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V型选粉机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V型选粉机范文(精选3篇)

V型选粉机 第1篇

1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 V型选粉机进、出风口风量分配失衡, 存在短路现象。

2) 入磨物料细度粗。V型选粉机内料幕上下受风量严重不均, 上部风量很大, 较多的粗粉被风带走, 造成入磨物料较粗。

3) 辊压机稳流仓细粉含量多, 挤压效果差。V型选粉机下部风量小, 底部物料不能得到足够的选粉风量, 较多合格的细粉不能被及时选走而落入辊压机料仓进行再次循环挤压。

4) 磨机产能处于低产高耗状态。由于辊压机入机细粉较多时, 容易造成辊压机稳流仓塌料, 使辊压机难以发挥其最佳挤压效果, 入磨物料较粗, 从而导致整个粉磨系统台时产量不高, 电耗居高不下。

2 改进措施

1) 在V型选粉机进风端打散板前端全部安装分风板, 使进风端风量分布均匀, 保证下部分选风量, 提高了选粉效率。

2) 优化V型选粉机内部结构, 对其打散板进行调整。对进风口及出风口打散板上部进行部分封堵, 降低上部通风量, 增加下部通风面积, 通风总面积由5.04m2降到3.36m2, 使料饼充分打散再分选。

3) 对磨损的打散板及时更换, 使其料幕更均匀。

4) 在操作中将循环风阀开至100%, 并根据V型选粉机进风口风压及系统工况适当调整风机转速及补风阀开度, 提高选粉效率。

改造后V型选粉机结构示意见图1。

3 改造后效果

1) 通过对V型选粉机内部结构的调整及安装分风板, 进风端布风均匀, 结合工艺科学管理, 实现了磨机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2) 入辊压机料仓的细粉含量明显下降, <80μm的细粉颗粒由原来的12%下降到5%, 效果显著。

3) 辊压机料仓稳定, 辊压机挤压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4) 由于V型选粉机内选粉区风量分布均匀, 系统用风量明显降低, 入磨粒度减小, 水泥磨粉磨能力大幅度提高, 磨机台时产量由95t/h增加到110t/h以上, 单位水泥电耗由31.5k Wh/t降低到28k Wh/t以下。

V型选粉机堵料的分析及处理 第2篇

某公司3号Φ4.2m13m水泥磨配置HFCG160-140辊压机和V4000型选粉机, 组成联合粉磨系统, 于2008年5月投入使用。工艺流程见图1。

正常操作时系统台时产量在150~170t/h, 循环斗式提升机电流在280~320A, 辊压机电流为60~75A, 循环风机液力偶合器开度在33%, 转速为460r/min, 辊压机称重仓只有单个重量传感器数值传入中控室, 显示数值与实际仓位偏差较大, 当中控显示仓位在34%~36%时, 实际仓位约在2/3。

2 出现的问题

2011年2月9日白班称重仓仓位波动大, 循环斗式提升机电流波动很大 (在180~350A之间) 。操作员通知岗位工调整称重仓手动棒闸, 保证入辊压机物料量稳定, 进而使循环斗式提升机电流稳定在280~300A。同时由于担心塌仓造成循环斗式提升机压死, 有意识地提高了仓位的控制值, 曾一度达到45%。到了中班情况更加严重, 仓位无法控制, 当仓位大于52%时, V型选粉机出口负压值变大, 循环风机转速自行上升, 电流反而下降, 循环斗式提升机冒灰严重, 系统台时产量大幅下降。

3 原因分析

水泥磨的熟料全部来自外购, 供应商有5家以上, 熟料质量波动较大。有的供应商提供的熟料质量太差, 细粉过多, 极易造成塌仓, 使循环斗式提升机电流波动大。另一方面外购熟料转运环节较多, 容易夹杂皮带等异物, 且有熟料供应企业进行了大修, 但没有清理, 导致熟料中有大量耐火砖等杂物, 而称重仓内的分料器环形下料通道宽度只有20cm, 这些杂物容易在此处卡住, 见图2。

分料器大部分被堵死, 造成V型选粉机到称重仓的环形通道之间存有积料, 分料器的物料通过量远不能满足正常循环量的要求, 以致出现仓位难以控制, 循环斗式提升机电流波动很大的现象。

4 措施及效果

10日夜班, 排空称重仓内物料, 停止运行水泥磨系统, 打开称重仓将分料器环形通道的杂物清除, 同时采取以下措施避免再次出现此类情况:

1) 加强进厂熟料质量和熟料堆场管理, 严格控制入厂熟料fCaO在0.5%~1.8%, 升重在 (1 250±75) g/L, 以减少细粉料。加强熟料送料岗位巡检, 当发现入厂熟料有杂物时及时捡出。尽量减少杂物进入磨系统, 并在停机期间加强V型选粉机及称重仓等部位的检查清理。

2) 中控操作员应提高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对电流、负压、出磨温度等生产参数的变化要善于判断和处理, 并做到当班出现的问题当班解决。

3) 根据现场实际仓重, 要求中控操作员控制仓位低于52%, 否则物料就会超过称重仓顶分料器。对仓位设定报警值, 高于42%为高报显示浅红色, 高于45%为高高报显示深红色, 但不与设备连锁跳停, 只是用颜色提醒操作员注意。

