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精选14篇)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第1篇

初一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下列器官中,不属于组成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 )

①口腔②鼻③咽④喉

⑤气管⑥支气管⑦肺

A、②③B、③④C、⑤⑥D、①⑦

2、人体呼吸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 )

A、喉和咽B、鼻腔和口腔C、呼吸道和肺D、支气管和气管

3、据报道,75岁的张大爷因患鼻窦炎鼻子不通气,头痛欲裂。6年来,他每天鼻塞,只能靠嘴呼吸。下列关于呼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

B、鼻腔与口腔都与咽相通

C、鼻腔能够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D、口腔能够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4、对吸入的空气起预热作用的是( )

A、黏液B、鼻毛

C、鼻腔黏膜上的毛细血管D、咽

5、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

A、口腔B、咽C、喉D、食道

6、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

A、有骨或软骨做支架B、肌肉较松弛

C、气管比较硬D、周围有肌肉牵拉

7、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黏膜的纤毛摆动的作用是( )

A、过滤空气B、温暖冷空气

C、将细菌和尘粒推向咽部D、协助吸气和吞咽动作

8、人体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 )

①鼻毛②声带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的有纤毛的黏膜

④鼻腔黏膜⑤会厌软骨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

9、一般来说,鼻涕和痰液的主要成分是( )

A、唾液腺和气管的分泌物B、肺泡的代谢废物和气管的分泌物

C、唾液腺和鼻腔黏膜的分泌物D、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和它吸附的`尘粒细菌

10、人体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

①温暖②湿润③干燥④清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吃饭时随意谈笑,食物可能误入气管,原因是( )

A、会厌软骨盖住了食道入口B、会厌软骨未盖住喉的入口

C、两条声带之间有裂隙D、软腭未盖住喉的入口

12、人体发声的部位是( )

A、口腔B、鼻腔C、舌D、喉

13、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清新的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 )

①鼻腔 ②支气管 ③喉 ④咽 ⑤气管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③⑤②

C、①③②⑤④D、①⑤③②④

14、人在患重感冒时,早上醒来会感到嗓子发干。这说明( )

A、鼻腔有清洁空气的作用B、口腔被感冒病毒感染发炎了

C、口腔没有湿润空气的作用D、空气中的水分被口腔吸收了

15、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北欧人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大一些,这有利于对空气进行怎样的处理( )

A、保证气体顺畅通过B、温暖、湿润、清洁空气

C、利于气体交换D、利于气体扩散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第2篇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2分=40分)1.在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D)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2.昆明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C)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导管 D.筛管

3.秋末树木落叶后,会发现植物吸收水分的速度大大减弱,这主要是因为(C)A.由叶吸收 B.呼吸作用减弱

C.蒸腾作用减弱 D.土壤含水量降低

4.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B.植物的气孔很小,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无机盐的运输 D.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生物圈的影响不大

5.将见光并染色的叶片部位做徒手横切临时装片观察,会看到叶片中变成蓝色的部位是细胞中的(A)A.叶绿体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6.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了(B)A.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并释放氧 B.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有淀粉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D.光合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7.把银边天竺葵(其叶片的边缘部分是白色的,细胞内不含有叶绿素)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剪下一片叶,脱去叶绿素后,滴上碘液。能看到的现象是叶片中间部分变蓝色,边缘部分不变蓝色。该实验说明(C)A.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光

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D.叶绿素遇到碘液会变蓝色

8.李明同学于6月中旬晴朗的一天作了如下的探究:从上午8点开始,在同一植株的相同位置上,每隔5小时摘取一片形状相似、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待摘取了4片(依次为甲、乙、丙、丁)后,同时进行脱色处理再加碘液,颜色是最蓝的是(C)A.甲叶 B.乙叶 C.丙叶 D.丁叶

9.家庭中养鱼可以增加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养鱼时,人们喜欢在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A)A.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B.能美化环境 C.清洁鱼缸里的水 D.起到杀菌作用

10.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实质的叙述,错误的是(D)A.吸收二氧化碳 B.合成有机物 C.产生氧气 D.释放能量

