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VF课程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VF课程范文(精选11篇)

VF课程 第1篇

一、Visual Fox Pro课程概况

(一) Visual Fox Pro课程的特色

Visual Fox Pro课程主要包括FoxPro数据库系统和Fox Pro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这两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利用程序语言解决数据库实践问题。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通常开设两门或多门课程;而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一般通过降低要求, 把实践和语言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这就对该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ox Pro数据库系统是Microsoft公司近年来推出的数据库软件性能卓越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是目前微机中速度较快、较完美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前流行的FoxPro系统有DOS环境下的FoxPro 2.5、FoxPro 2.6, Windows环境下的FoxPro 2.5、Fox Pro 2.6、Visual Fox Pro 3.0、Visual Fox Pro 5.0、Visual Fox Pro 6.0及更高版本。Visual Fox Pro系统的特点可概述为以下几点:

1. 良好的兼容性。Fox Pro与FoxBASE、dbaseⅢ、dbaseⅣ兼容, 还能与Microsoft Excel、Paradox交换数据。

2. 快速的运行速度。采用Rushmore优化技术和Compact类型的索引方法提高了查找速度。

3. 多种运行方式。命令窗口交互方式、程序方式及运行菜单方式, 可以通过鼠标或键盘进行数据库操作。

4. 友好的用户界面。利用Windows的全部图形用户界面, 同时还引进了窗口技术。

5. 真正的编译功能。应用程序可编译成系统的可执行.exe文件。

6. 卓越的跨平台性。用户很容易将应用系统从一个平台转换到另一个平台。

7. 丰富而完整的工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来方便用户。

8. 增强的编辑器。文本编辑器方面增加了许多功能。

9. OLE (ObjectLink and Embedding) 支持。

允许图像、格式文本、电子表格、声音和视频信息存储到数据库文件中。

1 0. DDE (Dynamic Data Exchange) 支持。

具有与其他应用系统自动交换数据的功能。

(二) Visual Fox Pro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 该课程是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 是数据库技术和高级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 它与计算机基础技术课程构成计算机教育体系的重要骨干课程。

数据库技术的特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从八十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巨大成功刺激着其他领域对数据库的需求。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大量信息管理的需求, 利用计算机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信息, 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获取及使用效率。例买火车票要访问全国铁路数据库系统, 到银行取钱要访问银行的数据库系统, 还有企业的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 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 上网浏览访问网站的后台数据库系统等。可见数据库技术与当代信息社会的信息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这些与实际生活、工作、专业等相关的例子, 可以带动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学习。

正因为数据库的应用如此广泛, 许多高校将其列为精品课程, 加大对该课程建设的投入, 有的甚至被列为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加强对该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 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和更广泛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快速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处理其专业领域数据业务的能力, 缓解国内计算机人才过剩而非专业领域中计算机人才缺乏的现状。面对众多的不平衡性问题, 只有加强对该课程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力度,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通过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认证考试来检验教学成果。

二、Visual Fox Pro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改革就是创新, 要破除守旧的思想, 把最新的课程体系带给学生, 真正的让学生们学以致用。下面是几点本人对数据库 (VF) 课程改革的几个想法:

(一) 联系日常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据库和程序设计的教学, 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数据库类课程的特点是基础理论学习内容较多, 一些概念性内容不容易理解, 例如关系模式、关系运算、数据库的规范化问题, 查询优化、数据库的恢复技术、并发控制等知识, 对于没有实际数据库设计维护经验的学生来说, 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 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要从学生身边最常见到的学生档案管理、考试成绩管理等系统信息数据入手, 去认识数据库系统, 启发学生在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中, 比如通讯录管理、班会开支管理、出勤记录管理等方面去了解数据库系统。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会感到抽象和陌生, 因为所接触的都是自己天天见到的丰富的数据信息, 从而使学习的时候更有兴趣和亲切感, 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习了数据库的知识后, 学生可以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 会为自己学了就能运用而感到喜悦。

(二) 制作数据库 (VF) 课件

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先进的教学手段是一种艺术, 能使教师充分发挥、实现自己的创意, 形成最佳的教学效果。数据库 (VF) 课程的特点是表格多、图形多、界面多, 诸多逻辑结构等方面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 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如果教师能使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 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老师们应该利用业余时间制作数据库 (VF) 课件, 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教师与学生、教材和媒体的相互关系, 严格按照大纲要求, 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 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三) 电子化教学改革的尝试和实践

网络化的教学平台、电子化的实验和作业平台、电子化的考试系统是VF课程建设中进行电子化教学改革的三大重要举措。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校园网、学生宿舍终端及其他公共终端、教学素材即可组建一网络化教学平台, 配置网络教学软件后可以进行远程网络教学、广播教学、师生对话及答疑等教学活动。学生作业和实验是学生进行课程实践的主要方式, 也是检查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重要方法, 有书面和电子文档两种主要形式。要克服传统作业和实验的固定性、增加习题的多样性和解决教师及时评阅问题, 那么开发习题库和网络作业及实验平台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利用校园网开发VF课程作业网页, 学生可以在平台中进行作业解答、提交、成绩查阅等操作。电子化的考试系统是实现无纸化考试的基础。目前, VF的期末考试仍然是有纸的试卷考试, 但是, 如果能开发出来VF的期末考试系统进行网络化考试, 那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家计算机一、二级考试目前均是网络化考试, 学生在历年考试中也有不错的表现, 说明学生对于网络化考试环境已经比较熟悉, 推行网络化VF课程教学与考试是可行的。

(四) 学生课程实践的增加

如果仅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方式讲述数据库系统的理论、设计和实现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一个数据库, 那么最后学生学到的也仅仅是一点点理论, 到真正的应用时会无从下手。因此,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应用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 应增加课程实践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总结

Visual Fox Pro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高校已经成功开设多年, 除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知识外, 关键是能利用它解决许多实际专业问题。作为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 需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融入其中, 同时需要各方面的鼎立支持, 才能将VF课程建设得更好。课程改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我们应对该课程的研究加大力度, 提出更多更好的新想法, 进一步提高教学手段, 使这门课成为更精的精品课程。

摘要:当今社会, 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各行各业由计算机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 而存储和管理大量信息的最好手段就是使用数据库技术。目前, 数据库技术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气象预报、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统计与管理、医疗影像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 成了高等院校系列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主干课, 它不仅是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也是许多非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那么, 如何有效地培养出高标准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这也是多年来教育界所讨论的话题。为此, 我们要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一些改革和探讨。本文概括了VisualFoxPro课程的特色及重要作用, 分析了课程建设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并结合教学实践, 提出了课程改革的一些举措和详细安排。

关键词:高校,数据库,改革,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梁锐城.Visual FoxPro数据库应用教程M.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5.

