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直播系统范文
卫星直播系统范文(精选7篇)
卫星直播系统 第1篇
1 数字卫星传输系统的规划分析
要满足电视现场直播的灵活性和快捷性, 另外, 还应该将地形情况和天气情况考虑在内, 系统规划技术要求为:
(1) 直播过程中稳定可靠。
(2) 能够单独的作为电视台配合转播车应用, 另外还可以传输模拟的电视节目和高清节目。
(3) 实现全数字化的制作, 系统界面简洁, 避免操作的复杂性。
(4) 灵活小巧, 在野外也可以长时间的进行作业。
2 数字卫星传输系统设计方案
和其他的工程设计相比较而言, 系统中的继系统同其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也许考虑到系统的经济性。系统中的配置较多, 这里阐述三个主要的配置, 分别为:工作频段、传输参数、系统链路预算。
2.1 系统的工作频段
通信卫星工作频段“6/4GHz的C频段和14/12GHz的ku频段。前者的优势在于:工作稳定, 而且雨衰小。不过, 因为同地面微波设备使用的是同一频段, 所以很容易受到干扰, 在选址的时候也很容易受限制。后者同地面的中继线路有着不同的频段, 也就没有干扰问题, 在选址的过程中也不受限制。
2.2 系统的传输参数
数字卫星传输系统的参数较多, 这里主要对天线增益、噪声温度以及天线指向损耗三个参数做简要分析。
天线指向损耗:天线指向偏离标称方向的损耗。表示为
[Lp]为天线指向损耗, 单位为dB, △θ为天线指向误差, θ0.5为天线半功率波束的宽度。
噪声温度:线性网络的噪声功率可以通过绝对温度表示:N=KTBn。
N表示网络匹配负载的噪声温度功率, K为波尔兹曼常数, T为绝对温度, Bn为等效噪声温度宽带。
2.3 系统指标
关于传输系统的指标, 主要分析:
载噪比:我们知道, 在卫星的通信链路当中, 有很多的载波, 而其中的某一个载波的功率和该载波所占用的宽带的噪声功率之间的比则为载噪比。该指标可以说是通信线路质量的决定性参数中的基本, 公式为:
卫星转发器的参数同载波的[EIRP]s关系:卫星转发器参数是波束边缘中的一个单一饱和通量密度、输入输出波长和单一波饱和的卫星值。根据这些参数来求得[EIRP]s, 这也是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2.4 系统的链路预算
对系统的链路进行计算主要目的为:通过已知的转发器以及地球站中的参数, 将信噪比同应发的EIRP值计算出来。EIRP是天线增益和功放输出功率的对数和。需要注意的是, 天线增益会因为频率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而转发器功放输出率也会不同, 因而, 各个转发器的EIRP值也会不同。
3 直播电视数字卫生传输系统实现
3.1 系统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
(1) 选择的设备指标应该能满足链路预算指标的要求。
(2) 天线系统中的G/T值要保证较高。
(3) 对于我国通信卫星或者说我国采用的是租用的国际卫星的情况下, 都应满足其波束要求, 以保证系统收发电可以进行调整。
(4) 满足近期要求的同事可满足今后的扩容性。
(5) 编解码器应使用先进的编码和解调技术。
在设计设计的过程中, 应采用一主一备的配置。一主为主路, 一备为备路。也就是说, 在主路设备可以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备路设备也能运行。
3.2 信号流程
从上行信号流程以及下行信号流程分析:
上行信号流程:电视台中的导播车中的视音频信号源送入到音视分和监视系统, 经过音视分将视音信号传送带编解码器当中, 而后编解码器就会将信号进行信源编码以及信道编码, 经过调制后成为中频信号, 而后输出到上变频器中。经由上变频器就会转换成射频信号,
然后经过功放系统馈入天线馈源, 最后经由天线发射。
下行信号流程:借助低噪声放大器中传输出的射频接收信号, 传输到编解码器, 然后将L段的信号变到中频, 通过解调和编码输送给音视分和监视系统, 然后进行信号监测。
3.3 系统性能情况
系统设计后进行测试, 发现, 系统编码采用的是MPEG-2, 3/4作为前向的纠错, 另外调制方法为QPSK。在恶劣天气中, 进行测试发现, 传输误码率低于2e-4, Eb/No高于5.4d B。另外, 系统下的电视直播节目图像清晰, 声音质量好。
3.4 系统在直播电视中的优势
由于卫星系统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广域性和灵活性, 系统设计在这基础上能作为光纤网的补充, 也就能更快速的进行电视直播, 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能够拓展系统的应用;
(2) 电视直播的范畴扩展, 在一些复杂地形直播也可同样提供服务, 提高了直播电视机构的效益和服务;
(3) 应急通信能力提高;
(4) 固定网安全性能有保障, 能作有效的补充, 电视直播的通信能力得到提高。
4 结论
在社会和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中, 电视数字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进而促使数字传播方式逐渐成熟起来。电视领域中的数字传输技术逐渐迈向高清的道路。笔者相信, 在今后还有很多新的技术产生, 并且在卫星传输系统中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丽.MPEG-2在卫星数字广播电视的传输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 2013, No.41501:17-18.
[2]武暾, 赵宗印, 曹彦军, 李文江.数字卫星电视传输系统抖动特性模拟与实现[J].电视技术, 2013, v.37;No.408S1:64-69.
