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工程论文
水资源工程论文(精选8篇)
水资源工程论文 第1篇
水资源安全工程的论文
1概况
林州市各地断层发育升降不均,总的趋势为西北高,向东南逐渐倾斜。西部山区海拔1000~1600m,南北两端山区海拔700~1000m,中部山区海拔400~600m。北、西、南三边高山绵亘,东边山势平缓、断续分布,形成市域南北长74km,东西宽约30km的东向缺口的簸箕形高地,分为深山、浅山、丘陵和山间盆地4个地貌类型。林州的农业土壤属褐土类土壤,下分褐土、碳酸盐褐土、淋溶褐土及褐土性土4个亚类,9个土属,13个土种。其中以碳酸盐褐土亚类的白面土分布最广,约占总土壤面积的21.30%。该市境内主要有洹河、淅河、淇河、露水河、浊漳河5条河流,除浊漳河水源较充沛外,其余均系季节性河流。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97.70mm,因受地形、地势及季风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2水资源状况
林州市的地表径流资料较少,雨量资料较多。过境水量多年平均为5.40亿m3/a,其中红旗渠引漳河水为2.81亿m3/a,其它河流为2.59亿m3/a。该市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单元多样,因而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复杂。全市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为8.56亿m3,浅层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为0.62亿m3,水资源总量为8.96亿m3。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城关盆地及临淇盆地。深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山丘区及盆地内的寒武系、奥陶系的石灰岩层中,地下水埋藏较深,多在200~500m之间,且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成本高。
3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1取用水量合理性分析
林州市地表水多年平均来水量为8.56亿m3/a;不同保证率25%、50%、75%、95%的来水量分别为12.01亿m3/a、7.55亿m3/a、4.75亿m3/a、2.50亿m3/a。可利用量多年平均为5.07亿m3,保证率为50%、70%可利用水量为5.79亿m3、4.07亿m3。该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年和规划年地表水年取水量分别为449万m3、478万m3,分别是保证率50%可利用水量的0.78%、0.83%,分别是保证率70%可利用水量的1.10%、1.17%。项目建设应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节约用水,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林州市地下水贮存条件复杂,除城关盆地和临淇盆地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外,其它地区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差,开采成本大。项目工程设计本着首先使用地表水,其次使用浅层水,深山区使用泉水,不得开采深层水的原则。根据底人口统计,林州市农村人口为85.74万人,现状用水量为6.03万m3/d,年需水2203万m3;水源地需供水7.64万m3/d、2787万m3/a。规划年用水量6.42万m3/d,年需水2343万m3;水源地需供水8.12万m3/d、2964万m3/a。按照河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41/T385—),并考虑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取用水量合理。
3.2取用水水质分析
-,先后采水样108个,其中取河、渠、池、旱井、山泉等地表水样59个,取地下水样47个,经林州市卫生防疫结化验分析,水质基本为好和较好,属弱碱性和微硬生水。有害物质含量不多,污染状况不严重。主要超标项目为亚硝酸盐氮,个别硝酸盐氮和氯化物超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8月下旬至9月上旬,对林州市区域内已建成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地表水、地下水)取水样进行水质化验,化验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要求。因此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所取地下水水质能够满足要求。
4取退水影响分析
4.1取水影响分析
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行期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水环境、地质环境及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取水工程施工期开挖、施工活动形成的扬尘和废水会影响水源地。开采地下水,能激发河流对本区地下水的补给,同时区域地下水容易受到污染的地表水体的影响,造成地下水水质的恶化。开采的深层水井,如果封闭不好,会受到水质较差的浅层水的污染。开采地下水后会由于当地的水文地质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些补给条件较差的区域会产生区域性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水源净化的净水厂污泥的处理,根据该污泥的性质以确定处理方案。水质净化厂需采用液氯法消毒处理,加氯车间和液氯的`钢瓶贮运过程中存在液氯泄露事故的风险,取水在输水沿线较易破坏植被、庄稼、道路等。
4.2退水影响分析
农村大部分村庄布局分散、规模大小不均、之间距离不等、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污水直接排放可能造成附近水体的富营养化;未组织排放的生活污水会下渗到地下,对地下水水质构成隐患。集中供水点清水池每年1次的清洗水。排放规模较大、较集中的地方建有小型污水处理厂;对于一些较分散的区域,排放量较小,排放形式多样。生活污水集中排放的入河排污口应选在居民区下游1.50km以外,并远离下一个居民区,在低山丘陵区和山间盆地区域,入河排污口还要考虑避开将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地的开采区范围,由于地下水的开采会激发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因此,对排污口的设置进行了论证,对环境和供水不产生影响。
4.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退水特征
