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声带息肉摘除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声带息肉摘除范文(精选10篇)

声带息肉摘除 第1篇

资料与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86例,男56例,女30例,年龄20~48岁,平均(31.5±4.6)岁。均为择期手术,ASAⅠ-Ⅱ级。其中单侧声带息肉39例,双侧47例,排除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

方法:手术开始前,需禁食水8 h,取苯巴比妥纳0.1 g、东莨菪碱0.3 g在术前30 min肌注。入手术室后,将静脉通路开放,与MEC-1000多功能监测仪连接,对患者BP、HR等指标连续监测,以稳定5 min后测取的HR和BP值作为基础值。取咪达唑仑0.1 mg/kg在麻醉前静注,积极吸氧,设置氧流量为4 L/min,约等待20 min,实施麻醉诱导操作。给予七氟醚吸入,设置挥发灌为6%~8%刻度浓度,调整氧流量为5 L/min,取依托咪酯应用,剂量为0.3 mg/kg。此外,同时取瑞芬太尼泵注,使用剂量0.5~1μg/kg,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待其表现意识消失征象,即瞳孔固定但不等大、肌肉松弛、自主呼吸停止、睫毛反射消失时,取琥珀胆碱注射,应用剂量1~1.5mg/kg,行气管插管处理,与麻醉机连接。调整七氟醚挥发罐刻度浓度,为2.5%~4.0%。泵入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剂量0.2~0.5μg/(kg·min)。潮气量设置为10 mg/kg,氧流量设置为2.5 L/min。依据患者心率、血压情况调整药物输注的速度,并对麻醉的深度合理调节。手术结束后,停止吸入七氟醚,调整氧流量为5 L/min,完成止血操作后,停止泵注瑞芬太尼。麻醉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和血压变化,当患者恢复肌力和定向力,自然苏醒,吞咽反射、咳嗽、通气量恢复正常时,可将气管导管拔除。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诱导插管步骤,术中肌松效果理想,满足支撑喉镜的放置要求。患者息肉摘除均1次性完成。结束手术时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平均时间(11±4.2)min,术中未追加其他麻醉药。手术结束后,拔管指征时间为5~8 min,气管导管均顺利拔出,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术后咽喉轻微疼痛36例,无痛50例。所有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声带黏膜水肿和充血等不良反应,声带表面光滑、无粘连,无复发息肉,双侧声带运动度良好。心率变化见表1。

讨论

尽管临床声带手术的操作简单、手术时间较短,但由于声带周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对手术刺激有较高敏感性,因此,手术操作过程中容易引起患者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不适。对理想的麻醉药物及方法的选取,除可对患者手术应激反应抑制外,还可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确保在术后迅速苏醒[2]。近年七氟醚吸入麻醉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有理想的麻醉效果[3],短时间内大部分药物经肺呼吸,经体内代谢的量极少,可快速完成麻醉诱导,手术结束后患者能够快速苏醒,并且镇痛效果理想,具有肌松效果[4]。瑞芬太尼属阿片类超短效镇静药,具有药效强、起效快的特点,阵痛效果较好,并且在麻醉过程中使用剂量易于控制,停止输注后能够在数分钟内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是现阶段作用时间最短的阿片类短效镇静药,且可用于长时间输注,对循环影响不大,无刺激作用产生[5]。七氟醚与瑞芬太尼静注全麻,可满足声带息肉摘除术要求。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均顺利完成诱导插管步骤,术中获得理想的肌松效果,可满足支撑喉镜放置要求。患者息肉摘除均1次性完成。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平均时间(11±4.2)min,未在术中追加其他麻醉药。

综上所述,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应用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联合全麻,可快速完成麻醉诱导,术后苏醒迅速,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卞国云,崔建中,王伟,等.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麻醉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225-226.

[2]邓婉欣.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278-4279.

[3]丁称生.丙泊酚复合米库氯铵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麻醉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9(15):3451-3452.

[4]洪广辉,曲辉,陈庆龙.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声带息肉摘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0(17):131-132.

声带息肉摘除 第2篇

【关键词】瑞芬太尼;声带息肉;喷射呼吸;麻醉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0039-02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对喉部刺激强,手术时间短,但对麻醉要求较高,不仅要保证术中声带暴露良好,而且静止不动,又要求患者通气良好,术毕苏醒迅速。本文通过观察静脉持续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琥珀胆碱与次高频喷射通气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男19例,女21例,年齡17~58岁。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及生化检查正常。40例患者随机分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