11.(2015·淄博)农业生产中,人们采取的相关措施与其解释不一致的是(B)A.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幼苗的蒸腾作用 C.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D.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12.在甘蔗的茎秆中储藏着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C)A.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B.由甘蔗茎内细胞制造的 C.由甘蔗的绿叶制造的 D.由甘蔗的果实制造的

13.(2015·宿州)人们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其主要原因是(C)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14.地球上的生物生生不息,必须不断地分解有机物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要验证黄豆种子呼吸作用产生CO2,必要的实验条件是(C)A.将种子淹没在水中 B.在黑暗处进行实验 C.保持种子的生命力 D.严格控制无氧条件

15.(2015·资阳)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B)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6.如图所示装置可以用来验证(D)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B.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呼吸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D.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17.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C)A.萝卜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 C.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 D.萝卜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 18.家庭养花时,一般用盆底有洞的瓦盆,不宜用瓷盆,其原因是(D)A.利于根吸收水分 B.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利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D.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19.对一株长势健康的新鲜菠菜叶进行如下处理:将其中的几片叶的正反两面涂满具有密封作用的凡士林,放置在阳光下。你认为下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D)A.会减少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 B.会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 C.会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 D.会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

20.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的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是(D)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以上三项都是

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0分)右图是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1、3属于植物的_保护_组织。

(2)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主要由图中_2_(填图中序号)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该生理过程所需的原料CO2主要通过图中的_5_(填图中序号)进入叶片。

(3)北方地区早春播种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_适宜的温度_。

(4)在农业生产上,既要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又要避免叶片互相遮挡,影响光合作用,因此栽培作物时应该_合理密植_。

22.(10分)如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B处变成什么颜色?_黄白色_。

(2)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淀粉_。叶片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_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_。

(3)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光照_得出的结论是_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_。

23.(10分)(2015·荆门)某班同学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进行如下研究,据题意回答问题:

(1)小宁同学用图一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各插一支温度计,密封三四个小时后,观察结果:甲中温度比乙中温度高,由此得出实验结论是:_种子萌发放出了能量_。能正确反应图一甲中保温瓶中种子的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是图三中_C_(填序号)。(2)小静同学用图二装置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将四组相同装置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环境中,记录不同温度环境下每分钟产生气泡个数(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氧气的释放量越多气泡数目越多),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_环境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_,实验变量是_环境温度_。为了保证该实验科学性,除了多次重复实验,还要注意实验中只许一个变量,其他的条件要相同,如_光照条件_等都要相同(写一个即可)。

24.(10分)某同学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

(1)玉米中富含淀粉、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玉米种子的_胚乳_中。

(2)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将装置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证明玉米幼苗的呼吸作用产生了_二氧化碳_。

(3)若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要探究的问题是_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_。要验证这一问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_清水(蒸馏水)_。

(4)若要探究玉米幼苗的蒸腾作用,该装置需改变的是_移走小烧杯_。

25.(10分)(2015·宜宾)油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下面的甲图是油菜植株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各器官;乙图中的曲线表示甲图中③在晴朗的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情况。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图中①表示的器官是_根_,主要功能是_吸收水和无机盐_;④是植物体的_果实_,它是由⑤的结构中的_子房_发育而成的。

(2)油菜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主要有适宜的_温度_,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_空气_,甲图中的②和③是由种子结构中的_胚芽_进一步发育成的。

(3)比较乙图中的曲线a、b,发现曲线a表示的生理活动在白天进行,而在夜晚几乎停止,这种生理活动的产物是_有机物和氧气_,曲线b表示的生理活动全天都在进行,曲线b表示的是细胞的_呼吸_作用,这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是_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_。

26.(10分)图一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表示图一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_二氧化碳_的形式进行循环。(2)图一中②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光合作用_和_呼吸作用_。(3)图二中C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乙_。

(4)图一所示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成分不可缺少的是_甲和乙_。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第3篇

