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质现状评价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水质现状评价范文(精选11篇)

水质现状评价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站位

在洪泽湖敞水区、主要出入湖口、网围养殖区布设20个水质监测站位。其中敞水区6个站位, 分别为高良涧、王集湾、龙集洼、避风港、新开河;网围 (或网箱) 养殖区6个站位, 分别为大马嘴、韩桥、桂嘴、姚沟路、临淮、王沙岛;入湖口6个站位, 分别为大沟头、五河、顾勒河、马浪岗、剪草沟、新河头;出湖口2个站位, 分别为二河闸、蒋坝。

1.2 监测项目

水温、透明度、p H值、溶解氧、CODCr、石油类、氨氮、总氮、总磷、铜、锌、铅、镉、铬、汞、砷共16项。

1.3 评价标准

监测评价方法均按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进行评价[2]。

1.4 评价方法

采用环保部公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中推荐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3]。具体过程如下:给出时间周期Y1Yn和其相应数值C (即月均值、季均值或年均值C1Cn) , 将C从大到小排列好。秩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s秩相关系数;

di变量Xi与Yi的差值;

Xi周期1到周期N按浓度值从小到大排列的序号;

Yi按时间排列的序号;

N年数, 取N=6。

将秩相关系数rs的绝对值同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临界值Wp进行比较[3]。

当∣rs∣>Wp时, 则表明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 如果rs是负值, 则表明在评价时段内有关统计量指标变化呈下降趋势或好转趋势;如果rs为正值, 则表明在评价时段内有关统计量指标变化呈上升趋势或加重趋势;

当∣rs∣Wp时, 则表明变化趋势没有显著意义, 说明在评价时段内水质变化稳定或平稳。

2 结果与分析

2.1 现状分析[4]

2011年洪泽湖总体水质良好, 各站位监测指标平均值为:p H值9.06, 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的水质占65%;溶解氧7.43 mg/L, 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的水质占2.5%;CODCr23.6 mg/L, 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的水质占67.5%;石油类0.032 mg/L, 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的水质占7.5%;氨氮0.329 mg/L, 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总氮0.792 mg/L, 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的水质占25%;总磷0.142 mg/L, 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的水质占97.5%;铜0.00 471 mg/L, 铅0.02 161 mg/L, 镉0.0002 mg/L, 砷0.00 282 mg/L, 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汞0.000 097mg/L, 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的水质占27.5%, 但仍符合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与2010年相比, p H值、CODCr、总磷、铜、镉、砷略有上升;溶解氧、氨氮、总氮、铅、石油类、汞略有下降, 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和CODCr。

2.2 年度变化趋势

2006年~2011年洪泽湖污染物变化趋势较为平稳, 溶解氧、CODCr、氨氮、砷年均值变化范围分别在7.27~9.69 mg/L、22.97~38.62 mg/L、0.329~0.811mg/L、0.00 154~0.00 702 mg/L之间, 其年平均值的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371、-0.543、-0.714、-0.600。表明溶解氧、CODCr、氨氮、砷含量均略呈下降的趋势。p H值、石油类、铜、汞年均值变化范围在7.81~9.06、0.013~0.084 mg/L、0.0 014~0.0 047 mg/L、0.000082~0.00 0324 mg/L之间, 其年平均值的秩相关系数为0.657、0.600、0.717、0.143。表明p H值、石油类、铜、汞含量均略呈上升的趋势。总氮、镉年均值变化范围在0.792~2.259 mg/L、0.0 001~0.0 009 mg/L之间, 其年平均值的秩相关系数为-1.000、-0.886, 表明总氮、镉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总磷、铅年均值变化范围在0.098~0.142 mg/L、0.0 027~0.0 216 mg/L之间, 其年平均值的秩相关系数为0.943、0.829, 表明总磷、铅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且趋势相对较明显。

评价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洪泽湖6年来水质的变化情况。洪泽湖各主要污染物虽有波动, 但变化趋势不明显。2007年各主要污染物含量有所下降, 2008年、2009年各主要污染物含量升高, 2009年最高, 2010年、2011年开始呈缓慢改善趋势。

2.3 空间变化趋势[4,5]

2.3.1 敞水区

2006年~2011年洪泽湖敞水区各主要污染物年均值变化范围p H值为8.10~9.07、溶解氧为7.48~9.66 mg/L, CODCr为22.05~37.02mg/L, 石油烃为0.012~0.076 mg/L, 氨氮为0.324~0.795 mg/L, 总氮为0.930~2.088 mg/L, 总磷为0.082~0.158mg/L, 铜为0.0 010~0.0 044 mg/L, 锌为0.0 308~0.0 513 mg/L, 铅为0.0017~0.0 202 mg/L, 镉为0.00005~0.00097mg/L, 汞为0.000 035~0.00 0264 mg/L, 砷为0.00 154~0.00 757 mg/L。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Cr、石油烃、总氮、总磷, 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85、1.52、2.09、3.12。

变化趋势见图1。

2.3.2 网围养殖区

mg/L

2006年~2011年洪泽湖网围养殖区各主要污染物年均值变化范围p H值为8.04~9.08、溶解氧为7.19~9.82 mg/L, CODCr为24.58~34.78 mg/L, 石油烃为0.009~0.091 mg/L, 氨氮为0.275~0.647 mg/L, 总氮为0.548~2.273 mg/L, 总磷为0.087~0.124 mg/L, 铜为0.0 020~0.0 052 mg/L, 锌为<0.05~0.0 236 mg/L, 铅为0.0 020~0.0 240 mg/L, 镉为0.00005~0.00085mg/L, 汞为0.000 056~0.000 352 mg/L, 砷为0.00144~0.00 492mg/L。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Cr、石油烃、总氮、总磷, 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74、1.82、2.27、2.49。

变化趋势见图2。

2.3.3 入湖口

2006年~2011年洪泽湖入湖口各主要污染物年均值变化范围, p H值为7.74~9.04、溶解氧为6.79~9.48 mg/L, CODCr为21.94~45.28 mg/L, 石油烃为0.012~0.086 mg/L, 氨氮为0.271~1.042 mg/L, 总氮为0.821~2.324 mg/L, 总磷为0.084~0140 mg/L, 铜为0.0 010~0.0 055 mg/L, 锌为<0.05~0.0307mg/L, 铅为0.0 026~0.0 205 mg/L, 镉为0.00 005~0.00 080 mg/L, 汞为0.000 079~0.000 336 mg/L, 砷为0.00 144~0.00769 mg/L。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Cr、石油烃、氨氮、总氮、总磷, 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2.26、1.71、1.04、2.32、2.81。

变化趋势见图3。

2.3.4 出湖口

2006年~2011年洪泽湖出湖口各主要污染物年均值变化范围, p H值为7.89~9.00、溶解氧为6.17~9.91 mg/L, CODCr为18.50~39.20 mg/L, 石油烃为0.009~0.088 mg/L, 氨氮为0.264~0.705 mg/L, 总氮为0.679~2.408 mg/L, 总磷为0.078~0.195 mg/L, 铜为﹤0.001~0.0 043 mg/L, 锌均<0.05 mg/L, 铅为0.0 020~0.0 216 mg/L, 镉为0.00 005~0.00 075 mg/L, 汞为0.000 068~0.000 403 mg/L, 砷为0.00 149~0.00729 mg/L。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Cr、石油烃、总氮、总磷, 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96、1.76、2.41、3.91。

变化趋势见图4。

经过对2006年~2011年洪泽湖敞水区、养殖区、入湖口、出湖口4个区域水质空间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主要污染物为CODCr、石油烃、总氮和总磷。

3 对策与建议[6]

造成洪泽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淮河上游和洪泽湖周边城市工业污染物、生活污染物排放。应加大淮河流域和洪泽湖周边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力度, 限期治理工业污染源,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坚决关停污染企业、淘汰严重污染企业。二是湖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残饵和养殖生物排放的COD、氮、磷等。应科学安排养殖生产, 继续严格控制水产养殖规模, 优化养殖品种, 发展生态渔业和清洁养殖。三是洪泽湖周边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应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设, 组织实施农业生态项目、湿地缓冲带工程等污染控制工程项目, 加强沿湖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农业环境监测工作, 强化农业环境执法管理。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等4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2]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3]万黎, 毛炳启.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批量计算[J].环境保护科学, 2008, 34 (5) :53-55.

[4] 尹海龙, 徐祖信.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 (5) :729-733.

[5] 徐祖信.我国河流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3 (3) :321-325.

