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语文《横塘路》教案
选修语文《横塘路》教案(精选5篇)
选修语文《横塘路》教案 第1篇
横塘路(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人抒发的怅惘忧愁的心情。
2、鉴赏词人善用比喻的名句。
3、鉴赏这首词清丽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同上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朗诵、品悟、理解。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采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博学强记,长于度曲。词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叹及纵酒狂放之作品。风格多样,情深语工。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
【注释】
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横塘:在苏州南十时许。
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冉冉:流动的样子。
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译文】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赏析】
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
2.“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留恋、遗憾之情。
3.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
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
4.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A凌波
B锦瑟
C蘅皋
D彩笔
5.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1)用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2)比喻新颖,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
3)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这是一个创举。
4)虚景实写。
【作业】
做学案上的练习
选修语文《横塘路》教案 第2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
⑴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⑵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⑶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⑷月台:赏月的平台。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一作“月桥花院”。
⑸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⑹飞:一作“碧”。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蘅皋(héng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⑺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⑻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都几许:总计为多少。
⑼一川:遍地,一片。
⑽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岁时广记》卷一引《东皋杂录》:“后唐人诗云: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译文: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这锦绣华年可和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赏析: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盤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刘熙载云:“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未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笔者认为,“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宋罗大经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都是赞叹末句之妙。
贺铸的诗词《横塘路》注释及译文 第3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
①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②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③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④月台:赏月的平台。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⑤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⑥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⑦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⑧都几许:共有多少。
⑨一川:遍地。
译文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扩展阅读:贺铸的作品风格
贺铸能诗文其词内容,尤长于词。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三首为最。《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贺铸虽然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风格也是上承温、李等人,写得婉转多姿,饶有情致。[4]贺铸作词,像苏轼一样,也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张耒《东山词序》),抒发自我的人格精神。而贺铸作为一生不得志的豪侠,他的词具有独特的情感内涵:在宋代词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这类词作的情感形态不同于秦观等词人感伤性的柔情软调,而是激情的爆发,怒火的燃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崇高感。
扩展阅读:《横塘路》的赏析
此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作者退隐横塘,壮志难伸,故借美人迟暮,盛年不偶,写自己的不为世用。“碧云冉冉横皋暮”,托洛神以寄对君主的思慕。上片写相恋和怀念,开头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下片的“碧云”句喻指时光流逝之迅速,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选修语文《横塘路》教案 第4篇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这锦绣华年可和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选修语文《横塘路》教案 第5篇
宋朝: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选修语文《横塘路》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