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实例教案范文
vb实例教案范文(精选10篇)
vb实例教案 第1篇
用 VB 5读写注册表实例 -------------------------------------------------------------------------------- ∈紫刃陆ㄒ桓龉こ蹋?谛陆ǖ拇疤迳咸砑右韵驴丶?⑸柚孟嘤κ粜裕?br 控件名 属性 值 Label1 Caption 注册表键值: Label2 Caption 注册姓名: Lab
用VB5读写注册表实例
--------------------------------------------------------------------------------
∈紫刃陆ㄒ桓龉こ蹋?谛陆ǖ拇疤迳咸砑右韵驴丶?⑸柚孟嘤κ粜裕?br> 控件名 属性 值
Label1 Caption 注册表键值:
Label2 Caption 注册姓名:
Label3 Caption 空
Label4 Caption 注册公司:
Label5 Caption 空
Label6 Caption 空
Text1 Text 空
Text2 Text 空
Command1 Caption 写入注册表
Command2 Caption 退出
然后,在程序的声明部分添加如下代码:
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RegCreateKey Lib “advapi32.dll” Alias “RegCreateKeyA” (ByVal hKey As Long, ByVal lpSubKey As String, phkResult As Long) As Long
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RegQueryValueEx Lib “advapi32.dll” Alias “RegQueryValueExA” (ByVal hKey As Long, ByVal lpValueName As String, ByVal lpReserved As Long, lpType As Long, lpData As Any, lpcbData As Long) As Long
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RegSetValueEx Lib “advapi32.dll” Alias “RegSetValueExA” (ByVal hKey As Long, ByVal lpValueName As String, ByVal Reserved As Long, ByVal dwType As Long, lpData As Any, ByVal cbData As Long) As Long
Const error_su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ess = 0&
Const error_baddb = 1009&
Const error_badkey = 1010&
Const error_cantopen = 1011&
Const error_cantread = 1012&
Const error_cantwrite = 1013&
Const error_registry_recovered = 1014&
Const error_registry_corrupt = 1015&
Const error_registry_io_failed = 1016&
Const hkey_classes_root = &H80000000
Const hkey_current_user = &H80000001
Const hkey_local_machine = &H80000002
Const REG_SZ = 1
Const regkey = ”softwareMy SoftMy program“
接着为各个控件添加代码,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keyvalue As String
Dim retvalue As Long
Dim keyid As Long
retvalue = RegCreateKey(hkey_local_machine, regkey, keyid)
keyvalue = Text1.Text
retvalue = RegSetValueEx(keyid, ”注册名“, 0&, REG_SZ, ByVal keyvalue, Len(keyvalue) + 1)
keyvalue = Text2.Text
retvalue = RegSetValueEx(keyid, ”注册公司“, 0&, REG_SZ, ByVal keyvalue, Len(keyvalue) + 1)
If Text1.Text $#@60;$#@62; ”“ And Text2. t $#@60;$#@62; ”“ Then
Label3.Caption = Text1.Text
Label5.Caption = Text2.Text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Unload Me
End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Dim retvalue As Long
Dim result As Long
Dim keyid As Long
Dim keyvalue As String
Dim subkey As String
Dim bufsize As Long
Label6.Caption = regkey
retvalue = RegCreateKey(hkey_local_machine, regkey, keyid)
If retvalue = 0 Then
subkey = ”注册名“
retvalue = RegQueryValueEx(keyid, subkey, 0&, REG_SZ, 0&, bufsize)
If bufsize $#@60; 2 Then
keyvalue = ”“
retvalue = RegSetValueEx(keyid, subkey, 0&, REG_SZ, ByVal keyvalue, Len(keyvalue) + 1)
Else
keyvalue = String(bufsize + 1, ” “)
retvalue = RegQueryValueEx(keyid, subkey, 0&, REG_SZ, ByVal keyvalue, bufsize)
