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理论范文
信息处理理论范文(精选12篇)
信息处理理论 第1篇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加拿大著名女诗人, 小说家, 加拿大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和加拿大民族主义者。《幸福结局》是阿特伍德以童话故事结尾“happy ending”为标题创作的短篇小说, 由AF六个小故事构成, 目的在于体现“写故事与猜谜语和开玩笑[一样], 三者都需要制造悬念, 意外转折, 以及无可挑剔的时间安排”。
史蒂芬多宾斯是美国多产作家, 他的作品包括诗歌、小说、短篇小说和评论。与《幸福结局》存在多个故事多个结局一样, 多宾斯的《堪萨斯》的情节十分多元化, 如:癌症结束了一个故事, 一场车祸结束了另一个故事, 或者说一场完全错误的绑架案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同一个人。正如评论家Roger Boylan所说:“多宾斯在《堪萨斯》中通过对于人物命运的描述揭露了生活的不可预测性。”
二、阿特伍德《幸福结局》与多宾斯《堪萨斯》之比较研究
1.《幸福结局》故事AF简评。
《幸福结局》故事开头极其简单“约翰与玛丽相识。后面的故事如何?如果你想要幸福结局, 那么请看故事A”。阿特伍德在这里使用了“如果你想”暗指读者的一厢情愿, 即“王子”约翰和“公主”玛丽从相遇相知到结为夫妇, 然后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故事到此结束”。评论家Erica Davis认为:“故事A的情节没有任何内在冲突, 这是读者或者观众希望或者相信看到的, 阿特伍德必须用这样版本的故事开局, 以便于在后文将这个幸福结局彻底粉碎, 展现出现实生活中残忍和不幸福的一面。”
故事B从喜剧直接改写成了彻头彻尾的悲剧, 以玛丽服安眠药自杀结局。故事B的尾声其实是对传统骑士精神的反叛, Erica Davis认为:“骑士精神已死最适合形容故事B这样的场景。”一种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偶然与无序对于事件发展的影响, 男主角最后没有发现即将自杀的玛丽仅仅是各种可能性的一种而已。
故事C与前两个故事的不同在于故事C将故事的中心放在了女主角的身上, 她的行为主宰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样的安排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阿特伍德的女权主义思想。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幸福结局的突发事件是老约翰发现了玛丽和年轻詹姆士的恋爱关系, 一时冲动购买了来复枪。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偶然事件的触发对于整个故事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故事D可以看做是故事C的续集。即使生活如意, 婚姻, 感情, 生活还是时刻会遭受到不可抗力, 如自然灾害的威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作者并不是强调自然主义观点, 而是想表明现实生活中产生“悲惨结局”事件的概率远远超过“幸福结局”, 即使躲过了人祸, 也难逃天灾。
从时间上来看, 故事E可是说是故事D的续篇。如果说故事D的冲突来自于外在环境的话, 那么故事E的冲突来源于人本身, 人自身的缺陷, 以及健康和生命的不可持续性。故事B和C都表现了人和人之间情感生活中的冲突, 而故事D和E则分别表现了人和自然, 人自身的问题和冲突。
关于故事F。如果读者或者观众认为以上故事太“小资”, 阿特伍德认为作家可以改变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比如把故事的背景换成革命时期, 男主角是个“革命者”, 女主角则是个“特工”, 看看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2. 从传统批评理论看《堪萨斯》与《幸福结局》的不同。
同样是多个故事多个结局的短篇小说, 多宾斯的《堪萨斯》与阿特伍德《幸福结局》有很多不同之处:
一是故事背景不同。《幸福结局》的5个故事发生在现代都市, 第6个故事作者又指出这样的故事可以推广到任何时代, 任何文化背景, 以至于改变人物身份和地位都不是问题。《堪萨斯》所有故事全部定位在一个背景, 即美国大萧条期间, 干旱的堪萨斯州。
二是人物设定, 情节不同。《幸福结局》其实是讲述了现实感情和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有人物的设定和安排都围绕这个主题产生。《堪萨斯》的人物设定很简单, 一个小男孩儿搭上了一个因妻子被判而丧失理智的男人的汽车, 随后由于种种偶然事件的发生而产生了不同版本结局, 人物的命运也随着这些偶然事件的发生而改变。
三是时间顺序不同。《幸福结局》的前5个故事并不是独立存在, 相互之间存在事件发生先后的逻辑关系, 而《堪萨斯》则是完全独立的六个故事, 前后没有任何时间顺序上的关系。
四是政治思想不同。阿特伍德是女性主义作家, 尽管她本人对这一称谓并不满意, 《幸福结局》中的女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故事C中, 女性掌握着恋爱和婚姻关系的主动权。但是, 《堪萨斯》完全是两个男人的故事, 女性在其中不过是个影子, 是背叛和通奸的代言人, 是最终悲剧的导火索。通过比较可见, 两部作品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存在巨大差异。
3. 从量子理论的测不准原理看《幸福结局》和《堪萨斯》的相同点。
量子理论的测不准原理, 现也通常被称作不确定关系, 无论是在《幸福结局》还是在《堪萨斯》中, 这种不确定关系, 不可预测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故事B中, 男主角最后能不能发现玛丽留下的便笺纸决定着玛丽的生死, 这完全是一个不确定因素, 直到玛丽死了, 我们才有结论;故事C中, 地下恋情的曝光也是一个偶然因素, 决定着三个人的生死。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故事D中的海啸, 故事E中的心脏病, 以及故事F中人物身份和时代背景的选择, 等等。在《堪萨斯》中, 类似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也是比比皆是。这些事件就好比“薛定谔的猫” (量子理论的著名实验) , 猫的生死是打开盒子前的“客观存在”, 又决定于打开盒子后的“观察”, 这种观察不是发现, 而是决定。
4. 从信息处理的多进程和蝴蝶效应角度看《幸福结局》和《堪萨斯》的不同点。
从多个小故事的情节编排来看, 无论是《幸福结局》还是《堪萨斯》都是多进程并行发展的结构, 所不同的是《幸福结局》所描述的多个事件相互之间存在联系。各个故事之间有消息传递 (在上文对于《幸福结局》的分析研究中有详细说明) , 而《堪萨斯》则是多个毫无关联事件的并发, 其中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独立成篇。通过人物性格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虽然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两人, 且身份相同, 但是在不同故事中, 他们的性格是有差异的, 正是这些细微的性格差异决定了故事的结局, 这样的六个故事有在相同时间, 不同地点上同时发生的可能性。而《幸福结局》则不是这样, 虽然逻辑上不严密, 但六个故事是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的, 采用的坐标轴是时间。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的, 内容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 偶尔扇动几下翅膀, 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场龙卷风。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幸福结局》专注于叙述事件, 对于人物和事件发生的背景没有详尽的描写, 而《堪萨斯》比《幸福结局》更注重细节描写, 包括人物外貌, 动作, 对话, 甚至心理活动都有十分详细的描述。可见, 同样是短篇小说, 两个作者所要传达的生活哲理完全不同, 如果说《幸福结局》是展现了现实生活不可预测性的话, 那么《堪萨斯》在说明这种不可预测性的同时, 更是展现了蝴蝶效应对于情节和事件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三、结语
阿特伍德的《幸福结局》和多宾斯的《堪萨斯》的情节充分体现了量子文学中的不可预测性和现代文学创作的多进程事件的并发处理机制, 同时多宾斯的《堪萨斯》的细节描写又是蝴蝶效应的完美演绎。以热门美剧《越狱》、《24小时》为代表的当代影视剧本创作中, 这三种特性体现得尤为明显。不预测性给观众悬念, 多进程并发的设计让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而蝴蝶效应则支撑起整个剧情的发展框架。当前流行美剧的创作大都具有以上三种特性。源于和现实生活的背离, 传统的单线发展的连续剧会越来越少, 至于当这三种特性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 未来美剧制作又何去何从, 我们拭目以待。
摘要: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幸福结局》破灭了好莱坞式的童话梦幻结局, 揭开了掩盖在华丽外表下面赤裸裸的无序与多元化的现实生活, 让感性重新回归理性。在故事情节的编排上, 史蒂芬·多宾斯的《堪萨斯》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幸福结局》有很多相似点, 本文就这两篇短篇小说情节展开讨论, 结合20世纪以来物理学发展, 如量子理论, 信息革命, 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由点及面, 深入挖掘文学作品隐含的蝴蝶效应, 以及这种蝴蝶效应对于当前热门影视, 例如《越狱》、《24小时》创作的影响, 并对未来热门剧集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关键词:阿特伍德,《幸福结局》,多宾斯,《堪萨斯》,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Anonymous.“Kansas”[EB/OL].http://wps.prenhall.com/hss_master_lit_1/0733083-00.html, 2014-06-13.
[2]Anonymous.Introduction&Overview of Happy Endings by Margaret Atwood[EB/OL].http://www.bookrags.com/studyguidehappyendings/char.html.
[3]戴维斯, 布朗.原子中的幽灵.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4]Davis, E.Atwood’s Unhappy Endings.[EB/OL].http://www.suite10 1.com/article.cfm/learn_from_classics/95247/1, 2014-6-20.
[5]Kirszener, L.&Mandell, S.Literature:Reading, Reacting, Writing (Fiction) (Fifth Edition)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6]黄孝阳.我对天空的感觉——量子文学.[EB/OL].http://cn.qikan.c om/Article/dstg/dstg200860/dstg20086040003801.html, 2014-7-24.
信息处理理论 第2篇
从理论上分析用紧支集小波处理地图矢量数据时遇到的.点位漂移和端点附近图形畸变等问题,给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方法,并用实例验证所给方法的正确性,为小波理论在地图数据分析和处理中的应用做必要的理论准备.
作 者:吴纪桃 王桥 作者单位:吴纪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用数学系,北京,100083)
王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冰山理论在处理师生冲突中的应用 第3篇
学生李浩因与同学打架,被班主任刘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刘老师非常恼火,问:“怎么又是你?我说过多少遍了,为什么你还要打架?”接着,刘老师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你是个学生,整天惹是生非,很威风吗?学习上不见你花那么多心思!”
李浩转过脸去,眼睛并没有看着刘老师,悻悻地说:“不关我的事,是他先打我的,你怎么不说他!”
刘老师一听更急了,用手指着李浩,提高了嗓门:“你看你这是什么态度,你究竟还懂不懂得尊重老师啊?”
