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精选12篇)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 第1篇
1 合理控制能量, 保持理想的体重
合理控制总热能, 体重是检验总热能摄入量是否合理的简便有效的指标[2]。因此不论体重高低均应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对肥胖者必须减少能量摄入, 对消瘦者应提高能量的摄入, 使能量供应以能维持或略低于正常体重为宜。所以糖尿病的患者应注意经常测量体重, 并知晓体重的正常值。肥胖症应注意充分的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 要求餐餐有蔬菜, 天天有水果, 因蔬菜的含糖量极低, 几乎不含脂肪, 所提供的能量也很低, 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素, 增加饱腹感, 使进食量不易超标。建议多吃黄瓜, 黄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具有药用价值。鲜黄瓜可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 糖尿病患者经常吃点黄瓜, 血糖不会增高, 还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2 供给足量的碳水化合物
目前主张不要过严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糖耐量, 减少体内蛋白和脂肪的分解, 反之若供应不足易引起酮症, 加重病情。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5 %~60 %, 每日摄入粮食300~400 g、肥胖者150~250 g。最好的碳水化合物来自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整粒的谷物也是必须的, 而且少吃处理过的谷物对每个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粗粮不要细做。豆类是所有食品中的最佳选择:包括豌豆、蚕豆和小扁豆, 燕麦和粗粮中都含有大量的合成碳水化合物及帮助缓慢释放糖分的特殊成分, 同时这些食物中纤维的含量都很高。它不仅有助于消化过程的进行, 还可以实现血糖的平衡。难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被称为纤维, 食用高纤维的食物可以降低患肠癌、糖尿病的可能性。由于纤维可以使食物膨胀, 减缓糖类中能量的释放速度, 因此高吸水纤维可以帮助控制食欲, 有助于控制合适的体重。最好选用吸收较慢的多糖, 如玉米、荞麦、莜麦、红薯等, 一味的靠减少主食的摄入或不吃主食的做法是错误的。
3 控制脂肪的摄入
现在提倡不要过多地控制碳水化合物, 而应严格地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膳食中脂肪所供能量占总能量的25 %~30 %, 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有牛、羊、猪油、奶油等动物性脂肪 (鸡、鱼除外) 应尽量避免食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子油等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 可适当多用。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每天脂肪供能量占总热能的比例不高于30 %, 若按公斤体重计算不宜超过1 g。因为高脂饮食能够妨碍糖的利用, 其代谢本身就可以产生抗体, 易诱发和加重酸中毒, 脂肪的量和值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肥胖患者应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 每日不超过40 g, 消瘦患者可相应提高脂肪的摄入量, 脂肪用量每日100 g者为高脂饮食、50 g为低脂饮食, 每天的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 mg以下。
4 保证适量的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供给同正常人一样, 每天每公斤体重1 g, 如采用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控制血糖时, 蛋白质供给量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2~1.5 g计算, 目前主张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0 %~20 %, 其中动物蛋白质占1/3~2/3。建议患者正确食用蛋白质, 最好的蛋白质来自蔬菜和菜油、鳄梨、橄榄油、坚果、豆类、酱油等, 同时还含有能降低胆固醇的脂肪。另一种好的蛋白质来自鱼类, 例如鲭鱼、金枪鱼、鲑鱼和沙丁鱼, 这些脂肪酸不仅能够降低胆固醇含量, 而且可以减少身体中的炎症。还有一种好的蛋白质来自家禽, 因为这些鸟类的脂肪分布在肉的表面而不是硬性分布在肉中。一定要保证足量的蛋白质, 因其比较耐饿, 在人体消化吸收代谢时需消耗较多的热能, 还可增加饱腹感。
5 营养素缺乏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问题之一
糖尿病由于代谢紊乱及不合理的饮食控制, 会引起机体缺乏多种宏量和微量营养素, 糖尿病患者特别缺乏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3]。以上这些营养素在日常食物中均含有, 如:粗粮、干豆类、肝脏、蛋类及蔬菜 (尤其是绿色蔬菜) 含B族维生素较多。补充维生素C可防止因缺乏而引起的微血管病变, 新鲜蔬菜是供给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如发生酮症酸中毒要注意钾、钠、镁的补充, 以纠正电解质的紊乱, 糖尿病患者要补充抗氧化剂来消灭越来越多的自由基。补充铬来帮助胰岛素控制血糖, 含活性铬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蘑菇、啤酒等。维生素E可以提高抗氧化防御能力。钒可以明显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锌对胰岛素的产生、分泌、储存及作用均有影响, 补充维生素B6和锌作为制造胰岛素的原料, 锌的主要来源是动物的内脏。钙可以预防糖尿病患者易发的骨质疏松症, 应多食含钙高的食物, 如小鱼、小虾、海带等, 多喝牛奶, 各种豆类也含有比较丰富的钙质。铜对血糖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缺铜后葡萄糖耐量降低, 对某些常规疗法无效的糖尿病患者给小剂量铜离子治疗常可使病情改善, 血糖降低, 含铜较丰富的有肝脏、鱼类、坚果、干果类、牡蛎等。让患者知晓以上食物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素, 在进食时有选择的进行自我调节, 以保证营养素的供给。
6 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非可溶性两大类, 膳食纤维特别是可溶性膳食纤维, 有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血脂, 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幅度等作用。对糖尿病的控制有利, 建议每日摄入量20~30 g, 可以吃一些糙米、胚芽精米、玉米、小米。根菜类和海鲜类中食物纤维较多, 如牛蒡、胡萝卜、四季豆、红豆、豌豆薯类和裙带菜类等。
7 餐次及进餐时间干预
要求每日至少进食3餐, 而且要定时定量, 注射胰岛素应在注射30 min后就餐, 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还应在3次正餐之间加餐2~3次, 如一根黄瓜或几块饼干, 每餐少吃一点有利于缓解餐后血糖的升高, 既少量多餐, 但保持全日总热量不变。
8 其他
糖尿病饮食最关键的是保持血糖水平稳定, 最好的办法就是少食多餐, 并选择缓慢释放能量的碳水化合物, 再加上一些好的蛋白质和脂肪, 要避免食用糖类或浓缩的糖分以及能快速释放能量的水果, 如椰枣、香蕉、水果干, 还要避免食用过多的对肾上腺造成刺激的食物, 如咖啡、酒精、食盐。低热量啤酒及不甜的葡萄酒较适合糖尿病患者, 因为它们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告知患者不要限制喝水, 否则会引起血液浓缩、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产物排泄障碍等多种不良后果。另外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保持愉快的心情, 都能起到降糖的作用。如果饮食、运动和减重都无法控制, 或是糖尿病较重则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口服降血糖药或是注射胰岛素, 控制血糖浓度。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疾病, 合理的饮食治疗必须常年坚持, 不得随意加减或终止, 以稳定血糖[4]。延缓和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展, 药物也只有在饮食控制的配合下, 才能起到良好的降糖效果,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营养干预下无论属于哪种类型, 无论病情轻重, 无论是否用药, 必须坚持饮食治疗。正确地改变生活方式, 合理的进行膳食营养, 可以得到明显的效果, 提高生活的质量。
摘要:糖尿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 我国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患Ⅱ型糖尿病每年大约增加100多万人, 鉴于Ⅱ型糖尿病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联, 不合理的饮食、不健康的进食习惯以及肥胖人群的逐年增多, 可直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因此,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最重要、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干预, 指导他们正确地摄入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 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建立正确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治疗, 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改变生活方式, 提高生命质量, 对糖尿病的治疗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营养,干预
参考文献
[1]张雪梅, 苏力.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水电医学, 2004, 8 (1) :44-45.
