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VI的性能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VI的性能范文(精选7篇)

VI的性能 第1篇

关键词:Cr(VI),吸附,褐煤残渣,腐植酸,动力学,吸附等温式

0 前 言

电镀、制革、染色等行业中含Cr(VI)离子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提取腐植酸后的褐煤残渣表面有许多孔穴,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本工作采用提取腐植酸后的天祝褐煤残渣对重金属离子中的Cr(VI)进行吸附处理,考察了其吸附规律及吸附动力学特性。

1 试 验

1.1 天祝褐煤残渣的制备

在室温下将1 g Na2CO3,3 g NaOH加入烧杯,加200 mL蒸馏水后,100 ℃水浴中加热,再加入10 g天祝褐煤,于100 ℃水浴条件下搅拌1.5 h至烧杯内液体变为黑褐色浊夜,将烧杯取出冷却,放置过夜,静置分层。弃去上层清液,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物,然后进行抽滤。将滤渣在100~105 ℃下烘干,即得到提取腐植酸后的褐煤残渣。

1.2 吸附性能测定

分别移取不同体积、一定浓度的Cr(VI)离子标准溶液,置于7个100 mL碘量瓶中,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天祝褐煤残渣,用HCl调pH值至5[1],用THZ - 82康氏恒温振荡器室温下振荡,静置24 h后过滤。取0.5 mL上层清液于50 mL比色管中,加2.5 mL H2SO4溶液及2.5 mL二苯碳酰二肼溶液, 加纯水至刻度,立即混匀,静置10 min;于540 nm波长下,用3 cm比色皿,以空白液为参比,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确定吸附后溶液中Cr(VI)离子浓度,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天祝褐煤残渣对Cr(VI)的吸附量Qt及吸附率η分别按下式计算:

undefined

undefined

式中 Qt t时刻吸附量,mg/g

C0 Cr(VI)离子起始浓度,mg/L

Ce Cr(VI)离子平衡浓度,mg/L

V 溶液的体积,L

m 吸附剂的质量,g

2 结果与讨论

2.1 天祝褐煤残渣投加量对Cr(VI)吸附率的影响

将7份50 mL 100 mg/L Cr(VI)标准溶液,分别放入7个100 mL碘量瓶中,定容至100 mL,用HCl调pH值至5,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天祝褐煤残渣,摇匀,室温(20~25 ℃)下在振荡器中分别振荡4 h。相应的吸附率见图1。由图1可知,在研究的范围内,吸附剂对Cr(VI)离子的吸附率随其用量的增大而增大。

2.2 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

取20 mL 100 mg/L Cr(VI)的标准溶液,分别放入7个100 mL碘量瓶中,定容至100 mL,用HCl调pH值至5,再分别加入0.1 g(精确到0.1 mg)天祝褐煤残渣粉末,摇匀,室温(20~25 ℃)下,在振荡器中分别振荡1~7 h;取上层清液,确定吸附后溶液中Cr(VI)的浓度,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残渣对Cr(VI)离子在1~4 h内吸附很快,4 h后吸附明显减慢;吸附时间为4 h左右时,吸附率达到最大值56%,吸附量达到最大值11.2 mg/g,其后进一步延长时间,吸附量趋于平稳。因此,残渣对Cr(VI)离子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4 h。

2.3 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温线反映的是达到平衡时吸附量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图3是根据图2作出的吸附等温线,这是常见型的线。它表明随着天祝褐煤的吸附位被覆盖,Cr(VI)越来越难碰撞到表面吸附位,即Cr(VI)在天祝褐煤表面不是垂直排列或者同天祝褐煤表面的溶剂分子没有强烈的竞争[2]。

采用了Langmuir和Freundlich 2个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图4和图5。

其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见表1。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undefined

式中 b 特性常数

Qe 吸附量,mg/g

Qmax 最大吸附量,mg/g

Ce 平衡浓度,mg/L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undefined

式中 Kf,1/n 特性常数

Qe 吸附量,mg/g

Ce 平衡浓度,mg/L

Langmuir吸附模型是在假设吸附剂表面吸附位点属于同一类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而Freundlich吸附模型适用于表面具有不同类型吸附位点的情况,两者均为双参数模型,在各种等温线模型中使用最为广泛[3]。尽管作图4也能得到直线,但对于液相吸附严格服从Langmuir吸附理论的情况是很少的,故此Langmuir吸附模型在此并不适用。天祝褐煤残渣对Cr(VI)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

Freundlich模型中的2个参数分别是Kf 和n,Kf表示吸附能力,与亲和力和吸附容量有关;1/n反映了吸附的强度,与吸附剂 - 吸附质之间的亲和力有关,n>l是进行有效吸附的前提[3],本工作测得的数据均在该范围内。

2.4 吸附动力学

在吸附动力学中,常用于描述吸附动力学方程的数学模型有Lagergren准一级,Ho准二级和二级动力学方程[4,5]。利用相关方程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动力学试验数据与Ho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较为吻合,说明天祝褐煤残渣对Cr(VI)的吸附过程可用Ho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描述(见图6)。

由图6可知,该吸附反应为准二级动力学反应,其吸附动力学方程为:

t/Qe=0.077 1 t+5.514 3

相关系数R2=0.960 4。

3 结 论

将天祝褐煤提取腐植酸后的残渣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Cr(VI),在室温(20~25 ℃),pH值为5的条件下,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平衡时间约为4 h。其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但对于液相吸附,Freundlich吸附模型更适合,其R2=0.968 6,特性常数n为2.044 6,其值在2~10之间,也说明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过程可用Ho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描述。

参考文献

[1]陈峰,李静萍,王晓强,等.天祝褐煤腐植酸对Cr(VI)的吸附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07,36(7):670~672.

[2]近藤精一,石川达雄,安部郁夫.吸附科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马娟娟,王学松,马卫兴,等.2-巯基苯并噻唑直接键合硅胶的制备及其对Cu(II)的吸附性能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8,24(4):361~367.

[4]丁萍,黄可龙,李桂银.壳聚糖衍生物对Zn(Ⅱ)的吸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J].化学通报,2006,69(7):503~507.