农村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4.4退水处理方案
乡镇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较集中的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二类污染物一级标准要求,排入沟渠或用于农灌。较分散的生活污水排放点都分散在规模较小的自然村落,以家庭为单位,洗漱废水一般都与厕所分开的,洗漱废水除自然蒸发外,都与自家农家肥混合一处,既增加了肥效,又得到了自然降解;厕所一般是旱厕或有化粪池,定期清理用作耕作肥料,对农业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较大量排放的地方,建设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具体设施有:厌氧池、土壤渗滤池、人工湿地、沼气池等。集中供水点清水池每年1次的清洗水,外排废水量很少,废水中污染物为死亡的微生物有机体,排放水质满足达标排放的水质要求。该工程一般是对原有供水工程的改造、完善、加强,供水厂及供水点在供水过程中无废气、废渣排出。
5存在问题及建议
5.1存在问题
林州市水资源供需严重失衡,目前的供水能力仅能满足需求量的78.60%,缺额为0.74亿m3,地下水尤其是承压水开采过度,地下水所必要的地质勘探缺乏,给地下水的科学测评和补给带来很大困难。农业上采用传统大水漫灌、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现有输水工程及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政管理手段落后,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城镇人口快速扩大,生活用水和污水排放增大,污染加剧,水质下降。
5.2建议
根据林州市的实际情况,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分别进行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包括节水措施,关停改造开采井,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加大供水水源的保护,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充分利用中水资源,水源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控制化肥使用以减少面污染。非工程措施包括建立完善流域水资源保护法规,水质监测体系建设与水质保证措施,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强化管理及职能转变,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真正的安全,老百姓能喝到安全放心水。
作者:崔花瑞 郭双喜 李连云 徐琼 单位:安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水资源工程论文 第2篇
摘要:对河津市某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水资源论证工作,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对其需水量进行预测,对水源取水可靠性进行分析,为取水提供科学依据。进行抽水试验和区域地下水水量水质评价,对取水水井的井位、取水层次、水量、水质、影响范围、用水的合理性及对区域水环境和周边取水户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论证结论,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水许可的技术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需水量;地下水
1项目概况
该项目集中供水工程,位于河津市北部地区,工程实行分区域、分片供水,向清涧街道办事处、下化乡提供安全的生活饮水,并将该地区的用水终端进行改造。工程发展规划中还计划向阳村乡、城区街道办事处等地区供水,禹门口水源地(一级站),打井配套3眼,单井深200m,该取水水源属于龙门山到陈家山的禹门口岩溶水水源地,水位埋深浅,出水量大,供水保证率高。该供水工程由水源、蓄水池、管理站、输配水管道、进户工程和自动化控制六部分组成。在禹门口水源地打200m深井3眼,单井出水量450m3/h,提水入2座3000m3蓄水池,通过泵房加压经输水管道送水至各个受益村用水户。
2建设项目需水量预测
2.1用水指标
根据山西省水利厅对农村乡镇人口用水规模及用水量规定,结合河津市当地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山西省用水定额》规定的用水标准,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为90L/pd,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指标为50L/pd。
2.2用水人口
城市需水量预测是确定城市供水工程规模的.主要依据之一,根据《河津市某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结合河津市人口实际数据,到规划年,河津市龙门集中供水工程(禹门口水源地)供水人口为1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8万人,城镇人口5.7万人)[1]。
2.3需水量预测
1)生活需水量。农村居民日用水量:Q1=8.81045010-3=0.44万m3/d;城镇居民日用水量:Q2=5.71049010-3=0.513万m3/d;规化20生活需水量共0.953万m3/d。
2)村镇企业用水量。该工程还为部分乡镇产品加工企业供水,主要为生产原料配料用水,根据现有供水情况,20实际用水量为0.21万m3/d,根据当地村镇企业发展情况,规化年用水量为0.257万m3/d。
3)不可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损失水量。不可预计见用水量及管网损失水量取总水量的10%,约0.12万m3/d。
4)合计需水量。合计日综合需水量:Q=1.33万m3/d,按照该工程现有的供水能力,能够满足2020年城乡人口生活用水需求。根据用水量预测计算分析,确定河津市某集中供水工程的取水规模为1.33万m3/d(485.45万m3/a)。
3水源分析
