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2随堂练习
unit2随堂练习(精选6篇)
unit2随堂练习 第1篇
英语Unit2随堂练习题:Let’s make a fruit salad
1.Doyouhave_______toyanimals?
AsomeBanyCaDan
()2._______youlikeabigpineapple?Yes,please.
ADoBAreCWouldDIs
()3.___________you_______antoyelephant?Yes,Ido.
ADohaveBDolikeCWouldlikeDArehave
()4.Howmany________doyouhave?Ihavefive.
AmangoesBmonkeyCgrapesDcake
()5.Lookatthese_______.Theyaresweet.
AtigerBbananasCappleDhorses
unit2随堂练习 第2篇
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这表明,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A.阶级性 B.广泛性C.真实性 D.社会性
2.2011年6月20日,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据此完成2~3题。
温家宝指出,近年来,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覆盖不同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保制度,是开创性的重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了这两项新制度,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就能初步实现。这表明
①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实现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③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④国家开始尊重和保障人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温家宝表示,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并加快新农保试点进度,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从根本上看,政府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因为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人民当家作主有制度的、法律的和物质的保障
4.从“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勿忘人民当家作主”,这反映了 ①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进步 ③我国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5.漫画《开门立法》充分表明了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③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④基层群众是我国法律的制定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1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既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长者,也有朝气蓬勃、初露头角的年轻人。他们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
A.民主权利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法律保障 C.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7.近年来,我国各地开展声势浩大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了一大批危害极大、作恶多端的黑恶势力。这主要表明了
A.国家在加强宏观调控
B.国家在履行专政职能
C.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 D.“扫黑除恶”是当前国家的中心任务 8.“真正的民主国家是不存在专政的”,这一观点
①没有看到民主与专政的对立 ②否认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③把民主与专政割裂开来 ④宣扬所谓的“全民民主”,否认民主的阶级性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公民政治权利中,最能体现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是
A.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游行和示威的政治自由
B.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C.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监督权 D.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由公民选举产生
10.漫画《偏爱》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作品指出当前某些政府官员中存在的问题,这说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公民享有 ①政治自由 ②言论、出版自由 ③申诉和控告的权利 ④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所谓晒客,源自英文“share(分享)”,指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是继博客、播客、换客等群体之后兴起的又一网络群体。晒客族的一个口号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这种观点
A.正确,因为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B.正确,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错误,因为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D.错误,因为自由是不存在的
12.某市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参与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人员范围将由之前的以下级和同级为主,扩大到以服务对象和一般群众为主,变“官评官”为“民评官”。这一转变意味着
①真正赋予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②方便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③促进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④公民的选举权落到实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有媒体认为,外国的民众除了看媒体的宣传,还会看中国人在国外的表现,看一个具体的中国人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13亿中国人个个都是“外交官”。为了做好“外交官”,每个公民都应 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②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③培养公民意识,树立国家观念 ④坚定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2011年4月是全国第20个税收宣传月。北京市税收志愿者走进办税服务厅,无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和税法宣传服务的活动,标志着北京市国税系统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构建全社会立体化纳税服务体系继续走向深入。公民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主要体现了
A.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的公民意识
B.公民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精神追求
C.公民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D.主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直接管理的公民权利意识 15.我国新《工伤保险条例》与原有条例相比,值得关注的变化是,补助金的发放标准打破了地区限制,实现全国“同命同价”。这说明,在我国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D.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 16.下面漫画《“醉驾”,“罪驾”》启示我们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结合,行使权利不忘履行义务 ③要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④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借“上访”之名无休止地提出无理要求,以闹事制造“压力”要挟地方政府的行为,称为“闹访”。“闹访”违背了
