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简历范文
陶瓷艺术简历范文(精选8篇)
陶瓷艺术简历 第1篇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
工 作 条 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艺委会)。英文名称为:Ceramic Arts Committee(简称CAC)第二条 本艺委会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分支机构,接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艺委会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乙22号。第四条 本艺委会性质: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中从事陶瓷艺术创作、设计、科研、教育、流通、收藏及其他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院校、地方性社团组织及个人会员自愿组成的。
第五条 本艺委会宗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遵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领导并团结会员单位,维护本行业的合法权益,开展有利于陶瓷艺术发展的各项活动,为艺术陶瓷生产企业及陶瓷艺术工作者服务,提高艺术陶瓷人员素质,不断推出和培养创新人才,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繁荣我国的陶瓷文化事业。
第六条 本艺委会的指导思想:以传承传统陶瓷艺术,发展陶瓷文化事业为主旨,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开展陶瓷艺术专业领域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国陶瓷的技艺传承;通过理念创新和工艺创新,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陶瓷艺术新形式,从而扩大中国陶瓷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七条
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精神,研究制定陶瓷艺术的发展规划;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会员、企业、行业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八条
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组织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在协会指导下,制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行规行约》,作为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并监督实施执行。
第九条
开展对国内外艺术陶瓷领域信息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工作,为会员提供服务。
第十条
加强与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密切沟通与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内或国际陶瓷艺术领域的交流、评比活动,引领艺术陶瓷事业发展潮流,推动陶瓷艺术的发展。
第十一条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展人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提升陶瓷艺术创作人员的艺术素养、理论水平和创作水平。开展知识产权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会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自律意识。
第十二条
承担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委办的其它事项,开展有益于本行业的其它活动。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三条 本艺委会由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及会员组成。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人选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及各省市陶瓷协会推荐,艺委会理事会决定任免,并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副秘书长及工作人员(兼职或专职)根据工作需要由艺委会自行聘用。艺委会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设定。
第十四条 本艺委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确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十五条 本艺委会经费来源于会员会费、社会捐赠、企业赞助、政府资助以及其他合法收入。根据国家民政部规定,分会财务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统一管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条例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审批后生效。第十七条 本条例解释权属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中国陶瓷大师联盟
工作方案
第一条
名称
中国陶瓷大师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英文名China Ceramic Masters Alliance(简称CCMA)。
第二条
性质
联盟是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发起并指导的陶瓷业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类)、艺术院校陶瓷类专业知名教授及优秀省级大师等按照“自愿、平等、合作”原则的互利共同体,是集权威性、学术性、创新性、专业性、包容性、市场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专门组织。该组织将致力于中国陶瓷传统历史文化的研究、发展、创新中国陶瓷艺术的民族与时代精神。第三条
宗旨
联盟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遵循“联合、自律、创新、传承”的方针,面向中国陶瓷艺术领域,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构建中国陶瓷艺术高端研究与创作平台。
在学术理论上,以联盟为纽带,组织国内陶瓷大师级精英积极探讨中国各窑口陶瓷文化艺术发展战略和提升中国陶瓷艺术国际地位的策略。
在实践上,以联盟为平台,整合、凝聚并着力推出一批陶瓷艺术的领军人物,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大师级人物,推动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向全球市场拓展。
第四条
工作目标
1、举办国内外专家“大师论坛”、“交流研讨会”和“作品展览”,探讨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的理论依据。
2、联系国内知名陶瓷专业院校和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生产厂家,建立陶瓷艺术实践与创作基地,实现理论价值的经济转变。
