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管理评价范文
物资管理评价范文(精选9篇)
物资管理评价 第1篇
关键词:电网的项目规划,项目建设的进度,物资管理
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家的安全与电力行业息息相关, 电力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比其他行业更为重大, 我们应该以“科学合理、有序高效、适度超前、简介明确、安全可靠”的科学的发展观来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要把握好制约电网发展的要点, 遵循电网的发展的规律, 研究解决电网建设规划中的主要任务、需要处理的关系、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布局合理、网络架构坚强的电网, 使经济的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进行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与环境中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要求下一阶段着重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 进一步健全快速、灵活、有效的应急物资采购配送机制;加强应急物资维护和保养, 强化退库归档管理;提高储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立应急物资协调联动调拨机制, 进一步夯实应急物资储备基础, 提升保障能力。
1 发挥带头作用, 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提升电网建设的速度
物资合同管理指的是企业作为合法主体, 依法对本企业物资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以及结算等进行组织、监督、诉讼、协调以及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依法签约和履约物资合同是保证电力物资供应的基础, 同时也是实施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前提。
提高供电的可靠率的最为重要的环节与最稳定安全的第一防线是电网的规划。有一个好的可靠的规划可以让事情变得事半功倍, 电网基础的建设与运行都与好的规划息息相关, 所以要充分发挥龙头的带头作用。电网规划所涉及的部门单位很多, 工作量非常大, 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时候规划部门要起到带头作用, 应当负责协调、组织各个部门的运行, 其他部门也应当全力配合, 共同完成电网的规划。规划的经济性和评价性应当特别关注。所作出来的规划的好坏, 是否值得投资, 都会由一个衡量的方法。我们必须要全面的考虑到建设、效益、运行成本、规划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2 增强电网建设的管理水平, 推进一体化的工作, 贯彻精益化理念
2.1 电网项目建设
电网项目建设的保证与前提是项目建设的物资供应、建设进度、青赔等工作。想要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的管理, 就要做到电网建设项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应当加强质量、进度、安全的强化管理。放在首要位置的应当是电网建设的安全问题。落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建立健全应急体系,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排查与解决。应当形成闭环式管理, 联合检察与督查并行, 细化各项安全工作。工程项目的生命是电网建设的质量, 判断项目实施的效果的也是电网建设的质量。所以说必须按照规划进行落实监察。工程建设的基础是电网建设的进度管理, 投产时间、物力、人力的合理安排时电网建设正常进行的前提, 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隐患与安全隐患应当被杜绝;采取细化到每日的管理方式来执行计划。
2.2 电网项目建设的条件
建设时间的安排要合理, 应该根据电网建设进度的时间以及利用自身的各种有利条件并且执行公司的工期, 来合理的安排建设的时间。应当综合考虑建设的物力、人力、停电以及工程量的各个因素, 来指定项目施工的时间表。通过时间表, 将工程量的完成进度细化的每天, 最终落实工程每天必须完成的施工量。比如:如果一个配电房的建设时间为35d, 施工安排的时间为5个周, 在此基础上, 在指定每日的施工安排表。其中每日施工表中应该累出每天的施工量以及需要的人力、物力, 并且安排监察人员随行, 每天都要进行监察, 最后根据每天的完成量以及完成质量进行分析汇总, 以周报或者日报的形式显现出来, 奖罚制度也应该建立健全。电网项目的建设速度的提升与此方面密不可分。
在物资供应方面, 应当结合电网施工项目进度时间表, 执行公司的制度要求, 提前做好物资的供应计划表。应当抓住关键的时间点, 努力做到物资的到货计划、物资供货计划与同工程项目的横道图基本吻合, 实行跟踪调查的制度。闲置的物资也应当被充分的利用起来, 将闲置物资整理成闲置物资材料库。在进行项目规划的时候要充分的想到闲置物资的作用, 缩短供货所用的时间。提高电网建设的速度也与物资的供应密不可分。
2.3 物资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物资标准化是物资集约化提升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物资集约化管控的前提。公司和项目要充分认识到物资标准化工作的艰巨性和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物资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价值导向为核心, 要以满足项目的采购优化和仓储优化为目的, 充分体现资源整合能力和共享服务能力。
物资标准化建设是以项目为载体, , 以网络化建设为平台, 以规范管理、机制创新和文化引领为支撑, 它针对管理各个环节所涉及的不同管理内容, 每一个管理内容中涉及的管理要求、管理岗位, 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在扩张中不变样、不失控, 让企业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
2.4 电网企业应急物资管理
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是近几年才开始建立的, 相关的法制建设和基础研究工作还不是非常的完善。同样, 电网企业的应急体系也是经历了各种灾难之后才开始大力建设的。应急物资管理是电网企业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各级电网企业大都设置了应急物资管理部门或者专职管理人员, 明确了应急物资管理流程, 建立了应急物资准备体系。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目标, 应全面的提高电网的经济性、安全性。
3 保证电网建设的效益, 提高电网项目建设速度, 做好评价工作
评价电网项目建设工作是在项目完工后对电网建设的项目实施的准备、前期的决策、项目效果效益、建设实施等过程的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 可以对项目所产生的对社会、财务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效益进行客观的、合理的、公平的评价, 工程的造价水平分析、投资效益的实现、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是需要重点评价的部分, 同时也是整个项目终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社会效益优先, 企业效益为重”的企业理念应当全面的被贯彻落实, 项目应当被严格把关, 投资控制也应当被严抓, 资金的管理、工程项目的管理以及投资效益的分析应当全面的做好, 充分的完成项目完工后的评价工作。
伴随着我国大规模智能电网的建设的完工以及电力的管理化标准胡的推进, 在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电机基建项目变得日渐成熟。同时也应当积极改进和优化电网企业的基建计划。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电力基础的科学、集约、健康的发展, 才能适应电力基建的规模发展。
国网电力将结合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评价标准, 开展面向各级质量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升质量监督人员对各专业质量监督关键点和标准的掌握水平;有计划地开展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试评价工作, 进一步提高专业质量监督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切实加大质量监督管控力度。
4 结束语
万事开头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不管是材料的计划、材料的过程消耗控制, 亦或是安全文明施工和材料方面的“经济经营工作”, 都需要在项目开工初期就做好合理的物资管理策划 (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 让材料在使用、管理中一开始就有据可循, 坚决避免开工初期出现材料管理的混乱, 这样在过程中将会很难矫治。
在当前, 城网可以基本满足发展的需要, 但是电网线路的超负荷现象极其严重, 我们应当在保证城网的正常运作下, 加强对郊区以及郊区电网的发展建设。每降低百分之一的线路损耗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利润。所以我们应当保证城网的发展, 同时加强电网的发展建设来增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标准化得思路及方法在电网物资管理方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 为了更好的完善电网企业的物资管理, 还要不断的去探索标准化在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唐英军, 冯建.论电力安装企业怎样做好项目施工的管理工作[J].广东科技, 2012 (14) .
[2]王汇敏.电气工程师怎样进行施工管理[J].民营科技, 2011 (01) .
[3]邢至宏, 温未强.浅谈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7) .
