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身高分析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身高分析范文(精选11篇)

身高分析 第1篇

1 足迹基本理论

1.1 足迹概述

1.1.1 足迹的概念

足迹、是指人类生活中足与地面等物质客体接触时留下的痕迹, 即人在行进、站立、行走等活动时自身重量和人体肌力通过足作用于地面等物质客体上形成的痕迹, 俗称脚印。刑事科学技术所研究的足迹, 是犯罪嫌疑人在进行犯罪活动过程中, 足与地面等物体表面接触时留下的痕迹。

1.1.2 足迹的形成

足迹的形成, 是人在行走或站立过程中, 造痕客体———赤足或穿鞋、袜足迹与承痕客体接触, 人体的肌力与承痕客体的反作用力和摩擦力相互作用产生合力, 使人体得以空间位移, 造痕客体表层发生塑性变化或物质转移而留下痕迹。因而, 足迹的形成必须具备造痕客体、承痕客体和作用力三个基本要素。

1) 形成足迹的造痕客体

足迹的造痕客体是同承痕客体直接接触的足, 它既可以是赤足, 又可以是穿着鞋子的足或穿着袜子的足。在实际现场上, 穿着鞋子的足是出现几率较多的造痕客体。

2) 形成足迹的造痕客体的特点

案件发生的地点和场所多是随机的, 作案人大多在地面上活动之外还会在其他物面器具上攀爬, 因此作为承载足迹的客体也必然是复杂多样的。依据承痕客体的物理属性和承痕状态, 基本可以将承痕客体分为土质地面、坚硬地面和鞋内底三种类型。

3) 形成足迹的压力

作用力对足迹的形成十分重要, 无论是赤足足迹还是穿鞋、穿袜足迹, 都是足与承痕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种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作用力, 它主要来源于人体的重力和肌力、承痕客体的反作用力和摩擦力。因人的作用力各有差异, 所以足迹中反映出的特征也不尽相同。依据形成足迹的作用力和过程不同, 可将足迹归类为静态足迹、半静态足迹和动态足迹。

1.1.3 足迹检验技术的科学依据

人的行走运动是一种复杂的全身运动。它是大脑的支配下, 以骨骼为杠杆, 以关节为枢纽, 以肌力为动力, 通过足和地面的相互接触作用完成的, 而足迹就是该项运动的产物。因此, 足迹是将承痕客体的物理性状、人体形态结构、人的运动习惯以及由它制约的直接造痕客体———足的外表形态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物质形态, 从而具体有以下多重特点, 这些特点是足迹检验的主要依据。

1) 足迹的特定性

特定性是事物普遍具有的属性,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互不相同的, 都有着与其它事物截然不同的本质属性, 足迹亦是如此。

2) 足迹的相对稳定性

足迹的相对稳定性, 是指足迹具有的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的属性。

3) 足迹的反映性

足迹的反映性, 是指足迹能够借助一定条件以不同形式在承痕客体上的表现出自身特征的属性。

1.2 身高分析原理

1.3 赤足足迹分析身高的方法

犯罪现场上的足迹种类众多, 既有单个的也有成趟的, 有赤足的也有穿鞋袜的。承受客体的物理结构、行走过程中足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形成条件均能影响遗留足迹的特征反映, 从而决定了不同的显现提取方法。因此, 在进行足迹分析检验时, 应当根据不同足迹采用相应的方法。

根据大量足迹样本测量、统计, 赤足 (足迹) 长与身高呈正比例关系,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可得如下身高分析的经验公式:

赤足平面足迹分析身高可直接应用公式 (1) , 赤足立体足迹分析身高则应将测量得到的赤足足迹长减去立体与平面之差, 一般为0.5厘米 (如图1) 。公式中, 赤足足迹长是指沿足迹中心线方向赤足足迹的最大长度, 是足长在赤足足迹中的客观反映。赤足长是指足型轮廓线沿中心线 (同足迹中心线) 方向的最大长度 (如图2) 。公式 (1) 、 (2) 简单, 计算方便, 特别适合于现场快速分析, 是身高分析中较常用的公式。

2 实验

2.1 取样

实验目的是男性赤足足迹长与身高的统计分析。考虑到年龄、地区、体态的影响, 选择的样本是以中国刑警学院足迹档案中的的400名男同学的赤足足迹和穿鞋足迹的捺印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其取样对象包含信息有捺印者的年龄、体重、原籍和身高。

2.2 实验统计及分析

2.2.1 推算身高的误差概率研究

根据对400人的平面赤足右足迹长、左足迹长、平均足迹长所做的准确测量, 得出一系列数据, 利用身高与足迹长的比例关系:身高=赤足平面足迹长×7来推算出被测量人的身高, 同时将计算得出的身高与被测量者的实际身高进行比对, 将比对结果统计之后得出:

利用经验公式推算出被测量人的身高, 其中与实际身高完全一致的有15人, 占总人数的3.75%;上下误差在1厘米内的有133人, 占总人数的33.25%;上下误差在2厘米以内的有220人, 占总人数的55%;上下误差在3厘米以内的有267人, 占总人数的66.75%;上下误差在4厘米以内的有304人, 占总人数的76%;上下误差在5厘米以内的有325人, 占总人数的81.25%;上下误差超出5厘米范围的只有75人, 占总人数18.75% (如表1所示) 。

2.2.2 不同身高段体足比系数研究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足迹长度与身高的关系, 我们将身高划分为165cm~170cm、170cm~175cm、175cm~180cm、180cm~185cm以上四个身高段求身高的平均值, 观察不同高度的人, 其足迹长度与身高之间的关系变化规律 (如表2所示) 。

观察上表可以看出, 随着身高段的增加, 足长的平均值都呈现增加态势;中国刑警学院学生的身高主要集中在171cm~180cm之间, 其中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90%。

用求平均系数法研究足迹样本, 将身高划分为165cm~170cm、170cm~175cm、175cm~180cm、180cm~185cm四个身高段, 研究身高与足长之间的比例关系。