VI的性能 第2篇

关键词:Mg-Al水滑石焙烧产物,结构调节剂,吸附,Cr(VI),分等级结构

含铬废水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严重危害,特别是六价铬Cr(VI)的毒性很大,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具有高致癌性,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因此含Cr(VI)废水的治理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2,3]。目前含Cr(VI)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过滤法和吸附法等[4,5],其中吸附法具有工艺简单、容易操作和成本较低等优点,但关键是要寻找高效且价格低廉的吸附剂。

水滑石或类水滑石类物质又称层状双金属复合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为层间有可交换的阴离子、层板表面富含大量羟基的典型阴离子型层状结构材料,其化学通式为[MII1-xMxIII(OH)2]x+[An]x/nmH2O,式中MII和MIII分别为二价和三价阳离子,而An?几乎可以是任一种有机或无机阴离子[6]。它在一定条件下的焙烧产物(Layered Double Oxides,LDOs)可重新吸收水中的阴离子从而恢复为层状结构的水滑石,这种独特的“记忆效应”使得水滑石在吸附、离子交换和催化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7,8]。目前制备Mg-Al-LDHs的方法主要有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等[9,10,11],其中水热法的化学可操作性和可调变性强,可以较好地对产物的晶粒大小、二次粒子的形貌和分散性进行调控[12,13]。有关Mg-Al-LDHs和Mg-Al-LDOs吸附染料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4],但采用结构调节剂对其物化性质进行调控并与Cr(VI)的吸附性能进行关联的研究还鲜有报道。

本研究以硝酸盐和尿素为原料,首次采用Pluronic三嵌段共聚物P123(EO20PO70EO20,式中EO和PO分别表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下同)、F127(EO106PO70EO106)或聚丙烯酸钠(PAAS)结构调节剂辅助水热均相沉淀焙烧法制备出系列分等级多孔结构的Mg-Al-LDOs,并对比研究了上述结构调节剂对产物结构、形貌等物理化学性质和Cr(VI)吸附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样品的制备

硝酸镁、硝酸铝、尿素、乙醇、聚丙烯酸钠、铬酸钾和浓硫酸,均为分析纯试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P123、F127,德国BASF公司;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

称量6.14g的硝酸镁,3.0g的硝酸铝,21.6g的尿素和一定量的结构调节剂,溶解于60mL蒸馏水中持续搅拌1h,然后转移至聚四氟乙烯衬底的水热反应釜中,在140℃下水热反应20h后,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出沉淀,并用蒸馏水洗涤3次,最后一次用无水乙醇洗涤,收集沉淀在80℃下真空干燥12h,在500℃下焙烧5h,制得Mg-Al-LDOs。没有添加结构调节剂的样品命名为LDO-A-0,添加1.2g P123的样品命名为LDO-A-2,添加1.2g PAAS的样品命名为LDO-B-2,添加1.2g F127的样品命名为LDO-C-2。

1.2 样品的表征

采用日本Rigaku公司的D/Max-RB型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采用Cu-Ka靶,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为40KV和80mA,在10°~80°内连续扫描。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的S-4800型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形貌。采用Micromeritics公司的ASAP2020型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测定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1.3 吸附实验

用K2Cr2O7和蒸馏水配制一定浓度的Cr(VI)溶液,加入一定量的吸附剂(1.0g/L),调节溶液PH至3,置于恒温震荡箱中(25℃,180r/min),间隔一定的时间取样,用0.45μm无机滤膜过滤,Cr(VI)的浓度采用国家标准(GB7467)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样品对Cr(VI)的吸附量qt[1]:

式中,qt为t时样品的Cr(VI)吸附量(mg/g),C0和Ct分别为Cr(VI)溶液的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t时的浓度(mg/L),m为吸附剂的质量(g),V为溶液的体积(mL)。

2 结果与讨论

2.1 Mg-Al-LDOs的物相结构

图1给出了样品的XRD图谱。由图1可以看出,没有添加结构调剂的样品LDO-A-0在2θ=33°、44°、63°出现了3个明显的衍射峰,分别对应物相MgO的(111)、(200)和(220)晶面,这是由于焙烧后水滑石转化成MgO物相。而添加了结构调节剂的样品LDO-A-2、LDO-B-2和LDO-C-2在2θ=33°处的特征峰减弱消失,样品LDO-B-2在2θ=37°和78°处出现了较弱的衍射峰,说明所加的结构调节剂改变了样品的物相结构。样品LDO-B-2在(200)和(220)的衍射峰比样品LDO-A-0的更尖锐,而样品LDO-A-2和LDO-C-2在(200)的衍射峰比样品LDO-A-0的弱。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得到的样品LDO-A-0、LDO-A-2、LDO-B-2和LDO-C-2的晶粒大小分别为19.4nm、8.4nm、11.5nm和10.0nm。也说明添加上述结构调节剂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弱化LDOs前驱物的结晶过程,影响程度按照PAAS、F127和P123的顺序逐渐减弱。

[(a)LDO-A-0,(b)LDO-A-2,(c)LDO-B-2,(d)LDO-C-2]

2.2 Mg-Al-LDOs的形貌

图2给出了样品的SEM照片。没有添加结构调节剂的样品LOO-A-0(图2a)表现为微米级的片层状结构。添加了P123的样品LDO-A-2(图2b)表现为直径约10μm的椭球体和长度约5μm的棒状结构共存。添加了PAAS的样品LDO-B-2(图2c)表现为直径约50μm的类球状结构。添加了F127的样品LDO-C-2(图2d)表现为长度约为10μm的线状结构的团簇体。这说明所添加的结构调节剂对产物的形貌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P123和F127分别有利于产物形成棒状和线状结构,但相比之下,具有较大分子量的F127对产物形貌的影响较分子量较小的P123更为显著,不仅可以使产物更好地组装为线状结构的团簇体,并且使这种分等级结构分散地更好[15]。而化学结构不同的阴离子型PAAS结构调节剂含有高度亲水性的基团,可与Mg-Al-LDH层板表面富含的大量羟基相互作用;其中的羧酸离子还能以单齿配位、螯合作用和桥式二齿结构等多种方式与金属离子络合,有利于产物形成类球状结构[3,16]。上述分等级结构至少由二层分等级组织构成,以添加P123制备的微米级棒状结构为例:第一层为纳米尺度的晶粒,第二层为纳米晶粒按特定方向自组装形成的自支撑微米级棒状结构。

