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太阳能电池检测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太阳能电池检测(精选9篇)

太阳能电池检测 第1篇

太阳能电池检测设备方案

学习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完成时间:2011-1-25 版本:Sun Source Check V1.0

一、主控芯片:STM32F103VC 资源介绍:128K Flash

20K SRAM

USB2.0

SPI CAN I2C 12bitAD DA ;

STM32F103xC、STM32F103xD和STM32F103xE增强型系列使用高性能的ARM® Cortex™-M3 32位的RISC内核,工作频率为72MHz,内置高速存储器(高达512K字节的闪存和64K字节的SRAM),丰富的增强I/O端口和联接到两条APB总线的外设。所有型号的器件都包含3个12位的ADC、4个通用16位定时器和2个PWM定时器,还包含标准和先进的通信接口:多达2个I2C、3个SPI、2个I2S、1个SDIO、5个USART、一个USB和一个CAN。(参考价格:22元/pcs)

二、AD芯片:AD7705 资源介绍:16bit AD

两路差分输入通道

增益可编程放大器PGA;

器件包括由缓冲器和增益可编程放大器(PGA)组成的前端模拟调节电路、Σ-Δ调制器、可编程数字滤波器等部件。能直接将传感器测量到的2路微小信号进行A/D转换,同时还具有高分辨率、宽动态范围、自校准、优良的抗噪声性能以及低电压、低功耗等特点,非常适合应用在仪表测量、工业控制等领域。(参考价格:20元/pcs)

芯片工作在5V系统下,参考电压选取2.5V。分辨率=2.5V/2 =3.8*10V=0.04mV

三、开关电源:

1、选取90W可调开关电源用于电源模块,输出电压范围0-30V,电流范围0-3A。通过PWM控制实现输出可调,选取适当的光耦隔离(考虑光耦速度,匹配PWM控制信号的频率)。

2、考虑系统工作所需电压为3.3V、5V、1.2V。故需要稳定的5V电压供给系统使用,采用小功率变压器配合7805产生,同时作为固定电压输出。

四、低阻测量: 通过可控恒流源输出固定值的电流,通过待测电阻,测量端电压。利用伏安法测出电阻值,要确保恒流源的精度,其次AD的精度,以及对数据采集的处理(采集多少个数据如何处理)。也就是所谓的四线测量法,采用图解说明如下:

五、控制面板:

1、一对电流检测接口、一对电压接口、一对可调输出接口(恒压源、恒流源共用)。电压和电流检测接口组成四线测量法接口。

2、通过按键切换工作方式,电压检测、电流检测、电阻检测、电压源输出、电流源输出。

3、作为电压、电流源输出时,通过一对按键用于调节电压电流值(初始值为0V、0A;单步步进值:0.1V、1mA;当按键处于长按下的状态,连续步进值:1V、100mA)

4、作为低阻测量时,采用四线法接口,将电流检测接口切换至可调电流源,同时电压检测不变。

5、显示部分采用LCD分栏显示(待选LCD12864、TFT280*320),电压电流源输出一直保持显示状态。

六、框架结构:

七、参数测量的功能抽象:

1、电压、电流参数测量时,两对端子通过信号调理、隔离电路分别接入AD7705的两个通道。

2、电阻参数测量时,电压端子不变,电流端子通过程控开关切换至恒流源上。

3、功能选择考虑到MUX数据开关阻值问题,采用继电器替代。

4、采样电阻选取大功率电阻(宜选取0.1欧姆10W)。

八、电源部分的功能抽象:

1、电源与控制部分采用光耦隔离。

2、取样电阻选取适当的大功率电阻(宜选取1欧姆10W)。

3、电压、电流采集通过信号调理、隔离电路与STM32f103的内部AD连接。

九、电流源部分:

选取适当的MAXIM恒流源芯片,自动匹配待测电阻所需的最佳电流。(普遍常用AD公司REF200恒流源芯片)

十、电源监测部分的信号调理:

1、网络增益=(90K/1000K)*(1+20K/180K)=1/10;

2、电源输出最大电压为30V,STM32的AD电压范围0-3.3V。R1和R2组成分压网络,此处电阻选取精度为0.1%的色环电阻。

3、TL084工作电压选取5V单电源即可满足需求。

1、网络增益=1,电压跟随器,用于隔离。

2、电源输出最大电流为3A,取样电阻上的电压最大为3V,而STM32的电压范围0-3.3V。

3、TL084工作电压选取正负5V双电源即可满足需求,考虑到内部管子压降,不能满足小信号的调理(除非选取rail-to-rail型的运放)。

十一、参数测量部分的信号调理:

1、网络增益=(9K/200K)*(1+20K/180K)=1/20;

2、AD7705的AD电压范围0-2.5V,由此可知网络前端最大输入电压为50V。R1和R2组成分压网络,此处电阻选取精度为0.1%的色环电阻。

3、TL084工作电压选取正负5V双电源即可满足需求,考虑到内部管子压降,不能满足小信号的调理(除非选取rail-to-rail型的运放)。

4、当电压过小时,配置AD7705的内部增益,实现低电压的检测,具体的处理方式:先在AD7705的增益为1的情况下获得电压值V0然后将V0匹配在适当增益A下(1、2、4、8、16、32、64、128),满足V=A* V0<2.5V的最佳A值,此部分由STM32内部软件算法完成。