[2]孙子林.糖尿病教育与管理[J].国际学术动态, 2010, 15 (3) :16-18.
[3]柳毅, 马根连.浅谈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 :95-96.
关于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综述 第2篇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做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内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统计,我国18岁及以上
[1]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源性器官损害。由于糖尿病患者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患者病情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导致生
[2]活质量下降及社会医疗负担加重。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已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3]项内容。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指导、护理措施综述如下。1.社区护理项目 1.1心理护理
1.1.1糖尿病知识宣教: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坚持正确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
[4]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必须终身治疗, 避免上当受骗而延误病情。提高患者自我监测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了解合理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治疗糖尿病药物的作用、血糖和尿糖自我监测的意义及技巧、应对低血糖反应的方法、危重情况的警告信号等。使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5]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
1.1.2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不易坚持用药,并且为终身性疾病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了许多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孤独、抑郁、绝望等,这些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社区护士应对社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同时让家属学习和了解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不平衡因素,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其谈心。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克服悲观情绪,明白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身疾病,有长期战胜疾病的思想,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养鸟等来增添生活乐趣,以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积极的情感体验,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稳定、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和控制。1.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饮食治疗的目的是:①保证机体摄入合理充分的营养,维持健康;②维持正常体重;③减轻胰岛负担。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上,充分尊重患者个人的饮食习惯[6]和经济条件。在饮食的控制中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嘱咐家属做好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配餐员、监督员。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进餐,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避免偏食、过食与绝食,采用清淡饮食,多食蔬菜、丰富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物,戒烟、酒。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比里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5%、蛋白质占总热量20%、脂肪占总热量25%,胆固醇摄入限制在300mg以下,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6g。消瘦者的总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适应提高,肥胖者均应减少。2型糖尿病在饮食控制的同时,多食用粗粮、水果、蔬菜等富含叶酸、Β族维生素的食物,可使血糖明显下降,[7]血管并发症明显减轻。1.3 日常生活护理 1.3.1 指导并督促进行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糖尿病在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运动疗法,病情控制稳定,对糖尿病有显著[8]治疗作用。运动行为的干预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应由小至大,时间由短至长。不主张做剧烈运动。运动应遵循四大原则,即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因人而异,持之[9]以恒。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有规律地进行有氧运动可带来很多益处:如减轻体重,降血糖、降血脂、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选择低
[10]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气功、太极拳等。1.3.2 教会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糖尿病患者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和末梢神经炎,表现肢体活动不灵活,肢端、手脚麻木,家属应配合患者多做肢体按摩,用热水泡脚,用柔软和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的擦干脚部。促进肢体及末梢循环以减轻肢体不灵活和麻木疼痛等不适。平时应穿柔软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和鞋子,不要光脚走路,指甲不要修剪过短,不要自行刮鸡眼,冬天用热水袋和电热器取暖时不宜直接接触皮肤,避免烫伤。
1.3.3 指导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感染: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内含糖量增高,宜于细菌繁殖,又由于血糖增高,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活动缓慢,吞噬力差,杀菌力降低,加上机体形成抗体能力降低,故易发生皮肤瘙痒和感染,且感染后又不易康复,为此一定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一旦发现局部出现伤口、水疱、皮裂、疥疮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及时治疗。平时居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整洁安静,室温以18~20℃、湿度在50% ~60%。
1.3.4 腹泻、便秘的护理: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导致便秘或腹泻,对此家庭成员应经常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使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防便秘或腹泻,对于便秘或腹泻后的患者一定要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皮肤以防感染,调节饮食,减少或增加粗纤维摄入量或加以药物治疗,复查血糖、尿糖。2.糖尿病患者社会护理的意义
2.1社区护理干是患者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代谢控制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密切地配合治疗,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2.2社区护理可以提高其家庭成员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在协助、督导患者配合各项治疗方案的同时,使患者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2.3社区护理是护理工作从病房走向社区或家庭,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充分体现,为未来诸如糖尿病等专科护士培养[12]提供发展方向。
2.4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及控制血糖有重要的作用,对
[13]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及很好地控制血糖有重要作用。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活动(服药、饮食控制、或改
[14]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病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长期控制疾病,保持血糖稳定,延缓并发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护理对患者是一种支持作用。可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达到很好控制疾病的目的。通过开展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减轻了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社区护士可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社区访视,给予连续性的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使居民获得多方面信息,提高保健意识,是坚持治疗的关键,也是保证正确用药的措施。定期复诊使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了患者的遵医率,对促进其正确治疗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社区护士的努力,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医疗费用也有适当的降低。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 第3篇
【关键词】 营养干预;调查问卷;膳食宝塔
