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自凝刀范文
射频自凝刀范文(精选7篇)
射频自凝刀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住院患者,经B超、血β-hCG和其他辅助检查确诊病例。年龄在23~36岁之间,均为剖宫产术后妊娠妇女。22例患者中剖宫产术后1~10年不等,停经40~60 d。其中1例剖宫产两次,先后人工流产4次,剖宫产术后3年再次妊娠;血β-hCG均小于5000 U/L;B超提示包块不超过3 cm,未穿透子宫肌层。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史14例,无症状拟行人工流产术者8例。
1.2 方法
手术器械采用武汉半边天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BBT-RF-B型妇科多功能射频自凝刀治疗仪。B超采用日本EUB-6500HV型超声仪。手术时间选择禁食后4h,常规辅助检查及适当膀胱充盈,术前30 min肌注盐酸哌替啶100 mg、山莨菪碱10 mg,或异丙酚静脉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将电极板置于腰骶部,常规消毒铺巾,B超监测引导下选择子宫内膜刮凝刀经阴道、宫颈进入宫腔,保持刀柄、刀头在同一超声平面,尽量避开血流丰富区刮凝孕囊。通过B超纵、横切面确定刀头位置,距离子宫浆肌层1 cm左右进一步电凝着床部位。射频消融能量设置为20~30 W,可自动报警。根据B超图像变化判断治疗效果。术中可见B超下妊娠囊缩小明显,图像由低回声变成强回声,停止手术取出刀头,治疗过程约0.5~1 min。注意观察术中情况如出血较多予以对症处理。
2 结果
自凝刀治疗时部分患者感觉轻微胀痛,术后持续阴道流血10余天,伴有轻度腰腹痛、低热等情况。22例患者未出现子宫穿孔等并发症。1周后复查B超结果,着床部位强回声光团明显缩小。半个月左右复查血β-hCG降至30 U/L以下,阴道排液渐止,体征症状基本消失。其中治愈19例;显效2例,因血β-hCG下降不明显给予米非司酮50 mg每日2次配合治疗;无效1例,因手术过程出血较多,血压下降进腹行子宫瘢痕切除修补术,保全了子宫。自凝刀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2例,有效19例,显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95.45%。手术时间0.5~1 min;术中出血50~100 ml,无需输血。动态观察血β-hCG及阴道流血情况,常规抗炎、止血。术后体温37℃~38℃;阴道流血时间10~20 d;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10~30 d。本组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随诊至今,月经正常,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也称作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属于罕见的异位妊娠。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45%[1]。人工流产或清宫时可使切口部位破裂,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生命甚至需行子宫切除术。伴随剖宫产率的上升,CSP严重危及妇女身体健康,深受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或患有子宫内膜炎,当受精卵着床后血供不足,为摄取营养部分伸展到子宫切口瘢痕造成CSP。患者就诊应具体询问详尽的月经史、生育史,有无不明原因的闭经及反复的流产史。尤其是剖宫产术后妊娠妇女,停经后即使出现少许血性分泌物也是一个重要线索。CSP早期与其他部位妊娠一样,有停经、阴道流血,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腹痛,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检查时应注重观察B超,判断妊娠部位,另外还应注重血β-hCG的动态测定,必要时行MRI检查,警惕CSP的发生,防止误诊和漏诊。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CSP对育龄妇女的健康影响。
CSP治疗以排出妊娠物、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为目标[2]。传统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瘢痕部位妊娠、修补子宫、甚至子宫切除或采取药物保守治疗。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疾病的治疗要求更加追求完美,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基础上,对微创和美容有了更高的要求。腹腔镜、宫腔镜、介入治疗以及BBT自凝刀的临床应用,使CSP的治疗更加完善。BBT自凝刀微创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多种子宫良性疾病的治疗。在使用子宫内膜刮凝刀治疗CSP的过程中,体会到正确的超声引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B超的连续动态观察和引导下,准确定位以射频为治疗源,运用电磁波的热效应,通过病灶中的分子、离子高速运动,产生生物高热效应,使病变组织发生凝固、变性和坏死,最后被正常组织吸收或自动排出。自动报警装置防止伤害周围的正常组织,有效避免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3]。自凝刀微创手术安全易操作,不损伤子宫内膜,准确定位着床部位,破坏孕囊阻止其生长发育,同时电凝止血,治疗时间短、费用低、痛苦少、恢复快,不破坏子宫内膜,不干扰内分泌功能,可保留子宫,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避免了长期的心理痛苦及家庭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CSP患者开辟了又一条治疗新途径!
