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精选6篇)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第1篇
周备课记录
备课时间:
备课内容 :《藤野先生》 参加备课人:
【教学目的】
(一)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本文抓隹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领会各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启发兴趣,引入课文
今天学习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桦夕拾》。
《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试解
《从百划园到三味书屋》是回忆儿童时期的生活。这一篇回忆青年时候东渡日本留学生活片断,写于一九二六年,写的是青年时候的事(一九○四年)。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和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任教的照片,使学生加深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这篇文章如作者自己说,“记忆中抄出来”的。
(二)检查质疑。
1.请同学预习。
2.这篇散文以什么为顺序记叙的?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不记叙的?以藤野先生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放在十九世纪初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写人、叙事, 把对藤野先生的深沉怀念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紧密交织在一起,写作手法很出色。
3.以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全文可划分为几大部分?按地点来说,第一部分写哪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1)东京所见所感;(2)仙台学医生活;(3)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三)讲读第一部分(第1至3自然段)。既然文章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况?“清国留学生”是怎样的情况呢?作者对此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1.朗读。
2.清国留学生腐败堕落,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置若罔闻。白天迷恋于观景看花,精心摆弄征民族压迫与封建统治的辫子;晚上醉心于学跳舞。
3.语言的感情色彩。“无非”:作者满怀寻找救国救民道理的希望,离开自己的国土, 但东京所见与
国内一样,他感到愤懑、厌恶。“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鉴,镜子、照、借鉴。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求学生找出“标致”的同义词,体会“实在”、“极”的作用。
4.对东京的失望,对新鲜环境的追求。文章从清国留学生的情况入笔,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为下文的展开在思想和结构上作了铺垫。
(四)讲读第部分(第4至第35自然段)。
第一件事:受侮辱(翻检、讽刺、流言)。
第二件事:受刺激(包围)。
(1)作者对受侮辱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表露了怎样的感情?(不是低能儿, 关键在“弱”)
(2)作者怎样写告别藤野先生的情景呢?着重写脸色, 进一步表现他对中国学生的深切关怀。这一部分写在仙台医专学医的经过,忆藤野对他的关怀、教育、帮助和师生间的情谊,以及作者思想的重大变化。
五、讲读第三部分(第36至第38自然段)这一部分叙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有两点值得注意:
1.作者怀念、敬爱先生,不仅因为先生尽心尽力教,更由于有一颗为中国学术的伟大之心,故“时时”记起,说明师生友谊不寻常。
2.叙述先生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巧妙地再现先生音容笑貌,把旧事与时事结合起来,表示继续战斗的决心,使这篇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六、本文的写作特色:
1.选择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从外貌、语言、动作到精神品质,无不刻画入微,形神毕肖。从侧面烘托、映衬,形象突出。
2.各组材料(生活事件、世态人赙、历史材料、科学知识及现实斗争)如此丰富,如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由于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是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放得开,收得拢,形散而神不散。
3.语言富有感情色彩。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读顺口,读正确。
2.书上依次划出表现作者爱国情感的句子与段落, 并分析它们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质朴 严谨 关怀 教诲
(东京 仙台 离开仙台)
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第2篇
一. 情景设疑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有心灵之花。有一朵不败之花开在
鲁迅的心里,即藤野之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的回忆散文《藤野先生》
二. 展示目标
1 .掌握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 了解爱国主义精神。
三.自主学习
1.文章第37段中“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具体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2.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先读610段,找出有关藤野的描写;找出具体写与藤野交
往的几件事,完成练习:
“先生,您-------行为(语言)让我感受到您--------品质(性
格)。”
3. 藤野最后决定离开仙台,离开之前与藤野告别。(读3235段)
找出描写藤野的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鲁迅对藤野的感情。
4. 文章题目“藤野先生”,但有许多笔墨写了其他内容,这些内容与藤野有关吗?
5. 文章写藤野与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焦点?