四平市河流、水库水质评价分析 第2篇

【关键词】参加 评价水库;主要河流;富营养化程度

1.河流水质评价

本次全市共评价了四平境内的27条主要河流,总长1454.3km。其中有饮马河水系的伊通河,及其支流干沟子河、伊丹河、新凯河、翁克河;东辽河水系的东辽河及其支流孤山河、杨树河、东李河、西李河、小孤山河、二十家子河、兴隆河、卡伦河、小辽河、姜小河、温德河和兴开河,招苏台河水系的招苏台河及其支流四台子河、三岔河、青石岭河、条子河、南条子家河和山门河,西辽河水系的西辽河和清河水系的叶赫河。采用全年、汛期、非汛期三个时段进行评价,评价标准采用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方法采用 “单指标评价法”。

评价结果表明:全年有6条河流水质达标,21条河流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达标总河长为322.5km,占总河长的22.2%;超标总河长为1131.8km,占总河长的77.8%。全市评价河段均无Ⅰ、Ⅱ类水质,都在Ⅲ类以上。其中,水质类别为Ⅲ类的河长322.5km,占总河长的22.2%;水质类别为Ⅳ类的河长444.5km,占总河长的30.6%;水质类别为Ⅴ类的河长55.2km,占总河长的3.7%;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河长632.1km,占总河长的43.5%。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和氟化物等,其最大超标倍数依次为0.9、19.1、10.6、19.5、41.6、70.7、0.8。

汛期有4条河流水质达标,23条河流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达标总河长为227.2km,占总河长的15.6%;超标总河长为1227.1km,占总河长的84.4%。水质类别均未达到Ⅰ类和Ⅱ类标准。其中,水质类别为Ⅲ类的河长227.2km,占总河长的15.6%;水质类别为Ⅳ类的河长805.9km,占总河长的55.4%;水质类别为Ⅴ类的河长55.2km,占总河长的3.8%;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河长366.0km,占总河长的25.2%。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和氟化物等,其最大超标倍数依次为0.9、15.7、9.0、19.5、31.7、69.0、0.7。

非汛期有7条河流水质达标,20条河流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达标总河长为317.9km,占总河长的21.9%;超标总河长为1136.4km,占总河长的78.1%,水质类别均未达到Ⅰ类和Ⅱ类标准。其中,水质类别为Ⅲ类的河长317.9km,占总河长的21.9%;水质类别为Ⅳ类的河长504.3km,占总河长的34.7%;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河长632.1km,占总河长的43.4%。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和氟化物等,其最大超标倍数依次为1.0、37.2、14.2、30.5、83.2、72.4、0.9。

2.水库水质现状评价

本次参加评价的水库共15座,二龙山水库、下三台水库为常规水质监测站,其余均为补充监测站。评价项目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砷、pH值、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氰化物、汞、铜、铅、锌、镉、六价铬16项,其余总磷、总氮、叶绿素、透明度等项目将会在水库营养化状态中进行评价。

在参评的15座水库中,全年有寿山、石门、二龙山、卡伦、上三台、山门和转山湖等7座水库达标(即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占评价水库总数的46.7%;下三台水库在全年大部分时期内为Ⅲ类水,部分时期为Ⅳ类;其余三联、平洋、欢欣岭、二十家子、杨大城子、川头、青石岭等7座水库超标(超过Ⅲ类水质标准),占评价水库总数的53.3%。其中,水质类别为Ⅰ、Ⅱ类的水库没有;水质类别为Ⅲ类的水库7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46.7%;水质类别为Ⅳ类的水库7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46.7%;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水库1座,占评价总数的6.6%。在超标的水库中,超标项目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等。

汛期有寿山、二龙山、卡伦、上三台和山门水库等5座水库达标(即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占评价水库总数的33.3%;其余10座水库超标(超过Ⅲ类水质标准),占评价水库总数的66.7%。其中,水质类别为Ⅰ、Ⅱ类的水库没有;水质类别为Ⅲ类的水库5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33.3%;水质类别为Ⅳ类的水库8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53.3%;水质类别为Ⅴ类的水库1座,占评价总数的6.7%;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水库1座,占评价总数的6.7%。在超标的水库中,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等。

非汛期有寿山、二龙山、二十家子、卡伦、上三台、山门和转山湖等7座水库达标(即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占评价水库总数的46.7%;其余8座水库超标(超过Ⅲ类水质标准),占评价水库总数的53.3%。其中,水质类别为Ⅰ、Ⅱ类的水库没有;水质类别为Ⅲ类的水库7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46.7%;水质类别为Ⅳ类的水库7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46.7%;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水库1座,占评价总数的6.6%。在超标的水库中,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氟化物等。

在评价的15座水库中,二龙山水库、卡伦水库、上三台水库、山门、下三台、转山湖6座水库水质较好,在全年中大部分时期水质能够达标,只有在部分时期略为污染。其余10座水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尤以川头水库污染最为严重,全年、汛期、非汛期各个时段均为劣Ⅴ类,超标项目主要为氟化物,最大超标倍数为0.8倍。

3.水庫营养化状态评价

水库营养化状态评价标准采用水利部给定的统一标准,通过各水库总磷、总氮、叶绿素、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五个项目的监测数值,按照评价标准转化为营养状态评分,监测值处于表列值两者中间者采用相邻点内插,计算出5个评价项目评分值的平均值, 用求得的平均值再查表,得到营养状态等级。

评价结果表明,参加本次评价的15座水库均为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程度达100%。■

【参考文献】

[1]《四平市水利工程规划》,2011.

[2]《双辽市河道规划》,2010.

清原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现状评价 第3篇

清原满族自治县隶属辽宁省抚顺市, 位于抚顺市北端, 地处东经124°20′-125°29′、北纬41°48′-42°29′之间。全县下辖9个镇、5个乡, 面积约4 000 km2, 乡村总人口约26万人。该县年降水量700~850 mm, 降雨量集中在6、7、8月份。地下水埋深浅, 一般在0.5~6.0 m[1], 容易被地表污染物所污染, 地下水水量不丰, 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来源。清原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重要水源涵养林基地, 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主要水源供给地, 也是浑河、清河、柴河、辉发河4条河流的发源地。但是, 农村生活中, 生活垃圾的任意丢弃、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等均在不同程度地污染地下饮用水, 大部分地区出现微生物、有机物超标现象;同时, 由于地质作用出现原生地球化学异常, 大部分地区有高铁水分布。近年来, 随着清原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用水需求量的增加, 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针对清原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评价, 前人仅是以《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 对饮用水进行评价, 而本文在此基础上, 运用GIS和sufer绘图软件模拟饮用水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 能更加清楚地了解研究区饮用水水质情况, 为该地区解决饮用水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1 评价方法

1.1 水质评价方法

清原县生活饮用水主要来源于浅层地下水, 地下水埋深浅, 受地表水影响大, 汛期时, 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频繁, 水质容易受到污染。本次采样选在汛期, 对清原县草市镇、英额门镇、清原镇、北三家乡、南口前镇、红透山镇、土口子乡、大孤家镇、夏家堡镇、枸乃甸乡、敖家堡乡、大苏河乡、湾甸子镇、南山城镇等14个乡镇选点采样, 每个乡镇选出2个典型采样点, 共28个水样点。本文以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中“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为标准, NH4-N、大肠菌群以“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为标准, 对研究区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pH值、色度、浊度、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NH4-N、总硬度、CODMn、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溶解性总固体、铁、锰、砷等16项。

1.2 数据模拟方法

运用MAPGIS软件绘制研究区底图, 通过“文件转换”把点、线分别转换成surfer软件能够识别的“*.DXF”、“*.txt”形式, 然后通过surfer把“*.txt”文件转换成“*.bln”, 这样可以把MapGIS形式的底图转换到surfer中。地图绘制出以后, 重点是后面的数据差分模拟, 把GPS采集的采样点地理坐标 (DDDMMSS.SS) 通过MapGIS的“投影变换”转换成投影直角坐标, 以“*.txt”文件储存, 再附加上水质指标的属性, 即以“XYZ”的形式存成“*.txt”文件 (其中“XY”表示坐标, “Z”表示属性) , 采用Kring方法把“*.txt”文件转换成“*.grd”即可。

2 评价结果

2.1 结果分析

在检测的16项指标中, 有4项指标超标, 分别为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和高锰酸盐指数, 其他12项指标均未出现超标现象。28个检测水样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样数分别为28、28、22和2, 超标率分别为100%、100%、78.6%和7.1%。检测水样中大肠菌群含量范围为0.02~0.22 CFU/mL, 最大浓度值0.22 CFU/mL出现在大孤家镇王小堡;菌落总数含量在1 600~5 800 CFU/mL之间, 最高超标近12倍, 出现在大孤家镇王小堡;铁含量在0.25~1.24 mg/L之间, 最大超标倍数为1.5倍, 出现在南山城;高锰酸盐指数介于1.33~9.31 mg/L之间, 最高浓度值超标不到1倍, 出现在枸乃甸乡树岔沟 (见表1) 。总体看来, 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超标较严重, 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不严重;并且检测水样中没有一个合格水样, 这主要是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普遍超标的结果。

2.2 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

利用MapGIS和surfer软件模拟了污染物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空间分布图及污染物综合分布图, 见图1-5。