摘要:目的 探讨自凝刀射频技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降低子宫切除率。方法 观察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两年来2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在B超监视下行自凝刀治疗的诊治过程。结果 自凝刀治疗术后随访,血β-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为正常者19例;其中配合米非司酮治疗降到正常者2例;因手术过程中出血较多失败1例,中转进腹行子宫瘢痕切除修补术,保全了子宫。有效率为95.45%。结论 自凝刀射频技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疗效显著。
关键词:自凝刀,射频技术,子宫瘢痕妊娠
参考文献
[1]刘欣燕,范光升,金征宇,等.子宫下段妊娠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3):162-164.
[2]韦浪花.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70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7):487-488.
射频自凝刀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中, 平均年龄为 (45±3) 岁。年龄最小为40岁。最大51岁, 全部病例经过内分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经诊刮术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 排除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其中合并轻度贫血22例, 中度贫血38例, 重度贫血10例, 无贫血病变6例。宫腔深最大8cm, 最小7cm。平均7.6cm。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行诊刮术, 排除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 有宫内节育器的取出内节育器;检测女性内分泌六项, 均在生育期水平;治疗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2~3d, 若月经持续7d不干净者当即行吸刮术清出子宫内膜后即治疗;术前膀胱半充盈状态, 以利B超观察;10例重度贫血患者术前均予输注红细胞2U;术前知情选择, 说明子宫内膜自凝刀治疗后属于不可逆性, 治疗后人为绝经, 失去妊娠能力, 以签字同意为证;术前30min肌注盐酸派替啶100mg, 建立静脉通道, 静滴5%葡萄糖250mL+间苯三酚注射液80mg。
1.2.2 操作过程
在心电监护下, 专职B超医师全程动态监测。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后阴窥暴露宫颈, 先探测宫腔方向及深度, 采用6号吸管吸刮宫腔清除子宫内膜。仪器使用BBT—ZF—B型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 功率设置为50W, 将专用治疗功血的自凝刀头送至子宫底部, 从宫角的一侧开始, 启动手柄开关进行治疗, 自凝刀头缓慢移动至对侧宫角, 反复治疗2~3次, 然后从左前壁开始由宫底向宫颈方向依次凝刮宫腔2周, 最后自凝刀头放置宫腔中央, 启动开关治疗约30s以达到气化宫腔目的。治疗过程中, B超纵、横观察子宫腔强反射光带宽度及边界, 内膜回声增强区域厚度 (单层达6~7mm左右) , 术后给予甲硝唑预防感染3~5d, 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片10mg, 每日一次, 连用3个月。分别于术后1、2、3、6、12、18、24个月进行随访。术后12个月检测女性内分泌激素六项与术前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一次性治疗后12个月复查的结果作为依据:痊愈:治疗后闭经或点滴状周期性出血。有效:治疗后月经较前明显减少, ≤原来1/2, 流血时间≤7d。无效: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76例患者治疗时间每例在6~10min之间, 所有治疗病例均能顺利完成, 无子宫穿孔, 无膀胱, 肠道损伤, 9例患者术后2~3d出现低热、体温在37~38.2℃之间, 45例术后2d内出现轻度下腹胀痛, 给予尼美舒利分散片对症处理症状消失, 1例术后1年出现宫颈粘连。经随访观察, 1年后痊愈53例, 治愈率69.74%, 17例有效, 有效率22.68%, 痊愈+有效70例, 总有效率为95.10%, 6例无效, 无效率占7.89%。6例无效者, 其中2例1年后发现合并子宫腺肌症行全子宫切除, 1例出现宫颈粘连行全子宫切除, 2例再次自凝刀治疗痊愈, 1例2年后行子宫次全切除。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 功血的患者越来越多, 应用自凝刀治疗子宫内膜, 为患者提供多一种选择的机会, 其治疗原理:利用自凝刀微创技术, 在B超动态观察下, 将射频治疗源通过自凝刀经阴道、宫颈等自然腔道, 准确地介入到病变部位, 自动并精确地控制能量的转换装置, 将高频震荡电流产生的电能转变成热能, 通过自凝刀头刮凝子宫内膜时, 作用于子宫内膜功能层、基底层及其下的浅肌层, 引起子宫内膜全层及其下浅肌层发生凝固、变性、坏死、纤维化, 使子宫内膜不能再生, 在不干扰机体内分泌机能的前提下, 达到止血的目的, 为保留子宫创造了条件。本文经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2、3、6、12、18、24个月进行随访, 在术后12个月对女性内分泌复查, 结果无明显差异。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 疗效确切, 无需麻醉, 并发症少, 治疗费用也低。
此方法治疗更年期宫血, 通过治疗后子宫内膜坏死脱落, 经阴道排出体外, 所以术后1~3周, 阴道排液明显, 需使用护垫, 此点是本治疗的不足之处。治疗效果与治疗内膜深度有着密切关联, 治疗越深, 止血的效果越好。术后2个月, 行宫颈探查术, 预防宫颈粘连。此方法成功的关键, 还在于B超仪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妇科医师具有一定的B超影像下操作技能, B超医师也应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水平。
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更年期功血, 根据朱建[2]报道, 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更年期功血40例, 痊愈15例, 显效13例, 有效10例, 总有效率为95%。根据皮精英[3]报道, 更年期功血51例B超引导下子宫内膜消融术治疗, 痊愈31例 (60.8%) , 有效19例 (37.3%) , 好转1例 (1.9%) , 无效0例。大量文献显示, 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更年期功血安全, 创伤小, 不开刀, 恢复快, , 减少子宫切除, 为妇女保存完整的人体器官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更年期功血疗效。方法 随机收录76例更年期功血行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 术前常规行诊刮术, 排除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 在心电监护下, 专职B超医师全程动态监测, 将专用治疗功血的自凝刀头送至子宫底部, 从宫角的一侧开始, 启动手柄开关进行治疗, 术后12个月检测女性内分泌激素六项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凝刀射频消融治疗更年期功血76例, 1年后痊愈53例, 治愈率69.74%。17例有效, 有效率22.68%, 总有效率为95.10%, 6例无效, 无效率占7.89%。结论 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更年期功血安全有效, 减少子宫切除, 为妇女保存完整的人体器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更年期功血,自凝刀
参考文献
[1]伦锦.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6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21) :31-32.