1.2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连续监测无创动脉压(M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ECG)。麻醉诱导前静注地塞米松10mg,阿托品0.5mg,两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琥珀胆碱1-2mg.kg-1进行麻醉诱导,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1,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4μg.kg-1。,术中维持两组均用异丙酚5-8 mg.kg-1.h-1,琥珀胆碱3mg.kg-1.h-1;R组瑞芬太尼0.1ug.kg-1.min-1速度微量泵输注维持麻醉。诱导后直接插入支撑喉镜,并用KR—Ⅲ型喷射呼吸机(江西第五机电厂制造)接一直径约1.5-3mm硬管,经支撑喉镜行喷射通气,频率22-60次/分,驱动压1-1.5kg/cm2,吸呼比1:2,并通过呼吸动度、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调节。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拔出支撑喉镜,用面罩给氧到自主呼吸恢复平稳。

1.3监测指标: 记录患者诱导前、诱导后、放入支撑喉镜时及手术开始后5 min、和手术结束后退支撑喉镜时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清醒程度,离室时间、不良反应。

1.4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入支撑喉镜时、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结束退支撑喉镜时F组的血压和心率(HR)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但变化较R组明显(P<0.05)。R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病例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离室时间,R组短于F组;清醒程度R组明显优于F组(P<0.05)。两组组间及组内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出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微等特点。[1]但手术刺激强,麻醉与手术在同一通道内进行,处理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好控制呼吸与手术操作的关系,足够的麻醉深度与苏醒迅速的问题。

支撑喉镜声带手术要求麻醉不但保持呼吸道通畅,又不防碍操作,手术野清晰,声带完全静息不动。以往多报道插入气管导管,可防碍视野,不利于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延长手术时间,还可能导致声带息肉脱落形成气管异物,支撑喉镜有时对于气管导管的压迫可导致通气障碍、还有可能对声带造成损害,影响手术效果。

异丙酚是一种起效迅速、作用短暂的新型静脉麻醉药,,新合成的阿片类药瑞芬太尼则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镇痛药、镇痛作用强、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消除快,消除半衰期3-5min,因此临床麻醉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减少手术刺激,提高了麻醉质量,尤其适用于门诊、短小手术的麻醉。丙泊酚与瑞芬太尼之间的药代动力学模式互为补充,在消除伤害性刺激方面又具有协同作用,两者是目前全凭静脉麻醉最有前景的药物组合。[2]本组均采用非气管插管,直接通过支撑喉镜喷射通气,具有气道开放、气道压低、可保证适宜的气体交换、同时循环干扰轻、术野宽阔、声带显露清晰、有利于手术并缩短手术、麻醉时间等优点,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琥珀胆碱全凭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喷射通气下声带息肉切除术,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手术时间短,术后苏醒迅速彻底,术后恶心呕吐率低、无污染等优点,可推荐作为声带息肉切除手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参考文献

[1] 顾观金.瑞芬太尼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中的应用.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3(5:):166-167.

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90例声带息肉患者, 男42例, 女48例, 年龄18~62岁, 平均39.5岁;其中双侧20例, 单侧70例, 左侧49例, 右侧41例。90例患者术前主诉症状均为声音嘶哑。排除严重的心律不齐、颈椎畸形者、有心肌梗死病史、高血压、肝功能不良者。9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后随访1年全部患者发音均明显好转, 术后无复发。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声带息肉患者由于对疾病的片面认识, 以及听说纤维喉镜要从鼻腔插入时, 对治愈的心情较为迫切, 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2,3], 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同情心, 多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详细向患者讲明本病的详情, 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安全性, 鼓励患者和治愈的患者多交流, 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及护理。

2.1.2 术前锻炼:训练声带息肉患者舌背勾过高拈起, 避免麻药喷不到位, 在喷喉部麻药及上卷棉子时, 嘱患者发“e”音, 嘱患者喷麻药不要立即吐出, 不要吞咽麻药, 避免麻醉效果不良。

2.1.3 术前准备:患者常规进行胸片、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艾滋病、心电功能检查等;嘱患者禁烟、酒、茶及刺激性食物, 以免术后咳嗽, 影响手术效果;术前3 d做好口腔的护理, 并取下义齿, 注意有无松动;嘱患者术前12 h禁食, 6 h禁食水,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排尿排便;术前半小时肌注镇静剂, 减少唾液分泌,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 护理人员要准备好氧气、吸引器、输液架、吸痰管、开口器、气管切开包、舌钳等[4,5];应准备全麻病床, 铺单;麻醉师将患者送回病房后, 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 注意患者呼吸、瞳孔、神志、脉搏、血压, 患者麻醉清醒后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利于口腔内分泌物及血液自然流出以免发生误吸。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等治疗。

2.2.2 病情观察: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 常规吸氧、多参数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尤其是呼吸形态的变化, 术中损伤该处, 扁桃体咽部黏膜、软腭处组织血液供应丰富, 会导致术中、术后创面出血、渗血[6,7], 密切注意术中渗血及出血的量、性状、颜色等。尤其注意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和喉痉挛以及咳血现象,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师, 并遵医嘱参与处理。

2.2.3 禁发声期的护理:患者术后声带过早活动, 可使末痊愈的创面相互摩擦, 造成患者的恢复期延长, 还会造成患者病变复发[8,9]。因此术后需绝对禁声7 d, 加强生活护理, 尽量满足其生理需求和心理活动。

2.2.4 康复指导:避免劳累和剧烈活动, 加强体育锻炼, 注意休息, 增强体质, 预防感冒, 患者讲话循序渐进, 不宜多讲, 在2周左右可达到术前正常讲活的标准。戒除烟酒, 忌吃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 若有复发及时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 总结其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90例声带息肉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 9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术后随访1年全部患者发音均明显好转, 术后无复发病例。结论 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应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声带息肉,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朱任良, 刘春林.声带良性病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 2005, 26 (10) :1396.

