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网改范文
双向网改范文(精选3篇)
双向网改 第1篇
所谓三网融合, 是指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三网融合并不是广电和电信局固定的业务通话, 目前探讨的比较多是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 将来可视电话也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其最简单的体现就是“3屏”融合, 即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互动, 对于用户来说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 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 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 三者之间相互交叉, 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格局。从而使得每张“网”都发挥各自的优势, 业务相对开放, 运营各自独立, 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产业态势, 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融合需求, 促进我国信息化产业持续发展。
从实现方式上看, 三网融合一种是指相同的服务和内容既可在广电网又可在电信网上被提供;另一种是广电网与电信网配合, 从而实现业务融合, 例如前者负责视频广播, 后者承载互动功能。三网融合从网络架构层面打破传统的三网分立格局, 每张传送网都是全业务传送网, 并能实现与所有不同技术类型的接入网连接, 在实现三网融合后, 居民家中就不需要电视一条线、电话一条线, 甚至宽带上网还需要一条线, 只需要一种线路所有服务都可以得到, 如果选用无线接入, 家里甚至都不需要接线了。除了可以节约资源, 三网融合还实现了数据、声音、图像这三种业务用一个网络、一种平台进行服务, 为业务创新提供了空间, 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图1与图2展示了业务层面三网融合前后状态的不同之处。
无论如何三网融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作为三网融合的主导者我们广电运营商需要用创新的理念和体制来迎接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必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大发展, 并为之开启全新的大门。
2 广电背景与现状
长期以来, 我国广电网承担了过多的公益责任, 技术发展缓慢、业务单一, 整个平台存在资源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 如今随着Internet的广泛普及, 视音频节目的覆盖和传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已逐渐开始通过Internet进行视音频资源的获取、交流和消费, 并且随着3G的推广, 移动终端用户的可用带宽已日益增大, 并将成为视音频消费的主体。
另外一方面,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特别是最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化推进, 许多有线电视网络已经基本达到860MHz数字广播传输的条件, 并且进行了部分双向传输的试点建设, 也尝试开展了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上网、VOD点播业务, 但是有线网络的总体质量较差, 每个节点下的共享用户规模太大, 虽然可以满足广播传送的要求和实现部分双向传输功能, 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三网融合业务的需求, 须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
如今, 面对外界通信运营商越来越强的竞争压力和自身网络严重短板性, 广电加快广电网的技术升级, 早日实现网络的双向改造已迫在眉睫。
