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工艺技术范文
测试工艺技术范文(精选12篇)
测试工艺技术 第1篇
1 把握渗透的目的意义
针对测试技术的课程特点及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基于已有教学内容框架进行现代测试技术的渗透,将经典理论与前沿技术结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综合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具体地:
一是,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讲清楚已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或将现有理论知识进行扩展,或将相关技术形态进行介绍,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形式多样的现代测试技术形态、其背后的理论依据以及如何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明确与现有教学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在对比和联想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建立与工程应用的联系。通过对工程实例和具体技术手段的介绍,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物化为触手可及的技术手段,从而拉近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一方面能够明确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能够熟悉时兴的技术手段,并能够以理论知识指导技术手段的选择和应用。
三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对前沿技术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渗透的现代测试技术概念、知识和技术与围绕大纲但又超越大纲要求,虽然无法详细深入地进行讲解,但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我学习,从而在教学效果上产生倍增效应。
2 合理组织渗透内容
伴随着工程实验、运行监测、自动控制、生物医疗等行业需求的深入,现代测试技术理论、技术内容众多,包罗万象。现代测试技术的渗透不能泛泛而谈,否则达不到渗透目的,也不能刨根问底,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必须根据机械专业特点及本科生培养目标要求,围绕授课内容有选择地进行现代测试技术渗透内容的组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授课内容一般包括:信号、传感器、中间变换电路、信号处理方法及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等主要内容,本文以《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2]为授课教材,围绕核心授课内容进行现代测试技术的渗透内容组织,如图1所示。其中,“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部分是从整体上对测试装置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衡量,相关内容理论性较强,渗透内容的组织可结合传感器与中间变换电路进行实例化描述。而渗透形式可灵活采用理论、技术、工程实例等多种方式。
在“信号”部分,对信号的频域描述是重点,而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取信号所携带的有用信息。结合人工智能介绍特征提取技术能使学生明确信号与信息的区别与联系;盲源分离技术对所感兴趣波形成分的提取与傅里叶频谱分析寻找敏感频谱成分异曲同工,都是以获取有用信息成分为目的的分析手段,对相关内容的介绍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把握频谱分析的目的,同时能够对时域与频域的不同建立直观感受。基于振动信号的轴承故障诊断[3]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通过频谱成分分析寻找外圈通过频率或内圈通过频率就能确定对应的故障是外圈故障还是内圈故障。通过对该实例的介绍,学生不仅能够把握学习频谱分析方法的意义,同时还能接触到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机械故障诊断学等概念。
在“传感器”部分,掌握传感器及敏感元件的工作原理是核心。考虑到工程技术人员接触最多的是如何选用适合的传感器满足系统构建的需要,特别是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入融合,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面向工业4.0与物联网的网络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前沿技术。教学实践也证明,相关内容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压电式传感器与机械专业结合紧密,该部分内容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明白电压式放大电路与电荷式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自优劣。而在工程应用中往往采取折中方案,如广泛采用的IEPE型加速度传感器就是通过内置电荷放大器外加恒流源的方式来满足长距离的信号传输需要。
中间变换电路是从传感器到信号显示、记录、处理装置的中间环节。微弱信号检测涉及内容众多,在这里主要介绍交流放大技术,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能够讲清楚动态电阻应变仪采用交流纯电阻电桥,而不是直接采用运算放大器的原因。通过介绍广泛应用的虚拟仪器技术、PCI/PXI/PC104/USB数据采集设备,能够使学生从工程应用角度了解当前快速集成一个测试系统所用的技术手段。
“信息处理方法”部分在教材中主要介绍了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两种初步的信号处理方法,这在工程应用中是远远不够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建立一定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根据测试环境的不同、手段的不同、目的的不同选用适合的信息处理方法。诸如数字滤波、短时傅立叶变换、小波分析、卡尔曼滤波等在内的信号处理方法虽然不能够深入讲解,但是可以结合工程实例和科研项目介绍这些方法的用途、特点,甚至是相应的算法实现、芯片支持等等。
3 灵活实施授课过程
现代测试技术内容的渗透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一是,授课内容较多,但是分配学时普遍较少,并且课程一般包括6-10个学时的实验,使得教学学时进一步压缩。二是,对渗透内容与基础授课内容关系的把握问题,相对来说,渗透内容围绕基础内容展开,应当从属于并服务于基础授课内容的教学工作。具体来说,渗透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合理把握渗透内容的讲解深度
现代测试技术的渗透讲究知识面的扩展,而非理论的深度,重在启发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和专业精神,使其能够理清理论方法“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了解技术手段“依据什么,能干什么,有何特点”,使学生能够建立一定的测试技术和理论的储备,便于今后相关技术工作的开展。
3.2 注意采用灵活的授课形式
测试技术本身实践性强,相较于基础教学内容,渗透内容尤其需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来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例如: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以图片、视频的形式介绍最新测试技术的应用案例;通过Matlab进行数值实验,实际演示信号的频谱分析、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滤波等内容。
3.3 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与探究
所渗透的现代测试技术内容超出了教材内容,更超出了实验条件支持,必须通过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渗透内容与教材内容的联系,实现与工程应用的对接。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一定的工程专题讲座,例如以基于振动信号的轴承故障诊断为例,系统地将IEPE型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信号采集与处理装置、频谱分析或信号处理方法等内容进行串讲,使学生建立对测试技术的系统化思维。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机械类本科测试技术教学过程中进行现代测试技术的渗透,符合我国本科教育培养的目标要求,有利于解决当前测试技术授课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实践也发现,基于基础授课内容合理组织渗透内容,再加上灵活实施的授课过程,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应当注意测试技术本身也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学人员应当结合科研和工程项目实践,不断追踪最新的技术形态,总结渗透内容并反馈于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相长。
参考文献
[1]李冰.工程案例教学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0:196-199.