观察上表可以看出, 四个身高段人群身高与足长的比例系数有一定的不同, 但足长与身高的比值近似等于7;并且, 随着身高段的增加, 身高与足长的比例系数有一定的浮动, 体足比系数与身高呈递增关系, 足长越大系数越大, 足长越小系数越小, 但总体上该身高在165-180之间段的人, 身高与足长长度的比例系数接近于7。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对推算身高与实际身高的误差概率的分析与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利用“身高=赤足足迹长×7”推算出被测者的身高与被测者的实际身高相比对, 其中有60%以上的人在上下误差3厘米的范围内, 有80%以上的人在上下误差5厘米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在现场勘查工作中, 根据现场所遗留的足迹长, 利用“身高=赤足足迹长×7”同时考虑到上下误差在3-5厘米的范围内, 来推算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 缩小侦查范围, 提供可靠的线索, 得以及时准确侦破案件, 更好的发挥足迹检验技术在勘查工作中的作用。

3.2 对不同身高段体足比系数的分析与讨论

分析表3可以发现, 随着身高的增加, 其相应的比例系数有增加的趋势, 这说明一方面如果我们只用一个总的平均数来计算分析身高有一定的误差, 应分析身高段采用相应的比例系数计算则更准确;另一方面也说明相对而言, 身材较低的人足相对较小, 而身材高大的人足相对较大。

3.3 其它可能产生分析误差的因素

3.3.1 地域因素

公式“身高=赤足足迹长×7”应用简单, 计算方便, 特别适合于现场快速分析, 是身高分析中较常用的公式。但是,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不同地区地理环境不同, 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各不相同, 先天遗传、后天营养、生活条件和自身锻炼也会导致足长变化较大, 比例系数有所差异, 每一系数只能适应一部分人。因此在公式的应用过程中, 应根据不同地区选用相应的比例系数, 如东北华北用7.02, 西南中南用7.10, 西北新疆用6.72, 上海用6.95, 重庆用7.05, 沈阳地区6.89, 江浙 (渔民) 6.85, 陕西6.93, 内蒙6.81等等。

3.3.2 时间因素

人的足长会随着时间有细微的变化, 比如伴随着四季的更替人的身高会有相应的变化, 甚至一天时间里早晚足长能相差2-5mm, 这是因为人在白天大多数时间里身体是保持直立状态, 加速了脚部的血液循环;再者白天气温升高, 这样脚部会有略微的膨胀导致足长变长, 另外由于足弓在自身体重压力的作用下会有略微的塌陷, 足长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3.3.3 负重

负重可直接影响到人体重心的变化, 使人体的行走姿势改变, 从而引起足迹特征的变化。负重量重时, 由于使人体总重量增加, 使足与承痕客体的接触面积增大, 立体足迹的痕迹较深, 足迹的长度和宽度都加大。另外, 由于足弓会有略微的塌陷也会使足长变长。

4 结论

不同犯罪现场足迹千差万别, 身高分析方法也各不相同, 分析结果差别较大。如何减小误差, 提高分析准确性, 是痕迹工作者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实践中应当深刻理解身高分析的本质和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 由于痕迹反映不同, 分析所采用的特征相对模糊, 有时很难界定量化, 应用公式推算身高不可避免会出现偏差。现场足迹形成的因素, 原则上可归纳为造痕客体、承痕客体和二者相互作用力三要素。但具体到每个现场, 各种足迹的形成因素必然受到具体犯罪嫌疑人动作习惯、作案方式、现场环境条件和心理活动等某些特定的变化所影响形成千差万别的情况。也就是说, 总会因具体条件的差异而出现程度不等变化。因此, 现场足迹有清晰的、模糊的, 有完整的、残缺的, 还有变动小的、变动大的, 等等。这是分析人员所面对的客观现实。

其次,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足迹形成条件、动作的不同, 痕迹特征变化较大, 身高分析不可能为某一确定值, 必然是一个范围。足迹分析所利用的特征, 也只能从千差万别的现场足迹上去发现。从理论上讲, 不论什么样的足迹, 都必然存在能反映出其本质属性的特征。但在实践中却经常遇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具体足迹的大小很难准确判断, 或者说不能精确定量化。

身高分析 第2篇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数据整理等研究方法,对2012年、2013年、2014年新疆师范大学参加全国及全疆大运会的400米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指标进行研究,了解新疆师范大学400米运动员的选材现状,与全国高校400米运动员对比,从而找出差距。为新疆师范大学400米运动员科学选材、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400米运动员;身高、体重的比较分析概述

400米这一项目是田径项目里对运动员要求非常高的项目,身高、体重、体态的等身体基本条件间接影响运动员的最好运动成绩,无论在小型比赛中,比如市级、省级比赛,还是在全国比赛、世界比赛中都是很精彩的比赛项目,既具有100米的速度精彩,又具备观赏性,这一项目的运动员从速度到速度耐力都是要求极高的。我国400米这项运动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很缓慢,没有什么突出成绩,新疆师范大学的400米运动员在全自治区的高校中是具有较大优势的,从中研究师范大学的400米运动员的身高、体重等因素对成绩的影响,为训练选材、运动员选择项目提供依据。新疆师范大学的田径400米运动员在自治区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研究运动员的身高和体重与全国优秀的运动员进行对比,更有利于我校运动员的选材与成绩提高,如今全国各高校400米运动员的体重与身高都是选材决定因素,所以通过进行数据分析,找出这一方面的原因与规律,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新疆师范大学田径事业。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师范大学与全国高校400米优秀运动员身高分析

经研究成绩好的运动员,新疆师范大学400米男子身高都在180厘米至185厘米之间,运动成绩在50秒左右。全国男运动员都在186以上,运动成绩为48秒左右。

研究表明,我校400米男子运动员身高均在180-185厘米,全国高校400米参赛选手身高在185-190厘米的区间,我校400米女子运动员身高范围在156-170厘米之间,全国高校400米优秀女子运动员的身高在168-173厘米的范围(我校400米运动员与全国400米运动员的身高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三年的我校男子平均身高仅为183厘米,女子平均身高在162.5厘米,国内优秀运动员男子平均身高在188厘米,女子运动员平均身高在170.5厘米,整体来看身高并不占优势,而相应成绩有也都不如国内高校优秀的400米运动员,从一个方面讲,身高对运动员400米运动成绩中占一定的优势。而我校的运动员身高还存在低于全国高校优秀400米运动员的现象。

2.2 新疆师范大学与全国高校400米优秀运动员体重对比分析

表1、2显示,新疆师范大学男400米运动员与全国优秀运动员的体重按照身高体重比例来衡量均要高一些,基本遵循身材高体重轻的规律。运动成绩最优异的一年,国内高校男、女运动员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均好于我校男、女400米运动员。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粗,其绝对力量也越大。可见,体重与力量素质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状况。研究表明,优秀400米运动员的去脂体重(去脂体重=体重-体脂重)与最好运动成绩呈正相关,即运动水平越高,其屈指体标就越大。结论

