下的不同中类行业的各指标值表现差异很大,如果按照大类行业部门来划归行业功能和属性,很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情况,不能清楚划分各行业部门的真实属性。

七、结论

推进国有企业优化布局和分类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大类行业和中类行业中的特性差异较大。一是国有控股国有企业的资产分布较为集中。电力生产和电力供应这2个中类行业部门的资产占全部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比重超过1/4,加上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之后则超过1/3,前6位中类行业占资产比重超过50%,将近90%的中类行业只有不到1/4的资产。二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行业部门数较少,细分中类行业有利于完善市场竞争程度。市场占有率在80%~100%之间的大类行业和中类行业数占全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10%和3.8%,20%以下的行业数占比分别为65.00%和76.63%,处于充分竞争的中类行业部门比例要明显高于大类行业部门。随着大类行业细分为中类行业的程度,大类行业下的各中类行业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中类行业数更多。三是国家资本在实收资本中比例并不高,并且与市场占有率的相关性不大。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国家资本控制率的分布为钟形,数量最多的为40%~50%区间,可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混合所有比例较高。大部分行业部门的国家资本控制率要高于市场占有率,国家资本控制率与市场占有率之间的相关性不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行业部门基本上是国家资本控制率较高的,而国家资本控制率较高的行业并不一定市场占有率高。四是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但是部分行业利润率水平较高。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在10%以上利润率区间的中类行业数要多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水平要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中类行业数要明显多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五是中类和大类行业分类差异较大,大部分中类行业处于可放开竞争领域。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应该进一步细分到中类或者小类行业,大类行业对商业性、公益性等划分并不明确。

优化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行业布局和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在充分考虑国有企业性质、作用、发展现状和未来定位,要将大类行业部门进一步细分为中类行业部门或者小类行业部门,充分放开大类行业中属于竞争性、商业性的领域和环节,发挥国家资本在重要领域和环节的绝对控制作用,充分吸收非国家资本进入竞争性、商业性的领域和环节,发挥国家资本的控制力,放大国家资本规模和功能。同时,适当收缩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退出部分已经完全市场化行为的领域和环节,确保国家资本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优化行业布局。同时,也要注意国有企业布局调整和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再就业、抓大放小等问题的处理。

摘要:国有工业企业战略性布局优化和分类推进改革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内容。从国有工业企业中类行业的视角,一是对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不同行业内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二是根据这些指标对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进行分类,探索分析国有资本行业配置中“进”与“退”的标准;三是在一些主要指标和分类方面对大类和中类这两个层级的分类方法进行比较,指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为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依据。通过对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企业平均资产规模、销售产值比重、市场占有率、国家资本控制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这5个指标分析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大类和中类的差异,并据此对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中类层次的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指标属性与大类层次的差异性较大,大部分中类行业都处于充分竞争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行业部门数较少,细分中类行业有利于完善市场竞争程度,在行业布局优化和分类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大类行业下各中类行业的差异性,逐步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第5篇

1、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经济活动的行业分类及代码。

1.2 本标准适用于在计划、统计、财政、税收、等国家宏观管理及部门管理中,对经济活动进行的行业分类。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行业 industry

一个行业(或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

2.2 主要活动 principal activity

当一个单位对外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主要活动是指占其单位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一种活动。

[注]与主要活动相对应的是次要活动和辅助活动。次要活动是指一个单位对外从事的所有经济活动中,除主要活动以外的经济活动。辅助活动是指一个单位的全部活动中,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活动。辅助活动是为保证本单位主要活动和次要活动正常运转而进行的一种内部活动。

2.3 法人单位 corporate unit

具备下列条件的单位为法人单位:

—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 —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2.4 产业活动单位 establishment

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附属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

—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核算资料。

3、原则和规定

3.1 划分行业的原则

本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即每一个行业类别都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而不是依据编制、会计制度或部门管理等划分。

3.2 行业分类的基本单位

根据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划分原则,行业分类最理想的基本单位是产业活动单位。但由于统计目的和核算对象的不同,行业分类的基本单位也可以采用法人单位。