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②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目前,我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按照普遍、平等、差额、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原则进行。差额选举与直接选举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 A.为选民提供一定的选举余地 B.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C.能更充分地体现选民的意志 D.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的情况
19.2011年4月26日上午,山东省五莲县某村委大院内人头攒动,该村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预选正在举行。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换届选举在预选投票前增设了公开竞职演讲环节,所有参选村委成员的村民都要登台发表竞职演说。这种选举方式的优点是
①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②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使用 ③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 ⑤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20.在我国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各地都出现了选民“自荐候选人”的现象。据此完成3~4题。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成为中国基层人大选举的新亮点,这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政治机制成熟度、群众社会心理和参政意愿息息相关的。这说明 A.我国公民已消除了“选举与我无关”的思想 B.我国公民的政治素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C.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D.我国提倡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
21.以“自荐候选人”为代表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公民主动参政时代到来的标志性事件。这说明
A.竞选方式比其他选举方式更好
B.竞选方式与其他选举方式一样,都有其局限性 C.公民积极参加选举是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的表现
D.公民主动参政时代已经到来 22.《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首次提出:“发展基层民主,扩大乡镇直选试点面,普遍实行乡镇政府副职差额选举,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开展正职差额选举试点。”实行差额选举制度
①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更多选择余地 ②会引发虚假宣传和权钱交易现象 ③有利于保证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互竞争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23.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是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方式。确定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依据的条件是
①社会经济制度 ②物质生活条件 ③选民的文化水平④选民的意愿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4.直接选举是我国公民当前行使政治权利的一种重要选举方式。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①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③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④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⑤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说明
A.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B.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C.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D.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26.2011年6月10日,中央政法委书记在出席中央政法委全体会议暨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第九次专题汇报会时指出,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修改这两部法律,要处理好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关系,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有利于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为民的水平;要强化对诉讼各环节的法律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立法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更易于执行。
结合我国国家性质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27为严肃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纪律,浙江省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十大禁令”,剑指妨害村民行使权利的暴力、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防治可能出现的“换届综合症”,严肃选风选纪。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浙江省制定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十大禁令”的原因。
28.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并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基于此,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旨在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公民在构建“低碳生活”中应把握的原则。
限时答案
1—5ACABA 6-10CBCDC 11-15CBCCA 16-20AACAC 21-25CAACA 26答案:(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修改,必须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以更好地打击犯罪,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3)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立法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更易于执行,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处理好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关系,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为民的水平,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7答案:(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出台“十大禁令”,严肃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纪律,有利于保障公民正确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目前,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普遍采取直接选举、差额选举。这种方式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3)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8.答案:(1)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也应该承担责任履行减排的义务。
