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膳食疗
糖尿病药膳食疗(精选7篇)
糖尿病药膳食疗 第1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于本院的60例早期糖尿病患者中, 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8例, 女性患者12例, 患者的年龄为38~69岁, 平均年龄为 (55.2±3.2) 岁, 患者的病程为24~108个月, 平均为 (5.8±2.1) 年, 其中病程为12个月的患者有5例, 病程为12~60个月的患者为20例, 病程为60~120个月的患者为4例, 病程为12个月的患者为1例。26例合并高血压, 2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7例糖尿病神经病变, 19例脂代谢紊乱。
常规组有男性患者16例, 女性患者14例, 患者的年龄为41~65岁, 平均年龄为 (53.7±4.9) 岁。患者的病程为24个月156个月, 平均为 (5.8±2.2) 年, 其中病程为12个月的患者有6例, 病程为12~60个月的患者为15例, 病程为60~120个月的患者为8例, 病程为156个月的患者为1例。23例合并高血压, 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6例糖尿病神经病变, 22例脂代谢紊乱。两组患者的病程、并发症、基础疾病等, 均无明显差异, 以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很好可比性。
1.2 方法
60例患者全部进行糖尿病教育, 采用一致的饮食控制方法, 即对患者的总热量、脂肪及胆固醇等摄入量, 进行控制。其中总热量104.5J/kg·d, 蛋白质0.6g/kg·d, 胆固醇<300mg/d, 食盐6g/d, 脂肪<30%总热量[2]。
观察组和常规组均予以糖适平降糖治疗, 每次使用剂量为45mg左右, 每天3次。基础治疗不变, 如降压和降脂等。常规组和观察组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 观察2个疗程。从观察日起, 停止服用其他药物, 如活血化瘀中药及抗凝药等[3]。观察组同时给予中医药膳食疗治疗。
1.3 病例纳入标准
西医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 及分期标准, 中医气阴两虚证辨证标准同时相符[4]。患者的空腹血糖 (FBG) 8 mmol/L左右,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左右。
西医的诊断标准为有明确糖尿病史, 在90d内连续检查3次, 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为20μg/min以上, 200μg/min以下, 排除其它导致UAER上升因素。连续>2次, 1d尿蛋白量低于0.5g, 排除其它导致尿蛋白上升因素。
中医症状分级计分标准, 及中医气阴两虚辨证标准为具备以下4项者, 即疲乏无力, 或者易感冒;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偏红少津, 苔薄, 或者花剥;脉细无力, 或细或弦。
1.4 评定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的标准为患者症状计分明显降低, 降低>50%, 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下降, 减少>50%, 或者恢复正常。有效的标准为患者症状计分明显降低, 降低30%以上50%以下, 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下降, 减少30%以上50%以下。无效的标准为与上述标准均未达到。
1.5 统计学方法
对于组间数据对比, 我院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从患者治疗前后, 症状改善情况上看, 观察组症状计分明显高于常规组, 以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从两组临床治疗情况上看, 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 以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早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药膳食疗进行治疗, 可有效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 降低血β2-MG, 降低1d尿蛋白定量, 降低SCr水平, 并提高尿Cr排量, 进而使患者肾脏负担得到有效减轻[5],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 其肾功能减退, 则可得到有效延缓, 使患者血TG, TC含量等, 均得到明显下降 (P<0.05) 。提示中医药膳食疗可使患者脂质代谢、肾内微循环, 及肾小球滤过功能等[6], 均得到明显改善, 进而保护肾功能, 并起到恢复作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 , 在临床疗效综合评定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67.7%,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 。由此可见, 对早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药膳食疗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常规、降低血糖, 并保护肾功能, 降低尿系列微量蛋白, 改善脂代谢, 使血液黏稠度下降等, 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中医药膳食疗对早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早期糖尿病患者做回顾性分析,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 每组各30例, 观察组给予中医药膳食疗治疗, 常规组给予普通治疗, 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 采取相同的控制方法, 进行糖适平降糖治疗, 并采取相同的降压治疗, 及降脂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11例为显效, 17例为有效, 2例为无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常规组6例为显效, 14例为有效, 无效10例, 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7%。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 以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早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药膳食疗, 可获得确切疗效, 其服用方便, 且无副作用产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中医药膳食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蔡鹰, 陆晓和, 张丽玲, 等.龙须草袋泡剂治疗早期糖尿病临床观察[J].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 20 (2) :118-119.
[2]张明霞.阿魏酸钠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1, 36 (1) :79-80, 84.