“CIP”是Clean In Place的缩写, 即指就地清洗。CIP清洗系统广泛把应用于饮料、乳品、果汁、酒类、制药行业等对卫生级别要求较严格的生产设备的清洗、净化, 包括容器罐体、管道、泵、过滤器等。整个生产线在无需人工拆卸或打开的前提下, 在一个预定时间内, 将一定温度的清洁液通过密闭的管道对设备内表面进行喷淋循环而达到清洗的目的。CIP清洗又称清洗定位或定位清洗, 是指不用拆开或移动装置, 采用高温、高浓度的清洗液, 对设备装置加以强力作用, 把被清洗设备内表面洗净的方法。

1 CIP清洗单元的组成

1.1 高压清洗泵

高压清洗泵是整个CIP清洗单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压清洗泵的主要组成有高压水管、进水口、清洗剂吸嘴、电源线、温控开关、电源开关、高压泵总成、电机等。在实际应用中, 通过高压清洗泵产生的水射流对设备内壁冲刷、楔劈、剪切、磨削等复合破碎作用, 可迅速将结垢物打碎脱落。水射流对被清洗设备的材质、特性、形状等都没有特殊要求, 所以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如今的医药生产中, 更多地采用柱塞式高压清洗泵。

1.2 清洗喷淋球

清洗喷淋球安装在被清洗容器内, 在清洗阶段, 根据工艺要求, 清洗液从喷头的喷孔喷出, 对容器进行冲洗。清洗球按形式分为以下几种:厚壁标准清洗球、旋转清洗球、涡旋式清洗球和激烈喷射式清洗球。厚壁标准清洗球具有低耗能、低维护、低流速的特点, 但是清洗时间较长;旋转清洗球通常有2~4个喷嘴, 通过对喷嘴位置的合理布置, 在清洗过程产生反作用力带动清洗器旋转, 其清洗压力可达3~5 bar, 是发酵罐直径大于4.5 m的理想清洗器, 其缺点是旋转失灵就会导致清洗失效;涡旋式清洗球代表目前清洗技术的最高水平, 其不需要喷射器就可以直接进行喷射清洗;激烈喷射式清洗球则用于清洗顽固的污垢, 因为它内部的涡轮驱动系统, 使其可以提供更高的流速和压力, 达到强力清洗的目的。

1.3 电气控制柜

电气控制柜是CIP清洗系统的核心。电气控制柜主要由触摸屏和PLC、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变送器等元器件组成, 实现对清洗过程中温度、电导率、时间等的监测及控制目的。目前的控制系统主要由西门子S7-300型PLC作为主机进行精确控制, 实现符合用户需求的自动化操作。在如今的药品生产中, 使用到的电气柜都是安全性能高并且便于操作, 在清洗设备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 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

2 CIP清洗单元在发酵罐中的应用及分析

目前,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使用的发酵罐系统主要来自于荷兰APPLIKON公司、上海日泰公司、上海森松公司和成都英德公司等。以荷兰APPLIKON公司发酵系统为例, 它的每套发酵罐系统中, 都配备有CIP清洗单元。

在APPLIKON公司生产的几代产品中, CIP清洗单元也在随着设备的改进在不断改进, 其中以喷淋球的改进最为明显。APPLIKON公司选用的是激烈喷射式的清洗球, 使用改进后的高压喷淋球, 无需拆卸, 并且可以与罐体一同高压灭菌, 简化了操作过程。

如今CIP清洗单元在食品加工和医药生产中的应用已基本普及, 替代了老式的人工清洗方式。CIP清洗单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节约了成本。现对CIP清洗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做如下阐述。

2.1 CIP清洗程序的设定

以APPLIKON公司生产的CIP清洗单元为例, 清洗步骤如图1所示:

在进行CIP清洗前, 首先需要对清洗参数进行设定,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清洗步骤、时间长短等进行设定, 然后开始清洗程序。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各科室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会用到不同的清洗工艺, 有时清洗过程只用到WFI (注射用水) 对发酵罐罐体进行清洗, 且WFI的温度要求一般是在80℃左右。清洗过程的主要环节是将WFI由高压清洗泵打压至3 bar再经高压喷淋球的旋转对整个罐体进行全方位清洗。APPLIKON公司CIP清洗系统对设备清洗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对整个罐体内壁的残留污垢进行冲洗;二是对与发酵罐罐体相连接的管路、取样阀、进气孔等进行全面清洗, 保证不留死角。

