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的化学式及理化特性
碳酸钠的化学式及理化特性(精选8篇)
碳酸钠的化学式及理化特性 第1篇
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
主要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其它理化性质:碳酸钠的水溶液呈强碱性(pH=11.6)且有一定的腐蚀性,能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也能与一些钙盐、钡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有3种:Na2CO3H2O、Na2CO37H2O 和 Na2CO310H2O。
稳定性较强,但高温下也可分解,生成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并结成硬块。
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石碱(Na2CO310H2O)在干燥的空气中易风化。
碳酸钠的化学式及理化特性 第2篇
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及理化特性分析
摘要:对校园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基本燃烧特性、元素分析及热值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校园生活垃圾中可燃物含量平均高达80%以上,垃圾样品中总水分占42.85%,可燃物总灰分占21.77%.湿基低位发热量为6 823Jkg,热值较高,适合于燃烧发电.作 者:陈楠 陈凯 胡亮 史媛媛 邱会东 CHEN Nan CHEN Kai HU Liang SHI Yuan-yuan QIU Hui-dong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期 刊: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12(4)分类号:X705关键词:生活垃圾 垃圾分类 理化特性 热值
碳酸钠的化学式及理化特性 第3篇
对于园林植物空间的结构组成, 从理论上来说, 可以将其划分成四个部分, 依次是虚实比较, 功能多样化, 动态变化和实用性。其中, 虚实对比是园林空间整体上所凸显出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是把全部的植物形象划分成两个部分, 即虚、实。“虚”是说全部的植物从空间的组织构成形式上所创造出的意象, “实”是说切切实施在园林中能够看到的植物。功能多样化是指现代园林植物未来发展所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 充分借助不同植物绿化功能及生态性质的差异性, 实现改良土地质量, 缓解水土环境问题和锁住土壤水分的目的。并且将形态各异的植物加以组合搭配, 充分利用植物姿态视觉特点的变化, 为植物创造更为良好的生长条件, 从而转变植物的生长特征。动态变化说的是园林内部植物组织构成各种空间, 呈现出极为特殊的色彩效果。而且所组织构建的空间不是永远不变的, 会在时间的变动下, 随着四季的变化, 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视觉景观, 从而使园林色彩更为丰富化。实用性是园林景观所特有的性质, 构造组成简易的园林群落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变的自然景观, 在植物的选择上, 可以适当的选用地方特有植物, 这样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 让植物的生长特色更为显著。另外, 选择当地的植物还能够有效控制成本费用, 节省了植物运输环节所需的资金投入。除此之外, 园林中乡土植物的运用能够将园林进一步复杂化, 达到了人力、物力、财力有效融合搭配的效果。
2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手段
这里我们所说的园林空间指的就是将园林中各个重要因素加以科学艺术的处理, 营造出形态各异的围合空间。了解各种材质能够给园林美观造成的影响, 能够实现园林整体结构的进一步改善。
2.1 植物空间结构关系
园林中, 植物空间结构关系能够划分成三种形式, 即相生, 图底, 积极与消极。通过利用这三种关系, 将植物加以组合搭配能够充分营造出园林植物的性质特征, 为人们创造更强的视觉体验。相生这一种关系是说在园林中, 各个类别的植物彼此间有一定程度的相生相克关联, 能够彼此依靠存活, 彼此给予补足。图底关系相对而言比较不容易理解, 就是把整个园林空间当作是一个底, 把植物当作是图, 从整体空间对植物加以构成与描述, 从而实现观察植物形态的目的。积极与消极关系是说各种外界空间的构成会为人们所带来的心理影响, 如果在这一空间中人们能够感到愉快, 就是积极空间, 而如果是让人感到惶恐不安, 那么就是消极空间。
2.2 乔灌草藤相结合