[3]王彩红, 徐辉.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11 (11) :110.
[4]杨剑东.茵陈五苓散治疗早期糖尿病经验总结[J].江西中医药, 2012, 43 (1) :26-27.
[5]翟丽萍.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04 (8) :69-70.
糖尿病中医药膳(三) 第2篇
豆类
1.大豆,又称毛豆、黄豆。既是主要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大量富含大豆球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蛋白含量在40%~50%,有植物肉之誉。如进一步合理加工(如制成豆腐),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可达90%~100%。脂肪含量18%~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利于调节血脂。碳水化合物含量25%~30%。血糖指数低,对餐后血糖影响很小,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此外,大豆亦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中医认为其性味甘平,为滋养强壮药,有生肌养颜、填髓加力、补虚健脾功效。食用时宜煮熟,不宜生食,否则易腹胀、恶心呕吐。
黄豆芽、豆腐、豆浆等均为大豆的加工品,它们避免了直接食用大豆的不利方面和蛋白消化吸收率低等副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大豆的生物利用价值和美食作用。
常见的食谱有白菜烩豆腐、笋尖焖豆腐、家常豆腐、清蒸豆腐、榨菜豆腐汤。
2.绿豆,又称文豆、青小豆。中医认为绿豆能利尿明目,活血解毒,祛风除热。性甘寒,无毒,主治黄疸、水肿、胀满、肾虚、风毒。营养价值极高,所含大豆蛋白与大豆相似,而含脂肪量较大豆低,有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解毒、保肝等作用。
常见的绿豆制品有绿豆芽、粉皮。绿豆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饮用绿豆煮汁饮,有辅助疗效。常用的食谱有:绿豆沙、炒豆芽、绿豆糕。
3.豇豆,又称豆角、长豆。性味甘成平,功效为补中益气,健脾补肾。熟食可治消渴、多饮、多尿、泻泄。糖尿病体弱者可常食。豇豆带壳煎服,可用于糖尿病烦渴、多尿的治疗。其富含铁质,炒煮汁液略黑,是其营养价值的一部分,不应弃去。
常用的食谱有素炒豇豆、凉拌豇豆、肉片炒豆角。
4.豌豆,又称青小豆、寒豆、回回豆等。其性甘平,无毒,功效为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其秧苗可作为蔬菜,种子也可食用,磨粉可做面食。糖尿病时,可用青豌豆苗煮食或榨汁饮用。常见食谱有:鲜蘑炒豌豆、肉炒豌豆、炒豌豆尖、豌豆苗饮。
5.花生,又名长生果、落花生。能益气健脾、补血止血、润肺化痰。其脂肪含量在40%~50%,花生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并含有卵磷脂和脑磷脂。蛋白质含量为25%~30%。还含有维生素PP、维生素K及丰富的矿物质。具有调节血脂、降血压、增强记忆、促进发育等作用。
蔬菜类
1.芹菜:性味甘凉。有降压、降脂、利尿、抗感染、抗衰老作用。常食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和防治并发症。可选用芹菜汁口服、凉拌芹菜、芹菜炒淡菜(牡蛎)。
2.菠菜:性甘平,微凉。有滋阴养血、润燥滑肠、开胸调中之效。富含铁、钙、磷、叶酸、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及维生素。具有降低胆固醇、促进消化等作用。
3.白菜:性甘寒。可清热生津、通利二便、解毒宽胸。含有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多食白菜,尤其是绿叶小白菜,可以改善烦渴、饥饿不解。常见食谱有醋熘白菜、笋尖焖白菜、芝麻酱白菜、西红柿炒大白菜。
4.香菇:性甘平。功效为健脾益胃、补气健身。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临床表明香菇有提高免疫力、降脂、降压、抗动脉硬化等作用,同时香菇尚能改善贫血、促进发育、增强记忆,是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食品。
5.西红柿:性味甘酸、微寒。有清热解毒、生津解渴、健胃消食之效。可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口干、不思饮食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对糖尿病合并的心血管疾病和肾病有益。
6.茄子:性味甘,寒凉。功效为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血。缓解痔疮出血、血热便血、口舌生疮。富含维生素PP、膳食纤维,而含糖不高。具有降脂、降压、抗动脉硬化、止血等作用。为糖尿病患者的食用佳品。
7.苦瓜:性味苦寒。功效为清热解毒。缓解烦渴多饮、热病发热。具有辅助降糖、抗癌作用,糖尿病患者食用有益。可用鲜苦瓜剖开去瓤,水煎服。食谱有炒苦瓜、苦瓜荠菜瘦肉汤。
8.南瓜:性甘温,补中益气、消炎止痛。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淀粉、矿物质及纤维素,果酸含量高。具有降压、降糖、降脂作用。糖尿病患者可每天食用25~50g。
9.冬瓜:性甘寒。其皮能利水、消肿,肉瓤能清热化痰,辅助治疗消渴,并且其含糖及钠量均较低。患糖尿病时,可饮用冬瓜汁,亦可用冬瓜去皮煮汤。
10.洋葱:具有辅助降血脂、杀菌作用。临床实践表明洋葱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有益。食谱有洋葱炒黄鳝、洋葱炒肉片,每天服用50~75g为宜。
