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精选14篇)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1篇
《unün》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第14课,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情景图;二是un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n、yuan的书写;三是声母与unün的拼读练习;四是看图读拼音词。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已经不是前鼻韵母的第一课时,但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我先复习前节课学习的三个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再借助语境歌入手让学生准确掌握unün的发音后再让学生用前面掌握的拼读方法自己尝试拼读,让学生在拼读实践中掌握拼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拼读本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前鼻韵母un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n、yua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用前面掌握的发音方法自己尝试练读,在试读实践中体会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己试读,让学生感受学习拼音的乐趣及成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前鼻韵母un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n、yuan及其四声,记住字形,能正确书写。
难点:读准整体认读音节yun、yuan及其四声。
【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初步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法: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让学生用前面掌握的发音方法自己试读,让学生在试读实践中巩固发音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一)复习检查
1、读韵母卡片:uü,说说发音时要注意什么?
2、抽读鼻韵母anenin,说说发音方法。
(二)看情境图,听语境歌,引出教学内容
1、看情境图。
出示情境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景物?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语境歌。【设计意图:巧妙地运用“情境图”和“语境歌”,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2个韵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在幻灯图片上出示unün。告诉学生:这些韵母和音节都是我们这一课要学的内容。。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引导学生自己看课本49页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节课我们要学的韵母和整体音节是那些?按前面我们掌握的发音方法你能自学会那几个?(学生自读、自探)
2、引导学生交流自探成果
师:“快乐学习,展示自我!自信的你快和大家分享探究成果吧!”(学生交流自探成果)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自主参与的乐趣。】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教学鼻韵母un。
(1)un的发音。
告诉学生:un的读音和温的读音有点像,和anenin的发音方法相同。教师范读an,学生跟读。
(2)un的四声。
出示un的四声,自由练读,同桌检查。
【设计意图: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韵母相联系,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发音方法,从而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进一步巩固了发音方法。】
2、教学鼻韵母ün。
(1)ün的发音。
指名说说天空中有什么?“云”是第几声?谁能把它改成第一声?出示鼻韵母ün。指名读,集体读。
(2)ün四声。
出示ün的四声,按顺序练习,打乱顺序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语境,逐层剥离出unün两个韵母来认读,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责任感。】
3、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n。
(1)讲故事。ün也想自成音节,于是它也学yin的样子,去请大y。可是它一想,我这样带上眼镜去和大y拉手是不行的。于是,ün赶忙去掉两点,请大y站到它的前面。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注意力。】
(2)出示:yun
提问:y后面是什么韵母?告诉学生:yun是整体认读音节,不要拼读,但要和ün区别开来,ün是韵母。
(3)练读yun的四声。引导用yun的四声组词。
4、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an。
(1)提问:图上的小男孩是什么人?谁能把“员”改成第一声?
(2)出示:yuan
师告诉学生:yuan是由yu和an合起来的,合读时,an里的“a”应读发“ê”的音。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
(3)yuan的四声。
出示四声,学生自由练读,练习用四声组词。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抽读卡片:unünyunyuan
2、想一想:aneninunün叫什么韵母?它们分别是由哪两个音组成的?
3、比一比,读一读。
第一组:aianao
第二组:ouunün
第三组:eneier
4、读一读。
小ü见到大y,去掉两点还读ü:yuyueyunyuan
【板书设计】
14unün
unün
yunyūnyúnyǔnyùn
yuanyuānyuányuǎnyuàn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2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en、in、un、ün及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能正确拼读声母与an、en、in、un、ün组成的音节。
3.会认五个生字“电、元、门、金、云”。
教学重点:an、en、in、un、ün及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声母与an、en、in、un、ün组成音节的拼读及认字。
教学难点:前鼻韵母的发音。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秋高气爽,森林里传来一阵欢笑声、喝彩声……原来森林里正在开运动会呢!我们也去看看吧!
2.仔细观察图,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运动会?它们进行了哪些比赛项目?
3.小动物们也邀请我们来参加运动会,找一找它们身边的前鼻韵母,你们赶快行动吧!
二、学习前鼻韵母an、en、in 1.看图感知“an”的发音
图上画了什么呀?出示音节“gān”,这个音节里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复韵母an。
2.学习“an”的音和形。
观察“a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a和n组成了an。“n”在这里不是声母,它表示鼻尾音“n”。
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练习。
拼读g—ān—gān。
3.en、in的学习方法与an类似。
三、书写前鼻韵母an、en、in 1.观察三个鼻韵母,说说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母要写紧凑,学生观察。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
四、练读an、en、in的四声
1.四声的小帽子应该带在哪里呀?(出示an、en、in的四声)
2.学生练读、指名读,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
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和yin。
1.出示海豚顶球图,图上画的球是什么形状呀?
