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失神经肌萎缩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失神经肌萎缩范文(精选3篇)

失神经肌萎缩 第1篇

关键词:臂丛损伤,感觉神经,失神经,肌萎缩,手内在肌

高位神经损伤如臂丛或高位尺、正中神经损伤, 治疗效果不佳。原因是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纤维生长速度缓慢, 平均每天生长仅1 mm左右; 靶器官距离神经损伤部位远, 失神经支配时间过长, 在等待神经修复期间, 失神经肌肉发生明显肌肉萎缩、纤维化及运动终板退变等, 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功能恢复[1,2]。周围神经损伤后治疗效果主要依赖于失神经支配时间[3,4]。那么对于高位周围神经损伤, 在神经再生至失神经骨骼肌前, 如何防止或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很早就有学者对感觉神经延缓失神经肌萎缩进行了研究, Weiss等尝试应用感觉神经保护失神经肌肉, 效果不佳[5,6]。Zhang等[7]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躯体感觉神经对失神经肌肉有保护作用。随后, Hynes等[8]也建立了不同感觉神经元延缓失神经肌萎缩动物模型, 显示背根神经节及感觉神经均有延缓失神经肌萎缩作用。臂丛C8、T1或下干损伤, 如何防止或延缓前臂或手内肌萎缩, 在神经吻合延缓失神经肌萎缩方法中, 应用感觉神经如桡神经浅支或前臂外侧皮神经作为供体神经防止或延缓前臂肌或手内肌萎缩似乎是唯一选择。为充分了解供体为感觉神经的端端吻合方法对防止或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我们设计了本次实验,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实验分组和动物模型建立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 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许可证号:SLXK京2009-0004。饲养消毒饲料, 饮用消毒水, 室温 ( 23 ±0. 58) ℃ , 湿度56% , 12 ~ 12 h间隔照明, 定期紫外线消毒与排风, 体重在300 ~ 400 g之间, 被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 ( n =20) 感觉神经移植保护组, 对照组 ( n = 20) 即纯失神经组。每个动物手术对侧上肢不做任何手术处理 ( 手术侧为右侧) , 作为正常对照组 ( n = 40) 。第一阶段: 实验组: 根据Ebert和Terzis模型[9], 采用锁骨上神经后、中两根于其远端横断, 锁骨下解剖肌皮神经, 将锁骨上神经后、中两根近端与肌皮神经远端吻合, 完成近端感觉神经和远端运动神经吻合。对照组: 仅完成锁骨下臂丛神经解剖, 在肌皮神经接近C6椎孔横断, 横断后无张力固定于邻近胸肌内、为纯失神经模型。第二阶段: 6 个月后, 实验组: 首先行锁骨上神经后、中两根近端与肌皮神经远端吻合部神经切除术, 并将支配胸小肌的运动神经2 分支横断, 与肌皮神经的远端吻合, 完成运动神经和运动神经端端吻合。对照组: 胸小肌的运动神经2 分支与肌皮神经远端吻合。第二阶段术后4 周及8 周时, 按时间分为4 周组和8 周组, 每组10 只。

1. 2 检测项目

1. 2. 1行为评估

理毛试验, 采用The Terzis grooming评分。实验方法为用5 m L注射器向老鼠的鼻子喷5 m L自来水, 同时观察大鼠试图去拭掉鼻子水时的两上肢肘屈曲的程度, 右侧上肢肘曲的评分指导为: a) 0 分: 没有屈肘; b) 1 分:肘屈曲但未达到鼻子; c) 2 分: 肘屈曲并达到鼻子; d) 3 分: 肘屈曲并达到眼下; e) 4 分: 肘屈曲并达到眼; f) 5 分: 肘屈曲到达耳朵并超过它。

1. 2. 2运动单位电位

采用丹麦Keypoint肌电仪测量肱二头肌的运动单位电位。

1. 2. 3术中电刺激

第二阶段术后4周及8周时仔细解剖出吻合的两根神经即肌皮神经和胸内侧神经, 用便携式直流神经刺激器分别设置0. 5 m A、1 m A、1. 5 m A, 于神经吻合部位的近端刺激神经, 并同时观察肱二头肌的收缩情况。

