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微生物试题库总结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微生物试题库总结(精选6篇)

微生物试题库总结 第1篇

微生物学试题十二套

微生物学试题

(一)一、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 1.Gram positive bacteria 2.parasporal crystal 3 ,colony 4, life cycle 5,capsule 6,endospore

二、简答题

1,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2,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三、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 _______。

2.大肠杆菌长为2.0μm,宽为0.5μm,其大小表示为_____。

3.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能常采用 _____ 时期的细胞。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_____和_______。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________。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7.食用菌是由 ______和 ____ 组成。

8.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品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称 ______。9.细菌细胞的碳、氮营养比为______。10.根瘤菌可与 _________共生固氮

四、学名互译 1.A.niger 2.B.subtilis 3.B.thuringiensis 4.A.oryzae

微生物学试题

(一)答案:

一,1,革兰氏阳性菌: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染色后最终染成紫色的菌

2,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半胞晶体

3,菌落:当单个细菌细胞或者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4,生命周期: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5,荚膜: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6,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二,1,①在微生物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上,通过食品罐藏防腐,酿造技术的改造,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液体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以及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发明,使得 古老的酿造技术迅速发展成工业发酵新技术;

②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例如,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生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以菌做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及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

③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当代全人类广泛的重视。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污水处理中的关键角色;是生态农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首要推动者;以及是环境污染和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等等。

④微生物与在食品上的应用。调味品,发酵食品,酸乳,蔬菜加工。⑤微生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抗菌素,维生素。⑥微生物在能源生产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2,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得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得其保持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细胞壁较薄,外膜层内酯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燃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则保留最初的紫色。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一)体积小,面积大

(二)吸收多,转化快

(三)生长旺,繁殖快

(四)适应强,易变异

(五)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微生物的多样性,原因是:微生物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和数量多等原因,可以到处传播以至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不论在动,植物体内外,还是土壤,河流,空气,平原,高山,深海,污水,垃圾,海底淤泥,冰川,盐湖,沙漠,甚至油井,酸性矿水和岩层下,都有大量与其相适应的各类微生物在活动着。三.填空

1.80S 2.0.5μm x2.0μm 3对数生长 4.葡聚糖和甘露聚糖。5.温和噬菌体 6蛋白质,核酸,类脂和碳水化合物 7.营养菌丝,生殖菌丝豆科植物共生固氮 8 灭菌。9.6/1 10.豆科植物 四.1.黑曲霉 2.枯草芽孢杆菌 3.苏云金芽孢杆菌 4.米曲霉

微生物学试题

(二)一.是非题(共10分。只需注明“对”或“错”)

1.大多数嗜热菌的G-C含量高于中温菌。

2.大肠杆菌属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其遗传物质只是一条松散的环状双链DNA,不存在DNA高级结构。

3.当菌体生长、氧吸收和糖利用的比速度下降时,青霉素的合成达到最高值。4.初生F’菌株和次生F’菌株都属于部分二倍体。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6.渗透酶(permease)属于诱导酶,而其它种类的酶往往属于组成酶。7.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

8.将HR病毒的外壳蛋白与TMV病毒的RNA混合,去感染烟草,则会出现TMV型病灶。若在感染前,用TMV抗体处理,则会钝化病毒,不出现TMV型病灶。9.霉菌的基因重组常发生于准性生殖时,较少出现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10.营养物跨膜的主动运输必需依靠载体和能量,而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二 填充题(30分)突变率10-10表示_ _ _ _ a_ _ _。我们常采用_ _ a_ _ _ 浓度的NaCl 或0.1M_ _ _ b_ _ _ 来稀释菌液或清洗菌体细胞。因为_ _ c_ _ _。在有机物为基质的生物氧化反应中,以氧为电子传递最终受体的方式称_ _ _ _ a_ _ _ _ ;以无机氧化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_ _ b_ _ ;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_ _ _ _ c_ _ _ _。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有_ _ _ _ a_ _ _ _、_ _ _ b_ _ _ 和_ _ _ c_ _ _ 等,其中_ _ _ d_ _ 方法保藏菌种的时间最长久。对细菌简单染色法的一般步骤是_ _ _ a_ _ _。常用的染料有_ _ b_ _ 和_ _ c_ _ _ 等。在混合菌样中获得纯菌株的方法主要有_ _ _ a_ _ _ 和_ _ b_ _ 等。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引起培养基pH值改变的原因主要有_ _ _ a_ _ _ 和_ _ _ b_ _ _ 等。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_ _ a_ _ _ 和_ _ _ b_ _ _ 等,无机氮源有_ _ c_ _ _ 和_ _ _ d_ _ 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_ _ _ e_ _ _ _ 等做有机氮源。霉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 a ;酵母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 b 和 c 等;细菌细胞壁化学组成主要是 d ; 在微生物学奠基时代(生理学期)公认的代表人物为_ _ _ a_ _ _ 和_ _ _ b_ _ _。前者的主要业绩有_ _ c_ _ 等,后者的主要业绩有_ _ _ d_ _ _ 等。三 简述下列概念的区别(15分): 三。名词解释

1.fed-batch culture;continuous culture colony;cloning 2.complete medium;minimal medium 3.species;strain 4.COD;BOD 四 问答题(30分)1.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2.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学试题

(二)答案:

一. 是非题:每题1分 对;2 错;3 对;4 错;5 错;6 错;7 错;8 错;9 错;10 错 二 填充题(30分)

1a: 1010个细胞分裂成2×1010个细胞时,平均发生1次突变。2 a:0.85%;2b: 磷酸盐; 3c:与细胞等渗,防止细胞损伤。3a:有氧呼吸; 3b:无氧呼吸; 3c:发酵 a:斜面冰箱保藏法 4b:冷冻干燥保藏法 4c:石蜡油封藏法 4d:冷冻干燥保藏法 5a: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镜检)5b:美蓝; 5c:结晶紫。6a:稀释涂布平板法; 6b:划线平板法。7a:F X174; 7b:烟草花叶病毒。

8a:蛋白胨; 8b:牛肉膏; 8c:NH4)2SO4; 8d:Na2NO3;8e:豆饼粉 9a:几丁质 9b:甘露聚糖; 9c:葡聚糖; 9d:肽聚糖

10a:巴斯德; 10b:柯赫; 10c:巴斯德消毒法; 10d:微生物纯培养法 三 简述下列概念的区别:(每题5分)

1.连续培养是按特定的控制方式以一定的速度加入新鲜培养基和放出培养物的培养方法。其中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稳定;补料分批培养是一种介于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之间的培养方式。它是在分批培养的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其中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并不一定稳定。

菌落指单个细胞在有限空间中发展成肉眼可见的细胞堆。cloning指从同一祖先产生同一DNA(目的基因)分子群体或细胞群体的过程。或指将外源基因引入到宿主菌体内,并使其大量扩增的过程。

2.完全培养基是能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要求的培养基。是天然或半合成的培养基。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某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最低成分培养基。3.是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一种菌的每一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所以,属于同一菌种的菌株是无数的。菌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实种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4.化学耗氧量反映有机物进入水体后,在一般情况下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反映水体总的污染程度。生物耗氧量水体中有机物经生物氧化至简单终产物是所需的氧量。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COD数值一般高于BOD。四.1.微生物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物种的多样性(2)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3)代谢产物的多样性(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2.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不是分类学之一,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它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微生物学试题

(三)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计 18 分)1.菌落 2.静息孢子 3.共生 4.选择性培养基 5.发酵 6.BOD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计 30 分)1、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__________

2、微生物根据细胞结构的有无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两大类,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者细胞壁在化学组成上,主要差异为前者主要含__________,后者主要含__________。

4、病毒的繁殖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放线菌的菌丝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__________。

6、无分枝单细胞的群体典型生长曲线,根据单细胞微生物生长速度的不同可将曲线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

7、革兰氏染色法是鉴别细菌的重要方法,染色的要点如下:先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再加__________媒染,使菌体着色,然后用脱__________色,最后用番红复染,呈__________色为革兰氏阳性反应,呈__________色为革兰氏阴性反应。

8.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9.好氧的微生物需要较__ __(高、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__ __(高、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三.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0.3—0.5% C、1.5—2.0% D、5%

5、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D、病毒

6、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A、细菌>放线菌>真菌 B、细菌>真菌>放线菌 C、放线菌>真菌>细菌 D、真菌>细菌>放线菌

7、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8、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A、子囊孢子 B、孢囊孢子 C、卵孢子 D、接合孢子

9、霉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A、中性 B、中性偏碱性 C、中性偏酸性 D、酸性

10、放线菌属于()

A、病毒界 B、原核原生生物界 C、真菌界 D、真核原生生界 四.判断改错题(每个2分,共10分)

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2.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3.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4.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5.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五.问答题(1—2每道6分,3题10分,共22分)1.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及机理。

2.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有何特点、处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应用?

3.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及实践意义?

微生物学试题三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菌落:单个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就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即为菌落。

2.静息孢子:是一种长期长在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壁厚、色深的休眠细胞,富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等不良环境。

3.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互相有利,显示出一起共同生活比分开来单独生活更为有利。有时,甚至一种生物脱离了另一个种生物后即不能生活。这种产关系即为共生。

4.选择性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5.发酵: 广义的“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代谢产物的过程。

6.BOD 5 : 即“生化需氧量”或“生物需氧量”,是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一般指在 1L 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有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的溶解氧毫克数(其单位为 mg/L)。BOD 的测定条件一般规定在 20 ℃ 下 5 昼夜,故常用 BOD 5 符号表示。

二、填空题 1、巴斯德

2、非细胞生物、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3、肽聚糖、4、吸附、侵入、复制、装配、释放

5、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基内菌丝

6、缓慢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7、碘液 乙醇、紫色、浅红色。

8.吸附、侵入与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9高,低 三.选择题

1、B

2、A

3、A

4、C

5、B

6、C

7、C

8、B

9、C

10、B 四.判断改错题 1.错2.对3.错4.对5.错 五.问答题

1.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及机理。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乙醇脱色、红色染料复染 4 步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差异主要基于细菌细胞壁的构造和化学组分不同。通过初染和媒染,在细菌细胞膜或原生质体上染上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G + 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交联紧密,故用乙醇洗脱时,肽聚糖层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再加上的 G + 细菌细胞壁基本上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牢牢阻留在其细胞壁内,使其呈现蓝紫色。G细菌获得了新的颜色 —— 红色,而 G + 细菌则仍呈蓝紫色(实为紫中带红)。

2.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有何特点、处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应用?

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 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4 个时期。指数期的特点是:①生长速率常数 R 最大,因而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代时(generation time,G,又称世代时间或增代时间)或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②细胞进行平衡生长,故菌体各部分的成分十分均匀;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指数期的微生物具有整个群体的生理特性较一致、细胞各成分平衡增长和生长速率恒定等优点,是用作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也是发酵工业中用作种子的最佳材料。3.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及实践意义?

答: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最基本构造,而缺壁细胞是指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或在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发生缺细胞壁的细菌;此外在实验室中,还可用人为的方法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的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缺壁细菌.缺壁细胞共有四类;L-型细菌指细菌在特定条件下,由基因自发突变而形成的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多形态,有的可通过细菌滤器而称过滤形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 原生质球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去除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残留着部分细胞壁而形成的细菌细胞,它呈圆球形

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应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合成的细胞壁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成

支原体是在长期进货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生物成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上述原生质体的球状体的共同特点是:无完整的细胞壁,细胞呈球状,对渗透压极其敏感,革兰染色阴性,即使有鞭毛也无法运动,对相应噬菌体不敏感,细胞不能分裂,等等.当然,如在形成原生质体或球状体以前已有噬菌体浸入,它仍能正常复制,增殖和分裂;同样,如在形成原生质体以前正在形成芽孢,则该芽孢仍能正常形成.原生质体或球状体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不容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故是研究遗传规律的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微生物学试题

(四)一.翻译题(每个1分,共5分)

1.枯草芽孢杆菌

2.鞭毛.Actinomyces 4.disinfection 5.continuous culture 二. 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计 15分)

1.温和噬菌体

2.高频重组菌株

3.根圈

4.芽孢

5.基内菌丝

三.选择题(每题 2分,共计 30 分)

1.下述不是磷壁酸的功能的是:()A内毒素 B细胞壁抗原特异性

C 噬菌体的吸附位点 D 调节阳离子进出细胞

2.下述细菌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是:()A大肠杆菌 B 立克次氏体 C 支原体 D 分枝杆菌

3.下述反应中那种物质被氧化:()乙醛 + NA DH + H+ → 乙醇 + NAD+ A 乙醛 B NA DH C NAD+ D 乙醇

4.通过有氧代谢,下述那个反应产生的ATP最多:()A 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 B 葡萄糖 → 丙酮酸 C 琥珀酸 → 延胡索酸

.某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时均可生长,并可利用氧,它属于:()A 微好氧 B好氧 C 厌氧 D 兼厌氧

5.一个细菌每10分钟繁殖一代,经1小时将会有多少个细菌:()A 64 B 32 C 9 D 1 6.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

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

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B.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C.一种细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Staphyloccus是种名

D.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

9.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

A 亚硝酸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 D 丫啶类染料

10.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

A F+ x F-B Hfr x F+ C Hfr x F-D F+ x F-11.趋化性是指微生物能够()A 与土壤表面粘着 B 逃避噬菌作用 C 向化学刺激运动或避D 在不利条件下求生存

12.用光学显微镜可辨别原核和真核细胞之间不同的是()A 核糖体 B鞭毛 C细胞膜 D核

13、致病性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组成中具有()A.核心多糖 B.O-侧链 C.类脂A D.脂蛋白

14.鞭毛的化学组成主要是()A.多糖 B.脂类 C.蛋白质 D.核酸

15.质粒:()A 与接合没有关系 B 和染色体同时复制 C 对生物的生存是必须的 D 通过接合可在细菌间转移

四.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1.O-特异侧链决定G+菌细胞壁抗原特异性。()

2.芽孢形成过程中,芽孢衣形成在前,前芽孢形成在后()

3.衣原体是古生菌。()

4..放线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芽殖。()

5.一种细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是拉丁文的名词,Staphyloccus是种名,是拉丁文的形容词。()

6发酵和呼吸一样都需要O2。()

7..青霉素可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从而杀死细菌。()

8.湿热灭菌时间要比干热灭菌时间短。()

9.微生物从一个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该微生物的纯培养()

10.微波、超声波、紫外线都可用于杀菌。()

五.问答题(1—4题每个5分,5—6题各10分,共40分)1.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步骤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①目的明确;②营养协调;③理化适宜;④经济节约。配制培养基的步骤:原料称量、溶解(加琼脂)→(过滤)→ 定容 → 调 pH → 分装→ 加棉塞、包扎 → 灭菌→(摆斜面)→无菌检查 2.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有哪些?

