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肾范文
微创经皮肾范文(精选11篇)
微创经皮肾 第1篇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经皮肾镜,上尿路结石
上尿路结石为一种泌尿外科疾病, 是指肾、输尿管处出现的结石疾病, 症状表现为血尿以及疼痛症状。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取石治疗,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临床中开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1]。本次研究中, 对比分析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分析我院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 均分为两组, 甲组32例, 乙组32例。男38例, 女26例, 年龄为19~71岁, 平均年龄为 (45±1.1) 岁, 结石大小0.4 cm×0.4 cm~5 cm×7 cm, 肾铸型结石10例, 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 肾盏和肾盂多发结石15例, 单纯肾盏结石8例, 单纯肾盂结石19例。左侧结石44例, 右侧结石20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P>0.05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用于处理分析。
1.2 选取标准:
所选取的患者均经泌尿系B超检查、静脉尿路造影、X线平片检查确诊, 入选病例排除血液性、肝、肺等严重疾病, 无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病史。
1.3 手术方法:
1手术器械:采用普通B超探头、Wolf8.0/9.8F输尿管镜、经皮肾镜以及液压灌注泵、EMS超声弹道碎石清石系统, 过长气压弹道碎石机、肾穿刺针、经皮肾穿刺筋膜扩张器以及Peel-away鞘。2手术方法:常规检测患者生命体征, 给予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 取截石体位, 于患侧逆行将输尿管导管插入后, 固定良好;改换俯卧体位, 于B超下定位, 于超声引导下根据具体的结石位置确定穿刺点, 最终确定于11肋间到肩胛线之间范围。穿刺前需向肾脏中注入生理盐水, 肾脏处出现人工积水, 将斑马导丝导入, 筋膜扩张器从F20-以F2速度递增, 扩张到F14-F18 (微创通道) 和F20-24 (标准通道) , 之后将塑料薄膜鞘推入, 并建立工作通道, 采用灌注泵进行冲洗, 确定结石位置后, 实施超声碎石, 边碎石边进行冲洗, 将结石取出, 术中并注意患者的出血以及耐受情况, 术后3 d给予患者实施尿路平片以及超声复查, 观察碎石效果。若碎石仍有较多残留, 且术中出血量较大, 患者耐受不良, 可实施二期碎石, 若无结石残留, 可在5~7 d后将肾造瘘拔除。术后1个月后可将双J管拔出。注意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状态, 观察患者身体的耐受情况, 且有必要进行随访观察, 详细记录术中以及术后出血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术后出血率以及出血量。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5.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采用均数加减 (±s) 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α=0.05, P<0.05) 。
2 结果
64例患者术后保证绝对休息, 针对术后发生出血患者可实施必要的出血防治, 给予患者必要的抗感染、抗止血药物支持治疗;甲组结石清除率为75.0% (24/32) , 术后出血率为12.5% (4/32) , 出血量为 (124.1±31.6) mL, 乙组结石清除率为84.4% (27/32) , 术后出血率为28.1% (9/32) , 出血量为 (152.9±24.8) mL, 甲组术后出血率以及出血量低于乙组, 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疾病比较常见, 且病情多比较复杂, 多合并肾功能不全、肾积液等。上尿路结石疾病主要是指输尿管、肾结石, 病情程度主要与结石的活动情况、大小以及部位以及是否存在梗阻、感染、损伤等密切相关[2]。分析该疾病形成的原因, 是在多种原因作用下而导致尿道结石形成, 尿中结石晶体的盐类表现为超饱和状态, 尿中缺乏抑制晶体形成的物质, 是导致结石疾病形成的主要分析。其形成主要与饮食结构成分、水分摄入、社会经济地位、职业、性别、年龄等情况密切相关。上尿路结石疾病多发生于20~50岁, 其中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传统的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为开放性手术取石,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 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并发症多, 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因此临床并不建议采用该治疗方法, 且该方法并不为患者所接受[3]。相关临床研究表明, 经皮肾镜碎石术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可有效防止术后患者合并感染情况发生。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不断应用发展, 泌尿外科治疗中开始采用微创技术, 之后相继实施了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手术方法[4]。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当前临床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 该方法是综合微通道肾造瘘、气压弹道或激光碎石、高压灌注冲洗等多项技术, 同步建立通道以及实施碎石取石, 手术操作更为方便高效, 大大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患者出血量。微创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更为安全高效。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主要是指F14-18, 其通道较小, 较少影响肾脏, 减少出血量, 且在碎石过程中, 方便操作, 但因该方法实施高压灌注, 极易诱发感染, 导致患者出现败血症, 多需对患者进行二期碎石治疗, 对于较大的结石, 较难顺利清除。标准通道主要是采用负压吸引方法清除结石, 综合微创的优势, 减少手术时间[5]。本次研究中, 甲组微创结石清除率为75.0%, 乙组标准通道结石清除率为84.4%, 乙组结石清除率与甲组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乙组出血量以及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组, 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微创经皮肾镜以及标准通道经皮肾镜优势不同, 微创手术方法出血量较小, 标准通道的结石清除率较高。
参考文献
[1]桑子龙.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56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7) :1017-1018.
[2]何江波, 祝正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8) :128-129.
[3]郭晓峰, 段先忠, 金美华.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20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 2014, 9 (1) :67-69.
[4]倪安, 郭波.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微创手术疗效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4, 23 (6) :84-85.
经皮肾镜 手术护理心得 第2篇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10-29 09:56:00 ] 编辑:studa20 作者:彭文成,刘玉平,张如平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中的手术配合和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中的护理配合过程,总结术中配合技巧以及护理体会。结果 56例手术顺利,Ⅰ期结石清除率为94.2%。术中无意外事故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肾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手术配合;体会
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结合经皮肾镜是治疗肾结石的一项微创新技术,该项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碎石效力强的优点。2009年11月—2010年5月我院采用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共56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技巧总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35~77岁,单侧肾结石39例,双侧肾结石17例。术前常规行B超泌尿系X线片(IVP+KUB)检查,复杂性结石行螺旋CT三维重建。41例患者肾结石直径大于2.5 cm,2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全麻后将患者安置为膀胱截石位,协助术者逆行插入F5或F6型输尿管导管至患侧肾盂,并将其固定在尿管上防止导管术中脱落,导管尾端接生理盐水持续滴注造成人工肾盂积水。
1.2.2 建立皮肾通道 患者改俯卧位,腹部垫高,在第12肋下或第11肋间,腋后线与肩胛线之间,用18G穿刺针在B超实时监视下穿刺进入目标肾盏,有落空感或有尿液流出证实穿刺成功。然后引入软头导丝,退出穿刺针,在导丝引导下用筋膜扩张器从F8~F16依次扩张,建立16F微造瘘通道,在微造瘘通道上用套叠式金属扩张器进一步扩张,扩张至21F后推入24F镜鞘,使用24F标准通道肾镜进行碎石清石。
1.2.3 碎石方法 采用标准经皮肾镜,在灌注泵的冲洗下,保持术野清晰,寻找结石,根据术中情况灵活应用碎石系统。①一般先用气压弹道碎石将大结石击碎成若干0.5~1.0 cm小结石,再改用超声碎石将小结石进一步粉碎并吸出到收集器中。②直径小于1 cm的结石可直接用超声探针边粉碎边吸出体外。③如遇盏颈口狭窄的肾盏结石,无需肾镜进入,只将碎石探针伸到盏内进行碎石清石即可。如肾盏腔很大,应行盏颈扩张或切开,使引流通畅。④穿刺后如遇肾内积脓,可采用超声吸附装置清除脓液或脓栓,在无压或低压冲洗下粉碎并清除结石,以减少细菌逆流进入血液。⑤在术中还应注意调节液体灌注的速度,始终保持液体灌注量与吸附间的压力平衡。检查各盏有无结石残留,术毕放置肾造瘘管及F6DJ管行内支架引流[1]。
结 果
所有患者通过Ⅰ期和Ⅱ期碎石,均成功取净结石,术后1周复查无结石残留,Ⅰ期结石清除率为94.2%。手术时间0.5~1.8 h,出血量60~350 ml,肾造瘘管留置时间3~6天。无一例患者因术中器械原因或配合不到位而延长手术时间以及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住院时间6~13天。
讨 论
