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精选15篇)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第1篇

Vista提供了完整的网络工具产品,它一共有12个命令行的工具可以用来管理Vista中各个方面的网络问题,通过这些工具,用户不但能够监控平台的网络活动,还能够修复网络链接问题。这些工具在以前版本的Windows当中已经存在,并不是Vista特有的。以下是具体的列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1.getmac―通过这个命令可以显示网卡的物理地址。网卡的物理地址可以在本地电脑上访问,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访问。

2.hostname―不知道自己电脑在网络上的主机名是什么吗?输入这个命令并按回车就会知道。

3.ipconfig―据微软自己的描述,这个工具本来只是设计来显示默认的IP地址、子掩码和网关信息的。但除了能够列出TCP/IP网络配置参数外,用户还可以刷新DHCP和DNS设置。

4.nslookup―通过这个命令可以查询到域名的相关信息,

5.net―它是一个通用的工具,其中包含的众多命令覆盖了非常多的功能。

6.netstat―显示协议统计情况和TCP/IP网络链接。

7.netsh―这个命令行工具使得Vista用户能够浏览和改变电脑的网络设置。

8.pathping―它捆绑了traceroute和ping提供的功能

9.nbtstat―该命令使用TCP/IP上的NetBIOS显示协议统计当前TCP/IP的连接。

10.ping―这个命令能够检查与某个地址的连通情况。

11.route―操纵网络路由表。

12.tracert―通过这个命令行工具能够检查出本地计算机与某网络地址的链接问题。

当在Vista中使用命令行工具时,要记得在管理员权限下打开命令行提示符。具体步骤是,在Vista开始菜单中的搜索框内输入“cmd”后再按Ctrl+Shift+Enter(回车)来在高级权限下运行这个进程。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第2篇

vista系统有一个自带内存检测工具.当系统认为内存有问题时会自动提醒用户运行该程序进行检测.当然用户也可以随时手动运行该程序,检测机器的内存.

解决方案

1、以管理员帐户登陆系统,打开 “C:WindowsSystem32” 文件夹,运行 “MdSched.exe”程序

图1

2、点击推荐运行的“立即重新启动并检查问题”,系统会自动重启进入检测界面

图2

3、在检测过程中可以按“F1”键,设置检测项目,同时可以随时按“ESC”退出该检测

图3

4、检测完成后会自动重新启动计算机,回到操作系统,同时告知检测结果

图5

适用版本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第3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信息隐藏,多智能体,体系结构

以多智能体为核心的网络信息隐藏系统的建构

1.信息隐藏系统模型

网络系统初始化的过程中, 发送端与接收端的所有Agent建立并保持TCP连接。假设系统内有M个智能体参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用户应用程序将数据包传送给包分解器, 形成M份子网络包, 并且由M个智能体分别进行发送。然而利用双方所建立起的TCP连接, M个智能体接收M份子网络包并且传送至包组合器, 最终将完整的包呈送给接收端应用程序。在此过程中, TCP连接能够充分保证子网络包按顺序达到接收方, 因此, 包组合器便可以利用到达序列编码获得隐藏的信息。该系统主要采用m-序列来决定多智能体发送和接收子网络包的顺序。

2.以m-序列为基础的信息隐藏算法

n个智能体呈现出唯一的标识, 如果发送包则意味着发送隐藏信息位是“1”, 不发送包则是“0”。因此, 这些智能体在发送子数据包的过程中遵循着特定的规则, 由此实现了信息隐藏的目的。然而, 该系统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统计特征, 从而增加了系统的风险。本系统在数据发送过程中引入了m-序列的编码方式, 来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迹函数具有明显的灵活性特征, 因此, 在伪随机序列生成中根据系统需要, 随时变换计算方式, 从而在复杂的计算机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应变作用。

假设q是素数p的幂, n为自然数, 有限域G (qn) 的本原元为a, s (i) =Tqn (ai) (i=0, 1, , qn-2) , 则序列s (i) 为G (q) 上的n级最大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 也被称为是m-序列。该序列呈现出诸多优良性质, 包括平衡性、移位可加性以及游程特性等等。它不仅是周期最长的一种序列, 而且可以由n级移位寄存器生成最长周期 (2n!-1) 。假设该信息隐藏系统拥有n个智能体, 编码为A=[a0a1an-1an]。当ai为1的时候, 智能体发送数据, 否则不发送。

3.信息隐藏系统多智能体协作模型

笔者为本系统定义了一套完成各个智能体之间管理、协商下达命令等要求的消息机制, 本信息隐藏系统通过这一结构, 定义了诸多不同的消息机制。在诸多消息命令中, 最关键的信息是智能体状态告知信息 (Tell State) , 也即是在特定的时间内, 智能体之间会互相告知自己的状态, 如果发现没有正常运行的情况, 便会重新创建一个同样的智能体。

4.多智能体协作的通信协议

本系统采用驱动层技术进行通信活动。用户数据主要是使用管理智能体上的IP/TCP协议进行数据的发送活动, 也即是将相关数据传输至驱动中间层 (NDIS) 。管理智能体并非将数据直接传输至网络链路中, 而是通过分包算法将其分解成不同的字数据包, 随后通过信息隐藏系统自定义的协议将被分解后的子数据包发送给各个智能体。发送端的智能体与接收端的智能体通过IP/TCP通信方法, 在接收到子数据包之后, 发送给接收端的管理智能体的中间层, 在NDIS之中重组所收到的子数据包, 最后再交给上一层的IP/TCP协议。

基于网络安全的信息隐藏系统的仿真与实验

1.通信容量实验研究

为了说明系统内的隐藏信息是否可用, 在系统仿真实验过程中, 笔者分别在使用与不使用多智能体协同机制两种情况下, 来测试百兆网络中的传输速度。其传输的数据量与传输时间之间的关系为:传送相同的载体数据, 使用多智能体协同机制的系统需要的时间相对长一些, 但两条曲线之间的延迟比较小。如果用户采用五个智能体和m-序列的方式传输一个子数据包, 部分智能体会参与信息的发送活动。在仿真实验中, 发送一个数据包便可以携带2.18位的隐藏信息量。这便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信息容量, 增强了其可用性特征。