全市地表水水质较差,不适宜用作生活供水水源。根据20xx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成果,只有少数地区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III类标准,可用作生活用水水源。其中禹门口岩溶水水源地水量较为丰富,根据河津市年水资源公报,禹门口岩溶水的区域天然资源量达4177万m3,C级可开采资源量为3285万m3,属大型供水水源地。河津禹门口岩溶水水源地分布于龙门山至陈家山一带,含水层岩性为寒武、奥陶系灰岩,已批复开采量430.7万m,剩余可开采量2854.3万m。可以为本项目新增1.33万m/d(合485.45万m/a)的需水要求。岩溶水开发利用程度还较低[2]。从水源地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勘探情况来分析,岩溶发育强烈,属强富水带,水位埋深浅,出水量大,供水保证率高。水源地现有水井3眼,单井出水量450m3/h,水井供水能力可以保证水源地开采量1.33万m3/d供水要求。从水源地动态资料分析,龙门集中供水工程(禹门口水源地)于20xx年在水源地进行开采岩溶地下水后,岩溶地下水位呈略微下降趋势,今年来岩溶地下水出现回升,说明水源已处于稳定状态。根据水源地抽水试验情况和水源地开采后水位预测情况,当水源地岩溶水开采量达到1.33万m3/d,水位降深为1.67m,属于水位正常变化幅度范围,基本不会对水源地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说明水源是有保证的、可行的,可以满足建设项目用水要求[3]。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评价,该水源地岩溶地下水硫酸盐、总硬度略有超标,经分析属于本底值超标,其他各项离子单要素评价指标Pi1,均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因此,应进行水质净化处理,就能适宜生活饮用。由此可见,选取禹门口岩溶水做为其供水水源,在质和量上都是有充分保证的,所以取水方案是可靠的。
4结束语
项目取水合理,水源可靠,项目取水不会对区域水资源量产生明显影响,该项目供水对象中的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基本无污水外排。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有污水外排,城区街道办事处居民生活污水进入河津市污水处理厂,清涧街道办事处居民生活污水进入中铝山西分公司生活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利用或达标外排。
参考文献:
[1]郝敬辉.尼尔基水利枢纽下游内蒙古灌区工程水资源论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张春霞.新汶电厂用水对新泰市水资源影响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
浅谈水文水资源工程造价管理 第3篇
1) 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概念及特点。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水文测站建设, 水文勘测队建设, 水文数据中心建设, 水环境中心建设, 水情中心建设, 机动测验队建设和河道测绘队建设等。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建设项目作为一种特殊的“项目”, 除具有一般项目的惟一性、一次性、整体性、固定性等特点外, 还具有自身的特点。水文测站点多、线长、面广, 交通困难, 施工机械难以到达, 施工条件非常恶劣, 建设地点分散, 专业性强, 社会化程度低, 多数工程项目需要独自组织施工。水文水资源设施多沿河流分布, 点多面广, 其建设环境涵盖南北方、东西部、河流上下游和左右岸, 情况复杂, 类型有水文站、水质站、水文巡测基地等, 类型繁多, 但具体到一个项目则工程规模较小。设计施工、监理等间接费用高, 利润率低, 投入生产后直接经济效益多为隐性。由于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具有的上述特点更加要求其进行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2) 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建设程序。要对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科学的建议, 必须要对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的建设程序做到了如指掌。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建设程序主要包括:规划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生产准备阶段后评价。
二、水文水资源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工程造价控制, 是指在整个工程项目寿命期内, 在保证项目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力争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对项目进行有效地规划、组织、协调、前期决策控制等系统管理活动, 以达到在一定的时间要求、质量要求、投资额度、合同条款等约束条件下, 最优地实现建设项目预定目标为目的。为此, 在很多水文水资源项目上都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实践。
(一) 推进水文水资源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结合目前国内的水文水资源工程发展情况, 对推进水文水资源工程造价静态控制和动态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前期工作管理, 控制静态投资。一是推行限额设计, 并对设计单位切实实行节奖超罚, 以调动设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应严把审批关, 未达到设计深度的项目, 坚决不能审批。三是设计单位内部也应实行设计技术经济责任制。四是加大设计、审批人员的培养力度。五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对严重超概算的项目, 应着重分析原因。
2) 动态地进行定额管理。一是尽快按照“量”与“价”分离的原则对现行定额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应重视定额的时效性, 对定额也应定期调整。建立健全物价信息网络。为达到有效合理地确定和控制各阶段的工程造价, 应尽快建立权威的水文水资源工程造价信息网络, 健全的物价信息网络是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基础。
(二) 切实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1) 运用优化设计控制工程造价。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为了达到这些目的, 在工程设计中应优化设计工作, 科学地选择最优设计方案, 确保最优设计方案付诸实施, 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达到利国利民的目的。