2.2 酸碱洗涤剂

发酵罐根据培养制品的不同有时会用到酸、碱洗涤剂。酸碱洗涤剂中的酸是指1%~2%硝酸溶液, 碱指1%~3%氢氧化钠在65℃~80℃使用。酸、碱洗涤剂的优点是能将微生物全部杀死、去除有机物效果较好;缺点是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水洗性差。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会残留很多蛋白, 由于碱性洗涤剂对蛋白的清洗效果较好, 所以在进行CIP清洗时通常会用到加碱洗, 然后用注射用水或纯化水进行多次清洗, 保证没有残留。

2.3 CIP清洗效果的影响因素

(1) 清洗剂组分的化学作用力:提高清洗剂浓度, 化学能增加。

(2) 冲刷强度:又称机械作用力, 由两方面组成:一是清洗剂喷射力对污染物的机械撞击力;二是由清洗剂流量、流速、清洗表面积、黏度等因素构成的雷诺数决定。其中雷诺数 (Re) 是流体力学中表征粘性影响的相似准则数, 雷诺数越大意味着金属表面越粗糙, 污垢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力越强, 越难清洗。

(3) 清洗温度:提高清洗温度, 其热力作用增加, 将会促进污染物表面的物理结合力下降;提高污染物与清洗剂的化学反应速度;提高清洗剂对污染物的溶解度。洗液温度通常每提高10℃, 化学反应速度会提高1.5~2.0倍, 清洗速度也会提高, 清洗效果好。一般洗液温度要求不低于60℃。

2.4 清洗效果的评定标准

作为药品行业理想的CIP清洗, 清洗效果须达到如下标准: (1) 清新、无异杂味, 对于特殊的处理过程或特殊阶段容有轻微气味, 但不影响制品的最终安全和自身品质; (2) 清洗表面光滑、无积水、无膜、无污垢或其他; (3) 清洗完成后, 电导率能达到1μs/cm以下。在实际使用中, 可以根据需要在HMI (人机界面) 中设定参数, 当电导率符合设定标准后清洗会自动结束。

3 结束语

如今, 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 CIP清洗单元的功能也越来越全面, 系统运行更加稳定。用户在清洗过程中可以更加自主地根据需要设定清洗内容, 并通过完善的检测系统及时反馈清洗过程中p H、温度、电导率等数据的变化, 以保证设备达到安全高效的清洗目的。

参考文献

[1]于颖, 等.在线清洗 (CIP) 新技术及设备[J].机电信息, 2010 (05) .

[2]田耀华.浅析制药装备的若干难题[J].机电信息, 2007, 155 (17) :14-20.

[3]田耀华.清洗要求及对罐体CIP喷嘴设置的探头[J].机电信息, 2011 (35) .

生物试题中的“减法” 第4篇

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细胞中的能量货币——ATP等考点时,常常会考查不同条件下ATP的产生场所,同学们极易出错。解答时,一是整体把握——ATP的产生场所:细胞质基质(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原核生物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线粒体(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和叶绿体(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二是根据条件减去不合要求的,如考查生物为原核生物应去掉线线粒和叶绿体,真核生物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及含叶绿体但在黑暗时应去掉叶绿体,真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应去掉线粒体(特殊:蛔虫是真核生物但没有线粒体),考查产生ATP的细胞器则应去掉细胞质基质。

例1 某研究小组用无色玻璃瓶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h测定瓶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3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是 。

[O][a][b][c] [相对值][时间][室内CO2浓度][CO2吸收速率][6 12 18 24 30 36 42 48][与计算机相连][CO2传感器]

解析 绿色植物产生ATP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就本题而言,根据曲线中“0时至3时,CO2的吸收速率不变且为负值”,只进行细胞呼吸,未进行光合作用,应去掉叶绿体,故3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仅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分泌蛋白作为细胞器及相关结构间分工协作的典范,处理此类试题时,我们首先需厘清以下内容:一是主要的分泌蛋白,包括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垂体、胰岛和胸腺分泌的激素)、消化酶、抗体(浆细胞分泌)和乳蛋白、纤维蛋白原等;二是参与合成及分泌的结构,包括核糖体(装配机器)、内质网(合成车间)、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分、分类、包装及发送)、囊泡(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间进行传输)、细胞膜(通过胞吐分泌)和线粒体(提供能量)。

