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随笔 我的大学情结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随笔 我的大学情结(精选8篇)

随笔 我的大学情结 第1篇

随笔 我的大学情结

一直以来,在我心里总被一种遗憾所萦绕,让我有些许的苦涩感。对于大学,我以前并没有什么独钟的情愫,在高中退学时我也并没有什么丝毫的犹豫感和后悔感。相反,它却使我得到了一种解脱,让我无比轻松,而我也相信我的将来不一定要用上大学来成就。

直到现在,一年多以来,每每想起没能去考大学,深有后悔晚矣之感。也许那时的我太过天真,过于冲动,以致做出遗憾终生的决定。想想昔日的同学伙伴们都一个个考上了不同的大学,在学习着不同的专业,尽管名牌的不多,但是已让我羡慕不已。也许将来我们会有无法衡量的差距,没能上大学始终是我的一块心病,而有时也会认为我的人生因为它会变得残缺不全。

现在,只要是看到还是听到有关“大学”的这两个字眼,我都会无比的难受,无比的向往。在我的眼里“大学的殿堂”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神秘,让我遥不可及。而在我这个年龄的男孩儿还是女孩,有很多正在大学的校园里尽情享受着充实精彩的多姿生活。

尽管现在的我也不肯放松,用尽可能多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我还是以为不会有太大的进步。

为了一个体面的文凭,我选择了自考,当我一门考试成功时,我也体会到了从没过的成就感与无比的兴奋之情。

自考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有时也会感觉它能让我的遗憾有所消减。但心底里,还是感觉在自欺欺人,它真的能成就我的未来吗,它让我有着美好的憧憬,也有着不安的怀疑。

如果说自考仅仅为了一纸文凭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我需要的是有更多的知识,我选择了中文就要在这方面有所长进,有所发展。我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一名作家,但我却不知道它离我久竟有多远,也许永远都实现不了的。

人活在世,终究还是要有梦想的,不管能不能实现,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它才能催人向上。

.COM社区 汉语言版网友・孤灯人

随笔 我的大学情结 第2篇

还记得一句“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写出草尽兵老,塞月孤明的淒绝哀婉之景;而“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将千古离愁之恨兀现,令人怅然长叹,低回久之;也有“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的怨言,却不知为何偏要将那心里事说与月听?想起朋友时,便来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当“美人和泪辞”,恰是“残月出门时”,难道这也是巧合?就连那亡国之君的满腹哀痛,也因月明而不堪回首,只能无言上西楼,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语便十分不凡,落笔时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让人终生难忘,因此成为千古名句。从古至今,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小时候我在乡间玩耍,总盼着过节。特别是过中秋,更是热闹一番。尽管那时候生活水平低水平,每逢佳节定然热烈庆祝。老百姓只有过节时家里才有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如今中秋更有意境了,就是从餐桌上则会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茱,人民生活的水平蒸蒸日上,巨变处处带给了人们的惊喜。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月饼馅,是特别的,有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等。芝麻口味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巧克力的,年轻人情有独钟。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

月亮给我们传递的信息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圣洁的,同时又是变化的。它以自己的时圆时缺,反衬出人间的阴晴冷暖;躲在云后时隐时现,演绎出世上的风云变幻。人间有多少喜怒哀乐,它就有多少酸甜苦辣;世上有多少悲欢离合,它就有多少低吟浅唱。很多时候,你会感到月亮是通人性的,你尽可向它倾诉衷肠。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文人骚客在花前月下写出千古名句?明朝的唐寅(唐伯虎)曾经写过一首《花月呤》:“有花无月恨茫然,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待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虽然艺术手法新颖独特但依然无法与“明月几时有”相比。明朝曾经流传甚广的《中秋月》(忆秦娥):“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月是无私公平的,一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我记起汶川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传情。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

我的古典情结 第3篇

古巷、院廊、小轩窗、北风急、西风烈、铁马冰河、陌上桑田这一切, 都只能是在古典书籍, 在我的梦里, 在我的心里, 有多少次, 我曾试着接近他们, 尝试着往返那里?

