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北大演讲
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北大演讲(精选3篇)
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北大演讲 第1篇
闵校长、许校长,感谢你们热情弥漫的讲话,感谢你们对我所表示的热情友好,也感谢你们对哈佛大学代表团表示出的热情友好。
我相信,哈佛大学代表团这次北京之行是有史以来我们访问中国最大的代表团。我以为,这表明了中国在21世纪的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这也表明了我们共同的努力:寻求知识,教书育人。能来到中国和全球最好的大学之一访问,我感到万分激动。更令我兴奋的是我能有机会与这么多的学子谈谈他们将要继续的这个世界。
假如你们认真思考我们在大学所做的一切,假如你们能认真思考全球化这一现象,我想我们今天的特殊地位和全球化现象已清楚地表明全球正在进行一种深进的转变。这就是:与之前相比,知识对人类活动的每方面来讲都变得越来越重要。想想我们四周的一些例子。我坚信,两个世纪以后,当今天所发生的一切被载进史册的时候,柏林墙的倒塌和冷战的结束只能在历史书中被放在第二位。被放在第一位的应当是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中,十几亿或是近二十亿人迈进了现代化的社会;是十年之内人们的生活水平双倍的增长,而且又是在十年之内亿万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增长。我相信,在人类历史的第二个千年,这一事件足以与文艺复兴和产业革命相媲美。
这些增长的中心是甚么?这个中心是中国。中国在近两个世纪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中心也是知识,是知识的传播和分散,由于在欧洲和北美洲根本找不到一个国家能象中国一样在上一个十年当中和上上一个十年中有如此快的增长速度。
这反映了现代科技为融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这也反映了知识的气力。有些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人类历史阶段,科学有能弄明白疾病产生进程的潜力。在我们在坐的人能看到的日子里,科学有潜力在每个份子的层面上弄明白是甚么地方出了毛病,是甚么让人类痛苦和死亡,并且能发现一些可操纵的方式,找到治疗这些疾病的办法。在我们活着的这一时代,我们能够比其它任何人类历史上的时代更有能看到医学进步发展的潜力。
这一切还与甚么有关呢?它还与知识的增加有关。我们知道知识是在不断增加,知道学术研究的进程,也知道知识在寻觅其实在不明显的用处的进程。我们知道善于发现新奇事物这类天赋的作用;我们也知道各种机构的作用。
让我对知识进行一个总的评论,这就是,你根本没有办法说出最有用的知识是从何而来的,你没法猜测它来自何处;你也没法设计一些程序来找到最有用的知识的情势是甚么。
让我给大家举两个截然不同的例子。或许从某些方面来讲,我们在大学教授的最抽象的科目是数学。或许在数学领域中被应用的最少的是数字理论,即对数字的研究。你们中间任何一个发过email的人都会从在近二十五年中发现的数字理论中获益,由于关于素数(译者注,术语:只能被1和该数本身整除的数)的研究是编码计算程序的基础,这类计算程序是今天每方面的电子通讯和电子交换的基础。这些,都来自于我们所具有的最抽象的一类知识。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与此完全不同的例子。这个例子来自于局势很困难的那部份世界,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今天我们举这个例子仿佛有些希奇。这些年来,美国对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就是1978年在戴维营就中东冲突在以巴双方达成的协议。很明显,我们实在不是今天中东地区和平的唯一途径,但是那是通向稳定的重要的一步,据参与过这次谈判的人说,我们的总统所具有的一种能力是他能促进以巴和平的关键。这类能力就是他能从每个被争议地点的《圣经》名称及其在《圣经》中的作用谈起。对宗教的研究和对2000年前历史的研究,看来抽象和深奥,然而,这些知识对一个关键的、实际的成绩来讲是很重要的。
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北大演讲 第2篇
康健:我们最大的希望是打破高分神话, 打破唯分数论。之前有学生形容过“三年地狱, 一生天堂”, 他们被灌输的思想是只要在高中煎熬几年, 之后的生活就会一片美好。这样一来, 我们倒是给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可我们没有给他们自由发展的权利。为了之后的天堂, 孩子们就要在学校千篇一律地学习, 做自己不喜欢的练习题。他们没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没有选择的权利, 一般都是孩子学习, 家长在一旁拿张大白纸算出来你能考多少分、要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这扼杀了孩子寻求个人发展的权利。
同时, 我们希望打破考试的局限性, 给孩子更多空间。以前的科举选出来的人都会考试, 其他方面却不一定能达到标准。但我认为人才是培养, 不是筛选, 考试的最终目的不是选拔, 而是培养多元化人才。这次改革是一个突破口, 我们要先突破这个框框。如果一直说这些改革是不好的, 就不去做, 那我们只能画地为牢。
前一段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却没有找到好的突破点。自主招生有可能转变成“二高考”, 联考倒是省事, 各个学校像去“抓壮丁”一样抓状元, 导致高分崇拜, 引起了学校之间的矛盾。其实有状元资格的人应该有上百个, 但最后考试时10万考生排成一队, 死活要排出个状元来。
当然, 我们的建议是有前提的, 我们尊重三点:第一, 现在高考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公平性;第二, 基础教育是在不断发展的;第三, 对高分学生的评价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在信件发布的前一天, 我们大家还在商量信件发布后的反应, 肯定会有争议, 教育是在不断谩骂中进步的, 我们不在意批判和否定, 只要过程是真实的, 就一定有价值, 就怕过程是空虚的, 是炒作。
《中国教师》:您是11位教授中最特殊的一位, 因为您做过8年的北大附中校长, 作为校长您是怎么看待这次改革的?