卫星直播系统 第2篇
考虑到直播卫星广播系统庞大而复杂, 涉及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多个环节, 包含信源编码器、调制器、上变频器、功率放大器、发射天线、转发器、接收天线、高频头以及接收机等诸多设备。
为确保2009年10月我国直播卫星安全模式广播发射系统的顺利建成以及直播卫星安全模式业务的正式开展,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统一部署, 按照2009年6月30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关于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研发工作会议的要求,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 (以下简称:规划院) 、北京北广科技集团 (以下简称:北广) 和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上海高清) 共同承担了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的研究开发工作。
《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研究开发》项目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为构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播卫星安全模式广播系统而设立的研究开发项目。
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研究开发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 设计、研制并开发符合GD/JN 01-2009《先进广播系统-卫星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及调制:安全模式》的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 为我国直播卫星广播业务的开展以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提出了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的模块划分以及体系构架设计;完成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硬件的开发、设计、实现以及软件代码的编写、调试;完成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软、硬件的整体联调;构建直播卫星安全模式传输系统测试平台, 完成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功能指标和性能指标的评估以及链路接收试验;提交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样机两台。
本项目也是国内首次自行研制开发用于直播卫星广播系统的调制器, 本项目研制的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成功应用于实际运营的直播卫星广播系统中, 2009年10月起正式为全国提供直播卫星广播业务。本项目的实施为我国直播卫星安全模式系统的建立以及直播卫星“村村通”二期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从而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直播卫星广播市场, 推动我国直播卫星广播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研发的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为国内首创, 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也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设备首次投入直播卫星广播系统的实际使用中。
相对国际上同类型的直播卫星调制器, 本项目研制开发的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在系统架构和模块划分上更加科学、合理;在射频指标 (主要包括:带肩、杂散以及相位噪声等) 方面性能相当, 且部分指标略好;在功能指标方面, 本项目研制的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更具针对性, 用户界面更加友好, 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更加方便。
本项目的直播卫星安全模式调制器是针对我国直播卫星广播安全播出的特殊需求而研制开发的, 更加符合我国直播卫星广播市场的需要, 更具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更加适合我国直播卫星广播自身的特点。
我国卫星电视直播现状探析 第3篇
电视已成为现代社会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卫星电视直播到家庭已成为21世纪的世界潮流。我国的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到81%, 收看电视的观众不少于7亿。卫星电视对解决我国中小学师资培训, 成人继续教育和边远农村地区人民收看电视难的问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 我国已有12套中央及地方台的卫星电视广播, 1995年中央电视台又租用了1个KU转发器, 开播4套数字视频压缩形成的付费电视节目。1998年12月开通过一个以直接到户方式的卫星数字广播电视试验平台。直到1999年1月, 我国才正式启动卫星直播到村的第一期“村村通”工程, 租用鑫诺1号卫星的一个KU频段转发器, 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卫星传播中央电视台节目和广播节目。2008年6月9日20时15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成功将“中星9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送入太空, 这标志着我国直播卫星正式上天, 结束了我国没有直播卫星的历史, 可以彻底解决我国城市的电视覆盖和有线电视网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牧区的电视覆盖问题。同时也预示着我国将迎来一个极具潜力快速增长的卫星直播市场的到来。
二、卫星电视直播与有线电视竞争的优势
1. 覆盖面广
中国地域辽阔, 海岛、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0%, 人口众多但分布不均, 有线电视网不发达, 许多边远山区还存在看不到电视的难题。卫星电视直播的最大优势是:只用一颗卫星就可以有100多个电视频道覆盖我国全部陆地和领海, 彻底解决15%电视人口覆盖盲区;也可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电视频道少、电视收视质量差、看不到电影、学校教学质量差等诸多难题。这对于目前我国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最有利。只需一颗直播卫星, 就可以实现。
2. 投资省, 建设速度快, 可靠性高
从投资省来看, 建设一个卫星地球上行站仅需投资二三千万元, 而有线电视网络要达到同样的功能至少需要几十倍、几百倍的投资;建设速度快:卫星电视直播网络的建设速度取决于地球站建设和卫星发射的进度, 一般只需1-2年的时间, 是有线电视网络无法比拟的高速度;可靠性高:卫星电视直播只受很少几个环节 (如地球站、卫星和空间等) 的影响;维护工作量小:由于卫星电视直播中间环节少, 不存在有线电视网络的中继, 放大等问题, 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信号质量高:由于卫星电视直播中间环节少, 信号失真小, 图像伴音质量高;抗灾能力强:我国有不少地震区、水灾区、沿海台风频繁地区, 光缆、电缆网络易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而卫星电视直播几乎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频谱利用率高, 运行成本低:由于数字压缩技术的成熟和高效调制方式的使用, 原来可传一套模拟电视的卫星转发器, 现在可传5-8套数字广播电视节目, 大大提高了频谱资源的利用率, 一颗直播卫星可容纳100套以上的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因此, 中国是最适合发展卫星电视直播的国家, 又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如此巨大市场潜力的国家之一。
不过, 卫星电视直播也有不足之处:
(1) KU频段存在雨衰, 即受雨、雪天气的干扰, 这可通过适当加大天线等办法加以解决。
(2) 在城市地区受高层建筑及居住场地条件的限制, 居民接收卫星电视直播节目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 难以做到节目本地化。
(4) 无法进行交互性业务。
卫星电视直播的不足恰好是有限电视的优势所在。有线电视用户只需交纳少量收视费即可收到大量节目, 还有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节目。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互联和改造, 还可提供交互性业务, 如视频点播、计算机联网电视会议、远程教学与远程医疗诊断等。
三、发展我国卫星电视直播到户的必要性
1. 卫星直播到户是解决我国电视覆盖盲区的唯一手段
我国地域辽阔, 地形复杂, 海岛、山区和少数民族区域多, 人口众多但分布不均。采用卫星电视直播, 由于来自卫星的电波入射角大, 受地形和建筑物的阻挡小, 能够获得100%的人口覆盖和国土面积覆盖。目前, 我国现已有波段地面卫星接收点已多达1911万多个, 其中农村用户1858万。而传统的有线电视系统将逐渐跟不上需求, 因此我国是最适合发展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的国家, 同时也拥有巨大市场, 电视直播直接到户亟待发展。
2. 卫星电视直播到户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首先, 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经济实惠。它省去了有线电视网或闭路电视系统这个中间环节, 卫星直播系统建设成本低、建设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维护工作量小、可靠性高、信号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及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等优点, 更重要的是卫星电视直播到户的接收设备安装简便, 使用简单, 便于推广使用。