然后根据要求,去掉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一是参与结构,如直接参与的结构中,减去线粒体;直接参与的细胞器,减去线粒体(不直接参与)、囊泡和细胞膜(不是细胞器)。二是直接参与的结构,参与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例2 下图是某动物细胞进行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途径。若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则H218O的生成部位是[ ] ,该细胞中出现18O的有膜细胞器依次为 (填细胞器名称),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共穿过 层磷脂分子。

[细菌][分泌蛋白][细胞膜][囊泡][溶酶体][细胞核][① ② ③ ④]

解析 在分泌蛋白分成过程中,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水,之后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再加工为成熟蛋白→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细胞在分泌蛋白的过程中,参与运输的细胞器依次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由于运输的物质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膜的变形来实现,过膜层数为0。

答案 [2]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 0

基因型的种类数

解答过程中,可在搞清楚基因型种类总数的基础上,根据试题要求,去掉不符合要求的基因型,从而获得解答。

例4 某植物籽粒颜色是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的,其中基因型A_B_R_的籽粒红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无色。籽粒红色的植株基因型有 种,籽粒无色的植株基因型有 种,籽粒无色的纯合植株基因型有 种。

解析 由于决定该植物籽粒颜色的三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计算基因型种类时,可结合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利用增减思路进行。在计算籽粒红色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数时,由于每对基因中含有显性基因的基因型包括显性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因而,每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的基因型种类数为2×2×2=8。要使籽粒无色,应该至少有一对基因隐性纯合子,计算无色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时,可以考虑先计算出控制该性状的所有基因型的种类数,然后减去红色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数即可,即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3×3=27,红色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数为8种,因而,表现型为无色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数为27-8=19种;计算无色纯合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数时,就每对基因而言,纯合基因型包括两种(如AA、aa,BB、bb,或RR、rr),则纯合基因型种类总数为2×2×2=8,在8种基因型中为红色的仅有AABBRR,则无色的纯合基因型种类数为8-1=7种。

答案 8 19 7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第5篇

课型:新授执笔人:讲授时间:月日班级:姓名:

课题: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光合作用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学习重点:

1、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2、概念。学习难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前置自学:(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

1、绿色植物在_________作用中制造的_____,超过了自身_______作用对____的需要,其余的_____都以_________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_______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____,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__________和_______的相对平衡,简称________________。

2、绿色植物调节________________,制造__________,都是与光合作用分不开的。

3、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利用________,把_________和____转换成储存________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_______的过程。

4、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______。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_______________。展示交流:

碳和氧是生命活动必需的两种化学元素,如右图所示,这两种元素的循环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植物吸入b________后,经__________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放出气体a______。

⑵动物吸入a,分解体内的有机物,放出b,这一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___________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某学生做的实验:他将两支同样长的蜡烛点燃,放入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罩密闭的装置中,几小时后,出现下列现象。

⑴产生甲现象(蜡烛持续燃烧)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蜡烛在乙中很快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⑶如果将甲、乙两装置都用黑布遮罩,甲中的蜡烛还会持续燃烧吗?____________。

⑷如果起初就用不透光的黑布遮罩,几小时后同时放入蜡烛,则先熄灭的是_______中的蜡烛。

⑸实验完毕,我们发现甲装置的玻璃罩内壁有水珠出现,它主要来自与________过程。

达标拓展:(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1、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的原因是()

①蒸腾作用旺盛,使大气温度增加②光合作用旺盛,改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

③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 ④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⑤为更多的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④⑤

2、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农业生产上主要采用()

①合理密植②增加植株密度③间作套种④多施肥多浇水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过度密植作物的产量会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植物下部叶片的()

A.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旺盛

C.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微弱

4、合作密植的原因是()

A.让植物透风B.让植物吸收足够的水

C.让植物接收充分的阳光照射D.让植物吸收更多的营养

5、下列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B.减少二氧化碳浓度C.延长光照时间D.增大昼夜温差