当采用产业活动单位作为行业分类的基本单位时,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a)在一个场所,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其本身就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

b)从事多种经济活动,下设多个活动场所,各有相对独立的组织形式,并能提供相应的收入和支出等核算资料的法人单位,应进一步按经济活动划分产业活动单位。

3.3 单位行业归属的确定

本标准按照主要活动确定单位的行业。

a)一个单位从事一种经济活动,即按照该活动确定单位的行业。

b)一个单位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则按照主要活动确定单位的行业。如果无法用增加值确定该单位的主要活动,可依据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或从业人员确定主要活动。

4、编码方法和代码结构

4.1 本标准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四级。门类采用英文字母编码,大、中、小类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

门类用一个英文字母表示,即用字母A、B、C……顺次代表不同门类。大、中、小类依据等级制和完全十进制,用三层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大类代码由前两位数字组成,采用层次编码法和数字顺序编码法,打破门类的界限,从01开始依据大类分类体系的排列次序按升序赋码;中类代码由前三位数字组成,第三位为中类的顺序码;小类代码由四位数字组成,第四位为小类的顺序码。中、小类的顺序码分别从1开始,按升序排列,最多编到9。如74表示大类“商务服务业”,743表示中类“咨询与调查”,7431表示小类“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

4.2 本标准的中类和小类,根据需要设立了带有“其他”字样的收容项。为了便于识别,原则上规定收容项的代码尾数为“9”。

4.3 如果大类或中类不再细分,则它们后面的代码补“0”直到第四位。4.4 各层留有一定空码,以适应今后增加或调整类目需要。4.5 本标准的代码结构图如下: О ×× × ×

(数字)小类顺序码 小类代码

(数字)中类顺序码 中类代码

(数字)大类代码(字母)门类代码

行业分类 第6篇

经济行业分类的基本情况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分类方法对全社会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划分。它是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标准的基层分类。简单地说, 是对所有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性质的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行业类别即每一个行业类别都按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归类, 而不是依据行政事业编制、会计制度和部门管理归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最理想的基本单位是产业活动单位。如一个单位类型的经济活动越单一, 越适合采集到行业小类;如果一个单位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 则按主要活动确定行业划分。如:服饰店, 其经济活动是服装零售, 这样行业就可以直接分直小类H6532 (服装零售业)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分20个门类, 95个大类:396个中类, 913个小类。其代码结构图如下:

例:国民经济行业中R8823为期刊出版, 其中:

R为门类 (用英文字母表示, 按A、B、C、顺序排列) 代码, 表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R88为大类 (用字母+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代码, 表示新闻出版业;

R882为中类 (用字母+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代码, 表示期刊出版业:

R8823为小类 (用字母+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代码, 表示期刊出版业。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在代码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国民社会管理工作领域的一项基础工作, 为国民经济核算、专业统计等部门提供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依据;为各个部门行业分析、调查提供科学、统一、规范的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更有利于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尤其对我们组织机构代码部门来说, 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在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的具体应用有:

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国民经济行业动态分析的基础

截至目前, 山西省代码数据库总量为408 749。这海量代码数据库是由全省范围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工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不同性质的单位组成。代码数据库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保证代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动态性。通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我们可为政府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代码信息资源, 以便更好掌握、分析全省经济行业变化趋势。2010年1月~7月, 全省新增机构29 546个, 主要增量集中在第三产业。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12.73%, 第二产业增加13%, 第三产业增加74.27%。第一产业增加比例是2009年的2倍, 充分证实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成绩是显著的。

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代码行业分类采集的依据

代码行业分类采集要求是细化到最小行业类, 而行业小类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最小单位。因其经济活动的同质性最高, 能直接准确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中新兴的产业活动。例: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用社, 其主要活动为农村储蓄存款、农户个体经济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企事业单位的存款、贷款及结算, 代办国家银行及其他单位的贷款、代理农行兑付国库券、经人民银行批准的代办保险、证券交易等其他业务。在代码经济行业分类时, 其活动包含了存贷款、保险和证券, 但其主要从事的活动是存贷款, 依据下表国民经济行业金融业的分类标准, 划定代码经济行业为商业行业 (J6820) 。具体分类参考下表:

3.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代码行业数据分析的支撑

组织机构代码汇集各种类型的单位, 是单位的“身份证”。国民经济行业为组织机构在人行、税务、公安、海关、统计、外汇管理、银监会、法院和检察院等部门提供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最基本的数据分析支撑。为全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办提供共享信息410 935 (包含有效信息和质疑信息) , 2009年与国税部门共享信息354 740。目前,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全省农、林、牧、渔业33 863、采矿业11 84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1 516、制造业46 95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 011、批发和零售业128 778、建筑业16 278、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 36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 256、信息传输、住宿和餐饮业7 220、金融业6 60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6 73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 298、教育业11 69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0 502、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 82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6 927、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9 559、房地产业7 793。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所有行业门类。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完成对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 主要是由代码窗口受理人员根据营业执照、事业登记证、律师资格证、社团证等有效证件中所载明的经营范围 (实际经营业务) 或其职能, 确定单位的所属行业。那么在进行行业分类工作中, 如何对付划分单位的国民经济行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付措施?

1.影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的准确性

如果一个单位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 则按主要活动确定行业, 这样势必会影响经济行业的准确统计和分析。比如当前最受全民关注的房地产业行, 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 物业管理”。即房地产开发公司既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城建、开发和销售也承担着物业的管理, 而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业分类标准为K7210, 物业管理行业分类标准为K7220。类似冲突的行业分类, 我们只能按其主要活动来确定该单位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K7210 (房地产开发经营) , 这样在统计全省有多少物业管理机构时就会遗漏这批单位, 影响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不能更好地管理部门提供优质的服务。

2.存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随意性

在进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时, 什么情况应划分到什么类, 负责申办代码受理人员, 在对企业进行行业划分时容易产生盲目性和随意性。比如单位的宗旨和业务活动范围:“推广先进技术,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与队伍建设指导, 农机技术培训, 农机信息服务”。类似情况许多代码基层受理人员在进行经济行业分类时简单地划分为A0519 (其他农业服务) , 而不是M7710 (技术推广服务) 。农业服务业属于第一产业, 包括灌溉服务、农产品初加工服务、其他农业服务等, 不包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乡、镇及以上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列入“技术推广服务 (7710) ”, 它属于第三产业。

甘肃省税源分类分行业管理问题研究 第7篇

甘肃省目前的税源管理以属地管理为主, 在基层税务机关, 分片设立税务分局或税务所, 分局 (或所) 在辖区内再按路段街区由税务管理员分段分区管理。随着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现行税源管理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税源管理的需要。

(一) 近十年甘肃省经济社会和税收发展的新变化

1. 税收收入、登记户数增速远远高于税务人员增速。

1999年到2008年十年间, 甘肃省国税系统, 税收收入增长了340.74%, 登记管户增长了60.25%, 税务人员仅增长了4.5%;地税系统税收收入增长了297.86%, 登记管户增长了33.76%, 税务人员仅增长了3.57%。分片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日益增长的税收收入和登记管户的需要。

2. 经济多元化, 不同经济主体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

1999年到2008年十年间, 从不同经济性质税收收入构成情况看, 国税系统:国有企业税收收入由71.61%降至27.62%, 下降了44个百分点;集体企业税收收入由9.06%降至1.12%, 下降了7.94个百分点;股份公司税收收入由7.01%升至55.12%, 上升48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税收收入由1.17%升至4.89%, 上升3.72个百分点, 此外其他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营税收收入的比重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地税系统:国有企业税收收入由49.81%降至19.58%, 下降了30.23个百分点;集体企业税收收入由22.23%降至4.09%, 下降了18.14个百分点;股份合作企业税收收入由3.17%降至0.25%, 下降了2.92个百分点;股份公司税收收入由12.03%升至55.69%, 上升43.66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税收收入由0.57%升至2.81%, 上升2.24个百分点, 此外其他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营税收收入的比重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 中央对促进甘肃发展十四条意见的贯彻落实, 国家制造业中心的逐步西移, 以及甘肃投资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 甘肃省经济社会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投资主体和经济构成将进一步多元化。经济主体多元化, 使经济利益明晰化, 利益驱动效应更加明确, 不同经济主体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特别是股份公司、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营及其他企业快速发展, 税收风险越来越大。