3.1 通过分析调查得出结论新疆师范大学400米男、女运动员与国内高水平男、女运动员比较体重都偏重。

3.2 通过分析调查得出结论新疆师范大学400米运动员的身高条件与全国优秀400米运动员相比还存在差距。如若在此基础上选材再为科学化、系统化,最好运动成绩还将相对地提高。建议

4.1 进一步认识科学选材的重要性,选择身高较高和肌肉纤维较细的少年男400米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

4.2 充分重视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训练和合理的饮食搭配,使新疆师范大学400米运动员在力量速度和机能素质上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身高分析 第3篇

扰姚明一家的温馨时刻。一家人十分放松,女篮前国手叶莉穿着拖鞋,姚明拿着篮球,兴致勃勃地逗女儿姚沁蕾玩。3岁多的姚沁蕾穿着一身黄色连衣裙,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心地玩着篮球。

厦门当地媒体称3岁多的小沁蕾身高已经达到1.3米,令网友直呼姚明、叶莉的遗传基因太强大。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小沁蕾的身高其实并没有1.3米那么夸张。

根据医学专家给出的遗传身高公式:女儿成年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cm)/2(数值上下波动7cm)。如此算来,小沁蕾未来的身高应该在1.945米-2.085米之间。不过,这也只是一种猜测,并不是所有“大码”家长都能生出高大的孩子。

哪些因素会遗传?

1.寿命。

如果你的家族中有长寿的先例,那么你的孩子长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过,寿命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人的寿命。

2.身高。

研究表明,人的身高有70%取决于遗传,后天因素的影响只占到30%。一般来讲,如果父母身材较高,孩子身材高的机会为3,矮的机会为1。

3.胖瘦。

代谢率低的人就容易长胖,这是由于体形遗传因素而决定的。如果父母体形属于容易长胖的那种类型,孩子就容易偏胖。因此,这样的孩子出生后,喂养上要注意营养平衡,不要吃得过多。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30%。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50%-60%。

4.肤色。

肤色在遗传时往往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着"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给孩子打着父母"综合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绝对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孩子;如果父母中一个人较黑,一个人较白,那么在胚胎时"平均"后,便给孩子形成一个不黑不白的中性肤色。

5.眼睛。

父母的眼睛形状对孩子的影响显而易见。只要父母双方有一个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会大一些。还有双眼皮、眼球颜色、睫毛豆是遗传的。

6.鼻子。

一般来讲,鼻子大、高而鼻孔宽的人呈显性遗传。父母双方中有一人是挺直的鼻梁,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

7.耳朵。

耳朵形状是遗传的。父母双方只要一个人是大耳朵,那么孩子就极有可能有双大耳朵。

8.下颚。

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孩子十有八九会一样。

9.声音。

孩子的声音通常都会非常接近父母,其相似程度会比长相、形体更甚。如果父亲笑声爽朗,母亲又是个大嗓门,很难想象孩子会细声细气。通常,儿子的声音与父亲很接近,女儿的声音则很像母亲。

10.智力。

人的智力取决于遗传、环境两方面的因素。遗传决定60%,环境则决定了另外40%。在智力遗传中,不仅包括智商,还包括情商。

11.父母天赋。

父母在某些方面的天赋都有可能遗传给孩子。如果适当地进行开发,就可以使孩子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陕西大学生身高状况调查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城镇,乡村,独生子女,身高,靶身高

当今社会, 身高是一个敏感话题。年轻人出于爱美心理, 或是寻找工作、配偶等原因, 普遍关心自己的身高。人类身高是数量性状中的多基因性状, 除受基因作用外, 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 成人身高75%取决于遗传, 25%取决于生长环境[1]。根据双亲身高计算子代的遗传身高称为靶身高。目前对于靶身高的预测较常用的公式是欧洲科学家归纳出的预测子女身高的公式[2]:儿子成年身高 (cm) =[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 /2]1.08误差±3cm;女儿成年身高 (cm) = (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 /2误差±3cm。

本文采用测量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陕西大学生的身高及其双亲的身高、生存环境等因素进行了测量或调查, 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分析城镇大学生与乡村大学生的身高差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身高差异及我国大学生终身高是否与靶身高相符, 为进一步探讨中国人身高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此外, 调查所得数据可应用于体育锻炼、征兵招生等领域。这对于我国的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011年6月份, 对陕西教育学院2008~2010年入学的大学生 (生源地覆盖陕西全省) 进行身高测量和匿名调查。身高测量方法:由同一测量者用同一测量尺进行测量。测量时被测量者赤脚, “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 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 测量者将被测量者的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 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 使其松紧度适当, 读出身高值。间隔30秒, 再测量一次, 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是乡村还是城镇、父母身高、疾病史、家族遗传病史等。其中父母身高由被调查者测量并填写。测量父母身高时, 要求所用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采取一般身高测量的方法连续测量三次, 取平均值。对已调查的683名 (男性303名, 女性380名) 无严重疾病、慢性病、家族遗传病史的青年的身高状况进行分析。

2.分析方法

利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通过数据库定义约束和双工输入比较法确保数据录入的正确性。用Spass13.0软件计算各组的身高均值与标准差, 采用t检验比较样本间的差异。根据教材和人们生活中最经常用的身高预测公式:儿子成年身高 (cm) =[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 /2]1.08误差±3cm;女儿成年身高 (cm) = (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 /2误差±3cm, 计算所调查个体的靶身高, 通过t检验来说明靶身高与终身高是否相符。

结果与分析

1.城镇青年和乡村青年身高的比较

所调查的683名大学生中, 215名 (男性107名, 女性108名) 来自城镇, 468名 (男性196名, 女性272名) 来自乡村。应用Spass13.0软件, 分别将城镇男性和乡村男性、城镇女性和乡村女性的平均身高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 (表1) :城镇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4.93cm, 乡村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4.08cm,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城镇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62.27cm, 乡村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61.18cm,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周君来[3]等调查了800名大学生的身高, 结果表明, 城市男、女大学生的身高分别显著高于乡村男、女大学生 (P<0.05) 。骆毅[4]分别调查了1990年至2000年, 乡村和城市青少年的身高, 结果表明城市男性和女性青少年身高显著高于来自同年龄阶段和年代的乡村青少年 (P<0.01) 。吴庆媛[5]调查了2000~2005年南昌市10~16岁学生的身高, 结果表明城市学生要明显高于乡村学生。本研究结果显示, 城镇女性显著高于乡村女性, 这与以前的报道一致;城镇男性与乡村男性的身高没有显著性差异, 这与周君来、骆毅和吴庆媛的报道不同。分析认为, 所调查独生子占女性总人数的29.37%, 而独生女仅占女性总人数的16.32%。且独生女中, 83.87%的来自城镇, 仅有16.13%来自乡村, 这从侧面证明, 在所调查的乡村地区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虽然乡村与城镇在饮食结构、营养均衡、生活水平等方面有差异, 乡村女性的身高发育与城镇女性有显著差别, 但由于重男轻女思想的存在, 乡村男性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较多的爱和关注, 他们的身高发育并不比城镇男性逊色。