2) 在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工程投资控制。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 是运用集体智慧和通过有组织的活动, 着重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 使之以较低的成本, 可靠地实现产品必要的功能, 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一套科学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这里的“价值”, 是功能和实现这个功能所消耗费用 (成本) 的比值。国外一些实际工程表明, 在设计阶段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可降低成本25%~40%左右, 这是在工程建设其他阶段难以达到的效果。因此, 每个设计人员应熟练地应用价值工程方法和系统工程方法, 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比较, 优选最佳方案, 在满足需要、消耗材料和价格指标的可比前提下, 进行经济评价和效益评比。
3) 行设计招投标, 控制工程投资。在设计中采用设计招标, 不但对设计方案的技术、安全、功能等进行考核, 更重要的是加大对工程结构方案、工程造价的管理力度, 迫使设计单位以“价”控制“量”, 精打细算, 精心设计, 将投资控制首先落实到设计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设计招投标制度必将建立、普及、完善和发展起来。因此严格控制工程投资,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设计招标的缘由和目标, 同时设计招标是控制工程投资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 完善造价编制体系
定额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长期以来, 水文水资源行业的概预算定额使用期比较长, 基本上实行传统的单一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在使用定额的过程中, 定额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因此, 定期对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编制办法等进行配套的动态改革, 才能满足现时的需要, 工程造价才能得到真正的控制。
(四) 加强项目投资监管
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我们应从项目一开始就要加强审查、审计力度, 对资金的使用实行全过程动态跟踪, 做好项目前期、中期和后期二环节控制。加强建设项目的审查与审计是解决“三超 (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 ”顽疾的有效方法。在项目的初期阶段, 应审查设计方案、设备选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投资效益等。在项目的中期, 即项目实施阶段, 应跟踪审查设备和材料订货、工程预算、工程进度款拨付。在项目的后期, 重点是审查工程的结算与决算。总之, 投资商应审查估算和概算的准确性、工程预算和结算的真实性、业主开支的合理性。
(五) 引入专业的投资分析方法
水文水资源工程项目投资要素表现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诸多方面。这些要素在水文水资源管理系统中, 具有一定的功能, 因而在研究水文水资源投资结构是要着重考虑:一是水文水资源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二是系统各要素功能的发挥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协调:三是水文水资源投资优化数学模型。水文水资源建设的工程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总投入资金一定的情况下, 要努力使总产出效益最大, 这就要求对各类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对多种投资组合方案进行必选, 从而确定最科学的投资组合。
三、结论
检察博士学位论文资源综述 第4篇
关键词:中国检察文献中心 检察博士学位论文 资源
博士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本学科前沿问题进行探讨,经过深入研究和参阅大量文献后所撰写的研究成果。博士学位论文是学术价值很高的文献,其信息量大,研究全面,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并且是作为衡量此学科发展水平和科研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对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成就与贡献的一种度量。[1]同时,博士学位论文对于教学及科研也具有重要价值。各高校及研究机构图书馆纷纷将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的收集和后期开发利用纳入到文献资源建设的进程中来。各行业领域内的文献中心也将本专业领域的博士论文库作为资源建设的基础环节。
中国检察文献中心作为检察系统的信息资源中心,正在通过对检察博士论文的收集、整理并编制索引,建设检察博士论文库。通过检察博士论文库,用户可以全面了解检察理论或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同时,检察博士论文库作为重要的参考工具或原始情报资源可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服务。
一、检察博士学位论文资源概况
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的资源收集是以检察理论体系的划分为基础,围绕检察制度史、比较检察制度、检察基础理论、检察职能、检察管理、检务保障以及检察文化七大模块进行资源建设。检察硕博士论文的文献收集方式也是如此,文献中心工作人员根据现有的文献分类标准,列出检察理论研究关键字三十余个,根据关键字进行博士论文的搜索、下载、整理和编辑。目前,文献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检索知网博士论文库、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库、北大法学院博士论文库,共搜索到检察博士学位论文175篇,并形成索引目录。
二、检察博士学位论文资源特征
检察理论多角度、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决定了检察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检察权、检察制度、检察职能等方面的狭义范围,还包括宪法学、组织法学、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侦查学、犯罪学、监狱法学等学科中与检察相关的课题。[2]