其次, 卫星电视直播到户收视效果远远优于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 即数字视频压缩电视直播方式, 通过大功率卫星直接向用户发送电视信号, 不仅图像质量好, 而且它只要一个卫星接收天线加上一台数字卫星接收机就可收看数百套电视、广播节目。另外还可开播高清晰数字电视节目。
再次, 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的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截止目前, 我国已有14亿人口, 3.5亿个家庭。如果有四分之一家庭安装卫星电视接收机, 那么, 即使不考虑卫星电视直播的发展对电视接收机、计算机、广告、影视、商业、信息和其他相关第三产业所带来的间接效益, 仅卫星电视直播的发展, 每年至少可为国民经济新增产值数千亿元。同时, 可以说, 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的发展完全造就了一项新兴而且是高科技产业。在我国, 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而且具有明显的产业放大效应。
3. 发展卫星电视直播到户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收看电视与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不发展自己的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 制作丰富多彩、有利身心的电视节目去占领这一阵地, 那么, 西方和周边国家, 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卫星电视将会以多种形式向我国大陆渗透。现在国内许多城市轻易就买到多种非法的卫星电视直播接收卡, 所以我国要加快卫星电视直播直接到户的步伐, 让它传播健康的文化知识, 从而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
摘要:我国卫星电视直播的优势为覆盖面广、投资省, 发展卫星直播到户是解决我国电视覆盖盲区的唯一手段, 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实施产业化和商业化道路。
探析我国直播卫星平台及其运营模式 第4篇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2008年6月9日,中兴九号直播卫星发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直播卫星时代的到来。这颗卫星集合了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这使直播卫星成为了我国创新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直播卫星的出现和发展带动了我国很多行业的共同发展,直播卫星就具有了很大的发展平台和市场,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目前我国卫星直播的运营模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一、直播卫星的平台的优点和概况
1.1直播卫星平台的优点
首先,直播卫星的覆盖率非常的广,并且不会因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偏远地区收不到有线电视的群体提供了服务;其次;直播卫星的传输能力非常的强;再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大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目前,一颗卫星可以传送上百套高质量的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直播卫星具有很强的抗灾能力,直播卫星的无线传输模式几乎不受地震、洪水和台风的影响,保证了直播卫星的正常传输和节目的正常观看;直播卫星的利用率相较其他传输方式比较高。直播卫星除了可以播送广播电视节目外,对数据、文字、相关业务、网络接入等都可以进行传送,一定意义上讲直播卫星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网络交换平台;最后直播卫星的建设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建立一个直播卫星所需要的资金仅需两三千万,而建立一个有线电视要花费其几十倍的资金,并且在其他方面的投资也远远高于直播卫星,比如,节目的接收、服务形式等方面。
1.2直播卫星平台的概况
直播卫星作为世界广播电视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产业,已经成了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九十年代以后,电视产业在不断地发展,数字技术加入到阶级大潮中,随之而来的直播卫星技术也开始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一阶段,美国和日本的直播卫星技术是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其他的直播卫星平台发展较为缓慢,但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交流,更多的国家开始对直播卫星的研究,并应用的非常好,在应用中不断对其运营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我国直播卫星平台的组成
我国直播卫星平台是由前方的编码传送系统、条件接收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用户接收系统和反向点播同道组成的。通常情况下,一个直播卫星平台最少可以转发10个节目,对于经济实力雄厚的商家可以同时传输几百个节目,并进行节目转换。
三、我国发展直播卫星平台的意义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今天,仍有不少地区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广播电视覆盖范围比较小。以目前我国的实力,还不能花费大笔的投资进行线缆传播、地面无线传播和通信卫星的方法来帮助部分地区摆脱信息匮乏的状态,而且这几种方法是高成本、低回报的技术,因此,直播卫星平台就可以低成本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利用直播卫星平台可以在卫星覆盖区域观看上百套高质量的电视广播节目,这是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最有效的手段,对缩小地区文化和经济差距有重要的意义。
直播卫星在我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广播电视播控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影视业发展的最主要保障。
四、直播卫星平台的管理运营
4.1其他国家地区直播卫星的运营模式
美国直播卫星的运营模式是利用空间地面相统一的运营模式。运营商对卫星的工作过程、使用直播卫星的用户管理和售后工作进行独立的控制;欧洲直播卫星的主要运营模式是空间和地面段的独立运营方式。因为欧洲各个国家对卫星的传送都有一定的限制,无法对整个欧洲进行统一的管理,因此,各国都会使用国际统一的卫星组织转发器,然后在地面对国家的用户进行管理和服务。
4.2我国直播卫星平台的管理运营
目前,我国直播卫星平台的运营模式应是空间段和地面段分开运营的方式。在空间段只对卫星的正常运作,无法对接收端、终端、电视节目的内容和用户信息进行操控。地面段主要负责节目传送整个过程,地面段也可以分为公益性的运营和商业性的运营。
五、对我国直播卫星运营模式的研究
我国在直播卫星运营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外直播卫星的运营的成功主要是因为运营商在卫星系统下建立了优秀节目的平台和先进的用户信息管理系统,这些都为运营商在竞争中取得了巨大的优势。而我国在进行直播卫星的发展中应从以下几点进行运营改革:
5.1在政策上,政府和各界应加大对直播卫星的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我国的直播卫星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国家要重视直播卫星产业的发展进程,并对其进行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国家应重新对原有的卫星电视行业和传媒行业进行政策的调整,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我国直播卫星产业的正常运营。在技术上,国家应不断将新的技术应用到直播卫星电视系统上,进一步加大了对卫星产业的保护。
5.2对节目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提升
直播卫星运营模式应在节目的内容上进行改革,播放具有高质量、高画质的正版节目,为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可以通过制度独特的节目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保障卫星运营的快速发展。
5.3在销售方面采用分类销售
随着人们对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卫星运营模式可以参考数字销售模式,将节目分为付费和免费节目,以满足各个层次的客户需要。为了方便对用户的管理和服务,可以建立服务与用户的管理部门,其中包括用户体验区和呼叫中心,只有利用良好的服务和先进的技术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5.4直播卫星应在主体上建立至少两家运营商
直播卫星的运营是一种低成本的运营项目,因此,要在运营主体中成立两家直播卫星电视运营商,更有利于公平的竞争,可以有效防止行业垄断现象的发生。
总结: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与发展趋势 第5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于广播电视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采用的原理就是工作人员将需要传播的电视节目内容通过与地球处于相同轨道的卫星发送出去, 而电视卫星具有传播速度快、传送内容丰富、占领空间小等特点,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出现, 提升了广播电视的影响力, 对于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普遍使用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分配式的卫星电视直播, 利用C波段卫星将节目信号传送到电视台或者有限电视网的前端, 然后观众就可以观看接收到的电视节目内容, 但是这种分配式的卫星电视直播的信号质量和电视效果都存在缺陷[1]。另一种是直播式的卫星电视直播, 接受者只要通过一个小型的碟型天线, 就可以接收到电视节目。直播式电视利用数字解压缩技术, 电视节目通过将电视信号、数字信号等方式转换压缩之后传送到卫星上, 地面接收设备再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复原回来, 传送到电视接收器。直播式的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视节目服务。