2.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身高的比较

所调查的683名大学生中, 532名 (男性214名, 女性318名) 非独生子女, 151名 (男性89名, 女性62名) 独生子女。应用Spass13.0软件, 分别将独生子和非独生子、独生女和非独生女的平均身高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 (表2) :独生子的平均身高 (175.69cm) 比非独生子的平均身高 (173.84cm) 高,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独生女的平均身高 (162.60cm) 比非独生女的平均身高 (161.27cm) 高,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周君来等[3]调查了800名大学生的身高, 结果表明, 独生子女男、女大学生的身高分别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男、女大学生 (P<0.05) 。2002年, 对深圳中学生的身高调查结果显示, 独生子女略高或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本研究结果显示, 独生子女的身高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这与周君来和深圳的调查报道一致。分析认为, 身高发育与家庭的思想观念、收入水平及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受到的关爱密切相关, 而独生子女在这些方面比非独生子女更占优势。

3. 靶身高与终身高

根据身高预测公式, 用Spass13.0软件计算得出所调查个体的靶身高, 并计算剩余身高 (剩余身高=终身高-靶身高) [6]。如图1所示, 在调查的303名男性中, 54人 (17.8%) 终身高与靶身高相符;249人 (82.2%) 终身高与靶身高不相符, 比身高上限高的有9人 (3.0%) (高0.56cm~8.56cm) , 比身高下限低的有240人 (79.2%) (低0.5cm~18.76cm) , 其中比靶身高低0cm~5cm的就有117人 (48.8%) 。380名女性中, 229人 (60.3%) 终身高与靶身高相符;151人 (39.7%) 终身高与靶身高不相符, 比身高上限高的有85人 (22.4%) (高0.51cm~16.85cm) , 比身高下限低的有66人 (17.3%) (低0.5 cm~12.22cm) 。在所调查的人口中, 60.3%的女性终身高基本与靶身高相符, 而男性仅有17.8%的人相符。用靶身高的平均值和终身高的平均值进行t检验, 结果表明 (表3) 女性靶身高与终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男性靶身高与终身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即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民族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差异, 虽然能够用该身高公式预测女性靶身高, 但男性靶身高应该由其他公式进行预测。

注:<-3:剩余身高小于-3, 即终身高比靶身高低;±3:剩余身高介于正负3之间, 即终身高与靶身高相符;>3:剩余身高大于3, 即终身高比靶身高高。

Note:<-3, the surplus height smaller than-3, the target height higher than the body height;±3, the surplus height between 3 and-3, the targetheigh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ody height;>3, the surplus height bigger than 3, the body height higher than the target height.

结论

有关研究表明, 人体的身高是遗传和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遗传只能决定身高生长的潜力, 但此种潜力能否得到正确发挥则有赖于个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7]。分析认为, 一方面, 人们所处地理环境 (城市、乡村) 的发达水平、重男轻女思想、饮食结构、医疗保健条件、劳动强度、体育运动、家庭关爱等因素是人体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 乡村女性的身高发育与城镇女性有显著差别, 而乡村男性的身高发育并不比城镇男性逊色;独生子、独生女的身高分别显著高于非独生子、非独生女。另一方面, 我国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民族文化、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外国有很大差异[8], 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 仅有17.8%的男性终身高与靶身高相符, 79.2%的男性终身高略低于靶身高。因此, 国外科学家根据外国人的身高研究得到的靶身高计算公式并不符合陕西人。受篇幅的限制, 本文尚未建立适合我国人体身高的推算公式, 具体的工作将会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徐飞, 马晓凯, 赵薇等.大连汉族学生身高的研究[J].人类学学报, 1999, 18 (1) :28-34.

[2]王晓鸥, 程昕然, 蔡文玉等.比较靶身高评估四川大学生终身高方法[J].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 (3) :375-378.

[3]周君来, 王小娟, 李爱春.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体质状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9, 31 (1) :97-101.

[4]骆毅.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指数的城乡差异和手腕骨密度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15-20.

[5]吴庆媛.2000~2005年南昌市10~16岁学生体质变化的比较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8-35.

[6]江静, 傅曼芬, 邱定众, 等两种预测遗传终身高度方法的比较[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4, 19 (11) 980-982.

[7]曾志红.运动与身高的关系调查及对策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4, 12 (5) :112-115.

身高分析 第5篇

一岁半宝宝身高体重

男宝宝

身高

76.3~88.5厘米。

体重

9.1~13.9公斤。

女宝宝

身高

74.8~87.1厘米。

体重

8.5~13.1千克。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计算方法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

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1、营养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宝宝个子矮小。

2、睡眠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12小时。宝宝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如果有的宝宝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情绪和生长发育正常,也不必强求。

3、运动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3-4个月前的宝宝,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并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宝宝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宝宝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同时,宝宝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

4、疾病

很多疾病都会影响宝宝身长的增长,一般急性病仅影响体重,慢性病则能影响身长。如经长期测量观察,宝宝的身长始终低于同年龄小儿平均身长的10%以上,则称为生长迟缓;低于30%以上,则属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5、遗传和性别

据报道相当一部分宝宝的身长受遗传影响。在性别方面,男孩一般高于同龄女孩。

6、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地区

据调查,我国北方宝宝比南方宝宝要高些。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宝宝也长得较高。

宝宝超重怎么办

如果你被医生告知宝宝超重了或者有超重的危险,则需要采取措施控制一下宝宝的体重。宝宝会超重的原因在于他摄入的能量比消耗的要多。家长可以调节宝宝的饮食,并鼓励宝宝多做运动。