随着经济开始起飞,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饮食文化相对滞后,人们的饮食保健意识比较欠缺,我们处在一种饮食走向文明科学,但科学程度还不高的状态,如大吃大喝,过度饮酒。一方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营养过剩和体力活动不足所致的肥胖和一些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在城市和富裕农村逐渐明显。采取低成本、高效益的营养干预措施来改变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慢性病发生、发展对社会是有益的。我们于2012年1月对安阳地区医院出院患者进行了相关营养知识的宣传调查活动。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安阳地区医院2012年1月出院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其中包括学生、工作人员、家庭妇女,已退休工作人员。调查人数为300人。文化水平:初中以上文化水平。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采用三线表格式的问卷,回答问题用“√”号表示,简便易行。对出院患者及家属的饮食态度、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对问卷的项目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筛选。问卷如下:
营养相关问题调查表
1.3统计分析对有效问卷采用X检验,对问卷评分结果进行分析,(P<0.05)。
2 结 果
2.1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其中学生60人,在职工作人员150人,离退休人员90人。
2.2对《居民膳食宝塔》知晓情况。被调查者偶有听说《居民膳食宝塔》者有18人,百分比为6%;不知晓《居民膳食宝塔》者有282人,占百分比94%。
2.3膳食行为调查结果。有92%的调查对象能经常吃早餐,80.1%的调查者常吃新鲜蔬菜水果,仅18%的调查者常喝牛奶,32%的居民常摄入油腻食物。26%的人有吸烟行为。男女饮食行为比较发现,在吸烟、饮酒、吃油腻食物方面,男性高于女性(P<0.05)。
2.4保健意识调查。仅25%的调对象认为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比较密切,32%的人比较重视膳食平衡,28%的人认为饮食不当会影响健康,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居民低于5%。40%以上的调查对象不清楚自己是否患有相关疾病吧(骨质疏松、高血脂)。
2.5患者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调查显示营养知识来源于医院的人数为58人,占调查人数的19.3%,营养知识来源于家人或朋友的为146人,占48.7%。来源于电视的64人,占21.3%,来源于书刊的32人,占10.7%。经过以上比较表示患者从医院方面获得的营养保健知识比较少,表明医院可以加强营养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对住院和出院患者营养干预的力度。
3 讨 论
3.1调查发现有一部分人三餐安排不合理,有早餐马虎、中餐应付、晚餐“丰富”的现象,特别是上班族存在“早餐随便点点,少这一点也没关系的想法”。早餐是启动大脑的开关,不吃早餐会造成能量及营养素的匮乏,会使大脑反应变慢、思维紊乱、四肢乏力、心慌等症状。而中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补充早餐营养素的缺乏,又能够为下午的活动提供能量。而晚餐则应适当,不宜过于丰盛。中国人晚餐后一般活动较少,能量的摄入大于消耗,会导致脂肪堆积,引起肥胖和心脏血管疾病。人体中热能的供应量以维持体重为原则,体重超标时应控制进食量,体重低于标准的人适当增加进食量。三餐的安排原则是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早餐热量占全天热量30%,中餐占40%~50%,晚餐占20%~30%为宜。
3.2大部分调查对象对改善自身膳食行为报有积极态度,75%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营养知识宣传,说明居民有主动获取营养知识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意愿和可能性,这肯定了营养干预(其中包括营养教育)的可行性。
3.3经过调查发现,我们应该加大对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居民了解到食品营养与健康密切相关,普及《居民膳食宝塔》的内容,实践“知识—信念—行动”的行为指导模式,在日常膳食中要注意食物多样化,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各大营养素比例适宜,达到合理均衡的膳食营养。
参考文献
[1] 杨晓光,翟凤英,朴建华,等.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1):5—7.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住院接受治疗的肝脏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存在肝病临床表现,且经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组织学检查等证实为肝病。排除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合并甲状腺、肾上腺以及垂体疾病者,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所致机体营养不良者。患者均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以及依从性,均自愿参与该研究且知情同意。其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34~78(53.23:±2.49)岁;糖尿病病程2~17(5.23±2.11)年;肝病病程1~5(2.12±0.86)年;肝病类型:11例肝炎,21例脂肪肝,5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抗病毒、护肝、降血糖),同时配合常规用药护理、心理护理、血糖监护、预防感染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护理,即每日维持充足的优质蛋白、维持低脂水平、维持碳水化合物充足以及摄入充足的维生素。予以摄入1.5~2.0 g/L蛋白质以及低于总热量15%~20%的脂肪。
1.2.2 观察组
该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综合营养护理干预。测量患者的身高及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是否超标,并据此确定患者每日所需摄入能量。遵循少食多餐原则,3~6餐/d,早餐及加餐予以肠内营养制剂口服,100~200 mL/次,其余餐次均按照营养支持计划进行营养干预。每日供给总热量为130~150 kJ/kg,其中,糖类占55%~65%,脂肪占25%以内,饱和脂肪酸占10%以内,膳食纤维控制在20~35 g之间。同时,视患者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予以膳食选择,主食尽量以谷物为主,并配以高粱、大豆等杂粮,以减少糖类摄入量,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病情严重者,酌情调整营养供给比例,适当增加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摄入量,并禁食对肝细胞有损伤的食物;对于合并肝昏迷倾向的重度肝炎患者,适当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以降低肠道内的氨来源,对于进食不足以营养供给者,予以静脉补液维持能量供应。禁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禁烟酒,以免导致肝细胞损伤加重。对于肝硬化患者,由于患者多合并患者胃底静脉曲张,应避免进食粗糙食物,以免食物摩擦导致食管及血管破裂,可选择燕麦等食物。食物烹调方法以及蒸煮为煮,避免油炸及熏烤食物。严格控制饮水量以及盐分摄入量,盐分摄入量在4 g/d以内,水分摄入量控制在1000 mL/d以内,如出现低钠血症,因控制在500 mLd以内,避免发生腹水。餐后1 h嘱患者适当运动,以便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NCCW软件分析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计算患者的总热量以及营养素摄入量。测定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 h血糖(2hPBG);测定营养指标:血清钙(Ca)、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以及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测定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以及总蛋白(TP)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摄入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脂肪、糖类及总能量摄入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膳食纤维、蛋白质以及动物蛋白摄入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Hb、ALB、Ca、TSF及PA水平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各项治疗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4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均获得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肝脏是机体糖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对于机体血糖分布与贮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从而维持机体组织器官中的糖供应充足。此外,肝细胞具有糖原合成、分成以及异生等多种作用,一旦肝细胞受损即可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2]。因此,肝病患者极易合并糖尿病。由于肝病患者的高糖饮食习惯以及保肝治疗过程中需要应用葡萄糖注射液等,均可能导致胰岛功能损害。两病共存可相互影响,导致病情加重[3]。因此,加强营养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肝病合并糖尿病时,合理选择蛋白质并严格控制供应量有利于减轻肝脏负担,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而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则难以维持机体正常需求,不利于病情康复[4]。该研究在合理控制患者的每日总摄入量以及营养素摄入量,调整膳食纤维以及饱和脂肪酸的供给量,同时每日动物及植物蛋白摄入量比例,有利于改善糖耐量,从而提高周围组织对于胰岛素所具有的敏感性,促进肝细胞的修复。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食用低GI食物,有利于延缓患者的葡萄糖吸收,降低胰岛需求,并降低患者的血糖峰值水平。此外,应用低GI食物有利于降低尿C肽水平以及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而低GI粗纤维食物中富含维生素B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糖耐量损害情况[5]。控制膳食纤维摄入量,能够提高肝细胞中分布的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提高胰岛素受体数量,提高胰岛素的亲和能力[6]。该研究中,观察组的营养素摄入量结构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干预后患者的营养状态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两组患者在相关治疗及护理后,肝功能指标以及血糖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科学合理的营养护理干预有利于更好地调节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血糖控制下效果。
综上所述,合理的营养护理干预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艳华,颜丽,张彬,等.肝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饮食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143.