2.2.1 大肠菌群

研究区浅层地下饮用水大肠菌群含量普遍高。 从清原县生活饮用水大肠菌群含量空间分布图 (见图1) 中可以看出浅层地下饮用水中大肠菌群超标现象比较严重 (不得检出) , 监测点中不存在不超标水样。大肠菌群含量分布呈南北向带状分布, 由西向东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红透山、大孤家-土口子向南延伸到湾甸子-大苏河一带大肠菌群高于其他区域, 红透山西、大孤家镇最为严重。从28个采样点中看, 大肠菌群超标严重的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区, 人口密度小的区域超标程度相对较轻, 这些地方垃圾相对较少, 经过雨水冲刷下渗到浅层地下水中的量少, 浓度就低。

2.2.2 菌落总数

清原县生活饮用水菌落总数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整个研究区浅层地下饮用水中菌落总数超标现象较严重 (>500 CFU/mL) , 最小值都超标2倍多。菌落总数的分布情况类似于大肠菌群, 呈南北向分布, 在空间上看像南北倒“U”形分布, “U”形线上红透山-大孤家-土口子-英额门-清原-大苏河区域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红透山、大孤家和清原超标最为严重 (最高超标近12倍) 。类同于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超标严重的监测点也是分布在人口密集区, 人口密度小的区域超标程度相对较轻。

2.2.3 铁

图3是清原县生活饮用水铁含量空间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浅层地下饮用水中铁不超标的区域很少, 零散分布在南口前镇、夏家堡东边、英额门与草市交界处的条状区域、湾甸子镇;其他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中部、北部、东部的南山城铁含量明显较高, 南山城东超标最为严重。

2.2.4 高锰酸盐指数

清原县生活饮用水高锰酸盐指数分布情况见图4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 研究区高锰酸盐超标不严重, 仅在枸乃甸镇北部及与英额门镇交界处、北三家乡处出现超标, 超标一倍左右。超标区域有两个超标采样点, 一个位于北三家乡头,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集中排放, 直接下渗到浅层地下水, 特别是雨季, 增加高锰酸盐指数;另一个在枸乃甸乡树岔村, 牲畜家禽粪便遍地, 经过雨水冲刷直接下渗到地下水, 有机物含量随即增加。

2.2.5 污染物综合分布

从研究区污染物综合分布情况看 (见图5) , 汛期检测区采样点生活饮用水均不合格, 主要有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铁超标引起;北三家和枸乃甸北部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和高锰酸盐指数4种污染物均超标, 其他区域大都是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铁3种混合超标。

3 污染原因分析

(1) 在清原县农村,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简陋的厕所及散养的牲畜家禽粪便、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是地下水微生物超标的主要原因;另外, 农村的分散式和集中式供水工艺简单、无消毒设施, 只是通过简单过滤就直接饮用。

(2) 生活饮用水铁含量高与当地地质有关, 研究区地下含有丰富的铁资源, 含量约1 646万t, 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物理化学作用进入地下水;矿产的无序过量开采、废水的随意排放以及尾砂矿经雨水冲刷污染地表水, 加上该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浅, 地表水水质很容易影响地下水水质, 这样地表水中的铁进入地下水。双重原因使得地下水铁含量普遍超标。

(3) 人畜家禽粪便下渗是造成浅层地下水CODMn超标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来自畜禽养殖和生活源污水的CODMn等标排放量占总等标排放量的比例分别为62.06%和33.93%[2]。另外, 研究区土壤一部分属于草炭土, 有机质、腐殖酸等含量高;农田农药和有机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浅, 表层土壤薄, 加上土壤对污染物过滤不明显等对浅层地下水有机物含量超标都有一定的影响。

4 结 语

通过对清原县生活饮用水取样检测评价, 得出以下结论:清原县农村生活饮用水中超标指标有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高锰酸盐指数;空间分布上, 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呈南北带状分布, 中部、北部、东部的南山城铁含量明显较高, 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相对较轻;清原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水样均不合格, 主要有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铁超标引起;造成清原县生活饮用水污染的原因不仅和人为活动有关, 还与内源地质状况有关。

生活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求, 针对清原县生活饮用水的污染状况, 需从“源头”控制和“龙头”治理双面下手, 减少污染来源、削减污染物含量, 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满足人们的需要。本文对清原县生活饮用水污染状况的评价分析仅有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缺乏污染物时间上的变化特征, 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摘要:通过对清原县14个乡镇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分析, 得出生活饮用水水质超标的指标有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铁、高锰酸盐指数, 超标率分别为100%、100%、78.6%、7.1%。运用MapGIS和surfer软件绘图等值线图, 模拟分析了水质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最后对研究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原因进行分析: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是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清原县,生活饮用水,空间分布特征,污染原因

参考文献

[1]于宪林.清原县水资源[Z].辽宁省清原县:清原县水务局, 2008.

[2]高青, 齐学斌.辽宁清原水源地污染源调查分析及综合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 (增刊) .

[3]郑立.河北省故城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与污染现状[J].职业与健康, 2010, 26 (4) :442-443.

[4]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5]张少峰, 孙乃波.威海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调查分析[J].山东水利, 2004, (12) :10-11.

[6]陈肖刚, 朱中道.郑州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评价[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6, 27 (4) :89-91.

水质现状评价 第4篇

成都市温江区水质现状评价与水环境容量分析

以成都市温江区境内3条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城市防洪、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条件等基础上,对其水体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调查污染源,分析确定污染成因,并运用数学模型法分析计算了每条河流的水环境容量.

作 者:王娟 付永胜 易志刚 杨俊峰 WANG Juan FU Yong-sheng YI Zhi-gang YANG Jun-feng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刊 名:工业安全与环保  PKU英文刊名: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 32(6) 分类号:X7 关键词:温江区   水质现状   污染成因   水环境容量  

衡水市城区地表水水质分析与评价 第5篇

关键词:地表水;水体质量;分析评价

衡水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其主城区南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滏阳河穿城而过,另有大小水系及周边古河道纵横交错[1]。衡水市名也正是取“水路通达,风水衡存”之意。目前,通过滏阳河开发改造建设,衡水市市区内的渠道和湖泊已经基本实现了连接,实现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水生态景观。然而,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水环境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和作用最强烈的区域[2],笔者针对衡水市城区的地表水进行了连续监测,旨在评价衡水市城区地表水目前的水质状况,为进一步打造良好的城市水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3]。

1研究方法

1.1采样时间与点位

采样时间:2014年6月25日(夏)、10月20日(秋)和2015年4月18日(春),2014年冬季因地表水结冰未采样[4]。

图1衡水市城区地表水采样点分布图(▲采样点)采样点位:根据水系分布在衡水城区共选取八个采样点:(1)怡水园,(2)职教,(3)南环,(4)干马桥,(5)人民公园,(6)人民桥,(7)北环,(8)衡院(各采样点分布情况见图1)。八个采样点兼顾水系分布的典型环境[5]。

1.2水样的采集与测定

本研究选取《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83-2002)中的六项基本指标进行分析检测,主要检测项目包括COD(化学需氧量) 、NH3-N(氨氮)、NO3--N(硝氮)、NO2--N(亚硝氮)、TN(总氮)、TP(总磷),样品采集后于4 ℃保存,带回实验室后在24 h内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具体方法及主要仪器见表1。

表1检测方法及主要实验仪器[6]

序号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方法来源主要仪器1COD重铬酸钾法GB11914-89回流装置2NH3-N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79-87分光光度计3NO3--N酚二磺酸光度法GB7480-87分光光度计4NO2--N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GB7493-87分光光度计5TN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分光光度计6TP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分光光度计

2数据处理

针对各个点位的各种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Excel做折线图,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水质进行评价。根据实验测得的指标数据,利用折线图分析不同采样点在不同季节的水质状况,对衡水市城区地表水作出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交互评价,全面了解衡水市城区地表水的水质状况。

3结果与分析

3.1衡水市城区地表水采样点氨氮含量的结果与分析

图2衡水市城区地表水氨氮含量测定结果

氨氮以游离氨或铵盐形式存在水中,是地表水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由图2分析,衡水市城区地表水氨氮含量在夏季最高;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中,职教采样点的氨氮含量始终高于其他采样点的氨氮含量,分别为0.27 mg/L、0.31 mg/L、0.09 mg/L;人民公园采样点的氨氮含量始终低于其他采样点的氨氮含量,分别为0.03 mg/L、0.05 mg/L、0.04 mg/L。

3.2衡水市城区地表水采样点亚硝氮含量的结果与分析

图3衡水市城区地表水亚硝氮含量测定结果

以亚硝酸根离子(NO2-)及其盐类形态存在的含氮化合物。由图3分析,衡水市城区地表水在夏季的亚硝氮含量相对春秋两季较高,只有南环采样点夏秋两季的亚硝氮含量相同,但总体来看衡水市城区地表水亚硝氮的含量属低水平,春、夏、秋三季的亚硝氮含量变化比较大;所有采样点中,职教在春、夏、秋三季始终亚硝氮含量最高;春季亚硝氮含量最低的是南环和北环为0.02 mg/L,夏季亚硝氮含量最低的是南环,仅有0.03 mg/L,秋季亚硝氮含量最低的是怡水园、人民桥和衡院,仅有0.02 mg/L。