一直以来, 不知为什么, 有一种深深的古典情结经久不衰地盘旋在我的脑海, 耳际边仿佛一直萦绕着古老经典的《霓裳羽衣曲》、《高山流水》、《汉宫秋月》忘却都市的嘈杂与彷徨, 置身于幽深的古巷, 撷一曲前世的情韵, 疗我心头的创伤。

说不清为什么, 总是喜欢在古典文学的字里行间流连, 无论诗词歌赋、小说、戏本、散曲、杂文, 抓住什么看什么, 我沉湎于唐诗宋词里, 感觉古人的悲喜离合, 月亮的阴晴圆缺, 那些绝美的文字仿佛于我有一股神奇的魔力, 吸引着我在其间沉醉、徜徉。

涓涓文字如细水长流, 一片怅然燃心头, 古典里的每个文字都透露着前人的忧郁, 今人的思索。

对古典, 我总有一种说不清, 道不明的情结。

连带着, 我对古装戏剧、电影、电视连续剧也莫名的喜爱。手握小小的电视遥控器, 一下一下, 总是停留不下我的眼光。突然, 古装的典雅一入眼, 刹那间, 就引发了我的关注, 寻觅到了我的栖息地, 我的眼睛最终要在这里停留了呵。

我总在寻找, 寻找一种古典中的人生。在歌房里K歌, 于现代气息里, 我竟也寻找到了我的古典。我看到了屠洪纲的《霸王别姬》, 倾听他的歌声、他演绎出的古典意境:我, 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 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 四方云动。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人世间有百媚千抹红,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 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这, 就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古典意味。我倾倒于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襟怀, 渴望“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的境界, 古典的王侯将相, 才子佳人总是一幕幕地交相辉映, 在我眼前交叠重影。

风自南来, 掀开多少页古典主义, 猎猎的西风从未吹冷, 这一腔亘古至今从未冷却的热血, 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啊, 你正在试图吹动湖面的第几圈涟漪?将士扬鞭策马驶向天边时飞起的黄沙漫漫, 阳关前的一杯美酒, 灞桥边的一条柔柳所有的一切, 人事已非, 风物仍故, 惹多少古典主义者伤怀, 看痴情如我者, 意乱情迷, 陷入不尽的怅然, 令今人讶异不解。

一袭白裳, 曳曳而行。行走在生命的两旁, 肩负呵护生命重任, 却喜欢手执团扇, 衣袂飘飘, 翩然若仙的女子。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幽幽古道, 绵绵故情, 我沉醉在其中, 依然, 不能自已。

人, 在世事的纷扰嘈杂中, 是该给自己辟一片清幽之地, 留一片古典的天空。一个人, 坐在那里, 品一杯香茗, 拿一本古典, 静静地歇息, 静静地回味, 静静地思索。

那里就是我的古典乐园, 从未远离。

那里存有我的古典情结, 从未忘记。

《当代护士》网站成功开通!http://www.ddhszz.com

我的武术情结(随笔) 第4篇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上小学的时候,因学习成绩优异,加上我生性乖僻、孤傲,我常被那帮“疯小子们”嫉妒、欺负。放学路上,我经常被他们劫持,那帮家伙频频对我发难。带着伤回家于我而言乃家常便饭。

我从小个头不高,瘦弱。父亲看我体弱多病,便为我找了一位武术老师,教我习武,以强身健体。

从最初的弓步、仆步、马步到踢腿、压腿、劈腿、鲤鱼打挺、腾空飞脚、旋风脚、虎跳、里合、外摆莲等基本功训练,再到几种武术套路的系统练习,后来我又打沙袋……

再遇见“围攻”,我沉着应战,轻而易举地把那几个家伙一一放倒在地。从此我在学校里一下子成了无人敢惹的主儿。当然我从未欺负过弱小。

父亲曾不止一次地告诫我练武要有恒心和毅力、“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等等。

那时的我可谓闻鸡起舞、风雨无阻。

接下来,一部《少林寺》在全国掀起了武术狂潮,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谈论武林高手,几乎所有的小青年都要去少林寺学功夫……那是个文化依旧匮乏的年代,从英雄形象的诞生到街谈巷议,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正如80年代中后期朦胧诗的蓬勃兴起,鼓舞并振奋着那个年代人们所有的视听,汹涌着他们的热血与神经。