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因具有安全及患者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高危患者能耐受等优点,成为治疗肾结石的常用术式。但此项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对手术护士的要求也较高,术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2]。
3.1 护理配合
3.1.1 心理护理 由于该手术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对此缺乏了解。巡回护士术前1天应访视患者,主动介绍手术的相关步骤及注意事项,同时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使其增强信心,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3.1.2 体位训练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分别要采取截石位和俯卧位,特别是俯卧位,术后可能因固定体位时间过长出现关节肢体不适。所以在术前必须向患者说明采取该体位的必要性,同时指导患者术前练习,尽可能延长手术耐受时间,减少术后不适。
3.1.3 设备的设置 专科器械准备:输尿管硬镜、肾镜、膀胱镜、鳄鱼嘴取石钳、冷光源、摄像系统、微电脑灌注冲洗泵。B超机(C型臂X线机)、斑马导丝、软头导丝。18号肾穿刺针,F8~F16筋膜扩张器及配套剥皮鞘。F4~F7输尿管导管和推管,F16肾造瘘管(或F20 T形管替代),超声碎石机,气压弹道碎石机。超声探针、弹道探针、套叠式金属扩张器。
将气压弹道与超声两种能源的碎石探针以及负压吸附系统结合在一起,常用直径3.3 mm超声碎石探针和1.0 mm弹道碎石探针组合,负压吸引泵工作压力-0.2~-0.4 bar,两种碎石能源也可以单独使用。应用中一般将气压弹道能量设为80%~100%,频率设为8~12 Hz,超声能量设置为40%~80%,B空比(单位时间内脉冲输出时间所占比例)设为50%~70%。
常用药物准备:如止血芳酸、地塞米松、亚甲蓝等。
3.1.4 术中护理配合 消毒铺巾后,护士应将各仪器摆放到位,调试成功后连接各种导管。巡回护士应根据患者结石情况与医生的要求将压力冲洗泵压力调至合适大小,随时调节超声机能量和气压弹道碎石机能量,同时保证负压吸引和灌洗液通畅。应注意随时向灌注泵内加入生理盐水避免灌注管走空,并保持操作视野清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术中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如有异常随时报告术者和麻醉医师。
3.1.5 术后回访 手术结束和护送途中,应妥善保护肾造瘘管,防止在过床和搬运时脱出,与病房护士做好各项交班。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经常观察肾造瘘管及留置尿管内引流液的色、质、量,有无胸疼、腹痛、腹胀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与病房护士、医生联系。指导患者术后卧床休息1天,无明显出血即可下床活动,若有出血则应延长卧床时间,但可适当床上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3.2 护理体会 泌尿外科腔镜属精密仪器,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状态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配合手术的护士不但应有常规手术经验,且必须熟练掌握该类手术的设备及器械,以及如何消毒保养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了解手术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手术的配合工作[3]。
3.2.1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完成的保证 术前1天巡回护士准备手术器械消毒时,应再次检查手术所用的器械和物品是否齐全,机器是否处于良好备用状态。选择能系统了解该手术的要求和操作程序,熟练掌握手术器械性能、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和具有一定故障排除能力的专科护士。
3.2.2 术中灌洗液的冲洗是保证手术视野清晰的必要条件 应注意灌洗液的温度,一般控制在接近人体正常体温为宜。术中应减少冷光源、气压弹道碎石机、超声碎石机等所有仪器无效工作时间,开机时能量均遵循从小到大原则,结束时调至最小再关电源。术中要注意镜面的保护,防止锐器碰伤镜面。由于肾镜器械比较长,手术过程中,手术护士应随时提醒术者,避免头部或其他任何未消毒的部分与肾镜器械接触,以免污染。同时备好开放手术的器械和用物,便于随时进行开放手术的配合。
3.2.3 术后器械的清洗和保养 ①器械清洗前一定要打开各关节和螺丝,将所有可拆卸部件全部拆开清洗。②术中所用仪器应实行专人管理,最好放在防尘、防潮、通风的橱柜,以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③光纤不能折叠,术后将其环形盘放,环形直径大于15 cm。肾镜禁超声清洗、禁烘干处置。
总结我院56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中的护理配合,深刻体会到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术后注意特殊仪器的消毒和保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腔镜技术是一种互相配合的技术,手术过程中分工细化,符合护理专业性的理念[4]。【参考文献】
[1] 陈明,徐丹枫,崔心刚,等.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镜碎石术的临床应用[J].山东医药,2010,50(10):78-79.[2] 唐媛,冯湛华,彭玲.B超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6):108-110.[3] 陈雪莉.经皮肾镜气压弹道及超声碎石术35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8):68-69.[4] 徐建芳.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3):195,198.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1-04-12 09:31:00 ] 作者:杨春芳,李微 编辑:studa20
【关键词】 尿路结石;肾镜治疗;护理
传统的肾切开取石术,手术创伤大,对肾脏的损伤重,病人恢复时间较长。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对病人损伤小,痛苦轻,康复快,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是泌尿外科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又一重大进展。我院于2008年1月开展经皮肾镜手术,至2009年1月共有62名肾结石患者进行了此项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均为肾结石患者,男44例,女18例,年龄31~52岁,平均43岁,结石最大4.0cm×5.3cm,最小1.0cm×1.0cm,平均3.5cm×4.0cm。
1.2 特殊用物
C-臂X线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机、液压灌注泵、斑马导丝、5F输尿管导管、输尿管取石钳、筋膜扩张器1套、18号经皮穿刺针、76%泛影葡胺造影剂等。
1.3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按肾脏手术。麻醉可根据情况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先取膀胱截石位,局麻下经尿道做患侧输尿管插管,将5F输尿管导管插入患侧输尿管膀胱开口至输尿管上段或肾盂;再插入16F双腔气囊尿管并与留置输尿管一起固定,尿管接引流袋,用双层无菌纱布包裹输尿管导管。更换体位为俯卧位,腰部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及贴3M脑科皮肤保护膜,在C-臂X线机透视下行经皮肾穿,穿刺针刺入肾脏后取出针芯,见液体流出显示穿刺成功;从穿刺针鞘插入斑马导丝,使之进入输尿管上段或盘曲在肾盂内。切开穿刺点皮肤、皮下及肌肉,退出穿刺针鞘,用筋膜扩张器套在斑马导丝上,扩张穿刺道,由8F管逐级扩张至16F,留置peel-away外鞘工作通道,输尿管镜通过peel-away鞘进入肾内观察,寻找结石及导丝位置。从输尿管镜工作通道插入气压弹道碎石杆,将结石击碎。结石被击碎后,退出气压弹道碎石杆,插入取石钳,钳夹取尽肾内结石。将双J管套在导丝外,插入输尿管内做支架引流,退出导丝、输尿管镜;从peel-away外鞘将肾造口引流管插入肾盂,退出外鞘,在肾造口管旁皮肤缝合2针,固定肾造口管连接引流袋,消毒皮肤、覆盖切口。术中配合要点
2.1 巡回护士的配合
2.1.1 协助医生摆放病人体位为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经尿道行患侧输尿管插管,同时留置16F双腔气囊尿管与输尿管导管一起固定,尿管接引流袋,用双层无菌纱布包裹输尿管导管。
2.1.2 更换手术体位为俯卧位,患侧垫高,双肘、髂骨、膝关节处垫软枕,面部垫头圈,防止压伤。总之,巡回护士要注意掌握体位摆放的总体原则:患者舒适、安全、无并发症;充分显露手术野、便于医生操作;固定牢靠、不易移动;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1]。
2.1.3 配合医生连接好电视摄像转换器、冷光源、气压弹道碎石机及腔内灌注泵于无菌操作台上,接通各仪器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根据手术需要调节好灌注泵流量及压力;根据结石大小和硬度情况,选择碎石的功率和频率(每秒探针撞击石头的次数)。
2.1.4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添加灌注盐水(0.9%生理盐水)。如室温过低,采用加温冲洗液,以防止患者体温快速下降出现并发症[2]。手术结束,协助医生覆盖敷料包扎伤口。
2.1.5 术中仪器的摆放
此手术使用仪器较多,摆放时要避免杂乱无章,影响手术操作。建议摆放时将X光机及电视监视系统摆放在术者对侧,便于术者观看;气压弹道碎石机及腔内灌注泵置于术者同侧右上方,便于管道的连接与操作。2.2 洗手护士的配合
经皮肾镜手术为微创手术,洗手护士在配合上相对简单,主要掌握:(1)熟悉台上所用精密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保养;(2)备好术中所需的无菌器械、物品,并将各器械管腔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以除去残余消毒气体或液体,擦干备用。手术过程集中注意力,及时为医生传递所需用物;(3)碎石过程中注意提醒术者正确使用内镜器械,避免操作不当损耗器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气压弹道碎石时受柄应与输尿管镜在同一水平线,勿成角度,以防撞针折断;长时间的连击对输尿管镜的机械性损耗严重,缩短内镜的寿命,应尽量避免[2];(4)术后及时收回器械检查零配件是否完整,防止细小配件遗失。术中所用内镜器械严格按内镜清洗消毒要求进行消毒保养。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术前访视病人,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特殊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准备。同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交代手术的方法及与传统手术相比的优越性,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2 术中护理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随时检查受压部位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根据需要及时添加灌注盐水并注意为患者保暖。认真做好术中护理记录。
3.3 术后护理