[(a)LDO-A-0,(b)LDO-A-2,(c)LDO-B-2,(d)LDO-C-2]

2.3 Mg-Al-LDOs的织构性质

图3a和图3b分别给出了样品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曲线。根据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分类,图3a中所有样品的N2吸脱附等温线均属于IV型,滞后环属于H2型,说明样品为典型的墨水瓶状介孔材料[17]。与不添加结构调节剂制备的样品LDO-A-0相比,添加P123和F127后所制备样品LDO-A-2和LDO-C-2的滞后环稍微变陡,而添加PAAS所制备样品LDO-B-2的滞后环稍显平坦,这与图3B中的孔径分布曲线结果一致。图3A还显示,样品LDO-A-2、LDO-B-2和LDO-C-2在相对压力P/P0=0.95~1.0处也存在着一个很小的与狭缝状大孔密切相关的H3型滞后环,说明结构调节剂的加入改变了孔的形态。这两类孔的形成途径为:初级晶粒团聚间孔和二次粒子团聚间孔[18,19,20]。相比之下,所述样品在P/P0<0.4范围内的吸附量按照LDO-A-2、LDO-A-0、LDO-B-2、LDO-C-2的顺序递减,说明其比表面积逐渐减小。图3b显示,样品LDO-A-0、LDO-A-2、LDO-B-2和LDO-C-2的最可几孔径分别为7.1nm、7.3nm、7.3nm和6.1nm;与不添加结构调节剂的样品LDO-A-0相比,添加P123和F127后所制备样品LDO-A-2和LDO-C-2的孔径分布更加集中,而添加PAAS所制备样品LDO-B-2的孔径分布稍宽。

[(a)LDO-A-0,(b)LDO-A-2,(c)LDO-B-2and(d)LDO-C-2]

表1进一步给出了上述样品的孔结构参数。由表1可知,与不添加任何结构调节剂、添加F127和PAAS制得的样品相比,添加P123制得的样品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131.8m2/g)和最大的孔容(0.31cm3/g)。此外,添加PAAS制得样品的平均孔径为11.1nm,比其它样品略大,这可能与PAAS较大的分子量有关。

2.4 Mg-Al-LDOs的吸附动力学

图4a和4b分别给出了样品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曲线。图4a显示,样品对Cr(VI)的吸附速率较快,在10min内可迅速地达到平衡吸附量的80%,在180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但添加P123制备的样品LDO-A-2表现出比其他样品更好的吸附性能。

[(a)LDO-A-0,(b)LDO-A-2,(c)LDO-B-2and(d)LDO-C-2]

为了探讨吸附机理,分别采用拟一级速率方程(2)和拟二级速率方程(3)对样品的吸附动力学曲线进行了拟合[1,21]。

式中:k1为拟一级速率常数,k2为拟二级速率常数,qt为t时样品的吸附量,qe为样品的饱和吸附量。

图4b显示,样品的吸附过程很好地符合拟二级速率方程,LDO-A-0、LDO-A-2、LDO-B-2和LDO-C-2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8、0.9988、0.9986和0.9962。这说明上述样品的吸附控制步骤可能为化学吸附或某活化过程[1,22]。铬酸根阴离子在LDOs上的吸附可分为层间离子交换吸附和外表面吸附[23],外表面吸附包括铬酸根阴离子与Mg-Al-LDOs表面基团形成络合物以及铬酸根阴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分布在粒子表面。一般的,比表面积越大提供的表面基团更多,吸附量也会增大,但是样品LDO-C-2的比表面积比LDO-A-0小,但是吸附量却更大,说明添加结构调节剂可以影响表面基团的活性,影响程度按照PAAS、F127和P123的顺序逐渐增强,这可能与结构调节剂的结构有关。

进一步研究表明,Cr(VI)初始浓度增加到100mg/L时,LDO-A-2对Cr(VI)的平衡吸附量达46.5mg/g,而LDO-A-0、LDO-B-2和LDO-C-2对Cr(VI)的平衡吸附量仅分别为32.0mg/g、23.6mg/g和35.5mg/g。继续增加Cr(VI)初始浓度,样品平衡吸附量不再上升。上述样品中LDO-A-2的比表面积最高、孔容最大,提供的表面基团最多而且活性最强,因而其初始吸附动力学最快、吸附量最大。

3 结语

浅谈VI设计中的色彩 第3篇

随着人们对企业形象的印象化,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 不得不用战略的眼光审视自己的经营策略, 用良好的视觉效果为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 用最适合独有的色彩系统来代表企业的公众形象、加深人们的印象, 是企业的不二选择。

一、VI设计中的企业标准色

企业标准色是用来代表企业形象和内涵的色彩, 可以是单独的一个颜色, 也可以是多种色彩的组合, 还可以借助辅助色彩来制造丰富的视觉效果。企业将选定的固定色彩或是色彩组合运用在所有视觉传达系统中, 通过色彩独有的视觉效果突出企业经营的理念、产品的特点和企业所要塑造的形象。但是有一点需要强调, 企业的标准色一旦确立了, 就不要任意改动。

企业的标准色的选择, 要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或者产品的特点和内涵, 试图通过企业标准色的表达, 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信赖感, 获得消费者的喜爱从而促进消费, 塑造企业的优质形象。

企业标准色是应用于VI设计中所有项目的指定色彩, 广泛地应用于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产品包装、企业服饰、建筑外观内饰等。企业标准色在多种宣传手段中频繁出现, 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视觉形象、表现企业或产品的特质。有很多成功的企业标准色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可口可乐的红色、麦当劳快餐店的明黄色、爱马仕的橙色等。企业标准色的组合一般在三种色彩以下。

企业的标准色在应用中除了有一个主要的色彩, 有时还需要一些色彩来作相应的辅助, 来作更详细的区分, 比如产品不同的系列, 公司不同的部门等。这种做法能够使企业的色彩特征更准确, 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是企业标准色的补充运用, 与标准色相协调。