keyvalue = Left$(keyvalue, bufsize - 1)
Text1.Text = keyvalue
End If
Label3.Caption = keyvalue
subkey = ”注册公司“
retvalue = RegQueryValueEx(keyid, subkey, 0&, REG_SZ, 0&, bufsize)
If bufsize $#@60; 2 Then
keyvalue = ”“
retvalue = RegSetValueEx(keyid, subkey, 0&, REG_SZ, ByVal keyvalue, Len(keyvalue) + 1)
Else
keyvalue = String(bufsize + 1, ” “)
retvalue = RegQueryValueEx(keyid, subkey, 0&, REG_SZ, ByVal keyvalue, bufsize)
keyvalue = Left$(keyvalue, bufsize - 1)
Text2.Text = keyvalue
End If
Label5.Caption = keyvalue
End If
End Sub
好了,存盘,按F5运行程序,在两个Text中分别写入你的“注册姓名”和“注册公司”的名称,然后单击“写入注册表”按钮,现在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y SoftMy Program,看看右边是不是生成了“注册名”和“注册公司”两个键值,是的话,恭喜你,你成功了,
用VB5读写注册表实例VB
,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vb实例教案 第2篇
关键词:程序开发;实例教学;VB教学
“实例教学”是VB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将知识点贯穿在实例中,通过实例的讲解达到传授知识、技能的目的。实例教学法体现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特点。而“程序开发”是一种创新型、思维开拓型的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以开发程序为目标,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通过单个窗体的任务探究,达到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培养。“程序开发”教学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特点。VB是一门实践性强、技能性强而且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实例教学”和“程序开发”结合运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导入教师在还没有讲授新课之前,向学生演示几个用VB开发出来的小程序和系统。要求这些程序和系统不仅要有代表性,还要有吸引力。并告诉学生这学期学习VB的最终目的:要以一个系统程序(这里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为主线,通过多个实例教学最终完成这个系统的开发。目的明确了,在学生心目中就会产生学习的原动力。
第二阶段: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程序开发的目的就是使工作变得更有效率。应让学生理解到程序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开发出来的,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对图书管理系统做测试,即管理者要能对书籍信息、读者信息和借阅信息进行增、删、改、查及对系统进行管理,还要满足使用者对书籍进行有效的查询。综合起来就是看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不能还要补充哪些功能。让学生根据实际补充和更正,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教学更加顺利和流畅。这一阶段要让学生懂得开发程序要做大量的分析工作,程序不是以做完为目的,最终要投入到使用中。
第三阶段: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总体设计,即教师要将这个大工程细分成一个个子窗体,明确每个子窗体的作用并安排布局;详细设计,即根据每个子窗体所含的知识点选择典型实例和设计任务进行系统教学,让学生将知识点运用到系统中。在以上两个设计中,主要工作是通过“实例教学”来讲解VB中的知识点,开始时先让学生以设计窗体界面为主,了解属性、方法及动作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这一块内容时有一个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授课的内容不能脱离例题系统的界面,即要以例题系统的界面为中心,围绕它展开学习。调动学生将学过的内容运用于开发图书管理系统中去,学生会有非常大的热情开发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系统的功能并不是越多越好,能满足需要就可以了;设计时的布局要讲究合理搭配,界面的设计要让使用者感到舒服。对于代码的编写,这一过程要分三个阶段:
(1)要让学生对原系统中的代码有所掌握和理解,知道每个语句代表的意思;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原代码进行适当改写以观察产生的效果,并从中得到进步;
(3)以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大胆实践,使他们在尝试中体会、感受和领悟。这期间,学生的理解掌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各不相同,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查阅图书、网络、杂志去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这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发挥各种能力的阶段,时间上可占整个教学进度的一半左右,在教学进程中是一个热烈的高潮期。