开机后, 称重仓仓位波动小。15日后, 系统运行稳定, 台时产量稳定在160~170t/h, 循环斗式提升机电流在 (300±10) A, 辊压机电流在65~75A, 没有再出现称重仓仓位或循环斗式提升机电流波动很大的现象。

5 结束语

V型选粉机 第3篇

1 存在问题

2 号水泥磨系统按照辊压机与磨机的功率比, 该系统可以配置V型选粉机。当时由于考虑到一次投资大等原因, 实际配置了打散机。 正常生产至2014 年11 月份, 为改善水泥和易性和流动性混合材品种增加了水渣, 入辊压机物料综合水分由原来1.2%以下增加到了2%~3%, 同时市场要求P·O42.5 水泥细度控制在80μm筛筛余<2.5%, 再加上辊压机辊面磨损加剧, 即便整体修复也恢复不到原来的状态, 挤压效果变差, 磨机系统在运行时, 如果入辊压机棒阀全开, 磨机能力不足, 水泥的细度指标全部>3.2%。为了控制辊压机系统的循环量和入磨的料量, 把打散机筛板孔径从4mm一步步地下降到了0.9mm, 后来又将入辊压机的下料斗沿辊宽方向进行了缩小, 细度才控制在3.0%以下 (未能达到<2.5%) , 同时台时产量降低至136t/h, 辊压机的循环量仍然偏大, 磨机能力不足。 只有减少棒阀开度控制辊压机系统的循环量来调节入磨的料量, 减少产量, 水泥细度才能控制在3%以下。减少辊压机的棒阀开度直接导致辊压机做功下降, 形成恶性循环。 整个系统的产能低, 从开流磨出来的水泥温度更高, 出磨的水泥温度达到了125℃以上, 最高达到135℃, 导致石膏脱水, 影响水泥质量和使用性能。

2 改造思路和方案

经过公司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多次讨论分析, 计划花费较小的成本增加一台小型V型选粉机, 提高辊压机挤压效果改善辊压机做功, 提高磨机粉磨效率, 从而可以达到降低出磨水泥筛余、 提升磨机台时产量、降低工序电耗和出磨水泥温度等效果。 具体方案如下:

1) 在打散分级机粗粉出料口与辊压机稳流仓之间增设V型选粉机, 物料通过V型选粉机后, 其分选出的微细粉通过收尘管道由原磨头袋除尘器收集进入磨机粉磨, V型选粉机的粗粉料仍然回到稳流仓由辊压机二次挤压。 通过打散机回料中的细粉尽可能地收集, 降低入磨物料的综合细度, 提高磨机台时产量, 使辊压机棒阀多开, 改善辊压机做功, 形成良性循环。

2) 将原有辊压机系统的扬尘点, 全部并接入稳流仓, 经过V型选粉机, 最后由V型选粉机进入主收尘管道。

3) 考虑到磨头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量会增加, 所以同步将磨头袋除尘器的螺旋输送机改造为空气输送斜槽, 提升输送能力, 防止堵卡。

4) 设备选型

根据现有二线磨头收尘的风量58 000m3/h, 以及对现场空间测量, 在打散分级机与辊压机料仓之间可以增设一台定制的V600 型选粉机, 其配套风量60 000m3/h。 磨头袋除尘器下料螺旋输送机更改为同规格空气输送斜槽, 提高斜槽的斜度增加能力。

改造后工艺流程见图1。

3 安装及调试

经过生产安排, 设备到货后于2015 年8 月22 日停机对2 号水泥磨系统增加V型选粉机改造,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由我公司机修工自行安装, 一周后完成安装并于8 月30 日开机试车。 调试过程中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完善:

1) 调整V型选粉机风门开度, 寻找最佳值。 通过观察V型选粉机风门的不同开度, 分析收尘及入磨试样, 最后确定风门开度从最大直至逐步关闭, 入磨及磨头收尘样的筛余最小。

2) 更换打散机筛板。 更换了打散机四分之三的筛板, 由孔径为0.9mm更换为0.75mm的筛板 ( 原0.9mm筛板是2014 年11 月开始使用已严重磨损) , 目的是降低入磨筛余, 增加回粉量, 使磨头除尘器收集的物料更细。

3) 关闭冷风门, 稳定系统操作, 确保现场环境。

4) 由于磨头袋除尘器的两个仓收集的细粉筛余偏差大, 分析原因主要是V型选粉机入磨头袋除尘器的风管, 进风不均所致。 将风管走向进行纠正, 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加斜度。

4 达到的效果

改造后经过近两个月生产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生产P·O42.5 水泥台时产量提升了10.3t/h, 工序电耗降低了0.7k Wh/t, 细度改善后熟料料耗比下降了2%, 出磨水泥细度降至80μm筛筛余在2.5%以下, 达到客户要求, 出磨水泥温度比之前平均值下降了8~10℃, 目前降低到117℃以下, 改善了水泥和易性。具体结果对比分析见表1 和表2。

5 经济效益

V型选粉机范文

V型选粉机范文(精选3篇)V型选粉机 第1篇1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 V型选粉机进、出风口风量分配失衡, 存在短路现象。2) 入磨物料细度粗...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