[2]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现代测试技术 第2篇
课程考核论文
学院:xxxxxxxxxxxxxxxxx
姓名:XXX班级: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
摘要:CCD,英文全称:Charge-coupled Device,中文全称:电荷耦合元件。可以称为CCD图像传感器。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CCD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Pixel)。一块CCD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CCD的作用就像胶片一样,但它是把光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CCD上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光电二极管,能感应光线,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外部采样放大及模数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关键字:电信号、图像信号、相机、摄像机。
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构成CCD的基本单元是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CCD的基本功能是电荷的存储和电荷的转移。工作时,需要在金属栅极上加一定的偏压,形成势阱以容纳电荷,电荷的多少与光强成线性关系。电荷读出时,在一定相位关系的移位脉冲作用下,从一个位置移动到下一个位置,直到移出CCD,经过电荷ˉ电压变换,转换为模拟信号。由于在CCD中每个像元的势阱所容纳电荷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如果光照太强,一旦电荷填满势阱,电子将产生“溢出”现象。另外,在电荷读出时,由于它是从一个位置到下一个位置的电荷转移过程,所以存在电荷的转移效率和转移损失问题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CCD)的突出特点是以电荷为信号载体。它的功能是接受存储模拟电荷信号,并将它逐级转移(并存储)输送到输出端。其基本工作过程主要是信号电荷的产生、存储、转移和检测,因此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模拟移位存储器。主要有信息处理用延迟线、存储器和光电摄像器件三个方向应用
CCD有表面(沟道)CCD(SCCD)和埋沟CCD(BCCD)两种基本类型。作为图像传感器用摄像器件还另外具有光敏元阵列和转移栅,以进行光电转移,并将光电转换的信号电荷转移到CCD转移电极下。
该传感器的的测量的物理量及范围
线型CCD即CCD的感光元件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它成像方式是CCD在光学系统成像所在的焦平面上垂直扫过,地到一幅完整的影像。传统的扫描仪都使用这种类型的CCD,因此我们又称它为扫描型CCD。线性CCD的这种工作方式决定了
2它得到一幅完整的影像需要很长的时间,即嚗光时间很长。自然它就无法用于拍摄动态的物体,另外在嚗光过程中需要一致的光线环境,它也不支持闪光拍摄。虽然有如此重大的缺陷,但线性CCD的感光元件可以做到很高的线密度,这样用线性CCD可以得到极高像素数量的影像,因此它仍然被用于数码相机,拍摄需要超高分辨率的静物影像。典型的例子是Agfa的StudioCam相机,它用三条线性CCD分别感应红蓝绿三色光,每条3648像素,色彩灰度为12位,可得到1640万像素分辨率高达4500*3648的图象,最终的影像容量高达50-100MB。其预扫描时间需要12秒,每一线依精度需要1/15-1/200秒。
面型CCD 又称全幅式CCD,阵列型CCD。面型CCD的嚗光方式有以下三种。1.单CCD芯片三次嚗光:即通过三色滤镜轮盘分别将红蓝绿三色光投射在CCD上,三次采集后合成得到影像。这种方式得到的影像质量很高,但三次嚗光,不能用于拍摄动态影像。
2.三CCD一次嚗光:三个CCD芯片,分别感应红绿蓝三色光(或其中两片感应绿色光,另一片感应红蓝光),自然光通过分光棱镜系统将三色光分别投影在CCD上,一次嚗光得到完整影像。这种方式得到的影像质量和单芯片三次嚗光一样,而一次嚗光可拍摄动态影像.缺点是三CCD的成本很高,分光棱镜的制作技术难度也很大。
3.单CCD芯片一次嚗光:CCD上组合排列感应三种色光的像素,一次嚗光后得到影像,由于人眼对绿色最为敏感,通常CCD上的感绿色像素最多。这种方式的影像质量最低,但受成本的限制和对动态影像的拍摄要求,市面上主流产品大都采用单CCD芯片一次嚗光。
CCD-CCD原理
说到CCD的尺寸,其实是说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这里就包括了CCD和CMOS。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CCD/CMOS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CCD/CMOS是数码相机用来感光成像的部件,相当于光学传统相机中的胶卷。
CCD上感光组件的表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并以矩阵的方式排列。当其表面感受到光线时,会将电荷反应在组件上,整个CCD上的所有感光组件所产生的信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该传感器的对测量某一物理量的具体应用
CCD图像传感器可直接将光学信号转换为模拟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和模数转换,实现图像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复现。CCD一般可分为线阵CCD和面阵CCD两大类。线阵CCD将CCD内部电极分成数组,并施加同样的时钟脉冲,以满足不同场合的应用。面阵CCD较线阵CCD结构更为复杂,由很多光敏区排列成一个方阵并以一定的形式连接成一个器件,以获取大量信息,完成复杂图像的处理。
一般考察CCD质量性能,可以对其不同参数进行考虑。包括CCD的光谱灵敏度、暗电流与噪声、转移效率和转移损失率、时钟频率的上、下限、动态范围、非均匀性、非线性度、时间常数、CCD芯片像素缺陷等。
CCD图像传感器一般体积较小,功耗也较低,因此适应于各类电子产品而不会占用太大空间。同时CCD灵敏度高、噪声低、动态范围大、响应速度快、像素集成度高、尺寸精确等,都让它的应用得到普及。
含格状排列像素的CCD应用于数码相机、光学扫瞄仪与摄影机的感光元件。经冷冻的CCD亦广泛应用于天文摄影与各种夜视装置,而各大型天文台亦不断研发高像数CCD以拍摄极高解像之天体照片。CCD能使固定式的望远镜发挥有如带追踪望远镜的功能,让CCD上电荷读取和移动的方向与天体运行方向一致,速度也同步,以CCD导星不仅能使望远镜有效纠正追踪误差,还能使望远镜记录到比原来更大的视场。一般的CCD大多能感应红外线,所以衍生出红外线影像、夜视装置、零照度(或趋近零照度)摄影机/照相机等
该传感器的技术指标及参考价格、可能的生产厂家 1.光谱灵敏度
CCD的光谱灵敏度取决于量子效率、波长、积分时间等参数。量子效率表征CCD芯片对不同波长光信号的光电转换本领。不同工艺制成的CCD芯片,其量子效率不同。灵敏度还与光照方式有关,背照CCD的量子效率高,光谱响应曲线无起伏,正照CCD由于反射和吸收损失,光谱响应曲线上存在若干个峰和谷。
2.CCD的暗电流与噪声
CCD暗电流是内部热激励载流子造成的。CCD在低帧频工作时,可以几秒或几千秒的累积(曝光)时间来采集低亮度图像,如果曝光时间较长,暗电流会在
4光电子形成之前将势阱填满热电子。由于晶格点阵的缺陷,不同像素的暗电流可能差别很大。在曝光时间较长的图像上,会产生一个星空状的固定噪声图案。这种效应是因为少数像素具有反常的较大暗电流,一般可在记录后从图像中减去,除非暗电流已使势阱中的电子达到饱和。
晶格点阵的缺陷产生不能收集光电子的死像素。由于电荷在移出芯片的途中要穿过像素,一个死像素就会导致一整列中的全部或部分像素无效;过渡曝光会使过剩的光电子蔓延到相邻像素,导致图像扩散性模糊。
3.转移效率和转移损失率
电荷包从一个势阱向另一个势阱转移时,需要一个过程。像素中的电荷在离开芯片之前要在势阱间移动上千次或更多,这要求电荷转移效率极其高,否则光电子的有效数目会在读出过程中损失严重。
引起电荷转移不完全的主要原因是表面态对电子的俘获,转移损失造成信号退化。采用“胖零”技术可减少这种损耗。
4.时钟频率的上、下限
下限取决于非平衡载流子的平均寿命,上限取决于电荷包转移的损失率,即电荷包的转移要有足够的时间。
5.动态范围
表征同一幅图像中最强但未饱和点与最弱点强度的比值。数字图像一般用DN表示。
6.非均匀性
表征CCD芯片全部像素对同一波长、同一强度信号响应能力的不一致性。
7.非线性度
表征CCD芯片对于同一波长的输入信号,其输出信号强度与输入信号强度比例变化的不一致性。
8.时间常数
表征探测器响应速度,也表示探测器响应的调制辐射能力。时间常数与光导和光伏探测器中的自由载流子寿命有关。
9.CCD芯片像素缺陷
a.像素缺陷:对于在50%线性范围的照明,若像素响应与其相邻像素偏差超过30%,则为像素缺陷。
b.簇缺陷:在3*3像素的范围内,缺陷数超过5个像素。
c.列缺陷:在1*12的范围内,列的缺陷超过8个像素。
d.行缺陷:在一组水平像素内,行的缺陷超过8个像素
价格:600~800元之间
生产厂家:索尼、尼康
优缺点
优点:CCD制造工艺较复杂,成像通透性、明锐度都很好,色彩还原、曝光可以保证基本准确一般是颜色好,缺点:费电,曝光时间长的时候温升大,噪点相对严重,最重要的是大规格的成品率低,成本高
针对缺点有何改进措施
1)围绕空间CCD相机的设计技术要求,本文在相机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完成了以下工作:(a)通过对星载空间相机常用材料的性能分析比较,合理地完成部件结构的材料选择,为达到轻量化的设计要求奠定基础;(b)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相机关键部件——主镜筒和支架进行了优化设计;2)在该相机精确CAD模型的基础上,对CCD相机进行了简化造型。利用简化后的模型建立了整机的有限元模型,完成了该相机结构动态特性分析计算
参考文献
海外高温高压井试油测试工艺技术 第3篇
摘 要:对于油气项目而言,高温高压井试油测试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高温高压井测试工程成功的例子较少,其不利于我国能源勘探事业的发展。海外高温高压井试油测试是国内油企重点关注的对象,为此需要及时解决各类技术瓶颈、优化施工设计,以求保障海外高温高压井测试项目的质量。
关键词:高温高压井;测试工艺;技术
目前我国高温高压井试油测试工作的经验不足,在实际施工中难以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又由于钻探工作本身具有高风险与高成本等特点,所以有必要积极吸取先进经验,积极地提升施工工艺,从而实现形成具有较强普适性与可操作性的高温高压井测试技术与工艺。
1 高温高压井测试工艺
