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讨论制度培训总结
术前讨论制度培训总结(精选6篇)
术前讨论制度培训总结 第1篇
术前讨论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6分,共60分。
1.对于普通或中、小手术患者,须经专业组长组织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以及护士长等进行术前查房讨论,确定治疗方案、手术时间以及人员安排。讨论时间由专业组长根据病房工作情况,自行安排。治疗安排确定后,由主管医师通知患者,并安排术前谈话、签字。
2.对于中等以上手术以及疑难病例的外科诊治问题,提前报告科主任,由科主任确定时间、地点,进行全科讨论。除有特殊工作安排的医师外,其他医师务必参加此讨论。
3.对于特殊疑难手术病例或风险极大病例,经全科讨论形成治疗方案后,以书面形式报医务科备案。
4.对于外科手术前病例,术前讨论后,其主管医师应及时拟写术前小结并由上级医师审查、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对于普通中小型手术的术前讨论是什么?
对于普通或中、小手术患者,须经专业组长组织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以及护士长等进行术前查房讨论,确定治疗方案、手术时间以及人员安排。讨论时间由专业组长根据病房工作情况,自行安排。治疗安排确定后,由主管医师通知患者,并安排术前谈话、签字。
(2)对于中等以上的手术,术前讨论是什么?
对于中等以上手术以及疑难病例的外科诊治问题,提前报告科主任,由科主任确定时间、地点,进行全科讨论。除有特殊工作安排的医师外,其他医师务必参加此讨论。
三、论述题。共20分。
术前讨论制度?
一、凡重大、疑难、新开展及二级以上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一级急诊手术也要在术前准备时,由手术负责医师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讨论。
二、二级以上手术讨论应由科主住任主持,参加会议人员由主持者决定,科内所有医生均应参加,手术者、护士长、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三、大手术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手术者须由科主任确定,由科副主任或副主任以上医师担任术者。
四、凡风险性较大的手术、新开展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或病情危重又必须手术时,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由科副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担任术者。
五、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准备好病历、医疗影像、各辅助检查报告及查房用具等,同时将病情事先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疑难病例应提前一天请相关会诊科室会诊,使大家有所准备。
六、术前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手术方案、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必要的药品器械和设备的准备、伤病员家属及单位工作、知情同意等,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麻醉方案、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抗菌药物应用方案、术后观察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等,确定手术者和助手。
术前讨论制度培训总结 第2篇
1、凡重大、疑难、新开展、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及二级以上择期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二级以上急诊手术无条件进行常规术前讨论时,应由主管医师召集至少一名三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参加讨论,由职称最高者担任主持人,讨论结果向科主任汇报。
2、二级手术的术前讨论在医疗组内进行,由医疗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为医疗组成员,必要时通知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
3、三级以上手术、新开展手术、重大手术、疑难手术、外请专家进行的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的术前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参加。主持人根据需要确定其他应参加讨论的人员如麻醉医师、相关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等。
4、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病历、影像学资料、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及查房用具等,同时将病情提前通知参加讨论的人员,疑难病例应提前一天请相关专业会诊。
5、术前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情况、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拟施手术及拟施麻醉方案、手术风险与利弊、手术中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策、是否需分次完成手术、手术后观察注意事项及护理要求、手术后治疗措施、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参加手术和麻醉的人员等。
6、主管医师在术前讨论会上,应首先就上述内容筒明扼要地提出初步意见,然后逐一讨论研究。参加讨论人员应认真检查患者,详细分析病情及辅诊资料,提出各自意见。
7、主持人应在最后就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决定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者和参加手术人员以及其他事项,指定相关人员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为重大手术,应安排专人提前填写《特殊手术报告审批表》报医务科审查批准。
8、术前讨论结束后,主管医师应根据《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9、非急诊手术的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三天内完成。术前讨论结束后天内实施手术的,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前一日对患者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将评估结果报科主任,由科主任确定是否重新进行术前讨论。术前讨论结束五天后仍未实施手术者,在实施手术前必须重新进行术前讨论。
10、二级手术的术前讨论意见应由主管医师归纳记录到术前小结中,手术者负责审签。三级以上手术、新开展手术、重大手术、疑难手术、诊断未确定的探查手术的术前讨论应由专人记录在病例讨论记录本中,讨论结束时记录人签字、主持人审签。主管医师根据讨论内容填写术前讨论记录,经主持人审签后列入病历之中。新入院急诊手术患者的术前讨论意见应由主管医师归纳记录到术前小结中。
11、术前讨论程序
(一)患者主管医师(实习医师或住院医师)汇报病历内容。
(二)患者主管住院医师提出手术指征,汇报术前准备情况。
(三)医疗组主治医师或组长报告医疗组意见,包括术式选择、麻醉选择,简要手术步骤、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