四.交流探究
1.珍藏讲义;悬挂照片;多写文章。
2. 先生,您-添改讲义行为(语言)让我感受到您工作认真负责、
没有民族偏见、教学认真品质(性格)。
3. 神态:脸色悲哀凄然。
语言:“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行为: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通信。
写法小结:
写人可以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人物形象,可以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等展现人物性格。
4. 头顶盘辫子、赏樱花、日暮里、水户、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从这些事件都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 不冲突。因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
五.拓展延伸
时隔二十年,仍能“时时记起他”。足见藤野对他人生的影响之大,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力量。
假如鲁迅与阔别二十年后的藤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说。合理想象对藤野说一段话,表露心迹。
六.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文章,学生学会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
的写法,领会了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以与藤野相识、交往、相别、怀念为明线,以爱国情感为暗线,叙事抒情,回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亲切关怀,严格教诲,赞扬他的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博大胸怀,抒发怀念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表现了不忘师恩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藤野先生
一. 情景设疑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有心灵之花。有一朵不败之花开在
鲁迅的心里,即藤野之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的回忆散文《藤野先生》
二. 展示目标
1 .掌握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 了解爱国主义精神。
三.自主学习
1.文章第37段中“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具体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2.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先读610段,找出有关藤野的描写;找出具体写与藤野交
往的几件事,完成练习:
“先生,您-------行为(语言)让我感受到您--------品质(性
格)。”
3. 藤野最后决定离开仙台,离开之前与藤野告别。(读3235段)
找出描写藤野的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鲁迅对藤野的感情。
4. 文章题目“藤野先生”,但有许多笔墨写了其他内容,这些内容与藤野有关吗?
5. 文章写藤野与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焦点?
四.交流探究
1.珍藏讲义;悬挂照片;多写文章。
2. 先生,您-添改讲义行为(语言)让我感受到您工作认真负责、
没有民族偏见、教学认真品质(性格)。
3. 神态:脸色悲哀凄然。
语言:“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行为: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通信。
写法小结:
写人可以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人物形象,可以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等展现人物性格。
4. 头顶盘辫子、赏樱花、日暮里、水户、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从这些事件都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 不冲突。因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
五.拓展延伸
时隔二十年,仍能“时时记起他”。足见藤野对他人生的影响之大,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力量。
假如鲁迅与阔别二十年后的藤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说。合理想象对藤野说一段话,表露心迹。
六.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文章,学生学会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
的写法,领会了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以与藤野相识、交往、相别、怀念为明线,以爱国情感为暗线,叙事抒情,回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亲切关怀,严格教诲,赞扬他的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博大胸怀,抒发怀念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表现了不忘师恩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藤野先生》创意设计 第3篇
【创意说明】
本设计以话题为教学板块,以主问题为教学主线,以追问层层深入,步步展开,从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两个角度引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探索人物思想,体会人物精神,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落实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
通过抓重点语句,品关键字词,了解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怀念之情及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话题一:以藤野先生为核心