1.1 管柱结构 ①跨隔测试管柱。油管、RD循环器、测试控制头、电子压力计、剪销封隔器以及RTTS封隔器等装置共同构成了跨隔测试管柱的整体结构。采用以上结构设计的跨隔管柱具有能在不用下桥塞的条件下测试上部测试层的优点。②射孔测试联作管柱。油管、RD安全循阀、采油树、射孔枪以及电子压力计等装置构成了射孔测试联作管柱的整体结构,由于价格相对较低、功能较为丰富,因此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该结构具有降低相关射孔所造成的二次污染以及减小封隔器压差的优点。③RD阀测试管柱。带孔管、RD循环阀、测试控制头、外挂电子压力计以及气密封油管是RD测试管柱的主要组成成分。经验表明,该管柱结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拥有较大的测试管柱通径,所以其被广泛应用于高温高压测试项目中,通常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1]。④全通径试油管柱。根据测试工作性质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结构的全通径试油管柱。一般来说,由采油树、油管、井下安全阀以及回接插入管等装置构成的全通径试油管柱适用于完井工作。而当需要进行试产与酸化压裂操作时,则需要采用由采油树、回接插入管以及油管构成的管柱,如此方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海外项目高温高压试油测试工作的质量。
1.2 射孔液以及测试压井液的选择工艺 钻井完井液以及复合清洁盐水是海外项目高温高压试油测试中常用的两类特殊液体。在测试用液的选择工作上,我们需要从成本、使用流程便利性以及应用效果等方面对目标液体展开分析工作。一般来说,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来配制清洁盐水,并且由于清洁盐水中的盐分会加速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因此需要避免在项目中应用清洁盐水。
应当认识到调制性能合适的施工现场泥浆的重要性,泥浆密度以1.8至2.3克每立方厘米最佳,并且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同时还应有悬浮效果良好、粘切变化小等优势。
综合来看,所选择的射孔液需具有经济安全、满足封隔器的承压能力等特点,能够在繁重的测试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正常的工作性能,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1.3 井口控制工艺 对于高温高压试油测试项目而言,井口控制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科学地选择井口控制装置,有必要在井口控制系统中安装多个ESD紧急关闭阀。当进行关井压力低于70MPa以及井口流动压力小于50MPa的测试工作时,建议使用103MPa的常规测试控制头。
1.4 数据采集工艺 项目应用了大量的传感器探头,这些探头负责信号采集工作,并将收集的信号传输到计算机系统当中,系统将记录相关产量、压力、测试温度等数据。数据的获取工作既能实现对大量地面设备以及井下流体的有效监控,同时还保证了相关资料的对比性以及连续性,其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发展。
1.5 射孔工艺 就目前状况而言,海外项目所采用的射孔工艺由传输射孔、电缆射孔、高压大直径射孔枪过油管射孔等组成,具体选择何种射孔工艺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1.6 地面测试工艺 在地面测试应当至少使用一个ESD紧急关闭阀,应当具备可靠的安全释放系统。测试项目中存在着大量难以控制的因素,其易使得相关操作环节失控。为了充分确保井口的安全,需要避免容易出现失控状况的环节靠近井口。在地面管线布置方面,应当采用质量合格的金属密封高压管线,因其耐热性好、强度高,故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刺漏情况的产生。除此之外,需要配备排污系统,以求及时地清除固相颗粒,为地面设备的运行创造清洁安全的环境,进而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
2 高温高压井测试技术
2.1 测试前相关井筒的评价 一直以来存在于高温高压井测试项目中的问题便是井下情况较为复杂多变、钻井的周期相对较长以及泥浆中的固相颗粒容易磨损井筒等。为此有必要完善相关的井筒评价体系,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项目的安全[2]。
①套管抗内压评价。酸化压裂的平衡能力、压井液最大密度、管柱窜漏所造成的环空压力等因素的设计工作的重要参考之一便是套管抗内压强度评价数据。相关理论表明,井底套管与封隔器处套管的安全系数在重泥浆反压井时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②套管抗外挤评价。套管抗外挤强度受钻井作业的影响。正常的套管厚度较大,然而其在不断被磨损的过程中壁厚将逐渐降低,由此套管的强度将无法达到预定的要求。井筒压力的变化会影响套管的强度,而井筒压力又受到测试工作形成的压差与压井液密度的影响。所以,需要在评价套管磨损状况时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如此方能得出最为科学准确的结果。③井筒漏失评价。高温高压测试项目的高速流体中含有大量固相颗粒,而这些颗粒在流动过程中将对分离器、油嘴以及油嘴管汇造成破坏,合理的井筒漏失评价体系将帮助人们科学地配置相关地面设备,从而保障井筒质量稳定,以保证施工项目的安全。
2.2 压力预测技术 油气的产量既受地层物性影响,同时也受压力的控制,因此需要完善压力预测技术。相关的压力曲线以及计算公式应当根据日产气与平均流压梯度、油嘴的统计关系以及油嘴与日产气之间的关系来制定。不同关系的模板也需要根据不同管串结构、储层特性以及地层流体性质等建立,如此方能保证质量[3]。
3 结语
海外高温高压井测试工作对技术、人员素质以及设备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加快改进工艺的脚步、吸纳先进技术、引进新式设备、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如此方能有效地提升项目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祖友,杨筱璧,严小勇,王旭,孙今立.低渗透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不稳定产能研究[J].钻采工艺,2013(03).
[2]高仪君,刘建仪,张键.定向井井筒温度压力耦合分析[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3(02).
深井试油测试工艺技术研究 第4篇
1 深井MFE测试工艺技术
深井的一般特点在于其深度大、地层压力大、高温、负荷较高、且处于井下的管柱受力情况较为复杂, 易出现膨胀效应、活塞效应、螺旋弯曲效应等, 给中途测试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与阻碍。因此需要动力参数满足设计要求的钻修设备、泵注设备, 配合强度、密封性均较为良好的钻具实施测试工作, 使其能够准确的发现油气层, 并完成安全高效的完成深井试油测试施工。在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相关事项, 具体有以下几点:
(1) 封隔器座封需要尽量卡准位置, 保障卡点与目的层的距离更短, 起到有效保护套管的功用;
(2) 在施工中会出现地面延时和井下延时较难把握的问题, 可以对测试工具的延时性能进行调整;
(3) 在对管串结构的安全性、坐封负荷、上提高度等进行测试, 并评估上述要素对于坐封封隔器、开关井操作没有严重影响的情况下, 可以优化管串结构, 即可以去掉MFE测试器及封隔器上部的钻铤, 降低现场操作的劳动强度并能有效的保障管柱的安全性及双封隔器的密封性;
(4) 将测试工具的密封压力值为最高值基准, 地层达到最佳流动效果时的最小压力差则作为其最小值, 以确定测试时的压力差, 防止压差过大造成产层出砂;
(5) 在现场操作的过程中, 先设置自由点并进行观测, 配合标记法的方式, 能够在不松动封隔器的条件下进行MFE换位机构的充分换位[1]。
2 储层封堵工艺技术
目前, 国内的深井如果其深度在4000m及以上, 一般适应原钻机进行试油, 这样不但可以控制成本、保障效益、减小安全风险, 具体的过程如下:
2.1 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先进行施工准备, 该环节对于施工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 包括动力准备、提升系统准备及下井管柱, 具体内容有:
(1) 动力准备石油的基本装备中X J5 5 0修井机组, 快绳拉力的最大值为210k N, 最大钩载为1323k N, 最大修井深度可达5000m, 可满足井深5000m以内的油气井的勘探开发工作要求。根据油井的深度、管柱自体重力、修井液密度等预测其最大负荷, 该快绳的拉力可以满足最大提升符合要求, 井架的最大静载荷也达到了1470k N, 满足事故处理应急要求;
(2) 提升系统准备与最大荷载为基准进行预测, 需要安装数量相适应的大绳绳数, 使吊环、大钩等的安全符合达到了1470k N;
(3) 下井管柱油管丝扣的抗拉载荷需要超过全井油管重量的1.8倍, 保证密封良好, 达到额定的承压要求, 在提升时不会出现封隔器松动的问题。裸眼旁通的作用在于降低解封负荷[2]。
2.2 深井封堵技术
分层试油、开采、封堵水层等都需要进行储层封堵, 以避免层间干扰。储层封堵一般多分为水泥塞封堵、机械式桥塞封堵。在实施储层封堵时, 首先全面掌握了该储层的地层压力系数、井温梯度, 套损情况以及修井液体系等, 以及是否需要后续恢复生产、周边环境、施工成本等, 合理选择封堵方式及类型。以可取式挤灰桥塞为例, 利用其深井封堵时, 基本步骤包括三个部分, 即坐封、挤灰及打捞桥塞。
3 存储式电子压力计测试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存储式电子压力计测试技术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其具有精确度良好、分辨率高、时效较长、可靠性强的优质, 因此可以在深井中进行应用。如某探井试油层4016m-4030m进行压裂后, 在该过程中喷产气量较小且连续性不高, 而储层在较大的压差下, 能否连续的喷产气, 尚不清楚, 因此需要进行测试, 也能够得到详实的压裂效果评价信息。压裂效果评价, 需要获得关井早期的压力恢复的相关信息[3]。如果使用机械压力计, 受到其精度不佳、分辨率不足的限制, 且读卡仪器及人为因素对于卡片处理有较大的影响, 而使得早期流动特征被减弱, 因此需要增加存储式电子压力计, 设置于测试管串中, 进行辅助测试, 其优点在于精准度良好、分辨率高、可靠性强、可以连续测试且不易受到干扰及影响, 只需要一次测试, 即可以收集到完整的测试曲线图, 对其早期特征图进行全面的研究, 井筒周围存在无限导流垂直型裂缝。
4 总结