(四)全科讨论
(五)主持人总结。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第3篇
一、每周定期或不定期手术科室开展术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直接领导,会议由科主任或科主任委托指定的科室人员主持。
二、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一般术前1~2天进行。
三、术前讨论会,科室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会。
四、病例选择:对本周拟进行的大、中型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新开展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五、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依据;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思想情况和要求等;检查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讨论情况记入病历中。
六、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手麻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做好充分地术前准备。
七、管床医生应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项目检查结论,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诊疗方案,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八、各级医师按职称由低到高顺序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九、科主任或临床小组长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手术方案、术中、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
十、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术前讨论制定的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十一、术前谈话应有术者或本院高年资医师参加,医师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诉患者,及时解答患者的咨询,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后果。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第4篇
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医院术前讨论制度。
2、每周2、5为全科术前讨论时间。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5、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管理制度《医院术前讨论制度》。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6、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等。
7、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8、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9、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制定的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
10、术前谈话和签署《手术同意书》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
术前讨论制度培训总结 第5篇
(一)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根据病情决定参加人的范围,可以由本科室、有关科室或院内进行病例讨论。
2、涉及多科室参加的讨论,会前通知有关人员,约定时间、地点,按时参加,由主治医师准备病历和有关材料。
3、由科主任或医务部派人主持,科室各级医师(包括本科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均应参加。经治医师报告病历,上级医师补充发言,明确讨论要解决的问题。讨论应将中医药内容作为重点之一。
4、经治医师在《疑难病例讨论本》中做好每位专家的讨论记录,主持者根据讨论的意见,对于诊断、治疗方针和必要的检查,作概括总结,记录材料经过整理,归于病历内。
5、各级医师认真执行讨论会诊意见。
(二)术前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是外科系统对即将接受
治疗病例的一种会诊形式,执行术前讨论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医疗质量,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手术安全。通过对某个病例的诊断分析、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式、术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或术式的改变、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讨论,实现个性化治疗。同时,通过讨论可以完善病历内容,积累疑难复杂病例的治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1、术前讨论的形式
所有在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要经过术前讨论。术前讨论分医疗组内讨论、全科术前讨论、院内术前讨论。
(1)医疗组内术前讨论是指患者病情稳定、手术难度不大的一、二级手术,由医疗组长主持,医疗组内所有医师参加术前讨论,并将术前讨论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载。
(2)全科术前讨论是指由医疗组长提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或主任委派的主任医师主持。病例选择:
a、三级以上手术必须经全科讨论;
b、一、二级手术,但病情较复杂,预计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手术; c、属于本科室开展的新型手术项目,或开展较少,预后难以确定的手术; d、为确定病变性质的探查手术或术中可能改变术式的手术; e、患者一般状态差,或涉及多个脏器疾病的手术; f、确定需要外请专家的手术;
g、属于本科室少见病种或罕见病种的手术; h、有教学、科研意义的手术;
i、部分特殊患者,因社会需要提请术前讨论的手术。
(3)院内术前讨论是指需2个或2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完成手术治疗的病例,由医务部主持,召集相关学科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进行术前会诊,确定手术方案。
2、术前讨论完成的时限
(1)组内和全科的术前讨论至少应于患者手术前1天完成,具体时间由医疗组、科室自定,一般多在晨会后进行。
(2)多科室术前讨论一般应于术前2天进行。
3、术前讨论程序(1)组内术前讨论
a、经治医师准备术前讨论资料,包括完善病历,将病程记录完成到会诊当日、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已置于病历中。
b、经治医师汇报病例,简略报告主诉、病史、主要体征、辅助检查、组内诊断、拟采用麻醉方法和术式名称。