6、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大气自身调节D.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7、在下列哪种条件下栽培番茄对增产有利?()

A.日温15℃,夜温26℃B.昼夜恒温26℃

C.日温26℃,夜温15℃D.昼夜恒温15℃

8、在北半球植物繁茂的中纬度地区,一年中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9、新疆哈密地区白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所以结出的哈密瓜特别甜。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糖分多B.白天光合作用的强度远超过呼吸作用

C.晚上呼吸作用弱,消耗糖分少D.白天蒸腾作用强烈,抑制了糖分的消耗

10、人类和动物的食物最终来源于()

A.植物的有机物B.光合作用C.无机物D.植物

1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能,把________和_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____,并且释放___________的过程。

12、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___________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__________形式排到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_______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相对平衡,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

13、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限制__________的排放量;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第6篇

1.将颗粒完整的活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约25℃的条件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A.甲先萌发B.乙先萌发C.同时萌发

2.菜豆种子的结构中,在条件适宜的时候,能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体的部分是()

A.胚芽B.子叶C.胚

3.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豆油,黄豆可以榨出豆油的部分是()

A.种皮B.子叶C.胚芽

4.网友因物价上涨戏称“豆你玩,蒜你狠”。从结构层次上看,“豆你玩”中的绿豆属于()

A.细胞B.组织C.器官

5.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成熟区8.分生区c.伸长区

6.在10个小麦种子袋中随机选出300粒种子测定发芽率,有270粒种子在一定时间内发了芽,那么这l0袋种子的发芽率是()

A.10%B.90%C.80%

7.若把许多观赏植物安放在卧室里过夜,卧室里的.空气中将()

A.二氧化碳含量增多B.氧气含量增多c.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8.与桃树相比,松树种子最主要的不同是()

A.果实内有种子B.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C.胚珠外有子房壁

9.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的组成包括()

A.胚芽、胚轴、胚根、胚乳b.胚芽、胚根、胚乳、种皮C.胚芽、胚根、胚轴、子叶

10.做“豆瓣酱”用的豆瓣主要指的是黄豆的()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第7篇

A.白天 B.晚上 C.中午 D.全天

【考查目的】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植物中任何的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故选D。

2.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上述三种生理过程

【考查目的】植物的各项生理过程。

【答案】D

【解析】选项A中,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白天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选项B中,植物中的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所以植物全天都在进行呼吸作用。选项C中,通常情况下,每当太阳升起时,叶片的气孔就慢慢张开,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当夜幕降临时,叶片的生产活动就停止了,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减弱,但仍在进行。故选D。

3.除下列哪项外,其余现象均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A.走进贮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蜡烛的火焰变微弱

B.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种子堆中湿度加大

D.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味

【考查目的】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选项A中,蜡烛的火焰变微弱说明地窖中氧气含量少,时因为植物呼吸作用消化了氧气。选项B中,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是因为种子的呼吸作用能够产生二氧化碳。选项C中,种子堆中湿度加大是因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有水产生。选项D中,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味是因为有细菌的滋生,细菌将有机物分解用以自身的繁殖。故选D。

4.夜间在室内摆放很多花卉或其他植物会影响健康,其原因之一是()

A.气温较高 B.空气不流通

C.温度过高 D.植物、花卉与人争夺氧气

【考查目的】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植物在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更新空气,其呼吸作用的强度反而增加,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会跟人争夺氧气。故选D。

5.在白天较长、温度较高,而夜间较短、气温较低的新疆等地,所产的葡萄、哈密瓜等水果特别甜,原因是()

A.新疆等地的土地特别肥沃

B.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而晚上有机物消耗少

C.这里的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这里的水果品种与内地的不一样

【考查目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案】B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第8篇

城市群落生境数量的大幅度减少以及质量急剧下降而造成大量物种的濒危和丧失是全球城市化发展所面临最严峻的问题之一(Mc Kinney,2002)。为此,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并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揭开了在全球范围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篇章。未来如何在城市环境中,维持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将是绿地研究新的方向。

