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避孕套范文
使用避孕套范文(精选8篇)
使用避孕套 第1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杭州地区2012年1月~6月使用避孕套失败导致人工流产的常住已婚妇女4660人进行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4639份, 问卷有效率为99.55%。
1.2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使用避孕套失败妇女的年龄、学历、职业、婚姻状况、孩数;计划生育服务员 (药具发放人员) 的年龄、性别、学历、专业;使用避孕套知识的来源以及避孕套失败的原因。问卷由调查员与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询问收集资料。调查前, 对调查员进行问卷注意事项、交流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 双人双录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年龄为33.38±6.05岁, 18~25岁405人, 26~30岁1295人, 31~35岁1271人, 36~40岁963人, 41~45岁626人, 46岁以上79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996人,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43人;在家或务农2920人;主城区624人, 县市区4015人。主城区和县 (市) 区使用避孕套失败人员比较, 学历、职业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子女个数无统计学意义 (表1) 。
2.2避孕套使用知识的来源及药具发放人员情况
来自主城区的避孕失败人群中有44.07%通过阅读说明书作为一项避孕知识来源, 低于县 (市) 区 (χ2=8.354, P=0.00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县 (市) 区17.51%人群接受过相关培训, 比例显著高于主城区 (χ2=8.222, P=0.00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自主城区的药具发放人员年龄为 (38.88±7.00) 岁, 低于来自县 (市) 区的药具发放人员 (40.97±8.11) 岁, 主城区药具发放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高于县 (市) 、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
2.3使用避孕套失败原因
调查对象对使用避孕套的态度, 愿意使用避孕套3657人, 不愿意使用避孕套982人。县 (市) 、区和主城区不愿意使用避孕套的人群分别占18.53%、38.14%。其中本人不愿意使用, 县 (市) 、区和主城区分别占68.41%、49.16%, 配偶不愿意使用分别占31.59%、50.84%。主城区的避孕失败人群中, 存在戴套不正确的占20.51%, 这一比例高于县 (市) 区, 差异经调整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子女个数等因素后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2.025, P<0.001) 。主城区的避孕失败人群中, 存在避孕套未沿阴茎一直撸到根部的占5.45%, 这一比例也高于县 (市) 、区 (1.72%) , 差异经调整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子女个数等因素后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0.592, P<0.001) 。主城区的避孕失败人群中, 存在使用中避孕套滑脱或破裂的占23.24%, 这一比例高于县 (市) 、区 (13.40%) , 差异经调整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子女个数等因素后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1.323, P<0.001) 。主城区的失败人群中, 存在未在射精后阴茎疲软前及时退出阴茎并取下避孕套的占10.58%, 这一比例高于县 (市) 、区 (5.48%) , 差异经调整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子女个数等因素后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4.243, P<0.001) 。主城区的避孕套失败人群中, 存在有意停用的占33.97%, 这一比例低于县 (市) 、区 (53.30%) , 差异经调整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子女个数等因素后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6.452, P<0.001) (表3) 。
3讨论