(1)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促进碎石排除。(2)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出血:由于肾血液循环极为丰富,术后多有渗血,对手术后常规留置的肾造瘘管,应密切观察引流尿液变化及生命体征,及时更换潮湿敷料。(3)严格无菌操作严防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4)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对术后留置的引流管应做好护理。引流管应固定牢固,防止松脱,保持引流管通畅,切勿扭曲受压,移动病人时应注意引流管、引流袋的位置(引流袋应低于插引流管的位置)防止尿液或引流液的反流,引起逆行感染。
出院指导
(1)嘱咐患者多饮水,稀释尿液以利残余碎石的排除及术后结石的复发。(2)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出院后根据结石分析结果安排饮食。(3)注意休息,按规定时间到医院复查。【参考文献】
[1]魏 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3.[2]王朝阳,程 琳.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的护理46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18-19.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配合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1-03-08 09:51:00 ] 作者:覃红梅 编辑:studa20
【关键词】 B型超声波;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手术配合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上尿路结石患者已无需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镜、肾镜等腔镜技术,为肾内结石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有效安全的治疗途径。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新的治疗肾结石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我院于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共开展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2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护理配合的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8~70岁,平均45 岁。腹部X线平片测量结石大小:纵径2.2~7.2 cm,横径1.8~6.1 cm。根据病情或患者年龄大小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患者先取截石位。用输尿管镜或膀胱镜在患侧输尿管作输尿管导管逆行插管至肾盂,插管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2]。术者在B超机定位后行肾穿刺至结石所在肾盏,在斑马导丝引导下用肾穿刺扩张器从小到大依次扩张穿刺通道并放置穿刺鞘。输尿管镜通过穿刺鞘进入肾结石处,通过钬激光击碎结石,碎石随水流从穿刺鞘冲出或用钳取出结石。手术完毕留置双“J”管和肾造瘘管[3]。本组20例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恢复良好。手术配合与护理
1.术前准备
(1)术前护理 术前一日巡回护士访视病人,了解病人病情,精神状态,皮肤状况,静脉穿刺条件及一般情况。与病人沟通,并针对其顾虑进行疏导,鼓励并监督病人去除饰物、手表、义齿等。介绍医生技术水平、麻醉方法及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保护病人隐私,避免伤害自尊,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使病人有良好的心态进行手术。
(2)器械、仪器及物品准备 B超机、电视摄像系统、钬激光机、钬激光光纤、灌注水泵、肾穿刺针、肾穿刺扩张器、穿刺鞘、斑马导丝、输尿管镜、输尿管取石钳、肾造瘘管、双“J”管、脑用护皮贴膜及普通手术用物。
2.手术配合
(1)术前配合 术晨病人进人手术室时要热情接待,与麻醉医生认真核对病人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减轻其内心紧张与恐惧。核对随身携带的药品和CT、MRTA片子;建立静脉通路,根据病情或患者年龄大小配合麻醉医师做好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2)术中配合 麻醉生效后,患者取截石位。协助手术医师用输尿管镜或膀胱镜在患侧输尿管作输尿管导管逆行插管至肾盂。插管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患侧腰部稍垫高,摆放体位时注意防止硬膜外导管或气管导管脱出,不影响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配合手术医师常规消毒铺巾,贴上脑用护皮膜保护切口,利用脑用护皮膜带有的一盛水袋,收集术中灌注液,避免液体浸湿手术铺巾,污染切口,盛水袋长带尾端垂于污物桶内,以利收集结石。逆行插管处接8号头皮针,剪去针头,接20 ml注射器,以便于术者术中进行冲洗。连接摄像头线、光源线、调节好摄像头的白平衡。连接灌注管,根据术者需要调节好灌注泵的流量、压力。连接B超机探头,将B超机摆放到具体位置。连接好钬激光光纤,检测好钬激光光纤备用。定位穿刺成功后,移开定位装置,打开摄像系统及钬激光,根据结石大小和术者需求设置激光参数。将激光机固定在安全位置,专人保护激光光纤,术中随时注意更换灌洗液,并观察引出灌洗液及尿液的颜色,如有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和术者。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询问清醒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腹胀等情况。碎石完毕协助术者妥善固定好肾造瘘管。滤出污物桶内的结石,并将结石交给家属保管[3]。
(3)器械保养 用清水认真洗去器械上所有血迹,污垢,再用酶洗液浸泡清洗后,用低温超声机超声10~15分钟,再用清水清洗,管腔内用高压水枪清洗,完毕风干。器械的关节处用润滑油保护,摄像系统钬激光实行专人专管,定位放置,并注意通风、防潮、防尘、少搬动,确保其功能良好,延长其使用寿命。护理体会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是我院泌尿外科开展的新的微创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方法,它是一项技术精度较高的手术方法,需用到多种高科技精密仪器,手术护士应掌握各项仪器的功能及使用技巧。术中操作应轻柔,以免损坏器械,注意保护钬激光光纤,不能打折弯曲。手术护士应熟悉手术流程,及时准确供给术者所需物品,根据手术进展调节好各项仪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室护士要不断学习发展中的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不断提高和总结手术配合和监护工作中的经验,使这些经验更加系统、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参考文献】
微创经皮肾取石治疗肾结石的治疗 第3篇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取石治疗;肾结石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69-01
肾结石的治疗在十多年改进很多,开放手术已不再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由于安全、无切口、疗效好深受患者欢迎[1]。对复杂性尿结石难处理、易残留、易复发的特点,能提供一种微创、易重复的治疗手段[2-3]。穿刺入路经肾背外侧凸缘,较少伤及血管;可观察较多肾盏并同时处理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及输尿管上段结石,人为造成肾积水,使肾盏扩张以利于穿刺成功;经皮肾取石治疗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可适应于几乎所有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因此,治疗肾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微创经皮肾取石治疗肾结石8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0例。90例患者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31-76岁,平均45岁。左肾结石30例,右肾结石30例,双肾结石20例。在80例肾结石中,并发积水40例,无积水40例,并发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1例。肾切开取石手术史16例,其中开放性取石术后残留及复发结石10例。合并高血压4例、糖尿病2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先取截石位,B超定位下,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了解肾上、中、下盏至肾盂的穿刺方向及深度。待必要时术中行人工制造“肾积水”,以利于穿刺和碎石冲洗。然后取健侧斜仰卧位,于患侧11肋间或12肋下腋后线处选择穿刺点。观察了解肾盂及各盏,找到结石,直视下将碎石杆对准结石,出血较多时,放置肾造瘘管压迫止血,二期取石,启动碎石装置,碎石,取石,术后常规留置F5-6双J管及F16或F14肾造瘘管。如结石复杂,难度大,及时多通道联合取石,可多期完成。残留结石的处理原则:结石直径<0.3cm,总体面积<1.0cm2,采取大量饮水、活动、中药排石;结石总面积>1.0cm2,或结石直径>1.0cm,行二次取石。
1.3 统计分析 本研究临床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并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80例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45min,平均90min,术后无出血及其他并发症,肾造瘘管留置时间4d-6d,平均5d,2例肾结石残留,主要在肾盏内,结石取净率达97.5%。无术中,术后严重出血,无周围脏器损伤。
3 结 论
经皮肾微创取石术属于腔内泌尿外科手术,具有痛苦小、出血少、结石取净率高、恢复快等优点[4]。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成功率比较高,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应证均优于开放手术。本组80例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45min,平均90min,术后无出血及其他并发症,2例肾结石残留,主要在肾盏内,结石取净率达97.5%。无术中,术后严重出血,无周围脏器损伤。我们认为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具有安全性,笔者前期大量研究表明,该手术取石较彻底,开放取石术后残留及复发结石和并发肾功能不全者通过该种取石方法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5]。笔者发现必要时二期或二次取石可以达到与有积水肾结石相类似的疗效,这为采取经皮肾取石术反复治疗肾结石提供可能[6]。笔者认为为减少出血,穿刺点最好选择肾中盏或上盏,以便输尿管镜能更好地到达各肾盏取净结石。总之,治疗肾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Atallah N,Slaba S,Karam R,et a1.Complications of percutaneous nephrostomy.Apropos of 48 1 procedures:the value of puncture of the median calices.J Med Liban,1999,47:92-94.