2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的卫星电视直播技术处在世界发展的前列, 因为有两颗直播卫星为电视节目传输作保障, 因此传播的电视节目内容丰富, 且受众广。因为其高端的技术发展水平, 优质化的服务, 高度的稳定性为美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巨大价值[2]。
英国的卫星电视传播技术覆盖面更广, 通过卫星进行电视节目接收的受众更多。英国在进行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与手机网络技术进行了结合, 这样卫星平台与手机网络之间实现了互通。受众通过手机就可以收看电视节目, 更加方便快捷, 即使是没有办法通过电视机进行收看时, 都可以通过手机观看, 这样一来, 受众的依赖程度加深, 避免了受众的流失, 还增长了网络运营商的经济效益, 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英国目前所拥有的卫星平台与手机网络平台之间的联合发展, 是许多国家目前无法比拟的优势。
虽然在目前, 我国的卫星电视直播技术还存在一定弊端, 但是由于在收视效果和传播范围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 适合进行大范围的普及, 因此对于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推广是势在必行的。
3 直播卫星与传统卫星的区别
为了使用户能够正常接收直播卫星信号, GD/J036—2011《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 (标清卫星地面双模型) 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对直播卫星机顶盒的信道性能提出了要求:在偏离标称载波频率- 5~5 MHz的区间内, 应该都可以捕捉到信号;对于电频的适应范围应该控制在- 65~- 30 d Bm;对于输入的反射损耗应该控制在≥7 d B;LNB的直流供电, 在电压处于11~20 V可以进行调节;对于极化切换电压, 在13 V±1 V右旋, 在18 V±1 V左旋;电流应≥200 m A;Es/N。门阀值应该≤4.8 d B (模式为QPSK、FEC=3/4、ROF=0.25 时) 。
直播卫星相对于传统卫星来说, 具有很多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 相对于传统卫星来说, 直播卫星使用的天线体积小, 占用空间少, 具有双向传输的功能, 成本低, 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点对面的传播, 即一个卫星就可以满足大面积用户的需求, 因此, 相对于传统卫星来说, 直播卫星的受欢迎程度更大, 受众的接受程度更高[3]。
其次, 直播卫星的转发功率大, 电波利用率高, 单向覆盖和多向覆盖相结合, 操作更加灵活方便, 使用率更高。
最后,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通过转播压缩码设计, 实现对固定频道以及一些网络频道的转播, 使用的范围广。另外因为有国际公约的保障, 我国的直播卫星将不会受到其他卫星信号的干扰, 造成直播任务出现阻碍或者中断, 即使在受到外界的干扰情况下, 也可以对干扰进行直接地防御保护, 还具有保密性, 安全性更高[4]。
4卫星电视直播与有线电视的竞争
随着社会的发展,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首先, 这是由国内的环境所决定的, 中国地大物博, 幅员辽阔, 地形复杂, 人口众多, 且人口分布不平均, 很多边远的山区甚至还存在看不到电视的情况, 有线电视的限制性就表现在这里, 灵活性不够。但是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出现, 只需要一颗卫星就可以满足我国大陆和领海领域的电视需求, 且100 多个电视频道都可以进行传送, 对存在的人口覆盖盲区都提供了电视服务, 只需要一颗卫星就可以提供多方面的需求, 同时解决了我国目前存在的诸如电视频道少、质量差等问题[5]。
其次,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运用所需要的资金少, 建设一个卫星地球上行站只需要几千万元的投入, 如果发展有线电视, 想要达到同样的传播效率则需要付出比卫星电视直播技术多几十倍的投入, 成本过高;进行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建设时间短, 一般情况下, 只要地球站建设和卫星发射的进度够快, 那么建设完成只需要1 到2 年的时间, 这样的高效率是目前有线电视所无法相竞争与比较的;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 卫星电视直播的中间环节少, 传播的稳定性高, 将有线电视中的中继、放大等情况都能够有效的避免, 这样降低了工作量, 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卫星电视直播技术提升了电视节目播放的质量, 信号质量高, 失真少。因此对于中国目前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环境来说,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更加符合发展需求, 也是最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国家。
目前卫星电视直播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 容易受到雨雪等极端天气的干扰, K u频段的抵抗能力较弱, 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可以将天线进行合理的加大, 提升对于极端恶劣天气的防干扰能力;第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超高建筑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存在, 但是卫星电视直播节目的传送会受到这样的居住环境影响, 受众接收的效果变差;第三, 由于卫星电视直播技术只能传播一些进行升级的能够利用卫星进行传播的频道, 因此频道的地区化不够明显, 本土性的电视节目没有办法进行传播和接收;第四, 交互式业务功能还无法完成, 受众只有选择频道的权利, 而不能选择节目和其他服务信息内容[6]。
而卫星电视传播所存在的问题正好是有线电视服务的突破点。受众通过缴纳少量的费用就可以享受观看大量的优秀电视节目, 而且本土化的发展更强, 能够提供很多本土化的信息服务和节目。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交互式业务将不断发展, 满足人们在视频观看、互联网、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5卫星电视直播技术在“村村通”中的应用
在我国, 对于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发展十分关注, 提升卫星电视直播的质量, 建立拥有自主化知识产权的电视卫星技术, 根据市场发展方向, 形成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业务体系, 提高保密性和防干扰性, 尤其在农村发展地带, 需要大力推广“村村通”, 完善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同时, 通过卫星电视传播技术将优秀的文化传播带到群众中间, 传播社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这也对卫星电视直播技术提供了更严格的要求[7]。
5.1 建立节目平台
电视节目播放平台涉及到节目源的采集编码等多个环节, 将节目源信号进行采集处理之后, 利用编码技术进行解码, 从而为受众提供播放的电视节目。另外, 为了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有关单位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与指导, 扩大卫星电视直播范围, 积极发展机顶盒业务, 这样观众可以通过装置机顶盒, 收看电视节目, 实现跨越式的收看和检索。但是在进行电视节目平台传播的过程中, 对于设置在“村村通”的视频编码要正确, 选择主级编码, 在音频编码的选择上, 则使用第Ⅱ层编码。
5.2 开展卫星传输
为了促进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为受众提供具有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因此对于卫星电视直播的传输信号编码要制定为ABS—S标准, 因为这种标准的传输信号编码不仅利用效率高, 质量有保证, 达到了国际发展水平, 并且拥有自主产权。在传输的过程中, 通过上、中、下这样的三级信号传输, 保证了传输过程中的传输速度和传输的稳定性, 电视接收端能够快速且安全地接收到传输信号。通过将电视节目压缩成信号编码的形式, 与卫星传输参数结合在一起, 传送到接收终端, 以这样的传播方式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化的服务[8]。
5.3 实现卫星接收
卫星电视直播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 可能会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为了提升卫星电视直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机顶盒”进行了更加具有稳定性的设计, 即任何与标准不符合的调解方式都会被否定, 从而保证了信号传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保障了卫星电视直播的质量, 同时这样的模式还有助于实现我国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目标, 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进行卫星接收设置时, 视频和音频的设置标准依然是主级编码和第Ⅱ层编码。在前期的工作开展中, 机顶盒主要通过透明式的信号传播方式进行卫星电视节目传播, 通过不断提升设备的性能, 提升安全性, 保证传播质量, 避免受到其他不良信号的干扰, 导致传播过程出现阻碍[9]。