3、建立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展示中心。将大师作品的长期展示与专题展览相结合,艺术实践、工艺技巧的交流研讨与市场相结合。
4、加强国内外陶瓷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确立中国陶瓷文化艺术的国际地位,以此提升陶瓷行业的整体水平。
5、建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大师联盟”网站。第五条 联盟由名誉主席、主席、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及会员组成。主席、副主席、秘书长人选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推荐,联盟理事会决定任免,并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副秘书长及工作人员(兼职或专职)根据工作需要由联盟自行聘用。联盟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设定。
第六条 联盟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确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第七条 联盟会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联盟成员应具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类)、院校陶瓷艺术类专业知名教授资格;省级大师中的优秀者也可向联盟秘书处提出书面申请,经联盟批准后,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
2、承认并遵守本联盟章程。
3、热爱中国陶瓷文化艺术事业,在本行业有较高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
4、德艺双馨,有激情,有创新精神,有引领作用。第八条 加入联盟程序
1、志愿加入本联盟的大师需填写“中国陶瓷大师联盟表格”,经推荐人推荐,由联盟理事会确认后颁发联盟成员证书。
2、第一届理事会成员经成立大会讨论通过产生;新成员入会,应向联盟秘书处提交书面申请,经联盟秘书处审核通过并报联盟领导批准后,颁发联盟成员证书,同时报中国陶瓷工艺协会备案。
第九条 联盟成员的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和联盟章程,执行联盟决议,奉守诚信合作,维护联盟声誉和联盟成员的共同利益。
2、积极参加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配合联盟承担并完成联盟委托的有关工作。
3、为联盟的共享平台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源。
4、为发展联盟事业自愿捐赠和募集资金或推荐赞助联盟开展活动的赞助经费。
第十条 联盟的经费来源:
1、坚持以会养会的原则。
2、社会捐赠。
3、联盟成员赞助。
4、政府资助。
5、其他合法收入。
第十一条
联盟的资产管理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关制度;联盟经费的开支必须在符合本条例的宗旨、任务及其相关细则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十二条
联盟的财务管理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代为负责,代为收取各项合法收入并按规定交纳各项税费及收取管理费;由联盟秘书长负责审批日常开支,单笔大额支出须由联盟主席审批(具体数额待定)。
第十三条 联盟秘书处须每年向联盟大会公示和提交联盟经费收支及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接受联盟大会的审查和监督;
第十四条 对不能履行盟约责任和义务、不遵守联盟章程及各项规定者实行以下违约处罚:
1、内部警告,书面检讨。
2、严重警告,劝其退会,内部公告。
3、情节严重者,开除成员资格,对其展示作品经联盟领导商议后处理并发布公告;
第十五条 联盟的扩张与解散:
1、联盟始终接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领导及陶瓷业内和社会各界监督。
2、联盟成员有退会的自由,但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联盟理事会讨论后,在退会之前若未发生任何违规事件,将如数退还所有展示作品。
3、联盟在失去工作效能或未完成预期目标或出现管理经营不善造成经济困难时,经常务理事会50%以上委员同意可以解散,解散后的联盟剩余资产及资金根据联盟理事会投票决议进行社会公益事业的反馈,联盟成员委托代销、展示作品将无条件退回作者。
4、联盟成员内部出现分歧或不同观点时,经半数以上委员表决通过或邀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协调解决。
5、本章程与中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注册地法律相抵触时,依照中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注册地法律办理。
6、本章程自联盟全体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即生效。
7、本章程解释权属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设计中心
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名称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设计中心(以下简称“设计中心”)。英文名称为:Ceramic Art Design Center(简称CADC)
第二条
性质
本“设计中心”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领导下的专业性工作机构,接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设计中心”办公地址:湖南醴陵“国际陶瓷艺术城”。第四条
本“设计中心”宗旨: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指导下,以提高全国陶瓷产品(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功能陶瓷等)的艺术设计水平为宗旨,开展相关工作。为陶瓷生产企业提供服务,培养陶瓷产品设计创新人才,促进我国陶瓷行业的发展。
第五条
“设计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创意经济大政方针,秉承“设计是生产力”的原则,积极顺应陶瓷产业由“制造导向”向“创造导向”转化的历史趋势,通过确立前所未有的强化设计在产业中的核心地位,采取符合创意经济客观规律的举措,为推动我国陶瓷产业的创造性发展开展科学有效的工作。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五条 开展陶瓷艺术设计的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提供陶瓷艺术设计信息服务。
第六条 研究陶瓷艺术设计发展方向,推动陶瓷原创设计,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七条 进行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训、建立国内陶瓷设计人才网络和人才库,创建国内陶瓷艺术设计人才的培训基地。
第八条 组织陶瓷艺术设计的国际、国内交流活动和大型展览。第三章 工作目标
第九条 本“设计中心”的工作目标:秉承“高效、创新、开放”的精神,应对市场需求,创造出能够产业化与市场化的领先原创设计,为原创设计寻找广阔的展示舞台与市场机会,设计中心力争在5年内打造成为领先于国内的陶瓷产品创意设计与创新陶瓷品牌的基地。
第四章 组织机构及职能部门
第十条 “设计中心”由主任、副主任、及委员组成。主任、副主任、秘书长人选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及各省陶瓷协会推荐;副秘书长及委员(兼职或专职)根据工作需要由中心自行聘用。