3. 不同行业财务核算差异进一步加大。

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包括39个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 原来的十多个行业会计制度并未废止, 有许多企业仍延用原会计制度。特别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中, 更好地应用了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 财务核算趋于灵活、多样, 加大了税收监管的难度。实行分片管理, 就意味着税收管理员要对各种会计核算制度都要熟知, 实际上税务干部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样样精通。

4. 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税收政策方面的差异逐步加大。

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 税收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 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税收减免由过去解决纳税人困难的临时性减免、吸引外资的特定区域减免, 逐步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结构性减税方向转变, 不同行业、不同产业间税收政策的差异进一步加大。

(二) 现行分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分片管理模式下, 同类同行业纳税人分散在不同管理分局 (或所) , 分局 (所) 不便于统一管理, 上级税务机关又无暇顾及,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税源监管机制不畅, 运行效率不高。二是不便于建立分类分行业税源管理、纳税评估办法, 征收管理缺乏系统性。三是不同经济区域间执法不统一, 同类同行业纳税人间税负不公平。四是人力资源未得到优化配置, 征管力量不够集中。五是不便于对税务干部进行分类分级培训, 干部教育培训效果不佳。六是不利于建立分类分行业的风险管理机制, 不能对高风险的企业进行有效控管。

二、甘肃省税源实行分类分行业管理的必要性

税源分类分行业管理是指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 针对纳税人相关要素的不同特点, 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 分类分行业划分管理对象、区别管理方式、分别配置资源、突出管理重点、增强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达到对税源实施有效控管的一种管理方式。甘肃省实行税源分类分行业管理是新形势下对税源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正确选择。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打破管理区域界限, 实现对重点税源的集中管理。实施分类、分行业专业化管理后, 重点税源的管理就不再受区域管理界限的制约, 基层税务机关可以把重点税源户集中起来, 成立专门的重点税源管理分局, 加强对重点税源的集中管理。二是有利于合理搭配人力资源, 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实施分类分行业管理后, 可以重新整合人力资源, 根据重点税源管理和各类、各行业税源管理对税务干部税收、会计、法律、纳税评估等专业知识的不同要求, 分类选拔税收管理员, 使税务干部人尽其才。三是有利于实现专业化管理, 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实行分类分行业管理后, 可以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和主观能动性, 形成若干支专业和行业管理队伍, 整体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四是有利于夯实征管基础, 实现对税收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行分类分行业管理后, 对相同类型、相同行业的纳税人实行集中管理, 各税务管理分局 (或所) 可以对所管不同类型、行业的纳税人的资料进行集中分析对比, 了解管辖行业的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 探索利用个性化税源监控指标和专业化税收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税收管理员也可以通过横向对比, 发现同类、同行业纳税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差异, 总结管理经验, 提高管理水平。五是有利于对税务人员实施分类分级培训, 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切实提高税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三、甘肃省税源分类分行业管理的内涵和基本类型

长期以来甘肃省各地税务机关对税源进行属地管理的同时, 适应新情况、新变化, 积极探索, 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管理模式, 主要包括以下八种类型:一是按纳税人的规模分类管理模式, 也可以称之为重点税源管理模式。该模式将纳税户分为重点税源企业、一般税源企业和个体户, 对重点税源企业按其上年缴纳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税额的大小和上年销售收入、利润的大小不同分为省级、市级、县级重点税源企业, 分别按不同要求实施差别管理与服务。如省直属分局、各市州的重点税源管理分局。二是按大类分类管理模式。基层税务局一般是按本地辖区内集聚度较高的几个重点行业和集聚度较低的其他行业划分若干大类, 实施差别管理。如国税系统金昌国税局按工业、商业、个体工商户分设管理一、二、三分局, 按行业进行分类管理。三是特定区域管理模式。指对享受特殊税收政策的特定投资区域内的企业实行专门管理, 如省直属的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国税局、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 天水国税局下设的天水经济开发局国税局等。四是特定行业管理模式。指对便于单独管理的特定行业, 实行专业管理的模式。如地税系统对餐饮娱乐业、车辆运输业设置文饮所分局、车辆管理分局, 实行专业化管理。兰州市城关区国税局对五里铺批发市场设置专门管理分局。五是按税种管理的模式。即纳税人所适用的不同税种实施分类管理。如国税系统车购办, 专门负责车辆购置税的征收管理。六是按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分类。分为A、B、C、D四类纳税人, 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与服务措施;七是按纳税人的风险级别和风险事项实施分类管理。按纳税人的风险级别大小和风险事项的重要程度, 分别采取相应的税收风险控制和应对的措施;八是按政策风险类别实施分类管理。如按纳税人享受增值税税收政策的风险类别, 可分为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出口退税企业、享受残疾人就业优惠企业等政策风险类别, 分别实施风险控制管理。