第四阶段:程序的测试由于工作量大,难免会在程序的编写中出现问题而导致不能正常运行。要举例让学生知道一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如产生“变量未定义”的原因就是控件的属性名称与代码中引用的名称不相符。可修改属性中的Name属性,也可修改程序中的代码。在这个阶段的初始,学生不会修改错误,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引导说明,并统一讲解出现的共性错误,得出正确结果,让学生记忆深刻。当然错误的原因很多,不可能一一举出实例,这就要求学生互相帮助,解决更多的问题。
实例学习VB条件语句 第3篇
下面是一简单计算器的制作实例, 它能结合学生实际, 学生又能随手实践, 而且覆盖了条件语句的各种情况, 又有一定难度, 需要判断分清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嵌套使用条件语句, 读懂这个实例, 可以轻松驾予条件语句, 极大地锻炼编程思维。 制作步骤:
(1) 启动VB6.0, 新建一新标准工程。
(2) 利用工具箱中的命令按钮, 创建command1, 输入代码, 再复制16 个command1; 用Textbox创建1 个作显示的text1。
(3) 设置属性: text1 的背景色为 “H80000016”, 对齐方式为 “1”, 边框样式为 “1”。
(4) 设置17 个command1 的caption属性和相对应的index属性如表1 所示。
本实例程序分初始化、 运算、 按键判断等几个主要部分, 其中按键判断部分最为复杂, 多处用到条件语句, 且嵌套使用, 是本实例的核心。 其流程图如图1 所示。
摘要:精选能结合学生实际、调动学生兴趣、难度适中的实例,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 促使学生主动地学、探究地学, 从而提高他们的编程应用能力。计算器的制作实例, 能结合学生实际, 学生又能随手实践, 而且覆盖了条件语句的各种情况, 又有一定难度, 需要判断分清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嵌套使用条件语句, 读懂这个实例, 可以轻松驾予条件语句, 极大地锻炼编程思维。
vb教案 第4篇
第 1 次课教案
章 节: 第一章 Visual Basic 基础
第1 节Visual Basic 概述 第 2 节 VB 的安装与启动
第3 节Visual Basic6.0 的集成开发环境
上机试验1 认识VB 界面,设计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
教学任务:
掌握:VB6.0 的集成开发环境中的`菜单栏;工具栏;属性、
代码编辑器、立即窗口、工程资源管理器、窗体布局窗口
理解:VB 做为高级编程语言的特点及编程思想
了解:VB 的发展史及VB6.0 的安装与启动方法
重点及难点:
重点:VB 的编程思想及其集成开发环境中的菜单栏、工
具栏、各窗口的使用
难点:VB 的编程思想
教学内容提要:
一、Visual Basic 简介及版本
二、Visual Basic 特点
三、Visual Basic 的安装过程及软硬件环境要求
四、Visual Basic6.0 的启动
VB 教案 第 11 次课教案 第5篇
2005年10月10日
星期一
章
节:
第四章 常用控件
第一节 复选框 第二节 单选按钮
第三节 框
架 第四节 列表框 第五节 组合框 上机实验4 常用控件应用 教学任务:
掌握:复选框、单选按钮、框架、列表框、组合框的常用属性及常用方法和事件
理解:相关控件间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控件的其他事件
重点及难点:
重点:复选框、单选按钮、框架、列表框、组合框的常用属性及常用方法和事件
难点:复选框、单选按钮、框架、列表框、组合框的常用属性及常用方法和事件 教学内容提要:
一、复选框的常用属性介绍
二、复选框的Click事件的介绍
三、单选按钮的常用属性介绍
四、单选按钮的Click事件的介绍
五、框架的建立及常用属性介绍
六、框架的事件介绍
七、列表框的常用属性介绍
八、列表框的常用方法介绍
九、组合框的常用属性介绍
十、组合框的使用
十一、上机实验4—常用控件的应用
十二、布置作业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作业:
1、对于框架内复选框和单选钮,在使用时有何不同?
VB 教案之数组 第6篇
VB 教案之数组
授课对象:初一兴趣班学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学习if语句时,我们曾做过一个题,在文本框内输入正整数,判断这3个数的大小然后将他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if a>b then temp =a:a=b : b =temp end if if a >c then temp =a : a=c :c= temp end if if b>c then temp = b : b=c : c=temp end if print 这三个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b;c; 这是3个数的大小排序,假如多于三个数的排序呢?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IF语句予以解决,但大家可以想象到它的麻烦程度,其实,我们可以用数组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何谓数组呢? 二、1)新课讲授:所谓数组是一群数据类型相同的变量,在内存里能拥有连续存放空间的集合。数组在使用之前必须先声明,声明的目的是确定内存中应保留多少连续空间给此数组使用,并定出数组中每一个元素的数据类型。 语法:dim 数组名称(下标1,[下标2[]])[as 数据类型] 功能:声明所指定数据类型为一维(二维)数据 eg :dim a(6) as integer 声明一个a(6)的数组,其包含了a(0)---a(6)7个整型变量。数组的默认下标值从0开始,假如你觉得不习惯的话,可以用用这个方式声明: dim 数组名称(下界to上界[下界to上界][])[as 数据类型] 假若要定义a(1)----a(6)的整型数组,则可以这样写: dim a(1to 6) as integer 请学生判断以下下列数组说明语句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1) Dim a(10) as integer (2) Dim b(-10) as integer/错误没有用关键之to显示知名下标范围。 (3)Dim c(5,3)as byte (4)Dim y/错误,只有重定义语句才可以不带下标 2)回到我们刚上课讲的内容,如何利用数组解决数字的排序问题呢?这里我们先介绍两个函数: 随机函数Rnd产生介于0到1之间的函数随机数种子函数 Randomize 在Rnd函数之前使用,以当做随机数产生器的种子。 (注:如果不用语句来播放随机数的种子,则每次使用Rnd函数时将会得到相同顺序的随机数) 下面我们用数组来解决数字的排序问题: 1)定义数组,产生1000内的随机数 (这里我们以生成6个数为例) Dim a(1 to 6)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j as integer Dim t as integer cls/清除屏幕 Randomize for i =1 to 6 a(i)=int(Rnd*1000+1)/产生1--1000的随机整数 print a(i); next i print ----------------------------------------------- end sub (解释程序,使学生读懂本程序后,关闭代码。让学生自己编程:由button控制产生出10个随机整数) 2) 6个随机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for i = 1 to 6 if a(1)=20),设计一个程序,找出在a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元素值及出现的次数。例如(1,5,4,2,5,8,5,4)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5, 次数是3次。
vb实例教案 第7篇
程序设计教学一直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心中的“痛”, 必修课程中并未涉及, 而选修课程的实施尚差强人意。我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契机, 希望在这方面能对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普及性教育。对于我们这么一所普通初中来说, 或许参赛获奖无望, 或许付出多收获少, 可是当教师的, 所谓收获又岂止是获奖名次, 真正的收获难道不是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吗?所以, 要为喜欢编程的孩子教授程序设计课程, 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 我也一直在寻找机会。
●着手实施
恰巧, 从2009年起, 学校开始规范和强化实施校本课程。结合一直以来的想法, 我决定在初一年级开设以VB程序设计为专题的校本课程, 这无论是对我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因为, VB课程一般安排在初三或高中选修课程开设, 这主要是取决于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储备有了一定的基础, 对于逻辑推理性较强的程序设计才能更好地掌握。初一的学生能力可及吗?后来, 回顾一年的教学, 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能力远胜于我的预期。而总结这其中的经验, 实际上正是对学生能力的担心, 使我将课程设计中的学习任务起步点降低, 再对学习任务进行逐步细化和改良, 学生学习颇有信心, VB教学才有了一定的成效。
●游戏教学
实际上, VB教学中有很多现成的源程序, 但学生一直问:老师能不能教我们编个游戏啊?我想, 游戏虽只是载体, 但却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学生关注点。既然无法回避, 那不如因势利导, 我设计一个有立意的游戏, 既能充分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又能不着痕迹地进行引导。这样的教学设想令我异常激动, 于是, 我爽快地答应了孩子们的要求。
可是, 由于校本课程的授课时间有限, 学生们所学到的仅仅是VB的皮毛, 只了解了简单的控件、属性、事件, 只学了顺序和分支结构, 就连循环结构还没接触到, 想要真正完成一个游戏是何其困难。况且, 课本没有、网上找不到这样的例子, 答应他们真是自讨苦吃。不过, 作为教师哪能食言, 我开始了辛苦的开发之旅,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程序实现的是:在游戏时间内, 从天空不断下落纸片垃圾, 操控者要控制游戏窗口底部的垃圾桶左右移动, 接住垃圾, 游戏程序将根据接住的垃圾数量自动计分。这个“垃圾入桶”游戏在技术上融合了VB可视化窗口的控件、属性、事件等相关操作, IF分支结构、键盘响应等知识点, 而同时又结合我校绿色环保学校的主题, 引导孩子们保护环境。
程序设计, 在很多人眼里很神秘、很难, 学生更有这种心理。所以我在设计“垃圾入桶”游戏一例时, 就要求自己从最简单的可实现程序入手, 做到每步有成就, 每步有提高, 为学生们搭好台阶。且看看这个综合实例是如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来完成我校VB校本课程的实施的。
●逐步求精
对学生来讲, 基于原有知识基础的设计体验, 最能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进一步的求知欲。而根据了解, 学生们在学习这个程序设计之前, 前期制作过自己的图片浏览软件, 能通过按钮控制图片在窗口中的移动。因此, 我从这里切入, 逐步完善, 而为了思路更清析, 我梳理了一个开发进度图来描述这个过程。
当然, 在这个开发设计过程中, 有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也有一些需要传授的新的知识技能和思路方法, 在下面的描述中, 以教师提示、学生分析来区分授课环节的安排。
第一步:在窗体中加入纸片控件, 制作纸片垃圾的单次下落过程