① 控制菌种传代次数; ② 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③ 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移种传代; ④ 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⑤ 讲究菌种选育技术; ⑥ 定期进行分离纯化。

3.青霉素抑制G+的机理是什么。答: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过程,形成破裂的细胞壁,代谢旺盛的细菌才存在肽聚糖的合成,因此此时有青霉素作用时细胞易死亡。作用机制:青霉素破坏肽聚糖合成过程中肽尾与肽桥间的转态作用。

4.什么是质粒?其特点是什么?

质粒 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其特点: ①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 DNA 分子所构成,分子量较细菌染色体小。②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质粒。③质粒可以从菌体内自行消失,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其消除或抑制;没有质粒的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从具有质粒的细菌中获得,但不能自发产生。④质粒存在与否,无损于细菌生存。但是,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如抗生素、色素等的产生、以至芽孢的形成,均受质粒的控制。⑤质粒既能自我复制、稳定遗传,也可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携带的外源 DNA 片段共同复制增殖;它可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单独转移,也可携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转移。质粒已成为遗传工程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之一。

5.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

答:(1)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成为灭菌,例如各种高温灭菌措施等。灭菌实质上是杀菌和溶菌两种,前者指菌体虽死,但形体尚存,后者则是菌体杀死后,其细胞发生溶化,消失现象。

(2)消毒 从字面意思看,消毒就的消除毒害,这里的毒害就是指传染源或者致病源的意思。所以,消毒是一种采用教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源菌,而对消毒的物体基本没害的措施。

(3)防腐 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抑制霉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 措施,措施很多,主要由:低温。利用低于4度以下的低温以保藏食品,药品。缺氧。采用密闭容器中加入除氧剂来有效的防止食品和粮食的霉变。变质,并达到保鲜的目的。干燥。采用晒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是最常见的防止霉变的方法。此外,在密闭条件下,用石灰,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农硫酸,氢氧化钠也可达到食品药品和器材等长期防腐霉的目的。高渗。通过盐腌和糖渍措施来保存各种食物,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防腐方法。(4)高酸度。用高酸度也可达到到防腐的目的。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厌氧发酵使新鲜蔬菜产生大量乳品,借以达到抑制杂菌和长期保存的目的。防腐剂。在有些食品。调味品,饮料和器材中,可以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以达到防霉变的目的。如化妆品可加入山梨酸,脱氢醋酸等来防腐等。

6.细菌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征及在工业发酵中的应用。

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延迟期:菌数没有增加,细胞大量合成细胞物质,准备分裂。生产上要尽量缩短该时期,如应用处于对数期的菌体接种,适当增大接种量,培养基成分尽量与种子培养基一致;

(2)对数期:菌数以指数增加。是研究微生物生理、遗传的好材料,是作菌种的好材料,是噬菌体的适当宿主;

(3)稳定期:菌体生长速度和死亡速度相等,菌体量达到最大。以培养菌体为目的时,可结束培养;开始积累次级代谢产物,以生产次级代谢产物为目的时,应通过调pH值,补加新鲜培养基等方式,延长该时期;

(4)衰亡期:菌数以指数下降。要及时放罐,避免菌体自溶,不利后处理。2.pH值对微生物生长有何影响?环境中的酸碱度通常以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值来表示。环境中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主要作用在于: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改变生长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以及有害物质的毒性。每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pH值和一定的pH范围。在最适范围内酶活性最高,如果其他条件适合,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也最高。大多数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最适pH为6.5-7.5,在pH 4-10之间也可以生长;放线菌一般在微碱性即pH7.5-8最适合;酵母菌、霉菌则适合于pH5-6的酸性环境,但生存范围在pH1.5-10之间。有些细菌甚至可在强酸性或强碱性环境中生活。微生物在基质中生长,代谢作用改变了基质中氢离子浓度。随着环境pH值的不断变化,微生物生长受阻,当超过最低或最高pH值时,将引起微生物的死亡。为了维持微生物生长过程中pH值的稳定,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调节pH值,而且往往还要加入缓冲物以保证pH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相对稳定。强酸和强碱具有杀菌力。无机酸杀菌力虽强,但腐蚀性大。某些有机酸如苯甲酸可用做防腐剂。强碱可用作杀菌剂,但由于它们的毒性大,其用途局限于对排泄物及仓库、棚舍等环境的消毒。强碱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与病毒比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作用强。

微生物学试题

(四)答案: 一.翻译题(每个1分,共5分)

1.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2.鞭毛 Flagella 3.Actinomyces 放线菌

4.disinfection 消毒

5.continuous culture 连续培养 二.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计 15分)

1.温和噬菌体: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将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2.高频重组菌株 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3.根圈:也称根际,指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

4.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 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5.基内菌丝:当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

三.选择题(每题 2分,共计 30 分)

1.下述不是磷壁酸的功能的是:A A内毒素 B细胞壁抗原特异性

C 噬菌体的吸附位点 D 调节阳离子进出细胞

2.下述细菌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是:C A大肠杆菌 B 立克次氏体 C 支原体 D 分枝杆菌

3.下述反应中那种物质被氧化:(B)

乙醛 + NA DH + H+ → 乙醇 + NAD+ A 乙醛 B NA DH C NAD+ D 乙醇

4.通过有氧代谢,下述那个反应产生的ATP最多:B A 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 B 葡萄糖 → 丙酮酸 C 琥珀酸 → 延胡索酸

.某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时均可生长,并可利用氧,它属于:(D)

A 微好氧 B好氧 C 厌氧 D 兼厌氧

5.一个细菌每10分钟繁殖一代,经1小时将会有多少个细菌:(A)

A 64 B 32 C 9 D 1 6.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C)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

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

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 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B)

A.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

B.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C.一种细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Staphyloccus是种名

D.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

9.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D)

A 亚硝酸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 D 丫啶类染料

10.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C)

A F+ x F-B Hfr x F+ C Hfr x F-D F+ x F-11.趋化性是指微生物能够 C A 与土壤表面粘着 B 逃避噬菌作用 C 向化学刺激运动或避D 在不利条件下求生存

12.用光学显微镜可辨别原核和真核细胞之间不同的是 D A 核糖体 B鞭毛 C细胞膜 D核

13、致病性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组成中具有(C)A.核心多糖 B.O-侧链 C.类脂A D.脂蛋白

14.鞭毛的化学组成主要是(C)A.多糖 B.脂类 C.蛋白质 D.核酸

15.质粒:D A 与接合没有关系 B 和染色体同时复制 C 对生物的生存是必须的 D 通过接合可在细菌间转移

四.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

1.O-特异侧链决定G+菌细胞壁抗原特异性。(正确)

2.芽孢形成过程中,芽孢衣形成在前,前芽孢形成在后(错误)

3.衣原体是古生菌。(错误)

4..放线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芽殖。(错误)

5.一种细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是拉丁文的名词,Staphyloccus是种名,是拉丁文的形容词。(错误)

6发酵和呼吸一样都需要O2。(错误)

7..青霉素可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从而杀死细菌。(错误)

8.湿热灭菌时间要比干热灭菌时间短。(正确)

9.微生物从一个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该微生物的纯培养(正确)

10.微波、超声波、紫外线都可用于杀菌。(正确)

五.问答题(1—4题每个5分,5—6题各10分,共40分)1.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步骤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①目的明确;②营养协调;③理化适宜;④经济节约。配制培养基的步骤:原料称量、溶解(加琼脂)→(过滤)→ 定容 → 调 pH → 分装→ 加棉塞、包扎 → 灭菌→(摆斜面)→无菌检查 2.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有哪些?

① 控制菌种传代次数; ② 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③ 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移种传代; ④ 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⑤ 讲究菌种选育技术; ⑥ 定期进行分离纯化。3.青霉素抑制G+的机理是什么。

答: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过程,形成破裂的细胞壁,代谢旺盛的细菌才存在肽聚糖的合成,因此此时有青霉素作用时细胞易死亡。作用机制:青霉素破坏肽聚糖合成过程中肽尾与肽桥间的转态作用。

4.什么是质粒?其特点是什么?

质粒 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其特点: ①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 DNA 分子所构成,分子量较细菌染色体小。②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质粒。③质粒可以从菌体内自行消失,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其消除或抑制;没有质粒的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从具有质粒的细菌中获得,但不能自发产生。④质粒存在与否,无损于细菌生存。但是,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如抗生素、色素等的产生、以至芽孢的形成,均受质粒的控制。⑤质粒既能自我复制、稳定遗传,也可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携带的外源 DNA 片段共同复制增殖;它可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单独转移,也可携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转移。质粒已成为遗传工程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之一。

5.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

答:(1)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成为灭菌,例如各种高温灭菌措施等。灭菌实质上是杀菌和溶菌两种,前者指菌体虽死,但形体尚存,后者则是菌体杀死后,其细胞发生溶化,消失现象。

(2)消毒 从字面意思看,消毒就的消除毒害,这里的毒害就是指传染源或者致病源的意思。所以,消毒是一种采用教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源菌,而对消毒的物体基本没害的措施。

(3)防腐 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抑制霉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 措施,措施很多,主要由:低温。利用低于4度以下的低温以保藏食品,药品。缺氧。采用密闭容器中加入除氧剂来有效的防止食品和粮食的霉变。变质,并达到保鲜的目的。干燥。采用晒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是最常见的防止霉变的方法。此外,在密闭条件下,用石灰,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农硫酸,氢氧化钠也可达到食品药品和器材等长期防腐霉的目的。高渗。通过盐腌和糖渍措施来保存各种食物,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防腐方法。(4)高酸度。用高酸度也可达到到防腐的目的。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厌氧发酵使新鲜蔬菜产生大量乳品,借以达到抑制杂菌和长期保存的目的。防腐剂。在有些食品。调味品,饮料和器材中,可以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以达到防霉变的目的。如化妆品可加入山梨酸,脱氢醋酸等来防腐等。

6.细菌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征及在工业发酵中的应用。

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延迟期:菌数没有增加,细胞大量合成细胞物质,准备分裂。生产上要尽量缩短该时期,如应用处于对数期的菌体接种,适当增大接种量,培养基成分尽量与种子培养基一致;

(2)对数期:菌数以指数增加。是研究微生物生理、遗传的好材料,是作菌种的好材料,是噬菌体的适当宿主;

(3)稳定期:菌体生长速度和死亡速度相等,菌体量达到最大。以培养菌体为目的时,可结束培养;开始积累次级代谢产物,以生产次级代谢产物为目的时,应通过调pH值,补加新鲜培养基等方式,延长该时期;

(4)衰亡期:菌数以指数下降。要及时放罐,避免菌体自溶,不利后处理。2.pH值对微生物生长有何影响?环境中的酸碱度通常以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值来表示。环境中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主要作用在于: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改变生长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以及有害物质的毒性。每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pH值和一定的pH范围。在最适范围内酶活性最高,如果其他条件适合,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也最高。大多数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最适pH为6.5-7.5,在pH 4-10之间也可以生长;放线菌一般在微碱性即pH7.5-8最适合;酵母菌、霉菌则适合于pH5-6的酸性环境,但生存范围在pH1.5-10之间。有些细菌甚至可在强酸性或强碱性环境中生活。微生物在基质中生长,代谢作用改变了基质中氢离子浓度。随着环境pH值的不断变化,微生物生长受阻,当超过最低或最高pH值时,将引起微生物的死亡。为了维持微生物生长过程中pH值的稳定,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调节pH值,而且往往还要加入缓冲物以保证pH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相对稳定。强酸和强碱具有杀菌力。无机酸杀菌力虽强,但腐蚀性大。某些有机酸如苯甲酸可用做防腐剂。强碱可用作杀菌剂,但由于它们的毒性大,其用途局限于对排泄物及仓库、棚舍等环境的消毒。强碱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与病毒比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作用强。