3.3衡水市城区地表水采样点硝氮含量的结果与分析

图4衡水市城区地表水硝氮含量测定结果

硝酸盐氮(NO3--N)是含氮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由图4分析,衡水市城区地表水硝氮含量较高,且春夏秋三季硝氮的含量变化较小,比较均衡;春季、夏季、秋季硝氮含量最高的均是干马桥,硝氮含量分别为3.5 mg/L、3.8 mg/L、2.7 mg/L;春季、夏季、秋季硝氮含量最低的是怡水园,含量分别为为0.8 mg/L、0.9 mg/L、0.6 mg/L。

3.4衡水市城区地表水采样点总氮含量的结果与分析

图5衡水市城区地表水总氮含量测定结果

总氮指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常用于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由图5分析,衡水市城区地表水总氮含量在春、夏、秋三季中比较稳定,变化幅度较小,所有采样点地表水总氮含量都比较高;职教采样点地表水总氮含量在三个季节中始终高于其他采样点,分别为6 mg/L、6.3 mg/L、6.2 mg/L,春季地表水总氮含量最低的是衡院,仅有4.2 mg/L,夏季最低的为北环,仅有4.4 mg/L,秋季最低的是南环和北环,仅有4.2 mg/L。

3.5衡水市城区地表水采样点总磷含量的结果与分析

总磷包括溶解的、颗粒的、有机的和无机磷,是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样含磷毫克数计量。由图6分析,衡水市城区地表水不同地区总磷含量具有较大差异;衡水市城区地表水春秋两季的总磷含量都略低于相同地点夏季的总磷含量;怡水园和职教地表水总磷含量常年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职教更为严重,总磷含量在三个季节中始终处于所有采样点的地表水总磷含量的最高水平,分别为4.99 mg/L、5.13 mg/L、5.02 mg/L;春季干马桥地表水总磷含量最低,仅有0.87 mg/L,夏季干马桥地表水总磷含量最低,仅有1.04 mg/L,秋季南环地表水总磷含量最低,仅有0.83 mg/L。

nlc202309040129

图6衡水市城区地表水总磷含量测定结果

3.7评价结果

从表2可以得出:衡水市地表水水质六项检测指标中COD、总氮、总磷三项劣V类水质标准,最大值全部为劣Ⅴ类水质标准,属严重超标,氨氮为Ⅱ类水质标准。所有指标含量在夏季呈较高趋势,夏季水质相较于春秋两季较差。综上所述,说明衡水市地表水已受到严重污染。

表2衡水市地表水各样点水质评价结果(平均值)

采样点CODNH3-NTNTP怡水园劣ⅤⅡ劣Ⅴ劣Ⅴ职教劣ⅤⅡ劣Ⅴ劣Ⅴ南环劣ⅤⅡ劣Ⅴ劣Ⅴ干马桥劣ⅤⅡ劣Ⅴ劣Ⅴ人民公园劣ⅤⅡ劣Ⅴ劣Ⅴ人民桥劣ⅤⅡ劣Ⅴ劣Ⅴ北环劣ⅤⅡ劣Ⅴ劣Ⅴ衡院劣ⅤⅡ劣Ⅴ劣Ⅴ水样超标率100%-100%100%平均值劣ⅤⅡ劣Ⅴ劣Ⅴ平均值超标倍数2.259 4-2.439 65.631 3最大值超标倍数2.416 7-3.083 312.616 7 4讨论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衡水市地表水的污染主要是由于部分生活用水直接排放进入河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动、植物过度繁殖,死亡后腐烂破坏水质等原因造成。根据检测结果,衡水市城区地表水水质状况均呈现一种夏季水质最差,春、秋两季相对较好的趋势。这可能是春季和秋季温度低,生活污水排放量小,各种微生物新陈代谢较慢,而夏季水温较高,动植物生长茂盛,有机物得到快速分解,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等原因造成。衡水市区的平均降水量256.6 mm,比常年同期较低,河道蓄水量少,自我净化能力弱,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效果不显著。

建议增加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整个社会对于水资源正确、合理运用以及加强保护的意识;进行城区地表水河道的治理和修缮,清除过多淤泥和衰败植物,保持河道水流通畅,同时增大蓄水量,从而稀释污染物,应在适宜的水域放养或移殖水生动植物,以降解地表水的污染。增强自我净化能力。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政府监督管理力度,对城区的生活用水、商贩、企业的用水排放进行严格的检查,从源头改善衡水市城区地表水的水环境质量[7]。定期对衡水市区地表水进行水质监测,随时关注水质的变化情况,加强对职教地表水的监测监管力度,大力改善职教地表水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新栋.“水市湖城”建设的和谐内涵及要义[J].华章,2010,08(B):155-156

[2] 张勇,王云,叶文虎.上海市地表水水质近20 年的变化[J].环境科学学报,2002,22(2):247-251

[3] 熊洋,张彦增,尹俊岭,等.衡水湖水质现状评价及趋势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03):64-66

[4] 范玉贞,孙焕顷.衡水湖水体中细菌时空分布的调查[J].衡水学院学报,2010,12(4):37-39

[5] 陈惠,郭必琳,郑伟威.阜阳市地表水水质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4):34-3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7] 刘冠凤.聊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39-42

(收稿日期:2015-10-22)《河北渔业》2016年第1期(总第265期)○增殖与养殖

3.6衡水市城区地表水采样点COD含量的结果与分析

图7衡水市城区地表水COD含量测定结果

化学需氧量CO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由图7分析,衡水市城区地表水COD含量在季节上和地点上具有差异,在衡水市城区地表水的COD含量处于稳定偏高状态。其中以职教最为显著,职教采样点始终处于同季节中所有采样点COD含量最高的点位,分别是:春季100 mg/L、夏季105 mg/L、秋季101 mg/L。

水质现状评价 第6篇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富营养化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对人类来说,水是一种片刻也不能离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人类视水为生命的源泉、经济的命脉、宝贵的财富[2],饮水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求。因此,水资源环境质量状况是影响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1 研究对象

郑州市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有花园口水源厂和邙山提灌站两处,其中花园口水源厂下设黄河水源厂东区和黄河水源厂西区两个监测点位,邙山提灌站下设柿园水厂入口和西流湖大桥两个监测点位。因此,以花园口水源厂和邙山提灌站为对象,通过对其水质监测、分析与评价,研究其水质变化规律,为有针对性地保护饮用水源,进一步改善水质,优化水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结果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附表4~6所要求的监测分析方法和其他国家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进行监测分析。黄河水源厂东区、黄河水源厂西区、柿园水厂和西流湖大桥四个监测点位的监测结果见表1。

本次研究各监测点位共监测111个因子,其中79个因子均为未检出,分别为铜、锌、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铁、锰、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六氯丁二烯、苯乙烯、乙醛、丙烯醛、三氯乙醛、苯、甲苯、异丙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四氯苯、六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五氯酚、苯胺、联苯胺、丙烯酰胺、丙烯腈、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水合肼、四乙基铅、吡啶、松节油、苦味酸、丁基黄原酸、活性氯、滴滴涕、林丹、环氧七氯、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内吸磷、百菌清、甲萘威、溴清菊酯、阿特拉津、苯并(a)芘、多氯联苯、黄磷、铊。

3 评价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富营养化评价法对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

污染指数评价法

具体方法介绍如下[3,8]:

式中,Pi,j为水域中监测j点i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Ci,j为j点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Si为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Csu、Csd分别为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上、下限值;Cf为饱和DO浓度;T为水温;n为评价因子数量;m为监测点个数;Pi'为监测j点总的综合污染指数;Pi为监测j点平均综合污染指数;P'j为水域综合污染指数;jP为水域平均综合污染指数。通过Pi,j、P'i和P'j值还可进一步算出各污染物的污染分担率从而确定水污染类型。计算公式为:Ki100%。(如表2)

单位:mg/L

采用水质类别百分比法,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TLI(∑)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TLI(j)为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Wj为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以chla作为基准参数,则第j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式为:Wj=riy2/∑riy2 j=1,2,3m

riy为第j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的相关系数;

m为评价参数的个数。

参评指标: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

TLI(j)的计算公式如下:

TLI(TP)=10(9.436+1.624ln TP);

TLI(TN)=10(5.453+1.694ln TN);

TLI(CODmn)=10(0.109+2.661ln CODmn);

TLI(SD)=10(5.118-1.94ln SD)

式中:TP为总磷;TN为总氮;CODmn为高锰酸盐指数;SD为透明度。

式中:SD单位为m;其他因子单位均为mg/L。(如表3)

4 水质评价结果

郑州市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污染指数评价法水质评价结果见表4,各监测点污染分担率Ki前3位因子表5。

郑州市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富营养化法水质评价结果见表6。

5 结语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地表饮用水源地花园口水源厂和邙山提灌站水质都为尚清洁,两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富营养化程度均为中营养,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标。

参考文献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GB3838~2002)附表4~6.