宝宝天性活泼好动,大多数初学走路的宝宝一整天都不会闲着,但是有的宝宝比较懒,家长需要多督促一下。如果宝宝已经上幼儿园了,家长要向老师了解宝宝白天的活动量有多少。活动量不足的话,家长可以带宝宝去公园散步,让宝宝多跑动,消耗热量。

除了运动外,家长还需要合理调整宝宝的饮食。对宝宝的日常饮食作一个记录,根据宝宝的进食情况计算其摄入的能量。如果宝宝一天摄入的热量超标,则需要减少一些零食和饮料的摄入,并对正餐中的食材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

不要让宝宝在两餐之间吃太多零食,尤其是甜食。多给宝宝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尝试以水果取代高热量点心作为零食。如果宝宝挑食不爱吃蔬菜,可以试试给他做蔬菜汤或果蔬汁。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如果你让他和你一起买菜、摘菜、做饭,他很可能会更乐意吃蔬菜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很喜欢吸奶瓶,则要注意宝宝是否喝了比身体所需的量要多的奶量。满周岁的病变每日只需摄入大约350~500毫升的奶,如果超量,宝宝还要喝的话,可以给宝宝喝一些稀释的饮料代替。宝宝2岁可以开始喝半脱脂奶,半脱脂奶所含的脂肪量和热量要少一些。

★ 4岁宝宝绘本故事

★ 十八个月宝宝身高标准

★ 女宝宝满月祝福语简短

★ 试试你的宝宝发育正常吗

★ 女宝宝满月贺词「荟萃」

★ 3岁半宝宝睡前故事

★ 给女宝宝的祝贺词

身高分析 第6篇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学龄前儿童, 均为2008-2012年玉林市幼儿园 (一家玉林市规模最大的公立幼儿园) 儿童, 5年共检查1576例, 其中男946例, 女630例, 年龄2.5~6.5岁。

1.2 身高达标评价及统计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健康中心制定的标准或WHO的标准作为参考人群的标准, 本文身高达标是指身高≥该年龄别儿童身高的均值, 按年度进行统计。

2结果

2008-2012年共检查幼儿园儿童1576例, 身高达标1248例, 达标率为79.19%。其中, 2008年共检查345例, 身高达标251例, 达标率为72.75%;2009年共检查270例, 身高达标223例, 达标率为82.59%;2010年共检查295例, 身高达标227例, 达标率为76.95%;2011年共检查341例, 身高达标288例, 达标率为84.46%;2012年共检查325例, 身高达标259例, 达标率为79.69%, 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自由度为4, χ2=17.18, P<0.01) 。

3讨论

本调查表明, 玉林市幼儿园儿童身高达标率为79.19%, 从年度来看, 身高达标率最高为2011年 (84.46%) , 最低为2008年 (71.75%) , 总的发展趋势为:儿童身高达标率呈增长发展趋势。林海燕[1]报道, 对景宁县27所幼儿园儿童进行健康体检, 2008年身高达标率为48.60%, 2010年为54.97%, 儿童身高达标率呈增长发展趋势。和玉琼[2]报道, 对丽江市辖区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 2006年身高达标率为75.45%, 2010年为82.00%, 儿童身高达标率呈增长发展趋势。赖冬梅[3]报道, 2011年对南宁市17所城区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 公办、私办幼儿园儿童身高超均值率为44.50%。玉林市幼儿园儿童身高达标率与近年文献报道比较, 处上等水平。

现代人的审美观是“高富帅”、“白富美”, 身高是现代审美观的重要因素, 对男人的审美排在首位, “富”是男女共同审美观的第2位。因此, 现代人绞尽脑汁设法提高身高。其实,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 地球的资源供给是有限的, 若人类的身高呈降低发展, 有限的地球资源可以供给更多的人生存, 人类生存所用的房子、汽车、道路等建造成本会大大降低。从个人生存竞争角度来看, 身材矮小不符合现代“高富帅”的审美标准, 身材矮小者在社会的生存中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 全社会都在关注儿童的身高发育, 要求达中等以上水平。

随着工业化高速发展, 环境影响儿童身高的发育得到人们的关注。刘琨等[4]报道, 3~5岁儿童身材偏矮组血铅过量检出率为58.14% (25/43) , 明显高于身材正常、偏高组的8.13% (10/12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6~7岁儿童身材偏矮组血铅过量检出率为29.41% (10/34) , 明显高于身材正常、偏高组的4.85% (5/10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高血铅只是影响儿童身高的原因之一, 而影响儿童身高发育的原因是多方面, 但器质性病变、遗传因素等是不可改变的。玉林市幼儿园儿童身高达标率较高, 从年度发展来看, 呈增长发展趋势, 分析主要原因是营养供给充足。

参考文献

[1]林海燕.景宁县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 (5) :61-62, 72.

[2]和玉琼.丽江市辖区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卫生软科学, 2011, 25 (6) :394-395.

[3]赖冬梅.南宁市17所城区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2, 9 (4) :14-16.

身高分析 第7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书籍、期刊以及相关学术论文,获取丰富的文献资料,同时收集上海地区1979-2005年每5 a 1次大规模群体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对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组身高的均值、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分析。

运动生理学在理论上将成年身高是指身高达到的终际值,即身高停止增长,身高年增值几乎为零,处在零增长的年龄称之为成人身高年龄,并视作为身高定基比年龄。本研究根据Baley博士的标准将男女18岁的身高作为成年身高,以18岁的身高为基准身高[7]。

2 结果

2.1 上海青少年学生身高年均值与长期变化特征

2.1.1 上海男女学生身高年均值比较 见图1~2。

1979-2005年期间,男生同年龄组的身高表现出“每5 a 1次的调研均值都高于前5 a”的趋势,几乎全部呈现出逐次增高的生长长期变化。尤其是在进入生长发育的突增期,身高增加幅度加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发育的中后期,身高的年增长幅度开始趋缓[8]。历年上海女生身高的平均值如图2所示,同年龄组的身高变化也都呈现出年龄阶段增高的发展趋势,在身高快速增长期,身高年增长值也有很大幅度的增长,随着身体突增期接近尾声,身高的增长幅度随即趋缓下降[9]。上海男女青少年学生的身高发育水平在2000年都达到最高水平。

2.2 上海青少年学生身高最大增速特征

以图3显示的历年上海男生身高增长值的曲线图来看,其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年龄发生前移,从1979年的12~13岁提前到了2005年的11~12岁。在最大增长值出现以前,身高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在最大增长值出现以后,每年的增长值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1979年和2000年的下降速度最快。由图4显示的历年上海女生身高增长值的曲线图来看,其最大增长值出现的年龄亦有所提前,从1979年的11~12岁提前到2005年的10~11岁年龄段。在最大增长值出现以前,身高增长速度较平稳,最大增长值出现以后每年的增长值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无论男生还是女生,身高增长的最大值总体上依旧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

