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酒的故事随笔
我与酒的故事随笔(精选6篇)
我与酒的故事随笔 第1篇
“我与宋河酒的故事”征文启事
为了挖掘宋河酒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录大家与宋河酒业及经典产品的故事,《周口晚报·经济周刊》、《逛周口》微信平台与宋河酒业联合举办此次征文活动。欢迎读者朋友将自己和宋河酒有趣的故事,健康饮酒的`心得体会,酒类消费与酒文化,与酒有关的糗事、窘事等付诸笔端,与大家分享。
一、征文要求
1.作品内容要紧扣“我与宋河酒”的故事主题。
2.最好配有相关资料、图片、器物,以佐证发生的故事。
3.作品限定在900字以内。
4.标题自拟,文体不限,故事要真实、感人,可读性强。
二、征文起止时间
5月10日~11月30日。
三、评选奖励
1.周口晚报邀请相关专家组成征文活动评委会,对征文作品进行评选。
2.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20名。一等奖:获奖证书及元礼品;二等奖:获奖证书及1000元礼品;三等奖:获奖证书及600元礼品;优秀奖:获奖证书及200元礼品。
3.优秀作品将在《周口晚报·经济周刊》、《逛周口》微信平台等媒体刊发。不再另付稿费。
四、投稿地址
1.地址:《周口晚报·经济周刊》征文办收。
2.邮箱:zkwbjjb@163.com。
3.电话:0394~8599376 。
我与酒的故事随笔 第2篇
过去
曾经的我活在一个欢声笑语的世界,街道上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坐在大树下喃喃自语,看着蚂蚁们齐心协力,吃着当时的“美味佳肴”。就别有一番趣味。那时,无微不至的关心时刻环绕着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无时不刻都在吸引着我。回到家是妈妈一声亲切呼唤,是爸爸的一个温暖的眼神,更是对我心灵的抚慰。餐桌上,饭碗里永远是父母夹来的菜肉,装满了温情。一家人也总是其乐融融的吃饭。睡觉前,听着父母轻言细语步入梦乡,每当调皮的我拉开被子时,总是有人不辞辛劳地为我盖上。出门前,妈妈总会亲吻我的脸颊,她的千叮万嘱便成了我最快乐的瞬间。
现在
早上醒来,传来的鸟叫声如同狼嚎一般让人低沉又恐惧,匆匆去吃了早饭,妈妈不知何时变得絮絮叨叨。出门了,头也不回,面对妈妈的唠叨不理不睬。公交车上。人们你拥我挤,天空突然晴空霹雳,倾盆大雨随即而下。焦虑顿时涌上心头,带着惭愧的眼神到了学校,像是牢笼,又像是天堂。这就是我心中的校园。时间转瞬即逝,回想起曾经的天真无邪,再到现在对于家人的厌恶,人生似乎批评了我。放学的时候到了,在视野中人山人海,一个熟悉的人影印入了我的眼帘,我冲了下去,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妈妈笑容满面,可我知道,我在她的心上刻下了一道永恒的伤疤。可磨灭创伤的唯有时间。在以后,也许回望过去的自己会感叹不已。在家中,也许现在父母对你持有怀疑,也许现在许多事情都要自立根生,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这些困难,怎能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怎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怎能登上成功的巅峰。
未来