2.把“圆”的第二声变成第四声,让学生试试。
3.指名读,教师示范、纠正。
4.师讲:yua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较长,要整体记忆。
5.采用多种形式读,巩固读音。
6.yin的学法和yuan类似。师讲:in不能独立成音节,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
7.练读yuan和yin的四声,玩听词语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
六、认读音节词。
1.出示音节词tán qín zǎo chén yuán quān qīu yǐn。
2.指导学生读好tán qín zǎo chén yuán quān qīu yǐn等音节。
3.同座同学相互读。
4.指名读。
七、认字,巩固前鼻韵母的学习。
1.出示图,让学生自己看图读拼音认字,小组交流、检查。
2.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七、拓展活动
做卡片,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前鼻韵母an、en、in及四声
2.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及四声。
3.复习生字:电、元、门、金
二、学习un、ün。
1.看图感知“un”发音。
图上画了什么?出示音节tún,这里藏着一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韵母un。
2.学习un的音和形。
观察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u和n组成了un,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体会尝试发音,反复练习。拼读t—ún—tún。
3.学习ün,方法同上。
三、书写前鼻韵母un、ün。
1.观察,说说占格位置。
2.师范写,强调字母要写得紧凑。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
四、展示学生作业、评议。
五、练读un、ün的四声。
六、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n,练读yun的四声。
七、认读音节词:lún chuán、guàn jūn
八、学习生字:轮、云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3篇
1. 辨松树大小创童话情境 (0分0秒~3分24秒)
点评:用道具和想象创设童话课堂的情境, 一年级孩子的求知欲和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故事的情境里学习课题中的生字, 并通过字形的大小引起学生注意两棵松树的大小, 理解后通过朗读内化吸收。故事里的“小松树”就是因为不能认清自己的大小而盲目自大。弄清松树的大小, 是学生理解故事内涵的重要环节。
2. 绘声绘色讲聚精会神听 (3分25秒~6分45秒)
点评:漂亮的“松树精灵”头饰早已让学生们心痒难耐, 学生的心思容易被转移到讨论头饰上去。设置“变身精灵”的环节, 一下子就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到课文的学习中。
3. 角色中识字生活中链接 (6分46秒~22分17秒) (1) 角色链接 (6分46秒~11分37秒)
点评:童话里最主要的是人物, 第一遍读完故事, 必须要知道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 并知道人物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 很不容易, 老师利用贴图的方式, 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亲自
张茂平老师
动手去贴, 考查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能力。这是教师课前预设的具有倾向性比较集中的问题。而几次请学生到黑板上去贴, 学生贴错位置, 这则是在学习中产生的生成问题。在这个节点上, 老师没有越俎代庖, 而是尊重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观察文中的插图, 将文字与插图的作用有效发挥。课堂教学中, 总是会出现很多的“意外”, 而这些“意外”恰恰是教师备课时不能预测的状况, 巧妙地引导, 让“意外”转化为精彩。
(2) 递进式学习轻声词 (11分38秒~22分17秒)
点评:教师“教”的功能, 是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教师没有直接地灌输, 而是不断地启思。这篇童话故事里有很多轻声词, 老师带学生读两个字的轻声词,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样的词就是轻声词, 并奖励发现轻声词的学生变身“松树精灵”, 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又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两个字的轻声词到三个字再到五个字的轻声词的教学, 由易到难, 由老师带读到学生自学, 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手自学的过程。“托”字的教学是重点, 作为一类生字, “托”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声旁“乇”是“画变字”的典型代表, “托”的意思容易与“拖、脱”混淆。精妙的动画变字的过程令人过目不忘, 用表演的方式不仅能正确理解“托”的含义, 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4. 抓句子标点训练读文字感情色彩 (22分18秒~36分47秒)
点评:此环节, 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语气词“哇”和“!”, 学生谈谈这样的语气词和标点符号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并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在指导学生读通句子的同时, 读出感情, 看起来很难, 实际课堂上学生做得非常好。
“很——很——”是这篇课文里语用的训练点。一年级学生对词语的学习理解不应当是词条解释背诵式的记忆, 在老师创设的语境中, 学生有了语言运用的实践, 也打通了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内化语文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
戴上象征故事里“松树精灵”和“风精灵”的头饰, 与老师一起分角色读故事, 更是童话故事课堂上亮丽的一笔, 既是对当堂学习的检验和巩固, 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从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二、在游戏愉悦中快乐写字
1. 游戏愉悦心情 (36分48秒~37分36秒)
点评:关注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适当放松, 利于学习。游戏的课堂里, 一切都是快乐的。课中的韵律操歌曲轻松又活泼, 学生既活动了身体, 又愉悦了心情。
2. 动漫演示读帖 (37分37秒~43分50秒)
点评:写字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读帖—范写—描红—仿影—练写—评点”, 纠正坐姿, 注意书写习惯惯的的养养成成教教育育。。并并用用“变变身身精精灵灵”的的童童话话情情境境贯贯穿穿始始终, 使写字教学润物无声、扎实有效。
分14秒)
点点评评:总结本课, 回顾课文, 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总评:一一年年年级级级课课本本上上的的童童话话故故事事短短小小、、生生动动、、有有趣趣, 又富含教育意义, 读来朗朗上口, 最适合绘声绘色讲出来。然而, 要达到绘声绘色讲故事的境界, 却并非易事。第一课时需要扫清几大障碍:识字关;读通句子关;理解重点句子意思关;角色表演关等。
本课教学中, 执教者重点从两个方面突破教学重难点。 (1) 抓住文中轻声词朗读教学, 引导学生从两个字的轻声词到三个字再到五个字的轻声词的朗读, 由易到难, 层层推进。由老师带读到学生自学, 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手自学的过程, 使学生掌握了轻声词的朗读方法。 (2) 抓住语气词和标点符号的变化, 进行阅读训练, 使学生掌握了句子的感情色彩。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4篇
师:上课之前,我们进行“精彩识字3分钟”。同学们课余又认识了不少汉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这些汉字的?
生:猜谜语。
生:讲故事。
生:编顺口溜。
生:熟字加偏旁,还有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组汉字,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好吗?仔细观察这三组汉字,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屏幕显示)千 干;日 曰;开 并
师:这几个汉字还有个幽默小故事呢,想听一听吗?
[点评:通过交流复习猜谜语、讲故事、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以及和爸爸妈妈共同做识字卡片等识字方法,让孩子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既复习巩固了多种趣味识字的方法,又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二、 我会认,我快乐
师:同学们,感觉学习汉字怎么样?
生:真有意思!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多的汉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识字2”。
师:同学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几点起床?起床后又做些什么?(指名答)
师:有位小姑娘叫晶晶,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她每天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点击出示上半部分情境图)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纷纷起来发言,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师:是呀,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闹钟清脆地响起,小鸟在欢快地唱着歌,愉快的一天开始了。(出示词语:太阳 闹钟 小鸟)请两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师:晶晶听到小闹钟响起,她会怎么做呢?
生:穿衣服。
生:走下床。
师:(出示词语)穿衣 下床 起早
师:(点击出示下半部分情境图)晶晶起床后又会做哪些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生举手发言)
师:(出示词语):刷牙 洗脸 用餐/上学 升旗 做操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这几组词连起来读一读吗?
(生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赛读)
师: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学了这几组词语,你想说什么?
生:早上的时间很宝贵。
生:不能浪费时间。
师:是啊,说得太好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早上的时光,动作要快,上学不能迟到。所以人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啊!
[点评:在词串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认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激活思维。]
三、 我会读,我快乐
师:这几组词语连起来读,就像是在读一首美丽的小诗。听老师读。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能读得这么好吗?
生:能!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跟老师比一比?