乔灌草藤是园林空间营造中常见的方法, 是利用乔木, 灌木, 草本植物以及藤本植物4种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园林空间的整体组合, 以形成与自然亲近的植物群落的景观。这种设计方法能调和不同植物之间的属性, 使得植物的空间结构与四季的景观完美结合。同时, 由于植物在进行搭配过程中多样性, 决定了城市的景观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十分丰富的特点, 这些特点可增强植物景观的生态性结构以及生态群落的稳定性, 使四季的景观与空间的结构完美结合。这种塑造方法不仅提升城市景观的美观, 也加强地方经济的生态效应, 将城市的稳定性大大地进行提高, 减小了病虫灾难。科学地搭配不同植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科学地引进外来物种, 进行不同冠状的植物剪裁, 形成出色的群落类型, 增加当地的生态安全性。
2.3 艺术化打造
艺术化的打造对于园林植物来说必不可少, 可以通过空间的开合收放以及进行一系列的明暗对比, 打造具有层次感的艺术效果和感觉, 使得整个空间极富有吸引力。而植物之间由于气候日照等外界因素使得自身的花草树木更加鲜明, 提高了自身的空间特征以及结构。同时, 可以运用时下最流行的空间栽植技术进行艺术化的打造, 这种技术的相对尺度较大, 对于层次的配置要求也相对较高, 通过对不同的灌木数量进行搭配, 从而找到主次分明的感觉。
3 结论
通过对植物空间的合理化打造, 使得植物自身具有更强的多变性以及可塑性, 使得植物能与空间结构进行完整地整合, 产生多样化的效果, 加强园林植物空间的更进一步发展。同时, 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进行植物的选择, 考虑不同季节的植物落叶情况, 使得园林植物的空间营造符合观赏的要求。因此, 在进行园林植物的空间构造时, 不仅要考虑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也要考虑植物与人物活动之间的关系, 使植物之间的构造符合人类的美学要求, 从而营造更科学, 更美丽的植物景观。
摘要: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 园林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园林的合理设计及建设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 如何追求园林植物空间合理化将是未来的一个工作方向。本文从园林植物特性着手, 站在艺术化及生态化的角度对空间营造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园林,植物,空间,营造
参考文献
[1] 吴妍, 孟祥庄, 赵培培, 戚澍.寒地植物景观的营造——红旗岭南湖公园植物种植设计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1)
[2] 吴仁武, 包志毅.园林植物空间调查和分析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 2011 (2)
根管封闭剂的临床理化特性 第4篇
方法:对88例患者均进行根管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療效果,从而探讨根管封闭剂的临床理化性质。
结果:8例患者经根管充填治疗后,发生轻微不适患者为2人,未出现发生剧烈疼痛患者,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结论:良好的根管封闭剂应在患者进行根管充填后具有不收缩,易于消毒,使用和去除,不使牙变色,对集体无害,X线阻射,便于检查等优点。
关键词:根管治疗根管充填根管封闭剂临床理化特性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28-02
自1931年关于空管效应的理论发表之后,其阐述的理论作为可靠证据被大量应用于临床医学。根据空管效应理论可知,组织液进入并滞留于埋藏在动物组织中的钢管和铂针内时,其所形成的毒性分解产物会进入周围组织,从而引起病变,因此,体内的任何空腔都必须进行封闭[1]。我们将上述原理应用到临床根管治疗时,得出必须对根管进行充填的结论。良好而完善的根管充填是取得预期疗效的根本保证,严密的根管充填还可以阻断细菌渗透到达根尖孔从而破坏根尖组织[2]。对于根尖组织正常的牙,致密的根充使根管治疗成功率提高两倍,而根尖有病变的患牙,根充不密合会使成功率降低20%[3]。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实施根管充填的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根管封闭剂的临床理化性质,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实施根管充填的8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为19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0.4岁。88例患者中根尖周病患者为38例、牙髓病患者为35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为15例。
1.2方法。对88例患者均进行根管治疗,在根管治疗前后均给予X线片检查,选用VITA制药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VITA口腔齿科根管填充材料对患者根管进行填充,其主要成分为为碘仿糊剂。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探讨根管封闭剂的临床理化性质,得出结论。
2结果