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自行设定: 第五章 财务管理
第十二条 本“设计中心”经费来源于会员会费、社会捐赠、企业赞助、政府资助以及其他合法收入。具体管理办法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商定。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条例经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审批后生效。第十七条 本条例解释权属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鉴赏委员会
工作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名称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鉴赏委员会(以下简称“鉴赏委员会”)。英文名称为:CHINA CERAMIC ART COMMITTEE(简称CCAC)
第二条
性质
1、本“鉴赏委员会”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领导下的专业性工作机构,接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2、本会是由全国从事陶瓷艺术、设计、教育、收藏等方面的权威专家组成的学术性组织。
第三条 本“鉴赏委员会”办公地址:
第四条 本“鉴赏委员会”宗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遵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领导,开展有利于陶瓷行业发展的各项活动。
第五条 “鉴赏委员会”的指导思想:推出一批权威专家,以正确评估中国现当代陶瓷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提高全社会对陶瓷艺术的认知度修养和鉴赏水平。
第二章 工作目标 第六条
本“鉴赏委员会”的工作目标:
1、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内外陶瓷艺术收藏与鉴赏方面的交流活动;
2、开展陶瓷艺术与设计的鉴赏、咨询服务活动;
3、普及陶瓷艺术知识,提高全社会对陶瓷艺术的认知度与鉴赏水平;特别要着重提高现有大师队伍的艺术理论修养及鉴赏水平。
4、为各陶瓷产区提出对陶瓷业的发展方向及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建议与意见。
5、承担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委办的相关工作。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七条 本“鉴赏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组成。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长人选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推荐,“鉴赏委员会”决定任免,并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
第八条 本“鉴赏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确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备案。
陶瓷艺术简历 第2篇
16、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学意图:
举世闻名的陶瓷,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如今陶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但学生对于陶瓷的发展历史和怎么鉴赏瓷器确实知之甚少,作为中国人必然要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可能也是编书者的意图所在,所以我结合学生对陶瓷了解的已知知识和陶瓷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感知、触动、表达、思考、参与中浸润中国瓷器之美!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感受陶瓷艺术在中国大地上的成长与涅槃,并探寻欣赏瓷器的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
技能目标:通过动手绘制青花图案感知蓝白青花的梦幻迷离素雅之美。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和探究中国瓷器的情感,从而形成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习惯!。教学重点:
1.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 了解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三个阶段
① 青瓷的出现
② 青花瓷的出现
③彩瓷的出现
3. 欣赏瓷器基本的方法。教学难点:
1.了解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三个阶段
① 青瓷的出现
② 青花瓷的出现
③彩瓷的出现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手绘瓷器发展年历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歌曲《青花瓷》导入(4分)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好吗? Ppt:播放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看完视频后: 师:真美啊!什么美啊? 生:
教师:周杰伦歌唱得美,青花瓷更美!2008年春晚的这首歌将青花瓷的美浸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心!而中国瓷器的美早已震撼了世界!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这是一件制作于14世纪早期的元代青花故事纹瓷罐,创造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价格。
Ppt:播放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师:为什么看似这么普通的一件瓷器会卖出2.3亿的天价呢? 生1: 生2:
Ppt:埃斯凯纳齐图片。
师:埃斯凯纳齐一位72岁的老人,他就是2005年以约合人民币2.3亿元买下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那位震惊全球的顶级古董商。他认为中国艺术品是全球最好的,中国艺术品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最好的。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国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他从来没有间断过。它一直在演变,在发展。中国艺术涉及到广泛的门类和领域,他说比如你们有瓷器,也有文房四宝,有绘画也有漆画,每一种艺术都能做到如此精湛。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来探寻古代陶瓷艺术这扇大门,去看一看青花鬼谷子下山为什么值2.3亿。
板书:
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设计理念:之所以没写珍爱俩字,原因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瓷器发展历史的了解,最好让孩子们由衷的感叹中国不愧是瓷器的故乡,国宝一定要珍爱!
二、新知识学习阶段 Ppt:
环节1: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2.瓷器的发展
传统陶瓷艺术探微 第3篇
一、传统陶艺的概念
一般指年代较久, 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 此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 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 若以釉彩来分类约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釉下彩-青花 (青花是一种釉下彩, 就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 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 (例如氧化钴) 画上各式图案。之后再淋上透明釉, 即可进行釉烧。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 所以名为“釉下彩”, 此种方式通常色料的烧成温度不能与透明釉相差太大) 、釉里红等。釉上彩-粉彩 (明朝年间研发出来的明“五彩”, 对陶艺色彩的表现更上一层楼。在坯体上先施用一层色釉 (通常为白色) 后, 先釉烧一次, 再以有颜色的釉药绘上各种花纹图案, 以低温烧第二次, 通常第一次釉烧的底色烧成温度较色釉为高, 由于色彩在底釉上, 所以称为釉上彩。因为需要釉烧两次或是多次, 故亦称为“二次烧”。) 、康彩等。在经验上, 在进行多次烧时, 应从最高温烧到最低温, 以确保发色准确。
二、传统陶瓷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陶瓷生产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远在六七千年以前, 中国人就发明了陶器。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来的, 它和陶器有着本质的区别。制造瓷器要用比较纯净的瓷土作原料;要经过1100℃以上高温的焙烧;还要在器物的表面涂上釉料, 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 才能生产出瓷器。中国瓷器的发明, 如果从生产原始瓷器的商代算起, 大约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中国的制瓷技术从东汉以后发展很快, 到了唐代有了很大的提高。唐代浙江越窑的青瓷和河北邢窑的白瓷, 都是非常名贵的瓷器。著名的唐三彩是一种带有多种颜色的陶器, 因为它常常采用绿、蓝、黄、白、赫、褐等多种彩釉色, 一般以黄、绿、赭三色为主, 所以称为唐三彩。唐三彩马、人物和骆驼, 是制造得非常出色的艺术品。宋代, 是中国的制瓷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出现了许多名窑和新品种。河北定窑的白瓷, 曾经被作为宫廷用的瓷器。定窑的工人们还发明了在瓷器上刻花、印花、彩绘等技术。河南钧窑烧出了著名的紫红色釉的瓷器, 特别是一种叫“窑变”的产品, 红、紫、蓝、白等釉色互相渗化, 相映成辉, 是瓷器中的珍宝。浙江龙泉窑的青瓷, 的特点。住宅的立面造型简单、朴素。美观的船篷状外形。完全是建筑和结构一致的手法, 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今后的住宅建造中, 要吸取外来先进的建筑经验的同时, 还要考虑到本民族的自身特点, 吸取精华、取其糟粕, 这样才可能进步并逐渐形成新的民族风格。
但是船型屋有优点也有缺点, 由于用茅竹扎建, 三年就要换茅一次;梁柱易被虫蛀, 八年换一次。建房的时候备料时间长, 要经过长时间的采摘、晾晒等前期准备工作, 采藤即需七到十天的时间。房子屋顶低矮, 易于火烧, 另外光线、通风等条件也不是很好, 建造施工不便利。故应加以改造, 保留其民族风格, 改晶莹翠绿, 从宋代起就远销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元代以后, 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迅速发展起来, 明, 清时期, 成为中国的制瓷中心, 后来, 被称为中国的“瓷都”。青花瓷、粉彩瓷、青花玲珑瓷、薄胎瓷是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它们的精美轻巧是举世闻名的。在欧洲, 一件小的景德镇瓷器可以被当作珍宝, 成为帝王们互相赠送的礼物。除此以外, 后来发展起来的湖南醴陵、河北唐山、江苏宜兴、山东淄博等地的陶瓷, 也都以它们各自的特点闻名世界。
三、“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隔阂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如今的各个艺术领域都是一个争不完的话题, 陶艺也不便外。古陶的发展, 好似一出精妙绝伦的大戏, 波澜万千。当史前陶塑还令人捉摸不定不透时, 原始青瓷的神秘、威严, 就已经展现在人们眼前, 当黄土地下声势浩大的秦代兵马佣、南朝怪诞的砖室壁画和斑斓潇洒的唐三彩接踵而至, 更让人产生一个又一个奇妙的联想。时至当代, 受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 陶艺才从庞大的陶瓷家族中更加凸现其艺术特质, 从而从陶瓷母体中蜕变出这种新艺术形式然而起步较晚的中国现代陶艺上承数千年文化的滋养, 固然有其浓厚老到的一面, 却因长时间抱残守缺, 陷入传统的巢穴而不能自拔, 于是作茧自缚。陶艺家们各自为政, 热衷于小圈子文化, 陶艺作品仅走拍卖和展示的窄胡同, 使之成为单一的陈设、收藏乃至个人玩赏品。传统的动作方式令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没有拉开距离。物竟天择, 中国现代陶艺的确举步维艰。现代陶艺界大体可分为两部分, 而分别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一部分是工匠型, 他们身怀绝技, 深谙陶瓷工艺, 有丰富的制作经验, 但没能接受过现代艺术的系统教育;另一部分是艺术家, 有活跃的艺术思想和造型能力, 却缺乏对陶瓷工艺及材质性能的深入了解, 他们解决了造型问题, 却没有很好地解决表现现象的工艺手段, 两者都存在先天不足。这种隔阂是可以通过观念转变而化解开的, 它的存在也是当代陶艺不断发展的动力。中国是一个具有8000年烧造史的陶艺大国。历代陶工们所创造的精美绝伦的陶瓷珍品已成为人类文化中一份独特而宝贵的遗产。传统陶艺凝聚着华夏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和超卓的文化品格。中国陶瓷文化的丰厚传统, 正是现代陶艺家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而中国现代陶艺也只有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基盘之上, 才有可能再造一个陶艺大国的辉煌。
四、展望未来, 再创陶艺辉煌
创新, 是一切事物的生命。陶瓷行业需要文化艺术领域和体制的创新。重视陶瓷文化的开发, 邀请一流的书画家参与陶瓷艺术的创作, 是提升21世纪陶瓷艺术品位和开发陶瓷艺术市场新领域的重要措施。过去, 陶瓷文化的研究、陶瓷文学的创作远远落后于陶瓷自身的创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陶瓷的大发展。走进新世纪, 陶瓷艺术的发展不仅要求我们去研究陶瓷的历史文化现象, 还要开拓陶瓷和文学相关联的新领域。如邀请各地知名作家创作陶瓷题材的作品, 借文学的形式来提高陶瓷的文化品位。同时, 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基点, 鼓励艺术家和文人积极直接参与陶瓷艺术创作。艺术家、文人的直接参与, 必将对提高陶瓷艺术的艺术水准和审美品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洋.试析中国现代陶艺中的传统沉积[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 (3) .
[2]童光侠.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瓷文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 (3) .