1.从时间脉络的发展来看,检察理论研究选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入博士论文作者的研究领域,相比于以刑法和刑诉法中其他选题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检察理论研究博士论文总量并不多。以目前收集范围来看,国内较早的检察理论研究的博士论文为1992年单民所著《贿赂罪研究》和余欣喜所著《职务犯罪通论》以及1997年李哲宇所著《日本刑事司法中的检察制度》。从2002年开始,检察理论研究博士论文进入了增量发展的阶段,而且“检察”特色逐渐鲜明,“检察”、“检察制度”、“公诉”等逐渐成为高频关键词。例如2004年王新环所著《公诉权原论》、2005年金文彤所著《中国检察官制度研究》及2012年吴常青所著《检察侦查权监督制约机制研究》等都是直接以检察机关或检察业务本身作为研究对象。
2.从论文选题和内容看,检察博士论文基本上涵盖了检察制度史、比较检察制度、检察基础理论、检察职能、检察管理、检务保障和检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检察制度史方面的代表作有:谢如程所著《清末检察制度及实践》和余小满所著《宋代职务犯罪研究》等。比较检察制度方面的代表作有:魏腊云所著《国家最高检察机关比较研究》和李哲宇所著《日本刑事司法中的检察制度》等。检察基础理论方面的代表作有:徐静磊所著《论检察权》和张相军所著《检察一体化研究》等。检察职能方面的代表作有:高咏所著《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研究》和王戈所著《职务犯罪侦查研究》等。检察管理和检务保障方面的代表作有:卓黎黎所著《中国检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和武汝廷所著《检察机关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与实证研究》等。检察文化方面的代表作有:李江发所著《中国检察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和徐苏林所著《当代中国检察文化论要》等。这些不同研究方向的检察博士论文表明了检察理论研究正在向纵深领域发展。
3.从作者的学科背景看,检察博士论文作者大多是刑法和刑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但随着检察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检察机关业务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民诉法、环境法专业甚至管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将研究视线投向了“检察”。这些作者以本学科为基础视角,综合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检察理论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的李华博士所著《环境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刘慧博士所著《中国检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研究》等。这些横跨二级甚至一级学科的检察学博士论文的出现都充分证明了检察理论“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
三、检察博士学位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检察文献中心不仅是储存检察知识更是发掘检察知识、创新检察知识的场所。因此,检察博士论文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只是储存检察知识,如何开发和利用检察博士论文则是发掘和创新检察知识的关键所在。
(一)检察博士学位论文的实体化
新阅读时代的到来对纸质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许多读者仍然对纸质书情有独钟。正是基于纸质书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及为了方便到馆读者的借阅,文献中心陆续将所收集的检察学博士论文纸质化。这些纸质化的检察博士论文构成了检察文献中心实体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检察博士学位论文的电子化
中国检察文献中心作为全国检察系统的信息资源中心,将通过电子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检察文献中心拟将收集的检察博士论文打造成特色库,方便远程用户检索和使用。
建成后的检察博士论文库除了要保证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外,还将为用户提供一个界面友好、功能强大的检索平台,使用户能通过最便捷的途径,迅速全面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由于博士学位论文不同于普通图书,用户专门从题目、著者检索论文的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从本学科专业,甚至是导师或学位授予单位等途径检索前人的研究成果。
因此检察博士论文库在论文题目、著者、分类、主题词及关键词基础上,将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专业、专业代码、研究方向、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年代及导师也作为重要检索点,以求完整地揭示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内容和特征,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检索途径,提高检索效率。
(三)检察博士学位论文库资源服务模式
文献查询服务是检察文献中心提供的基础服务之一。目前,除可实现用户自查自检外,中心还提供个性化代查代检服务,根据用户需要及文献资料存储特性对馆藏的博士论文提供外借、下载服务。对无法下载的博士论文,可提供文献查询索引,以供用户参考。
同时,文献中心还可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包括定题检索、专题检索和文献综述等。例如,可以针对用户的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提供博士论文范围内的专题查询和文献综述服务。文献中心工作人员还可以针对检察理论某一研究领域对检察博士论文库进行定题检索,并将检索结果呈现在文献中心网络平台之上,供用户查询使用。
四、结语
检察博士学位论文对深化检察理论研究,构建检察学学科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博士学位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衡量学科体系建立甚至成熟与否的标志。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检察博士学位论文的开发和利用,以期发挥文献资源的重要价值。
注释:
[1]师忠凯、华薇娜:《国外知识管理方向学位论文定量分析》,载《新世纪图书馆》2004年第4期。