2.鲁棒性实验研究

为了清晰地展现系统内隐藏信息的鲁棒性特征, 笔者设计出一个以网络包发送时间间隔为基础的信息隐藏系统, 清晰地记录两类不同系统的鲁棒性实验数据。由于受到存储转发设备的影响, 使用网络包发送时间间隔来隐藏信息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然而以多智能体为基础的信息隐藏系统发送的隐藏信息受到的干扰比较小, 因此, 其鲁棒性要明显好于前者。

3.系统安全性实验研究

为了验证该系统隐藏信息的安全性, 笔者在该局域网中设计出具有路由功能的防火墙, 将置位TCP包的标志位与保留位作为设置包过滤的规则, 通过多智能体和TCP包扩展位与填充位的信息隐藏算法来进行数据的传输活动, 最终实现以TCP协议包中存储位为基础的信息隐藏系统。防火墙极大地破坏甚至拦截了由TCP包填充的隐藏信息, 但部分隐藏于TCP标识的字段会保留下来。然而, 以多智能体为基础的信息隐藏计算方式没有对特殊位进行任何处理, 因此也就不会被防火墙过滤, 从而保证了隐藏信息的完整性。

结论

以多智能体为基础的信息隐藏系统, 在保证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安全通信的基础上植入一个特殊的信息隐藏系统。该系统具有明显的安全性与鲁棒性特征, 从而增强了系统内重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功能。

参考文献

[1]朱友文, 黄刘生.保护私有信息的文本信息隐藏检测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1, (2) :21-24.

[2]陈志文, 余振山.基于双文本段的信息隐藏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9, (11) :108-111.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第4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 信息隐藏 多智能体 体系结构

以多智能体为核心的网络信息隐藏系统的建构

1.信息隐藏系统模型

网络系统初始化的过程中,发送端与接收端的所有Agent建立并保持TCP连接。假设系统内有M个智能体参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用户应用程序将数据包传送给包分解器,形成M份子网络包,并且由M个智能体分别进行发送。然而利用双方所建立起的TCP连接,M个智能体接收M份子网络包并且传送至包组合器,最终将完整的包呈送给接收端应用程序。在此过程中,TCP连接能够充分保证子网络包按顺序达到接收方,因此,包组合器便可以利用到达序列编码获得隐藏的信息。该系统主要采用m-序列来决定多智能体发送和接收子网络包的顺序。

2.以m-序列为基础的信息隐藏算法

n个智能体呈现出唯一的标识,如果发送包则意味着发送隐藏信息位是“1”,不发送包则是“0”。因此,这些智能体在发送子数据包的过程中遵循着特定的规则,由此实现了信息隐藏的目的。然而,该系统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统计特征,从而增加了系统的风险。本系统在数据发送过程中引入了m-序列的编码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迹函数具有明显的灵活性特征,因此,在伪随机序列生成中根据系统需要,随时变换计算方式,从而在复杂的计算机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应变作用。

假设q是素数p的幂,n为自然数,有限域G(qn)的本原元为a,s(i)=Tnq(ai)(i=0,1,······,qn-2),则序列s(i)为G(q)上的n级最大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也被称为是m-序列。该序列呈现出诸多优良性质,包括平衡性、移位可加性以及游程特性等等。它不仅是周期最长的一种序列,而且可以由n级移位寄存器生成最长周期(2n!-1)。假设该信息隐藏系统拥有n个智能体,编码为A=[a0a1······an-1an]。当ai为1的时候,智能体发送数据,否则不发送。

3.信息隐藏系统多智能体协作模型

笔者为本系统定义了一套完成各个智能体之间管理、协商下达命令等要求的消息机制,本信息隐藏系统通过这一结构,定义了诸多不同的消息机制。在诸多消息命令中,最关键的信息是智能体状态告知信息(Tell State),也即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智能体之间会互相告知自己的状态,如果发现没有正常运行的情况,便会重新创建一个同样的智能体。

4.多智能体协作的通信协议

本系统采用驱动层技术进行通信活动。用户数据主要是使用管理智能体上的IP/TCP协议进行数据的发送活动,也即是将相关数据传输至驱动中间层(NDIS)。管理智能体并非将数据直接传输至网络链路中,而是通过分包算法将其分解成不同的字数据包,随后通过信息隐藏系统自定义的协议将被分解后的子数据包发送给各个智能体。发送端的智能体与接收端的智能体通过IP/TCP通信方法,在接收到子数据包之后,发送给接收端的管理智能体的中间层,在NDIS之中重组所收到的子数据包,最后再交给上一层的IP/TCP协议。

基于网络安全的信息隐藏系统的仿真与实验

1.通信容量实验研究

为了说明系统内的隐藏信息是否可用,在系统仿真实验过程中,笔者分别在使用与不使用多智能体协同机制两种情况下,来测试百兆网络中的传输速度。其传输的数据量与传输时间之间的关系为:传送相同的载体数据,使用多智能体协同机制的系统需要的时间相对长一些,但两条曲线之间的延迟比较小。如果用户采用五个智能体和m-序列的方式传输一个子数据包,部分智能体会参与信息的发送活动。在仿真实验中,发送一个数据包便可以携带2.18位的隐藏信息量。这便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信息容量,增强了其可用性特征。

2.鲁棒性实验研究

为了清晰地展现系统内隐藏信息的鲁棒性特征,笔者设计出一个以网络包发送时间间隔为基础的信息隐藏系统,清晰地记录两类不同系统的鲁棒性实验数据。由于受到存储转发设备的影响,使用网络包发送时间间隔来隐藏信息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然而以多智能体为基础的信息隐藏系统发送的隐藏信息受到的干扰比较小,因此,其鲁棒性要明显好于前者。

3.系统安全性实验研究

为了验证该系统隐藏信息的安全性,笔者在该局域网中设计出具有路由功能的防火墙,将置位TCP包的标志位与保留位作为设置包过滤的规则,通过多智能体和TCP包扩展位与填充位的信息隐藏算法来进行数据的传输活动,最终实现以TCP协议包中存储位为基础的信息隐藏系统。防火墙极大地破坏甚至拦截了由TCP包填充的隐藏信息,但部分隐藏于TCP标识的字段会保留下来。然而,以多智能体为基础的信息隐藏计算方式没有对特殊位进行任何处理,因此也就不会被防火墙过滤,从而保证了隐藏信息的完整性。

结 论

以多智能体为基础的信息隐藏系统,在保证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安全通信的基础上植入一个特殊的信息隐藏系统。该系统具有明显的安全性与鲁棒性特征,从而增强了系统内重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功能。

参考文献:

[1]朱友文,黄刘生.保护私有信息的文本信息隐藏检测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2):21-24.