微生物学试题

(五)一.翻译题(每个1分,共5分)

1.Staphylococcus aureusBacillus 2.LPS 3.Penicillium chrysogenum 4.disinfection 5.continuous culture 二.选择题(每题 2分,共计 40 分)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好氧的微生物需要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

B.任何生物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无论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

面总会有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性。

C.放线菌的细胞构造和细胞壁化学组成与细菌相似,经革兰氏染色也可分成G+ 菌和 G-菌。

D.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

2.自然界氮素循环过程中,进行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分别是()

A.异养微生物和自养微生物 B.都是自养微生物

C.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 D.都是异养微生物 3.沼气发酵中产甲烷细菌是()A.专性厌氧菌 B.兼性厌氧菌 C.好氧菌 D.微好氧菌

4.植物根系对根际微生物最大的影响是通过()A植物遮荫 B根系分泌各种有机物 C根系富集水分 D根系伸长过程式中造成土壤通气

5.不同微生物在生长过程对pH的要求不同,放线菌对pH值的要求是(A.偏碱性 B.中性 C.偏酸性 D.酸碱都可

6.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是()A.立克次氏体 B.支原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7.G+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有()

A.萄聚糖 B.脂多糖 C.几丁质 D.肽聚糖

8.制细菌标本片采取的制片方法是()

A水浸片法 B.涂片法 C.印片法 D.组织切片法

9.E.coli细菌的鞭毛着生位置是()

A.偏端单生 B.两端单生 C.偏端丛生 D.周生鞭毛

10.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其抗原性相关。

A.鞭毛 B.荚膜 C.芽孢 D.液泡

11.下列属于化能自养微生物的是()

A 亚硝化细菌 B 光合细菌 C 蓝细菌 D 霉菌

一个细菌每10分钟繁殖一代,经1小时将会有多少个细菌:())

A 64 B 32 C 9 D 1 12.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13.下列那种生物是兼厌氧菌:()

A 好氧生长-,厌氧生长+,接触酶-B 好氧生长+,厌氧生长-,接触酶+ C 好氧生长+,厌氧生长+,接触酶+ D 好氧生长-,厌氧生长-,接触酶+ 14.为了测定饮料中的细菌数,下述那种方法最好()

A 比浊法 B 显微直接计数法 C平板计数法

15.下面关于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判断,正确的是()

A.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速度最快的温度

B.发酵的最适温度

C.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

D.无法判断

16.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

A F+ x F-B Hfr x F+ C Hfr x F-D F+ x F-17.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的菌株

A.有营养不良症的菌株 B.培养基中缺少某种成分才能生长良好的菌株

C.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缺少时获得的菌株

D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成分能力的菌株 18.下述不是磷壁酸的功能的是:()

A内毒素 B细胞壁抗原特异性

C 噬菌体的吸附位点 D 调节阳离子进出细胞

19.球状细菌分裂后排列成链状称为()A双杆菌 B 链球菌 C 螺旋体 D 葡萄球菌

20.下面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均可形成芽孢。

B.所有细菌在其生长的全部阶段,均可形成芽孢。

C.所有芽孢细菌在其生长的全部阶段,均可形成芽孢。

D.所有芽孢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均可形成芽孢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计 20 分)

1.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宜的pH值和一定的pH适宜范围。大多数细菌的最适pH为,放线菌的最适pH为

2.微生物的特点是,,,.3.根据放线菌菌丝形态和功能,其菌丝可分为、和 三种。

4.酶能消除超氧化物自由基的毒害

5.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将细菌的生长分为,和 四个时期,作为研究材料应取 时期细菌最合适。

6.在菌体形态观察中,需要进行制片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菌时采取的制片方法是_ __,观察放线菌时采取的制片方法是__ __,观察真菌采取的制片方法是__ 四.判断题(每个1分,共5分)

.1.细胞壁自溶素与细胞的感受态无关.。()

2.稀释平板测数法可进行细菌总数的测定()

3.酒精是常用的表面消毒剂,其100%浓度消毒效果优于70%浓度。()

4.青霉素可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从而杀死细菌。()

5.除在光合细菌以外,水并不参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五.问答题(每道5分,共30分)1.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2.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有哪些影响? 3.假定现在要你分离一株产淀粉酶的细菌,请你设计一个详细的试验步骤。

4.试说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举列说明?

5.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上有何差别,以及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关系。

6.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学试题

(五)答案: 一.翻译题

1.Staphylococcus aureusBacillus金黄色葡萄球菌 2.LPS 脂多糖

3.Penicillium chrysogenum 产黄青霉 4.disinfection 消毒 5.continuous culture 连续培养 二.选择题(每题 2分,共计 40 分)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

A.好氧的微生物需要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

B.任何生物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无论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

面总会有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性。

C.放线菌的细胞构造和细胞壁化学组成与细菌相似,经革兰氏染色也可分成G+ 菌和 G-菌。

D.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

2.自然界氮素循环过程中,进行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分别是(C)

A.异养微生物和自养微生物 B.都是自养微生物 C.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 D.都是异养微生物

3.沼气发酵中产甲烷细菌是(A)A.专性厌氧菌 B.兼性厌氧菌 C.好氧菌 D.微好氧菌

4.植物根系对根际微生物最大的影响是通过(B)A植物遮荫 B根系分泌各种有机物 C根系富集水分 D根系伸长过程式中造成土壤通气

5.不同微生物在生长过程对pH的要求不同,放线菌对pH值的要求是(A)

A.偏碱性 B.中性 C.偏酸性 D.酸碱都可

6.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是(B)A.立克次氏体 B.支原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7.G+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有(D)

A.萄聚糖 B.脂多糖 C.几丁质 D.肽聚糖

8.制细菌标本片采取的制片方法是(A)

A水浸片法 B.涂片法 C.印片法 D.组织切片法

9.E.coli细菌的鞭毛着生位置是(D)

A.偏端单生 B.两端单生 C.偏端丛生 D.周生鞭毛

10.细菌细胞的(A)结构与其抗原性相关。

A.鞭毛 B.荚膜 C.芽孢 D.液泡

11.下列属于化能自养微生物的是(A)

A 亚硝化细菌 B 光合细菌 C 蓝细菌 D 霉菌

一个细菌每10分钟繁殖一代,经1小时将会有多少个细菌:(A)

A 64 B 32 C 9 D 1 12.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C)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13.下列那种生物是兼厌氧菌:(C)

A 好氧生长-,厌氧生长+,接触酶-B 好氧生长+,厌氧生长-,接触酶+ C 好氧生长+,厌氧生长+,接触酶+ D 好氧生长-,厌氧生长-,接触酶+ 14.为了测定饮料中的细菌数,下述那种方法最好(C)

A 比浊法 B 显微直接计数法 C平板计数法 15.下面关于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判断,正确的是(A)

A.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速度最快的温度B.发酵的最适温度C.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D.无法判断

16.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C)

A F+ x F-B Hfr x F+ C Hfr x F-D F+ x F-17.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D)的菌株

A.有营养不良症的菌株 B.培养基中缺少某种成分才能生长良好的菌株C.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缺少时获得的菌株 D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成分能力的菌株

18.下述不是磷壁酸的功能的是:(A)

A内毒素 B细胞壁抗原特异性 C 噬菌体的吸附位点 D 调节阳离子进出细胞

19.球状细菌分裂后排列成链状称为 B A双杆菌 B 链球菌 C 螺旋体 D 葡萄球菌

20.下面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D)A.所有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均可形成芽孢。B.所有细菌在其生长的全部阶段,均可形成芽孢。C.所有芽孢细菌在其生长的全部阶段,均可形成芽孢。D.所有芽孢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均可形成芽孢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计 20 分)

1.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宜的pH值和一定的pH适宜范围。大多数细菌的最适pH为_6.5-7.5_,放线菌的最适pH为_7.5-8.0_.2.微生物的特点是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性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3.根据放线菌菌丝形态和功能,其菌丝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4.SOD 酶能消除超氧化物自由基的毒害

5.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将细菌的生长分为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 死亡期 四个时期,作为研究材料应取 对数期

时期细菌最合适。

6.在菌体形态观察中,需要进行制片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菌时采取的制片方法是_涂片法 __,观察放线菌时采取的制片方法是__压(印)片法__,观察真菌采取的制片方法是__水浸片。

四.判断题(每个1分,共5分)

.1.细胞壁自溶素与细胞的感受态无关.。(错误)

2.稀释平板测数法可进行细菌总数的测定(错误)

3.酒精是常用的表面消毒剂,其100%浓度消毒效果优于70%浓度。(错误)

4.青霉素可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从而杀死细菌。(错误

5.除在光合细菌以外,水并不参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错误)

五.问答题(每道5分,共30分)1.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答: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良好环境,土壤有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之称号,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岩石中含有铁、钾、镁等多种矿质元素,一般都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耕地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有机残体和有机肥料是绝大多数微生物良好的营养和能量来源。有大小不同的孔隙,小孔隙的毛细管作用强,经常充满水分,大孔隙中常为土壤空气。此外,土壤的pH值多在4~8.5之间,而且土壤的保温性和缓冲性都比较好。2.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有哪些影响? 答 :根圈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有益影响:改善植物的营养;根圈微生物分泌的维生素、氨基酸、生长刺激素等生长调节物质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根圈微生物分泌的抗菌素等物质,有利于作物避免土著性病原菌的侵染;产生铁载体。不利影响:引起作物病害;某些有害微生物虽无致病性,但它们产生的有毒物质能抑制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竞争有限养分。

3.假定现在要你分离一株产淀粉酶的细菌,请你设计一个详细的试验步骤。(7分)答: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特别多,所以优先考虑从土壤中分离,从土壤中分离一株产淀粉酶的细菌试验步骤如下: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平板制作 ; 培养与移植

4.试说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举列说明?

答:自然界中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偏利共栖,互利共栖,共生,竞争,拮抗,寄生和捕食。偏利共栖关系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微生物群体共栖,一个群体因为另一个群体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淂利,而后者没有从前者受益或受害。例如好痒微生物与岩羊微生物共栖时,好痒微生物消耗环境中的氧,为厌氧微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厌氧分 环境条件互利共栖关系 一个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 两个微生物群体相互有利的现象,二者之间是一种非专性的松散联合。例如纤维分解微生物和固氮细菌的共栖,纤维分解细菌分解纤维产生的糖类可以固氮细菌提供碳源和能源而固氮细菌固定的碳素可以纤维分解微生物提供氮源,互为有利而促进了纤维素分解和氮素固定。共生关系 是互利共栖关系的进一步延伸,相互作用的 两个微生物群体绝对互利,甚至形成结构特殊的共生物体,分开后有的甚至难以单独生活,而且相互之间有高度淂专一性,一般不能由其它种群取代共生体中的其它成员。例如某些藻类或蓝细菌与真菌组成地衣,地衣中的藻或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可为真菌提供有机化合物作碳源和能源以及分子氧,而真菌菌丝则为藻类或蓝细菌不仅提供栖息之处,而且提供矿质元素和水分,甚至生长物质。竞争关系 一个态系统中的两个微生物群体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基质或其它环境因子时,产生的一方或双方微生物群体在增值和活性等方面受到限制时的现象。例如厌氧生境中,硫酸盐还原细菌和产甲烷细菌都能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或乙酸,但是硫酸盐还原细菌对于氢气或乙酸亲和力较产甲烷细菌高。拮抗关系 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于一种微生物群体生长时所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抑制甚至毒害了同一生璄中另外微生物类群的生存,而其身不受影响或危害的现象。例如人们在腌制泡菜时,乳酸细菌生长,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降低环境的PH值使其它不耐酸的微生物不能生存,而乳酸细菌不受影响。寄生关系 一种种群对另一种群的直接侵入,寄生者从寄主生活细胞或生活组织获得营养并莱以生存,而对寄主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噬菌体与细菌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 一种微生物种群被另一种微生物种群完全吞食,捕食者种群从被食者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食者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与其它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5.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上有何差别,以及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关系。(1)结构:G+菌细胞壁厚,仅1层;G-菌细胞壁薄,有2层。

(2)组成:G+菌细胞壁含有肽聚糖且含量高、磷壁酸;G-菌细胞壁薄含有肽聚糖但含量低,不含磷壁酸,但含有脂多糖、膜蛋白等。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关系:G+菌细胞壁含有肽聚糖且含量高,经酒精脱色时,失水网孔变小,能够阻止结晶紫和碘复合物被洗脱;而G-菌细胞壁的外膜易被酒精洗脱,内层肽聚糖层薄,不能够阻止结晶紫和碘复合物被洗脱。