这个操作对学生来说是十分简单的入手题。插入图片控件对学生来讲没有问题。而对比上述图片浏览软件中移动图片的效果和现在开发中要实 现的效果, 师生分析了以下共同点及需要改进之处: (备注:纸片控件名称为Zhipian) 。
教师提示:如何实现纸片下移? (已有知识储备)
学生分析:Zh i p ian.Top=Zhipian.Top+30s。
及时巩固知识点:这个式子在数学上是不成立的, 但在程序设计中的意思是:把Zhipian.top的值加上30以后再存入Zhipian.Top中, 即:使Zhipian.Top增大30。
教师提示:纸片不是用按钮控制移动, 而是要自动持续不断地下移 (不同之处需改进) 。
学生分析:控制每毫秒纸片图片的位置下移固定的像素值, 当然可以使用前期学过的Timer控件。
教师提示:纸片持续下移位置超过窗口时, 程序实现自动结束 (不同之处需改进) 。
学生分析:要使用一个IF语句来判断, 纸片是否在窗口内, 是则不断下掉, 否则结束。
因此判断的语句为:If Zhipian. Top < Form1.Height Then Zhipian.Top=Zhipian1.Top+30。
教师提示:上述判断是由Timer控件控制, 每毫秒运行一次这个IF语句。
IF判断的运行是由Timer控件控制, 所以IF语句应该放在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 中。
而Timer控件是在窗体一加载时就开始起作用, 即由打开窗体这个事件引发, 所以放在Private Sub Form_ Load () 中。
经过上述分析, 得到代码如下:
Dim a As Integer
Private Sub Form_Load () Timer1.Interval = 1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
If Zhipian.Top < Form1.Height ThenZhipian.Top = Zhipian.Top + 30
End Sub
第二步:在窗体中加入接垃圾的垃圾桶, 使纸片垃圾下落到垃圾桶时就不再显示了
教师提示:原来Zhipian的top属性是和整个窗口的高度比, 超过这个高度即结束, 现在要和哪个数据来比较呢? (备注:
垃圾桶控件名称为Tong)
学生分析:是低于桶的高度就消失, 故应该和垃圾桶控件Tong进行比较。
经过上述分析, 得到代码如下:
Dim a As Integer
Private Sub Form_Load () Timer1.Interval = 1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
If Zhipian.Top < Tong.Top Then Zhipian.Top = Zhipian.Top + 30
End Sub
第三步:任务是使纸片循环不断下落, 而不是只落一次就结束
教师提示:原来的IF语句比较Zhipian的top值大于与Tong的top值, 程序结束, 而如果需要纸片不断下落, 则应从顶部重新落下, Zhipian的top值如何变化?
学生分析:上一次纸片下落过程完成后, 应当让纸片图片的Top属性值归零。
经过上述分析, 得到需要修改的IF语句代码如下:
If Zhipian.Top <Tong.Top Then
Zhipian.Top = Zhipian.Top + 30
Else
End If
在这个过程中, 用到了IF语句块, 应当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写程序代码时的缩进, 良好的规范有利于别人和自己对程序的阅读及理解。
第四步:使纸片每次在不同位置下落
教师提示:
①纸片控件 (Zhipian) 在不同的位置下落, 需要Zhipian的什么属性不同?
②用以前学习的什么方法可以实现随机出现的位置?
通过上述两个问题的讨论, 学生分析得到:
用Zhipian.Left来控制纸片的左右位置, 用Rnd来实现取随机值的效果, 得到代码:
Zhipian.Left = Form1.Width * Rnd
经过修改后, 完善代码如下:
If Zhipian.Top < Tong.Top Then Else
Zhipian.Top = Zhipian.Top + 30
End If
Zhipian.Top = 0
Zhipian.Left = Form1.Width * Rnd
至此, 以上程序设计已完成了纸片在不同位置随机循环下落的过程。
第五步:根据纸片是否落入了垃圾桶中, 通过Label控件显示得分
既然是游戏, 当然需要设置得分, 以区分玩家玩得好不好, 那么可以设计一个Label控件, 来实现计分的功能。
教师提示:①在什么时间点进行判断? (即写在程序的哪个位置) ②Zhipian (纸片图片) 的位置在Tong (垃圾桶图片) 中间时, 即可加分。那么使用IF语句的判断条件是什么?③Label控件用于计分, 故起名为Score。
学生分析:①判断的时间应在纸片图片下落到垃圾桶图片的同高 (或超出) 时, 即应当写在判断是否下落到底的IF语句中的Else段中。②纸片落在垃圾桶中, 即Zhipian距离窗体左边 (left值) 大于Tong距离窗体左边 (left值) ; 同时, Zhipian距离窗体右边大于Tong距离窗体右边。问题是:如何表示图片距离右边的值?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距离窗体右边的值, 可以用其left属性加上其width属性。
If Zhipian.Top < Tong.Top Then
Zhipian.Top = Zhipian.Top + 30
Else
If Zhipian.Left > Tong.Left And End IfZhipian.Left + Zhipian.Width < Tong.Left +Tong.Width Then Score.Caption = Score.Caption + 10
Zhipian.Top = 0
Zhipian.Left = Form1.Width * Rnd
第六步:使用键盘来控制垃圾桶的左右移动
在这个环节, 需要学生了解键盘每个键的键值。因此, 在讲解完键盘控制原理后, 给出了控制键对应的码值表。经过多次修正, 由浅入深, 最终的代码为:
Dim a As Integer
Private Sub Form_Load ()
Timer1.Interval = 1
a = 0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
a = a + 1
If a < 1000 Then
If Zhipian.Top < Tong.Top
Then
Zhipian.Top = Zhipian.Top + 30
Else
If Zhipian.Left > Tong.