轻风带走了流云,流云系走了岁月,人生就是一个流浪者,脚步永不停留。我希望自己能开朗的生活,也许那时对于父母的态度,会有天壤之别。我希望每一个顶峰,都将会成为下一个起点,学习上能天天向上,成绩突飞猛进。我也会有成熟的那一天,不知道我会不会为曾经感伤?老师,感谢您的一丝不苟,言传身教;父母,感谢您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朋友,感谢你的帮助与照顾。也许我会抱着遗憾离开知识的世界,但我必会划下我辉煌的一笔。明天就是未来,挣脱烦恼的束缚,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
你悄悄地来,又匆匆地走,你为何要翻开新的篇章,你为何要擦干我的泪珠,你为何要让我痛苦的抉择,但又为何给我甜美的笑容。时间,你回答我;光阴,你告诉我。我与你的故事仍未结束,我的疑问仍在那里停留。
我与12316的故事 第3篇
你们好。我是辽宁12316金农热线植保首席专家宋雅坤。每天为大家解答疑问便是我的工作内容。白驹过隙, 回首两年多的时光, 确实有很多话想和大家说, 希望大家能够真真切切认识我, 我也愿意和大家成为好朋友。
2010年8月23日, 我退休后正式加入12316金农热线的服务团队, 成为其中的一员。12316金农热线团队是一支年轻、有朝气、有创新能力的队伍。有机会和众多青年人一起工作, 我很高兴, 这使我年轻。12316金农热线是为广大农民服务的平台, 使我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 在这里继续实践并收获, 是我一生中最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告诉大家个秘密, 在这里我还有意外的收获, 这些青年人给我带来很多的“财富”, 他们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 尤其是创新性的工作模式, 令我顿感眼前一亮。
“活到老, 学到老”这句话一点不错。农民朋友向我提问的时候,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我的老师, 正在对我进行考试。这些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问题, 往往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咨询更多的同行才能解决。经历这样的过程, 对我的业务能力也是无形的验证和提高的机会。加入12316金农热线以来, 我先后解答种植业咨询1800多例, 乡村广播电台电话连线30多次, 参加金农专家面对面视频会议培训农户15次, 多次参加辽宁电视台黑土地《专家一点通》节目录制。在农业广电节目中为农民朋友解答问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 要收集种子、肥料、农药、栽培等多方面知识, 服务内容多、专业跨度大, 必须边工作边学习, 边实践边提高。这样的工作固然辛苦, 但能够更快地为更多的农民朋友们提供帮助, 我认为很值得。
能够减少农业生产中不必要的损失, 使农民收成好、收入高, 这是我在12316金农热线工作中最大的收获和满足。2011年8月, 辽中县农民小罗给12316金农热线打电话, 咨询架豆王保护地栽培技术。我建议他使用玉米秸秆生物降解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地温、补充二氧化碳, 提高作物抗病性, 节约生产成本, 改善产品质量, 增加效益明显。他对这种技术非常感兴趣, 于是我把全套技术资料寄了过去。2012年1月, 小罗兴高采烈地打电话告诉我, 他家的温室应用秸秆生物降解技术, 种植的架豆王产量达16000斤, 收入45000元, 比其他农户多收入20000~30000元。周边的农户纷纷效仿小罗, 也要用这种技术。听到小罗在电话中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非常有成就感、非常欣慰。