[2]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

[3]国家环保局.环境规划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4]耿世刚.城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评价方法初探[J].环境科学研究,1995(5):13~16.

[5]沈德富.论排放环境目标值与污染源评价[J].交通环保,1995(2):5~15.

[6]王晓燕.非点源污染定量研究的理论及方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4~9.

[7]胡雪涛,等.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2002(5):6~11.

河南省焦作市地表水水质现状评价 第7篇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地理坐标北纬35°10′~35°21′, 东径113°4′~113°26′之间。境内河流众多, 地表水资源丰富[1]。但焦作市废水排放量较大, 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占39.0%, 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占24.2%, 皮革、皮毛、羽绒及其制品业占12.7%[2], 废水排放量造成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因而对焦作市境内的水质评价尤为重要。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评价目标选择相应的水质参数、水质标准和计算方法, 对水的用途及水体功能做出评定[3]。影响水体水质的因素很多, 不同时期和指标对水质类别的贡献程度会发生变化, 具有不确定和不完全性的特征[4]。目前用于水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灰色聚类分析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法等[5,6,7,8,9]。其中较为保守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应用最为广泛。

本文对焦作市2003~2014年水质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并归纳了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各月份水质也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和分析, 评价结果可为焦作市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1 数据来源及评价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395-2007) , 选取焦作市省控监测断面中的修武水文站、温县汜水滩和获嘉东碑村三个监测断面 (见图1) 的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COD和总磷5个因子的年均浓度值进行评价。其中武陟渠首断面在2015年一直处于断流状态, 所以未对其进行分析。

1.2 评价方法

各个断面水质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分别按照公式 (1) 和公式 (2) 进行计算评价。

式中:Pj—第j个断面的平均综合污染指数;Pi—第i个因子的污染指数;Ci—第i个因子的年平均浓度值, 毫克/升;SOi—第i个因子的评价标准值, 毫克/升;n—评价因子数。

2 地表水水质评价

2.1 单因子评价地表水水质年际变化

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公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Ⅳ类水指标, 计算修武水文站、温县汜水滩和获嘉东碑村3个断面在2003~2014年水质COD、氨氮、总磷的单因子污染指数, 结果如图2~图4所示。

图2可以看出在修武水文站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下降幅度比较大。氨氮单因子污染指数一直较高, 2012~2013年氨氮污染指数变化幅度较大, 超标倍数高达5.85倍。图3可以看出在温县汜水滩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单因子污染指数2003~2014年中均已达到水功能区要求;生化需氧量逐年下降, 2007年以后也达到水功能区要求;氨氮单因子污染指数2005年以后逐年下降。图4可以看出在获嘉东碑村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基本上达到水功能区要求。氨氮单因子污染指数在2004年迅速增长, 随后逐年下降, 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随着政府的大力控制, 三个监测断面各项单因子污染指数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新增氨氮这一评价指标, 2014年各个监测断面相比之前有很大的改善。

2.2 内梅罗综合评价法评价地表水水质年际变化

根据公式 (1) 、公式 (2) , 计算2003~2014年焦作市修武水文站、温县汜水滩和获嘉东碑村3个断面地表水综合污染指数年际变化规律, 结果见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 修武水文站和获嘉东碑村监测断面综合污染评价指数趋向一致且逐年下降。温县汜水滩断面在2003~2007综合污染指数比较大, 可能是因为其氨氮单因子污染指数偏高造成。从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焦作市地表水污染负荷逐年递减,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地表水污染呈减轻趋势。

2.3 2015年地表水水质单因子评价

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公式, 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Ⅳ类水质标准, 对修武水文站、温县汜水滩和获嘉东碑村3个断面在2015年水质COD、氨氮、总磷 (河南省环保厅7月新增指标) 进行单因子评价, 结果如图6~图8所示。

从图6可以看出, 在修武水文站断面氨氮、COD和总磷的污染指数在逐渐下降, 3个单项因子污染程度表现为氨氮>总磷>COD;从图7可以看出, 在温县汜水滩断面总磷基本上达标, 污染指数逐渐下降, 3个单项因子污染程度表现为氨氮>COD>总磷;从图8可以看出, 在获嘉东碑村断面, 水质良好, 但是在3月~7月氨氮污染比较严重, 3个单项因子污染程度表现为氨氮>COD>总磷。从整体上看, 在2015年9~10月份, 三个断面的氨氮指数迅速下降, 随后又逐渐回升, 在这三个断面中, COD的污染比较轻, 氨氮是主要污染物。

2.4 2015年地表水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根据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计算公式和各个断面的单因子评价指数, 计算修武水文站、温县汜水滩和获嘉东碑村3个断面在2015年水质COD、氨氮、总磷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结果如图9所示。

从图9中可以看出, 获嘉东碑村的综合污染指数于5~6月变化较大, 对照图8可以推测是由于氨氮指数比较高造成。温县汜水滩和修武水文站的综合污染指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修武水文站综合污染指数10月份之后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对照图6可以推测是氨氮指数比较高造成。综合来讲, 氨氮的严重超标是地表水水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结果与讨论

由上述分析计算可知,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评价法对焦作市地表水资源进行评价, 更能反映客观实际, 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合理性, 这一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符合。

该研究结果表明, 在焦作市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河流的污染程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焦作市近几年大力开展流域综合整治, 实施“目标断面与财政挂钩”等强有力措施, 实现了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流量的实时监控。特别是河流附近造纸和合成氨等行业严格按照国家及省颁布新标准的要求, 进行提标改造, 实施深度治理, COD、总磷和氨氮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三个省控断面的氨氮污染指数仍然处于超标状态, 可以采用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多种技术联合处理对氨氮进行深度处理。

4 结论

通过对焦作市省控监测断面进行年际和月际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结果表明: (1) 3个省控监测断面在2003~2014年中氨氮的单因子污染物指数超标, 但焦作市地表水污染负荷逐年递减,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逐年下降, COD达到水功能区要求, 地表水污染呈减轻趋势。 (2) 2015年在省控监测断面中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单因子污染物指数超标, 获嘉东碑村在5月时综合污染指数突然增大, 超标倍数高达3.35倍, 可能因为河流不断接纳沿途的农田排水等, 同时承纳了焦作市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污染物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总体来看, 焦作市河流的污染程度有所减缓。

参考文献

[1]刘硕勋, 王丹.焦作市水资源评价及需水量预测[J].河南水利南水北调, 2013:30-31.

[2]焦作市环境状况公报[R].焦作.

[3]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S].国家环境保护局,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4]吴义锋, 吕锡武, 何雪梅, 等.不确定信息下的水体污染因子粗糙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6 (4) :136-140.

[5]张征.环境评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韩利, 梅强.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7]王守兰, 武少华.清洁生产评价方法—模糊数学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1:108-112.

[8]彭安华.基于灰色聚类模型的实验成绩评定[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0 (1) .

水质现状评价 第8篇

1 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标准分类[3]

水域环境功能: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 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见表1。

2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水质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单因子指数评价是将每个水质因子单独进行评价, 利用统计及模式计算得出各水质因子的达标率或超标率、超标倍数、水质指数等项结果。单因子指数评价能客观地反映评价水体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可清晰地判断出评价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主要污染时段和主要污染区域。

水体的营养状态主要取决于一系列相关因子的综合作用, 如:N、P等营养盐和SD等。本文采用了金相灿等提出的包括Chla、CODM n、TN、TP和SD在内的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评价各饮用水源地的营养状态[4]。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TLI (Σ) 是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TLI (j) 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Wj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以Chla作为基准参数, 与其它参数的关系见表2。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3 数据分析

以2006年重庆市对12个备用饮用水源水库监测和调查数据为依据, 详见表3。

注:“”表示数据缺失。

3.1 重庆市水库水质现状和分析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为依据, 从表1中可以看出Ⅰ-Ⅴ地表水水质逐渐降低。从重庆市的12个水库监测和调查数据可以得出, p H值在7.59-8.25范围内, 电导在260-582μs/cm范围内, 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DO在7.12-13.5范围内, 其中龙岗水库、新桥水库、东方红水库、两岔水库、马家沟水库、南彭水库的溶解氧饱和率超过100%, 说明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使藻类生长旺盛促使DO表现为过饱和现象;BOD5值在0.3-13.3范围内, 水库编号2、4、6、7、8、9、10达到了地表水Ⅰ类-Ⅲ类, 跃进桥水库、新桥水库、关颈口水库为Ⅳ类, 龙岗水库和两岔水库为劣Ⅴ类;粪大肠菌群范围在0.788103-110103个/l, 跃进桥水库水质类别Ⅳ类, 其余各水库为Ⅱ类;CODcr水库编号1、3、4、9、10、12高于水库2、5、6、7、8、11, 其值在10-47.1范围内;NH3-N含量都较低, 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Ⅱ类标准, 数值在0.057-0.401范围内;TP含量达到了Ⅰ类、Ⅱ类水平, 数值在0.013-0.067 mg/l;