88例牙病患者经根管充填治疗后,发生轻微不适患者为2人,未出现发生剧烈疼痛患者,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讨论
根管充填的目的是消除空腔,隔绝根管和根尖周组织交通,防止再感染。现代研究表明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对感染的控制。流行病学统计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功的根管治疗依赖于对位于解剖性根尖两厘米范围内的根管的严密充填。经典的Washington study表明58.66%根管治疗失败病例是因为不完善的根管充填。理想的根管充填应当提供良好的根尖和冠部封闭。这就要求根管充填材料要达到根管充填后有续的消毒作用,与根管壁能密合,能促进根尖组织的密合。良好的根管封闭剂应在患者进行根管充填后具有不收缩,易于消毒,使用和去除,不使牙变色,对集体无害,X线阻射,便于检查等优点。
根管封闭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取决于其物理特性包括流动性,溶解性,工作时间等,在根管内,封闭剂的流动性决定了其是否能有效地填充牙胶尖和根管壁之间以及主牙胶尖与副尖之间的间隙,封闭剂在未凝固期间可能对根尖周组织有一定的刺激,因此凝固时间不能太长,但大致也会减少工作时间,不溶解会造成挤压的部分根管封闭及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下面对其进行分述。
3.1操作性。包括操作时间,凝固时间两个方面。操作时间实际上是流动性的进展部分,是产品具有良好稳定的应用性能的核心部分,要求操作时间仅比充填后的凝固时间稍短。凝固时间通常是通过对直径为两厘米圆柱形试件在平面上施加零点九八牛顿的力后,表面形态和耐压程度增加的测试得到的,是产品临床表现的重要参数。不同的根管封闭剂凝固时间不同,但均要求有足够的操作时间并减少对凝固时间前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
3.2溶解性。溶解性对充填密合度和充填后的微渗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溶解性是通过把20mm直径1.5mm厚的蝶形试件放入50ml的水中观察24小时,测量水的吸水度值和试件的重量的变化多得到的。通过研究指出百分之三的溶解是可以接受的。
3.3流动性。流动性测试是将0.05ml的试件置于2个玻璃板之间,加上1.176牛顿力观察10min,直径越小,厚度越厚者流动性越差,一般要求其直径最少达20mm大小。但是我们应注意到,流动性与其中的颗粒大小,切变率,温度和调和时间,填物直径和导入根管时提插次数等多种因素有关。在调和时,由于聚合应力的作用,导致封闭剂内有小气泡产生,同时在导入根管时,同样在牙胶尖与封闭剂以及牙本质与封闭剂之间产生气泡,造成粘结和胶粘失败,即使没有气泡产生,封闭剂内的水分的移动也会产生裂隙。
3.4X线阻射性。它是根管封闭剂必须具备的特性,有利于我们掌握好根管充填的质量。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强X线阻射性往往掩盖了我们对其间的气泡,裂隙等的观测,高对比度的充填往往会给我们一个错误的印象是致密均匀的充填。Camps等用一个10mm内径大小的垫圈充填好1mm厚的根管,封闭剂和铝阶板共同摄咬合片,观察其密度。结果发现1mm的充填物相当于3mm厚的铝板,牙胶尖的密度易掩盖根管封闭剂。
参考文献
[1]叶衡峰.Vitapex在根管治疗术中的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2004,24(4):254-255
[2]林南雁,高学军.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短期疗效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9):525-528
电子级碳酸钡理化性能的比较研究 第5篇
电子级碳酸钡理化性能的比较研究
电子级碳酸钡是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化工原料之一,随着我国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工业级碳酸钡已不能适应电子行业的需求.本文对几家生产厂家样品理化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建议将比表血积以及硝酸根含景增加为工业级碳酸钡产品的理化指标,并对电子级碳酸钡产品的质量加强控制.
作 者:周剑 作者单位:江苏省安康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苏,东台,2242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2009“”(16)分类号:V254.2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 碳酸钡 理化性能
碳酸钠的化学式及理化特性 第6篇
1 口腔修复合金材料种类和应用
1.1 贵金属合金材料
合金材料是临床应用中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 较为常用的合金材料有贵金属合金材料和非贵金属合金材料[1]。贵金属合金材料是指贵金属的质量分数≥75%, 贵金属合金材料耐腐蚀、生物相容性较好、铸造性好而且材料色泽良好。主要的贵金属包括Cu、Ag、Pd、Pt、In、Zn。铂金属有提高系统强度和增加稳定性的特点, 钌是晶体细化粒, 锌有氧化和成渣的作用, 多种元素的合金有着更有意的性能。贵金属材料主要使用于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牙冠、嵌体、杆和附着连接体, 活动部分托牙。如今, 人们对牙科合金材料越来越重视, 更多的人开始选择贵金属合金材料修复口腔。