[2]邹苑斌, 黄健男, 张学军, 等.支撑喉内镜下咽喉部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 18 (3) :152-153.

[3]汪磊.微创外科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应用[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 2000, 36 (6) :408-409.

[4]李风霞, 李瑞玲.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河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18 (2) :153.

[5]莫萍, 肖静.纤维支气管镜下气道灌洗的配合和护理[J].中华实用护理学杂志, 2006, 2 (3) :300.

[6]黄茂华, 袁雪琴.浅谈声带息肉围手术期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2) :46-47.

[7]邹秋莲, 诸明春.声带息肉患者的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探讨[J].当代护士, 2004, 13 (6) :66-67.

[8]Stryker SJ, Wolf BG, Culp CE, et a1.Natural history of untreated colonic polyps[J].Gastroenterology, 1987, 93 (5) :1009-1013.

切除声带息肉,会变哑巴吗 第4篇

声带息肉,就是在声带边缘黏膜组织长出大小不同的柔软团块,该团块妨碍声带正常闭合,造成声音嘶哑。如陈先生一样,很多患者多因声音嘶哑久治不愈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患有声带息肉;也有的是因咽喉炎、感冒等嗓子不适到医院“开药”而被发现有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多为发声不当或过度发声所致,也可为一次强烈发声之后所引起。所以本病多见于职业用声(如教师、演讲师)或过度用声的患者,也可继发于感冒、咽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声带息肉的治疗分药物和手术治疗。而是否手术一般以息肉的大小、所处的位置来定。若息肉小,而且又不在声带边缘上,一般无明显症状,可不用手术。如较大或已纤维化的声带小结和长期声带息肉患者,经过声带休息、发声训练和药物治疗无效时,则应手术。手术去除息肉后不但不会变成哑巴,而且可消除声音嘶哑的症状。

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以下2种:通过间接喉镜将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切除;在光导纤维喉镜下运用等离子将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去除。至于患者适合何种手术方法,由医师视情况而定。手术治疗后应严格禁声1周,创口恢复后立即进行发声训练,矫正不正确的发声方法,防止复发。

声带息肉虽不是癌前病变,但有些早期声带癌,声带表面也比较光滑,外观易与声带息肉混淆。所以,所有声带息肉手术均应做病理检查,以免漏诊。嘶哑是声带息肉的主要症状,但也是严重疾病如喉癌(特别是声带癌)的早期信号。因此,对于声音嘶哑3个月以上久治不愈(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时,一定要到医院做详细检查,以免误诊,遗憾终身。

声带息肉摘除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9例, 男37例, 女22例, 年龄23岁~75岁, 平均年龄39岁。左侧声带24例, 右侧声带30例, 双侧声带有5例;共摘除息肉64枚, 最小为0.5 cm0.7 cm, 最大为1.8 cm2.0 cm.术后患者声嘶明显好转, 1周恢复良好的发音, 声带形态恢复正常。

1.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术前禁饮食4 h~12 h, 口腔有义齿者应在术前取下, 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 mg (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除外) 、安定10 mg, 采用口服10 m L利多卡因胃胶含服, 再用1%地卡因行鼻腔及咽喉部喷雾, 反复3次, 共约15 min.

治疗过程:患者取仰卧位, 电子气管镜从一侧鼻腔进入, 途经鼻咽、口咽、喉咽到达声门上方, 从活检孔注入10 m L 2%利多卡因至声门区及声门下区, 一般患者有呛咳感, 嘱患者咽下及清理视线。在电子气管镜直视下确定息肉大小及生长部位后从活检孔送入圈套器, 并嘱咐患者深呼吸, 然后伸出圈套器对准息肉底部, 逐渐适度紧缩后, 嘱患者发“壹”音, 并深吸气憋气, 立即切割, 用气管镜吸出或网篮取出。术后患者禁声3 h~4 h后进流食, 并给予雾化吸入1周, 适当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

2 结果

本组59例声带息肉切除术后, 经内镜7 d~21 d复查, 56例症状完全消失, 2例症状明显减轻, 1例仍觉咽喉不适感, 无1例出现并发症, 随访3个月~12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声带息肉是喉部常见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 其主要由发音不当、用声过度引起上呼吸道病变为诱因, 吸烟、内分泌紊乱变态反应等与其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以声嘶为主[1]。