Left And Zhipian.Left + Zhipian.Width < Tong.Left + Tong.Width Then Score.Caption = Score.Caption + 10
Zhipian.Top = 0
Zhipian.Left = Form1.
Width * Rnd
End If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KeyDown (KeyCode AsInteger, Shift As Integer)
If KeyCode = 37 Then Tong.Left = Tong.Left - 50
If KeyCode = 39 Then Tong.Left = Tong.Left + 50
If KeyCode = 38 Then Tong.Top = Tong.Top - 10
If KeyCode = 40 Then Tong.Top = Tong.Top + 10
End Sub
(注:变量a, 用于控制游戏持续的时间)
●教学相长
程序设计从最简单的图片 (纸片) 位置下移入手, 逐步加入了控制移动结束、控制多个纸片下落、使每个下落的纸片在不同位置随机出现、计算正确得分、最后到键盘控制图片 (垃圾桶) 的上下左右移动。整个程序的任务逐次递进, 总共分成了六个渐进的步骤, 最终完成整个代码的设计。
在这个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方法与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教给学生的还有解决问题的思想, 先从简单的, 能够入手的问题切入, 慢慢修正, 直至完成设计。从一两句到几十句, 看到自己所写的代码越来越长, 程序效果慢慢完善, 孩子们心中的喜悦与成功感越来越强, 这也正是程序设计工程中所要经历的种种。VB程序设计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面对对象的思想、算法及数据结构, 更需要教师开动脑筋, 设计合适的例题,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 抓住要点, 自顶向下, 逐步求精的IT设计精神。
高中VB教案1 第8篇
„课程内容标准及教材分析:‟
1.了解程序在计算机中的作用,知道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趋势。2.了解VB程序设计环境,知道在VB程序设计环境中创建程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了解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简单语句格式及其功能,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和函数。
4.初步理解顺序、分支、循环程序三种基本结构,能读懂简单的程序。5.学会在VB程序设计环境中创建、运行、修改简单程序的操作。6.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课时安排:‟
10课时,由于是选修教材且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以课时计划可能会有变动。„第1课时‟
„课题‟:VB基础知识(界面、控件及属性)„课型‟:任务型演示课(无板书)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VB6.0的启动及界面操作,并能独立完成应简单应用程序界面的设计。„教学重点‟:认识VB环境,学会使用控件 „教学难点‟:控件的使用及属性的设置 [教学工具]:多媒体机房及相关的软硬件环境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 „引入‟:截至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必修部分的所有学习内容,其中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处理文本信息和数据信息)、表达(演示文稿表达信息)和应用,掌握了基本的操作要求。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行选修部分《程序设计基础》的学习,学习使用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描述‟:
一、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语言(Computer Language)指用于人与计算机之间通讯的语言。计算机语言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
计算机语言主要分为三类:
低级语言、高级语言(如VB,VC等)、专用语言。
VB的由来:一位叫“比尔”,一位叫“鲍尔”的十分要好的同学都喜欢打游戏,但是随着游戏玩的时间长了,他们发现这些游戏都没有什么意思,于是他们俩便开始研究自己编写游戏,于是也就诞生了Basic程序设计语言,在当时个人计算机正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厂家都对他们的程序感兴趣,于是“比尔”就注册了公司来卖这个Basic程序,而这个公司就是今天大名鼎鼎“微软”而“比尔”就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随着Basic语言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就形成了现在我们学习的Visual Basic语言,其中Visual的意思是“可视的”,这也就意味着现在的Visual Basic是一种简洁明了,所见即所得的程序设计语言。„演示‟:
二、认识Visual Basic
演示VB的启动,并结合启动后的界面讲解VB的界面构成,重点讲解“工具箱”中各“控件”的作用,并演示一些常用“控件”如“Label”、“CommandButton”、“Text”的使用及其“属性”的修改与设置。演示“工程资源管理器”窗口、“属性”窗口、“窗体布局”窗口及“工具箱”的显示与隐藏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标题栏 标准按钮