李浩低下了头,双手来回地扯着自己的衣角,不急不慢地说:“我只是讲事实而已。”
……
案例中呈现的场景很多班主任都很熟悉。现实中,尽管很多班主任都有一份爱心和责任感,但面对问题学生却常常感到无法沟通,感觉自己总是在做重复低效,甚至无效的工作——学生的不良行为就像一座坚硬的冰山,单凭班主任一份爱心或责任感实在难以消融,处理不当甚至会上升为师生间不必要的冲突。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外在行为中必定蕴藏着大量深层次的原因。深入了解这座人内心“冰山”的结构,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处理师生冲突。
一、认识“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首先由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美国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维珍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用冰山比作人的内心,提出了著名的萨提亚冰山理论(如上图),认为这一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发现和理解人的内心世界[1]。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应用心理学流派——神经语言程式学(简称NLP)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将它的应用领域从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迁移到更广泛的个人心灵成长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其后,“华人世界的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先生在其研发的“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冰山理论,使这一理论更易于理解和应用。
冰山理论认为,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和应对方式来源于他内心的一些情绪感受。情绪是内心的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2],它与我们大脑中储存的经验回忆有关,反映了我们真正的感觉。情绪的产生源于一个人内心所持有的一套信念系统,它由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组成,是一个人的人生观、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经由生活体验而产生的一种处事模式。如同冰山与冰山的根部相互连结的部分,期待、渴望和自我认知是每个人生命中都需要的东西,它们使人与人相互连结成为一个系统,同时也成为了系统中的人获得改变的能量和动力源泉。
二、基于冰山理论的师生行为分析
用冰山理论来分析上例中刘老师和学生李浩的行为,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双方的内心世界,促使事件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
1.刘老师内心的“冰山”
在上面的案例中,刘老师采用了批评、指责的行为方式来应对学生李浩的不良行为和抵抗态度。这一行为基于对李浩违反纪律,以及对自己的不尊敬感到愤怒的情绪。进一步体会,我们可以感受到刘老师的愤怒情绪背后还隐藏着更丰富的感受——因自己的尊严受到打击而感到悲伤,因无法掌控面前的局面而感到恐惧等。这些感受可能源于刘老师固有的一些观点和信念: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条,应该听从老师和尊敬老师。从更深层次分析,刘老师期待的是从学生良好行为表现中体现到自己的被尊重和被理解。可见,老师内心中渴望被接纳、被认同和被爱,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2.学生李浩内心的“冰山”
李浩在受到刘老师的指责后,首先是推卸责任,同时用责备的态度应对刘老师的批评。情绪上,李浩对自己受到指责而感到委屈,因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而感到愤怒。更进一步的感受是,李浩对刘老师的不理解、不认同感到忧伤和恐惧。在李浩看来,自己是被迫还手的,并不是故意惹是生非,刘老师应该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下判断,只针对自己的处理是不公平的。这些信念的产生,与李浩的成长背景和家庭影响密切相关。可以确定的是,李浩期望刘老师能了解自己的苦衷,渴望获得刘老师的接纳和公平对待,渴望被理解、被爱,体会到自己作为独立生命个体存在的意义。
3.两座“冰山”的比较
当刘老师和学生李浩这两座“冰山”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便不难发现,越往下探索,两座“冰山”越趋于一致。无论是刘老师还是李浩,都期待自己成为有能力、有价值的人,渴望自己被认同、被爱,这是人类所共有的生命追求。越往上探索,两座“冰山”越趋向于不同。因为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系统各异和角色身份差别而形成了人不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造成对同一件事完全不同的理解。观点的不同决定了情绪感受的不同,最终导致千差万别的行为方式。
三、冰山理论对解决师生冲突的启示
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老师即时的反应大多是评判它是否符合各种规章制度的要求,然后对学生讲道理,这就使问题停留在行为层面。行为的发生已成事实,纠缠其中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出发点再好,也只会不断强化双方的负面情绪,破坏师生感情,导致原本学生的问题最终演变成师生间的冲突。萨提亚曾说过,行为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如果我们想要有效地解决冲突,就要思考如何应对问题。
1.寻找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
如同冰山的基座,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深层次的期待和渴望都是相通的。由此,我们可以不认同学生的行为,却可以尝试接纳学生不良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如上例,当我们明白学生李浩顶撞刘老师的行为实际上是希望获得老师的接纳,那么在我们眼中李浩的形象就变得可爱多了,老师也更容易产生同理心,用更耐心和宽容的心态来应对;当我们明白刘老师指责李浩实际上也是希望获得李浩的支持,师生之间的距离马上就被拉近了。看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后,新的情绪感受自然会显现出来。
nlc202309031028
弗洛伊德说,人之所以做一件事,不是为了追求快乐,就是为了逃避痛苦。对于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我们都可以从中寻找到其正面动机。如,学生总是不做作业,他是在逃避什么样的痛苦?可能是不想因成绩太差而被同学取笑,也可能是不想老师因此而对自己失望。学生总喜欢在课堂上大声讲话,他是在追求什么样的快乐?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话语能引同学发笑而沾沾自喜,也可能是想引起老师的关注而感知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
2.觉察对方的内在信念
每一个人因为成长的轨迹不同,所形成的信念系统也各不相同。觉察师生冲突中学生所持有的信念,有助于教师读懂学生的行为。在刘老师与李浩的冲突中,如果刘老师能及时从相互对峙的局面中抽离出来,通过询问来探索李浩的意图和信念,如:你这样做了以后会有什么感受?你认为这样做可以带给你什么?实际上你想要的是什么?就会获得新的觉察。有了新的觉察,就是转变应对方式的开始。
例如,某学生打了他的同桌。通过询问,班主任了解到学生这样做是想报复同桌,因为同桌弄坏了他的作业本,他认为报复了就能获得同桌以及更多人的尊重。这时,班主任可进一步问:打架后如果被老师批评、学校处分,你是否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呢?这是你想要的吗?当学生意识到打架行为不能获得自己渴望的东西时,他所持有的“打架才能获得尊重”的信念才会动摇,才能主动地改正自己的行为。当然,接下来,班主任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以及父母的行为方式和内在信念,将转变学生信念的工作与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相结合。
3.挖掘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
冰山理论告诉我们,人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除了极少数的几种之外,其余都有其正面的价值和意义,它不是为我们指引方向便是给我们力量。案例中,李浩在和刘老师的冲突中表现出了强烈的负面情绪,包括愤怒和恐惧等。愤怒促使李浩回击刘老师的批评,因为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而因害怕失去刘老师的理解和接纳,所产生的恐惧使李浩虽有不服,却也主动转换为更缓和的方式进行表达。可见,恐惧为他的行为指引了方向。
挖掘出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正面价值帮助学生从中有所体悟,获得成长。如某寄宿学校有一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每次打饭都以素菜为主,班主任发现后很心疼。一次,班主任又看到这位学生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吃着素菜,心里一热,就打了一份肉扣到学生碗里。没想到学生一口也没吃,二话不说就将碗里的肉和剩下的饭菜一同倒掉。班主任的好心没有换来学生的感谢,是因为学生被戳中了自卑的要害,愤怒使他表现出倒饭的行为。这时,班主任首先需要从自己悲伤失望的负面情绪中觉察到自己正面积极的期待和渴望,厘清关爱学生的动机本没有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接下来,班主任要思考,如何从事件中找到教育契机,将冲突转化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力量。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掘其中的正面价值:愤怒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不想被别人小看实际上你是想要什么?你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去拒绝不想要的,是否也能将它用于追求想要的?除了拒绝别人的施舍,还有什么办法能帮助自己追求想要的?通过这样的沟通,学生才可能学会如何将愤怒化为奋发向上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海浪.探索"冰山"的秘密——介绍萨提亚理论[J].心理与健康,2008(11):22.
[2]李中莹.重塑心灵(修订本)NLP——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235.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广东广州 510440)
责任编辑 颜雪梅
指纹图像预处理的理论分析 第4篇
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指纹能使手在接触物件时增加摩擦力, 从而更容易发力及抓紧物件, 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目前尚未发现有不同的人拥有相同的指纹, 所以每个人的指纹也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指纹是每个人独有的标记, 指纹识别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 现今鉴别指纹方法已经电脑化, 使鉴别程序更快更准。
指纹识别技术源于19世纪初, 科学家依靠指纹纹脊式样的唯一性和式样终生不改变的特性, 把某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 通过采集他的指纹并与预先保存的指纹进行比较来验证其真实身份。指纹图像本身的信息量和数据量是很大的, 因此直接基于指纹图象的匹配识别是不可取的, 而要采用专门高效的指纹识别与处理方法。
指纹识别的一般过程是指纹图象预处理、指纹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但由于采集设备噪声干扰、指纹采集时手指皮肤的干燥程度、汗渍、污渍等原因使待分析的指纹图像噪声较多并对细节点有较强干扰, 影响指纹的特征提取。指纹图像是通过将模拟信号采样量化后, 以矩阵形式存入计算机, 图像平滑处理指纹图像生成方向数组后, 为了消除较强烈的局部噪声干扰, 需要对生成的方向数组图像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是指纹识别的前提, 也是整个工作的基础, 因此指纹图象预处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指纹特征提取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二、图像处理方案
(一) 平滑处理。
1. 增强对比度。
图像增强的方法分空域法和频域法, 空域法是增强图像的像素, 空域处理可用下式定义:
式中:F (X, Y) 是输入的原始指纹图像, 灰度范围是[m, M], g (X, Y) 为处理后的图像, 灰度变换增强可用下式描述:
可以提高指纹图像脊与谷的对比度。
2. 指纹图像规格化和滤波。
指纹图像经过规格化后, 才能将该图的均值和方差控制在给定范围内。即对指纹的每个像素进行操作, 采用公式如下:
式中:N (x, y) 是规格化后的图像, G (x, y) 是原图像, 表示第x行第j列象素点对应的灰度值, Var和M是图像G的方差和均值, Var0和M0是期望方差和期望均值。
(二) 锐化处理。
为增强指纹纹线间的界线, 突出边缘信息, 以利于二值化, 要对指纹图像进行锐化处理。用空间微分来完成锐化处理, 由于微分算子的响应强度与图像在该点的突变程度有关, 所以锐化可以增强指纹边缘并削弱灰度变换缓慢的区域, 二阶微分形成增强细节的能力优于一阶微分, 对灰度级阶梯变化产生双响应, 因此用拉普拉斯单一掩模进行锐化。
(三) 二值化。
对于指纹识别系统, 有用的信息包含在脊线 (指纹中突起的) 和谷线 (凹下的) 的二值描述中。因而必须根据原始的灰度图像来确定图像上的每一个点应属于客体区域还是背景区域, 从而产生对应的二值图像, 它不仅可大大减少存储量, 还可以根据指纹的形状 (环型、弓型、螺旋型等信息) 将指纹分类,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指纹识别的速度。
在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增强算法基础上提出广义度阈点的方法。阈值的正确选择在二值化中是很重要的, 直接影响着分割的精度及图像描述分析的正确性。在此采用动态自适应阈值进行二值化, 并根据脊线扩散张量特点, 分解扩散4n个方向的和, 即位于 (x, y) 处的像素g (x, y) 的阈值V (x, y) 是由以 (x, y) 为中心的指纹图像窗口 (2n+1) × (2n+1) 中所有点的灰度值来确定。即:
由于当 (2n+1) × (2n+1) 窗口落在下面2种不同区域将会引起错误判别:一是当 (2n+1) × (2n+1) 窗口较多地落在谷线区, 将会使一部分乃至大部分象素点被判为脊线;二是当 (2n+1) × (2n+1) 窗口较多地落在脊线区, 将会使一部分乃至大部分象素点被判为谷线。
借助于参数δ和参考阈值Vt可以得到修正。
令δ为一个通过试验获得的正整数, 即令δ>0, 有:
其中Vt为参考阈值。
令二值化后的图像为r (x, y) , 则:
此算法优点是在不改变脊线连续性和奇异点的前提下, 可以有效连接断裂脊线。
(四) 细化。
细化是在不改变图像像素拓扑连接关系的条件下, 连续擦除图像的边缘像素, 把纹线粗细不均匀的指纹图像转化成线宽仅为一个像素的条纹中心线图像的过程。细化可以去除不必要的纹线粗细信息, 使得指纹图像的数据量及连接结构更加突出, 便于从指纹图像中提取细节特征, 如图1。从而在指纹特征提取和匹配环节上提高图像的处理速度和效率。
(五) 特征值的提取。
指纹图像特征提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指纹的原灰度图像上识别细节特征;二是从指纹的细化图像上识别细节特征。提取的特征主要有两类:一是奇异点指纹。奇异点有三种类型:核形 (Core) 、三角形 (Delta) 和涡轮形 (Whor1) ;二是结构特征。它包括端点 (Endpoint) 、叉点 (Bifurcation) 、歧点、孤立点 (Dot) 、环点 (Loop) 、短纹 (short Ridge) 等及其方向、曲率、位置等信息。端点及叉点 (图2 (b) ) 是指纹细化图像的主要特征, 本文采用这两种主要特征构造指纹特征向量。它的提取方法为:设C n (P) 为交叉数, S n (P) 为像素8-邻域 (图2 (a) ) 纹线点数:
(六) 伪特征点的去除。
造成伪特征的原因有很多, 指纹提取、二值化及细化等过程均可能引入伪特征。伪特征的存在将影响指纹的比对, 降低识别率。
1. 伪特征的分析。
对于取端点及叉点作为特征算法, 伪特征主要指图3中的五种:毛刺;假桥;岛屿;断脊;短脊。分析这五种伪特征, 它们带来的伪特征点总是成对在近距离内出现而且除断脊外均有短脊线相连接。毛刺、短脊及岛屿均为从一个特征点出发经过很小的步长到达另一个特征点, 可以采用沿脊线搜索特征点的方法去除伪特征对。假桥、断脊则要考虑伪特征的角度关系。图3为理想化的伪特征, 各伪特征的角度关系非常明显, 假桥连线与脊线垂直, 断脊连线则与脊线平行, 实际情况则有偏差。
2. 伪特征的去除。
由于提取的特征集合P (P1, P2..., P n) 全为端点与叉点, 端点的伪形态有毛刺端点、短脊端点与断脊端点;叉点的伪形态有毛刺叉点、假桥叉点与岛屿叉点。根据上面的分析, 伪特征可按如下规则去除:一是去除孤立点与边界点, 边界点定义为掩膜值为0的任何区域的距离小于阈值的特征点;二是对于各端点Pi, 从该特征点出发沿脊线搜索, 若经过很小的步长到达另一个特征点即搜索到一个脊线点满足C n (P) !=2或S n (P) !=2则分别当作短脊、毛刺所带来的伪特征点予以去除;若该端点不是毛刺、短脊引起的伪端点, 则搜索其邻域是否有端点Pj满足Pi与P j之间没有脊线, A与Ai或Aj的差小于30°, 即│A-Ai│<30°或│A-Aj│<30°, 据此来判断该端点是否为断脊。
三、结语
本文介绍了进行指纹处理的整个过程, 同时也给出了每个步骤的原理和算法, 通过对指纹图像平滑处理、二值化、细化、特征值提取、特征值去除等步骤的详细介绍, 使得我们可以清晰了解到实验过程的进行, 为设计软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菊.指纹图像预处理及特征提取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2] .林国清, 李见为, 王崇文.指纹图像预处理方法的研究[J].光电工程, 2002
[3] .孙以雷, 陈红卫.指纹图像的二值化方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 2006
信息处理理论 第5篇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这也是国
际惯例。
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零,对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税务机关还要退还该商品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负担的税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出口货物退(免)税是一种收入退付行为。
根据我国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规定: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对报关出口货物退还(或免征)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退税不是中央财政的额外支出,而是国家兑现出口货物零税率优惠政策的一种方式.什么是出口退税
