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范文
我不知道范文(精选6篇)
我不知道 第1篇
关键词:科学教学,常见问题,学生心理发展,“我不知道”
根据一般的常识, 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但并不是知识越渊博学生成绩就越好。国外研究表明, 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无显著相关, 可见, 教师的知识准备并不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决定性因素。相反, 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却有较高的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师不要认为“我不知道”是学生成绩不好的必然原因, 相反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机智和人格魅力真诚地说出“我不知道”则会给学生一种道德上的感染力, 它是教师诚实的表现。当然我们并不是说科学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不好, 教师如果拥有关于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的知识越多, 就越能胜任科学教学, 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对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理解。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树立新的学生观, 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传统的观念是把学生当作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动者, 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然而, 现实生活中的学生是有自我意识的个体,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有自己的尊严、兴趣、爱好, 心里渴望被尊重, 被赏识, 当他们的心理需要被满足的时候, 他们才能在积极的自主构建的过程中成长。教师如果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不到尊重, 主体性就无法发挥。因此,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给他们以自由的空间, 即使他们暂时“不知道”, 我们也不要在情绪上言语上流露出对他们的不信任。
传统的教学把整班学生当作欲待加工的“标准件”, 不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有了这样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克服求同性, 而不会很快地给各类学生“贴标签”。教育家布鲁姆认为, 除2%~3%的情感与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外, 绝大多数学生都可能学会任何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因此, 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学生, 教师应一视同仁地给每个学生机会, 相信他们, 以乐观的心态期待他们都能成为优才生, 这种期待能创造一种亲切的心理气氛, 有利于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从而激励学生的成长。
二、教师要敢于说“我不知道”, 给学生树立求真求实的榜样
教师要敢于说:“我不知道”因为现代社会是信息非常丰富的社会, 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机会特别多, 很多的知识和信息可能教师还不知道, 但学生就已经获得, 因此, 教师不知道也就完全正常和可能。另外, 学生处于思维无所拘束的年龄, 他们的想像非常丰富, 头脑中的问题非常多。曾经有个中国七年级的中学生, 提出的问题把国外的四个大学教授给难住了, 这也不足为怪, 因为中学生的问题, 有时我们无法用成人的思维和概念去向他们解释, 所以, 当学生提的问题教师不知道的时候, 我们要敢于承认“我不知道”。
当然, 有时候确实不是很难的问题, 但教师又确实不知道, 那也没关系, 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研究。教师要在这样的时刻给学生树立求实求真的榜样。由于教师特定的社会角色及在受教育者心中的特殊地位, 其人格的特点及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受教育者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证明, 教师的行为越好, 学生的问题行为越少。如果教师在不知道时, 想方设法加以掩饰, 反而会给学生不诚实的印象, 教师的人格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并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 当教师不知道时, 要让学生明白无知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失去了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
三、当出现“我不知道”时要有真正的教育机智
(一) 当教师不知道时
当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出现“我不知道”的情况时, 需要将这种困难的或自认为尴尬的处境及时地化解和转换, 但并非要教师用假装“我知道”来加以掩饰。因为这种机智是种虚假的机智, 虚假的机智是不受他人爱护和为他人着想的动机驱使的, 虚假的机智是为了自我, 真正的机智是与虚伪、欺骗不相容的。当教师出现“我不知道”的情况时, 真正的教育机智可以体现在:
1.把“我不知道”作为思考问题的方法
当教师出现“我不知道”时, 不要慌张, 很快地梳理自己的思路, 不要急于判断我是否真正地知道, 担心不知道带来的影响, 因为学生可能并没有真正要把他想问的问题表达清楚, 他所问的问题后面可能存在别的问题, 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你能再把问题说得具体一点吗?”当教师断定自己确实无法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和现实中的难题时, 教师就要迅速地思考:我不知道没关系, 我怎样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呢?