[2].李雁翎.Visual FoxPro应用基础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钟庆, 刘峨, 韩滔.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

VF总结20081118 第2篇

已知:数据表如下,包含以下字段:工号(C)、姓名(C)、性别(C)、部门(C)、婚否(L)、工作日期(D)、工资(N)、补贴(N)、公积金(N),应发工资(N)。(填写命令时,均不考虑表的打开和关闭。)

1、显示命令——List [范围] [fields <表达式>] For <条件> 示例:

(1)列出工号前2位等于“01”的男性职工的信息 list all for left(工号,2)=“01” and 性别=“男”(2)列出部门为“财务科”的女性职工的工号,姓名,性别和部门 list all fields 工号,姓名,性别,部门 for 部门=“财务科” and 性别=“女” 练习:

(1)列出部门为“财务科”和“研发部”的所有女性职工的信息

2、批替换命令——Replace [范围] <字段名1> with <表达式1>, … [for <条件>] 示例:

(1)为8月份参加工作的职工每人增加55元补贴 replace 补贴 with 补贴+55 for month(工作日期)=8 练习:

(1)计算并替换每一条记录中的“公积金”字段(公积金=工资*0.05)(2)为部门是“财务科”的职工每人增加12%的补贴(补贴=补贴*1.12)

(3)将工号前4位是“0202”的职工所属部门改为“出纳科”

(4)在“工资”字段中,为2000年以前(不含2000年)参加工作的职工每人增加270元

3、物理删除命令——Delete[范围]

示例:

要求物理删除2000年以后(含2000年)参加工作的部门为“研发部”的职工记录 DELETE ALL FOR YEAR(工作日期)>=2000 AND 部门=“研发部” Pack 练习:

要求物理删除1990年以前(不含1990年)参加工作的部门为“办公室”的职工记录

4、指针定位命令——locate [for <条件>] 示例:

要求将记录指针定位在第一条05年参加工作的男性职工记录 LOCATE FOR YEAR(工作日期)=2005 AND 性别=“男” 或 LOCATE FOR SUBSTR(DTOC(工作日期),7,2)=“05” AND 性别=“男”

5、索引命令——Index on 关键字 tag 索引名

示例:

要求以工资和姓名为为索引关键字建立一个结构复合索引文件,索引名字为“xmgz” INDEX on STR(工资,7,2)+姓名 TAG xmgz

6、统计命令——sum,average,count,calculate SUM [范围] [求和列表] [FOR <条件>] [TO 变量列表] 示例:

(1)统计部门为“财务科”的女性职工的工资字段总和,并将结果赋给变量A51 SUM ALL 工资 FOR 部门=“财务科” AND 性别=“女” TO A51(2)统计女性职工中补贴一项的最低值,并将结果赋给变量A58 calculate min(补贴)for 性别=“女” to A58 练习:

(1)统计女性职工中工资不超过1800元的人数,并将结果赋给变量A56

(2)统计男性职工中补贴一项的最高值,并将结果赋给变量A57

7、排序命令——Sort [fields <表达式>] on fieldname[/D] to tablename 示例:

按照“性别”降序生成一个名为“人事表2”的新表,其中包含4个字段:工号、姓名、性别和部门。Sort fields工号,姓名,性别,部门 on 性别/D to人事表2 VF小结:

1、数据类型

2、命令结构

基本结构:命令动词[][[fields]<字段列表>][for<条件>][OFF]

3、常用的函数

VF课程 第3篇

关键词 VF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课程考核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已成为发展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领域之一。几乎所有应用系统都涉及到数据库。①因此,全国大多数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都将其列入经管类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也将该门课程列为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为了提高VF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索,现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教学次序和内容改革

目前,很多教材都是从VF的基础知识开始讲解,然后才是数据表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再是程序设计、表单控件和软件开发过程。②这种方式虽然由浅入深,容易理解,但是刚开始较长时间的基础知识介绍,较为枯燥且难以记忆,会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次序做了相应调整,按开发一套应用软件所应掌握的内容划分成三大模块进行讲解: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基本概念,视图、排序、索引和sql语句,表单、菜单和报表。

独立学院教育要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本课程增加了一些数据库系统开发的必备知识,删去了一些不实用的理论知识,如远程视图、动画制作等内容的教学,在进行基础知识练习的同时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培养学生开发小型数据库系统的能力。

2 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这对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自学能力。该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始终贯彻一个大任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然后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三大模块进行详细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比如在讲解表单设计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创建任务。告诉学生即将要实施的任务,比如查询学生基本信息,给出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明白任务的内容和目标,掌握常用控件的应用。

(2)完成任务。此环节中,教师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去完成任务,独立思考讨论。此环节可有组长带头完成,教师不易干预学生太多,但要及时地指导启发每一位学生,同时要多注意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3)归纳总结。学生须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然后组织课堂讨论和总结,要求每组选派一个代表,阐述一下自己组的设计思路和技巧、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小组如何分工等,其他组成员可以针对此小组的设计各抒己见,最后由大家一致推选一组大家认为最棒的,到教师机上现场演示,以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2 分组讨论式

分组讨论式教学也是不错的教学方法。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相互交流,互补互促,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这样既弥补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又让学生有参与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2.3 现场模拟式

现场模拟式教学就是将VF知识以一个小型数据库系统的形式演示给学生看,给学生创建一个学有所用的教学情境,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VF课程的兴趣。比如在讲解SQL语句的查询功能时,教师可以提前做几个含有查询按钮的简单表单,然后将要学到的SQL查询语句的具体实例写到该命令按钮下。上课时,先演示这几个按钮的执行效果,给这堂课埋下一个伏笔,然后围绕查询这个中心问题展开讲解,最后选几个学生到教师机上自己动手对课前的那个含有查询按钮的简单表单进行修改,以实现不同的查询要求。这样一来,学生会对SQL的查询语句和其应用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领悟。