1、网络增益=1,电压跟随器,用于隔离。

2、AD7705的AD电压范围0-2.5V,由此可知网络前端最大输入电压为2.5V。最大电流=最大电压/取样电阻=25A。

3、TL084工作电压选取正负5V双电源即可满足需求,考虑到内部管子压降,不能满足小信号的调理(除非选取rail-to-rail型的运放)。

4、当电流过小时,配置AD7705的内部增益,实现小电流的检测,具体的处理方式:先在AD7705的增益为1的情况下获得取样电阻上的电压值V0然后将V0匹配在适当增益A下(1、2、4、8、16、32、64、128),满足V=A* V0<2.5V的最佳A值,此部分由STM32内部软件算法完成。

Lyzhangxiang

太阳能电池检测 第2篇

IEC/EN 60086-1,2,3,4,5 原电池(组)/一次电池 IEC/EN 61960 锂电池 IEC/EN 62133 二次电池 IEC/EN 61951(-1,2) 二次镍镉、镍氢电池 IEC/EN 61808 二次镍氢纽扣电池 IEC/EN 61809 便携式二次电池 IEC/EN 61436 二次镍氢电池 IEC/EN 60285 二次镍镉电池 IEC/EN 61440 二次小型镍镉电芯 IEC/EN 61150 二次镍镉扣式电池 IEC/EN 60622 二次方形密封式镍镉电池 IEC/EN 60623 二次方形排气式镍镉电池 IEC/EN 61429 二次电池国际标识 IEC/EN 61959 便携式二次电池 IEC/EN 60982 铅酸电池 IEC/EN 60095-1,2,4 启动用铅酸蓄电池 IEC/EN 61056-1,2 便携式阀控铅酸蓄电池 IEC/EN 60896-11,2,21 固定式排气(阀控)铅酸蓄电池 IEC/EN 61982 电动道路车辆用二次电池 IEC/EN 60254 牵引用铅酸蓄电池 IEC62281 锂电池 BS 6290 固定式铅酸蓄电池英国 电池最新标准认证注意事项

太阳能电池检测 第3篇

太阳能作为一种巨量能源, 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是地球上最直接最普遍也是最清洁的能源。太阳能电池是光伏发电的主要载体, 当电池单元出现各种问题或故障时, 其发电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因此针对太阳能电池片的缺陷检测显得尤其重要。电致发光检测方法是太阳能电池检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电致发光法即给太阳能电池加适当电压, 使其发出近红外光。由于硅太阳能电池发光强度较弱, 为尽量减少其它杂散光对电致发光强度的影响, 硅太阳能电池放在暗箱中进行成像, 同时在CCD相机前增加红外滤镜, 减少可见光对成像的影响。CCD形成的图像传输到计算机, 在计算机中进行下一步的缺陷识别处理。

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缺陷对温度敏感, 在较高温度下, 内部缺陷更容易显现出来, 获得在不同温度下的图像, 可以研究其内部缺陷。因此设计太阳能电池加热系统, 该系统要保证电池受热均匀, 同时要保证暗箱中CCD相机温度不受影响, 因为随着温度的上升, CCD相机得到的图像噪声会加大, 不利于近红外图像的采集。

本文结合太阳能电池检测的需要, 设计半导体加热装置给电池片加热。半导体加热方式, 可使接触面发热, 而对其他非接触的物体无影响。采用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以半导体TEC1-12703为加热器的智能加热控制方法, 使加热时间短且温度控制准确。利用该方法可以采集到不同温度下的硅太阳能电池图像, 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丰富、可靠、全面的信息。

1 加热系统结构

加热系统以单片机AT89S51为控制核心, 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太阳能电池片的实际温度, 通过AT89S51单片机来控制继电器的通断, 进而控制半导体加热片的通电时间。目标温度可以通过键盘人工设置, 设置温度和实际温度都可以通过显示器显示。

1.1 温度传感器

太阳能电池加热的目标温度在25℃~100℃之间, 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DS18B20温度传感器是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一款数字式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采用单总线结构, 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 适用于各种狭小空间设备数字测温和控制领域。DS18B20的测温范围-55℃~+125℃, 符合太阳能电池的加热目标范围, 且DS18B20直接通过单总线方式传输,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

1.2 AT89S51芯片

AT89S51是一个高性能, 低功耗8位单片机, 片内含8k B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 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 AT89S51可以为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考虑到太阳能电池加热装置的实际需求和低成本的要求, 本系统采用较为通用且市场价格较低的AT89S51为主控芯片。

1.3 半导体加热片TEC1-12703

通常将TEC1-12703称为半导体制冷片, 它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 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 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 可以实现制冷或加热的目的, 当输入半导体材料的电流流向改变时, 原来的热量吸收端就会变成热量的释放端, 原来的热量释放端就会变成吸收端。该制冷片最大温差电流为3A、最大温差为70℃、最大工作电压为15.2V、最大制冷功率为28.3W。本系统用TEC1-12703来给太阳能电池加热。当将TEC1-12703作为加热装置时, 只有与其紧密接触的太阳能电池的温度会很快升高, 而不会影响测量暗箱中其他部件, 尤其是CCD相机的温度。这一特点符合实验装置的整体需要。