2.对情境充满自信:“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具有了一般机智的教师在不断变幻的情境和环境中总是充满自信。最为重要的是, 教师能够将这种自信传递给学生。所以当教师遇到“我不知道”的情形时, 要相信:自己不是某一学科的专家, 但可以陪伴学生对这个世界进行探询。除了轻松地说“我不知道”外, 还应该再加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寻找”, 学生非常乐意教师与他们一起学习, 因为教师是放下了教师的身份作为学习者、探究者的角色来加入学生们的行列的, 很容易给学生心理上的平等和平和感。而教师的“我不知道”影响就显得不那么“深远”, 教师以此给学生形成一种印象: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通过师生共同的探究, 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同时也可与学生一起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 当学生出现“我不知道”时
1.理解学生困难的处境, 帮助消解心理焦虑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方式等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 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和困难是常有的, 因此, 说“我不知道”也十分正常。教师要保持耐心和理解的态度, 体验孩子的内心世界, 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消除疑惑。
2.把问题化作动力, 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不知道”时, 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引导学生把“我不知道”当作学习的动力, 树立自信心。暂时不知道没有关系, 通过自己的努力, 也许明天“我就知道”了。许多人是这样的, 学习的过程也就如此。
我不知道诗歌 第2篇
前方的路
有多远多长
我只知道
相伴是一生的时光
我不知道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我想阴晴都无法阻挡
想飞的翅膀
我不知道
世界上有多少的悲伤
我只想用心把幸福收藏
我不知道
世界有多么的奇妙
我只想活着的每一天
都给自己种上希望
我不知道
相伴与擦肩的人有多少
我只想珍惜
每一刻相会的时光
我不知道
我想知道
有多长的生命
就有多少的问号缠绕
所有活着的时光
无论多么的困苦烦恼
都十分的美好
(二)蕴
你从志摩诗清照词中走来
抖落一身青春的尘唉
娜娜的摸样哀怨的眼色
在我的指间勾勒出诗韵的色彩
琉璃灯 霓红转
歌吹素衣轻轻飘
娜对谁呢喃
你从青春艳丽中走来
沾惹飞天的清香
那份沉鱼落雁的嫣然
沉淀在我的心中
解读出 心跳的感觉
是 怎样的情怀
可不见 蝶舞花笑的寂然
婆娑身姿 衣袂翩翩
热情似火 诉不尽衷肠红颜
还有流淌在岁月的诗篇
冷月空弦 昔日康桥的河边
烟雨江南 霓裳落霞
朱唇轻启 唱不尽繁华悲欢
日月弹奏着沧桑的诺言
谁在谁的梦中永贮
蕴一世情醉魂销的缠绵
(三)哦 明月
十一月的夜
秋起的晚风吹来
打了一个寒颤
清晨 街道上的灯光有点微暗
抬头 遥望
夜幕里的天
有一轮圆圆的明月
充盈的是眼睛
饱了的是思念
哦 心中的明月
你是那么的明亮
又是那么的清晰
升腾在心里的是深深的眷念
是你
点亮了我的眼睛
给我一种坚强的信念
是你
点燃了我的激情
勇敢的开创明天
是你
燃烧了我的心
给我另外一个春天
哦 心中的明月
你曼妙而婆娑的身肢
你微笑的脸
那清澈的双眸
以及你的气息
无论多么的遥远
就象空中的那轮明月
永恒的挂在心尖
是我咏不尽的源泉
无论你在哪里
都在我的心田
(四)牧心的姑娘
宁静的秋天
起伏的思念
不停的画着心中那一轮月
哦 草原上牧马的姑娘啊
给了我绿色的春天
给了我辽阔的草原
滋润着我的心田
缓缓流淌着思念
深深浅浅走过岁月
哦 草原上牧马的姑娘啊
当你打马走过我的面前
从那一瞬间
你牧的不是马
你牧的是心灵的琴弦
那颤悠悠的琴声
弹出的是心灵的诗篇
我不知道他爱我 第3篇
“听见没?妹妹饿了!”爸爸加重了语气。我无奈地爬起来,抓着钱跑下楼去,心里一百个不服气。凭什么每次都是我去买包子,陈玉又不是没长腿。