[2]陈志文,余振山.基于双文本段的信息隐藏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11):108-111.

[3]谢建全,黄大足.一种抗IPEG压缩的大容量信息隐藏算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5-69.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第5篇

在Vista系统中只有先启动内置无线服务功能,才可以用系统自带的管理软件对无线网卡进行配置和管理,

一、启动系统内置无线网络服务功能

1. 右键点击“计算机”,选择“管理”。

2. 选择“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在右边列表中找到“WLAN AutoConfig”,右键选择“启动”,

3. 出现启动服务的画面。

二、查看系统自带的无线网络配置选项

1. 右键点击“网络”,选择“属性”。 在“无线网络连接”后点击“查看状态”。

2. 点击“无线属性”。

3. 点击“安全”。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第6篇

在Windows Me中,平常我们使用最多的是菜单中的命令。其实,在系统文件中还有一些比较实用的文件,只是它们都“隐藏”得较深。

1、系统配置实用程序 路径:c:windowssystemmsconfig.Exe

启动后画面如图1所示,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它有七个功能项。诊断Windows Me配置问题时,“系统配置实用程序”自动执行Microsoft技术支持工程师使用的例行疑难解答操作。该工具允许通过一系列清除复选框的操作来修改系统配置,从而降低了以前用“记事本”和“系统配置编辑器”键入时出错的风险,如选中“system.ini”或“win.ini”项可以在画面中编辑这两个文件,同时也可检查要运行的“system.ini”或“win.ini”文件的命令行,十分方便;在“静态VxD”项,可以在画面中选取或清除复选框设置启用或禁用某个静态VxD;另外在“系统配置实用程序”的“查看”栏的下拉菜单中,还可以查看“控制面板”、“设备管理器”、“显示器设置”等。

Msconfig有不少实用的功能

最实用的还在于“启动”选项卡,在这里你可以禁止一些软件自动随Windows运行,从而节省大量的系统资源。

2、注册表检查工具 路径:c:windowsscanregw.Exe

系统总是保存着注册表配置(包括用户账号信息、协议绑定、软件程序设置和用户首选项)的备份副本。如果当前注册表出现了问题,就可以使用备份副本。每次重新启动计算机时,“注册表检查程序”将自动扫描注册表。如果“注册表检查程序”通知有问题,将自动用备份副本替换注册表。

3、系统快照 路径:C:windowsDrwatson.Exe

当系统发生错误时拍下系统快照的一个诊断工具,

它截取软件错误标识、识别发生错误的软件,并可提供错误原因的详细说明。该文件通常可以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性的操作过程。按照默认规定,该文件是不装载的。要自动启动该文件,可在“启动”组创建指向“WindowsDrwatson.exe”的快捷方式。当然,平常使用时也可以选择它的高级视图功能,看到当前系统、任务、启动、内核驱动程序、MS-DOS驱动程序、16位模块等系统信息。

4、签字验证工具 路径:c:windowssigverif.Exe

Windows Me操作系统为帮助维护系统完整性,关键文件已经过数字签名。这样,对这些文件的任何改动都会被很快检测到。签字验证工具可以在计算机上查找签署的和未签署的文件。所谓“签署的文件”,就是被授予Microsoft数字签署的文件。该签署表明,该文件是原始文件的一模一样的副本。使用签字验证工具,可以查看签署的文件的身份验证;确认该文件还没有被篡改;搜索指定范围内的签署文件;搜索指定范围内的未签署的文件。单击“高级”按钮,自定义验证选项;单击“开始”按钮,检查是否有经过数字签名的系统文件。

5、任务管理器 路径:c:windowsTaskman.Exe

图2 如果用习惯了你就会离不开这个Taskman

这个工具用来显示当前激活的窗口任务,单击“任务”画面中的其中一项,可以进行窗口切换等操作。

6、版本冲突管理器 路径:c:windowsvcmui.Exe

在安装新软件期间,软件中的老版本文件可能被删除,代之以新版本,老版本被保存到硬盘作为备份。在安装应用程序之后,如果系统或新装软件文件之间存在冲突,可用版本冲突管理程序来恢复备份文件。版本冲突管理程序列出所有备份文件、它们的备份日期以及备份文件和当前文件的版本号。当备份文件恢复之后,当前的版本被备份。

7、局域网聊天 路径:c:windowswinpopup.Exe

一个简单的聊天程序。当两台计算机同时上网后,使得都启动了这个程序的两个人可以通过网络发送信息。如果在一个企业办公网或校园网中,不同房间的两台计算机,同样可以启动该程序,进行对话。注意,发送的信息无法保存,关机后自动消失。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第7篇

▲windows 8

不过说了不看总让人心里难受,下面不妨就和笔者一起体验一下这些神秘工具的风采吧。

一、 屏幕分屏

分屏软件大家都知道,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实现类似 Android 那样的多桌面操作,尤其在工作繁忙的 White Collar 圈中颇为流行。

在 Win8 Pre-M3 7955 中,笔者发现在 C:Sysint 文件夹下隐藏着一个名为“Desktops.exe”的小文件,试用后才发现,这其实竟是微软内置的一个分屏小工具。

双击文件后会首先弹出一个许可协议,确认后会打开快捷键设置框,在这里我们可以设置虚拟桌面的切换键以及是否开机启动等选项。

从界面上看,这款小工具的开发商为 Sysinternals.com,别以为这是什么跑江湖的小公司,它的前身可是大名鼎鼎的 Winternals,只是 年后被微软收购。

显然从这一点上看,Win8 未来集成屏幕分屏的机率还是很大的。

软件的功能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设计,我们可以借助快捷键在任意时间切换到任意桌面,而且每一个桌面都具备了一定的个性化保存功能,比如个性化壁纸、专属任务栏等等。