[2]梁亚平.终末期肝病的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4(21):227,228.
[3]努尔古,马冬荣.糖尿病肝病患者的饮食护理体会[J].地方病通报,2008,23(6):83-84.
[4]徐红霞.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4(20):17-18.
[5]赵娟,李娟,于红卫,等.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1):6-9.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 第5篇
响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服用降糖药物,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38例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率、出院时及随访结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复查、饮食、服药、自我监测及运动的遵医率与对照组比较较高(P<0.05)。两组随访结束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出院时,但是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使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控制血糖效果较好,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护理;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7-129-03
The impact analysis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YANG Jing
Shizh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Qinghe District in Huaian City,Huaian 223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Methods 75 cases with diabetics selected from Nov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tudied,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ere routinely taken hypoglycemic drugs,3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are,38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and care,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compliance rate,glycemic control at discharge and end of the follow-up.Results The review,diet,medication,self-monitoring and compliance rate of exerci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in both groups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were less than those at discharge,bu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compliance rat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better control the blood sugar,and can be widely applied.[Key words] Diabetes; Community care; Compliance behavior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则可能会导致全身各个器官及系统发生功能改变及异常,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则需要终身用药,因此,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治疗措施,而患者疾病控制受到遵医行为的影响。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不能长期坚持遵医治疗导致临床意外情况发生率增加[2-3]。我们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8例实施社会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均符合199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41~63岁,平均(52.6±1.8)岁,病程4~18年,平均(11.4±0.7)年。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40~64岁,平均(51.5±2.3)岁,病程3~16年,平均(10.2±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表1 两组遵医率比较[n(%)]
组别 是否遵医 n 复查 饮食 服药 自我监测 运动
对照组 遵医 37 17(45.95)15(40.54)27(72.97)16(43.24)14(37.84)
未遵医 20(54.05)22(59.46)10(27.03)21(56.76)23(62.16)
观察组 遵医 38 28(73.68)30(78.95)36(94.74)32(84.21)27(71.05)
未遵医 10(26.32)8(21.05)2(5.26)6(15.79)11(28.95)
x2 8.06 15.14 7.29 13.65 11.91
P <0.05 <0.05 <0.05 <0.05 <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常规服用降糖药物。(1)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知识层次结构,确定学习目标,具体内容包括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饮食治疗方法及如何控制血糖等内容,为患者讲授遵医用药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意义,要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的改变药物的用量,对自身血糖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药物进行合理的调整[4-5]。向患者免费发放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手册,以使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能够熟练掌握。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改善其存在的焦虑及恐惧等负性心理,轻视、无所谓、担心、顾虑及悲观、绝望等极端心理[6]。(2)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在患者出院1个月开始对其进行定期的随访,以能够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遵医情况充分的了解,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积极主动的提供支持更好的监督患者的遵医行为,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遵医行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期的追访,将病情变化记在卡片上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为其进行个体化调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家访,可以不定期进行,以便于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患者沟通并帮助、指导其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时常指导患者遵医用药、饮食及运动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遵医率比较
观察组复查、饮食、服药、自我监测及运动的遵医率与对照组比较较高(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随访结束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差异不显著,而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出院时 随访结束 出院时 随访结束
对照组 37 8.72±1.53 8.47±1.31 11.52±2.01 10.83±1.82
观察组 38 8.61±1.49 7.35±1.26 11.69±1.94 9.41±1.57
t 0.25 3.08 0.54 4.37
P >0.05 0.05 <0.05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尿糖,从而导致了代谢异常[7],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降低等,患者多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良好的遵医行为对于血糖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患者实施干预措施使其遵医行为有效的提高可以确保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的降低,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8-9]。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还不够完善,护理人员的配备及其具有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与广大患者的需求还不能完全符合,社区护理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因此,如何将已经具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的护理措施更加合理科学,使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明显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10-12]。本结果表明,观察组复查、饮食、服药、自我监测及运动的遵医率与对照组比较较高。对照组及观察组随访结束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出院时,但是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社区护理干预能使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控制血糖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推广应用。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营养手册 第6篇
