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化学法范文
常规化学法范文(精选10篇)
常规化学法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集的68份晨尿标本为分析对象, 将新鲜尿液标本置于10ml的塑料试管中, 由专业人员看管并处理。其中男41例, 女27例, 年龄10~75岁, 平均年龄 (41.9±6.4) 岁。对本组收集的68份晨尿标本均采用常规化学法和尿分析仪进行检验。
1.2方法
对收集的尿液先采用尿分析仪检测, 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对机体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尿蛋白情况准确记录。然后采用沉渣镜检法, 如使用加热醋酸法检测机体尿蛋白;对于白细胞和红细胞进行检测时, 具体步骤如下:取混匀后的10ml的尿液标本, 将其放到10ml的尖底离心管中, 离心5min, 倾去上清液, 然后保留0.2ml沉渣, 在镜检片上涂抹, 然后对白细胞与红细胞结果进行记录。需要注意的是, 检查过程中尿液沉渣留置时间应当控制在1h之内, 避免对检测结果带来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若P<0.05, 说明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 两种方法在临床检验中, 白细胞检验率、红细胞检验率以及尿蛋白阴性检验率差异均不明显, P>0.05。两种检测方法所得到的尿蛋白符合率达98.53% (67/68) , 红细胞符合率达97.06% (66/68) , 白细胞符合率达95.59% (65/68) 。
3 讨论
尿液红细胞、白细胞检测的重要价值在于能有效地诊断和鉴别泌尿系统疾病。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通过光学原理和试剂垫呈色反应结合检测红细胞, 利用Hb过氧化氢活性释放新生态氧的特征, 但易受到细菌、肌红蛋白、易热酶因素的影响使特异性降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新型医疗设备、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普及, 怎样确保实验室检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已成为我国各大医院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在医院尿常规检测中, 尿分析仪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 与常规化学法之间的检测、应用价值比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
尿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及蛋白质等, 通过尿常规检查, 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更好地指导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3]。沉渣镜检法的过程是完全在显微镜下进行的, 优势在于能够使检测者更加真实、直观地观察细胞等有形成分的呈现, 为细胞等有形成分借助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直接显示在镜下提供了可能性, 能够较为真实的表现出红细胞形态及数目, 与此同时, 实现这些病理情况的准确鉴别, 也正因如此, 无论尿分析仪技术如何先进, 始终无法取代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技术。然而沉渣镜检法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主要包括检测步骤繁琐、效率较低、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影响和干扰因素。和其相比, 尿分析仪的优势主要在于: (1) 检测所需要收集的人体尿量相对较少, 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结果; (2) 临床报告以半定量模式为主要模式, 在临床上多数疾病治疗前、后对比中都可以发挥出较高的参考作用; (3) 尿分析检测带有一定的程序化和标准化特征, 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还可以防止目测误差问题的发生[4]。但与此同时, 该方法的弊端也非常明显, 由于其属于一种化学定性的过筛方法, 所以检验时对尿中的球蛋白以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重要指标存在不能顺利检出的问题。与此同时, 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 比如菌尿、肌红蛋白均可能发生假阳性现象, 维生素C也可能发生假阴性。
从本文结果看, 两种检测方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尿蛋白阳性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同时临床联合两种方法协同作用, 能够起到互补作用。基于此, 在临床尿常规检测中, 必须充分掌握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在尿常规检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以产生一种协同效果, 提高阳性检出率。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集的68例晨尿标本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别实施尿分析检验和常规化学法检验, 对比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在临床检验中, 白细胞检验率、红细胞检验率及尿蛋白阴性检验率差异均不明显, 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中, 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检验各有优劣,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应该将两者结合使用, 可提高临床阳性检出率。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常规化学法,尿分析仪,应用对比
参考文献
[1]胡永翠, 张志梅.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结果比较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 (22) :56-57.
[2]赵敏, 李新玲.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4) :79-80.
[3]刘腊军.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4) :865-866.
常规化学法 第2篇
教案:
1、优点:通过检查发现大部分老师能认真备课,基本无缺落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数量足,规范,质量高,老师能够做到备周前课。(2)教案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书写全面,并有详细的教学反思,有较高的价值。
(3)个别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新颖的设计及精辟的反思。(4)备课从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能体现新的理念,能注重学法的指导。(5)基本上能做到备教材、备学生。
2、改进的地方:
个别老师教案中无单元复习教案,个别老师的课时无反思或反思力度不够,思想不够深刻现象。上课:
1、优点:
(1)所有教师均能带教案上课,做到了课前备课。
(2)大部分教师能学校要求的教学模式规范上课,在规定的时间内授完新课内容并能完成堂堂清。
(3)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握住课堂的重点、难点。不足:
(1)个别教师课堂要求不到位、不规范,导致课堂有个别学生睡觉、说话现象的发生。
(2)个别教师课堂上把握不住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及中考考向导致课堂重难点不突出。作业设置及批改:
1、优点:
(1)大部分老师作业设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并且能做到全批全改。
(2)有的老师批改细致,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更正,对作业的评价语言有激励性作用,做到了对知识的巩固和学生的激励作用。(3)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能及时更改,多数学生书写认真规范。不足:
(1)有少部分老师的作业批改次数虽达到要求,但没有及时批改。(2)个别老师批改不够认真,出现计算错误仍被视为正确的现象。(3)个别老师作业批改后、学生的错题没有及时纠正,有的没有及时批改,建议老师及时复批。
常规化学法 第3篇
摘 要:对湖南省浓香型烟区2011—2012年111个烤烟样品的化学成分和外观质量进行了基本统计特征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外观质量与常规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化学成分各项指标都是右偏态分布,外观质量除颜色和成熟度指标外,其它各指标是左偏态分布,烟叶总氮、总糖、烟碱含量与烟叶外观质量各项指标关系最密切,氯含量与烟叶外观质量关系最远。
关键词:烤烟; 化学成分; 外观质量; 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TS41+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1.022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ular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Appearance Quality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Hunan
SUN Min,LI Juan,ZHOU Qingming,WANG Jianbo,LIU Zhixuan
(College of Agronom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China)
Abstract: The regular chemical component indexes of 111flue-cured tobacco samples in Hunan Province in 2011—2012 were analyz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appearance quality and regular chemical component indexes was studied by using grey relation analysi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dicators of leaf chemical composition were all right-skewed distribution, apart from color outside and mature degree, all other appearance quality indicators were skewed left, the closest relationship with the appearance of quality was total nitrogen, total sugar and nicotine. The most dist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appearance of quality was chlorine content.