2.3 上海青少年学生身高增长波幅特征

2.3.1 上海男女学生2000年与2005年身高增长绝对值对比分析

图5~6表明,2000年上海青少年学生年龄组身高增长绝对值与2005年数据相比,无论男女,在8~12岁同龄组都略微偏大,尤其是在进入生长发育的突增期,身高指标快速增长,身高年增长值加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发育的中后期,身高的年增长幅度开始趋缓。说明身高的增长波动显著,存在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10]。

2.3.2 上海男女学生2000年与2005年身高变异系数的对比分析

图7~8表明,2000年上海青少年学生年龄组身高的变异系数与2005年数据相比,无论男女,在8~12岁同龄组都略微偏大,并呈现逐年波幅渐增的特点。但15~16岁时的身高增长渐趋缓慢,波幅减小,且已接近17岁时的身高,对预测成人身高无意义。

从图5~8比较分析发现,无论性别,还是年龄段,上海青少年身高2000年的增长值、增长率、变异系数明显要偏大于2005年的同龄、同性别数据,表明2005年的身高更稳定,更有代表性。

2.4 上海青少年学生身高定基比特征

2.4.1 男女学生身高定基比比较

随着年龄段的前移,同龄组平均身高的定基比逐渐增大,随着间隔时间越长,同龄组定基比之间的差值越大。并且年龄越小,同龄组定基比之间的差值也越大。如2005年的定基比明显高于1985年,2000年的定基比也高于1985年,而2005年的定基比远远超过2000年,因为2005年与1985年的时间间隔要远大于2000年与1985的时间间隔,故前者的定基比差值明显大于后者,这种现象在青春期年龄段表现得尤为明显。见表1。

2.4.2 男、女生历年身高定基比显著性检验

上海男(女)生历年身高完成率与2005年同龄男(女)生身高完成率的t检验, 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知,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上海青少年学生历年身高定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任何年份的推算和公式依旧可以作为地区身高定基比来设定预测成年身高,即预测成人身高(cm)=现身高(cm)/相应的身高完成率。虽然统计分析发现,上海男女青少年学生的身高发育水平在2000年都达到最高水平,但是无论男女,在8~12岁年龄段,上海青少年身高2000年的增长值、增长率、变异系数明显要偏大于2005年的同龄、同性别数据,所以2005年的身高更稳定,更有代表性;而且随着身高突增年龄段的前移,离现在的年份越近,同龄组平均身高的定基比值越大,且具有间隔时间越长,同龄组定基比差值越大的趋向[11,12]。因此可以采用2005年上海青少年学生的身高定基比作为预测成年身高的标准。

3 讨论

1979-2005年上海青少年学生历年身高数据分析表明,无论男女几乎在每个年龄段呈现出渐进的增高趋势,在2000年上海青少年学生身高发育水平达到最高水平,表现出身高的生长长期变化趋势。上海是一个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城市,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和体质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13],上海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整体水平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分析发现,2005年身高调研材料却并未出现继续增长的趋势,这是因为人类的生长发育既受环境因素的制约,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双重影响。就是说当机体发育到一定水平时,必会趋向于缓慢或稳定[14]。

上海青少年学生历年身高的变化曲线显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身高的快速增长期年龄段具有前移的趋势。男生从1979年的12~13岁提前到了2005年的11~12岁,女生从1979年的11~12岁提前到2005年的10~11岁年龄段。

身高分析 第8篇

关键词:儿童,身高,体质量,生长发育

身高和体质量是衡量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为了解太原市某城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 笔者对近4年来院入园体检儿童做回顾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2年~2015年4年中每年8月1日至31日来院入园体检共1695名儿童。其中2012年443名, 2013年442名, 2014年400名, 2015年410名。

1.2 方法及评价:使用标准的身高体质量测量计进行身高体质量的测量, 身高读数精确到0.1 cm, 体质量读数精确到0.1 kg。按照2009年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1]评价生长发育情况。测量和评价由儿保科专职护士和医师操作。

1.3 诊断标准:年龄别体质量低于参考标准2个标准差为低体质量, 年龄别身高低于参考标准2个标准差为生长迟缓, 身高别体质量低于2个标准差为消瘦, 身高别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20%为肥胖。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对2012年~2015年4年中每年8月1日至31日来院入园体检共1695名儿童进行分析:2012年443名, 其中男237名, 女206名, 男女比115∶100;2013年442名, 其中男227名, 女215名, 男女比106∶100;2014年400名, 其中男219名, 女181名, 男女比121∶100;2015年410名, 其中男216名, 女194名, 男女比111∶100。男女各年龄段构成见表1。

2.2 四年来太原某城区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身高、体质量达中位数比例逐年上升, 见表2。

2.3 四年来该城区儿童体质量低下及消瘦逐年下降, 肥胖比例上升, 其中男童肥胖由1.69%上升至5.29%, 女童肥胖由2.91%上升至4.65%;女童生长迟缓有所增加, 由2012年1.00%上升至2015年3.1%, 男童生长迟缓比例下降, 由2012年3.00%下降至2015年1.85%。1695名儿童中肥胖儿童58名, 肥胖检出率3.42%。见表3。

3 讨论

3.1 幼儿园入园年龄变化。2~3岁儿童入园比例下降, 可能与儿童家庭中有年老人看护、入园体检更加规范有关;3~4岁儿童入园比例逐年升高, 且所占比例较高, 说明这阶段儿童生理心理日臻完善, 如会上下楼梯、能说儿歌、执行指令、独立进餐, 从而具备适应幼儿园的能力。4岁以上儿童入园比例增高可能部分与每年均需要入园体检、转园需要再次体检有关。

3.2 生长发育趋势。1695名儿童中身高体质量中位数比例逐年上升, 四年来身高均达到中位数以上, 说明该城区儿童营养状况逐步改善, 但四年来体质量达到中位数比例均<50%, 说明该城区与2005年九市儿童体格调查比较仍有差距。生长受控于遗传、营养、神经内分泌和环境四大因素[2]。对于生长迟缓儿童给予家长必要的营养指导外, 定期检测生长速度很有必要。该区肥胖检出率3.42%与2006年九市城区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3.19%[3]接近。单纯性肥胖比例上升同儿童家庭生活水平提高, 进食速度快, 喜食甜食、碳酸饮料油炸食品、动物性脂肪等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户外活动少并专注于电子产品, 家长不重视等多方面有关。建议家长改变不合理饮食习惯, 多带儿童活动, 做家务, 步行上下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中国儿童生长标准与生长曲线[S].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9:35-140.