[2] 蒲小勇,王行环,王怀鹏,等.临床评估同时切除前列腺和膀胱肿瘤对膀胱肿瘤复发的影响47例报告明[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5):350-352.
[3] 文卫军,石宇强,郭晓辉,等.三种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1l):1310-1312.
[4] 李光輝,李锋,王休沛,等.股骨重建钉治疗同侧股骨干股骨颈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21-22):1667-1668.
[5] 周少丽,蔡瑁,李晓芸,等.经皮肾镜碎石术不同手术时问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1):8.
经皮肾微创穿刺碎石围术期护理 第4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 男15例, 女9例, 年龄31岁~60岁, 中位年龄42岁。左肾结石18例, 右肾结石6例, 多发结石12例, 结石直径1.6 cm~5.4 cm, 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肾积液, 术前分别经B超、KUB、IVP、CT检查确诊。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项新的微创手术, 患者缺乏相关知识, 担心手术效果, 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加强健康教育, 增加与患者沟通的时间, 使患者了解手术方式。重点指导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介绍成功治愈病例, 鼓励患者消除顾虑, 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同时还应该使患者了解此手术并非无创伤手术, 仍需做1 cm~3 cm的切口, 术后腰部留置引流管会造成一些不适。均按入院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对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诊断, 重点解决手术相关问题, 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先内科治疗, 纠正后再行手术治疗, 对有泌尿系急性感染者先控制感染再行手术[1]。
2.1.2 完善检查
协助医生做好各种常规检查, 明确诊断。合并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 血糖稳定后, 再行手术。有合并症要良好地控制症状, 使病情稳定能耐受手术。嘱患者经常练习俯卧位, 以适应术中体位要求, 预防术中因不能耐受长时间俯卧位而致手术终止。
2.1.3 肠道准备
术前1 d可嘱患者进食粗纤维食物, 术前晚给予灌肠1次, 减少术后腹胀、便秘的发生。练习床上排便;指导有效咳嗽、戒烟酒;术前1 d手术区备皮;术前晚保持良好睡眠;术前4 h禁水, 12 h禁食。
2.1.4 控制及预防感染
活动性尿路感染是经皮肾镜手术的禁忌。因此, 围术期需遵医嘱留取尿培养加药敏试验, 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术前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术中、术后肾反流性感染, 防止术后败血症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术后回病房后平卧6 h后取半坐卧位, 有利于肾造瘘引流。6 h后每2 h翻身及按摩受压皮肤1次, 以防止压疮。术后绝对卧床休息6 d~8 d, 以防止过早活动引起术区出血。
2.2.2 引流管护理
(1) 术后留置导尿管及肾造瘘管妥善固定, 保持通畅, 定时挤压, 避免血块堵塞, 防止扭曲、折叠, 避免牵拉, 翻身时管道要留有足够长度, 引流袋应低于出口位置, 严密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性质、颜色及量, 同时预防尿路感染。要持续开放尿管, 减轻膀胱内压力, 减少逆行感染, 每日碘伏溶液清洁尿道外口, 有分泌物时及时清洗, 一般术后4 d~6 d拔除尿管, 鼓励患者每日饮水2 000~3 000 m L, 特别在夜间多饮水, 以增加尿量冲洗尿道。 (2) 保持造瘘口敷料干燥、固定, 如无腰痛、发热症状, 于术后7 d~10 d复查腹部平片, 如无残余结石, 可给予拔管, 注意切口敷料情况, 如有渗血及时更换, 嘱患者健侧卧位, 如有残留结石需Ⅱ期手术则保留造瘘管。 (3) 双J管护理:输尿管内留置的双J管可防止结石、血块堵塞输尿管, 但同时可能引起患者患侧肾区不适, 护士应指导患者多饮水, 及时排尿, 预防便秘, 避免用力咳嗽等腹压增大动作, 并不做剧烈弯腰和站立、下蹲动作, 避免双J管移位[2]。拔除时间4周左右, 要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
2.3 术后并发症护理
2.3.1 出血
经皮肾镜取石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38%~41.4%, 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5%.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 一般在12 h~24 h后逐渐转清, 如持续血尿, 或突然血尿颜色加深, 严重者肾造口管出血明显, 立即通知医生, 夹闭造瘘管, 使收集系统内形成凝血块, 24 h后重新开放肾造瘘管, 如有少量血凝块堵塞, 一般不需要更换管道或取出血凝块, 定时挤压, 1 d~2 d常自行溶解。
2.3.2 发热与感染
术后患者体温可有轻微上升, 如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 术前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待感染控制后再行肾镜取石。对中度以上肾积液合并感染的结石患者应先行肾造口引流5 d~7 d, 应用抗生素治疗, 再行经皮肾镜取结石,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术后保持肾造口管引流通畅, 继续使用抗生素。本组2例发生发热反应, 使用敏感抗生素后, 体温恢复正常。
3 出院指导
(1) 患者出院时一般均带双J管, 因此再次告知患者及家属来院拔管具体时间及不按时拔管造成的后果。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及性质, 发现异常及不适随时就诊。 (2) 嘱患者勤排尿, 勿使膀胱过度充盈, 以防止尿液逆流引起肾盂感染。 (3) 避免四肢、腰部同时伸展及突然下蹲动作, 避免重体力活动, 以防止双J管移位。 (4) 指导患者注意限制含钙、草酸丰富的食物, 避免高动物蛋白、高糖、高脂肪饮食, 低盐饮食, 少饮酒, 晚餐宜早, 预防结石复发[3]。
总之, 我们认为采用经皮肾镜微创穿刺碎石术安全简便, 碎石功效大, 结石清除率高, 创伤小, 在术前、术后护理中配合医疗, 严密观察, 做好肾造瘘护理, 具有减少并发症, 恢复快, 治疗费用低等优势, 有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艳.心理及体位护理干预对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3B) :511-512.