乌凤蛇酒的故事 第4篇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机灵的小伙子在一家酒店干活,店主对他很赏识,有心把独生女儿嫁给他。哪知这小伙子后来患了风湿,全身长癣,不光外貌变丑了,还因骨节酸痛,走路也很困难。姑娘见了,很是心疼。店主见小伙子干活不如从前了,又怕因此影响店里的生意,便借故把小伙子辞退了。至于婚事,当然也就告吹了。小伙子走投无路,伤心至极。当天晚上,他来到酒店后院,趁黑足足喝了一顿新开缸的陈酒。不料这事又被店主撞见了,硬说他偷酒,还羞辱了他一番。小伙子性急,揭开缸盖,跳进了酒缸。姑娘闻声赶来,不顾一切地与众伙计一起把他拉出了酒缸,小伙子最后还是被店主赶了出去。但意外的是,从这以后,他总觉得浑身发痒,那长满了癣的皮肤,一点点地脱掉了。半年以后,小伙子像蜕壳的蝉一样,换了一层新皮,而且关节也不疼了,行动自如。小伙子高高兴兴地回到酒店,店主见了大吃一惊,姑娘更是喜出望外。店主问他:“你的病怎么全好啦?”小伙子得意地回答:“还不是因为喝了你家的陈年老酒,又在这个酒缸里打了个滚!”店主想起了那缸没舍得倒掉的酒,急忙跑到后院,打开一看,上面漂着一条淹死了很久的乌凤蛇。店主如获至宝,赶紧把这缸酒封存起来,把它当作专治风湿和疥癣的药酒卖。
乌凤蛇,又名乌蛇、乌梢蛇,中医称其有祛风湿,通经络之功,《开宝本草》中说:“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用乌凤蛇泡酒,其功效古医籍中已多有记述。
我与酒的故事随笔 第5篇
然,天空偏偏睡在大树尖上与梧桐叶子下面,霸道地抢了人间的路,把一些人影在水波中拖来拽去,这些影子时而黏在一起,时而分开,他们是践行的古贝春获奖作者。送别的人围着车子,我静静地站在台阶上。
此时此刻我感觉到人的真实与温暖已经剔除一切造作与障碍。对于告别,我没有伤感,对于有缘的人来说,这别是再次相聚的开始。此时应该彼此感动才对,抱抱是最好的告别方式,或者深深注目一下雨中的“古贝春”酒城。
车轮碾碎阴沉沉的天空,人终于都钻进车子。随着哗哗水声与被轧过的落叶声,车远去,剩下我一个人,那是一种非常美妙的空寂。不撑伞走进雨,走进古贝春,享受生态酒厂古贝春带来的奇异感觉。厂区很大,我从一角开始,重新细腻地走读古贝春,就像读一首小情诗那样深情。
在冬雨中行走,凉凉的,却格外惊喜,有那么多的花,躲在草棘与灌木里,艳艳地开着,盎然又倔强,风雨中颜色更加水润、鲜亮,有红色、粉色、紫色、白色……此时,若不是冷雨灌进脖子,有点瑟缩,感觉这是春天提前睡醒,鸟一样,飞上枝头。
古贝是一个奇异的文化酒城,园林式布局,既有平原感又有江南水乡感、既有森林感也有石林感,既有传统的文化性艺术性、又有高科技的独创性,既有宏大的感觉又有挥之不去的小神秘。真的,有一种感觉叫新奇。
这里不是商业景区,却被国家定位为AAA工业风景示范区,是山东省酒文化传承的核心。也是山东省纯粮食酒生产的重点基地,地处鲁西平原武城县境内,京杭大运河畔。运河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历史重要性自不必细说,关于御道、马帮、盐商、很多沧桑与传奇故事,都是大运河大背景下雄浑史歌的重奏,古贝春酒业与运河毗邻,日夜听运河涛声,除了传承沿袭历史的厚重,更重要的是古贝人也承袭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本色精神。