unit2随堂练习 第3篇
1 及时转变观念
提及观念的转变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正确认识。巩固性的练习, 为了强化知识、纠正错误、提高课堂利用率, 保证教学质量。实践证明, 学生完成练习后, 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对错, 但是其程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所以教师要抓住时机, 利用学生对练习印象最清晰的时候进行反馈, 让学生了解做题的结果,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 反馈不能只局限于是对错, 因为即便对了, 也不见得真正理解。练习的反馈还应注重讲解思维过程, 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让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
其次, 学生观念也需要转变, 年轻教师可能会有这方面的感受。学生对于年轻教师认可是需要过程的, 但往往年轻教师的观念更容易被学生否定。众所周知, 学生对好的课堂的理解和老师的定义是有区别的。学生更在乎记录多少知识, 而这些记录并不一定转化为能力。因此学生观念的转变, 才能使教师的转变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这种认可才是教学效率提高的保证。
2 合理设置练习
课堂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 目的明确, 有针对性, 能适应各种学生需求。注重听、说、读、写等教学技能的练习;同时也应包含句型替换等机械性练习。而英语的课后练习应该包含巩固性练习和能力性练习。完型阅读听力等都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慢慢显出效果, 所以每天的完型和阅读训练必不可少。这类练习设置主要是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水平即可, 保证一定的训练量是前提。而课堂练习的设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做到以下几点:
(1) 准确性。首先弄清重难点, 其次做到摸透学生实际, 充分估计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确保重难点得到充分训练, 不能通过题海战术来弥补教师业务能力的欠缺。
(2) 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练习的目的, 学困生也能从一些基础训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 教师就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
(3) 针对性。练习的设计务必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要克服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做法, 做到有的放矢, 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部分知识尚未掌握好, 那么练习的设计重点就要针对这个实际, 在练习新知识时要注意复习和巩固旧知识。
(4) 开放性。英语课堂中, 经常见到的句型翻译练习就是典型的封闭式训练, 而实际上, 我们的书面表达给的提示越来越少, 这时教师应该尝试造句练习。不给过多提示, 要求学生只用所学的词汇短语句型即可, 起初学生很不适应, 并且强烈要求给汉语提示, 但如果度过这段适应期, 我们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知识, 在漫画图片类书面表达中更能自如运用所学知识。
(5) 多样性。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训练, 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通过设计作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换句话说,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只有擅长思维的学生才会在将来发展得更快更好。
3 巧妙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 设计好一份课堂练习是扩大学生课堂活动面的前提。但不论什么类型的练习形式, 实施的技巧与策略更能体现不同教师的教学机智和个人素养。做到以下几点, 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1) 时间保证。在实践中我们经常把练习部分设置在自己教学环节的最后, 但教学进程中常常会超出教师的预设, 最终结果必然是讲得精但练得忙, 原本是画龙点睛之处却草草收场。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提醒自己预留10分钟练习时间。如果没有时间的保证作为前提, 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
(2) 范围广泛。不是几个优等生专练, 而是全体学生无一例外地进入这种训练;以个体与行、排、组结合进行, 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效率, 而且给予更多的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3) 层层推进。一节课45分钟不能让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活动。既有针对每个知识点的练习, 也包括课堂最后反馈性练习。记得几年前在淮州礼堂, 某个来自南通的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我们高考学科的课堂教学能象体育课那样让学生动起来甚至练出了汗,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 对每节课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练习, 同时注意练习的策略。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把握学生理解程度, 使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加深理解, 力求使所学知识当堂消化, 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冯涛.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教师与教学, 2010 (4) .
电生磁随堂练习 第4篇
2. 如图1所示,当开关闭合时,通电螺线管旁的小磁针按图示方向转动,则通电螺线管的a端为______极,电源的d端为______极;当图中滑片P向左滑动时,小磁针受到的磁场力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课堂上教师做了如图2所示的演示实验.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得到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次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 甲、丙两次实验表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C. 甲、丙两次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D. 甲、乙、丙三次实验现象共同表明电能生磁,且其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4. 1820年,安培在英国皇家科学院的例会上做了一个小实验,引起与会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如图3所示,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电,看到的现象是通电螺线管() .
A. 转动后停在任意位置
B. 转动后停在南北方向上
C. 不停地转动下去
D. 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上
5. 如图4所示,电磁铁P和Q通电后() .
A. P的右端是N极,Q的左端是S极,它们相互吸引
B. P的右端是S极,Q的左端是N极,它们相互吸引
C. P的右端是N极,Q的左端是N极,它们相互排斥
D. P的右端是S极,Q的左端是S极,它们相互排斥
6.如图5在螺线管一端的附近放着一个小磁针,当开关闭合后() .
A. 小磁针的S极转向螺线管
B. 小磁针的N极转向螺线管
C. 小磁针不停地转动
D. 小磁针静止不动
7. 通电螺线管旁的小磁针静止如图6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螺线管a端为N极,电源c端为正极
B. 螺线管a端为S极,电源c端为负极
C. 螺线管a端为N极,电源c端为负极
D. 螺线管a端为S极,电源c端为正极
8. 图7中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旁,请你在图上标明:(1)电源的正、负极.(2)通电螺线管的N、S极.(3)磁感线的方向.
9. 两个通电螺线管,它们的位置如图8甲所示.为探究两个通电螺线管之间的磁场方向,把12枚小磁针分别放在方框内12个小黑点的位置上,实验记录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8乙所示.请你将图8乙中所有小磁针的N极涂黑.