1.2 半贵金属材料
根据ISO8891标准规定, 半贵金属中的贵金属质量分数在25%~75%之间, 该合金中用银、铜、钯等元素代替部分的金、铂元素。半贵金属材料的价格低于贵金属材料, 同时半贵金属材料还保持着贵金属材料良好的机械性能, 但半贵金属的生物相容性要低于贵金属材料, 在临床应用中较少。
1.3 非贵金属合金材料
非贵金属合金材料有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钛合金。钛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好, 耐腐蚀性极强, 而且它还有适宜的机械强度, 资源丰富和价格低廉等优点。但钛材料也有较多的缺点, 例如断裂强度较低, 耐磨损性较差, 使用寿命较短和铸造条件要求较高等。尽管钛材料有较多的缺点, 但钛合金材料也已经在牙冠桥、基托、牙体种植体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钛合金在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获得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韧性, 例如在钛合金表面进行热扩散处理能够使其始终保持较高的强度。临床应用中的的钛合金主要为Ti-6Al-4V、Ti-5Al-2.5Fe和Ti-6Al-5Nb合金, 这些合金基本靠进口。目前经过长期研究也有部分钛合金有望成为新的口腔修复材料。Ti-Mo合金是有望成为修复材料的一种合金, 它的维氏硬度为451, 抗压强度为1636MPa, 压缩率为22.5%, 抗压弹性模量为29.8 GPa, 抗弯强度为1432 MPa, 该合金有着良好的塑性, 性能优异。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的熔点较高, 价格较低, 机械性能较好, 但是这两种合金的生物相容性较差, 应用中表现出过敏性和毒性, 所以正被别的合金材料所取代。
2 口腔修复材料的耐腐蚀性
耐腐蚀性是医师选择材料的又一个重要依据。金属的腐蚀有根据腐蚀情况原理分为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物理腐蚀。口腔内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电解质场所, 多种物质的反应会残生酸性物质, 而酸性物质会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造成不良影响[3]。贵金属材料化学性质稳定, 耐腐蚀;但非贵金属的耐腐蚀性则较差, 尤其在在酸性的环境下, 金属会加速腐蚀。在p H=3.8时, 即使是高惰性的Pd也会溶解析出。贵金属元素、惰性元素和容易形成氧化膜的元素耐腐蚀性较好。也有科学家研究发现, 刷牙应力会使金属的耐腐蚀性降低, 而牙膏和酸性溶液结合会影响合金材料的耐腐蚀性[4]。刘丽等科学家采用恒电位测量极化法对钛合金材料、金合金材料和镍铬合金的耐腐性。测量3种合金材料在不同p H值唾液中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密度、极化电阻的情况。结果显示贵金属合金材料的耐腐蚀性最好, 其次是钛合金, 最后是镍铬合金。而且所有金属随着酸性增强, 耐腐蚀性下降。见表1。
科学家对金属材料的粗糙度进行试验[5], 以此研究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结果显示纯钛的耐腐蚀性最好, 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都能保持较好地耐腐蚀性。3种材料的耐腐蚀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纯钛合金、钴铬合金、镍铬合金。见表2。
3 口腔修复合金材料粗糙度的影响
修复材料是影响微生物在材料表面附着的关键因素。粗糙表面上的刻痕和沟纹等有缺陷的部位是难以清除的细菌黏附部位[6]。除了材料的表面光滑程度外, p H值和口腔中的电化学腐蚀也对粗糙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口腔修复合金材料可能会与口腔组织紧密结合数十年, 和周围物质会发生多种反应而造成腐蚀。由于表面被腐蚀, 表面不在光滑, 细菌容易在表面聚集, 影响口腔卫生, 降低舒适度[7]。扫描电镜显示, 微生物在表面聚集后会向周围扩散。这是因为与粗糙面接触的细菌较难被清除, 而且粗糙的表面增加了细菌与材料的接触面积。因此, 提高材料表面的光滑程度, 可以减少细菌的依附, 是提高修复率的重要步骤。
4 口腔修复合金材料的过敏性和毒性
在口腔环境中, 不同的金属游离子会引起机体的不同的反应, 导致过敏, 当游离子达到一定程度是可能会导致细胞代谢瘫痪[8]。贵金属发生过敏和毒性的案例较少, 而非贵重金属耐腐蚀耐腐蚀性较差, 产生过敏和毒性的金属较多。材料腐蚀会释放金属离子, 而产生的金属离子有可能与内源性的蛋白质相结合, 从而产生一种会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的金属-蛋白质复合物, 最终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科学家报道过患者经过镍铬烤瓷冠修复后会出现口干、口腔存在烧灼感等诸多过敏反应[9]。产生的过敏反应通过治疗可以使其消失, 采用重金属合金材料修复则不会产生过敏反应。