二、VI设计中色彩的情感

就情感的传递而言, 色彩的表现力远远超过图像、文字等设计构成元素。色彩教育学家约翰内斯.伊顿曾说:“色彩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精神和活生生的灵魂。”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在VI视觉识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来确定企业标准色呢?首先要适合企业的文化理念, 产品特性, 消费者心理等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 才能够总结出企业标准色大致所要传递的情感目标, 从而选择出与之相符合的色彩组合。色彩所具有的情感表现力, 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印象和心理积累, 也就是色彩能让人产生联想和一些象征意义。色彩的联想是我们习惯于在看到某种色彩时与我们以往的记忆、过去的经验相重叠的一种思维。色彩不仅仅能够使人有视觉的联想, 可能也会有一些其他感官的联想, 比如声音、嗅觉、味觉、触觉等等。随着年龄的变化、教育程度的不同, 色彩还会让人联想到一些抽象的意念。

在色彩中, 最容易吸引注意的是红色, 根据这一特点, 红色常常被用来作警告警示的标志, 一些危险品、防火用品的色彩也往往采用红色, 来提高人们的警觉性。在积极的方面, 红色代表温暖热情、活力热忱。在我国, 红色代表喜庆、欢乐, 在春节和一些其他重要的节日, 人们喜欢穿红色的衣服, 贴红色的对联剪纸等恭贺新禧。

橙色也是一种高明度的色彩, 在工业安全用色中也常用来作警戒色, 如救生衣、户外服装、登山用品等。橙色明亮耀眼, 在使用时要注意搭配, 突出其活泼的个性。

黄色明度高, 常用来作危险警告色或是提醒注意, 比如大型工程机器、安全帽、雨具等, 都经常使用黄色。

而绿色则传达了自然、希望、理想、生机等意象, 常被用于医疗卫生业和服务业, 绿色在视觉上可以避免眼睛疲劳。

蓝色传达出理性、沉稳、睿智、博远等意象, 在商业设计中常用来表现高科技产品, 比如计算机、手机、电器等等。另外, 蓝色在视觉上不那么明快, 也常代表忧郁。

紫色和粉色都是比较女性化的色彩, 视觉上比较柔和, 不是十分有力度, 在商业应用上比较受限, 往往用来表现女性相关产品, 不大用来作主打色。

咖啡色常用来表现原生态的材质, 如木材、棉麻等, 或是食物类如咖啡、茶、面包等, 因其色彩浑厚内敛, 也常被用来代表复古、古典和优雅的形象。

黑色在商业设计中常用来表现尊贵、稳重、高科技等特征, 如电视、手机、电脑、跑车、音响等大量应用黑色。黑色也用来代表庄严肃穆、黑色和白色属于无彩色、是永不退流行的色彩, 易于搭配。黑色的缺点在于有时会显得比较沉闷, 要适当搭配来避免。

白色给人寒冷洁净的感觉, 具有高级、科技的感觉, 十分易于搭配。灰色和黑色、白色都属于无彩色, 给人柔和高雅的印象, 也常用在科技产品上, 使用灰色要适当搭配来避免刻板僵硬的感觉。

色彩的情感因素受到地域、文化、环境等影响, 在使用时要注意相同的色彩在不同地方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在中国葬礼时往往穿白色的衣服, 披麻戴孝的意思, 而在西方白色代表纯洁, 新娘在举行婚礼时都穿着洁白的婚纱。

企业的标准色也不一定只选用一种色彩, 用一些色彩来搭配可以制作出更加丰富的组合、更有内涵的效果。

三、VI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通过一些色彩在企业形象塑造中的成功案例, 我们可以感受到色彩带来的强烈的象征意义和巨大的宣传效果。比如可口可乐公司代表性的红色, 红色代表着激情涌动、活力四射、勇于冒险, 符合青少年的情感喜好和消费品位, 无论在包装还是海报宣传, 大量的红色代表着可口可乐的精神, 深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另一个例子是苹果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常用的白色。在以往的科技产品设计中, 往往会使用黑色来代表科技感和高级感, 苹果公司反其道而行之, 使用大量的白色做产品和宣传用色, 苹果公司的白色耳机线与众不同, 在青年人中广为流行, 反而成就了其独特的新潮的形象。

企业标准色的运用要有策略性, 要有多方面的考量, 要符合企业的形象、产品的特性、色彩的可复制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目标人群的消费心理等等, 只有正确地运用企业标准色才能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莉.CI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

[2]杨仁敏.CI设计[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关于高职院校VI设计教学的探索 第4篇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实用技能型的高级人才为宗旨, 围绕着职业技术岗位, 以能力培养为主轴, 实践教学大于理论教学, 重在培养能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操作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探索方向应与高职生的学业、就业与创业紧密结合, 在人才的培养上具有对未来职业岗位的明确定向性与良好适应性, 从而使高职生获得就业与创业的技能与本领。

VI设计是艺术设计岗位从业人员经常接触到的一类设计项目, 是否具备较强的VI设计创意与制作能力, 是衡量艺术设计岗位专业人才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为了遵循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VI设计教学的特点应是通过理论的教学与设计的实践, 使学生基本了解CIS的发展历史、组成等理论知识和成功案例, 并通过市场调查和设计实训, 重点掌握VI设计的内容、原则、方法、技巧等, 形成较为全面的、与市场要求相接轨的VI设计与制作能力, 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营造良好的条件。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 VI设计教学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二、高职院校VI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1. 设计内容一味套用, 针对性不强, 缺乏个性。

翻阅各高职院校学生所做的VI设计手册, 不难发现, 除了基础部分前期的设计还有点个性与不同外, 后面部分乃至应用系统部分的设计几乎大同小异, 对此项目独特的、针对性的设计内容很少, 降低了整套VI设计项目的视觉效果。如将两个学生设计的两套不同企业的VI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除了标志部分不同以外, 大部分的设计内容都像一个模板出来的, 没有彰显企业独有的性质, 设计定位与风格不具有特征性。

2. 教学中缺少针对性训练, 学生快速出稿能力欠缺。

在传统的设计教学中, 学生往往习惯以长期作业的形式来完成设计作品。通过长期作业, 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 在不断修改、钻研与完善中提升专业水平。VI设计教学的最终成果也是要求学生提交一整套的VI设计, 突出了这种长期作业的特点。然而, 在实际设计岗位中, 经常出现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出稿的情况。由于工作经验与在学校期间这方面针对性的训练不够, 往往使很多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感到措手不及, 产生挫败感。