主问题:鲁迅感念师恩,笔下情深。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作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并评价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活动1:梳理文章结构。
预设:
①地点:在东京→在仙台→在北京。
②在仙台:初见藤野先生→交往藤野先生→告别藤野先生。
③交往四件事:添改讲义→改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中国女人裹脚。
活动2:分析藤野形象。
预设:
①“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总要”“究竟”两词中可见藤野先生热爱医学研究,且研究很务实。
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可见藤野先生生活简朴,不拘小节。
③“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从“从头到末”“都”“不但”“连”“直到”等词可见藤野先生工作认真,治学严谨。
④“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我们没法改换它。”
———可见先生严谨治学、循循善诱、和蔼可亲。
⑤“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可见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关心与挂念。
⑥“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可见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偏见。
活动3:体会作者情感。
预设:
①你能体会当时身在异国的青年鲁迅拿到添改后的讲义时的心情吗?(明确:除了对藤野先生的敬佩,还有对藤野先生的感激。)
②“他叹息说。”文中“叹息”总共出现两次,请找出两次“叹息”进行品读,体会两次“叹息”的不同情感。(明确:第一次“叹息”在23段,遗憾于对裹脚的研究不能亲眼看一看,为医学研究而叹息,让鲁迅先生敬佩;第二次“叹息”为鲁迅先生的离开,让鲁迅先生感激。)
③当时的青年鲁迅并不能完全理解藤野先生的苦心,但是时隔多年以后再想起这件事,他的心情会怎样呢?(明确:要体会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这份敬重、感激与怀念,还要联系当时的鲁迅先生生活的背景。)
话题二:以鲁迅先生为核心
主问题: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怀念是文章的明线,文章中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怀。浏览课文,概括能体现“我”爱国情怀的事情,并体会作者的不同情感。
活动4:概括背景内容。
预设:
①讽刺清国留学生;②地名“水户”“日暮里”;③匿名信事件;④看电影事件;⑤深夜写文。
活动5:分析爱国情感。
预设:
①讽刺清国留学生:“上野的樱花……实在标致极了。”———品析关键词“速成班”“油光可鉴”“扭几扭”“标志”,体会清国留学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态。
②地名:“日暮里”———“日暮乡关何处是”;“水户”——明朝遗民,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③匿名信事件:“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谁的观点,这观点成立吗?
引导:“因为515男寝扣分,所以515寝室所有男生都是问题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当时作为弱国国民的辛酸与愤懑。
④看电影事件:“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品读“欢呼”“酒醉似的喝彩”,体会国民的麻木、愚昧、落后。
⑤深夜写文:“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关键词:“夜间”“良心发现”“正人君子”。(明确:“夜间”写作时,社会环境黑暗;“良心发现”体现作者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正人君子”反语,讽刺军阀政客的御用文人。)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设计 第4篇
《怀李叔同先生》出自人教社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的第一册第三单元。该文用质朴无华的日常语言回忆了“我”的老师——李叔同先生的一些往事,描写了他严肃的教学态度和认真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我”对李叔同先生的尊敬之情。
二、学生分析
年级:高一学生。知识基础:学完第三单元的前面两篇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后,对前两篇文章中描写人物的一些写作手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三、设计理念
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认识到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在课文基础上分析丰子恺自然质朴的语言风格,抓住瞬间、白描、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使学生有所了解,并且在写作训练中好好把握。
四、教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作家对人物形象和精神面貌的刻画手法,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技巧。
2.体会作家在平实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尊师重教的感情。
六、教学重点
1.了解作品平实自然、质朴无华的语言特点。
2.熟悉并掌握作品中刻画人物形象和精神面貌的技巧写作手法:抓住瞬间、白描、以小见大。
七、教学难点
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体会作家对老师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八、教具准备
课件、粉笔
说明:课室没配置电脑的情况下准备幻灯片、图片资料(一两幅丰子恺的画)
九、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1.导入课文,引起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漫画吧?可是,你们知道“漫画”这个词的来历吗?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首次发表了丰子恺先生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因此,《怀李叔同先生》这篇文章的作者丰子恺先生不仅是一个作家,同时也是一个画家,并且他对人物形象和精神面貌的刻画就很好的借鉴了绘画的手法。下面我们就具体进入课文来分析一下。
2.自主读文,感知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标出不明白读音或词义的词语。同时请学生思考一下问题:
①文中怀想了李叔同先生哪些事?