11.大蒜:辛温,消痈、解毒、行滞、健胃杀虫。除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外,还含有大蒜素、大蒜新素,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此外,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压、降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抗癌等作用。食谱有大蒜炒鳝鱼、大蒜鲇鱼煲。
12.黑木耳: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铁、卵磷脂等。具有降脂、降压、抗凝等作用。久食可解糖尿病患者易饿之苦。
13.海带:微寒,可软坚散结、行水。营养全面,含碘量高。具有肯定的降压、降脂作用。糖尿病患者长期食用有助于改善体内的代谢。
注:以上蔬菜以食用价值为主,其药用效果较正规药物微弱,应作为辅助的食疗。
糖尿病患者的食疗佳品:鱼 第3篇
很多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肥胖, 体内沉积了过多的多余的脂肪, 身体内的胰岛受体减少, 导致血糖升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 大多数的患者都选择告别大鱼大肉, 只吃蔬菜。这其实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因为人体的正常运转时需要蛋白质的, 而这些营养物质大多都要从肉类食品中获得。鱼肉就是不错的选择, 鱼肉里的营养成分还有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功效, 对降血糖和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吃鳝鱼益处多
根据美国试验研究资料, 经常摄取卵磷脂, 记忆力可以提高20%。故食用鳝鱼肉有补脑健身的功效。它所含的特种物质“鳝鱼素”, 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祛风消肿、润肠止血等功效, 能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 对痔疮、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加之所含脂肪极少, 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鳝鱼含有的维生素A量高得惊人。维生素A可以增进视力, 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每100克鳝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7.2~18.8克, 脂肪0.9~1.2克, 钙质3 8毫克, 磷1 5 0毫克, 铁1.6毫克;此外还含有硫胺素 (维生素B1) 、核黄素 (B2) 、尼克酸 (维生素PP) 、抗坏血酸 (维生素C) 等多种维生素。黄鳝不仅被当作名菜用来款待客人, 还能活运出口, 畅销国外, 更有冰冻鳝鱼远销美洲等地。黄鳝一年四季均产, 但以小暑前后者最佳,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1.鳝鱼富含DHA和卵磷脂它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
2.鳝鱼特含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鳝鱼素”, 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3.鳝鱼含丰富维生素A, 能增进视力, 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
4.黄鳝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 可以增进视力, 能够防治夜盲症和视力减退, 防治糖尿病患者并发眼部疾病。同时, 维生素A还有抗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能促进发育, 强壮骨骼;同时, 黄鳝中富含D H A和卵磷脂, 有健脑的功效, 卵磷脂还可以促进肝细胞的活化和再生, 增强肝功能, 从而有效降低脂肪肝等疾病的患病率。
黄鳝不仅为席上佳肴, 其肉、血、头、皮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 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 有补中益血, 治虚损之功效, 民间用以入药, 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肠风痔漏、耳聋等症。黄鳝头煅灰, 空腹温酒送服, 能治妇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药, 兼治臁疮, 疗效颇显著。其血滴入耳中, 能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 (鼻出血) ;特别是外用时能治口眼歪斜, 颜面神经麻痹。有人说“鳝鱼是眼药”, 过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鳝鱼有好处。常吃鳝鱼有很强的补益功能, 特别对身体虚弱、病后以及产后之人更为明显。它的血还可以治疗口眼歪斜。祖国医学认为, 它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医疗保健功能。鳝鱼血清有毒, 但毒素不耐热, 能被胃液和加热所破坏, 一般煮熟食用不会发生中毒。民间用鳝鱼血治病, 是否为血中毒素的作用所致, 尚待深入研究。