四、甘肃省税源分类分行业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构建甘肃省科学的税源分类分行业专业化管理体系应把握好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先分类、后分行业;先分组、后到人的原则。应先对所有的纳税户按经营特点、产业关联度等进行分类, 在大类内, 再按行业进行二次分类, 将纳税户分成行业, 对其中便于按行业管理的, 单独实行行业管理, 其余的按行业实行分组管理。对人员较少的县、区局, 可将管理户责任进一步落实到税收管理员。二是抓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在税源管理中要抓住重点企业和重点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管理, 实现征管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征管效能。对其它纳税人主要关注异常指标的管理。既体现抓大不放小, 也体现抓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方法。三是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税收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 根据“纳税遵从=严格执法+优质服务”的理念, 在推行分类分行业专业化管理的同时, 实施分类专业化服务, 提高服务的层次, 明确服务内容, 落实服务举措, 在方便纳税人的同时, 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四是能力与岗位适配原则。基层税务机关在设置税源管理岗位时, 应根据各类岗位对人员素质能力的要求, 制定岗位能力要求标准。在配置人员时, 根据岗位需要, 分类分行业选拔, 使岗位需要与个人能力两者科学适配和有效对位。五是注重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在推行分类分行业管理的过程中, 要注重制定分类分行业管理的标准和专业化管理的规范, 促进税源分类分行业管理与专业化管理有效对接, 形成科学的税源分类专业化管理体系。

五、甘肃省税源分类分行业管理的模型选择及操作

(一) 建立分类分行业管理标准, 对纳税户科学分类

各级税务机关构建和完善税源分类分行业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对税源分类分行业管理模式的选择。应制定一个基础性的统一的分类标准, 对辖区内所有纳税户进行科学分类, 形成适合本地实际的科学的税源分类分行业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 可结合各地税源的特点, 实施有重点的差别化管理。一是确定适宜区域管理的纳税户范围, 对其进行专门管理。此类区域主要包括除国家级重点税源外的省级、市州级经济开发区, 聚集程度较高的专业市场等。二是各级税务机关应根据本级税收收入来源构成情况, 确定重点税源企业的标准和范围, 对其进行重点管理。选择确定的主要依据为税收收入、销售额等。三是对相对独立且适宜行业管理的特定行业, 实行行业管理。四是对其余纳税户按大类进行分类管理, 可以按工业、商业、个体工商户进行分类, 也可以按产业的关联程度分类, 比如建筑业、房地产业、建筑材料经销业这些关联程度较高的行业可以归并为一类。五是对便于单独征收的税种按税种管理。

(二) 建立与分类分行业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架构

对税源实施分类分行业管理, 必须对现行的税源管理机构进行改革, 建立与分类分行业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一是对达到一定标准的重点纳税户, 由省局、市州局设立重点税源征管机关, 进行重点管理;二是对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特定区域内的纳税户和专业市场,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三是在基层税务机关, 按大类设立税源管理机关, 进行分类管理。如在县、区局, 可设置工业类管理分局、商业类管理分局、个体工商户类管理分局, 进行分类管理。四是对聚集程度较高、税源较大的行业, 专设行业管理分局, 对特定行业实行行业管理。五是对税源较大的乡镇, 可设立综合类的农村管理分局, 实行属地管理。