[4]江勇文.浅谈变配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23)
[5]苏余全.浅谈输变电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提升[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3) .
[6]张洪运, 马振, 乔欢.输变电工程造价的管理发展趋势及优化研究[J].华东电力, 2011 (4) .
[7]李鹿洁.电力基建工程技经管理过程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1 (8) .
企业物资管理任务与物资分类 第2篇
1.1物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经营离不开必要的物资条件,因此明确物资管理的任务,加强对企业物资的管理,对于促进企业不断增加产品产量,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物资消耗,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对物资的分类是物资管理的基本要求与前提,对企业的物资进行合理的分类,便于企业对物资管理的实际操作,特别是对于编制物资计划、采购订货、仓储管理、财务核算 等方面均是非常需要的。2.管理职责
搞好物资管理,是公司全体经营管理者的共同任务,各职能部门均应按照物资管理的任务要求,进行目标细化,建立内部物资管理责任制度,通过加强物资管理,使公司物资得到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资的使用交通,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只供不管、盲目储备、优材劣用、浪费损失等不良现象的发生。3.物资管理任务
3.1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公司有近千个品种规格的物资,必须做好物资的计划管理和供应工作,通过合理的采购、保管、发放,保证按质、按量、按时、按品种规格、成套齐备地满足生产和经营过程的各种需求,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不间断地进行。
3.2促进技术进步
物资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企业的生产和研发部门,为发展新品种,改进老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改革生产工艺等,提供新型材料、新型工具等供应方面的情报资料和建议,并积极组织货源开展标准化工作,及时修订物资供应目录等工作。
3.3节约物资消耗
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通过物资消耗定额的制订、贯彻和检查,督促和配合生产技术部门或其他物资使用部门改进生产技术和加强管理以降低物资的消耗,并且要努力消除和减少物资在储运过程中的各种损耗。
3.4提高物资周转率
搞好物资管理,提高物资周转率,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减少利息支出,降低物资保管的损耗和费用。压缩库存物资,就可以使更多的资金和物资投入到再生产之中,使得再生产规模扩大,加快企业的经营发展速度。
3.5降低物资供应的成本
当物资有多种供应来源而且可自由选择时,应当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价格低廉和路途近、交通方便的货源,以节约运输费用和减少储备量。同时还要不断降低物资的采购费用和保管费用。
3.6充分利用物资的使用效果
挖掘各种物资的综合利用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资的使用效果,应避免物资的长时间闲置和囤积,防止大材小用、优才劣用,做好收旧利废,控制使用等方面的工作,要严格企业物资管理制度和手续,建立起物资管理的正常秩序,并且要有效地堵塞物资流失、贪污盗窃等漏洞。4.物资的分类
公司所需物资种类繁多,各有不同的特点与作用,为了便于编制物资计划、采购订货和加强管理,对于各种物资必须合理地加以分类。
4.1按物资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如下:
4.1.1主要原材料
是指经过加工后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原材料。
4.1.2辅助材料
是指用于生产过程,有助于产品形成,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
4.1.3燃料
这是指用于加工制造、动力生产、运输和取暖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归为辅助材料。
4.1.4动力
是指用于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电力、蒸气、压缩空气等。
4.1.5工具
是指生产中消耗的各种刀具、量具等。
4.1.6包装材料
是指产品完成后经检验合格后用于包装产品的材料。
对物资采用上述这种标志分类,主要是便于企业制定物资消耗定额和计算各种物资需要量,同时也为企业计算产品成本和核算储备资金定额等各项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4.2按物资的使用范围分类如下:
4.2.1产品生产用料
4.2.2经营维修用料
4.2.3新产品研究开发用料
4.2.4技术改造措施用料
4.2.5工艺装备和非标准设备用料
4.2.6基本建设用料
煤矿物资供应经济效益的评价 第3篇
在经济一体化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得到不断加强, 企业的物资管理已经逐步形成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从企业的物资供应经济性角度来看, 可以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方式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其已经成为了实现企业竞争力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
与普通的工业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相比, 煤炭企业的生产工艺更加复杂, 其生产业务变得更加复杂, 且生产因素变得更多, 更加难以把握与控制。同时, 在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还应该注重其活动的安全性、高效性与连续性管理。因此, 不管是企业的物资质量问题, 还是供货的及时性特点, 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甚至诱发安全事故, 因此加强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经济性评价工作, 提高企业物资供应水平对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二、煤矿物资供应经济效益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矿物资供应经济效益评价是保证煤矿企业物资得正常流动的基础, 是保证企业持续生产、发展的根本。但是, 当前煤炭企业的物资供应经济效益评价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1、缺乏专业知识, 专业人才缺失
在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经济性评价过程中, 及时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对确保物资供应有重要作用。当前, 煤矿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较为片面, 其主要注重矿业专业人才方面的引进, 对服务管理型人才的引进不予重视。加之企业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不够重视, 导致大部分物资流动及管理工作人员都不具备完善的物资管理理论体系, 造成了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经济性评价工作受阻等问题, 使得企业的物资供应链出现问题, 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发展受阻。
2、物资供应成本难分离
物资供应的成本难以从企业生产的总成本中相分离开来, 这是当前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由于物资供应贯穿在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 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涉及到物资供应费用问题, 不能够将之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项目列出来。即使列出来也只是其中不完全的一部分, 导致物资供应的经济性评价工作难以实施。
3、库存积压严重, 流动资金被占用
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着采购物资量远大于消耗量的问题, 直接造成了大量的物资滞留在仓库, 造成了最终积压等待报废的物资比例较高, 不但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 而且影响了资金的正常流动, 不能保证企业正常的流动资金需求, 企业的持续发展受阻。
三、构建合理的物资供应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善的物资供应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降低物资供应部门的服务成本, 提高服务人员的工资水平。所以, 在物资供应经济性评价工作中, 财务部门主要考虑的是内部人均工资增加额、物资供应管理费用的减少额、物资库存费用的降低额、物资供应信息服务费用降低额与物资配送费用的降低额。其中, 人均工资增加额指标是反映对应的控制措施实施前后内部员工的工作增加额度。而物资供应部门的运作费用降低额则是在供应相同物资的基础上, 物流费用降低的额度, 这项指标越高, 那么同样成本的物流供应服务量将更多, 物资供应的经济性水平就更高。
2、煤矿企业内部供应客户环节经济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的根本目标在于满足各个区队的正常生产需要。针对该阶段的服务过程进行经济性评价时, 主要以任务单满足率、物资供应准时率、区队的满意程度、供应物资的破损率以及安全事故率等。