2 硬件设计

2.1 温度检测电路设计

DS18B20与AT89S51硬件连接是采用电源供电方式, DS18B20的1引脚接地, 2引脚作为信号线, 3引脚接+5V电源。单片机端口P1.6与D S 1 8 B 2 0的信号线相连, 为保证在有效的DS18B20时钟周期内提供足够的电流, I/O口线都需要接一个4.7K的上拉电阻。DS18B20的硬件连接如图2所示。

2.2 温度控制电路

温度控制电路是由继电器、三极管和半导体加热片构成。单片机通过控制I/O口的输出电平来控制三极管通断, 继而控制继电器的通断。继电器接通, 半导体加热片加热;继电器断开, 半导体加热片停止加热, 从而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AT89S51单片机的I/O口输出电流很小, 约为4m A~20m A, 考虑到继电器HK4100F-DC5V-SH需要的电流, 必须用三极管放大电流来驱动继电器通断。继电器处于常断状态, 当温度未达到要求时, 单片机输出高电平信号使三极管饱和导通, 继电器接通, 使电源与半导体加热片接通, 开始加热。温度慢慢升高。当温度上升到预定温度时, 单片机发送低电平信号三极管进入截止状态, 继电器断开, 使半导体加热片与电源断开, 停止加热。当三极管由导通变为截止时, 继电器的线圈产生自感电压, 自感电压与电源电压叠加后加到控制继电器线圈的三极管的e、c两极上, 使三极管的发射结有可能被击穿。为了消除这个自感电压的有害影响, 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反向并联抑制二极管, 以吸收该自感电压。原理是:当继电器突然断电时, 继电器产生很大的反向电流。自感电压与电源电压之和对二极管来说却是正向偏压, 使二极管导通形成环流。自感电压就会通过回路释放掉, 保证了三极管的安全。

继电器型号是HK4100F-DC5V-SH, 它的额定电压是5V。三极管的型号是PN4250, 它是一种开关型的PNP三极管, 单片机P3.0控制三极管的导通。继电器和三极管的连接电路如图3所示。

2.3 人际接口电路

采用4X4键盘来输入控制温度的目标值, 键盘的行线、列线分别与单片的P2口的8条口线相连。显示部分采用4位LED显示, 74LS24作为显示驱动芯片, 为4位LED显示提供足够大的电流。

2.4 系统总体电路图

系统的总体电路图如图4所示。

3 软件设计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首先要对模块进行初始化, 而后调用温度采集、温度处理、温度显示、扫描键盘等模块。采用的是循环查询方式实现温度的显示和控制。各子程序如图6~图9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缺陷检测中的加热系统的设计。硬件电路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继电器、半导体加热片以及人机接口电路等, 能方便的进行目标温度的设置与控制,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系统设计实现, 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实时显示加热温度、对周围环境温度影响小等特定点。实验表明, 本系统可以加热太阳能电池片, 且能够不影响CCD相机的使用温度, 能够获得不同温度下太阳能电池的近红外发光图像。

摘要:提出了用于太阳能电池电致发光缺陷检测装置中的加热系统的实现方案。充分考虑到实际的需要, 由温度传感器DS18B20实时检测太阳能电池的温度, 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 控制半导体加热器TEC1-12703为太阳能电池加热, 并实时显示测量温度。实验表明, 加热系统实现了只对太阳能电池准确加热, 而对其他设备无影响的实际要求。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加热装置,智能检测,单片机

参考文献

[1]张毅刚, 彭喜元.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2]张军.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及其应用[J].仪表技术, 2010 (004) :68-70.

[3]袁梅, 张利军, 董韶鹏.基于半导体制冷器件的温度控制实验平台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 (12) :73-76.

[4]Takashi Fuyuki, Athapol Kitiyanan.Photographic diagnosis of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utilizing electroluminescence[J].Applied Physics A.2009, 96:189-196.

废旧电池检测有奖回收箱 第4篇

“回收箱”的功能如下:

1 电池基本性能检测:对“旧电池”而言,当电池投放人及志愿者投放电池时,电池检测器装置能够检测出该电池是否还可继续使用,从源头上防止了不必要的浪费。

2 “有奖”回收:每投放2~4块废电池,电池投放人就能获得一块全新的电池。如果投放的废旧电池没有达到该数量,按下确认键,该装置自动播放一段音乐或是感谢语音,以此鼓励投放人,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 趣味宣传:“回收箱”的一侧加装趣味宣传栏,用简单明了的宣传形式,让市民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回收的途径、效果,以及政府和民众保护家园的愿望和决心。

4 远程传输:当收集的废旧电池达到预计数量或装置设备出现故障时,信号会通过无线3G网络传输到总控台,方便管理者管理。

“回收箱”适合安置在商场、学校、街道的垃圾箱附近,也可直接安装在墙壁上。

太阳能路灯故障检测步骤 第5篇

一、排查灯头是否故障

两个控制器分开操作。长按控制器按钮,等控制器显示“HH”并且闪烁时,按一下按钮,控制器此时显示“OP”:

① 灯头亮,则无故障;再按一下按钮,控制器此时显示“CL”,灯灭,停止操作。② 灯头不亮,则剥掉电工胶带皮,无需拆线,用万用表(调到直流电压挡)检测控制器灯头输出端,是否有输出电压:有输出电压则表明灯具故障,无输出电压则表明控制器损坏。再按一下按钮,控制器此时显示“CL”,灯灭,停止操作。

二、排查电瓶故障及太阳能板故障(要求晴天时检测,灯具正常)

拆掉两个控制器上太阳能板负极线,拆掉电源负极线:

① 用万用表(调到直流电压挡)检测电瓶电压。电瓶正常电压在DC22V~27V,高出或低于此范围,则初步判断电瓶故障。

② 用万用表(调到直流电压挡)检测太阳能板电压。太阳能板正常电压>DC36V,低于此职则初步判断太阳能板故障。

③ 将电源负极线接在控制器上,等待30s~50S,灯具亮,则控制器光控功能正常,此时测量电瓶电压,看电压值是多少,电压值是否下降很快。如果电压值下降很快,同时几分钟后灯具灭,则电瓶故障。

三、检测太阳能板输出电流及控制器输入电流(要求晴天,太阳能板正常,电瓶正常电瓶电压低于26V)

将两个灯头负极线拆掉,使灯头开路。将电瓶负极线拆掉,使电瓶开路。两组太阳能板分开检测。

① 将万用表调至直流电流档,一端接在一个控制器的电瓶负极输入线,一端接在电瓶的负极输出线,然后将太阳能板的负极连接线接在控制器上,查看是否有输入电流,若无输入电流,则控制器故障。

太阳能电池检测 第6篇

近年来,电池认证检测行业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年增长在20%左右。而我国检测行业已经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年平均增长率在25%左右。目前获得CNAS、CMA认可的实验室已经超过几百家,现经权威机构综合评估,评选出2014年中国市场第三方电池认证检测机构排行榜

1.UL美华、(UL)

1890 年代,美国许多城市发生连串严重火灾,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后经调查证实,起火的原因归咎于品质不良的电器设备及电线走火。为了避免这类悲剧继续在美蔓延,1894 年,UL 的创始人威廉斯.梅瑞尔先生创办了承保电机工程局(Underwriters Electrical Bureau),UL 以仅有两名员工及价值 350 美元的测试设备开始了公共安全事业,并于同年 3 月 24 日发表了第一份测试报告。1901 年,工程局改组成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简称UL,并将测试领域扩展至电子电机以外领域,是最早为保险业提供产品安全测试的实验室,制定自己的测试标准,认证要求逐步成为消费类产品认证在北美地区的领导地位。

UL 是美国一家产品安全测试和认证机构,也是美国产品安全标准的创始者。成立以来,UL 已对几万种产品和部件进行了相关的安全标准测试。在美国乃至北美,UL 标志就是安全的象征。在全球,UL 是制造厂商最值得信赖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之一。

UL 美华认证有限公司(UL-CCIC)成立于2003 年1 月13 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原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批准的合资企业,注册地址在江苏苏州。投资双方为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L)和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公司,CCIC),共同投资 1500 万美元。

目前,UL 公司在北京、上海、苏州、广州、重庆设有分公司、办事处或实验室,共有员工近600 人。在苏州和广州拥有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的实验室,其空调制冷性能测试实验室,电线电缆实验室和太阳能光伏测试实验室等,也是UL 在亚太地区的测试中心,并且UL 仍在不断加强其本地的测试能力。UL 在中国提供的服务包括:北美及国际产品安全测试及认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服务,培训项目及商业检测服务,同时为外国制造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综合服务,以帮助他们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获得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

截止2008 年12 月31 日):

1.客户遍及 98个国家。有64个测试实验室及认证服务分支,117 家UL 检验中心。在亚太区的1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在全球范围内,共有6800 多名员工 2.现有 UL 标准1,362 条(其中1,063 为UL 标准;299 为ULC 标准)

3.平均每年有 200 亿个新产品标有UL 标志。平均每年评估的产品类型19,535 种。平均每年 93,762个产品评估案例。全世界有72,302 家制造厂家生产UL 认证的产品

2、德国莱茵(TUV)

1967年TUV 莱茵在德国成立了第一家分支机构。

1970年TUV莱茵在海外成立第一家分支机构。1988年起陆续在香港及中国大陆建立分支机构。

2003年通过兼并,最终发展成为德国莱茵TÜV集团。

2004年集团重组,所有业务集中至德国莱茵TUV控股有限公司旗下。

2006年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

2007年德国莱茵TUV集团在澳大利亚成立分支机构,标志着德国莱茵TÜV集团的分支机构遍及世界各大洲60个国家。

TUV莱茵 概况

德国莱茵集团(TUV Rheinland Group)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品和品质认证机构之一, 是国际上领先的技术服务供应商。自1872年建立至今,经过13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在全球61多个国家设有490多家分支机构,拥有员工13000多人。自1988年至今,德国莱茵TüV先后在香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3、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