3 实践教学过程改革

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理论课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本课程在实验教学中减少验证性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抽象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给出几个综合性实验题目,主要侧重于小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来供学生选择,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分组,以3~5人为宜,随时选择进入到综合实践阶段即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每个小组成员间可以分工合作、互相交流。在此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独立思考,而非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可适当启发,给出合理性建议,然后由学生去自行探索,搜集相关资料,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及相互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末,教师要在充分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对学生设计的系统给予评价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4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一学期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模式单一。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考试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其评价活动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课程在考核过程中引入过程性考核和良性竞争机制。考试以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成绩=理论成绩(20%)+技能成绩(30%)+平时成绩(40%)+程序创新及其他(10%)。

理论考试以统一的“闭卷”考试形式进行;技能成绩包括系统开发与设计(15%)、上机表现(5%)、实验课考勤(5%)和实验报告(5%);平时成绩包括平时阶段性考核成绩(10%)、考勤(10%)、纪律(10%)、回答问题(10%)、PPT演示效果和作业(10%)等。技能考试以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小型数据库项目,独立思考并完成它。

5 结束语

提高VF程序设计课程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要素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的教学能从教师自身、教学方法、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并不断地研究和总结,精益求精,一定能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来。

注释

① 李德新.独立学院"Visual Foxpro"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时空(下半月版),2007.3(10).

VF课程 第4篇

VisuaI FoxPro (以下简称VF)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新一代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杰出代表, 它是具有强大的功能、友好的界面、简洁的数据存取方式和良好的兼容性的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 是进行数据库管理和程序设计的工具。因其内容涵盖关系数据库、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 故而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实践过程。在我院VF数据库教程被作为一门选修课程, 供学生来选择学习。

2 VF数据库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院的VF数据库教学实践过程中, 主要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一是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大多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该类专业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语言类课程, 对数据库的管理及程序设计开发兼而有之的VF数据库学习有一定难度, 对专业数据和基本操作均存在认知问题。二是学生中有普招、对口、五年制等各层次的学生, 学生生源不同, 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普招生热爱学习, 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对口生学习态度及实际操作能力均较好, 但理论不足;五年制学生思维活跃, 但眼高手低。三是学生一般不重视上机实践环节, 上机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模仿教师讲授的实例学习, 没有创新意识, 结束课程教学时也不会带着疑问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再加上传统的教学环节中, 往往以教师为中心, 以书本内容为主体, 重视理论学习, 轻视实践联系, 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这样, 学生就不能学以致用, 影响学习积极性。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学生及时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增加了难度。针对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提出下面的观点。

3 VF教学过程研究

1)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日常生活, 采取“讲授+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接触一门新课程时, 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这门课程的实际效用。所以,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数据库类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内容较多, 概念较难理解, 如关系模型、优化查询、并发控制等, 对于没有实际数据库设计维护经验的学生来说理解困难,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 在正式开始讲授之前, 应该给学生演示一个由VF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实例, 包括各个模块功能演示, 如登录模块、数据的录入、修改、查询、维护等。并告诉他们学完这门课程后, 自己也能通过VF来开发出类似的系统, 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可以了解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对VF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从而产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从整体上对VF有个初步的掌握, 树立学生学好数据库的信心。在刚开始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身边最常见到的收支管理、班级管理等系统信息数据库入手, 去认识数据库系统, 启发学生在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中, 比如成绩管理、班会开支管理、考勤记录管理等方面去了解数据库系统。通过联系实际, 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抽象和陌生;因为有了这些天天打交道的贴切生活的的实例, 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时候会感到形象和具体, 有亲切感, 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要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学不是为了把某个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 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 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交给他们, 让他们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能运用智慧之匙打开知识宝库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桥梁作用。上课时可以为学生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使自己有了成就感, 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3) 引用案例分析讲解。贯彻案例式教学法的思想, 首先将事先完成的“学生管理系统”演示给学生。具体学习某一章节时, 把该实例进行分解, 得到若干模块。将分解结果应用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例如在讲授表单设计之前, 演示“学生管理系统”中各表单的实现效果。让学生明确该系统所谓的“界面”实质上就是表单。通过对表单添加控件及其属性等的设置实现各种不同的、满足需要的“界面” 有了这些具体生动的实例。学生学习新内容时就不会感到枯燥、难懂, 相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中积极与老师配合, 主动自觉地学习。引入案例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调动起他们主动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的积极性, 也加深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为今后更加深入地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 采用项目教学法, 以项目开发为主线, 合理设计学习任务。项目教学法是指围绕着项目模块组织和开展教学, 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涉及的模块, 每个模块的理论讲授与上机练习都要认真规划、合理设计, 紧密围绕项目开发的步骤去学习。

在实施上述教学方法时, 如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则可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如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增大课堂信息量。

4结语

总之, 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 又要重视实践环节。在一定的理论教学基础上, 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前后衔接, 经常复习提问。通过各种练习、实践, 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后波.高职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8) .

[2]谭劲松.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可就业能力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 .

[3]邱天爽.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VF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初探[J].科教创新, 2011 (11) .

vf心得体会 第5篇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我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个课程设计,好多东西都不会。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课设完成了。不过大家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就开始积极的准备当中,我也开始了图书借阅系统的课程设计。首先我分析了相关的题目内容,并由此而进行了相关资料和书籍的查询工作然后才开始正式进行设计。一开始不知从何下手但后来分析了一下题目。图书管理主要就是有一些操作来完成,这些操作包括:新进图书基本信息的输入、图书基本信息的查询、对 撤消图书信息的删除、为借书人办理注册、办理借书手续、借书人信息等等。最后编写退出系统的函数。同时通过这几天的程序及报告编写,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自己知识的很多漏洞,看到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是比较脆弱。尤其 是编写大型的程序所要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程序编好了,还要经过调试和修改,这步也很关键,好的程序是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和调试才产生的。我的程序基本上能够 满足要求,但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我应该在多看书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的练习。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按照书上介绍的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我首先进行需求分析,得到了图书管理员详细的回答后,我想的是这些细节的东西应该应用到我们具体哪些步骤中。开始时没有头绪的,思路渐渐有所清晰后,我就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在画数据流程图和完成数据字典的时候,其实遇到很多困难,主要集中在数据字典中,数据项的填写很乱,我们觉得我们完成的结果中应该存在很多问题。在画E-R图时,按自己大脑的过期思维去想,应该是我们所体现出来的上述E-R图,但是预约和借阅,借阅和续借,和还书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这又是一大漏洞。再以后SQL建表时也不确定。总之,我们认为这个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通过这次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开始对数据库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怎么通过编程建立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在设计的期间,遇到的问题很多,好多知识根本就不懂,然后经过查书没上网搜索和问老师和同学,最后终于慢慢的完成了这个课程设计。在此谢谢老师和同学的帮忙,顺利完成了我大学的第一个课程设计。