10. 有一直流电路放在一只盒子里,盒子外只露出电路中的一部分直导线AB,如图9所示.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在不断开AB导线的条件下,判断直导线中是否有电流.
(1)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
(2)实验的步骤: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分析:_____________.
11. 图10是小明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是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的针式刻度板组成.通过观察指针B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指针下方固定一物体A,用导线与接线柱2相连,闭合开关后,指针B发生偏转.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2)指针下方的物体A应由()材料组成.
A. 铜B. 铁 C. 铝D. 塑料
(3)当开关闭合后,电磁铁左端应为_____极.
(4)实验发现:①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 (填“左”或“右”) 滑动时,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 (填“变大”或“变小”);②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当导线a由接线柱2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闭合开关后,可以发现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 (填“变大”或“变小”).
(5)经过对电磁铁的研究,可得出结论: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 ;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 ,磁性越 .
(参考答案见第61页)
《化石吟》随堂练习 第5篇
《化石吟》借赞美化石,赞美人类的伟大,科学的神奇。下面是《化石吟》随堂练习,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课内检测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骇骨(hái) 潜行(qián) 躯壳(ké) 一幅画(fú)
B.化石吟(yín) 窥见(guī) 腐朽(xĭu) 葱茏(lóng)
C.猛犸(mă) 引颈(jìng) 万载(zăi) 两栖(qī)
D.描绘(huèi) 卓越(zhuó) 档案(dăng) 裹藏(guŏ)
2.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窥见(偷看) 海枯(干涸)
B.葱茏(遮盖、罩住) 造物主(上帝)
C.卓越(高明、高超) 幽雅(美好、大方)
D.化石吟(赞颂) 骸骨(尸骨)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B.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C.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D.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4.填空题。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__________诗。吟,是______________的一种名称,这里是___________的手法。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
5.诗歌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有什么好处?诗句中为什么用“你”而不用“它”?“你”代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②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③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④肉体虽早巳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⑤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向近代进发。
⑥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⑦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6.诗中“没下巴”的“鱼儿”是指_________;“嘴长牙”的“鸟儿”是指_________;“没有腿”的“最早登陆的鱼儿”是指__________;“不开花”的“最早的树儿”是指____________。
7.③节中的`“你”指代的内容是( )
A.奇幻的神话 B.沉睡亿年的石头
C.刚苏醒的化石 D.逝去万载的世界
8.③节中“平凡的真理”指的是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9.“密码”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它在④节中的语境义是_____________。
10.④节中加粗的“珍贵”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⑤节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如果不用修辞手法,把它变换成平实的说法,应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⑥节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诗中“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的本体是____________。
13.第②节与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创新
14.老师读了一道数学题:“5加4乘3等于多少?”小明的答案是27,小红的答案是17。根据小明的理解,把这道题用文字简明准确地表述出来。(包括标点,限15字之内)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鱼化石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15.丰富和奇异的联想与想像是诗歌的生命。《化石吟》的作者见到化石联想到什么?而本诗作者见到鱼化石又联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材料安排的顺序上看,本诗与《化石吟》的不同是:__________
17.从诗歌传达的信息来看,本诗与《化石吟》的主题大不相同。《化石吟》的主题是_________,它是一首____诗;《鱼化石》的主题是___________,它是一首________诗。
18.在人称运用上,《化石吟》用_____人称,而《鱼化石》用_____人称。
19.你认为最能体现鱼化石特征的诗句是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说说对下面诗句的理解。
(1)“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诗人极力写鱼儿旺盛的精力和活泼的动作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训练
21.查资料,写一篇关于化石的科学说明书。
答案
1.A 2.B 3.A
4.科学抒情诗 赞颂 拟人 夸张 排比 象征
5.诗歌用连串的问句开篇的好处是:启人思索,引人入胜。诗句中的“你”代表化石,用“你”表明化石保存着生命有机物的残余,同时也使人感到更生动、亲切。
6.无颌鱼类 鸟类的祖先 两栖类的祖先 孢子植物
7.C
8.生物进化 否认了造物主的存在
9.在约定的人中间使用的特别编定的秘密电码和号码 隐蔽很深的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
10.不能删去。因为“珍贵”这个词突出了化石为历史留下的隐蔽很深的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得之不易,而且它很有研究价值。
11.比喻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印象 生物从远古不断地向现在进化
12.解释说明 大自然
13.第②节与最后一节构成前后照应的关系。诗句“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与“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与“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请向我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与“你讲的故事多少令人神往、惊讶”相照应。这样写,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给人留下完整印象。
14.5加4的和乘以3等于多少?