[2]梅卫玲, 张珏兰, 李红艳, 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护理34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3) :29.
微创经皮肾 第5篇
[关键词]肾结石;微创;肾镜;取石;临床效果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尤其在我国,肾结石发病率越来越高。肾结石好发于男性,其不仅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腰痛、腹痛等症状,还会由于疼痛限制患者的活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既往治疗中常采用切开取石治疗,起到一定效果。但多数研究显示,切开取石不仅对患者创伤较大,残留结石率较高,易出现结石复发,影响治疗效果。如何在尽可能减少患者创伤的情况下有效的进行取石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患者进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8月一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无积水肾结石患者。纳入标准:患者经检查和诊断均符合无积水肾结石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生肾结石;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复发肾结石患者;排除其他严重疾病对手术产生影响的患者等。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3~69岁,平均(45.6±5.2)岁。病程3d~14年,平均(4.8±1.6)年。结石直径1.2~7.4cm,平均(3.3±1.8)cm。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5~64岁,平均(44.8±5.1)岁。病程4d~12年,平均(4.6±1.5)年。结石直径1.1~7.6cm,平均(3.2±1.6)cm。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结石直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取石,患者全麻后侧卧位在11肋间做切口,切开肾脂肪囊,游离肾和输尿管上段,探查肾内结石大小、位置等情况,从肾窦后唇做两牌扣锁式缝合,电刀切开缝线之间肾实质后使用钳夹取石,留置肾造瘘管和5F双J管,生理盐水冲洗并缝合肾盂,肾周放置引流管。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取石,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截石位,肾镜辅助下进行输尿管插管,转俯卧位后于腋后线第11~12肋间穿刺,B超机定位穿刺,在穿刺针进入肾盏后,经针鞘导入导丝,与穿刺部位旁1cm处做切口,拔针扩张,经皮建立取石通道,置入镜鞘后生理盐水冲洗通道,小结石使用钳夹取出,大结石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再使用钳夹取出,留置肾造瘘管和5F双J管。两组患者取石时若无法一次性取尽,择期进行二期取石手术或ESWL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造瘘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造瘘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5.0%,观察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肾结石属于临床多发疾病,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肾结石发病率与日俱增,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临床上主要以解除梗阻、恢复肾功能为主要治疗原则,多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传统手术出血量大,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不易对中老年患者进行治疗,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耐受性。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微创手术成为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尽可能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减少机体应激反应,达到促进治疗的效果。而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也为微创医学带来了可能和便利。研究显示,在肾结石手术中,使用微创手术治疗不仅可降低对机体的刺激,减少对患者的创伤,还能减轻患者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且由于在肾镜下进行肾内结石的观察和取石操作,视野清晰,手术方便,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结石清除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无积水肾结石患者进行经皮下肾镜取石术治疗,B超机进行定位穿刺,结果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造瘘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由于在超声和肾镜的辅助下,经皮肾取石术仅需在结石部位局部手术即可,无需打开整个腹腔,极大的缩短了手术的整个用时,出血量减少,且由于创伤较小的原因,患者术后恢复快,与目前研究相符。虽然手术治疗在临床上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且治疗效果显著,但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本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5.0%,观察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经皮肾镜取石术不仅减小了对患者的创伤,提高了结石清除率,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对患者术后恢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治疗效果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更佳,符合微创概念,与目前研究一致。
肾结石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年龄27~70岁。男41例,女17例。单发肾结石13例;铸型和多发肾结石45例;ESWL无效结石19例;合并肾积水30例,肾功能不全12例;结石直径2.0~5.5 cm。
1.2 方法
硬膜外麻醉,患侧逆行插管,B超引导下,以12肋下,11肋间腋后线区域为穿刺点;置入Peel-away鞘后插入输尿管镜,找到结石,用气压弹道碎石术将结石击碎,稍大的结石可用取石钳取出;必要时穿刺建立第二通道以利于碎石及取石;出血较多时,放置肾造瘘管压迫止血,Ⅱ期取石;取石结束常规须行放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
2 结果
Ⅰ期取石51例,其中因结石巨大过多,取石时间过长需二次取石7例;采用单通道取石48例,多通道取石10例;结石取净53例,取净率91.3%(53/58),留小结石需ESWL辅助治疗3例,无死亡病例,无术中及术后迟发大出血发生,无气胸及腹内脏器损伤;术后住院时间3~10 d,平均7 d。
3 讨论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是在传统的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以较小的扩张的通道(F14~16)代替传统的较大的通道(F32~36),并用输尿管镜代替肾镜手术。小的扩张通道显著降低了术中大出血和肾皮质撕裂的手术风险,使经皮肾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MPCNL已能治疗需要或难以开放手术的上尿路结石,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利于临床应用。
建立经皮肾通道是MPCNL成功的关键,术前通过B超、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CT了解结石大小、数目、分布,了解肾功能、肾积水,结石与第11、12肋关系,确定穿刺点。肾脏CT(检查时模拟手术体位)可区分前后盏,同时可确定穿刺角度、深度。穿刺时,对于肾脏不积水或轻度积水,穿刺期间持续经输尿管支架管注水,可达到人工肾积水,利于穿刺进入,同时可防止肾盂内血块形成。穿刺点和穿刺路径的选择一般依据结石的位置、大小、收集系统的结构及肾积水的程度来决定[1]。
穿刺肾包膜有突破硬纸板样感觉,进针至肾盂有落空感,或触及结石样感。若无尿液流出,观察针尾是否随呼吸摆动,以了解是否在肾包膜下。若为前盏结石,CT无肿大肝、脾、肠阻碍可直接穿刺前盏。穿刺第10肋间需于呼气末进行,以防损伤胸膜。扩张时,初步估计穿刺针深度,筋膜扩张器依次扩张,有水流出为佳,原则“宁浅勿深”。本组中3例扩张过深致肾脏穿孔,冲洗液外渗,静推速尿40 mg,24 h后B超检查肾周无积液。若镜体进入,见出血视野不清,移动鞘体靠近结石,加快输尿管支架管注水冲洗,若无效,可留置肾造瘘管压迫止血另行穿刺,或1周后行Ⅱ期取石。碎石时,自结石边缘开始,以防冲击力过大,结石损伤肾脏黏膜引起出血,甚至穿出肾外。Peel-away鞘应紧贴结石或进入肾盏,以防碎石进入其他盏内。对于镜体无法观察到的结石,可行体外拍打肾区,或注射器冲出结石。术中观察其他肾盏时,镜体位于鞘内0.2 cm(视野下可见Peel-away鞘),防止鞘脱出肾外,Peel-away鞘脱出肾外时可有明显征象,必要时留置安全导丝。术中寻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有困难时,可经输尿管支架注入稀释亚甲蓝溶液或逆行插入斑马导丝。另外,术前1 h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术后发热,术中若尿液浑浊,可扩张通道至F18,必要时术中追加抗生素1次。
综上所述,经皮肾碎石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不开刀、微创、安全、住院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取石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总结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58例肾结石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结果 结石取净率91.3%(53/58),平均住院时间7 d;无术中及术后迟发大出血。结论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具有安全、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取石较彻底等优点。
关键词: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参考文献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的配合与护理 第7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06人,男性60人,女性46人;年龄18~76岁;多发性结石(9)例,单个鹿角形结石15例,50例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术前分别经B超、KUB、IVP和CT检查确诊。106位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恢复良好。
2 手术配合与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访视
巡回护士术前1d到病房阅读病历,了解病情,查看各项化验结果,详细询问术前准备情况,与患者沟通,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介绍经皮肾微创术的优点、方法、相关知识及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的恐惧、疑虑心理,增强其信心,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配合手术。
2.1.2 体位的训练
患者术中分别采取截石位、俯卧位。访视时要指导患者体位训练,尤其是俯卧位,由于有些复杂性结石取石时间较长,需1~3h,所以训练从30min开始,逐渐延长时间。