[2]朱建.全无痛下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更年期功血40例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8 (4) :52.
射频自凝刀 第3篇
关键词:宫颈糜烂,射频自凝刀,护理,效果
宫颈糜烂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器慢性炎症, 在生育期妇女中发病率较高, 临床常表现为白带增多、腰酸、腹痛、接触性出血等[1], 射频自凝刀微创治疗成功突破传统物理疗法, 取代传统手术治疗, 整个治疗过程安全快捷, 避免了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 但如不作好预防和护理易引起并发症[2]。我院妇产科门诊应用自凝刀射频治疗宫颈糜烂, 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诊治中的80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范围22~53岁, 平均年龄为 (34.26±10.04) 岁, 均有性生活史。
1.2 仪器设备:
应用BBT-RF-B型射频治疗仪, 工作频率 (550±50) KHz, 发生器频率0~60 W, 治疗功血时射频仪功率参数值40~50 W。
1.3 治疗方法:
治疗功率视宫颈糜烂程度而定, 宫颈糜烂轻度可用功率25 W, 重度者可用功率20 W,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将电极板置于患者腰骶部, 紧贴皮肤, 常规碘伏消毒外阴及阴道, 充分暴露宫颈, 清净宫颈糜烂面分泌物, 把自凝刀刀头倾斜面接触于宫颈糜烂面, 将手柄治疗开关开启, 由宫颈口内往外环绕治疗, 对宫颈黏膜外翻者, 可将治疗刀伸入颈管内约0.5 cm治疗, 治疗时要不断清理治疗面的坏死组织, 治疗刀紧贴糜烂面缓缓往外环绕治疗, 直至糜烂面全部凝固至淡黄色或乳白色为宜。治疗后常规服用抗生素3 d, 并在术后2个月保持外阴的清洁, 并禁止患者盆浴以及性生活, 在术后2个月, 每周进行复查, 并判断疗效。
1.4 护理方法
1.4.1 术前护理:
(1) 术前准备:手术安排应尽量避开月经期, 选择月经干净后3~7 d手术, 保持阴道洁净, 以确保手术解剖位置暴露清晰;进行术前访视, 责任护士与患者交流, 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接受治疗的心理准备情况, 对医师治疗方案的了解情况;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及其家属不同的理解程度, 适度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 介绍射频自凝刀治疗的目的、方法、优点及有关注意事项, 术中如何配合医师等;以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2) 手术室准备:提前调整好手术室温度, 保证合适的室温和足够的光线, 术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介绍患者认识手术使用的仪器和器械, 备好标本瓶, 根据官颈病变大小准备好适宜的电刀。检查射频自凝刀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品, 使仪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3) 心理护理:营造人性化的环境, 保持手术室安静、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手术床清洁、无污染, 可以消除紧张和陌生感[2]。热情、耐心、及时给予解释和心理指导, 简介手术目的及优点, 帮助患者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 配合手术[3]。
1.4.3 术中护理:
术前把电源接通插好, 以保仪器连接良好、功能正常, 患者现排空膀胱取好截石位, 铺好消毒巾, 使手术视野暴露清晰;确保术中各种仪器正常使用;手术的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关心、安慰,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4];适当给予保暖, 对手术创面较大, 出血量较多者, 提高重视, 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 给予患者及时处理措施, 应将适时告知患者家属患者术中的情况;术毕留取标本送检并护送患者回病房。
1.4.4术后护理:
告诉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 向患者解释术后2~3 d阴道流液, 呈黄色或黄褐色, 是由于手术时创面细胞水肿、充血、蛋白变性凝固后局部渗透压升高等引起非感染性早期炎性反应, 消除其思想顾虑[5]。告知患者术后6~14 d阴道出现少许流血, 是创面结痂脱落引起, 不必紧张, 阴道少量流血时间一般在1~3周左右停止, 出血多随时就诊, 阴道流液大约30 d左右消失[6]。术后30 d内, 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骑跨动作;术后1个月内禁止阴道冲洗上药、盆浴, 保持会阴清洁, 勤换内裤, 必要时使用卫生垫。注意经期卫生, 3个月禁性生活;术后的2个月, 要到医院复查, 了解宫颈创面的愈合情情况。
2 结果
80例患者均经过一次手术完成, 治疗时间5~12 min, 平均 (8.12±2.06) min, 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患者感觉轻微下腹坠胀, 2例 (2.50%, 2/80) 患者有阴道烧灼感, 1例 (1.25%, 1/80) , 患者术后1周出现较多的阴道出血, 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痊愈 (症状完全消失, 白带量正常, 糜烂面消失, 宫颈光滑) 73例 (91.25%, 73/80) , 显效 (糜烂部位直径降低50%以及以上, 宫颈病变好转) 5例 (6.25%, 5/80) ;有效 (症状减轻, 糜烂面积缩小<50%) 2例 (2.50%, 2/80) ;无效 (治疗前后症状、白带和宫颈糜烂面无变化) 0例 (0.00%, 0/80) 。