近年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 以及“光进铜退”的大趋势, 在新一轮的网络建设中, 光纤资源向接入用户不断靠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但解决用户接入的“最后100米”问题却是困扰各个运营商的大问题, 广电网络双向改造方式也需慎重考虑。
3 基于EPON技术的广电双向网改方案
3.1 广电网络架构
广电网络包括前端或分前端机房、光纤传输网、光末端信息点、同轴传输网 (如图3所示) , 从前端或分前端引出的每条线路通过分光器级联的方式使得其覆盖范围比较广, 整体光纤资源也相对富裕。目前光节点覆盖的范围很多都覆盖大概300户, 覆盖距离小于500米。随着光进铜退的发展趋势, 以及广电需要改善数字电视广播质量, 光纤会越来越靠近用户端, 后续会只覆盖3-5栋大楼, 甚至直接FTTB光纤入楼。
大范围的用户覆盖, 以及用户越来越高的带宽需求, 决定了广电网络在接入层最后100米接入方式必须组网灵活, 以及超高的带宽承载性。
目前广电传输网双向改造方案主要包括CMTS和EPON, 传统CMTS+CM模式就是广电的“ADSL”, 它是基于广电技术体系发展起来的技术模式, 在HFC完成双向改造的基础上, 就可以开展广电的宽带上网业务, 是最直接的实现方式, 但由于CMTS单位带宽成本高, 头端系统昂贵, 只有少数大型运营商能够持续采购, 而且CMTS系统覆盖面积大、传输距离长, 反向噪声汇聚大, 系统的调试困难并对网络质量要求较高, 从而带来较大的工程和维护成本。
基于EPON模式下的广电双向网改彻底解决了广电接入网瓶颈问题, 提供双向对称高带宽需求 (单光点可实现上下行对称1Gbps速率, 并可平滑升级10GEPON) , 基于EPON技术的双向网改主要包含为EPON+LAN、EPON+EoC、EPON+C-DOCSIS以及基于EPON技术的FTTH解决方案。
3.2 EPON+LAN技术方案
EPON+LAN方案在广电城域机房放置大容量OLT设备, 在广电树形网络的分支处放置无源光分路器, 光纤到小区后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供以太网业务:放置在光节点的ONU下挂楼道交换机, 或直接将集成交换的MTU设备放置在楼道交接箱内, 实现广电网络的双向化改造, 如图4所示。
EPON+LAN的双向网改方案, 交换机与MTU均可提供高达100Mbps接入带宽, 并且凭借EPON灵活的网络部署优势, 符合广电树状光分配网特点, 可逐步实现带宽扩容和光进铜退及最终FTTH的网络发展趋势。通过ONU下挂交换机方式或集成交换功能的MTU设备引五类线到居民用户家中的EPON+LAN方式实际上在最后100米入户线路段铺设了两张网络, 所以EPON+LAN的建设方案需要重新布置入户端的五类线, 虽然从设备成本方面比较EPON+LAN具有一定的优势, 且用户间相互影响小, 后期维护与故障处理方便;但其双网架构却增加了施工难度, 对于新建小区可考虑采用EPON+LAN的建设方案, 但对于老小区改造及布线困难的工程建议采用EPON+EoC等其它方案。
3.3 EPON+EoC技术方案
EPON+EoC方案在城域机房和光分配网部分与EPON+LAN方式完全一样。光纤到楼道后ONU输出的以太网与楼道内的CATV通过EoC头端设备混合, 或者将ONU和EoC设备放置在光节点处, 通过分支分配器连接至各个楼道, 然后在原有电缆上传输至各用户家中, 再通过EoC用户端设备分成以太网和CATV信号, 为客户提供电视和数据业务。
EPON+EoC双向网改方案大大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可充分利用原有广电网络的同轴电缆资源, 无需重新铺设以太网情况线缆, 减少初期投资, 非常适合布线不便的小区双向改造, 对于目前低带宽广电客户需求的市场应用来看, EPON+EoC是采用较多的双向网改方案。
各广电运营商在采用EPON+EoC系统也需要综合考虑, 认真分析, 因为EoC系统仍然存在不少缺点。
(1) EoC没有统一的标准。
EoC按照不同的技术可以分为基带EoC、调制EoC、高频EoC、低频EoC;高频主要有MOCA、降频WiFi, 低频只要有HomePNA、Homeplug AV以及基于Homeplug AV升级的IEEEP1901等。不同标准的EoC不能互通, 并且就算同一标准不同厂家的EoC设备也基本无法兼容, 从而造成对系统的管理、设备的采购都产生较大的困难, 不能实现网络的互融互通、智能简洁化管理的需求。
(2) 用户接入带宽仍然偏低。