按照国际惯例,出口退税是将出口货物在国内各个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相当于我国的流转税)退付给出口企业。我国现行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现行退税政策只退增值税和消费税,不退同属流转税的营业税。出口退税中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是出口货物在各个生产环节按照征税规定向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出口后再退还给出口企业。因此说,出口退税不是中央财政额外拿出一部分资金退给企业,而是国家兑现出口货物零税率优惠政策的一种方式。
二、生产企业退免税方式
(一)先征后退(略)
(二)免抵退: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所谓“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纳税期内因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未抵顶完的予以退税。
理解这个概念,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免税,即免征生产企业自产出口货物最后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它免除了出口货物最后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是免除局部税收负担的一种办法,这层含义等同于老外资企业出
口货物原实行免税办法。
二是抵税,即生产本期出口货物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进项税额,抵顶该企业当期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本期出口货物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在计算扣除本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后,冲抵当期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三是扣税(概念中虽未明确了不予免征、抵扣和退还的税款),即根据出口货物征税率与退税率差计算的不予免征、抵扣和退还的税款,这主要是为了平衡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出口货物与外贸企业收购出口货物的税收负担水平,体现税收公平原则。
四是退税,“免抵退”税出口货物涉及出口退税应具备二个条件:其一,按月计算;其二,用免抵退税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未留抵税额”比较计算应退税额。
(三)小型企业(免抵不退):国税发(2003)139号规定500万元年销售额小型出口企业,闽国税函(2003)587号文补充通知规定200万元年销售额为小型出口企业。
(四)免税:小规模企业、来料加工企业
三、政策规定:我国现行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出口和代理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可在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作销售后,凭有关凭证按月报请税务机关批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这就是说,出口货物退(免)税办法的运用范围具有严格的规定,一是出口货物的经营者必须是有出口经营权的出口企业,二是对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不予退(免)税,三是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税种明确为增值税和消费税,四是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前提是将出口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作销售,并出具能证明货物已出口、已销售、已结汇、已纳税的凭证,如应提供出口货物的报关单、出口销售发票、出口收汇核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等,五是实施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具体手续是按月向税务部门申报退(免)税,这是实行出口货物退(免)税办法的五项基本规定。
(一)可享受退(免)税企业
1、有进出口经营权外贸企业(略)
2、有进出口经营权生产企业,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自产货物继续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
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的办法。
3、委托代理出口企业: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此处生产企业,是指独立核算,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一般
纳税人,并且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
4、许12类企业:补偿贸易、易货贸易、采购国产设备等。
(二)不予退税货物:
增值税条例规定不予退税,国家规定不予退税。主要有原油、天然牛黄、麝香、木材、纸浆、山羊绒、鳗鱼苗、稀土金属矿、磷矿石、天然石墨等。
(三)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税率
从2004年起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退税率:17%、13%、11%、8%、6%、5%
(四)计税依据:生产企业为离岸价。
(五)申报期限:生产企业为每月15日前,清算申报元月15日前。
(六)违章处理:
1、未办证
2、违反单证管理规定
对经营出口货物的企业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由主管退税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⑴未按规定办理出口退税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 ⑵未按规定设置、保管有关出口退税帐簿凭证、资料的
出口企业拒绝主管退税机关检查和提供退税资料、凭证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行政处罚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20号)的规定,主管退税机关除责令其限期改正外,处以1000元以下处罚.3、函调规定:应函调的未回函不办退
4、违反出口退税管理规定
凡出口企业购进出口货物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中有关违反发票行为的规定,主管退税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如果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国家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没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1倍以下的罚款。
对为经营出口货物企业非法提供或开具专用税票或其他假退税凭证的,有违法所得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行政处罚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20号)的规定,主管退税机关处以其违法所得3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对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国家退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九条的规定处罚。
对为经营出口货物企业非法提供或开具假退税凭证的,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其违法所得额3倍以下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出口企业编造虚假出口货物退(免)税计税依据的,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由主管退税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50000元以下的罚款.出口企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条规定, 由主管退税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税务管理
(一)登记管理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我国税收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及《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出口企业必须办理《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登记是退税机关了解出口企业组织结构、经营范围、法人地位、资产规模等情况,确定出口企业是否具备退(免)税资格的有效途径。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登记时限和地点
出口企业应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其出口经营权的批件和工商营业执照于批准之日起30日内或者发生出口业务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退税登记证。未办理出口退税登记或没有重新认定的出口企业一律不予办理出口货物退税或免税。
二、出口货物退(免)税登记附送的资料
(一)对外经贸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其进出口经营权的批件,外商投资企业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实行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制的国有、集体生产企业,需提供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颁发的《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登记证书》。
(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三)主管征税的国家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副本、一般纳税人必须加盖一般纳税人章)。
(四)主管海关核发的《自理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明书》。
(五)委托出口协议(无进出口经营权的委托出口企业用);
(六)出口企业开设的基本帐号和退税帐户、开户银行证明;
(七)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证件、资料
根据 国税函〔2003〕1019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发《商务部关于调整进出口经营资格标准和核准程序的通知》的通知2003年9月1日以后取得《资格证书》的新办出口企业,可凭《资格证书》和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资料到企业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免)税登记手续。
(八)最新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调整出口退(免)税办法的通知(国税函〔2004〕955号)
(二)分级管理:
04年6月已取消,除了6类情况应提供核销单外,其它暂不提供。
(三)办税员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4〕031号)的规定,认真做好新办出口企业专职或兼职办税人员出口货物退(免)税业务的培训工作。对经税务机关培训考试合格的办税人员,发给《办税员证》;没有《办税员证》的人员,不得办理出口退(免)税业务。
五、免、抵、退实务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期限
出口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在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作销售后,持有关凭证按月向退税机关申报办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手续。
(二)、生产企业退(免)税申报程序
1、生产企业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上做出口销售后,在增值税法定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国税基层税务机关的征税部门或岗位(以下简称征税部门)申报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
2、“免抵退”税预申报。
从2003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全面实行电子化管理。出口货物退(免)税电子化管理主要有„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系统。生产企业在货物报关离境出口,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前,持预申报软盘向主管国税基层税务机关的退税部门或岗位(以下简称退税部门)办理“免抵退”税预申报。
3、增值税申报。
4、“免抵退”税正式申报。生产企业根据预申报结果备齐相关申报资料及正式申报软盘,于每月15日(逢节假日顺延)向退税部门办理“免抵退”税正式申报
(三)申报资料。
1、生产企业向征税部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及免、抵税申报时,应提供下列表报资料:
(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规定的附表;(2)退税部门确认的上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汇总表》;(3)退税部门确认的上期《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及其附表;(4)正式申报软盘;(5)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
2、生产企业向退税部门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出口货物退(免)税凭证装订册,内附以下表格及原始凭证:①《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汇总表》;②《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明细表》;③《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④加盖海关验讫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⑤经外汇管理部门签章的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或有关部门出具的中远期收汇证明;⑥代理出口协议(副本);⑦企业签章的出口发票;⑧主管退税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四)、出口货物退(免)税凭证资料
出口货物退(免)税凭证资料,是指企业在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按规定必须提供的各种有效凭证。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凭证资料主要包括: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货物收汇核销单、出口发票及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凭证资料等。(1)、出口货物报关单的管理
出口货物报关单是指经海关审查,对出口货物放行离境的一种书面证明。退(免)税时企业必须提供黄色的并在右上角注明“出口退税专用”字样的单证。黄单上必须盖有各海关在税务机关备案的海关验讫章和海关人员签字或印章。(2)、出口货物收汇核销单的管理规定
出口单位填写核销单应当准确、齐全、不得涂改,并与出口货物报关单上记载的有关内容一致。
(3)、出口发票的管理规定
根据《加强出口商品使用发票管理的通知》(闽国税发[2002]50号)规定:外贸企业、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在出口商品时应使用由税务局统一印制、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的“福建省出口商品销售统一发票”,对未使用统一发票的,退税机关不受理其退税申请,并将有关情况反馈其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发票管理办法给予处罚。
六、计算办法
(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委托代理出口的,出口发票可能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在下次申报退税时调
整(或年终清算时一并调整)。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二)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三)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国外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是加工贸易中的一种贸易方式。它是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为了加工出口货物而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配套件、零部件和包装材料(以下称进口料件),经加工生产成货物收回后复出口的一种出口贸易方式。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退税就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环节看,退税的办法与一般贸易出口货物退税率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在料件的进口环节存在着不同的减免税,因此,同属采用作价加工方式使用的进口料件加工生产的货物,对已实行减免税的进口料件必须实行进项扣税,使复出口货物的退税款与国内实际征收的税款保持一致,因此,在计算复出口货物退税时,如按增值税、消费税适用退税率(税额)计算退税,而不考虑进口料件实际上并未全额征税的因素,将会出现把进口料件在进口环节已减免的税款也退给企业,造成多退税的现象。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四)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1、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是计算确定应退税额、应免抵税额的重要依据。
(五)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
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应免征的消费税的计算
例:假设某生产企业A主要商品为木制品,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当年1月1日美元汇率8.27元。