在家吃选材烹调有讲究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淡而无味,那就大错特错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比正常人的饮食更讲究合理搭配,每天吃主食3~7两,还要吃1斤菜,1个水果,2~3两纯瘦肉,1个鸡蛋,喝1袋低脂奶或者1杯豆浆,配合2~3勺油脂。
糖尿病患者烹饪时应选择脂肪量较少的肉类,低脂产品,避免食用绞肉类半成品,多增加蔬菜量,选好油。烹调前去掉肉的外皮和肥肉,将肉类切成细条状或片状,减少裹粉的用量。多采用蒸煮的方式,少油炸,减少使用有高脂成分的原料。
此外,糖尿病患者要少吃无糖食品。无糖食品只是不含有蔗糖,但是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其他成分还是很高,因此不能多吃。粽子、月饼、糕点和鲜蚕豆等可以少量吃,但要从食物中扣除相应的热量。饥饿感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越是病情不稳定时,饥饿感越明显,可摄入低热量、高容积、含碳水化合物少的蔬菜和水果,以解决饥饿的问题。
外出就餐别吃油炸蜜汁糖醋菜
早餐 避免选择含油量太高的;喝豆浆和牛奶时不要加糖;尽量增加纤维素的摄取量;少吃重口味食物。
快餐 避免淋卤汁或添加肉酱。避免油炸、蜜汁、糖醋的菜式。
小吃 避免羹类或炒的面食,汤面优于干面(如麻酱面等)。小吃多以单一项的主食或肉类为主,无法得到均衡的营养,需调整搭配方式。
西式自助餐及套餐 主菜选择以海鲜及含油量较少的白肉为佳,同时注意摄取量。多选生菜类菜肴,但需注意沙拉酱的种类及量。单点优于吃自助餐。以清汤取代浓汤。餐后甜点宜以低糖水果代替。
食物交换份法可控制总热量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 第7篇
关键词:膳食营养,糖尿病,食物血糖指数,抗氧化能力
现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为医学上面临的重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引起的胰岛衰竭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导致的,除此之外,糖尿病引起的多种病发症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1]。在饮食上通过选择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减少高糖量食物的进食,有选择的摄入食物,饮食治疗以及预防糖尿病对患者至关重要[2]。食物血糖指数(GI)在非传染性慢性病调控中有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低GI食物可以在消化道停留很长时间,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对血液中游离脂肪酸进行调控,调节拮抗激素分泌,严格要求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标准。临床上对于糖尿病仅仅要求将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稳定药物、自测血糖相结合,稳定剂病症状,特别要合理控制饮食并进行适当运动和长期坚持自测血糖,培养其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和饮食习惯,采用低GI的营养治疗策略更有助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3]。鉴于此,该研究选取2013年4月一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予以低血糖指数为特征的膳食营养和予以普通膳食营养两种方案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在该院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所有人员均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有男42例,女42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为(69.8±2.5)岁。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其中干预组有23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为61.1~77.5岁,平均年龄为(65.2±1.3)岁。对照组有19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为62.1~78.5岁,平均年龄为(71.3±2.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干预组给予低血糖指数膳食,对照组予以普通膳食。首先对所有受试者进行FFQ膳食调查,并记录3 d膳食日志,确定人群膳食常用的食物种类。确定常用膳食种类后,设定干预膳食食物种类,对干预组受试者,将其普通膳食中的食物替换为低GI(GI<55)食物,而对照组的膳食不变,注意保证两组总能量保持相同。按照总能量摄入将两组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进行交叉干预试验。干预时间是连续的12周,膳食干预在每种实验中的时间为4周,间隔洗脱4周。然后得出糖脂代谢谱、氧化应激指标等在试验前后的水平变化。测定指标及方法如下: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糖、血脂进行检测。②应用高压气相仪对果糖胺进行检测。对胰岛和C肽进行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SN-695B型智能放免γ测量仪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表达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血糖指数膳食干预后血清脂代谢变化
甘油三酯水平在两组中较实验前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下降2.6%和干预组降低5.3%,对两组的下降的程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了17.2%,相反对照组却上升了0.8%在试验后,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在实验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基线相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与同组基线前相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2.2 不同血糖指数的膳食干预前后血清抗氧化指标水平的变化
糖尿病患者和甘油三酯、对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果糖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成反比(r=-0.525;-0.612;-0.543;-0.463;-0.345;P<0.05),高密度脂蛋白与SOD成正比(r=0.512;P<0.05),MDA水平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成正比(r=0.502;4.86;P<0.05),和GSH-PX成反比(r=-0.463;P<0.05),GSH-PX则和甘油三酯、对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MDA成反比(r=-0.489;-0.501;-0.632;-0.456;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一般的治疗方法都是加强饮食控制、改善药物、自测血糖、配合运动的综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得比较稳定的效果;其中饮食营养是比较关键的。大部分研究结果表示:血糖较低或低糖负荷饮食能够将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因为低糖膳食可将病人的糖脂代谢有效改善,使胰岛素水平下降,而且可减少C-肽分泌[5,6]。当然,也有一些研究发现:患者长期患病后的长时间遵医行为对于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造成消极的效果,而导致血糖控制不利。结合这些结果,临床上一般建议在治疗的同时,应该配合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的宣传,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从根本上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7,8]。近几年的治疗中也确实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科学的治疗方法既能够将患者带出饮食误区,还能够培养患者对自我饮食调配的兴趣,积极配合治疗以及养成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健康行为方式[9]。
该研究通过对比,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不同的膳食方案,低血糖指数膳食营养(干预组)和普通膳食营养(对照组)两种方案,结果发现,两组的甘油三酯较试验前降低程度相对一样,对比两组降低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低密度脂蛋白是发现干预组试验后降低,相反低密度脂蛋白在对照组试验后增加;两组病人试验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低血糖指数膳食能够对患者的甘油三酯以及糖尿患者的血清TG与LDL的指标起到控制作用。这与冉孟兰等人报道一致[10]。研究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都有积极作用,说明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有积极作用;并且以低血糖指数为特征的干预组在改善高胰岛素血症以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效果、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调节体重等方面明显比对照组有效。传统的低血糖指数食物之所以能够使饱腹感时间增加,是因为其中富含膳食纤维和缓慢释放的碳水化合物,其热量比较小[11]。糖尿病患者SOD与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果糖胺、对数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餐后2 h血糖成反比,和高密度脂蛋白存在一定的联系,MDA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有联系,与GSH-PX无联系,GSH-PX和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对数胰岛素抵抗指数、餐后2 h血糖以及MDA无相对联系。采用限制能量的平衡膳食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高氧化应激状态[12]。
综上,以膳食总能量一致作为基本的前提条件,应用低GI的营养治疗方案通常对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华,卢玉霞,陈玲.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6(2):4082-4083.
