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方法
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方法(精选3篇)
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方法 第1篇
母牛妊娠后,既要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又要供应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生理负担加重,容易受到体内外因素的侵扰,从而影响妊娠过程和胎儿发育,甚至发生流产,降低繁殖力。因此,对配种后的母牛要尽早做出妊娠诊断,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预防流产和妊娠期疾病,提高产犊率。科学地饲养母牛,使母牛保持中等体况,在发情期到来之前,应增加光照,加强运动,增加蛋白质饲料的供给,适量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能保证生殖机能的旺盛,促进卵子产生及排出,防止胚胎死亡及着床都有较大意义。妊娠早期应注意饲料质量,后期应注意营养饲料的供给。加强母牛妊娠期及产后期(哺乳期)的饲养管理,增加饲料中的精料供给量,对提高产后发情期受胎率是十分重要的。
1.1 保持体况良好
简易膘情判断方法:看肋骨凸显程度,距离牛1~1.5 m处观察,看不到肋骨说明偏肥,看到3根肋骨说明膘情适中,看到4根以上肋骨说明偏瘦。
1.2 合理搭配日粮
饲料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坚持禾本科、豆科牧草,玉米青贮为主,精料为补充,保持常年均衡供应的原则,日粮中每天必须不少于4 kg的高品质青干草,在保证营养全价性的同时,尤其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的供给。妊娠后期要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草料,冬季加饲优质青贮或干苜蓿草,春夏或秋季可加饲营养丰富的优质牧草。对缺乏青饲料的地区,要注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在冬季可补饲胡萝卜或大麦芽。
1.3 保证草料质量
任何时候都不喂霉变、腐败或含残留农药的饲草料,冬季不喂冰冻饲料。在放牧条件下,夏秋季节一般不需要补饲精饲料。枯草季根据草的质量确定补饲草的量,特别是妊娠的最后3个月,这时正值枯草期,应进行重点补饲,以免初生犊牛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母牛奶量不足。
1.4 科学管理
控制好产犊间隔,一年一胎,要抓住产后的第一次发情,此时受胎率最高,适当运动可促进母牛生长发育,保持旺盛食欲和代谢机能,有利于产后生殖机能恢复;做好防暑降温,在炎热的夏季,利用遮阳网、屋顶洒水等方式降温,同时保持牛舍干燥和运动场良好的卫生。
2 母牛发情鉴定和早期妊娠诊断
正确鉴定母牛发情,适时配种,是提高牛场繁殖率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果发情鉴定不及时,检查不适当,会造成受胎率低下,直接影响牛场经济效益,在生产实际中有20%左右的漏情,隐性发情较多,由于牛的个体差异,其发情表现和持续期也不同,同时还因气温突变、连阴雨等因素影响发情表现。在第二情期的第16天开始,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定时连续观察,因此,母牛发情观察很重要。
2.1 试情法
主要依据母牛是否接受试情牛或其他母牛的爬跨、相互追逐爬跨,及公牛与母牛靠近时公牛的表现和母牛的反应等鉴定母牛发情。
2.2 外部观察法
发情母牛的外部行为主要表现为站立不安、频繁走动、哞叫、张望、弓腰举尾、尿频、敏感性增强、食欲下降、泌乳量下降、体温升高、兴奋、两耳直立、狂躁不安、爬跨其他牛等;母牛阴户部湿润、肿胀,有透明黏液流出、阴道黏膜潮红等。可根据母牛发情的表现判断母牛是否发情,掌握发情规律。发情前期闻嗅和爬跨其他牛,但不接受爬跨;外阴湿润,轻微红肿,阴门流出少量较稀薄黏液。发情期接受其他牛爬跨,频频哞叫,神经兴奋紧张;外阴肿胀、潮红,频频排尿,阴门流出透明黏液、量多、黏性强、拉丝不易扯断,呈鸡蛋样清。发情后期不接受其他牛的爬跨,外阴充血开始肿胀逐渐消退,阴道分泌黏液少,黏性差。
2.3 直肠检查法
主要是用手通过直肠壁触摸母牛卵巢上卵泡的大小、形态、质地等卵泡发育情况来判断母牛的发情进程,由此确定母牛的排卵时间和适宜的输精时间。发情初期卵泡直径1~1.5 cm,呈小球形,部分突出于卵巢表面,波动明显;发情中期(高潮期)泡液增多,泡壁变薄,紧张而有弹性,有一触即破的感觉;发情后期卵泡液流出,形成一个小的凹陷。
2.4 配种后的妊娠诊断
配后21 d是否发情,阴道黏膜是否苍白,是否黏液少,阴门紧闭,子宫颈是否关闭;两侧子宫角是否大小、形态对称等;卵巢是否有卵泡或黄体发育。依据上述症状,可初判是否妊娠。在检查时,应特别注意子宫、胚泡及子宫颈症状与正常发情牛的区别,确属孕后发情牛,应禁止输精。
3 母牛配种
利用人工授精,可提高优良公牛的利用率,提高牛群品质,防止牛生殖道疾病的传播,降低生产成本,加之运输方便,配种技术不复杂,可明显提高母牛的受胎率。
3.1 最佳配种时间