2002年5月内销10000元,当月出口货物20000美元,未收回单证,当期进项税额30000元.上期留抵为0.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20000*8.27*(0.17-0.13)=165400*0.04=6616 免抵退税额=收回单证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0 应纳税额=10000*0.17-(30000-6616)=-21684 2002年6月销售给外贸企业供出口货物25000元,收回前期单证20000美元,进项税额2000元.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0 免抵退税额=收回单证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0000*8.27*0.13=21502 应纳税额=25000*0.17-2000-21684=-19434 当期应退税额=19434 当期免抵税额=21502-19434=2068
七、免抵退税会计核算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根据业务流程主要分为:免税出口销售收入的核算、不得抵扣税额的核算、应交税金的核算、免抵退货物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的核算、出口货物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的核算,以及免抵退税调整的核算,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核算,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和“应收补贴款”会计科目。
一、“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核算内容
出口企业(仅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同)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方发生额,反映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和实际支付已缴纳的增值税;贷方发生额,反映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出口货
物退税、转出已支付或应分担的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增值税。出口企业在“应交增值税”明细帐中,应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额”、“减免税金”、“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
1、“进项税额”专栏,记录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2、“已交税金”专栏,核算出口企业当月上交本月的增值税额。企业交纳当期增值税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收到退回多缴的增值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3、“减免税金”专栏,反映出口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税额。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补贴收入”等科目。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反映出口企业销售出口货物后,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按规定计算的应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应免抵税额的计算确定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在取得国税机关《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后进行免抵和退税的会计处理,即按批准数进行会计处理。按《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批准的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种是出口企业进行退税申报时,按退税申报数进行会计处理。根据当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的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核算出口企业月终转出应交未交的增值税。月末企业“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帐出现贷方余额时,根据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以上五个专栏在“应交增值税”明细帐的借方核算。
6、“销项税额”专栏,记录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增值税额。出口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用红字登记。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销售收入不计征销项税额,对经审核确认不予退税的货物应按规定征税率计征销项税额。
7、“出口退税”专栏,记录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在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应收的出口退税款以及应免抵税款。出口
货物退回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发生退货或退关而补交已退的税款,用红字登记。出口企业当期按规定确定应退税额、应免抵税额后,借记“应收补贴款--增值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记本科目。
8、“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出口企业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税货物和出口货物免税等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应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按税法规定,对出口货物不得抵扣税额的部分,应在借记“产品销售成本”的同时,贷记本科目。企业在核算出口货物免税收入的同时,对出口货物免税收入按征退税率之差计算出的“不得抵扣税额”,借记“产品销售成本”,贷记本科目,当月“不得抵扣税额”累计发生额应与本月免税申报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不得抵扣税额”合计数一致。出口企业收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和《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后,按证明上注明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用红字贷记本科目,同时以红字借“产品销售成本”。生产企业发生国外运保佣费用支付时,按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分摊计算,并冲减“不得抵扣税额”,用红字贷记本科目,同时以红字借“产品销售成本”。
9、“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核算出口企业月终转出多交的增值税。月末企业“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帐出现借方余额时,根据余额借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贷记本科目。对按批准数进行会计处理的,本科目月末转出数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对按退税申报数进行会计处理的,本科目月末转出数为计算“免抵退”税公式计算的“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由于目前会计制度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月末余额是全额转出还是就预交部分转出不明确,故企业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处理,一种是只就当月多交部分转入“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另一种是将期末留抵税额和当月多交部分一并转入“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从而造成“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期末借方余额涵义不一致。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在纳税申报时,上期留抵税额均不应包括多交部分。
二、“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的核算内容。
出口企业还必须设置“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建立明细帐。月份终了,将本月应交未交增值税自“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贷记本科目;将本月多交的增值税自“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本月上交上期应交未交增值税,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月末,本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的是企业期末留抵税额和专用税票预缴等多缴的增值税款,贷方余额
反映的是期末结转下期应交的增值税。
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税后,退税的前提必须是当期期末有留抵税额。而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在月末必须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本科目,退税实际上是退的本科目借方余额中的一部分;在出口退税的处理上,计算应退税时借记“应收补贴款”,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收到退税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补贴款”。
三、“应收补贴款”科目的核算内容
"应收补贴款”科目(有的企业也可能使用“应收出口退税”科目),其借方反映出口企业销售出口货物后,按规定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所计算得出的应退税额,企业必须设置明细帐页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可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记载:
第一种是按批准数作免抵和应退税的会计处理。即按《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上批准的应退增值税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贷方反映实际收到的出口货物的应退增值税。收到退税额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收到主管国税机关批复尚未办理退库的应退税额。
第二种是按退税申报数进行会计处理。即在办理退(免)税申报时,暂不考虑申报的退税出口额是否能通过退税审核,就当期申报的免税出口额按规定的征退税率与当期应纳税额计算出应退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金额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本月应退税额”一致。借方反映的是企业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退税申报时所计算的应退税款,与主管国税机关审批数有差额的,在收到《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后按申报所属期进行调整,不足的用蓝字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多出的用红字借记本科目,用红字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贷方反映的是企业收到的退税款;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累计已按申报数计算但尚未收到的退税。
一、计算企业当月免、抵、退税
企业外购原材料1000元,进项税额170元,进口免税料件200元,内销600元,外销900元,当期收回单证800元,征税率17%、退税率15%,企业进料计算采用购进法,1、外购原材料 1000元,进项税额170元 借:原材料
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 贷:应付帐款 1170
2、企业进口免税料件200元,收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和《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后,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200×(17%-15%)=4 借:原材料
200 贷:应付帐款
200 借:产品销售成本(不予免抵退税额)
-4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
3、销售内销货物
借:应收帐款
702 贷:产品销售收入
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
4、销售出口货物
借:应收帐款
9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900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900×(17%-15%)=18 借:产品销售成本(不予免抵退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8
5、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0×17%-(170-(18-4))=153-170+14=-54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800×15%-200×15%=90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54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90-54=36
借:应收出口退税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6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借方
贷方
1、进项税额 170
2、进项税额转出-4
5、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36
3、销项税额 102
4、进项税额转出 18
5、出口退税 90
Σ206
Σ206
二、如果生产企业超期未收回单证补税,主管国税机关视同内销货物计算征税
生产企业2003年1月份出口货物600元,到7月仍未收回核销单,应视同内销补税(征税率17%,退税率13%)借:应收帐款-(未收回单证)
702 贷:产品销售收入-内销
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 借:应收帐款-(未收回单证)
-600 贷:产品销售收入-外销
-600 借:产品销售成本(不予免抵退税额)-24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4 借:应交税金-已交税金 78 贷:银行存款 78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借方
贷方
1、已交税金 78
1、销项税额 102
进项税额转出-24
Σ78
Σ78
企业收回单证后根椐文件可办理并入当期计算免抵退税
借:应收帐款-(未收回单证)
-702 贷:产品销售收入-内销
-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 借:应收帐款-(未收回单证)
信息处理理论 第6篇
【关键词】外事翻译 功能翻译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表达
外事翻译与其他领域的口译相比,其最大区别就是翻译内容往往涉及国家的重大政治决定、经济政策、领导人讲话、与其他各国的双边关系现状等等高层面的对话,因此,外事翻译的政治敏感性很高。其次,在语言上,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独特表达意义的用语,这是因为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渊源、语言用语习惯以及政治经济制度、意识形态等种种原因所造成的。因此,在外事翻译中,带有中国特色表达的政治词语翻译是重难点。译员只有在知道、理解它们的内涵,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意图,表达相应的含义。
作为整个翻译学界近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思想流派,功能学派(Functionalism)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还涉及了翻译的诸多问题,比如目的论、文本类型、翻译过程的参与者与角色分析、翻译原则等。其中目的论的出现打破了翻译理论的局限,为译者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目的论的主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目的性法则统摄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目的原则是指翻译行为取决于翻译目的,译者必须了解原文要实现的功能;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忠实原则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原则从属于连贯原则,而若这两条原则与目的原则有冲突时,以目的原则为主。
根据目的论的这三个原则,为实现不同的调整目的,笔者提出了不同的相应策略,主要有四项:1.为实现英文表达习惯而调整,策略为转换,重组;2.为省略冗余和不必要信息而调整,策略为省略,重组;3.为增加背景知识或解释而调整,策略为增添,转换;4.为达到更精确表达而调整策略为增添,重组。
为实现英文表达习惯而调整
由于英文和中文在语言层面上的差异,导致译员在翻译时必须对目标语做出一定的调整。这些差异表现在:一、中文常使用一些高度概括的表达而英文常使用一些具体的、有实质内容的表达;二、中文常使用一些简短或排比结构的句子;三、中文常使用无主句。最后,在政治领域中,中文常产生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如果照字面翻译,产出的英文会成为“中式英语”,甚至含有英语错误,从而导致听众难懂,因此,译员必须做出调整。此时,译员一般采用的策略是转换和重组。
例:中部走活,全盘皆活;中气十足,蓄势勃发。这样的湖北,令人心动;这样的气场,引人前往。
译文:A dynamic central China ensures a dynamic China. Hubeis rising is full of confidence,and is poised for take-off. Hubei as such is inspiring,and an atmosphere like this is attractive.