其反映的是煤矿物资供应链响应各个区队的工作效率, 其指标越高, 说明物资供应工作做得越好。
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物资供应部门针对各个生产区队的服务质量评价, 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其对生产的正常影响, 只有该指标达到一定标准之后, 才能保证煤矿正常的物资供应, 这一指标尤为重要。
其反映的是整个物资供应部门在为企业正常生产而提供的物流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间接的反映出了物流服务给煤矿企业生产效率带来的影响。所以, 在物资供应管理过程中通过提高区队满意程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
由于该指标直接反映出了物资供应过程中对物资既有性质的保全状况, 因此物资供应过程中的破损率是评价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的一个重要指标。
物资的破损率与安全事故率直接反映出了物流部门的整体服务质量, 只有保证这两项指标的水平, 才能达到评价物资供应经济性水平, 提高物资供应经济性的目的。
3、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经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煤矿物资供应链内部经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物资供应的整体经济性水平, 在管理过程中只有提高物流运作的整体效率, 提高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创新水平才能满足当前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经济性要求。
主要采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库存周转率与物资供应部门工作效率两个方面。
库存周转率对当前煤矿企业提高物资供应经济性水平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对那些实施零库存管理的企业而言, 库存周转率成为了衡量物资供应链经济性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 物资周转率越快, 在同等资金消耗下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越高。
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管理规定 第4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剩余物资及废旧物资管理,规范剩余物资及废旧物资回收处置管理程序,杜绝浪费、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根据《《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物资管理办法》(中铁股份物资﹝2016﹞46号)的要求和《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物资管理办法》(电气化物设〔2016〕366号),结合《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试行)》(电气化物设〔2015〕92号)试行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废旧物资是指施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法利用的边角余料、各种有残值的废弃物(如废弃的各类金属制品、工器具、导线、电缆、周转材料等),无押金不需返回的包装容器,经鉴定批准不可利用的库存积压及工程剩余物资。不包含完整的报废固定资产设备。
本规定所称的剩余物资是指新建、更新改造或大修工程项目及生产、维管完工后未使用的物资。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的剩余物资及废旧物资管理。
第二章
管理职责与分工
第四条
集团公司物资设备部是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处置的职能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制定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回收处置管理规定;
二、负责审核、分析、批复集团公司各单位提报的废旧物资回收处置申请报告(估价在20万元以上);
三、负责向股份公司上报集团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处置资料;
四、负责对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回收处置工作实施监督、检查。第五条
集团公司物资采购管理中心是剩余物资处置主管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负责汇总集团公司各单位剩余物资数量及质量状况,建立多(剩)余物资调剂利用平台,协助办理多(剩)余物资调剂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第六条 集团公司直管指挥(项目)部、各子(分)公司物资管理部门是本单位的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回收、处理的具体实施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回收处置实施细则及具体量化指标和奖励制度;
二、集团公司直管指挥(项目)部、各子分公司直管项目部负责本单位废旧物资清点造册,鉴定、评估并提出处置方式,报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估价超20万元以上报集团公司物资设备部批准);
三、负责汇总本单位工地剩余物资数量及质量状况,并上报局物资采购管理中心。各子、分公司应建立本单位的多(剩)余物资调剂利用平台,并负责本单位多(剩)余物资调剂工作。第七条 各项目部分部、作业队(架子队)职责:
一、负责组织本单位废旧物资的现场管理,接收入库,对本单位入库的废旧物资统一造册登记验收、确保帐物登记完整;
二、负责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处置前的保管及防盗;
三、负责工地剩余物资的清点造册,报上级物资管理部门。
四、负责职权范围之内的废旧物资鉴定、报告、处置等相关工作。
第三章
剩余物资管理
第八条
剩余物资分为在库物资、退库物资两类。
在库物资:项目完工后,没有领用的库存物资。项目部(生产车间)要及时清理库存,做到账物相符。
退库物资:项目完工后,已经报销出账但没有投入到工程使用的物资。项目部(生产车间)物资机械部须督促作业队(班组)退回料库,办理退库手续。
第九条
剩余物资的清理。工程项目的物资供应工作量基本完成时,项目部(生产车间)应及时组织各用料单位对工程剩余物资和在库积压物资进行清理,按品种、等级重新分类,编制《剩余物资清册》(见附件1),并由项目部(生产车间)物资机械部做好实物和质量证明文件的对应及保管工作。
第十条
项目部(生产车间)物资机械部会同工程生产技术、工经、安质、财务等部门共同进行鉴定,明确可利用(剩余)物资或不可利用(废旧)物资,完善《剩余物资清册》,分析工程项目剩余物资的产生原因,形成分析报告,拟定处置方案,上报隶属公司物资机械部、工程管理部等相关部门。
第十一条
子分公司物资机械部应将项目部(生产车间)上报的《剩余物资清册》整理,建立《剩余物资管理台账》(见附件2),列出《可调剂剩余物资清册》上报集团公司物资采购管理中心。
第十二条
集团公司物资采购管理中心应对子分公司的《可调剂剩余物资清册》进行整理,及时在集团公司OA办公平台上发布可调剂剩余物资信息。
第十三条 子分公司物资机械部应对项目部(生产车间)上报的剩余物资分析报告及处置方案进行审核,按照物尽其用的原则,作出利库、调拨、调剂、退货、转让等处置批复意见。
第十四条
剩余物资处置。项目部(生产车间)物机部按照上级公司批复意见,及时处置剩余物资。处置结果反馈公司物机部。
一、定价:剩余物资处置前要进行处置价格评估,原则上结合物资进价,以低于当时的市场价格计取,运杂费由调入、调出单位协商。
二、责任项目部(生产车间)应充分考虑本项目后续工程的需用情况,优先利库,办理正常领用手续,报子分公司主管领导,核减剩余物资库存。
三、责任项目部(生产车间)不再需用时,应主动联系或按照上级公司批复,调拨调剂到其他项目,办理物资调拨手续,同一纳税主体下的项目之间调剂一律开具调拨单,同时将调拨单返子分公司物机部,核减剩余物资库存。
各子分公司之间的物资调剂,物资调拨手续必须满足税法的相关规定,具体由双方协商解决。
四、责任项目和其他工程项目均不需用的剩余物资,应联系协调原供货商,办理退货。
五、责任项目不再需用而又无法调剂、退货的剩余物资,按规定的决策程序,经批准后,可以有偿转让。
六、不具备转运利用的物资,经项目部废旧物资处理领导小组鉴定,并报请隶属公司主管领导、物机部等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方可纳入废旧物资处置。
第十五条
剩余物资的账务处理。剩余物资处置收入交项目财务账户统一管理,依据财务的相关规定,用于冲减项目工程成本和列支剩余物资清理、处置中产生的管理费用,禁止处置资金账外管理或挪作他用。
第十六条
剩余物资处置的监督。纪委监察部门应对剩余物资处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擅自处置剩余物资,违者根据情节追究其责任。
第四章
废旧物资管理
第十七条废旧物资处置原则。
一、归口管理原则
废旧物资处置权归属各单位、项目部废旧物资处理领导小组,实行物资部门归口集中管理,其他部门不得擅自处置废旧回收物资。废旧物资处理领导小组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确定,基本应由主管领导、物资、技术、安质、财务、纪监部门等有关人员组成。
二、再利用优先原则。对经过整修仍有较高使用价值的物资应优先考虑重新利用。
三、分级管理原则
1.单批次估值在20万元(含)以下的,由子分公司物机部自行处置,并将处置结果(每半年)上报集团公司物资设备部。
2.单批次估值在20万元(不含)以上的,报集团公司批准,按照批准文件要求处置,并将处置结果报集团公司物资设备部。
四、先鉴定后处置原则:项目部定期对废旧物资进行清理,处置前必须先鉴定后处置,未经鉴定批准的不得处置。
第十八条废旧物资处置方式主要为再利用和报废变卖两种处理方式。