大约80%母牛的发情盛期持续15~18 h,外部发情表现结束后10~11 h排卵。因此,一般认为母牛的正确配种时间应该是在发情结束或即将结束时。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是:早上发情的牛在当天下午配;下午发情的牛在第二天早上配种。年龄小的牛要早一点,老龄牛要晚一点。
3.2准确把握输精的时间
母牛适时地输精特征为:阴道黏膜粉红色,黏液透明呈玻璃状,卵泡发育至第三期,子宫颈开张1~2指,接受爬跨,精神症状逐渐消退等。
3.3 输精技术
3.3.1 精液解冻
主要是自然解冻、手搓解冻和温水解冻。温水解冻效果最佳,水温控制在40℃±2℃,将冻精从液氮内取出快速放入温水,左右摇动10~15次取出擦干即可。要求在显微镜下检查活力达到0.35以上方可使用。
3.3.2 精液品质检查
精液品质和受胎率有直接关系,必须经过检查与评定方可输精。通过精液品质检查,这是保证输精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对种公牛种用价值和配种能力的检验,更是决定母牛是否能受胎的基础。在冷冻精液制作过程中,除了按正常技术要领操作外,还应注意温度、渗透压、电解质浓度、p H值过高或过低;有毒有害气体、光照及辐射、振动、药品、重金属、烟等对精子的影响。
3.3.3 精液装枪
将细管冻精解冻后用毛巾擦干水渍,用锋利的剪刀剪掉封口部,输精推杆拉回10 cm,将细管棉塞端插入输精推杆深约0.5 cm,套上外套管。
3.3.4 输精方法
输精者左手戴好长臂手套,涂以润滑剂,手指并拢呈锥形,缓缓插入母牛肛门并伸入直肠,淘尽宿粪,触摸子宫角、子宫颈状况;用右手或请助手用1/5000的新洁尔灭溶液清洗、消毒母牛外阴部;伸在直肠内的左臂用力向下压或向左侧牵动,使阴门开张;右手持输精器插入阴道内,注意不要触及外因皮肤;输精器自阴门先向上斜插5~10 cm越过尿道口,再向前插入到子宫颈外口处;左手隔着直肠将子宫颈半握,使子宫颈下部固定在骨盆底上,右手抬高输精器尾部,轻轻向前推进,当感到穿过数个障碍物时,就以插入子宫颈或子宫体;将精液注入子宫颈后缓缓取出输精器,用左手轻轻揉捏子宫颈数次,防止精液倒流,然后抽出左手。
3.3.5 输精时的注意事项
输精前必须将输精器械清洗和消毒,输精人员对手也进行清洗和消毒,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是切断生殖道疾病传播的关键。输精剂量一般为0.05~0.1 m L,中倍(3~4)和高倍(30~50倍)稀释的精液应加大输精量(0.2~0.4 m L)。1次输精的有效精子数应保证在0.2亿以上。如果是冻精,剂量适当增加,有效精子数应保证在0.5亿以上。输精次数一般应输1~2次,重复输精的间隔时间为8~10 h。
4 生殖道疾病的防治
4.1 卵巢囊肿
4.1.1 病因
患有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运动,脑下垂体和神经系统机能异常,输精操作不当和消毒不严格,患有卵巢炎时妨碍排卵,容易引起囊肿。
4.1.2 防治方法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和合理配合日粮,增加日照时间和提高运动量。治疗方法: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黄体酮,甲硝唑液清洗子宫;按摩刺激法也能有效防治卵巢囊肿。
4.2 子宫内膜炎
4.2.1 类型子宫内膜炎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分为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和卡他性子宫内膜炎。
4.2.2 防治方法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和日常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消除炎症及恢复子宫机能,促进子宫积液排出和消除子宫的感染为原则。人工授精、分娩、助产及阴道检查时,一定要严格消毒。
5 生殖激素的运用
5.1 雌激素
促进排卵,对乏情母牛可诱导发情,促进子宫恶露排出,有助于胎衣不下和木乃伊化的胎儿排出。
5.2 促黄体素
促进黄体的形成,在促卵泡素作用的基础上引起卵泡排卵,维持黄体功能。
5.3 促卵泡素
刺激母牛发情和卵巢发育生长,促进卵泡发育和细胞的分裂。
摘要:繁殖率是衡量母畜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断奶成活的仔畜占全群适繁母畜数的百分比,是受配率、受胎率、母畜分娩率、产仔率及仔畜成活率几项指标的综合反映。影响母牛繁殖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科学的饲养管理、正确的发情鉴定、适时的人工授精、早期的妊娠诊断、生殖疾病防治、发情控制和其他措施。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 第2篇
1.1 营养不良
营养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成活起着决定性作用。营养不足,会造成母牛生长缓慢、生殖器官发育受阻、性成熟延迟、发情周期无规律,从而造成繁殖率低下。对于妊娠牛,如果营养不良,还会造成死犊率增加。对于成年牛,会引起发情不正常,发情症状不明,发情周期紊乱,排卵不正常而难配难怀。
1.2 饲养管理失宜