例中汉语的表达使用了简短且排比的句子结构,意在表达湖北位于中国的中部,如今在中部崛起政策的支持下,湖北的发展被国务院副总理评价为“中气十足”。在医学上来讲,中气又称脾胃之气,中气充足,即脾胃功能健旺。这里用“中气”来形容湖北便是借言中气来形容中部地区基础坚实且发展的有声有势。李克强说,中气源于自信,源于担当。这是表示对湖北将来的发展十分看好,充满自信。因此,翻译时,既要表达出意思,又要表达出意境,可以打破原语的句式结构和用词限制,使听众更能理解发言人的意思。
为省略冗余和不必要信息而调整
在外事场合的即席发言中,话语中包含冗余信息是在所难免的。为了产出清晰有效的目标语,译员必须对这些内容做出处理。此时译员常采用的策略是省略或重组。
例:对于引来的项目,必须认真审核,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
译文:The introduced projects must be examined carefully.
原文中“萝卜快了不洗泥”是指市场上萝卜供求平衡时,卖主往往先将萝卜挑到河里去刷洗干净,别人还要挑三拣四。可到市场上萝卜供不应求时,一担萝卜挑到就卖光了,谁还去洗什么泥呀。于是就有东西缺少、商家看东西好卖,就不考虑外观形象和内在质量了。放在原文中是指引进了的项目,虽然现在需要,但也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审核。因此,与原文的前半句话重复,后半句重复的内容可以省略。
为增加背景知识或解释而调整
在发言人提到一些有特定背景的话题时,部分外宾可能因缺乏背景知识而无法清除理解发言人的信息。对于此类的特色表达,译者一定要事前先熟悉其背后的具体表示意义,不可直接进行字面翻译。既然是在外事场合,按照目的论的目的性原则,译者要帮助外宾了解专业词语背后的意义。顺利的将这些特定提法背后的隐含意思翻译出来是翻译的重心所在。为此,译员常采用增添或转换策略。
例:“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四基地一枢纽”产业发展战略;“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译文:The general strategy of “Two Areas and One Belt”,i.e. the greater Wuhan metropolitan area,the western Hubei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area,and the Hubei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our Bases and One Hub” i.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base,high-tech industrial base,quality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base,modern logistics base and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hub. The driving strategy of “One Provincial Center City and Two Provincial Sub-center Cities”,i.e. Wuhan city as the provincial center and Xiangyang city and Yichang city as two provincial sub-centers
“两圈一带”是指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以武汉为圆心,包括周边的8个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四基地一枢纽”是指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一主两副”是指武汉为中心,宜昌、襄阳为省域副中心,逐步形成武汉、襄阳和宜昌、其余各市州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各占三分之一的布局。翻译时应将背后意思准确无误的添译出来。
为达到更精确表达而调整
当译员意识到表达不够精准而进行调整时,为了使调整顺畅、自然,有必要添加一些话语或重组,这样语际连贯原则就被打破;但同时听众对目标语有了更精确的理解,语内连贯原则得以实现。另外,在搭配选词上,英汉语间也有很大的不同,做汉译英时,应充分考虑英语的表达习惯,做出符合英语表达的翻译。
例: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
译文:Strong industry,major parks,modern city
根据忠实法则,此处的三个“大”对应后面所修饰的词语应当分别理解为建设雄厚产业,重点园区和现代城市,因此选用的修饰词也不同。若全直接译为“big industry,big parks,big city”则显得单一且不精准。再如2008年北京奥运的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根据其“新”字的不同内涵翻译为“New Beijing,Great Olympics”。
参考文献:
[1]李德凤.翻译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出版社,2007.
[2]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信息处理理论 第7篇
光大环保能源 (常州) 有限公司规模为日均处理生活垃圾800 t, 配备2台日处理400 t的机械炉排式垃圾焚烧炉和1台12 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年设计发电量为8 615104k Wh。
1 全厂的水处理系统介绍
1.1 锅炉给水处理系统
锅炉给水处理系统为三大部分:预处理、反渗透、混床处理, 整套化学水系统装置容量按15 t/h设计。
光大常州公司在进入预处理设备前加高效絮凝剂, 以有效去除京杭大运河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经过预处理后 (工业水池、机械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 水质达到反渗透进水要求, 保证反渗透装置平稳可靠运行。
1.2 冷却水系统
冷却水系统见表1、表2。
光大常州公司循环水池用水包括三部分:a) 汽轮机循环冷却水 (包括汽机冷油器冷却水、发电机空气冷却器冷却水) , 总用水量4 090 m3/h;b) 工业设备冷却水 (包括炉排液压装置、取样冷却器、一次风机、引风机等设备的冷却水) , 总用水量43 m3/h;c) 烟气处理石灰浆的水、冷却塔飘流损失等不可回收水量达到58 t/h, 因此, 全厂循环水补水量约65 t/h~70 t/h。
2 光大常州公司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情况
2.1 渗滤液处理系统
总体情况:光大环保常州公司渗滤液处理规模为350 m3/d。
水质情况: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出水水质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中进出水水质见表3。
2.2 工艺原理
常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汇集进入渗滤液池, 由泵送至渗滤液处理系统。垃圾渗滤液处理包括厌氧处理系统、好氧处理系统、膜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及臭气处理系统。
a) 调节池。可容纳2 800 m3渗滤液;
b) 厌氧处理系统。渗滤液 (冬季控制水温在35℃~40℃) 进入厌氧池进行厌氧生化处理。对在厌氧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脱硫处理后进入2260 k W沼气发动机进行发电;
c) 好氧处理系统。经过厌氧池的出水自流进入SBR, 进入SBR系统的污水经过曝气后, 可去除渗滤液中大部分有机物, 处理出水进入膜处理系统;
d) 膜处理系统。SBR池出水经提升泵进入超滤+纳滤的膜处理系统, 去除水中残余污染物, 使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的指标值。超滤浓液进入SBR进水调节池, 继续进行预氧化及好氧生物处理, 纳滤浓液用泵打到主厂房进入石灰制浆系统;
e) 污泥处理系统。厌氧池剩余污泥经泵送入污泥浓缩池, 浓缩后的污泥经泵输入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 脱水后污泥用车运到垃圾池掺新鲜垃圾通过垃圾焚烧炉焚烧处理后综合利用;
f) 臭气处理系统。调节池, 一、二级沉淀池, 浓缩池等处臭气通过风机负压吸入焚烧炉, 作为焚烧炉一次风接入炉膛内处理。
渗滤液工艺流程方框图见图1。
3 渗滤液处理后中水回收及其它水梯度利用情况
根据光大环保常州公司化水水样取样分析情况, 影响中水回循环水池主要因素有:中水回水量、COD含量、电导率、中水中的微生物等。
经渗滤液深度处理后的中水达到1级A排放标准, 为减少外排水量, 对渗滤液深度处理后的中水进行综合利用:除了部分回收进行梯度利用外, 主要回循环水池作为补充水, 中水综合回用主要途径如下。
a) 经渗滤液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回循环水池水量约20 t/d~30 t/d。
从2011年3月起渗滤液深度处理后的中水, 实行中水回到循环水池的实践, 并加强对循环水水质进行监测, 经实践渗滤液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回循环水池水量约20 t/d~30 t/d, 对循环水质影响不大。
渗滤液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回冷却塔水样取样分析时间为2012年10月11日, 中水回冷却塔水样数据见表4;
b) 经渗滤液深度处理后的纳滤浓水去主厂房进入石灰浆制浆系统, 化水反渗透浓水进入化水综合水池, 然后用泵打到锅炉出渣机作为密封水、炉渣的冷却水量;
c) 由于各种冲洗水及绿化用水水质要求不高且不可回收, 因此光大环保常州公司在循环水池底部接泵进行道路冲洗、绿化用水、景观河补水, 同时兼做循环水池系统排污用, 达到劣质水综合利用;与原来设计相比, 大大减少了优质水浪费, 同时减少了循环水池排污量, 减少了对循环水池补水, 达到电厂梯度综合利用水的目的;
d) 另外化水通过反渗透制水后的浓水质量优于渗滤液深度处理后的中水。
2012年7月28日、9月29日水样检测分析报告见表5。
4 对于渗滤液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回循环水后需注意的几方面
中水回用是将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回用, 而这种再生资源回用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所以说中水回用也是一种循环经济。
a) 中水回循环水池后, 适当增加了杀菌剂用量, 增加成本。为了控制生物粘泥, 在循环水中适当增加杀菌剂, 在循环冷却水杀菌灭藻处理采用氧化剂杀菌剂和非氧化剂杀菌剂的方法, 控制生物粘泥厚度约0.02 mm~0.08 mm之间, 以保证凝汽器传热效率, 从而维持较高汽机真空度[1];
b) 加强对电导率偏高、中水中微生物的监督和控制。光大环保常州公司化水岗位坚持每4 h监测循环水池水质, 合理控制循环水质的氨氮、p H值有效监控, 以防止较高氨氮可能对循环水系统p H值影响, 减少对循环水系统防腐蚀工作的威胁;避免氨氮所引起的循环水p H值加速Cu、Fe材质腐蚀现象发生[2];
c) 经渗滤液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回循环水池后, 经长时间运行, COD含量、氨氮等难降低, 反而浓度会逐步升高, 但升高速率很缓慢, 对整个循环水系统基本没有影响。
5 结语
通过连续时间监测, 经渗滤液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回循环水池水量约20 t/d~30 t/d影响不大。
回收利用渗滤液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对生产废水综合利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如果加大中水回收量, 一些数据要在试验工作基础上来进行积累、分析, 才能将循环水节水工作不断推进、完善, 同时保证生产废水综合利用, 可确保节约取水、合理用水、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张葆宗.反渗透水处理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信息处理理论 第8篇
释义理论于1968年由法国著名口译专家达尼卡·塞莱丝科维奇率先提出, 并于1984年与勒代雷教授合著了《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 标志着释义理论的正式诞生。此理论一经提出, 在口译界产生极大影响, 并且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和追捧。根据释义理论, 口译才是翻译的基本形式, 这一观点的提出也是有据可依,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 口语交流在先, 文字交流在后, 时至今日, 口语交际的比重依旧要远远超过书面交际。这使得更多的学者将目光聚焦在口译研究之上。