2.1.3 专科手术仪器设备及器械的准备
手术器械的准备应有利于医生的操作。配合护士应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操作程序以及专科器械的用途、清洗、消毒灭菌、保养方法。仪器与器械的准备包括摄像显视系统;超声气压弹道碎石装置;灌注泵及冲洗吸引系统;C-臂X线机;B超;18号肾穿刺针;筋膜扩张器一套 (6F~18F) ,斑马导丝1~2根,4F~7F输尿管导管,双J管和肾造瘘管,输尿管镜;取石钳;膀胱镜逆行插管器械一套等。可耐高压灭菌的器械应使用高压蒸气灭菌,不耐高压的器械如输尿管镜,筋膜扩张器等可用2%戊二醛浸泡10h。
2.2 术中配合及护理
2.2.1 配合麻醉本组病例麻醉方式均采用联合腰麻,患者入室后,巡回护士热情接待,认真查对病人的姓名、住院号、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执行情况等,核对无误后,在患者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及监测系统,摆好麻醉体位,配合麻醉医师对患者施行麻醉穿刺操作,协助麻醉医师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2.2.2 手术体位
2.2.2. 1 取截石位,用0.5%碘伏消毒会阴部,常规铺无菌手术孔巾,经膀胱镜在患侧输尿管插入F5输尿管导管,退镜后留置F18气囊导尿管,固定输尿管导管。
2.2.2. 2 俯卧位,患侧肾稍高15°;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并在术野贴一脑外科手术薄膜,下端垂于污桶内,以利术中冲洗液和结石的收集,连接好摄像监视系统、碎石装置,灌注泵的管道。摄像显像系统置于术者正前方,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机和灌注泵置于术者同侧。打开仪器开关,调节光源,亮度适宜,调节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机压力为0.2~0.4Mpa,灌注泵转速为200~360次/min,经输尿管导管注入生理盐水,人为造成肾积水,肾盂肾盏扩张,利于穿刺。
2.2.3 术中特别注意保温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min将手术间室温调至24~26℃,灌注体腔的生理盐水先经恒温箱加温,保持温度在30~37℃,避免大量冷生理盐水灌注体腔,使患者机体热量大量散失[2],导致体温下降,出现寒颤,影响手术操作。术中低温可使患者受凉感冒,影响术后恢复。
2.2.4 手术完毕,安全移动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病房护士交班,搬动时严防造瘘管脱出;清点器械,进行清洗,保养维护,存放备用。
2.3 做好心理护理
我们坚持对接受手术患者实施了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此手术是我院开展的新技术,患者对此术式缺乏了解,对愈后存在疑虑,因此手术护士术前访视与患者心理沟通,介绍手术方法、手术体位及该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及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处于清醒状态,手术室的环境、手术体位及手术本身带来的不适均可产生焦虑与恐惧心理,术中关心体贴患者,密切观察生命体症的变化,及时有效的心理沟通能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巡回护士经常出现在患者的视线范围内,使患者有心理依托感[3],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术后随访,进行健康教育。
2.4 术后随访
2.4.1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1d,无明显出血即可下床活动,若有出血需延长卧床时间,多饮水,每日2000ml以上,以减轻血尿;有效固定肾造瘘管及留置导尿管,防止堵塞、脱落,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造瘘管及留置导管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若有异常及时与病房护士联系;指导患者若有胸痛呼吸困难腹痛等症状及时与病房护士联系以防邻近器官的损坏。
2.4.2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出院后多饮水,不憋尿,定时排尿,以防尿液反流引起尿路感染;腰部勿做剧烈运动,以防双J管脱落;观察尿液颜色,若有异常及时来医院复查。
3 小结
3.1 完善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它能使术者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既缩短手术时间,也给护理配合带来方便,减轻护士工作强度。配合护士熟练掌握泌尿外科手术仪器设备及器械的性能、使用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手术的过程及手术间仪器设备的摆放是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条件。
3.2 手术器械的清洗与保养手术结束后器械清洗前要打开各关节和螺丝,立即用清水冲洗表面及管腔内的血痂。在短时间内将内镜器械浸泡在1:150的多酶溶液中15~20min。再用软刷刷洗,清水冲净,加压空气吹干,去除管道内的水和湿气,上内镜专用油保养,检查器械的完好程度,以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内镜应做到专人管理,定位放置,置于通风防尘、防潮的专柜,以提高器械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王伟吾.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与体会.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6, 11:65.
[2]魏革, 刘苏君主编.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266.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中62例, 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 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1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2例;年龄21~72岁, 平均 (42.00±2.67) 岁;结石大小为2.1 cm×1.0 cm~5.5 cm×4.6 cm。研究组男18例, 女13例;患者年龄20~71岁, 平均 (43.00±2.82) 岁;结石大小为2.2 cm×1.1 cm~5.6 cm×4.5 cm。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肾结石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且均经B超证实;本次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 且均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所选患者均排除有全身出血性疾病者, 排除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及脓肾者, 排除截瘫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 均行常规检查, 在此基础上,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 研究组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给予患者脊膜外麻醉, 麻醉起效后取其截石位, 从尿道将输尿管镜置入后, 观察患者患侧输尿管的开口, 并行逆行插管, 根据手术要求, 通过逆行插管建立人工肾积水, 辅助穿刺、定位。变体位为仰卧位后在超声引导下, 选择盏中组区域作为穿刺点, 采用18号的肾穿刺针进行穿刺, 直至尿液外流后取0.5~0.8 cm的切口, 置入斑马导丝, 并用筋膜扩张器将其扩张至F14或F16, 将Peel-away塑料筋膜置入, 并扩张外鞘, 建立碎石、取石的通道;置入肾镜观察结石的性质及特点, 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机、钬激光机或EMS超声进行碎石;对于较大体积的结石, 可用取石钳取出, 而对于体积较小的结石, 可通过灌注泵水压冲出。术后, 留置F6双J管。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瘘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等;同时, 记录两组结石清除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研究数据, 计量资料表示用 (±s)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检验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瘘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结石清除29例, 清除率为93.55%;对照组结石清除27例, 清除率为87.10%;组间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有3例术后出现持续高热, 并发症发生率为9.68%;对照组术后高热2例, 腹膜损伤2例, 肠瘘2例, 泌尿系感染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病, 属于良性病, 但无法排除堵塞尿路而造成肾积水、疼痛的可能, 严重时还会引发尿毒症、肿瘤等恶性疾病[3]。因此, 及早诊断及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质量。传统治疗肾结石的方法主要是以开腹取石为主, 其结石清除效果较好, 但手术方式的创伤较大、术后康复较慢、疼痛较为明显、疾病复发率较高[4]。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以下优势: (1)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仅需0.7 cm左右的切口, 微创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且术后造瘘管较细, 仅需一针即可固定。 (2) 能够同步进行碎石和取石, 降低患者排石的痛苦。 (3) 适应证较为广泛。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使用的微创肾镜的镜体较为纤细, 镜体进入机体后转运和摆动范围大, 视野较为清晰。 (4) 手术操作较为简便。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仅需穿刺、建立皮肾通道及输尿管镜下碎取石三步, 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5]。但在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时, 还需注意: (1) 尽量选择中盏进行穿刺, 或者是根据结石到体表的最短路径, 并在不会影响到碎石的基础上, 选择积水中的皮质较薄的肾盏作为穿刺点。 (2) 在选择肾上盏进行穿刺时, 需考虑结石大小、形态及盏颈长度、宽度及角度。 (3) 手术操作时, 动作要轻柔, 不可强制取石[6]。本次研究中,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研究组, 其治疗后手术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杨保申等[7]临床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由此表明, 给予肾结石患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较好, 微创且并发症少,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中抽取62例并分为两组,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取石治疗, 研究组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 研究组手术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并发症少, 更为安全可靠, 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
参考文献
[1]高峰.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1) :23-24.