男用避孕套作为一种屏障避孕措施, 具有避孕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双重功效, 且易学, 易用, 易获得, 逐渐成为最常用的短效避孕措施。田艳玲等研究发现, 有55.6的%人工流产妇女因使用避孕套、安全期避孕、体外射精等短效和低效的避孕措施导致避孕失败而妊娠, 其中避孕套的使用频率最高[5]。我们调查发现, 避孕套失败人群主要集中在26~40岁, 占76.07%。该年龄段人群性生活活跃, 在多种避孕方法中选择了避孕套避孕, 一部分人可能有生育指标但目前暂时不想生育, 另一部分人是已生育子女的年轻妇女, 过于担心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等高效避孕措施的副作用, 选择了避孕套避孕。因此, 我们亟需在年轻妇女中大力宣传各种避孕措施的优缺点以及正确使用方法, 使育龄妇女充分知情, 并在知情的基础上引导落实高效、长效避孕措施。调查还发现, 县 (市) 区避孕套失败人员比例远高于主城区, 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在家/务农比例高于主城区, 可能是县 (市) 区经济、交通等原因, 在避孕套宣传上相对欠缺, 以及县 (市) 区人群较低的文化程度、职业的原因, 导致使用避孕套知识获取途径较少, 提示县 (市) 区需重点加强对低学历、待业失业妇女避孕套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调查发现, 虽然使用避孕套失败的县 (市) 区人群中不愿意使用避孕套比例低于主城区, 但本人不愿意使用比例却高于主城区, 配偶不愿意使用比例低于主城区, 有53.30%的县 (市) 区人群有意停用避孕套, 比例远高于主城区, 提示可能是县 (市) 区妇女对人工流产危害性的认识不够, 也可能是有些夫妇感觉避孕套影响性生活的质量, 担心男方的态度而不使用避孕套, 说明她们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需加强对育龄妇女有关人工流产危害性的宣传培训, 同时引导男性共同参与生殖健康, 改变男性“避孕节育是女人的事”的错误观点。调查还发现, 县 (市) 区调查对象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却远低于主城区, 避孕知识来源于培训和通过阅读说明书的比主城区多, 可能县 (市) 区育龄妇女认为自身学历较低, 在思想上更加愿意主动获取避孕知识, 县 (市) 区计生部门也按惯例提供更多的相关避孕节育宣传培训;而主城区育龄群众, 认为避孕套的使用也只不过如此, 没有什么难点和疑问, 计生服务员也觉得讲解避孕套全程正确使用的知识是多余的。而事实上, 一般常规避孕套的使用, 每100例男性避孕套使用者中约有15例妊娠发生, 倘若在每次性生活时均能正确使用, 每100例只有2例妊娠发生[6]。性交时多数避孕套的破裂或滑脱, 主要是使用不当造成。因此, 全程正确使用避孕套, 发生意外怀孕的概率极少。调查还发现, 虽然县 (市) 区药具发放员的年龄比主城区服务员年龄大, 学历低于主城区, 但是县 (市) 区避孕失败人员存在戴套时间不正确、未沿阴茎一直撸到阴茎根部、使用中套滑脱或破裂、未在射精后阴茎疲软前取下的比例低于主城区。说明县 (市) 区药具发放员在思想上更重视避孕套正确使用的重要性, 尤其是年龄大的药具发放员更善于不厌其烦的讲解。平时工作中更能强调宣传每次性生活时均使用新的避孕套, 在任何身体接触前将避孕套的卷折部分向外放在已经勃起的阴茎头上, 将避孕套全部展开直达勃起的阴茎根部, 射精后在阴茎软缩前, 按住避孕套口使阴茎连同避孕套一同从阴道内撤出的全程正确使用。并指导万一使用过程中出现避孕套破损, 应及时采取口服紧急避孕药或放置含铜宫内节育器等补救避孕措施。
综上所述, 各级计生部门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避孕套全程正确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培训, 强化药具发放员责任感, 加强对年轻、低学历、失业待业的育龄妇女避孕知识、人工流产危害性的宣传培训, 增强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 改变男性被动参与避孕的观念, 真正杜绝意外妊娠发生, 减少人工流产。
参考文献
[1]吴晓锋, 海燕.女性不孕不育者免疫抗体检测情况的临床分析[J].中国性科学, 2012, 21 (7) :54-57.
[2]Gilda S, Susheela S, Stanley K.Henshaw andAkinrinola Bankole, Legal Abortion Worldwide in 2008:Levels and Recent Trend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J].2011, 37 (2) :86-89.
[3]李复光.谈中药避孕问题[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 (05) .
[4]吴尚纯, 邱红燕.中国人工流产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 (5) :568-572.
[5]丁悦虹, 黄丽丽, 林俊.人工流产妇女避孕方法失败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 2 (173) :97-99.