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虽然是以酒的品牌闻名全国。其实古贝春是集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人、文、酒产品、酒文化的旗舰公司,这个厂区占地辽阔,98公顷土地上,拥有梧桐、银杏,樱花等名贵树木几百种,花草、灌木与几百种奇石诗意错落,可以采摘的树木也有多种,如:杏、桃、枣、山楂、枸杞、柿子、石榴等。错落的奇石,形态各异,有仰卧于花丛的,有侧立于小径的,也有藏于树后的,大大小小300多块,有意思的是,每块石头上都有刻字,字体不同,内容不同,有飞鸿戏海,生动至极的楷草刻字,也有工整、精巧的隶篆刻字,诸如“几场秋风/就枯了黄了/一阵春雨/又绿着回来/除了野草/谁有这大的江山。”这样清丽不失狂野的诗句,随处可见,也有雄浑大气的一字偈。时值冬季,又在雨中,红字青石特别扎眼,又有鲜红透亮的枸杞、翠生生的绿柏和应其间,有种妙不可言的感觉,琳琅之下颇有石林之感,后来才知道这片雅致之地竟然是“古贝春百诗苑”。
石林百诗,百诗百石,这是一种非常妙绝的园林奇创,可见古贝人除了具备鲁西汉子的热辣和豪情,更具有纤巧妙曼的诗人情怀。尤其树林与灌木深处,令人诧然,“三组群雕”掩映花草树木之间,看上去杂乱,实则乱中有序。其中一组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王戎、刘伶、山涛、向秀、阮咸七位贤士,他们或坐或卧,或举坛豪饮或狂歌,或抚琴或吹箫,形神逼真,恍惚中似乎真的有琴箫之音穿过岁月的隘口徐徐飘来。
另一组是盛唐时期嗜酒的八位学士称之为“饮中八仙”诗人贺知章、汝阳王李进、左丞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新教徒苏晋、酒仙李白、书法家张旭、辩论家焦遂,他们或翩然而立、或醉酣而坐、或嬉笑指点、形神更是趣味横生,妙不可言。还有一组是“海上八仙”按照民间传说的那样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各执法宝,各练其道,形神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这三组石雕,可谓都是手不离樽,神不离醉,醉不离酒,集文化与传说一体,置于生态酒城堪称妙绝。
至酒人狂、至景心怡、至文魂圣,这就我给古贝的定义。
我趟着小径上的梧桐叶子蹭着走,不舍得抬脚走路,生怕踩疼美丽的叶子。在雨中不时地有大片梧桐叶子翩飞于我身前身后,每一片叶子,都泛着生命与艺术光泽,许是天使遗落的羽毛吧?每一枚都感觉有声音悦耳,那样令人牵肠挂肚。就像雨中的古贝,处处充盈着艺术瑰丽,令人惊喜不断。我慢慢蹭出小径,站在厂区宽敞的迎宾路上,以及迎着正门的照壁前,照壁墙上刻写着毛主席诗词《长征》全文,照壁前是毛主席历史性挥手刹那间的汉白玉雕塑。由此雕塑,我深深感悟到古贝高层领导对各种文化的通灵性与渊博性,照壁从远古建筑中就暗藏着特殊的周易玄机。