Key words: flue-cured tobacco; chemical composition; appearance quality;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烟叶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概念,它包括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安全性等,而它们分别又由相互关联的不同评价指标构成[1-2]。无论用哪种或哪几种指标,都不能全面反映或表达烟叶品质。只有系统地研究各项指标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全面深入了解烟叶质量,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农业生产,为卷烟工业提供优质烟叶。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长,土壤多为红壤、黄壤和紫色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酸碱度适中,具备生产优质烟叶的良好自然条件,是中国典型浓香型烟叶的重要产区[3]。
近年来烟叶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4-11]、外观质量与感官质量[12-20]的关系备受关注。但有关烟叶常规与外观质量的关系少见报道[21-24],因此,探究湖南浓香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与外观质量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该产烟区烟叶质量,可为制定提高湖南浓香型烟叶品质的农业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取湖南省郴州市(桂阳、永兴、嘉禾、宜章、安仁)、永州市(新田、道县、宁远、江华、江永、蓝山)、衡阳市(常宁、耒阳、衡南)、长沙市(浏阳、宁乡)和邵阳市(邵阳、隆回、新宁)共19个县、市的2011—2012年初烤烟叶样品,共计111个,所选样品包括B2F、C3F、X2F各37个,每个样品5 kg。
1.2 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氯、淀粉含量采用Skalar间隔流动分析仪测定,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
1.3 外观质量评价方法
由湖南省烟草公司烟叶处、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共同负责,召集省内外专家按照表1的评价标准(以《GB 2635—92烤烟分级标准》为基础,参照“2010年全国烟叶质量白皮书”制定),分别对烟叶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等6个指标进行打分,以0.5分为计分单位。然后计算出几何平均值作为该样品该项目的鉴定分值。
为更好地进行烟叶外观质量综合评价和对不同区域外观质量比较研究,提出了外观质量指数作为综合评价指标:
外观质量总分=10×(颜色质量分值×0.30+成熟度×0.25+叶片结构×0.15+身份×0.12+油分×0.10+色度×0.08)。分值越高,质量越好。
1.4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SPSS20.O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PS7.05统计软件包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烤烟化学成分和外观质量统计描述
偏度系数可用来比较样本值偏离中心状况。从表2可以看出,烟叶化学成分各项指标都是右偏态分布,外观质量除颜色和成熟度指标外,其它各指标是左偏态分布,所有指标偏离中心不远(偏度系数的绝对值小于2[16]),基本属于正态分布。
峰度系数,用来度量数据在中心聚集程度。从表2可以看出,峰度系数最高的为氯和叶片结构,其绝对值都大于2[16],属于高狭峰,其余指标基本上属于正态分布。相对来说,氯含量向左偏离中心最远,长尾向右延伸(偏度值接近2,峰度值大于3),是偏狭峰,说明湖南浓香型烟区烤烟氯含量偏低。
2.2 烟叶化学成分与外观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按照灰色系统理论,将所有烟叶样品看作一个灰色系统,根据因素数列的几何形状发展态势的接近程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大小。把烟叶的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外观质量指数设为母序列,化学成分7个指标作为子序列,取△min =0,ρ=0.1。用外观质量指标分值与化学成分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后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表9。
由表3~表5可知,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氯、淀粉7个化学成分指标与烟叶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的关联度表现一致,总氮含量与烟叶成熟度、叶片结构、颜色的关联度最大,其次是总糖含量,再往后依次是还原糖、钾、烟碱、淀粉,氯含量与这3个外观质量指标关联度最小。根据关联系数越大,关系越密切可知,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与总氮的关系最密切。
由表6~表8可知,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氯、淀粉7个化学成分指标与烟叶身份、油分、色度的关联度表现一致,总氮含量与烟叶、成熟度、叶片结构的关联度最大,其次是烟碱含量,再往后依次是淀粉、总糖、还原糖、钾,氯含量与这3个外观质量指标关联度最小。根据关联系数越大,关系越密切可知,烟叶身份、油分、色度与烟叶总氮、烟碱含量的关系最密切,与氯含量的关系最疏远。
由表9可知,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氯、淀粉7个化学成分指标与烟叶外观质量指数的关联度表现为:总氮含量与烟叶外观质量指数关联度最大,其次是总糖含量,再往后依次是还原糖、烟碱、钾,氯含量与外观质量指数关联度最小。根据关联系数越大,关系越密切,可知烟叶外观质量指数与烟叶总氮、总糖含量的关系最密切,与氯含量的关系最疏远。
3 结论与讨论
烟叶外观质量是内在质量的外部反映,是烟叶收购分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外观质量的优劣影响烟制品的质量。烟叶外观质量受品种、生态条件、栽培管理、烘烤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灰色关联度的分析表明,影响湖南浓香型烟叶外观质量各项指标及外观质量指数最大的化学成分是总氮、烟碱和总糖。不同研究者的样本来源不同,研究结果可能不同,说明烟叶外观质量指标与化学成分指标的相互关系具有区域特征,因此,对湖南浓香型烟区,采取有针对性的栽培、烘烤措施(如合理密植,适度施肥,适时采收、改善烘烤技术),使烤后烟叶总氮、总糖、烟碱含量及其比例适宜,可进而改善湖南烟叶外观质量及卷烟制品质量。
简单相关分析发现,在两变量间关系为非线性时,相关分析结果与实际不一致,而灰色关联分析能够克服简单相关分析的缺点,准确找出化学指标中影响烟叶外观质量最大的因素,为制定提高烟叶外观质量措施提供理论指导。最后,需指出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时要正确使用统一无量纲化处理方法、统一分辨系数ρ。
参考文献:
[1] 朱尊权.烟叶的可用性与卷烟的安全性[J].烟草科技,2000(8):3-6.
[2] 周冀衡,朱小平,王彦亭,等.烟草生理与生物化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107-109.
[3] 周清明,邓小华,赵松义,等. 湖南浓香型烟叶的质量风格特色及区域定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570-579.
[4] 闫铁军,毕庆文,何结望,等. 湖北烤烟感官质量状况及与其它质量的关系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2008(6):7-11.
[5] 李广才,余玉梅,胡建军,等. 湖南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的非线性关系解析[J]. 中国烟草学报,2012(4):17-26.
[6] 王育军,周冀衡,李强,等. 曲靖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及其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J]. 烟草科技,2014(11):67-73.
[7] 李广才,余玉梅,胡建军,等.湖南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的非线性关系解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2(4):17-26.