6.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无害的。例如,如果没有微生物把有机物降解成无机物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其结果将是一方面地球上有机物堆积如山(动植物、人的尸体),另一方面,新的有机物将无法继续合成,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一切生物将无法生存。

1、人和动物机体内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微生物群称为正常菌群,微生态学的研究证明,正常菌群对机体具有生理作用、免疫作用和生物屏障作用。那么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微生物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在工业方面,废物的处理(处理生活中的垃圾,细菌是专家),制革,石油勘探,酿造以及食品,尤其在抗生素的生产中更是十分重要。

3、在农业方面,可用微生物来制造细菌肥料,植物生长激素以及植物虫害的防治,都与微生物密切相关(利用微生物感染昆虫这一自然现象杀死害虫),近几年微生物还在遗传工程或基因工程中广为利用,例如:噬菌体和细菌的质粒是分子遗传学中重要载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细菌的代谢产物,大肠杆菌、酵母是常用的工程菌。存在于自然界微生物也有少数能使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病害,被称为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可引起结核病,肝炎病毒可引起病毒性

微生物试题

(六)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原核微生物细胞核糖体大小为 ①30S ②50S ③70S ④80S 2.根霉和毛霉在形态上的不同点是 ①菌丝无横隔 ②多核 ③蓬松絮状 ④假根 3.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①子囊孢子 ②担孢子 ③粉孢子 ④接合孢子 4.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 ①细菌 ②酵母菌 ③霉菌 ④病毒 5..常用消毒酒精的浓度为 ①99.8% ②30% ③70% ④50% 6.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

① 细菌>放线菌>真菌 ②细菌>真菌>放线菌 ③放线菌>真菌>细菌 ④真菌>细菌>放线菌

7.白僵菌为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是 ①细菌 ②放线菌 ③真菌 ④病毒 8..沼气发酵中发酵液的最适pH值为 ①<5.5 ②5.5-6.4 ③6.8-7.2 ④>7.6 9.T4噬菌体属于

①螺旋对称 ②立方体对称 ③复合对称 ④都不是 10.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①0 ②0.2-0.7% ③1.5-2.0% ④5% 11.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 ①乳酸 ②乙醇 ③丁酸 ④乙酸

12.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 ①基质菌丝 ②气生菌丝 ③孢子丝 ④孢子 13.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①纤维素 ②木质素 ③半纤维素 ④淀粉 14.只在液体表面出现菌膜的微生物属

①厌氧型微生物 ②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③好氧型微生物 ④微需氧型微生物.15.蓝藻的营养类型为

①光能自养型 ②化能自养型 ③光能异养型 ④化能异养型 16..霉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①<4.0 ②4.0-6.0 ③6.5-8.0 ④8.0 17.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 ①互生关系 ②共生关系 ③竞争关系 ④拮抗关系 18.下列微生物中不能利用分子氮的是 ①霉菌 ②弗兰克氏菌 ③根瘤菌 ④圆褐固氮菌.19.属于伞菌目的是

①银耳 ②猴头 ③香菇 ④木耳 20.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①火焰灭菌 ②干热灭菌 ③高压蒸汽灭菌 ④间歇灭菌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1,菌膜 2,噬菌斑 3,基团移位 4,脱水培养基 5,同步生长

三、是非题(正确的在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所有的碳源物质既可以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也可以提供能源()

2、被动运输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3、基础培养基可用来培养所有的微生物。()

4、对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时在121.3℃加热20分钟即可。()

5、反硝化作用是化能自养微生物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的无氧呼吸。()

6、目前所知道的所有固氮微生物都属于原核微生物和古生菌类。()

7、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8、大肠杆菌及其它原核微生物编码信使RNA的基因RRN多拷贝及结构基因的单拷贝,也反映了他们基因组经济而有效的结构。()

9、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磷壁酸只在G细菌的细胞壁上存在,而LPS则仅在G细胞壁上存在。()

10、核仁的生理功能是合成信使RNA和装配核糖体。()

四、简答题

1.G和G有什么区别?(5分)+(2)N源:甘露醇(3)能源:甘露醇

(4)NaCl和CaCO3用作缓冲剂稳定pH值。

4.试述有效根瘤、无效根瘤肉眼判断依据?(5分)

通常能固氮的有效根瘤形成于主根或第一侧根上,个体大而长,表面光滑,或有皱纹,明显地含有膨大的菌体,剥开后就能见到中心是红色或粉红色;无效根瘤常散生于第二侧根上,个体较小,数量较多,表面光滑,中心白色带绿,固氮能力很低或无固氮能力。

5.简述细菌的耐药性原理,怎样避免细菌的耐药性?

微生物的抗药性原理:

① 产生一种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霉 ② 把药物作用的靶位加以修饰和改变 ③ 形成救护途径 ④ 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

⑤ 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的药物泵出细胞外

⑥抗性菌株发生遗传突变,发生突变的菌株导致合成新的多聚体。为了避免出现细菌的耐药性: ① 第一次使用药物的剂量要足 ② 避免一个时期多次使用同一种抗菌素 ③ 不同抗菌素混合使用 ④ 对现有抗菌素进行改造 ⑤选育新的更有效的抗菌素

微生物学试题

(七)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膜边体

2、菌丝体

3、蕈菌

4、化能异养

5、Hfr

6、HFT

7、共生

8、抗生

9、生物膜

10、消毒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 _______。

2.大肠杆菌长为2.0μm,宽为0.5μm,其大小表示为_____。

3.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能常采用 _____ 时期的细胞。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_____和_______。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________。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7.食用菌是由 ______和 ____ 组成。

8.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品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称 ______。9.细菌细胞的碳、氮营养比为______。10.根瘤菌可与 _________共生固氮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码写在题干的○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组成病毒粒子核髓的化学物质是 ①糖类 ②蛋白质 ③核酸 ④脂肪 2.常用于饮水消毒的消毒剂是 ①石灰 ②CuSO4 1③KMnO4 ④漂白粉 3.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

①加富培养基 ②选择培养基 ③鉴别培养基 ④普通培养基 4.多数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①纤维素 ②几丁质 ③肽聚糖 ④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5.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 ①荚膜 ②细胞壁 ③芽胞 ④鞭毛

6.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 ①乙酸 ②乙醇 ③乳酸 ④丙醇

7.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

① 细菌>放线菌>真菌 ②细菌>真菌>放线菌 ③放线菌>真菌>细菌 ④真菌>细菌>放线菌 8.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①微生物病毒 ②昆虫病毒 ③植物病毒 ④动物病毒 9.常用消毒酒精的浓度的 ①30% ②70% ③95% ④100% 10.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 ①硅胶 ②明胶 ③琼脂 ④纤维素 11.沼气发酵的主要产物为 ① CO2 ② CH4 ③ NH3 ④ H2S 12.酵母菌属于哪类微生物

①好氧型 ②厌氧型 ③兼性厌氧型 ④微厌氧型 13.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

①巴氏消毒 ②干热灭菌 ③间歇灭菌 ④高压蒸汽灭菌 14.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 ①互生关系 ②共生关系 ③竞争关系 ④拮抗关系 15.菌根是什么和植物的共生体 ①细菌 ②放线菌 ③真菌 ④酵母菌 16.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

①105℃,2小时 ②121℃,30分钟 ③160℃,2小时 ④160℃,4小时 17.生鞭毛最多的菌属于

①螺旋菌 ②杆菌 ③球菌 ④假菌丝 18.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①被动扩散 ②促进扩散 ③主动运输 ④基团转位运转 19.在生物界分类中食用菌属于

①病毒界 ②真菌界 ③原核原生生物界 ④真核原生生物界 20、常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①PDA ②麦牙汁培养基 ③牛肉膏蛋白胨 ④以上都不是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无核()2.细菌芽孢的生成是细菌繁殖的表现()3.细菌和放线菌最适的pH为中性-微碱性()4.甲烷细菌属于厌氧性的微生物()

5.好氧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厌氧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五、简答(每小 题5分,共15分)1.微生物特点? 2.比较根霉与毛霉的异同? 4.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率高的原因?

微生物学试题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膜边体:又称为须边体或边膜外泡,为许多真菌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位于菌丝细胞周围的质膜与细胞壁间、有单层膜包裹的细胞器。形态呈管状、囊状、球状、卵圆状或多层折叠膜状,其内含泡状物或颗粒状物,可由高尔基体或内质网的特定部位形成,各个膜边体间能相互结合,也可与别的细胞器或膜结合,功能可能与分泌水解酶和合成细胞壁有关。

2、菌丝体: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菌丝集团称为菌丝体,包括密布在固体营养基质内部,主要执行吸收营养物功能的菌丝体,称营养菌丝体和伸展到空间的菌丝体气生菌丝。

3、蕈菌:又称伞菌,也是一个通俗名称,通常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大多数的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4、化能异养:绝大多数的细菌和全部的真菌利用有机物来汲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的一种营养类型.5、Hfr:高频重组菌株,在Hfr菌株细胞中,因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成在核染色体组特定位点的整合态,故Hfr菌株与F菌株相结合后,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要比单纯用F与F结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

6、HFT:高频转导指在局限转导中,若对双重溶源菌进行诱导,就会产生含一半左右的局限转导噬菌体的高频转导裂解物,用这种裂解物去诱导噬菌体,就可获得高达一半左右的转导

-+

-子,故称为高频转导。

7、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相互关系。

8、抗生:又称拮抗,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它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9、生物膜:是指生长在潮湿、通气的固体表面上的一层由多种活微生物构成的粘滑、暗色菌膜,能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或有毒物质。

10、消毒 :指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可起到防止感染或传播的作用

二、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1.80S 2.0.5μm x2.0μm 3对数生长 4.葡聚糖和甘露聚糖。5.温和噬菌体 6蛋白质,核酸,类脂和碳水化合物 7.营养菌丝,生殖菌丝豆科植物共生固氮 8 灭菌。9.6/1 10.豆科植物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码写在题干的○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②

2、④

3、②

4、③

5、②

6、②

7、①

8、①

9、②

10、③

11、②

12、③

13、④

14、③

15、①

16、③

17、②

18、③

19、② 20、③

四、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在题后○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不说明理由,该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 2.× 3.√ 4.√ 5.×

五、简答(每小 题5分,共15分)1.微生物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2)具有多样性(a、物种的多样性b、生理代谢类型多样性c、代谢产物的多样性d、遗传基因的多样性e、生态类型的多样性)(3)繁殖快(4)易变异(5)易培养 2.比较根霉与毛霉的异同?(1)根霉有假根、匍匐菌丝,囊轴基部膨大成囊托,无囊领,分解淀粉和蛋白质(2)无假根,中轴纤细,无囊托,孢子囊破裂后有痕迹—囊领,分解淀粉和蛋白质 4.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率高的原因? 湿热灭菌法主要是通过热蒸汽杀死微生物,蒸汽的穿透能力较热空气强,且蛋白质含水量越高,越易于凝固,并且湿热灭菌只要120~121℃10min就可以引起微生物的死亡,干热灭菌要在干燥下160~170℃1~2h。

微生物学试题

(八)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

1、芽孢

2、生活史

3、Enrichment medium

4、温和噬菌体

5、代时

6、生长谱法

7、衰退

8、菌套

9、BOD

10、生物气

二:判断正误正确为:T;错误为:F(每题1分,共10分)1,病毒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2,细菌间的识别作用为细菌体内所含有的核酸所完成。()3,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原核微生物。()4,间歇灭菌不能够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其视野越大。()6,原核微生物比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7,仅原核微生物中的某些属种可进氧。()8,免疫病毒是一种细胞因子。()

9,所有基因工程中用的工具酶都是微生物来源的。()10,任何一种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细胞都可以作为克隆宿主。()三: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微生物包括:______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具____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细菌;具有____结构的真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2.____,_____和____是影响显微镜观察效果的重要因素.3.在细菌中,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糖被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4.设计,配制培养基要遵循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5.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试述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2、简述“锁状联合”

3、描述烈性噬菌体侵染寄主的过程

4、.简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微生物学试题

(八)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小题)

1、菌体产生的内生孢子,机体为度过不良的环境而使原生质浓缩失水得到的产物,并非有性或无性繁殖体。

2、又称生活周期,指上一代生物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3、加富培养基,加富的某种物质使能的到次种物质的菌体得以充分的发展,将此种培养基 称为加富培养基。

4、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一起同步复制,因此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而出现溶源现象的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5、代时:指个体生长中,每个微生物分裂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称为代时.6、生长谱法是指在混有供试菌的平板表面点加微量营养物,视某营养物的周围是否长菌来确定该供试菌的营养要求的一种快速、直观的方法。

7、衰退:指由于自发突变的结果,而使某物种原有一系列生物学性状发生量变或质变的现象。

8、菌套:外生菌根的菌丝在宿主根表皮繁殖,交织成致密的网套状结构。

9、BOD:生化需氧量,又称生物需氧量,是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一般指在1L的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的毫克数。