陶瓷艺术简历 第4篇
“国中陶瓷艺术馆”是由北京远洋集团旗下远洋文化投资公司斥资打造的一家高品格陶瓷艺术馆。据集团董事长郑志介绍,艺术馆将通过一系列陶瓷艺术展览和相关的学术活动,努力打造一个集艺术展览、学术交流和理论建设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并努力将之建设成传统与创新并重,学术与艺术互动的国内一流、国际关注的艺术殿堂,以此推动当代陶瓷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作为“国中陶瓷艺术馆”的揭幕展“墨语瓷言——曾氏陶瓷艺术作品展”邀请了来自景德镇的陶瓷世家曾氏三代陶艺百余件精品参展,分别展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曾维开、曾亚林和“江西陶瓷艺术大师”曾亚琴以及知名陶瓷工艺美术师曾超、黄星月共一家五口陶瓷艺术作品。作品总体风格统一,且又色彩斑斓,各具个性,形象鲜明地诠释了当代陶瓷“传统派”一路的审美特征。
开幕式的重头戏是以“全球陶瓷语境下:家族式陶艺教育与学院教育之思考”为题的理论研讨会,以此拉开了“国中陶瓷艺术论坛”序幕。
论坛学术主持人、著名美学家和史学家刘传铭首先在会上提出了“陶瓷学”的理论概念。他强调,“打通古今、关照中西,尽精微、致远大,是我们的方向;崇学理、重技术,不薄今人爱古人,撷咀传统推创新是我们的理念;求诗性、精创作,道器并重是我们的学理指标;将艺术馆建成学科殿堂和审美的芳草地,而非‘伪大师’的舞台和庸俗商业的名利场,是我们的永恒追求”。
陶瓷艺术论文 第5篇
陶瓷绘画艺术从其本质上进行分析,其是在陶瓷这个载体上进行绘画而形成的艺术,陶瓷绘画与陶瓷装饰不同,陶瓷绘画主要是以陶瓷为载体,将绘画工艺呈现出来,陶瓷绘画主要是以线条、色彩为主进行图形的构造,与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精神。中国陶瓷绘画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第一,花鸟;第二,人物;第三,山水。在中国陶瓷绘画内容中呈现出来的这三种内容,在陶瓷绘画中,具有不同的涵义,例如在中国历史中的石器时代,花鸟等图案出现时期,将石器时代的神秘的宗教图腾精神呈现出来。山水绘画,呈现出来的是艺术意境,虽然山水画受到中国水墨的影响,但是在陶瓷绘画中,山水绘画也呈现出来了一定的民间意味,是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是人们的自我意识,也是人们希望的寄托。从中国历史进行分析,陶瓷绘画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陶瓷的制作艺术、陶瓷绘画艺术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这一时期,创造出了非常多精美的陶瓷艺术工艺品。从明清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进行分析,明清时期产生的陶瓷绘画艺术品种类、花样繁多,其中最为主要有青花绘画、五彩绘画等。陶瓷绘画在明清两个时代中的发展,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在明朝初期,陶瓷绘画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陶瓷绘画中的纹饰生动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元朝陶瓷绘画的风格,例如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纹饰纤细,以淡雅、沉静为主。明朝嘉靖时期,彩陶发展到巅峰时期,陶瓷绘画纹饰鲜明、多彩。清朝康熙时期,陶瓷绘画中青花瓷的绘画苍劲有力,在色彩上、工艺上更加的鲜艳夺目,此时的陶瓷绘画作品风格,相对的娇艳,但是又不失淡雅。乾隆年间的陶瓷绘画主要以奢华为主,陶瓷品上的纹饰线条柔和、规整纤细、精致繁缛。虽然陶瓷绘画艺术在不断地发展,不断的革新,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在陶瓷绘画发展中,民间艺术精神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明清陶瓷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2.1明清陶瓷人物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明清陶瓷可以分为官窑和民窑,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其陶瓷绘画中均体现着民间艺术精神。在明清时期,青花非常受欢迎,在陶瓷纹饰中以人物为主进行绘画的陶瓷工艺品非常少见,但是也有一些例如高士图、仕女图、婴戏图等。我们以婴戏图为主进行分析,婴戏图中的主要内容是对婴幼儿的嬉戏玩耍进行描述,将婴幼儿的天真烂漫体现呈现出来,婴戏图具有深刻的意义。明清时期,民窑陶瓷绘画中的人物简单而有神,表情生动,民窑陶瓷人物绘画,富有民间意趣,将百姓淳朴的生活真实的反映出来,同时又呈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力量,这种民间自然和谐的艺术精神、思想精神,在官窑陶瓷绘画中非常少见。
2.2明清陶瓷花鸟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花鸟绘画类型的陶瓷在明清时期非常的常见,在陶瓷花鸟绘画中,不仅有灵动的花虫鸟兽,还有代表地位、贵族气质的龙凤兽等。在明清时期官窑陶瓷绘画中,生产最多的是带有龙纹饰的陶瓷,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将龙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死后人们对民族图腾的崇尚,也体现着民族精神。官窑陶瓷绘画中的龙纹来源于民间艺术,是百姓对生命需求的寄托,在官窑陶瓷中龙纹绘画,体现着富有创造性民间艺术精神。明清民窑陶瓷绘画中,花鸟的绘画,多体现在灵动、自由、活泼等方面,在民窑陶瓷花鸟绘画中,体现出来的是狂野的生命力,将最淳朴的民间艺术精神体现出来。在民窑中,动物题材的陶瓷非常多,龙凤是百姓最喜欢的动物,龙、风是生命力的象征,百姓的对龙凤的喜爱,也是百姓对生活美好、幸福的向往。在民窑陶瓷花鸟绘画中,体现着积极向上的民间艺术精神。