而且孕妇常吃黄鳝可以防治妊娠高血压。据分析:每100克鳝鱼肉中合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磷150毫克、钙380毫克、铁16毫克、维生素A428国际单位, 还含有黄鳝素A、B及硫胺素等。鳝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它性温味甘无毒, 入肝、脾、肾三经。据记载:“鳝, 补虚损, 治妇人产后恶露淋沥, 血气不调, 除腹中冷气肠鸣”。它能够补中益气, 治虚疗损, 是身体羸弱、营养不良者的理想滋补品。
四种人不宜吃鱼
虽然鱼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很多糖友都很喜欢吃鱼肉,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鱼, 有四种人不宜吃鱼。
1.痛风患者。
因为鱼类含有嘌呤类物质, 而痛风则是由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
2.出血性疾病患者。
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鱼, 因为鱼肉中所含的一种物质, 可抑制血小板凝集, 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
3.肝硬化。
肝硬化时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 加之血小板偏低, 容易引起出血, 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 会使病情急剧恶化。
4.结核病患者。
此类病人服用异烟肼时, 如果再食用某些鱼类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轻者恶心、头痛等, 重者会出现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胀、血压升高, 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等。
有的糖友知道了吃鱼肉比较好。就每顿吃鱼肉。其实这样就陷入饮食误区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平衡膳食, 也就是在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 尽可能做到谷类、肉类、蛋、奶、蔬菜及水果种类齐全, 以便获取均衡营养。糖友尽量控制主食的摄入, 采取少吃多餐的饮食方式。比如一个人一天吃主食7两时, 那就最好分成4餐或者5餐食用。加餐也可以用水果、鸡蛋、豆制品等对血糖影响较小的副食来代替主食。
糖尿病的食疗误区 第4篇
南瓜的传说
不少人都知道,南瓜能降糖,好多糖尿病患者把南瓜当做降糖食品来吃。但是仔细考察南瓜能够降糖的科学依据,大多语焉不详。有的保健品厂家找到的所谓“南瓜降糖”的根据,仅仅是来自日本的一个“传说”:据说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北海道地区糖尿病患者高达5%,但北海道有个村却没有一名糖尿病患者。这一报道引起了日本医学界的极大兴趣,经日本一位医学专家深入细致地考察和研究,认为这一现象可能与当地居民大量食用当地产的一种嫩南瓜有关,由此在日本兴起了一股“南瓜热”。很多商家也以此传说为“依据”,开发了很多南瓜产品,如南瓜饮料、南瓜粉、南瓜降糖茶、南瓜饼干等保健食品,加大商业炒作,于是“南瓜降糖”居然成为人们的共识。
其实,南瓜含有不少果胶纤维,与淀粉类食物混合时,会使碳水化合物吸收减慢,餐后血糖因此有可能上升得慢一点,仅此而已。说南瓜可以降血糖,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南瓜营养价值不错,但含糖量并不低,绝不能靠多吃南瓜降血糖治疗糖尿病,否则,将适得其反,贻误病情。
控制饮食不等于挨饿
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是中西医家的共识。目的在于摄入维持营养的最低碳水化合物,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使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降到正常水平或者接近正常水平,有效地调节糖代谢紊乱。经常采用的办法是:少吃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主食,多吃含糖量低的蔬菜,如油菜、黄瓜、冬瓜、白菜等等。
但是有的人因此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每餐不吃饱,甚至不吃主食,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过度节食、全素食开始可能有作用,由于热量摄入减少,使血糖、尿糖暂时下降。但是,葡萄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不吃主食或者吃得过少,葡萄糖来源缺乏,人体活动的能量只能由身体的脂肪分解供给,脂肪在体内分解成脂肪酸,在体内燃烧后释放能量。这样分解产生的脂肪酸过多,常伴有酮体生成,经肾脏可能排出酮尿,长期下去,也会引起酮酸中毒症,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控制饮食也要有适当的度,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不能少于150克,也就是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能少于150克。
另外,即使不吃主食,也可能出现血糖升高,因为身体需要热量,由于营养摄入严重不足,身体会自己动用蛋白质、脂肪,使之转化为葡萄糖,补充血糖的不足,血糖也会因此升高。长期下去,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而使形体消瘦、免疫力下降。
限制饮水对吗?