[8] 王育军,周冀衡,李强,等.曲靖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及其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4(11):67-73.
[9] 夏玉珍,王毅,牟定荣,等.云南清香型烤烟香韵与常规化学成分关系的典型相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23-9925.
[10] 夏冰冰,梁永江,张扬,等.遵义烟区上部烟叶化学成分与感官评吸的相关性[J].中国烟草科学,2015(1):30-34.
[11] 牛莉莉,耿宗泽,许自成,等.烤烟口感特性与化学成分的关系[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4(1):83-88.
[12] 胡战军,马林,程昌新,等. 烤烟外观质量与感官评吸指标间的关系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809-814.
[13] 闫洪洋,闫洪喜,吉松毅,等. 河南烤烟外观质量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J]. 烟草科技,2012(7):17-23.
[14] 过伟民,蔡宪杰,魏春阳,等. 豫中浓香型烤烟感官质量与部分质量指标的关系[J]. 烟草科技,2010(6):22-27.
[15] 张延军,李旭华,林锐锋,等. 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在永州烟叶评吸质量与外观质量的关系模型构建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12,18:256-259.
[16] 左安建,张延军,李丹丹,等. 郴州烟区评吸质量与外观质量的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1(5):1695-1697.
[17] 黄清芬,张延军. 烟叶评吸质量与外观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11(11):89-90.
[18] 李永正,杨虹琦. 烟叶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相关性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12(S1):147-150.
[19] 汤若云,赵阿娟,李晓忠. 湖南烤烟外观和评吸质量区域特征及其相关关系[J]. 作物研究,2012(2):161-164.
[20] 王芳,史改丽,张庆明,等. 烟叶外观质量与内在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1:82-88.
[21] 范杰. 安徽省主产烟区烤烟外观质量与主要化学成分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22] 杨应明,罗华元,王超,等. 烟叶外观质量与化学成分的典型相关分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8):23-29.
[23] 王英元,李亚娟,叶协锋,等.河南省不同地区烤烟外观质量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07(1):39-42.
常规化学法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9月~2015年9月500例尿常规检验患者, 年龄20~76岁, 平均年龄 (56.36±10.36) 岁, 男325例 (65.00%) , 女175例 (35.00%) 。
1.2 方法
所有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 均采用一次性清洁容器取晨尿, 患者采取的尿液标本约为20 ml。将患者的尿液样本分为2份, 每份样本为10 ml, 之后为患者实施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
1.2.1 尿常规干化学法
将患者新鲜尿液混匀, 采用尿自动分析仪以及相关的试剂为患者实施检验, 主要记录黏液丝、结晶、管型、白细胞、尿蛋白等检验结果。为接受尿常规检验患者实施干化学法检验时, 应对检验的整个过程严格的进行控制, 并按照相应的检验规范进行操作。
1.2.2 尿沉渣镜检
取尿常规检验患者的新鲜尿液10 ml, 放置在尖底离心管中, 将患者的新鲜尿液混匀, 并滴在载玻片中, 之后分别采用低倍镜以及高倍镜对患者尿液进行检测, 并记录黏液丝、结晶、管型、白细胞、尿蛋白等的检验结果。在显微镜下对15个不同的视野进行连续的观察, 并对各指标的阳性率以及阴性率进行计算。检验人员为患者实施尿常规检验, 应在1 h内完成检验, 若检验人员不能在1 h之内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 则应将尿常规检验人员的尿液样本存放至26℃的环境中, 存放时间≤2 h。
1.3 观察指标[2]
对尿常规检验患者经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包括黏液丝、结晶、管型、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检出情况以及两种尿常规检验的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0例尿常规检验患者, 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的黏液丝、结晶、管型、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检出率均低于尿沉渣镜检,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的阳性率低于尿沉渣镜检,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尿常规干化学法对比, aP<0.05
3 讨论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为患者检验疾病的三大检查方法之一[3], 其可以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早期肾病患者经尿常规检验, 可以有效将其尿液中的尿沉渣、蛋白尿等成分检验出来, 对医生诊断患者的疾病十分有利。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是尿常规检验的主要方法。
尿常规干化学法主要是通过尿液分析仪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 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患者尿液的呈色反应以及尿液密度诊断出来, 同时尿常规干化学法可以对患者尿液红细胞样本的破坏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其具有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特点, 可以节省检测的时间, 提高尿常规诊断的效率, 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还可以扩大检测的范围, 其不仅可以对患者尿液的细菌、真菌、管型、细胞等物质进行分析, 还可以降低手工检验的偶然性[4], 在临床尿常规的检验中有着一定的检测意义。但是, 尿常规干化学法为患者实施尿常规检验时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尿液分析仪检测的原理为呈色反应, 在检验患者的尿液样本时, 可能会受到相关代谢产物、药物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尿液的性状、颜色发生一定的改变, 从而对尿常规检验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严重时可以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情况[5]。
尿沉渣镜检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最主要的方法, 其是通过显微镜对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检测, 从而对尿液样本中细胞、寄生虫、细菌、结晶、管型等成分进行检查。尿沉渣镜检的主要方法包括尿沉渣分析仪法、倒置显微镜法、离心镜检法、混匀滴尿法、直接镜检法等。混匀滴尿法是将尿液混匀, 取一滴涂在载玻片上, 检测人员使用显微镜对其进行检查, 并得出检查的结果。混匀滴尿法没有进行离心处理, 其检出率较低。倒置显微镜法不需要对尿液样本进行离心, 检验结果比较稳定, 但是其操作比较复杂, 这样就限制了此种方法的使用。尿沉渣离心法的操作比较繁琐, 且效率较低, 但是其在检验过程中需要采用电阻抗法、流式细胞原理, 可以较好的降低检验的假阴性率以及假阳性率, 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其常作为尿液分析仪检测方法的补充方法[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尿常规检验的500例患者, 其经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 在黏液丝、结晶、管型、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检出率方面均低于尿沉渣镜检 (P<0.05) , 同时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的阳性率低于尿沉渣镜检 (P<0.05) 。
综上所述, 尿沉渣镜检的检测准确率优于尿常规干化学法, 但是尿沉渣镜检的操作相对复杂, 临床为患者实施尿常规检验时, 可以将这两种方法进行结合, 以此提高检验的准确率。
摘要:目的 探究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的价值。方法 500例尿常规检验患者, 分别给予尿沉渣镜检以及尿常规干化学法检查, 对比两种尿常规检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500例尿常规检验患者, 其经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 在黏液丝、结晶、管型、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检出率方面均低于尿沉渣镜检,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的阳性率 (62.80%) 低于尿沉渣镜检 (89.2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两种检验方法互补, 结合这两种检验方法为患者实施检测, 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关键词:尿常规,尿沉渣镜检,尿常规干化学法
参考文献
[1]杨桂莲.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3, 12 (10) :107.