(两名学生读)
师:听你读后,我体会到了你愉快的心情!后面那位同学还加上了动作,非常好。我们一起拍着手读一读。
[点评: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韵文进行表演性的诵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体现训练的层次性。通过拍手打节奏,让学生体会词串的节奏感。]
四、 我会做,我快乐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请两名同学,一个做动作,一个来猜。(依次出示词语卡片,一个比划一个猜)
师:做完游戏,这些词语娃娃该回家了。可这一课里的几个生字宝宝却不想走,它们很想留下来和大家做朋友,最先跑出来的是这几个!(出示一类生字:太 小 鸟 下 早 牙 上)
(生齐读)
师:看,又跑来几个。谁认识它们?(出示二类生字:阳 钟 穿 床 餐)
[点评: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巩固生字,增强识字兴趣,理解词语的大意,引导低年级的孩子主动学、学中玩、玩中学,使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巩固识字。]
五、 我会写,我快乐
师:在这一课中,出现了四个新的笔画,(出示:竖钩、横折钩、竖折折钩、竖折)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我们先来看“太”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生:因为以前学过“大”,再加一点,就变成今天要学的“太”了。
师:你是用“熟字加减法”记住的。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鸟”字的?
生:我把“鸟”字的每一笔都当成小鸟身体的一部分来记的,横折钩像小鸟的头,竖折折钩像鸟的身子,点像小鸟的眼睛,下面长长的一横像小鸟的脚。
师:你的办法真好!怎么知道的?
生:是哥哥告诉我的。
师:“早”这个字谁有好办法来记住呢?
生:我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住它。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就是“早”。
师:那么短的时间,就想出这么棒的谜语,真不愧是“识字小博士”!
师:今天生字里还有一组反义词,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生(异口同声):上 下。
师:经过同学们这么一说,这几个字就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些字只记住了还不行,还得会写,并且还要写好。那么,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呢?
生:姿势正确。
生:一笔一画地写。
生: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写两个字:鸟、小。
师:“鸟”这个字特别要注意的是“竖折折钩”,鸟的头不能比身子大。第一笔“撇”像鸟的嘴巴。“撇”下有“竖折折钩”,“竖”不出头。(老师边写,边讲述注意的地方)
师:“小”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按照课本上的笔顺书空一遍。然后,仔细观察它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上认认真真地描红,然后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小”字。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提醒坐姿)
[点评: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少,而且有效的指导尤为重要。要发挥教材的优势,充分利用田字格读帖、描红、临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汉字的本领。]
师: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最大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
生:要珍惜时间,尤其是早晨的时光太宝贵了!
生:中国的汉字太有趣了!
师:是啊,中国的汉字的确很奇妙,同学们课后请继续用咱们说过的多种识字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汉字,祝愿你早日成为咱们班的“识字小明星”。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声母和an、en、in、un、ün组成的音节。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lún、chuán”。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蓝天、白云、草原、森林”4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家》。
4.认识“草、家、是”3个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前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的正确认读;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
前鼻韵母un、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yun的正确认读;g、k、h与介母u、前鼻韵母an组成的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j、q、x与介母ü、前鼻韵母an组成的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三、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情景创设法、观察法、游戏法、小组合作以及先扶后放的方法及教学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拼音的能力。
1.创造声母“n”过生日的情景,从而引出前鼻韵母的学习,带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学习氛围。
2.学生自己用眼观察插图,用耳倾听读音,用脑记住音、形。
3.小组合作练习拼读,识记生字,短时高效练习拼读。
4.将学习拼音的方法教授给学生,逐渐放手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是声母n的生日,它请来了很多的朋友参加它的生日聚会,还要邀请朋友们在聚会上跳舞,我们快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本课始终贯彻情景的加入,激发学生学习前鼻韵母的兴趣。
(二)学习ɑn
第一个与n跳舞的ɑ,它们成为了一个新的组合“ɑn”,你想知道它们组合的名字吗?
1.出示书中插图“天安门”,教师范读“ɑn”,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安门”中“安”的发音是“ɑn”。
2.学生自编“ɑn”的顺口溜帮助记住读音。
3.小老师带读“ɑn”的四声。
4.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拿出声母卡片,另一人读出此声母与“ɑn”所拼出的音节。
5.学习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
(1)复习j、q、x见到“ü”的去点规则。
(2)小组内练习拼读juɑn、quɑn、xuɑn。
【设计意图】利用好书中的有效插图,引导学生利用眼、耳、脑多感官学习。
(三)学习en
下面要与n跳舞的是e,这次它们起了一个什么名字呢,我们一起学习它的读音。
1.出示书中插图提问:这个小男孩在做什么?引出“en”的读音。
2.学生自编“en”的顺口溜帮助记住读音。
3.小组四人轮流读“en”的四声,全班展示。
4.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拿出声母卡片,另一人读出此声母与“en”所拼出的音节。
(四)学习in
n的下一个舞伴是i,它们在一起后读什么呢?
1.出示书中插图“树荫”,教师范读“in”,学生借助树荫的“荫”学习in的音。
2.学生自编“in”的顺口溜帮助记住读音。
3.开火车读“in”的四声。
4.教师拿出声母卡片,指名读出此声母与“in”所拼出的音节。
【设计意图】并非所有声母与“in”组合都有对应的汉字,所以在拼读上教师出示的声母应有所选择。
(五)区分学习un、ün
舞会进行到一半了,双胞胎u和ü也来了,这时可让n苦恼了,它们都要和n组合,我们该怎么区分它们呢?
1.出示un、ün,教师范读un、ün。
2.出示un、ün以及书中对应插图,引导学生观察un、ün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3.鼓励学生小组内利用多种方法区分un、ün的音和形。
4.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易混的形和难记的音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要想让学生克服这一学习难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带领所有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利用观察图画区分、小口诀区分、找不同点区分等各种方法,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区分办法可以更有效地克服难点。全班交流也可集思广益,事半功倍。
(六)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
现在是多人舞蹈的时刻,我们的整体认读音节也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名字。
1.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
(1)出示各种圆形图案,提问:图上这些物品都是什么形状的?
(2)将“圆”的第二声变成第一声,让学生尝试yuɑn的发音。
(3)指名读,教师示范纠正。
(4)男、女生比赛读“yuɑn”的四声。
(5)引导根据“yuɑn”的四个声调找一找相应的汉字。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
(1)根据以往学习整体认读音节的经验,引导学生大胆尝试yin的读音。
(2)小组四人轮流练习“yin”的四个声调。
(3)指名读,教师示范纠正。
(4)引导根据“yin”的四个声调找一找相应的汉字。
【设计意图】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了wu、yu、zhi等多个整体认读音节,所以在这里可让学生做大胆尝试,学生可以在尝试中信心倍增,更主动地探索知识。
(七)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n
1.同桌讨论:同学们,化妆舞会的时刻到了,你知道整体认读音节yun是谁化妆而来的吗?