一、可再利用的废旧物资,由各单位物资管理部门负责仓储管理及利库。废旧物资回收目的在于利用,使原来失去价值的废旧物资,以新的价值投入使用。一是以原材料形式加以利用;二是以零部件的形式修复再用。废旧物资的利用要确保质量,利用废旧物资需要技术、安质、物资等部门共同确认质量和数量。必要时请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方可利用。废旧物资的再利用,必须依据该项目建设单位有关规定要求进行。
二、拟报废变卖的废旧物资经联合鉴定之后,由各单位采用逆向公开招标或拍卖竞价等方式进行,以出价最高者中标为原则。并与中标单位签定相关协议或合同后方可执行。
同时要注意有关政策的执行,废旧有色金属和废旧铁路器材,选择返厂或当地有资质的回收部门进行处置。
第十九条
处置程序。
一、回收。各子、分公司,项目部根据各线施工特点要认真核算拆旧数量和剩余线头的回收数量,核定作业队(架子队)、工班应回收的废旧物资数量,按核定数量回收,并及时上交料库,双方做好交接记录。对数量大,价值高的有色金属废旧物资(如接触网承导线,各种电缆等)回收需达到95%以上。
废旧物资的储存,单独设立回收料存放地点,集中进行处理。
二、整理分类。项目物机部对回收的废旧物资整理造册。
三、鉴定。项目物机部组织生产技术、工程经济、安质、财务等相关部门对废旧物资联合鉴定。
四、建帐。项目物机部根据联合鉴定结果,分类存放保管,避免损耗、贬值或因大量堆积造成混乱。同时建立回收物资台账,拟订处置方案。
五、审批。项目废旧物资处置方案上报至子分公司物资管理部门,子分公司汇总审核后,按照管理权限办理。属于固定资产的物品,执行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规定。
六、处置。项目部根据上级批复,在纪委监察部门的监督下,处置给具备废旧物资回收资质的企业,并将处置方式及结果在项目部厂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七、归档。废旧物资处置结束后,物资部门必须将废旧物资处置见证性资料及财务凭证归档备查,并将废旧物资处置清单提供给项目财务部,配合其及时收回废旧物资出售的全部款项。同时,以书面形式将处理结果报上级物机部核备。
第二十条
账务处理。依据财务部门的相关规定,废旧物资处置收入用于冲减工程成本、回收处置中所发生的搬运保管费用、奖励基金等,严禁形成帐外资金或挪作他用。
第二十一条
废弃危险品和化学品的处置,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要求执行。
第五章
检查和考核
第二十二条
经项目物资消耗管理小组确认物资总额(量)有节余的作业队(班组),属于限额内节约退库的,可申请物资节约奖励,奖励资金按照有关规定,由项目部(生产车间)奖励相应的责任成本主体。
项目部(生产车间)应明确造成剩余物资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对因生产技术部门提报数量加大、规格型号错误或物资部门无依据加大采购数量形成的剩余物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三条
为鼓励职工参与废旧物资回收工作的积极性,可提取处理所得款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奖励比例不得超过处理金额的30%;对未按应回收计划回收的,给予一定的处罚。
第二十四条
剩余物资、废旧物资处置奖罚具体实施细则由各单位、项目部根据施工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并报上一级物资管理部门核备。第二十五条
集团公司将不定期的组织相关部门对剩余物资、废旧物资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和考核。检查考核结果在集团公司OA办公平台予以通报。
对违反规定,私自处理剩余物资、废旧物资以及渎职和营私舞弊等行为,要追究有关人员党纪政纪和经济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剩余物资和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试行)》(电气化物设〔2015〕92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七条
物资管理评价 第5篇
物资采购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物资采购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 是综合反映采购各种属性和物资质量属性的指标集,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采购工作、电力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 某供电企业每年物资采购金额达数十亿元, 集中采购物资包括主网、配网、生产材料、营销、信息、办公、消防等7大类, 物资类型号达20, 000多条, 物资采购种类繁多、范围广, 存在物资采购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 建立横向贯通、纵向协同的物资采购绩效综合评价体系, 量化并实时监控物资采购的全过程, 有效的规范并优化采购管理各环节, 对物资采购工作做出快速响应和科学的分析、评价, 实现采购环节甚至整个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效益的提升, 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研究背景
1.1 现有物资采购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存在问题
(1) 指标覆盖不够细化, 涵盖范围不够广:据分析可知, 目前物资管理管理领域关键指标设定不够细化, 指标涵盖范围较窄。仅限于需求计划申报准确率、采购集中度等指标的统计。
(2) 主观设定采购质量评价指标:采购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定都比较主观, 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和有力的理论支撑, 使得部分指标较为片面, 一些指标评价脱离实际, 现时绩效体系的有效性比较低。
(3) 欠缺闭环的采购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现有的物资管理指标仅从计划管理、需求预测、供应商管理、仓储和配送等维度设定, 忽略各维度和部门内部各业务节点的闭环管理和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 对供应链流程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4) 尚未形成系统的采购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欠缺完整的绩效考核和评估标准、欠缺采购质量后评价措施。指标分数的高低, 没有相应的标杆进行对标, 无法有效评估采购工作的好坏, 更无法对采购全过程做出科学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5) 信息化水平较低:物资采购相关指标仅依靠手工的登记、计算、汇总, 无法实时采集、查询和更新相关指标数据的变化, 指标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较低。
1.2 物资采购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理论依据
1.2.1 指标主要分解方法
指标体系建设中指标分解是较为重要的工作, 其主要采用的方法通常有平衡记分卡法、关键成功因素分解法、价值树分解法及业务流程分解法等。根据不同方法的特点分析、研究, 本文的指标体系构建主要采用以平衡积分卡为主, 其他分解方法为辅, 层层分解指标。
1.2.2 公共采购管理理论
公共采购管理理论认为, 公共主体采购活动具有采购主体的特定性、采购的公共性、采购程序的公开性、采购的政策性等特点。因此, 对公共主体采购管理工作进行评价, 一方面重点评价其管理程序是否严格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另一方面评价采购管理为国家基建项目做出的贡献、节约的成本及其履行的社会责任。
作为大型的供电企业同时兼具公共主体采购的特性和企业独有的特点, 其采购的标的物及工作过程既是为大型基建项目所服务, 又是与电力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相关的。
1.2.3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是评价体系建立的首要内容。指标可以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主要分为两种评价方式, 即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更多是采取人的主观打分, 而定量评价则对评价对象的日常表现设立定量指标并收集指标的原始数据, 通过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定量评价比定性评价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采购绩效的真实情况, 而不受人为主观意识的影响。基于以上评价方式的特点, 本文将采用数学模型法评价定量指标, 模糊法综合评价定性指标并最终转化为定量指标, 使得评价指标更具科学性。
2 物资采购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本文根据电力企业采购工作“二元性”特点, 结合采购过程关键要素及其控制要点, 归纳总结采购工作由“规范、质量、成本、效率”四方面目标组成, 同时也是企业采购绩效评价指标的总体框架。基于“规范、质量、成本、效率”框架指标, 运用KBS平衡计分卡法转化、构建指标体系, 如图1所示。
3 物资采购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主要内容
基于目前采购质量管理的问题, 本文将从“采购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采购绩效指标算法的设计”、“评定细则的制定”和“评价过程信息化实现”四方面进行改善, 持续推进物资采购质量和采购工作效率的提升。
3.1 采购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前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来源有三方面, 一是南网层面指定的指标集, 二是总结标杆企业采购绩效评价指标, 三是根据采购过程关键要素及其控制要点, 由“规范、质量、成本、效率”框架分解出来的子标集。基于以上三方面进行梳理、剔除重复评价的多余指标, 并对原有的准则进行改善, 设计合理的指标集, 最终形成采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如图2所示。