[2]刁殿琰, 王玉洁, 盖蔚丽, 等.尿常规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的相关性分析.吉林医学, 2013, 34 (18) :3653.
[3]陈亚平.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检测尿中白细胞的比较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 (27) :82-83.
[4]魏学霞.尿液干化学法测隐血与尿沉渣镜检方法比较.心理医生 (下半月版) , 2012, 19 (4) :427.
[5]朱从敬.干化学法尿液检查结合沉渣镜检的意义.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 30 (17) :117-118.
常规化学法 第5篇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常规作业风险评价的探讨
摘要: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过程中,要求企业对常规生产活动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风险评价,这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属于一个新课题.现结合自己施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一些体会谈谈怎样做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风险评价.作 者:赵如兵 作者单位: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期 刊:安全生产与监督 Journal:WORK SAFETY & SUPERVIS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X9常规化学法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需要做尿检的患者1 000例, 男女比例为489∶511, 年龄24 ~ 46 ( 31. 3 ± 3. 4) 岁, 病程6个月~ 4 ( 1. 2 ± 1. 9) 年。
1. 2方法
1. 2. 1标本的采集: 按标本采集方法进行。
1. 2. 2仪器: 迪瑞尿常规流水线 ( HC-9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一台, FUS尿沉渣分析仪一台, 仪器连接桥一个) 。
1. 2. 3具体操作: 干化学法检测方法参照干化学法反应试纸以及干化学法分析仪配套操作说明开展, 仪器是迪瑞HC-9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 尿沉渣法: 仪器是迪瑞FUS-200尿沉渣分析仪, 按仪器操作说明进行。
1. 3评价指标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 干化学法, 阳性: 红细胞检出值在 ( 0 ~ 10) × 109/ L, 白细胞检出值在 ( 0 ~ 15) × 109/ L; 尿沉渣法, 阳性: 红细胞检出值在 ( 0 ~ 24) × 109/ L, 白细胞检出值在 ( 0 ~ 26) × 109/ L。
1.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 χ2检验。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化学法检测RBC的阳性率为20%, 尿沉渣法检测RBC的阳性率为19% (P>0.05) ;尿沉渣法检测WBC的阳性率为16%, 干化学法WBC的阳性率15% (P>0.05) ;2种方法联合检测RBC的阳性率为25%、WBC的阳性率为20%, 与单独使用2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不断进步, 尿液化学检查由传统的手工检查逐渐被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所替代,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是测定尿中某些化学成分的自动化仪器, 它是医学实验室尿液自动化检验的重要工具, 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尿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对鉴别和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其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 如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血液生化成分的改变, 而对患者的安全用药, 以及在对评估健康水平方面是重要的参考标准。在目前, 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方法通常有干化学法、尿沉渣法。使用干化学法进行检验具有操作简单, 出结果的速度较快等优点, 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检验结果有一定的误差,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 医学检验技术也在提高, 尿沉渣法是利用显微镜对其白细胞、红细胞数值进行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 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测, 使用的仪器是迪瑞FUS-200尿沉渣分析仪, 使用该仪器的优点是, 可免离心这一步骤, 而采集的图像也是高质量的, 置放的标本也较容易保存等, 但在进行检测前要对其进行调焦, 而后进行本底测定, 但当调焦未通过时, 不能进行本底测定, 且检测速度易受影响, 如样本粒子数量越多, 速度越慢, 当使用该方法连续进行的话, 可能会致管路及流动池的冲洗不彻底, 使得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而仪器也易发生故障, 其故障发生率较高, 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检测结果, 因此可将其两者检查方法联合起来, 其效果互补, 能够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
在操作中, 使用干化学法检验红细胞定量过程中, 氧铁血红素是其检验的显性指标[2、3], 经研究表明, 氧铁血红素有过氧化酶活性, 可与邻甲联苯胺发生反应, 使得邻甲联苯胺脱氢, 进而表现出变色, 即蓝色。而在红细胞检验过程中, 尿液中若含有肌红蛋白和菌尿等, 可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发生; 但若尿液未混合均匀, 或者尿液中含有维生素以及有高蛋白等可导致检查结果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另外如尿液的酸值发生异常, 即p H < 5, 亦或红细胞膜的脆性加大也可导致假阴性的结果。在进行干化学法检验红细胞定量过程中, 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物质还有游离的血红蛋白、肌动蛋白[4~6], 当取的标本被污染 ( 如次氯酸盐等) 时, 可导致假阳性的结果。另外在尿液中有一部分患者存在不稳定酶[7], 而使得试纸改变原有的色泽。在使用干化学法对其白细胞进行检验时, 使用的原理是试纸上带有的化学物质 ( 吲哚酚酯) 与尿液中中粒细胞浆酯酶发生反应[8], 根据试纸上的颜色显示, 进行结果判断, 但由于酯酶容易受到影响而遭到破坏[9、10], 从而导致结果出现差错。由于两种检验方法具有不同的检验工作原理, 因此, 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联合检验的方式, 能够提高阳性检出率。本结果证实了两种检查方法的互补性的优点。
综上所述, 使用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 能降低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等的发生, 也有效减少了患者的漏诊率、误诊率以及总错误率, 给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 为提高准确率, 使得患者及时治疗, 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 如经济情况等) 给予联合方法检验尿常规, 以免延误病情, 造成不良的后果。
参考文献
[1]谭莉.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5, 25 (3) :59-60.
[2] 黄沛隆.尿干化学分析和尿沉渣分析的临床应用[J].医疗装备, 2005, 10 (8) :41-42.
[3] 凌晓午, 周湘红, 安邦权, 等.干化学法与尿沉渣工作站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 11 (7) :83-84.
[4] 张蕾, 程江, 刘坪, 等.尿沉渣法、干化学法及传统镜检测定尿液中有形成分的对比研究[J].医学与哲学 (B) , 2014, 4:53-55.
[5] 范永丽.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3 (9) :769-771.
[6] 刘昆洋.探讨尿液自动分析法联合手工镜检法临床应用价值[J].亚太传统医药, 2011, 5 (11) :102-103.
[7] 李航, 马春燕, 李相磊, 等.全自动仪器法与人工镜检法测定尿中白细胞结果的比较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 37 (11) :1059-1061.