最后,在这里对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一定再接再 厉,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探索式教学模式在VF教学中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探索式;教学模式;VF教学

一、前言

Visual FoxPro程序语言简称VF,是一种较简单易学的数据库编程语言。VF程序语言作为高校文科生的必修课程,其实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这是由于高校文科生一般没有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学习VF程序语言时,一些课程内容生硬难以理解并掌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高校文科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学会运用VF程序语言?这是VF教学过程需要认真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分析探索式教学模式在VF教学中的应用。

二、探索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探索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把新知识隐藏在所提出的问题中的教学模式,并引导学生使用探索式的方式学习VF程序语言。在探索式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所提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讨论,明确问题所包含的具有什么新的知识点和旧的知识点,在教师的指引、辅助下,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通过对VF程序语言的问题的探索和分析,完成对VF程序语言新知识的认识、理解。在探索中学习VF程序语言,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会独立运用VF程序语言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亲身实践,验证自己使用VF程序语言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可行,进而更够更加深刻的理解VF程序语言并把VF程序语言升华为自己的知识。这就是探索式教学的价值所在[1]。

三、探索式教学在VF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式教学如何灵活应用到VF教学中,这个是教学者需要思考、探究的问题。灵活、巧妙的应用探索式教学让VF教学不再是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的过程,这会让学生能够在探索问题中同时完成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实践验证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下文简要分析探索式教学在VF教学中的应用。

(一)探索式教学的前提:提出问题

VF教学中要想进行探索的前提是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才能更有方向、有目的性地对VF程序语言知识进行探索。教师在VF程序语言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设计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VF程序语言新知识恰当的涵括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进行探索、分析并解决提出的问题已达到对新知识科学性的理解。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可以灵活的设定,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等,以及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问题的制定,充分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认真思考、积极创新进取的能力。在VF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并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设计、建立处理问题的数据库,实现数据库能够较系统、精确地解决提出的问题[2]。

(二)探索式教学的过程:适当细分问题

一般提出的问题都存在复杂性,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了一件很大的任务。所以在探索、分析问题时,学生要学会复杂问题简单化,适当的分解问题,把问题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小模块,并针对小模块出现的问题探求解决办法。如果待解决的问题过于复杂,还可以把问题多级细分,就是把复杂问题细分成若干小问题后,再细分小问题,直到分解的问题能够操作、执行。并且在这些细分的小问题中有的需要运用到新的知识,这也给学生机会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机会。对于细分问题这块学习过程,教师也可以进行案例分析、讲解、示范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运用VF程序语言的思维办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细分问题,增加学生对细分问题的办法的理解。例如,学生探索、设计班级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班级成绩管理数据系统需要处理学生的成绩,包括每位同学成绩的输入、修改、查询、备份、分析等功能;另外班级学生人数变动时需要在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中表达;成绩表的输出打印需要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完成打印;成绩管理数据库系统的用户名、密码及安全的管理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解决。通过实际情况提出问题的办法寻找细分问题的思路,以达到清晰、明了的细分问题的目的。

(三)探索式教学的关键: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提出的问题其的复杂性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难道和工作量。学生在学习VF程序语言时,要做到主动接触VF语言程序,也可以提前对新知识预习,对VF程序语言的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在探寻问题的解决办法时可以合作学习,合作探索、分析问题,一起探索最佳的细分问题的思路。在探索问题时,学生要积极主动学习,充分调动自主性,利用所学的VF程序语言知识,根据问题本身反馈的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又需要学生间的互相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问题的性质并能够有针对地解决问题。

(四)探索式教学的重要阶段:学习报告评价

学生在通过探索式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完成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后,还需要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评价。学习报告评价既是总结和升华所学VF程序语言的新知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加学生学习VF程序语言的自信心。学习报告评价阶段,学生对探索问题中学习VF程序语言的经验分享、交流,互相交换学习心得及方法,并对实践过程中的新发现进行讨论,增加对VF程序语言内容的理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报告评价了解探索式教学模式在VF教学的效果,并给学生积极鼓励、表扬,以此增加学生对学习VF程序语言的兴趣[3]。

四、总结

综上,探索式教学模式在VF教学中有其科学性、可行性。探索式教学模式让VF程序语言的学习更加系统。学生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借助所学的VF程序语言知识,使用VF程序语言的思维方法,细分提出的问题,再使用恰当的方法对小问题,解决完问题后,对VF程序语言进行学习报告评价,并更够更加深刻的理解VF程序语言知识。这也就完成了探索式教学模式的任务。(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顼霞.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VF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81-83.

[2]孙铭蔚,佘艳达.项目教学法在VF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08):58-60.

VF数据表索引的排序应用 第7篇

关键词:VF,索引,排序

一、引言

很多初学VF的人,在学习索引的原理及其在排序方面的应用都有些困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并通过实例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掌握用索引排序的方法。

对于VF的索引排序应用的问题总的归结如下:1)什么是索引?2)为什么要创建索引?3)VF中索引和排序的区别是什么?4)如何应用索引来排序?下面我们就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学习VF数据表的索引的排序应用。

1. 数据库系统中的表索引是一个记录号的列表,它存储一组记录

指针,指向待处理的记录,索引并没有改变表中所存储数据的数据的顺序,它只改变Visual FoxPro读取每条记录的顺序,从而确定了记录的处理顺序。

2. 为什么要创建索引呢?