TN含量范围在0.778~4.12mg/L, 新桥水库、两岔水库、福寿岩水库、跃进桥水库和藻渡水库为劣 (Ⅴ类) (>2.0mg/L) , 其余水库仅能达Ⅲ~Ⅴ类 (1.0~2.0mg/L) 水平。大多数环境研究认为, TP、TN在水体中含量分别达到0.02 mg/l、0.2 mg/l时, 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较大, 12个水库中只有藻度水库、跃进桥水库低于限制值, 其余水库水体均高于了发生富营养化的标准。

3.2 小结

一般认为Chla大于78mg/m3为严重富营养, 在11-78 mg/m3为富营养, 在3-11 mg/m3为中营养, 小于3 mg/m3为贫营养。根据以上评价标准:新桥水库、两岔水库、南彭水库、马家沟水库、东方红水库、龙岗水库、福寿岩水库、藻度水库等都达到了富营养化以上水平;跃进桥水库、关颈口水库、迎龙水库达到中营养;杨家磅水库为贫营养。

4 产生水质现状的原因分析

(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养殖业利益驱动, 重庆市的养殖业由分散型向企业化、专业化发展, 规模逐渐变大, 养殖企业逐渐增多, 畜禽养殖场或专业养殖大户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 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进入水库。

(2) 近年来重庆水产养殖得到大力发展, 部分水产养殖业主为追求高产, 向水体中投放大量畜禽粪便以及饵料以提供鱼类生长所需的养分, 为水体中藻类生长提供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肥水性网栏养殖使水库水质进一步恶化。

(3) 重庆市区附近的农村, 施用化肥、农药, 没有被有效降解部分随着地表径流注入水库, 还有未利用的畜禽粪便也最终流入水库, 对水库的水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 重庆市是一个老工业基地, 耗水量大, 污染严重[5], 产业结构是机械、化工医药、冶金等工业为主, 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 废水成分复杂, 给城区水库的污染治理增加了难度。

(5)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沿江堆放的垃圾、大量的生活污水和沿江船舶污水只经过简单处理或无处理直接排入水库, 对作为饮用水源的水库的水质产生较大的危害。

(6) 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地表径流污染逐渐突出, 城区的盲目开发和附近城郊的不合理耕作, 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严重, 带入大量的N、P、K物质, 水体面源污染严重。

(7) 三峡水库成形后, 水流变缓, 营养盐的积累, 水体中的藻类更容易生长繁殖, 增大水库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5 保护水库水源的对策

(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安全饮水意识[6]。加大饮水安全的宣传力度, 特别是对饮用水源地上游的居民,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 积极进行水源地的生物防治和生物修复工程[7]。在水源地上游河道进行河道边缘生态恢复, 保护上游排污口并划定保护区, 在保护区内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对上游的尾矿坝进行安全管理。

(3) 加强农舍管理的农田退耕, 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将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逐渐转化为水源涵养林地, 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水产养殖。

(4) 加大重庆市的污水处理力度, 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中水回用率, 通过扩建、改造升级污水处理厂, 削减水污染物排放。

(5) 政府要建立经济补偿政策, 因水源区保护限制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降低, 应给予经济补偿。积极开展水资源服务生态补偿, 逐步建立与其它城市的联运补偿长效机制, 以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的补偿模式, 补偿资金向限制农业的水源上游转移支付, 达到生态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景红张晟陈玉成等重庆市水库富营养化调查和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05.8第19卷第4期

[2]张晟李崇明重庆城区水库型饮用水源富营养化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 (2) :90-92

[3]刘伟生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2007年版) [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第四章:84-85

[4]金相灿屠清英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 286-302

[5]彭昱重庆水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重庆环境科学[J]200212第21卷第6期

[6]陈刚才乔倩马宁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调查与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 :175-179

水质现状评价 第9篇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城市发展,大量工业、生活污水排入故黄河,故黄河市区段水质急剧恶化,河水变黑发臭,鱼类也逐渐绝迹。自2003年以来,相关部门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故黄河市区段进行综合整治,对河床进行彻底疏浚,在沿线铺设截污管线,投放大量鱼苗等。经过监测,至2008年,故黄河徐州市区段水质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1 2008年水质现状评价

1.1 评价区域及数据来源

本次水质现状评价,采用2008年1~12月份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1#~3#例行监测断面数据。

1.2 评价标准及方法

按照《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故黄河徐州市区段水质执行地表水Ⅳ类标准,即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2]。

本次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单项指标超标率统计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3种方法。

(1)单因子标准指数法

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评价断面所有参评项目(全年平均)均值对应的最低水质类别,即为断面该年达到的水质类别。

(2)单项指标超标率统计法

(3)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型)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型)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为综合污染指数;n为参评污染物个数;Pi=Ci/Cio,其中Ci,Cio分别为第i个污染物实测浓度与其对应的评价标准值,单位均为mg/L。

污染分担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Ki为第i个污染物的污染分担率;Pi为第i个污染物的污染指数;P为评价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水质污染程度分级划分依据见表1。通过对各参评污染物的污染分担率(Ki)由大到小排序,确定影响断面水质的主要污染物种类。

1.3 水质现状评价及分析

根据2008年故黄河徐州市区段3个监测断面1~12月例行监测数据统计评价:各监测断面2008年均达到其水域功能区划地表水Ⅳ类水质的要求;3个监测断面参评16项污染指标全年超标率均为0;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型)评价,3个断面均为轻度污染,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是5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等。具体评价结果见表2。

2008年故黄河市区段水质已能满足其水域功能地表水Ⅳ类水质的要求,各监测断面16项参评指标全年超标率均为0.0%,其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型)评价均属轻度污染的范畴,影响故黄河市区段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5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

2 故黄河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2.1 变化趋势定量分析[3]

本文采用Daniel的趋势检验,衡量故黄河市区段水质污染变化趋势有无显著性意义,它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列出时间周期Y1,Y2,Y3,,YN和它们的相应值X(即年均值C1,C2,C3,,CN),由小至大排列,统计检验用的秩相关系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rs为秩相关系数;di为变量Xi和变量Yi的差值;Xi为周期I到周期N显示值由小到大排列的序号;Yi为按时间排列的序号。

将秩相关系数rs的绝对值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统计表中的临界值Wp进行比较。如果rs>Wp,则表明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如果rs为负值,则表明为下降趋势;当N=5时,在可信度为0.05水平上,临界值(Wp)为0.900。

2.2 故黄河污染变化趋势分析结果

故黄河市区段3个断面及市区段整体2004~2008年的综合污染指数、水质类别见表3.对表3所列数据并进行秩相关系数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注:在a=0.05,N=5时,rs临界值(Wp)为0.900。

由此可见,故黄河市区段2004年以来水质逐渐改善,各监测断面及市区段整体水质污染变化趋势均呈现下降趋势,除3#断面检验为下降无显著意义外,其余断面经检验下降均有显著意义。

3 结论与建议

2008年故黄河徐州市区段水质已能达到其水域功能区划要求的地表水Ⅵ类水质要求,即满足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水质。其各断面水质污染变化趋势自2004年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除3#断面经检验下降无显著意义外,其余断面下降有显著意义,且水质类别也由2004年的劣Ⅴ类逐年好转至2008年达到地表水Ⅳ类要求。

故黄河徐州市区段是典型无自然地表径流补给的城市景观河流,仅以天然降雨与不定期的人工调水为水源补给,其水体自净与缓冲能力较差,水生生态系统脆弱,极易遭到破坏。首先,必须定期开展河道疏浚与生态调水工作,增强故黄河市区段水体自净与缓冲能力。其次,必须加强故黄河市区段沿线截污管网的管理与维护,确保沿线生活、工业废水不再排入河道。最后,应加强故黄河市区段水环境质量改善与水生生态系统修复等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并根据科研成果及时调整其综合整治计划,切实改善故黄河市区段水环境质量,修复、完善其水生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刘贵喜.徐州城区故黄河景观综合治理工程地质生态环境调查研究[C].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19-924.