水资源工程论文 第5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 经济水平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经济发展的脚步虽然很快, 但还伴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 在社会中发出了很多关于环境保护以及大力加强环保产业发展的呼声, 不断提出进行新能源开发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倡导。论文结合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介绍了生态水利工程, 并总结了目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改进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资源; 保护;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economic level is also constantly moving forward, though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is very soon, but it was accompani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erefore, there are lots of proposes abou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dustry, developing new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This paper combing th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troduces the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in China, then puts forward the improving 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wor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1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的保护一直是国家重点工程, 保护水资源不仅是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活, 还能便利地利用水资源, 提高水能的利用率, 为了对水资源进行较好的保护和利用, 通常采取以下措施:在保护水资源的过程中, 兴建生态水利工程, 依托生态水利工程的作用进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解决洪涝灾害以及由于干旱导致周边土地受到伤害等问题, 在对这些问题的治理过程中, 应本着天人合一的原则进行处理,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2 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2.1 法律保护
近年来, 我国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许可证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为水文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这些法律规定了在进行流域内水功能的监督区域过程中, 可以根据区域内的水利工程进行分段检测, 对范围内的水资源污染进行控制, 依托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污染进行控制。
2.2 加强推行节水活动力度, 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提出, 把社会能源的节约放在了第一位, 按照相关规定, 推进社会的节水建设成为建设的重要目标。在节水社会的建设过程中, 要根据区域内的水力资源的特点, 根据区域内水利工程的作用, 加强节水活动。
2.3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
在进行水资源保护的过程中, 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建设, 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 可以很好地改善对周边环境的改善, 对于周边城市的生态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例如, 在长江流域, 三峡工程是最具代表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利用水的巨大势能进行发电, 而且也改善了三峡地区的水利生态条件, 造福于人类。
3 生态水利工程
3.1 生态水利工程概念
针对目前对生态水利工程的探讨, 很多专家学者对生态水利工程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虽然提出的说法不同, 但是关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 大家的认识是一样的, 即在对河流的部分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基础的生态环境建设时, 运用科学的工程管理方法, 对该区域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管理, 以合理利用水资源, 防止流域内的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 并达到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水平, 利国利民的目的。
3.2 生态水利工程的理念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过程中, 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一直以自然为理念, 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 应尽量做到保持河流的原有河道, 不改变河流的原始形状。在很多水利工程发达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 对河流附近的地区采用退耕还林的方式, 尽量恢复流域内的原始地貌, 在原始地貌的基础上, 依托实际地形情况, 采取防洪措施。
在普通水利工程的河流设计的过程中, 主要是对要控制的流域进行改造, 对于流域内的水利工程进行控制。但是,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和策划过程中, 应尽量不改变原有流域的地貌, 并且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要尊重原有流域的地形, 因势顺道, 把该地区的水利形式全部利用起来, 实现既能完美地利用自然, 又不会破坏自然环境, 享受自然的给予的目的[2].