这是因为,创建索引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第一,通过创建唯一性索引,可以保证数据库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第二,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最主要的原因。第三,可以加速表和表之间的连接,特别是在实现数据的参考完整性方面特别有意义。第四,在使用分组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同样可以显著减少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时间。第五,通过使用索引,可以在查询的过程中,使用优化隐藏器,提高系统的性能。

3. 排序是将文件按排序后的格式重新写回磁盘,而索引并不改变

文件中记录的物理顺序,只是用一个索引文件通过其它一些方法使文件中记录在内存中有序。从这一点来说,索引比排序快。

4. 按功能划分索引分为:

普通索引,惟一索引,候选索引,主索引.索引文件分为:单索引文件(.idx)和复合索引文件(.cdx)。建立索引方法有两种:方法一、使用表设计器建立索引。

例如:创建一个索引,索引名叫“男职工号”,并按职工号的降序来排列表中记录,表达式用“职工号”,筛选条件为:性别=“男”的职工。

操作方法:一、打开VF6.0,工具->选项更改文件夹默认位置(如图1)

二、创建索引

这里可以用两种方法:[方法1]使用表设计器建立索引:选择菜单(“显示/表设计器”)的”表设计器“对话框,或是命令窗口中输入“MODIFY STRUCTURE”(如图2):

[方法二]建立索引相关命令:

索引关键词:是表中的一个字段,也就是你要以哪个字段为关键字进行索引

索引文件名:建立的索引文件的文件名,可以和表的文件名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例在命令窗口输入:

(注:如不能修改索引结构,注意改为以独占方式打开,语句为:USE VF排序用表.DBF EXCL)

三、使数据表按指定索引排序:

如:让VF数据表按索引名“男职工号”的索引降序排序

备注:SET ORDER命令是选择具体的索引关键字作为表的排序关键字。

四、取消索引排序:

如果先使用了set order to让表按指定索引排序后想去除时,可以命令窗口中输入:

SET INDEX TO或CLOSE INDEX&&关闭当前索引

LIST

则又恢复原来所有记录排序状态。

参考文献

[1]伍云辉,陈志刚,数据库应用技术Visual FoxPro,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VF数据库教学创新方法探讨 第8篇

一、VF数据库教学的现状

对于VF数据库来说, 其主要内容既包括对数据库实行相应的管理以及应用, 又包括对数据库所具有的应用系统进行相应的设计以及开发。现如今,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VF数据库教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行VF数据库教学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 学校在VF数据库课程开设过程中, 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电气工程等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我们知道, 该专业的学生们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语言类的相关课程, 因此, 让他们学习涉及到数据库管理以及程序的设计与开发的VF数据库课程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 不利于VF数据库教学的有效展开。

2. 对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学生实行VF数据库教学的问题

由于接受VF数据库教学的学生大多具有不同层次的教育背景, 例如国家统招生、计算机对口的学生以及3+2型学生等, 这就导致VF数据库教学的对象无论是在学习态度, 还是在学习的能力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别。对于热爱学习的国家统招生来说, 其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较差;对于计算机对口的学生来说, 虽然其在学习态度以及知识理解方面都比统招生强, 然而, 其理论基础却十分薄弱;而所谓的3+2型学生然而拥有活跃、灵活的思维, 却往往眼高手低, 过于自负。这些差别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VF数据库课程的学习以及理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然而VF数据库教学的教师常常会忽视这一问题, 既而采用了相同层次的教材、课件以及授课方法来要求每一个学生, 完全不利于各个学生的VF数据库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3. 忽视了VF数据库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 各个学校在VF数据库教学的课时安排上往往更重视于理论课程的开展, 而忽视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然而, VF数据库课程是一门需要高度操作以及实践的计算机课程, 其上机实践过程对于该门课程的有效掌握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 毫无根据地压缩VF数据库实践教学的课时, 不仅对该门课程的老师的提出更高的要求, 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

二、VF数据库教学的创新方法

通过上述对VF数据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我们知道, 要想满足具有不同教育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就需要对VF数据库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提出教学的创新方法。

1. 高度联系实际、树立教学信心

从VF数据库的特点来看, 在其教学过程中要学会高度联系实际, 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信息以及成绩的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教学, 使得学生们认识、了解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高科技教学工具, 例如可以利用教室里的投影仪等设备将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过程界面通过大屏幕演示给学生们看, 使得他们这门课程结束以后, 自己也可以开发、设计类似的管理系统。VF数据库教学的教师们需要树立其强大的教学信心, 在专业知识的支撑下, 联系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实例, 为学生教授VF数据库课程。

2. 利用项目教学法、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指把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理论知识内容转化成为一些教学小模块, 教师围绕着这些项目模块开展并组织相应的教学工作, 使得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项目模块的教学全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师在VF数据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 该学习任务必须严格按照VF数据库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们的实际水平进行设计, 从而确保学生在合理的学习任务中充分掌握VF数据库的相关知识。

3. 重视上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知道, VF数据库作为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以及操作性的计算机类课程, 需要充足的上机实践对其理论知识进行深化与理解, 因此, 我们需要重视VF数据库的上机实践的教学环节。然而, 由于在VF数据库的上机环节中, 上机的学生人数比较多, 使得老师的教授、讲解以及检查范围较为有限, 因此,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意义上掌握VF数据库知识, 我们可以为上机的学生进行分组, 并组织、提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上机过程中仅仅作为辅导以及督查人员, 从而提升学生们在VF数据库课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4. 引导学生在授课过程中自主选择开发项目、组织数据库开发小组

因为各个班级的学生水平差别较大, 因此, 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 引导他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开发项目, 例如工资的管理系统、居民通讯录的管理系统以及人事部分的管理系统等, 并且组织创建数据库开发小组。教师在提供了项目设计的目的、设计的要求、设计的内容以及文档的要求以后, 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 提供具体的项目规划方案并进行科学分工, 以便于教师对其进行检查以及指导工作。在VF数据库这门课程的结业时期, 各小组成员要对各自的项目进行实际演示, 或者举行相应的项目制作比赛, 从而比较每组的劳动成果。

三、结语

我们知道, VF数据库作不仅具有强大的数据以及信息管理功能, 还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发挥着广泛的用途, 因此, 帮助学生们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掌握VF数据库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经过上述对VF数据库教学的创新方法的叙述, 我们可以发现, 以上有关于VF数据库的创新的教学方法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 不再拘泥于理论教材, 也不再实行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 而是对教学方法进行重新的整合与创新, 体现了理论知识在实用以及实践方面的重要性。

