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Web管理系统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Web管理系统(精选11篇)

Web管理系统 第1篇

陕西省电子学会是陕西省电子信息业界的学术团体,有个人会员3 500余名及85个会员单位。与外部学会之间的学术交流、学会内部的会议报告等各种事务活动繁多。学会工作人员每次工作的准备时间较长,逐一采用邮件、电话等方式与会员及会员单位取得联系,然后再等待回执,这样的工作重复率高且效率低。因此,建立在线会员管理系统对于陕西省电子学会来说是有助于学会的日常工作和进一步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通过对学会的组织体制进行了深入了解。选定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模式来研究和设计这个会员管理系统,在设计系统时,主要有以下考虑:(1)实用性。友好的用户界面能让多数管理者及会员轻松的使用该系统,力求操作者在使用中感到流畅方便。(2)灵活性。为以后学会可能出现的新业务新需求,应从界面及程序上应考虑到可扩展的空间。(3)技术性。考虑到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浏览、查询最新信息,采用基于B/S的软件模型系统同时采用3层架构。

2 系统使用到的关键技术

选择适合的开发平台关系到系统是否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基于此,系统采用基于B/S的3层架构体系,选择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MySQL数据库+IIS服务器的开发平台(WIMP)。在考虑到用户体验与前后台数据交互方面,采用了jQuery技术。

2.1 php语言

系统采用php语言编写,是一种 html内嵌式的语言,是能在服务器端执行的嵌入html文档的脚本语言。它以诸多优点例如公开的源代码、跨平台运行、丰富的数据库接口、高效的执行速率受到广大编程人员的喜爱。由于php是将程序嵌入到html文档中执行,所以它做出的动态页面与其他编程语言相比有更高的执行效率;此外,它支持所有流行数据库以及操作系统,还可以用C、C++进行程序的扩展。

2.2 WIMP的开发平台

对于php语言,目前广泛使用的开发平台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LAMP环境,即Linux+Apache+MySQL+php和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WIMP环境即Windows+IIS+MySQL+php[1]。

LAMP环境所有组件都是开源免费的,而且具有低价格、通用、高性能、跨平台的优势站。随着发展,由LAMP演化而来的WIMP也逐渐因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强大优势得到广泛应用,正是基于这一优点,系统采用WIMP的开发环境。其中,MySQL是一个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凭借自身体积小、成本低、速度快,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成为中小型网站建站数据库首选。它是一个真正多用户、多线程的数据库服务器,以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实现。

2.3 jQuery技术

jQuery是一个优秀的JavaScript框架,是轻量级的JS库,并且兼容CSS3和各种浏览器。因其简洁的语法和跨平台的兼容性简化了JavaScript开发人员的工作,能够使用户的html页面保持代码和html内容分离,即不用再在html中插入JavaScript来调用命令,只需定义id即可[2]。

3 系统架构及功能模块介绍

3.1 系统的B/S结构

系统体系结构是一个系统建模的方法:在系统体系结构的各种视图中,以组织视图与行为视图最为突出和重要[3]。常见的分布式信息系统一般采用C/S模式或B/S模式,或是二者相互结合的模式。C/S模式即为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它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的软件版本,而且更新换代较快,不符合实现移动式、分布式的使用要求,所以采用了B/S的架构体系。在B/S结构体系下,用户工作界面通过IE浏览器实现,其所谓的3层指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访问层。图1所示为B/S的3层体系。

对比于C/S的2层模型,B/S的3层结构体系在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实时性及溯源性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另外,对于今后的业务升级、系统功能扩展时,B/S结构更具灵活性,不像C/S的分布结构,更新时需要对每一个使用节点进行程序安装,采用B/S结构的软件其应用都集中于总部服务器上,个应用节点之间并无任何程序,一个地方更新则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得到更新,做到了快速服务响应[4]。

3.2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本系统是一个会员管理系统,它面向的用户分为两大类,即管理员和会员。因此整个系统也就可以划分为两个子系统。管理员使用管理员后台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的管理功能大致分为会员管理、数据管理、信息管理和系统管理4个部分。对应于会员的是会员个人信息管理子系统,它可以实现会员注册和会员个人信息管理两大功能。具体的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3 管理员业务

管理员登录后台管理系统后,就可以进行管理工作。在会员管理模块中,管理员可以实现对预备会员,正式会员的管理。这包括查询正式(预备)会员、预备会员转正、新增正式(预备)会员、编辑正式(预备)会员等功能。在数据统计模块,主要是管理员可以统计出目前的会员人数,包括正式和非正式,并可以导出会员信息。此外还可以对会员缴纳会费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统计。图3是会员管理功能结构图。

除了对会员管理,管理员还要对系统进行维护,这包括系统权限管理和角色管理,即系统总管理员可根据学会工作内容要求,赋予某些会员一定的权限,使其有权管理部分会员的部分功能。根据赋予的不同权限,可以定义为不同的角色。比如学会联络员其可查看会员信息、导出会员信息,而不具有编辑、删除会员信息等功能的权限。

3.4 会员业务

会员通过登陆会员系统首页首先可以注册,成功注册登陆系统后,就可以进行会员的个人信息管理。这包括查看、编辑、导出会员信息。查看会费缴纳情况,接收学会的最新公告,给管理员留言。

4 结束语

目前系统已基本实现了上述功能,并在初步使用阶段,反应良好。根据用户反馈,在以下两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一是在前端交互界面,设计一个与用户有良好互动效果的系统能更好地维持系统的生命力,所以不论是在界面美工还是交互方面都有待改进。其次就是根据发展,还可以加入团体会员的管理功能。

摘要:介绍了陕西省电子学会会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选题从电子学会目前的会员管理方法出发,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会员管理系统。介绍了系统所使用的开发技术,给出了系统的架构模型和各功能模块,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方向。该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学会日常工作的开展和提升。

关键词:php,会员管理,Web

参考文献

[1]孙薇.基于PHP的会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2]单东林,张晓菲,魏然.锋利的jQuery[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百度百科.系统体系结构[M/OL].(2011-06-07)[2011-11-12]http://baike.baidu.com/view/3928625.

Web管理系统 第2篇

Windows Server 2003 中Internet 信息服务(IIS) 升级为IIS 6.0,其安全性更高。默认情况下,Windows Server 2003没有安装IIS 6.0,要通过控制面板来安装。具体做法为:

1. 进入“控制面板”。

2. 双击“添加或删除程序”。

3. 单击“添加/删除 Windows 组件”。

4. 在“组件”列表框中,双击“应用程序服务器”。

5. 双击“Internet 信息服务(IIS)”。

6. 从中选择“万维网服务”及“文件传输协议(FTP)服务”。

7. 双击“万维网服务”,从中选择“Active Server Pages” 及“万维网服务”等。

安装好IIS后,接着设置Web服务器,具体做法为:

1. 在“开始”菜单中选择“管理工具→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

2. 在“Internet 信息服务(IIS)管理器”中双击“本地计算机”。

3. 右击“网站”,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网站”,打开“网站创建向导”。

4. 依次填写“网站描述”、“IP 地址”、“端口号”、“路径”和“网站访问权限”等。最后,为了便于访问还应设置默认文档(Index.asp、Index.htm)。

上述设置和Windows 2000 Server网站设置基本相同,但此时Web服务还仅适用于静态内容,即静态页面能正常浏览,常用Active Server Pages(ASP)功能没有被启用。所以还应在“Internet 信息服务(IIS)管理器”的“ Web 服务扩展”中选择允许“Active Server Pages”。

另外,还应注意如果Web服务主目录所在分区是NTFS格式,而ASP网页有写入操作时(如用到新闻后台管理功能的),要注意设置写入及修改权限。

基于Web的港口商务管理系统 第3篇

关键词港口;商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随着港口地位的提高,各国都开始重视港口建设的发展规划,港口管理向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国内许多大中型港口企业围绕运营管理、调度指挥、运输过程控制和企业内部事务处理等业务需求,开发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实践,国内港口信息化已逐渐成熟。

1系统总体结构

港口商务管理系统宜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因为较之客户端/服务器(C/S)体系结构,B/S结构的软件都安装在服务器上,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浏览器,易于管理与维护,能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 10g,服务器运行微软的IIS,以ASP.NET 2.0作为开发工具,开发语言为C#,客户端用IE浏览器或者其他浏览器。用户通过客户端浏览器输入URL访问Web服务器,Web服务器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并将获得的结果以HTML形式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其中,Web服务器包含系统的应用逻辑,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用户的请求,通过ADO.NET与数据库进行连接(见图1)。