10、生物气:又称沼气,是一种混合可燃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另有少量的H2、N2和CO。二:判断正误正确为:T;错误为:F(每题1分,共10小题)1,T;2,F;3,F;4,T;5,F;6,T;7,F;8,F;9,F;10,F。三: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无,原核,真核;2,放大,反差和分辨率;3,荚膜,微荚膜,黏液层和菌胶团, 4,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控制Ph值,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原料来源和灭菌处理

5,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和聚合反应 四:简述题()

1、试述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答:①体积小,面积大;根据某一物体单位体积所占有的表面积即比面值的计算比较发现在一定范围内,体积越小它所占有的表面积反而大,这个特性使体积小的微生物具备了一个较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从而使微生物能够具有较大的生活能力。②吸收多,转化快;这个特性为微生物的高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实践中能更好的发挥其超小型“活的化工厂”的作用。③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度。④适宜强,易变异;微生物具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节机制,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尤其是那些恶劣的“极端环境”如:高温、高酸、高盐、高辐射、高压、高碱、高毒等有惊人的适应性,由于微生物的个体一般都是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甚至是非细胞的,它们通常都是单倍体,加之具有繁殖快、数量多以及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因素,因此其变异性是非常普遍的。⑤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广是因为其体积小、重量轻和数量多等原因,可以到处传播以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只要条件合适,它们就可以随遇而安。种类多是因为微生物具有种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多样性、代谢产物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类型多样性等多种特性。描述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方法。简要描述酵母菌的生活史。2.简述“锁状联合” 答:在蕈菌的发育过程中,其菌丝的分化可明显的分成五个阶段,其中在第二个阶段中有一个特殊的菌丝结合方式即:不同性别的一级菌丝发生接合后,通过质配形成了由双核构成的二级菌丝,它通过独特的锁状联合,即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和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其过程包括以下六点:①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开始分裂时,在其两个细胞核间的菌丝壁向外侧生一喙状突起,并逐步伸长和向下弯曲。②两核之一进入突起中。③两核同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结果产生四个子核。④在四个子核中,来自突起中的两核,其一仍留在突起中,另一则进入菌丝尖端。⑤在喙壮突起的后部与菌丝细胞的交界处形成一个横隔,于是形成了三个细胞,一个位于菌丝顶端的双核细胞、接着它的另一个单核细胞和有喙状突起形成的第三个单核细胞;⑥喙状突起细胞的前一端与另一单核细胞接触,进而发生融合,接着喙状突起细胞内的一个单核顺道进入,最终在菌丝上就增加了一个双核细胞。

3、描述烈性噬菌体侵染寄主的过程

答:烈性噬菌体侵染寄主的过程包括五个主要的过程①吸附;当噬菌体与其相应的特异宿主在水中发生偶然想碰后,若尾丝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接触,则尾丝被刺激散开而附着在受体上;②侵入;吸附后基板获得一个构象刺激,尾端的容菌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使细菌头部的核酸注入宿主细胞;③增殖;细菌将其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作为自己合成的物质来源进行大量的繁殖;④装配即成熟;噬菌体将自己在宿主细胞体内合成的各种部件进行有序的装配,形成完整的子代噬菌体;⑤裂解即释放;当宿主细胞内的大量子代噬菌体成熟后,由于水解细胞膜的脂肪酶和水解细胞壁的溶菌酶的作用,促使细胞裂解从而完成了子代噬菌体的释放.4、.简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答: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包括: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其中光能自养型是指微生物利用光能和CO2来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光能异养型是指微生物能利用光能但不能利用CO2而是从其它生物体中摄取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化能自养型是指微生物利用化学能并能利用CO2来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化能异养型是指微生物利用化学能来合成营养物质但不能利用CO2来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微生物学试卷

(九)一.名词解释(10分)1菌落 2烈性噬菌体 3丝状噬菌 4卫星病毒 5营养物质

6virus 7qu 8selected media 9fermentation 10reproduction 二.选择题(25分)

1下列哪项不在微生物的共性范畴内()

A分布广种类多,体积小面积大 B 适应强,易变异 C生态类型多 D 生长旺盛,繁殖快 2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A细胞质 B 鞭毛 C 荚膜 D菌毛 3关于细菌细胞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壁常含肽聚糖 B 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C细胞壁上有纤毛 D 是微生物鉴别的唯一证据 4微生物细胞的特殊结构中没有()

A荚膜 B 细胞质膜 C芽孢 D 伴胞晶体 5真菌分类中不含有()

A藻状菌纲 B 担子菌纲 C半知菌类 D 孢子菌纲 6能产生大型肉质实体的真菌又称为()

A蕈菌 B霉菌 C 根霉 D链球菌 7亚病毒包括()

A类病毒,真病毒,朊病毒 B朊病毒,卫星病毒,拟病毒

C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D 类病毒,拟病毒潜伏期,裂解期,裂解量

8一步生长曲线的三个重要特征参数是()

A潜伏期,对数期,稳定期 B 潜伏期,裂解期,裂解量 C潜伏期,裂解期,衰败期 D 潜伏期,对数期,裂解期 9单纯扩散的特点描述有误的是()

A扩散速度取决于浓度差 B 取决于膜性质 C扩散过程不耗能 D传递速度快 10微生物的合成代谢的基本条件中无()

A ATP B简单的无机物或有机物 C 还原力 D严格厌氧环境

11下列哪种菌是贡生固氮菌()

A酵母菌 B地衣 C芽孢杆菌 D 霉菌 12根瘤菌的功能中描述错误的是()

A利用光能合成ATP B产生豆血红蛋白起调节氧的缓冲作用 C能量的供应 D 固氮产物的同化和转运 13微生物的分离方法中不包括()

A稀释平板法 B 影印法 C 划线法 D 单细胞挑取法 14生长曲线的划分依据是()

A生长速率 B生长速率常数 C 摩尔产量 D 摩尔产量常数 1牛津单位的青霉素G等于()个重量单位 A1688 B 1268 C 2668 D1667 16突变结果与原因不相对应的实验中都符合的是()

A变量实验,涂布实验,紫外照射实验 B 涂布实验,紫外照射实验,变量实验

C涂布实验,影印实验,变量实验 D紫外照射实验,影印实验,变量实验

17微生物中的三致不包括()

A致霉变 B致突变 C 致畸变 D致癌变 18在低温阻氧措施下可以保存一到二年的方法是()

A冰箱保存法 B石蜡油封藏法 C 甘油悬液保藏法 D 冷冻干燥保藏法

19衰退的原因是发生了()

A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自发突变 D细胞衰老 20泡菜食品中乳酸细菌与好氧菌的关系是()A共生 B拮抗 C互生 D捕食 三.填空题(20分)

1蓝细菌有“_____”的美称,因为它分布广泛,在水体,土壤,岩石表面和一些恶劣环境中都能找到。

2霉菌的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____状,______状,_____状或______状。

3营养菌丝的特化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中文,拉丁文互译:毛霉属______,Rhizopus_________。5病毒的对称体有______对称和_______对称两种。

6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可分为五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产甲烷菌一方面将二氧化碳同化为碳物质另一方面又将二氧化碳还原为______。

四.问答题(50分)1简述革兰氏染色机理? 2霉菌与人类都有哪些密切关系?

3在微生物实验中理想的凝固剂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4生长曲线图在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

5模式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我们常选用什么充当模式生物?

微生物学试卷九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菌落: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形成肉眼看见的群体。2烈性噬菌体:侵染后并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病毒。

3丝状噬菌:细而不长的噬菌体,吸附在纤毛的尖端,它不使细菌裂解而是逐个从菌体中钻出来。

4卫星病毒:是一类小病毒,一般只是单链RNA或环状单链RNA,只能依靠辅助病毒提供复制酶进行复制。

5营养物质:微生物从环境中获得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以合成碳物质,提供能量及在新成代谢中起作用。6virus:(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只含有一种核酸,不能进行二分裂,只能在寄主细胞中借寄主细胞复制的一类生物。7qu:(曲)微生物的扩大物。

8selected media:(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9fermentation:(发酵)是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是由厌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不具有以氧或无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电子传递链的生化过程,工业生产上将中间产物积累的过程叫发酵。

10reproduction:(繁殖)微生物长到一定阶段,经过细胞结构的复制和重建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多,叫微生物的繁殖。二.选择题

1C 2D 3B 4B 5D 6A 7C 8B 9D 10D 11B 12A 13B 14B 15D 16C 17A 18B 19C 20B 三.填空题

1先锋生物 2蜘蛛网 毡毛 棉絮 绒毛 3假根 吸器 菌核 菌环 子座 4Mucor 根霉属 5螺旋 十二面体 6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水 7甲烷 四.问答题

1答: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铰链致密,故遇脱色溶剂乙醇处理时,因失去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铰链度差,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褪成无色,这时再经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2答:霉菌对工农业生产,医疗实践,环境保护,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工业上的柠檬酸,葡萄糖酸,乳酸等有机酸,淀粉酶,蛋白酶等酶制剂,青霉素,头孢酶素等抗生素,核黄素等维生素,

微生物试题库总结 第2篇

说明书内容:文字说明,图样,总概算。

阶段: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划分:三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两阶段(扩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发酵工厂特点:技术要求高;发展速度快;动力消耗大;环境要求严;原料投入多;三废治理工作量大

工厂的组成必须包括: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车间、行政部门和职工宿舍、仓库和堆场。

工厂通常有厂前区、生产区、长后区和左右两侧区。

建筑物:间距为1/1;间距不小于15m,主干道一般为7--9m,支干道6--7m,支道3.5--4.5m。转弯半径大于6m 厂区竖向布置:平坡式,台阶式

工艺流程的设计阶段是:工艺流程草图、工艺物料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生产工艺流程图:工艺物料平衡图、设备物料流程图。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内容有:图形、标注、图例、标题栏。

生产工艺设备物料流程图通常由设备流程、图例、设备一览表、必要的文字说明四个部分。

工艺流程图的类型:工艺流程草图、按设备布置的工艺流程图、带工艺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的主要内容:用标准图形符号绘制的工艺流程图、设备编号和设备明细表。

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计算、工艺计算设备选型、能量衡算。

工艺计算的内容:主物料、热量、用水量、辅助物料、用电、用汽、制冷量等。

厂房的整体结构:一形、L形、T形、U形和O形,一般不超过60米,可露天布置。厂房平面布置:(1)柱距:为3的倍数,一般为3、4.5、6、9、12m; 跨度:单层厂房的跨度为6、7.5、9、12、15、18、24m;多层厂房较为灵活,常见的三跨是有:6—2.4—

6、6—3—

6、6—6—6等;发展趋势是增大跨度和柱距。厂房的立面布置:单层厂房、多层厂房、层次混合的厂房三种类型,层高为3.60m,3.90m,4.20m,4.50m,4.80m,5.10m,5.40m,一般为0.30m的倍数。当层高在5.40m以上时采用0.60m的倍数,即5.40m,6.00m,6.60m,7.20m等。车间内梁下净高应不小于2.60m,平台下净高不小于2.00m 管道标注:物料代号、管段序号、管道工称直径和厚度、管材、管道等级代号、保温等级代号、标高、物料流向。管段序号:(工段号、设备号、管号、管材代号、外径尺寸、壁厚)公用工程:给排水、供电、供热、供冷、计量检测仪表和自动控制工程 管道布置设计步骤:带控制节点流程图、设备平立面布置图、工艺计算——管道设计计算部分,综合绘制管道布置图。

设计内容:设计文件,设计图纸。

说明书内容:文字说明,图样,总概算。

阶段: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划分:三阶段(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两阶段(扩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发酵工厂特点:技术要求高;发展速度快;动力消耗大;环境要求严;原料投入多;三废治理工作量大

工厂的组成必须包括: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车间、行政部门和职工宿舍、仓库和堆场。

工厂通常有厂前区、生产区、长后区和左右两侧区。

建筑物:间距为1/1;间距不小于15m,主干道一般为7--9m,支干道6--7m,支道3.5--4.5m。转弯半径大于6m 厂区竖向布置:平坡式,台阶式

工艺流程的设计阶段是:工艺流程草图、工艺物料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生产工艺流程图:工艺物料平衡图、设备物料流程图。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内容有:图形、标注、图例、标题栏。

生产工艺设备物料流程图通常由设备流程、图例、设备一览表、必要的文字说明四个部分。

工艺流程图的类型:工艺流程草图、按设备布置的工艺流程图、带工艺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的主要内容:用标准图形符号绘制的工艺流程图、设备编号和设备明细表。

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计算、工艺计算设备选型、能量衡算。

工艺计算的内容:主物料、热量、用水量、辅助物料、用电、用汽、制冷量等。

厂房的整体结构:一形、L形、T形、U形和O形,一般不超过60米,可露天布置。厂房平面布置:(1)柱距:为3的倍数,一般为3、4.5、6、9、12m; 跨度:单层厂房的跨度为6、7.5、9、12、15、18、24m;多层厂房较为灵活,常见的三跨是有:6—2.4—