[6]田艳玲, 闫学明, 刘春兰, 等.北京市西城区育龄妇女流产后综合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 20 (03) :183-185.
避孕药具使用知晓书 第2篇
一、避孕药具分类
1、常用的短效口服避孕药有:复方炔诺酮片(口服避孕片1号)、复方醋酸甲地孕同(口服避孕片2号)、复方左炔诺孕酮滴丸(复方左旋18---甲短效滴妨)、三相避孕片。
2、长效避孕药有左炔诺孕酮炔雌醚片、复方炔诺酮庚酸酯注射液、复方甲地孕酮注射液(7300针)、醋酸甲地孕酮避孕针(狄波—普维拉、狄波—盖斯通)。
3、外用避孕药具有避孕期间,如出现月经不调时可加服炔雌醇片;如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嗜睡等,可配合服务避孕反应抑制片(抗副反应片)。
4、探亲避孕药有甲地孕酮片(探亲避孕片1号)、左炔诺酮速效避孕片、炔诺酮滴丸(探亲避孕丸)、复方双炔失碳酯(53号探亲抗孕片)、紧急避孕药(左炔诺孕酮片)。所有的、探亲口服避孕药每年最多只能服用2个周期。
二、使用避孕药店具应注意的事项
1、使用避孕药具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有以下情况者应禁用或慎用口服避孕药:急慢性肝炎、肾炎、血栓形成性脉管炎、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液高凝倾向者、子宫肌瘤、恶性肿瘤或有癌前期变化者、肺结核患者、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或呆傻者。
3、使用女性避孕药时如发现有副反应:类早孕反应、闭经、白带增多、乳房胀痛及乳房小叶增生、体重增加、过敏反映等,请及时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去医院就诊。
4、使用避孕套、避孕膜、避孕栓、胶冻等外用药具发生过敏时,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去医院就诊。
5、使用外用栓剂和膜剂使用时应送入阴道深部,5-10分钟后方可同房,胶冻应在每次同房前注入,不宜过早,放置阴道后不宜起立或走动,以免药物流出。必须正确鉴别避孕药膜和吸潮纸,以免误用。膜剂变色或变脆、胶冻液化或干化、栓剂软化或变形,应避免使用。
6、使用避孕套时发生破裂、滑脱或渗漏等情况,应于次日到药具供应点领取事后紧急避孕药,并及时服用。
科学使用避孕套的16个细节 第3篇
避孕套有不同的规格,应根据阴茎勃起时的大小选择适当型号,如太大会脱落在阴道内,太小则会挤破使精液流入阴道内。
使用前应查看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过期的避孕套已经变质,容易破裂,不宜使用。
避孕套必须保存在阴凉、干燥和不接触酸、碱、油的环境中。如接触上述条件后变得发黏、发脆,即使在保质期内也不应再使用。
小心撕开独立密封的包装袋,避免用剪刀一类的利器。
必须在性交开始前戴上。
套在龟头上前应捏瘪避孕套顶端供贮存精液用的小气囊,以防止气囊中的空气遇热膨胀,促使射精时精液向阴茎根部溢出。
保留安全套前端的空间。
避孕套不宜事先展开,而应在勃起的阴茎头上自龟头部分顺势向下展开。
保证安全套套住整个阴茎。
避孕套只能使用水基润滑剂。凡士林、液体石蜡、搽脸油、食油等均可在短时间内增加避孕套的脆性,加速其破裂。
如在使用中发现避孕套裂孔或滑脱,更换避孕套仍是不安全的,应该立刻停止性交,使用消毒剂洁洗生殖器。
射精后应在阴茎疲软前以手指按住避孕套底部连同阴茎一起抽出。
取下避孕套时不可让精液流出,也不要让避孕套外面的阴道分泌物接触身体。每个避孕套只能使用一次,用过的避孕套应装入塑料袋扔进垃圾筒。
取下避孕套的手指不可能不接触精液和阴道分泌物,因此性行为后不能再用手抚摩女性器官,必须立刻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水洗手。
使用避孕套 第4篇
关键词:避孕套,农村育龄妇女,使用率