3.2 采购绩效指标算法的设计
基于定性、定量两种评价方式的主要特点, 采购过程关键要素及其控制要点, 确定指标体系中, “质量、成本”和“效率”3个维度下的二级指标分别采用采用数学模型法进行评价, 主要的数学模型有阈值法处理模型及正弦函数处理模型、直线映射方法等。“规则”部分指标基本采用打分形式定性评价, 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转化为定量评价指标。
3.3 采购绩效指标评定细则的制定
建立一个多维度的全面的科学的指标体系, 除针对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设计一套科学的数学算法外, 还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评定细则。基于电力采购工作的特点, 采购绩效评定细则主要由:指标评定业务指导、指标评定业务流程、指标评定的职责和权限、指标评价周期、指标评价的记录模式和载体等组成。
3.4 采购绩效评价过程信息化的实现
采购绩效评价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 是实现采购绩效综合评价和管理信息化、量化和实时监控采购工作全过程, 对采购问题和难点做出科学评价和快速响应。通过E-R模型构建采购绩效评价系统的数据库概念结构, 并进一步转换为DBMS所支持的关系数据模型, 进而实现用户信息、采购物资信息、评估专家信息、评价指标信息的采集、统计和分析结果呈现等功能, 为采购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工具。
4 基于绩效体系的采购工作流程改进
建立采购绩效评价体系目的在于科学的评价物资采购工作, 规范并优化物资采购管理各环节, 为流程改进指引方向。因此, 在采购绩效体系的应用中, 要把绩效体系和流程改进结合起来, 以绩效评价促进流程的改进, 用流程改进提高采购绩效, 不断重复循环这一过程。
基于上述理论和研究结果, 某供电企业根据采购绩效综合评价现状, 对采购工作进行改进, 找出存在问题的业务流程, 即改进点, 具体情况如下:
从图3可看出, “效率”维度相对其他维度 (规范、质量、成本) 分数较低, 通过对其构成的二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发现采购及时性和交货及时性等效率指标分数较低, 采购响应时间过长。而采购响应时间由需求计划申报时间、招标采购时间、供应商配送时间等组成, 通过对这四个时间进行对比、同行业对标, 发现招标采购流程时间节点过长, 因此对招标采购流程进行改进, 缩短招标采购时间。
招标采购流程包括招标申请流程、定标流程和合同签订流程三部分, 共耗时90天, 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通过进一步调研分析, 对关键流程节点进行梳理和简化、重新分配审批权限、缩短小组会议时间等措施, 招标采购时间压缩至60天, 共减少了30天, 流程改善效果明显。
5 总结
本文通过“采购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采购绩效指标算法的设计”、“评定细则的制定”和“评价过程信息化实现”四个关键内容建立电力物资采购绩效综合评价体系, 量化和实时监控采购工作全过程, 通过分析采购绩效综合评价结果, 同行业对标等手段, 对采购工作流程进行改进, 促进电力物流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升。其中, “采购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指标算法设计”是计算指标体系的方法, “评价细则”是有效实现评价过程的保障措施, “信息化”是实时监控评价全过程主要手段。
摘要:本文根据电力企业采购工作的特点, 结合采购过程关键要素及其控制要点, 从“采购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采购绩效指标算法的设计”、“评定细则的制定”和“评价过程信息化实现”四方面进行改善, 构建电力物资采购绩效综合评价体系, 量化和监控采购工作的全过程, 改进采购工作流程, 以实现物资供应链管理绩效提升为目标。
关键词:采购绩效,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指标算法,评定细则
参考文献
[1]周传和.电力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 2004.
[2]罗伯特·卡普兰, 戴维·诺顿.平衡计分卡战略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戴维·帕门特.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开发、实施和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4]李国强.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 2004.
物资管理评价 第6篇
一、电力企业物资招标方法探析
当前, 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普遍应用两种招标方法, 笔者现将其列示如下。
1、集中招标
当前, 中国现行法律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适用范围提出了明确规定, 其中, 对适用招标工程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单项合同估价, 大于100万元的单项合同必须通过招标来选择承建商 (生产商) ;二是总工程造价, 大于3000万元的工程项目必须通过招标形式来选择承建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在近年来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 建设项目的增多, 使企业必须要在传统项目建设管理的基础上采用招标形式。但是, 在现实中, 电力企业往往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 某电力企业计划在本年度投入建设两个工程项目, 分别为A项目和B项目。其中, A项目总工程造价4000万元, B项目总工程造价2600万元, 但两个项目都用到了同一种设备, 且设备造价在120万元左右。针对这种情况, 电力企业应采用集中招标制来合并两个工程中的单项合同, 即开展两次招标。第一次为A项目承建招标, 第二次为设备生产招标。如此, 可有效减少电力企业的成本投入, 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又可以因为招标量大而降低设备造价。
2、一般招标
一般招标适用于两个工程项目中没有重合的单项合同, 或单一的工程项目等状况。一般招标与集中招标是相对的。在工作实践中, 电力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般招标方法, 也可将单个项目招标与单项合同招标合并, 采用集中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建商或生产企业, 从而降低企业投入成本, 提升招标效能。
二、评价方法研究
电力物资招标的效能, 以及单项合同或总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劣, 不仅关系着企业本身的利益, 更关系着广大用电客户的切身利益。因此, 电力企业在招标过程中和项目建设期间必须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来检验招标效能和工程质量。结合工作体会, 笔者现提取两种评价方法与广大同行探讨。
1、质性评价
质性评价的理论基础源于解释主义哲学, 即探究评价对象所蕴含的所有属性 (分类) 的实质, 并探究整个评价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的提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特质”, 以得到客观的评价结果。质性评价具有多种分属, 如档案评价、苏格拉底式评定、推迟判断以及调查和实验等等。在实践应用中, 电力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评价方法。例如档案评价, 电力企业可制定战略规划档案, 并将预计投入建设的工程项目进行客观评估, 同时制定招标档案, 以及投标企业档案, 对企业建设能力进行客观评估, 最后总结数据, 制作评价标准, 从而减少风险, 提升工作项目的建设质量。
2、量化评价
量化的实质是一种数学概念, 即将某一观察对象数据化, 以代表该对象的实质或具体特征。例如: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 13亿人口, 23个省份,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等等。而所谓量化评价, 即将评价标准和评价对象拆分为若干分类, 继而进行两者之间的同类对比, 从而反映评价对象的优劣。
例如, 量化拆分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构成要素, 并将其单独提取出来, 作为一个单独的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在应用量化评级的过程中, 评价标准应是一个数据化的概念, 这需要电力企业首先对各项拆分后的要素进行打分, 并基于投标企业或承建商视角对其进行打分, 通过评分进一步细化并将各分值分摊到每一参数。如技术分, 对应承建商或生产商的总体技术水平, 其中包括:变压器的技术性能及参数指标的损耗、噪音、局放等, 原材料、配件、配套设备质量的变压器的硅钢片、有载调压开关等, 生产工艺及设备水平的剪切机、绕线设备、叠片工艺、试验设备等。再如价格分, 对应工程项目总体造价、投标价格以及与工程项目或单项合同相关的各类价格, 等等。
事实上, 针对物资招标和工程建设所应用的评价方式还有很多, 但应用方式却大同小异, 鉴于篇幅有限, 不再一一论述。
总而言之, 电力企业物资招标是一项系统工作, 在这项工作中, 各个环节都是重中之重。电力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全面而又完善的招标计划和评价方案, 从而加强招标效能, 提升工程质量, 并由此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黇.电力企业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探究[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 (22) :428-429.