6、6—3—

6、6—6—6等;发展趋势是增大跨度和柱距。厂房的立面布置:单层厂房、多层厂房、层次混合的厂房三种类型,层高为3.60m,3.90m,4.20m,4.50m,4.80m,5.10m,5.40m,一般为0.30m的倍数。当层高在5.40m以上时采用0.60m的倍数,即5.40m,6.00m,6.60m,7.20m等。车间内梁下净高应不小于2.60m,平台下净高不小于2.00m 管道标注:物料代号、管段序号、管道工称直径和厚度、管材、管道等级代号、保温等级代号、标高、物料流向。

微生物试题库总结 第3篇

鉴于此, 笔者根据海南省教育培训院对2011~2015年高考生物试卷的分析报告, 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通过对近五年《生物技术实践》的高考试题进行归纳, 分析生物实验试题考查学生科学素养的形式, 一是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 二是为该模块的备考以及命题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有效地指导复习备考工作。

一、近五年海南生物高考《生物技术实践》试题的分析

1. 试题考查特点。

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的历年高考试题与历年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内容范围和能力要求基本相符;试卷结构与历年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试卷结构相一致。此模块历年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生物学基本实验为主线, 从实验原理入手进行综合考查, 采用以识记为主的命题形式, 考查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情境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注重社会热点问题, 关注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 注重生命科学重大进展对生物课堂的渗透。试卷内容往往起点高, 落点低, 考题难度不大, 充分体现出命题的“依纲靠本、体现基础、适当拔高、重视实验、关注热点”等主要特点。

2. 试题考查知识点等内容。

现将2011—2015年海南生物高考《生物技术实践》模块考查的知识点内容、分值分配、考生平均得分及难度系数汇总归纳如下。 (见表1)

从表1考查知识点的核心内容来看, 近五年海南生物高考选修一考查内容频次比较高的是: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考查2次, 专题四“酶的研究与应用”考查2次, 专题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考查2次。专题五“DNA和蛋白质技术”与选修三“基因工程”相关知识联系紧密, 专题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必修模块为基础, 并与选修三“植物细胞工程”联系紧密, 历年来在此模块考查比较少, 但这两个专题在其他模块考查中出现频次较高, 隶属于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要给予高度重视, 把握好度的关系, 不必挖掘太深;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 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促进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建议海南选修一的复习重点应放在专题一、四、六上, 其中专题四中的课题3不在命题范围内。

从表1的平均得分和难度系数可知, 海南考生的得分保持在总分的50%左右, 成绩还不够理想, 说明考生掌握的生物知识不够全面, 记忆的知识结构不够完整。因此, 在选修一的教学实践和备考中, 广大师生还要多研究试题、多探索课堂、多总结分析。同时, 选考题中会渗透必修内容, 如2015年第30题以选修一“酶的应用”立意, 又考查了必修一中对考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要求, 教学中要关注知识衔接。

二、试题考查生物科学素养的分析

由于近五年生物高考海南卷中试题有限、选考试题以非选择题为主等原因, 该模块的试题命制中只能通过不同的试题类型对考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有效考查, 简要分析如下: (见表2)

实验探究性试题是以科学素养为主要考查目标的, 也是考查考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由表2可知, 近五年海南生物高考《生物技术实践》试题以考查相关知识点的原理、制作过程、操作方法等基础内容较多, 参考答案也是核心概念, 体现了新课程的基础性。考查能力方面注重实验与探究, 注重呈现探究过程完整性, 让考生在作答的过程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注重对照实验设计、注重数据的呈现和分析, 突出了“考查生物科学素养”立意, 如2011~2014年试题都以识记理解为主, 考查的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技能, 构成生物科学素养中的最基本元素;2015年试题以实验设计分析为主, 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说明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能力显然离不开信息的获取、转换、应用等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 突出了生物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科学实验的思想与方法。

总之, 近五年海南生物高考《生物技术实践》试题不论从评价功能还是教育功能来说, 选考题编制以考查生物学素养为立意的做法, 将成为生物实验试题命制的主基调, 也是生物实验教学的主阵地。因此, 在该模块的教学或复习备考中, 一是师生要熟读教材, 重视基础知识, 熟悉实验原理, 了解操作步骤, 关注注意事项, 大力提高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实验科学的本质及内涵, 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二是教师应争取每个专题挑选1~2个课题进行实验操作体验, 大胆舍弃, 其余的课题也可借助信息技术完成, 如观看实验视频、购买生物仿真实验室软件网上操作训练等, 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三是通过精选或自编实验试题的适度训练, 提高学生图文转换、信息获取、逻辑分析、实验探究等多种能力, 达到考试考查的目标, 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摘要: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要求, 也是生物考试考查的主要目标。笔者根据海南省教育培训院对20112015年高考生物试卷的分析报告,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对近五年《生物技术实践》的高考真题进行归纳分析, 试题命制中突出了“考查生物科学素养”的立意。

关键词:生物实验,科学素养,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龚丹.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研制基础[J].生物学通报, 2003 (4) .

2015年生物热点试题 第4篇

A. 细胞甲呼吸强度大于细胞乙

B. 细胞乙为胰腺外分泌细胞

C. 细胞乙合成的分泌蛋白多于细胞甲

D. 细胞中各种膜含量的差异取决于所含基因不同

推荐理由 生物膜系统把各种重要的细胞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2.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若图①是某正常男孩,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为24种,数目为92条

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②的下一时期

C. 图③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1∶2∶2,该图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好的时期

D. 图②、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图②分裂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推荐理由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之间的联系和比较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

3.正常情况下,下图各曲线中改变横或纵坐标所示含义后,对曲线形状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

A. 图①中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ATP浓度变化对协助扩散过程中物质运输的影响

B. 图②中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C. 图③中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中DNA数量的变化

D. 图④中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中基因数量的变化

推荐理由 模型构建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中比较普遍的就是曲线模型。

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酶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B. 活细胞能通过转录、翻译产生酶,或通过转录产生酶

C. 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D. 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推荐理由 酶在生物代谢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5.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B.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C. 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D.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速度的快慢

推荐理由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群落的演替、生物之间的关系等知识是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6.下列有关实验分叙述正确的是( )

A. 甘蔗汁颜色浅,是用来做还原糖鉴定实验的理想材料

B. 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 探究马铃薯块茎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消耗氧气量与产生二氧化碳量的比值来予以确定

D. 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推荐理由 近几年高考实验的考查都是以课本基本实验为主,考查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结果。

7.水稻是我省的重要农作物。下列有关水稻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水稻田中某种害虫卵的密度应用标记重捕法

B.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

C. 弃耕后的水稻田上进行的演替速度慢,时间长

D. 人们进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推荐理由 生态学知识的运用是目前社会关注点。

8.某课题组开展光照条件对旱冬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获得如下图、表的结果。图中的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消耗的CO2量表示。分析回答:

历年生物奥赛试题总结8 第5篇

一、单项选择题

1.(黑龙江98复赛)人工栽种人参、三七等中药成功的关键在于

A 控制适当温度 B 控制充分的水分 C 控制较弱的光照 D 提供肥沃的土壤

2.(广西98)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 水分 B 阳光 C 温度 D 能量 E 土壤pH值

3.(河南97预赛)花芽分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 低温和光周期 B 中温和光周期 C 温度和光周期 D 肥效和光周期

4.(河南97预赛)影响植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阳光、温度 B 高度、纬度 C 阳光、纬度 D 阳光、地形

5.(河南97预赛)植物不需要光的生理活动是

A 秋天落叶 B 幼苗生长 C 花芽形成 D 花粉的萌发 6.(黑龙江99复赛)深秋季节,位于路灯旁的树叶比远离路灯的同样树的叶子

A 先黄 B 稍晚变黄 C 同时变黄 D 不变黄

7.(黑龙江99复赛)当太阳光移动时,蜥蜴可使自己的部分肋骨延长,保证身体扁平,并使其躯体与太阳成直角,该种特性及其意义是

A 应激性,减少光照,降低温度 B 适应性,减少光照,降低温度 C 适应性,增加光照,增加体温 D 应激性,增加光照,增加体温

8.(上海99;黑龙江99复赛)如使秋天开花的菊花在“五一”节开花,处理的措施是

A 增加光照时间 B 降低光照强度 C 增加光照强度 D 增加黑暗时间

9.(陕西98)一种生活在炎热干燥环境中的植物,可能具有

A 深绿色的大叶,叶两面有大量气孔 B 深绿色的大叶,叶只在一面有孔 C 浅绿色中等大小的叶,只在叶的上表面有气孔

D 小而厚的叶,只有少量气孔

10.(陕西98)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种类,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A 充分利用光能 B 少阳光照射 C 适应低温 D 适应潮湿的环境

11.(山东98决赛)由气候条件决定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A 风力和雨量 B 风力和热量 C 热量和雨量 D 光照和热量

12.(广东99初赛)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即使有适合萌发的条件也不能萌发。例如有些植物的种子秋天成熟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萌发,这类植物最有可能是

自然分布在 的植物。

A 低纬度地区 B 低海拔地区 C 低降水量地区 D 高纬度地区

13.(广西99)肺鱼的夏眠是对什么的适应 A 缺水 B 高温 C 缺食物 D 阳光

14.(黑龙江99复赛)右图绘出了5种鱼的耐盐范围和耐温范围,在这5种鱼中,哪一种是北极海的特有种,哪一种只能生活在热带湖泊中,哪一种的分布最广泛

A 1,2,3 B 5,3,4 C 3,4,2 D 2,1,5 15.(浙江97)决定水池植物群落层次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 温度 B 湿度 C 空气 D 光照 16.(新疆9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度的生态效应 A 非洲大耳狐耳廓比北极狐大 B 冬眠的蛇互相缠绕在一起 C 石莼分布在近海水的表层 D 厄尔尼诺现象使某地松鼠冬季发情 17.(广东99初赛)一种捕食小虫的动物,白天一般不活动,傍晚出来觅食,其体色黑暗,白天很可能是在 的地方休息。

A 干燥的地方 B 潮湿的地方 C 黑暗的地方 D 明亮的地方 18.(陕西99;江苏98;安徽99)长日照植物南种北引,其生长期变化和引种要求是

A 生长期缩短,引用早熟种 B 生长期缩短,引用迟熟种 C 生长期延长,引用早熟种 D 生长期延长,引用迟熟种

19.(山东99决赛)一种全孢螺菌被双小核草履虫吞食到细胞质内以后,能避免被消化,并进而生活在草履虫的大核内。结果双小核草履虫为全孢螺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多种条件,而全孢螺菌则产生嘌呤和叶酸满足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和分裂的需要。这种现

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 种内互助 B 种间互助 C 寄生 D 共生 20.(湖北99)下列对保护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色是所有生物适应生存所具备的体色

B 只有被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 C 只有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 D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可能有保护色

21.(广西97)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

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

A 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 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 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 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2.(上海99)下面对于种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种间生态范围重叠越大,竞争越激烈 B 激烈的种内竞争引起食性分化

C 为保护雷鸟群增加数量,应尽量捕杀雷鸟的天敌

D 受保护的没有动物牧食的草场,生物生产力大于有动物牧食的草场

23.(广西99)生活在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的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身体散热。这

一事实可作什么具体实例

①适应性 ②应激性 ③遗传性和变异性 ④竞争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4.(湖南97复赛)豆蟹生活在牡蛎的外套腔内,这种现象属于 A 偏利共生 B 互利共生 C 抗生 D 原始合作 25.(河南98决赛)下列生命现象中,区域的界限对哪一项特别重要 A 寻找配偶 B 遗传的适应 C 种内斗争 D 成功的生存斗争 26.(广西98)眼镜蛇颈部膨大的白色眼镜状斑纹色彩鲜明,这属于

A 拟态 B 保护色 C 警戒色 D 以上都不是

27.(黑龙江98复赛)指出下列5种现象分别属于①保护色②警戒色③拟态的依次顺

序是

a.西藏野牛外表形态及体色与岩石相似;b.稻田里绿色昆虫; c.金环蛇具有黑黄相间条纹; d.赤链蛇(无毒)有鲜艳的体色;

e.某些蝇类翅形和腹部斑纹似有刺胡蜂

A ①①②③② B ①①②②② C ③①②②② D ③①②③③ 28.(广西99)黄毛夜蛾静止时体色与背景相同。受袭时展翅而飞,翅色较鲜艳。快停飞时,突然跌落在地掩起鲜艳的翅膀,移动一段距离而停止不动,体色又与背景相同,可逃避敌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A 保护色 B 警戒色 C 变态 D 适应性

29.(山东98决赛)非洲有一种花鸟,展翅时像花瓣,头部似花蕊,这样既能躲避敌害,又可轻取飞来的昆虫,这种现象属于 A 保护色 B 拟态 C 变态 D 警戒色

30.(广东98)当两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群占有同一生境时,最有可能发生

A 竞争 B 突变 C 地理隔离 D 共生

31.(湖南99初赛)在某些水体中,如果除了鲈鱼以外没有其他鱼类,那么鲈鱼的成鱼就会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购以能从肠道中排出有毒物质,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该物质多了就会使本种的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上述两种现象分别属于