而我依旧默默地习武,依旧一招一式地默默坚持了下来。当然,随着日后功课的繁重与眼睛的近视,我渐渐淡化了武术的练习。但习武的经历也带给了我受益终生的品质,比如正直、正义,比如坚韧不拔、永不言弃,比如铁骨铮铮、自强不息……

当然,我也像其他年轻人一样,悄悄地在心中确立了自己的“偶像”,比如李连杰,比如李小龙。并非模仿他们的利落身手或潇洒举止,而是他们的银幕形象将我从概念化的“英雄泥淖”中拉上岸来,为我提供了某种思想、性格的理想参照及书写理念的典范色彩。

我不紧不慢地爱上了诗歌。从此,诗歌与武术,成了我活着的两件至宝、秘籍。

80年代,武术与诗歌两股热潮的兴起,带给了人们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激情过后是理性。如今,武林高手们渐渐退回到了深山老林;而诗歌却随着现代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网络,或深或浅地影响并干预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某种必要的精神前提和可能的生活前景。

我想,或许是武术更多地为我呈现了那个年代的某种诗意生活和那些杂草一样参差不齐的记忆,使我在后来的岁月中,坚持啃下一块块硬邦邦的生活,并在心中确立起某种与诗歌有关的侠义情结。

关于情结的文章随笔:旧物情结 第5篇

我听得出来,他的潜台词是,你还是一个“职业女性”,咋就这么不讲究?

我笑了,那种感觉我早已体会过了。突然雨住了,我拎着这把伞,看我的人不少,目光都显得很奇怪。黑色,不能折叠,而且很大很大,伞柄手握的地方已经褪了色,成了斑斑驳驳的暗灰色。

可我,就是不忍心将它束之高阁或丢弃。

当初买这把伞,就是看中它大它结实,可以将我们母子二人完全遮住。而今,那个抱着我的双腿哭泣的小男孩已经一米七五高出了我一头。也不再我只给一个手指头就仰脸看着我傻笑,而后屁颠屁颠任由我带着他四处走动了。而今,和我一起出门,他就显得有点难为情。他更愿意和一群哥们瞎逛。

带着这把伞,就如同和他在一起。对我,也算些许的慰藉吧。恍惚间,往事清晰如昨

风中雨里,我从幼儿园接他回家。让他打好伞,别淋湿了自己。很小很小的他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拼命将伞往前打,倾斜着高高举着。他想给我打,他不愿意妈妈被雨淋着。他太小太小了,伞虽然高举着,可伞前面的雨水正好淋到我的后背上,伞后面的雨水刚好淋在他后背上。是有一把伞,可我们母子常常都成了落汤鸡。

每每想起这类事情,我就觉得心里好温暖好温暖。

我依旧习惯用那把很豪放的大黑伞,尽管家里放着几把漂亮的折叠伞。我舍弃不了的,是伞下那些和儿子一起度过的日子,即使曾经的磨难,也不忍遗忘!

那辆笨重的加重飞鸽自行车,漆掉得差不多了。六十多岁的婆婆一说出门就推它。事实上,多是推,很少骑。原因很简单:车子年代久了,又是横梁加重的,婆婆自己也已不是年轻时的身手与利索了。在我看来,那车子就是婆婆出门的负担。

可在婆婆眼里,它是什么呢?

婆婆说以前每次出门,都是公公骑着这辆车子带着她。她最早时还不会往后座上跳,公公就用脚撑在地上,等她坐稳了,自己再骑。在婆婆的讲述中,我走进了他们的过去。

公公在麦场教胆小的婆婆骑车子。公公边扶着自行车边陪婆婆说着话。婆婆一扭头,发现公公并没有扶车子,一惊,摔倒了。她先是嗔怒,继而心疼车子摔了,公公只是呵呵地笑着。

婆婆说公公劲很大,不太陡的坡就不让她下来,腰一弯,猛蹬一阵子,就上去了

我明白了,为什么给婆婆换的斜梁轻便小自行车她一直不喜欢骑。婆婆不是喜欢推着笨重的老式自行车走路,她只是用那种形式来怀念和公公一起走过的岁月。或许,她一摸那辆自行车,已经逝去的公公就会浮现在眼前!