当在某些区域金属离子浓度过高时, 金属离子通过降低细胞的代谢功能而影响细胞的繁殖功能[10]。现在医学测试口腔修复材料的细胞毒性有多种方法, 例如同位素标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 (MTT) 等[11]。其中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具有简便。快速、精确等多种优势, 因此此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细胞毒性的测量。医学家曾将2种自行研制的材料采用MTT法进行测定, 经过研究分析发现:2种合金的细胞毒性分别为0级和1级, 生物相容性良好[12]。
碳酸钠的化学式及理化特性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09~2011年在吉林农业大学果树基地的葡萄园内进行,供试材料为八年生巨峰葡萄。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于2009年10月5日葡萄收获后挖沟施用鸡粪。施用方法:在葡萄行一侧距离植株80cm处挖深和宽均为50cm的施肥沟,鸡粪厚度分别为2、4、6cm,分别对应施肥量为施鸡粪30 m3hm-2(J1)、60m3hm-2(J2)及90 m3hm-2(J3)3个处理,未施鸡粪(CK)为对照。2010年10月9日在4个处理葡萄行的另一侧进行相同处理,并及时浇水沉实。每个处理10株为一个小区,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生长季节生产管理方法一致。
1.2.2 测定项目及方法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重铬酸钾硫酸法测定有机质含量,碱解扩散法测定碱解氮含量,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磷含量,浸提比浊法测定速效钾含量。
荧光参数采用Hand-PEA荧光仪测定。日变化的测定在果实膨大期进行,选择植株中上部发育良好、长势中庸的结果枝,自下而上取第5~6片叶测定。测定的参数主要是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光合性能指数(PI)、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o/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以及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o/RC)。
所有数据采用DPS7.05 和EXECL软件进行处理,差异显著性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鸡粪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肥力的影响
由表1可知,施用鸡粪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肥力都产生有益影响,施用鸡粪后处理Jl、J2和J3土壤容重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4.7%、20.2% 和23.9%。3个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速效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J1、J2和J3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9.2%、60.7%和106.1%,3个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施入鸡粪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产生了较大的有益改变。
注:表中同一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达到5%显著性水平。Note:Different lowercases in same column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level.
2.2 原初光能转化效率日变化
叶绿素荧光的可变部分(Fv)与最大荧光值(Fm)的比值(Fv/Fm)反映了PSII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换率,可以表征PSII反应中心的活性[4]。试验结果表明(见图1)总体上光能转换效率为处理J3>J2>J1>CK,而14∶00时最大光能转换效率为处理J2>J1>CK>J3。4个处理的Fv/Fm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是从6∶00开始逐渐降低,14∶00降到低谷,说明中午的强光和高温对PSII反应中心造成胁迫。3 个处理表现不同程度的光抑制现象,处理J1、J2和J3的光能转化率在14∶00出现最低值,分别为0.785、0.788和0.769。处理J1和J2的光能转化率分别比CK提高了0.77% 和1.16%,处理J3 比CK降低了1.28%。此后又都开始回升,说明PSII反应中心运转良好,中午的高温和强光只造成PSII反应中心可逆性失活而未对它造成实质性破坏。