物资管理评价 第7篇
1 应急物资储备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文献法确定初步的指标体系[1,2,3,4,5,6], 在此基础上依托课题研究, 制定了相关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性调查。为使调查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将调查对象共分为3类: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应急物流专家、参加过应急救助的基层工作者, 且受访对象均有一定的灾后应急工作经验。共发放样卷52份, 并且通过有效性的检验, 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可得:影响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4类:规模因素、人文因素、位置因素和技术因素。规模因素主要是指应急物资的储备数量、品种数量。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管理水平两个方面。位置因素就是指应急物资储备点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辐射面积。技术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信息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就是地区应急物资采购、运输、储存、配送信息平台的建设水平, 以及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机械技术就是各种储存设备、拣选设备、运输设备等硬件设备的保有量和性能水平。为了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 本文针对不同因素设立了相应指标体系, 如图1所示。
2 评价方法
本文利用三角模糊数对应急物资储备能力进行研究, 针对影响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的各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 针对不同指标对候选方案进行专家评价。一般专家给出的评价有3种方式, 一是量化打分, 二是优先排序, 三是文字描述。量化打分虽然操作简便, 但专家对评价标准的掌握、理解不同, 打出的分数之间差别很大, 平均后的量化分数表达抽象、简单, 处理结果掩盖了评价的实质内容。优先排序仅带有优先次序, 不具有数量上的差异, 当各个专家的意见不一致时, 排序结果很难达成共识, 因此一般要与打分量化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文字描述的优点是专家易于掌握, 缺点是对语言的量化较为困难, 因此本文引入了三角模糊数, 可使得该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7,8,9,10]。
设求解的应急物资储备方案集为A={Ai, i∈M}, M=1, 2, 3, …, m, Ai为第i个方案, m为方案个数;指标集为C={Cj, j∈N}, N=, 1, 2, …, n∈, Cj为第j个指标, n为指标个数;指标权重向量为W={wj, j∈N}, wj为指标Cj的权重, 是第i个方案的第j个指标的评价值;方案的评价值可通过决策矩阵D的形式表示为:
设参加方案评价的专家集为E={Eg, g∈o}, O={1, 2, …, h}, Eg为第g个专家, h为专家人数, 则专家群决策矩阵De及专家群权重矩阵we分别为:
式中:yijg是第g个专家对第i个方案在第j个指标下的语言变量评价值;wjg为第g个专家对第j个指标权重的语言变量评价值。
利用三角模糊数对专家给出的语言变量评价值进行量化转换, 即专家群决策矩阵和专家群权重矩阵里面的元素取值用三角模糊数表示, 得到模糊专家群决策矩阵和模糊专家群权重矩阵
经计算可得到模糊评价值和模糊权重向量, 即:
其中:
其中:
由于为三家模糊数, 为便于方案比较, 需对其进行清晰化处理, 这里采用“均值面积法”即:
对属性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 具体过程分2步进行。
(1) 采用“均值面积法”对进行清晰化处理, 即:
(2) 对进行“归一化”, 即:
方案的评价值即为:
计算出各个指标的评价值及权重后, 即可求出不同影响因素的评价值, 根据计算所得的影响因素的权重关系, 即可计算出不同方案的评价值, 这样就可以对方案进行排序、选择。
3 实证研究
为有效应对潜在地震、水灾的威胁, 江苏省某市筹建一应急物资储备系统, 有3个备选方案A1、A2和A3。三个方案的总投资额相差不大, 方案实施时间相同。A1方案将主要资金用于扩大仓储面积, 一次性储备大量应急物资, 品种齐全。足以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但是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物资的有效使用期限等因素, 往往会造成社会财富巨大的浪费和大量资产的长期闲置。A2方案提出构建现代化的信息平台, 使信息网络覆盖整个地区, 形成专业化储备与社会化储备相结合形式, 但当大规模突发事件发生时, 物流可靠性可能存在一定问题。A3方案提出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水平, 共同建造应急网络, 提高区域覆盖面, 但所选地点可能影响应急物资供应速度。为选择最佳方案, 特邀三位相关专家E1、E2、E3对3个方案进行评价, 三位专家均为从事应急专家, 有一定的应急物资采购、储存工作经验, 并且参与制定过应急物资储备方案。最后, 利用三角模糊数进行方案的比选。
由于影响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的指标均为定性指标, 在专家对方案进行评价时多用模糊性语言。因此, 用三角模糊数表示语言变量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专家的思维。譬如当专家虽然对备选方案给出“非常好”的评价, 但实际上“非常好”与“极好”或“好”之间并无严格界限划分[9]。用三角模糊数转换后, 使得三角模糊数之间存在一部分共同区间, 如“非常好”与“好”的三角模糊数分别为 (7, 9, 10) 与 (5, 7, 9) , 它们有共同的区间 (7, 9) 。在共同区间内隶属度较小, 既体现了模糊的概念, 同时又使得各个语言变量之间有所区分。当决策方案较多时, 为了便于方案之间的区分, 可将语言变量定义得细一些;反之, 可定义得粗些。为了更加精确地捕捉语言评价的模糊性, 本文将评价指标权重语言变量细分为7个层次:极高、非常高、高、中等、低、非常低、极低, 并给出了相应三角模糊数。同时, 将方案评价语言变量也细分为7个层次:极好、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极差, 并给出了相应三角模糊数。
三位应急物资储备专家E1、E2和E3分别根据表1和表2给出的语言变量分别对各影响因素及相应指标的权重和各种方案在对应指标下的优劣进行定性评价。下面运用式 (1) ~ (4) 来进行评价。一级指标权重如表3所示, 二级指标确定过程省略。
各方案在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各方案总的评价值, 如表5所示:
可见:A1>A2>A3, 故方案A1为最佳方案。
摘要:近年来, 随着突发事件的频发, 对应急物流运作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而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的构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文献调查法、样卷调查法, 分析了影响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的因素, 构建了相应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三角模糊数理论建立了与应急物资储备特性高度吻合的应急物资储备能力评价模型。最后实证研究表明, 该方法既体现评价的客观性、针对性, 又充分体现应急物资储备能力评价模糊性, 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三角模糊数,应急物资,储备能力,评价
参考文献
[1]赵文武, 伍国正.我国南方冰雪灾害的特征与城市救灾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2 (10) :85-87.