(三) 管理分局内按行业分组管理, 取消一人管片和管户

无论是行业管理还是区域管理, 都应实行行业分组管理。一人管片或管户, 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公权私有化, 出现人情税、关系税, 成为干部不廉洁的土壤和条件。实行分组管理, 可以实现管理人员相互监督, 可以丰富管理思路, 也可以对少数管理难度大的纳税人强化管理力度和措施。实行分组管理, 自然就组成了若干纳税评估小组, 可以使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实现经常化、制度化, 从而提高重点税源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分组管理可以有分有合, 但分是相对的, 合才是绝对的。日常管理可以分户到人, 对涉及纳税评估、定额核定、初审调查、发票核定、注销调查等重大事项必须由小组集体实施, 然后按程序上报审批。

(四) 建立分类分行业管理办法、分析评估指标体系

一是制定税源分类管理办法。税务机关的征管部门和各类管理分局共同制定分类分行业税源管理办法,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税源户的特点、风险类型, 管理重点, 管理的方式方法, 服务的重点环节制定分行业的管理办法, 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对重点税源加强监管, 对小企业、个体户等双定户, 以“公平、从轻”为管理的基本思路, 对待上体现公平, 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使其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税负上坚持从轻, 给他们一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空间, 培植新的重点税源。二是建设分类分行业的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的征管信息和纳税人的申报信息进行纳税评估, 扩大评估覆盖面, 增强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真正把管理的重点放在高风险的纳税户上。

(五) 建立分类分行业风险管理体系

要逐步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行业税源管理。一是省、市局应建立分行业的税收风险特征库, 充分利用现有征管系统信息, 对各类行业进行风险分析识别、风险提示和风险控制;二是县局利用风险特征库定期对相关重点行业纳税人进行扫描和排序, 分行业评定纳税人的风险等级;三是基层分局根据纳税人的不同风险等级实施差别化的行业应对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严安.关于基层税务机关建立税源分类专业化管理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J/0L) . (2010-01-04) .http://www.js-n-fox.gov.cn/html/zolo/01/04/174775.shtml.

(2) 张新征.落实省局整合规范机构设置意见实现税收分类分行业的专业化管理 (J/0L) . (2008-02-03) .http://www.he-h-fox.gov.cm/sjzgsww/zt2l/jfsxdtl2t/t20080203_80115.htm.

行业分类 第8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反恐怖防范目标,分类管理,防护水平

1 概述

恐怖主义是当代世界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对世界政治与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我国暴力恐怖活动呈频发趋势,如2013年10月28日的天安门金水桥恐怖袭击事件、2014年3月1日的昆明火车站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2014年4月30日的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爆炸袭击事件、2014年5月6日的广州火车站广场砍人事件、2014年5月22日的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早市车辆冲撞与爆炸袭击事件等,已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公共开放以及人员密集流动等显著特点,是国家反恐怖防范工作的重点领域,恐怖袭击目标多、安保管理难度大。但目前,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反恐怖防范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领域的研究存在空白,为了提高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反恐怖防范工作的整体水平,有必要结合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面临的恐怖威胁特点,以及反恐怖防范工作的现状,探索科学、有效的分类管理模式,以建立反恐怖防范长效管理机制。

2 反恐怖防范分类管理体系探索

2.1 反恐怖防范目标的具体分类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反恐怖防范目标是指有可能遭受恐怖威胁且会造成严重后果,需要采取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进行保护的目标,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营运车船等。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反恐怖防范目标依照自身的重要性大小,划分为一般目标、重要目标和特别重要目标三类,具体分类见表1。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该表并充分考虑本地区各具体防范目标的特殊性与敏感性,对其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估,作出更具体且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类别划分,不同类别的反恐怖防范目标分别采取不同级别的管理模式。

2.2 反恐怖防范目标的分类管理

2.2.1 分类的确定和公布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反恐怖防范技术咨询机构,对辖区内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反恐怖防范目标进行综合评估,按照目标自身重要性大小进行分类,并由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最终确定和公布。

2.2.2 登记备案制度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建立反恐怖防范目标登记备案制度,具体方案如下:

1)交通运输企业经营人或公共交通设施管理人填写反恐怖防范目标“基础信息调查表”,报送所在地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反恐部门备案;