横穿迎宾路,对面朱漆半月门里,我看到一块巨石,呈现巨龙盘旋欲飞之势,龙骨嶙峋,我走进细看,大石旁边的一块小石头上刻着“此石本为泰山体,可惊可叹造化功,蛰伏神州亿万载,冲天腾飞中华龙”。原来此石竟然是五岳之首泰山山体的一部分,蛰伏25亿年形成的天然水冲石,重160吨,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入住古贝,名为“中华龙腾飞”。另外听王春波党办主任说,此石周围有喷泉,因为时值冬季,所以喷泉停喷,其实能想象到巨石喷泉相呼应的壮美场景象。据说,此石头耗资巨大,但这条巨龙寓意深远,它象征着古贝春产业如泰山一样万年永固,时刻为梦想而上九霄腾云致雨的宏愿,体现景观独秀的现代工业园区。正是因为这块石头“铭传”海内外,每年都有一大批海外,国内游客游览观光,使之成为镇企之宝,成为企业领头人精神能量的再现,绝对物超所值。其实最佩服的还是古贝春人的智慧与魄力,愚公移山那只是一个传说,而古贝人却真的做到移山大动作,能让巨石安全安家落户,又如此浑然入境,不得不佩服古贝春人的大勇大智,集艺术魅力于豪情、与雄浑、于风雅、于别致,于企业砥柱中流的壮美。
由雄入婉,大石之后,是一个湖,我叫它“小苏州”。
这个湖叫“古贝春湖”,细密的冬雨针芒一样刺破绿水,小小针眼还没来及愈合,就又被另一枚针芒刺进去,被刺疼的水体激灵激灵地跃动,把两只相互调情、嘎嘎叫的大白鹅赶到湖心,同时也摇碎对岸依然绿着的柳和落入水底的仿古文化长廊、八角亭、红灯笼,此情此景,就有“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园林的名字跳出来、好像有谁喊出的乳名那样顺溜。
我踏上文化长廊,惊诧于长廊内的文化气息。水、树、亭带给我的视觉震撼,在200米长廊中行走,我却有穿越古今的感觉,完全仿古的长廊两壁,有各种名人题词、题联,内容有大气磅礴的,也有墨香浓郁的,能记住的有“古贝举金樽,浓香飘玉液”,“运河播春晖,古贝酿美酒”。这些题联,我一下子想起参观“古贝春酒文化馆”时,看到的对联展示区的获奖楹联:
千秋底蕴酒为魂,看齐鲁举杯,燕赵抒情,大国流韵溢天外
万里醇香风引路,使英雄壮胆,文章焕彩,臻品怡神醉世间
这些集酒韵文豪的楹联,无处不透视出古贝人对文化的推崇,董事长周晓峰以及其他古贝高层领导的历练和浓厚的文化磁场,他们先后举办“国韵凝香”、“古北飘香”、“那一缕文韵酒香”三届全国古贝春楹联大赛,完成“三届联墨合璧工程”,三届“古贝春散文大赛”等重大文化活动,吸引全国大批优秀作家参与进来,甚至包括鲁奖的获得者。就因为有如此厚重的文化文韵,成为《人民文学》的创作基地。古贝春酒文化馆可谓是独展时代风骚,馆前有八角音乐喷泉,中央有汉白玉水球雕塑一座,喷泉开始时,石球缓缓转动,颇有宇宙五行运转之势,据介绍说,这个喷泉集声、光、电、水于一体,喷泉冲天而涌时,五颜六色的灯光与音乐同步而起,形成彩雾交叠,乐如天籁的震撼美。于风周易而言,水便是财,能让水发挥到如此极致的人,财还会少么?
转入馆内,分上下三层,展出五项基本内容。有“酒源探寻”“古贝史话”“公司掠影”“工艺展示”“酒道一览”。
一楼是“酒源探寻”,与酒、与酒文化有关的人物雕塑栩栩如生,尤其迎门的酒祖坐雕,怀抱酒坛,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他,都觉得他如仙在池,醉兮乐兮。墙壁四周的各种与酒相关的字画珍品,以及酒源传说的小画卷,更是趣味横生。二楼的楹联区,百家争鸣,每一排展屏上的楹联,都是书法界名家豪情泼墨的珍品,内容之丰富,书法之精湛,无不让人拍案叫绝。尤其“百酒符”展壁,各种酒字,或隶、或篆、或楷、或草、或狂、或舞,形态百种,浑厚凝重满壁威仪。四周墙壁上关于民间以酒酬客的各种活动画面,水墨丹青,生动活泼,特别有的画面让人想起已经在民间逐渐消亡的诸多生活习俗,所以有些画更显得弥足珍贵,不仅是收藏和展出,而是同时还原一段历史。壁画之下,绕墙一周的玻璃展柜,那可是爱酒的人,唤醒记忆的地方,精致的酒瓶、酒壶、酒盅、陶瓷小艺术品、还有久远一点的酒觞、酒盏、酒葫芦,真是可爱、可追忆、可探寻、可沉醉、可把玩、可流连的地方。