3 讨论
宫颈糜烂主要是指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 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病变, 主要发病群体为已婚及有性生活史的妇女, 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 由于过早性生活、人工流产以及各种妇科炎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宫颈糜烂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宫颈糜烂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出现宫颈糜烂等疾病的妇女应积极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7]。对于宫颈糜烂现在多采用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常通过冷冻、凝固、气化等将宫颈糜烂面的上皮破坏, 使之坏死脱落, 再通过纤维细胞增生及上皮的再生, 为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 从而达到愈合的效果, 但存在手段疗效不理想、反复复发久治不愈等缺点[8]。射频自凝刀其主要通过自凝刀将其射频源介入到相应的病变组织, 并通过生物热效应从而使病变部位的相应组织变性、坏死以及脱落, 并而后使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将病变部位进行覆盖, 从而达到治疗目[9]。
自凝刀射频治疗手术由于是近些年才应用在宫颈病变的临床治疗上, 是新技术、新方法, 患者难以避免的会对它的疗效、手术彻底性、术后性生活和生育等影响产生疑虑、忧心、惧怕疼痛, 针对上述的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手术前进行充分评估, 要把自凝刀射频治疗手术的疗效好、创伤小、精致性告诉患者, 使他们增加对手术的信任, 积极配合治疗[10];护士掌握好此项技术的基本知识及自凝刀射频治疗机械的管理和保养, 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以保证自凝刀射频治疗手术的顺利进行。对于宫颈糜烂的患者, 实施护理及术后卫生指导的配合, 做到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 关心体贴, 以解除患者紧张情绪和思想顾虑, 配合医师手术, 使手术能够顺利完成[11]。本文结果显示80例患者均经过一次手术完成, 治疗时间平均 (8.12±2.06) min, 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患者感觉轻微下腹坠胀, 2例患者有阴道烧灼感, 1例术后1周出现较多的阴道出血, 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治疗效果痊愈91.25%、显效6.25%、有效2.50%、无效0.00%。
射频自凝刀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宫颈糜烂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20岁~55岁, 平均年龄 (31.84±2.94) 岁;对照组年龄21岁~57岁, 平均年龄 (32.31±2.12) 岁。患者均符合宫颈糜烂临床诊断标准[1], 排除癌及癌前病变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激光治疗, 月经干净后3 d, 排除阴道炎, 取膀胱截石位, 充分暴露宫颈, 清除宫颈分泌物, 由糜烂面外缘开始治疗, 自外向内环形烧灼至宫颈口, 治疗范围大于糜烂面的2 mm。观察组采取BBT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 功率20~25 W, 自凝刀刀头倾斜面直接放置于糜烂组织面, 治疗顺序为自宫颈口从内到外, 直至糜烂组织凝固变色。2组患者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5 d, 禁性生活8周。
1.3 疗效标准
治愈:宫颈光滑、无糜烂;有效:糜烂面积减小、深度变浅;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率为5.00% (3/60)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 (10/60) (χ2=4.227, P=0.040)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治疗时间、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3 2组患者宫颈狭窄、宫颈内膜增生等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宫颈狭窄1例、宫颈内膜增生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出现宫颈狭窄4例、宫颈内膜增生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3.927, P=0.048) 。
3 讨论