2.学生发言,教师讲解整体认读音节yun是声母y和韵母ün的组合,因ü见到y去点。
3.开火车读“yun”的四声。
4.引导根据“yun”的四个声调找一找相应的汉字。
5.还有三个音节也化了妆,你认识吗?练习拼读:jun、xun、qun。
【设计意图】贯穿始终的情景创设,利用化妆舞会激发学生自己动脑的兴趣,学生可很快发现其中的奥妙。
(八)学习书写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
1.教师提示:多个字母书写时,注意字母间要紧凑,在格中居中书写更美观。
2.教师提示:书写整体认读音节时注意标调规则。
3.作业展示与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一课的书写指导中,教师应尝试放手,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所有单韵母和声母的写法,也学习了如何书写音节,所以教师稍作指导即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练习书写。
(九)拼读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自己拼读。
2.全班交流。
3.同桌间轮流读一读这些拼音。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插图增加学生的认读、拼读词语的兴趣。
(十一)读儿歌
1.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小儿歌。
2.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练习拼读。
(十一)学习会认字
1.找到本课的三个会认字,在会认的字下打勾。
2.同桌互相帮助识记不认识的字。
3.全班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4.开火车读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先自主识字,再合作学习的方法。在班中交流识字方法既可以分享学生智慧,也可激发更多的学生动脑筋。
(十二)课外延伸
把《家》这首小儿歌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6篇
2、能正确认读由声母和unün组成的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具准备:cai课件、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韵母un的读音、书写及相关声母与un相拼的音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卡片。
2、出示情境图,复习语境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习ün。
(1)出示ün,师范读,生听。
(2)同桌读,指名读。
(3)练读四声。
2、学习yun及其四声。
(1)出示音节:yunyün。
(2)选择并说说为什么。
(3)练读四声。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字分别发这些音。
3、学习yuan及其四声。(方法同上)
3、练读jqx与ün组成的音节。
(学生带上j/q/x/ün头饰玩找朋友游戏。)
4、看图读拼音词。
(1)出示军帽图,观察说话。
(2)拼读音节。
(3)同桌练习拼读其他三幅图的音节词。
(4)选一个自己觉得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
三、指导书写。
1、出示韵母,观察。
2、书写前,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的?
3、学生书写,师巡视辅导。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7篇
教学重点
1.读准三个韵母的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准确读出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教学难点
读准单韵母的四个声调,其中二声和三声较难掌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出示“aoe”字母卡片请同学读。
2.读“aoe”的四声。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习单韵母“aoe”的音和形的?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出示“iuü”三幅图和三个字母,让学生看图,自己说说怎样记住“iuü”的音形?
二、学习“iu”的音形
(一)学习单韵母i
1.观察“i”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借助衣服的“衣”读“i”的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i”的音时,口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面前部抬高,嘴角稍往两侧咧。
(4)学生自己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
(5)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6)开火车读。
2.学习“i”的形
(1)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i”的形呀!
(2)学习记忆小儿歌:牙齿对齐“iii”
3.学习“i”的四声
(1)出示单韵母“i”,问:你们知道“i”怎么标声调吗,可以看看书。谁愿意说一说?
(2)师强调:给韵母“i”标声调时,要去掉“i”头上的小点。教师板书:“īíǐì”。
(3)自己试着读一读i的四声。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顺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顺读)
(6)指名读。教师纠正二声三声的读音。
(7)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哪些字的读音读“i”的四声呀!
(ī医院;í怀疑;ǐ可以;ì艺术)
(8)同桌同学打乱四声顺序读。直呼带调韵母“īíǐì”
(9)指名读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u
1.观察“u”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自己试试借助乌鸦的“乌”学习“u”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u”音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嘴巴突出,使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读准字母的音。
(5)指名读。
(6)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学习u的形
(1)观察插图:你觉得哪部分与“u”相似?
(2)学习记忆“u”的小儿歌:嘴巴突出“uuu”。
3.学习“u”的四声
(1)出示“u”的四声“ūúǔù”,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按顺序读,注意纠正学生读不准的音。
(3)问:谁能用“u”的四声练习组词?
(4)打乱顺序读四声,直呼带调韵母“ǔùūú”
三、指导书写“iu”
1.出示四线三格中写好的“iu”。
请同学们观察“iu”的占格位置。
2.指导书写出“i”
(1)认识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丨”竖、“”点。
(2)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
(3)说书写韵母“i”的小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3.指导书写u
(1)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小弯,竖一定要直。
(2)请同学试着编一个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先大后小紧相连。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5)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6)再次展示学生书写好的、有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i、u”的音形和它们的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iu”及带调的“iu”。
二、学习单韵母“ü”。
1.观察字母“ü”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念什么?
(3)师讲:我们借助小鱼的“鱼”平读第一声就是“ü”。
(4)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ü”的音时,双唇成扁圆形,舌头向前接触下齿背,口形象吹笛子。
(5)学生自己练习体会发音要领。
(6)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7)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ü”的形
(1)问:“ü”的音同学们读得挺准的,怎么记“ü”的形呀?
(2)看图,它与“ü”哪一部分相似?
(3)读记忆小儿歌:像吹笛子“üüü”。
3.学习“ü”的四声
(1)出示“i”的四声与“ü”的四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师强调:单韵母“ü”标四声调时小点不能去掉,要带点写成“ǖǘǚǜ”。
(3)自己试着读读“ü”的四声。
(4)指名读。
(5)请发音准的学生领读。
(6)教师强调二声和三声的读法。
(7)请大家选择一个声调的音组词语。
(8)打乱顺序读“ü”的四声。
3.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看书上“ü”的笔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儿”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儿”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
(3)书写韵母“ü”的儿歌:竖右弯,竖小弯,再写两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ü”,教师巡视,表扬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好的,同时纠正学生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欣赏书写好的学生作业。
三、读儿歌
1.出示书中的儿歌内容,读读红色的单韵母。
2.教师范读或请学生读。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随读。
4.同桌同学互读。
5.指名读。
四、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3个单韵母“aoe”,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就是单韵母“i、u、ü”。现在我们一共学习了6个单韵母,分别是“aoei、u、ü”。你们能试着背一背吗?同学们学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要想把拼音字母学扎实,回家要多读读书呀!