摘要:现如今, 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掌握VF数据库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主动性不高、综合能力较差、逻辑观念较弱等。本篇文章对VF数据库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针对VF数据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运用VF数据库知识。

关键词:VF数据库,教学创新方法,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刘娟.VF数据库教学方法探析[J].硅谷, 2011 (, 04)

[2]李井竹, 李丹.VF数据库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J].软件导刊, 2010, (09)

[3]何冬梅, 王金海.VF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 19)

VF数据库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第9篇

VF数据库是面向对象可视化中小型数据库开发系统的程序设计语言, 是高职高专院校财会、工商等专业的必修课, 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计算机课程之一。它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库管理。如何提高学生VFP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 培养高技能人才, 是教学工作的重点。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在VF数据库的教学中,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1 VF数据库教学现状

VF数据库既包含对数据库的管理和应用, 还包含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较SQL Server简单易学易懂, 较MS-ACCESS学习稍有难度。在我校的VF教学实践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开设专业主要是会电、电商等非计算机专业, 该类专业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语言类课程, 对数据库管理和程序设计开发兼而有之的VF学习有一定难度。专业术语和基本操作均存在认知的过程。二是开设的班级有统招、对口和3+2等各层次学生, 学生生源不同, 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有所不同。统招生热爱学习, 但基本操作能力稍差;3+2学生思维活跃, 但眼高手低;对口学生学习态度及知识理解均较好, 但理论基础不足。3类层次学生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对VF课程的学习与理解存在差异。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常会同一本教材、同一个课件、同一授课方法、同一个要求,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三是自上学期开始, 我校各专业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原方案相比, VF数据库应用课程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由原来的2:2修订为2:1。对操作性、技能性强的计算机课程而言, 上机实践课课时的压缩, 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学生及时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增加了难度。

基于以上VF教学实际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必要的, 甚至是迫在眉睫的。

2 调整VF数据库教学内容

2.1 符合高职教育特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技术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教学内容遵循适度、够用的原则。适度, 就是符合实际需要, 有个量化的界限;够用, 则是满足实际应用。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对教材章节顺序及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在教学实践中, 将第2章Visua FoxPro 6.0概述在学生第一次上机时讲解, 第4章数据库和表、第9章项目管理器、第5章查询和视图结合到一起讲解。先讲创建项目, 再讲创建数据库和表、创建索引等, 最后讲查询和视图。这3章将VF数据库对数据的建立与管理较为直观、系统地展示给学生, 简单易学易理解。在讲这几章内容时, 涉及到VF基础知识, 即第3章内容时, 可依据“所需即所学”的原则, 需要什么知识, 适时补充相关知识。讲第六章结构化程序设计内容之前, 将第3章基础知识给予较为全面的贯穿, 以1、2节课为准。在第6章的教学过程中, 例题讲授要有所取舍, 不可面面俱到, 结合课程学习需要和学生自身特点, 建议以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处理为主的例题进行讲解, 那些解决数学问题的例题可留给学生自学。第7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只讲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性内容, 当讲到第8章表单时以具体实例去深化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解。表单在讲解时考虑与数据库、程序设计章节内容的融合, 设计几个实例, 尽量应用到大部分控件, 没有讲到的控件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授人以渔, 而不要授人以鱼。第10章报表与标签、第11章菜单与工具栏可结合教材中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简略讲解。

2.2 以项目开发为主线, 模块化教学内容, 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VFP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基于教材, 勇于创新。这门课程最终是让学生能建立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 可以考虑以某一项目设计为主线, 模块化各教学内容, 合理设计模块以及模块所涉及知识, 分阶段完成各模块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 能够形成完整的、可运行的系统。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始终充满兴趣和好奇, 努力实践, 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分解为:数据模块、显示模块、查询模块和菜单模块等。数据模块包括:创建项目、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表以及表的操作、建立索引等。显示模块包括:表单设计、报表与标签等。查询模块包括:程序设计、查询、视图等。菜单模块包括:菜单设计, 完成系统外形框架。以上模块基本包括了VF所学内容。将该4个模块学完之后, 连编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从而完成VF数据库所学内容, 达到教学目的。

3 创新VF数据库教学方法

3.1 密切联系实际, 上好第一节课, 树立学习信心

数据库和程序设计的教学, 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 从学生身边最常见的学生信息管理、成绩管理等系统入手, 去认识数据库系统。在第一次进行VFP课程教学时, 把使用VFP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大屏幕上演示给学生看, 包括各个模块功能演示, 如:登录模块, 数据的录入、查询、修改、维护等。并告诉他们学完这门课程后, 自己也将能开发出类似的系统, 例如通讯录管理、日常开支管理等一些实用系统, 树立学生学好数据库的信心。

3.2 采用项目教学法, 以项目开发为主线, 合理设计学习任务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模块, 围绕着项目模块组织和开展教学, 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 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涉及的4大模块, 每个模块的理论讲授与上机练习都要认真规划, 合理设计, 紧密围绕项目开发的步骤去学习。该项目首先需要创建项目、数据库、数据表, 那么在数据模块中就要结合系统所需学习建立.pjx、.dbc、.dbf等相关文件, 并进行表的操作、创建索引、表间关联等设置, 这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工作。查询模块和显示模块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重点, 主要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增、删、改、查和显示操作, 前3大模块的例题在设计时要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密切相关, 学生上机实践时形成系列任务, 为完成整个项目积累基础文件。最后进行菜单设计, 完成菜单模块中文件的调用, 连编成可运行地系统。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降低了VFP的学习难度, 提出了具体的任务, 容易被学生理解, 更益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3 注重上机实践, 组织学生自学自查, 强化督促检查

VF数据库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计算机类课程, 需要在上机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由于上机课学生人数较多, 教师检查有些力不从心。因此, 我们给学生分组, 组织学生自学自查, 教师上机时重点做好辅导和督查工作。学生在分组时可以考虑自由组合, 或教师根据上机位置、学号等因素分组。每组设组长一名, 组长要经常变换, 可在每次上机时由教师指定。教师重点检查组长的任务完成情况, 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上机检查。遇到问题先在小组内解决, 若解决不了, 由教师辅导。属共性问题, 在上机课上及时给予解疑。促使学生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3.4 引导学生自定自选开发项目, 组织数据库开发兴趣小组