宫颈糜烂病因复杂, 主要与物理、化学刺激, 损伤、感染等相关[3]。宫颈糜烂为慢性宫颈炎的病理变化, 患者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性交后出血、腰酸腿软等, 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BBT自凝刀射频消融对人体组织具有较强的穿透力[3], 热效率高, 宫颈糜烂上的射频作用深度达0.5 cm, 可有效防止组织炭化、粘连。治疗后可对巨噬细胞产生激发作用, 加速吸收, 且可分为坏死与正常两个层面, 确保较高的临床疗效。而激光治疗宫颈糜烂, 可能会产生过度烧灼现象, 且创面易深浅不均, 增加了出血量[4]。自凝刀射频消融组织受热均匀, 出血少, 创面愈合较快。本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P<0.05) 。说明与激光治疗对比, 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更好。自凝刀射频治疗作为一种由内向外的治疗模式, 可保持完整的表皮、减少阴道分泌物及阴道出血, 愈合美观。本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治疗时间、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后, 宫颈形态美观、质地柔软且富有弹性, 无明显瘢痕及宫颈口狭窄等, 对生育无明显影响。而激光治疗后可能会形成瘢痕而引起宫颈口狭窄, 不适合有生育要求的妇女使用[5]。本文观察组宫颈狭窄、宫颈内膜增生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
综上所述, 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宫颈糜烂, 操作简单无创、安全性及治愈率较高、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易于接受, 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Quaas J, Reich O, Frey Tirri B, et al.Explanation and Use of the Colposcopy Terminology of the IFCP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Cervical Pathology and Colposcopy) Rio 2011[J].Geburtshilfe Frauenheilkd, 2013, 73 (9) :904-907.
[2]牟江萍.LEEP刀与激光治疗宫颈糜烂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6) :126-128.
[3]冯雪梅, 贺媛, 杜媛媛.宫颈糜烂不同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 2013, 19 (12) :1863-1864.
[4]李峰, 周清莲, 王洪娟.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8 (11) :217-218.
射频自凝刀 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76例, 均无凝血机制障碍, 心、肾功能异常及生殖道炎症等禁忌症, 无生育要求者。年龄32~53岁, 平均 (43.2±6.3) 岁;其中肌壁间肌瘤32例, 黏膜下肌瘤18例, 不带蒂浆膜下肌瘤12例, 宫颈肌瘤4例, 多发性肌瘤 (2~3个) 10例;肌瘤直径2~5 cm, 平均 (3.5±0.09) cm;伴月经量增多者34例。
1.2 方法
1.2.1 治疗仪器:
国产BBT 972A射频自凝刀妇科治疗仪, 工作频率540 kHz, 输出功率为0~50 W。B超采用Aloka SSD1000型B型超声仪, 腹部探头频率3.5 MHz, 主要用于诊断、治疗监测和随访。
1.2.2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凝血4项及阴道分泌物常规。手术时间选择月经干净后3~7 d。术前10 min肌注10 mg安定及10 mg 654-2。
1.2.3 手术方法:
患者适度充盈膀胱, 取膀胱截石位, 将电极板置于腰骶部, 功率调节至30 W。消毒外阴后铺无菌巾, 暴露及消毒阴道和宫颈, 钳夹宫颈前唇, 在B超引导下将自凝刀经阴道、宫颈等自然腔道进入到子宫肌瘤内部。穿刺时刀体的弯度向前壁或向后壁, 不能弯向左右侧。若瘤体大小在25~40 mm之间进行1次射频治疗即可。治疗时进刀位置选定在肌瘤的中间部位, 刀尖距离瘤体表面8 mm左右处即停止进刀, 然后再转动B超探头, 动态观察自凝刀是否有偏离。如果位置不准确, 应将自凝刀退出瘤体, 重新再来。若瘤体直径≥4 cm, 应选择2~3个进刀点。首先切除瘤体的后半部分, 再切除瘤体的前半部分, 或先切除瘤体一侧, 再切除瘤体的另一侧。治疗多发子宫肌瘤时, 先切除子宫后壁或远侧的肌瘤, 再切除前壁或近端的肌瘤。在进刀位置准确后, 根据瘤体的大小、结构确定治疗所需的时间、功率等数据, 开启自凝刀的开关, 通过能量转换装置将电能转为热能, 在瞬间使局部病灶温度上升到80℃左右, 几分钟就能使肌瘤脱水凝固, 当肌瘤完全凝固后, 仪器自动报警, 肌瘤超声图像由低回声变成强回声光团, 关闭开关, 停留1~2 min, 待自凝刀冷却后从瘤体中抽出而完成治疗。
1.2.4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可以不必住院, 观察4~6 h离院。常规预防感染, 促进子宫收缩、止血等治疗3~5 d。术后1、3、6个月复查盆腔B超, 了解临床症状及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等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2]
以治疗后1、3、6个月B超复查结果及临床症状为依据。 (1) 治愈:肌瘤完全消失, 临床症状恢复正常; (2) 显效:肌瘤体积缩小≥50%, 临床症状好转; (3) 有效:肌瘤体积缩小20%~50%, 临床症状好转; (4) 无效:肌瘤体积缩小<20%或肌瘤长大, 临床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分析法,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子宫及其肌瘤体积变化