婆婆不能割舍的,是公公对自己的照顾,还是曾经的岁月?

旧物里包裹的是,是曾经岁月里的温情,或爱意。

作者:张亚凌

上海情结生活随笔 第6篇

没来由地喜欢上海,从很久以前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一直延续到今天,总是那么痴情地喜欢上海,也许这就是上海的魅力。

九十年代初期时,第一次去上海,就被它商业繁华所吸引,到处都是欣欣然一片,走在大街上随时可以感到开放的上海洋溢着一股活力,令人着迷。

第一次去上海是因为玩,耳中听到那些软软的沪语,如唱歌般在你耳边拂过,虽然听不懂,但是感觉很舒服,再看那些上海的女子,穿着得体洋气的衣服从身边穿行,随风吹来还有一股清香,那是洗发水的香味吧,那傲然的眼神带着无比的优越。那时的我很年轻,竟然有些羡慕上海的女人。

那第一次与上海的亲密接触,让我对上海有了许多的梦想,想离开我的城市去那儿发展,那年少轻狂的我,有着丰富的想像力与浑身的冲动力,想放弃刚分配的教师这一光荣的职责,去寻求我的上海梦。可惜家人不允许,母亲用眼泪阻止了我前行的步伐,我的上海梦夭折在母亲的泪水中,终究我还是个孝顺的女儿。

很喜欢张爱玲笔下的.旧上海,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记述了张爱玲刚到上海时的情景:到上海,坐在马车上,我是非常侉气而快乐的,粉红底子的洋纱衫裤上飞着蓝蝴蝶。我们住着很小的石库门房子,红油板壁。对于我,那也是一种紧张朱红的快乐。莫名的喜欢这样的文字,喜欢上海的石库门,那是后来我真的在哪儿住了些日子,并且体会到了那种朱红的快乐。

前些日子看王安忆的《长恨歌》,看得有点着迷,她把上海的弄堂写得亲切自然,却充满了壮观,如果你没有亲临过上海的弄堂,看过她的描述。你都会想去看一看,触摸一下那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上海的弄堂。虽然岁月的流动,上海的弄堂已变去了很多,但沧桑却是留在骨子里的,虽然现代的文明给它抹上了时代的烙印,但是如果你走进去,还是会感动的,这感动不是云水激荡的,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这是有烟火人气的感动。

喜欢上海还有一条理由,就是上海让我拥有了一份爱,在那个深秋的上海的黄昏里,我邂逅了我现在的先生,没当成上海的女人,嫁过上海人也算是圆了梦吧,典型的精神胜利法。

这一嫁却让我了解了上海的男人,常听说上海的男人小家气。其实不然,上海男人细心体贴,做什么事都会有条有理,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懂得如何讨女人的喜欢,可以说是个浪漫的绅士。

在网上认识的老哥是上海人,在她夫人生日时,老哥很有意思地送了夫人一半粉玫瑰、一半红玫瑰。当时我很纳闷,听了老哥的解释后,不禁为上海男人的细心与深情折服。

上海的女人虽然作,但是作的可爱、有分寸,你想撒一个娇总比粗着嗓子唠叨,更让男人容易接受吧,那个男子不喜欢千娇百媚的女人,又有那个男人喜欢一到家看到不事修饰、粗着嗓子专挑男人毛病的女子。在这点上上海女人可就精明多了。

饺子情结优美随笔 第7篇

午间,与同事吃饭的时候,m姐忽然说想吃饺子了,水饺,一同事亦起声符合着。而我却只是在一边沉默着,一颗心仿佛泛起了许多涟漪似的,又倏忽的都随着沉默而沉默着

那当真应该是好漫长的时光了,漫长的连记忆都模糊的破败不堪了。

那一年的自己才二十出头的样子,应该说是正直青春年少,而同样是在那一年,老父亲却已然是摇摇晃晃,风中之烛的残年了。可惜自己尽管也是有工作的人了,还是一如既往的懒散着,只想着瞎玩瞎闹着,一副不学无术,玩世不恭的欠扁样。

蓦的写到此,不觉想起前几日的事情了:与一曾经所在单位的小c喝酒闲聊,说起都相互认识的小t,半月前因老父亲突然病逝而回去奔丧了,想想,这即使在意料之中,倒也有些突兀的感觉。虽然说人总归要有那么一天的,而之前也是经历过的,平时提起也只是一声唏嘘罢了,但事到临头,又有谁能够真正的会一笑淡然呢?