本组病例男性多于女性 (男37例, 女22例) , 单侧多于双侧, 以成人广基型多见, 一般好发于声带前1/3处和前中1/3交界处 (可能与气流冲击大振动频率高, 最易受累致病有关) 。声带息肉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术, 一般需在直接喉镜或支撑喉镜下手术, 显微喉镜手术必须在支撑喉镜下才能进行, 能否做支撑喉镜是手术的关键, 而且支撑喉镜检查痛苦大, 脊柱畸形、体胖颈短、张口困难等无法进行检查。以电子内镜下活检钳摘除声带息肉较直接喉镜或支撑喉镜下手术光度强、视野广, 可随意弯曲改变方向, 易操作;但活检钳小, 钳取组织少, 需反复多次钳取, 摘除多不完整, 时间较长患者不能配合, 且较大息肉需多次治疗易反复。而射频或微波治疗声带息肉, 操作难度大, 声带反复刺激频繁活动, 治疗时深浅不易掌握, 并易伤及声韧带或声带肌, 效果欠佳[2]。

充分麻醉下圈套器从活检孔插入, 使圈套器圈住息肉底部, 逐渐适度收紧圈套器停1 min~2 min, 一方面起止血作用, 另一方面防止声韧带或声带肌误入圈套器内, 同时观察是否完整套入[3];嘱患者深吸气后憋气, 立即切割, 退出电子镜, 同时让患者用力咳嗽, 排出息肉或用网篮取出, 再次进镜观察息肉摘除是否完整及有无出血。该方法使用器械简单, 手术操作方便, 术野清晰, 直观可靠, 组织损伤轻, 时间短, 一次可完整摘除, 痛苦小, 费用少, 不住院, 疗效可靠。随访59例无并发症及复发, 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龚政, 唐永杰.圈套法切除会厌囊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3, 9 (4) :244.

[2]曹洪玲, 浦章杰, 王海涛.声带息肉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1, 7 (3) :184-185.

声带息肉摘除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 年6 月—2014 年6 月在我院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患者100 例, 其中男59 例, 女41 例, 年龄21 岁~66 岁, 平均年龄 (37.81±10.69) 岁, 病程3 个月~3 年, 平均 (13.49±6.53) 个月。临床症状以声嘶为主诉, 部分患者声带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 1 例患者因带息肉巨大喉咙阻塞而出现Ⅰ度呼吸困难。100 例患者均经耳鼻咽喉常规检查, 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确诊为声带息肉, 且术后病理分析确诊。其中, 广基息肉32 例, 带蒂息肉68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 组, 对照组行支撑喉镜治疗, 治疗组行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治疗,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声音嘶哑时间、息肉类型方面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术前开放外周静脉, 行生命体征测量, 监测心电、心率、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脉搏等, 麻醉诱导插管, 术中以七氟醚 (2.5%~3.5%) 维持麻醉, 确保患者血压及心率平稳。手术时取垫高仰卧位, 经口置支撑喉镜, 暴露喉腔后固定支撑喉镜。对照组患者经麻醉下领松弛后, 术者左手持支撑喉镜于患者舌根部插入喉根部, 越过会厌, 充分暴露声门及声带后, 微调喉镜位置, 应注意喉镜镜头离声带0.5 cm左右, 且推移速度不能过快, 直到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将支撑喉镜妥善固定于护胸板上, 于直视下用喉显微刀及显微喉钳等器械将息肉摘除, 其中广基声带息肉除用刀刮除外, 还要注意做好游离缘的修整, 术后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支撑喉镜组的基础上, 同步将0°或30°鼻内镜经支撑喉镜左侧孔插入到达病变部位, 连接显示系统, 在显示器荧光屏下观察患者察息肉位置、根基等病变情况, 调整角度至最佳位置后固定镜体, 按照如上述操作方式摘除病变组织, 术后同样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标准 术后3 个月行纤维喉镜复查, 疗效标准如下:治愈为声带息肉清除, 声门闭合良好, 术侧声带边缘光滑整齐, 发声无嘶哑主观感觉正常。好转为声门能够闭合但术侧声带的边缘尚欠光滑整齐, 发声较之术前有较大改善。无效为声带息肉未完全消失, 声门闭合欠佳, 发声较术前无明显改善甚至失声。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随访3 个月~6 个月, 治疗组术后总有效率 (96.%) 明显高于对照组 (86%)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息肉类型方面看, 治疗组广基型息肉有效率为94.1%, 对照组为73.3%, 2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71, P<0.05) ;而2 组在治疗带蒂型息肉疗效方面有效率分别为96.9%和91.4%, 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χ2=0.18, P>0.05) 。见表1。