在进行深井工程施工时, 需要全面掌握深井的情况、特点及各项要素。各项配套工艺的完善程度, 对于试油测试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降低试油测试的成本, 需要在分析深井结构特点的条件下, 对于既有技术进行优化, 改造相关设备, 再进行深井措施、储层封堵、深井测试等, 达到深井测试的具体要求。如果中途测试技术并未在钻井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或者没有充分体现出该项工艺的意义和作用, 可以对其他方面进行测试, 包括重点井、钻遇显示层、可疑层等, 全面收集油气层的原始资料。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相关的深井技术工艺, 实际施工中还需要根据油井的各项情况, 全面把握, 合理选择试油工艺。跨隔测试技术是较为新型的技术, 其优点在于成本较低, 并能够提高试油时效、缩短试油周期, 全面准确的获得各项地质资料, 是试油技术的发展方向, 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世林, 于长录, 高和记, 田胜敏, 邓国振.丛式井试油测试工艺技术[J].油气井测试.2009, 18 (05) :35-39
[2]魏军.深井试油试气测试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油气井测试.2010, 19 (02) :36-38
测试技术及应用简历 第5篇
户口所在: 广东省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已婚 民 族: 汉族
诚信徽章: 未申请 身 高: 173 cm
人才测评: 未测评 体 重: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销售 : 销售工程师
工作年限: 15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深圳,东莞,
工作经历
深圳市欣富刚电子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11 ~ -06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经理,主营产品AI铜网,激光钢网,治具,SMT保养油(THK),钢网清洗剂,链条油.
离职原因:
深圳市鹰诺实业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10 ~ 2007-10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激光钢网销售经理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科利泰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5-02 ~ 2005-10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锡膏服务工程师.
离职原因:
10鑫茂科技制三处SMT生产课长. 起止年月:2004-01 ~ 至今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富士康CPBGOA产品处SMT检测课 起止年月:-10 ~ -08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毕业院校: 淮南工业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1999-07
专 业 一: 测试技术及应用;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
技能专长:SMT工艺制程,钢网,治具,AI铜网开刻,SMT焊接工艺,不良制程改善.
详细个人自传
目前从事SMT相关的销售和服务工作.熟悉SMT工艺制程,AI铜网,钢网,治具和锡膏. 吃苦耐劳,寻求兼职/全职销售,钢网或者焊料的售后服务亦可.
补充说明:兼职/全职销售,钢网或者焊料的售后服务.
软件测试技术的分析 第6篇
关键词:软件测试;测试目标;测试原则;测试方法;测试过程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2
Analysis of Software Test Technology
Wang Haiyan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Dalian116000,China)
Abstract:Software tes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ctiviti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and is the primary means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softwar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software test,significance,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software test process,key technologies,and expounded on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author.
Keywords:Software test;Testing target;Testing principle;Testing methods;Testing process
一、软件测试的定义和意义
软件测试是伴随着软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软件测试是为了尽快尽早地发现在软件产品中所存在的各种软件缺陷而展开的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对软件产品进行验证和确认的活动过程。在开发大型系统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差错。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程序编码等各阶段得到的文档,包括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说明、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以及源程序都是软件测试的对象。因此它也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最有效地排除和防治软件缺陷的手段。
(一)软件测试的目标和原则
1.软件测试目标
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尽可能多的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和缺陷。测试还要证明,软件的功能和性能与需求说明相符合。
2.软件测试原则
测试既不要不充分,也不要过分。在通常情况下,在分析、设计、实验阶段的复审和测试工作能够发现和避免80%的bug,而系统的软件测试能找到其余bug的80%,最后约5%的bug只有在用户大范围、长时间的使用后才会暴露出来。应该把“尽早和不断地进行测试”作为开发者的座右铭,问题发现的越早,解决问题的代价就越小。彻底的测试是不可能的,但充分覆盖程序逻辑,并确保软件的所有条件是有可能的。所有的测试都应该追溯到用户需求。测试应从“小规模”开始,逐步转向“大规模”,应针对每个测试结果做全面检查。
二、软件测试的方法
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是多种多样的,从大的分类上来说,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大范畴之内,还可以分为自动测试、手工测试、压力测试、协议一致性测试、互操作性测试、现场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文档测试等等。对于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阶段来说,往往需要用到不同的测试手段。
(一)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是把软件看成一个白盒子,在完全知道软件结果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程序内部的逻辑与执行路径来设计测试用户,并对用例进行测试的方法,所以也称结构测试或者数据驱动测试。白盒测试主要用于单元测试,方法有逻辑覆盖和路径测试。其中逻辑覆盖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点覆盖、边覆盖等。白盒测试的缺点是投入人力资源的难度很大,执行白盒测试的测试人员要有不亚于开发人员的技术背景和对代码的熟悉程度。
(二)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是把软件开成一个黑盒子,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与执行路径如何,根据输入/输出数据条件来设计测试用例,查看程序的功能是否正确或满足用户要求,因此也称作功能驱动或数据驱动测试方法。黑盒测试主要用于软件确认测试,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等。黑盒测试对和数要求不高,如何在对系统结构不了解的情况下,设计测试过程才是黑盒测试最核心的部分。
(三)自动测试
在业务量很大的情况下,需要测试数据或者测试输入时,自动测试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自动测试是可重复性的测试并且有着很高的速度与效率。但是自动测试也有一些缺点。前期要花费购买工具,并且测试脚本的开发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人力。
(四)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指为了某个单一的目的,大强度地重复性的使用软件的某一功能,以发现该功能在压力条件下的性能指标。软件上市前对不够自信的功能进行专项的,不顾逻辑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对待待测软件。或者是软件上市后对客户反馈的模糊信息进行集中的测试以精确定位问题。
(五)功能测试
功能測试是指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此类测试基于黑盒技术,该技术通过图形用户(GUI)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并对交互的输出或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应用程序及其内部进程。