我买回包子,扔在桌上,就掏出掌上游戏机躺在沙发上玩。“爸爸说不可以玩游戏,你别玩了。”陈玉走过来说。我侧过脑袋说:“你多大?我多大?你凭什么管我?”陈玉说不过我,就跑去屋里告状,我赶忙把游戏机藏到沙发垫子下。睡眼朦胧的爸爸走出房门,对我说:“把游戏机交出来!”我装着没听见,不动。
“信不信我揍你?”爸爸火了,找来了皮带。以前他只要一拿皮带我就会夺门而出,等他消了气,回来就没事了。可这次我偏不逃,我想看他究竟会下多重的手。
他的嘴角不住地抽动,甩动皮带抽过来,“啪”的一声,皮带落在我后背上。“爸爸,别打哥哥!”陈玉慌忙用自己的背护住我的背。“要你管!”我把陈玉推开,抓起衣服夺门而逃。
我在大街上奔跑,不住地问自己是不是他的孩子,为什么他对我总是那么苛刻,为什么我长得跟他不像,为什么妈妈要去外地工作,两周才回来一次……
在街上溜达到傍晚,我饥肠辘辘,不得不回家。我站在楼下望着家里的窗户,“上去呀!”我吓了一跳,转身看见爸爸虎着脸瞪我。我撇撇嘴,懒洋洋地上楼去。他跟在我后面,脚步“噔噔”地响。
陈玉开了门,看见我就兴奋地嚷嚷:“哥哥你可回来了,爸爸找你一天了……”我心里有了些许温暖,但还是沉着脸吃完了他端过来的热粉丝,然后钻进了自己的房间。陈玉在客厅里读作文给爸爸听,父女俩有说有笑,我更加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星期五是爸爸的生日。陈玉张罗着给他准备礼物,我只当自己是个局外人。但那天放学后,我还是早早回到家,没有生日蛋糕,没有美味佳肴,只有一小锅长寿面。
陈玉送给他一首歌和一张贺卡。我什么也不说,低头提起筷子,第一口面条没舍得咬断,一口气囫囵吞下去了,意味着祝福他健康长寿。
晚饭后我在房间里写作业。电话铃响了,我知道是妈妈。
我下意识地竖起耳朵,听见他说:“……爱归爱,但爱的方式肯定不一樣。女孩子是要捧在手心里疼的;男孩子得去烧,去敲打,才能炼成一块有用的钢……”
我的喉咙哽咽了。
明天妈妈回来,我想对她说,原谅我曾经怀疑自己是捡来的。
我不知道 第4篇
从前那些美好的约定何时失效
但我知道
曾经所说的风雨兼程,如今只剩我
一人淋湿在雨中
我不知道
流浪的蒲公英,会在何处停驻
但我知道
属于我们的回忆,早已淋湿
搁浅
我不知道
右手开出的誓言花,似乎在左手边枯萎了
但我知道
那些在时光中的回忆已流走
我不知道
蓦然回眸间,凝聚了几许温柔
我只知道
久别相逢时,仅是一句淡淡的
你还好吗?
我不知道
是否转身之际,早已尘埃落定
我只知道
曾经说着念念不忘的人,已各奔天涯
我不知道
何时曲终人散矣
但我知道
主管要多说“我不知道” 第5篇
但是人们遇到问题时,态度却刚好相反,他们会假装自己知道问题的答案。因为企业给予奖励的方式,以及人们建立名声的方式,都在把大家往这种“无所不知”的形象上推。面对竞争的压力,大家必须成为知道情况、掌握计划的那个人。
很多公司会上演这种戏码。公司要针对一个问题拟出计划,或者想出解决办法,所以集合了最高层的20位主管,一起开会一个小时。20个人各贡献了一个小时,事实上是耗损了20个小时的人力。
会议中,主管们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出最好的计划和解决办法,之后投入所有资源去推行。如果这是一门科学,讨论的基础是每个人自以为知道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却不是依据实质的证据,成功的机率会有多高?答案几乎是零。
也有一些公司,做法正好相反。谷歌允许员工把20%的上班时间用在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上。在大家提供的无数新点子当中,大部份最后可能都行不通,但是员工通过实验、尝试、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思考。等到一个新点子有了具体的小成果,公司才会考虑要不要继续投入资源使其发展。
人是很有偏见的。在面对一个问题时,不要依赖直觉假设“怎么做一定是不好的”。多说“我不知道”,可能会让你知道更多。
摘编自《EMBA》
我不知道该宽容还是该忘记 第6篇
你好!这是个困扰了我一年多的问题,我总在想到底该怎么做。
2009年当树上的叶子开始缤纷下落的时候,他绝决地走了。那时的我感觉到的是解脱,因为某些原因我从小就反感他。可毕竟他是我的爸爸,当他对我表现出慈爱时,我心里总是很矛盾,很难过。
他走了,我就不必再那么矛盾了,妈妈也可以多爱我一点,多看我一眼。你看我多自私,就像他一样只为自己考虑,从没有考虑过妈妈的感受。妈妈当时都快崩溃了,一个全心全意爱了整整20年的男人,她把最宝贵的青春、最无私的爱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可是他却在外面养小三,最戏剧化的是那个小三不是别人正是妈妈的好朋友。爱情、友情同时背叛了妈妈,她一定感觉天都塌了吧?