3 讨论

有资料显示, 声带息肉的发生率近年来呈现逐年增高趋势, 其虽为声带良性肿瘤, 但对患者的发音功能有较大影响, 病情严重者不但可能造成失声、呼吸困难等情况, 甚至可能引发癌变, 因此一旦确诊, 必须及时治疗。药物治疗、超短波理疗、雾化吸入以及休声等方法均难以抑制息肉的生长, 且会造成病程迁延、病情时重时轻,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临床中以手术切除为主流, 传统术式有间接喉镜、直接喉镜、纤维喉镜及显微支撑喉镜下手术等, 各有利弊。其中, 间接喉镜下手术在视野及清晰度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不能保证手术的精确度, 容易造成病变组织的残留, 而且若不小心还可能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直接喉镜下手术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 且手术适用范围较窄, 年老体弱以及伴有颈椎、颅脑以及心血管等病变的患者均不提倡。目前我院治疗常用术式主要为表面麻醉纤维喉镜术及全麻显微支撑喉镜术, 这两种术式在临床上已较为成熟, 前者具有操作灵活、对组织损伤较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但因活动钳较小且咬力较弱, 对广基、质硬或较大的病变需多次钳夹且较难完全摘除, 并有术后声带表面欠光滑、易复发等缺陷;而后者虽然在暴露及固定声带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但同样存在视野小精细度较弱的缺陷, 对复杂声带息肉的病变范围识别存在较大困难, 有可能因观察盲区或是清除病变不彻底, 或是造成切除过多, 对声带肌造成损害, 影响术后声门闭合的效果。且对于部分颈短、肥胖、喉体较高或会厌挑起困难的患者, 单纯依靠支撑喉镜较难完全暴露声门, 往往被迫放弃手术或是造成手术时间的大幅延长。

1991 年, Kantor等介绍了一种新的喉显微手术方法, 即在支撑喉镜的基础上, 以带有电视摄像机的硬性内镜代替显微镜施行喉显微手术, 引发了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新变革[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当前该术式已成为耳鼻咽喉微创手术的趋势, 国内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报道[2,3], 均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中, 治疗组行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 总有效率达96%, 与陈欣、周海等[2,3]的报道的95.12%, 98%相符合, 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86%, 2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息肉类型方面看, 广基型息肉对照组有效率仅为73.3%, 治疗组有效率达94.1%, 差异明显 (P<0.05) , 而2 组在带蒂型息肉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在治疗带蒂型息肉方面传统显微支撑喉镜术疗效同样好, 但在治疗广基型息肉上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的优越性则更显著。同时需指出的是, 对照组术后有1 例复发, 治疗组无, 但2 组均存在并发症, 其中, 对照组咽喉部肿胀2 例, 声带受损4 例, 舌功能受损2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6%;治疗组咽喉部肿胀2 例, 声带受损2 例, 舌功能受损1 例, 发生率10%。

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行声带息肉切除术的优点,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大方面:①支撑喉镜手术中存在较多术野盲区, 而鼻内镜可结合具体情况通过采用不同角度的鼻内镜保持手术术野宽阔清晰, 尤其对于部分声门暴露困难的广基病变患者, 能清晰地观察病变组织并将其彻底切除。②鼻内镜镜头具有良好的旋转功能, 可直接暴露声门或绕过室带边缘, 在宽阔的视野下直接检查喉室、声带、声门下肢前联合、梨状窝等部分, 且对患者体型无禁忌, 颈短、肥胖、喉体较高的患者均能充分暴露声带。③单纯支撑喉镜术中需要适当按焦距调节手术显微镜的位置, 既长期压迫软组织手术时间也长, 鼻内镜则无需反复调节, 在以上两方面优势明显。④鼻内镜的光源光导纤维束光照性好, 无暗区, 精确度高, 镜面在观察处1 cm处可放大1.5 倍, 进而能充分处理微小病灶, 防止病变组织的残留。

总之, 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切除声带息肉, 优势显著, 是声带良性病变切除的较好方法,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当然其也有不足之处, 如术中若术者持镜则只能单手操作, 增加复杂息肉的手术难度, 若由助手协助则增加操作人员, 且双方配合默契度也需考虑;镜面与病变部位距离较近容易造成镜头污染, 影响清晰度等等。但只要经过长期实践积累, 以上困难均能克服, 治疗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戴祖文, 胡炜光, 熊丽.内镜联合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48例[J].中国耳鼻喉杂志, 2010, 10 (1) :35-36.

[2]陈欣.鼻内镜辅助与直视支撑喉镜下切除声带息肉的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 (6) :571-573.

