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土豆片范文
外敷土豆片范文(精选3篇)
外敷土豆片 第1篇
关键词:接种疫苗,土豆片外敷,预防,红肿硬结
接种疫苗后发生的一般反应以红肿、硬结占比最高, 占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EFI) 总数的41.53%[1]。红肿、硬结引起的疼痛、哭闹、搔抓给家长及儿童带来了困扰[2]。目前, 对注射部位硬结肿胀, 临床主要采取热敷治疗、自行消退等, 但效果常常并不满意, 容易造成二次痛苦。因此, 我院积极开展土豆片外敷接种疫苗后所致红肿、硬结, 在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 选择2 0 1 4年4月 —2 0 1 5年4月在我院预防保健科进行疫苗接种的受种儿童400例为预防疗效观察对象, 其中男209例, 女191例, 年龄3个月~36个月,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各200 例。两组在硬结直径、红肿面积、年龄分布、性别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预防保健科进行疫苗接种并发生红肿、硬结的受种儿童120例为疗效观察对象, 红肿直径超过2.5cm。其中男63例, 女57例, 年龄3个月~36个月龄,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1组60例给予常规温热敷, 治疗2组60例给予新鲜土豆片外敷治疗。两组在硬结直径、红肿面积、年龄分布、性别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预防干预方法对照组接种儿童不进行任何干预;预防组用土豆片外敷法, 将新鲜的土豆洗干净去皮, 而后切成厚1.5mm~3mm, 面积5cm×5cm大小的薄片, 置土豆薄片于注射部位, 并绑上弹性绷带固定, 以防止注射部位的土豆片移位, 20 min 1次, 每日重复敷3次, 连续敷2d。
1.2.2 治疗干预方法治疗1组采用湿热敷的方法, 在红肿、硬结部位放置温暖潮湿的毛巾 (38℃~40℃) 及热水袋 (40 ℃ ~45 ℃) , 每次15 min, 每天重复3次, 连续外敷至红肿、硬结消散;治疗2组采用土豆片外敷法, 将新鲜的土豆洗干净, 去皮后切成厚1.5mm~3mm, 面积5cm×5cm大小的薄片, 原则为湿热敷面积略大于红肿、硬结面积。将红肿、硬结部位处理至清洁后, 覆盖土豆薄片并以弹性绷带固定, 每次20 min, 每日重复4次, 连续外敷直至红肿硬结消失。
1.3 疗效判定标准 (1) 预防疗效观察, 全程观察和记录两组在局部肿胀、硬结情况, 观察时间1d~3d。观察标准:接种部位是否出现红肿及硬结。 (2) 治疗疗效观察, 治疗时间1d~7d。治疗1d、3d、7d后测量硬结大小, 观察皮肤弹性及不良反应, 观察疗效。临床治愈:硬结、红肿消失, 无压痛感, 局部肌肉弹性恢复良好;显效:硬结、红肿面积明显减少, 减少至原面积40%及以下、触之较前变软明显;无效:硬结、红肿面积减少无显著改变, 或减少迟缓。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检验标准α=0.05,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
3 讨论
疫苗接种是临床上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婴儿和儿童按国家规定均需接种多种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疫苗显著降低了乙肝、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 有效增加了儿童整体的健康水平。接种多以肌肉注射为主,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接种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瘙痒。目前, 在我院接种门诊中接种预防疫苗出现红肿硬结反应频率较高, 高发生率就要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 对注射部位红肿硬结, 临床上主要采取热敷治疗、自行消退等, 但效果常常并不满意, 容易造成二次痛苦。
药物注射部位红肿硬结在临床护理中比较常见, 其多与药物刺激、难以吸收的药物成分等因素有关。而中医学认为气滞血瘀很可能是导致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的重要原因。传统中医认为, 土豆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多种效用, 纤维素细腻, 外用可散疤去毒, 使血管软化;同时, 马铃薯含有小量龙葵碱素, 具消炎、杀菌效果;另外, 也可阻止血管紧张素 Ⅰ 向血管紧张素 Ⅱ (AngⅡ) 转化, 舒张外周血管, 有利于吸收水肿[3,4]。因此, 新鲜无霉变、长芽的土豆片含散结止痛、消肿、解毒的作用, 而且经济、方便。连续外敷促进肌肉纤维的恢复效果明显, 硬结、红肿部位每次在外敷后感觉舒适, 疼痛明显减轻, 硬结局限速度快;同时, 新鲜无霉变、长芽的土豆片中极富淀粉、龙葵碱和胆甾烷衍生物茄碱等, 能介入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新陈代谢, 局部外敷还具有加速血液畅通、滋养局部组织、增促吸收局部药物, 以此达到散结和消肿的功效[5]。
本次研究采用土豆片外敷疫苗注射部位, 结果显示, 早期使用土豆片外敷疗法能有效预防局部红肿硬结形成;同时, 对于因疫苗接种已经形成的红肿硬结, 外敷土豆片治疗消肿散结效果明显, 且未出现毒副反应, 在肿胀和硬结反应发生早期可用, 迅速降低孩子的灼热和疼痛的感觉, 减缓硬结的形成。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方便, 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在对婴儿和儿童接种疫苗后, 应尽早使用土豆片局部外敷以预防硬结的形成, 而一旦发现出现肿胀、硬结, 更应尽早使用方法及早散结以减轻接种儿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陈红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 2015 (5) :480-482.