菜单栏
工具箱
工程资源
管理器
属性窗口
工作区
窗体布局
„演示‟:
三、使用工具箱控件设计软件界面
演示“标签(Label)”、“按钮(CommandButton)”、“文本框(TextBox)”等常用控件的使用并分别修改其“Caption”、“Text”属性。„演示‟:
四、学习任务
在了解以上知识后,请学生独立设计应用程序界面,要求同学参考图例设计《简易计算器》的界面。
„要求‟:请同学们参照作业发布网页的图例独立设计《简易计算器》程序界面并以你的“姓名+计算器”为文件名保存工程并提交作业。„演示‟:VB工程保存方法
VB工程保存方法和前面我们学习的Word和PowerPoint保存方法相似但有点区别,一是VB工程保存时默认的保存路径不是“我的文档”而是VB安装路径目录,提醒学生注意更改保存位置;二是VB工程保存后会形成多个文件,其中包括工程文件(*.vbp)、窗体文件(*.frm)及工程视图文件(*.vbw)。这也就意味着在提交该类作业时,请同学们采用压缩方法提交,避免出现错误。„作业布置‟:
制作《简易计算器》程序界面,并保存工程后提交作业。„教学反思‟:
VB的循环嵌套教案 第9篇
一、课题名称
VB程序设计中循环嵌套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思想,准确掌握“For-Next”循环结构的应用以及循环嵌套的使用。2.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循环的嵌套,能编写双重循环结构的程序;能熟练应用Print 方法、tab()函数和Abs()函数控制输出格式。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锻炼他们探索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循环嵌套语句的结构和使用
2.难点:内外循环的功能及print、tab()、Abs()函数对输出格式的控制
通过多次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重点,学生实训时老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并再最后总结集中讲解一遍重点,难点以让学生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情景引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例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上机实践,得出本节课所教授新知识。
3.分层教学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提问或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并对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给以更多的上机实践指导。
五、教学用具
计算机实训室,visual basic6.0软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把课前调试好的课本上图1-12-1的程序设计演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这个小程序是如何实现的,学完本堂课就知道了!
(二)导入 1.复习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也称重复结构,它的作用是使一段程序能重复执行,被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但重复一般都是有条件的,即在满足FOR语句中的条件下才执行循环体,否则退出循环体。“FOR-NEXT”语句的语句格式:
格式:FOR〈变量名〉=〈表达式1〉 TO 〈表达式2〉 STEP〈表达式3〉
〈语句序列(循环体)〉 NEXT 说明:1)当步长为1时,STEP 1可省略不写;
2)语句序列中可以含有任意多条语句,也可无任何语句,称为空循环; 3)语句序列中可以含有循环结构;
4)有时需中途退出循环,这时用EXIT FOR命令。2.应用循环结构的具体实例
编写程序输出如下字符图形: 1 2 3 4 5 程序如下:
For j=1 To 5 Print j;Next j Print 3.提出问题
上面的代码完成了在一行内输入5个数字,如果要得到三行同样的字符图形,即如图
(一)所示的图形,应该怎么写程序呢?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图
(一)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由讨论和上机实验如何实现输出上面的字符图形
(三)引出循环嵌套结构
要得到图一所示的图形,我们可以将上面的“FOR-NEXT”语句重复3次,但是如果要打印20行,30行甚至更多行呢?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我们知道循环结构能够使一段程序重复执行,如果把上面的“FOR-NEXT”语句放到另外一个循环之中,让它反复执行3次,能不能得到图形
(一)的输出呢?我们一起来试一下:
For i=1 To 3
For j=1 To 5 2
Print j;
Next j
Print Next i 执行程序,得到如图
(一)所示的字符图形。
得出结论:像上面的程序那样,已经知道了循环的次数,可以再利用一个“FOR-NEXT”循环语句,这样就形成了循环中套循环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循环的嵌套。
注意:外循环控制行数,内循环控制
(四)进一步探究、加深理解
再看一个由数字组成的字符图形
(二): 1 1 2 1 2 3 1 2 3 4 图形
(二)观察该图形的特点,其规律是第一行输出1个字符,第二行输出2个字符,第i行输出 i个字符。由刚才的嵌套循环例子可知,外循环控制的是输出的行数,内循环控制输出列数,因此我们只需在图形