治疗后1个月子宫体积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3、6个月子宫体积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1、3、6个月肌瘤体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缩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cm3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 临床疗效
本组76例患者术后6个月治愈64例 (84.2%) , 显效6例 (7.9%) , 有效4例 (5.3%) , 无效2例 (2.6%) , 仍为子宫腺肌瘤病例。
2.3 月经变化
术前34例伴月经过多的患者, 术后1、3、6个月月经恢复正常分别为12例 (35.3%) 、26例 (76.5%) 、32例 (94.1%) 。月经正常的42例中, 2例 (4.8%) 经量明显减少。
2.4 术后并发症
阴道持续少许流血或分泌物增多时间长者达术后1个月者10例, 盆腔感染2例, 均经抗炎、止血治疗而痊愈。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发病率高的性激素依赖性良性肿瘤, 常因盆腔压迫症状和异常子宫出血而导致子宫切除。传统的治疗方法有两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骨质代谢及第二性征等方面均有副作用, 并且停药后易复发。传统的开腹和经阴道肌瘤摘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不仅改变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还给患者及家属心理上带来长期难以愈合的创伤[2]。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 适应于<4~5 cm以下的黏膜下肌瘤, 肌瘤过大膨宫困难引起水中毒。腹腔镜下肌瘤摘除术适应于浆膜下子宫肌瘤、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 为选择性的区域治疗, 在阻断或限制血供使肌瘤坏死的同时, 可引起肌层坏死及卵巢功能损害[3]。子宫肌瘤具有以下特点:组织致密, 水分含量高;神经分布少;耐热性差, 受高热后易发生凝固变性;有假包膜阻隔热能, 不会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超声影像清晰, 且经自然腔道与外界相通, 有利于介入治疗, 这些特点为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奠定了基础[4]。
射频自凝刀是一种利用射频治疗的微创技术, 在超声动态观察和指导下, 将射频治疗源通过自凝刀, 经过阴道、宫颈等自然腔道, 准确定点介入病变部位, 自动精确控制其治疗功率、时间和治疗范围, 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情况下, 使病变局部组织产生生物高热效应, 使子宫肌瘤组织发生凝固、变性和坏死, 瘤体内血管闭锁, 进而破坏瘤体内神经及雌孕激素受体, 凝固组织最后被正常组织吸收或自动排出,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5]。该手术无需特殊准备, 不需开腹, 能免除手术创伤和痛苦, 术中不切除正常组织, 保留子宫及盆底结构的完整性, 而且对子宫、卵巢血供无损伤, 对其内分泌功能也无不良影响, 这对患者尤其是年轻或需要生育的妇女保留子宫的生殖与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需在宫壁进行穿刺插入治疗刀, 因而有发生子宫穿孔、大出血、肠管及膀胱损伤等并发症的危险。为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一定要在B超监视下进行, 应由具有熟练人流操作并具有一定B超检查经验的医师主持手术, 子宫前壁及侧壁肌瘤治疗时治疗刀刺入一定要准确, 不宜过深, 以免损伤膀胱及子宫血管, 术中及术后可适量使用催产素, 以减少出血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B超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术后6个月治愈率达84.2%, 术后6个月94.1%的月经过多患者月经恢复正常, 子宫体积、肌瘤体积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 B超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轻, 可重复治疗, 疗效确切, 治疗费用低, 可保留患者生育能力, 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 易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力, 李玉洁, 段予新, 等.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76例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7, 14 (9) :64-65.
[2]滕想, 岳小妹, 孙菊英, 等.超声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功血及子宫肌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 20 (1) :93-95.
[3]高丽军.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280例临床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9, 4 (3) :301-302.
[4]刘英, 唐小丽, 孙进, 等.超声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声像图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 2009, 19 (6) :606-608.