目前单台EoC头端考虑带宽原因实际可支撑的终端用户在20个左右, 平均每户均带宽最高也不超过15Mbps (基于P1901技术的Intellon Corporation AR7400系列芯片的MAC速率达340Mbps) , 且大部分保持在8Mbps左右;这个接入带宽根本不能满足未来用户的数字家庭高带宽需求, 与目前其它电信运营商光纤到户, 百兆到桌面的差距较大。
(3) 无完善的QoS保障机制。
目前EoC系统的QoS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只能完成一般数据级别的传输业务质量保障, 对于语音等高级别业务通信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对未来的多业务支撑能力不强。
(4) 统一管理性较差, 维护比较困难。
EPON+EoC系统网络层级较多, 网络结构也比较复杂, 并且大部分广电运营商采购的EPON设备与EoC设备为不同厂家, 不同系统, 所以无法提供接入网端到端的全面管理, 若出现网络故障也很难做到快速、准确定位。
(5) EoC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
由于EoC系统普遍的上行通讯机制采用CSMA方式, 或在CSMA基础上修改的TDMA方式, 并不符合接入网传输需求。所以在支撑终端用户上存在天生的缺陷, 很难实现密集终端的接入, 同时EoC所能产生的带宽并不高, 在面对未来高带宽需求时只能通过增加部署EoC头端来进行带宽的提升。
行业对EoC技术的认识和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今后由于NGB是一个语音、数据、视频同时传输的网络, 对于高带宽与QoS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EoC的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EoC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对网络的适应性等性能参数不断得到提高, 比如对高标准高稳定EoC技术的研究, 厂商对EoC芯片性能的升级, ONU+EoC头端一体机的推出可减少网络层级、便于维护光缆, 在近3年之内EPON+EoC仍将是广电双向网改的一个主选技术方案, 但从长远看对广电的高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
3.4 EPON+C-DOCSIS技术方案
国家广电总局于去年8月份发布的《NGB宽带接入系统C-DOCSIS技术规范》, 推动通过C-DOCSIS技术进行广电双向网改。C-DOCSIS是为中国广电网络量身订做的, 符合广电网络的实际情况。C-DOCSIS在技术上脱胎于DOCSIS3.0标准, 为同轴网络设计, 技术成熟, 采用主流的广电射频调制方式。对于局端设备, C-DOCSIS标准一方面借助成熟的PON技术实现局端下行, G数量级 (未来可平滑过渡到10G) 的高速带宽, 另一方面借助信道绑定技术, 实现16频点绑定技术, 共获得800Mbps的下行速率。对于终端设备, 使用DOCSIS3.0 CM可获得超过百兆的接入带宽, 存量的DOCSIS 2.0 CM也完全能够实现40Mb/s左右的接入速率, 从而一举突破了CMTS在国内应用所存在的带宽瓶颈。因此C-DOCSIS是一种融合的技术标准, 满足国家的百兆入户需求。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 C-DOCSIS是中国行业标准, 一个产品采用国内标准, 是市场经济及产业链成熟的体现之一。
EPON+C-DOCSIS双向网改解决方案完全利用现有HFC资源, 组网方式与EPON+EoC方式相似, 在小区机房或楼道机箱放置C-DOCSIS ONU设备, 设备内部将千兆IP数据调制成射频方式进行输出, 调制技术符合DOCSIS协议, 采用8MHz/6MHz一个频点的方式, 调制方式根据网络情况可灵活选择64~1024QAM方式, 默认选择256QAM方式, 单频点可达50Mbps数据输出;在终端部署的CM可兼容不同厂家的Docsis2.0及3.0终端Cable Modem, 完成下行信号的解调接收输出百兆IP信号, C-DOCSIS并可兼容前端支撑、激活系统;传输速率方面可实现下行16信道绑定, 支持800Mbps下行带宽, 上行4信道绑定, 实现160Mbps上行带宽。
由此可见通过EPON+C-DOCSIS可实现千兆到楼, 百兆入户, 承载视频、语音和视频等综合业务, 不仅可以支持家庭接入传统业务, 也支持企业L2 VPN接入和热点覆盖回传等新业务, 但由于标准才发布不到一年时间, 各厂家设备的稳定性, 产品的价格等各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全国已有10多个广电运营商在试点阶段。相信随着产业链的不断成熟, 技术的不断稳定, C-DOCSIS将是以低成本方式完成广电HFC网络双向网改并承载三网融合业务的新引擎。