2系统功能划分

港口商务管理系统主要为商务部门业务人员提供货主管理、货源管理、合同管理、查询作业区作业、查询调度信息和计费模块生成等服务。使用商务管理系统,业务人员能够有效地控制运输合同的执行,方便地对合同计费,建立稳定的货主信息库。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可建立数据仓库,通过数据分析,获得市场动态情报。

港口商务管理子系统包含以下基本模块:

(1)货源管理及货主管理模块功能包括建立货主资料、货源计划、装卸车计划、托运计划、吞吐量计划以及打印进港货物计划和查询到港信息等。

(2)运输合同管理模块面向运输合同的签订、执行、查询和结束修改全过程。主要功能有货物建账、制作维护作业合同、生成运输通知单、为货物过户制作过户证明和向调度室出具工作联系单等。

(3)货物动态模块功能包括运输合同汇总查询、驻外单位揽货情况查询、货源分布情况查询、作业信息反馈和与港口货物作业有关的信息查询等。

(4)付款查询模块付款查询模块的功能有:吞吐量计划、进港货物计划、货源计划、装卸车计划、托运计划、货源计划等详细计划查询,货物账本查询,作业合同查询,工作联系单查询,计划合同兑现情况查询,港存物资动态查询,作业委托单查询和船舶信息查询等。

(5)调度作业信息反馈模块本模块提供与港口船舶调度作业有关的信息查询:船舶资料查询;船舶综合信息查询;计划查询,包括周指泊计划、昼夜指泊计划、船舶进出港计划等;公司人力(机械)出勤情况查询;调度值班情况查询;船移泊情况查询;船动态情况查询;天气预报(潮汐情况)查询;货物备妥通知单查询;上昼夜港口作业一览表查询,生产动态快报查询;集装箱吞吐量完成报表查询;货物吞吐量兑现统计报表查询等。

港口商务管理系统的单证传递是通过在有关单证上设置不同的标志实现的,并授权下一环节的查询,监督和制约可通过授权某些部门查询对比有关单证来实现,也可以在有关环节派驻人员加强监督和制约。货主则通过货主档案与货物的连接来查询自己货物的信息。统计是按照货运的不同处理步骤由计算机查询、汇总有关单证实现的。以上的运行机制可以实现事务处理的有序化、单证传递的自动化和制约监督的规范化。

3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及其实现效果产生影响。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港口商务管理系统以Oracle 10g为后台数据库,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对数据进行存储、检索、更新、删除等操作,涉及到的表主要有合同计费表、结算表、合同表、货主信息表、货源信息表等等。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可以按照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步骤进行。

4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4.1Web服务

系统开发时应用的关键技术是采用Web服务实现各地服务器的交互。Web服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其系统结构、实现技术均是在已有的技术上的发展。Web服务可用于创建开放分布式系统的构件,并可以使现有应用向Internet延伸。使用Web服务技术开发的应用系统还具有如下优点:

(1)互操作性首先,Soap技术可以保证任何Web服务都可以与其他Web服务进行交互。其次,因为可以使用多种语言来编写Web服务,系统就可以实现跨平台运行;

(2)普遍性Web服务使用HTTP和XML(可扩展标示语言)进行通信,任何支持这些技术的设备都可以拥有和访问Web;

(3)低进入屏障虽然Web服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其系统结构、实现技术均是在已有的技术上的发展,并且来自IBM和微软等供应商的免费工具箱能够让开发者快速创建和部署Web服务;

(4)行业支持所有主要的供应商都支持Soap和周边Web服务技术。

4.2数据库访问技术

港口商务管理系统采用的数据库访问技术为ADO.NET.ADO.NET是一种基于标准的程序设计模型,可以用来创建分布式应用以实现数据共享,该技术由Microsoft ActiveX Data Objects (ADO)改进而来。ADO.NET提供平台互用和可收缩的数据访问功能,由于XML是用于进行数据传送的格式,任何可以读取XML格式的应用程序都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实际上,接收组件根本不需要ADO.NET组件,可以是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的解决方案或在任何平台上运行的任何应用程序,因此能减少到数据库的连接和断开连接的需求,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能提供更好的协调工作能力与性能,这对港口商务管理系统处理大量的数据是十分有益的,是对以往以ActiveX技术为基础的ADO的一个革命性的改进。

5结束语

该系统采用ADO.NET技术,以Web服务技术为基础来实现,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目前,本文所述的原型系统已经投入运营逾的时间,其间经过多次的功能修改和扩展,整个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大大提高港口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勇平.ASP.NET Web应用技术开发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ROBINSON S, CORNES O.C#高级编程[M].康博,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谭新莲,乔剑博.基于Web服务的建设从业人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南科学,2008,26(2):202.

[4] 钟岚,江永超,毛明刚,等.基于B/S的通用车辆管理系统研发[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7):1695-1698.

基于Web的论坛管理系统设计 第4篇

现在Internet已经成为我们了解信息的主要手段,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网民规模不断扩大, 年龄不断下降, 论坛上的信息复杂多样。因此, 论坛管理系统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 对其中的不良言论加以过滤。论文针对当前BBS存在的言论过滤管理问题展开研究, 结合实际应用开发了具有过滤多种不良言论的BBS系统。

2 论坛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功能

根据论坛系统的总体设计, 前台的总体显示, 论坛管理工作的功能模块, 对各个子功能进一步划分, 得到各个模块的详细功能, 论坛管理系统分为常规管理、子论坛管理、帖子管理、文件管理四个模块。系统主要功能框架图如图1所示。

常规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员通过后台的设置来实现前台的一般显示, 控制论坛系统的开关, 公告等等。子论坛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员通过后台可以实现创建新的论坛, 可以在现有论坛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子论坛, 实现论坛间的数据合并, 以及在论坛中添加友情论坛。帖子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发帖用户, 以及发帖时间, 所属论坛的版面对论坛中的帖子进行管理, 以更新论坛中的帖子, 把不符合论坛规定的帖子删除掉, 以保证论坛中的帖子都是符合论坛规定的。文件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用来用户上传的文件以及论坛中系统自带的注册头像进行的一系列操作等。

3 论坛管理系统中过滤不良言论的算法设计

目前, 一般商业使用的过滤解决方案多是基于IP、URL的过滤和基于关键字的过滤, 这些方法技术已基本成熟, 但也存在自身的缺点, 基于内容理解的过滤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 许多理论和技术瓶颈尚未解决。基于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及论文所做的工作, 系统将采取基于关键字的过滤方法。在多关键词的匹配算法中, 常用的有Aho-Corasick算法、Wu-Manber算法等, 在关键词的长度较小的情况下, Aho-Corasick算法能得到比较稳定的复杂度。论文对Aho-Corasick算法作了一定的改进, 称之为PAC算法。针对现在网络中出现的规避关键字过滤机制的做法, 在应用本算法之前需要先对需要过滤的关键字进行预处理, 在扫描原文本时, 如果遇到关键字的首个文字, 忽略其后的特殊字符, 直到下一个有意义的文字为止, 当然这里需要在定义关键字列表时指定哪些才需要这样扫描, 并不是所有关键字都采用这种方式:例如有关键字“法轮功”经常会被人输入成“法*轮*功”或者“法###轮##功”等, 那么在关键字列表里就需要定义成“法*轮*功”, 在匹配关键字时, 如果遇到定义关键字开头的第一个字, 就需要启用这种预处理机制, 在扫描到定义关键字开头的第一个字时, 若果其后有特殊字符则对特殊字符进行忽略直到下一个正常字符为止, 如此循环进行, 直到定义关键字末尾为止预处理完成。改进后的算法——PAC算法在存储空间和运行效率之间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

PAC算法具体如下:

1.建立匹配树

我们先按以下条件建立匹配树:

(1) 存在一个根节点, 不代表任何字符。树中的其它每个节点保存关键词中的一个字符, 我们以字符值代指该节点。

(2) 若存在一个关键词, A是词中的一个字符, B是A的后继字符, 则称B是A的子节点, 所有关键词的第一个字符都是根节点的子节点。相同的值用同一个子节点表示。

(3) 如果从根到A经过的所有节点组成一条关键词, 则把关键词结束标志 (0) 也加入到A的子节点中, 这个0节点称为叶子节点。

(4) 在节点A中记录子节点个数n, 对A的任一子节点B, 节点值对n取模, 所有模相同的子节相连组成一个链表。

(5) 所有的链表组成一个数组, A通过child指针指向该数组

(6) 所有从根节点开始通过child指针到达某个结点的路径是唯一的, 从根到任一叶子节点可以得到一条关键词。反之, 每条关键词都在树中存在一条唯一的从根到叶子的路径。