在饲养中,不能及时发现母牛发情或者对妊娠牛、犊牛管理不善,引起失配、流产以及犊牛死亡等。另外,在饲养过程中,饲喂发酵霉变的饲草料或误食毒草或其他毒物发生中毒。
1.3 冷配技术不过关
主要是在人工输精过程中,不按操作规程进行,发情鉴定掌握不准,直肠把握技术不熟练等原因,致使受胎率低下。其次,还有冷冻精液制作质量较差等原因。
1.4 疾病因素引起不孕
引起不孕的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传染性疾病有布氏杆菌病、滴虫病。非传染疾病有阴道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囊肿、子宫颈炎等。
2 提高母牛的繁殖力的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1)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合理配制母牛日粮。营养是影响母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营养不良时,胎衣不下、难产等产科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泌乳能力下降,犊牛成活率降低。因次,要依据母牛不同的生长时期,调整合理的日粮供给。(2)保证饲料质量与安全。某些饲料本身存在对生殖有毒性作用的物质,如部分植物中存在植物雌激素,对母牛可引起卵泡囊肿、持续发情和流产等;发酵霉变的饲草料往往造成母牛流产。因此,在饲养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类饲料和牧草。(3)加强环境控制。要注意牛舍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避免高温、高湿或严寒,特别是前者对牛的影响。实践和研究都证明,高温、高湿对牛繁殖的危害要大大高于寒冷。在炎热季节,重点是加强防暑降温,例如采取遮荫、水浴等办法降温。
2.2 加强繁殖管理
主要是为了提高母牛的“三率”,即受配率、受胎率、犊牛成活率。
(1)提高母牛受配率。
确定合理的初配年龄,维持正常初情期。育成牛配种过早,影响母牛自身及胎儿发育,易出现难产及泌乳性能降低等现象,并影响以后配种及终生生产力。配种过晚,则增加培育成本,降低了产犊效率。长期发情不配,易导致生殖激素紊乱,造成难孕。缩短产犊间隔。缩短产犊间隔不仅可以提高繁殖力,而且可以提高产奶量。在母牛分娩后加强饲养管理,促进子宫复原和卵巢生殖机能恢复,在配种后进行早期妊娠诊断,及时诱导空怀母牛发情配种等。犊牛随母牛哺乳的时间过长(6个月以上),往往影响母牛的正常发情。断奶时间过长不仅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而且导致母牛发情时间延长。根据试验观察,不发情的带犊母牛断奶后,多数可在10d内发情。
(2)提高受胎率。
母牛营养不足对其繁殖力影响较大,不仅延误青年牛的初情期和初配适龄,对其受胎率也会降低。孕牛如果营养不足,不仅本身生长发育慢,犊牛初生重也小,生长慢,成活率也低。因此要加强母牛的营养需要。在抓膘的同时应注意营养物质的平衡,特别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需要应尽量满足。提高牛的受胎率,除母牛外,种公牛的精液品质则是关键因素。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解冻精液后,精子活力必须达到0.3以上才能进行输精。在生产中如发现母牛早晨接受爬跨则傍晚输精1次,第2天早上再输1次。中午或午前发现爬跨则第2天早上输精1次,下午再配1次。也可进行直肠检查,根据生殖道状况和卵泡发育状况决定输精,一般是2期酌配,3期必配,即卵泡明显增大,泡壁薄,波动明显,输精最佳。
(3)降低胚胎死亡率。
胚胎死亡的发生率与母牛的品种、年龄、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在正常配种或人工授精条件下,情期受胎率降低主要是由于胚胎在早期(配种后21d内)死亡。通常,胚胎在附植后也会发生死亡,但比率较低。牛的胚胎死亡率最高可达40%~60%,一般可达10%~30%。因此,降低胚胎死亡率是提高母牛繁殖力的又一重要措施。
另外注重饲养管理,实行科学饲养,保证母体及胎儿的各种营养需要,避免营养不良或过高以及热应激等环境因素造成母体内分泌失调和体内生理环境的变化。不喂腐烂变质、有强烈刺激性、霜冻等料草和冰冷饮水。防止妊娠牛受惊吓、鞭打、滑跌、拥挤和过度运动等。
(4)提高犊牛成活率。
注射维生素制剂可提高母牛繁殖率 第3篇
分别于授精的当天和授精后5~6天, 给母牛注射50万国际单位维生素A。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使产犊后第一次受精母牛的怀胎率比不注射维生素A的母牛提高19.9%;即使第一次授精没有配住, 在没有配住的试验组母牛中又有70%左右于18~25天后重新发情, 而不注射维生素A的未怀胎母牛只有35%于此时重新发情。可见, 注射维生素A制剂不但可以改善母牛的繁殖力, 且对以后的性周期也有良好作用。
分别于授精后2天、6天和12天, 注射一次维生素E (每次剂量为250毫克) 。第一次授精的怀胎率, 比不注射的母牛提高6.8%~10.51%。
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方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