[2]何大鹏, 谢习颂, 王忠, 等.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 19 (4) :507-508.
[3]欧晓聪, 刘松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0) :176-177.
[4]杨建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35) :19-20.
[5]蔡佳荣, 孙其鹏, 缪斌, 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27) :27-28.
[6]何如钢.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2, 41 (33) :3541-3542.
微创经皮肾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56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36例, 女20例, 年龄38~76岁, 平均年龄 (53.6±5.1)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泌尿外科肾结石相关诊断和治疗标准[2], 并确诊为肾结石。结石半径2.50~2.75 cm, 属于复杂肾结石范畴。其中左侧鹿角形肾结石23例, 右侧鹿角形肾结石11例, 其他22例。其中9例患者做过肾结石开放性手术, 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肾盏积水临床症状, 所有患者均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 参与本次试验。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均接受全面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泌尿系统CT和彩超检查, 了解患者输尿管堵塞、肾功能、肾积水情况, 并对结石部位、数量、形状、大小等予以确认。术前对患者进行体位训练, 并充分告知患者积极参与治疗的益处。同时, 将手术存在风险告知患者和家属, 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患者因病痛折磨, 或对治疗缺少信心, 可能产生恐惧、怀疑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此种心理特征进行心理干预, 并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案例, 提高治疗信心。
1.2.2
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呼吸、血压、心率等) 变化, 观察患者面色、神志。每半小时记录1次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避免交叉感染。
1.2.3 术后护理
(1) 基础护理:观察患者术后血压、脉搏以及意识等变化情况, 对患者卧床休息正确体位进行指导。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避免窒息现象发生;严格控制静脉输液速度, 保持病房区域安静整洁。针对术后疼痛患者, 根据医嘱适当给予镇痛剂。而合并高血压患者, 应及时给予其降压类药物; (2) 特殊护理:术后要充分固定引流管, 避免导管发生脱落、扭曲、折叠。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流量等指标变化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给临床医师, 并做相应处理;做好术后抗感染工作, 并用0.9%生理盐水冲洗导尿管, 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3];为缓解患者血尿症状,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并控制不良饮食, 防止便秘。
2 结果
对56例微创经皮肾穿刺治疗的肾结石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后, 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休克、感染及其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疼痛、2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 经过对症处理后, 不良症状得到有效缓解;48例 (85.7%) 患者结石Ⅰ期取净, 8例 (14.3%) 患者结石Ⅱ期取净,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6.4±2.1) d。
3 讨论
肾结石可将患者尿路堵塞, 造成严重肾积水, 患者在排尿时会感到异常疼痛。若不及时治疗, 可发展为尿毒症或肿瘤, 给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影响。微创经皮肾穿刺术属于新型术式, 该手术方法对肾脏及周围组织影响不大, 具有损伤小、取石彻底、预后快等优势。但是, 微创经皮肾穿刺术也具备一定技术性和专业性, 加之手术过程复杂。因此, 要根据个体间差异 (结石位置、数量、大小、形状等) , 为患者制定不同治疗方案, 并在围术期配合良好护理干预。本研究对本院56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显示, 为进一步提高微创经皮肾穿刺术治疗效果, 要充分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如, 术前落实各项身体检查, 可综合评价患者身体情况, 促进手术顺利开展;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可及时发现问题, 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而系统完善的术后护理, 则可进一步避免患者发生出血、窒息等不良症状, 为并发症预防工作奠定基础;除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外, 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出院后相关事宜进行指导和说明, 告知患者应防止过重体力劳动, 对不良饮食习惯进行调整[4]。告知患者定期回院复诊, 关注自身结石复发情况。
从本研究数据可看出, 56例肾结石患者通过全面护理干预, 48例 (85.7%) 患者结石Ⅰ期取净, 8例 (14.3%) 患者结石Ⅱ期取净,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6.4±2.1) d, 术后未发生大出血、休克、感染及其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果与权威文献报道相符[5], 提示在为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穿刺术治疗时, 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护理人员要在术中密切配合手术医师, 并做好各项术后护理工作[6]。
综上所述, 在围术期为肾结石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并在促进患者良好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治疗肾结石护理措施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56例肾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全面护理干预, 同时做好并发症护理工作。结果 对56例微创经皮肾穿刺治疗的肾结石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后, 48例 (85.7%) 患者结石Ⅰ期取净, 8例 (14.3%) 患者结石Ⅱ期取净;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6.4±2.1) d, 术后未发生大出血、休克、感染及其他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为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穿刺治疗时, 在围术期为其提供良好的护理干预, 可提高治疗效果, 并有效预防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穿刺,肾结石,输尿管
参考文献
[1]梁继英, 吴环立.微创经皮肾穿刺治疗肾结石39例护理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9 (7) :456-458.
[2]张贵福, 王跃强.微创经皮肾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10例报告.中国当代医学, 2010, 16 (9) :976-977.
[3]庞桂建, 刘成倍, 徐伟, 等.单切口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微造瘘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国内镜杂志, 2012, 14 (2) :138-141.
[4]杨松梅.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1, 10 (15) :157-158.
[5]陈淑燕.微创经皮肾穿刺治疗肾结石的护理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2, 8 (20) :246-248.
微创经皮肾 第10篇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692.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80-02
肾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给患者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病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是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技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取石彻底、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为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可改善肾功能,消除结石梗阻。为肾结石手术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安全性。本文对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的麻醉方法进行了比较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入住我院泌尿外科的肾结石患者50例,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泌尿系平片检查确诊,均于我院接受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因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632±2.35)岁,ASAⅠ级15例,Ⅱ级1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3~67岁,平均(4623±2.36)岁,ASAⅠ级16例,Ⅱ级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30min,为全部病例肌肉注射03mg东莨菪碱(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752)、01g苯巴比妥钠(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928),入手术室后开通静脉通路,输注羟乙基淀粉(华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740)、乳酸林格液(浙江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1433),滴注速度为2~4ml·kg-1·h-1,视患者病情输注血液制品、补液,维持机体循环稳定。
1.2.2观察组本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应用015mg/kg维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9H7911129)、004mg/kg咪达唑仑(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33)、3μg/kg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03688)进行麻醉诱导,诱导成功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泵注丙泊酚4~8mg·kg-1·h-1(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15),间断推注芬太尼、万可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172)维持麻醉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情况,当患者血压过低时,静脉注射10~15mg麻黄碱(吉林省银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4864);若患者心率过低时,静脉注射05mg阿托品(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284)。
1.2.3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手术前期先使用格拉斯琼(广西浦北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20303)30mg+曲马多(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2)1000mg,分别穿刺患者T11~T12及L3~L4间隙,借助利多卡因(湖北天圣康迪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839)麻醉硬膜外腔,确定前期药物剂量为30ml,确定后可适当增加剂量,确保在30~50ml之间;手术期间可使用3ml,硬膜外用罗哌卡因(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66)+利多卡因,两种药物剂量共200ml,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药物剂量;患者体位转换过程中,给予常规吸氧,确保每分钟2L。
1.3观察指标监测两组HR、SBP、DBP水平,患者苏醒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舒适度评分,并进行比较。舒适度评分为0~10分,0分:无疼痛感,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1~3分:轻度疼痛,偶有尿频、尿急症状;4~7分:疼痛感明显,伴尿急、尿频;>7分:疼痛难忍,需应用镇痛药物,伴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得分越高提示自主舒适度越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观察组麻醉1min后HR、SBP、DB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舒适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平均为(563±1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065)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肾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治疗肾结石的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溶石治疗、经皮肾镜取石、开放手术治疗等。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损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治疗肾结石的理想方法。
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对麻醉的要求较高,有文献指出,硬膜外麻醉过程中适当增加药物可满足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手术需求,且该麻醉方法简便、费用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1min后HR、SBP、DBP值以及手术结束时的HR、SBP、DBP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舒适度评分平均为(186±065)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563±162)分(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近似。
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研究指出,为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选择恰当的手术体位和麻醉方式,术后做好保温措施,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可减少灌注量,降低灌注压力,避免创面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全身麻醉可保证患者术中氧供充分,但全麻过程中容易让患者呈现机体失代偿状态,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等症状,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与此同时,全麻操作复杂,费用高,部分患者难以承受。
硬膜外麻醉具有操作简单、麻醉迅速、痛觉阻滞快的特点,麻醉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小,患者术后苏醒迅速,患者自觉舒适度高。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更具备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需注意的是,硬膜外麻醉时,需充分考虑手术期间患者体位的转换,体位转换时最好控制麻醉平面,适当补充所需液体,必要时给予血管收缩药物,这样方便调控手术中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硬膜外麻醉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卓蕴雄,秦建国,钟东亮.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观察[J].广州医药,2011,01(03):52-54.