(六)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主要测试软件的性能指标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包括负载测试,强度测试,数据库容量测试,以及基准测试。
(七)用户界面测试(UI测试)
UI测试是对用户界面的风格、图片、背景、文字的测试。用户界面测试用于合适用户与软件之间的交互。一般有这样一些指标,第一是界面的有效性,第二是界面的连贯性,第三是界面传统型。主要包括用户界面的友好性,人性化,易操作性等方面的测试。
(八)文档测试
文档测试是对伴随软件同事提供给用户的各种使用手册、说明书、须知等进行的测试。文档测试是为了避免文档描述和软件系统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三、软件测试过程
软件测试步骤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一)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也称模块测试,是针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元程序模块进行测试的工作。目的是检查出模块内部的错误,修改这些错误使得程序正确运行。单元测试可以从5个方面进行。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程序异常测试、边界条件测试。模块接口测试通过测试用例和输出结果,查看输出结果是否正确。局部数据结构测试是通过检查模块的局部数据结构来查看错误的来源。路径测试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尽量覆盖模块中的路径,重点检查各种逻辑情况的判定、循环条件等等,来发现程序执行的逻辑错误。程序异常测试就是检查程序隐藏的错误和异常的情况。边界条件测试就是说检测数据的取值范围的最大值,最小值,n次循环语句的第n次执行等等。单元测试是基础的,相当重要的测试,测试好的模块,可以完成更加强大的功能。
(二)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也称组装测试,就是按照一定的策略对单元测试的模块进行组装,并在组装过程中进行模块接口与系统功能测试。集成测试的策略主要有两种方式,分为一次性组装方式和增值式组装方式。
(三)确认测试
确认测试也称为有效性测试,目的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确认测试是用户参加的测试过程,采用的测试方法是黑盒测试。为了尽可能多的发现你只有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才能发现的问题,还会采用α测试和β测试。α测试是用户参与开发场所的测试,用户在使用程序的时候发现的错误都会被开发人员记录下来,作为修改的根据。β测试部分用户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比如界面是否友好,是否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由用户把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反馈给开发者,开发者对软件进行必要的修改之后才正式发布软件产品。
(四)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经过了前面的测试过程之后,软件系统已经基本符合要求,进行系统测试的目的是测试软件安装之后,能否与系统的其余部分协调工作,以及对系统运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处理能力。系统测试主要是有恢复测试,安全测试,强度测试,性能测试等。
四、如何避免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影响测试质量的因素发生
测试的计划阶段,是测试项目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中,测试组的建立,测试范围的选择,测试组的培训,测试平台的选择和配置,测试技术和工具的选择,测试执行的日程和进度,测试用例的设计,维护和更新,测试环境的设计和搭建,测试文档的格式和提交时间,测试入口/出口的checklist,测试组成员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测试过程的流程和定义,测试过程的质量监控都是保证测试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五、结束语
软件测试是一项重要而且复杂的工作,并且要求测试人员细致谨慎。随着软件规模和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对软件测试过程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更需要软件测试人员积累丰富的经验,选择正确的策略和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工作。如何在软件开发项目中有序地管理和分析各种问题对质量控制和过程改进也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电缆地层测试技术 第7篇
关键词:地层测试技术,渗透率,压力
1 电缆地层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
第一套电缆地层测试器由斯仑贝谢公司首先研制成功, 并于1995年开始使用和进行商业化推广。以后国外各大公司也相继研制出功能相似的仪器。到目前为止, 电缆地层测试技术已相当完善。尽管不同公司的仪器结构、仪器商标不同, 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一次下井可以在任意次压力测量 (获得任意次压力曲线或数字磁带记录) , 并可以取得两筒储层流体样品。目前, 具有代表性的电缆地层测试器是斯仑贝谢公司的“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器 (RFT) ”、哈里伯顿公司的“选择式电缆地层测试器 (SFT) ”。我国主要引进了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器 (RFT) (如胜利、中原、新疆、华北等油田) 及阿特拉斯公司的多次地层测试器 (FMT) (南阳, 辽河, 新疆等油田) 这两种仪器。这些仪器已在我国的大部分油田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2 电缆地层测试器仪器结构及测量过程
1, 2-预测室;3-平衡阀 (通井筒内液柱) ;4-压力计;5-密封阀 (到下取样筒) ;6-密封阀 (到上取样筒) ;7-探测器活塞;8-推靠板;9-流动管线;10-封隔器;11-探测器;12-过滤器
2.1 电缆地层测试器仪器结构
地层测试器一般由地面控制和记录系统、井下仪器、采样及样品分析等附属设备三大部分构成。其中, 重复式地层测试器RFT的井下仪器包括液压控制系统和测试取样系统。测试取样系统是地层测试器最重要的部分, 由预测试和样品采集两大部分组成。前者对被测试的地层特性 (地层压力、地层渗透率等) 进行分析;后者主要用于采集地层流体, 并对地层压力、渗透率及流体样品分析。图1所示为RFT结构示意图。
2.2 测量过程
电缆地层测试器的测量过程包括地层压力预测和地层流体取样两个阶段。RFT测量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1) 由SP或GR曲线将井下仪器定位, 再利用地面仪器的深度记录装置校正仪器至预定地层深度, 使吸管对准测试部位。 (2) 通过地面控制仪器启动井下仪器中的液压系统, 将封隔器推靠井壁, 这时原来处于关闭状态的吸管 (即取样管) 将穿透泥饼紧贴地层。在密封装置作用下, 吸管周围井壁会形成一个密封区。 (3) 打开取样阀, 活塞回抽时流体通过取样器内的过滤带 (防止固体颗粒进入造成堵塞) , 顺次流入两个容量均为10cm3的预测室。RFT有两个预测室, 大小均为10cm3, 其中第一预测室 (低速流室) 充满后自动打开第二预测室 (高流速室) 。两次预测流速比约为1:2.5, 装满两个预测室大约需20s。 (4) 当地层流体以一定流量进入预测室后, 地面操作人员可通过压力变化及充满时间定性估计渗透率。如果操作人员认为该测试点的流体需要取出, 则打开密封阀 (5, 6) , 让流体进入一个取样筒;如果于测试后认为不必取样, 就打开平衡阀 (3) , 收拢仪器, 移至下一个测试点。收拢仪器的同时, RFT能够自动抽空预测室, 为预测下一层做好准备。RFT每次下井允许取两个样品, 既可以分别在两个地层取样, 也可以对一个地层取两次样。对同一地层测试点, 当地层存在钻井液侵入时, 所取的第二支样受钻井液滤液影响较小, 对地层有更好的代表性。
3 电缆地层测试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 试油是石油勘探中称之为物探、钻井、测井、试油、地质五位一体综合勘探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检查油气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试油时直接打开目的层, 通过实际测试, 取得这些地层的产量以及渗透率、压力等资料数据。目前, 电缆地层测试器已经成为地质分析、钻井工程和油气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 其测试资料成为制定最佳完井方案和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电缆地层测试器在油田勘探和开发中的作用包括: (1) 由于电缆地层器所记录的随时间变化的压力曲线实质上是小范围内的试井测试数据, 因此, 根据预测试期间的压降值及压力恢复速度可以分别得到地层的压降渗透率与恢复渗透率的近似定量值; (2) 根据压力恢复结束处得到的稳定压力测量值, 可以获得有效地层压力估计值; (3) 可以根据需要, 取得地层中的流体样品供地面分析用; (4) 为建立区域压力分布图、确定井间连通性、了解断层封闭情况、储层的产液情况、储层流体性质等提供资料; (5) 用于监测和提高注水效率。
4 结论
电缆地层测试技术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进行地层动态测试的测井仪器, 在油气藏综合评价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测试储层流体流出和停止流出时的地层压力变化规律。RFT一次下井不仅可以获得测点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而且可以获得地层流体样品。根据一口井的地层压力测试数据不仅可以计算地层渗透率、预测油气产量, 而且能够准确得出地层压力剖面、获得井眼剖面流体梯度、确定油水和油气界面。
参考文献
[1]林梁.电缆地层测试器资料解释理论与地质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1-50.
[2]测井学编写组.测井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494~522.