[2]冉岚.从汶川地震看国家物资储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 2008 (9) :61-62.
[3]姜在君.国家物资储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版) , 2007, 24 (6) :53-59.
[4]陈桂香, 段永瑞.对我国应急资源管理改进的建议[J].上海管理科学, 2011 (4) :37-40.
[5]杨文键.优化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功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3) :23-26.
[6]魏小兵.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协同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3 (4) :51-53.
[7]曾三云, 曾玲, 龙君.部分权重信息下的三角模糊数型多属性决策方法[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6, 26 (1) :64-67.
[8]陈晓红, 阳熹.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8, 30 (2) :278-282.
[9]戴勇, 范明, 姚胜.引入三参数区间数的多属性项目决策方法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 2009, 8 (3) :20-23.
物资管理评价 第8篇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技术革新快、竞争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企业越来越关注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强调管理体制的灵活和创新[1]。我国广大公立医院也不例外,实行服务外包,建立长期良好的供应商伙伴关系已势在必行。从系统管理的角度来看,医院物资供应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也使得供应商选择成为一个重要决策[2]。现今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急速发展,选择供应商的范围已不再限于局部地域,这使得公立医院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问题尤为重视[3]。
1 问题的提出
1.1 供应链合作关系
供应链合作关系一般是指在供应链内2 个或多个独立成员间形成的协调关系,也就是“供应商和制造商”或“卖主和买主”的关系。
在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背景下,制造商选择供应商不再仅仅考虑价格,而是更倾向于选择能在优质服务、技术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的供应商,在医疗领域亦是如此。
1.2 国内外常用的供应商选择和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外较常用的选择供应商的方法有多目标规划法、公开招标法、层次分析法、直接选择分析法、采购成本比较法、基于活动的成本分析法、神经网络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近年来在医院耗材管理领域较热门的循证研究法等,以上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4,5,6,7,8,9]。例如,直观选择分析法、招标法等主观成分多,结果可信度低;神经网络法虽逻辑性强,但运算极其复杂。
笔者认为,供应商选择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首先,影响企业选择供应商的因素多且复杂,评价时只能选取有限指标进行分析;其次,选取的评价指标既有定性也有定量;最后,指标数据来源有些可以从统计资料中直接获得,有些则需推算。因此,该系统具有信息不完全的灰色特征,与医院物资供应商管理的特点基本吻合,故将灰色关联分析用于医院物资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是非常适宜的。
2 医院物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2.1 遵循的原则
选择供应商需要从多维度多目标进行衡量比较,公平、科学、客观地反映情况,综合体现供应商的内在发展动力和潜能。总的来说,对医院物资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标准应遵循4 个原则:完整性和简洁性相统一、客观性和可比性兼顾、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兼备、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
2.2 指标的设定
供应链研究的权威机构柏亚天管理咨询公司在供应链操作参考模型中提出了衡量供应链绩效的11 项指标,被全球众多企业和机构广泛应用。在对具体评价指标的筛选过程中,结合医院物资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我们运用德尔菲选择法和专家咨询法,最终遴选出易于量化、数据可得性较强的3 个维度6项子指标来进行评价,具体是:
(1)产品维度:子指标为产品质量(合格率)、成本价格、交货准点率;
(2)组织维度:子指标为售后服务(退货、返修数)、财务状况(风险);
(3)地域维度:子指标为离医院地理位置(指公司业务场所离医院院区的直线距离)。
3 灰色关联分析原理与实施步骤
3.1 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分析系统中各因素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是以数据间差值大小作为关联程度的衡量尺度。其实质就是比较若干数列所构成的曲线与理想数列所构成的曲线几何形状的接近程度,形状越接近,关联度越大,进而反映出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10,11]。它突出的优势是对数据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数据寡众都可进行分析。
3.2 实施步骤
3.2.1 构建各供应商的指标数列
假设有m个供应商,n个评价指标。
供应商1的数列:X1={X1(1),X1(2),…,X1(n)}
供应商2的数列:X2={X2(1),X2(2),…,X2(n)}
供应商m的数列:Xm={Xm(1),Xm(2),…,Xm(n)}其中,Xi(k)是第i个供应商的第k项指标的定量值或定性描述(i=1,2,…,m;k=1,2,…,n)。即可用矩阵表示为
3.2.2 构建最优及最劣参考数列
最优参考数列是选取各项指标在以上数列中的最佳值构成的数列,记为X01。X01={X01(1),X01(2),…,X01(n)}
最劣参考数列是选取各项指标在以上数列中最差值构成的数列,记为X02。X02={X02(1),X02(2),…,X02(n)}
供应商Xi与最优参考数列X01的最优关联度记为ri1,供应商Xi与最劣参考数列的X02最劣关联度记为ri2。
3.2.3 构建评价函数
构建评价函数fi=f(ri1,ri2),按逻辑来讲,此函数是关于ri1的增函数、关于ri2的减函数。我们构建最简单的线性函数如下:
其中,ρ 是企业对最优关联度ri1的关心程度,ρ∈(0,1),通常取 ρ=0.5。通过计算fi的值可以得到供应商的优劣排序,fi的值越大,供应商评价值越高。
4 实例分析
如上文所述,我们从产品质量(合格率)X1、成本价格X2、交货准点率X3、售后服务(退货、返修数)X4、财务状况(风险)X5、离医院地理位置X66 项子指标出发,按照设定的评分细则对6 家医院物资供应商(S1~S6)进行年度回顾性评价(计算过程略)。
基本思路是:以S1~S6的X1~X66 项指标作为比较数列,取6 项指标对应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作为最优参考数列和最劣参考数列,并计算关联度。关联度越大,说明该供应商的竞争力越强,反之亦然。按关联度的大小顺序,可得知供应商的评价结果。具体数据详见表1。
注:#为该指标最优数据,##为该指标最劣数据
由此得到最优参考数列X01={0.953,5.76,0.953,2,18,2.12}和最劣参考数列X02={0.796,8.23,0.776,4,24,3.15}。
计算关联度,结果见表2。
按照fi=ρri1-(1-ρ)ri2(其中 ρ=0.5),求得f1=0.088、f2=-0.102、f3=0.036 7、f4=-0.011 4、f5=0.073、f6=0.012 8。据此,得到供应商的评价优劣结果为f1> f5> f3> f6>f4> f2,即供应商S1为最优。
5 结语
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能够提高医院物资资源的管理能力,控制成本,降低供应链系统风险,引导供应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实现供应商与医院一致的发展目标。
灰色关联分析法作为一种因子比较分析方法,具备良好的稳定性,是一种客观的、可量化的分析评价方法,运算也相对简单,结果可信度高且切合实际,用于医院物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是可行、可信的。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认识到,若评价体系能进一步细化到分层指标,并进行更大样本的特尔菲法,则能更进一步提高精度和稳定性,这也是今后本课题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蒋赛.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5):622-623.