(7) 从根到某个节点A经过的节点相连得到一个字符串, 设长度为m, 则可以得到m-1个以A结尾的真子串, 如果存在最长的真子串S, 使S是某个关键词的起始部份, 则在树中存在一条从根到达某个节点F的路径, 代表该真子串, A通过next指针与节点F相连。F就是匹配到A failure后需要继续进行匹配的下一个节点。

2.匹配树建立之后, 对串进行匹配

在构造匹配树时, 设有K条关键词, 关键词的最大长度为M, 则在确定next节点时, 需要最大的开销。

时间复杂度=O (KM^3)

空间复杂度=O (KM)

在对一长度为N的串进行匹配时, 对串中的每个字符, 需要比较子节点链表, 子节点链表的值各不相同, 所以长度是有限的;同时需要取next列表, 由于next列表的长度是递减的, 总共不会超过M个, 所以时间复杂度=O (MN) , 从复杂度估计可以看到, 相对而言, 匹配树的构造需要较大的时间开销, 但在关键词最大长度受限的情况下, 两者的时间复杂度基本都是线性的。

另一个对效率造成影响的是子节点链表的长度, 算法采用了一个简单的hash算法将子节点链表划分成若干个子链表。

通常的Aho-Corasick及其改进算法中, 对子节点的处理或者用256个指针, 或者用256个BIT位来指明指定的值是否存在, 但在空间上有较大的浪费。PAC算法用一个简单的hash算法, 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得到一个平衡, 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4 结语

基于Web的论坛管理系统对论坛做了基本的框架设计, 同时, 针对当前BBS存在的言论过滤问题展开研究, 改良了Aho-Corasick算法。具有过滤不良言论的论坛管理系统, 不仅能实现论坛管理的基本功能, 而且对于净化论坛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Web管理系统 第5篇

(2)、收菜装箱管理:收菜点规划、收菜装箱规划、车辆装菜具体情况录入、收菜点临时更换。

收菜点规划:一般收菜点是固定的,但也要根据每天每个收菜点的蔬菜产量总体规划收菜情况,否则就会时时的临时更换收菜点。

收菜点临时更换:原因有可能是计划定的收菜点没有蔬菜可收(未长大、已被收过)

收菜装箱规划:根据车辆将要去不同的农贸市场进行装箱规划,如果不止一辆车去一个点收菜,要根据不同的车将要运输去不同的农贸市场进行规划,每辆车可能都是混合装不同的菜 车辆装菜具体情况录入:要做表上传录入以便规划路线。

(3)、车辆路线管理:车辆类型录入、运输基本路线规划、路线修改提醒、计算路程时间。运输基本路线规划:主要是去收菜点或从收菜点到农贸市场的路线规划,因多数路线都是早就规划定下来的,不需要每次都更新。

路线修改提醒:因收菜点蔬菜量或农贸市场需求情况才会修改路线,所以需要提醒。

(4)、入库出库管理:出库管理、入库管理、入库出库汇总统计。

出库管理包含因蔬菜新鲜程度必须出库蔬菜配送规划、根据收菜类型数量情况以及各农贸市场需求配送出库,临时配送出库。

入库管理包含根据农贸市场需求与收菜情况计划入库,批发后剩余蔬菜入库,临时配送入库 入库出库汇总统计包含库存统计、入库出库的出入数量类型核对、必须出库蔬菜的提醒。

基于Web的住院管理系统设计 第6篇

关键词:住院管理,医院信息系统,Web,业务流,数据流,数据字典

0 引言

在实现医院信息化的过程中, 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的开发建设是核心, 是衡量医院信息化建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病人信息是医院的基础信息, 应当成为医院信息管理的重点。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分为门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检查/检验管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和统计与综合查询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传统的医院住院管理大都以费用管理为主, 忽略了人与物的管理。医护人员每天所开的医嘱、每日病程记录以及病人的其他转床、转科、转院等等看似简单却很繁琐零碎的大量工作使医疗人员不堪重负。医疗信息的互通对提高患者的就医安全、医疗服务和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住院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立一个能够即时的跟踪管理每一位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行为并能够实现无纸化办公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系统功能分析

住院流程是在病人接到医生开立的入院通知单后, 在门诊部缴费窗口交纳一定数额的预交款;拿着缴费单到住院处办理入院登记手续, 登记病人基本信息;住院手续办理妥当之后, 病房接收病人, 给病人安排床位;病房还应按照医生开出的医嘱执行, 医嘱的主要内容包括病人的用药和其它治疗方案, 包括各种检查、检验和手术。病人的各种治疗结束后, 在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 即可出院。

住院管理需要实现住院登记、病程管理、手术调度、数据结算、数据查询等功能。

(1) 住院登记对病人进行入院登记, 登记信息主要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科室、病室、床位、住院号等, 收取预交款, 生成住院流水号, 将数据保存在入院登记信息数据表和病人基本信息数据表中。

(2) 病程管理主要记录对病人的各种诊断和处理情况。医生根据病人的症状填写医嘱, 输入的数据包括;病人的编号、日期、医嘱内容、执行时间、执行方式等。护士按照医嘱对病人安排各种治疗活动, 并记录执行结果。

(3) 手术调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病人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合理分配医生、护士和手术室等医疗设施资源。病人的手术治疗以申请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和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手术执行的先后顺序。给出病人、医生和手术室之间合理的组合, 使得病人及时手术。

(4) 数据结算和数据查询主要实现病人资料、帐目、医嘱、手术以及各种结算单据的查询和打印等功能。

住院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详细设计

2.1 系统业务流程图

住院部是医院对住院病人治疗的业务部门, 同时医院对于不同类别的住院病人有不同的收费处理、治疗处理方式, 系统设计时要考虑有处理不同类别病人的能力。住院管理系统要管理病人从入院、诊断、治疗直至出院的整个流程的相关业务, 系统主要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2.2 系统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它可以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图3为住院管理顶层数据流图。

入院登记对要求入院病人进行入院信息登记, 数据保存在入院登记信息数据表和病人基本信息数据表中。病人资料信息数据中要注意区分病人的类别:医保病人、普通病人、担保病人。医保病人的基本数据可以通过医保系统的接口取得, 收费类别是医保;普通患者的收费类别可以是现金、转帐、信用单位等;担保患者入院登记时要提供担保人, 收费类别是担保。

住院部收费管理的任务是对住院病人进行收费登记, 收费类别可以是现金、转帐、信用单位等, 生成住院病人缴费序号, 打印收费单据, 并将数据保存在病人缴费信息数据表中。

病室治疗主要处理跟病人治疗相关的各种数据, 其1层数据流图如图4所示。

医嘱处理是医院对住院病人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 就是通过医生针对住院病人病情开治疗处方。根据其使用时间、重复性可分为两种处理方式: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临时医嘱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天, 执行后即被停止, 而长期医嘱使用期限直到它被人为操作停止为止。图5为长期医嘱处理2层数据流图。

结算根据病人的缴费、治疗费用信息数据表中的费用数据进行统计结算, 分为出院结算、中途结算、欠费结算、预出院结算等。

2.3 系统数据字典

通过对住院管理系统的详细分析, 可以得到该系统的数据字典, 以下是该系统数据字典部分内容。

(1) 数据流: (1) 入院登记信息=住院号+住院科室+住院病室+住院床号+收费类别+入院时间+入院诊断+病人基本信息; (2) 缴费信息=住院号+缴费类别+缴费金额+缴费时间; (3) 医嘱信息=住院号+医嘱类型+开始时间+医嘱药品+医嘱药品数量+医嘱药品用法+医嘱其它治疗方式+数量; (4) 住院病人结算请求=住院号+结算类别+结算日期。

(2) 存储数据: (1) 入院登记信息数据={住院流水号+住院号+收费类别+入院时间+入院初步诊断+住院科室+住院病室+住院床号+担保人+病人状态}; (2) 病人资料信息数据={住院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婚姻状况+出生地+身份证+工作单位+单位地址+单位联系人+单位邮编+病人电话+户口地址+户口地址联系人+户口地址邮编+亲戚或朋友+亲戚或朋友地址+亲戚或朋友地址邮编}; (3) 住院病人缴费信息数据={住院流水号+交款序号+收费类型+金额+ (转帐支票单据) }; (4) 住院病人医嘱信息数据={医嘱流水号+住院流水号+医嘱类型+医嘱发药类别+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频率+用药剂量+发药数量+发药单位+医嘱同组序号+审核标志+发药标志+执行标志+药品代号+药品厂家+规格}; (5) 住院病人取药信息数据={发药流水号+医嘱流水号+住院流水号+住院号+药品代号+药品批号+药品单价+药品数量+金额发药部门}; (6) 住院病人治疗费用信息数据={帐单编号+住院流水号+收费类别+金额+帐单日期+帐单说明+医嘱序号}。