不过桌面图标仍是共享、这一点与其他专业工具相比还有差距。而除了快捷键外,我们也能点击系统托盘中的软件图标切换桌面。

所不同的是这种方法会弹出一个预览窗格,通过用鼠标点击缩略图完成切换。

二、 PDF阅读器

和分屏软件一样,PDF 阅读器也是位于 C:Program FilesMcrosoftWindows.glcnd 下的一个小文件,名为“glcnd.exe”。

不过双击后的界面可能会让你大感失望,因为除了顶端一个“PDF”标识外,这里甚至没有一个图标或按钮。

要想调出完整界面需要组合键 Ctrl+Shift+F9,然后通过 Ctrl+O 打开一个 PDF 文件。这时你会发现眼前这款阅读器开始有了一些小变化。

首先是最右侧弹出的位置指示栏,能够将整份文档的页码列在这里,同时也能通过一个滑块指示当前所处位置。

其次是左上角的快速返回钮,它的作用更加简单,就是将用户直接带回上一次所处的位置。

除此之外,这款内置 PDF 阅读器还隐藏着一些小命令。

比如可以通过 Ctrl+1/2/0 在“实际大小/适合宽度/适合高度”三个显示比例间切换、通过 Ctrl+R 实现文档的旋转显示、通过 Ctrl+P 一键激活快速打印等等,

总之唯一与泄漏图不符的,就是笔者尚未找到多页并列显示的选项。

三、 Metro浏览器

很多人都知道 Win8 采用全新的 Metro 界面,但到目前为止,真正摆在大家眼前的还只是进入 M3 版后的系统设置选框。

其实在 Win8 Pre-M3 的内部,还隐藏着一个使用了 Metro 界面的浏览器预览版,事实上这也曾被一些网友看作是 IE10 的前奏!

浏览器同样是以文件方式提供,位于 C:Program FilesMicrosoftImmersive BrowserMicrosoft.ImmersiveBrowser,文件名为 miexplore.exe 。

双击文件后你会发现桌面并没有任何提示,其实这也需要按动组合键 Ctrl+Shift+F9。

由于还只是预览版,因此整个浏览器的功能很少,甚至连移动一下窗体位置都不行。

可以看到工具栏和 IE9 很像,保留了“前进”、“后退”、“刷新”、“地址栏”、“收藏夹”五个模块,而且按钮风格活脱脱就是 WP7 的一个翻版,这也验证了之前 Win8 将全面采用 Metro UI 的传闻。

地址栏的变化比较抢眼,几乎就是 将WP7 的方块 UI 移植了过来,而功能上则和传统地址栏没有区别。

不过笔者认为,这样的界面虽然很适合触摸使用,但显然并不会对鼠标操作有什么帮助,而且过大的按钮其实也限制了新 IE 的功能发展(比如智能地址栏),这一点恐怕还需要微软再作权衡。

至于其他地方笔者也简单测试了一下,不过很可惜目前能用的功能实在太少,以至于我们都无法截出张像样的图来。

可以看到右键菜单依旧保持着老版模样,换句话说这款浏览器要想真正示人,恐怕还需要我们等上不短的日子。

四、 WebCam

WebCam 在英语中一般是指网络摄像头,但 Win8 的 WebCam 则可以看作是一款能在浏览器中运行的摄像头软件。不过鉴于目前的预览版身份,我们仍旧只能先以文件方式体验。

和其他几个模块一样,WebCam 也是位于 C:WindowsSystem32 下的一个文件,双击即可运行,但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在开始菜单搜索栏中输入“Webcam”。

和其他几个模块一样,启动 WebCam 后我们依然需要组合键 Ctrl+Shift+F9 才能调出。界面设计似乎与之前的泄漏版不同,总体来看还是可圈可点的。

在界面右侧,可以看到 WebCam 提供了 3 项功能,“录像”、“拍照”和“定时拍照”。其中“录像”和“定时拍照”都是 3 秒钟预等待,停止后能够马上执行预览。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第8篇

可用于进行信息隐藏的载体类型有很多, 如:多媒体数据 (图像、视频、音频) 、格式化文档 (HTML、Word、XML、PDF) 、网络协议、应用程序、软件代码、数据库等等。在不同的载体中, 信息的隐藏算法有所不同, 需要根据载体的特征, 选择合适的隐藏算法。

本文主要针对网络通信数据, 分析各种数据的特征, 利用网络协议的缺陷, 进行信息的隐藏。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 TCP/IP协议簇由四层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网络接口层的通信协议一般不能被普通外界操作者自行设计, 都是由系统内部自动生成, 因此基于网络通信协议的隐藏技术一般是基于网络层、传输层或者应用层的通信协议。在网络层和传输层, 如果数据包包头某一字段存在多个可取值, 该字段就可以成为信息隐藏的载体, 被攻击者无法分辨数据包头是否被改动过, 下面就这三层分别进行讨论。

1 网络层信息隐藏技术

1.1 基于网络I P协议头标识域信息隐藏技术

在IP协议的数据包头定义中, 有很多域都可以用于进行信息隐藏。但是不同的域的数据长度不同, 隐藏的效果也有区别, 在这里选用标识字段给出一种比较简单却很有效的信息隐藏算法。

在IP协议数据包头的结构定义中, 标识字段占用了IP协议头中十六位, 是被发送和接收报文的主机用来进行IP分片和重组的标识值。IP标识字段被用来区分不同的数据包中的IP分片, 在数据包的有效时间内, 其值是唯一的, 且不可预测。

IP标识字段值的唯一性可以确保在接收端:不同数据包的分片不会被重组到同一个数据包中。而不可预测性可以避免攻击者不用直接向主机的端口发送数据包就能够侦查到该主机的端口。

将该字段作为隐秘载体的一般方法如下。

首先把要发送的数据转换成ASCII码, 然后将其进行加密, 按照一定的算法转换成貌似合法的IP标识字段的值。该方法也就是利用IP标识字段隐藏信息, 欺骗防火墙和IDS等网络安全设备, 达到秘密传输数据的目的。

在接收端看来, IP协议的数据包包头不再具有重组数据包的功能, 而仅仅是为了隐藏数据。此时, 接收主机运行接收程序, 当监听到来自于目的主机的数据包后, 首先将这些数据包存入缓存, 然后解析IP数据包的头结构体, 将IP标识字段中隐藏的数据分离出来, 最后利用解密算法对分离出来的数据解密。

如果发送端是顺序发送秘密数据的, 那么接收端也应该顺序接收。在这种情况下, 接收程序只需要把接收到的字符顺序组合, 就可以还原出原始的数据。

1.2 基于I P协议头校验和域信息隐藏技术

IP协议头校验和, 这个数值主要是用来检错用的, 用以取保封包被正确无误的接收到。当封包开始进行传送后, 接收端主机会利用这个校验值来校验余下的封包, 如果一切无误就会发出确认信息表示接收正常。头校验和是根据IP首部计算的校验和码, 不对首部后面的数据进行计算。