[2]刘湘云, 陈荣华, 赵正言.儿童保健学[M].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213.

身高分析 第9篇

1 . 1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工商大学2009级全日制本科身高体重异常女生体质健康状况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大学女生体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以2009年第一次入学测试为初始数据,筛选出营养不良女生65人,超重女生89人,肥胖女生119人,跟踪测试3年。

1 . 2研究方法

1.2.1指标选取

本研究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统一的体质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指数、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并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评分标准及评分办法》中的评分要求,利用同方软件体质测试评分系统筛选出研究对象。

1.2.2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查阅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1.2.3数理统计法

2009~2012年筛选学生数据在Excel中完成,并用SPSS重复方差分析统计整理数据,检验差异性。对不符合Huynh-Feldt条件的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以多元检验结果为准;对符合Huynh-Feldt条件按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 . 1身高体重基本情况

身高和体重是反映一个人重要的身体形态指标,一般受年龄、性别、生活水平、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表1中筛选出来的营养不良女生身高呈逐年升高趋势,超重女生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下降,但是在2012年略有升高(P<0.05)。肥胖女生身高在2010年下降,后2年均呈现升高趋势(P<0.05)。表2中营养不良学生体重逐年增加,数据显示到2012年接近超重女生2012年数据,超重女生和肥胖女生随时间增加,体重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

2 . 2肺活量指数基本情况

人体肺活量的大小与个体的身高、体重、胸围关系密切,其可以反映大学生呼吸系统功能水平,通常采用肺活量体重指数来进行评价。计算公式为:肺活量体重指数(ml/kg)=肺活量(ml)/体重 (kg)[2]。从表3中可以看出营养不良女生的肺活量指数在2010年数据最高,随后逐年下降(P<0.05)。而超重女生肺活量指数则是逐年呈升高趋势(P<0.05)。肥胖女生肺活量指数也呈逐年升高趋势(P <0.05)。

注:P=0.015,F=3.54,时间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分组交互无统计学意义。

注:P=0.00,F=25.275,时间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分组交互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0,F=25.275,时间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分组交互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0,F=23.65,时间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分组交互无统计学意义。

注:P=0.00,F=13.68,时间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分组交互无统计学意义。

注:P=0.00,F=8.79,时间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分组交互无统计学意义。

2 . 3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一种用下肢和髋关节协调用力,配合上肢的摆动, 在短时间内以最大的力量,获得最远度的运动项目[3]。立定跳远为男女生必测试项目,它同时是测试下肢肌肉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的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表4数据显示,营养不良女生和肥胖女生2010年和2011年连续升高,2012年均下降(P<0.05)。超重女生2010年数值最高,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下降(P<0.05)。

2 . 4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是测量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表5中数据显示营养不良女生在2011年数值最高,2012年下降(P<0.05)。超重女生和肥胖女生均呈现自2010年连续下降的趋势(P<0.05)。

2 . 5台阶试验

台阶试验主要是测试人体循环系统功能,它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利用高度和频度来完成固定的负荷,组要测定的是心血管功能。台阶指数数值越大,反映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越高,反之越低。表6中数据显示营养不良女生和超重女生在2010年台阶指数数值最高,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下降(P<0.05)。而肥胖女生在3次测试中台阶试验指数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

3讨论分析

3 . 1营养不良女生

身高能反映人体纵向发育的指标,体重是反映人体横向生长和人体围、宽、厚度和重量,也可以直接反映人体的营养状况,是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中最产常用的指标之一[4,5]。营养不良女生本身就让人感觉人体柔弱,体质较差,2009级新入学学生在经过繁重的高考后进入到大学,学业压力略有减轻,课外时间相对增多,身高体重呈逐年升高趋势,尤其是在大四的2012年体重已经和超重女生2012年的数据接近。肺活量指数和台阶试验则呈现2010年升高, 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下降,这说明尽管学生身高体重逐年增加,但心肺功能开始下降,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均在2012年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大三学生专业课程增多,大四面临就业和考研压力,体育活动减少所致。

3 . 2超重女生

超重女生四年动态追踪研究发现身高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下降,2012年升高,体重均呈下降趋势,肺活量指数呈升高趋势,这说明女生在大学里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形态,可能存在刻意减肥的现象。肺活量指数计算公式为肺活量(ml)/体重(kg),随着体重的下降,肺活量指数数值上升。超重女生立定跳远、台阶试验均在2010年升高,后两年下降,坐位体前屈2010年数值最高,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下降,这可能与我校在大一和大二开设体育课,大三和大四取消体育课,学生运动参与率降低,这符合相关文献证明大学三、四年级后,学生的身体素质均有所下降[6]。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升入大学后,学习和各种体育锻炼比较有规律,身体素质相对较好,到了三、四年级面临毕业,学习、就业压力增大,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同时自主锻炼和主动锻炼的意识不强。

3 . 3肥胖女生

肥胖女生身高从2010年数值下降,但2011年和2012年升高,体重逐年下降,肺活量指数和台阶试验数值逐年升高,立定跳远呈现2010年和2011年升高,2012年下降的趋势,坐位体前屈数值2011年和2012年呈连续下降。说明经过两学年的体育课锻炼和每年冬季的阳光长跑活动,对肥胖女生减轻体重还是有效果的,体重减轻的同时,肺活量指数和台阶试验测试结果也相对较好,但是立定跳远在2011年出现最高值,2010年出现最低数值,坐位体前屈2010年数值最高,2012年数值最低,且数值相差较大,可能存在测试过程中出现采集数据不准确的现象或者是测试过程没有严格按照测试规定测试。

4建议

(1)学校各职能部门应与体育部门密切配合,通过舆论宣传、群体活动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以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树立终身的体育观念。

(2)依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继续优化运动项目课程,积极开放运动场馆,同时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和技能指导,以增强学生体质。