2.3 光合性能指数
由图2可知,对于PI的比较为处理J2>J3>J1>CK,3个处理变化趋势相同,都随着中午强光及高温的出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光抑制,以CK的光合性能最低。CK、处理J1、J2和J3的光合性能在12∶00出现最低值,分别是1.12、1.22、1.38和1.36。CK的光合性能分别比处理J1、J2和J3降低了8.2%、18.8%和17.6%,之后随着温度和光强减小,各处理的PI开始回升。与图1相比较,PI的变化比Fv/Fm明显,且受光抑制的表现更明显。说明在表征光合反应中心活性和综合性能方面,PI比Fv/Fm更灵敏。此外,虽然处理J2施肥量小于J3,但是总体上处理J2综合光合性能高于其它处理,只是在12∶00时受光抑制的程度较大。
2.4 单位反应中心捕获光能日变化
单位反应中心所捕获的能量用于QA的还原,其大小直接影响整个电子传递链的结构和活性。由图3 可知,单位反应中心所捕获的能量(TRo/RC)表现为处理J2>J1>J3>CK。且TRo/RC的日变化从早上开始随着温度和光强的变大而不断增大,直到16∶00之后才开始减小。处理J1、J2和J3与CK单位中心所捕获的能量在8∶00~16∶00差异明显。
2.5 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能量日变化比较
ETo/RC表示单位反应中心所捕获的能量在反应中心激发为还原能,将QA还原为QA-,形成电子传递的能量。由图4可知,电子传递的能量大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即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光合电子传递的能力也有所增加。CK电子传递能量最低,传递效率最低,其它处理ETo/RC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为早晨和傍晚低、中午高的趋势。
2.6 单位反应中心耗散能量的日变化
DIo/RC表示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接收的光能中通过热耗散消耗掉的能量。由图5 可知,CK热耗散最高且分别比处理J1、J2和J3高9.4%、14.3%和7.0%。通过对比图1、图4和图5的数据可知,CK的光化学效率之所以高于其它处理,其原因应该是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失活比例增多,使得剩余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负担加重,迫使剩余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效率提高,同时热耗散增加,从而更好地耗散电子链中的能量。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叶片吸收的光能可以形成光合同化力,或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又或以荧光的形式耗散,三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叶绿素荧光特性能快速反映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轨迹,因而成了原位检测PSⅡ能量转换与传递的极好探针。植物体内发出的叶绿素荧光信号包含着丰富的光合作用信息,且极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利用叶绿素荧光这一植物体内发出的天然探针,能够有效探测许多有关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的信息[5],可快速、灵敏且非破坏性地分析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张朝轩等[3]研究发现,微生物肥料处理提高了葡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从而提高了葡萄叶片的光能利用率。
碳酸钠的化学式及理化特性 第8篇
关键词:农艺学,有机栽培,试验,沼渣,基质,理化特性
0 引言
有机基质栽培由于具有性能稳定、设备简单、经济实用、管理方便等优点,已逐渐代替水培而成为我国无土栽培中的主体。基质是否有利于作物生长主要由其理化特性决定,其物理性质决定了水分养分吸附性能和空气的含量,从而影响水分养分的供应、吸收甚至运输和根系生长。目前,我国各地学者利用芦苇末、玉米秆、玉米蕊、向日葵秆、菇渣、锯末、花生壳、椰子壳等工农业废弃物开发出有机栽培基质,并代替草炭进入生产实用阶段[1,2]。沼气技术目前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普遍推广,其发酵后的固体残留物沼渣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外,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腐殖酸,是迟效速效兼备的无公害肥料,也是一种可供开发的有机栽培基质。本研究对沼渣复合基质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并进行栽培试验比较,为沼渣基质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沼渣取自武汉新洲农家沼气池(主要原料为鸡粪),先置于太阳下通过自然干燥去除部分水分,再利用热风干燥箱在60℃温度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为18%后密封待用;珍珠岩是从武汉市徐东街建材市场购得;蛭石由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提供。