为了计算一份数据报的IP检验和, 首先把检验和字段置为0。然后, 对首部中每个16位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 (整个首部看成是由一串16位的字组成) , 结果存在检验和字段中。当接收端收到一份IP数据报后, 同样对首部中每个16位进行二进制反码的求和。由于接收方在计算过程中包含了发送方存在首部中的检验和, 因此, 如果首部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差错, 那么接收方计算的结果应该为全1。如果结果不是全1 (即检验和错误) , 那么IP就丢弃收到的数据报。但是不生成差错消息, 由上层去发现丢失的数据报并进行重传。

由上面的头校验和生成过程和校验过程知道, 对于每一个IP数据包, 其IP协议包头的校验和都会被唯一计算得到, 而且这个校验和值具有不确定性, 那么就可以结合数学算法, 将秘密信息嵌入进去[17], 从而达到信息隐藏的目的。

根据校验和计算过程, 对首部每16位进行划分, 将前12个字节分为W[01]、W[02]、W[03]、W[04]、W[05]和校验和S六个数据域, 并在IP协议头的选项域中加入两个16位的附加数据域, 其中前一个数据域全置为零, 后一个数据域用W*表示, 对于每一个数据域都将其对应二进制格式数据转化成十进制数据参与运算。

计算过程如下:

取, W0={W[01]、W[02]、W[03]、W[04]、W[05]}

计算∑W0=W[01]+W[02]+W[03]+W[04]+W[05]

再通过k216c<216+k, 得到c,

然后令W*=216c+m-∑W0,

其中校验和域S=¬ (c+m)

这样就可以通过在选项域中加入一个16位的数据区W*达到隐式隐藏秘密信息m的目的。由于前面的每一步运算都是可逆的, 在接收端就可以逆向求解进而得到在发送段嵌入得秘密信息m, 完成信息隐藏的提取。

2 传输层信息隐藏技术

在传输层中, TCP和UDP都使用相同的网络层, TCP是向应用层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 而UDP提供的是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字节流服务。目前, 大部分对传输层的信息隐藏都是基于TCP协议进行的。

TCP协议包头结构中TCP序列号字段占32位, 该字段主要用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序列号字段用来标识从TCP发送端向TCP接收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在TCP连接中, 连接是由一对套接口确定的, 可以被多次使用, 主机一定要能够区分数据流字段是来自现在的还是先前的连接。

当连接建立之后, 通信双方要先选择一个初始序列号。生成初始序列号的算法必须保证不同的连接之间的序列号空间没有交叠。除此之外, 算法还有其它的特性要求:对于一个给定的连接, 序列号必须很难被猜到;某一套接口对的序列号在连接重新触发时, 应该被单调地增加。

参考文献[1][2]中阐述了一个利用TCP序列号的信息隐藏方案Covert_TCP, 它简单地用秘密数据代替TCP序列号字段。而文献将秘密信息的ASCII码乘以16777216 (=65536*256) , 扩展为32位。接收端收到TCP包后, 将ISN域的值除以167777216, 可以得到源发送的ASCII码。这两种方案均很容易被发现, 检测者只需观察序列号是否满足低交叉性和唯一性的限制, 或者比较正常数据包与非正常数据包之间的TCP序列号字段的统计特性。

改进的算法:只使用32位序列号的低8位用以信息的隐藏, 每个TCP包头中只隐藏一个字符的ASCII码, 对于高24位, 每发送一个TCP数据包后递增加一, 这就同时解决了序列号唯一性问题和要求序列号递增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对源发送秘密信息进行加密后再置乱然后发送, 这样就可以增强抗统计分析的特性。

3 应用层网络信息协议隐藏技术

目前, 对基于TCP/IP协议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大都局限于IP、TCP包头或ICMP协议数据包中进行信息隐藏。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利用包头的保留比特位、一些在特定场合不用的比特位和一些随机定义的比特位来隐藏信息。由于这些协议的简单性, 在实际应用中隐藏信息很容易被检测和破坏。

而应用层位于TCP/IP模型的最上层该层负责用户与传输层的数据交换, 由于该层天然的优势, 愈来愈多的基于协议的信息隐藏技术将建立在该层上。

首先, 目前越来越多的代理服务器被利用来保护内部网络, 这些代理服务器为了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会对经过的数据流进行改动, 这些改动会严重破坏掉基于网络层和传输层的信息隐藏数据, 但是对于应用层上的数据而言, 可改动的空间就比较小, 这样就为在应用层上构建无噪声信息隐藏技术提供了可能。

其次, 在TCP/IP模型中的网络层、传输层进行信息隐藏时, 由于这些层的协议数据通常是由操作系统所提供, 因此要想通过改动或添加数据来进行信息隐藏也就需要系统级别的权限, 因而网络访问控制系统就可以通过对权限的控制来达到防御信息隐藏的目的。但是由于应用层上的协议数据是由用户程序所提供, 而网络访问控制系统一般允许用户程序拥有运行和往外发送数据的权限, 因此相对于其它层, 应用层上就更容易进行信息隐藏[3~5]。

在构建网络应用层做信息隐藏时, 通常被用做载体的协议有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域名解析系统 (DNS Domain Name System) 、文件传输协议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等。其中HTTP协议又是最被广泛应用的载体之一。

4 结语

针对整个TCP/IP协议簇的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给出了多种信息隐藏的算法在网络层主要介绍了两种隐藏算法, 利用IP协议头标识域进行信息隐藏的算法;结合数学算法, 在IP协议头校验和域进行信息隐藏的算法;在传输层, 主要是针对TCP进行信息隐藏, 利用TCP协议头中序列号域和应答号域进行信息隐藏;在应用层, 给出了可以用来进行信息隐藏的网络协议以及在该层进行信息隐藏的基本思想。

摘要:本文针对网络通信数据, 分析各种数据的特征, 利用网络协议的缺陷, 提出基于Internet网络协议的信息隐藏方法。

关键词:TCP/IP,协议,信息隐藏

参考文献

[1]Kamran Ahsan, Deepa Kundur.Prac-tical Data Hiding in TCP/IP.In Proc.Workshop on.Multimedia Security at ACM Multimedia.December, 2002.

[2]Steven J.Murdoch and Stephen Lewis.Embedding Covert Channels into TCP/IP.Proc.7th Information Hiding Workshop, June, 2005:247~261.