3.3 生态水利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可以使附近的流域获得以下收益: (1) 通过对该流域内的河流进行生态改造, 使更广泛的地区得到灌溉, 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提高地区在农业方面的经济水平; (2) 在建设生态水利的过程中, 要根据流域内的特色, 大力发展流域内的林业和渔业, 增加地区内的经济活动; (3) 利用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航运, 好的水道能很好地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 可以在平缓的岸边修建码头, 促进经济的发展, 还可以加强水资源的利用, 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 以有效地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4) 利用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很好地加强对区域内水土的稳固, 减少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流失。
4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的不足之处
4.1 没有相关设计资料作为参考
要在某流域进行生态水利工程, 需要做好对该地区的水文环境的监测, 因为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要有相关水文资料做参考, 设计者才能进行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但是, 目前我国的水文勘察设备还不能满足现在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材料的需要, 另外, 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流域, 缺乏对水文资料的勘察, 导致我国前期准备资料的.缺乏, 使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4.2 缺乏专业人才, 难度大
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对设计师的要求非常高, 因为在设计过程中, 不仅需要设计者对水利工程的设计非常熟悉,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在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中, 对这两方面的共同培养非常少, 而且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缺乏经验, 而且在国内的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 成功的案例非常少, 这也是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
5 优化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1) 多搜集水利工程施工资料。在水利工程施工前, 应充分了解水利工程的地势形态, 做好对相关资料的调查和参考工作。如果国内没有同类型的施工先例, 应调阅国外的相关文献资料。
2) 进行水利工程人才的培养。目前, 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展开有关水利工程的调研课程, 从而做好人才培养。另外, 还可以通过建立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使高校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此外, 企业本身也应建立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在岗人员的专业技能。
3) 做好因势利导, 利用河流做好水利工程的建设, 合理设置堤坝。对于堤防的堤线布置, 要考虑当地的原有情况, 尽量不改变河流的形态原貌, 堤型要按照原生态的样式, 保留自然的造型。在河流本身的斜坡的基础上做堤型, 也可以为后期植被的规划做好基础, 以便于保证水系统的联通, 避免水中生物受到影响。选择筑堤材料时, 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并选择自然的材料, 尽量减少使用人工混凝土和浆砌石做堤型。
6 结语
在水资源的保护和水利生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应加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强化工作, 在水资源的治理过程中进行统筹管理, 优化水利工程的功能, 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国航, 王礼先。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水资源工程论文 第6篇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应用现状;应用措施
1绪论
水资源工程论文 第7篇
将水文水资源管理运用于水利工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水文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首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合理的水文水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其次,应该做好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审核工作,确保工作开展的`合理性,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最后,应该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知识技能的水平和管理观念,实现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水文水资源工作对水利工程的促进作用。
4.2明确项目的责任主体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到的范围较广,因此,在进行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时,也涉及到较多的内容,为了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应该对项目的责任主体进行明确,明确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项目进行管理,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运用专业的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4.3提升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在进行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促使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具体来说,应该提升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观念,对水文水资源管理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批,严格规范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流程。
4.4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划分
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的施工范围较广,因此在进行水文水资源工作时,具有较大的空间跨度,为了确保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运用施工范围内的河流流域作为划分的标准,对各个部分的目的和任务进行明确,重视各个部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结语
综上所述,将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运用于水利工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此,必须不断建立健全水文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升工作的规范性,充分的发挥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对水利工程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廖骞.浅谈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12):00011.
[2]郭丽萍,刘建利,韩丽.试论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水能经济,(2):146.
[3]朱晓伟.浅谈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15(9):313.
[4]龚文峰,王鑫鑫,郭红,等.GIS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探究[J].黑龙江水利,2017,3(7):39-43.