[8] 姜文玲, 夏运成, 许向青, 等.尿液自动分析、尿沉渣及尿常规镜检对尿中有形成份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 11 (10) :49-50, 53.
[9] 张红霞, 费安兴, 江鸿, 等.尿干化学分析法、尿沉渣分析仪法和显微镜检查法联合检测尿白、红细胞及管型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 12 (3) :288-290.
水泥化学分析常规项目测定方法探讨 第7篇
水泥作为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 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和砂浆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安全, 在GB 1752008《通用硅酸盐水泥》中, 对各类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化学成分指标, 包括烧失量、不溶物、三氧化硫、氧化镁、氯离子等有明确的限量规定, 在GB 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中规定了各成分测定的允许误差。在进行化学分析时, 即使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实验仪器和检测环境均符合标准要求, 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检测水平, 应充分了解各成分的测定原理, 掌握可能引起实验误差的关键点,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实验方法和步骤, 以减少测定误差。
1 烧失量的测定灼烧差减法
烧失量测定的原理是试样在高温下灼烧, 以驱除样品中的水分, 使熟料中未完全煅烧的CaCO3、MgCO3分解, 同时也将硫化物氧化。烧失量的测定比较简单, 称取约1 g试样, 精确至0.000 1 g, 放入已灼烧至恒量的瓷坩埚中, 将盖斜盖于坩埚上, 置于高温炉中从低温开始逐渐升温, 在950 ℃±25 ℃下灼烧至恒重。关于灼烧至恒重, 经过多次实验, 可以简化为在950 ℃±25 ℃下灼烧约45 min, 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然后继续在高温炉内灼烧15 min, 以验证是否已恒量。实验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容易引入误差, 应予以注意。
(1) 瓷坩埚在每次使用前要清洗干净, 在电炉上烘干后, 于950 ℃±25 ℃下灼烧至恒量。
(2) 瓷坩埚极易吸水, 即使在干燥器中, 也会因从高温炉中取出至称量的时间间隔的不同而不同。例如间隔20 min和间隔30 min称量, 两个称量值可能存在0.0010 g的差异, 对烧失量的检测结果将产生0.10 %的误差, 而标准规定的重复性限也只有0.15 %, 所以, 称量空坩埚和称量带试样的坩埚的时间间隔应相同, 并且放置坩埚的干燥器应前后一致。
(3) 应定期检定高温炉的控制器, 确保温度控制的准确性, 防止因灼烧不完全或过度灼烧而影响检测结果。
(4) 灼烧应从低温开始, 防止由于水泥中挥发性物质和碳化物的分解而使水泥样品飞溅, 造成结果偏低。
(5) 应注意天平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定, 防止因称量不准确产生误差。
2 三氧化硫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 (基准法)
三氧化硫的测定是在酸性溶液中, 用氯化钡溶液沉淀硫酸盐, 经过沉淀、过滤、灼烧后, 以硫酸钡形式称量, 再换算为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样品要溶解完全, 并除去酸不溶物和可能形成的硅酸凝胶。溶解样品所加入的盐酸体积要准确, 以保证沉淀BaSO4时溶液的酸度。
(2) 控制好氯化钡溶液的滴加速度。滤液及洗液收集于烧杯内, 并用水稀释至约250 ml, 在滴加氯化钡溶液前将试液煮沸, 氯化钡溶液也应加热后使用。由于硫酸钡属于晶形沉淀, 为了获得较纯净的硫酸钡沉淀, 滴加氯化钡溶液时应在不断搅拌下逐滴缓慢地加入, 以防止“局部过浓”现象。
(3) 控制好沉淀BaSO4时试液的酸度。加入氯化钡溶液后, 应继续煮沸3~5 min, 以使沉淀更好地形成, 此时溶液的体积约在200 ml, 溶液的酸度在0.25~0.30 mol/L之间。在这种酸度下进行BaSO4沉淀, 可以在不分离Fe3+、Al3+离子的情况下直接进行, 同时可克服因大量Ca2+离子存在而产生的共沉淀现象。另一方面, 可以增加BaSO4的溶解度, 降低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 有利于生成大颗粒的沉淀。
(4) 沉淀的陈化。将上述溶液移至温热处静止4 h以上或过夜, 既能使沉淀完全, 又能得到较大颗粒的沉淀, 还能使沉淀变得更纯净。
(5) 过滤。过滤硫酸钡沉淀一定要使用慢速定量滤纸, 过滤用的漏斗最好采用长颈漏斗, 且过滤前使漏斗颈充满水 (即做成水柱) , 以加快过滤速度。要将硫酸钡沉淀全部转移到滤纸上, 如果转移不完全将导致结果偏低。洗涤沉淀应用温水而不能用热水, 因为硫酸钡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后检验有无氯离子, 以确定沉淀是否洗净。
(6) 滤纸的灰化。在灼烧沉淀前应将滤纸充分灰化, 若有未燃尽的炭粒存在, 灼烧时硫酸钡可能被部分还原成硫化钡, 致使结果偏低。
(7) 灼烧硫酸钡的温度应控制在800~950 ℃。若温度过高 (例如1 000 ℃以上) , 硫酸钡将分解;温度过低则灼烧不完全, 都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8) 称量时间。与烧失量测定相类似, 称量空坩埚和称量带试样的坩埚的时间间隔应相同, 并且放置坩埚的干燥器应前后一致。
3 氧化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基准法)
检测原理是以氢氧化钠熔融-盐酸分解试样的方法制备溶液, 分取一定量的溶液, 用锶盐消除硅、铝、钛等对镁的干扰, 在空气-乙炔火焰中, 于波长285.2 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用测得的吸光度在工作曲线上查出氧化镁的浓度。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标准溶液的制备。将氧化镁基准试剂在950 ℃±25 ℃下灼烧60 min, 使其中的碳酸镁完全分解, 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备用。按标准配制0.05 mg/ml氧化镁标准溶液。
(2) 工作曲线的绘制。标准溶液的量取要准确, 所用移液管必须经校准, 并统一使用胖肚或直管的移液管。加入的盐酸和氯化锶溶液的体积要准确, 以保证溶液的酸度和锶的浓度。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 在空气-乙炔火焰中, 于波长285.2 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以氧化镁的浓度为横坐标,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该曲线的相关系数必须在0.99以上, 否则须重做。
(3) 测定溶液的制备和测定。试样经氢氧化钠熔融、盐酸分解, 并定容。将样品放入高温炉内熔融时, 因银坩埚上没有记号区分, 故放和取时不要将样品混淆, 应按顺序放入, 按顺序取出。按试样中氧化镁的大致含量确定试样溶液的分取量、定容体积及加入盐酸和氯化锶溶液的体积, 使测定溶液中盐酸的体积分数为6 %, 锶的浓度为1 mg/ml, 并在与绘制工作曲线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计算出测定溶液中氧化镁的浓度。
(4)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将仪器调至最佳使用状态, 并且所用乙炔要尽量纯净, 其纯度一般要求达到98 %以上。测定时先用去离子水调零, 然后依次测量空白溶液、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
4 氯离子的测定磷酸蒸馏-汞盐滴定法 (代用法)
水泥中氯离子的测定方法, 在GB/T 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中给出了两种方法, 硫氰酸铵容量法和磷酸蒸馏-汞盐滴定法,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后者。其测定原理是:采用规定的蒸馏装置在250~260 ℃温度条件下, 以过氧化氢和磷酸分解试样, 以净化空气作为载体, 蒸馏分离氯离子, 用稀硝酸作为吸收液, 在pH=3.5左右, 以二苯偶氮碳酰肼为指示剂, 用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石英蒸馏管应预先烘干, 将称好的试样小心地倒入石英管中, 样品不要撒落或粘附于管壁, 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2) 冷凝管下端的硅胶管要完全插入锥形瓶内的溶液中, 以利于氯化氢气体的吸收。