附:板书◆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8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灵活并准确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的口算和笔算知识。该单元可以分成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本节课要完成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首位能整除的) 的教学任务。重点是提高学生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能力和首位能够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数学思维的形成。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简单的竖式除法, 解决表内除法问题;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 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能够针对具体问题, 解决计算和验算的方法, 理解意义。
2.丰富对乘法验算意义和相关运算性质的认知, 提高概括与归纳能力, 丰富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
3.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方法, 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首位能整除的) 的计算方法, 会运用竖式计算。
难点:认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基本理解两种验算方法的计算原理。
【设计理念】
遵循阅读教学双向互动原则, 采用情境教学法,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突破,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活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提高认识
1. 比一比、赛一赛, 看谁说的准又快。
(多媒体出示口算题)
40里面有 () 个十, 46里面有 () 个十和 () 个一, 73里面有 () 个十和 () 个一……
设计意图:巩固二年级所学内容, 让学生在温习中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比赛的形式激起他们的好胜心理, 产生学习的欲望。
2. 想一想、数一数, 看谁脑筋动得快。
(多媒体出图片, 设置教学情境)
猴子们一起摘了18个桃子, 如果平均分, 两只猴子可以各分得几个?3只猴子呢?想想平均分, 还有可能是几只猴子来分?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 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 对趣味性的题目进行探讨,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
3. 提出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如果用竖式会列式计算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提出有难度的问题, 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二、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1. 大家看看课文第一页的两幅图, 验证一下刚才的想法是否正确, 自己完成课本上的两个计算题。鼓励用教具来动手实践, 谈谈摆与分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实践的机会, 从而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2. 合作交流, 互动探讨。引导学生说说40÷2与46÷2的联系和区别, 形成算法。
设计意图:加强小组合作,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基础训练, 夯实基础, 有利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 让学生思考用竖式计算, 小组讨论方法后汇报交流, 安排学生上黑板演示, 谈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要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 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这里老师也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引导。
三、当堂巩固深化提高, 激发主动学习能力
1. 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1、2题, 小组合作, 检查掌握情况。
2. 指名上黑板完成拓展演练题, 相机提出有余数除法问题, 精要点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后两道题。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 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 如果学生们能够自主解决更好, 如不能解决, 可以降低难度。
3. 自主完成想想做做4、5题, 小组交流订正, 针对第5题加强思维的拓展, 引导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答题步骤。
设计意图:简单应用题能够联系实际生活, 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 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答题方法。
四、点拨除法验算方法,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1. 针对第5题, 让学生思考, 自己计算的结果如何验证。指名回答, 将学生的两种验算方法板书。
设计意图:一般来说, 优秀的学生是能够掌握逆运算验证的思路的, 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 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 有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2. 让学生快速浏览第3页上例题, 提问: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明确用商和除数相乘验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方法是二年级相关学习内容的加深, 算理具有一致性, 一般来说, 学生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3. (多媒体出示问题) 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组织讨论式子21×3+2=65中各数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此问题是上一问题的延伸, 是对学生除法验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4. 自主学习, 思考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并由学生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路, 当然, 这里需要老师的点拨。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4页“想象做做”第2题、第4题。
参考文献
[1]王凯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类思想方法研究[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11 (06) .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9篇
1.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1.掌握好×× ×××乂×× ×和×× ××乂×××的节奏型。
2.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需多次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练会节奏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樊老师去它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啊?”(生答)师:“小熊猫家住的比较远,樊老师坐火车去,中间还要中途休息呢。呜,火车开啦!”(放《火车开啦》的音乐,老师在教室里边唱边做开火车律动,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开,音乐结束时,火车到达第一个站点小鸭家门口时停下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按小鸭家的门铃,喊一下小鸭和我们一起去小熊猫家做客?”(课件出示小鸭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鸭们听见了吗?(小鸭们回答:听见了)师:“请用你们自己的叫声按照门铃声的节奏来回答好吗?”(生戴着头饰按节奏边表演小鸭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鸭们跳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做客吧!”(扮做小鸭的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表演边唱。)师:“火车飞快地奔驰着,小朋友们看下一站到了,呜。”(火车停在小猫的家门口)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去请小猫们和我们一起去做客呀?”(出示小猫咪们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猫们你们听见了吗?(生答),请你们用门铃的节奏回答一下。”(生戴着头饰边表演小猫的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猫们跳上火车,我们继续向前走。”(学生继续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走边演唱《火车开啦》。再开到小鸡的家,门铃节奏与小鸭家一样,进行第一个节奏的巩固;最后开到小狗的家门铃节奏与小猫家一样,进行第二个节奏的巩固)
二、自然导入新课,感受旋律