[3]Z.Kwecka.Application Layer Covert Channel Analysis and Detection.Tech-nical report, Napier University E d i n b u r g h, 2006.h t t p://w w w.buchananweb.co.uk/zk.pdf.

[4]Z.Kwecha.Application Layer Covert Channels.BCS Symposium on Intelli-gence in Security and Forensic Computing.April, 2006.

鲜为人知的Vista工具 第9篇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第10篇

一、轻点鼠标 修复系统

导致Windows无法启动的病因常常是复杂的,常见的如后安装低版本的Windows导致双系统无法引导高版本的Windows;主分区的主引导记录被病毒破坏;系统引导文件丢失、磁盘故障等。

一旦出现这样的故障,很多朋友宁可选择重装系统,也不愿进入门槛较高的故障选择恢复控制台,用那些难记的命令来修复。这一现象在Vista时代不复存在,因为Vista安装光盘的故障修复功能的易用性已大大改观,只需要选择相应的选项,即可自动完成修复任务。

用Vista安装光盘引导系统进入WinPE2(Windows Preinstallation Environment,即Windows预安装环境)窗口后,点击“下一步”按钮,在出现的窗口点击“修复计算机”链接后将查找已安装的Vista系统;找到安装的系统后点击“下一步”按钮将出现“系统恢复选项”的窗口。(图1)

(图1)“系统恢复选项”的窗口

(图1)“系统恢复选项”的窗口

(图1)“系统恢复选项”的窗口

点击“自动修复”链接开始按照系统磁盘测试、磁盘故障诊断、系统启动日志诊断、启动状态测试等检测步骤进行诊断恢复。修复速度很快,完成之后还可以获得修复后的详细结果。(图2)

(图2)“自动修复”进行诊断恢复

(图2)“自动修复”进行诊断恢复

(图2)“自动修复”进行诊断恢复

二、进WinRE环境 拥有更高控制权

多数简单的故障,用上边的傻瓜化修复方法就可以修复系统。但对于高级用户来说,如果需要更加灵活的命令行方式来进行其他的系统操作(如分区)该怎么办?别着急,Vista安装光盘引导修复的系统环境中也提供了与Windows XP故障恢复控制台类似的功能,而且功能更加丰富。

Vista安装光盘引导修复的系统环境称为WinRE(Windows Recovery Environment,即Windows恢复环境),它是建立在Windows PE基础上的。从Vista安装光盘引导后,点击“下一步”按钮,接着在出现的窗口点击“修复计算机”链接即开修复已安装的Vista系统,完成后即可进入WinRE系统。

WinRE是一个先进的恢复工具的集中管理平台。除了提供自动诊断和修复引导的“启动恢复”工具外,还具有离线系统还原,从备份还原计算机、内存诊断工具、命令提示符等功能。(图3)

(图3)修复工具菜单

(图3)修复工具菜单

(图3)修复工具菜单

提示:WinRE并不是只有通过Vista安装光盘才能引导进入的,其实还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比如OEM厂商也可以在计算机上预安装WinRE环境,这就是OPK(OEMPreinstallation Kit,即OEM预安装工具包);企业管理员可以通过WDS(Windows Deployment Server,即Windows部署服务器)以PXE启动引导工作站进入WinRE环境。

三、在硬盘上安装Win RE

如果你觉得每次修复都要用安装光盘太麻烦,还可以考虑在硬盘上安装WinRE环境来方便修复引导,前提条件是:需要安装Windows AIK(Windows Automated Installation Kit,即Windows自动安装工具包),它包含了部署映像的命令(如:imagex)和离线编辑,wim映像工具(即Windows System Image Manager),

(图4)安装步骤如下:

(图4)安装

(图4)安装

(图4)安装

第一步:使用Imagex命令从Windows Vista安装光盘的boot.wim映像解压缩出WinRe.wim映像并复制到非系统分区(在系统崩溃时,可以提高安全修复的概率);(图5)

(图5)加载boot.vim文件

(图5)加载boot.vim文件

(图5)加载boot.vim文件

复制(包含在Windows AIK安装目录,用于引导进入WinRE环境)到同一分区。(图6)

(图6)Win RE所需文件

第二步:运行SetAutoFailover.cmd命令配置WinRE环境。(图7)

(图7)配置WinRE环境

(图7)配置WinRE环境

(图7)配置WinRE环境

注意:以上命令行需要“以管理员身份动行”Windows AIK中的Windows PE工具中的命令提示窗口。在启动系统时,按下F8键进入高级启动菜单,选择“Repair your computer”项目即可进入WinRE环境了。与光盘启动不同的是需要输入管理员账号才能理入该环境,从而提高了安全性能。

WinRE环境可以嫁接到磁盘分区中也说明该环境是建立在WinPE2基础上的,可以通过WinPE映像引导启动再进入。

四、修复能力测试

前面我们领略了Vista引导修复功能的易用性和丰富性,那么,关键的是,面对各种系统故障,它的修复能力究竟如何呢?我们来做下测试:

1、修复引导文件:成功

为了检测引导文件修复能力,我们重命名了Vista的引导文件bootmgr(相当于Windows XP系统的ntldr)使系统无法正常引导如图8,然后,使用Vista安装光盘进入WinRE环境进行引导修复。修复完成后,发现Windows Vista可以正常启动如图9。

(图8)无法引导的系统

(图9)修复完成报告

(图8)无法引导的系统

(图9)修复完成报告

(图8)无法引导的系统

(图9)修复完成报告

(图9)修复完成报告

进入系统后发现Windows Vista的引导修复功能复制了bootmgr到活动分区,这说明Windows Vista的引导修复可以检测到缺失的引导文件并进行修复。

2、修复双系统引导:未完全成功

我们在安装有Windows XP和Vista双系统的计算机中删除BCD文件(引导配置数据文件)使系统无法正常引导.然后使用Vista安装光盘进入WinRE环境进行引导修复,修复完成后,发现Vista可以正常启动,但是无法进入Boot Manager界面选择Windows XP,进入系统后发现Vista的引导修复只是复制了原始的BCD文件到原目录,原始的BCD文件没有双系统引导菜单而导致无法进入Windows XP。(图10)