释义学派将翻译划分为3个层次, 分别是词义层次、话语层次和篇章层次。前两个层次都是关注于机械的脱离语境的语言翻译, 而只有篇章翻译是将两种不同语言之间建立了意义上的对等, 实现了翻译的最终目的——交际。释义学派进而提出了释义理论的核心理念:释义理论的三角模型。 (如图1)
根据此模型, 要实现从语言一到语言二的转换必需通过此模型的最高点:意义, 即脱离原语外壳。也就是说, 译者首先要理解语言一的含义, 然后再根据原语含义释义成另外某种语言形式即语言二。其中理解原语含义是进行释译的关键, 没有此环节, 直接从原语 (语言1) 向目的语 (语言2) 转换只是机械的代码转换, 并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
2 名词性冗余
冗余一词最早出现于通信领域, 后被广泛应用到翻译领域, 多指语言的重复和赘余。值得一提的是冗余本就是语言自身的属性之一, 并且在译员口译过程中起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重要作用。我们这里所提到的名词性冗余是指超过语言自身的冗余度的在口译员进行口译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多余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并做如下分类。
(1) 范畴词, 范畴词是汉语表达中所独有的, 自身并没有实质的意义, 但却被人们经常使用来表示某种范畴, 这样的词语有很多, 例如:事业、状况、问题、局面、现象、情况、方式、方面、水平、关系、体制、制度、力度。
(2) 重复, 汉语中经常看到两个同义词同时出现并用连接词链接表达同一意义, 这样使用的目的在于起到强调或加强语气的作用, 然而在英语表达中这一用法明显是赘余的, 我们称之为重复, 例如:进步与发展, 适应和调整, 稳固和提高, 了解和掌握, 沟通和交流。
(3) 词义信息涵盖, 词义信息涵盖是指词本身的含义在句子中有所涵盖和体现, 在口译过程中, 词的再次出现将会造成句子的语义重复和赘述, 在“我们将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中, “步伐”一词的含义就被包含在整个句子当中。
3 释义理论下名词性冗余的处理策略
根据释义理论, 语际之间的转换要实现脱离语言外壳, 达到意义上的转换, 而绝不是词对词机械的代码转换。冗余作为语言本质属性, 在原语中并不构成冗余的信息, 一旦被逐字译义, 必然会造成目的语的冗余。因此, 在译员进行汉英口译过程中, 在处理由原语向目的语的转换时, 应按照释义理论的指导, 优先考虑意义的传递, 删减原语中的冗余信息, 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方式。
(1) 省略范畴词, 范畴词本身在汉语中只起到形式作用而无真正含义, 如果在汉英口译中对此类词汇进行逐字翻译, 只会造成目的语的冗余, 在意义表达上起不到任何帮助。根据释义理论, 在汉英口译中省略范畴词的翻译, 既保证原语意义的准确传递, 也使得目的语加顺畅。
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
In theface of mounting downward economic pressure…
“态势”在句子当中作为一个范畴词出现, 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可以直接省略不译。若逐字逐句机械的翻译, 在译文中保留“situation”一定会出现冗余, 同时, 破坏了译文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2) 省略重复, 例如:全国人民万众一心, 克困攻坚, 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All our people have worked together as one, surmounted difficulties, and accomplished the year’s main target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很明显可以看出, 在这一句之中出现两处重复现象:克困攻坚、目标任务。前者是两个重复的动词短语表达同一意义, 后者是我们所关注的名词性冗余问题, 目标指想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 任务指担负的任务交派的工作。主语经济社会发展即使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又是我们现阶段要去担负的任务交派的工作, 而在目的语中“task”一词本身指“a piece of work that sb has to do, or an activity which is designed to help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goal”。这里重复使用task和objective来表达同一意义是明显的赘余, 所以在此根据释义理论, 我们在口译过程中省略了全部释义, 直接采用task来表明原语中目标任务这一涵义。
(3) 省略涵盖信息词, 例如: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一句如果逐字翻译会被处理成:“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原语听众或许不会感到不适合, 但从目的语听众的角度来看很可能造成困扰。原因在于accelerate本身就就涵盖了pace所有的意义, 所以在译语中就无需出现the pace of。这种涵盖信息词在汉语中大量存在, 例如:加大力度, 减少份额, 提高水平等。在处理此类单个名词信息在句子意义中早已体现时, 我们要根据释义理论, 省略信息被涵盖的名词, 最终目的是实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意义上的转换。
4 结语
冗余一直在口译领域备受关注, 该文运用释义理论来分析口译实践中名词性冗余的处理策略, 建议省略原语中的范畴词, 重复名词以及信息被涵盖名词。根据释义理论, 省略以上名词性冗余成分不仅使得目的语表意明确, 也为口译员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使其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和更充沛的精力去处理口译实践, 提高整个口译水平。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口译实践活动越来越频繁, 口译研究也随之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该文依托于释义理论框架的独特视角, 详尽分析了汉英口译中名词性冗余的处理策略, 以期对汉英口译实践有所助益。
关键词:释义理论,汉英口译,名词性冗余
参考文献
[1]刘睿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2]王琰.释意理论下解析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冗余现象[M].广西: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
分形理论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第9篇
分形理论是由B.B.Mandelbrot在1975年正式提出与建立的一种探索自然界复杂性的新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分形理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分形理论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信号处理的许多领域,为人们描述非线性信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工具。近年来,分形理论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更是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成果,展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2 分形的基本理论
2.1 分形的概念
分形“Fractal”由“fracted”衍变而来,原意为破碎和不规则,用于指代那些“Harsdorff维数严格大于拓扑维数的集合”或“由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部分组成的一类形体”。事实上,目前对分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只能给出一般描述性的定义,把分形看成是具有某些性质的集合,该特征如下:1)分形具有精细的结构,即有任意小比例的细节;2)分形具有自相似性;3)分形维数大于它的拓扑维数;4)分形以非常简单的方法定义,可由迭代递归产生。
2.2 分形的基本特性
分形具有以下典型的基本特性:
1)自相似性:自相似性是指局部(部分)与整体或另一局部在形态、功能、信息等方面具有某种意义下的相似性,适当地放大或缩小分形对象的几何尺寸,整个结构并不改变。通常所说的自相似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相似,它们一般由数学模型生成,具有严格的自相似性,这类分形通常称之为规则分形;另外一类就是统计相似性,其相似性并不是严格的,只有在一定的标度内存在,这类分形通常称为随机分形。自然界中的分形大部分属于随机分形。这些自相似结构能够以某种映射关系的形式表达出来。迭代函数系统(IFS)理论保证,当这些映射关系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可通过迭代计算重建语音信号。
2)标度不变性:标度不变性是分形集所固有的特性。所谓标度不变性是指无论测量的尺度如何改变,所测量对象的特性(如形态特性、复杂程度、不规则性、统计特性等)均不发生变化。当然,除了严格的数学模型外,如Koch曲线,对于实际的分形集来说,这种标度不变性只在一定的范围内适用。通常把标度不变性适用的空间称之为该分形体的无标度区间,也就是自相似性存在的区间。而无标度区间的范围通常是以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而定。
3)分形维数:分形维数是在分形意义上由标度关系得出的一个定量数值,它突破了一般拓扑集维数为整数的界限,把维数从整数扩大到分数。分数维数是分形的极其重要的特征参数,可以定量地描述分形集的不规则程度和复杂程度。分形维数所具有的基本性质如下:
(1)分形维数的大小反映了轮廓在空间的复杂、不规则、精细和充满空间的程度。维数越大,细节越丰富;反之越小,细节越少。
(2)分形维数与尺度无关。
(3)分形维数是一个相对量。
(4)若集合A是欧式空间中的一个光滑(连续可微)的m维曲面,则分形维数D=m。
分形维数的定义多种多样,常见的有Hausdorff维数、盒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广义维数等。实际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与所采用的分形模型及具体应用有关。
3 分形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声学及空气动力学理论证明了语音信号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其中存在着产生混沌的机制,它在一定尺度下局部与整体之间具有统计自相似性,语音信号所具有的分形特征是将分形理论引人语音信号分形分析的基础。目前,分形作为一种新的信号模型或寻找信号特征的一种新途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出了许多成功的范例,其优点在于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迭代函数系统(IFS)和较少的参数产生复杂的信号。该分析方法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在民用和军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目前,就分形的语音信号处理技术而言,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现已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分割和端点检测;2)语音合成;3)语音增强;4)信息隐藏;5)语音识别;6)语音预测。
3.1 语音分割和端点检测
由于人耳对语音低频部分的分辨率远远高于高频部分的分辨率,而清音段属于语音的高频成分,从听觉角度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在信号处理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语音进行清浊音分割。由于清音和浊音波形的不规则性,对不规则度的测度即分维值,变化明显,根据分维值的不同可以实现清音和浊音的分割。