3 系统体系结构

为应用系统选择正确的体系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错误的决定会导致系统性能降低、安全性降低以及应用程序需要更新时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传统的C/S (Client/Server) 结构具有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 在特定的应用中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 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 更新维护代价高、效率低, 很难适应大型的企业应用。B/S (Browser/Server) 结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 只有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浏览器实现, 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B/S结构可以简化客户端负载, 减轻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 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医院信息系统从本质上讲是一个集中管理、分散用户的大型的企业信息网, 住院管理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系统实现上可以采用基于Web的B/S模式。同时这种方式具有模式易扩展、易维护、易升级、易操作、零安装等优点, 既符合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也可以解决今后系统部署的难题, 方便用户进行系统升级。考虑系统需求, 本系统采用Windows 2003作为Web与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 采用Unix作为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 采用Oracle 9i作为数据库。图6为住院管理系统逻辑结构图。

4 结束语

医院信息系统现阶段的应用主要还停留在医院组织的业务层, 对管理层和决策层的支持仍然较少, 只能提供的有限的数据支持。住院管理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一部分, 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医院经营的大量历史数据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数据仓库技术的成熟, 住院管理系统将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充分发掘历史数据的价值, 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住院管理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人”的因素始终处于首要位置, 只有与医疗工作人员密切联系, 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利, 潘正清, 孙究.基于UML的电子病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7 (1) .

[2]李光灿.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探讨[J].医学信息, 2008 (11) .

[3]陈利, 陈宇峰, 潘正清, 等.医院药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6 (1) .

[4]李岩.朝阳第一医院住院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8.

基于WEB的工资管理系统开发 第7篇

使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技术,开发基于Web的工资管理系统,企业和员工可以更好的了解查看工资明细,并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样既能方便员工查询个人信息,又能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提高工资数据的准确程度。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目标

工资管理系统从大的方面主要是员工的个人情况,工资明细,发放记录等。其具体需求可概括如下:

1)可以灵活设置工资项目及相关计算公式。

2)可以方便修改员工信息,并与企业管理系统保持一致。

3)实时更新数据。

4)自定义报表并输出。

5)使用权限控制。

1.2 功能模块

根据企业常用工资管理情况,该系统主要有以下功能:

1)初始设置。这个主要是通过需求分析获得数据,将企业的工资组成和计算公式初始化,少数可能浮动的参数可分配管理员调整。

2)数据更新和核算。插入新数据应即时更新,定期核算对账。

3)人员调动所产生的工资变化。这个应该和企业人事管理数据一致。

4)数据查询。

5)报表生成。

1.3 系统重点

1)由于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十分重要,因此对不同用户赋予不同权限,其对应的查看界面也有相应区别。

2)工资明细设置。员工总工资是由若干项构成,其中有些相是互影响的,这些设置需要在数据库中合理的体现出来。

3)工资查询。分为管理员查看和普通员工查看,其数据来源一致,员工凭工资号和密码登入。

以上两个主要模块的功能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2 开发环境

2.1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因为该工资管理系统是一个小型通用版本,使用SQL Server能更好的适应规模大小不同的企业,并且安全性也较高。

在SQL Server中,还可以对数据实施行级封锁。在处理数据库的并发控制问题时,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动态地调整数据封锁的力度,以使数据封锁和共享达到最佳状态。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

SQL Server还提供了大多数常用的编程接口,与企业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流十分方便。

2.2 系统开发ASP.NET 2.0

ASP.NET 2.0是微软最新的应用于Web技术的服务器端开发平台。它在站点的服务器上解析脚本,可产生并执行动态、交互式的站点服务器应用程序。ASP.NET 2.0结合SQL Server开发的系统,相容性很好。

2.3 系统模式B/S

系统开发模式采用主流的B/S模式,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B/S的最大优势是采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这样对于使用者十分方便。采用B/S模式,开发时就不用过多考虑客户端,降低成本,减少因为系统更新带来的维护。

3 系统测试

3.1 测试对象

系统开发完成后,完成一次实验室测试,然后在3个不同单位进行了详细的测试。测试环境均为标准的企业人员构成,测试记录从300-1000。

3.2 测试内容

系统主要完成3方面的测试:

1)系统初始化设置,这个是在详细了解了企业工资构成的基础上,简化算法完成的,并且保留了可能会浮动的参数,限财务管理员修改。

2)数据的添加与更新,数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时自动生成数据,比如各种工资、津贴等,这个是由服务器端根据系统时间自动完成,另外一种是临时添加数据,比如报账等数据,由财务管理员控制。

3)人事变动产生的工资变化,因为没有和企业人事部的数据关联,暂时只在工资系统中修改人事结构,查看工资变化。

3.3 测试结果

经过大量数据的增删查改,系统均能正常运行,数据结果正确,更新准确。

4 小结

该系统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是普通企业的通用情况,可以很好完成大部分常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但对于一些特殊行业,需要做进一步的适应性改动。另外系统还没有放到企业整体管理系统中,接口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的测试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3.

[2]熊勇,刘燕.ASP.NET编程基础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基于智能电表的web管理系统 第8篇

0前言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 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重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 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不仅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大问题, 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对电力的生产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电力工作不仅要处理大量的数据, 而且要对复杂的管理问题进行最佳决策。所以, 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电力的需求, 需要一种刚加简便的方式进行管理, 基于web的电力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虽说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类似的电力管理系统, 但是并不完善, 而且侧重电力管理的方面不同。本管理系统侧重于对电力数据的管理, 包括对人员管理, 人员定位, 故障管理, 维护管理, 派单等功能, 功能相对较全面。

本系统采用最为简便的B/S设计模式, 用户仅仅需要最简单的一个浏览器就可以操作, 避免了直接对底层数据库进行操作, 简单高效。后台采用oracle11g大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 最流行的tomcat服务器提供web服务, 整个流程采用SSH框架进行搭建, 条理分明, 易于管理。

1 主要原理

1.1 网站分层设计

Web设计遵循简便的原则, 通常分成三个层次来进行开发, 分别是表现层, 业务逻辑层和持久层[1]。

表现层就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页面, 主要采用的是Struts构架, Struts框架实现了MVC模型, 使得显示、控制和模型部分相互分离, 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

业务逻辑层, , 通常也成为中间层, 包含服务层和DAO层[2], 对整个网站的业务逻辑进行处理, 主要使用Spring框架来实现, Spring框架使用依赖注入的方式, 使得业务逻辑组件在运行期被注入到容器中, 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而且利用Spring框架的AOP (面向方面的编程) 功能, 可以从面向方面的角度更好地降低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耦合性, Spring的事务管理功能也是Spring框架的一个重要内容。

持久层也称之为数据层, 主要采用hibernate来实现, 这一层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处理, 实现CRUD。

各层关系可用如下图实现:

1.2 关键技术

1.2.1 struts2+spring+hibernate

struts2 (主要负责表现层) 并不是一个陌生的web框架, 它是以Webwork的设计思想为核心, 吸收struts1的优点, 可以说struts2是struts1和Webwork结合的产物。Struts2框架本身大致可以分为3个部分:核心控制器Filter Dispatcher、业务控制器Action和用户实现的企业业务逻辑组件。核心控制器Filter Dispatcher是Struts2框架的基础, 包含了框架内部的控制流程和处理机制。业务控制器Action和业务逻辑组件是需要用户来自己实现的。用户在开发Action和业务逻辑组件的同时, 还需要编写相关的配置文件, 供核心控制器Filter Dispatcher来使用[3]。

Spring (业务逻辑层) 是一个解决了许多J2EE开发中常见问题并能够替代EJB技术的强大的轻量级框架。Spring致力于提供一个以统一的、高效的方式构造整个应用, 并且可以将单层框架以最佳的组合揉和在一起建立一个连贯的体系。它的核心是轻量级的Io C容器, 它的目标是为J2EE应用提供了全方位的整合框架, 在Spring框架下实现多个子框架的组合, 这些子框架之间可以彼此独立, 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框架方案加以代替, Spring希望为企业应用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Hibernate (主要负责持久层) 是一个面向JAVA环境的对象/关系数据库映射工具, 用来把对象模型表示的对象映射到基于SQL的关系模型数据结构中去, 一句话概括为:每个持久化类映射到一个数据表, 而持久化类的属性, 则映射到数据表的数据列。从而用户至于要对JAVA对象进行操作即可, 避免编写复杂的SQL语句, 大大简化了数据库的访问形式。