2.3明清陶瓷山水绘画中的民间艺术精神
从明清两代陶瓷绘画的发展进行分析,人物绘画、花鸟绘画的发展相对较早,而山水绘画的发展起步较晚,所以明清时期的陶瓷山水绘画工艺品较少。在明清时期官窑中的山水陶瓷绘画主要在永乐和康熙时期,在康熙时期的发展,有较高的成就。明朝永乐时期产生的官窑陶瓷山水绘画代表作品有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该件官窑中的山水绘画呈现出来的是翻滚汹涌的海浪,结合三足炉自身的特点,呈现出一种雄伟气魄的景象,具有雄视天下江山的寓意,将当时皇室的盛世、审美、精神需求等进行充分的体现。在康熙时期的官窑山水绘画,富有文人气息,山水景物的取景具有广阔的视觉,在皇室使用的陶瓷中,山水绘画图案,具有吉祥如意的意思,例如山石、海浪等,其代表着长寿多福,在官窑山水绘画中这些意象来自民间,体现了富有创造力的民间艺术精神。在民窑山水绘画中,山水风景是一种绘画装饰,是百姓对休闲、安逸生活的一种向往。民窑陶瓷上的山水绘画,是百姓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映射,是百姓对自由生活的憧憬。民窑山水绘画发展较晚,而且大部分山水绘画是文人对自己情感的抒发,将其心声向往的自由世界呈现出来,也将民间艺术精神进行了体现。
3民间艺术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民间艺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民间艺术它是一个多概念的词语,可以将其理解为劳动人们的美术,还可以将其理解为大众美术,民间艺术是有普通老百姓自己创造的一种美术。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审美,民间艺术的创作开始融入功利实用的动机,所以民间艺术作品大多为工艺品,而且这些工艺品在生活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不可缺少的实用性。民间艺术的实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实用,一个是物质实用。在民间艺术精神中,最为突出的有三点,第一,祈子延寿;第二、驱魔辟邪;第三,招财纳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精神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是其精神追求和期望,在长期的发展和时间中,逐渐地形成民间传统艺术思想,民间艺术精神是中华人们智慧的本质,是中国文化发展中,无法替代的一种文化精神,是劳动审美、艺术创作的内涵。明清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充分地展现了民间艺术精神,在陶瓷绘画中,不仅讲究绘画的工艺技巧,材料的表现性,还需要强调陶瓷绘画艺术的形式美、表达性,民间艺术精神在陶瓷绘画中的融入,呈现出了陶瓷绘画的不同艺术风格。中国拥有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和历史,明清时期的陶瓷绘画艺术中的民间艺术精神,不仅对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欣赏和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民间艺术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民间艺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支撑,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多样的重要影响,也是传统文化艺术形成的灵感源泉,发展传统文化艺术,研究民间艺术精神,在传统艺术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明清时期陶瓷绘画艺术中民间艺术精神的作用、体现进行研究,也让我们认识到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民间艺术精神的重要性,让我们知道民间传统艺术在陶瓷护绘画中精神之美,知道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存在价值和意义,让我们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发扬民间艺术精神,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4小结
陶瓷艺术作文 第6篇
参观了这么多瓷器,每一个我都很喜欢。其中有一个叫黑白花纹酒壶,它像一个葫芦,它的表面记载的有关于战争的故事,它很黑,别看它很黑,那只是它的“皮肤”,它里面是白色的。是我国文物等级比较高的瓷器。
老师又带领我们去参观下一个地方,我看见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通过老师的讲解,原来是古代的石墨,石斧,石铲,石镰。这些都是古代人们的生活用品。
我还看到了很多修复器(修复器就是它破碎了,把它们用502胶水粘住修好,这就是修复器。)还有很多的贝壳,以前的人们用它们当成钱来用,还做成金银首饰戴在身上。还看到很多的明三彩和唐三彩的瓷器。唐三彩是以胖为美的,因为唐代的人喜欢丰满胖一点的人,所以他们做的瓷器也是比较丰满的。
陶瓷艺术作文 第7篇
景德镇,陶瓷的繁荣之地,诞生过奇迹,也创造过辉煌。风轻云淡之日,我来到了这神圣之地,瞻仰前人创造的伟大艺术。
进入了景德镇中的陶瓷店,满目陶瓷遍地,眼睛明利的我一下就看中了它青花瓷。这令人震撼的艺术,它又称白地青花瓷,经烧制后通体呈蓝色,犹如一条青龙萦绕于白釉之上,是陶瓷中的精品。陶瓷的历史甚是悠久,最早的青花瓷在唐宋已初见端倪,后又出现多种如青花五彩,孔雀绿釉花等青花瓷品种。在几百年前,就可以人工制出青花瓷,看来我不得不赞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啊!