[2]杜祥.医院供应链管理研究初探[J].上海管理科学,2004(2):37-38.
[3]邱胜海,闫华,王宁生.敏捷制造链中的企业集团成员综合评价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5(5):17-21.
[4]范德林,龚静.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结合TRIZ对供应商选择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2,9(2):76-78.
[5]王东,田冰,汤小龙.TOPSIS法选择物流供应链中的供应商[J].经济师,2007(10):255-256.
[6]赵小惠,赵小苗.基于模糊决策的供应商选择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4):27-29.
[7]邵晓峰,季建华,黄培清.供应链中供应商选择方法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8):80-83.
[8]杨海.医用耗材的循证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9,33(2):134-136.
[9]田建峰,向华,徐力,等.医疗设备供应商售后服务评价体系建立初探[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0):121-122,143.
[10]杜俊慧.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11(6):197-198.
物资管理评价 第9篇
一、研究问题的界定
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电网公司内部制度,电网企业物资采购采用招投标进行,且主要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同时,电网建设工程是以项目的形式运作。为通过招投标获得最大的成本节约,各级电网公司均维持着很大的供应商基库。虽然供应商基库在长期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与具体的供应商则不能保持连续稳定的合作。因此,与制造型企业试图通过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来直接选择合作供应商不同,电网企业物资供应商评价的任务并不是直接完成最终合作供应商的选择,而是为招标采购中的最终合作供应商的选择提供帮助。电网物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过程如下图1所示。
二、BOCR思想和三角模糊数综合法
1. 评价指标设计的BOCR思想
在反映评价对象的指标中,有些指标之间有着相互冲突和削弱的效应,如收益(Benefit)类的指标相对于成本(Cost)类的指标,机会(Opportunity)类的指标相对于风险(Risk)类的指标。在供应商评价与选择问题中,BOCR思想是站在评价者立场上来考虑决策问题的,即如果选择某一特定供应商,评价者将从双方的合作中得到何种收益,供应商的哪些特点将会为评价者带来发展机会,评价者需要为获得收益和发展机会付出何种成本,与被评价者合作会有哪些不确定性因素危及双方的合作。
本文的指标体系参考BOCR思想,将价值指标定为收益、机会、能力和风险。其中能力是指如果选择某一特定供应商,该供应商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保证合同的履行。其余三项与上相同。之所以没有用成本,是因为由于采取招投标采购或比价采购,合作的不连续性使得价格成本不具有稳定性和关系维持成本很难评价。
为全面考虑评价的不同方面,Saaty提出了四种得到待选方案总排序的方法:加法(additive),概率加法(probabilistic additive)、减法(subtractive)和倍增法(multiplicative)。公式分别如下所示。其中代表带评价对象i在价值B,O,C和R下的综合值。b,o,c和r分别是价值B,O,C和R的规格化权重。
2. 三角模糊数综合法
对于m个目标,关于第i个指标的模糊综合程度值定义为:
基于上面的过程,可以计算指标的权重,则有,对其标准化后,得到权重
三、电网物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和电业局具体实践情况,利用BOCR思想,建立了如表1的电网物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含义也在表中列出。
四、供应商综合评价的步骤
1. 组成专家评议组,定义选择问题。
2. 分解问题为BOCR层级。四个价值表示要想取得最终目标所必须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每个价值再细分成子层级。
3. 基于成对比较同级的因素或元素构造问卷。由专家完成9个量级的问卷调查。每个专家的比较结果要首先检验其一致性。其中一致性检验中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采用和积法计算。
4. 计算控制指标的相对权重。对每个专家的问卷结果,基于表2的标度对控制指标建立模糊权重。使用几何平均法综合专家判断,然后通过模糊三角数综合法,计算控制指标的相对权重。
5. 使用步骤4计算对应于控制指标的价值相对权重。
6. 分别计算b,o,c,r相对权重。通过应用传统AHP,综合控制指标的优先度和价值的优先度计算四个价值的相对其权重。
7. 使用与步骤4类似的方法计算对应于同价值的子层次的相对权重。
8. 使用与步骤4类似的方法计算对应于同子层次的最终层指标的相对权重。
9. 根据各最终层指标计算各待评方案的相对优先级。各待评者在定量指标下的的绩效由专家预测。基于企业要求和最高(最低)限制将实际值规格化到[0,1]之间。对每个定性的子层次,每个待选方案的绩效由专家按照五级量表来产生。待选方案在每个定性子层次下的评价值由加权平均法确定,评价值再进一步规格化到[0,1]之间。
1 0. 通过综合从步骤7-步骤9得到的优先向量,计算待选方案在每个价值层下的相对优先度。
1 1. 通过综合每个待选方案在从步骤10得到的各价值层的优先度和从步骤6得到的相应的向量优先权重,计算待选方案的总体优先度。如2.1节所列,有五种方法来结合每个待选方案的值。
五、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电业局钢管杆采购为例,由五名专家对四家参与招投标的供应商进行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进行,最终得到表3所示电网物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通过综合各供应商的标准化数值到四个价值层指标下,得出供应商在价值层指标下的优先级,结果如表4所示。表中供应商在每个价值指标下的标准值体现的是供应商的单项实力。
最后计算供应商的最终综合得分及排序。此处只运用前面2.1节介绍的加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A,B,C,D)=(0.313,0.245,0.217,0.225)。其中,综合得分最高的是A,其次是B。
六、结语
本文通过考虑收益、机会、能力和风险(BOCR)构建了一套电网物资供应商评价指标和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并对某电业局钢管杆供应商进行了案例分析。本套指标可以被扩展用于电业局其他类型物资供应商评价,因为正如Neeraj Bharadwaj所指出的,只要能够坚持运用关键指标对供应商绩效进行跟踪评价,那么即便企业对所有供应商采用同样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也是可以获得竞争优势的。
摘要:通过对供电企业供应商管理实践的分析并结合BOCR思想,从收益、机会、能力和风险四个层面建立了针对电业局物资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邵阳电业局钢管杆供应商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供应商评价,电业局物资供应商,模糊层次分析法,BOCR
参考文献
[1]Amy H.I.Lee,Hsing-Jen Chang,Chun-yu Lin.An evaluation model of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in high-tech industrial—the case of an electronic components manufacturer in Taiwan.Computers&Industrial Engineering[J].2009571417-1430
[2]Chang,D.Y.Applications of the extent analysis method on fuzzy AHP.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J].1996.95(3).649-655.
[3]Amy H.I.Lee.A fuzzy supplier selection model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benefits,opportunities,costs and risk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J].2009362879-2893
物资管理评价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