[2]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水质现状评价 第10篇

关键词:南通市;增养殖区;水质评价;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S967.2;X82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2-0356-04

收稿日期:2015-08-2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BAC07B03)。

作者简介:黄强(1982—),男,江苏丹阳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环境与渔业生态环境研究。Tel:(0513)83549590;E-mail:q_huang1982@sina.com。江苏省南通市浅海滩涂可利用开发面积达 12.3万 hm2[1],养殖品种涵盖条斑紫菜、文蛤、泥螺等,已形成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2-3]。近年来,随着海岸带经济和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营养物质的大量输入使水体中营养盐体积分数快速提升,进而导致养殖海区富营养化[4-5]。同时,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不断积累,附生性藻类大量孳生,严重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6]。研究南通市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的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特征,确定污染因子,进而改善养殖海域环境,调整养殖产业布局,已成为保持南通市海水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南通市启东市贝类增养殖区、如东县紫菜增养殖区进行连续3年共计9个航次的生态环境调查。针对环境调查结果,采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分别对2个养殖区不同时期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水质与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确定不同时期各养殖区的主要污染因子。水质评价及因子分析结果对该养殖区的养殖产业规划及水质修复具有指导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与测定

于2012—2014年对南通市重点海水增养殖区(121°35′~121°42′E,32°08′~32°32′N)水质进行监测,分别在如东县紫菜重点海水增养殖区、启东市贝类重点增养殖区各设置7个采样站位(图1)。根据养殖期,分别于8、9、10月在启东市贝类重点增养殖区进行监测,并于3、4、5月在如东县紫菜养殖区进行监测。采样工作于每月小潮平潮期进行,采集水面下15~20 cm的表层水,每站位平行采集3瓶水样,每瓶 500 mL,并使用HANNA型快速分析仪测定表层水温、pH值、盐度、溶解氧。水样于4 ℃下运至实验室,按照《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技术规程》中的分析方法进行水质监测[7],测定指标为活性磷、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

1.2水质评价

1.2.1水质综合评价采用海水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分别评价贝类、紫菜增养殖区的海水环境状况,该评价方法利用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性无机氮(DIN)、溶解性无机磷(DIP)、溶解氧(DO)4项水质指标。该方法综合考虑水体中有机、无机污染指标,比单因子评价方法更全面地对水质进行评价,计算方法为:

A=COD/COD0+DIN/DIN0+DIP/DIP0-DO/DO0。

式中:COD、DIN、DIP、DO分别为4项水质指标的实测浓度,mg/L;COD0、DIN0、DIP0、DO0分别为该评价指标的标准体积分数, 对应值分别为3.000、0.100、0.015、5.000 mg/L。根据计算结果,参照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中规定的评价分级表对海水污染状况进行评价[8]。

1.2.2因子分析采用R型因子分析法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及相关性分析,计算各因子的贡献率、载荷矩阵、因子得分,确定各因子的相关性,最终确定不同时期各养殖区的主要污染因子[9]。

2 结果与分析

2.1水质监测结果

将各站位现场测定指标温度、pH值、盐度与室内测定指标活性磷含量、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含量、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含量分别求平均值,作为该养殖区当月指标值,以各月平均值代表本年度指标值,从而得到各指标在不同年份的平均值及波动范围(表1)。

2.2水质评价结果

由养殖区海水有机污染评价指数计算结果(图2)可知,贝类增养殖区各月份均受到污染。其中,2012年8—9月A值为3.42~4.32,均值为3.98,呈升高趋势,参照水质分级表可知,2012年8月水质为中度污染,2012年9—10月为重度污染;2013年8—10月,贝类增养殖区A值均在4.00以上,表明2013年养殖区水质为严重污染;2014年8—10月,贝类增养殖区A值分别为2.16、3.13、1.85,均值为2.38,表明2014年8—10月贝类养殖区水质整体呈轻度污染。

nlc202309030835

由水质评价结果(图3)可知,紫菜养殖区水质均受到污染。其中,2012年3月A值达到10.03,大幅高于其他月份,表明该月份紫菜养殖区严重污染;2013年4月A值达到 4.35,水质严重污染;其他月份水质基本为轻度以下污染。

2.3水质成分因子分析结果

采用SPSS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分别从贝类养殖区、紫菜养殖区监测数据中提取4、3个主因子,并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2、表3)和不同因子在主因子上的得分情况(表4、表5)。

2.3.1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由表2可知,贝类养殖区4个主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已达到92.01%,可有效反映养殖区的水质状况[10]。第1主因子正方向载荷盐度、溶解氧、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载荷系数分别达到0.848、0.957、0.911、0.916,均接近于1,表明盐度、溶解氧、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而负方向不载荷指标。第2主因子正方向载荷亚硝态氮、活性磷,载荷系数分别达到 0.949、0.830,表明亚硝态氮与活性磷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负方向载荷叶绿素a,载荷系数为-0.767,接近于-1,由于亚硝态氮、活性磷、叶绿素a分别位于第1主因子的正负轴,因此亚硝态氮、活性磷、叶绿素a之间存在较好的负相关。第3主因子正方向载荷pH值、化学需氧量、氨态氮,三者之间呈正相关。第4主因子仅正方向载荷温度。

各主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率依次为33.74%、27.03%、20.01%、11.24%,由此可得引起贝类养殖区水质变化的指标主次程度。第1组为盐度、溶解氧、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第2组为亚硝态氮、活性磷、叶绿素a;第3组为pH值、化学需氧量、氨态氮;第4组为温度。今后对贝类增养殖区水质监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盐度、溶解氧、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4个变化较大的水质指标上。

由紫菜养殖区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表3)可知,第1主因子正向载荷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载荷系数分别为0.936、0.869、0.843;负向载荷温度、叶绿素a,载荷系数分别为-0.753、-0.727,表明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呈正相关,温度与叶绿素a呈正相关,而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与温度、叶绿素a呈负相关。第2主因子正向载荷硝态氮,载荷系数为0.648;负向载荷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载荷系数分别为-0.878、-0.948,表明化学需氧量与亚硝态氮呈正相关,而硝态氮与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呈负相关。第3主因子正向载荷pH值、盐度、溶解氧,载荷系数分别为 0.927、0.908、0.834,表明pH值、盐度、溶解氧呈正相关。

由各主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率可得各水质指标的主次梯度。第1组为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温度、叶绿素a;第2组为硝态氮、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第3组为pH值、盐度、溶解氧。今后对紫菜养殖区水质监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温度、叶绿素a 5个变化较大的水质指标上。

2.3.2因子得分由表4可知,对于第1主因子的得分,2013年8、9、10月为较高的正值,分别为0.546、1.538、1.426分,而2014年因子得分均低于-0.500分。第1主因子正向载荷因子为盐度、溶解氧、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因此这4个水质因子在2013年具有较高值,而在2014年具有较低值。由第2主因子的得分可知,亚硝态氮、活性磷在2012年9、10月及2013年8月具有较高值,在2014年9、10月具有较低值;叶绿素a在2012年9、10月及2013年8月具有较低值,在2014年9、10月具有较高值。由第3主因子的得分可知,pH值、化学需氧量、氨态氮在2012年8、9月具有较高值,在2014年8月具有较低值。由第4主因子的得分可知,温度在2014年8月具有较高值,在2012年10月具有较低值。

贝类养殖区海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8月水质受到中度污染,结合因子得分可知,此时海水污染主要由化学需氧量、氨态氮引起;2012年9月水质重度污染由亚硝态氮、活性磷、化学需氧量、氨态氮引起;2012年10月水质重度污染由亚硝态氮、活性磷引起;2013年8月水質重度污染由亚硝态氮、活性磷引起;2013年9、10月水质重度污染由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引起。

由表5可知,对于第1主因子的得分,2012年3月具有较高的正值2.500,而2014年5月具有较低的负值 -0.817分。第1主因子正向载荷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因此这3个水质因子在2012年3月具有较高值,在2014年5月具有较低值。由第2主因子的得分可知,硝态氮在2013年4、5月具有较高值,而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在2013年3月具有较高值。由第3主因子的得分可知,pH值、盐度、溶解氧在2013年3、4、5月具有较高值,在2014年3、4、5月具有较低值。

紫菜养殖区海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3月水质受到重度污染,结合因子得分可知,此时海水污染主要由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引起;2013年4、5月水质污染由硝态氮引起。

3结论与讨论

养殖区污染已成为海水养殖普遍存在的问题。天津市汉沽贝类增养殖区有机污染程度较高、营养盐超标严重;厦门市同安湾内的养殖区出现海水富营养化状况[11-12]。南通市重点增养殖区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各养殖区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污染呈现出一定时空差别。2012年9—10月及2013年8—10月,贝类增养殖区水质严重污染;2012年3—4月,紫菜增养殖区水质严重污染,水质状况已无法达到健康养殖的要求。养殖区水质年度变化趋势表明,2012—2014年贝类、紫菜增养殖区的水质整体呈好转趋势。

不同养殖区因养殖品种及环境条件的差异,其污染因子也不同。广东省流沙湾贝类养殖区的主要污染物质为石油类,浙江省舟山市丁嘴门海水养殖区则表现为氮、磷为主的水体污染[13-14]。本研究结果表明,南通市贝类重点增养殖区的污染因子为亚硝态氮、活性磷、化学需氧量、氨态氮、硝态氮;紫菜养殖区的主要污染物为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而贝类养殖区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可见,南通市重点增养殖区主要受氮、磷污染,这与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结果一致[15]。

nlc202309030835

养殖区污染来源包括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根据南通市海水重点增养殖区的养殖品种及养殖方式,该海域不存在投饵导致的内源污染,因此该海域主要为外源污染[16-17]。已有研究表明,该海域外源污染的输入途径包括沿海污水的直排入海、长江北上流、降水等[18-19]。实现南通市重点增养殖区养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降低海区氮、磷营养水平作为首要目标。可控制和削减直排入海污染,通过栽培大型海藻等生物修复手段降低水体中已有营养物质,从而优化水体,确保健康养殖[20-22]。

参考文献:

[1]李绪元,周永平. 百里滩涂展新容-南通市滩涂开发利用见闻[J]. 海洋开发,1986(2):71-72.