(图10)Windows启动菜单

以上情况说明Vista的引导修复只是简单地修复了MBR而并未添加Windows XP的引导菜单到Boot Manager。

3、修复主引导记录:成功

为了检测主引导的能力,我们DiskGen重写主引导记录导致无法正常启动Vista。然后使用 Vista安装光盘进入WinRE环境进行引导修复。结果提示找不到Vista分区,需要重启进行修复。重启后查看修复详细信息,发现成功添加了Vista启动选项,重启之后可以正常引导进入Vista。

vista网络连接不了怎么解决 第11篇

我们可以通过运行命令行工具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创建一个“cmd.exe”的快捷方式,并在此快捷方式上右击(当然必须以超级用户身份登录),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要查看当前的TCP优化设置,请在命令行中键入如下的命令:

C:Windowssystem32>netsh interface tcp show global

你应该收到一个类似于如下信息的输出内容:

(查询活动状态…)Querying active state……

(TCP全局参数)TCP Global Parameters

Receive-Side Scaling State : enabled

Chimney Offload State : enabled

Receive Window Auto-Tuning Level : normal

Add-On Congestion Control Provider : none

ECN Capability : disabled

RFC 1323 Timestamps : disabled

要禁用这些设置,需要在命令行执行如下的命令:

C:Windowssystem32>netsh interface tcp set global rss=disabled autotuninglevel=disabled

如果输入正确,你会收到:Ok

好了,现在再试着连接一下网络,

不过,如果你用的是有线网络的话,你可能需要“修复”你的网络连接或者对网络电缆进行拔插;对于无线网络,只你要断开网络然后再连接到网络即可。

要想将网络栈设置回正常的状态,只需要在命令行键入如下命令执行:

C:Windowssystem32>netsh interface tcp set global rss=enabled autotuninglevel=normal

注意:这里的autotuninglevel是设置为“normal”而非“enabled”。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第12篇

现正在软件越做越大,面临目前越来越大的数据的处置量,再随灭光盘刻录机和CD-R的价钱持续下跌,良多用户都购放了光盘刻录机,并用它来刻录、永久保留数据,确实是大风雅便了数据的存储。我也购放了一台刻录机,利用的刻录软件为Nero,愿将利用过程外血的教训分结给泛博用户,以告诉大师尽可能多的平安刻录的技巧,削减CD-R的无谓。

1、封锁能流办理

一般刻录光盘的时间较长,若是设放了能流办理,可能会导致计较机长时间停行响当,从而导致刻盘掉败。所以起首要封锁能流办理,封锁能流办理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CMOS外将PowerManagement外的PowerSaving设放为NONE;二是进入Windows的“节制面板”,双击“电流办理”图标,将“系统期待形态”、“封锁器”及“封锁软盘”的内容均从下拉列表被选择“从不”,单击“确定”按钮前往。若是您嫌下一次再次设放麻烦的话,可以或许将它存盘为“光盘刻录”方案。

2、安拆刻录软件前拾掇软盘并将文件放放到软盘的某一分区上

如何刻录光盘现正在的光盘刻录机都是从软盘上将数据先读入到刻录机的缓存外去,然后再从缓存外写到CD-R上的,果此,若是软盘上的数据放放比力紊乱,从软盘上读取数据的时间将会删加,那样可能形成光盘刻录机的缓存外贫乏数据的功效,那时候就会惹起Bufferunderruns错误,即“操做超时”,形成刻盘掉败,

不只软盘上的数据放放比力紊乱会惹起上述错误,并且若是一些文件不放放正在统一分区的持续区域内也极无可能发生此类错误,(我曾经无过此类履历)果此,最好正在刻录光盘之前做到以下几点:

2.1.删除不需要的文件,以腾出脚够的软盘空间;

2.2.将所无的文件全数拷贝到某一软盘的某一分区上;

2.3.正在将要刻录之前,最好运转软盘扫描法式,以所无的文件放放正在持续的区域上,不外,我是不您利用微软件Windows外自带的磁盘扫描法式Scandisk,它的速度比力慢,并且很容难犯错,推荐你利用Vop99磁盘扫描软件,此软件扫描修复磁盘速度极快,并且较不变,收持多个驱动器的扫描及自动扫描,它可以或许从www.goldenbow.com上免费下载利用。

3、正在刻盘前封锁所无其它利用法式

因为刻盘是一项很耗损系统资流的工做,所以正在往CD盘外写数据时,必需封锁封锁所无其它利用法式及任何FAXModem、电女邮件和屏幕以及其它利用法式,若是登录了收集,要退出收集或者姑且移去收集功能。

4、启动只要刻录软件的特殊Windows系统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第13篇

关键词:网络传播,隐藏,文化传播危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人类社会在进入21世纪所遭遇的首要问题将是网络传播时代下所引发的文化的传播危机。因此, 正视危机是解决危机的前提条件, 人类不应有了网络而束缚自己, 而应通过网络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新文化、新世界。

在信息高科技的强有力支持下, Internet将人类的文化传播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即人们所称之为的网络时代。然而,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 例如:广大青少年普遍使用网络语言如“Hold住”、“亲”, 一些网络文字, 如“”、“呆呆”等的兴起, 在无形中忽视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言的运用和传播规范;一些青少年普遍沉溺于网络交往的虚拟世界, 在网络中接触到各种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 使得文化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传播的诱导, 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长;由于经常使用网络作为交流媒介, 使得许多年轻人渐渐忽略了纸笔的使用, 经常出现提笔忘字和语言符号运用不恰当的现象, 这也是传统文化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问题。

1 文化的传播模式

1.1 当代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式。

在网络媒介出现以前, 人类传播经历了从口语传播到文字传播, 再到印刷传播的过程, 而在印刷文化时代, 通过认知性, 象征性内容来认识传统文化, 并通过认知思维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使得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流传至今。在这一系列的传播方式之中, 信息的传播本身也构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播过程的演变之中, 传者和受者都长时间的处于文化的广大范围之中, 受到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比如:传播双方写信交流, 在思考和书写的过程中, 秉承着一定的传统文化模式, 对文字的思考和斟酌, 标点的使用等, 都是文化模式的一种, 所以文字作为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对于传播文化和传播本身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网络时代文化的传播模式。

在Internet日益发展的当代社会, 信息传播的重点和中心正逐步向着网络媒介倾斜, 网络媒介以电脑、电视机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 以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形式来传播信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一些可以更加直观、更加明朗的信息获得方式, 传统上单一的媒介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 而网络媒介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将诸多传统媒介的特点和优势融合在一起。这使得网络媒介迅速发展并一跃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而网络媒介的兴起势必会影响传统传播模式, 所以伴随着传统传播模式传播的文化也就天然的向着网络媒介倾斜。