1.2.2 html+css+javascript

HTML (超级文本标记语言) 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 也是一种规范, 一种标准, 它通过标记符号来标记要显示的网页中的各个部分。网页文件本身是一种文本文件, 通过在文本文件中添加标记符, 可以告诉浏览器如何显示其中的内容 (如:文字如何处理, 画面如何安排, 图片如何显示等) 。

CSS层叠样式表主要是对HTML编写的文本添加许多额外的样式, 实现和内容的分离。

Java Script是一种基于对象和事件驱动并具有相对安全性的客户端脚本语言。同时也是一种广泛用于客户端Web开发的脚本语言, 常用来给HTML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 网页添加动态功能, 比如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

2 系统设计实现

2.1 系统功能介绍

本系统主要完成的功能包括管理人员注册、权限、密码管理;报修录入、调度、派单、查看;查询结果、统计与报表;人员定位、人员轨迹等。

2.2 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关键技术:SSH框架 (struts2+spring+hibernate) , jquery等

2.3 网站整体设计

2.3.1 网站的结构示意图

用户通过浏览器发送请求[4], strut2接受用户的请求然后调用业务逻辑层的组件进行处理, spring依靠自身的Ioc和事务机制进行中间的管理, hibernate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把得到的数据返回给struts2, struts2把最终处理的结果返回给用户, 完成一次请求/应答过程。

2.3.2 用例图设计

本管理系统目前设置两种角色, 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管理员可以增加系统用户, 并为系统用户增加权限, 还可以进行故障管理, 报修管理, 派单, 人员定位等;普通用户只能进行工单的查询, 故障查询, 人员查询等。两者的用例图如下[3]:

2.3.3 系统流程图

用户首先在首页进行登录[5], 如果用户名密码不正确则会返回首页并提示错误;若用户名密码正确, 则会根据用户的权限进入相应的管理界面。如果是普通用户, 那么只可以进行信息的浏览查询;如果是管理员, 可以对工单情况, 故障情况, 人员情况等进行管理, 流程图如图5所示。

2.4 系统展示

图6是本系统主要页面,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系统目前包括系统管理, 这里面就是人员的管理, 维护任务管理, 工单管理, 人员管理等功能。

3 总结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智能电表的web管理系统, 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方便对电力的管理, 已经配合手机端软件开始试用。本网站抄表, 工单派发, 人员轨迹等功能适用于任何层次的电力管理, 通过简单的web管理, 避免了复杂的人工工作, 方便高效等特点可以让该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行业的业务之中,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 网站的整体设计是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尤其是大型网站的设计, 需求分析[6], 界面的排列方式等等都是要提前考虑好的问题,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有逻辑的进行, 分层设计是个相对比较好的选择, 各层做自己的事情, 低程度的耦合, 让开发者可以很清晰的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1]李兴华, 王月清.Java Web开发实战经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LI X H, WANG Y Q, Java Web development of real classic[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0.8.

[2]李刚.Struts2.1权威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5.LI G.Struts2.1 the Definitive Guide[M].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010.8.

[3]陈亚辉, 廖勇.Struts2+Spring+Hibernate框架技术与项目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CHEN Y H, LIAO Y.Struts2+Spring+Hibernate framework technology and project practice[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2.

[4]李少辉.面向对象与MVC框架的融合[J].软件, 2013, 34 (1) :82-84

[5]张蕙.浅谈网页界面设计思路与实现[J].软件, 2013, 34 (1) :102-103

基于web的师资管理系统研究 第9篇

1 web的师资管理系统在高校信息管理中的需求分析

有市场就有需求,无论是什么技术都需要需求的支撑,师资管理系统的开发,也是顺应市场需求。当用户对某种产品有着一些期望,比如:功能,作用,效果等,就需要我们再开发的时候对这些方面进行优化理解分析,打倒最完善的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与期望值符合,这样的提前分析有利于尽早发现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与损失,对于师资信息系统,也有了更完备的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基于web的师资管理系统在内容上包括:教职工信息的录入,师资变动记录,教师各项统计,课程管理,教职工维护信息的权限进行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系统万年历。这些方面的优化,更能为高校简洁、快捷、方便的工作提供完备的系统模式,更能提高管理员的工作效率,达到理想中的工作状态。

2 web的师资管理系统在高校信息管理中的可行性

任何一个产品在发行前有会有一个预测,基于web的师资管理系统也不例外,开发运用初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各方面的预测:技术、经济、实惠效益、使用模式、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等,这样,可以提前找到有可能的失误,从而在第一时间内消灭它,实现更大的优化,使得系统更加的完备。

在经济上,主要是看,web的师资管理系统能否给单位带来预期的效益,使单位管理人员接受对其开发利用的基金,并让单位看到,使用本系统可以带来的工作效率,让其看到这样的系统不仅结合的先进的技术与理念,更能完善信息系统,使得工作更加快捷,方便。

在技术上,该web的师资管理系统是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思想理念,以及高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开发与优化,已达到一定的完备程度。使得系统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完备的管理功能与使用方法,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这套系统的运用也就更加有可行性:速度、容量、各个方面得到更大的优化。在管理上,web的师资管理系统的模式更加健全,管理方法更加简单快捷方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日渐提高。在使用上,高校基本上是运用校园网,这套web的师资管理系统就直接为高校服务,师资管理信息系统更是由于一整套的校园网络设备,而显得更加方便,更加有运用价值。

3 web的师资管理系统在高校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3.1 能够给学校单位带来先进的师资管理思想及方法

师资管理信息系统是先进的师资管理思想现代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集合的国内外先进的师资信息官思想,并把这些思想系统的渗入师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去,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师资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并融入了国外先进的信息思想,达到自身的管理方法及其技术无限发展,为现代信息系统服务,从而使信息管理越发简洁具体,使垫带信息系统得到更完备的管理,使得管理员的操作更加容易、方便、快捷、具体、一目了然。

3.2 促进师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为各个学校带来现代的师资管理模式

这样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师资管理模式运用到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中,既为高校的师资管理提供了一个先进的平台,更是打破了传统的师资管理模式,开创了一种更快捷坑方便的,一整套先进的师资管理模式,从而使学校传统模式得到优化,使之更加系统,具有规范。

3.3 提高了高校管理的效率,更具有现代性

高速发展的家算计信息技术使得信息收集更加便捷,处理熟读更加快捷,师资管理系统也就随着师资管理司想和高速发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而变得更加先进快捷,只需要输入关键词,便可快速的找到自己想到的资料,简单方便,快捷。

3.4 降低了高校的教育管理成本

由于运用先进的师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网上管理,设置权限,也就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真正实现了无纸化操作,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3.5 促进了师资管理系统的模式化、规范化

由于该web的师资管理系统是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思想理念,以及高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就将传统的纯手工的师资管理系统得到优化,管理员不再局限于自己的权限,不再因为一个小小的事情牵动所有管理的人,而是有序的将所有的系统联系起来,使得原有的混乱的模式不再出现,而是被更加方便、系统、规范的模式锁代替,不会出现信息被人为的更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使得师资管理系统的模式化,规范化。

总之,当今信息时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使得传统的教育方式暴露出知识更新速度慢、资源不足等弊病。高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而基于web的师资管理系统也在这样的趋势下高速发展。人们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手工管理,有效、快捷的网上管理更是成了一种趋势,国内外都在进行有效的实施运用这套系统,国外的研究比如:美国西北大学等,而国内的一些大学也开始研究和实施,如上海交大、清华大学等。设计出完善的师资信息系统。师资管理系统是一套很好的系统,希望在学校的推广下,可以帮助学校更好的进行管理。

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的世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并且广泛的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给人类带来了快的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进一步的革新。特别是,近年来,高校的办学规模、教师队伍在不断扩大增加,这些因素导致我们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用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模式,高校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也在不断提高,高校的管理方式也相应的需有所变化。在这样的需求下,完善、成熟的师资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师资管理系统,也就成了每个高校所必备的了,从而更好的提高办学效率。

关键词:web,师资管理,意义,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9.

[2]Microsoft,网络数据库实现—SQL SERVER6.0[M].科学出版社,1997,3.

[3]孟祥双.基于学分制的综合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5.

[4]宋如顺,钱钢.基于Internet的动态教学系统设计[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0,1.

[5]孙剑斌,刘福来.基于Web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5,6.