2)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将重要和特别要目标“基础信息调查表”和辖区内各类别反恐怖防范目标的一般统计数据报送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3)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将特别重要目标“基础信息调查表”和辖区内各类别反恐怖防范目标的一般统计数据报送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4)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将特别重要目标“基础信息调查表”和辖区内各类别反恐怖防范目标的一般统计数据报送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5)反恐怖防范目标“基础信息调查表”应结合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更新,在基础情况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反恐怖防范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2.2.3 反恐怖防范目标的防护水平

交通运输企业经营人或公共交通设施管理人根据反恐怖防范目标的不同分类,采取与其相适应防护水平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即一般目标采取一般防护措施,重要目标采取重点防护措施,特别重要目标采取特别防护措施。

2.2.4 不同防护水平下的人防、物防与技防措施

根据反恐怖防范目标的防护水平,交通运输企业经营人或公共交通设施管理人所采取的物防、技防、人防措施配置具体见表2、表3、表4。

注:“/”表示不适用。

注:“广表示不适用。

3 结语

本文深入探索并构建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反恐怖防范工作的分类管理体系,填补了交通运输行业反恐怖防范研究工作的空白,可为今后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反恐怖防范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有利于建立反恐怖防范长效管理机制,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建华.对“十二五”期交通运输反恐怖防范工作的思考[J].水运科学研究,2010(02).

行业分类 第9篇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 porting Language)是一种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标记,使计算机能够“读懂”财务报告并自动处理分析报表的语言标准规范。XBRL使得商业信息的识别、处理、分析、比较和交流变得便利和简洁。目前,XBRL可广泛应用于各类财务报告、税务报告、监管报告的编制。2010年,我国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和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即将在部分企业组织实施XBRL,这标志着XBRL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流。

XBRL技术框架主要由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分类标准(Taxonomy)和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三部分组成。XBRL财务报告是根据XBRL技术规范,按照XBRL分类标准制作的财务数据形成的XBRL实例文档,所以,XBRL分类标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XBRL财务报告的披露质量。目前的通用分类标准是为了满足大部分的企业需要而设定的基础分类标准,适用于所有行业,但不够精细。为了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信息披露和监管机构监管的需要,必须扩展通用分类标准。

本文通过比对通用分类标准元素清单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扩展分类标准元素清单,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三个方面,阐述XBRL分类标准扩展的必要性。

二、XBRL分类标准扩展的实现机制

XBRL分类标准扩展是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考虑行业和企业的现状、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信息披露的需求、未来潜在的风险等因素,对通用分类标准进行扩展而得到的适合企业和行业的具体分类标准。扩展后的分类标准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具体框架如下:

三、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扩展分类标准

2011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的通知》。笔者比对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元素清单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扩展分类标准元素清单,得到了右表。从中可以发现,相对通用分类标准元素来说,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扩展分类标准元素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扩展:1将基本元素扩展至粒度更细的具体元素,如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投资、对子公司投资两个类别,分别在年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四个方面进行披露。2增加了某些企业自愿性披露的元素,如在关联方关系及交易中增加了主要管理人员薪酬元素,在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和预收账款方面增加了持有本公司5%(含5%)以上表决权股份的股东的款项元素。3根据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行业特征新增的基本元素,如对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了石油特别收益金、产品税及其他三个项目,对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则是根据行业特点,将披露项目按照新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承诺事项从经营租赁承诺事项、资本性承诺事项、勘探和采矿许可证及其他重大承诺事项四个方面进行披露。勘探和采矿许可证就是根据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特点特别进行披露的信息。

四、XBRL分类标准扩展的必要性

XBRL分类标准扩展的根本动因是信息披露主体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需要。通用分类标准只对基本元素进行定义标记,不能满足企业具体的披露要求,因此需要对通用分类标准进行扩展。

Bovee等经过对美国公司财务报表实务中的元素与所采用的分类标准进行匹配后发现,在细节层面,披露实务和分类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并据此提出需要对分类标准进行扩展。高锦萍和张天西(2006)考察了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的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标准与当年上市公司披露元素的匹配程度,发现该分类标准与公司报告实务间存在差异。因此,要满足企业的自愿披露要求就需要进行分类标准扩展。

分类标准扩展会在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三个方面影响信息披露的质量(Katz,2004;Debreceny etc,2005)。

