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陶渊明:自祭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陶渊明:自祭文(精选4篇)

陶渊明:自祭文 第1篇

陶渊明:自祭文

岁惟丁未,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唿哀哉!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耔,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荣,心有常间。乐天委分,以至百年。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没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已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寒暑逾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唿哀哉!(本集,《艺文类聚》三十八。)

译文:

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黑夜漫长,天气凄凉,鸿雁南飞,草木渐黄而零落。陶子将要告别人世,永远地死去。老朋友凄惨悲痛,一同在今晚为我送行。进献鲜美的菜蔬和祭酒。看着我的脸色渐渐昏暗,听着我的声音越来越远去。哎!可悲啊!

广漠的大地,渺远的天空,天地生万物,我才得以成为人。从我出生成为人的那时起,就遇到了贫贱的命运,饭碗水瓢常常是空的,冬天还穿着麻布衣服。带着欢乐去山谷里打水,背负着柴草一面走一面唱着歌。昏暗的柴门,陪伴我日日夜夜。春去秋来,在园中干活,又是耕田又是培土,又是育苗又是繁殖。有书看而高兴,又以琴声调和。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洗洗清泉。辛勤劳作,不剩下半分体力,心中常常有闲情逸致。乐从天道,安守本分。就这样终其一生。只因为人生只有这一百年,人人才爱惜它。害怕一事无成,(因而)贪爱、珍惜时光。活着被世人重视,死了还被人思念。而我却特立独行,想法竟与别人不一样。荣耀不是自己的荣耀,黑色的染料难道能使我变黑。自己傲然地住在穷庐里,痛快地饮酒写诗。了解了自己的命运,才能做到不再眷恋人生。如今我死了,可以没有遗恨。到了百岁的.年龄,一心向往归隐,老有所终,还有什么再留恋的呢?寒来暑往,死了已与活着不同。亲戚们一早前来,好友们趁夜赶来。把我葬在旷野之中,让我的灵魂得以安宁。我的鬼魂在阴暗中游荡,我的坟墓前风声萧萧,宋臣造墓过于奢华让人耻之,王孙入葬过于简单,让人笑之。死了就空空如也,感慨也已遥远,不起坟,不植树,日月也就这样过去了。不看重生前的赞誉,谁还会看重死后的歌颂,人生实在很艰难,死又算得上什么呢?哎!悲哀啊!

作者简註:

陶渊明,公元三六五年至公元四二七年,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公元三九二年)陶渊明二十八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二十九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四零五年)四十一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四零六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四二七年)病故。归田后二十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今存诗歌共一百二十五首,计四言诗九首,五言诗一百一十六首。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朝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陶渊明死后壹佰多年,萧统搜集他的遗文,区分编目,编定了《陶渊明集》八卷,并亲自写序,作传。

后来,北齐阳休之又在萧本基础上,增加了别本的《五孝传》和《四八目》,合序目为十卷本《陶潜集》。阳本隋末失其序目,为九卷本。此后,别本纷出,争欲凑成十卷,北宋时宋庠又重新刊定十卷本《陶潜集》,为陶诗最早刊本。以上各本都没有传下来。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几种南宋至元初本。主要有:曾集诗文两册本,南宋绍熙三年刊,有清光绪影刻本;汲古阁藏十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竑藏八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汉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五卷亦即焦□翻宋本。此外,还有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本和元刊苏写大字本等。最早为陶诗作注的是南宋汤汉。元以后注本、评本日增。元初刊本有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十卷:常见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清代陶澍注《靖节先生集》十卷,有家刊本及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近人古直《陶靖节诗笺》,有“隅楼丛书”本,“层冰堂五种”本,后者称为《陶靖节诗笺定本》。

陶渊明:自祭文 第2篇

——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生死的问题,是陶渊明思考与诗歌的重要主题,众多诗文都有涉及,如《自祭文》、《拟挽歌辞》、《形影神》、《杂诗》等。《拟挽歌辞》的写作时间存在争议,多认为写于去世之前,与《自祭文》同年。袁行霈先生不同意此说,认为写于壮年时期,两篇作品不是在同一心境之下所作。《自祭文》为其生前绝笔,以平淡质朴的语言总结了其一生以及他乐天委分的人生观念,没有了《拟挽歌辞》中的诙谐讥讽,语言淡之又淡,内容却沉之又沉。

金人元好问赞美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说的是渊明的诗文与其他作家的作品相比清新自然,质朴淳厚;就渊明自己的诗文来说,《自祭文》为真淳之至。渊明亦自言著文以自娱,故坦诚平实不造作,《自祭文》可看作其最真诚深刻的内心剖白。