Web内容管理:概念、原则及核心 第10篇

〔关键词〕内容管理;Web内容管理;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013-04

Web Content Management:Concept,Principles and CoreYang Tao

(Library,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Abstract〕Web content management(WCM)is a broad term that encompasses a number of more specific tasks and organization goals,involves a variety of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WCM examines and seeks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tasks,goals and roles that produce,maintain and retain high quality content on Web.This paper analysed conception,principles and core of WCM.

〔Key words〕web content management;content management;theory research

随着网络从Web1.0时代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时代的发展,很多网站往往不能迅速跟进业务模式变革的步伐,常常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来处理信息更新和维护工作;遇到开发新的应用如wiki、blog、SNS等时,整个网站的整合工作就变得更加困难。Web内容管理应运而生,解决海量信息的组织和管理问题。

1 Web内容管理的概念

1.1 内 容

内容一词来源于出版传媒业。通常将图书、报纸、杂志、唱片、影片里的创作叫做内容。随着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网络的普遍使用,内容的涵义也发生了变化。有的观点认为内容是结构化数据的统称,也有的观点认为内容是非结构化数据的统称[1]。笔者的观点是,内容既包括结构化数据,又包括非结构化数据,甚至是半结构数据。内容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网页、文档、数据库甚至是网络上的交互操作。

内容具有格式和结构。为了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换,首先必须对内容进行编码。编码也叫做格式。在计算机中,格式包括两个相关概念:二进制格式和表现格式。二进制格式又叫文件格式,它负责储存。计算机文件是储存内容的传统方式,因此二进制格式也叫文件格式。表现格式就是内容的显示方式。结构是将内容组合在一起的方式。它包括内容的部分和片断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使内容能够在多个地方使用,内容管理者希望格式最好能够和内容分离;但是对于内容的消费者来说,这二者不可分,比如读者拿到一本杂志,杂志正文之外的页面布局和字体都会带给读者一些信息。

内容的结构和内容的格式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以网页的结构和格式为例:网页的结构就像蜘蛛网,它包括网页内部的结构安排,如等级结构、顺序结构,还有网页之间通过链接建立起来的结构。网页的格式包括网页的字体、颜色等。

1.2 内容管理

与早期的内容概念一样,早期的内容管理偏向出版物的管理,以储存、工作流程、元数据为核心元素。储存以关系数据库方式为主,有时候也以一般数据文件方式储存,或者根据需要二者兼而有之。内容从制作、编辑到成品储存,都需经过或多或少的加工过程,各种工作流程相差很远。有的是简单的单线流程,有的是分叉多线的并行操作。元数据是对内容的描述,如作者、日期、关键词、媒体种类、版权等,目的是跨媒体出版和个性化出版。随着内容范围的扩大,内容管理的含义也在扩展。网络的发展给内容管理打上了深深的印记,现在内容管理几乎成了Web内容管理的同义词。

内容管理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理解。多以其涵盖的范围、过程及功能等来定义内容管理。Byrne认为内容管理是组织混乱内容的一种方式。内容管理系统允许组织一次性创作和中央化存储内容,使得它能够被需要它的人获得。能够以对用户最有意义的方式去打包和分发内容[2]。ZiaContent将内容管理定义为:“内容管理是在一个协作的环境下支持创建、储存、获取和出版内容的基础结构。[3]”Boilo的观点是内容管理实际上是一个收集、管理和出版内容到多个渠道(网站、光盘等)的整体过程[4]。Wikipedia将内容管理定义为一套支持数字信息生命周期进化的流程和技术[5]。

以上定义大多数都以管理为重点。但实际上内容管理包括管理的过程和对象。内容管理不仅是创新的技术和管理过程,更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内容管理关注具体领域中包含着大量相互关联的任务、目标和责任。内容管理重点解决各种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字资源的采集、管理、利用、传递和增值,并能与组织的其它信息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有机集成。

根据内容所指的具体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内容管理分为Web内容管理、企业内容管理、学习内容管理和媒体内容管理等。

1.3 Web内容管理

明确内容管理的概念之后,Web内容管理的涵义就迎刃而解了。Web内容管理关注的领域是Web内容,具体可以分为:

①Web页面和页面中的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信息;

②可以下载或者在线阅读的各种类型的文件(如doc文件、pdf文件等);

③Web数据库信息(如用户信息、交易数据、日志等);

④来自其它网站的信息;

⑤Web中的各种交互操作。

Web内容管理的任务就是高效、便捷地创建和出版数字化内容。这些内容的受众包括通过外联网、因特网、内联网、无线设备、只读光盘、纸张等渠道获得Web内容的用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和组织成员。

2Wed内容管理的原则

2.1 内容重用

2.1.1 内容重用的概念

内容重用是指使用已经存在的内容去创建新文档的过程[6]。其实,大多数人都已经在无意识中进行过内容重用的实践,如使用微软Word提供的复制和粘贴等功能。但是,复制和粘贴存在很多缺点,最主要的问题是复制和粘贴的内容不会在源文件变化的时候同步改变,而是必须手工进行修改。这个过程不仅花费时间,而且在操作过程中有时候会丢失信息,导致内容的不一致性和不准确性。随着时间的积累,不一致的地方可能会越来越多,最后就会发现复制和粘贴的内容与源内容完全不同。内容的重用超出了复制和粘贴的范畴,内容的重用使得重用的内容“链接”到可重用内容单元,这样在更新的时候,重用的部分就随着源内容的变化而自动更新。

重用的内容在重用的地方显示,但是只在系统的一个地方保存。任何内容都可以被重用,如图形、表格、多媒体等。基于文本的材料最容易重用,其中的某个词、某个句子、某段话甚至某个章节都可以被重用。

2.1.2 内容重用的优点

(1)提高内容的一致性

当内容是写一次而重用多次的时候,可以确保在它重用的地方一致。这样就保证了内容的高质量。能够重用的内容是结构化的内容,相似种类的内容结构也相似,这样就保证了重用内容之间的风格一致。

(2)降低内容的创建和维护费用

内容的重用使得所需创建内容的总体数量得以降低。内容的重用使得不需要浪费时间去寻找和复制要重用的内容,通过加入元数据可以使制作者迅速得到或者自动得到需要重用的内容,内容在此过程中得到更好的组织,整个过程更有效率,进一步降低内容创建的费用。

当内容更新的时候,不用寻找重用的内容在哪些地方存在,通过Web内容管理系统的追踪,可以使内容在所有重用的地方自动更新。这样就降低了内容的维护费用。

(3)加快内容的重新配置

重用的内容都是模块化、结构化的内容。重用的内容能够通过重新配置去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改变模块的顺序、引入新模块、删除现存的模块等方式都可以用来构建全新的信息产品去满足用户的新需求。

2.1.3 内容重用的方式和类型

内容重用主要有2种方式:偶然性重用和系统性重用。偶然性重用是指制作者有意识的寻找内容单元然后重用。偶然性重用要求制作者意识到存在可重用的机会,寻找和发现可重用的内容。偶然性的重用是内容重用最通常的形式。它不依赖具体的技术,在没有Web内容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也能进行。

与偶然性重用相对照的是系统性的重用。系统性的重用是有计划的重用。特定的内容被识别可以在特定的地方重用。系统性的重用必须在内容管理系统的帮助下才能够实现。内容管理系统自动地在文档的适当位置插入可重用的内容。制作者不用去寻找可重用的内容。系统性的重用将制作者从意识到可重用的内容存在、找到可重用的内容和插入到适当地方的负担中解放出来。系统性的重用需要事先做好计划,在Web内容管理系统的配置中决定好什么样的内容要重用,怎么样重用等问题。

在偶然性重用和系统性的重用中,存在3种类型的重用:锁定性重用、派生性重用和封装性重用。

锁定性重用是指重用的内容单元在重用的时候保持不变,只有拥有适当权限的人才能够改变锁定的内容。要保持重用的内容原封不动,就可以采用锁定性重用。当制作者对重用的内容进行编辑后就变成原来内容的派生内容,也就成为派生性重用。派生性重用很常见,在派生性的重用中可能是保留关键性内容,但是要对内容的形式进行一些调整,如语态的变化(从主动语态变成被动语态)、拼写的变化(由美式英语变成英式英语)、强调部分的变化等。当一系列重用的内容单元包含在一个大的内容单元的时候就成了封装性重用。所有的内容单元之和成为一个新的内容单元,内容单元内的子单元能够在不同的信息产品中使用。封装性重用使得内容的制作者可以为所有的输出同时创建内容,加速了内容的创建过程。如封装性的重用可以在网站同时需要某种产品的详细内容和简略内容的时候使用。