避孕套是现有避孕方法中既能有效避孕,又有防病作用的一种避孕方法,已被证实可在性病的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计划生育人员在保证国家免费发放避孕套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正确的咨询服务,科学的对使用者传授避孕套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了解建平县农村育龄妇女避孕套知识掌握及使用情况,开展“十一五”适宜技术在本县农村开展,进行了本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建平县21个乡镇142个村中18~45岁的农村孕龄妇女1991名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采用统一问卷,统一培训,现场入户询问调查。由经过培训的乡村计划生育技术人员为调查员,上门发放由辽宁省计划生育课题组自行设计制订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知道避孕套避孕方法,能否正确使用,是否知道其防病治病的特性。
1.3 统计分析方法
用Epidata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资料录入采用双录入法。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婚姻状况的避孕套知晓及相关知识的关系
调查中,不知道避孕套这种避孕方法的育龄妇女共111名 (5.6%) ,知道的育龄妇女共1880名 (94.4%) ,164名未婚者知道避孕套这种避孕方法,知哓率为60.4%,1827名已婚者知晓率为97.5%。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病知识对妇女使用避孕套的影响,调查育龄妇女中,知道避孕套可防性病传播的1677名 (84.2%) ,不知道的314名 (15.8%) ,不知道者中未婚108名 (65.9%) ,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是否使用过避孕套
本县使用避孕套的育龄妇女中,未用过避孕套者1050名占 (52.7%) ,过去用现在不用避孕套者707名 (35.5%) ,曾经中断使用过避孕套者56名 (2.8%) 一直使用避孕套者178名 (8.9%) ,避孕套使用率较低,见表2。
3 讨论
避孕套既可有效避孕,又可在性病、艾滋病预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育龄妇女文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对避孕套的认识程度不同,避孕套在我国的使用情况较差,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调查,农村育龄妇女曾经使用避孕套的比例为17.7%[1]。2004年我国统计的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构成中,避孕套只占5.7%[2]。近年来,我国在避孕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十一五”农村计划生育适宜技术推广,提高避孕套在农村育龄妇女中的使用提供基础资料,避孕套具有避孕和防病的双重功效,合理并正确使用避孕套是目前预防HIV/AIDS和其他性传播疾病唯一的有效策略。
本次调查显示,避孕套的使用率非常低,其有因,一是采用长效避孕方法进行避孕的妇女,使用避孕套的可能性很小,认为没有必要再使用避孕套,避孕知识匮乏和避孕方式是影响农村地区避孕套使用的主要因素。二是认为农村性病发病率低。通过开展“十一五”农村计划生育适宜技术,使避孕套的知晓率提高,使用率明显提高。
本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已婚育龄妇女避孕套的知晓率高,自我保护意识较强,而未婚人群对避孕套的知晓率低,自我保护意识弱,避孕意识淡薄,避孕知识欠缺,由于各乡镇的药具发放主要针对已婚的育龄妇女,而多数未婚人群不好意思主动寻求帮助,未婚人群很难获得需要的服务。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宣传和实施,人们对避孕,生殖健康需求不断增大,向广大育龄群众及时提供高效、安全、优质的避孕工具是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做好避孕套的宣传、供应、发放和服务工作,能有效降低非意愿妊娠,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利用计生网络免费提供避孕套,加强计划生育网络建设是“十一五”农村计划生育适宜技术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楼超华, 彭猛业, 方利文, 等.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生殖与避孕, 2004, 24 (3) :157-162.