3. 教学与实训的内容不重实际, 灵活多样的选题较少。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特点,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大都趋向于中小企业, 甚至自行创业,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VI设计的教学目的必须与学生的就业甚至创业有一定的承接关系。但是, 现今很多高职院校VI设计教学的现状是教学与实训的内容不重实际, 多数还在大企业、大公司等设计项目上选题, 学生真正接触的实际设计项目很少, 选题思路狭窄, 不能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教师在学生选题上轻视对中小企业、团体、品牌、活动及个人等灵活实用的设计项目选题的引导, 从而出现培养方向上的偏差。

三、高职院校VI设计教学的探索

根据以上高职院校VI设计教学中所暴露出的现状问题, 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 我进行了以下五方面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1. 选题方向。

针对VI设计教学中, 教学与实训的内容不重实际、灵活多样的选题较少的现状, 尝试实际项目与虚拟项目即实题与虚题相结合的实训手段, 引导学生将选题重点转移到中小企业VI的设计制作, 将VI设计项目的选题方向作一定的扩展, 如某次活动、某个小型团队、某个店铺甚至是某个个体等, 这样实题的选择机会大大增加, 也同时激发和满足了一部分学生自主创业的欲望与需求。通过实题与虚题结合的实训手段, 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识别市场,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今后工作中真实的设计环境, 为就业拓宽道路。

2. 设计内容。

VI设计针对性不强, 缺乏个性, 这无疑是很致命的。学生所做的整套VI设计项目从内容上看, 不应是对现有的, 或老师提供的模板的机械套用。高职院校VI设计教学中, 设计内容的侧重点应放在标志设计及标志的延展性设计上。以标志设计为教学起始点, 逐步引导进入标志的延展性设计。延展性设计不仅能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意表现能力, 而且能体现设计的个性化, 其小而灵活多变的特征更适合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在实用型的VI设计过程中, 若能针对性地强调其延展部分设计, 将会提升整套VI设计的视觉效果, 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实践阶段。

(1) 信息获取阶段。这是设计之前必不可少的阶段, 通过市场调研、资料收集、分析整理, 将实训中与项目客户有关的资料信息汇总, 尽可能多地获得对该设计项目的信息资料, 形成较为全面的概念。这一阶段中, 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来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工作十分关键, 往往是学生形成设计概念的源泉。学生可以在与客户接触及研究大量针对性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整理后找出设计概念的切入点, 将信息符号化、视觉化, 形成符合客户需求的设计概念与创意灵感。

(2) 创意草图阶段。勾画草图阶段也是创意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 VI设计项目中, 标志设计的初期阶段应鼓励学生提供多稿设计方案, 可尝试采用头脑风暴等方法进行VI标志设计部分的创意思维训练。如在一个实训项目中, 教师以分组的形式将学生组成各个设计团队, 各组就每位学生提供的标志设计的方案进行讨论, 提倡自由发言, 各成员畅所欲言。利用手绘这一快捷的表现方式, 尽情发挥, 任意思考, 启发推导出好的创意, 在朦胧的草图中不断获得清晰的设计形象。

(3) 制作成稿阶段。视觉形象定位后, 就需要进入制作成稿阶段, 这是学生制作技能得以应用到实践中的最好验证与锻炼。学生通过应用电脑软件及各种表现手段, 竭尽所能地呈现出VI设计项目完美的视觉效果。娴熟的软件操作能力与规范的制作工艺是教师必须严格把关的。此外, 还应注意引导训练学生对整套设计的整体把握能力。

4. 岗位适应。

由于高职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否在进入社会后, 迅速适应设计师的职业岗位非常重要。在设计实践中, 经常会遇到设计师被要求在强制性的短时间内, 呈现一份设计方案的情形, 如: (1) 面对客户当场设计出方案并与客户直接沟通、交流与修改; (2) 在今后求职应聘面试中; (3) 在各种专业技能考核中。在这些情形下, 需要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应变反应能力与快速表现能力, 以便更好地适应今后的职业岗位。

只有创意与表现高效率, 才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快题训练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创意与表现高效率的方法, 是作为设计师岗位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要求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 从构思到最终的表现, 完成一个指定项目的设计方案。在VI设计教学中, 学生在最终独立完成长期作业整套VI设计的同时, 教师也可在课堂上增加一些短期作业快题训练, 如在课堂上设定两小时时间里, 完成指定某一企业、某一产品、某次会议等的标志设计及其释义。当然, VI设计教学中的快题训练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标志的设计, 还可以贯穿于整个VI设计教学的各个内容阶段。对象上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 也可以是以团队形式合作完成, 最后由教师讲评总结。这种将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穿插进行的教学方法, 更有利于学生对今后职业岗位的适应性。

5. 思路拓展。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提出“自主创业”的号召, “自主创业”俨然成为大学生的重要选择之一。有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也选择了创业之路, 如开办自己的公司、工作室、形式各异的小店、商铺等, 其公司、店铺的视觉形象设计必不可少。显然, VI设计实践中, 富有创意的、小而实用型的VI视觉形象设计更为需求, 也更能激发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欲望。所以, 高职院校的VI设计的教学思路也应更为宽泛些, 不能仅限于常规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还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技能的培养。教师从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培育角度出发, 去探索和引导实践教学, 使学生在今后就业和创业中实际接触的设计项目及所需技能与在校所学所练相一致, 帮助学生在今后就业和创业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与自信心。

总之, 伴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 面对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 围绕高职院校VI设计教学的相关研究与探索还在不断更新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紧密结合, 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业、就业和创业为导向, 努力实现艺术设计高职生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 将是高职院校VI设计教学人才培养的总方向。

参考文献

VI设计中的视觉形式探讨 第5篇

一切视觉艺术作品都是由点、线、面、肌理、色彩等视觉要素组成的结构关系, 无论是原始的洞穴壁画, 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还是十九世纪的印象派绘画, 一直到现代艺术, 概莫能外, 尤其是19世纪和20世纪的表现主义、达达主义、未来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竞相争锋, 形式问题被提升到了艺术本质所在。