师:“小熊猫家快到了!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演奏乐曲,欢迎咱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请小朋友们跟着他们演奏的音乐下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端正。”(播放《快乐的小木匠》伴奏音乐)师:“正当小动物们起劲地演奏着乐曲欢迎我们的时候,忽然从小熊猫家中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了,说得也特别的好。对,这是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发出的声音:有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请你们用嘴巴来模仿一下锯木头和敲钉子的声音。”(生兴高采烈地模仿)。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小熊猫,也来做一回小木匠?(生答)那我们一起听着声响用嘴巴模仿着,再做一做小木匠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木匠干活,同时用口技模仿声响。)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像,大家很快乐吗?(生答)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也很快乐,它一边干活还一边唱歌呢,让我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一起来欣赏它快乐的歌声。”(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不可以向小熊猫那样边唱边干活呢?(生答)我们一起用小鸭、小鸡和小猫的叫声来模仿一下小熊猫的歌声。”(《快乐的小木匠》伴奏起,师生共同边表演边用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哼唱旋律。)师:“小朋友们唱得很棒,做得也很棒!你们知不知道小熊猫学做木匠的故事呀?(生答)小熊猫是森林中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它的爷爷是森林里最好的木匠,小熊猫就想跟着爷爷学做木匠,可它学习不专心还没有学到爷爷的真本领,就去帮森林里动物们干活去了,结果笑话百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长颈鹿一家修桌子的?”(播放影片片段)师:“看了这段影片你觉得,小熊猫的木匠活儿做得怎么样?它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动脑筋发表各自意见。)师:“后来小熊猫改掉了坏习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木匠,做的东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小熊猫把干活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干活的同时就唱歌,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它快樂的歌声。”(播放动画《快乐的小木匠》。)
三、新歌教学
师:“小熊猫在他的歌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师:“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小熊猫的话读一读。”(生跟着老师读第一段歌词。然后按一问一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歌词。)
2.听、模唱学唱歌。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答)老师先来学学小熊猫的歌声。”(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欣赏,然后进行教唱)
3.分角色演唱巩固。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非常佩服。他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美妙、动听的歌声。你们愿意唱给他们听吗?”(生答)
4.师生共同歌表演。师:“哦,大家的精彩演唱再次得到了小动物们的阵阵喝彩!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模仿了小熊猫做木匠活时候,都有哪些动作吗?(学生模仿。)下面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女生唱第一段,男生表演;男生唱第二段,女生表演;师生共唱第三段,一起表演。)
5.开动脑筋起歌名。刚才小朋友们在演唱的时候,小熊猫轻轻地对我说,它的歌曲到现在还没起歌名,它想请远方来的小客人帮忙起个歌名,你们看起个什么歌名比较好呢?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让我们再和小熊猫一起边唱边干活,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
四、快乐下课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10篇
1、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2、学会aoeiuü六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3、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指导下正确认读带调的单韵母。
4、会在四线格内抄写六个单韵母。
5、初步接触汉字,认识16个汉字,能够读准字音并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字义。
对应的
课标年段
目标 1、能读准6个单韵母,能正确书写韵母。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情分析 新入学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很容易分散,且听、说、写的习惯还未养成,因此,要采取科学的艺术的方法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识字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读。另外在学习中始终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的事物挂起钩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题 1、aoe
教材分析 内容
简析 本课汉语拼音教学内容是单韵母aoe,教材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1、aoe的读音和形体。
2、4个声调符号和aoe的四声读法。
3、汉语拼音四线格和aoe的书写规则。
编排特色 配合教学的情境图所创设出来的语境,有利于在语境中剥离出“啊喔鹅”这3个语音,并导入韵母aoe的认读,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汉语拼音来源于语言实践。另外aoe的表音表义图可见很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帮助学生很好的识记了韵母,比如a是用阿姨的头像来识记的,o的形体则要取太阳的的形象,e的形象取于白鹅身上的羽毛纹痕。
素养培养目标 基本
目标 1、学会单韵母aoe,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oe的四声。
3、认识汉语拼音四线格并学习使用。
发展
目标 1、能联系日常生活,用带调的a、o、e组词或说一些简单的句子进行词句的训练。如:ā阿姨好!á啊!你说什么?ǎ啊?这是怎么回事?
2、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使用其中的音节代替不认识的字。
重点
教学
片断
认识声调符号,配合手势和儿歌学习。
“-”是第一声,“/”是第二声,“ˇ”是第三声,“”是第四声,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看图上小兔开摩托车的走势,“小兔开车平地走āāā,小兔开车上山坡ááá,小兔开车下坡又上坡ǎǎǎ,小兔开车下山坡ààà。”。
作业设计 用上三个单韵母的读音和课本插图编一个很好听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
课题 1、iuü
教材分析 内容
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单韵母iuü,教材包括四个部分:
1、iuü的读音和形体。
2、iuü的四声读法。
3、iuü的书写规则(包括i的标调)。
4、形近字母的比较,带调单韵母读音的比较。
编排
特色 情境图中展示的语境富有教育意义和童趣。通过语境很快剥离出“蚁、乌、鱼”,进而导入字母iuü的认读,在学生心里形成“画面-语音-字母”这样一个形、音、字母的学习链,以利教学。
3个单韵母的表音表形图以粗壮的线条和浓重的色彩有意夸张地表示3个字母的形体,意在强化学生的注意和记忆。
素养培养目标 基本
目标 1、学会单韵母iuü,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正确读出iuü的四声。
3、复习巩固6个单韵母。
发展
目标
1、能联系日常用语中的读音,给iuü的四声找找词语朋友和说一些简单的句子,进行词语和句子训练的渗透。
2、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使用相关音节代替不认识的字。
重点
教学
片断
ü的教学
(1)ü的读写
出示金鱼图及字母ü
提问:鱼是第几声?
告诉学生:把“鱼”改成第一声就和ü的读音差不多。
教师范读ü三遍
讲述发音方法
读ü时,双唇拢成圆形,差不多闭合,像吹笛子似的,舌尖抵住下牙背。
教师再次范读,学生仿读、练读。
指名读
教学顺口溜:口吹笛子üüü
(2)ü的书写
(3)引导看图,ü像图中的什么?
(4)谁能用我们学过的字母来记ü?
(5)指导书写笔顺
(6)自学书上的相关内容、指名说说书写方法。
(7)讨论ü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8)学生练习描红
作业设计 做一做单韵母的四声卡片,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卡片游戏。比如爸爸在单韵母当中拿出í,小朋友就说,ííí阿姨的“姨”(yí)。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11篇
1、学会前鼻韵母ɑn、en、in,整体认读音节yin及yin的四声。
2、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的拼音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拼音方法,提高拼读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乐趣,通过看情境图,从中渗透爱祖国、爱国旗的教育。
一、预习内容
1、仔细看语文课本67页上“几个小朋友在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境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是什么事使这几个小朋友这么开心呢?
2、再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看:坐在中间的那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什么?他在干什么?电视屏幕上放映出了什么?播放着什么音乐?
3、汉语拼音第13课要求我们学会的是哪些韵母?
4、跟着录音机试着读一读这3个韵母。
【知识链接】鼻韵母是鼻音作韵尾的韵母,由主要母音和鼻尾音组成。普通话的鼻尾音只有两个:n和ng。前鼻韵母的鼻尾音是n。发n时,要用舌尖抵住上牙床(上齿龈),软腭下垂,让气流从鼻腔透出。
二、探究学习
(一)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ɑn、en、in”
1、音:仔细观察情境图,教师讲解范读,学生齐声跟读后指名读,一边读一边用手做手势。想一想:3个前鼻韵母“ɑn、en、in”分别与图上的什么发音一样?并用“ɑn、en、in”的四声说词语。
2、形:怎样记住它的形:前鼻韵母“ɑn、en、in”分别由哪两个字母组成?怎样记住它们的形?
3、写:①观察“ɑn、en、in”在四线三格中的占格要求;
②先描红;
③再在汉语拼本子上书写。
(二)深入探究
1、四人小组按照ɑn的发音方法,尝试发“en”、“in”的音,要求:①读准音。②练读四声,用其中一个音说词语。③为鼻韵母编句顺口溜。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你能试着读读yin的四个声调吗?