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 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危险化学品分类鉴定工作的拓荒者,是我国化肥标准化和质量检测工作的奠基者。

是我国第一家危险化学品分类鉴定公共服务平台,实验室面积4500m2,大型设备160多台套;拥有两个硕士培养点,现有博士3人,硕士19人,专业涉及同位素、军事化学等15个方向;具备了各类化学品及其制品物理、健康和环境危险性分类方法研究、设备研制、研究生培养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化肥质量检测方法研究及标准化、监督抽查和生产许可证领域是国内领航者。

1958年,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物化室 1980年,成立化工部化肥质量监测中心 1987年,成立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1994年,受虹桥机场及东方航空公司委托,开始从事货物运输的危险性分类鉴定工作

1997年,成立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肥料及分子筛检测中心

1998年,更名为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通过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评审

2005年,原化工部化肥质量监测中心更名为化学工业危险化学品分类鉴定中心 2005年,成立上海天科化工检测有限公司

2006年,成为上海铁路局授权货物运输鉴定单位

2006年,同时获得国家认可委检查机构及实验室认可证书 2006年,成为国家安全生产上海危险化学品分类检测检验中心 2007年,成为国家民航总局授权认可的危险品分类鉴定中心

2007年,成为上海海事局正式认可的危险化学品海运检测鉴定机构 2007年,成为国家环保总局正式认可的新化学品注册检测单位 2008年,中国第一家通过国家认监委系统GLP实验室认可评审

4、广州邦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MCM)

广州邦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CM)是一家专业从事电池产品认证检测的机构,是港禾科技(香港)集团管理全资子公司。MCM始于2003年从事电池IEC 62133、UN38.3认证等标准检测工作,并于2007年正式在内地注册成立。公司全体员工秉承“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集团服务理念,致力于建设成全球最专业的电池第三方电池检测机构.11年的专注,经检测服务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

依托国家工程中心宽厚的背景支持,MCM试验室坐拥广州、贵阳、上海、长沙四地,并拥有面积超过3000平方的专业电池试验室,和在规划的共计240000平方米的新检测基地。得益于公司在电池安全检测设备的不断创新研发,MCM拥有自主设计的电池综合步入式防爆试验系统,和自主研发的精准符合UN38.3等标准的成熟先进测试设备。我们在为有检测安全设备研发、电池性能检测设备开发以及电池其他非标设备创新研发能力为傲的同时,也不断的完善MCM独有严谨且不可复制的电池检测行业检测质量控制体系。时至今日,我们继续为帮助更多企业在电池研发、认证检测、出口备案、科技成果运用、国家课题等项目上提供着检测技术服务,产品范围从小型医疗器械用电池到工业和军事用大电池及电池包,涉及一次电池、小型可充电锂系列、镍系列电池、动力电池和铅酸蓄电池等。

MCM是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国家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华南分支机构,汇集包括贵州科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在内的多家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结合,申报承担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先进电池材料工程”项目。MCM是德国TUV莱茵在中国地区最大的电池检测认证战略合作伙伴,是国内截止目前进行IEC 62133和UN38.3综合测试最多的一家机构,也是唯一一家获得美国MET认可UL1642和UL2054的中国试验室。MCM拥有CNAS、CMA、TUVRH、MET、中国国货航等机构的认可和授权,是上海计量研究院/广东计量研究院广州试验室,还是UL、DEKRA、TRAC、TUVSUD、深圳商检、惠州商检、广州商检等国内外机构竞相合作的电池试验室。

2003开始接受UL北美工程师对UL1642和UL2054标准的目击测试 2006在大陆正式注册成立“广州邦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MCM 2008成为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唯一华南分支机构

2009成为日本PSE认证的电池试验室

2011成为德国TUVRH中国地区第一个电池目击试验室,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CB认证机构 2012成为中国国际货物航空运输有限公司“锂电池航空运输鉴定机构”

2013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CB认可体系(IECEE-CB)认可实验室CBTL(CB Testing Laboratory)2014成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唯一合作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电池认证检测分会” 2014马里兰州成立,测试隧道高压电缆 1973AT&T授予MET做FCC Part 68 1978国会授权首批机构测试FCC Part 15 1981起诉OSHA成功,政府承诺开放认证市场 1987首个国家认可实验室(NRTL)1992获得加拿大SCC认可,成为PCB 2006MET在韩国设立分公司 2011-MET在台北设立分公司

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MET掀起打破UL在产品安全认证垄断的浪潮。1989年,MET的十年奋斗终于获得联邦政府的嘉奖,并获得成为美国第一个国家认可实验室(Nationally Recognized Testing Lab)的殊荣。NRTL是由联邦职业健康管理委员会(OSHA)管辖范围的强制性认证制度。

作为第一个NRTL,MET成为广大制造商进行产品认证的第一个选择。时至今日,MET继续引领美国国家和国际标准的测试、认证的发展方向,成绩斐然。

今天,凡是获得OSHA认可的NRTL机构,均可取得同等法律地位开展产品认证业务。通过MET打破美国认证行业垄断,今天制造商、专业安全检查员和消费者才得以自由选择产品认证的认证机构,并充分享受到由此带来的竞争裨益。