测试工艺技术 第8篇
乐印科技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成功开发出乐印万能打印测试盒LTS-10,改变了打印测试的传统模式:无需使用计算机,直接连接打印机进行测试(见下图),LTS-10使打印测试变得轻松,省心和省钱。
乐印创新打印技术带来诸多益处
测试变得简单
工人无需懂电脑,按键即可操作
无电脑染毒问题,节省日常维护人力和费用
测试变得省钱
节省电脑购买费用
节省电费:一年省电1000度
省出的一年电费可以买一个万能打印测试盒
测试变得省地
节省工厂生产线空间和销售店面空间
乐印打印测试盒LTB-10的主要功能
1、无需连接电脑,直接进行打印测试/打印演示
2、支持各种类型各种型号打印机
3、支持各种打印内容(用户自行定义的文件内容)
4、支持多种打印模式(一页/多页,一份/多份)
动态气流温度测试技术 第9篇
气流温度是发动机工作过程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发动机试验中经常需要测量气流温度。气流温度的变化范围广、温度梯度大,一般采用热电偶进行测量,然而,热电偶测量动态气流温度时存在许多误差因素,忽略速度误差和传热误差,气流的动态特性是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热电偶测量动态气流温度的原理分析,通过试验和计算的方法,得到动态气流温度误差修正公式及时间常数,给出一种测量动态气流温度的新方法,解决动态气流温度测量延迟问题,提高测试精度。
动态气流温度测试方法
在飞行试验中,动态气流温度一般采用热电偶进行测量。
用热电偶测量气流温度时,只要热电偶两个电极的材料确定,热电偶的热电势就只与热电偶两端的温度有关。如图1所示,如果使参考温度t0恒定不变,对给定材料的热电偶,其热电势就只与工作端温度t成单值函数关系,即EAB(t,t0)=f(t)。具体应用是用实验方法得到参考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温度”对应关系数据表-即该热电偶的分度表,有了这个分度表,在用热电偶测温度时,只要测得该热电偶的热电势EAB(t,0),就可查分度表确定出对应的被测温度的数值t。
因此,我们在实际测量中如图1,先测出热电偶两端电势EAB(t,t0)和冷端温度t0然后根据分度表查出与冷端温度t0对应的热电势EAB(t0,0)值,再根据式(1)得出热电势EAB(t,0),最后得到被测温度t。
动态响应误差
热电偶测量动态气流温度时存在许多误差因素,忽略速度误差和传热误差,气流的动态特性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准确测量动态气流温度,就必须找出动态响应误差并给以修正。
动态响应误差
由于测温元件有一定的质量,因此,测量的温度值总有一定滞后,在量值上将略低于被测气流温度,产生测量误差,这个误差就是动态响应误差。
当测热点处于热平衡时,输入测热点的加热率等于测热点内部的储热率。
Tg——被测气流温度;
Tj——测热点温度。
令,则式(2)为
由式(3)得出,动态响应误差ΔTr为:
式(4)中的τ称为热电偶的时间常数,很明显,误差大小与热电偶的时间常数有关,如果热电偶的时间常数τ已知,根据热电偶测得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和τ的乘积,即为该点的动态响应误差,用它来修正相应的热电偶示值Tj,即可得到气流的有效温度Tg。
时间常数
如前所述,由式(3)得出
由此定义时间常数:滞后温差与测热点温升梯度之比。
若被测介质温度从t=0时刻的温度Tg0变化到Tg时,热电偶结点(测热点)的温度从Tj0变化,在时刻t,热电偶的温度为Tj。为了求取时间t的值,也就是时间常数τ的值,将式(3)积分并整理得:
若开始时,Tj0=Tg0=T0,当t变化到某时刻t=τ时,将有:
这个时间称为热电偶的时间常数τ,该时间就是热电偶的温度达到被测介质温度63.2%所需要的时间。
时间常数τ一般用实验方法测定。给热电偶一个阶跃的温度变化,记录热电偶的响应曲线,取其幅值的63.2%处对应的时间为热电偶的时间常数。
下图为实验室测得的某一热电偶的响应曲线:我们可以在热电偶的响应曲线(图2)上找出(Tj-Tj0)等于阶跃温升(Tg-Tg0)的63.2%所对应的时间t,这个时间就等于热电偶的时间常数τ。
修正电路
由于热电偶的热惯性,在测量动态气流温度时将产生动态响应误差,测量值始终滞后并小于被测气流温度。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我们知道了热电偶的时间常数,就可以用外电路补偿的方法来实现动态误差修正。
热电偶的等效电路
一般的热电偶,可以用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上述过程可以用RC充电电路等效模拟(图9),因此有:
其中RC=τ为充电时间常数。
传递函数:
我们可以引入近似为热电偶传递函数倒数的网络来实现热电偶动态误差实时修正。
动态实时修正电路
修正电路简单的有RL网络和RC网络,以RC网络为例。如图3所示,传递函数为:
令、,当时,上式可简化为:
若校正网络的时间常数等于热电偶的时间常数,即τ=τC,那么在理论上,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应为:
在实际条件下,不可忽略,因此,在τ=τC时,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在采用热电偶进行动态气流温度测量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降低动态响应误差:
(1)减小传感器时间常数
根据式(2),时间常数,所以我们在选用传感器时,尽量选用换热系数大、测量端尺寸小的传感器,提高响应速度;
(2)外电路补偿
测试测量技术发展趋势 第10篇
关键词:测试测量,软件,NI,LabVIEW
伴随着测试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以软件为核心的测试策略正逐渐成为行业主流的技术,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测试成本。在新兴商业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和未来,测试测量行业正呈现出五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趋势一:软件定义的仪器系统成为主流
如今的电子产品 (像iPhone和Wii等) 已越来越依重于软件去定义产品的功能。同样,在产品设计和客户需求日益复杂的今天,用于测试测量的仪器系统也朝着以软件为核心的模块化方向发展,使得用户能够更快更灵活的将测试集成到设计过程中去,进一步减少了开发时间。
通过软件定义模块化硬件的功能,用户可以快速实现不同的测试功能,并应用定制数据分析算法和创建自定义的用户界面。相比于传统仪器固定的功能限制和只是“测试结果”的呈现,以软件为核心的模块化仪器系统能够赋予用户更多的主动权,甚至将自主的知识产权 (IP) 应用到测试系统中 (见图1) 。
在业界,被认为是最保守的客户之一的美国国防部在2002年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下一代测试系统 (NxTest) 必须是基于现成可用商业技术 (COTS) 的模块化的硬件,并同时强调了软件的能动作用。最新的合成仪器 (Synthetic Instrumentation) 的概念也无非是经过重新包装的虚拟仪器技术,将软件的开放性和硬件的模块化重新结合在了一起。
趋势二:多核/并行测试带来机遇和挑战
多核时代的来临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双核乃至八核的商用PC现在已随处可见。得益于PC架构的软件定义的仪器,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享受到多核处理器为自动化测试应用带来的巨大性能提升。
要充分发挥多核的性能优势,就必须创建多线程的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将自动化测试程序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记录乃至用户界面部分创建不同的线程,从而分配到不同的核上来并行运行。不过,这种并行的开发理念使得习惯于传统串行开发方式的工程师难以适应,尤其是当核的数目越来越多
挑战和机遇往往是并存的,作为图形化语言的代表,LabVIEW在设计当初就考虑到了并行处理的需求,从LabVIEW 5.0开始支持多线程到现在已有10多年的历史。通过自动的程序多线程化 (见图2) ,开发人员可以无需考虑底层的实现机制,就可以高效地享用多核技术所带来的益处。
无论是欧南天文台极大望远镜高达2700万次乘加运算的镜面控制,到Tokamak核聚变装置的实时处理运算,还是N A S A的飞机安全性测试和TORC汽车控制快速原型设计,LabVIEW多核技术都为这些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性能和吞吐量的提升,随着多核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的幅度将更为可观。
趋势三:基于FPGA的自定义仪器将更为流行
随着设计和测试的要求越来越高,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技术正逐渐被引入到最新的模块化仪器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基于FPGA的自定义仪器。
FPGA的高性能和可重复配置特性一直是硬件设计工程师们的最爱,而对于测试工程师而言,又何尝不想拥有硬件级的确定性和并行性呢?像诸如实时系统仿真、高速内存测试等应用都需要用到FPGA来确保响应的实时性和高速的数据流入和流出,FPGA的IP核更可以为工程师植入自主知识产权的算法提供契机。然而,苦于对硬件设计知识的缺乏和对VHDL或Verilog语言编程的恐惧,许多测试工程师对于FPGA技术望而却步。
现在,NI提供的R系列数据采集和FlexRIO产品家族将高性能的FPGA集成到现成可用的I/O板卡上,供用户根据应用进行定制和重复配置,同时配合LabVIEW FPGA直观方便的图形化编程,用户能够在无需编写底层VHDL代码的情况下,快速地配置和编程FPGA的功能,用于自动化测试和控制应用 (见图3) 。
前段时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 为世界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度器大型强子对撞机 (LHC) 配备了超过120套带有可重复配置I/O模块的NI PXI系统,用于控制瞄准仪的运动轨迹和监测其实时位置,从而确保粒子在既定的路径中运作。为了保证极高的可靠性和精确性,FPGA成为其必备的测试和控制技术。
随着对FPGA技术应用复杂性的简化,可以预计,拥有高性能和灵活性的FPGA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未来的仪器系统中。
趋势四:无线标准测试的爆炸性增长
近年来无线通信标准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从2000年前只有四五种的无线标准到现在众多新标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消费电子产品和工业产品都或多或少地集成了无线通信的功能,像苹果公司最新的3G版iPhone手机,更是同时集成了UMTS, HSDPA, GSM, EDGE, WiFi, GPS和蓝牙等多种最新的无线标准。这些都给无线技术的开发和测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测试技术如何跟上无线技术的发展成为工程师面临的最大难题。通常传统射频仪器的购买周期是5~7年,而新标准和新技术的推出周期却是每两年一轮,购买的射频测试设备由于其固件和功能的限定通常难以跟上新标准的发展速度。