3、请你用yin的四声说词语如:阴天的yīn,饮料的yǐn。
4、in和yin有什么异同?
(三)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1、我们学会了3个前鼻韵母是:()()()
2、前鼻韵母“in”应该怎样标调?i标调时要注意什么?
3、“ɑn、en、in”的四声怎么读?
4、我们学会了1个整体认读音节是:()。
三、课堂检测
1、我会听写“ɑn、en、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
2、我会读。
树荫下面多阴凉,yīnyīnyīn
十五的月亮洒银光,yínyínyín
夏天热,喝饮料,yǐnyǐnyǐn
杯上有个小手印,yìnyìnyìn
3、看谁能用前鼻韵母的四声说的词语多。
ānánǎnànēnéněnèn
īnínǐnìnyīnyínyǐnyìn
4、我会背。
天安门ɑnɑnɑn
摁遥控器enenen
音乐美ininin
5、我会填。
(1)ɑ和n组成();
(2)e和n组成();
(3)i和n组成();
(4)整体认读音节()。
四、课后作业
1、在汉语拼音本子上认真书写ɑn、en、in各一行。
2、读背“ɑn、en、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的四声给家长听。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12篇
1、学会韵母üe、ün和对应的音节,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
2、能准确拼读声母是üe、ün组成的音节。
3、独立拼读儿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或者投影等。
学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抽卡认读üe、ün及所学音节。
二、学习üe、ün及对应的音节
1、引导看儿歌的配图,相机由“月”引出yue。认识yue是音节,读准它。
2、练读yue的四声,引导用注音字“月”围绕图画组词、说话。
3、猜猜韵弱练üe什么样儿。怎么猜的?出示üe,小组内试读,分小组检查,选小老师教读。
4、比较üe-yue,你能发现什么?
5、由“云”引出yun,教法同前。
三、拼读儿歌
四、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五、拼读练习
1、由课文的三组拼读练习中各选一个音节指导拼读。让学生自由拼读,说说他们的发现,相机复习j、q、x和ü相拼,去掉ü上两点的拼读规则。
2、分组练习拼读;全班交流,老师指导,全班练读。
3、拼读带调音节词:jūn xùn,pí xuē,yuán yuè,niú qún。
六、完成“试着读读连连”
七、自读课后第三题的音节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13篇
一、探究知识小品文的教学价值
在教学知识小品文时,教师经常停留在知识的传递上。如在教学《春联》一课时,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向学生传递关于春联的知识,从网上搜集大量关于春联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还美其名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笔者以为,知识小品文的教学基础,在于教师对其教学价值的探究。
其一,关注知识小品文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在《春联》一课中,开篇即说“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在学生的生活中,这样的情景和这样的感觉是很熟悉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常常因为这种感觉过于自然,而不太重视这一句描述的教学价值。在笔者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知晓春节与春联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为什么过春节时,人们总是要张贴春联,这里除了“年”的故事之外,还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笔者结合自己当地的风俗,让学生知道春节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总要营造一种吉祥的气氛,而这显然与中国人最喜欢的红色有关。因此“大红春联”的价值不仅在于“春联”,更在于“大红”。再如笔者所在地区的人家,如果有亲人去世,则会将春联的颜色换成白绿黄三色,各贴一年,以示纪念,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而这种学生身边的文化,往往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其二,关注知识小品文带给学生的文化价值。春联本身具有浓郁的文化韵味,春联上的内容往往代表着一户人家的新年期望。除了传统的“四方来财,八方进宝”的经济向往之外,也有“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的平安期待,当然也有“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的家国情怀。从文化的形式来说,春联的对仗需要精通文化知识基础上的精巧构思;从文化的载体来说,春联向邻居亲友无声地传递着内心的美好愿望。需要说明的是,当下并不是一个关注春联文化的时代,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常出现春联贴在门上而视若无睹的情形,也有以瓷砖等固定物件呈现且多年不换的情形。视若无睹背后是对文化的一种漠视,这种现象其实也可以引导四年级学生进行探讨。
当然,知识小品文的内容指向常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探究其教学价值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忽视了这个基础,知识小品文的教学极有可能让学生感觉味同嚼蜡。
二、引导学生走入小品文的情境
多年的教学让笔者感觉到知识小品文教学的最佳方式就是引导学生入境。学生只有入境,才会认识到知识小品文中知识的含义,而知识小品文本身就给出了引导学生入境的最佳方式,即带有小品味道的教学方式。
在《春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然后结合自己内心的愿望去选择春联内容。春联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让学生从网上搜索,当然也可在家人的帮助下获得。笔者建议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选择春联,并且期待学生最好能够与家庭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之后再去选择。
这样的教学思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生延伸到家庭,这对于促进小品文知识的渗透其实是很有好处的,而这种形式也是学生甚至是家长喜闻乐见的。一位成绩中等(语文尚可,其他学科较弱)且性格内向的学生,在与家长沟通之后,了解了父亲赚钱养家的不易,了解了母亲对自己生活无微不至的关心,了解了爷爷奶奶对自己成长的期待。用这位学生自己的话说,“以前还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感受”。后来他把自己的这些感受写下来,并去认真阅读《春联》这一课文,从中了解到春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知道春联必须上下联字数相等且词类相当。因为语文基本功不错,他后来自己编制了一副对联:“家人望子成龙我心自知,他日金榜题名再报恩情。”还让一个书法好的学生书写之后贴在自己房间内的书桌旁边。这副对联虽然不是很工整,也没有贴在大门上以示他人,但在笔者看来,学生已经领略了《春联》一课的真味,是真正走入了春联情境之后的反刍。从这个角度讲,课本所编辑的《春联》这一知识小品文,尚有很充裕的智慧指向教学空间。
三、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关注人文性
知识小品文并不排斥人文,这是需要重视的一个认识。很多时候,《春联》只被当作介绍春联知识的小品文,这固然符合传统小品文的教学认知,但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并不具有思维指向的建构意义,也不具备应有的人文关怀。因此,笔者呼吁知识小品文的教学要重视其人文性。
春联本身就来自于中华传统文化,《春联》一文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春联所具有的人文性在于这样的几个方面:第一,春联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第二,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春联因子;第三,春联是如何表达人的内心向往的;第四,春联自身具有的文化价值。这四种人文性最终如何体现出来?笔者以为关键在于教学的设计。
一般来说,知识小品文的教学是陈述性的,但考虑到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尤其是考虑到学生对春联这种传统文化的认识,因此像《春联》这样的知识小品文的教学,还是要通过教师引领的方式,让学生处于一种自我建构的状态,这样才能让春联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渗透到学生的内心。笔者近日读到一则课例,执教教师在授课之初,即很有创意地将文中的“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竖着呈现在幻灯片上,然后让学生尝试着去读。由于学生看不到书写顺序,因此读的时候有的是从左向右读,有的是从右向左读。在学生争论不休的基础上,教师趁机展开讨论:“对联应当怎么读?”有的学生给出遵照现代文从左向右的理由,有的学生接触过对联从右向左读的例子,认为应当从右向左读。在学生的认知处于失衡的情况下,教师给予恰当的讲解,强调有横披时看横披,没有横披时看对联的韵律。于是学生在获得对联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对联的读法,兴趣自然很高,而教学效果也是十分显著。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14篇
1. 小朋友,秋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给江南水乡换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你们想去看看吗?