15.《化》的作者联想到太古时代的各种物群,而《鱼》的作者则联想到精力旺盛、活泼跳跃的鱼儿和它的灭顶之灾。
16.《化》是倒叙,《鱼》是顺叙
17.化石为我们传达了太古时代的生命信息 科普叙事诗 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 政治抒情诗
18.第一;第二
19.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20.(1)悲剧发生的悲烈(以生命衬托死亡)。 (2)借助鱼化石完全石化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政治厄运的反抗与蔑视。
21.略
拓展阅读:《化石吟》自主探究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存货》随堂测练习答案 第6篇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入原材料6 000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每吨1 200元,增值税税款为1 224 000元,另发生运输费60 000元(可按7%抵扣增值税),装卸费20 000元,途中保险费为18 000元。原材料运到后验收数量为5 996吨,短缺4吨为合理损耗,则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C)元。
A、7 078 000 B、7 098 000 C、7 293 800 D、7 089 000 【答案解析】 企业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应直接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 200×6 000+60 000×(1-7%)+20 000+18 000=7 293 800(元)。
2、甲企业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本期购入一批商品,进货价格为750 000元,增值税额为127 500元,所购商品到达后验收发现短缺30%,其中合理损失5%,另2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该商品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为(B)元。
A、560 000 B、562 500 C、655 200 D、702 000 【答案解析】 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合理损失应计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尚待查明原因的25%的部分应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所以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750 000×(1-25%)=562 500(元)。
账务处理为:
借:库存商品 562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27 500 待处理财产损溢 187 500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877 500
3、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存货实际成本中的是(B)。
A、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时支付的消费税 B、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非合理损耗
C、发出用于委托加工的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保险费 D、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商品时所支付的运杂费等相关费用
【答案解析】 选项A,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时支付的消费税,只有在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情况下才允许抵扣,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其余情况下,均应计入存货成本;选项B,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非合理损耗,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经批准后转入相关的科目,不计入存货的成本;选项C,发出材料用于委托加工,其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保险费,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选项D,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商品所发生的运杂费等相关费用,计入存货的成本。
4、某投资者以甲材料一批作为投资取得A公司100万股普通股,每股1元,双方协议约定该批甲材料的价值为300万元(假定该价值是公允的)。A公司收到甲材料和增值税发票(进项税额为51万元)。该批材料在A公司的入账价值是(A)。
A、300 B、351 C、100 D、151 【答案解析】 A公司的分录是:
借:原材料 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 贷:股本 1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51
5、甲企业委托乙单位将A材料加工成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应税消费品B材料,消费税税率为5%。发出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978 500元,加工费为285 000元,往返运杂费为8 400元。假设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B材料加工完毕验收入库时,其实际成本为(C)元。A、1 374 850 B、1 326 400 C、1 338 400 D、1 273 325 【答案解析】 委托加工的产品收回后直接对外销售的,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978 500+285 000)÷(1-5%)=1 330 000(元); 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1 330 000×5%=66 500(元);
B材料实际成本=978 500+285 000+8 400+66 500=1 338 400(元)。
6、A公司委托B企业将一批原材料加工为半成品(为应税消费品),进一步加工为应税消费品。企业发出委托加工用材料20 000元,需支付的运费1 000元,加工费12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10%。假设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企业。A公司收回半成品时的成本为(B)元。A、32 000 B、33 000 C、35 040 D、36 555 【答案解析】由于委托加工的存货需继续加工,故A公司被代扣代缴的消费税不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委托加工物资成本=20 000+1 000+12 000=33 000(元)。7、2010年12月31日,兴业公司库存原材料--A材料的账面价值(即成本)为350万元,市场购买价格总额为280万元,预计销售发生的相关税费为10万元;用A材料生产的产成品W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则2006年年末A材料的账面价值为(A)万元。A、350 B、280 C、270 D、290 【答案解析】对于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本题中2010年末A材料的账面价值应为350万元,即按350万元列示在201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