10、北京迪捷姆空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DGM)

DGM-CHINA是DGM公司全球网络在中国的唯一成员,公司成立于1996年,全称为Dangerous Goods Management(China)Ltd,中文全称“北京迪捷姆空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依法登记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总部设在北京。

DGM China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从事专业的危险品空运技术服务,作为国内行业先驱,自创立之日起,便植根于危险品运输专业化服务,以促进我国的危险货物安全规范的运输为己任,致力于危险货物航空运输安全管理,将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引入中国,对民用危险品的航空运输管理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十六年的探索、总结、努力和发展,DGM-CHINA已在天津、上海、厦门、深圳、大连、青岛、广州设立分公司,在中国沿海地区初步形成服务网络。2 公司资质和技术力量

DGM-CHINA拥有国际航空运输协会(LATA)的特别授权和DGM公司在中国的独家经营授权。DGM-CHINA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LATA)认可的危险品培训机构。

DGM-CHINA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认可的危险品训练机构(总局批函CAAC-DGM-080317).DGM-CHINA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认可的危险品鉴定机构。

DGM-CHINA拥有专业的危险品检查、检测实验室,DGM运输危险性检查实验室是经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ISO/IEC 17020:1998检查机构认可、ISO/IEC17025:2005实验室认可的专业危险品实验室,2006年12月28日DGM CHINA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和《检查机构认可证书》。

该实验室制定了覆盖《实验室认可准则》的25个要素的全部要求的质量手册,确定了30种程序文件,24种作业指导书,57种记录和各部门工作流程 DGM 投保保险公司承保的危险品意外事故险,在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将承担赔偿责任,其保赔额达17500000欧元/年。服务宗旨、经营理念—和谐、效率、安全

坚持以保障航空运输安全为宗旨,恪守职业道德,实现中国危险品运输整体管理水平与国际标准接轨。

立足客观。行为公正、方法科学、结果准确、服务及时。秉承“安全重于一切”的理念,不断贴近客户,以服务客户、尊重科学、依法操作经营原则,成为中国危险物品航空运输中托运人和承运人的桥梁和伙伴。

11.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简称SCM)是全国七个大区级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之一。其技术实体为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业务范围

SCM作为国内获得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项目最齐全的校准实验室,是华南地区计量标准装置最全,覆盖领域 最广,检测质量最好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SCM负责华南地区量值传递,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检定、校准、测试服务,承担计量器具新产品和进口计量器具定型鉴定和样机试验,开展计量技术科研开发,并为企业和测试检验机构提供质保体系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咨询,以及计量检定、校准人员培训等服务。

太阳能电池检测 第7篇

考虑到事先已经测试得到n个标准内阻值,因此,可以在软件上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的办法进行数据修正。所谓最小二乘问题,就是要找出一个待定函数f(x),使得f(x)与标准值y之差的平方和最小,即

f(x)的求解过程如下[3]:首先,假定f(x)为一个n次多项式,即

然后取出已经测试得到的n个标准内阻值,设为y1,y2,,yn;从而式(1)可以化简为

根据微积分中的极值原理,欲使式(3)最小,必须使其对每一个系数的偏导数为0,即:

该式中有n+1个方程式,因此,可以求解出n+1个未知数。将式(3)代入式(4)并化简可得

最后将测试过程中实测得到的n个阻值x1,,xn与n个标准内阻值y1,y2,,yn代入式(5),就可以确定出a0,a1,,an共n+1个系数,从而可以得到f(x)。

3 实验结果

以蓄电池参数和交、直流电压为例给出系统测试结果。测试用标准表为ESCORT3155A;测试用蓄电池为南都公司GFM200,并将其在额定负载情况下以0.1C放电率恒流放电所得到的容量作为标准容量;测试环境温度均为18℃。蓄电池剩余容量测试结果如表1所列。

表1 蓄电池剩余容量测试结果

标准容量/A・h

监控单元实测容量/A・h

绝对误差/A・h

相对误差/%

200.0

184.9

-15.1

7.6

193.6

180.7

-12.9

6.7

176.4

188.9

+12.5

7.1

165.7

153.2

-12.5

7.5

135.2

142.8

+7.6

5.6

87.76

83.28

-4.48

5.1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最小二乘法拟和以后,测量结果基本接近离线测量结果。其精度完全可以满足《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中的规定。

4 结语

蓄电池技术状态检测 第8篇

1.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测

在使用过程中蓄电池内的蒸馏水会因蒸发而不断减少, 致使电解液液面下降而影响蓄电池正常工作, 会导致极板上部与空气接触而硫化, 降低蓄电池的电荷容量, 缩短其使用寿命。应定期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一般电解液液面应高出极板和隔板10~15 mm。对透明或半透明的蓄电池壳, 可直接从壳体上的标记看出, 电解液液面应处于上限和下限的范围内。对于不透明的蓄电池壳, 则可俯视注液孔, 若液面高于隔板10~15 mm时, 从孔中能看到液面碰到注液孔下缘时形成的中央小圈。