声带息肉摘除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60例,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心动过缓等排除在外,术前评估无气管内插管困难,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24~62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罗库溴铵组(B组),每组30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肌注地西泮10 mg,阿托品0.5 mg,入室后监测EKG、NBP、SpO2、PetCO2。麻醉诱导A组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2 g/kg、异丙酚2 mg/kg、瑞芬太尼0.6 g/kg(静注时间>60 s),B组静注注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2 g/kg、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两组均持续泵入异丙酚5 mg/(kg·h)、瑞芬太尼0.3 g/(kg·h)。术后B组应用新斯的明0.01~0.02 mg/kg、阿托品0.5 mg拮抗肌松药的残余作用,A组不用拮抗药。

1.3 观察指标

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术始、术毕时的HR、MAP变化,观察支撑喉镜置入后声带运动情况,记录停药后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呼吸恢复到导管拔除)。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A组HR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MAP仅是诱导后显著下降(P<0.05),但插管即刻、术始、术毕时无明显差异(P>0.05);与诱导前比较,B组诱导后HR、MAP均显著降低(P<0.05),但插管即刻、术始、术毕时却显著上升(P<0.05);与B组比较,诱导后、插管即刻、术始、术毕时A组的HR、MAP均明显降低(P<0.05),见表1。

两组手术时间、支撑喉镜置入后声带运动情况无差别(P>0.05),A组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快于B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对咽喉部刺激较强且要求声门显露满意,对麻醉要求较高,需要较深麻醉,否则会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呛咳、支气管痉挛[3]。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要求有一定的麻醉深度抑制气管插管、支撑喉镜置放、手术操作引起的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但对肌送的要求不高,只需抑制声带运动即可。常规全麻下应用肌松药可消除声带运动,但术后苏醒较慢并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影响手术台次周转。

瑞芬太尼主要通过组织和血液中非特异性酯酶代谢,具有起效快,消除半衰期短,清除率不受性别、体重、年龄影响,也不依赖于肝肾功能等特点,无蓄积作用,镇痛作用强,可控性好,联合咪唑安定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4],有利于手术操作。A组诱导后各时间点MAP、HR均较B组明显下降,说明瑞芬太尼能有效地抑制各种应激反应,提高满意的麻醉深度。和诱导前比较,HR明显下降,但MAP比较稳定,可能与瑞芬太尼剂量依赖性抑制儿茶酚胺的释放有关,且静脉注射速度大于60 s,瑞芬太尼对循环的影响很小[5]。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合用而不用肌松药麻醉诱导,能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6,7]而无声带运动,术中持续泵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能够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和声带运动,便于手术操作[8]。罗库溴铵是一快速起效、中等作用时效的非去极化肌松药,0.6 mg/kg罗库溴铵的作用时间为30~40 min,对于短小手术,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长。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替代肌松药诱导能够安全有效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既能保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又能在术后短时间内迅速苏醒,是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梅风.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8):152-153.

[2]Park KS,Park SY,Kim JY,et al.Effect of remifentanil on tracheal intu-bation conditions and haemodynamics in children anaesthetised withsevoflurane and nitrous oxide[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9,37(4):577-583.

[3]周琳,张毅.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5):168.

[4]Xu YC,Xue FS,Luo MP,et al.Median effective dose of remifentanil forawake laryngoscopy and intubation[J].Chin Med J(Engl),2009,122(13):1507-1512.

[5]Del Rio Vellosillo M,Gallego Garcia J,Soliveres Ripoll J,et al.Bolusadministration of fentanyl vs continuous perfusion of remifentanil forcontrol of hemodynamic response to laryngoscopy and orotracheal intu-bation: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J].Rev Esp Anestesiol Reanim,2009,56(5):287-291.

[6]Bouvet L,Stoian A,Rimmele T,et al.Optimal remifentanil dosage forproviding excellent intubating conditions when co-administered with asingle standard dose of propofol.Anaesthesia,2009,64(7):719-726.

[7]Kim WJ,Choi SS,Kim DH,et al.The effects of sevoflurane with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on tracheal intubation conditions without 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s[J].Korean J Anesthesiol,2010,59(2):87-91.

声带息肉摘除 第8篇

关键词:舒芬太尼,咪达安定,声带息肉摘除术

2.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3.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声带息肉是喉科常见病, 多数患者在表麻下采用纤维喉镜可完成声带息肉摘除术, 但对于精神过度紧张、咽反射特别敏感者, 或息肉位于前联合、声门下以及基底纤维化者, 不易切除[1]。对此我院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在纤维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 ASAⅠ~Ⅱ级, 男44例, 女40例, 年龄18~56岁。患者多以声嘶为主要症状, 所有患者均经药物治疗, 疗效不佳。其中单侧病变60例, 双侧病变24例;前联合病变8例, 较大病变5例。声带息肉直径<2 mm 54例, 2~5 mm 22例, >5 mm 8例。息肉外观呈灰白色、淡红色或暗红色, 半透明状, 小部分为广基型息肉。病史3月~2年。所有病例均无血液病史及严重的心、肝、肺、肾疾病, 无丁卡因过敏史。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10 h, 禁饮4 h。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 进入手术室后常规鼻导管吸氧, 连续无创监测血压 (BP) 、心率 (HR) 、心电图 (ECG) 、血氧饱和度 (Sp O2) 。患者取坐位, 采用1%丁卡因溶液反复行咽喉部喷雾粘膜表面麻醉, 连续喷喉3~5次, 每次间隔时间5 min, 总量约4~6 m L, 直至患者自觉吞咽感觉麻木、咽梗阻感, 并观察有无过敏反应。1%丁卡因、麻黄素混合液湿棉球收缩鼻腔粘膜及鼻甲, 以增加鼻腔间隙。