[2]杜潇利.营养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甘肃中医,2010,5(15):66-67.
[3]张燕,王祥麟,洪涛聆.步行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29(11):3394-3395.
[4]杨丽琴,张才英.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411.
[5]Sally Jane Wellard.Bodil Rasmussen.Trisha Dunning.Exploring staff diabetes medication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in regional residential care:triangulation study[J].J Clin Nurs,2013,22(13-14):276-376.
[6]Woodcock Hannah.Gillam Steve.'A one-to-one thing is better than a thousand books':views and understanding of older people with diabetes.[J].Quality in primary care,2013,213(14):627-726.
[7]何慧群,张敏.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糖尿病营养健康教育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896-1898.
[8]牛春燕.浅析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13(4):234-235.
[9]沈慧,钱孝琳,王飞,等.上海市徐汇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钙摄人干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9):1048-1051.
[10]冉孟兰.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288-289.
[11]周海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膳食护理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305-306.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 第8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宫颈癌术后患者40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5~65(42.3±7.4)岁。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糖尿病和宫颈癌,并进行化疗。排除标准: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肝肾心肺疾病者;化疗期间输注白蛋白;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0例,年龄37~61(42.1±5.1)岁;对照组20例,年龄40~65(42.5±7.5)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只给予简单的饮食指导,患者自由进食,没有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而观察组给予营养干预。营养干预方法:(1)对观察组患者由营养师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其病情、活动量、患者用餐习惯等情况确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合理控制摄入的总热能,热量的供给按84~126kJ/(kg·d)。三大营养素每日供能比例为: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30%,碳水化合物占50%~60%;优质蛋白应占蛋白总量的50%;食谱应选用血糖生成指数值低的食物和配方。不用动物油脂和胆固醇高的食物,高血脂或高血压的患者应采用低盐饮食,胆固醇的摄入量少于300mg/d。多采用升高白细胞和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根据以上要求计算和制定患者的个性化食谱,并进行营养宣教。每日3餐,加餐由正餐中匀出。如不能完成正常的饮食,剩余的热量由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制剂通过加餐的方式补充。如果血清蛋白水平低,可口服乳清蛋白组件。(2)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走、打太极拳等。每天运动至少30~60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营养干预前、后血糖水平(FBS、PBS)、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及淋巴细胞总数(TLC)、体重、上臂围(MAC)和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低血糖反应、化疗副作用(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白细胞总数等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2 结果
2.1 血糖的变化情况
营养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较,*P<0.05。
2.2 营养状况的改变
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均比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有增加,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基本上没有变化。
注: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较,*P<0.05。
2.3 患者对化疗的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白细胞降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较,*P<0.05。
3 讨论
营养干预是通过制定相应的对策,对患者营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旨在通过饮食调整来达到改善营养状况的目的。糖尿病的饮食干预主要通过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由营养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为其制定饮食方案,构建合理的饮食结构,通过控制每日总能量的摄入,合理搭配各种食物从而达到维持标准体重,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营养干预应由营养师负责,在实施前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病情及生活饮食习惯等,才能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在实施中应密切监测生化指标和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饮食,才能使化疗顺利进行,达到满意的营养治疗效果。
国内外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通过接受营养干预、血糖指数相关知识教育,血糖和血脂水平等均得到明显改善[1,2,3]。糖尿病患者大都知道糖尿病需要饮食控制,但营养知识不足,认为减少摄入就等于饮食治疗,从而导致营养素分配不合理[4]。营养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较高且不稳定。但通过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营养治疗,通过控制总热能的摄入,调整三大营养素比例,采用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和适量的运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与对照组和营养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说明营养干预能明显改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代谢状况,降低化疗的副作用,使临床治疗顺利进行。
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的原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大,化疗的副作用,对血糖的过分担心,导致了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摄入不足加上本身的营养不良,进一步加剧营养不良[5]。营养不良会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降低疗效,缩短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6]。术后的患者由于对自身认知的不足和营养不良,往往采用高蛋白饮食,但高蛋白饮食可引起肾小球滤过压增高,易发生糖尿病肾病[7]。肿瘤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但糖尿病需要严格的饮食控制,这两者看似矛盾,但其实不然。笔者对观察组的患者通过加餐补充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制剂或乳清蛋白组件进行营养干预后,患者的血糖平稳,肾功能没有恶化,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总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见表2),说明本研究通过营养干预能改善合并糖尿病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并且不会增加其他器官的负担。营养干预后,由于及时调整饮食,提供有助升高白细胞和增强免疫力的食物,使患者能减少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有利于临床治疗(见表3)。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营养干预将有助于合并糖尿病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其对化疗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Jenkin DJ,Kendall CW,McKeown-Eyssen G,et al.Effect of alow-glycemic in indexor a high-cereal fiber diet on type 2diabe-tes(J).JAMA,2008,300:2742-2753.
[2]张印法,杨月欣.马中亮,等.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糖尿病营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营养学报,2003,25:248-252.
[3]Wolever TM,Mehling C,Chiasson JL,et al.Low glycemic in-dex diet and disposition index in type 2diabetes(the Canadiantrial of Carboh-ydrates in Diabetes):a ramdomised controlledtrial(J).Diabetologia,2008,51:1607-1615.
[4]陈永春,陈小梅,许桢,等.膳食实物宣教对2型塘尿病患者营养知识认知水平和血糖的影响(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207-210.
[5]黎介寿,江志伟.营养与肿瘤治疗(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0,2(1):1-2.