还有一种方法是:将孔径为3~5 mm的玻璃管垂直放入蓄电池加液孔内, 直到与保护网或隔板上缘接触为止。然后用手指堵紧管口, 并将管取出, 管内吸取的电解液高度即为液面高出隔板或保护网的高度, 其值应为10~15 mm。

当电液量不足时, 应补充蒸馏水。除确知液面降低是由电液渗出所致外, 不允许补充硫酸溶液。这是因为电解液液面正常降低是由电液中水的电解和蒸发所致。

2.蓄电池放电程度的检测

蓄电池放电程度是反映蓄电池供电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放电程度越大, 则供电能力越小;反之, 放电程度越小, 则供电能力越大。蓄电池放电程度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检测。

(1) 开路电压测量。

用电压表测量蓄电池正、负极间的电压, 若12 V的蓄电池端电压小于12 V, 则需进一步测试。

(2) 电解液密度测试。

电解液的密度用吸式密度计测定。将密度计的吸管插入蓄电池的注液孔中, 吸入电解液, 使浮子飘起, 同时注意不要使浮子与玻璃外管相碰。读取与眼齐平的电解液液面在浮子上的刻度, 即为电解液密度值。

在测量密度时, 应同时测量电解液温度。因为电解液的密度通常是以室温 (20 ℃或25 ℃) 时为标准的。电解液温度每升高 (或降低) 1 ℃, 电解液的密度要增加 (或减少) 0.000 7 g/cm3。因此, 在其他偏离标准温度时测得的电解液密度值应按下面公式进行修正, 转换到20 ℃ (或25 ℃) 时的密度:

式中 D20℃20 ℃时的密度值, g/cm3;

D25℃25 ℃时的密度值, g/cm3;

t测量时电解液温度, ℃;

Dtt ℃时测量的电解液密度值, g/cm3。

通常电解液密度比标准值每下降0.01 g/cm3, 相当于蓄电池放电8%, 从测得的电解液密度, 可大致了解蓄电池的放电程度,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若电解液密度在1.30 g/cm3或更高, 说明硫酸比例过大, 应加注蒸馏水以降低密度。当电解液密度在1.22~1.29 g/cm3之间, 说明蓄电池充电超过50%, 或已充分充电, 蓄电池可正常使用。当电解液密度降到1.21 g/cm3以下, 说明蓄电池放电超过50%, 应充分充电。充电后再测量电解液密度, 若还低于1.21 g/cm3, 说明蓄电池损坏, 应予更换。

蓄电池各单格内电解液的密度差应小于0.04 g/cm3, 若大于此值, 则应加以调整。

电解液密度检测仪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生产的检测仪器, 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是吸式密度计的替代产品, 目前正在推广使用。电解液密度检测仪有电子式检测仪和光学检测仪两种。

电子式密度检测仪是利用电位检测法 (即将一对电极插入电解液中, 利用电解液密度与电极间的电位差的线性关系, 实现电解液密度与电量之间的转换) 来检测电解液密度, 将密度转换为电信号后, 经信号处理电路和放大电路处理, 再将检测结果以数字形式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

光学检测仪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检测。该仪器除能检测电解液密度之外, 还能检测防冻液的冰点和浓度。

(3) 用高率放电计测量放电电压。

高率放电计是模拟蓄电池带动起动机的负荷, 测量蓄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的端电压, 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蓄电池放电程度和启动能力。它由一个3 V的直流电压表和一个定值负载电阻并联组成。测量时应将两叉尖紧压在单格电池的正、负极柱上, 历时5 s左右, 观察大负荷放电情况下蓄电池所能保持的端电压。不同厂牌的放电计负荷电阻不同, 放电电流和电压表读数也就不同, 使用时应参照厂家说明书。

太阳能孤岛效应检测的综述 第9篇

【摘 要】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化石能源开发的局限性促使人们开始寻找新的能源来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而太阳能以其清洁、可再生等特点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孤岛效应就是一个。本文将简述几种孤岛效应的检测方法,包括主动式孤岛效应和被动式孤岛效应检测,以及它们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以期为以后的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的孤岛效应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孤岛效应检测

1.前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世界上的化石能源越来越少,甚至走向枯竭,而且化石能源应用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多的污染,这些问题都一直困扰着人们。作为能源主体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能源,这就表明了终有一天这些能源会用光用尽的。这种状况更加剧了人们对不可再生能源走向枯竭的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目前,人们已经找到了多种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能等,其中太阳能以其清洁、限制性小、可再生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关注。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主要有光热利用、光伏发电利用和光化学转换三种形式,但光热和光化学转化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以电能为最终输出形式的,在通用性和可存储性上的优势比较明显。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并网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孤岛效应。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定义中,孤岛效应是指当电网的部分线路因故障或维修而停电时,停电线路所连的并网发电装置没能及时的检测到电网停电而继续向周围负载供电,这种情况下并网发电装置同周围负载构成一个自给供电的孤岛。孤岛效应会对电网负载、用户及工作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我们要及时判断孤岛效应,减小孤岛效应的危害。