使用避孕套 第5篇
【关键词】人工流产;避孕知识及避孕方法;避孕失败的原因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96-02
0.引言
人工流产其实是人们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方法。但是,人工流产对妇女来说,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有着很大的伤害,并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消极的作用。所以,近几年,有关人工流产方面的问题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提高广大群众的的避孕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加强避孕方面的宣传,让大家对人工流产有更深的认识,有着正确的避孕观念,采取正确且科学的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人工流产
1.1人工流产的简述
人工流产是妊娠早期采用人工的方法终止妊娠,人工流产可分为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方法。常用的技术是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钳刮人工流产术和药物流产术。采取人工流产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是因为避孕失败,进行及时补救的一种措施。(2)因为孕妇有某些疾病,不适宜继续妊娠。(3)妊娠早期发现可引起胎儿畸形的一些疾病和理化因素。(4)其他一些特殊的原因。
2.2人工流产的危害
很多人选择人工流产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往往忽略了它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妊娠以后,人体与生殖有关的激素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工流产后,人体内环境由于失去了原来激素的支持而突然改变,极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的紊乱、正负反馈的失调,出现子宫出血、闭经、不排卵等症。有的症状很快就会表现出来,有的症状则很久才能表现出来,有的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后遗症的四种表现形式:(1)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人流时造成的强大的负压吸引,极易使子宫内膜通过输卵管扩散到腹腔,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痛经、不孕等症。(2)容易损伤子宫内膜。反复做人流,吸刮时最容易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组织,在子宫内膜与子宫基底层之间的正常组织被破坏以后,子宫内膜很容易向基底层组织生长,形成子宫肌瘤,导致月经过多、不孕、腹痛等症,严重时得切除子宫。(3)影响再次怀孕。再次怀孕受精卵不易在子宫的正常位置着床生长,造成前置胎盘或植入胎盘。前置胎盘在剖宫产时尚可保留子宫,植入胎盘就没那么幸运了,只有切除子宫才能保住母体的生命,在没有医疗条件保障的情况下,前置胎盘和植入胎盘很容易因产时及产后大出血而导致死亡。(4)是导致妇女早衰。正常的妇女分娩是瓜熟蒂落,是自然现象,机体对此有充分的适应时间和准备。
3.避孕知识
3.1避孕的方法
常见的避孕方法有三种。(1)服用避孕药避孕。根据避孕药的不同可分为口服、注射、皮7埋植剂和外用避孕药。由于药性的特殊性,主要用于女性使用。(2)使用避孕工具进行避孕。避孕工具主要是宫内节育器、避孕套和宫颈帽、阴道隔膜等。最常用的避孕工具就是避孕套,也是男性最不喜欢的一种避孕方式。(3)进行绝孕手术,永久避孕。绝育手术主要是男(女),性输精(卵)管结扎、粘堵、栓堵等手术。
3.2目前的避孕现状
就目前来看,人们的避孕观念不是很强,在很多偏远的地区一般都不采取避孕措施。最普遍的一种避孕方式就是使用避孕套进行避孕。当然这种避孕方式的对象就是男性。很多人工流产来自于青少年这个群体,大多数都是大学生。很多大学生由于对性的渴望和对刺激的追求往往就会忽略避孕,避孕意识不强,导致很多女大学生进行了人流手术。
3.3避孕失败原因的分析
(1)避孕套避孕失败的原因。不是从性生活一开始就戴避孕套,而是快到射精时才带,这样就有可能会失败;在使用避孕套时忘记将乳头小囊里的空气挤掉,如果在性交过程中可能出现避孕套破裂,引起避孕失败;在射精后,没有及时用手指捏紧避孕套将阴茎从阴道抽出,阴茎疲软后,避孕套口的橡皮失去作用,可能会使精液流入阴道;避孕套的型号选择不适用,过大容易滑脱。(2)算错安全期,没有采取避孕措施。其实在安全期避孕是最不安全的避孕方式。 (3)避孕环移位,过期。在很多夫妻中,如果女方上了环就不会再采取避孕措施。但是由于避孕环的过期移位也会导致避孕失败。(4)由于避孕药受潮或过期,导致避孕失败。(4)避孕心切,混服了抗生素,起了消减药效的作用,导致了避孕失败。
4.措施
立足现状,在人工流产案例中未婚人人工流产占了三分之一,所以我们应该扩大性知识教育的覆盖面,尤其是在一些高中和大学,应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给学生普及健康的性知识,提高他们的避孕意识,指导他们使用正确科学的避孕方法,多多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人工流产对身体的危害,提高自身的保护能力。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最好入户宣传,开设各种咨询渠道,不断地完善和改革服务系统。在医疗方面,我们应该不断地引进和改革先进的人流技术,把人流对人体的伤害尽量降到最低。
5.结束语
概言之,我们应该加强性知识和避孕知识的宣传工作,给大家普及正确的性观念,提高大家的避孕意识,。同时鼓励男性加入避孕的行列,可以有效地提高避孕的成功率,把降低人工流产率作为我们的终身目标。降低人生流产率,对大家的生殖健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悦虹,黄丽丽,林俊.人工流产妇女避孕方法失败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2):97-99.