(3) 控制气体流速和蒸馏时间。气体流速控制在100~200 ml/min, 此时锥形瓶中应有连续的气泡产生, 能保证蒸馏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被吸收液充分吸收。蒸馏时间一般为10 min, 氯离子含量高时可适当延长。气体流速和蒸馏时间对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4) 乙醇用量。蒸馏结束后, 用95 %乙醇吹洗冷凝管及其下端, 洗液收集于锥形瓶内, 并控制乙醇用量在15 ml左右。此时吸收瓶中乙醇的体积分数在75 %以上, 其目的是增大指示剂的溶解度, 使滴定终点变色敏锐。
(5) 防止硝酸汞水解。在配制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过程中, 为了防止硝酸汞水解形成沉淀, 一定要先将硝酸汞固体用硝酸溶解完全后, 再加水稀释。
(6) pH值的调节。溴酚蓝指示剂变色范围在3.0~4.6, 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蓝色, 再用硝酸调至恰好呈黄色再过量1滴, 此时溶液的pH值在3.5左右。
(7) 实验室的环境, 如温度和酸度。氯化氢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又极易挥发的气体, 如果实验室内酸的使用频率较高时, 应注意实验时所用纯水的pH值。相对而言, 氯离子的检测是一种微量检测, 若实验室的酸气过浓, 实验用水会吸收部分氯化氢气体, 给测定结果带来正误差。所以, 应经常进行空白试验, 以消除试剂误差。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 要对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重新进行标定。
(8) 对石英管的要求。首先要保证其磨口处有良好的气密性;其次, 石英管的进气管底端到石英管底部的距离应在1 cm以下, 如果二者间相距过大, 不能使试样中的氯离子被完全蒸馏出来, 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5 结语
检测结果不仅与量的本身有关, 而且与测量程序、测量仪器、测量环境以及测量人员有关。所以, 在实验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在充分理解各检验项目测定原理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精心操作, 就能减小实验误差,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常规化学法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尿常规检查患者, 男性患者为80例, 女性患者为40例, 年龄最大者为76岁, 年龄最小者为22岁, 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 (51.4±11.3) 岁, 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检验。
1.2 方法:
干化学法检测则是根据干化学反应试纸和其相关配套试剂操作说明予以操作。尿沉渣检查则是按照仪器的相关操作进行, 将混匀之后的尿标本选取10 m L, 将其加入至离心管内, 其离心力标准值选择400.0 g。在对其进行离心的过程中其离心时间为5 min。经离心后将9.8 m L上层清液进行倾弃, 并获取剩余尿沉渣0.2 m L。尿沉样本在进行混匀的基础上在流动技术池中予以吸入, 通过双盲法对25小格进行计数 (0.25μL容积) , 随后根据单位体积对其予以统计。
1.3 指标评估[3]:
采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对定量红细胞以及定量白细胞进行检验并予以比对。其阳性结果为定量红细胞指标水平>7.0μ/L, 定量白细胞指标水平>10.0μ/L;阴性结果为定量红细胞指标水平在0~7.0μ/L, 定量白细胞指标水平在0~10.0μ/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此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以及计算, 定量红细胞以及定量白细胞检验结果均采用计数资料进行表示, 组间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分析三种检验方法后定量红细胞数据情况:
120份尿液样本经过尿沉渣法检验后, 定量红细胞呈现阳性结果的例数为45例, 阳性率经计算后为37.5%, 呈现阴性结果的例数为75例, 阴性率经计算后为62.5%;120份尿液样本经过干化学法检验后, 定量红细胞呈现阳性结果的例数为25例, 阳性率经计算后为20.83%, 呈现阴性结果的例数为95例, 阴性率经计算后为79.17%;120份尿液样本经过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联合检验后, 定量红细胞呈现阳性结果的例数为80例, 阳性率经计算后为66.67%, 呈现阴性结果的例数为40例, 阴性率经计算后为33.33%。尿沉渣联合干化学方法检验其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种检验方法, 数据之间经过对比可知, P<0.05, 统计学意义产生。
2.2分析三种检验方法后定量白细胞数据情况:
120份尿液样本经过尿沉渣检验后, 定量白细胞呈现阳性结果的例数为20例, 阳性率经计算后为16.67%, 呈现阴性结果的例数为100例, 阴性率经计算后为83.33%;120份尿液样本经过干化学法检验后, 定量白细胞呈现阳性结果的例数为55例, 阳性率经计算后为45.83%, 呈现阴性结果的例数为65例, 阴性率经计算后为54.17%;120份尿液样本经过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联合检验后, 定量白细胞呈现阳性结果的例数为90例, 阳性率经计算后为75%, 呈现阴性结果的例数为30例, 阴性率经计算后为25%。尿沉渣联合干化学方法检验其定量白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其他两种检验方法, 数据之间经过对比可知, P值在0.05以下, 统计学意义产生。
3 讨论
临床实验室检测的常见项目为尿液分析, 通常将其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中, 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 除此之外为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及健康情况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5,6]。就目前而言, 临床中均采用干化学方法对尿液进行常规检查。而伴随分析仪器以及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 在对患者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均采用尿沉渣联合干化学方法进行检验, 联合方法的优势为能够提升定量红细胞以及定量白细胞的诊断正确率, 有助于尿常规检验水平的改善。
干化学方法在对尿液红细胞进行检验时, 主要检测指标为氧铁血红素,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因为氧铁血红素具备良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 因此其检验过程中的过氧化物能够进行分解从而形成新生态氧, 并和邻联甲苯胺形成氧化反应, 使得此物质呈现蓝色[7]。根据此方法能够使样本中的定量红细胞以及游离血红蛋白获取相应的呈现。尿沉渣则是采用相关仪器对其进行检验, 此方法所收集的图像质量较高, 放置的标本极易保存, 然而在进行检验之前需要调焦, 随后对标本实行检测, 如果没有进行准确调焦, 会对检测速度产生影响, 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综上所述, 在尿常规检验中将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联合方法应用于其中, 能够提升临床诊断的正确率, 降低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发生率, 为临床诊断和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谭莉.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5, 21 (3) :59-59, 60.