如果说,一、二楼是文化凝萃之地,是中华五千年酒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魂魄。那么三楼,就是创企业丰碑的地方,是古贝春面向世界亮起的窗口。左右展区的墙壁上,装裱着国家中央核心领导来访时的郑重题词,参加社会活动的照片,以及醒目位置悬挂的中央领导莅位访问时的巨幅照片还有荣获国际、国内各种酒业大奖的证书。三楼对于我们这些热爱文字的人来说,是探寻造酒行业的生产、发展过程的简史,生产小模型惟妙惟肖,这些小东西,在大红高粱那部电影中,个别有所体现。旧时造酒行业的文化特殊性,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看着古朴的小模型,那些小作坊、小烧锅的人文历就开始在记忆中鲜活起来。
当凝神中央现代化圆形古贝春酒展台时,见证了时代的提升,见证古贝春人与时代同恺而歌的先锋品牌的亮剑。有“五粮浓香型70°原浆酒”、“酱香型53°古贝元”、“单粮浓香型73°原浆”等几种主打古贝美酒,摆在展台,游客可尝可品,尤其原浆酒,民间几乎难得一品。我等一行,有嗜酒的伙计,闻到浓烈酒香,那副馋像着实可爱又滑稽,看他们咂嘴品香的感觉,实在也是美到极致的享受。这让我想起文友迪思说的:“38度的酒适合写散文,散文不能太浓烈,要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味,慢慢地从血液中渗向四肢和头脑,有一点醉,但还能睁着眼睛打量这个全速前进而又怪异的世界;写小说要喝53度的酒,最好是酱香型的古贝元,喝古贝元要一看二闻三尝,53度酱香型酒不是透明的,酒里略带一点琥珀的颜色,神秘而忧郁;72度的酒可以在你胸中燃起一场大火,你有一个滚烫的身体,还有一颗冰冻的心。酒勾起你所有的回忆,佝偻着腰的历史,袒露着上半身的昨天,遮挡着私部的现实,还有半张着双唇的少女,在阴沟里游泳的男人,烟里的春天,以及梦里的秋天……写诗的人,什么都可以有,什么也可以抛弃。唯有酒,诗行里的寄生虫,在窖泥的掩盖下喷出一股股浓郁的香味……”
其实真正的诠释,是窖藏“酒仙山、酒仙洞”里的美酒,那是神仙住的地方。
酒仙山是一座人工山,位于古贝春厂区北部,滨临京杭运河,海拔近80米,山名是中国书法协会原主席沈鹏所写。山顶有“和谐亭”亭的名字是著名书法家范增所写,山上种植柿子、海棠、樱花、紫丁香、珍珠梅等几十种应时树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树竞相盛开,美轮美奂。山里有四层酒库,可藏储8000多吨坛装酒,所以叫“酒仙洞”。洞名是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所写,每一层珍藏的品茗不同,有容量一顿的大坛老酒,在整个大库内纵横一字排开,青绿色粗瓷坛子,坛口封着红绸子,视野之内红彤彤的一片,不知不觉就会让人产生一种豪情,有万马奔腾的雄风感。拾级而上,粗瓷与青花瓷小坛酒,在另一层大库里,摆在架子上,是又一种情怀,似乎有穿越大唐马道,至宫廷御藏的感觉,浓烈酒香在鼻息间流淌,未饮先有点飘飘然。真是佩服古贝人对酒文化的深入与沿袭的精神,酒至魂,味至心,人至醉,醉至诗,难怪诗仙李白以金身酩酊洞府之外,仙山之下,邀日月之光,集天地之精气,醉兮。咏兮。
酒仙山西侧有一个酒库楼,底下一层与酒仙洞相通,形成几十米的地下走廊,走廊两侧镶嵌着几十幅青石壁画,其内容都是古今中外与酒有关的趣闻轶事,这些壁画做工精美,集文学艺术、雕刻艺术于一体,丰厚的艺术内涵,可挖掘、可借鉴、可观可赏可敬畏,跟古贝佳酿一样,越品味道越浓。
因为酒仙山地处鲁西北平原,而且珍稀花草随处可见,美酒佳酿又藏于洞穴,颇有仙苑灵山之势,再加上名人墨宝增辉,所以堪称“鲁西北第一山”也正是因为山的海拔擎起古贝春酒业的高度,山中洞,洞里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酒文化的穹顶和传奇。