1.2.2 麻醉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 (局麻组) 、B组 (对照组) 、C组 (无痛组) , 每组28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无显著性差异 (P>0.05) 。A组采用局麻下手术;B组和C组术前5分钟静脉单次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 5 min后作镇静深度评定, 镇静程度分级标准按Ramsay镇静分级法。要求镇静深度在2~3级之间, 若不足相应深度, 则追加咪达唑仑0.01 mg/kg, 总剂量不超过0.1 mg/kg, 5 min后再次评定, 直至达到预期深度开始手术;C组在术前5分钟静脉单次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后, 单次注射舒芬太尼0.1~0.2μg/kg达到预期深度后开始手术。

1.2.3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手术采用日本Olympus-Ⅲ型纤维喉镜和与之相配套的冷光源、电子监视及一次成像系统。术者自一侧宽敞鼻腔插入纤维喉镜, 在显示器引导下经鼻腔、口咽、声门到声带附近, 看清并靠近病变组织, 使镜末端距声门1.0 cm左右。患者应平静呼吸, 使声门自然开放, 助手即可将钳口打开, 以最佳位置咬紧息肉, 在镜体不动的情况下, 退出活检钳。若部分患者会有咳嗽等呛咳反应, 术者应叫醒患者, 放松心情, 大口平静呼吸, 待静息后再作声带息肉切除。术毕令患者发声“yi”音以判断手术切除声带息肉是否完整以及术后声门闭合情况。根据病情全身或局部给予抗生素和激素治疗, 雾化吸入5~7 d, 术后1~2周复诊。

1.2.4 监测指标

记录患者入室时 (T0) 、麻醉前即刻 (T1) 、纤维喉镜插入鼻腔即刻 (T2) 、纤维喉镜越过鼻咽腔时 (T3) 、声带息肉切除时 (T4) 各个时间段MAP、HR、SPO2的变化情况;观察手术时患者恶心、呛咳、躁动反应及手术时间;术后随访并记录有无术中知晓 (不良记忆) 及再检查接受率。

1.2.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组患者入室时、麻醉前即刻MAP、HR、Sp O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在T2、T3、T4 A组MAP、HR显著高于B、C组 (P<0.05) , 见表1。术中恶心、呛咳、躁动反应发生率C组明显优于A、B组, 且手术时间也明显缩短 (P<0.05) , 见表2。术后A、B组与C组比较, 术中不良记忆 (知晓率) 及术后再检查接受率有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3。

a与T0比较P<0.05;b与B、C组比较P<0.05

a与C组比较P<0.05

a与C组比较P<0.05

3 讨论

声带息肉为临床常见病,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纤维喉镜下手术切除声带息肉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微创手术方法。传统局麻下进行手术, 患者可能出现不适, 影响手术进程。

咪唑安定是水溶性苯二氮卓类中枢镇静药。本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咪唑安定能消除患者不良记忆, 减轻恶心、呛咳、躁动反应, 且MAP、HR、Sp O2的变化无显著意义。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高选择性激动剂。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安定在支气管镜检查中具有良好的效果[2]。本研究中表明, 采用咪唑安定联合舒芬太尼能够达到很好的镇静镇痛效果, 所有患者对检查过程不良记忆, 恶心、呛咳、躁动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再检查接受率C组明显优于A、B两组;对血流动力学及Sp O2的影响B、C无明显差异, 给药后病人Sp O2均在正常范围, C组能较好的满足手术要求。

综上所述, 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应用于门诊无痛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 具有操作简便、分辨率高、无痛、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亚峰.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130例[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 , 2009, 11 (17) :89.