3.5 基于EPON技术的FTTH方案
从长远来看, 不论是EPON+LAN、EPON+EoC还是EPON+C-DOCSIS技术方案都是一个过渡阶段, 不管是电信宽带网络, 还是广电网络, 在三网融合的驱动下最终走向全光网结构, 即FTTH (光纤到户) 是终极目标。
基于EPON技术的FTTH方案, 在前端机房放置OLT设备, 光纤到小区后通过光分路器接到位于用户侧的ONU, 将以太网、语音、CATV接入最终用户。为了在EPON系统上实现“单纤三波”传输, 前端机房需对1550nm的CATV信号通过WDM (合波器) 进行合波处理, CATV信号可以在ONU处与EPON信号进行汇聚与解析。
需要说明的是, FTTH与三网融合之间是良性互动、互为补充、互为发展的。一方面, 光纤到户FTTH能够促进三网融合发展, 通过市场的发展自下而上推动体制的变革, 因为统一的网络需要统一的监管;另一方面, 发展FTTH需要丰富的宽带业务, 比如三网融合性的多媒体业务。
而对于用户来说, FTTH的优势首先在于它能把多种业务:电话、CATV、高速Internet接入等融合为“一揽子”业务, 使用户既感到方便也支付得起。FTTH的套餐资费目前主要与原有的固话、宽带和新增的手机、CATV等业务进行套餐的捆绑, 针对用户对于FTTH的应用所需要更多整体套餐的要求, 以后可重点针对不同的用户群进行分类, 在高速带宽的基础上提出更加优惠的业务综合套餐, 增加运营商收入的同时, 同时可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4 总结
随着网络的发展, 人们对网络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必然要求网络通信技术更加成熟稳定, 网络设备的性能更加完善, 网络系统中的各项保障机制更加健全。而作为广电运营商必须清楚的看到当前广电双向网改造各种技术的优缺点, 切合实际的根据自身需求及现状选择符合自身的技术解决方案。
摘要:伴随三网融合步伐的向前迈进, 广电原有的单向HFC网络已无法满足今天大数据、互动业务的需求。如何利用成熟稳定的传输技术构建高速率、多业务承载、接入灵活、可平滑升级、高性价比的广电接入网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基于EPON技术为承载的不同广电接入网双向改造技术与方案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三网融合,双向网改,EPON,EoC,CMTS,FTTH,C-DOCSIS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业务指导和总体技术要求.2010-10-21.
[2]敖立.三网融合形势分析及FTTH若干问题的研究.世界宽带网络, 2011.10
双向网改 第2篇
“三网融合”是未来不可阻挡的趋势, 当前广电、电信领域的业务融合、渗透速度逐渐加快, 双向网建设的启动是广电网络打破双向网络不够发达的必然要求, 也是推动实现“宽带中国”、“三网融合”战略的关键性举措。
传统有线电视网络难以适应未来发展需求
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存在诸多制约, 难以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从既有网络看, 一是电缆参数稳定性差, 同轴电缆的信号衰减特性易受温度与湿度的影响, 还随使用年限的增加而使各项参数劣化程度加大;二是线路级联失真强, 线路放大器级联多, 会产生噪声、失真的累加效应, 劣化系统指标;三是网络扩展受制约, 因传输节目套数增多, 致使系统复合三阶失真 (CTB) 增大, 严重制约传输网络的扩展。
从发展现状看:首先, 有线电视新业务不断出现, 如:因特网高速接入、视频点播等, 对既有传输网络提出了升级改造的要求;其次, 视频传输行业仍然高度垄断、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再次, 光纤链路和资源未真正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组合;最后, 双向网的改造不够彻底, 部分已经改造的网络因为改造标准和目的不同, 致使网络状况不一。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未来广电业务的快速发展。
双向网改造工作并未彻底