面对这样的挑战,一种以软件为核心的无线测试平台正崭露头角。信号的上下变频和数字化由模块化的射频硬件完成,而编解码和调制解调的过程全部通过软件实现。这样,在统一的模块化硬件平台上,只需修改软件就可以满足不同无线标准的测试需求,使得工程师有能力在第一时间测试最新的标准,加快产品的上市时间。
NI LabVIEW和PXI RF平台就是这样一个软件无线电的测试平台,多年来已经成为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开发无线标准和测试无线应用的必备工具。例如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师生基于NI的软件无线电平台,在短短6周时间内开发出M I M O-OFDM 4G的系统原型;成都华日通信公司 (国内无线电频谱管理设备主要供应商) 利用NI PXI矢量信号分析仪和LabVIEW开发了带有自主产权的HR-100宽带无线电接收机和监测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的频谱监测和信号定向领域。聚星仪器 (NI大陆地区系统联盟商) 也开发出了全球首个支持C1G2 RFID标准全部指令的测试设备,并实现了与RFID标签微秒级的实时通信。
趋势五:协议感知ATE将影响半导体的测试
如今的半导体器件变得愈加复杂,高级的片上系统 (SoC) 和封装系统 (Si P) 相比典型的基于矢量的器件测试而言,需要更为复杂的系统级的功能测试。现在器件的功能也不再是通过简单的并行数字接口实现,而是更多依赖于高速串行总线和无线协议进行输出,这就要求测试设备和器件之间能够在指定的时钟周期内完成高速的激励和响应测试。
复杂的测试需求催生了协议感知 (Protocol-Aware) ATE的诞生,Andrew Evans在2007国际测试会议 (ITC) 上发表的论文“The New ATE-Protocol Aware”中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这是一种模仿器件真实使用环境 (包括外围接口) 的方法,按照器件期望的使用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器件功能测试和验证。
国际半导体测试协会 (STC) 和新近成立的半导体测试合作联盟 (CAST) 都在考虑为自动化测试厂商制定开放的测试架构,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半导体测试需求和降低测试成本。NI作为STC协会便携式测试仪器模块 (PTIM) 工作组的主席,正在致力于创建一种新的指南和标准,使工程师能够将第三方的模块化测试仪器 (如PXI) 集成到传统的半导体ATE中,以实现更为灵活自定义、符合“协议感知”要求的半导体测试系统。
把握发展趋势,占据市场先机,在全球经济步入调整期的今天,相信测试测量行业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NI LabVIEW虚拟仪器动力之源[R/OL].http://www.ni.com/labview/zhs/
[2]朱君.测试测量仪器技术已经进入2.0时代[J].仪器仪表.2007.5
[3]新一代的自动化测试[R/OL].http://www.ni.com/automatedtest/zhs/
[4]PXI自动测试平台[R/OL].http://www.ni.com/pxi/zhs/
包装测试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第11篇
关键词 包装测试技术 案例教学 考核机制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包装工程专业是一门含有多分支、全方位、立体式的典型综合学科,目前已在我国广泛开设。特别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包装产品的要求日益增长,促进了包装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包装人才的需求,而包装工程专业在国内开办时间只有20多年,发展时间短,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①如何面对新的经济发展需求,提高包装人才的专业知识素质,是包装工程专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1 教学内容上,突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包装测试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包装材料学及包装工艺学后,学习对包装材料的物理、力学、光学等性能进行测试。也包括对制成包装产品如瓶、罐等具体形状的包装容器之后进行测试,都属于本课程的范畴。教学大纲的完善和更新是教学内容建设的基本骨架。②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大纲不是教学内容的堆砌,而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③课程大纲的完善是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为主线,并要充分地展示课程教学设计思想。根据我校包装测试技术教学时数少,34学时,同时专业方向又是以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为主要方向,以食品、药品及化妆品包装为主要应用领域,如何选择甚至编写合适的教材,如何确定本课程包含的各部分内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合理分配学时,合理安排各部分内容,成为提升包装测试技术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考虑到目前社会对于包装人才的需求,在其职业能力中,包装设计是其主要要求,而包装测试则主要集中在基本的规范操作和数据分析,如能够独立工作,熟悉包装测试要求,会独立完成包装测试评价工作,分析物理性能、运输模拟包装测试等。依据客户要求,按照标准包装测试有效地完成包装评估工作,向其主管明确指出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并可以提供相关改进建议,按要求写出测试报告等。④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以信号与系统、传感器原理等其他相关课程已经介绍过的内容为主要切入点,只是略微介绍其在包装测试中的应用领域。而将主要精力集中的纸、塑、金属、木、玻璃、缓冲与运输包装的包装材料测试及容器测试原理及方法的学习上。学生在学习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后,在将来的工作中,会很容易上手包装测试工作,而且不局限于某一型号机器。
2 在教学方法上,辅助以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技巧。掌握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⑤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联系实际。包装测试有许多本身就属于工厂实际应用的案例可以用来进行讲解。如某包装材料厂生产的化妆品纸包装盒在交付客户后发现最后产生霉变,导致化妆品内包装受到污染而无法销售,必须退货处理。在作为案例分析的时候,就要对内外包装材料进行卫生、安全性测试,考察其霉变发生的原因,部位。测试结果表明,是内包装本身引起的霉变,从而使得外包装纸盒的生产厂家避免了经济损失。在另一案例中,⑥某厂生产的分体空调在发货到外储库后发现外包装箱变形问题严重,5000 台产品其中包装箱不良达到300 台。随即对包装箱进行了单品确认,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厂家对内径尺寸、表纸等进行了变更。变更后纸箱经第三方根据国标进行了评价,纸箱合格,然后对公司内的码放及存储进行了确认。厂内新包装纸箱在厂内码放7 层放置2个月未发生变形等不良。通过这些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了包装测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优化考核模式,多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时,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法。而考核方式的优化,则是对学生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考核方式改为论文+PPT讲述+期末考试的模式,其中,平时考勤、作业占二十分,论文占二十分,PPT讲述占二十分,期末考试占四十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挥主管能动性去查阅文献资料和标准,并按照正规的综述论文格式规范进行撰写,从摘要、关键词、正文到参考文献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学生从形式上受到一次毕业论文前的文献调研、论文撰写的强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研学生对目前工业应用的一般测试设备和学术研究的前沿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和归纳,将所看到的、所关注的测试方法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将学生按四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做个PPT并请一位同学进行讲述,考核成绩作为该组四位同学的成绩。通过做PPT讲述,学生需要自行组织图片和说明,并进行PPT的设计,直至最后讲述。十分钟的讲述和五分钟的提问,有助于并在一定程度上能集思广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再经过最后的考试,学生需要对所学课程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和总结,三者结合,使得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都有较为直观、详尽的认识。
4 结语
包装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其涵盖面非常广,学生在大学四年所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强化其动手能力,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这中间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将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相关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始终贯穿使学生的适应社会需求这一理念作为教学目标,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包装人才。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项目(2012AA 092301),上海海洋大学“085”工程建设项目
注释
① 迟建,于志彬,陈志周.包装测试课程体系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3):351-354.