1. 完整性。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是指企业能够按照自身状况完全地披露自身的会计信息,包括强制性披露信息和自愿性披露信息。由于通用分类标准只概括了最基本的元素,如果企业按照通用分类标准编制XBRL财务报告,那么就意味着某些企业的某些自愿性信息得不到披露。

我们从上表可以看到: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待摊费用、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资产减值准备、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营业外收支、所得税费用等基础元素均在分类标准中扩展至下一级的明细内容。

以资产减值准备基本元素为例,笔者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分类标准扩展的元素清单中发现,坏账准备元素分别列示为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和预付账款坏账准备三个下一级的明细,而在通用分类标准中,坏账准备元素只是总体列示。这种将基本元素扩展为粒度更细的具体元素的扩展方式,更加完好地保证了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提高了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

另外,石油分类标准扩展至与基本元素处于一个信息等级的并列元素,如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中新增元素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使得信息披露更加完整。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负责公司的经营,其薪酬水平与企业绩效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管理人员薪酬元素的披露不仅可以提高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而且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2. 准确性。信息披露的准确性是指企业在财务报告和XBRL实例文档两者间的相近程度。一般来说,信息经过加工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的误差,而这个误差程度决定了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也就是说,财务报告与XBRL实例文档越接近,误差便越小,信息的准确性便越高,信息质量也就越高。

以长期借款为例,在通用分类标准中,长期借款分为长期信用借款、长期质押借款、长期抵押借款三项,而在实务中,大部分的企业都会有长期保证借款。这种将信息不准确归类的做法,不仅会影响信息披露的准确性,更会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业绩的判断。

从上表可以看到,分类标准扩展中不仅新增了长期保证借款项,保证了长期借款信息的准确性,而且增加了长期借款到期日分析:分为长期借款到期日分析一至两年、长期借款到期日分析二至五年、长期借款到期日分析五年以上等元素,以及长期借款前五名的详细情况。这将企业的负债信息披露得更加完整和准确,让信息使用者能够对企业的负债有一个更加深入、有效的认识,有利于决策。长期借款的元素扩展不仅提高了信息披露的准确性,还保证了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可靠性。为了尽量减少信息精度的误差,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对通用分类标准进行扩展显得非常必要。

3. 可比性。信息披露的可比性是指企业的财务报告在实例文档中披露的信息,在不同的企业之间相互可比。 XBRL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通用分类标准下,企业信息都是按照同一个基本元素来进行标记,能够保证较高的可比性。当分类标准扩展时,在不同行业间的可比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到,营业税金及附加元素特别添加了石油特别收益金、产品税元素,财务费用添加了油气资产弃置义务因时间推移产生的利息支出元素。石油特别收益金是指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时,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的收益金,俗称“暴利税”,也就是说,石油特别收益金在一定程度上与石油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是相关的。在进行行业内横、纵向比较时,该元素将大大提高披露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在与非行业内企业进行比较时,这种可比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黄长胤(2011)认为,对此情况可以采用“行业扩展统一化+ 企业扩展规范化”模式,从而提高行业内信息的可比性, 并通过权威机构对扩展元素清单进行引导,以间接提高信息可比性。

五、结论

行业分类 第10篇

对电力行业供应商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履行相关经济和社会责任的能力及意愿的综合评价。

2 指标体系

由一系列反映事物特征并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组成的统一整体。

3 基本要求

科学性。电力行业供应商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应有机结合, 相互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不重复, 也不矛盾, 并能准确反映供应商的信用状况。

全面性。电力行业供应商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应包括影响企业信用的主要因素, 反映整体要求。

可操作性。电力行业供应商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实用性, 便于操作。

4 指标分类及代码

指标分类。电力行业供应商信用评价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专项指标。

基本指标。电力行业供应商信用评价基本指标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组成, 一级指标又分为:企业申报信息指标;企业基本条件指标;企业产品或服务指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指标;企业财务状况指标;企业发展潜力指标;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企业信用记录指标。

专项指标。电力行业供应商信用评价专项指标分为:制造企业指标;信息技术及服务企业指标;其他类企业指标。

5 代码

行业分类范文

行业分类范文(精选10篇)行业分类 第1篇 “十一五”期间, 医药行业总体发展较“十五”期间更加快速, 结构进一步调整, 行业和国际间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