近年来, 虽然有线电视的双向网改造随着CM (CableeModem) 、EPON等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改造工作并未彻底。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网络电视广播的改造成本高, 改造投资负担大;二是广电增值业务发展不尽成熟;三是多业务精细化运营管理力度不够, 运营成本高, 服务质量不足;四是行业跨界融合度不足, 行业利益冲突较大;五是政策制约影响较大, 当前只有基础电信企业和部分宽带接入企业具备宽带运营资质。
为加快“三网融合”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推进, 有效提升行业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促进全国统一信息通信网络平台的形成并创造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 进而推动信息产业的转型、全民消费的升级和社会民生的改善, 寻求合适的网络形式、选择合适的双向技术实现双向网改至关重要, 对“三网融合”的内容产业和服务产业的顺利发展, 以及更好应对今后的发展与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需选择合适的双向网改方案
当前双向网改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农网和城网的改造。农网改造具有农村用户分散性, 需长距离传输, 业务初期宽带接入用户较少, 若用传统的HFC方式 (CMTS) 双向改造, 则有成本高、噪声大、经济效益差等特点;城网则具有用户比较集中, 双向接入率比较高, 对宽带上网、点播业务、IP固话等业务的需求比较多样化, 以及需要IP、VLAN配置、限速等一系列更加严密的网络管理配置要求等特点。
针对以上特点, 笔者认为在农网双向网改中, 宜采用EPON+低频EOC技术, 解决农村网络传输距离远、网络线路复杂、运维人员少等问题, 以较低成本有效实现农村广电宽带的覆盖与开通。而城网双向网改, 宜采用EPON+有源EOC技术, 通过既有的广电线路, 在不改造原有网络的基础上, 实现双向网络覆盖, 如此能够有效节省线路建设成本, 并解决城市住宅楼内重新敷设五类线施工困难问题, 从而实现多业务的开展。
EPON+低频EOC技术实现农网双向网改
在农网双向网改中, 采用EOC头端、终端以及辅助设备, 在方案中, 网络信号从IP中心机房通过光缆线路传输到光节点处ONU, 通过光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以太网线上传输的信号, 送至EOC头端进行信号调制, 调制后传输到信号混合器, 实现与TV信号的混合, 混合信号通过原来的CATV同轴电缆进行传输。若在同轴线路中有放大器则加入跨接器进行跨接, 再经原有的分支器件分配器到各家庭用户中。在家庭用户中, TV信号可直接使用, 网络信号则通过EOC终端解调后实现宽带上网, 如图1所示。
该方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建设成本低, 把来自IP中心机房的信号通过以太网线路传输, 直接调制成能够在同轴电缆中传输的信号, 如此便能充分利用既有网络的同轴电缆、分支分配器, 能够有效节省建网成本;二是传输距离远, 有效解决了农村网络用户分散、长距离传输衰减大问题;三是施工难度小, 方案无需双向改造, 工作量小, 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 特别适合星型、树型的电缆分配网络, 且只需采用低频跨接器跨接即可满足放大器改造, 简单便捷;四是网络速度快, EOC头端与终端之间可以实现物理层近100M的共享带宽, 充分满足用户的要求;五是终端影响小, 终端之间物理层采用相互隔离的方式, 互不干扰, 不仅保证了终端安全性, 而且降低了维护工作量;六是信号范围广, 信号的衰减可达75d B, 且采用低频调制技术, 能覆盖1000M左右的范围, 既满足农村用户分散性, 又满足业务需求开展的快速性;七是配套设备全, 配套设备完整, 辅助设备型号多样, 适应网络发展;八是设备稳定高, 运行稳定可靠, 有效减少运维工作量。
EPON+有源EOC技术实现城网双向网改
在城网双向网改中, 网络信号从IP中心机房传输到小区光节点的ONU, 通过以太网线传输到EOC头端, 经头端调制后传输到混合器与TV信号混合, 后通过CATV同轴电缆输出, 混合信号送到楼道。若楼道有放大器则在放大器处加入跨接器进行跨接, 放大器输出到不同的楼道再经分支分配器到各家庭用户中。在家庭用户中, 电视信号可直接使用, 网络信号则通过EOC终端解调实现宽带上网、视频点播、语音固话等多种业务。