除了第一山,还有一绝,那就是诗酒大道的“酒星雕塑”。
这些雕塑,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同时备有人物简介,矗立于酒厂通往外界的南北主干道上,这些雕塑以古贝第一掌门人为首,然后就是民间所熟知的传奇人物,有威风凛凛的打虎英雄武松,有风流倜傥的狂放诗人李白,有仙袂飘然的酒祖杜康,还有酩酊之态的刘伶等十位雕塑。他们形态活灵活现,于不知不觉中就会想到雕塑之后的人文故事,藉此,就能体现古贝人深谙传统文化,注重酒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觅祖寻根之间,一笑一叹一乾坤。
也许多住一晚的缘故,除了更多体会到鲁西汉子待客的热情与恩泽,就是有充足的时间,慢慢回味参观过的一切。发酵生产车间,有浓重的酒糟味,雾气腾腾的车间里,与外面雨雾濛濛的环境对比,那是两盘不同的棋,一盘是人在下,赌在汗水和智慧,赢在效益,质在那滴滴润喉的琼浆玉液上。一盘是上帝在下,赌在轮回,赢在季节,质也在滴滴润物的透明液体里,也在古贝春五百亩生态粮食基地里。人与自然都在透明的液体之城共赢,一个品茗流芳,一个润泽生辉。世间万物,都是相应而生,相冲而动,“生动”让古贝人活出传奇。
友人说我天生是妖精,走路飘行。我飘在窖池408个九宫格之间,似乎在给一排规矩的士兵检阅。如果不是浓重的酒糟味,倒觉得那是一片稻田,自己是一只小家雀,随时因贪恋酒香而忘记飞翔。尤其看到成品车间,古贝春酒包装的流水作业,女工的手脚,快得我眼花缭乱,我看不清她们是怎样动作的,只觉得自己是走丢在机器与古贝工人中间的一只呆鸟,找不到逃离的出口。
我与酒的缘分作文600字 第6篇
酒与我有一段不解之缘,我大约是六七岁开始接触酒的。
“吃晚饭了!”外婆在叫我们。外婆笑眯眯的,太阳也笑眯眯的。爸爸看着天,说:“今天天气好,人心情也好,来,喝一杯!”说着拿出了啤酒。啤酒瓶上窄下宽,绿色的外衣让人眼前一亮。爸爸熟练地打开瓶盖,微微一斜,金黄色冒泡的啤酒,便流了出来,我盯着它,眨眨眼睛,十分好奇。爸爸伸出大手,抱住我,问:“乖女儿,要不要喝一点?”我点点头,碗便凑上来了。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张大嘴,猛吸一口。转眼间,啤酒咽下去了,我的脸上飞起了一片红云。嘴巴咸咸的,心情醉醉的,身体像在天上飘。妈妈见了,连忙抱住我,轻轻拍我的背,问:“怎么样?好吧?”我疑惑地看着妈妈,不知怎么回答。突然,全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也痴痴地笑了。
许多年过去了,我每天都要喝一口酒,直到一件事发生。“渴死我了!”我大叫着用力推开门,寻找水源。咦,矿泉水!我一眼瞅见了桌子上的`矿泉水瓶。不顾三七二十一,拧开瓶盖,大喝起来。“哇!”这水一到嘴里,味就变了!好辣,好麻!一嗅,是烧酒,我最讨厌的是烧酒。我连忙倒了一杯水漱口,但还是辣辣的。我抽动着鼻子,快要哭了。以后,看到烧酒就躲得远远的。
杨梅成熟了,家里把杨梅放入烧酒里,杨梅红红的,酒也红红的,好看极了。我的口水快流出来了,也不管上次“烧酒事件”了,抓起杨梅就吃。第一颗,好吃;第二颗,不错;第三颗,香第N颗,有点醉了。扑通,我倒在了沙发上,呼呼地睡着了。
妈妈回来了,一看杨梅烧酒的杨梅全没了,再一看我的脸便全明白了。我睡了大半天,一醒来,妈妈就指着我的鼻子,大骂我是小酒鬼,让人担心了大半天。
我与酒的故事随笔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