8、某企业11月1日存货结存数量为200件,单价为4元;11月2日发出存货150件;11月5日购进存货200件,单价4.4元;11月7日发出存货100件。在对存货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的情况下,11月7日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为(B)元。
A、400 B、420 C、430 D、440 【答案解析】 11月7日发出存货的成本=50×4+50×4.4=420(元)。
9、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购入A种原材料1 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800万元,增值税额为136万元。另发生运杂费用11.36万元,装卸费用4万元,途中保险费用 3万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为998吨,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2 吨。则该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为(C)万元。A、0.80 B、0.81 C、0.82 D、0.83 【答案解析】 该批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800+11.36+4+3)/998=0.82(万元)。
10、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Y产品20台,每台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8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5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A)万元。A、85 B、89 C、100 D、105 【答案解析】 专门为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应按照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所以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10-85-20×1.5=85(万元)。11、2009年8月大华公司与新华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大华公司2010年2月向新华公司销售A产品8台,每台售价65万元。2009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库存A产品6台,账面价值为372万元,2009年12月31日A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64万元。预计销售6台A产品需发生销售税费24万元。2009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B)万元。A、0 B、6 C、9 D、12 【答案解析】 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5×6-24=366(万元),由于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的账面价值,故应计提跌价准备6万元。12、2009年末,大华公司决定将用于生产C产品的甲材料对外出售,2009年12月31日,甲材料库存10 000公斤,成本为200万元。该材料目前的市场价格为190元/公斤,同时销售该材料可能发生销售税费2万元。2009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账面价值应为(D)万元。A、200 B、198 C、190 D、188 【答案解析】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90×1-2=188(万元),由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故材料应该按照可变现净值计价,即账面价值应为188万元。
13、企业发生的原材料盘亏或毁损中,不应作为管理费用列支的是(A)。
A、自然灾害造成毁损净损失 B、保管中发生的定额内自然损耗 C、收发计量造成的盘亏损失 D、管理不善造成的盘亏损失
【答案解析】企业的存货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应按扣除保险公司赔偿款和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账户。保管中发生的定额内自然损耗,收发计量造成的盘亏损失以及管理不善造成的盘亏损失均记入“管理费用”账户。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5分)
1、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下列项目中构成企业存货实际成本的有(ACE)。
A、支付的买价 B、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一般纳税人购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E、加工货物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消费税
【答案解析】对于企业来讲,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应计入管理费用,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应是计入存货成本。一般纳税人购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应计入存货成本。
2、下列项目中,应计入企业存货成本的有(ABC)。
A、进口原材料支付的关税 B、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 C、原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D、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净损失
3、下列各项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应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AD)。
A、支付的加工费 B、随同加工费支付的增值税 C、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D、支付的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答案解析】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扣,不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委托加工物资,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
4、期末通过比较发现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可能(CD)。
A、按差额首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按差额补提存货跌价准备 C、冲减存货跌价准备 D、不进行账务处理
【答案解析】如果以前没有计提过跌价准备,则这种情况下,期末不用做账务处理;若以前已经计提过跌价准备了,则这种情况下,应将存货跌价准备冲销。
5、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企业在定期检查时,如果发现了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BCD)。