此外, 方案采用VLAN/Qo S技术对用户的数据、语音和视频的全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 针对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进行带宽分配和管理配置, EOC头端的网管支持IP设置、VLAN划分、QOS设置等多方面的网络管理。如图2所示。
该方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建设成本低, 相比于传统LAN的建设和接入过程中需要布放大量的垂直和水平五类线, 该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的同轴电缆, 有效承载数据和有线电视的业务, 大大降低了线路建设的成本;二是施工难度小, 该方案无需在用户家中布放新的线缆, 有效避免重新敷设五类线难题, 对用户家庭既有装修影响小而广受物业及用户欢迎;三是网络拓展好:使用EOC系统构建的是一种树型网络结构, 可以随着业务的发展和需求, 通过简单的级连便可实现网络的有效扩展和灵活组网;四是网络管理完善, 因EOC头端采用VLAN实现多业务的划分, 支持HTTPS、SNMP网络管理接口, 提供对用户的带宽、信息、IP地址管理和流量监控等功能, 网络管理简单便捷。
小结
双向网改 第3篇
1建设难点
多业务运营的基础首先进行接入网改造, 需要构建一张技术先进、面向未来、运维简单、管理高效的双向网络, 但是目前国内双向网改造的技术和模式很多, 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构建出合理的网络成为摆在客户面前最大的挑战。主要困难包括:
1. 技术选择:
目前国内双向网络改造主流技术是PON+Eo C, 即通过现有的有线电视同轴电缆为Cable用户提供宽带接入和VOD点播业务。其中PON技术又存在EPON和GPON两种模式, 广电需要结合业务发展规划和网络部署择优选择。
2. 设备模式:
Eo C头端产品分为融合型和分离型。由于其一般布放在小区中, 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放置环境。另一方面, 由于靠近用户, 布放数量大, 不同模式对建设成本的影响也很大。
3.运行维护:广电原维护队伍主要针对Cable, 对于宽带业务运维经验相对缺乏, 因此统一管理、简便运维是客户的核心诉求之一。
2华为GPON+融合型Eo C解决方案
通过与广电客户反复的技术研讨和方案论证, 华为深入分析客户现网情况及建设目标, 形成了一套为广电量身打造的双向网解决方案:GPON+融合型Eo C解决方案。
1.建设模式, 贴近实际需求
针对EPON和GPON的选择, 由于GPON带宽是EPON两倍, 网络演进性更好。同时GPON最大支持1:128分光, 也是EPON的两倍, 可实现广覆盖。更重要的是, GPON技术对多业务的承载和管理更精细和便捷, 因此确定选择GPON技术组网。
针对Eo C头端的选择, 考虑大部份地区安装Eo C头端的楼道空间有限, 设备选型需要尽可能节约空间, 因此融合型Eo C, 即ONU和Eo C头端融合一体化设备, 更受到青睐。另一方面, 融合Eo C可以统一IP、统一管理, 使后续业务开展和网络维护相比较分离型更加简单。
2. 设备选型, 成熟先进
明确了GPON+融合Eo C的建设模式后, 华为在设备选型上也充分为客户着想, 选择成熟先进的设备组网。首先, 在分前端机房部署大容量OLTMA5680T设备。这是一款华为主打的融合型产品, 可同时支持EPON和GPON, 即一台设备上同时插EPON单板和GPON单板, 且支持高密度板卡, 容量完全满足一个分前端的业务发展需要。同时灵活的扩容方式有效节省客户投资。之后, 在原有光节点的机柜内叠加放置融合型Eo C头端MA5632, 通过它将以太网数据信号调制到同轴电缆, 客户家里放置Eo C终端HG7042T, 可同时连接PC、STB、可视电话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HG7042T使用的是业界最新的AR74芯片, 其带宽比传统的AR64芯片大两倍, 可为最终用户带来更大更优的网络体验。
3. 统一管理, 简便运维
华为提供的基于U2000管理平台的完整运维方案, 既结合Cable接入的特点, 又完全继承电信FTTB网管运维经验和优势, 极大提升了网络管理的效率和能力。比如, Eo C局端可以离线部署, 即插即用, 减少进站次数;通过U2000网管可以实现业务自动发放;U2000还支持30秒快速准确故障分责和避免误派单等等。
双向网改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