“三多一轻”(喝水多、吃饭多、排尿多,体重减轻)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有的患者发病初期见自己多饮、多尿症状,就限制自己饮水,希望以此减少尿量,这是绝对错误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喝得多是因为患者血糖高,需要通过尿液排出去,所以糖尿病患者尿多;口渴是因为排尿时带走了大量水分,体内失水过多,所以渴了就应该喝水,不要自我限制。糖尿病患者如果刻意少饮水,就会形成血液浓缩,过多的血糖和血糖中的含氮废物无法排出,会直接引起脱水或高黏血症,还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中医主张:“水要喝够、汗要出透、便要排清,才能长寿。”
不敢吃水果
众所周知,水果含糖,糖尿病患者大都不敢吃水果,有的甚至到了“谈水果色变”的地步。其实,适当吃点水果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水果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大约在6%~20%之间,香蕉、红棗、荔枝、红果的含糖量较高,而苹果、梨、橘子、西瓜相对较低。水果里的糖可以分为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果胶等等,果糖在正常代谢某一过程中不需要胰岛素,果胶还被证实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水果是可以吃的。水果中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铬、锰等,对提高体内胰岛素活性有帮助。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适当进食各种水果对人体是有益的。
根据水果对血糖的影响,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吃一两个水果,最好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作为两次正餐之间的加餐,以避免正餐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增加胰腺的负担。所食用的水果最好也计算一下摄入的热量,比如吃200克左右的苹果或者橘子,可以减少主食25克。如果条件具备,食用水果前后可以检测一下血糖和尿糖,看看餐前餐后的变化,以掌握自己适合于食用哪种水果,以及食用量多少为宜。需要说明的是,当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时候,暂时不要吃水果,可以选择黄瓜、西红柿当水果吃,待血糖平稳以后再吃水果。
轻信“无糖食品”
糖尿病药膳食疗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 择该院内 分泌科住 院的糖尿 病肾病患 者11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2:23,年龄50~73岁,平均(57.26±3.26)岁,糖尿病病程4~13 y,平均(8.26±1.26)y;研究组男女比例34:21,年龄50~76岁,平均(59.68±3.74)岁,糖尿病病程4~15 y,平均(9.85±1.95)y。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血糖药物或直射胰岛素,调整饮食以低盐、低糖、优质蛋白为主,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制定并执行科学锻炼计划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食疗法即山药熟地瘦肉汤:30 g淮山药,24 g熟地黄,9 g泽泻,3 g小茴香,60 g瘦猪肉,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煮1 h则以,1次/d,佐午餐食用,持续12 w。
1.3 观 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改善情况[2]。
1.4 统 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后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 组 患者治疗前后 Scr、UAER 改 善情况
对照组治疗后Scr、UAER为(119.26±6.95)μmol/L、(40.36±10.59 )μg/min比治疗前(128.36±9.40)μmol/L、(56.23±33.26)μg/min有所改善;研究组治疗后Scr、UAER为(80.36±8.92)μmol/L、(24.13±15.20)μg/min比治疗前 (128.52±9.36)μmol/L、(56.92±35.21)μg/min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治 疗后组间比较 ,▼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 由于糖尿病 病情控制不 佳或是病 程迁移所致,与机体内脂肪、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因素紧密相关,最终可致肾小球硬化,滤过功能受限。祖国医学中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与脾肾紧密相关,本为正气亏虚,标为湿浊瘀血,治疗用应以将脾补肾、化浊祛瘀为主[3]。在该研究实验中应用中医食疗方-山药熟地瘦肉汤中的淮山药具补益脾气、滋肾涩精之效,加之其淀粉含量较高,可替代部分主食,在补充热量同时不会增加蛋白质,对肾脏零负担。熟地黄具生精补髓、滋阴固肾之效;泽泻化浊去瘀、健脾、利水且伤肾。以上三者合用,还具有降血糖功效[4]。另外 ,由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受损伤程度较轻 ,病情还可逆转,这时做好防控促使显得尤其重要。该研究结果中:应用中医食疗方的研究组患者在两组治疗后血糖、Scr及UAER指标均较治疗前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基础上,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上述中医食疗方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治疗理论。