[2]刘玉琳.鲜土豆片配合仙人掌外敷治疗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红肿硬结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3 (23) :3649-3650.
[3]董淑华.土豆片和硫酸镁贴敷预防肌内注射硬结形成的效果比较[J].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 (4) :273-274.
[4]魏春红.土豆法外敷快速消肿、散结266例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4 (3) :214-215.
新鲜土豆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第2篇
关键词:新鲜土豆,静脉炎,疗效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 在疾病治疗抢救中占主要地位。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大多患者易在住院治疗5~7 d后发生。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 同时也影响治疗护理的效果, 给静脉穿刺带来了难度。内科病房大多是老年慢性疾病住院患者, 住院时间长、反复发病次数多,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且便于治疗护理方案的顺利实施。本研究对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本科室住院发生静脉炎的20例患者利用新鲜土豆片外敷, 并与50%硫酸镁湿热敷法进行对比, 效果明显,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在内科病房住院发生静脉炎的患者40例, 其中男14例, 女26例;年龄60~86岁, 平均﹙68±4﹚岁;疾病种类:高血压脑梗死10例、肺气肿10例、糖尿病10例、心功能不全10例;用药种类:甘露醇5例、氯化钾4例、左氧氟沙星8例、血栓通4例、硝酸甘油3例、氨茶碱2例、氨基酸5例、脂肪乳6例、参脉3例;静脉炎分别为轻度29例、中度8例、重度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使用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50%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布湿热敷在静脉炎部位, 在置管处避开静脉穿刺点或破损处沿静脉穿刺血管走向湿敷, 外用热水袋或湿热小毛巾固定, 并注意湿度和温度。试验组患者利用新鲜土豆片外敷, 将新鲜土豆洗净刮皮, 切成0.2~0.3 cm厚的3~4 cm的方形薄片, 离穿刺点周围2~3 cm处, 顺着静脉血管方向依次外敷, 并用保护膜覆盖并妥善固定, 变黑变干时更换。两组外敷面积均大于静脉炎部位的面积, 每天2次, 每次1 h, 5 d为1周期。
1.3 疗效评价
1.3.1 静脉炎评价标准
轻度:穿刺点周围疼痛、皮肤发红、肿胀或水肿, 并伴有发热症状, 无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中度:除轻度静脉炎的症状外, 同时具有静脉呈条索状炎性改变;重度:除具备中度静脉炎的一系列症状外还可以同时触及到硬结[1]。
1.3.2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局部症状消失, 恢复正常静脉功能, 血管通畅;有效:条索状红线和硬结消失或减轻, 其他症状消失;无效:局部炎性症状未改变或局部症状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利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79, P<0.01) , 见表1。
3 讨论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静脉给药, 输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药物以及高营养高分子化合物、药物外渗、滴注速度过快或滴注药物间隔不足、在护理操作中违反无菌操作规程、同一条血管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局部静脉壁的一系列炎性反应。我科40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均为老年患者, 由于其机体衰退, 绝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和多种疾病、血管弹性差、末梢循环不良, 导致其输液过程中易渗出, 且血管通透性增高, 易形成皮下瘀斑。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 应采取有效的治疗防范措施。硫酸镁湿热敷的作用原理是缓解和改善微血管及细小动脉的痉挛, 能有效阻断周围神经肌肉的传导, 让周围血管平滑肌收缩得到缓解、促使毛细血管扩张,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镁离子可激活细胞蛋白酶及三磷酸腺苷酶, 使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2]。从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达到减轻水肿和疼痛等炎性反应的目的。土豆学名马铃薯, 又名地蛋、洋芋、阳芋、荷兰薯等, 属于茄科茄属草本植物, 性味甘平, 具有和胃、调中、活血、消肿止痛、抗感染之功效。主要成分含有蛋白质、糖、淀粉、维生素、胡萝卜、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及无机盐、茄碱等活性物质[3], 还含有少量龙葵素等, 能软化血管及恢复血管弹性, 促进有毒物质的吸收, 缓解局部水肿和疼痛。其中龙葵素具有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甚至还有抗癌作用。维生素B2可参与3大物质代谢, 减轻炎性物质对血管的损害[4]。土豆内含有丰富的淀粉, 具有高渗的作用, 可减轻水肿的症状。生物茄碱, 可渗漏于皮下组织及血管内, 加快血液循环, 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功效, 从而有效控制静脉炎的炎性改变。本研究结果表明, 土豆片外敷控制静脉炎总有效率为95.0%, 50%硫酸镁湿热敷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 土豆片治疗静脉炎的效果优于硫酸镁湿热敷法。50%硫酸镁湿热敷法的浓度及温度不好掌握, 还要经常更换敷布, 且药物对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操作比较繁琐。患者不易掌握, 护理操作相当费时。而土豆片贴敷法更为经济, 取材广泛且无不良反应, 操作简单, 只需护理人员讲解示范, 患者即可自行操作。
参考文献
[1]于子龙.显微血管吻合断耳再植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 (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 2003, 27 (3) :130-133.