《自祭文》有回顾总结性质,与他的其他相关诗文参看,可感受其内容的丰富,亦可在对比之下体味其最质朴的语言。

全文由秋之萧索写及己之辞归,然后由死及生,回首往事,对比己之乐天委分与彼之愒日惜时,述己之异志;既又重回此时,想象己之葬礼与死后,再申己怀,最后感叹人生之难与死之不惧。下文逐句对陶公《自祭文》进行赏析: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

渊明于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九月作《自祭文》,是年十一月,卒。文首序时,是祭文的惯例,可在自祭文中,值得玩味。该处的时间,有解作写祭文的时间,亦有解作渊明预测的大化之时。据袁行霈考证,《拟挽歌辞·其三》写于渊明壮年时期(46岁),中有“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句,此当为预测,而时隔二十年,从衰得白,从白得老,是不是也要从老而终了呢?渊明大概是有此想的,故而在76岁时的九月作了《自祭文》。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贫病交加的晚年冷风萧索的漫长秋夜,渊明辗转反侧:又是草木黄落的时节,可草木还会随霜露的改易而再生,我是不是要像鸿雁那样开始远征了呢?这一去,还会再回吗?

寒夜秋风,鸿雁落木,或是实写,或是起兴,清冷萧索之气顿生。

1321陶渊明:《自祭文》,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5月第一版,2011年十月北京第10次印刷,第一九六页。2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三》,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四二页。3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一五页。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

故人相悲,是深情,渊明言归,是畅达。“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去去欲何之,南4山有旧宅”,渊明将死看作是归于本宅,或在悠然而见的南山脚下。在渊明的生活以及诗文中,回归是一个主题,不堪尘世之恶而回归田园,今又将从逆旅之馆回归本宅,故渊明至此不悲。

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早年曾调笑,“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此时,56惟余淡淡清酌。《拟挽歌辞》中那个欲饮欲语欲视的还在形内的神,此时似要脱离了出来,看不清了,也听不清了。渊明不信形尽神不灭,无法从佛许的来世得到解脱,生气渐散,就要归于空无了吗?呜呼哀哉„„ 既是归于旧宅,又为何哀戚呢?渊明是矛盾的。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

在将辞之际,平静之中,渊明回首过往。天地苍茫,亘古不没,受气而生万物,人而独灵。人虽灵智,却为运而苦,渊明是有志不获骋,衣食亦来困。虽说是“逢运之贫”,但总还是渊明不愿落于尘网,坚守清节之故;不耻言穷,而又不欲呈其因,字句间透着自豪,“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生活虽贫,但自能于平淡中会真意,虽未鼓琴而歌,但也自幸生而为人。

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犊,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

以众人的眼光看,渊明的一生是枯槁的,没有功勋卓著,也没有惊心动魄,如雁过平湖,7无声无息。可他的一生,也是艺术化的一生,透过他的眼,我们看到了生活的乐趣与深情。“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渊明以力耕守其端,并且乐在其中:谷汲负薪,耘籽45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七》,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一九页。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一》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四一页。6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二》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四一页。7陶渊明:《咏贫士七首·其五》,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二六页。8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八四页。

育繁,心怀欢欣,吟哦而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日之内,朝出暮归,在渊明眼中,自是诗意浓浓,《自祭文》中即化为更平淡的“事我宵晨”四字。闲暇之时,则有乐于琴书,或是“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或是“奇文共欣赏,11

210

9疑义相与析”,或是“乐琴书以消忧”,琴而无弦,音而希声,自乐于心间。幽居田园,自少了人事的纷扰,四时循环也偶尔忘怀了,春秋冬夏,静静淌过。絺绤冬陈,尚有暖日怡心;夏日炎热,亦可遇清浅山涧,堂前清阴。或劳或闲,均是自得其乐,人不堪其忧,潜也不改其乐。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此四句,是渊明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力耕而身劳,隐遁而心闲,乐从天道,坦然处

13世,以卒其一生。梁启超先生认为它是对“渊明先生人格的总赞”。陶公也曾热血澎湃,欲有所作为,“先后入桓玄、刘裕、刘敬轩三人的军幕,置身于政治风云的漩涡之中”,但终是失望至极,而又“山林久见招”,故决心归田。后虽长叹“有志不获骋”,但身处异代之际,敏感的诗人看不到希望,终不愿与俗合流,独坚守清节。虽然生活穷困,但内心坦荡无所累。陶公的这种坦然顺化,是有所经历、对世情看透之后才得到的。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而人只有区区百年,大圣彭祖欲留而不得住,故世人

516

14转托立名,欲传千秋。然乱世之中,是非不辨,“谁当为汝誉?”身在与名存为众人追求,渊明看透其中的虚无,故而踽踽独行,与众人异。可是,身在与名存都不可得,人生如何这一难题又当如何解答?