所谓端点检测就是要对原始声音数据中纯粹的语音段部分进行定位,找出某一个需要的语音单位的起始点和终止点。而这个单位有可能是词、也可以是音节、音素。端点检测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在后续的特征提取过程中所提取出的语音特征是否具有可用性,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由于每一个音素由于自身相关性而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分维值,相邻音素的分维值会有所差异,从而分维轨迹会产生突变,据此可以确定一个相对门限值,若某一帧语音的分维值小于该相对门限,则可认为从本帧开始的语音与本帧前的语音为不同音素,完成音素之间的分割,从而完成语音的端点检测。
3.2 语音合成
语音合成是语音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与语音编码是密切关联的。语音信号具有自相似性,表现为其某种结构特征在不同的空间或时间尺度上是相似的。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具有分形特征,但不是一种完全的分形,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表现出分形特征,即局部自仿射性。根据拼贴定理和IFS理论,将语音信号分割成一个不重叠的小区间序列,提取每一帧的IFS参数,完成数据压缩。在语音合成时,通过对IFS参数进行反复迭代,直至收敛至IFS的吸引子,即为所需的合成语音信号。该方法参数提取过程比一般的线性预测方法复杂,但是合成过程是一个简单的迭代过程,较容易实现。且有高压缩比,并能取得较好的语音合成质量。
3.3 语音增强
语音信号中各种程度的涡流结构特征可以通过分形建模作为数学和计算工具来对语音进行定量分析,但是语音处理系统中的鲁棒性和抗噪能力等重要问题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尚不尽人意。具有混沌特性的语音信号的小波变换信号在每个尺度内的时间函数,其概率分布随时间的平移而变化。而噪声概率分布不随时间的平移而变化,根据带噪语音信号及子波重构之后的分形维数的不同对语音信号的小波变换系数作不同的阈值处理,既抑制了噪声,又减少了语音段的信息的损失,提高了信噪比,实现了语音信号与噪声的自适应分离。
3.4 语音信息隐藏
信息隐藏是把有意义的信息隐藏在另一个载体的音信中得到隐密载体,使非法者察觉不到隐密载体中隐藏了其它信息。人耳听觉系统对频率的感受能力是非均匀的,可以在低频部分隐藏信息而不被发觉。因此可以将秘密信息隐藏到语音段的变换域中,通过计算语音段的分形维数,自适应地对语音段进行分类,以决定隐藏秘密信息的低频系数的位置和数量。在分形维数小而低频信息丰富的语音段多隐藏信息,在分形维数大的语音段少隐藏信息。由于隐藏信息后不改变原语音信号各音素的性质,不会引起语音段分形维数的明显变化,即隐藏前后的语音段依然分为同一类,从隐藏后的语音段的分形维数可以知道隐藏信息的确切位置,从而可以实现秘密信息的盲检测和提取。
3.5 语音识别
在语音识别中,语音特征是指能代表语音原始信号的数据,因为任何语义都有时间延续性,在长时间刻度内提取语音特征可以更好地反应语音所蕴含的语义信息,所以一般提取语音帧的统计特征作为语音片段特征。在学习阶段中,计算音频数据库中每个语音对象的分维作为特征向量,保存在音频特征数据库中,并建立索引。其识别阶段首先计算查询语音的分维,然后从语音数据库中快速找出与查询语音分维最相似的语音对象,从而实现了对语音的识别。分维刻画了音频的内在属性如自相似性,使该识别方法具有对匹配的起点不敏感、抗噪音、检索速度快等优点。
3.6 语音预测
对复杂语音信号进行建模和预测是当前一个十分热门的研究领域。传统的语音信号预测模型是基于线性系统的,如LPC模型。但线性模型忽略了产生语音信号的非线性过程,使得预测效果难以让人满意。根据Taken等提出的嵌入理论,可以从一维语音信号序列中重构一个与原动力系统在拓扑意义下等价的相空间,它保持了原系统的许多几何不变量(如Lyapunov指数)。因此可将语音序列预测问题转化为分形相空间的重构问题。在高维相空间中,利用分形迭代插值原理进行反复迭代,恢复混沌吸引子,得出预测值。该方法虽然相空间重构过程中,迭代次数较多,计算复杂,但能取得较好的预测精度。
4 总结与展望
分形理论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方法,目前仍处在不断的发展中。但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需要投入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1)语音信号是否是分形。
目前,各界对分形的定义仅是实验性定义,很不严格,也无可操作性,无法严格证明“什么”是“分形”。因此,在没有确切的分形定义前,我们无法判断语音信号是否分形或者非分形,只能根据分形的方法去研究它,通过实验去检验它。在语音信号处理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分形维数能够描述出信号的内在特征,但是实验中也同时发现,单纯依靠分形的维数作为信号处理的特征参数,如语音识别等,所取得效果并不理想。这说明语音信号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分形信号,因此分形的方法还需要与传统的语音信号处理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应用效果。
2)语音信号分形的物理意义
分形维数是描述分形特征的定量参数,IFS系数是重构语音信号的重要参数,但语音信号分形维数能否作为一个独立参数单独存在,如何理解语音信号IFS系数的物理意义,至今尚未解决。分形理论主要致力于语音形态的描述,对语音学机制(产生分形的充要条件)则很少涉及。在对语音的时间序列分析中,关联维数或广义维数似乎有其独特的作用。寻找语音信号分形特征的更深刻的意义和实际的用途,对分形理论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为解决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有必要引入非平衡物理学中的一些方法,还应对非线性发展方程、辛几何等方面的进展给予关注。
3)语音重构问题
语音信号的分形集有多种构造方式,但基本上都与迭代和递归过程有关,所形成的集合都表现出某种自相似性或拟自相似性。语音信号分形重构广义而言是任给一个语音信号,能否以某个指定的方式生成它?狭义而言则是只能否通过映射迭代来重现这一段语音。将这个重构问题再扩大,则是“如何由分形维数或IFS系数重构语音”。目前已有了一些进展,但还限于已知系统。显然,由于存在“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由分形维数或IFS系数来重构语音还必须有其他的辅助工具,仅靠某些单独的参数是不够的。
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对于解决分形理论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至关重要,需要人们深入进行探讨和研究。而分形理论作为语音信号非线性处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Vassilis P,Petros M.Filtered Dynamics and Fractal Dimensions for Noisy Speech Recognition[J].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Novem-ber 2006,13(11):711-714.
[2]Sabanal S,Nakagawa M.The Fractal Properties of Vocal Sou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Speech Recognition Model[J].Chaos So-lution and Fractals,1996,7(11):1825-1843.
[3]Narendranath M.Transformation of formants for voice conversion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J].Speech Communication,1995,16(2):207-216.
[4]May R J,Hewitt A,Poland G A,et al.Perceptual content loss in bit rate constrained IFS encoding of speech[J].Genetic Algorithms inEngineering Systems: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1995(414):325-330.
[5]Kubin G.Poincare section techniques for speech[M].Speech Coding For Telecommunications Proceeding,1997:7-8.
[6]韦岗,衷于清,欧阳景正,等.基于分形迭代函数的语音合成新算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1996,1(1):75-82.
[7]熊刚,赵惠昌,梁彦.基于分形自仿射特性的混沌预测方法研究[J].现代雷达,2004,26(4):38-42.
信息处理理论 第10篇
误差可大致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与粗大误差, 受测量装置、测量方式、环境 (客观条件) 以及人员方面等因素影响[1]。在实际检测活动中的任何测量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作为第三方检测评定机构检测人员, 应掌握各种误差的性质、出现规律、产生原因, 应用误差理论, 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小误差,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分析对象
以2013年广东省电线电缆绝缘平均厚度和导体直流电阻能力验证中的导体直流电阻部分为背景, 所测量并换算到20℃时导体直流电阻值的数据为分析对象, 电线型号为60227 IEC53 (RVV) 300/500V 3×0.75 mm2, 正反向检测各10次, 其数据如表1所示。
3 数据分析及检测结果
3.1 数据分析的前提条件
将整个测量系统与换算假设成一个整体, 那么通过其得到的数据可认为是等精度直接测量结果, 再运用误差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3.2 计算残差
根据公式 (1) 、 (2) 计算出各线芯导体直流电阻的残余误差并作图, 如图1所示。
式中Ri为第i个20℃时导体电阻值, 这里的n取20 (将正、反向数据合并) ;为每一线芯的算术平均值;υi为Ri的残余误差。
3.3 判别系统误差
首先, 假设该假定系统的测量列中不含不变的系统误差, 则可运用残余误差观察法观察图1, 它们的残余误差大体上正负相同, 且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故无根据怀疑存在系统误差。
其次, 用不同公式计算标准差比较法来判断是否含不变的系统误差。按贝塞尔公式 (3) 别捷尔斯公式 (4) 以及公式 (5) 可计算得到蓝、棕、黄绿线值分别为0.053、0.168、0.094, 符合, 故可判断它不含不变的系统误差。
3.4 判别粗大误差
当测量次数较少时, 运用罗曼诺夫斯基 (t检验) 准则来判断, 其特点是首先剔除一个可疑的测得值, 然后按r分布检验被剔除的测量值是否含有粗大误差。
首先将n (n=20) 个数中可疑数据Rj (j=1到n) 剔除后计算剩余数据的平均值R軈和标准差σ, 参照公式 (1) 和 (3) , 检验系数K (n, α) 由t分布表 (显著度α=0.05) 查到。计算得到的数据如表2所示。若符合公式 (6) 则Rj数据为粗大误差, 故蓝线的R1、R19和R20、棕线的R15、黄绿线的R10可判断为粗大误差。
3.5 检测结果
综合上述分析, 蓝线、棕线、黄绿线导体直流电阻 (Ω/km) 分别剔除R1/R19/R20、R15、R10数据后的平均值为23.576, 23.255, 23.215, 修约到小数点后两位即为23.58、23.26、23.22。能力验证结果Z值显示为0.21、-0.37、-0.42, 结果满意。
4 结论
虽然测量不确定度仍是估计被测量值、评价测量结果的最佳方式, 假定系统的检定数据得通过计算由系统测量不确定度来衡量, 但本文的分析方式基于一定的假定提前条件为基础 (若为直接测量则可直接运用, 无需假设) , 在多次重复测试结果数据中, 作为一种直观、简易方式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筛选, 一种剔除不可靠数据, 获得较理想数据的辅助方式。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能力验证为背景, 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过程中的数据为分析对象, 运用误差理论, 剃除可能存在的不可靠数据, 得到较为理想的数据值, 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
关键词:误差理论,导体电阻,数据处理,残差
参考文献
[1]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10-54.