后来在我的坚持下,妈妈带着我回到娘家,当时的我竟然没考虑过妈妈这么带着我回来别人会怎么议论,所有的苦都是妈妈一个人在扛。
他离开时并没有和妈妈离婚,并把家产都给偷偷地卖掉了,只留了几万块钱给我们,说是给我读书用,等我上高中他就把我接走。这一年里他也给过我生活费,可就是不回来离婚。妈妈原本还以为他知道错了,后来才明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我曾不止一次地对妈妈说,如果有一天他回来说后悔了,求我们原谅,如果妈妈原谅了他,与他复合,那么我走!说我无情也好,说我冷血也罢,我是真的觉得没有他我们过得很好,即使偶尔妈妈想起他心会痛,但伤口总会结疤痊愈的。我真的不希望他再来打破我们的宁静生活。
可是尘埃还未落定,没有离婚,妈妈就不可以再婚。他走了却还要拖着妈妈的青春,我真恨他!他都说他不养我了,可是他不知道我在意的不是他养不养我,我在意的是他什么时候回来和妈妈离婚。我宁愿他不养我,也不希望他拖着妈妈的青春。
他现在广西,不知道在做什么。打电话给我时,他的声音有些憔悴。他说外面怎么苦怎么难,让我好好读书,还说他这么做都是为了我。呵,好笑!他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么?竟然还在骗我!我明白他这么做无非是想我的心归属到他那边,说难听点儿无非是老了的时候想让我养他。我常想,他和妈妈离婚后我就再也不去他那边儿了,可是想到他真的老了以后孤苦无依的样子我又狠不下心来,毕竟他是我爸爸,生了我还养过我的人。
姐姐,你说我冷血么?我真的只想他回来给妈妈一个交待而已,为什么就这么难?为什么他会是我的爸爸?为什么我会这么优柔寡断?我真的很迷茫,姐姐请你帮帮我好吗?
如果微笑
如果微笑:
你好!
你选择在2011元旦这一天把这封信发给我是有特殊的寄托呢,还是纯属偶然?如果你是有意为之,那么姐姐相信你的心里一定藏着一个默默而宏大的愿景——它是你最希望出现的,又是你觉得实现的可能性很小的。于是你不说它,而是讲了一个与它有关的故事,在2011年的第一天。
你给这个故事打了一个结,只要这个结不解开,你的故事就不完结,你看似洒脱地说“我真的不希望他再来打破我们的宁静生活”,而实际上自己手里又狠狠地攥着牵着他的线不放手。倔强如你,自然不会承认是自己黏着他,你坚定地认为是他“走了却还要拖着妈妈的青春”, 是他“想我的心归属到他那边,老了的时候想让我养他”, 而你却“曾不止一次地对妈妈说,如果有一天他回来了,说后悔了,求我们原谅,如果妈妈原谅了他,与他复合,那么我走”。
你知道么,这里有一个技术性的小问题,就是天下没有离不了的婚。你的妈妈现在和他不在一起生活,这个时间只要达到两年,任何一方到法院起诉离婚,离婚程序很快就会完成。所以如果他想以离开的方式拖着不离婚,他根本达不到目的。而你已经是个快成年的大孩子了,一旦到了18岁都不存在抚养权的问题,即使是现在法院也会充分尊重你的意见,基本上是你想跟父母的哪一方都由你自己来决定。
你在理智上对爸爸充满了抱怨,他没用你期待的方式爱你,他背叛了你的妈妈;而情感上你却对他无限靠近,你甚至想到了他老后无依的样子——姐姐在读你信的时候,甚至感到了你对他柔软如棉的爱里暗藏着无数的小刺。亲爱的,姐姐希望你记住,“结婚自由,离婚自愿”这是法律的规定,也是到目前为止最符合人性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这是大人之间的事情。只有最蠢的父母才会在离婚的事情上把孩子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裹挟其中;也只有最傻的孩子才愿意掺和父母的婚姻,支持某一方,憎恶另一方,让自己失去中立的立场。父母婚姻的破裂割不断你身上流着他们每个人50%血液的事实。妈妈可以憎恶爸爸背叛了她的感情,可他又不是不养你,甚至还说要你的抚养权,你想想你有什么大理由像妈妈一样憎恨爸爸呢?
所有的不原谅都是对自己的不宽恕,所有的“所谓忘记”都是对现实的逃避,原谅并且不忘记才是你开始闪亮人生的美丽基石——你改变不了他是你父亲的事实,但是你可以改变你和这个父亲的关系。至于他和妈妈的恩怨,你就别掺和了,做个旁观者吧。
付洋姐姐
“聊聊吧”专为那些很纠结、很苦闷、很愤怒、有很漫长的故事要讲的小孩儿免费发放如下解药:彷徨散,困惑片,忧伤膏,无助丸,以及青春性头痛疫苗……有需要的看下面,联系付洋姐姐——
吧址:130021长春市清华路156号《中学生博览》A卷“聊聊吧”
吧email:fuyangcat@sina.com
我不知道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