[2]邓小花.硫酸镁粉加地塞米松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6) :41-42.
[3]蒋玲林.马铃薯外敷预防尼莫地平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 (4) :35-36.
外敷土豆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 年9 月至12 月肿瘤科静脉输注华蟾素患者80 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试验组应用土豆片外敷[2], 对照组应用50%硫酸镁外敷。入组条件:首次滴注华蟾素, 均为华蟾素10 ml+5%葡萄糖250 ml中, 40~45 滴/min静脉滴注, 均采用7号头皮针输液;患者末梢循环好, 无感觉障碍, 能配合护士对局部疼痛的处理;输注时间大于3 d, 输液及外敷操作人员固定。第二天输液选择与第一天相当的静脉, 以减少误差。
1.2治疗方法应用国际通用的疼痛评估方法[3], 疼痛量表选用数字分级法 (NRS) , 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 程度分级标准:0为无痛, 1~3轻度疼痛, 4~6中度疼痛, 7~10为重度疼痛。患者可根据评价者提供的评估量表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打分, 患者自行打分前, 评价者把评估的分级法详细的讲解, 由于患者的自身体质等各种原因的不同, 所以每位患者自身的疼痛感也不一, 故让患者自行评估, 以减少误差。
1.2.1首次应用土豆片外敷第1天输注华蟾素日期是单号的, 应用土豆片外敷 (A1) , 第2天应用50%硫酸镁外敷 (B2) 。第3天及以后让患者自行选择外敷方法, 选土豆片的记为C1, 选50%硫酸镁的记为C2。
1.2.2 首次应用50%硫酸镁外敷第1 天输注华蟾素日期是双号的, 应用50%硫酸镁外敷 (B1) , 第2 天应用土豆片外敷 (A2) 。第3 天及以后让患者自行选择外敷方法, 记录同上。月末的31 号首次输注华蟾素的患者不纳入资料收集。
1.2.3 外敷时间及疼痛评估土豆片大小4 cm×4cm, 厚2~3 mm。纱布大小4 cm×4 cm, 厚6 层, 用50%硫酸镁浸湿。穿刺成功后, 在针眼上方2 cm以上覆盖相应材料外敷并固定。均在滴注后30 min时应用同一个疼痛量表为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
1.3 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均应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80 例患者两种方法缓解疼痛的结果见表1。第3天患者选择外敷方法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由于硫酸镁溶液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4]。并且镁离子具有缓解血管痉挛的作用, 所以, 硫酸镁常在临床上用于缓解各种原因所致的疼痛。根据表1 结果显示, 土豆片具有与硫酸镁等同的缓解局部疼痛的作用。在对2 种外敷方法进行比较后, 让患者自己选择最优的缓解疼痛方法, 结果发现66.25%的患者选择土豆片外敷, 硫酸镁尽管是药典推荐使用的缓解局部疼痛的药物, 但可能因为外敷比较麻烦, 而且需要额外的经济支出, 很多学者并不愿意为了缓解疼痛而采用这种方法, 而愿意采用更经济便捷的土豆片外敷。土豆片外敷在不增加住院费用的前提下, 还能获得相当不错的缓解疼痛效果, 所以得到了大多数实验对象的亲睐, 这种经济便捷而效果明显的外敷缓解疼痛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土豆,硫酸镁,静脉滴注,疼痛,外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80-80.
[2]姜翠娥.土豆片治疗输液外渗30例[J].中国民间疗法, 2007, 15 (11) :22-22.
[3]徐瑞华, 姜文奇, 管忠震.临床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70-170.
外敷土豆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