2 视觉形式是视觉艺术的基本存在方式

2.1 视觉形式的内涵

形式是西方美学和艺术史中的基本概念, 只要大家略微了解一下美学的历史, 就会知道形式的重要性了, 从古希腊时代一直到今天,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 就在于他们的“形式”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形式是各个部分的比例安排, 形式是对象的轮廓, 形式是主体对对象的构成作用。

2.2 视觉形式的要素

2.2.1 表层视觉形式要素

海德格尔认为, 在所有的艺术作品中都存在着“物因素”如雕塑中的石材, 绘画中的色彩等, 艺术作品以这些物的因素为媒介, 产生了外在的视觉形式, 它包括线、体面、色彩、肌体、光影、空间等。

而线条是表层的视觉形式最基本的要素, 事物的轮廓是用线条来表现的, 安格尔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大师, 就对线条进行了大胆而深刻的探索,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用线条来表现的, 他认为刻画人物“要用基本线条揭示出对象的个性特征和本质”。尤其线作为一种造型的手段, 是其它造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给人强烈、鲜明的印象, 如原始岩画和儿童画, 我们的原始先民在洞穴石壁上用寥寥的几根线条就表现出充满野性和生命力的动物形象。

色彩作为视觉形式媒介之一, 是艺术家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 人们的视觉对色彩十分敏感, 因此色彩所产生的美感最为直接和强烈, 色彩造型之所以成为可能, 一方面是由于色彩本身的性质, 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人的视觉与色彩的相互作用, 人的眼睛感受到的一切色彩都具有明度、色相、纯度三种性质。印象派代表画家塞尚对色彩造型颇有研究, 早期他对光和色彩的关系进行探索, 进而把色彩与坚实的造型风格结合起来,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2.2 深层的视觉形式要素

深层视觉形式事实上最终凝结为艺术中的形式法则, 如比例、均衡、节奏等, 任何的视觉艺术作品, 这些内在的形式都主宰着人们的视觉判断并左右着人们的视觉感受。

空间关系就是视觉艺术作品中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这种逻辑关联性可以用和谐、呼应、平衡、对比等概念来定义, 它将表层形式如线条、肌理、色彩、形状在空间中有机地组织和统一起来, 构成一种空间结构关系, 如在一幅画中, 色彩是欣赏者最先关注的, 它的面积、明暗、光影的表现等在整体中所构成的效果是一幅油画的决定性因素, 但同时线、面的走向是否与其他的因素构成呼应、对比、均衡的结构关系, 也是影响一幅画的整体美感的因素。

美与不美的关键在于形式之中, 形式如何能美, 有它自己的规律。江南名居白墙黑瓦, 黑门窗的各式各样, 疏密相间的黑白几何形, 构成了具有迷人魅力的形式美。

3 VI设计中的视觉形式

VI (Visual Identity) 是企业“视觉识别设计”的简称, 也是CI (Corporate Identity) 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I在美国得到了飞速发展, 美国的平面设计大师保罗﹒兰德为现代企业IBM所设计的形象系统至今广为人颂, 成为世界设计史上设计的经典范例。

VI设计实质上也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 视觉艺术的构成法则和形式规律也是VI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从表层形式可以表现为形状、色彩、肌体、点线面等构成要素。从深层表现形式, 可以表现为和谐、对称、均衡、对比、节奏等组织形式, 视觉形式中美的规律在VI设计中鲜明的表现出来。如“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 该标志由香港著名设计家靳埭强先生1986年设计, 其创意受到编结红绳的古钱的启发, 钱孔与红绳构成一个“中”字, 寓意中国, 古钱代表银行的性质, 外圆则象征全球发展, 整体寓意“天圆地方”。

中国银行标志是一个既简洁又包含丰富形式结构, 具有良好的可识别性和传达性的标志。视觉形式虽然不能完全左右受众的心理感受, 但仍然可以利用视觉习惯的惯性, 引导受众依照设计师的设想去观看, 中国银行标志的形式结构最先让人看到, 外形的“圆”与内部的“方”构成了一组视觉对比关系, 但是这种对比又是在调和的基础上进行的, 图形中圆与方的对比被方形外部的弧线削弱、融合。其次, 图形中还体现了面与线的对比关系, 整体上, 该标志图形线条均匀、空白均衡, 整体上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面”但仔细分析其实这个“面”是由均衡的“线”旋转而成的, 这种线与面的对比关系, 在动静之间增强了画面的节奏和韵律的美, 其实标志设计就是在空间中将重复、对比、调和、对称、均衡、渐变等多种构成手法用一种结构关系把他们组织起来, 形成一种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形式, 从而将企业的美好形象传递出去。

从色彩来看, 该标志图形采用中国传统的吉祥红色作为基本色调,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各种颜色都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 红色在人类的原始时期, 象征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 随着时间的演化, 红色还被用来代表吉祥、幸福并象征活力、愉快和庄重。该标志图形用红色作为标准色, 一方面表达了中国传统的祈福平安的心理诉求, 另一方面则表达了锐意进取的企业精神。正吻合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

中国人民银行的标志外形是由三个古刀币组成的“人”字形, 图形简洁, 视觉效果强。让人过目不忘。该图形是由一个古刀币形重复旋转120度构成的圆满图形, 三个“方”形的刀币外形我们看起来其实隐含一个圆形。构成画面的方圆对比。方形“实”圆形“虚”从而又形成虚实对比。整个图形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起来都完全对称, 给人一种庄重的视觉感受。其中, “图”与“底”相互映衬,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图形中的刀币形成画面中的“图”, 空白部分形成画面中的“底”即“人”字形状。很好的解释了标志图形的本质意义。

4 小结

视觉形式成为艺术创作和设计的必由之路, 但是, 现今专业艺术教育往往只从操作层面入手进行, 结果使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 通过对视觉形式的探讨和研究, 从而大大提升和解放创作的自由度和创作的空间。总之, 艺术创作设计的魅力在创新, 即形式的创新。让我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自由飞翔吧。

参考文献

基于VI的动态应变测试系统设计 第6篇

1 硬件部分设计[1,2,3]

1.1 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系统的总体框架图如图1。

从总体上来说,系统可分为三个部分:

1)系统主计算机,主要完成数据的分析处理、显示表达,并且完成对PXI数据采集设备和信号调理适配设备的控制。

2)PXI数据采集设备,主要完成对128路动态应变信号的高精度、高速率并行采集。

3)SH调理适配设备,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对动态应变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调理,二是对传感器提供单通道可调激励(0~10V)、自动配桥、自动调零等适配功能。