中医食疗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基础,根据药食同源、医养同理的原则与现代营养科学的融为一体,比单一西药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给予中医食疗方具有积极应用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及肾功能指标水平,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食疗方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1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予糖尿病基础治疗,研究组5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食疗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Scr及UAER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Scr及UAER指标均较治疗前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食疗方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中具有积极应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肾功能指标水平。
糖尿病药膳食疗 第6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率逐年升高。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劳欲伤肾致人体燥热偏盛, 阴津亏耗而致。故临床以阴虚燥热者居多。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为主证。2007~2008年, 我们通过指导注射使用精蛋白胰岛素的病人食用中医食疗进行辅助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2008年我院收治糖尿病病人39例, 其中1型糖尿病25例, 2型糖尿病14例。30~40岁2例, 40~50岁10例, 50~60岁17例, 60岁以上10例。33例使用了30R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注射液 (30%可溶性中性胰岛素,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 商品名称诺和灵) 。将33例根据住院 不同随机分成2组, 实验组17例, 对照组16例。33例均进行一般治疗和诺和灵治疗, 实验组加用中医食疗。
2 方法
实验组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 根据季节变化选择食材, 我们采用了凉拌苦瓜;芦根汤;花粉糊;芪米粥。具体成分和制作方法如下: (1) 凉拌苦瓜:新鲜苦瓜100g去皮洗净, 凉开水冲洗后切成薄片, 再用适量麻油调拌食用 (腹泻者不宜多食) 。 (2) 芦根汤:鲜芦根60煎汤代替茶饮用。 (3) 花粉精:生地15g、余甘子30g、荔枝肉6只加水煎汁1000mL, 取150mL、和天花粉3g, 生鸡金粉2g调成糊状, 每天3次食用, 剩下的汁代替茶饮用。 (4) 芪米粥:生黄芪30g、玉米须30g煎汤代替水和小米熬粥。粥将成时加入枸杞子10g续熬2min即可温服。
3 护理
(1) 心理护理:
《儒门事亲》中说“不节喜怒, 病已而复作”, 是指糖尿病病人要注重精神调摄, 护士应主动和病人交谈, 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道, 消除病人的消极情绪。
(2) 应用诺和灵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强烈的饥饿感, 头昏头晕, 软弱无力, 出汗, 心悸等不适症状及时汇报医师采取措施。
4 结果
观察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 空腹血糖测定的变化。实验组17例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消除为治疗加食疗后的3~7d, 平均4.5d;对照组16例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消除为治疗后的5~12d, 平均8.8d。空腹血糖测定实验组17例, 5d后空腹血糖为4.9~7.6mmol/L, 平均6.7mmol/L;而对照组16例5d后空腹血糖为6.8~9.2mmol/L, 平均7.8mmol/L。由此可见实验组在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消除及空腹血糖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糖尿病药膳 对证而食 第7篇
证1:口渴欲饮,口干烦热,便干尿黄,舌红苔少
食疗原则以养阴为主。常用药膳为枸杞莴苣粥(先将米和莴苣一块煮,快熟时放入枸杞,煮熟即关火),再配一清淡的菜品——苦瓜炒猪肉(瘦肉)。
◎苦瓜炒肉丝
材料:瘦猪肉150克,苦瓜100克,料酒、盐、鸡蛋清、淀粉、酱油、生姜、味精、油等适量。
做法:(1)将猪肉洗净切成肉丝,苦瓜去蒂,除去内瓤,切成长丝,生姜切丝。
(2)将肉丝加适量绍酒、盐、鸡蛋清、干淀粉拌匀上劲。
(3)炒锅置火上烧热,加入油烧至五成热,下肉丝用手勺推动至熟,盛出。
(4)在锅里放入生姜丝、苦瓜丝煽炒几下,加盐、酱油烧沸,用水淀粉勾芡,倒入肉丝,淋入芝麻油翻锅即可。
证2:四肢倦怠,腹胀腹泻,舌淡苔白,脉细。
食疗原则以补气为主。常用药膳有山药莲子粥、黄芪炖母鸡,如有气阴两虚者,再加上人参、枸杞子。
◎黄芪炖母鸡
材料:黄芪10克,老母鸡1只,姜、葱适量。
做法:(1)黄芪切片,母鸡宰杀,去毛及内脏,葱切段,姜切片。
(2)将鸡及黄芪、姜、葱放炖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熬,至鸡熟透即成。
证3: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手足背寒,舌淡。
食疗原则为滋阴助阳,多用肉桂、鹿角片、枸杞子、人参、黄芪之类。药膳处方为鹿头汤、参杞灵脾粥。
◎鹿头汤
原料:鹿头1只,鹿蹄2只,荜茇5克,生姜、盐、八角、小茴香、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1)将鹿头、鹿蹄除去毛桩,洗净;荜茇、生姜洗净,用刀拍破。
(2)将鹿头、鹿蹄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再放入荜茇、生姜、八角、小茴香,置武火上炖熬,烧开后,移文火熬熟。
(3)将鹿头、鹿蹄取出,剖下鹿肉,切成粗条,再置汤中烧开,放入食盐、味精、胡椒即成。
(注:药膳中的鹿均为人工养殖。)
糖尿病药膳食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