[2]庄剑秋,郎根强,邓晓俊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1,08(06):539-541.
[3]张卫然,张俊,杨立柱.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0,11(04):174-175.
[4]朱原兵.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泌尿系软结石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1(07):141-142.
[5]孙卫,罗辑.120例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的麻醉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11(06):59-59.
[6]申俊娟.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4(11):304-305.
微创经皮肾 第11篇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结石
肾结石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的常见疾病, 尤其是中国北部及干旱地区, 其发生率明显较高。一直以来对于肾结石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 如药物治疗、开放性手术取石、激光碎石等手段, 效果各不相同。随着患者对医疗认识越来越深入, 对医疗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创因对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被患者所青睐。它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 又因其简便性所以被临床医生厚爱。所以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手术的安全性将进步提高[1,2]。我院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直视下取石手术治疗不同肾结石115例, 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8月-2010年9月间115例肾结石住院治疗患者, 男92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41岁。患有肾盂结石19例 (最大直径<2mm) , 肾大盏及肾小盏结石共15例 (其中11例直径>2mm) , 肾盂并发肾盏多处结石共25例 (其中13例直径>2mm, ) , 多角形结石45例 (其中23例直径>2mm, ) , 双侧肾结石11例 (其中4例直径>2mm, ) 。结石大小为2.0cm×1.0cm~3.5cm×4.2cm, 平均2.6cm×1.6cm。部分患者患有其他内科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查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或CT等诊断确诊为肾结石。
1.2 方法
1.2.1 手术器械:
采用医用Wolf 8/9.8F输尿管镜, 国产气压弹道碎石机、瑞士EMS气压超声弹道碎石系统、日产东芝SSD-220A实时超声仪、探头、西门子C臂X线机、奥林巴斯通道扩张器及24/30F经皮肾工作鞘、扩张鞘及16-18F Peel-away可剥离鞘、球囊扩张器、双J管。
1.2.2 术前准备:
给予患者常规心电图、胸部正位片、B超定位等常规物理检查, 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 排除手术禁忌证。对于患有其他内科疾病患者, 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 确保在手术前将血压控制在160/90mmHg (1mmHg=0.133kPa) 以下, 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稳定后再考虑进行手术。如术前存在泌尿系感染的患者, 及时给予二代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类抗菌素静脉滴注等对症治疗, 确保尿菌实验阴性, 急性感染控制后再接受手术。
1.2.3 麻醉方式:
患者均采用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进行。
1.2.4 手术步骤:
患者取截石位后, 进行消毒铺单, 患侧逆行插入5F输尿管导管并留置气囊导尿管, 然后改俯卧位, 患侧腰部垫高约30°, 使患者腰背部成拱形。再次进行消毒铺单, 助手向输尿管导管内逆行注水, 使肾盂扩张至充盈状态, 以方便穿刺。取12肋下, 腋后线和肩胛下角线之间选择穿刺点, 在西门子C臂X线监视下, 先从输尿管导管注稀释30%的泛影葡胺液10~20ml, 造成肾盂肾盏集合系统显影, 采用18号穿刺针向结石肾盏方向与水平约35°~65°穿刺进入, 当尿液顺引流管流出后说明穿刺成功, 引入双J管导丝, 退出穿刺针鞘。扩张器沿导丝依次扩张, 最终扩张至16F, 置入塑料套管, 建立经肾镜皮取石通道。采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经工作通道进入患肾集合系统, 明确结石位置后, 采用激光、弹道碎石等设备将结石粉碎, 较大块结石用取石钳取出。用输液筒通过橡胶管直接连接输尿管镜灌注, 可将碎石屑冲出体外。根据结石的直径大小选择取石方式, 对于<0.2cm的结石可用输尿管钳直接夹出体外, >0.4cm大小的结石可采用碎石机进行击碎后分块取出。对于不能一次性取净结石的, 可保留输尿管导管至膀胱内, 置引流管作为膀胱上肾造瘘管, 1周后再行取石。术后夹闭膀胱上肾造瘘管3h, 给予患者补液及能量, 复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常规、电解质等检查, 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予抗生素消除治疗4~7d, 术后1周复查B超及KUB, 如证实结石取净后, 可拔除造瘘管[3,4]。术后3周可拔除双J管, 并嘱患者规律复诊。
2结果
所有手术患者中, 行一期取石者109例, 行二期取石者6例。结石清除率约为82.61% (95/115) , 手术时间95~135min, 平均110min, 住院时间9~17d, 平均12d。患者术中血压及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均未进行输血, 4d后并发患处出血1例, 出血量约350ml, 给予患者迅速补充血容量, 对症治疗及经过输血、加强营养及静点抗生素等保守治疗措施后彻底恢复, 其余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
3讨论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外科的常见性疾病, 静止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以至于不容易被发现。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的调整, 多偏重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 使结石的形成机会增加, 其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有学者报道其发病率约为2%~10%。在肾结石的治疗中, 方式各异, 结果也不尽相同。在传统开放式手术方式中组织损伤较大, 手术时间长, 容易导致血管或肾组织损伤出血, 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大, 多同时能产生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因此诸多缺点, 逐渐被人们所摒弃。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普及, 微创经皮肾镜广泛的应用到肾结石的治疗当中。微创经皮肾镜处理肾结石效果显著, 患者创伤小, 皮肤仅需切开1.0cm左右, 肾实质穿刺孔小仅仅16F, 大大减少了术中、术后出血的可能性, 手术对肾功能几乎无影响, 不引起大部分肾皮质瘢痕形成, 不造成周围肾皮质梗死[2]。由于输尿管镜直径较细小, 可以到达肾盂内及大部分肾盏内部, 从而大大提高了结石取净率。通过碎石及取石, 明显的提高了取石速度, 减少了较长时间手术过程对周围肾盂及周围组织的损伤, 从而减少了周围尿外渗及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
所选取病例经过微创肾镜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治疗中行一期取石者109例, 行二期取石者6例。结石清除率约为82.61% (95/115) , 手术时间95~135min, 平均110min, 住院时间9~17d, 平均12d。患者术中血压及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均未进行输血, 4d后并发患处出血1例, 出血量约350ml, 经过一系列措施治疗后症状都得到了缓解及治愈。经过平均半年多的随访, 笔者发现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肾功能较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及提高。众所周知, 微创肾镜治疗肾结石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出血, 所以, 选择合适的通道有利进行患处取石及最大程度的减少组织损伤, 已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综上, 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取石精确、术后并发症少等临床优势, 是临床治疗肾结石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齐丽丽, 杨文增, 崔振宇, 等.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 (J)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 4 (3) :186-189.
[2]周大庆, 王坚.标准通道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术后对出血的影响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 (12) :2768-2769.
[3]薛杰, 程帆, 余伟民, 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疗效比较 (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0 (6) :832-826.
微创经皮肾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