A 捕食、种内斗争 B 捕食、竞争

C 种内斗争、竞争 D 种内斗争、种内斗争

32.(湖南97初赛)绿草履虫在见光处培养呈绿色,其原因是

A 其细胞质内有叶绿素 B 其细胞质内有叶绿体

C 其细胞质有绿藻共生 D A和B 33.(广西98)在林区放赤眼蜂,结果松毛虫被消灭了,原因是赤眼蜂的卵产在松毛虫的卵里,使松毛虫卵的空壳率达97%以上,赤眼蜂的生活方式及两者的关系实质是

A 捕食和种间互助 B 共栖和种间互助 C 共生和种间互助 D 寄生和种间斗争

34.(湖南98初赛)噬菌体与受其侵染的细菌之间的关系可称为

A 共生 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35.(广西99)下列关于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对它的生活环境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B 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适应是生物与环境相结合的现象 D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

36.(浙江99)蛾类结蚕有利于保护自身,然而金小蜂借助于茧顺利地把卵产到棉红铃虫体内,使之死亡,真是“作茧自缚”。上面事实不能揭示下列哪种生物学现象

A 适应 B 寄生 C 共栖 D 适应的相对性

37.(广东99初赛)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使该种大量繁殖,导致严重危害,例如某些害虫。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和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无关

A 缺乏天敌 B 食物丰富 C 气候适宜 D 对本地物种没有影响

38.(广东99初赛)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 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

B 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它种群优越得多

C 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D 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39.(河南98决赛)性成熟较早的动物,其后代出生率 A 较低 B 较高 C 动态平衡 D 变化较大 40.(福建97初赛)下列4种鸟,哪种将获得更大的进化优势

鸟种 卵数 雏鸟数 繁殖后代数 A 9 8 2 B 2 2 2 C 9 9 3 D 7 5 4

41.(广西99)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鼠类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 种群 B 群落 C 生境 D 生态系统

42.(陕西97)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为,他的研究对象

是一个

A 生态系统 B 群落 C 种群 D 个体 43.(福建99初赛)调节总生物量增减的主要因子是 A 水 B 温度 C O2和CO2 D 太阳能

44.(广西99)生物适应并改变环境,减少温度、光、水分及其它理化因子限制作用,这种补偿作用要存在于哪个生态层次

A 个体 B 种群 C 生物群落 D 生态位

45.(河南98决赛)荒漠和草原中的啮齿类毛色较浅,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的栖居者毛色较深,这种现象可由哪项来解释

A 霍普金斯定律(Hopkins’ Law)B 葛洛格规律(Gloger’s Rule)C 谢尔福德定律(Shelford’s Law)D 利比希定律(Liebig’s Law)46.(湖南99初赛)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 能量与营养级 B 能量与个体大小 C 能量与个体数量 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47.(广东98初赛)把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用图解表示时,往往得到一个复杂的网

状结构,这是因为

A 许多消费者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 B 生产者个体数目总是要超过消费者个体数目 C 在所有食物链上都有进行化学合成的个体

D 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

48.(广东98初赛)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三个层次(水平),指出以下4个选项中

错误的一个

A 生态系统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生态效率多样性

49.(广东98初赛)一个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量的大小及相互关系,通常用一个

金字塔的形式来表示,这是因为

A 草食动物的生物量要比肉食动物的生物量少

B 分解者不断使能量再循环到环境中 C 生产者的生物量要小于消费者的生物量

D 一种被捕(采)食的生物的生物量要超过它的捕(采)食者

50.(湖南97)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A 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 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C 分解者,腐生生物 D 生产者,异养生物

51.(湖南98初赛)在青草→蚱蜢→青蛙→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上,猫头鹰群体有机

物每增加1kg,理论上至少需青草

A 625 kg B 20 kg C 10 000 kg D 40 kg 52.(浙江97)在一个养分充足的淡水湖中,有很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消遣。下列方法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大量减少这些藻类的是 A 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 B 完全除去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C 完全除去肉食性鱼类 D 大量引入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53.(浙江97)随降水量的变化,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也常常随之发生剧烈变化的生态

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54.(陕西97)用英文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用箭头表示食性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下列哪种食物链或食物网中a种群较为稳定 A a→b→c B C D 55.(浙江98)右下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合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③狼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56.(广西98)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荫,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 A 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 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 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 D 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

57.(湖北99)下面4小金字塔哪一数量金字塔与“小麦—一粘虫——病毒”这一食物

链有关

A B C D 58.(河南98决赛)下列哪项并非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A 空间 B 遗传 C 数量 D 繁殖

59.(江西99初赛)甲地与乙地面积相等。甲地有100种昆虫,乙地只有5种昆虫。

二者相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 甲地大于乙地 B 乙地大于甲地 C 两地相同

60.(广东98初赛)在某一生态系统内,蛇和猫头鹰捕食鼹鼠和田鼠,如果鹰在这一

生态系统内出现,就要成为另一种捕食动物。这在短期内可能导致

A 猫头鹰群体的增大 B 猫头鹰的灭绝 C 蛇群体的增大 D 鼠群体的减少

61.(广西99)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 太阳能 B 足够的有机物 C 氧气 D 水分

62.(陕西97)一种蝇的幼虫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皮肉为食,可致牛死,牛死后尸体为细菌所分解,在生态学上,下面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牛为生产者 B 细菌为消费者 C.蝇的幼虫为次级消费者

D 牛和蝇幼虫的关系为互利共生

63.(福建99初赛)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4项中正确的是

A N1·M1>N2·M2 B N1·M1=N2·M2 C N1·M1<N2·M2 D N1·M1≥N2·M2

64.(湖南99复赛)脊椎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A 个体 B 成对(♂♀)C 种群 D 群落 E 属或科

65.(广东99初赛)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水中的DDT含量为0.003ppb,种A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浓度的0.7万倍,种B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浓度的1.3万倍,种C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DDT的浓度的17万倍,种D体内的DDT为水中浓度的100万倍。

这4个种的食物链关系可能是

A A→B→C→D B AB→C→D C D→C→B→A D D→C→BA

66.(陕西98)没有开花植物的生态系统是 A 沙漠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67.(山东99决赛)假定在一个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

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 迅速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 上升后又下降 68.(山东97决赛)将密封鱼缸小生态系中的鱼去掉,下列情况最先发生的是

A 水中氧的浓度增加 B 水的酸性增加 C 光合作用速率加快 D 植物死亡 69.(河南97决赛)高山松林与玉米田相比 A 较为稳定,不需要附加能量即可存活 B 较为稳定,但需要较多附加能量的投入 C 较不稳定,但自身调节能力较强,不需附加能量

D 较不稳定,需要附加能量才能存活

70.(陕西99)某生态系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因子是

A 蛇多、鹿多、草少 B 鹿少、蛇多、鼠少 C 兔少、草少、鼠少 D 蛇少、草多、鹿少

71.(河南97决赛)将叶片捣碎成叶汁,加入一些池塘中的泥,放置于黑暗中,在10日内,每天取样检查微生物的数量变地情况,结果如右图,下述哪项结论不成立

A 生物①可能是生产者 B 生物②可能以生物①为食 C 生物②替换生物① D 生物④可能是捕食者

72.(山东99决赛)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 A 猫头鹰和食草昆虫 B 青草和猫头鹰 C 食草昆虫和青草 D 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73.(江西99初赛)一个山丘上的一片马尾松林生态系统是一个

A 空间概念 B 功能实体 C 形态现象

74.(黑龙江99复赛)一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标志是

A 分解者大量减少 B 生产者大量减少 C 动物大量减少 D 食物网简化

75.(浙江97)右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什

A 是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B 是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C 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D 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76.(陕西98;河南99决赛)下列哪项措施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 减少食肉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 增加物种的数量 D 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77.(湖北99)下列不适于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活的动物是

A 松鼠 B 野兔 C 避役 D 貂

78.(湖北99)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渡过不良外界环境的方式是

A 迅速繁殖出大量新个体 B 迁移到有利的环境中 C 形成包囊 D 进行有性生殖

79.(广西97)一条食物链中,兔子不会吃狼,但狼可以吃兔子,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

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A 水循环是单向的 B 氧循环是单向的 C 碳循环是单向的 D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80.(广西98)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环境污染 B 植被破坏 C 缺水干旱 D 食物链被破坏

81.(福建98初赛)如果在右图食物网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中施用DDT,这种杀虫剂在下

列何者体内的浓度最高

A(A)B(B)C(G)D(F)

82.(黑龙江99复赛)组成食物链的环节一般不多于6个,其原因是 A 环境资源有限 B 捕食者不能以捕食者为食

C 在每一环节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流失 D A+B+C 83.(山东97决赛)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 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 照射到该系统所有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 该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 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84.(上海99;江西99初赛)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初级生产力 B 生物量 C 生物多样性 D 次级生产力

85.(江西99初赛)生态系统中,生产力与生物量 A 呈正相关 B 呈负相关 C 无任何关系

86.(河南98决赛)昆虫为了完成某一发育期所需总热量,称为 A 热常数 B 发育起点温度 C 发育期平均温度 D 热辐 87.(广东98初赛)在地球上,生物系统起作用的所有区域叫做

A 生物类群 B 群落 C 大气层 D 生物圈

88.(湖南99初赛)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分,其分类 A 属生产者 B 属分解者 C 属消费者 D 因细菌种类不同而不同

89.(河南97预赛)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90.(广东98初赛)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最先利用空气中CO2的生物是

A 还原者 B 消费者 C 生产者 D 杂食类

91.(陕西99)有下列哪种情形之一时,不同种的两个群体的竞争更为激烈

A 一个群体比另一群体大得多 B 两个群体亲缘关系密切

C 两个群体的生态位极为相似,彼此交叠

D 两个群体的生殖方式相同

92.(天津98;江西99初赛)生态系统的定义是

A 生态学中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 B 由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体系 C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D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93.(江西99初赛)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 生存竞争 B 占据空间 C 资源利用

94.(浙江99)对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已经大为减少的种群说,其潜在的危险是

A 丧失了遗传多样性 B 趋向于选型交配 C 基因流动减少 D 哈迪一温伯格平衡不稳定

95.(陕西99)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

①年龄结构 ②营养结构 ③社群结构 ④生长结构 ⑤生长形式 ⑥物种多样性 ⑦优势种 ⑧相对丰盛度 ⑨性别比例 A ①②④⑤⑥⑧ B ②③④⑤⑦⑧ C ②④⑤⑥⑦⑧ D ④⑤⑥⑦⑧⑨

96.(湖南98复赛)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B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D 生态系统在一定限度内有自动调节能力,保持生态平衡

97.(天津98)生态学研究

A 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C 研究生物的环境的科学

98.(浙江98)如果在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高,从根本上说,很可能是

A 该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 该种群的全部生物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

C 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显性的

99.(湖北99)在生态演替中,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A 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B 开始时物种数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不断下降 D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不断增加

100.(广东98初赛)生态系统10%定律指的是 A 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 B 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C 最顶部的消费者的生产量约占生产者生产量的10%

D 分解者的生产量约占生产者生产量的10%

101.(广东98初赛)下列现象中哪一个最可能是与种群密度无关的 A 气候变化加剧 B 传染病易于流行 C 竞争加剧 D 繁殖率下降

102.(浙江98)下面哪种情况,生物数量金字塔是倒置的

A 几千方米的草地生活着几只蝗虫 B 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一只老虎 C 几十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生活着数十只田鼠

D 一株玉米上生活着几千只蝗虫

103.(广西99)在草→食草的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率计算,蟾蜍和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分别为

A 20%和2% B 0.8%和0.032% C 4%和0.8% D 0.4%和0.016%

104.(广东98初赛)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中,空气中的N2要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必须先

A 由固氮生物固定 B 由光合作用固定 C 有草食动物采食 D 由肉食动物捕食

105.(广东98初赛)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

程叫

A 竞争 B 捕食 C 共生 D 演替 106.(江西 99初赛)种群数量与种群密 A 呈正相关 B 呈负相关 C 无关

107.(黑龙江99复赛)在野外,北极熊不吃企鹅,这是因为

A 在野外,它们彼此不相遇 B 企鹅肉有毒

C 企鹅游泳比北极熊快 D 企鹅过群居生活,不易受攻击

108.(陕西99)固氮生物不包括

A 光合细菌 B 豆科植物 C 固氮杆菌 D 蓝藻

109.(广东99初赛)热带雨林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指出哪一个不是热带雨林的特征

A 种类非常丰富 B 结构非常复杂 C 种群的优势度非常明显 D 森林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110.(湖南97初赛)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

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②① D ③①④

二、多项选择题

1.(湖北99)在草、野兔、狐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如果野兔全部迁移后,将导致的结果是

A 植物竞争强度增加 B 植物竞争强度降低 C 植物种类增加 D 植物种类减少 E 狐的数量逐渐增加 F 狐的数量逐渐减少

2.(山东99决赛)若要降低空气中SO2的含量,植树时应考虑的树种是

A 洋槐 B 银杏 C 圆柏 D 丁香 3.(福建99初赛)植物群落的特点有

A 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B 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C 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D 最底层是草本植物

E 高层是木本植物

4.(福建97初赛)下列生物的习性或特性中,对温度适应的是

A 蛾的趋光性 B 鱼类的季节性洄游 C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D 植物的垂直分布