1.2 系统组成及配置

1.2.1 动态应变测试系统结构框图

系统使用PXI高速同步数据采集卡和专业的SH动态应变调理适配设备,来完成100多路动态应变信号的测试。图2就是本方案所设计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1.2.2 动态应变测试系统实物图

图3为动态应变测试系统实物框图。

该应变测试系统具体分析如表1。

由于本系统主要是动态应变信号的测试,因此,专门采用了专为动态应变测试设计,并得到实践验证的SH系列动态应变信号调理适配设备,来完成信号的接入、调理、适配等。

SH信号调理适配模块SH-2108D具备:8通道,300K带宽,对每通道传感器提供0~10V程控激励,自动配桥(支持1/4桥三线制、半桥、全桥)、自动调零,并对测试信号进行多档放大(1、10、100、1000、可编程放大)、滤波(10K、20K程控滤波)等功能。

128路动态应变信号先经过SH动态应变调理适配设备(由2个SH-2004A信号调理适配机箱和16块SH-2108D信号调理适配模块组成),再将输出的标准信号传输到采集设备进行数字化。

PXI数据采集设备选用性能为8通道同步模拟输入、16位分辨率、每通道250KS/s采样速率、±5V输入范围的PXI-6143高速同步数据采集卡,来完成被测信号的高精度、高速率并行采样。

系统主计算机对整个PXI系统和调理适配设备进行控制。其中,系统主计算机对PXI系统的控制是通过MXI-4控制器完成。MXI-4控制器是NI公司研制的一种能让PXI系统与外部计算机进行通讯的控制模块,是PXI总线到PCI总线的翻译器。运用它可将整套的PXI设备通过一台计算机控制起来。并且,外部计算机通过MXI-4控制器,可与PXI设备进行高达96M/s(峰值132M/s)的数据交换。

另外,系统主计算机还完成数据的分析、处理与显示表达。

2 软件部分设计[4,5,6]

Lab VIEW是美国NI公司推出的一种用于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的图形化编程语言。与传统的文本编程语言相比,它简单易学、开发效率高,在测试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系统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 VIEW)的基础上,开发专用的测控软件。该系统的软件包含了七个功能模块,它们是:

系统配置:包括串口配置、SH系列调理适配设备的配置和检测等;

参数配置:包括各种相关参数配置、导入/导出、快捷编辑、多种配置方式、存盘打印等等;

状态检测:检测系统中被配置的信息,检查配置结果是否真实可靠;

标定系统:用于对系统、传感器等进行标定;

校准系统:用于对系统的偏离系数进行自动校准;

数据采集:主要用于试验中整个过程的数据采集、监视等;

数据处理:主要用于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等。

2.1 系统配置模块

在某型号测试软件的系统配置功能模块中,工作人员可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串口及波特率,并可以检测每个机箱和机箱内模块的状态。因此,这个功能对于由多个调理适配设备搭建的测试系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2 参数配置模块

在某型号软件中的系统参数配置模块具备对每个通道的激励电压、配桥方式、灵敏度系数和导线电阻进行设定,同时该模块还具备自动恢复和通道拷贝等功能。

2.3 状态检测模块

状态检测的主要目的是验证系统硬件的实际工作状态是否与参数配置表的设置一致。也就是说,为了让用户能清楚的知道硬件的配置状态。

2.4 标定系统模块

标定系统模块专门用于对系统各部分进行硬件标定,或者利用高精度源对系统进行标定的一种软件平台。

标定系统模块包括标定设置、开始采集、信号输出、选点、确认选点、打印结果、实时监视、状态提示、修改误操作等功能。

2.5 自校准模块

校准系统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长期稳定性而设计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系统进行自校准,不断修正系统内部的微小偏差,可以使得测量更加准确。

因为自校准涉及到对系统本身测量精度的修正,所以进入自校准时需要进行密码确认。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对系统进行修正,一方面是因为操作不正确会使系统测量出现较大的误差或测量的是错误数据;另一方面如果不熟悉系统操作的人员可能会破坏系统测量的准确性。

2.6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是本软件的核心,是以动态测量为主要应用的测量记录系统。该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试验前设置(I)、状态跟踪(II)、曲线显示(III)、采集方式选择(Ⅳ)、浏览数据(Ⅴ)等五个部分。

2.7 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是主要用于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处理。例如:可以对信号进行均值、概率密度、峰值、均方根、自相关、互相关、相干函数、相干分析、自谱、互谱、数字滤波等时域、频域和幅域等各项分析。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相关数据和处理方法,为用户留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进行专业的数据处理。

同时,此模块还具备TXT、EXCEL等格式的报表输出功能。

3 结束语

该系统是基于虚拟仪器(VI)技术的测试系统与测控网络的结合,使整个测试系统具有更强大的功能。测试数据首先进入计算机,由它来完成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初步分析。通过以太网和控制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通过光纤网、Internet的TCP/IP协议,可以远距离连接,完成远程网络传输。

该系统的特点是:1)系统可以从根本上自动修正零偏。2)系统可自动配置的桥路方式有四分之一桥三线制,半桥,全桥;每通道可单独设置对传感器提供激励(0~10V程控可调、另外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进行自定义设计)。3)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故障、报警以及恢复。4)系统主要利用PXI总线技术,采用美国NI公司PXI系列高速同步数据采集卡,再加上专业的SH动态应变调理适配设备,配置成了高性能的动态应变测试系统。5)系统采用了SH大规模动态应变测试系统标准的接口方式RJ45接口方式。6)系统具有均值、概率密度、峰值、均方根、自相关、互相关、相干函数、相干分析、自谱、互谱、数字滤波等时域、频域和幅域各项分析。

该系统已经在某单位投入使用,运行结果证明系统具备了实用性、先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的特点。

摘要:该设计是为了对100多路动态应变信号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以动态数据采集模块PXI系列及前端调理适配设备SH系列为硬件平台,以流行的虚拟仪器(VI)软件LabVIEW为运行平台,开发了拥有系统配置模块、参数配置模块、状态检测模块、标定系统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校准系统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七个模块组成的系统软件。最后通过应用证明了该系统的实用性、先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的特点。

关键词:虚拟仪器,动态采集模块PXI,SH适配器,数据采集

参考文献

[1]马明建,周长城.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56-75.