声带息肉摘除 第9篇

【关键词】 声带息肉;支撑喉镜;鼻窦内镜

【中图分类号】R76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069-01

声带息肉是引起患者声音嘶哑的因素之一,往往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笔者采用支撑喉镜联合鼻窦内镜治疗声带息肉,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声带息肉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6~55岁,平均(33.4±1.4)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17~59岁,平均(34.4±2.6)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纤维喉镜方法(常规治疗)治疗声带息肉患者,具体方法如下:表面麻醉后导入纤维喉镜,再放入活检钳,直至息肉看清之后,将活检钳张开,逐次钳除声带息肉。治疗组患者采用支撑喉镜联合鼻窦内镜治疗声带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全部使用全麻经口插管静脉复合下进行操作,当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并放好支撑喉镜充分暴露声门,将鼻内镜插入支撑喉镜侧孔中,并仔细观察病变情况,具体包含大小、位置、根基等;将摄像系统连接,调整好焦距。在监视器显示下,使用喉显微手术镰状刀沿者患者声带长轴位置纵行切开声带息肉基底部分表层黏膜,切除后复位,去除多余的黏膜,以保证声带边缘整齐没有黏膜缺损。对侧声带息肉应用相同的方法。手术后应用抗生素2d,并让患者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每日1次,连续治疗4d,2~3周内禁声。

1.3 疗效判定 参照文献 “声带息肉诊断标准”[3]拟定。痊愈:使用支撑喉镜检查,发现声带组织中无息肉残留,发声嘶哑、喉部异常肿大等多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息肉明显减少,症状有显著改善;好转:症状及息肉体积有一定改善;无效:治疗前后各项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声带息肉常规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传统的常规手术具有术后难恢复、易感染、易创伤及手术痊愈以后可能产生疤痕,严重者可能引起患者咽喉狭窄等多项并发症[1]。笔者应用支撑喉镜联合鼻窦内镜的方式治疗声带息肉患者,取得满意疗效。该术式优点较多,首先,能让医师视野开阔、清晰,运用鼻内镜成像系统能够将手术视野扩大到2~4倍,借助影像系统,能帮助医师完成手术,最终达到相关微创的具体要求;其次,操作简便、用时短、出血量少、通常可在25min内完成声带手术。同时,将鼻内镜保持在30°左右,可以直观的完成相关手术,有效避免了由于口小、劲短、身体肥胖等多项影响手术治疗的因素[2]。最后,运用电视显像系统也能更直观的完成手术,避免了显微镜的客观因素,将手术稳定性及精细度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支撑喉镜联合鼻窦内镜治疗声带息肉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书伟.观察在支撑喉镜及鼻窦内镜下治疗声带息肉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27-28.

[2]李明,徐红.鼻内镜在喉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5):40-41.

[3]肖辉良,区永康,张伟华,等.纤维鼻咽喉镜在上颌窦术腔病灶处理中的应用[C].//《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第五届第二次编委扩大会议暨全國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260-263.

声带息肉摘除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吉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6例, 术前均确诊为声带息肉, 无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按抛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3例。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6例;年龄20~55岁, 平均年龄 (36.2±2.3) 岁。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5例;年龄22~58岁, 平均年龄 (37.2±3.7)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0min均口服地西泮5mg、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对照组患者予以异丙酚 (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368) 2mg/kg及舒芬太尼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4172) 0.2ug/kg进行麻醉,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等生命体征, 手术结束时立即停止给药。观察组患者予以瑞芬太尼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197) 联合异丙酚麻醉, 即诱导肌肉注射咪达唑仑0.05~0.10mg/kg, 异丙酚1~2mg/kg, 静脉给药瑞芬太尼2ug/kg, 卡肌宁6~8mg/kg, 机械通气潮气量为8~10ml/kg, 吸气和呼气比例为1∶2, 通气频率将呼气末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mm Hg (1mm Hg=0.133k Pa) 。术中采用微量泵维持瑞芬太尼泵入剂量为0.3ug/kg及异丙酚泵入剂量为4~8mg/kg麻醉, 手术结束时立即停止给药。

1.3 观察指标

(1) 苏醒情况 (包括自主呼吸恢复、唤醒及拔管时间) ; (2) 插管时、插管后5min、拔管时血流动力学 (心率及平均动脉压) 变化情况; (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苏醒情况

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唤醒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血流动力学情况

插管时观察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插管后5min、拔管时观察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由于声带息肉位于较特殊的生理位置, 行息肉摘除术时需喉镜支撑, 严重影响患者心血管系统, 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因此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要求较高的麻醉质量[4,5]。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唤醒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 有差异;插管时观察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 无差异;插管后5min、拔管时观察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 有差异。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分析其原因如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声带息肉发病率不断上升,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理功能, 也增加了患者手术治疗率, 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方法较多。报道表明, 不同的麻醉给药方式对患者术中各项指标的影响不同, 其麻醉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6,7,8,9]。瑞芬太尼能快速发挥麻醉作用, 且能有效清除, t1/2较短, 具较好的镇痛作用, 在机体内不会蓄积[10,11,12]。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时, 能有效抑制手术及插管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 且能发挥更强的麻醉作用[13,14,15], 表明本研究结果具有可靠依据性。

声带息肉摘除范文

声带息肉摘除范文(精选10篇)声带息肉摘除 第1篇资料与方法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86例,男56例,女30例,年龄20~48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