康健:这8年的基层工作给我很多实践上的启发, “教育”和“招生”, “考试”和“学习”, 谁为本?是按照考试的科目去学习, 还是按照学习的内容去考试?大学的专业和中小学的科目是不对应的, 现在高考科目的覆盖面非常有限, 有些学生入学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报的专业是干什么的, 这次提案是先突破教改的框框, 用面试搭建一架由窄到宽的桥梁, 同时注重互动交流和自愿选择。
我以前问过学生是否有自己的人生或职业理想, 但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理想, 都是家长说要如何就如何。比方说, 北大附中有个孩子有些偏科, 但对国际政治的理解特别深刻, 初高中没有国际政治这个专业, 这孩子的天赋也就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不是选拔出来的。中国那么多搞实验的学校, 都是在做高考实验, 但在教育普及化的平台上都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提出面试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框架的突破, 相对来说, 只要有更合理的办法, 就是一种改变!
《中国教师》:这封信一经公开, 引来了社会上的各种质疑, 您能说说为什么要面试, 这个面试的标准如何制订, 又如何保障面试的公平呢?
康健:高考分数的绝对性倒是保护了很多人, 但是个人的选择程度低, 面试给了学生表达自己理想的机会。而且现在高校专业多是学术化的, 很少有动手的, 面试也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思路。
至于社会上有人反映, 面试对农村孩子是不公平的,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避免:每个人都抽一道题, 给一个小时让他们列提纲、列思路, 然后把写到纸上的提纲思路交给面试官看, 这样我们不仅看他们面试中的表达, 也通过写出来的提纲和思路来看他们的思维逻辑, 避免农村孩子不善表达所导致的劣势。同时, 面试的时候我们不仅注重学生的思路、品德、逻辑、层次和解释能力, 还注重他们在面试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所喜爱专业的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 以及社会责任感等。
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北大演讲 第3篇
“最近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形势呈现出乐观迹象。但是,经济挑战不是短期内形成的,经济的复苏需要时间。”劳伦斯·萨默斯是在奥巴马政府当政将满半年之际阐述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经济政策走向的。
7月17日,行人从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摩根大通公司外经过。当日,美国两大银行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相继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结果显示两家银行盈利均超出市场预期。此外,高盛、摩根大通等美国主要金融机构本周早些时候也宣布二季度获得盈利,从一个侧面证明美国金融机构正在从经济危机的重创中逐渐恢复。
像很多著名人物一样,这位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有着不同寻常的传奇经历。1954年11月30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萨默斯,年仅16岁时便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物理,不久后转读经济。1982年,他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3年,28岁的萨默斯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萨默斯1982年开始涉足公共事务,成为里根政府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1991年,他离开哈佛大学,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师。1993年,他进入财政部,担任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1999年7月,他出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2001年7月1日,萨默斯出任哈佛大学校长。2006年6月,他辞去哈佛大学校长职务。在去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萨默斯担任奥巴马竞选班子的经济顾问。
对于中国来说,这位传奇人物是个老熟人。在成为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之前,萨默斯在分管国际事务的副部长任上曾于1998年1月和1999年2月两次访华。
1999年10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陷入僵局之际,时任克林顿政府财长的萨默斯出现在北京,参加第12次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会议,他带来了克林顿的折中方案:中国先加入再说,美国国会在大选后再批准中国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回到美国后,萨默斯更是在多个场合呼吁美国国会尽快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扫清障碍。
离开政府岗位后,就任哈佛大学校长前,萨默斯曾于2001年3月底出席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哈佛校长任内,他于2002年5月再次访华,受到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接见。
2007年,萨默斯在《金融时报》上撰文警告,中国必须尽快改革包括汇率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措施,否则日本过去“失落的十年”也有可能成为中国的未来。2007年12月,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萨默斯表示,不应当把中国单列为操纵汇率的国家,应当运用多边的策略。萨默斯在接受CNBC电视台访问时表示“世界经济的重心不应当太着重于推动中国实行灵活汇率制度。”
2008年10月初,他针对美国金融拯救计划说,该计划“除了美国纳税人以外,同样有赖于中国以及中东国家的支持”。他声称,美国政府之所以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其用意之一即是向中国保证“美国的证券是安全的”。他把美国救市计划比喻成“巡回演出”,意在向北京证明美国不会崩溃。他说,有迹象表明“中国人很合作”,而这正是美元在危机中得以保持坚挺的原因。萨默斯说:“如果中国决定不再购买更多新的债权,抑或抛掉手中的债权,那么美国的前景将是悲惨的。我们早已知道,中俄印等新兴国家的成长将最终冲淡美国的力量。”
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北大演讲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