2 文化的传播危机出现的原因

文化的传播危机的产生主来来自于文化传播的媒介从传统传播向网络传播转移, 而网络媒介所天生的缺陷从根本上决定了文化在网络媒介的传播过程中危机出现的必然性。

2.1 网络传播有很大的隐蔽性, 匿名性。

传播者处于一个极端隐蔽的地位, 仅靠个人手段是无法在整个庞大的网络世界中找到恶意传播者的, 这就无疑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在网上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的欲望。而且更为严重的是, 现在网络上面充斥着许多色情、暴力的东西, 正是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和匿名性, 所以这些色情、暴力的来源很难查询, 也很难查处, 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而在许多地方, 网络对未成年人是全开放的, 这样也就形成了许多家长反对小孩上网的局面, 极端的不利于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网络传播的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2.2 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 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具有两面性, 这就意味着对于许多带有糟粕的内容会被网络一并吸收并加以传播, 而这些糟粕在传播过程中, 会夹杂在文化的大背景中接触到受众, 长此以往, 给受众一种“网络无文化”的错误影响, 使得受众不再对网络媒介中的文化传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 一棒子打死, 让传统文化传播在网络媒介下变得寸步难行。

2.3 视觉文化对印刷文化的冲击。

网络时代下, 视觉文化已经变成受人们普遍欢迎的传播方式, 视觉文化注重的是带给人感官上的冲击与震惊, 过多的重视了形式而忽略了文化本身的内容, 拿将视觉元素做到极致的广告来说, 新时代网络媒介上的广告与一般传统媒介的广告有着很大的区别, 网络广告大多以新潮、古怪。

2.4 网络传播工具的使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例如: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如今已很少有人问津, 因为键盘鼠标似乎已经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 硬笔书法, 软笔书法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在流传中被人们渐渐忽略和遗忘。教学中的多媒体逐渐取代了黑板, 教师们的板书逐渐被数字媒体所代替, 学生们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也在逐渐变化。Ipad等新兴传播工具更是逐渐成了人们追捧与向往的工具, 虽然这类新一代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触摸性, 可以模拟纸笔的触感和效果, 但毕竟与真实的纸笔相差甚远, 这样的感受也同样反映在心理上, 使得使用者无法产生纸笔的类似感。

3 网络时代下文化传播危机的解决

网络时代所带来的高速发展, 给所有人的生活都带来了便利, 让人们的生活更高效, 更快捷;而面对同时出现的诸多问题, 我们也必须客观的面对, 冷静的分析和解决。

3.1 建立网络媒介时代的社会责任。

网络时代下所产生的文化传播危机, 归根结底而言, 是人们在网络媒介下缺乏社会责任所导致的。由于网络是一个半虚拟的世界。这使得言论的发布者具有神秘感和隐匿性, 许多不法分子甚至专门通过网络媒介煽动大众言论, 从而达到破坏社会秩序的目的。所以, 解决文化传播危机的根本, 在于建立完善的网络媒介制度, 使之成为一套成型的体系, 让不良信息的发布者了解到, 不道德的行为是要受到谴责甚至法律制裁的,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阻止网络不良信息所带来文化传播危机, 让网络媒介的缺陷逐渐消失。

3.2 受者要学会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建立网络媒介时代的社会责任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这需要一段时间, 而在此之间, 网络媒介用户每天都会受到大量不良信息的干扰, 将不良信息终止在自己这里, 防止不良信息的连锁传播, 让不良信息的发布者失去传播动机, 从而停止对网络文化传播的阻碍。

Vista系统的桌面应用 第14篇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第15篇

Vista完整PC备份工具简介

大家都知道,在以往所有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都有一个备份工具允许你将硬盘中的所有文件进行备份。Windows Vista中同样也有一个这样的工具。但稍有不同的是,在标准的备份工具外,Windows Vista中还包含一个磁盘镜像工具,叫做“完整PC备份(Complete PC Backup)”。

这个工具可以创建一个包含硬盘文件结构及内容的镜像文件。如果你用过Northon Ghost或者Acronis True Image,那就就能够很容易的理解Vista的完整PC备份工具到底是什么类型的软件了。

需要注意的是完整PC备份工具创建的备份类型不能被用来恢复单个文件-只能恢复整个磁盘内容。基于此原因,微软建议即使你用了完整PC备份备份,仍然需要在日常操作中使用标准的备份工具。另一个点需要注意的是,完整PC备份及恢复工具不包含在Windows Vista Home Basic或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版本中。

创建一个分区镜像

以下是简单的备份步骤:

1.在开始菜单中键入back,系统自动搜索到2个相关菜单,我们选择使用第一个“备份与恢复中心(Backup and Restore Center)”;

2.打开备份与恢复中心,选择其中的第二项“备份您的计算机(Backup Your Computer)”;

3.选择备份文件保存的位置,这里支持直接刻录,但基于以往版本中的Windows刻录工具的糟糕的兼容性,不建议这样做;

4.选择需要备份的磁盘分区,默认选择Vista系统所在的磁盘分区且不可取消;

5.开始备份

6.备份完毕

7.在“备份与恢复中心”中可以看见刚才创建的备份信息,

Vista中的恢复镜像支持2种方式,一种是安装双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开机的时候按F8键调入选项菜单后进行操作,另一种是使用Vista安装光盘进行恢复,这里我们介绍第二种方法。

1.从光盘启动计算机,选择“修复计算机(Repair your computer)”;

2.修复程序自动寻找磁盘中已安装的Vista系统;

3.选择“Windows完整PC恢复(Windows Complete PC Restore)”;

4.进入“系统恢复向导(Restore your entire computer from a backup)”,如果只做过一次备份,那么系统默认选择这次备份,如果有多个备份,需要手工选择,那么请点击“选择另一个备份(Restore a different backup)”;

5.如果有多个备份镜像,在这里选择;

6.确认恢复信息正确,可以选择“重新分区并格式化磁盘(Format and repartition disks)”,但请注意,这样将重新对磁盘进行分区并格式化,小心!系统会再次确认是否进行恢复;

7.开始镜像恢复,完毕后自动重启,至此整个恢复过程结束。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精选15篇)Vista系统隐藏的网络工具 第1篇Vista提供了完整的网络工具产品,它一共有12个命令行的工具可以用来管...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