为了进一步探究青花瓷的奥秘,我来到青花瓷的工作室观摩。工作室的人们个个都是艺术家,戴着耳机,听着音乐,挥着毛笔,蘸着颜料,笔尖轻点,骤然加速,握紧笔柄在陶瓷上挥毫,仿佛要划破阴阳之界,片片烟雨都是艺术,座座楼桥也是艺术。看着他们的创造情怀,我也不禁感叹青花瓷的美丽。它们画成后还要被罩上一层透明釉并在高温下一次燃成,这要承受多大的痛苦啊!无法承受,便会支离破碎,前功尽弃,但如果承受住了,等待它的将是至尊的美丽,就像不见风雨又怎能见彩虹,这就像是战胜了困难后而获得的成功,这艺术无与伦比。
陶瓷艺术的纹饰效果 第8篇
一般而言,纹饰(veins)是指自然物质表面的视觉、触觉、外观等的效果呈现。它包括其材料的质感、重量感、色彩、性质、形状、体积大小、自然肌理和艺术效果等。然而,纹饰效果作为陶瓷艺术专业语言,专指陶瓷艺术作品采用特定的陶和瓷的物质材料、制作手法和烧成阶段所完成的表面纹饰效果,它是艺术家、材料、制作、窑变,天然纹饰和艺术纹饰等因素的综合呈现。
在艺术作品中,纹饰效果一般有二种主要艺术语言:其一是天然性纹饰效果,是指物质自然客观的、已存在着的和自然状态的纹饰效果。如:植物纹、竹纹、石纹、木纹、布纹或纸纹以及窑变等等。其二是艺术性纹饰,指由艺术家的主观人为作用而产生的纹饰效果。如由成型技法而产生的纹饰效果、造型样式变化、笔触、塑造肌理、水痕、刀迹、凿痕等纹饰效果。由于陶瓷艺术的特殊性,需要经过艺术家手而成型后,然后经窑火烧制才能完成其全部制作过程。因此,就艺术创造性而言,陶瓷艺术品外观的纹饰效果均属艺术纹饰,这是陶瓷艺术与其它造型艺术的特色之处,故有“火的魔术”之美称。
陶瓷艺术的天然性纹饰效果,它主要受制于其特殊工艺的局限,由于在窑火烧制中的客观因素而产生变幻的纹饰效果,自然的泥、釉料化学成份,坯体釉层干燥程度、体量厚度、坯釉结合度、窑内温度气氛变化、冷却速度和窑变等等。这些客观因素的胎、釉表面艺术效果都属天然性纹饰。而艺术性纹饰主要受控于操作者即陶瓷艺术家,由艺术家有意识地作用陶瓷艺术作品表面而造成的纹饰效果,如绘画、刻划、镂雕、堆贴、刮削、揉捏、拍击、挤压、摸印、打磨、彩绘、浸淌等。二者相对而言,前者主要取决于陶瓷材料和工艺,不为陶瓷艺术家直接作用或左右,故具有客观天然性;后者主要则取决于陶瓷艺家的直接作用,故显示着主观表达的艺术性。
陶瓷艺术纹饰效果都具有特定的审美情感性,它是艺术家为实现某种审美目的和需要的产物。陶瓷自远古以来是以实用为目的,然后才进行一定的审美装饰。由此,传统陶瓷艺术的目的首要是以陶瓷的实用功能为其内容的。而且,陶瓷艺术一般要求其审美装饰适合于器型和式样。之后,陶瓷艺术的审美装饰制作效果也就是纹饰效果,要求适合于实用目的。只有适合于器型并与之协调统一的天然、艺术效果纹饰,光滑平整视觉纹饰、细腻均匀的制作肌理效果,才能有助于陶瓷艺术的实用和欣赏的功能;此外,陶瓷艺术还要求有特殊的造型纹饰:如精制、粗糙、凹凸、纤弱、秀丽、雄浑、刻戳、变形等纹饰效果等,它们都具有特定的时代性、审美性、合理性和价值性。
陶瓷艺术的纹饰效果,不仅利用植物形状、竹藤、棕草、金属、窑变等的纹饰效果;而且结合人工形态,如打磨、刻削、编织等纹饰效果,它们综合作用于陶瓷艺术创作中,通过陶瓷艺术纹饰效果呈现的审美,来解读和展示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和外在世界观。
并且,天然物质性的纹饰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表现情感,但它对于艺术表现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在于它天然的明确性,而是在于艺术家的主体创造或欣赏主体的内在现实的心理关照,即人的审美理想、情感和品格情操的心理关照。纹饰效果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它一般取决于作为主体的艺术家,取决于陶瓷艺术感性和理性的形态特征与主体的观念情感的交融互渗。因此,纹饰的审美本质在于人的心理关照的感情显现。造成纹饰审美价值的心理作用便是“心物合一,天人合一”,是心理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势、场”的相互作用。相同的张力样式情绪被感化而产生审美知觉认同感,于是这种“心物合一,天人合一”便赋予了视觉主客体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因此,与时俱进,在现代审美文化反省中,新意识孕育了新的观念要求。从广场、公共艺术的室内外环境到家庭的装饰摆设,越来越多的陶瓷艺术品展现了其新的风采。只有艺术才能促进和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而且任何时候,只要艺术的介入,它就能够使我们的生活空间充满快乐、愉悦和情感。陶瓷艺术作为泥与火的自由艺术,它所特有的魅力和品质需要通过对其纹饰的充分认识和利用。