[2] 刘红蕾,龚琳,丁蓉.人工流产现状分析与术后计划生育指导[J].中国医学指南,2010,8(19):117-l18.
[3] 卿荣珍.人工流产妇女紧急避孕药避孕失败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0,2(35):31-32.
使用避孕套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甘肃省康县第一人民医院放置IUD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 已婚;2) 已生育;3) 有正常性生活;4) 年龄21~50岁;5) 放置IUD的时间为6个以上。共选择符合条件的妇女206例。其中20~30岁59例 (28.6%) , 31~40岁有99例 (48.1%) ;41~50岁48例 (23.3%) 。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88例 (42.7%) 。
(n, %)
*与20~30岁比较, P<0.05.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基本情况, 月经情况及孕产情况, 使用IUD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IUD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等4部分共32道单选题。采用匿名方式调查, 现场指导填写并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office2003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 计数资料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使用IUD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带器妇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腰腹疼痛, 白带异常、月经量增多、IUD脱落。且不同年龄段发生率有差异, 30岁以上妇女不良反应明显较30以下妇女多, 且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情况见表1。
2.2 IUD对妇女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状况
通过问卷询问带器妇女心理主观感受及对性生活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各年龄段妇女中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疲倦、性欲减退等。20~30岁妇女中以焦虑、紧张发生率最高;40岁以后的妇女主要问题为疲倦、烦躁等。和20~30岁组相比, 30岁以上妇女在焦虑、抑郁等程度方面有所下降, 具体情况见表2。
(n, %)
*与20~30岁比较, P<0.05.
2.3 育龄妇女使用IUD后对不良反应有关知识的来源情况
调查对象对与IUD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于电视 (67例) 、报纸 (66例) 、网络 (50例) 、向医生咨询 (45例) 。听说过IUD不良反应的有184人, 占89.3%。
3 讨论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IUD的避孕效果是肯定的, 但放置IUD后出现疼痛、出血、月经不规则、分泌物增多较常见, 不同程度影响了IUD使用者的健康, 并影响了避孕方法的可接受性和续用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疼痛、白带异常、月经量增多的发生率分别达到35.9%、19.9%和16.0%, 是IUD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 其中对高30岁以上的妇女影响更大。据研究报道, IUD的不良反与IUD的种类、使用者的自身情况、社会人口学特点以及与服务人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质量等四种相关因素有关[3]。这提示, 医务工作者在给患者介绍IUD时,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努力减少这些副作用的发生:1) 从事计划生育手术的医务人员一定要撑握好技术操作, 不要造成医源性的宫内损伤和节育器的异位;2) 加强多样化的宣传服务, 使众多女性对IUD有个充分的认识, 为放置IUD的女性系统化的随访服务做好详细讲解, 同时卫生部门应使培训教育规范化, 培养有专业知识并能正确指导群众了解放置IUD的适应证, 禁忌症, 注意事项, 以便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3) 同时要不断提高女性对IUD不良反应的认知,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摘要:探讨了使用宫内节育器 (intrauterine device, IUD)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分析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在甘肃省康县第一人民医院放置IUD的女性206名, 包括使用IUD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状况。放置IUD后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腰腹疼痛、白带异常、月经异常、节育器脱落、带器妊娠、慢性炎症感染等;了解IUD不良反应的概率为8%, 对其生活质量带来影响的概率高达46.5%。使用IUD女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对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知晓率低, 对带IUD女性的生活质量影响程度大。
关键词:IUD,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China to upgrade its IUD technology[J].Progress in Reproductive Health Research (SHR) , 2002, 604.