2.2 内容与表现分离

内容和表现分离就是将内容本身与其表现格式分离。用HTML语言编写的静态网页的内容本身与其表现格式就紧密结合在一起。内容本身与其表现格式结合在一起会带来诸多问题:

2.2.1 管理不便

同一内容通常会有多种表现格式,如果内容和表现紧密结合,就意味着有同一内容的多个不同版本重复出现在系统中。这就给内容的更新、内容的一致性维护等带来很多潜在麻烦的问题。

2.2.2 检索不便

不同表现格式的描述机制不同,这给内容的检索带来一定的困难。检索程序必须处理各种表现格式的描述语法,才能检索出正确的内容。

动态网站技术的出现使得可以将内容本身保存在关系数据库里面,当用户浏览时再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内容,使用程序生成HTML传递给用户。但是动态网页的技术要求较高,有时候会因为技术的限制而忽略内容的表现。

Web内容管理系统通过模板技术来解决这个矛盾。内容的存储使用关系数据库或者其它形式的数据库,使用模板来合成最终的页面。模板可以由设计师设计或者懂得相关技术的人设计。

内容本身与表现的分离使得普通的人员也能够参与到网站内容的制作之中。对于不懂网页制作技术的人员来说,他们只知道“内容”或者说是“文档”的概念。在他们看来,他们拥有的只是一篇一篇的文档,里面有表格、数据等,他们只需要提供这些原始的资料,至于如何在网站上呈现,他们并不需要明白,也不用理会。Web内容管理系统提供工具将这些原始的资料进行转换和加工,以适当的形式将内容展现出来,加快网站内容的制作和更新,更好的发挥网站的作用。

2.3 多渠道出版

Web内容管理强调内容重用,内容重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内容多渠道出版。2004年2月,美国头号有线电视运营商康姆卡斯特提出准备以660亿美元收购迪斯尼公司,虽然最后遭到了迪斯尼公司的拒绝,但是此事还是造成了很大的震动。康姆卡斯特的优势在渠道,迪斯尼的优势在内容。优秀的内容也要以方便用户的渠道传播出去才能使内容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内容为王”应该改为“内容和渠道为王”,二者并重,Web内容管理系统设计时就要为多渠道出版做好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

3 Web内容管理的核心

传统网站开发工具(如微软的FrontPage和Macromedia的Dreamweaver)一般用文件和文件夹来创建和管理网页。这种模式对于大型动态网站的开发和管理来说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并且对内容重用、内容和表现分离、多渠道出版的支持不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Web内容管理借鉴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XML语言的相关思想,引入内容单元(content components)的概念。内容单元成为Web内容管理的核心,也是先进Web内容管理系统和普通网站开发工具的区别所在。

3.1 内容单元的含义

内容单元是内容管理对象中有实际意义的基本单位。内容单元将信息分解为便于管理和重用的组块。这些组块具有共同的格式和广度等特征。但是每一个内容单元都是与其它内容单元存在一定联系的独立个体。Web内容管理系统生成网页的时候,是将一个或者更多的内容单元聚集成页面框架或者模板中完成。

内容单元与文献单元、知识单元一脉相承,只是对象从文献、知识转移到内容。文献单元是指“专门记录和传递有知识的人工载体单元”[7]。文献单元往往还可以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单元形式,如文献的知识内容单元、知识形式单元和载体形态单元。其中所谓的知识内容单元是针对文献中所包含的知识体系而言。文献单元知识内容涉及到多少主题,就可以视为有多少知识内容单元,而知识单元是客观知识系统中有实际意义的基本单位。

内容单元的概念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的对象的概念非常相似。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程序员编写的就是对象,也就是完成一段任务然后就停下来的小程序。对象是小的可以重用的功能片断,程序员将对象连接起来获得复杂的功能。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将数据及对数据的操作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处理。例如,电子商务网站可能包含一个处理交易的对象。网站程序员将这个对象和其它对象连接起来去创造整个站点机制。对象的核心资源封装在一个程序员知道如何去应用的容器中,因此,通过知道怎么样使用标准容器(通常叫做应用程序接口,或者是API),程序员能够容易地使用对象。程序员可以调用交易对象去执行诸如计算订单的总价、计算要缴纳的税款或者处理信用卡。

内容单元或者叫做内容对象,是基于同样的原理。内容管理系统的用户使用内容单元的方式和程序员使用对象的方式一样。他们只用学会如何处理内容单元,而不是内容单元中的信息。在上面提到的电子商务网站中,每一种产品可能作为一个内容单元而存在。通过内容单元的组合和匹配生成网页中的信息,如产品的目录页、产品的详细信息、显示特定价格或者种类的产品。

3.2 内容单元的类、实例和元素

内容单元的类和实例都是借用面向对象系统中的相关概念。类是面向对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归结为对类的操作。类是一组客观对象的抽象,它集中概括了该组对象的共同特征,以说明该组对象的能力和性质。实例是组成类的对象。类与实例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关系。

类似的是,内容单元的类是有关怎么样创建一个特定内容单元的模型、模板和规则。内容单元的类包括了内容单元类的名称,内容单元包含的元素、以及创建该种内容单元的规则。

3.3 内容单元的存储

内容单元的存储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有文本文件、结构化文件、关系数据库、对象数据库等。比较少见的是内容单元存储在对象数据库中。

3.4 内容单元与网页

在Web内容管理系统中,内容单元与网页是两个相互联系但不尽相同的概念。网页是内容单元的天然候选者。网站通常包括一系列独特内容的链接页面。市场上大多数Web内容管理系统现在还只是管理网页而不是管理内容单元。网页和内容单元的区别如下:

①对于网页来说,内容和外观不可分割。但是内容单元要求内容和表现分开。

②当网页之间存在内容的共享时,必须保存同样内容的两个备份。但是如果是内容单元的重用,就只需要保存一个。

③有时候网页的创建是动态的。也就是网页并不实际存在系统中,而是根据用户的请求而动态生成。但是内容单元存在于系统之中。

④当内容需要出版到多个媒体如网站、无线设备和印刷材料时,网页就无能为力。

参考文献

[1]石雪松.内容管理的真正内涵[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4:24.

[2]Byrne,T.Web content management,products and practices[EB].http:∥www.CMSwatch.com,2008-08-05.

[3]New White Paper:What is Content Management?[EB].http:∥www.ziacontent.com/downloads/What%20is%20Content%20Management.pdf,2008-08-05.

[4]Boilo,B.Content Management Bible[M].New York:John Wiley&Sons,2001.

[5]Wikipedia.Content management[EB].http:∥en.wikipedia.org/wiki/Contentmanagement,2008-08-05.

[6]Rockley,A;Kostur,P;Manning,S.Fundamental Concepts of reuse[EB].www.rockley.com/articles/MECChapter2.pdf,2008-08-05.

Web管理系统 第11篇

(1)因特网在设计之初的安全机制缺陷。

因特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设计之初是为军方专用,采用的TCP/IP协议主要考虑的是网络的连通性而不是安全方面。进入90年代,因特网的商业化使其得到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都基于Web。

万维网(WWW,以下简称Web)的出现使因特网的使用更加简单、方便,也使得Web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各类业务系统,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基于Web的业务系统使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用户能随时随地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传统意义上的网络边界不再明显,Web应用安全成为当前的首要问题,必须部署网络安全设备来应对。

2. 传统网络安全设备的作用与局限性

(1)防火墙。

网络中最常用的安全设备是防火墙,防火墙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防火墙通常使用的安全控制手段主要有包过滤、状态检测、代理服务。包过滤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安全控制技术,但其工作在网络层、传输层,安全控制的力度也只限于源地址、目的地址和端口号,因而只能进行较为初步的安全控制。状态检测是比包过滤更为有效的安全控制方法,性能得到较大提高。代理防火墙则是通过一种代理(Proxy)技术参与到一个TCP连接的全过程,每一个内外网络之间的连接都要通过Proxy的介入和转换,由防火墙本身提交请求和应答,避免了入侵者使用数据驱动类型的攻击方式入侵内部网。但代理防火墙的最大缺点就是速度相对比较慢,会成为内外网络之间的瓶颈。

(2)入侵检测系统与入侵防御系统。

IDS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分析和检测网络上的数据包,识别出系统中的未授权或异常现象,主要用于网络监控、审核跟踪,需要部署在网络内部,注重的是网络安全状况的监管。IDS由于存在网络缺陷,往往误报量大,而且自身防攻击能力差,需要与其他安全设备配合使用。