在进行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拓展中, 还需要进行各方面的综合考虑, 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 不断提升卫星接收的技术要求, 保障卫星电视直播的质量, 将天线口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提升服务质量, 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具有技术性的保障。
6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为他们提供了更加丰富性和多样化的电视节目。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 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和资金投入, 促进我国卫星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 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将卫星电视技术领域不断扩大,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开展, 扩大服务范围, 提升服务质量。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还将不断进步, 提升综合实力, 促进经济的发展, 并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还将与网络、手机等进行更加紧密性的合作, 拓宽发展格局, 创造出更加优质化的服务, 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电视服务, 同时需要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 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与方法, 推动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云怡, 江澄.卫星广播电视业务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卫星与网络, 2010 (7) :14-19.
[2]朱久茹.浅析我国直播卫星的特点及发展现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5) :215.
[3]李芒庆.浅谈卫星数字电视直播技术[J].山西科技, 2005, 34 (3) :27-28.
[4]李江华, 史焱, 张更新, 等.卫星数字电视直播的发展现状及思考[J].电视技术, 2005, 8 (1) :11-13.
[5]冯传岗.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中星九号”卫星直播电视[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2 (2) :48-51.
[6]李健凯.数字卫星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5, 22 (12) :44.
[7]毕思河, 张柏峰.卫星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 2012, 17 (19) :3.
[8]叶永华.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探讨[J].科技传播, 2016 (4) :98-99.
[9]张春成, 刘宏波.关于卫星电视直播应用技术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4 (28) :47.
探讨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 第6篇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在卫星直播应用技术影响下, 我国广播电视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 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以及信息传播实时性目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卫星电视直播技术形式
卫星电视直播技术在使用过程中, 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电视节目数据信号的传输, 其一, 分配式。主要是将C波段卫星作为基础, 将节目信号传输到地方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的前后两端, 为观众呈现电视节目, 其信号质量、电视效果相对较差。其二, 直播形式, 简而言之, 用户利用碟型天线, 直接接受卫星节目。直播电视将数字解压压缩技术作为核心, 将节目转化为数字信号等形式输送到卫星上, 地面接收端再将数字信号还原传输到电视接收机中。例如, KU频段电视直播卫星, 将信号压缩进行传输, 能够上传140/280套电视节目, 在保证数量的同时, 也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视节目, 从而促进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1]
三、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应用技术发展情况
直播卫星以其自身频率高、覆盖功率大等优势, 在提高广播电视传输速度、增加覆盖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我国大力提倡广播电视“村村通”影响下, 为了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及质量, 方便农民群众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 加强对卫星直播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 卫星电视直播在实现“村村通”目标过程中, 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Ku频段在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下, 如雨、雪天气等, 存在节目模糊等现象, 另外,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发展, 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多, 直接影响电视直播节目质量, 且难以实现节目本地化以及交互式业务发展。诚然, 卫星直播技术存在一些不足, 但是, 其在收视效果、直播到户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另外, 通过卫星直播技术还能够增加用户收视数量, 成本消耗少, 信号质量强, 尤其是其安装简便, 适合大范围推广和普及, 是我国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的重要途径。[2]因此, 不断改进和完善卫星直播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卫星直播技术在“村村通”中的应用
目前, 我国明确规定“村村通”节目数量及具体要求, 为卫星直播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指明了方向。
(1) 节目建立的平台。节目平台作为节目集成与播出的前端, 涉及节目源采集、编码复用等多个系统, 节目采集主要将节目源信号进行一定处理, 并利用编码复用技术进行解码。例如, 视频动态编码为500kbps~10Mbps之间, 进而为观众提供广播电视节目, 另外, 我国相关部门对直播卫星做出了明确指导, 要积极发展机顶盒业务, 让观众能够通过广播电视指南, 实现跨越式检索和收看电视节目, 实现个性化广播电视发展目标。直播卫星“村村通”视频编码要符合通用编码中的主级编码, 音频则使用第II层编码。
(2) 卫星传输工作。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核心, 促进民族产业进一步发展, 直播卫星传输信号编码要利用效率高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国际水平ABS-S标准, 采用上、中、下三级信号传输, 确保信号传输快速、稳定到达电视接收端。通过将电视节目压缩成信道编码, 结合卫星传输参数, 将数据信息传输到终端, 不仅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视节目, 而且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持。[3]
(3) 实现卫星接收。为了确保卫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在卫星直播发展过程中, “村村通”机顶盒要具备拒绝标准方式以外的解调功能, 避免影响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安全性, 提高卫星直播信号质量的同时, 还能够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目标, 从而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4]
视频与音频在接收方面与节目平台建立使用标准一致, 同样是主级与第II层编码, 为了同时兼顾快速接收与控制成本两个方面的工作, 前期卫星节目在机顶盒中可以采用透明式传输方式进行传送, 并采用一体化变频器调整和优化设备功能, 避免其他信号的干扰, 确保信号质量及节目的安全播出。除此之外, 针对直播卫星接收天线的技术要求,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例如, 天气等, 调整接收天线口径, 将可用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保障直播节目质量, 提高广播电视服务质量, 从而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5]
五、结论
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技术作为一项创新技术, 不仅在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 应用和普及卫星直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 采用合理方式和方法, 在确保我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同时, 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宝君.直播卫星在吉林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 2010, 18 (03) :259-261.