[6]Scurlock C,Mechanick JI.Early nutrition support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 US perspective(J).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Care,2008,11(2):152-155.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130例,其均完成1次手术,术后无出现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35例,女30例, 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2.3±3.4)岁,对照组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1.9±4.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入院后进给予常规的饮食健康宣传教育,告知患者如何正确选择食物,但并不进行个性化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入院后请营养科医师进行会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计算出患者每日需要摄取的热量, 以及转化为具体食物的种类及数量,由营养食堂进行统一的制作和配送,常规给予患者乳清蛋白质粉,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服用合适剂量, 并由专门护理人员调查肠内营养状态,若营养不足,则需给予必要的肠外营养补充,直到伤口拆线[2]。
指导患者进食限制总热量的低糖、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食物每日三餐,用全面粉代替精面粉, 五谷米饭代替白米饭, 增加蔬菜的摄取量, 宜食用牛奶、瘦肉、蛋、鱼以及豆制品,减少摄入油炸食物,禁止食用花生、瓜子、桂圆等干果,增加牛奶、骨头汤等钙的摄入,向患者家属强调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需要终身控制饮食,反复强调忌用的食品名称,多次强调增加其记忆效果, 同样的食物采用不同的进食顺序也会影响到餐后血糖, 先进食蛋白质食物相比于先进食碳水化合物更能够延缓患者的葡萄糖的入血速率, 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 减慢葡萄糖负荷的增加而刺激胰岛素的释放量增加,因骨折患者往往需要增加休息,活动量减少,所以更需要合理搭配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多摄取蔬菜,即有利于控制血糖,又有利于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3],此外 ,粗纤维食物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避免出现餐后血糖迅速升高的情况,降低餐后血糖,同时进食粗纤维食物能够预防骨质后活动减少诱发的便秘情况,重视患者的全身营养,除了正确的饮食治疗之外, 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补充适当的蛋白质以及氨基酸营养液,增强抵抗力。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入院后第1天、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第10天清晨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 (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测定5次(清晨、早餐后2 h、午餐后2 h、晚餐后2 h、术前)空腹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
注:与术后第 1 天比较,aP<0.05,与 ,b P<0.05。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蛋白质指标比较
术后第1天,2组患者的PA、ALB、Hb指标相比于入院第1天明显下降,术后第10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明显升高,P<0.05,且略高于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术后第10天的PA、Hb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 见表1。
注:与术后第 1 天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2.2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入院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略高于入院后第1天,术后第10天相比于术后第1天均明显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感染率为3.08%(2/65),对照组为10.77% (7/6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8,P<0.05。
3讨论
老年住院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风险, 老年骨折患者往往身体需要较大的损耗,需长期卧床, 导致机体食欲下降,机体的营养状况较差,各个器官的功能也较为虚弱,不利于术后康复,所以需要合理的护理来加强饮食,同时控制血糖,加速骨折的愈合以及肌肉的恢复。
该研究的结果发现, 观察组给予个性化的营养干预后其蛋白质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其营养状态明显较好, 这是由于观察组采取了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法,使得患者获取足够的营养,减少术后营养缺乏症, 减少低钾、低钠、低磷以及低蛋白血症的发生,老年患者特别是髋部骨折患者,在住院后往往因剧烈的疼痛、 使其无法下床,食欲下降,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不利于术后康复,通过个性化营养盖于方法,即保证了充足的营养,也稳定了患者的血糖,减少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让患者有更好的体力进行术后的患肢功能锻炼,而在此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通过与营养师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充分沟通和配合[4],了解术后营养以及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提高了其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
同时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 烦躁的心理,骨折使得原有的糖尿病病情加重,糖尿病又会加重骨折创伤对机体的损害, 所以在治疗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时,需要同时考虑到以上两点,充分保护胰岛功能, 改善这种恶性循环, 缩短血糖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血糖的控制方法有饮食、运动等[5],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干预后患者的焦虑、烦躁、抑郁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使得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接受治疗,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加深了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了解, 使其配合治疗,缩短疾病恢复时间。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 第10篇
资料与方法
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23例, 女22例;年龄38~75岁, 平均 (49.24±5.81) 岁。对照组男24例, 女21例;年龄39~78岁, 平均 (49.54±5.39) 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给予患者生物合成性人胰岛素注射治疗, 采用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每天给药的总剂量0.5 U/ (kg·d) ;一日三餐前30 min进行皮下注射, 早中晚的注射量分别占1 d给药总剂量的40%、20%、40%[2]。患者在就寝之前, 行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性人胰岛素注射液。
营养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干预, 社区医师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食或少食高糖的食物, 如西瓜、桃子、米饭等。试验组给予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 具体方案如下所示。 (1) 准备工作:积极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居委会主任沟通交流, 共同商讨营养护理干预的方案和细节。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疾病知识, 糖尿病护理知识,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干预知识[3]。认真记录入选本次研究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 做好血糖检测, 准确记录数据。 (2) 饮食教育:组织试验组糖尿病患者参加健康讲座, 健康讲座的内容主要包括: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合理膳食的基本概念、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解读、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指导等[4]。 (3) 小组活动:将试验组的45例患者分为9个护理小组, 每组5例糖尿病患者。每组患者有1位社区医师负责。在健康讲座之后组织小组讨论, 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为基础, 帮助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根据个人的饮食喜好、饮食习惯制定一套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饮食方案。负责本小组的社区医师应对饮食方案进行汇总。召开社区医师会议, 对每一位患者的饮食方案进行点评, 对饮食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整改措施[5]。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清蛋白。
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试验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人体内分泌系统代谢障碍所引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6]。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 科学、有效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 直接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 要遵循科学饮食、均衡饮食、饮食规划三大原则。
科学饮食:糖尿病患者要合理安排餐次和用餐时间, 1日不少于3餐, 早中晚各摄取日常所需的1/3热量, 提倡少食多餐。对于因注射胰岛素而出现低血糖的患者, 应在正常的1日3餐的基础上, 加餐2~3次, 预防低血糖现象的发生[7]。糖尿病患者采用少吃多餐的进食方式, 既能够获取充足的营养, 满足正常的人体需求;又可以维持血糖平稳, 防止血糖上下波动。
均衡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注重各种营养的平衡, 在食物选择方面应坚持多元化。多元化的饮食指一方面要注重营养的全面;另一方面, 也要注重营养的平衡。科学配餐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又要保证荤素兼具, 粗细搭配, 既可以提高患者的食欲, 又可以保障营养均衡、全面。
饮食规划: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进行调整, 坚持科学饮食, 提倡饮食规划。糖尿病患者总热量的供给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生理条件等为参考。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 科学、合理地安排患者的食谱[8]。
此外,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 普及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让家属认识到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动员患者做好饮食控制的配合工作;定期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发放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手册, 调动患者家属参与饮食干预的积极性。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治疗, 试验组给予个体化营养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试验组的血糖控制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给予社区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营养护理可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营养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褚明君.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 :3-4.