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们已经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努力,将陶瓷艺术的纹饰效果表现范畴更加拓展和发扬光大了。首先在陶瓷泥料上,为改进原始的粗糙朴质而不断追求高纯度、高细度或高白度。其次是釉色上,尽最大可能地避免缺陷,追求釉质釉色的纯净、光洁、平整和细腻。然后在装饰上,一味强调表面处理的细腻的刻划和塑造。在追求装饰操作的完善和造型的规矩、严整、烧成上,保持稳定的烧成温度和气氛。而在艺术家创作的个性上,追求最大的自由性和丰富性。
可以看到,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就展示了陶瓷艺术的传统纹饰的审美。当时的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在器物表面上创造丰富的纹饰(如手纹、绳纹、划纹、竹席纹、点戳纹等)而保留粗糙和制作的痕迹。我国原始的陶器、炻器、青瓷,还有唐宋的越瓷、官瓷、汝瓷和龙泉青瓷等,“如冰似玉”、“釉若凝脂”之纹饰品质的逐渐完善,显然是有意识地追求“玉”的纹饰效果。而“玉”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审美理想,这种人格品质和审美理想趣味,而不是技术理想和工艺要求的纹饰审美。一遍遍地上釉,以求在沉静的纹饰质感中观照艺术家自身。正是这种纹饰审美,使人们能够放弃胎釉洁自如雪的瓷而代之以乳白如象牙的、隐青有如玉的景德镇瓷、德化白瓷等。正是这种纹饰审美,使人们能放弃唐代高光泽的铅釉唐三彩,而代之以宋代的长石釉青瓷和白瓷。也正是这种纹饰审美,才使人们去发现发展其审美特质的机会:如“雪花纹”、“冰裂纹”、“鱼子纹”、“百极碎纹”、“柳叶纹”等;气泡与“兔毫釉”、“三彩釉”、“钧釉”等的陶瓷纹饰效果。
现代陶瓷艺术呈现的纹饰效果,无论在材料方面,它强调和关注质地个性;还是在工艺方面,它跨越技术的规定,强调技术的纹饰效果,追求纹饰效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它保持并显露手工制作痕迹:在造型方面,它不完全强调规整有序,对称比例,而重视发掘多维空间形态的潜能甚至变形。总之,陶瓷艺术纹饰效果的潜能在现代陶瓷艺术中被充分地显露和展示出来,使艺术作品本身获获得了更多的内涵性和丰富性。而陶瓷艺术纹饰效果,正是陶瓷艺术所特有的自然性和人工性因素的综合。而瓦、砖、石和木材等原材料,树、草、竹、藤的手工艺品与陶瓷的艺术结合品,越来越多地进入现代艺术语言和现代家庭装饰,它带给人们的生活空间的带来了更多的自然与趣味。
陶瓷艺术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感,给人们以精神舒适和美的享受。就其表现方式上,陶瓷艺术是丰富和自由的:造型、色彩、尺度、题材、材料的表面纹饰等等可以自由的创造和改变。比如,在一个新型现代建筑的会客厅,幽雅舒适的卧室及一个组合式的现代家具的环境中,放进一个表面粗糙、朴质、风格古拙自然的陶瓷艺术作品,再配上灯光,使整个室内环境的气氛和情调进行一种效果对比,立刻就具有了欢快活跃的性格,室内环境充满了自然,欢悦的艺术情趣。从审美的作用来看:形、质、色是视觉领域的主要组成因素部分。形、质和色的综合即纹饰,是感受物体(艺术品)美的重要形式因素,在整个室内环境中,纹饰不仅具有悦目性,而且能传递丰富的情感。多样的纹饰变化会激起审美的联想和想象,并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余味无穷。
尽管,陶瓷艺术纹饰有着极宽的表现范畴和丰富的潜能,或称它是构筑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华丽也可以淡雅,可以凝重、质朴也可以晶莹、璀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可以是“致广大”,也可以是“尽精微”。但是,在现代,陶瓷艺术的纹饰效果的内在品格和潜能需要得到更充分的重视和开发,随着新的环境、新的观念和新的要求,将迫使我们对传统的老观念提出新的探索和思考。
总而言之,纹饰效果对于陶瓷艺术而言,它有一种偶然和必然联系,在陶瓷艺术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我们相信:陶瓷艺术的纹饰效果的充分实践和发挥,必将在人类艺术创造中,显示出它更强大、更奇特的个性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摘要:通过对陶瓷艺术纹饰效果的简要解读,扼要地论述了我对于现代陶瓷艺术中的纹饰效果的见解。特别在当下的艺术语境中,希望能抛砖引玉,对现代陶瓷艺术的教学和创作有所裨益。
陶瓷艺术简历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