IDS大都是被动的,在攻击发生前无法预先发出警报。而IPS入侵防御系统则提供主动防护,预先拦截入侵活动和攻击性网络流量。IPS入侵防御系统部署在网络的边界,实时分析所有来自外部的网络数据,发现攻击行为立即予以阻断,保证来自外部的攻击数据不能进入网络。但入侵防御系统对内部攻击行为无能为力。

(3)网页防篡改系统。

网页防篡改系统用于保护Web服务器,主要采用外挂轮询、核心内嵌、事件触发等技术。外挂轮询技术是利用一个网页检测程序,以轮询方式读出要监控的网页,与真实网页相比较,来判断网页内容的完整性,对于被篡改的网页进行报警和恢复。核心内嵌技术是将篡改检测模块内嵌在Web服务器软件里,它在每一个网页流出时都进行完整性检查,对于篡改网页进行实时访问阻断,并予以报警和恢复。事件触发技术是利用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接口,在网页文件被修改时进行合法性检查,对于非法操作进行报警和恢复。

市面上的产品往往会将几种技术结合使用,比如将篡改检测模块(数字水印技术)和应用防护模块(防注入攻击)内嵌于Web服务器内部,并辅助以增强型事件触发检测技术,不仅实现了对静态网页和脚本的实时检测和恢复,也可以保护数据库中的动态内容免受来自于Web的攻击和篡改。

(4)反病毒软件。

反病毒软件,也称杀毒软件,是用于预防、诊断和清除计算机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以及广告软件、间谍软件等恶意软件的一类软件。反病毒软件通常集成监控识别、病毒扫描和清除以及自动升级等功能,其任务是实时监控和扫描磁盘。有的反病毒软件还带有数据恢复等功能。

反病毒软件通常是滞后于计算机病毒的,只能清除已知病毒、木马,不可能查杀所有病毒,而且查到的病毒也不一定能杀掉。所以,及时更新升级软件版本和定期扫描的同时,还要配合其他网络安全设备使用。

(5)传统安全设备的局限性。

在DMZ区部署Web服务器是标准的安全模型,用户能访问Web站点却不能随意进入内部网络。但基于Web的业务系统广泛应用,使得访问业务系统的不仅仅是内部用户,这就带来安全隐患。常见的Web安全问题,比如网站被篡改、挂马,常常是通过SQL注入以及跨站脚本(XSS)等手段入侵的,而上述传统的安全设备在应用层往往不能进行较全面的防护,也较难通过补丁修补来进行安全防护,因此网页篡改事件目前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3. Web应用防火墙能够提高Web业务系统的安全性

(1) Web应用防火墙对应用层的保护。

为了应对Web业务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必须配置应用层安全设备来保障。当前网络上大多数的攻击是针对Web应用的,而且很多已经转向应用层,传统的安全设备,如防火墙、IPS,不能有效地提供针对性的防御,例如最常用的防火墙只是针对一些底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信息进行阻断。而Web应用防火墙能够深入到应用层,对所有应用信息进行过滤,并能够预防未知的应用程序漏洞,有效应对Web应用攻击,保护Web应用。

(2) Web应用防火墙的原理。

与传统防火墙/IPS设备相比较,Web应用防火墙最显著的技术差异性体现在对HTTP本质的理解。Web应用防火墙能完整地解析HTTP,包括报文头部、参数及载荷;支持各种HTTP编码(如chunked encoding);提供严格的HTTP协议验证;提供HTML限制;支持各类字符集编码;具备HTTP Response过滤能力。

Web应用防火墙的运行基础是应用层访问控制列表,所面对的对象是网站的地址、参数和在网站互动过程中提交的一些内容,包括HTTP协议报文内容。由于Web应用防火墙对HTTP协议完全认知,并且会做完全、深层次的扫描,因此通过内容分析就可知道报文是否为恶意攻击。此外,Web应用防火墙还能提供应用层规则,提供正向安全模型(白名单模型),提供会话防护机制,这些都能提高Web防护能力。

(4) Web应用防火墙的功能。

作为一种专业的Web安全防护工具,Web应用防火墙可应对Web应用中的各类安全威胁,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跨站请求伪造攻击(CSRF)、Cookie篡改以及应用层DDoS等,能有效解决网页篡改、网页挂马、敏感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充分保障Web应用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Web防火墙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对入侵的检测能力,尤其是对Web服务入侵的检测,从技术特点来说,有代理服务、特征识别、算法识别、模式匹配等几种方式。有的WAF产品在提供入侵防护的同时,还提供了对Web应用网页的自动学习功能。网页自学习技术与入侵防护结合使用,能够有更好的防护效果。Web应用防火墙可主动阻断入侵行为,可与其他安全设备结合使用,效果更好,比如利用网页防篡改系统来进行事后的修复。

4. Web应用防火墙的典型应用

(1)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应用。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是由笔者所在单位负责建设,主要功能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作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为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在企业进行工程化、产业化、商品化开发和集成提供综合服务。

服务平台是基于Web的业务系统,分为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两个部分。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存放在数据库中,通过前端的网络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公共信息服务通过因特网向公众提供科技成果、项目信息、技术需求、科技超市投资、专家人才等信息以及项目查新、项目申报、项目评估、成果鉴定验收、专利申请等服务,可以实现数据检索、查询、打印等功能。后台管理系统完成对公共信息的在线发布、管理以及对数据资源的分类管理。

(2)网络拓扑设计与配置思路。

服务平台的硬件设备放置于网络中心,网络中心负责服务平台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并为其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服务平台的物理网络由应用服务局域网和内部办公局域网两部分组成,通过高速交换机连接形成星型网络结构(见图1)。应用服务局域网是网络运行的主体,包括Web服务器、FTP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DNS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设备。内部办公局域网则由工作人员办公用PC组成。应用服务局域网和内部办公局域网通过防火墙与因特网连接,应用服务局域网配置在防火墙的DMZ端口,内部办公局域网则配置在防火墙的内部端口。

后台管理系统由内部工作人员使用,主要在内网登录使用。内网的计算机平时主要用于发布各种项目信息、新闻,收集有关项目、企业的相关信息,建立信息库,进行项目开发工作。而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则面向公众开放,公众可以从因特网访问并登录系统,通过会员注册成为个人用户或者单位用户,并通过系统发布技术供求信息。

平台使用Web应用防火墙对网站所在的Web服务器加强防护,以使Web应用程序免受常见攻击的威胁。传统防火墙部署于网络的边界,主要保护网络的外围部分;Web应用防火墙部署在Web服务器前端,在Web客户端与Web服务器之间,与防火墙形成串联配置,使外部的访问必须经过防火墙与Web应用防火墙的双重检测,在网络层和应用层实现立体防范,进一步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3)设备选型。

在选择Web应用防火墙产品时,结合服务平台的业务需求与安全策略目标,并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能,厂商的技术支持能力,购买与维护成本。Web应用防火墙必须能够保护Web网站和Web应用免受应用层攻击,能对各种针对Web应用的攻击进行有效防护,包括:SQL注入攻击,跨站点脚本攻击,进程窃取,缓冲区溢出,OS命令注入攻击,网站侦测攻击,进程劫持,应用拒绝服务攻击等。同时能监控流量并提供攻击或攻击尝试报告,并提高Web应用的性能,且用户界面友好直观。

Web应用防火墙产品部署在Web服务器的前面,串行接入,与网络主交换机连接,提供应用处理能力,做的是应用层检测,因此不仅在硬件性能要求高,而且不能影响Web服务,所以必须具有Bypass旁路功能以提供高可用性。

经过对多家国内外应用层防火墙同类产品比较,梭子鱼Web应用防火墙Model360符合服务平台的业务需求,具体的功能特性和性能参数也符合使用要求。该产品支持后端服务器数量为1~5台,而服务平台的应用服务局域网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DNS服务器及EMAIL服务器等3台服务器设备,因此能够满足需求。服务平台的因特网接口带宽为10Mbps,设备的接入流量为25Mbps,不会成为网络速度的瓶颈。HTTP连接数与SSL连接数分别达到3000/秒和2000/秒,根据对服务平台页面访问量的统计,能够满足日常应用处理要求。

Web应用防火墙代理了应用层的流量,实现了网站隐身,屏蔽了外部针对应用层的攻击,对业务系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摘要:基于Web业务系统所面临的攻击大多来自应用层, 传统的网络安全设备无法提供有效防御。Web应用防火墙是应用层安全设备, 能够对业务系统起到保护效果。文章介绍了一种Web应用防火墙对基于Web业务系统保护的典型应用。

Web管理系统

Web管理系统(精选11篇)Web管理系统 第1篇陕西省电子学会是陕西省电子信息业界的学术团体,有个人会员3 500余名及85个会员单位。与外部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