[2]李瑛, 李少丽.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与防治指南[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97-114.
[3]肖劲松, 吴尚存.常用IUD效能及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6, 14 (11) :689-692.
[4]Zhao G, Li M, Zhu P, etal.A preliminary morphometric study on the endometrium from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domethacirr releasing copper intrauterine device[J].Hum Repord, 1997, 12 (7) :1563-1566.
[5]李亮, 李瑛, 杨明明, 等.江苏省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病征处理和宫颈炎相关病理特征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 2005, 9 (2) :143-146.
[6]Kulier R, o'Rrien PA Helmerhorst FM, etal.Copper contairring, framed intra uterine devices for contraception[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7, 17 (4) :CD005347.
使用避孕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我站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326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宫内节育环的种类不同将其分成三组。观察组1共104例, 年龄21~43岁, 平均年龄 (31.45±3.24) 岁;观察组2共119例, 年龄22~42岁, 平均年龄 (30.45±4.63) 岁;观察组3共103例, 年龄24~39岁, 平均年龄 (31.24±3.04) 岁。排除宫内节育器禁忌者, 并且所有研究对象月经均规律, 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均正常。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签署《知情同意书》。三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宫内节育器类型
本次研究主要包括TCu380A、Gyne Fix330以及爱母环三种, 其中Gyne Fix330是由6个高纯度的铜套组成, 其总面积为330 mm2;TCu380A的总铜面积为380 mm2。在放置节育器之前首先应让女性了解宫内节育器的特点, 并根据女性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宫内节育器。
1.3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月经干净后的第3~7天进行, 均由操作熟练的医生完成节育器的放置, 放置成功后应通过超声检查对节育器的位置进行确认, 并填写随访服务卡。均于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复查。随访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避孕效果、带器妊娠率、节育器脱落率及宫内节节育器相关终止率等, 并观察经期、经量以及不规则出血、白带以及腰痛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结局
各组在节育器放置的过程中均未见失败案例, 并且无子宫穿孔及盆腔感染等情况发生。在术后随访观察中, 未见丢失案例, 随访率为100%。
2.2 带器妊娠率比较
随访12个月中:观察组1未见带器妊娠者, 带器妊娠发生率为0%;观察组2出现1例带器妊娠者, 带器妊娠发生率为0.84%;观察组3中发生3例带器妊娠者, 发生率为2.9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各组节育器脱落率以及其他原因取出率比较
观察组1脱落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4 三组副作用对比
在随访过程中, 三组经量增多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期延长和不规则出血以及白带增多发生率在术后第1个月存在显著性 (P<0.05) , 随着时间推移差异不明显 (P>0.05) ;而各组的腰腹疼痛的症状在第1个月和第3个月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随后差异不显著 (P>0.05) 。比较术后副作用发生情况, 观察组1术后经期延长和不规则出血的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 但随着手术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而观察组2术后腰腹疼痛的症状较为明显, 观察组3术后白带增多的现象较多, 并且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好转。见表2。
3 讨论
随着宫内节育器的用于避孕的普及, 各式各样的节育器的出现, 导致临床在进行节育器的选择时面临较大的挑战。有研究者表示, 优质的宫内节育器应具备以下标准:放置后一年内的妊娠率应在2%以下, 由于其他症状取出率应<4%, 脱落率应在4%以下。总之选择合理、安全、有效的宫内节育器才能有效提高避孕效果, 同时副作用也较少[2,3]。
总之, 在上述三种不同的宫内节育器中, Gyne Fix330的避孕效果相对较好, 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和缺陷, 因此临床应根据女性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宫内节育器, 继而提高避孕效果, 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荣增红, 顾红媛, 马占海, 等.3种宫内节育器临床使用12个月避孕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1, 19 (8) :485-488.