[2]范永丽.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 (9) :769-771.
[3]李柯芬, 孙海燕, 肖莹莹, 等.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应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5, 9 (8) :40-40.
[4]朱党.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 (28) :5933-5933, 5935.
[5]龙加生.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作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23) :28-29.
[6]李力, 傅泳航, 郑凤娇, 等.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5, 15 (51) :194-194.
常规化学法 第9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干化学法:强生VITROS-560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美国强生公司生产。湿化学法雅培C8000生化分析仪,美国雅培公司生产。
1.2 试剂
干化学法: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VITROS-5600原装干片试剂。湿化学法: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r-GG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呢(LDL-C),甘油三酯(TG),乳酸脱氢酶(LDH)由上海科华生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干化学校准品和质控液均为强生公司提供的原装配套产品。湿化学生化分析仪所用校准品由利德曼公司生产提供(批号:lot103101BA);质控液为利德曼公司生产提供的生化质控血清(批号:lot106281C)。
1.3 方法
1.3.1 定标和质控
样本测试前,进行仪器保养和检查,避免仪器故障。两台生化分析仪,分别用相应的定标液和质控液进行系统校正。统计两台仪器质控结果,确保所有检测项目的变异值不超过规定变异值。
1.3.2 仪器重复性和精密度检验
在确保质控和定标合格的状态下,分别进行两台仪器的重复性测试。
1.4 标本来源
40例血清样本分别来自正常或患者的标本,无溶血的轻微脂血血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求得所得两类数据的差值,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进行配对数据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的进行秩和检验,计算两组数据的回归方程,并进行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统计学假设检验。
2 结果
2.1 干化学和湿化学检测数据正态性分布分析
对雅培C8000湿化学检测数据和强生VITROS-5600干化学检测数据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标准峰度值和标准偏度值(U<1.96)可见BUN、UA、TC、TG、LDL符合正态分布(P>0.05),进一步进行方差齐性分析,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数据t检验,而ALT、AST、ALP、GGT、CR、HDL-C、LDH检测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U>1.96,P<0.05),需对其进行秩和检验。2.2干化学和湿化学检测结果差异显著性分析对ALT、AST、ALP、GGT、CR、HDL-C、LDH进行秩和检验,以这7组数据差值的总体中位数Md为检验统计量,零假设为Md=0,备择假设Md≠0,α=0.05,作出推断结论。而BUN、UA、TC、TG、LDL符合正态分布,进一步进行方差齐性分析,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数据t检验。结果见表1和表2。
由表1秩和检验结果可见,除ALT(P>0.05)外,其余项目AST、ALP、GGT、CR、HDL-C、LDH的干化学检测结果和湿化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由表2配对数据t检验结果可见,BUN、UA和TG的干化学和湿化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干化学和湿化学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以湿化学测定值为X,干化学测定的值为Y,求得回归系数b,截距a,建立回归方程Y=a+bX,并进行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查F表,可知[F1,38(0.05)=251]。由结果分析表明AST、ALT、GGT、ALP、LDH、BUN、UA由这两种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且相关系数r>0.96。而TC、TG、HDL-C、LDL-C则无明显相关性r<0.9,其中CR有明显相关性(r=0.92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干化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湿化学即溶液化学而言的。它是以被检测样品中的液体作为反映媒介,待测物直接与固化于载体上的干粉试剂反应的一种方式。它与传统湿化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参与化学反应的媒介不同[1,2]。近20多年来,随着生物化学中酶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储存技术的发展,加之传感器、感光计和电机技术等的进步,干化学技术也被我国各大中小型医院所接受。且其相对于湿化学检测有试剂稳定期长,全血可上机,无需排水系统和管路系统,操作简单便捷,分析前后不需要清洗,容易保养等优势,也很快使其成为了临床生化检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3]。
但是同一实验室同一检测项目,在两种不同的分析系统下得到的结果需具有可比性,且结果要接近,这对于临床应用是非常必要和有重要意义的。本次对本实验室的部分急诊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所检测的12项中,除ALT、TC、LDL-C外,其余检测项目AST、GGT、BUN、CR、UA、TG、HDL-C、LDH由两种检测方法得出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这与陈少莲等[4]的报道有一致性,但也有差异;与赵春娥等[5]的报道也不尽相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样本选择上的差异外,在仪器的型号上也有所差别,因此不同类型的样本,不同型号的仪器干湿化学检测结果的比较也应区别开。但其中TG、HDL-C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且无显著相关性,TC、LDL-C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也无显著相关性,而AST、GGT、BUN、UA、LDH虽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但相关性良好,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除了系统误差还有其他重要因素导致了差异[6]。脂质类检测项目TC、LDL-C,分析其相关性较差的原因主要在于实验误差大,可能与干化学线性范围较窄有关。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区间值的样本分区段验证两者的拟合曲线[7]。而TG、HDL-C为高脂患者诊断的重要指标,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但相关性较好,初步分析认为其湿化学检测主要为浊度法,而干化学试剂干片中扩散层的存在对样本进行的一定程度的纯化,减少了样本本身对检测结果干扰因素,这可能是导致TG、HDL-C检测结果差异存在的原因之一[8]。
对于AST、GGT、BUN、UA、LDH,由于干化学和湿化学检测方法之间本存在的偏倚度以及线性参考范围的差异也是不可统一的因素[9,10],但仍需进一步验证分析误差的原因所在。对于上述存在差异的项目应有针对性的进一步验证探究,并考虑和采取减少实验误差、系统误差的方法措施,尽可能使所有项目具有可比性,并具有独立的正常参考范围,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和参考价值的检测数据。
摘要:目的:探讨干化学和湿化学检测结果有无差异,了解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及相关程度。方法:随机抽取40例血清样本,分别用干化学和湿化学法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r-GG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呢(LDL-C)、甘油三酯(TG)、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各项目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ALT、TC、LDL-C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ST、GGT、BUN、CR、UA、TG、HDL-C、LDH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所检测的12项中,除ALT、TC、LDL-C外,其余检测项目由两种检测方法得出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做定期比对并校准不同分析仪的结果。
关键词:湿化学,干化学,比较,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1]李贵星,陆小军.临床生化干化学分析和湿化学分析的初步比较[J].华西医学,2003,18(1):69-71.