[2]陈虹, 景素芬, 潘华.家庭医生制综合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评价[J].上海医药, 2014, 35 (10) :46-48.
[3]陈丽彩.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12 (19) :41-42.
[4]王琴, 叶明, 李玉梅.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9 (5) :552-554.
[5]黄奕燕.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5) :709-711.
[6]鲁新春, 刘吉平.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3 (5) :1316-1317.
[7]王静, 曾凯宏, 林赟, 等.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四川医学, 2012, 6 (12) :2037-2038.
糖尿病患者需要补充哪些营养 第11篇
注意补充铬元素 研究证实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成分。铬可参与人体的糖代谢,并可激活胰岛素使血糖降低。充足的铬是维持人体正常糖代谢的重要条件。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摄入铬元素50—200微克,即可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含铬元素比较丰富的常见食物有:麦面粉、植物油、蜂蜜、面包、猪肝、牛肉等。
注意补充脂肪酸 研究发现,脂肪酸能直接作用于胰脏脂肪酶,同时还能使动脉血管壁平滑顺畅而有弹性,从而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及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率。常见的含脂肪酸比较丰富的食物有:沙丁鱼、鲑鱼、青鱼、海狗肉以及植物中的马齿苋等。
常饮凉水泡的茶 日本学者研究发现,每天取茶叶10克,用凉开水将其浸泡5小时后饮用,每次饮50—150毫升,每天饮3次,连续饮用1—2个月,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明显下降。研究证实,茶叶中含有促进胰岛素合成的物质,又含有能祛除血液中过多糖分的多糖类物质。这种多糖类物质在粗茶中含量最多,在绿茶中含量次之,在红茶中含量最低。由于这种多糖类物质不耐热,如果用热水泡茶,这种物质就被破坏了,所以选用凉开水泡茶最为适宜。
注意补充相关的维生素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当人的血糖过高时会使体内的自由基生成过多,从而引起动脉损伤,使患者出现多种糖尿病的并发症,而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等的摄入量可消除过多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从而对糖尿病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 第12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室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患2型糖尿病的100例患者, 入组标准: (1) 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 (2) 均经相关临床检查确诊, 且均服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3) 均无合并肝、肾等严重功能损害者; (4) 均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 (5) 可理解健康教育知识; (6)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伴相关糖尿病并发症者; (2) 需接受胰岛素治疗者; (3) 不配合本研究者。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包含50例患者, 其中男31例, 女19例;年龄 (41~81) 岁, 平均年龄 (61.14±7.96) 岁, 平均病程 (4.27±0.71) 年。护理组包含50例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 (42~83) 岁, 平均年龄 (61.87±9.05) 岁, 平均病程 (4.51±0.59) 年。两组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服务, 主要为帮助患者制定少糖、没有刺激性的饮食计划, 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 并告知相关的服药禁忌等。
护理组患者采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服务, 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 (1) 组织专题讲座:入组后尽早对患者进行干预, 并加强和家属的沟通, 鼓励他们一同参与讲座。讲座内容可分成合理膳食与营养护理等两方面内容, 主要是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营养干预对疾病造成的作用及必要性、合理膳食的相关知识、糖尿病膳食指南等相关知识[2]。 (2) 组织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结束后, 医护人员先将患者分成相应的小组, 各小组人员通过讨论协同制定一份专门的饮食计划, 主要包括3餐/d、水果等食物的重量及名称。制定完毕后由小组组长向医护人员及其它患者进行展示, 然后由他们对计划进行相应的点评。 (3) 个体化干预:住院过程中, 应用护士定期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3], 1次/周。叮嘱患者记录一般情况下每天的饮食状况, 如每天食用的食物重量及种类等。 (4) 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糖尿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 通过面对面讲解、发放健康宣传小册、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及组织患者观看相关视频等方法进行健康宣教, 以使患者掌握合理的饮食知识。
1.3 观察指标
通过血糖仪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包括FBG (空腹血糖) 、2h PG (餐后2h血糖) 、Hb Alc (糖化血红蛋白) 等指标, 并计算IR (胰岛素抵抗指数) 。同时, 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TG (三酰甘油) 、TC (总胆固醇) 。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的糖代谢变化对比分析
护理组护理后的FPG、2h PG、Hb Alc及IR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与参照组护理后 (P<0.05) , 见表1。
注:与护理前相比, *P<0.05;与参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的脂代谢变化对比分析
护理组护理后的TC、TG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与参照组护理后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绝对缺乏与胰岛素生物效应下降造成的临床综合征, 其存在病程较长、并发症多特点。若未对糖尿病进行及时的治疗与控制, 易导致相关的并发症, 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同时, 由于该疾病属于终身性疾病, 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存在特殊性, 且因受到年龄、认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通常不足, 缺乏对糖尿病治疗的合理认识与饮食生活习惯的了解, 且在各种各样食物的诱惑下, 大部分患者的饮食习惯均处于较差水平, 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4]。
临床研究表明, 科学有效的营养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血糖控制、饮食控制的认识,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且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改善患者病情[5]。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组护理后的FPG、2h PG、Hb Alc及IR等糖代谢指标与TC、TG等脂代谢指标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与参照组护理后 (P<0.05) 。
综上所述, 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糖脂代谢水平, 值得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其糖脂代谢造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科室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患2型糖尿病的100例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包含50例, 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服务;护理组包含50例, 采用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服务。详细记录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糖代谢和脂代谢水平变化,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组护理后的FPG、2h PG、Hb Alc及IR等糖代谢指标与TC、TG等脂代谢指标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与参照组护理后 (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糖脂代谢, 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糖脂代谢
参考文献
[1]熊学勤, 罗碧霞, 郑晓玲, 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 2013, 25 (7) :1095-1097.
[2]张建霞, 孙义婷, 董春艳, 等.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对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 (11) :1535-1536.
[3]游书秋, 杜茜倩, 李胜玲, 等.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 (12) :2058-2060.
[4]莫桂英, 武玉华, 袁凤鸣, 等.糖尿病护理中的营养指导研究[J].中外医疗, 2013, 32 (4) :160, 162.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干预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