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

9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三》,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四二页。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其一》,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六〇页。11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一》,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五六页。1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五九页。13梁启超:《陶渊明》,商务印书馆 1923 年版,第46 页。14袁行霈:《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5页。15陶渊明:《和刘柴桑》,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五七页。16同注释3.17陶渊明:《形影神·形赠影》,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三五页。18陶渊明:《形影神·神释》,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三六页。10

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善恶既已不辨,宠辱即与心中的正义相冲,营营求荣而有违于心,这是渊明做不到的,故而抽身而出,自持清节。生活虽贫,亦可酣饮尽兴,赋诗自娱,体味田园之美,生活之趣。虽说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释形神之苦,但陶公亦非从来不惧死亡,也有“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的句子,担心自己活不过知命之年,自祭文中与之呼应,说自己已“寿涉百龄”,且过了自己由衷喜爱的生活,故而无所牵恋了。不刻意追求身在名存,而顺应天道变化,过自己适意的生活,而死亦无所牵挂,这当是渊明对人生思考的结果。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

死亡或如寒暑变易,是另一种存在方式,这是对亲友的一种安慰吧。“落地为兄弟,何20

2119必骨肉亲?”“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渊明对朋友一片深情,此时只能作别;也只有相知之人,才解晨来宵奔,送其早归山林,还于天地。

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鸣呼哀哉!

虽有朋友相送,归途只能独行,路途漫漫,墓门萧萧,“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22生前尚且不追求尘世之名誉,怎还会希求身后的赞扬?故而身后之事亦是从简,不垒高坟,不在墓边植树,不给后代增添如扫墓、上香等任何烦劳,听任墓地在时光的自然流逝中或存或毁。生于自然,亦还于自然,其死后亦如其生前,日月悄然过去而不觉。最后的感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收敛不住的感情最后喷出,透出豪迈之情,人23生已经如此艰难,死又能拿它怎么样?不惧死亡的豪迈之中,又透着生的无奈和苍凉,呜呼哀哉!

或可如袁行霈先生,解作“回顾一生之艰难,于死后情形反觉茫然。”在以形影神之辩寻得理论上的解脱与现实的安慰之后,在真实面对死亡之时,透出了现实的茫然,故叹息,呜呼哀哉!

1920

24同注释18.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一一五页。21陶渊明:《答庞参军》,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五一页。22陶渊明:《还旧居》,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第八〇页。23高建新.“乐天委分,以至百年”——陶渊明《自祭文》解析[J].名作欣赏,2011,(22):23-27.24袁行霈:《陶渊明年谱汇考》,《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84页。

惜时诗:自祭文 第3篇

原文: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自祭文》参考译文 第4篇

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夜长,气氛萧瑟,鸿雁南飞在途中,草木发黄凋零。陶子将要告别人世,永远归于土地。老友凄惨悲痛,一同在今晚为我送行。烧好鲜美的菜蔬,献上清醇的美酒。看着我的脸色渐渐昏暗,听着我的声音越来越远去。呜呼可悲呵!

茫茫大地,悠悠高天,天地生万物,我才得以成为人。自从我降生,遇到的都是贫贱之命,饭碗水瓢常常是空的,冬天还穿着夏天的衣服。带着欢乐去山谷里汲水,一路唱着歌背负着柴禾,柴房是昏暗的,从早晨到夜晚一直不停地干着活。春去秋来,在园中干活,又是耕田又是培土,又是育苗又是繁殖。高兴地看书,快乐地弹琴。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洗洗清泉。辛勤劳作,不剩下半分体力,心中常常有闲情逸致。快乐地接受老天给我的命运,顺从本分,一直到死。

只因为人生只有这一百年,人们才爱它。害怕一事无成,贪爱、珍惜时光。活着时是世上的珍宝,死后还被人思念。可叹我与众不同,想法竟与别人完全相异。我认为别人对我的宠爱不是自己的荣耀,别人对我的玷污也不是我的耻辱。在破败寒酸的茅庐里依旧傲兀,痛快地饮酒写诗。了解了自己的命运,才能做到不再眷恋人生。如今我死了,可以没有遗恨。到了百岁的年龄,一心向往深居简出,因为老而死了,有什么可以再留恋的?时光飞逝,死了已与活着不同。亲戚们一早前来,好友们趁夜赶来。把我葬在野外,让我的灵魂安宁。

陶渊明:自祭文

陶渊明:自祭文(精选4篇)陶渊明:自祭文 第1篇陶渊明:自祭文岁惟丁未,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