(一)程序的基础上把Forj=1 To 5的终值5改为i即可,学生自己上机验证修改后的程序是否能得到图形
(二)。
最后看图形
(三)2
2 3 2 3 4
图
(三)这个图中的字符和图二中的字符一样,只是每行第一个字符的位置不同。要改变每行第一个字符的位置,可以使用Tab()制表函数。图形的程序代码如下:
For i=1 To 4
Print Tab(40-i*3);
For j=1 To i
Print j;
注意:此处课本上为Print i,应该为Print j 才能得到图
(三)Next j
Print Next i 3
课本后面的“想一想”问题由学生自己在课后思考练习
(五)综合练习、探索实践
1.效果演示。把课前调试好的课本上的程序设计再次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演示运行页面。
程序部分演示页面效果图如下:
单击“左上部分”及“右下部分”效果图
2.程序界面设计
由学生参考演示界面自行完成。3.程序代码编写
学生先看课本上已给出的代码,有不能理解的语句的举手询问教师。然后学生根据教材中已给出的代码上机实训,并思考补充教材中未给出的代码。期间前后排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教师最后给出正确答案,并就巡视时学生出现的问题、易错点、难点再讲解一遍。
(六)总结与提升
循环嵌套就是在循环体中又有循环的结构,循环体外的循环称为外循环,循环体内的循环称为内循环。如果程序需要,还可以在内循环里再嵌入另一个循环,从而构成三重循环,甚至多重循环。
循环嵌套应用中的常见错误及其注意事项: 1.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循环变量名称不能相同。
2.外循环必须完全包含内循环,不可以出现交叉现象。
(七)课后思考练习
信息技术教案-VB函数 第10篇
信息技术教案-VB函数
第三节 VB函数 王锋娟 在VB程序中,函数是一种特定的运算。能完成特定的操作。例如:用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正弦值等。由于这些运算或操作在程序中会经常使用到,为此,VB提供了大量的内部函数供我们在编程时调用。VB内部函数按功能可分为 数学函数:数学函数用来完成一些基本的数学计算,其中一些函数的名称与数学中相应函数的名称相同。 转换函数:用来完成转换工作。例如,字符转换成数值,十进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等。 字符串函数:用来完成对字符串的.操作与处理。如字符串的长度、除去字符串中的空格以及截取字符串等。 日期、时间函数:用于操作日期与时间,例如获得当前的系统时间,求出某一天是星期几等。 部分Visual Basic函数 类别 函数 功能 举例 结果 数学 Abs(x) Int(x) Fix(x) Sin(x) Cos(x) Spr(x) 返回参数的绝对值 返回参数的整数部分 返回参数的整数部分 返回参数的正弦值 返回参数的余弦值 返回参数的平方根 Abs(-6.5) Int(8.4) Fix(8.2) Sin(0) Cos(0) Spr(25) 6.5 8 8 0 1 5 转换 Hex(x) Val(x) Str(x) Lcase(x) Ucase(x) 将十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 将数字字符串转换成数值 将数值转换为字符串 将大写字母转换成小写字母 将小写字母转换成大写字母 Hex(100) Val(“123.4ab56”) Str(123.4) Lcase(“HCQ”) Ucase(“hcq”) 64 123.4 “123.4” “hcq” “HCQ” 字符串 Left(s , n) Right(s , n) Len(s) Ltrim(s) Rtrim(s) Trim(s) Space(n) 返回字符串左边的n个字符 返回字符串右边的n个字符 返回字符串的长度 去掉字符串左边的空格 去掉字符串右边的空格 去掉字符串两边的空格 产生n个空格的字符串 Left(“morning , 4”) Right(“morning,2”) Len(“ABCDEF”) Ltrim(“ ABC”) Rtrim(“ABC ”) Trim(“ ABC “) Space(3) “ning” “morn” 6 “ABC” “ABC” “ABC” “ ” 日期 时间 Time Timer Date Now Day Month Year Weekday 返回当前的系统时间 返回从午夜开始到现在经过的秒数 返回当前的系统日期 返回当前的系统日期与时间 返回日期代号(1~31) 返回月份(1~12) 返回年份 返回表示星期的代号,星期日为1; 星期一为“2”星期六为“7” Time Timer Date Now Day(“,9,7”) Month(“2002,9,7”) Year(“2002,9,7”) Weekday(“2002,9,7”) 7 9 2002-9-7 7 Loadpicture RGB( ) 为VB图片框或图像框装载图片 Loadpicture( ) Rgb(red, green, blue) 随机 Rnd(x) 返回一个随机数值 Rnd 0~1之间的某数 注: (1)Int 函数和Fix函数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参数x为负数,则Int返回小于或等于该参数的第一个负整数,而Fix 则会返回大于或等于参数的第一个负整数。 例如:Int(-8.4)=-9而Fix (-8.4)=-8 (2)Val 函数在执行转换时,在它不能识别为数字的第一个字符上,停止读入字符串。 函数编程练习: 1、 在窗体上建立3个文本框和一个命令按钮,各对象的设置如下表: 对象 属性 值 窗体 文本框1 文本框2 文本框3 按钮1 Caption text text text caption 字符转换函数 text1 text2 text3 确定 事件:单击“确定”时,text1中显示“Good Morning Students” text2中显示小写 text3中显示大写 2、 改变以上按钮的单击事件过程代码,获得当前时间、日期、星期
vb实例教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