[2]孙志明, 李瑛, 姚捷, 等.江苏省部分农村地区宫内节育器使用状况及避孕效果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1, 19 (11) :658-661.
使用避孕药别陷误区 第8篇
育龄女性宜用口服避孕药
据统计,全球约1亿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避孕,其中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使用率可达30%~50%。在我国,口服避孕药使用率非常低,育龄女性使用率不足3%,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避孕药的认识存在误区。
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颈黏液的性状,使宫颈黏液变稠,阻碍精子穿透。也有的避孕药通过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使受精卵不易着床,从而收到避孕的效果。
常规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激素,适用于有固定性伴侣的健康育龄女性常规避孕。口服避孕药避孕效率最高,作用可靠,且不影响性生活质量;停药后不影响生育;长期、规律地服用避孕药,具有降低妇科肿瘤发生率、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痛经、减少盆腔炎等多种益处。
口服避孕药的发展经历了四代产品。第四代避孕药延续了上一代避孕药的优势,含有屈螺酮的口服避孕药副作用更低,兼有减肥的功效,有效提升了使用者的药物耐受性,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现在避孕药物种类多,可供选择余地大,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常用的有妈富隆、敏定偶、优思明(含屈螺酮)、达英-35、特居乐、美欣乐等。
2.复方长效口服避孕药,如避孕Ⅰ号等。
3.探亲避孕药,如53号等。
4.紧急避孕药,如毓婷等。
5.缓释避孕药,主要为皮下埋植剂。
其他药物(具)避孕方法还有安全套、长效避孕针、阴道避孕环、宫内节育器(曼月乐)、微球和微囊避孕针、避孕贴片等。不同的避孕方法,安全性差别很大。相对来说,口服避孕药是很可靠的避孕方法之一,避孕有效性接近100%。
用紧急避孕药一年内别超三次
紧急避孕药用于未避孕性生活,不得已时的补救措施,仅能作为无保护性生活后的补救手段。紧急避孕药避孕效率不高,只能使80%~85%的妇女避免妊娠,药物剂量较常规避孕药大10倍。
现在,一些年轻女性避孕意识不够,或随意做人流,或经常使用紧急避孕药,全然不顾这些做法对身体的伤害。这也是育龄妇女不孕人数增加的原因之一。紧急避孕药只能作为一种补救措施,绝不可作为常规避孕方法,长期使用将会影响身体健康。多次重复服用紧急避孕药,会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如月经紊乱、经期延长或淋漓不净、闭经,更有甚者导致不孕甚至卵巢早衰。因此建议紧急避孕药不可常服,一年内最好不要超过3次。
使用避孕药也有禁忌证
中国人在“是药三分毒”观念的影响下,对避孕药的使用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避孕药会致癌。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小剂量雌激素是安全的,不会致癌。
误区二:避孕药会影响今后生小孩。目前认为停药后即可怀孕,且停药后怀孕对胎儿没有影响。
误区三:避孕药服用后会长胖。新型口服避孕药含屈螺酮,不但不会增加体重,还可以有效控制体重。有些避孕药还有抗雄激素作用,使皮肤更光洁,毛发更健康;调整月经周期,减少经量。因此,对于有避孕要求、无禁忌证的女性均可服用。
使用避孕套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