c、主治医师提出手术方案,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置措施。d、带组教授(医疗组长)总结归纳,确定完整的手术方案。e、经治医师将术前会诊内容详细记录于病程记录中。(2)全科术前讨论
a、参加人员:科内所有医师,特殊病例请麻醉科医师参加;必要时请医务部或主管医疗副院长参加。
b、经治医师准备资料、汇报病历,做到准确、简练,需要查体的需提前通知患方,手法需轻柔、准确,步骤清晰、明了,准备必要的检诊工具,可采取多媒体形式,也可以口头汇报。
c、主治医师、带组教授指出本例手术的难点所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d、讨论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式、麻醉方法、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术后注意事项等,同时交流类似手术的经验。会诊意见由主治医师记录和整理,经上级医师审阅后同意,记于术前小结和病程记录内。
e、其他组医师发表意见,至少2个副教授以上人员发言。
f、主任或主任委派的主持人总结发言,提出针对会诊病例的个性化手术方案。g、主治医师将讨论内容整理好,请上级医师审阅后准确详实记于病程记录及“术前小结”中。同时,将科内讨论情况简要记录于《术前讨论记录本》中。
h、经科内术前讨论后,如果同意实施手术,科主任在“术前小结”的审批经过栏目中签字,科室共同承担手术风险;如果科内讨论不同意手术,科主任不在术前小结审批经过中签字,而医疗组实施手术,出现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科室不承担风险,医疗组承担风险。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术前会诊时,由科主任指定的教授代理主持并签字。
i、夜间、节假日急诊患者需要手术时,由当班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持紧急术前讨论,明确手术目的、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的应对措施,必要时请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参加手术。
(3)院内术前讨论
a、多科室术前讨论是院内会‰诊的一种形式,主治科室提前3天向医务部递交书面的院内会诊申请单,医务部通知相关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参加术前讨论。
b、参加人员:提请讨论的科室主任主持,患者所在医疗组的所有医师、护士长、相关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以上麻醉师。提请科室的其他医疗组医师可以参加讨论。
c、经治医师汇报病例,主治医师补充,带组教授提出目前诊治上的难点和诊疗意见,相关科室医师就本学科情况发表意见,应明确手术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措施,以及手术后在本学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相关解决方法。参与人员应基本取得一致意见。主治医师将各学科意见记载于病程记录中,请上级医师审阅,签字。同时,将会诊情况简要记录于《术前讨论记录本》中。
d、急诊手术涉及多个科室时,由首诊科室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请示总值班或医务部予以协调。
4、患者病情交代问题
(1)手术前讨论结束之后,应由本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向家属交代病情。(2)交代病情需详细、准确、全面、真实,用词得当,将手术讨论的基本问题、相关风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解决方案向家属交代,取得家属的理解。
(3)如家属对术前讨论有异议或有其他要求,需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及时沟通解决。
(4)术前讨论交代之后,如有需要,将交代问题落实纸面,并需取得家属对病情知情的签字。
(三)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讨论时限
(1)一般情况下,患者死亡1周内进行;特殊情况(医疗纠纷、猝死病例)应及时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同时动员家属做尸检,凡同意尸检的家属必须在尸检志愿书签字,然后保留于病历中。尸检病例,应在收到尸检报告后一周内进行讨论。
(2)凡死亡病例,医师均应询问死亡患者的家属是否同意尸检,如不同意尸检,死者亲属应在病历首页“是否同意尸检”栏内进行签字。
2、参加人员
(1)一般死亡病例,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部派人参加;(2)疑难病例或有纠纷病例,由科主任主持,科室所有医师和有关的医技、护理人员参加,特殊情况请医务部派人参加。
3、讨论内容
讨论死亡原因、病理报告、死亡诊断和治疗抢救是否适当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4、讨论程序
(1)经治医师汇报病例,包括:入院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案、病情的演变、抢 救经过等。
(2)主治医师、医疗组长补充入院后的诊治情况,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3)其它医师发表对死亡病例的分析意见。(4)科主任对讨论意见进行总结。
5、讨论内容简要记载于《死亡病例讨论本》中,详细内容经主治医师整理后,以“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的形式置于病历中,带组主治医师、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及时审
术前讨论分析总结 第6篇
本院部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管理,医务科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分别进行了监管和督查。1—11月共抽查手术科室运行病历50份检查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落实情况,其中外科20份,2份手术前影像与实验室检查资料不全;骨伤科15份,1份术前讨论记录不全;妇科8份,1份手术前体格检查不全;肛肠科7份,均病情评估完整。
一、做的好的地方:
1、科室危急重病人,均在科主任的组织下及时完成了术前讨论,降低了手术风险,确保了手术安全,得到患者家属的好评,避免了医疗隐患及纠纷的发生。2、94%的病例术前讨论准备充分,所需医疗材料齐全,所经管医师能提前将患者医疗资料归纳总结汇报。
3、参加讨论人员层次分明,能体现出不同级别医师的水平,有利于年轻医师的进步。
4、术前讨论时各级医师能根据患者病情就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发言踊跃,重点突出,不同意见能及时提出,经积极讨论后最终能拿出对患者最有益的治疗方案。
5、讨论结束后由经管主治医师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告知会诊专家的意见,多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并及时记录讨论结果。
二、存在问题
1、个别讨论内容记录信息不全。
2、病情评估资料不全。
3、护理人员参加讨论人数少,且就护理方面提出问题及建议少。
三、改进措施
1、手术科室加强学习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
2、鼓励年轻医师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言,加强对年轻医师的业务理论培训学习,同时结合病例查阅相关文献,提高理论水平。
3、积极联系护理人员参加讨论。
4、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希望通过电子病历进行实时监控。
术前讨论制度培训总结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