②在作者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人生态度)
3.合作研读,质疑问难
① 在同学们提出的疑难词语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解决以下词语的读音:窈窕、清癯、眉峰紧蹙、眼波斜睇、炽盛,同时共同研究以下词语的词义:粉墨登场、颠沛流离。
②完成上一个环节的两个思考题,同时提出新的思考题:作者在表现先生的“认真”精神的时候,用极其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李叔同的五幅肖像(分别在5、6、7、8、9节中),试从文中寻找答案。
4.共同探讨,解决疑难
①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并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1—3节为第一段,大意为讲述李叔同先生通过严肃的态度在学生当中树立权威;4—10节为第二段,大意是通过几件事情突出表现先生认真的人生态度。11节为第三段,写出作者怀念先生的实际行动。)
②其次通过对第一段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就栩栩如生的勾画人物的音容笑貌和精神状态的写作手法。
③ 接着让学生回答上一环节提出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简练的白描手法和抓住五个“瞬间”来描写的特点,同时用一两句简单的话语来概括五幅肖像的特点。(第5节的肖像:“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第6节的肖像:“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第7节的肖像:“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第8节:绝食后之像。第9节:“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
④ 体会在这五个瞬间中先生表现出来的“认真”的人生态度。
5.课外拓展,走进生活
① 展示丰子恺先生的图画,稍做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绘画艺术。
② 写作训练:以身边的同学或亲人为例,用白描的写作手法刻画其音容笑貌和精神面貌。
十、板书(课件)设计
1.课件(或幻灯片、图片资料)展示内容:
① 课堂思考题:文中怀想了李叔同先生哪些事?在作者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人生态度)词语的读音:窈窕、清癯、眉峰紧蹙、眼波斜睇、炽盛,词语的词义:粉墨登场、颠沛流离。作者在表现先生的“认真”精神的时候,用极其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李叔同的五幅肖像(分别在5、6、7、8、9节中),试从文中寻找答案。
② 丰子恺的图画(一到两幅)。
③ 写作训练:以身边的同学或亲人为例,用白描的写作手法刻画其音容笑貌和精神面貌。
2.板书内容: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语言特点:平实自然、质朴无华
写作技巧:抓住瞬间、白描、以小见大
感情色彩:尊重、敬仰
段落层次:
1—3:严肃——树立权威
翩翩公子
留学生
五四时期“教师形象”
4—10:“认真”——五幅肖像 “绝食”之像
“法师”形象
11:怀念
藤野先生优秀教案设计 第5篇
2、着重分析藤野的形象,以及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即本文的明线及暗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题封面上,单击任意处进入菜单,然后单击“导入新课”按钮进入下一页,注意一定要单击蓝色的按钮处,以下均同)
1、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
2、教师总结(单击任意处进入下一页)。另外,每页下面有两个按钮,绿色表示“回主菜单”,蓝色表示“回上一张”。
3、教师讲解时可以进入下三张,均为已学过的鲁迅作品。
二、写作背景
1、本文写作背景。
2、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3、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图。
三、段落结构
1、阅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三大部分。
四、人物形象
1、出示藤野先生图片。
2、通过“目睹印象”和“耳闻亲见”的分析,概括出藤野先生的学者形象。
3、讨论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件事,并由此概括出藤野先生高尚品质。教师作小结。
五、课文暗线
1、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分“在东京”、“去仙台”、“弃医从文”、“怀念先生”四个部分分析爱国主义感情。
六、小结退出
1、教师小结本课。
《藤野先生》教材分析及教案设计 第6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2、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赏析课文重点语句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答疑解难为辅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出示鲁迅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由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引出本课。
出示自学目标
1、朗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生词。
2、理清结构层次(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
3、了解作者与藤野先生之间发生的事件,体会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
4、揣摩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
5、借鉴写作特色。
三、分小组自学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检查自学,合作探究
1、给加点字注音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1)实在是标致极了。
(2)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3、探究文章内容
按小组回答自学题目,教师评价
分三部分:去仙台前、在仙台、离开仙台
四件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工作一丝不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热情、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强烈的爱国精神。
a用典型事件突出人物性格特点。B双线并行,结构严谨。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情感为暗线。C使用反语,增强表达效果。
五、质疑问难,深层探究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如:开头写中国留学生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物以稀为贵”?作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医?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六、情感共鸣
生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3遍。
2、学习本文的写人方法,写自己的一位老师。500字以上。板书设计:
1、修改讲义一丝不苟
2、纠正解剖图治学严谨 藤野先生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