1. 2. 4肌湿重测量

第二阶段术后4周及8周时将两侧肱二头肌完整取下, 在电子微量天平BT 1250 ( 德国Sartorius公司) 迅速称重, 将左侧数值与右侧数值相除, 得肌湿重恢复率。

1. 2. 5肌纤维细胞的直径及横截面积

第二阶段术后4周及8周时取实验组、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肱二头肌中段肌组织进行梯度乙醇脱水, 石蜡包埋, 制成5 μm厚的横截面积切片, HE染色后, 用HPL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 并以右侧数值除以左侧数值得其肌纤维直径及横截面积的恢复率。

1. 2. 6二头肌运动终板数

第二阶段术后4周及8周时取用已解剖下了的肱二头肌的中上部, 用美国光学恒冷切片机切成30 μm的切片, 然后用20%的硫酸钠浸泡并用改良的乙酰胆碱技术染色, 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图像分析系统, 将运动终板染色片经显微镜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在400倍视野下, 随机选取6个视野, 运动终板数的总数 = 6个单个视野运动终板数量的统计之和。

1. 3统计学分析

结果以 (± s) 进行表示, 采用SPSS 13. 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以 α = 0. 05为检验水准, 各组数据经过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行为评估

理毛试验结果采用The Terzis grooming评分标准[10], 2 周时实验组及对照组 ( P < 0. 05) , 出现优势高峰。3 周后两组实验结果并没有随时间延长而有明显差异 ( 见图1) 。

2. 2运动单位电位波幅

两组肌电图 ( 见图2) 显示均有大量形态不规则运动单位电位, 呈现规律波幅振荡, 变化规律相似. 实验组运动单位电位于4周和8周时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波幅高度 ( P <0. 05) ( 见表1) 。

2. 3术中电刺激

术中便携式直流神经刺激器分别设置0. 5 mA、1 mA、1. 5 mA三个电流刺激强度, 刺激肌皮神经和胸内侧神经神经吻合部位近端, 记录结果见表2 ~ 3, 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电流刺激比对照组敏感。

2. 4肱二头肌湿重

肱二头肌变化图 ( 见图3) , 4周时对照组肌萎缩比实验组明显, 8周时对照组与实验组肌萎缩相差不明显。肱二头肌湿重数据显示 ( 见表4) , 实验组肌肉湿重恢复率明显好于对照组 ( P <0. 05) 。肱二头肌湿重恢复率 = 右侧数值/左侧数值 100%。

注: 左侧均为非手术侧, 右侧均为手术侧

2. 5肌纤维细胞的直径及横截面积

第二阶段术后第4周和8周时候肱二头肌肌纤维直径 ( 见表5) 及横截面积恢复率 ( 见表6) , 采用HE染色 ( 见图4) 。横截面积恢复率 = 其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右侧数值/左侧数值 100%。从表5 ~ 6中可以说明, 本实验中实验组有更明显优势在神经恢复后期表现, 实验组肌纤维直径及肌纤维横截面积恢复率比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 P <0. 05) , 这也说明了在神经恢复之前保护肌肉组织重要性。

2. 6二头肌运动终板数

数据分析无论是感觉神经保护组还是失神经组的运动终板数是随着运动神经供体修复神经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有大量恢复, 但感觉神经保护组恢复率更好, 在4 周时统计发现感觉神经保护组有更多运动终板数且比失神经组有明显数量优势 ( P < 0. 05) , 8 周时感觉神经保护组也比失神经组运动终板数量上有非常明显优势 ( P <0. 05) ( 见表7) 。

3 讨论

视神经萎缩治疗方法 第2篇

二预后

视神经萎缩系视神经严重损害的最终结局,一般视力预后均很差,病人最后多以失明而告终。但垂体肿瘤压迫视交叉所引起的下行性视神经萎缩,绝大多数病人在手术切除垂体肿瘤后,视力可有惊人的恢复。

视神经患者的饮食注意:

1、少吃或不吃在制作过程中容易发霉的食物

如:腌菜、腌肉等。因为视神经萎缩症状中常含有致癌性霉菌。

2、不要经常吃高脂肪饮食

因为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可以促使中性类固醇与胆酸在体内合成,经过某些肠道细菌的作用视神经萎缩症状可能产生内源性的致癌物。

3、忌吃已被污染的食物

如被农药、化肥和重金属等污染的主食和副食不能吃,饮用水中要没有水源污染

4、不要吸烟、饮酒和喝咖啡

失神经肌萎缩 第3篇

1 失神经肌萎缩的机制

造成肌萎缩主要因素有:失神经支配, 损伤, 失重, 炎症等。目前研究基于组织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

1.1 肌结构改变

肌萎缩以肌纤维内总蛋白、细胞器量减少;肌纤维直径、肌力和对疲劳抗力下降为特点。镜下可见肌纤维变细及凋亡小体。肌卫星细胞在失神经支配时不能正常分化成熟, 增生后减少甚至消失。营养因子轴浆运输发生障碍, 肌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难法维持[1]。

1.2 蛋白质的降解

萎缩始于肌张力下降后化学合成减少, 蛋白降解增多。蛋白降解涉及溶酶体蛋白酶, 钙依赖蛋白酶, 凋亡蛋白酶,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溶酶体酶主要降解膜蛋白, 钙依赖蛋白酶与泛素系统协同降解完整肌原纤维。凋亡蛋白酶不仅能降解肌动蛋白复合体, 也能使肌核myonuclei凋亡。泛素系统在肌蛋白降解中最重要。需降解的蛋白泛素化后被酶降解[2]。

1.3 分子生物学改变

E3泛素连接酶保证蛋白泛素化后特异性, 主要修饰atrogin-1/MAFbx, Mu RF1。atrogin-1参与骨骼肌失神经支配, 糖尿病等;Mu RF1与肌球蛋白泛素化有关。肌蛋白降解有共同的基因表达异常, 涉及NF-κB, IGF-1/PI3K/AKT, TGF-β/Smad通路。炎性细胞因子IL-1、TNF-α在恶病质的肌萎缩患者肌组织中增高[1]。

2 电刺激治疗的机理

2.1 电刺激与细胞凋亡

失神经后肌细胞凋亡是主要形态变化。离断大鼠坐骨神经2周后, 肌纤维直径明显减少, 肌重量显著下降, 凋亡现象明显[3]。

2.1.1 失神经肌萎缩凋亡机制失神经骨骼肌的细胞凋亡

有别于传统细胞凋亡, 它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触发内质网 (ER) 张力变化, 内质网错误折叠蛋白储存。这种细胞凋亡受凋亡蛋白酶caspase-12特异性激活的调节。VCP可从ER转运错误折叠蛋白质到细胞质被泛素化降解[4]。因此, caspase-12和VCP水平的变化可评估电刺激对失神经骨骼肌效用。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分为;抑制凋亡基因Bcl-2, IAPs;促凋亡基因Bax、bid、p53。其中, Bcl-2高表达可维持线粒体内钙稳态和膜稳定性, 抑制线粒体释放促凋亡蛋白。Bax与Bcl-2形成异源二聚体, 限制Bax同源二聚体形成, 防止细胞凋亡[5]。所以Bcl-2与Bax的比例决定细胞命运。

2.1.2 电刺激影响肌细胞凋亡Takuya A等[6]切除大鼠坐骨神经, 加以1h, 2Hz, 0.