1.2 试验与测试方法
1.2.1 基质物理性质测定
基质颗粒粒径采用筛分法;孔隙度及饱和含水量的测定用小铝盒称取一定体积V的饱和状态基质,测得其饱和重为1W,晾干24h后测其重为2W,再烘干至恒重得3W,重复3次。并按下式进行计算[3],即
将风干基质(质量)与去离子水(体积)以1:5的比例相混合,经24h后去(取)滤液,分别利用PHS-3C数显酸度计和DDS-307电导率仪测定p H和EC值。全氮测定采用凯氏法;全磷采用干灰化法处理样品,钒钼黄法测定;全钾采用干灰化法处理样品,火焰光度法测定;各种微量元素及重金属测定通过干灰化法处理样品后,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其含量[4]。
1.2.2 基质栽培试验
试验于2005年10月~2006年3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玻璃温室进行,供试品种为辣椒华椒1号,采用盆栽试验(容积为5L塑料桶),以纯沼渣(对照1)和土壤(对照2)栽培作为对照,每组4个重复。试验前,所有原料过5mm筛后,按配方比例进行配制、混合、拌匀。由于土壤容重大,而试验用各组基质容重小,装料时,试验基质和对照1装料1.5kg,对照2装料4.5kg。为了实现完全有机基质栽培,除对照2按氮160mg/kg,磷120mg/kg,钾180mg/kg施加尿素、P2O5和K2O外,其余均按不施肥处理。10月21日定植,试验期间每隔20天测量叶片数及株高,叶片数以展开叶数为准,以根茎部到生长点为准;产量采用称取质法。硝酸盐含量用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3]。
2 结果与分析
2.1 沼渣基质的主要物理性质
1)基质粒径的分析。沼渣与蛭石、珍珠岩相比,颗粒粒径偏小,其大于1.00mm的大颗粒仅34.17%,分别比蛭石、珍珠岩小7.19%及33.47%,而小于0.315mm的小颗粒分别比蛭石、珍珠岩大6.91%,3.79%,而沼渣在0.4~0.7mm颗粒的比例大于蛭石和珍珠岩。固体颗粒的大小分布对基质的特性有较大影响,基质颗粒细,容重小,总孔隙度大,大小孔隙比小,持水性好,通气性差,基质内水分积累,易沤根导致根系发育不良。因此,利用沼渣作为有机栽培基质时,需要通过其它颗粒粒径偏大的基质进行调配。采用不同比例蛭石和珍珠岩对沼渣进行调配,得到Ⅰ~Ⅴ号5种复合基质,其粒径分布相当接近,均得以不同程度改善。
2)基质容重、总孔隙度、大小孔隙比、饱和水含量的分析。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等是评定基质的重要指标,这些性质能够影响水分及养分的供应、吸收和根系的生长,进而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5]。由表1可看出,除珍珠岩为低容重基质外,其它均为中容重基质,Ⅰ~Ⅴ号复合基质由于添加了不同比例的珍珠岩,容重有所降低,但仍在作物栽培所需容重范围[5]。栽培基质总孔隙度理想的范围在60%~90%之间,几种复合基质的总孔隙度均在60%~70%范围之内。从通气孔隙看,几种复合基质均属于中等孔隙度基质;而从大小孔隙比看,理想的栽培基质大小孔隙比应在1:2~4,只有Ⅱ号、Ⅲ号最为接近,其它均略为偏高。沼渣单质饱和持水量略为偏低,增加蛭石和珍珠岩后,其饱和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有助改善其持水特性。
2.2 沼渣基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1)基质p H值和EC值的分析。表1列出了各种单质及复合基质的p H值及EC值。其结果显示,几种基质p H值均呈碱性,对于作物栽培基质,p H值最好呈中性和微酸性状态。因此,使用沼渣作为栽培基质时,可通过掺加酸性基质(如甘蔗渣、泥炭)来调节植物栽培营养基质的酸碱度。基质的可溶性盐含量不能太大或太小,当EC值小于0.5m S/cm时,必须施肥或浇灌营养液,补充养分;电导率达1.25m S/cm以上时,容易对植物根系构成渗透逆境。从表1看,沼渣单质可溶性含盐量较高,几种复合基质中,Ⅰ号、Ⅱ号及Ⅳ号较为理想。
2)基质的全N、全P及全K含量分析。沼渣是由有机质厌氧发酵以后产生的底层残渣,试验结果表明其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培育有机蔬菜较理想的肥源,利用沼渣与蛭石、珍珠岩两种无机基质配制后,仍有较高的氮磷钾含量。其中,Ⅲ号和Ⅴ号基质全N、全P含量较高,但从EC值结果分析知,这2种基质可溶性盐含量亦较高,因此这2种基质对作物的影响如何,有待栽培试验进行验证。
3)基质其它营养元素含量分析。试验所测5种元素中,沼渣含Ca量极高,蛭石和珍珠岩虽然含钙量很少,但和沼渣混合后的各处理含Ca在12.39~33.5g/kg之间,仍十分丰富,完全可满足栽培作物对Ca吸收的要求。沼渣及其复合基质含Mg量远低于我国北方土壤的含Mg量(10g/kg以上),用其栽培作物可能导致作物缺Mg,特别是种植番茄等对Mg敏感的作物,更容易出现缺Mg症状,生产过程中应适当施加硫酸镁等含镁肥料。交换性Ca/Mg影响Mg的利用,一般要求Ca/Mg为6.5:1。基质营养元素含量,如表2所示。从表2可见,沼渣单质及Ⅴ号基质Ca/Mg值均大于8:1,有可能导致作物缺Mg。