5.(山东99决赛)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化能合成作用

6.(福建97初赛)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A 竞争 B 共生 C 寄生 D 种内斗争 E 种内互助

7.(福建99初赛)在下列实例中,下属于初级生产量的是

A 绿藻的生产量 B 草的生产量 C 蘑菇的生产量 D 蚕茧的生产量

三、简答题

1.(陕西 99)在某麦田中,存在着小麦→粘虫→蟾蜍的食物链,如果蟾蜍变化不大,则粘虫数量与小麦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假设蟾蜍总量为A,若用农药将粘虫全部杀死,则小麦当年产量增加的幅度为,第二年如不再使用农药,小麦产量将会。

2.(黑龙江99复赛)玉米天蚕蛾有双重自卫方式:平时停在树干上,其前翅向后平伏,掩着后翅,前翅酷似树皮颜色;但若敌害惊动了它,它就突然展前翅,露出后翅上的猫头鹰眼形的花纹,吓跑敌害。在生物学上前一现象称为 ;后一现象称

为。

3.(陕西97)当一只蚜虫受到天敌攻击时.就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警告其他蚜虫逃避。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影响蚜虫此行为的是 激素。4.(河南97决赛)偕老洞穴的中央腔中有俪虾,白蚁肠中有披发虫,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别属于 和。

5.(河南97决赛)在我国短日照植物南种北移,会使其 生长期延长,期推迟。6.福建99初赛)在高寒荒漠中,植物大都呈垫状或匍匐状,其适应意义在于造成

环境。

7.(河南97决赛)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此范围称

为。

8.(广东99初赛)从潮湿气候到半干旱气候的气候梯度,与之相应的植被分布也呈如

下的变化:森林→ →荒漠。

9.(湖北99)动物种群的大小变动往往因个体存活机率而变化,其存活率依年龄而变动的趋势的三种类型是、和。

10.(湖北99)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中心环节是,该物质浓度的增加将导

致 效应。

11.(广东99初赛)一种一年生植物,不论在春天还是夏天播种,都要在秋天开花结实。这种植物很可能是 日照植物。

12.(广东99初赛)一个种群有X个雄性个体,Y个雌性个体,该种群的性比为。

13.(河南98决赛)两个相近的物种不能占有相同的,而是以某种方式。14.(陕西97)右图表示温度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影响,根据图中曲线回答如下问题:(1)羽扇豆生长的最高温度、玉米生长的最低温度和黄瓜生长的最适温度依次

是。

(2)从图可见低于最适温的温度比高于最适温的温度,对植物的生长较为,推断的理由是。

(3)从图推论其中哪种植物起源于纬度较低的地区

15(河南97预赛)100年前达尔文曾发现几种生物如下的食物链:红花三叶草→土蜂

→野鼠→家猫。请回答:

(1)土蜂(个体较大)能采食红花三叶草花蜜同时为之传粉,这两种生物的关系叫做,而猫与鼠和鼠与蜂之间的关系叫做。这个食物链表明:猫多对牧

羊业发展。

(2)有一种土蜂的变种能直接在红花三叶草的花萼处咬出一个洞来吸吮花蜜,同时招

引来本地短口器的小蜂前来吮蜜,这种不作传粉的土蜂与三叶草的关系为,与本地小蜂形成的关系为。自然界中这种具有嚼洞取蜜行为土蜂的产生,从遗传学观点看,它可能是由 产生的一种 行为。

(3)当地农民如果一改往常不种红花三叶草,而改种一种开白花、蜜腺较浅的三叶草,这种白花三叶草茎柔软难以支持土蜂飞落,不久本地小蜂成为优势蜂种,这时小蜂与土蜂间成为 关系。出现土蜂大幅减少的现象说明了,其原因在于。

16.(福建98初赛)生态群落A、B、C、D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问:(1)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2)在生态群落D中,各个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捕食

17.(河南98决赛)一个动物种群,从其侵入新栖息地,经过种群增长到建立种群以后,一般有几种情况,如图中A、B、C曲线表示。说明各曲线的意义:

A.。B.。C.。

18.(山东98决赛)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kJ。

(2)A到B,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 和。

(3)欲使C增加3Kg,至少需A kg。

(4)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进行生物地化循环的是图中的。19.(河南98决赛)大麻哈鱼的繁殖曲线如右图,这说明。

20.(江苏99)右图所示为新生儿体重曲线图,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新生儿的体重是3kg左右,重于或轻于3kg的新生儿存活率都较低,根据上述事实,在图上画出新生儿

死亡率的曲线图。

21.(湖南97初赛)左下图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林木、植食昆虫和食虫鸟3个种群连续7年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依图回答:

(1)若A代表林木,则B代表,C代表。

(2)从图中前5年的3条相关曲线看,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 状态。(3)在第六七年里各种群密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的增减顺序情况是:。

22.(陕西97)右图为生活于浅海中的硅藻在一年内的数量变化图,请观察后回答:(1)在冬季

12、l、2月海水中硅藻数量很低的原因:① ;②。(2)夏季(6、7、8月)硅藻数量仍处于底谷的原因是:。(3)从冬、夏两季硅藻的数量情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作用于生物的多种无机环境

因素。

23.(河南98决赛)椋鸟从土壤中捕获大蚊幼虫喂养雏鸟,运量(幼虫只数)与消耗时间(往返时间和搜寻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这说明:(1)随搜寻时间的增加。(2)达到一最适时间后,再增加搜寻时间。

24(河南98决赛)物种竞争的结局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如左图A、B、C,据图解释: A图表示:。B图表示:。

C图表示:。

25.(浙江98)下表是甲、乙、丙、丁4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据表解答以下问题: 种群甲种群乙种群丙种群丁

总能量(kJ)2.89×1091.3×1089.1×1072.9×107(1)由此四种群构成的食物链具有 个营养级;

(2)甲种群细胞内特有的在能量流动中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

(3)如环境中有毒物,哪个种群富集的浓度最高。

26.(浙江99)下图是两种草履虫在实验室培养时的竞争实验(定时供给细菌)有关的种群动态。请据图回答:Ⅰ.大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生长 Ⅱ.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生长

Ⅲ.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生长

Ⅳ.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生长

(1)从曲线Ⅲ可知,a、b、c、d四时期中,处于指数增长期。据此,从逻辑斯谛增长曲线[dN/de=rN(K-N)/K]推测,在进行灭鼠时,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

物,就是使 降低。

(2)从曲线Ⅰ可知,大草履虫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时,种群密度为。(3)从曲线Ⅰ、Ⅱ、Ⅲ、Ⅳ可知,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发生了竞争排除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它们 重叠引起的。但在自然界(如池塘)中,由于以草履虫为食的栉毛虫等因素的存在,两种草履虫可共存,根毛虫这种调节种群密度的因素属 因素。

27.(陕西97)右图为一食物网,若蛇被全部捉光:(1)此食物网中,何种生物数量大为减少。

(2)何种生物数量有增加之趋势。

28.(湖南98初赛)右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2)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

(3)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种。

(4)对图中蜘蛛与青蛙的种间关系的描述应包括。

(5)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CAAD 6~10.BDDDA 11~15.CDADD 16~20.CCADD 21~25.DACAC 26~30.CDABA 31~35.DCDCD 36~40.CDCBD 41~45.DCDCB 46~50.AADDC 51~55.ABBDC 56~60.BDDAD 61~65.ACACB 66~70.DDAAD 71~75.CDBBD 76~80.CBCDD 81~85.CCCAA 86~90. ADDAC 91~95CCCAC 96~100.CBACB 101~

105.ADBAD 106~110.AABCD

二、多项选择题

1.ADF 2.ABD 3.ABC 4.BD 5.ABD 6.AD 7.CD

三、简答题

1.25A~100A 锐减 2.保护色 拟态 3.种内互助 昆虫外激素(信息激素)4.共栖共生 5.营养开花 6.温度、湿度略高于周围空气 7.生态幅(生态价)8.草原 9.贝虾型 鸟蛇型 胎生型 10.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温室 11.短 12.X/Y 13.生态位 彼此取代 14.(1)38℃、18℃、38℃(2)有利 最低温度与最适温度的距离大于最高温度与最适温度的距离(3)黄瓜 15.(1)共生(或种间互助)捕食、有利(2)捕食 种间互助 基因突变 本能(3)竞争 适应的相对性 环境条件的变化 16.(1)B A(2)C 17.A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同一水平上,称为平衡 B经受不规则的或有规律的波动 C衰落,到最后灭亡 18.(1)1250(2)16% 15%(3)125(4)0 19.亲本量是决定增殖力的主要因素 20.见右图 21.(1)植食昆虫 食虫鸟(2)生态平衡(3)鸟减少→虫增多→林木减少 22.(1)水温较低 光照减弱(2)矿质营养含量降低(3)起着综合作用 23.(1)运量迅速增加,但其增加速率逐渐降低(2)也不能有明显提高运量的效果 24.A环境稳定,有利于物种S1 B环境变化,有时利于S1,有时有利于S2 C环境变化较频繁,物种S1和S2交替升降,在动态中共存 25.(1)三(2)叶绿体(3)丁 26.(1)b K(环境容纳量)(2)32(3)生态位 密度制约 27.(1)兔(2)山猫 28.(1)5(2)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3)4种(4)竞争和捕食(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分解者

初二生物上册测试题的总结 第6篇

1.真菌和细菌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

A.水份、适宜的温度、有机物B.水份、适宜的温度、无机物

C.水份、较高的温度、充足的食物D.水份、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

2.下列对“种”这个分类等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

B.同种生物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之间能够繁殖后代

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别是最小的

D.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是同一个“种”

3.生物分类的各种等级中,表示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纲B.科C.属D.种

4.能够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相似特征最少的分类等级是()

A.目B.纲C.门D.界

5.右图所示的是某些鸟的足,具备左、右这种足的鸟类分别适合生活的环境是()

A.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

D.河流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

6.油松和向日葵的主要差别是()

A.根、茎、叶是否发达B.生长期的长短

C.种子有没有果皮包被D.能否耐干旱和贫瘠

7.下列对于生态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等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不变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不断变化

8.宇航员长时间在太空飞行,身体失重影响血液向下肢的运输,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就会造成下肢肌肉缺乏营养,甚至萎缩。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科学家利用仿生学原理设计出奇特的宇航服(又叫“抗荷服”),使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也能使体内的血液运输到离心脏较远的下肢。科学家模仿的生物是()

A.骆驼B.驼鸟C.长颈鹿D.大象

9.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菌存在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弗莱明D.达尔文

10.下列关于仿生例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模仿萤火虫发冷光──日光灯B.模仿蛇类感知热量的来源──响尾蛇导弹

C.模仿青蛙的游泳状态──蛙泳姿势D.模仿肾脏的功能──血液透析机

11.夏天,宾馆的厨师常常把许多做好的菜肴用保鲜膜盖好,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A.抑制细菌繁殖B.不让营养流失

C.防止水分蒸发D.保持菜肴的形状和颜色

12.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A.木耳B.酵母菌C.青霉菌D.曲霉

13.海豹、海豚、鲸、海狮等都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它们()

A.用鳃呼吸B.用肺呼吸C.用气囊呼吸D.用皮肤呼吸

14.草履虫属于无脊椎动物,是因为()

A.它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B.它的身体没有外骨骼

C.它的身体内没有脊柱D.它生活在水中

15.当鱼损失了尾鳍的时候,鱼会出现的现象是。()

A.只能下沉,不能上浮B.只能上浮,不能下沉

C.游动时身体常常侧翻D.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而且游泳的速度减慢

16.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它们()

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17.下面的例子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猫静伏于老鼠出没的洞口B.变色龙由褐色变成绿色

C.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色和白色D.蝙蝠白天栖息于岩壁上

18.蚯蚓的体壁上的粘液经常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的()

A.运动 B.呼吸作用 C.吸收营养 D.排泄

19.动物骨骼肌的特性是()

A.受到刺激后,会发生收缩反应

B.受到刺激后,会发生舒张反应

C.受到神经系统传来的兴奋刺激后,会发生收缩反应

D.受到神经系统传来的兴奋刺激后,会发生舒张反应

20.家鸽最发达的肌肉位于()

A.胸部B.颈部C.躯干部D.四肢

21.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家中饲养的小猫到固定的地方大小便B.青蛙捕食害虫

C.蚯蚓走迷宫D.兀鹫会用石块将鸵鸟蛋砸碎来享受美味

22.曲霉、青霉和蘑菇产生后代的方式都是()

A.孢子生殖B.营养生殖C.分裂生殖D.种子生殖

23.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其中最重要的分类依据是()

A.被子植物茎杆的质地B.叶子的形状

C.花或果实、种子的特征D.人类对其利用价值大小

24.在生物圈中,大多数细菌只能作为分解者,这是因为()

A.大多数细菌缺乏叶绿体B.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微生物试题库总结

微生物试题库总结(精选6篇)微生物试题库总结 第1篇微生物学试题十二套微生物学试题(一)一、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 1....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