5ms, 4m A矩形脉冲电刺激, 4周后, 肌内VCP水平升高, caspase-12激活减少。B.S Guo等[7]证明电刺激可增强Bcl-2的表达, 抑制Bax寡聚化, 减少myonuclei的凋亡。Lim等[8]将大鼠分为坐骨神经完全失支配组 (CD) 和部分失支配组 (PD) , 2周神经肌肉电刺激后PD组凋亡程度明显低于CD组。因此, 电刺激可延缓失神经肌萎缩, 有利于肌量、肌力恢复。

2.2 电刺激与肌力恢复

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后, 电刺激对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有利, 这是通过易化作用和提高运动单位兴奋性实现的[9]。运动单位的募集引起的兴奋性提高基于肌肉大小和髓鞘形成性能[10]。

张飞[11]发现中频电刺激明显提升膝关节等速肌群肌力, 肌群平均峰力矩、相对平均功率均发生变化, 肌群爆发力和耐力也有提高。Pain MT等[12]经皮电刺激损伤脊髓, 部分失神经股四头肌肌力得以提升, 膝关节伸肌群平均力矩从7Nm提高到14.8Nm, 撤去电刺激后又降至8.5Nm。因此, 如何维持停止电刺激治疗后的持续效应, 有待进一步研究。

2.3 电刺激与周围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损伤在创伤中较为常见, 可引起骨骼肌失神经支配。施旺细胞 (SCs) 对损伤后轴索再生, 髓鞘再形成意义重大。它可分泌细胞外基质, 神经营养素;还可通过规律排列, 形成轴索再生路径Bungner带。电刺激可诱导SCs的再生。

神经端侧吻合或短距离自发神经桥接前, 短期低频电刺激神经近端残端, 利于神经再生、功能恢复[13]。电刺激联合丙酸睾酮对神经损伤后基因表达具分化作用, 其中电刺激对靶基因的上调作用发生早, 变化快。而且, 联合治疗对损伤后转录系统激活作用更强[14]。虽然电刺激早期可促神经再生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每天1次连续刺激4周时, 促进作用反而消失[15]。

Elena等证明了周围损伤后1h运用20Hz电刺激可加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再生相关基因表达。负极置于损伤神经远端, 利于吸引带正电荷的神经生长因子及其他促生长物质在近端聚集, 并提高神经生长定向作用的钙离子量[16]。

马如钧等[17]发现电刺激可模拟轴突断裂后诱发的神经轴突反应, 加快损伤远端Wallerian变性, 缩短正常再生时间, 趋化轴突细胞内结构蛋白, 营养因子;加速轴浆运输反应。

因此, 电刺激可诱导SCs, 神经生长因子再生、聚集, 且促进轴索再生, 可运用于失神经肌萎缩的治疗。

2.4 电刺激与干细胞

肌卫星细胞是具增殖分化潜力的肌源性干细胞。电刺激可促进肌卫星细胞粘附、迁移、增殖分化。有研究表明, 电刺激可改变肌卫星细胞表面标志物, 阻碍细胞生长, 伴随细胞数和可利用性的大幅减少。前3h, 细胞数量可下降50%。这种早期的细胞死亡最终导致可耐受电刺激而持续经历干细胞的表型变化[18]。

3 电刺激参数的合理选择及副作用

电刺激效力取决于失神经肌萎缩类型及刺激参数, 频率为30~50Hz时, 单次肌收缩发生融合, 发生强直性肌收缩。增加振幅和脉冲持续时间可增加激活骨骼肌特定区域, 伴随激发力矩产生增加。而频率增加只导致激发力矩增加, 不影响激活。振幅改变时, 最大自主收缩力变化达45%~75%。频率在25~10Hz之间时, 肌疲劳从39%升高达76%[19]。

每日直接经皮电刺激老鼠挤压伤神经, 出现水肿, 轴突细胞结构减少, 鞘磷脂纤维数量下降, 相对低频电刺激 (4Hz) 更突出[20]。

4 总结与展望

目前已有大量实验证明电刺激可治疗失神经肌萎缩。但目前开展电刺激治疗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电刺激参数的合理选择, 电刺激耐受能力, 失神经骨骼肌的营养保证等都有待进一步解决。特别是电刺激还存在肌肥大、肌疲劳等诸多并发症问题, 以及如何恰当联用电刺激与其他方法, 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失神经肌萎缩范文

失神经肌萎缩范文(精选3篇)失神经肌萎缩 第1篇关键词:臂丛损伤,感觉神经,失神经,肌萎缩,手内在肌高位神经损伤如臂丛或高位尺、正中神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