[2]肖忠祥.数据采集原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1-23.

[3]李学桥,陈晓雷,郭功兵.基于ARM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4(2):29-34.

[4]杨乐平,李海涛,赵勇,等.LabVIEW高级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2-39.

[5]侯国平,王坤,叶齐鑫.LabVIEW7.1编程与虚拟仪器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4-60.

浅谈企业VI设计的发展和影响 第7篇

VI即Visual Identity, 即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它是CIS即公司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企业形象和深层次的企业理念有着最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尤其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企业之间形象和产品服务同质化十分严重的情况下, 一个设计规范、视觉良好、给人印象深刻的VI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财富, 它可以有效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据一份对于企业CIS系统的统计和分析资料显示, 设计良好的VI能够为企业带来最高带来10%以上的经济效益, 并能够使潜在客户的13.5%在1-2年内转化为现实的显性客户, 更为重要的是, 它对于企业统一化整体营销有着重要意义, 在相同的条件下要想达到同样的目的, 一个有着设计良好VI的企业比没有一个良好VI的企业平均要节省18-26%的营销费用投入, 并且能够维持的持久营销效用一般在3-4年之间, 而同样的营销费用投入, 没有VI设计的企业其营销效果仅仅能维持在1年以内。

二、企业VI设计的原则、方法程序分析

鉴于VI视觉识别系统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分析, 企业如何进行VI设计或者说企业进行VI设计时应该遵循的程序和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相关VI设计的理论和知识, 结合笔者在企业VI设计领域几十年的从业经验和所负责的项目案例, 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企业VI设计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第一, 企业VI设计的原则一般要遵循统一性、差异性、有效性和民族性。企业进行VI设计的统一性是指为了达成企业形象对外传播的一致性与一贯性, 应该运用统一设计和统一大众传播, 用完美的视觉一体化设计, 将信息与认识个性化、明晰化、有序化, 把各种形式传播媒体上的形象统一, 创造能储存与传播的统一的企业理念与视觉形象, 这样才能集中与强化企业形象, 使信息传播更为迅速有效, 给社会大众留下强烈的印象与影响力;差异性是指企业形象为了能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 必须是个性化的、与众不同的, 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企业所在行业性质产品特征以及竞争对手的VI设计特点等, 以达到区别竞争对手从而创造差异化的目的;有效性是指不管企业进行统一化还是差异化VI设计, 其衡量标准只有一个, 那就是市场的检验和客户的认可即有效性;民族性是指在进行跨国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突出民族特色。

第二, 企业进行VI设计的方法和程序一般分为5个步骤, 按顺序进行, 即VI设计的准备阶段、设计开发阶段、反馈修正阶段、调研与再次反馈、再次修正定型阶段以及VI设计手册编制阶段。这5个步骤包含了进行VI设计的主要工作, 具体来说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成立VI设计领导小组,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行业特点、企业产品特点以及企业所在的宏观经济环境, 在进行PEST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理解消化VI内涵;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基本要素的综合权衡, 诸如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象征图案、企业标语口号、企业吉祥物以及专用字体等;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进行样本的反馈和修正;在VI基本定型后, 通过市场调研和大样本的调查统计预计其市场投放效果, 根据各方意见最后定型;最后编制企业VI编制说明书。

三、成功的VI设计对于企业发展的长期影响和意义

根据上述对于企业VI内涵及其对于企业作用的简要概述, 在分析和讨论了企业进行VI设计要遵循的原则以及方法程序的基础上, 结合市场经济中大量成功的企业VI设计案例及其对于企业的影响和意义分析, 对这些理论和案例经过综合整理归纳后, 本文认为一个成功VI设计在下面几个方面上对于企业的影响和意义十分突出。

第一, 成功VI设计有助于促进企业品牌建设和良好形象的树立, 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和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统一典范标准的VI视觉识别系统本身就是企业品牌建设的一部分内容, 其对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展示可以通过与企业产品包装办公用具以及交通工具等多种载体的形式表达出去, 从而有利于目标客户群体和受众通过多频率反复多样的接受和渲染, 最后成为VI所展示的产品品牌的购买者和使用者。调查研究显示, 其对于品牌建设的贡献率2005-2010年间维持了平均每年5%的幅度。

第二, 成功的VI设计有助于企业深层次的理念表达、价值观展现, 有助于消费者和目标客户群加深和巩固对于企业形象的识别和记忆。除了VI在视觉上对目标受众的感官刺激和影响以外, 它还能在更深层次上以VI所展现的图案图形或文字为引发载体激起目标受众的联想和思考, 其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和多方面的, 可以是企业产品的质量, 可以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 可以是企业的价值观, 可以是企业的员工精神面貌, 可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也可以是企业的科技含量, 比如原来IBM的红绿蓝图案就让人想起其浓重的商务气息和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

第三, 成功的VI设计有助于凝聚企业全体员工的意志和精神, 它以静态的符号和语言表达和彰显并激烈这企业全体员工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从而为企业的长期持续高效发展注入活力。企业在进行VI设计外在展现企业形象的同时, 也会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合力和资源整合的效果, 它有助于企业内部员工形成对于企业价值理念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并以此为动力来约束和要求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的要求保持一致。调查研究显示, 麦当劳的艺术化的M标志给麦当劳带来了整体划一的形象, 并且逐渐成长为行业的标准而竞相模仿。

摘要:随着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之间追求差异化的动机不断增强, VI即视觉识别是展示企业独特形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它对于社会公众和目标客户群体解读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并进而了解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理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和探讨了VI设计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VI,视觉识别,设计,发展,影响

参考文献

[1]曾桂生、曾俊蓉:《VI设计如何体现企业个性化文化》, 《上海艺术家》, 2010, (04) 。

[2]赵国玲:《浅议现代企业VI设计中的文化内涵感染力》, 《大家》, 2010, (16) 。

VI的性能范文

VI的性能范文(精选7篇)VI的性能 第1篇关键词:Cr(VI),吸附,褐煤残渣,腐植酸,动力学,吸附等温式0 前 言电镀、制革、染色等行业中含Cr(V...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