由于学生水平有差异, 在授课过程中, 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组织引导学生自定自选开发项目, 如工资管理系统、通讯录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 组织数据库开发兴趣小组。笔者曾在一个对口生的班级教学中, 采用了此种方法。该对口生班学生普遍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 学习态度认真, 因此开课后不久即组织学生选择项目。教师给出项目的设计目的、设计要求、设计内容及文档要求。学生在项目开始阶段, 提供项目规划书、分工情况等, 以便于教师在各阶段检查、指导。在学期结束时要进行项目演示, 或举行项目制作大赛, 比较各组的辛勤劳动成果。首先由各组长介绍自己开发的系统的功能、系统特色、开发时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等, 通过比较交流总结, 丰富知识面、增强荣誉感。由于是各组自己选择或自定感兴趣的项目, 所以在完成过程中, 学生自觉性很高, 制作的项目富有创意和个性。大家学到了知识、获得了成果, 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4 结束语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文件) 中关于课程建设要求我们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我们在VF数据库的教学实践中, 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不再囿于教材, 按部就班, 而是重新整合、创新, 体现了知识的实用性和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思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根据16号文件的要求, 进一步研讨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结合VF二级考试组织教学是我们仍需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樱.Visual FoxPro 6.0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2]易慧.项目教学法在VisualFoxPro程序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20) .

基于VF大学生课堂考勤系统设计 第10篇

关键词:Visual FoxPro,考勤系统,输入/编辑,查询

一、引言

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对于一个具有多系部分支机构的学校,学生是否能够按时上课,或者有没有请假、迟到、早退等现象是班主任或辅导员考核学生纪律的一项重要依据。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请假、迟到、早退等考勤管理都是通过手工填写报表来完成,不仅给学校管理部门带来大量的统计核对工作,也会影响到考勤管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面对这一问题,开发一种现代化的智能管理考勤系统势在必行,Visual Fox Pro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开发软件,为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快速、灵活、可伸缩性的开发平台,主要应用该软件的数据库设计来存储学生的基本信息与学生的缺课信息,再结合表单及报表的运用并在其中加入相应控件,通过给控件编写代码来开发大学生课堂考勤系统,实现管理考勤系统的智能化[1]。

二、初始化界面与系统工具模块的设计

1、初始化界面设计

通过设置表单和控件,先为考勤系统设计一人性化友好的初始化界面,其具体设计步骤如下:新建一个表单,命名为jm.scx。然后加入相应的控件,在“进入”命令按钮控件内添加如下代码:use xt.dbf

if alltrim(thisform.text1.value)==alltrim(用户名).and.alltrim(thisform.text2.value)==alltrim(密码)

use do form caidan.scx thisform.release

else messagebox("用户名与密码不对!","本系统通知您")

endif;“退出”命令按钮代码为“quit”。初始化界面如图1所示:

当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之后,进入如图2所示的考勤系统界面,按照系统提供的菜单可进行相应操作。

另外,为了实现系统的移植性,设计上图2考勤系统界面为成顶层表单,以便与菜单相连接,通过在代码中编写do form jm.scxread events等主要程序使系统连编成可执行文件,即打包后可移植到其他电脑上运行。

2、系统工具模块设计

系统工具模块实现对系统数据的一次性彻底删除和权限管理等功能。打开如上图2所示的“系统模块”菜单里的下拉菜单选择“初始化”,如图3所示,点击“初始化”按钮,可以实现对该系统的初始化功能,即删除系统中原有保存数据。

具体设计步骤如下:新建一个名为csh.scx表单,添加一个标签控件和一个命令按钮控件,在“初始化”命令按钮的“click”事件中输入如下代码:

sele 1 use cj excl dele all pack

sele 2 use xs excl dele all pack

sele 3 use zydm excl dele all pack

close data messagebox("操作完成","")

此外,通过“系统模块”菜单里的下拉菜单选择“权限管理”子项目可以修改设置登录用户名与密码,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如图4所示。其具体设计步骤如下:通过新建一个名为sys.scx的表单,并在其中加入相应的标签与文本框控件来实现,在“修改”按钮中编写如下代码:

thisform.text2.readonly=.f.thisform.text3.readonly=.f.thisform.text4.readonly=.f.thisform.command3.enabled=.f.thisform.command4.enabled=.t.

在“保存”按钮中设计代码:

if alltrim(thisform.text3.value)==alltrim(thisform.text4.value)

messagebox("修改成功,请用修改后的新密码!","本系统通知您")

thisform.text2.readonly=.t.thisform.text3.readonly=.t.thisform.text4.readonly=.t.thisform.command3.enabled=.t.thisform.command4.enabled=.f.use xt.dbf excl

repl用户名with alltrim(thisform.text2.value)

repl密码with alltrim(thisform.text3.value)

else messagebox("两次输入密码不一致,修改失败,请继续使用原密码!","本系统通知您")return 0endif

三、输入/编辑模块设计

“输入编辑”模块主要实现对学生缺课信息和缺课原因及次数进行输入统计的功能。在输入编辑下拉式菜单里面选择“缺课信息的输入”进入如下图5缺课信息输入界面,通过点击下面相应的“增加”按钮,可以增加缺课学生信息,通过“修改”按钮可以修改缺课学生学号、专业代号、姓名、课程名称和性别等相关信息,操作方便易使用[2]。

其设计主要程序如下:新建名为xssr.scx的表单,调整控件至合适位置;然后分别在“增加”,“查询”,“查下一个”,“删除”,“存盘”,“修改”命令按钮中的“click”事件中依次添加如下代码:在“增加”命令按钮中编入以下代码:

同时,还可以在“输入编辑”的下拉式菜单中选择“缺课理由及次数的输入”,弹出如图6所示窗口,输入缺课的具体原因是“病假”、“迟到”或者“早退”等信息,也可以对其具体信息进行相应的编辑修改。其相应的控件与输入的代码的设置与“缺课信息输入”设置类似,不再赘述。

四、查询模块设计

“查询”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管理人员对缺课信息和缺课理由及次数进行查询的功能。在“查询”的下拉式菜单中选择“缺课信息的查询”弹出如图7所示界面,输入要查询学生、课程或专业等相关信息中任意一项即可查出考勤情况[3],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的管理。