② 李凤林.淀粉深加工技术课程建设研究与探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0(1):87-89.
③ 张兰知.热学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体系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5.25(4):98-99.
④ http://www.job1001.com/Job_Detail.phpCompanyDetail=cm1297922646247 &ZhoaPin Det ail=44617488
⑤ 黄元波.包装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及应用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35:92-94.
软件测试技术研究 第12篇
近十几年来,信息技术经过了迅速发展,软件产品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由于软件的质量不高不稳定,不仅可以大大增加开发商的维护费用和使用成本,还可以增加其他风险,例如企业的信誉度下降等。在一些关键领域可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
1软件测试的现状
软件领域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软件的品牌和种类也越来越多,要保证软件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软件测试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近些年来不断的涌现出新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理论,而且也快速出现了新的软件测试机构和组织,因此软件测试技术也逐步的走向了新兴职业的发展道路。
在国外,软件测试技术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技术日臻成熟,但是国内的发展较为缓慢,还没有出现一个可以适用中小型软件公司的软件测试规范。从而造成了这些中小软件公司生产出来的软件产品质量上无法进行控制,而这些中小型软件公司在整个国内占了很大的比重,可想而知,中国的软件行业不能快速的发展。
2 软件测试目的
软件测试是计算机软件诞生时就出现的,软件测试的过程并不是至简单的包括了测试,还包括了开发时的任务,换句话说,测试的周期要必须充分的包括进行测试的时间还有开发修复的时间。
软件测试要快速准确的将软件产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出来,软件开发者要迅速的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然后把解决好的软件产品及时的反馈给客户。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始终贯穿了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从软件项目开始,软件测试也正式开始了,从需求分析到最后的安装调试,软件测试始终存在。
软件测试不仅仅是找出软件产品中错误的过程,还包括了对该软件产品质量的评价,应该仅仅是发现和纠正产品中的错误。测试是为了度量和提高被测软件的质量,对测试件进行工程设计、实施和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
软件测试的目的决定了应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测试。如今,软件的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要找出产品中的错误的难度愈来愈大。因此,选择一个适当的的测试方法显得尤其重要。适当的测试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出软件中的错误,还能够明显的降低各种测试和维护成本。
3 软件测试的方法
按照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而论,软件测试包括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两种。
3.1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又叫做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代码的测试。通过白盒测试可以知道软件产品内部工作的过程,可以通过测试来测出软件内部的动作是否按照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运行,按程序内部的结构进行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有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不用管它的功能。测试的主要方法包含了逻辑测试和基路测试等,主要进行软件内部结构的验证。它是一种用于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其中盒子指的是被测试的软件产品,白盒的意思是说盒子是能够看得见的,你能看清楚盒子里面的东西,还能明白盒子里面是如何操作的。"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在使用这一方案时,测试者必须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从检查程序的逻辑着手,得出测试数据。贯穿程序的独立路径数是天文数字。
3.2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正好和白盒测试相反,白盒测试被看成一个透明的盒子,而黑盒测试是一个看不见的盒子,它完全不用考虑软件本身的内部逻辑结构和特性,也不针对软件的界面和软件的功能来测试。它属于穷举输入测试,它把有可能出现的输入都作为测试用例,挨个输入,才能找出软件程序中的错误,实际上测试情况有无数个,测试人员不仅要测试所有合法的输入,而且还要对那些不合法但是可能的输入进行测试。
4 软件测试工具简介
4.1 功能测试工具
⑴ QTP。是是一种自动化功能测试工具。它主要侧重于功能的回归,而且QTP提供了很多的插件,并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测试,它支持所有的常用环境。
⑵ Win Runner。Win Runner使用的是TSL语言,主要还是面向c/s架构,它主要面向企业级的功能测试。
⑶ Rational Robot。Rational Robot是rational的产品之一,它可以开发出三种测试脚本。⑷ Advent Net QEngine。Advent-Net QEngine是一个应用广泛且独立于平台的自动化软件测试工具,它便于移植和提供多平台支持。
⑸ Silk Test。Silk Test是一种用于目前全球企业应用的先进的基于标准的测试平台。
⑹ QA Run。QARun适用于所有关键业务领域的应用测试,而且能够以在复杂的企业环境里,测试各种类型的应用。
⑺ Test Partner。Test Partner是Compuware自动测试工具,促进基于Microsoft,JAVA和web技术复杂应用的功能测试。
4.2 性能自动化测试工具
4.2.1 主流负载性能测试工具
⑴ QA Load。QALoad是企业级的负载测试工具,它能够有效的帮助测试人员、开发者和系统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的负载测试分布式应用。
⑵ Silk Performer。Silk Performer V可以让你在使用它之前,就可以预测出企业电子商务环境的行为,使它不受电子商务应用规模和复杂性影响。
⑶ Load Runner。Load Runner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工业标准级负载测试工具,它是·通过以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监测的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
4.2.2 资源监控工具
资源监控在整个系统压力测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脚色,有非常多的集成在测试工具上。例如Loadrunner就包含了用户的执行情况、TPS、Load、场景状态等等集成因素。而Nmon作为另一种性能测试监控工具,被广泛的应用在AIX与各种Linux操作系统上进行监控与分析。相比较其他的系统资源监控工具,Nmon记录的信息数据是非常全面的,Nmon不仅仅可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准确实时的捕捉到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还能够及时地把结果输出到文件中,最后用Nmon Ana-lyzer工具生成数据文件与图形化的结果,效率非常高。
5 软件测试的发展趋势
软件技术一直在发展,同时软件测试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的。软件测试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了软件产品的易测试性、构建测试还有web测试。软件产品的易测试性指的是软件在设计和编码的同时就考虑到了测试的问题,它是在硬件易测试性的基础上而来的。其中,内建式测试、内建式自测试还有合约式测试是软件产品的易测试性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三个主要方面。内建式的测试方法,指的是在代码中加入其他的测试机制,容易使软件产品在该模式下工作;内建式的测试方式指的是在内建式的测试方法基础上,又引入了其他的机制,能够产生测试的用例。而合约式的测试指的是在软件开发的同时加入相关的规则和约束条件,让软件产品能够根据某些约束条件来进行开发设计,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软件产品在开发时产生的错误,并且可以减少后期的测试工作的很多工作任务。比如说前置和后置条件、轨迹等。
在软件测试的环节中,常常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说软件测试人员的经验不是很多,在出现问题时没有合适的办法应对,这样势必会导致测试的效率大大降低。但是培训出一个合格的软件测试员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种问题,就是软件测试复用,而软件复用的技术基础就是软件构件。软件的测试用例构件能够独立的来完成某些测试功能,并且能够交付使用这些封装的测试用例。软件测试用例构件颗粒大小可以根据软件测试用例的功能力度来划分的。
现在的整个软件行业的模式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以软件产品为中心的单纯制造转变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为主。www也从两层体系变为了三层体系结构,B2B已经演变成了简单通用的连接,而不是原来的复杂专用的连接。而且web服务可以很快得适应了这些。Web服务已经受到了人们很广泛的关注,它和黑盒测试差不多,能够得到规则约束,而不能知道程序的源代码和产品本身的设计。
6 结束语
软件测试始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都要存在,并不是最后才需要它,并不是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而是实时适时的需要它。软件测试人员应该要顾虑到全局,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整个软件项目的开发,要全面的掌握整个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并且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来看产品本身的问题进行测试。测试人员要使用最合适的测试工具,管理者要不断地思索怎样提高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搭建出一套完整软件测试体系,这套测试体系要适合企业开发人员的开发,使得测试员保证所有的测试机制都能够被正确地使用,一直到产品交付给用户使用。
测试工艺技术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