(3)学校应统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数据库系统,及时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其指导设置优化体育课程。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9级女生测试后筛选出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女生进行追踪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营养不良女生除身高体重逐年升高,肺活量指数和台阶试验呈现下降趋势,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2010年和2011年连续升高,2012年均下降;超重女生除体重持续下降和肺活量指数升高外,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连续3年均下降,身高呈现连续2年下降,2012年升高;立定跳远2010年数值最高,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下降;肥胖女生除体重和坐位体前屈逐年下降外,身高2010年下降,2011年和2012年连续升高;肺活量指数和台阶试验逐年升高外,立定跳远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身高的烦恼 第10篇

在19世纪中叶,美国人是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人,但是当时美国军人(白种男人)的平均身高也只有1.71米。而现在,美国白种男人的平均身高达到了1.79米,几乎长高了10厘米。

世界各国也都出现了类似的身高增长趋势。在历史上,日本人以矮小著称,以致被蔑称为“倭”。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遗留下来的照片,日军俘虏的个子和美国士兵相比,简直就是未成年人。但是现在17岁日本男人的平均身高已达到了1.71米,甚至超过了中国男人的平均身高。

根据2002年的调查,17岁中国城市男人的平均身高是1.70米,农村男人的平均身高是1.66米,而这,又分别比1992年的调查高了大约3厘米。

身高的这种增长趋势,与营养的改善有关。

生长最迅速的时期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0~2岁),其次是青春期早期(女孩11~12岁,男孩13~14岁),这两个时期的营养状况对身高至关重要。

但是,一个人的身高同时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身材比较高的,其子女往往也比较高。那么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对身材高低的影响哪个更重要呢?

我们可以通过统计亲属(特别是孪生子)的身高计算出遗传因素所占的比重。如果在一个人群,所有的人都能获得生长所需的足够营养,那么影响身高差异的主要是遗传因素,例如美国人的身高80%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否则,遗传因素的影响就会下降,例如中国男人的身高65%受遗传因素影响,中国女人的身高则60%受遗传因素影响。中国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是1.70米(中国成年女子的平均身高是1.60米),对一个1.80米的中国男子来说,他多出来的10厘米有6.5厘米得益于遗传因素,3.5厘米归功于环境因素。

假定一个身高1.75米的中国男子和一个身高1.65米的中国女子结婚,如果生的是儿子,我们可以预测遗传因素会让他比平均身高高出0.65 x [(175 - 170) + (165 -160)] / 2 = 3.25厘米,如果生的是女儿的话,则是0.6 x [(175 - 170) + (165 -160)] / 2 = 3厘米。环境因素有可能会让儿子再高出0.35 x [(175 - 170) + (165 -160)] / 2 = 1.75厘米,女儿高出0.4 x [(175 - 170) + (165 - 160)] / 2 =2厘米。当然这只是平均值,实际情形会有所差异。如果加强营养,则有可能让子女长得比父母高。影响身高的最重要的营养素是蛋白质,其次是钙等矿物质和维生素D、A。

一个人的高矮主要取决于其下肢的长短,而下肢的长短又取决于长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长短。在长骨的骨干和骨骺(骨两端膨大部分)之间,有一段透明的软骨,叫做骺板,又叫做生长板——骨就是靠它生长的。骺板由软骨细胞组成,这些软骨细胞不断地在增殖,新生成的软骨细胞向前往骨骺方向堆积,把老细胞向后往骨干推去。老细胞降解掉了,残余的东西被成骨细胞骨化,变成了骨,于是骨就长了一点。到青春期结束时,骺板软骨细胞不再增殖,剩下的软骨逐渐被骨取代,只留下了一条细细的骺线,人也不再长高了。女性在15~16岁,男性在18~20岁时停止了生长。在那以后,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除了手术),都不可能再增高。

在骺线闭合之前,环境因素还能影响到身高。主要是足够的营养,其次是锻炼和睡眠,因为高强度的锻炼和充足的睡眠能增加体内生长激素的含量,而生长激素能够控制骨细胞的增殖。

并没有什么保健品、药物、器械能够有助于增高。市场上所有的“增高产品”全都是骗人的。例如,有不少保健品公司在推销“生长激素口服制剂”,声称它能够终止或逆转衰老过程。但是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会被肠胃消化掉,口服无效,而必须通过注射才能起作用,而且非常昂贵。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进行治疗,但是健康人试图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抗衰老并没有可靠的临床证据,副作用倒有一大堆:软组织水肿、关节痛、腕管综合征、男性乳房发育……足以让人吓得举不起注射针筒。

如果骺线闭合已经闭合,就没有办法再增高了,不管怎么加强营养、锻炼和睡眠也无济于事。女性可以通过穿高跟鞋来弥补个子矮的遗憾,市场上也有所谓内增高的男用鞋,通过鞋垫来抬高脚跟,能让男性增高达10厘米之多,外表又似乎看不出来。有些男明星就是用这种被戏称为“汗马宝靴”的增高鞋来拔高自己的身高,骗过粉丝。增高鞋往往是高帮、与身材不匀称的超大码鞋子,但也有中帮的。除了增高鞋,还有增高鞋垫、增高袜,号称是隐形的。有的能拔高10厘米。和女人穿了高跟鞋一样,从上下半身的比例、站立和走路姿势,还是可以猜出某位明星用了某种方式拔高自己。

与其煞费苦心地拔高自己,或购买各种没用的“增高产品”而受骗上当,还不如正确对待身材的高矮,消除对身材矮小的歧视。毕竟,有很多伟人都是矮个子。

总统的身高 第11篇

橘子

一个孩子手持一个橘子, 问:“妈妈, 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 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

有媒体指出, 俄罗斯总统的身高在逐年降低。叶利钦身高1.89米, 普京身高1.70米, 而梅德韦杰夫只有1.62米, 比普京矮了8厘米。与梅德杰夫不相上下的还有法国总统萨科齐, 他的身高为1.68米, 比妻子矮了大概10厘米。从历史上看, 他们也算得上是巨人。从世界上有记录以来的最矮的国家领导人是贝尼托胡阿雷斯。他只有1.35米, 在1858年至1872年间曾5次出任墨西哥总统。而阿拉法特的身高则与赫鲁晓夫差不多, 前者1.55米, 后者1.58米。这些领导人的成就是惊人的, 可是按当今的审美标准, 有些人恰恰是二等、三等残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 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 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 但他毫不气馁, 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 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 他以一支灵秀之笔, 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 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 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煤油灯罩驱睡意

身高分析范文

身高分析范文(精选11篇)身高分析 第1篇1 足迹基本理论1.1 足迹概述1.1.1 足迹的概念足迹、是指人类生活中足与地面等物质客体接触时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