[2]马清水.正面直播卫星挑战, 加快市县广电事业发展[J].广播电视信息, 2012, 20 (05) :12-14.
[3]尚金伟.Ka频段卫星通信信道电波传输特性及自适应TDMA抗雨衰对策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 2011:158-159.
[4]邱洪云, 江兵.C、Ku频段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参数程序设计[J].广播电视信息, 2013, 14 (01) :265-267.
[5]俞德育.中国的直播卫星——SINOSAT2[J].有线电视技术, 2009, 12 (05) :123-125.
应急新闻卫星直播车的设计与使用 第7篇
应急新闻卫星直播车的设计主要包括车体部分、射频部分、视音频及其他部分。
一车体部分
重庆这个城市又叫山城, 其地形的复杂就可想而知了, 爬坡上坎, 崎岖不平, 路况也不是很好, 冬季雾多, 湿度大而且经常出现酸雨, 对车体底盘的防腐蚀性能也要求很高, 还有应急新闻直播车必须对新闻事件有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 我们选择的车体首先就倾向于越野性能比较好、爬坡能力比较强的车型, 在设计之初我们还参观过国内其他电视台的卫星直播车, 有采用“丰田450”车体的, 其车内设备的复杂性还比较低, 但是重量已经超过了车辆的负荷, 而且车内的空间显得局促, 所以我们权衡了车体的载荷能力和设备的复杂性以及功能, 选择的是原装美国产悍马H2越野车, 其主要参数如下:
●汽车底盘型号:悍马H2;
●排放标准:欧洲III号标准;
●外形尺寸 (长宽高) (mm) :4819.72062.61967;
●轴距 (mm) :3119;
●前/后轮距 (mm) :1720/1720;
●前/后轴最大载质量 (Kg) :1564/2337;
●装载质量 (Kg) :1000;
●最大允许总质量 (Kg) :3901;
●最高车速 (Km/h) :180;
●最小离地间隙前/后 (mm) :229/300;
●发动机:6.0L V8汽油发动机;
●发动机最大功率KW/rpm:316/5200;
●发动机最大扭矩N.m/rpm:385/3600;
●油箱容积L:120;
●轮胎型号:315/70R17。
考虑到悍马H2比一般越野车的造价高, 所以对于车体的改装, 我们一直以不大规模的破坏原车结构和装饰为准则, 这样可以保持原车的密封性。
整车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 外部空间包括车顶、车尾和车纵梁两侧的空间;内部空间分为两个部分前部驾驶区、中部后部技术区。驾驶区保持原车布局和配置不变, 副驾位置的中控台上面放可拆卸的设备 (88切换面板和四联液晶监视器) , 供导播切像及指挥人员使用;技术区内取消原车后排座, 将后排空间和后厢变为辅助工作区, 安装一个电缆盘和一些辅助控制设备, 中间排座椅仅保留右侧一个座位, 供技术人员调试设备, 拆掉左侧座椅前后向安装两个标准机架, 一个卫星设备机架和一个供电设备机架。
卫星天线安装方式:利用原车顶部行李架的位置, 拆卸车内顶饰将原行李架基座和车顶加固, 以增加其承载能力。使用原车行李架的第二、第三根作为天线安装支撑梁。原车第一根行李架及原车配有的车顶灯及其线路不做改动。车顶进线方式:在天线下部的车顶开孔, 作为车内外过线用。对车顶部改装过的部分 (包括固定连接和车顶进线的穿线管) 全部经过严格防水密封处理并经过防雨密封实验, 密封材料使用瑞典洛克塞克多芯密封技术, 防水胶使用3M产品。机柜是卫星车承上启下的一种关键部件, 几乎所有设备都要装在机柜上, 因此要求机架有足够强, 为减轻轴荷, 又要求重量相当轻, 还采用钢丝绳双向螺旋弹簧减震器, 单簧可控制4个自由度, 减震、阻尼效果好, 且无老化因素影响。在卫星设备机架内安装有1U工作桌板, 配有滑轨, 可收藏在机架内推拉使用, 不占用车内工作空间, 安装牢固, 简单便捷。
由于车工作时使用车本身的空调, 使用方式基本合理 (原空调设计是为6人提供86大卡/时6=516大卡/时) 减4人的344大卡/时, 基本可平衡车内设备的发热量。但考虑到太阳直接照射时, 空调量不足, 采取整车车窗粘贴深色太阳防爆膜, 提高车内隔热效果, 并把辅助工作区和车内其他空间用板子隔开, 装饰与车内颜色一体化, 达到提高设备区空调效果的作用。卫星车采用交流供电和直流供电。交流供电可采用市电220V和取力发电机220V两路供电方式;直流供电采用原车电瓶供电方式。整车配电系统由配电控制盘 (配电盘) 、发电机、照明系统等组成, 市电接入车内首先进入配电盘, 通过配电盘将设备用电、照明用电等分开, 设备用电进入UPS再分配给各路设备。在车体大梁上前后分别安装两个电动支撑腿, 由车辆电瓶供电, 以平衡车体, 预防在发射信号过程中, 车体发生大的晃动导致天线对星不准对空间发生电磁干扰。在车体尾部两边车灯旁边分别安装一根气动升降杆, 升降高度可以达到六米, 在升降杆顶部做可固定微波接收机的底板, 工作时直接将微波接收机固定在上面接上必要线缆就可以使用, 打气泵安装在车厢后厢靠窗户位置, 方便操作。
二射频部分
射频部分的设计主要考虑双链路1:1备份, 从编码器到高功放都是热备份, 并且操作方便, 增益调节简单, 天线能够自动找寻卫星, 综合很多需求我们选择了如下的设备:
1. 天线