信息处理理论 第11篇
关键词:合作教育学理论;中职学校师生关系;处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74-02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合作教育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在这里通过其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师生合作论的具体内容的介绍,从中初步提出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处理方式。
一、从人道主义思想中看合作教育学的落实
人道主义是合作教育学理论实践的重要前提。它反对教育工作中的强制执行性,主张以人道的方式教育学生,以人道主义思想作为贯穿整个教育活动的主线。其代表人物阿莫纳什维利提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与人道主义教学方针相互依存的理论,认为只有将师生交往的整个过程看成是人道主义的教育过程,才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习积极性发挥最大作用的过程。简而言之,真正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教育观念,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渴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的教育观念。基于这种认识,合作教育学者们力图从人道的角度出发,以建立起人道的师生、生生关系为导向,形成一个人道的教育世界。合作教育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贯穿于整个的教育改革措施当中,如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人格尊严,以鼓励的方式管理学生等等。由此,不难看出,这些措施和思想都是建立于人道主义教育的基础之上的,是合作教育学人道主义思想的践行之处。
二、从合作教育学中解读师生关系的理论
合作教育学的理念在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师生关系是其重要的落实之处。其实所谓的合作,最基本的就是师生间的合作。合作教育学的践行者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认为师生关系是学校顺利开展行政工作、形成良好学习风气的决定因素。在这里对合作教育学的师生关系理论的三个方面做具体的介绍,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学生观、教师观和师生合作论。
1.合作教育学的学生观。合作教育学者认为学生是具有完整人格的个体,是具有个性的发展潜质的个体。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有其主导性和主动意义的。他们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受教育者,而是独立存在的个人,具有发展的、创造的一面。合作教育学者主张教育是学生自主的一种成长性的需要,所以学校所承当的整个教育过程必须环绕着儿童的种种需要和对全部生活的渴望来进行。在合作教育学的学生观中,学生是自主的,是具有内在的积极性的个体,也同样是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人。学生偶尔表现出来的惰性,只是由于不恰当的教育影响的施加,使得他们的能力被强制的束缚了,而这种束缚的根源是教师不合理的师生观念与传统的教学形式。合作教育学者认为,学生不仅具有主动性,而且有着光彩夺目的内心世界。可以说,合作教育学的学生观,是人道主义的学生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前提,以打破以往的教学强制性与教师“掌权”性的学生观。
2.合作教育学的教师观。在教师问题上,合作教育学者也有他们自己对教师的理解。在他们的眼中,教师并不是单纯的教育者,他们同学生一样,是主体性和创造性协同作用的发展个体。他们与学生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教师在学校与学生所从属的性质不同,学生是学习的对象,而他们是教育工作者。但是,这种教育工作者的定义,并不代表他们就是一味的“高高在上”,一味的以施加给学生教育影响为主要目的。作为教师,应当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发挥自身的个性,实现不断的自我更新,在自我更新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影响。这种自我更新也是两方面的,一是学校外部环境的自我更新,需要学校整体形成人道主义的教育观,以保障教师的权益为前提,实施民主化的管理与新型的教师评价体系;二是教师的自我更新。在肯定了教师创新作用的基础上,也要求教师不断的实现自我超越,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合作教育学的教师观还特别强调,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视学生为合作人,与学生共同成为教育过程的主人。
3.师生合作论。基于对学生和教师的新的认识,基于对以上的学生观和儿童观的具体论述,合作教育学者们提出了师生合作这一师生关系理论。在以合作教育学为基准的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不融洽、相互抵触的师生关系是导致整个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教育工作不能够正常运行的根源。只有改变教师的主导性,才能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发生质的变化。教师应领会到教育学中的主张一致的原则,这种一致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老师与学生的一致,一致地朝着良性教育发展的方向努力,这也正是师生合作观念的体现。应强调师生是教育过程的共同主体,是平等的教育伙伴。师生合作,就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均发挥各自个性的力量,积极进行个性交往的活动。也就可以将师生合作说成是师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共同负责教学活动,形成真正的平等协作的合作关系。并且,在合作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当中也提到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方面。在合作教育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包括个性内容的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必须在关注自身道德素养、文化传扬的基础上,在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给予学生最优化的教育;第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品质包括,责任感、自由感、主动发掘、自我完善等等。个性发展主要体现的既是人道主义的教育又是重视发展个性的教育的原则。这是个性内容与个性品质的统一,是人的潜能与创造性、情绪情感与行为习惯的有机结合。作为教师,也应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方方面面,以此为前提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三、从合作教育学的师生关系理论中反思中职学校的师生关系
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在校教育者,笔者认为,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是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潜能的关键因素。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学生方面,对学生应采用具有人道主义儿童观的尊重之法,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关注;在自身的发展方面,应关注实现自身在无论是教学能力与技能,抑或是心理品质与情感各个方面的自我创新;应重视师生双方均作为教学主体力量的促进功能的协调共进;应学会实现教育角色上的真正转变。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视自己为合作者而非教育者,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合作对象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这才是实现教育效能最大化的核心理念与根本途径。
总之,在合作教育学工作的开展中,师生合作是合作教育学的基点。作为长期实践于中职学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教师而言,尊重与信任,适时对自身工作的理性审查并追求最终的师生平等与协调创新的实现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关注的。这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中,依据对合作教育学的深刻认识反复论证,才能够使其发挥真正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阿莫纳什维利,等.到新学校去[J].外国教育资料,1989,(1).
[2]阿莫纳什维利.游戏在小学生认识活动中的作用[J].全球教育展望,1987,(02).
反应器理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12篇
关键词:反应器,HSY算法,水质模型,参数,处理工艺
1 HSY算法在水质模型参数识别中的应用
1.1 HSY算法主要步骤[1,2]
1)确定参数可能取值的空间,即确定参数取值的上限和下限以及空间统计分布状态;2)根据已有数据和模拟的要求,将模拟的结果划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两种类型[3];3)对参数在取值空间进行随机采样,用采样的参数进行系统模拟;4)根据这组模拟的结果把参数进行归类,分别对应于2)中的两种划分方案;5)重复3)和4),直到找到要求数量的可以接受的参数为止。
HSY算法摒弃了逼近实际观测值单一时间变化曲线的优化方法识别模型参数的理念,而以一个可接受域代表系统的发生。HSY算法识别的参数不是一个单点,而是由大量“可行”参数形成的集合。
1.2 南水北调工程水质模型与模拟
南水北调工程水质模拟采用了连续箱式模型(CSTR),它是由若干个完全混合的箱体串联而成的一维模型。即把河道分成若干连续的段,在段内划分箱子,在每一段内模型参数认为保持不变,在每一个箱内水质是完全混合的。
在CSTR模型中,每个箱子的输入主要包括上游来水、支流汇入、非点源、点源,输出包括下游箱子的出流、支流出流、下渗等(见图1)。
本试验采用2000年9月中的3 d数据进行参数识别,而用1994年~1999 年及2000年12月的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检验(来自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对调水沿线专门进行监测的水质数据)。
1.3 参数识别结果
以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宝应—高邮段为例,运用HSY算法对CODMn的降解常数参数识别结果如图2所示。它是从几十万次运算中找出的5 000组“可行”的参数值,即模拟结果的期望值与实际观测数据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这5 000组参数值体现了在当时的输入数据条件下,模型的参数所具有的分布特征。
从图2可以看出CODMn的一级降解常数在0.06左右出现的概率最大,并向两端逐渐减小。
1.4 相关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模型参数范围的选取以及“可行”参数标准选取是HSY算法的关键问题。要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选取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和标准,这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过程。此外,通过HSY算法可以求得模型参数的分布,而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最优参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最优”参数失真带来的决策风险[4]。
2 反应器理论用于中药废水处理工程的改造
2.1 处理工艺改造理论分析
蒋彬等人在研究中发现,用SBR单级好氧处理工艺(2池并联交替运行)处理中药生产废水,处理效果严重超过排放标准GB 8978-1996:运行期间COD 浓度为10 000 mg/L左右,出水COD 浓度为1 200 mg/L~1 350 mg/L。对此,蒋彬等人从理论分析着手,得出了工艺改造的理论基础[5]。在本废水处理工程中,将生化反应假定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k,因此:dc/dt=-kc。ϑ,pr,ci分别为转化率(即去除率)、生产率和进水浓度。SBR反应器可以看作是一个完全混合反应器,根据文献[6]可得如下公式:
对于n级完全混合反应器来说,存在如下关系:
设式(1),式(2)中ϑ,pr,ci均相等,则式(1)/式(2)得:
经过数学推导可得V∞/V级>1(推导过程略)。当n越大时,式(3)比值也越大。这说明反应器级数越多,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所需的多级完全混合反应器的容积就越小。反过来说,如果SBR反应器与多级完全混合反应器的容积相同,则后者的处理效果更好,并随着反应器级数的增加,出水污染物浓度将会进一步降低。
2.2 改造工艺的确定
根据以上反应器理论分析,并结合改造工程实际情况及经济因素,主体工艺采用4 级串联的好氧工艺,以获得更大的反应推动力。由于中药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在好氧处理前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利用兼氧细菌水解和产酸作用,将中药废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变成溶解性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去除部分污染物。国内亦有采用水解酸化——好氧处理中药废水的成功实例[7]。改造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2.3 运行结果及分析
表1为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3年11月27日和28日工程验收监测结果。通过表1,并与SBR工艺处理效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前文的推断,即随着反应器级数的增加,出水污染物浓度将会进一步降低。从表1得知,SS,COD,BOD5,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3.6%,99.4%,99.3%,94.5%。除了COD略微超标,其他水质指标都达到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说明采用四级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中药废水(COD 在10 000 mg/L~15 000 mg/L)是可行的。
mg/L
注:污水站进口p H范围为4.23~4.44,污水站出口p H范围为7.10~7.62;长期例行临测数据出口BOD5为14 mg/L~16 mg/L
在实际运行中发现,水解池将废水的B/C升至0.35~0.38,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了好氧工艺的处理难度。4级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活性污泥的有机负荷、COD 绝对去除量从高到低分布,这从反应器的串联原理上说明了该设计的合理性。
3 结语
采用HSY算法可求得模型参数的分布,并且此参数不是一个单一的最优参数,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最优”参数失真带来的决策风险。根据反应器理论进行中药废水处理工程的改造,解决了SBR工艺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上的瓶颈,将普通活性污泥法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范围扩大到COD为10 000 mg/L~15 000 mg/L。通过分析反应器原理,得出反应器参数与实际处理效果的关系,对于改进反应器的运行状态,提高处理效果,将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这对水科学研究人员提升反应效率提供了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Chen J,Beck M B.Detecting and Forecasting Growth in theSeeds of Change.Environmental Foresight and Models.A mani-fest to Elsvier Science,USA:Elsvier Science,2001:124-165.
[2]Jining Chen.Modeling and Control of the Activated SludgeProcess:Towards a Systematic Framework.A Thesis Submitted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of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London,1993:95-97.
[3]Roland Brun,Peter Reichert,Hans R Knsch.Practical indentifi-ability analysis of large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models[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001,37(4):1015-1030.
[4]邓义祥,陈吉宁,杜鸥飞.HSY算法在水质模型参数识别中的应用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8):497-500.
[5]蒋彬,吕锡武,刘壮,等.反应器理论在重要废水处理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06,32(4):86-88.
[6]许保玖,龙腾锐.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9-120.
信息处理理论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