射频自凝刀 第6篇
关键词:无痛,静脉麻醉,射频自凝刀,子宫壁肌瘤
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已成为现今妇科临床上较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已广泛使用在妇科领域。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是采用射频自凝刀在B超动态监控及引导下通过阴道到达肌瘤治疗,其治疗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波,通过自凝刀介入到肿瘤使局部组织发生震荡,产生高热效应,细胞凝固坏死、吸收,从而达到临床症状改善,肌瘤进行性缩小、甚至消失[1]。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肌瘤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经阴道就可完成操作,手术时间少,术后恢复快,患者花费明显减少等诸多优点,以往临床上采用传统的在局麻下行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给患者带来如疼痛等不良的痛苦的就医体验,临床上由于患者的身体及不同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导致大量临床子宫肌瘤患者对该项治疗存在较大的心理惧怕感,使得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肌瘤手术在临床中推广受到限制,笔者所在医院从2013年来采取静脉麻醉下行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基于无痛人流及无痛胃肠镜技术开展早,在静脉麻醉无痛技术方面积累大量经验,进行静脉麻醉无痛自凝刀治疗子宫肌瘤技术已相当成熟,能在保证患者舒适性前提下也能保证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该项研究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妇科住院的子宫肌瘤进行自凝刀手术治疗的220例患者,探讨无痛静脉麻醉下行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在临床应用价值,比较与局麻下行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的优缺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收治的220例肌壁间肌瘤(均为Ⅰ~Ⅱ型)住院患者,子宫肌瘤与子宫壁之间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以及黏膜下肌瘤共3类(肌瘤带蒂的为0型黏膜下肌瘤,凸出宫腔>1/2为Ⅰ型黏膜下肌瘤,凸出宫腔<1/2为Ⅱ型黏膜下肌瘤)[2],患者年龄29~55岁,ASA评分Ⅰ~Ⅱ级,BMI 18~24 kg/m2,排除精神疾病史、心脑血管疾病史及长期服用镇静镇痛药物史[3]。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肌瘤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确诊肌瘤位置、大小。(2)尽量选择非月经期行手术治疗。(3)患者术前需检查无明显心肺功能异常,无麻醉及手术禁忌。(4)签署麻醉及手术知情同意书,充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5)术前嘱患者适当留尿,充盈膀胱,以保证手术过程B超定位准确。(6)另外患者术前禁食8 h、禁饮6 h,避免术中反流误吸,从而保证手术安全。
1.2.2 手术方法
1.2.2.1 对照组
患者按常规方法直接进行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治疗,即在局部麻醉下行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治疗,患者入手术室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予以2%利多卡因局部充分麻醉,在B超连续动态监测指导下完成子宫壁肌瘤射频,手术中根据患者口述疼痛程度予以补充局麻药用量,手术过程由手术台下护士监测生命体征。
1.2.2.2 研究组
患者采用静脉麻醉下行无痛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手术开始前常规开放静脉,先予以患者使用静脉止痛药,待麻醉起效患者入睡后再进行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手术中患者采取截石位,予以鼻导管吸氧2 L/min,常规消毒铺巾后予以静脉麻醉,在B超连续动态监测指导下完成子宫壁肌瘤射频,手术过程中需根据患者肢体活动及心率、血压变化增加麻醉药丙泊酚用量,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情况,及时处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胸腹部起伏判断呼吸情况,若患者呼吸弱可予以面罩辅助呼吸,术中及时处理血压波动及过敏等并发症。具体麻醉方法如下:手术前30 min先予以患者静脉滴注氟比洛芬脂50 mg(生产厂家: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41508),氟比洛芬脂5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缓慢滴注,射频手术开始前以1.5~2.0 mg/kg的剂量匀速静脉注射丙泊酚(生产厂家:Fresenius Kabi AB,批准文号:J20080023),等待患者完全麻醉,根据患者反应适当增减丙泊酚用量,判断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行手术[3];麻醉医师需要在手术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及监测生命体征,针对具体情况酌情补充丙泊酚使用药物剂量,手术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1.3 观察指标
手术中需详细记录不同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因疼痛导致挣扎及放弃情况,比较手术过程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分为很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因疼痛挣扎及因疼痛放弃手术操作及手术过程就医体验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子宫肌瘤是妇产科日常就诊常见生殖性肿瘤病,传统治疗办法包括女性激素等药物和腹部开放性手术,药物具有治疗效果不确切、易反复、疗程长等缺点,开放性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均造成不小的创伤,又存在发症多、恢复慢及部分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等因素。本项研究的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属于微创手术,具有损伤小、手术后恢复快、效果确切、花费少等优点。由于传统方法采用局麻下行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治疗,手术过程中,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例如疼痛、紧张、焦虑等,情况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绞痛、心搏骤停、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4],甚至患者可能因术中不适放弃手术,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因未及时治疗,甚至导致子宫肌瘤存在恶变可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威胁,若采取无痛静脉麻醉可以很好的避免手术中的不适,同时也可以保证手术安全,有利于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技术临床上推广,从而造福患者。
静脉麻醉下行射频自凝刀,因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允许麻醉医师站在患者头部可及时观察及控制患者呼吸道情况,并且经阴道及子宫颈管自然入路,无需很高肌肉松弛要求,可以在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前提下行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手术结束后即可快速苏醒,由于无痛静脉麻醉下行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往往需要妇科,B超科还有麻醉科医师共同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考虑为了合理利用人员等因素,射频自凝刀设备往往放在介入治疗室或B超室等非常规手术室内,麻醉设备及人员配备往往不够完备,需要求手术麻醉方式较易于掌握并且手术结束后麻醉恢复要快,目前短效麻醉药的出现提供良好的条件,加上止痛药物使用,基于无痛人流及无痛胃肠镜技术开展早,积累大量静脉无痛麻醉经验,无痛静脉麻醉发展已相当成熟,有效克服了患者在手术中各种不适,而且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耗时相对开放性手术短.给患者身体上造成的损伤较小,不会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心理体验,对患者术后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不会造成重大影响,从而有效消除了患者的诊疗顾虑,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率,但同时无痛自凝刀手术时间相对无痛胃肠镜或无痛人流长,且手术常在手术室外开展,需准备好完善的抢救物品及抢救药品,需配备氧气及麻醉机等设备方能保证手术麻醉安全,并且需要在B超科医师连续动态定位引导下方能避免穿孔等重大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静脉麻醉无痛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与传统局麻下行普通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比较,无痛静脉麻醉很好的减少手术前恐惧,避免手术中的不适,整个手术过程患者就医体验好,静脉麻醉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更重要的是同时更能保证手术过程安全,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林桦,李冠夏.射频自凝刀治疗子宫壁肌瘤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8):74-75.