瑞典SWEDISH生产的直径约为1.5米Ku波段自动密封收藏式天线, 天线整体采用流线型全密封仓体式设计, 天线仓体的安装与车体为面接触。仓体内安装两台主备Ku波段TWT400瓦高功放;波导网络和开关。内置GPS和电子罗盘。复合碳纤维馈源臂, 含馈源臂弹性固定装置。涡轮涡杆式传动, 方位角转动盘采用大口径的弹簧涡轮, 极化角±90°连续可调, 方位角±180°连续可调, 俯仰角5°~90°连续可调, 正常工作时正面抗风能力大于十级。天线结构:天线主反射器1.2m1.5m的椭圆结构, 格里高利型偏馈双反射面天线;馈源:两端线极化馈源, 发射频率为13.75 GHz~14.5GHz, 接收频率为10.7 GHz~12.75GHz;增益:发射增益45dBi, 接收增益43.2 dBi;极化隔离度:大于35 dB;驱动速度:高速驱动速度为30/s, 低速驱动速度为0.3/s可调。
2. 天线控制器
瑞典SWEDISH的ACU3000, 配有全球定位系统和电子罗盘, 根据GPS和电子罗盘提供的现场数据及选择的卫星, 两分钟内可以完成对星工作, 实时显示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及极化角数据及接收信号强度。可输入20个卫星数据。
3. 高功放
美国XICOM的XT-400K, 野外型行波管高功放, 工作频率范围:13.75GHz~14GHz;设备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为-40℃~+50℃;饱和功率400瓦 (管子) , 额定功率350瓦 (法兰盘) , 可控制的项目包括:交流电ON/OFF、高压ON/OFF、灯丝预热、故障复位;可监视的项目包括:射频输出功率、螺旋电流、行波管温度、阴极电压。
4. 高功放控制器
美国XICOM的XTC-111D4, 包含可实现高功放1:1热备份的波导网络及倒换系统, 专门用于控制室外型行波管放大器, 可控制的项目包括:交流电ON/OFF、高压ON/OFF、灯丝预热、故障复位;可监视的项目包括:射频输出功率、螺旋电流、行波管温度、阴极电压。
5. 上变频器
美国RadyneComstream的SFC-1450A变频器, 输入/输出电平可调范围宽, 输入可调30dB, 输出可调20dB;中频输入频率70±18MHz, 输出频率13.75GHz~14.5GHz, 频率调谐步长125KHz, 频率稳定度较高, 频率精度±510-9, 单边带相位噪声高于ESS-308和IESS-309要求, 本机振荡器出现故障时自动关闭上行载波。
6. 上变频切换控制器
美国RadyneComstream的RCU101, 用以控制主用和备用上变频器之间的切换, 当主用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工作, 信号不间断, 射频口:DC-18GHz, 50Ω中频口:50MHz~180MHz, 75Ω。
7. 编码调制器
美国TIERNAN的SE4000编码调制一体机, 符合MPEG-2/DVB标准, 具有高的传输质量, 视频编码格式:MPEG-2 4:2:0 MP@ML或4:2:2 P@ML编码方式可选, 视频输入:模拟复合的PAL/NTSC或SDI, 音频输入:两路模拟立体声或四路模拟单声道, 两个AES/EBU数字输入和SDI嵌入数字音频, 有两个ASI码流输出接口, 可以BISS加扰, 输出比特率可调:4:2:0格式1Mbps~15 Mbps, 4:2:2格式2.5Mbps~50Mbps, QPSK调制中频输出频率70±18 MHz, 符号速率1Msps~45Msps, 输出电平0~25dBm, 前面板设置了一个调制器控制按钮, 简化载波发射控制。
8. 编码器切换控制器
美国TIERNAN的TRS1, 是编码调制器配套设备, 当主用编码调制器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编码调制器工作, 也可以人工手动进行切换操作。
9. 解码器
挪威TANDBERG的TT1260, 专业综合接收解码器, 4:2:0和4:2:2两种解码方式可选, BISS解扰配置, L波段QPSK输入, 符号速率1 Mbps~45Mbps, DVB ASI输出, 模拟视频输出, 两路立体声或者四路单声道模拟音频输出, 嵌入数字伴音的SDI视频输出, AES/EBU数字音频输出, RS-232数据接口。
1 0. 频谱分析仪
德国R&S的FSH-3, 小巧实用的频谱仪, 输入频率100KHz~3GHz, SPAN:10KHz~3GHz, 扫描时间:SPAN≥10KHz时是20ms~1000s, SPAN=0s时是1ms~100s, 分辨带宽:1KHz~10MHz, 1、3步进, 200KHz, 视频带宽:10Hz~1MHz, 1、3步进, 最大输入功率20dBm, 30dBm不能超过3分钟, 射频输入:N型阴头, 50Ω, 重量2.5Kg。
三视音频及其他部分
整车的视音频系统全部采用音频嵌入数字视频信号的方式传输, 配备三路摄像机信号, 两路无线微波摄像机位, 一路有线摄像机位, 还配有一台硬盘录像机, 两路输入信号采集, 两路信号输出, 再加上外来两路数字信号和一路数字测试信号 (75%彩条和1KHz音频) , 总共八路信号进入88数字切换矩阵, 矩阵输出一路OUT1进入编码器, OUT1和OUT2进入硬盘录像机信号采集, OUT3和OUT4输出到外接口板, 以备和另外的系统或者转播车级连使用, 其余几路输出进入跳线以备检修等灵活运用。由于两个微波接收机是采用室外型, 无法接入同步信号, 为了切换的时候同步, 其输出的信号经过帧同步板 (VFS6800+D) , 输入到带模拟监示输出的数字视分板 (VSM6800+S) , 再进入切换矩阵, 其模拟监看输入到四联液晶作为信号源监示。