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B、使用该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售价
C、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材料的市价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D、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市价下跌
6、下列各项存货中,属于周转材料的是(BC)。
A、委托加工物资 B、包装物 C、低值易耗品 D、委托代销商品
【答案解析】周转材料是能够重复使用的存货,而委托加工物资和委托代销商品均不能重复使用。
三、业务题(每一步3分)
1、请确定以下各种情况下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1)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生产的A型机器的账面价值为2 160 000元,数量为12台,单位成本180 000元/台,2009年12月31日,A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200 000元/台。甲公司没有签订有关A型机器的销售合同。
(2)2009年,由于产品更新换代,甲公司决定停止生产B型机器,决定将原材料专门生产B型机器的钢材全部出售,2009年12月31日,其账面价值900 000元,数量10吨,此种钢材市价60 000元/吨,同时销售10吨钢材可能发生的销售税费50 000元。
(3)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材料钢材的账面价值为60万,可用于生产1台C型机器,市价55万,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由于钢材市价下降,用钢材生产的C型机器的市价由150万下降到135万,但成本仍为140万元,生产C型机器尚需投入80万元,估计销售税费5万。
(4)2008年8月1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合同,双方约定,2009年2月5日,甲公司应按20万元/台价格向乙公司提供A型机器10台,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A型机器的账面价值136万,数量8台,单位成本17万元/台。2008年12月31日,A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19万/台。(5)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A材料账面价值150万,市价140万,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用A材料生产B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6)2009年末,甲公司D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该材料专门用于生产10件Y产品。甲公司与A企业签定的销售合同约定: 2010年2月5日,甲公司应以20万元/件的价格向A企业提供6件Y产品。2009年末,Y产品市场售价为15万元/件。将该批D材料加工成Y产品尚需投入加工成本80万元。即Y产品成本为180(100+80)万元。估计销售每件Y产品的相关税费为2万元。期末市场上D材料售价为11万元/吨,估计销售每吨D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5万元。则期末D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多少? 【答案】:
(1)A型机器是甲公司的产品,属于用于出售的存货,他的可变现净值用自身的售价减去销售税费,由于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因此,售价就是市价。A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售价12×20万-销售税费。(2)本题中的钢材,虽然是材料,但是已经决定用于出售了,属于用于出售的存货,他的可变现净值根据自身的售价扣除销售税费就可以了:可变现净值=售价10×6万-销售税费5万=55万(3)产品成本140万=材料成本60万+加工成本80万
根据题目可知道,钢材属于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的,他的可变现净值要根据所生产的产品来确定,而不能根据他自身的售价来确定。直接套用公式:
钢材的可变现净值=C型机器的售价135万-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80万- C型机器的销售税费5万=50万元
钢材的成本为60万元,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钢材的账面价值应为50万元。其实也就是减值了10万元。
可以来计算一下产品的减值:
C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 C型机器的售价135万- C型机器的销售税费5万=130万元 C型机器的成本为140万元,也就是说,C型机器减值了10万元。前面材料减值了10万,这里的产品也减值了10万,这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内在规律呢?大家先思考一下。(4)销售合同约定的产品数量10台,而年末库存只有8台,因此,这8台的售价全按合同单价计算。(5)B型机器没有发生减值,所以A材料也不减值,按成本计价,就是这个道理。
推论一:若产品减值,则原材料也必定减值。而且,材料减值的金额等于产品减值的
金额。即,如果产品减值,那么该原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6)D材料属于用于生产耗用的存货,他的可变现净值不能根据自身的售价来确定,而应该根据Y产品来计算。因此,直接套用公式。
D材料的可变现净值=Y产品的估计售价-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 Y产品的销售税费
=(6×20+4×15)-80-10×2=80(万元)
D材料成本为100万元,即,D材料减值20(80-100)万元。接下来问个问题: Y产品是否减值?减值多少? Y产品可变现净值=售价-销售税费=(6×20+4×15)-10×2=160 Y产品的成本是180万元,Y产品减值=180-160=20万元=D材料减值20万元 “材料的减值=产品的减值” 推导过程: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产品的销售税费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
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产品的成本=材料的成本+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 移项可得:
尚需投入的加工成本=产品的成本-材料的成本
于是: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成本-材料的成本
移项可得:
材料的成本-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成本-产品的可变现净值
即:
材料的减值=产品的减值
推论二:如果产品不减值,那么原材料也不减值。即,如果产品不减值,那么该原材料应按成本计量。
2、甲公司对存货按照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8年年末关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资料如下:
(1)库存商品甲,账面余额为300万,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40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