2.孤岛效应检测方法

在研究孤岛效应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被动式孤岛效应检测法,一种是主动式孤岛效应检测法。被动式孤岛检测方法通过监控公共点电压等参数变化来识别孤岛效应的,实现方式简单,成本较低,但检测盲区较大。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对系统施加一定扰动,使孤岛状态能通过参数变化反应出来而得到辨识,大大减小了孤岛检测的盲区,但实现方式复杂,容易对电网电能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1被动式孤岛效应检测

被动式孤岛检测方法可以分为过/欠电压检测法,过/欠频率检测法,电压相位突变法,电压谐波检测法,下面就对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过/欠电压检测法和过/欠频率检测法是检测公共耦合点处的电压,如果其电压幅值或频率超出了正常工作范围,就立刻停止发电系统的工作。当分布式发电系统与电网处于运行状态时,负载消耗的功率是电网输出功率与分布式发电系统输出的功率之和,公共耦合点的电压由电网决定。当电网断开时,如果分布式系统的有功功率和负载的有功功率不匹配,公共耦合点的电压就会发生变化,当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时,孤岛效应就会被检测出来。但是,当分布式系统的有功功率和负载的有功功率匹配时,电压的幅值和频率都不会又太大的波动,这时孤岛效应就没有办法检测出来了。

电压相位突变法是通过检测逆变器输出电流和分布式系统输出电压之间的相位差来检测孤岛效应的。通过并网发电系统和电网系统的工作原理我们知道,光伏发电系统可以通过调节逆变器使输出电压与电网一致,但当孤岛效应发生时,电网与负载断开,由于负载阻抗角的作用,会使分布式系统的相位发生突变,超过正常范围的时候,孤岛效应就可以被检测出来。但是,相位差不会导致错误动作的阈值很难确定,因为某些负载(尤其是电动机)启动时,经常引起瞬时相位突变,如果阈值选择过低,就会引起误动作,如果阈值选择过高,当负载的阻抗角较小时,检测就会失败。

电压谐波检测法是通过检测公共点处电压的总谐波失真程度来检测孤岛效应的。当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逆变器产生的谐波电流流入的是一个低阻抗电网,这些小的谐波电流与低值的电网阻抗在耦合处的电压响应仅含有非常小的谐波。然而,当系统处于孤岛运行状态时,由于负载中存在非线性负载,这些非线性负荷的电压响应在电流谐波的激励下将会出现高度失真,通常为三次谐波,当谐波超过正常范围时,孤岛效应就被检测出来了。但是,同上种方法一样,这种方法的阈值也很难确定,错误的阈值选择会使孤岛效应的检测不够准确。

2.2主动式孤岛效应检测

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主动移频检测方法,主动移相检测方法,电压正反馈式孤岛效应检测方法。

主动移频检测法是通过不断在输出端加一个频率扰动,这个扰动不能太大,否则会引起电能质量的下降,当大电网没有断电时,这个小的扰动会由大电网纠正过来,对负载的供应的电能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一旦电网断电,频率扰动就会迅速积累,能够很快的超过阈值,孤岛效应就能被检测出来。对于纯阻性和感性负载,主动移频检测法是没有检测盲区的,但是对于容性负载,电压将与电流同频但滞后于电流一定相位角,对频率施加的扰动会被负载相位角抵消了一部分。如果两者正好相抵,则相邻周期间电压过零时间间隔不发生变化,频率不会偏移,孤岛检测失败。

主动移相式孤岛检测方法是一种高效的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对输出电能相位施加一个小扰动,在与大电网没有断电时,电网能强制的将这个扰动纠正过来,使耦合点的电压不受扰动的影响,但是一旦与电网脱离,相位扰动就会迅速叠加,直至超过阈值范围,孤岛效应就被检测出来了。该类方法与移频法一样有实现简单、孤岛识别率高等优点,也有类似的弱点,即随着负载品质因数增加,孤岛检测的能力降低。

电压正反馈式孤岛检测技术的工作机理是动态地修改电流给定的幅值,一旦发现公共点电压偏离阈值,就对电流给定的幅值作同向修改,使电压的改变在原方向上进一步增强,直到超出正常范围而判断孤岛。电压正反馈式检测法通过检测电流的波动给定一个反馈系数,反馈系数的大小与负载阻抗的大小相关,与阻抗的性质无关,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却只适用于小功率负载(及小容量逆变器),不能适用于大功率负载(及大功率逆变器)。

被动式孤岛检测方法通过被动地检测电压、电流等电量的异常变化来检测孤岛,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孤岛检测方式,但有一定的检测盲区;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通过人为添加扰动并监测电压、频率等电量的变化来检测孤岛,检测更准确有效,但容易“污染”电网。

2.3展望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随着人们利用太阳能的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太阳能必将成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孤岛效应检测技术的进步,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必将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科]

【参考文献】

[1]刘芙蓉.并网型户用光伏系统的孤岛检测技术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8.

[2]李盛伟.微型电网故障分析及电能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9.

[3]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3.

[4]胡希文.分布式发电孤岛效应研究.中国矿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5]包金英,张章,郭文明.光伏并网逆变器防孤岛保护研究.电源技术应用,2012,7(7)第15卷.

太阳能电池检测

太阳能电池检测(精选9篇)太阳能电池检测 第1篇太阳能电池检测设备方案学习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完成时间:2011-1-25 版本:Sun Source...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