设备选型:摄像机选用IKEGAMI HK-399PW, 这种摄像机为行业内最早采用14比特模/数转换的新型标准清晰度摄像机系统, 安装有与高清摄像机相同的ASIC, 采用垂直光斑电平超过FIT的AIT CCD, 为高档的标清摄像机。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可在各种用途中提供高质量图像, 作为广播级摄像机, 世界上首次采用了14比特模/数转换, 其自然暗部灰度特性超越至今为止的所有数字摄像机 (内部演算为38比特) , 采用最新型60万像素AIT CCD, 垂直光斑电平可达到-135dB, 超越了FIT CCD。信噪比超群 (-66dB) 、照度低, 安装为选件的高灵敏度单元, 灵敏度可提高至0.004L, 从内置可在OCP/MCP上进行伺服及遥控的三层滤色片。即衰减滤色片ND (100%=1、25%=1/4、6.2%=1/16、1.6%=1/64) 、特殊效果滤色片EFF (清晰、星光、雪花、柔软) 及电子色温补偿ECC (3200K/4300K/6300K/8000K) 的3层结构。配备两台IKEGAMI CA-60无线适配器和1台IKEGAMI TA-399三同轴适配器以及IKEGAMI BS-593 W/RCP-50基站 (带本地遥控面板) , 基站直接输入同步信号, 输出PIX接口作为信号源监示;摄像机镜头采用CANON J17e7.7B41RSD增强型广播级便携式标准镜头 (带数字驱动) 。
微波发射机选用的是M R C公司的R E P O R T E R RPT019T1CKA, 其发射频率在1.9GHz~2.5GHz之间, 通过RS232接口可设置九路预设通道, 其中可选参数有Audio Input Source, Video Input Source, Chroma Profile (4:2:2@ml, 4:2:0@ml) , Channel Frequency, Delay Mode, Modulation (QPSK、16QAM、64QAM) , COFDM Mod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 Guard Interval (GI) , COFDM Bandwidth (6、7、8MHz (2K DVB-T Compliant) ) , 输入视频可以选择SDI和复合模拟以及Y/Pb/Pr, 音频可以选择两路模拟音频或两路AES/EBU, 设置完后, 使用时用外部旋钮根据输入的信号源类型选择通道, 操作简单。重量在1公斤左右, 耗电为18W, 发射功率为250mW, 整机由+10.5~+18VDC供电, 自带安顿保尔电池安装接口, 外型尺寸高宽厚分别为174 mm96 mm55mm, 可方便德安装在摄像机尾部, 再挂上摄像机电池供电, 整体美观。
微波接收机选用的是MRC公司的Strata便携式数字微波, 由一个电源盒子 (交直流变换) 和一个主机盒子组成, 盒子大小长宽高分别是270 mm213 mm45mm, 重量约为3.3公斤, 轻便、模块化、积木式组合。接收机可以RF/IF下变频器双重转换, 使用了900 MHz和70 MHz中频, 当有2个LO时采用相同的参考晶振 (16 MHz) , 无需任何硬件改动, 即可在一种配置下同时支持6、7、8 MHz COFDM (正交频分复用) 解调, 载波模式:2K DVBT标准, 调制形式:QPSK、16QAM、64QAM, 保护间隔选择:1/4、1/8、1/16、1/32。由于采用了更高压缩点LNA、前端RF过滤和SAW IF滤波器, 邻频性能 (C/I) 得到提高。前面板控制特性:2x12菜单屏幕RF通道选择、预先配置、COFDM带宽、信号输出和监视输出;前面板监视项目:接收载波电平 (RCL) 、通道频率、COFDM参数运行方式、S/N、pre-viterbi BER、postviterbi BER。直流输入电压:+11 V~+48V, 通过前面板圆形12针航空头接口输入, 功耗约24 W (带内置COFDM/MPEG解码器板时) 。视频输出:BNC型接口, 复合视频、SDISMPTE 259C、70MHz中频;音频输出:10针航空头接口, 提供4路音频输出;RS232控制输入:9针D型接口。
视频信号处理板卡有复用板MXA6800+A2D, 帧同步板VFS6800+D, 数字视分板VSM6800+S (带复合信号输出的) , 数字视分板VDA6800+D。所有板卡全部装在Leitch的6800+系列机箱中, 双电源供电, 增加保险系数。在系统中我们还配置了一台硬盘录像机EVS HD XT[2], 它是以高清架构为基础的, 可以兼容标清, 完美地适应标清和高清市场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 其应用包括:多机位录制, 慢动作和超级慢动作回放, 飞行编辑, 片段存储, 节目播出, 节目巡回播出, 视频延时, 归档等等。我们这台设备配置了四个通道, 两路作为输入, 两路作为输出, 存储容量5块内置73GB硬盘, RAID-3冗余保护, 最长可以录制20个小时的节目, 最主要的作用是用于在应急新闻节目中一些突发的事件, 在来不及开通卫星通道的情况下, 可以先将事件内容采集到硬盘录像机, 在需要的时候再回放出来使用, 而不错过新闻事件。还有一个同步机选用的是Tektronix的SPG422, 为每个需要同步信号的设备提供同步信号, 使整个系统完美的切换。一个音频监听设备是选用WOHLER的AMP1-SDA, 可监听SDI信号和AES/EBU信号。
四使用情况
总的说来这辆由悍马改装的应急新闻卫星直播车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 特别是机动性、灵活性来讲, 大型转播车是无可比拟的, 其越野的优势在野外灾害现场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员的配备上也很精简, 一个驾驶员, 两个技术员, 再配两个记者就可以将随处发生的新闻送回电视台总控中心了。从装完车开始使用至今大概有一年时间了, 完成了无数次的新闻采集、新闻直播, 在使用过程中, 分工明确, 配合熟练, 动作迅速是普通转播车无法完成的。
卫星直播系统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