(2)库存商品乙,账面余额为500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库存商品乙中,有4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230万元;另6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290万元。库存商品乙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为25万元。
(3)库存材料丙因改变生产结构,导致无法使用,准备对外销售。丙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20万元,预计销售价格为11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5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
(4)库存材料丁20吨,每吨实际成本1 600元。全部20吨丁材料用于生产A产品10件,A产品每件加工成本为2 000元,每件一般售价为5 000元,现有8件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每件为4 500元,假定销售税费均为销售价格的10%。丁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要求:计算上述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和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答案】:
(1)库存商品甲 可变现净值=400-10=390万元,库存商品甲的成本为300万元,小于可变现净值,所以应将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3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2)库存商品乙 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30-25×40%=220(万元)
有合同部分的成本=500×40%=200(万元)
因为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90-25×60%=275(万元)无合同部分的成本=500×60%=300(万元)
因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25元,须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25
贷:存货跌价准备 25(3)库存材料丙 可变现净值=110-5=105(万元)材料成本为120万元,须计提15万元的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15 贷:存货跌价准备 15(4)库存材料丁,因为是为生产而持有的,所以应先计算所生产的产品是否贬值
有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4 500×(1-10%)×8=32 400(元)无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5 000×(1-10%)×2=9 000(元)有合同的A产品成本=1 600×20/10×8+2 000×8=41 600(元)无合同的A产品成本=1 600×20/10×2+2 000×2=10 400(元)
由于有合同和无合同的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都低于成本,说明有合同和无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期末应均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有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可变现净值=4 500×(1-10%)×8-2 000×8=16 400(元)有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成本=20×1 600×(8/10)=25 600(元)有合同部分的丁材料须计提跌价准备25 600-16 400=9 200(元)
无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可变现净值=5 000×(1-10%)×2-2 000×2=5 000(元)无合同部分的丁材料成本=20×1 600×(2/10)=6 400(元)无合同部分的丁材料须计提跌价准备6 400-5 000=1 400(元)故丁材料须计提跌价准备共计10 6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6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 600
3、大华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7年12月31日,大华股份有限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存货品种 数量 单位成本(万元)账面余额(万元)备注 A产品 1400件 1.5 2100 B产品 5000件 0.8 4000 甲材料 2000 公斤 0.2 400 用于生产B产品 合计 6 500 2007年12月31日,A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每件0.1万元。B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6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每件0.15万元。甲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0.15万元/公斤。现有甲材料可用于生产350件B产品,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进一步加工成本为0.2万元/件。2006年12月31日A产品和B产品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余额分别为40万元和100万元,2007年销售A产品和B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和60万元。
要求:计算大华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
(1)A产品:
A产品可变现净值=1 400×(1.2-0.1)=1 540(万元)
由于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2 100万元,所以,A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应计提跌价准备=(2 100-1 540)-(40-20)=540(万元)
(2)B产品:
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5 000×(1.6-0.15)=7 250(万元)由于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4 000万元,所以本期不再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将已有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转回。转回的金额=100-60=40(万元)(3)甲材料:
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成本=400+350×0.2=470(万元)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50×(1.6-0.15)=507.5(万元)
由于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所以无需对甲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
unit2随堂练习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