建设工程水资源评价项目技术研究 第8篇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 干旱缺水将成为省的主要自然灾害。在这种形势下, 必然要求经济发展布局、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兴建要充分考虑水源条件, 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南阳天冠30万吨/年燃料乙醇建设工程水资源评价项目为例。
1.1 项目研究的目的
南阳天冠30万吨/年燃料乙醇建设工程水资源评价项目是用水大户, 也是用水保证程度要求较高的用水户。天冠燃料乙醇工程处在南阳市城市规划区内, 其项目建设用水涉及南阳市城市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城市环境用水、鸭河口灌区农业灌溉等各个方面。为了保证建设项目在利用水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水源条件, 充分利用中水资源, 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节约和保护, 同时又要保证项目用水的可靠性, 达到建设项目安全运行的目的。所以, 对该项目用水进行水资源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1.2 国内外发展趋势
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目的是解决在不同时代、不同条件下、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出现的有关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问题, 本来应用科学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原动力是社会的需求, 但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下, 推动水资源技术发展和评价理论的驱动力, 却是水资源系统客体需求和主体演变的复杂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深入认识, 以及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治理、有效使用等过程中不断凸显的水资源问题, 都提醒人类不得不研究新的、更加有效的水资源评价理论方法。目前, 二元动态评价、水量水质联合评价、径流性水资源和非饱和土壤水综合评价以及分布式模型评价等将会成为国内外今后水资源评价的发展趋势。
2 项目研究思路
2.1 现场调查燃料乙醇工程位置及取排水口
现场了解燃料乙醇工程所选定的厂址位置, 查看厂区地形、工程布局情况, 了解项目取、排水口位置、供水管线走线。
2.2 区域社会经济情况调查
项目水资源研究区域所涉及的南阳市宛城区、卧龙区、社旗县、方城县、新野县、唐河县、南召县有关乡镇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指标情况调查。
2.3 区域供用水情况调查
建设项目研究区所涉及的南阳市宛城区、卧龙区、社旗县、方城县、新野县、唐河县、南召县有关乡镇的水利工程现状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现状供用水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
2.4 水文气象资料收集调查
收集鸭河口水库水文站历年水位、流量、蓄水量观测资料, 水库以上流域降水量、用水量资料。收集了鸭河口水库不同时期的水质化验成果。
2.5 鸭河口灌区资料收集调查
收集了鸭河口灌区历年引水量、各干渠口门引水量资料, 以及灌区规划、设计成果。
2.6 区域水资源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供需预测
对该论证项目研究区域降水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地表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地下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鸭河口水库逐年各月来水量分析计算;研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计算分析及2015年水平年供需预测;鸭河口水库地表水水质分析;燃料乙醇工程排污口水质分析评价及对纳污水体的影响预测, 燃料乙醇工程取用水量的合理性分析。
2.7 研究区水资源利用分析
根据预测的规划水平年研究区各部门需水量及需水过程, 以及燃料乙醇项目用水量及用水过程, 采用鸭河口水库1963年~2003年来水系列, 按水库设计运行调度方式, 逐时段进行供需调节计算, 分析区域内各用水户供水量及保证率, 对燃料乙醇工程的供水保证率和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进行分析, 根据有关政策和规范, 提出相应的补偿方案。
3 研究结论
该研究最主要的创新点在于对建设项目取水影响区域进行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联合评价及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及其退水影响评价, 属于多专业多学科互相交叉、涵盖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水环境、生态和建设项目相关专业, 评价的方法融规划、设计、科研、管理、经济和法律等为一体。该研究摸清项目影响区域的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 为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区域水资源变化及其开发利用状况;为项目取水许可审批;促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尽快编制, 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4 发展方向
4.1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现阶段的水资源论证评价中, 社会发展的公平性、用户之间的公平性及与水资源、环境间发展的协调性考虑不充分。在今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评价中应充分考虑社会、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与环境污染性价比,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评价方法, 量化管理, 目标可控, 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资名副其实的源共享、社会公平, 水环境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 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4.2 坚持水量水质并重原则
在传统水资源优化配置中, 只重水量, 而没有重视水“质”的重要性, 从而造成有限水资源的低效用。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今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中, 应考虑供水方和需水方对水质类别的不同要求, 分层次、区类别, 对水资源进行质量并管, 分类使用, 配置并重, 实现水资源“高质高用, 低质低用, 分质供水”, 达到分层次、分类别、高效益、优化供水方案、综合开发利用的目的。
4.3 遵从价值规律
目前水价偏低, 严重背离价值规律, 造成水资源配置效益不高, 水资源利用率低, 重开发, 轻管理, 浪费严重。水资源优化配置应合理确定水价, 深入研究水资源价值和价格的内在联系, 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避免水资源严重浪费和过度开发。
4.4 推广应用新的优化方法
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 推广应用如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混沌优化等新的优化方法, 不仅能促进这些算法的实际应用, 同时对多目标大系统化理论与方法也是一个有益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冯尚友, 刘全国.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框架.水科学进展, 1997年.
[2]F, 赫德韦特, M, 奥尼尔.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及其体系.水利水电快报, 1998.
[3]汪恕诚.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做好面向世纪中国水利这篇大文章.水利经济, 1999.
水资源工程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