而若说起此生对我触动最大的悲哀,第一个便是大姨,记得那时应该是中秋前后,因为有葡萄月饼的缘故,大姨在历尽了病魔的洗礼后,终于还是走了。当时因自己还小,那种所谓的悲哀也说不上怎样,更无从谈起什么生死如何的感慨了,唯有在幼小的心头留下了一道浅浅的印痕。第二个便是我最亲爱的姥姥了,她可以说在那时是自认为最疼爱我的`人了,所以在出殡的那天早上,我义无反顾且无比悲痛的为逝去的姥姥扛起了灵幡,一路泪涟涟的迎着晨风直到殡仪馆。第三个便是老父亲的去世了,那几乎是突然的,是使人有些猝不及防的打击,遽然的病倒,遽然的只住院半月有余就撒手人寰,离开了我和含辛茹苦的母亲。

有时候有些事是我不愿承认的,可一旦蓦的忆起,又是那么真实真切的恍在眼前。我真的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无论是忏悔的言语,还是无泪的遗憾,也只是自己安慰自己的把戏。

就在父亲去世的头两月,我还不管不顾的拿着家里的钱跑到外地吃喝玩乐着,然后秋去冬来,一生操劳的老父亲在临危之际却只是想着口饺子吃

而从那以后,每每的过年,只要一看到那热气腾腾的饺子,我的内心便有着说不尽的悔恨和悲戚。

我的邮票情结 第8篇

后来, 我在父亲的书桌里看到了更多的邮票。父亲和朋友通过书信来往, 那信封上形状各异的邮票, 图案美观, 特别耐看, 有的邮票还印有卡通人物或历史典故, 真让我有点爱不释手。我央求父亲把那些邮票送给我。得到允许后, 我便很小心地裁剪, 生怕弄坏边角, 一段时间后, 笔记本里小小的空间居然满足不了我日渐膨胀的集邮之心。

真正开始收集邮票还是从中学起。除了认真学习功课以外, 我做得最勤的事就是往返于学校的收发室了。每每看到寄来的信封上有心仪的漂亮邮票, 我主动向管理员大爷要求做投递员, 亲自把信件送上, 然后恳请信件主人能够把邮票剪下送给我。得到主人的许可后, 我会把剪下的邮票泡在温水中, 待邮票脱落后, 晾干夹在邮册里。久而久之, 人人都知道我是个小邮迷, 所以只要有漂亮邮票, 他们都会很大方地送我。让我在收集邮票的同时, 也感受到一份真诚。

工作之后, 我更加倾心于集邮了。开始关注邮票的分类、集邮的意义, 同时订阅报刊杂志, 了解如何收集、鉴赏邮票, 并学会了认真保管邮票。有时候, 我会为了一张邮票跑上几个邮局购买, 同样也会为了一张喜欢的邮票不惜请人吃饭, 花钱购买。有一年除夕, 得知邮电局发行生肖邮票, 我早早赶到几里外的邮电局门市。可一问营业员, 邮票还没有派发下来, 我只得又继续等了半天, 连饭都没顾得上吃, 终于在下午买到了心怡的邮票, 尽管回去后被老婆不断数落, 可我对邮票的热情犹如那过年的气氛, 热情而又浓厚。如今, 通过多年的努力, 我也收集到了数百枚珍贵邮票及三本中国邮票年册。

随笔 我的大学情结

随笔 我的大学情结(精选8篇)随笔 我的大学情结 第1篇随笔 我的大学情结一直以来,在我心里总被一种遗憾所萦绕,让我有些许的苦涩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