[2]Hemry C,Royden N R.Early history of Eastman Kodak Ekt-Achem slides[J].Clin Chem,1997,63(9):1647-1652.
[3]林有东,蔡鹏威.VITROS25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的评价[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6):116-117.
[4]陈少莲,马晓桂,卢汉威,等.干湿化学法对乳糜状态标本部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2448-2449.
[5]赵春娥,王惠云.干、湿生化分析仪部分急诊项目检测结果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2):554-555.
[6]吴黎明.干湿化学检测常规急诊项目的比较[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9(6):499-501.
[7]荆成宝,殷争运,赵斌,等.AU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Vitros350干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部分项目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24(6):105-106.
[8]鲍瀛,段樱,谭兵,等.干化学和湿化学检测结果的比较[J].哈尔滨医药,2008,28(5):6-7.
[9]马清光,张宝华,张昕明,等.干化学和湿化学检测偏差比对分析与校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7(6):425-426.
常规化学法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检验科于2014年7~9月3个月内收到的待检尿液样本2000份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样本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的空腹晨尿, 样本患者来源包括男854例, 女1146例;年龄3~74岁, 平均 (34.8±12.5) 岁。
1.2 方法
1.2.1干化学分析:
当每日所选取的质控物达标后方对尿液样本进行本法检测, 检测时先将尿液在离心管内充分混匀, 接着取10 m L样本进行测定, 将带试剂的试纸端浸入样本, 2 s后取出, 取出时需将试纸边缘顺着食管边缘划过, 另采用滤纸将试纸上残留的多于尿液吸收掉, 之后再将试纸轻置到传送盘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完成检测操作。
1.2.2显微镜镜检:
同上法取得已混匀的尿液样本10 m L, 再对其进行离心处理, 转速1500 r/min, 离心时间5 min, 完成离心后将上清液去除, 取得下层残渣液体约0.2 m L, 并再次将其轻轻摇匀, 接着即可采用一次性尿吸管吸取到尿沉渣的定量分析板中进行常规尿沉渣显微镜镜检, 在高倍镜下分别对10个视野内的可见细胞进行计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所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 干化学分析对红细胞的检测阳性率略高于显微镜镜检, 而显微镜镜检对尿蛋白及白细胞的检测阳性率又略高于干化学分析, 但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显示, 三者均未表现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注:与显微镜镜检结果比较, #P>0.05
3 讨论
尿常规是临床医学检验的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其检测结果尤其对发生于泌尿系统的疾病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临床开展诊疗工作不可忽视的初步检查工作。与此同时, 随着当前临床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 尿常规的“内涵”也较既往更加丰富, 其所包括的检查项目也已由传统的手工式尿蛋白检查与显微镜检查相结合, 发展成为了半自动乃至全自动式的仪器检测模式[3]。
通常情况下, 采用尿液分析仪所检测出的尿蛋白阳性率较手工法检测的结果稍低, 当尿液标本中的球蛋白浓度减少到4000 mg/L及以下时, 则分析仪对尿蛋白的检测结果为阴性, 而只有当该浓度值达到5500 mg/L以上时, 其检测结果才可能会出现异常[4]。其尿分析仪检测时, 试剂带对清蛋白是比较灵敏的, 但对球蛋白的灵敏度则非常微弱, 而在采用如加热醋酸法等手工法后, 则通常显示其对两种蛋白的敏感性几乎是等效的, 其敏感性为150 mg/L。而在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 分析仪的显色反应也会不十分明显, 继而可能导致出现假阴性的检测结果。而在采用显微镜检测时, 如果尿液样本中参杂了其他分泌物或细胞成分, 如果较多则也很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为假阳性。在本次试验中, 我们对以上两种用于尿常规的检测方法其检测金额过进行了对比分析, 其中的干化学分析所采用的仪器为一种可对尿液中成分进行自动检测的仪器, 为当前临床医学检验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 该仪器不见在操作方面比较简单, 而且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检测结果, 然而在对仪器使用不当或是操作的中间环节出现任何意外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对检测结果造成直接影响, 严重时更可能导致检查结果发生误差, 最终造成延误诊断, 为尽量避免该种情况的发生, 故必须要求仪器的操作者不仅必须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性能, 同时还能熟知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进而确保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实则尿液化学分析仪除了以上也还存在有某些弊端的[5], 如由于其仪器主要是通过细胞胞质中的特殊脂酶来检测尿中其白细胞数目, 而粒细胞中的淋巴细胞质内则完全不含此脂酶, 反倒是由于如肾结核等导致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尿等其他病因, 其尿检结果则可能表现为阴性, 但镜检结果则可能反而为阳性。另外由于大量抗生素可对粒细胞的胞质内发生脂酶的反应产生移植作用, 故也可能导致假阴性的发生。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 随着当前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临床上在很多时候也非常依赖于干化学分析法来进行尿常规检测, 但近年来有很多专家一致认为, 若要获得更加真实可靠的检验结果, 一般还是需要采用手工的方法来进行尿常规的检测, 这样更有利于诊断出患者身上可能会患有的肾脏疾病。
而本研究结果显示, 2000例受检尿液样本其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与显微镜镜检结果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两种检验方法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是具有一定互补性的, 但为了确保检验质量, 不仅要把握好仪器以及试纸条的质量关与规范操作, 同时相关检验人员还必须对尿液中有形成分的形态与变化规律有全面的掌握, 切不能为了省事而完全以干化学分析替代显微镜镜检。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2006:294.
[2]朱慧.尿干化学分析仪测定与显微镜镜检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2) :69-71.
[3]刘金荣.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法检测尿液中红白细胞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7) :852-853.
[4]周辉, 徐学静, 黄爱军, 等.干化学法与沉渣镜检法检测尿WBC、RBC结果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12) :99-100.
常规化学法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