[2]范可章,孙国铭,陈爱华,等. 江苏南部海域文蛤增养殖区底质中硫化物及其与COD的关系[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90-94.

[3]周国平. 如东年鉴[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1-308.

[4]黄通谋,李春强,于晓玲,等. 麒麟菜与贝类混养体系净化富营养化海水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419-424.

[5]Wilfart A,Prudhomme J,Blancheton J P,et al. LCA and emergy accounting of aquaculture systems:towards 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3,121:96-109.

[6]詹文毅,王南平,叶辉,等. 江苏如东文蛤大面积死亡原因探究[J]. 海洋水产研究,2003,24(4):62-65.

[7]国家海洋局. 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技术规程[S].2002.

[8]GB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S].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9]李占东,林钦,黄洪辉,等. 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域水质评价及因子分析[J]. 海洋水产研究,2005,26(3):35-40.

[10]Vidal M,Lopez A,Santoalla M C,et al. 2000.Factor analysis for the study of water resources contamination due to the use of live stock slurries as fertilizer[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45(1):1-15.

[11]何荣,张秋丰,牛福新,等. 天津汉沽贝类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 水产科学,2014,33(7):455-458.

[12]林涛. 厦门市近岸海域主要水产养殖区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J]. 福建水产,2013,35(3):218-225.

[13]柯常亮,王增焕,李刘冬,等. 广东省流沙湾贝类养殖环境质量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11(1):336-338.

[14]何东海,王晓波,朱志清,等. 赤潮多发期岱山丁嘴门增养殖区海水水质分析与评价[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3):61-64.

[15]国家海洋局.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R]. 2013.

[16]国家统计局.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R]. 2010.

[17]罗锋,李瑞杰,朱宇新. 苏北辐射沙洲海域水文特征与COD潮扩散计算分析[J]. 海洋湖沼通报,2007(增刊1):23-30.

[18]简慧兰,秦洁. 苏北浅滩“怪潮”灾害预警报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11):49-50.

[19]Ferreira J G,Saurel C,Lencart E,Silva J D,et al. Modelling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inshore and offshore aquaculture[J]. Aquaculture,2014,426-427(1):154-164.

[20]Huo Y Z,Wu H L,Chai Z Y,et al. Bioremediation efficiency of Gracilaria verrucosa for an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system with Pseudosciaena crocea in Xiangshan harbor,China[J]. Aquaculture,2012,326-329(1):99-105.

[21]Kinne P N,Samocha T M,Jones E R. Characterization of intensive shrimp pond effluent and preliminary studies on biofiltration[J]. Aquaculture,2001,63(1):25-33.

[22]Yang Y F,Fei X G,Song J M,et al. Growth of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 and its effects on nutrient removal in Chinese coastal waters[J]. Aquaculture,2006,254(1/2/3/4):248-255.楊炜迪,高婷,朱建宁,等. 几种牧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2):360-364.

水质现状评价 第11篇

现以安徽省某农村地区7个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对涉及的水质基本项目、补充项目和部分特定项目进行连续调查监测,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水质状况作出评价,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为环境管理决策部门制定改善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的政策或办法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

1.1 监测点位基本情况

选取安徽省某农村地区有代表性的7个饮用水源地为监测取样点,按照取水地点所属区域分别为:城关、太白、湖阳、薛津、大公圩、陈山和博望,各监测点位分布见图1。

7个饮用水源地的平均取水量1.48104 t/d,供水范围1 189 km2,受益人口57.8万人,取水水域涉及长江、3条内河及1座水库,具体情况见表1。

1.2 监测频次和分析项目

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为期1年,每月在7个饮用水源地取样一次,共取水样12次。分析项目包括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4个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5个补充项目和前35个特定项目,共64项。

2 评价方法

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评价区域内各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作出评价,评价标准按GB 38382002表1中Ⅲ类、表2和表3前35项的规定限值执行。评价公式如下:

单项污染指数:Ii=Ci/ Soi

式中:

Cii单项评价因子的年平均浓度值,mg/L(粪大肠菌群 个/L);

Soii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值,mg/L(粪大肠菌群 个/L)。

Ii <1未污染,Ii>1污染。溶解氧污染指数评价方法与之相反。

内梅罗(N L 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其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

Pjj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综合定性评价指数;

Cii评价因子的年平均浓度值,mg/L(粪大肠菌群 个/L);

Soii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值,mg/L(粪大肠菌群 个/L);

ni饮用水源地的监测项目数,i=1,2,,n。

饮用水源地水质定性描述评价见表2。

3 调查结果与评价

3.1 调查结果

通过对7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连续1年的监测,得到的原始数据量非常大,由于篇幅所限,不便一一列出,在此按GB 38382002中的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部分特定项目3个方面(表中简称为基本项目、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进行结论性的描述,具体结果见表3。

3.2 单项污染物评价

根据单项评价因子监测结果的年平均值,计算单项污染指数Ii,并将评价结果列于表4中(其中基本项目一栏只列有污染的因子,其他未污染因子没有列入)。

3.3 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

计算评价区域内7个饮用水源地各评价因子的年平均浓度值,采用内梅罗公式计算水源地水质的综合定性评价指数Pj值,按照饮用水源地水质定性分级表,对评价区域的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定性描述评价,结果见表5。

4 原因分析与对策

根据上述调查和评价结果发现,江、河水源地的溶解氧和粪大肠菌群出现未达标的现象,水库水源地的总氮时有超标;7个水源地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制;水质综合评价结论是城关、太白、薛津、大公圩和博望5个测点为优,湖阳和陈山2个测点为良好。溶解氧未达标的现象大多出现在6~8月,这是一年中气温较高的月份,水温也相应升高,一般情况下水温升高溶解氧降低,但并不是所有测点都出现未达标的现象,因此还是存在一定的人为干扰因素。经现场查看发现取水点离岸边较近,附近有一些水草未清除,有少量生活污水排入,加之水温上升,致使水体溶解氧未达标;粪大肠菌群的超标现象出现在6~9月,也是气温较高的月份,经现场调查,与附近农村水产、畜产养殖及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一方面有养殖和生活污水排入,另一方面在水边随意丢弃垃圾和其他杂物,对水体造成一定污染;陈山水库的总氮时有超标,主要与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面源污染有密切关系,加之水库水源流动性较差,周围农田施肥灌溉,经雨水冲刷流入水库,导致该测点在水质单项评价中,总氮出现超标的情况。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农村经济发展对饮用水源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提出以下对策供参考:

(1) 设立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主要包括长江、姑溪河、青山河等江河取水口上下游1 000 m和陈山水库1 500 m范围内,禁止新建、改建和扩建一切养殖场,控制和削减畜禽饲养总量,对已产生的畜禽粪便进行治理并达标,到2012年底全部实现禁养。同时定期清除保护区内水草和其他垃圾,并对生活污水进行截污。

(2) 将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作为农药、化肥重点控制区,着重限制农药化肥的施用强度,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来防治污染,使农药、化肥的施用强度达到国际安全线以下。

(3) 控制农村生活污染,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从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空气三方面进行防治,主要措施有:采用生态厕所,推广利用沼气池处理人畜粪便;对生活垃圾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鼓励采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推进农村节能。另外要加快农村适用污染治理技术开发与示范推广,加大资金投入,在农村开展环境教育等[3]。

(4) 对现有乡镇企业的生产方式和排污情况进行彻底排查,重点控制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对超标排放的企业应限期治理直至关停。同时坚决杜绝城市重污染行业、产业向农村转移,特别是产生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的行业,以避免对农村饮用水源地及整个农村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

摘要:对安徽省某农村地区7个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状况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监测,监测项目涵盖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部分特定项目。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作出评价并分析原因。结果表明:江、河水源地的溶解氧和粪大肠菌群出现未达标的现象,水库水源地的总氮时有超标;7个水源地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浓度都低于标准限值;水质综合评价结论是5个水源地为优,2个水源地为良好。

关键词:农村地区,饮用水源地,调查,评价

参考文献

[1]王传元.农村水源污染症结难解?[N].中国环境报,2010-05-03(2).

[2]查玮.农村污染连着饭碗[N].中国环境报,2010-03-15(1).

水质现状评价范文

水质现状评价范文(精选11篇)水质现状评价 第1篇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站位在洪泽湖敞水区、主要出入湖口、网围养殖区布设20个水质监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