其设计步骤如下:新建名为cjtj.scx表单,并设置其相应的控件,在“查询”按钮里输入如下代码:sele*from xs

where学号=alltrim(thisform.text1.value).and.姓名=alltrim(thisform.text2.value).and.性别=alltrim(thisform.text3.value)and.专业代号=alltrim(thisform.text4.value).and.系名=alltrim(thisform.text5.value)

同理,可以设置“缺课理由及次数”等信息的查询表单如图8所示:

五、“统计打印”模块

为了便于核查学生出勤情况,或需要留有纸质考勤档案,也可从“统计打印”菜单打印输出“学生的缺课信息”与“缺课理由及次数信息”等信息[4]。具体设计步骤如下:新建一个名为cjbb frx的报表,然后设置相应的控件如图9所示:

其结果运行如图10所示:

另外,系统帮助模块主要用标签控件为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退出模块的设计,主要在其生成在菜单设计中选择命令,输入quit代码即可实现。

六、结语

学生课堂考勤对管理学生有重要意义,通过基于VF考勤系统的设计,方便易操作、信息共享、成本低廉、实用价值高,经过试用,该系统基本满足课堂考勤系统的需要,能够实现对学生考勤进行无纸化、智能化管理,减少了大量重复劳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考勤管理水平[5],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建斌.基于VF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疑难问题解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2(01):101-102.LI Jian-bin.Solving theDifficult Problem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VFDesign[J].Journal of 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2012(01):101-102.

[2]万瑶;姚娟;赵文强;自动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山西电子技术,2011(05):57-79.Wan Yao,Yao Juan,ZhaoWen-qia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ic AttendanceSystem[J].Shanxi Electronic Technology,2011(05):57-79.

[3]周红;刘光蓉;张红武;智能化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4(02):21-40.ZHOU Hong,LIUGuang-rong,ZHANG Hong-wu.the Designing ofthe IntellectualizedAttendance Management System[J].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University,2004(02):21-40.

[4]齐胜男;胡立夫;高校图书馆考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01):65-67.QI Sheng-nan,HU Li-fu.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attendancemanagement[J].Journal of Shenyang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2010(01):65-67.

VF课程 第11篇

1 确定能力目标

面向中小型软件企业, 针对编码员岗位分析职业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用户需求, 进行项目分析, 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能运用VF技术, 按照解决方案, 设计界面的能力;能运用VF技术, 按照解决方案, 面向对象编程实现的能力;能综合运用VF知识, 连接ACCESS小型数据库, 完成项目的能力;能从用户实际操作角度, 全面考虑问题, 做单元测试的能力;能将项目作品打包发布, 制作说明文档, 交付给客服使用的能力。

2 课程整体设计

2.1 设计精彩的第一堂课

从企业引进真实项目“开发售后服务系统”。这是一个综合项目, 符合编码员岗位要求, 需18课时完成。我把这个项目需要的单项能力分解在七个单项项目中。该项目基本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第一堂课就把这个项目布置给学生, 并且告诉学生, 最终要模拟这个项目开发“图书管理系统”。学生课下分组, 3~6人一组, 确定后人员不能调整。期末由组长利用投影展示作品, 并上交项目解决方案和使用说明书。这将占总成绩的50%。

学生对利用VF做抽奖器很有兴趣, 操作过程中, 不断出错, 不断追问我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 引导学生修改属性, 考核学生自学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贯穿项目教学的能力培养逻辑关系

将原有课程结构的知识点重组, 形成九个实训项目。通过单项项目培养单项能力, 支撑学生完成综合项目训练综合能力, 达到编码员职业岗位能力。

3 单元设计

以一个单元项目制作登录窗体, 实现身份验证为例, 阐述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过程。占8学时, 4次课。

3.1 第1次课

能力目标:能使用简单的条件表达式、消息框以及输入对话框的能力。

任务引入:我们要为售后服务系统做个登录窗口。你们见过哪些登录窗口, 都有哪些功能?同学们讨论做多的就是QQ登录窗口、邮箱登录窗口。总结为有账号、密码、验证码、图片、按钮、组合框等。布置任务, 自由设计自己的密码登录窗口, 要求简洁。用时20分钟。

任务实施:学生在2学时内基本完成任务。期间自学了消息框、输入对话框和条件表达式写法, 遇到问题问老师。因为有源代码, 无法判断学生设计登录窗口和编码能力。50分钟。

成果展示:有的小组做的界面精美甚至跟QQ登录窗口一模一样, 有的小组侧重代码实现, 甚至实现产生随机验证码功能。

归纳总结:着重总结比较共性的消息框选择不同按钮, 执行不同代码问题。加成果展示15分钟。

新任务引入:大家做个网银登录窗口, 它跟普通登录窗口有什么区别?学生公认输入三次锁定密码了。有的同学说直接退出, 有的同学说锁定不让输入密码。我总结都可以。但3次怎么控制呢?留作课后预习作业。5分钟。

3.2 第2次课

能力目标:使用模块变量完成编码的能力。

任务引入:引导学生分析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大致得出两种结论, 1用数组控制, 2用一个变量控制。我要求: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然后用作品说话。20分钟。

任务实施:指导辅助学生完成任务。没有源代码, 学生主要问题集中在代码实现上。50分钟。

归纳总结:同样是提示密码输入次数, 用数组需要写多次, 用变量i只需要做3-i的运算就可以了。另外, 企业是多个小组合作工作的, 数组不符合编码规则。所以用变量控制好。5分钟。有剩余时间, 同学们开始改进代码。

3.3 第3次课

能力目标:制作界面设计较复杂登录窗口的能力。

新任务引入:在网络上找一个实例“教材选取系统”, 让同学们分析复杂登录窗口的功能。讨论结论:课程选择是有一定范围的, 每次进入登录界面随即改变验证码, 可以修改密码。20分钟。

3.4 第4次课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对指定项目按照用户需求的能力;制作带权限的登录窗口的能力。

实践证明, 这种以行动为导向, 突出能力目标, 把项目和任务作为主要载体,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理念, 为全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以从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两方面阐述的在VF课堂中实施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理念。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

参考文献

VF课程范文

VF课程范文(精选11篇)VF课程 第1篇一、Visual Fox Pro课程概况 (一) Visual Fox Pro课程的特色Visual Fox Pro课程主要包括FoxPr...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