2. (播放金秋江南的图片)看,这就是金秋水乡如诗如画的美景。(配以轻音乐,学生静静地欣赏)
二、 初读词串,认读生字
1. 在金秋的水乡,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卡)
金秋烟波水乡
芦苇菱藕荷塘
夕阳归舟渔歌
枫叶灯火月光
3. 小朋友们看得可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乘着想象的小舟到水乡游一游、看一看。你能把这课的生字朋友都读好吗?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 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承载的不仅仅是学会几个生字的任务,词与词之间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犹如一首音韵和谐的小诗。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有滋有味……就在学生一遍遍琅琅上口的诵读中,传达出汉语言特有的声韵美。]
三、 想象画面,感悟诵读
1. 想一个好名
小朋友们,如果给《识字1》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儿?(“金秋水乡”“水乡的秋天”“水乡真美”等等)
2. 展一幅画卷(指导学习第一行词串)
(1) 我们坐上小船,乘着秋风来到了绿水荡漾的水乡。瞧,一望无垠的湖面在微风中荡起了粼粼的波纹,远远望去,湖面烟雾茫茫,是那么辽阔。(出示图画:水乡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生字的对应)
(2)(出示:金秋 烟波 水乡) 你能读好这几个词语吗?
(3) (出示“秋”的古文字)教师讲述“秋”的造字规律:小朋友,你们看,“秋”的左边是个“禾”,它表示是庄稼。秋天,庄稼成熟了,变成金灿灿的,就像火烤过一样,所以,古人在“禾”的右边加了一个“火”字。当庄稼像被火烤过,黄灿灿的时候,秋天就到了。
(4) 教师有感情范读第一行词语。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一边诵读词语,一边想象水乡秋天美丽的画面)
[设计意图:一个古文字“秋”字,是中国几千年汉字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就在孩子们追本溯源,探寻汉字的造字规律时,我们的情感与古人的精神世界也就贯通了。教学时要发挥汉字表音、表形、表义的优势,变机械识记为明字理、悟结构的文化熏染。]
3. 赏一池秋色(指导学习第二行词串)
(1) 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小朋友想不想去荷塘找一找秋天?多媒体播放荷塘的秋景,展示一组画面,让学生说说芦苇、菱藕的样子。随着学生的描述,教师在黑板上勾勒出荷塘的简笔画。
(2) 在一个碧绿的荷塘上,一片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洁白的苇花随风飘舞,一节节莲藕嫩生生的,多美的荷塘啊!(出示:一片芦苇、一节莲藕、一个荷塘、几个菱角)刚才我们看到的像“一片、一节、一个”这些词,我们叫它数量词。数量词与后面的事物一定要搭配得当,否则会出笑话的。现在,谁想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告诉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小组间赛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美丽、富饶)
(4) 把水乡的美丽景色读出来,齐读第二行词串。
4. 听一曲渔歌(指导学习第三行词串)
(1) (多媒体播放一段渔歌)听,这是什么声音?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湖面,一只只小舟从远处归来,渔民们唱着欢快的渔歌满载而归了。
(2) (出示:一轮夕阳 一只只小舟 渔歌)同桌练读,汇报朗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忙碌、富饶、幸福)
(4) 把你对水乡的赞美加进去,齐读第三行词串。
[设计意图:不同的量词和名词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有色彩的图画,奏响了一支有旋律的乐曲。内涵丰富的识字课,既为孩子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紧紧相连;又活学活用,在积累中简单运用语言,加强了字词的综合训练。]
5. 赏一湖夜景(指导学习第四行词串)
(1) 夕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在皎洁的月光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枫叶 灯火)
(2) 你能在“枫叶”前面加上一个词吗?(火红火红的、红艳艳的)引导学生观察枫叶的颜色、形状、姿态等。
(3) 想一想,在“灯火”的前面,可以加个什么词呢?(星星点点的、若明若暗的)
(4)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水乡的秋夜怎么样?(宁静迷人)把你的感觉带进去,齐读第四行词串。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中,一行词串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四行词串连起来便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迷人的秋景。“读到这一行词串,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教师用语言激活了一个个词语背后的画面、情感,虽是同一个问题,但每一行的回答却不相同,或悠远、或清新、或富饶、或宁静,水乡的金秋就在这一次次的叠加中越来越丰厚、有意蕴。]
四、 回归整体,赏读全文
1. 小朋友,这篇识字课文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指黑板上字卡“乡”“塘”“光”三个字红色的韵母)哈哈,原来它们都押韵呢!(教师范读,强调韵尾。同桌连读,汇报朗读)
2. 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虽然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但每一行词语串起来读就觉得很美,像一首优美的小诗,像一幅美丽的画面,四幅图连起来就是金秋水乡美丽、富饶的场景。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
3. 金秋,我们摇着小舟来到碧波荡漾的水乡,首先看到了——(引读)金秋 烟波 水乡。我们来到了清凌凌的荷塘,看到——(引读)芦苇 菱藕 荷塘。夕阳西下,渔民们满载而归,我们看到了——(引读)夕阳 小舟,听到了——(引读)渔歌。夜幕降临,水乡变得格外宁静,只见——(引读)枫叶 灯火 月光。
4. 学完课文,你对金秋的水乡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5. 带着对美丽水乡的热爱之情诵读《识字1》。
五、 共同探究,巧记生字
1. 现在,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汉字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头脑中。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的办法最奇妙!
2.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3. 指导书写,引导实践。
(1)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新偏旁:“火”和“欠”。
(2) 重点指导:“歌”和“烟”。
《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