沼渣含有一定量的Fe和Mn,而蛭石含Fe量最高,因此几种复合基质中,除Ⅴ号基质外,其它几种含Fe量均高于沼渣单质。由于蛭石和珍珠岩含Mn量较低,配制后的几种基质含Mn量略低于沼渣单值。作物栽培基质中Al含量不能太高,过量Al对植物有毒害作用,其主要表现为抑制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根伸长受抑制。我国土壤平均含Al量为71.0g/kg。所测各配组含Al量均小于蛭石5.43g/kg的含量,远小于土壤平均含量,栽培中应不会发生Al害。
4)基质重金属含量分析。将Cu,Zn,Pb,Cd和Cr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土壤全评范围进行比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15618-95),除沼渣含Cu量及蛭石含Cr略为超标外,3种单一基质的其它重金属含量均在标准值允许范围之内。以沼渣作有机基质栽培作物时,Cu含量不能过高,Cu过量会产生缺Fe现象,而本试验的几种基质中含Fe量偏低,更有可能导致缺Fe。因此,沼渣作为有机栽培基质时需要进行配比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基质重金属含量,如表3[6]所示。从配制的5种复合基质看,5种重金属含量均在标准值范围。
2.3 基质栽培试验结果分析
1)不同基质栽培对辣椒生长的影响。整个生长期不同处理辣椒株高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从定植到20天后,各处理间辣椒的株高无显著差异;40天后,差异仍不显著;直到60天后,即12月13日,各处理间株高差异显著。其中,Ⅰ号的株高最大,Ⅱ,Ⅲ,Ⅳ号基质处理的无显著差异,对照1株高最低;120天后,Ⅱ号基质株高变为最大,其它依次为Ⅱ号>Ⅰ号>Ⅳ号>Ⅲ号>Ⅴ号>对照2>对照1。
图2为整个生长期不同处理辣椒叶片数的变化情况。在定植后的前20天,各组间无明显差异;20天后,Ⅰ,Ⅱ,Ⅲ和Ⅳ号基质处理叶片数增加较快,且它们之间无明显差异,Ⅴ号基质其次,两对照组变化不大。一直到定植60天后,Ⅰ、Ⅱ号基质处理组间才出现明显差异,Ⅱ号基质处理组叶茂株壮,其它依次为Ⅱ号>Ⅰ号>Ⅳ号>Ⅲ号>Ⅴ号>对照1>对照2。
从植株整个生长过程看,Ⅱ号基质处理组长势最好,无论从株高、叶片数上均处于最佳,可见其配方最适合辣椒生长发育,Ⅰ号其次。对照组1为纯沼渣,不认从株高还是叶片数发育看,其均不宜单独用作为栽培基质。对照组长势较差,其可能原因有二:一是施肥量不够;二是盆栽时没有作垫层处理,通气性太差,影响其生长。
2)不同基质栽培对辣椒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同处理辣椒产量与硝酸盐含量,如表4所示。由表4可见,Ⅱ号基质组产量最高,其它依次为Ⅰ号、Ⅳ号、Ⅲ号、Ⅴ号基质组,对照2产量最低,对照1产量略高于对照2。从硝酸盐含量看,对照组1含量最高,其次为对照组2,Ⅰ号基质组含量最低,Ⅱ号基质次低。因此依据产量和硝酸盐含量,Ⅱ号基质最佳,Ⅰ号基质次之。
3 结论
基质的粒径、容重、孔隙性、p H值、EC值等是基质的重要的理化性质。测定结果显示:利用沼渣配制的复合基质的容重、孔隙性、持水能力等均在理想范围,略偏碱性,栽培应适当加入酸性基质改善其酸碱度;Ⅲ及Ⅴ号基质EC值略为偏高,但远小于2.5m S/cm的危害值。
全营养元素测定结果显示沼渣基质含全N、全P非常丰富,尽管沼渣含K量偏低,但经调配后全K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沼渣基质含Ca十分丰富,但含Mg量远低于我国北方土壤的含Mg量,Fe及Mn含量也较低,用其栽培作物时应适当增施Mg,Fe,Mn等微量元素;各处理含铝量远小于土壤平均含量,栽培中应不会发生铝害。沼渣含Cu量略高,但经调配后,5种复合基质的5种重金属均在允许标准值以内。
通过5种基质进行辣椒的栽培试验,并与纯沼渣和土壤栽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从生长发育、产量还是硝酸盐积累看,Ⅱ号基质最适合于辣椒栽培,Ⅰ号基质次之,而单独的沼渣不宜作为栽培基质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萍萍,胡永光,李式军.芦苇末有机基质在蔬菜栽培上应用效果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1):93-95.
[2]蒋卫杰,刘伟,余宏军.我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研究[J].生态农业研究,2000,8(3):17-21.
[3]程斐,孙朝晖,赵玉国,等.芦苇末有机栽培基质的基本理化性能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24(3):19-22.
[4]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第3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郭世荣.固体栽培基质研究、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增刊):1-4.
碳酸钠的化学式及理化特性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