[2]罗新,沈媛,宋雯霞,等.射频消融术靶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8):605-608.
[3]陈晨,洪涛.小剂量氯胺酮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0):3037-3039.
自凝刀治疗宫颈糜烂326例报告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6年1月-12月来我站门诊就诊的宫颈糜烂患者326例。诊断依据为高等医药院校妇产科教材宫颈糜烂诊断标准。宫颈糜烂按面积和深浅分度、分型, 均为经产妇、非妊娠妇女。年龄24~50岁, 平均年龄35岁, 无其他并发症, 其中, 轻度119例, 中度133例, 重度74例。宫颈糜烂合并宫颈息肉12例, 合并宫颈肥大27例, 合并宫颈腺体囊肿28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并做宫颈刷筛查宫颈癌变。
1.2 方法
月经干净3~7d, 无阴道炎患者。患者宫内节育器有尾丝的术中剪去尾丝再治疗。患者术前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 会阴、阴道常规消毒后充分暴露宫颈, 并用干棉球擦净阴道及宫颈分泌物。
自凝刀射频消融装置采用武汉半边天医疗技术发展公司提供的BBT-RF-E妇科射频治疗仪, 选用500KHI高频电磁波。将电极板置于受术者腰骶部, 功率参数设置为25W。用自凝刀头倾斜面紧贴宫颈糜烂面, 将手柄治疗开关开启后治疗即开始, 按照自上而下、自左向右顺序, 直视下待局部宫颈组织变白后缓慢移动治疗刀, 直至将糜烂面全部凝固至淡黄色或乳白色为宜。再用棉签取湿润烧伤膏涂抹创面即可。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1周, 禁盆浴及性生活2个月, 所有患者均要求在2个月后复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宫颈光滑, 糜烂面消失, 临床症状消失;有效:宫颈糜烂面积缩小, 程度变浅, 临床症状减轻;无效:宫颈糜烂面积及程度无明显变化, 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2.1 自凝刀治疗宫颈糜烂效果
见表1。
2.2 并发症
术中患者均感轻微腹胀, 无其他特殊不适。术后阴道流液10~15d, 糜烂面积大、程度深则阴道流液时间长些, 最长时间为25d左右。39例患者有阴道出血, 2例出血量多于月经量。给予局部止血后, 症状好转。
3 讨论
3.1 宫颈糜烂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宫颈炎症疾患, 是慢性宫颈炎的重要表现。多因分娩、流产或阴道手术后病原体侵入宫颈引起炎症。宫颈糜烂与早期宫颈癌从外观上难以鉴别, 须做宫颈细胞学检查或活检来排除早期宫颈癌。治疗宫颈糜烂即可消除白带增多、下腹坠痛及性交出血等症状, 同时又可降低发生宫颈癌变的几率。因此, 积极开展慢性宫颈的适时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3.2 物理疗法是治疗宫颈糜烂有效的方法之一。自凝刀是一种高频电磁波, 治疗时将高频振荡电流经自凝刀介入宫颈糜烂部分, 使其产生生物高热效应而发生凝固、变性、坏死、溶解和脱落, 而后由新生上皮覆盖, 最终达到治疗目的。从临床使用效果上看, 病情愈轻, 治愈率愈高, 总治愈率可达97.5%, 而且具有安全、操作简单、无异味、无烟雾、无痛苦、副作用小的特点, 深受育龄群众的欢迎。
3.3 治疗后在创面涂布湿润烧伤膏, 具有活血化淤、去腐生新的作用, 并在创面形成保护层, 隔绝细菌的侵犯, 利于伤口愈合。总之, 自凝刀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好, 且无明显副作用, 值得推广。
射频自凝刀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