当今城市绿地规划迫切需要一套与时俱进的新方法,基于个体生境以及城市全局生境详尽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从而平衡土地保护与土地开发之间的矛盾。在这方面,图谱的作用十分显著。图谱作为表述、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信息的载体,有着形象、直观的特点(Bastian,1996)。将城市生态环境以图谱的形式表示,是未来进行城市绿地规划研究的重要手段。其中,城市生态单元制图就是通过提供群落生境或景观单元的类型、质量、分布等信息(Lakes&Kim,2012)将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及未来的规划前景落实在图谱之上(Werner,2002;Yilmaz et al.,2010)。这样不仅使研究者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为实现有的放矢的城市生境保护提供了可能。

目前,生态单元制图在国外自然保护和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物种和生境保护、土地利用以及景观规划和管理三个方面(Weiers et al.,2004;Hong et al.,2005)。通常借助遥感技术和航空卫片判读将研究区域进行生态单元分类,依据不同的评价体系开展相关保护、土地利用及景观规划和管理的任务。

然而,我国关于生态单元制图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仅有个别学者对其做了相关研究,在实践范围和理论深度上与国外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生态单元制图成果的转化方面缺乏探讨。

高速的城市化发展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来协调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对含有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生境进行积极的维护(Müller&Abendroth,2007)。然而,我国现有的城市自然保护还仅停留在孤立保护、形式保护阶段,使得大多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生境在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逐渐破碎化乃至消失。而这些生境对于强化城市地域特色、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意义与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大型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相比更加直接和重要(韩西丽和李迪华,2009)。因此,掌握这些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境信息进行合理保护才是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市”的根本(Moon et al.,2009)。

2 研究目标

本研究预期能从调查绿地植被时空结构入手,结合野外调研和室内制图相结合的方法,将不同绿地的生物多样性信息直观且形象的以图谱形式反映。通过检验植被时空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植被结构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综合评价不同绿地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并将未来城乡生物多样性规划和保护前景以图谱表示。通过融入植被结构的生态单元制图在城乡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研究,将为今后以生物多样性为导向的城市绿地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3 研究方法

近年来,生态学家在应对城市群落生境恶化而采取的措施一直集中在生物学方面,即通过保护城市野生动植物或稀有群落生境来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Barthel et al.,2005)。尽管这种绿地保护措施使土地利用形式不发生大尺度的改变,然而在遏制城市土地随意开发过程中却有其内在的缺点,即该类措施只是看到了个体绿地,而这种孤立式的绿地保护不能使生境有效地避免土地开发所产生的环境侵蚀(Shih et al.,2009)。生态单元制图则是将各个景观类型划分为不同生境类别或不同土地利用/覆盖单元,根据基本要素组成的不同构成一个尺度梯度,对于这种尺度序列采取“总-分-总”的形式进行制图和研究,并对生态单元逐一进行评价,依据结果进行生态单元个体或组合的改造,从而达到对景观整体的改造,同时也就能够对改造后的景观格局做到预先判断和把握。

4 研究难点及解决途径

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缺乏明确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目标和具体的实践方法是制约城乡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根本,因此本研究的难点是如何基于生态单元制图模型具象化生物多样性价值并且量化目标生物多样性价值,从而有效进行城乡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套划分详细的土地利用或覆盖类型分类系统是实施生态单元制图工作的基础(Werner,1999)。然而,此分类系统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根据所要得到的信息类型进而对地表属性进行分类,因此生态单元制图模型具有定向性特征。传统城市生态单元制图所用的分类系统都是基于植被地貌学和植物群落学,按照土地利用类型或者生境类别进行划分的,很少将植被结构元素融入分类系统中,尤其在研究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大量研究表明植被结构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往往影响着动植物的分布与丰富度(Segestrom et al.,1994;Mc Donald et al.,1999;Tarsitano,2006)。利用植被结构作为衡量生物多样性的标准优势明显,它不仅可以作为调查生物多样性的指示因子(Lahde et al.,1999;Uuttera et al.,2000),还能够揭示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来源(Kattwinkel et al.,2009)。因此,为了更好地识别城市生物多样性价值从而进行合理的绿地系统规划,本研究融入4个植被结构因子:①植被覆盖的连续性因子(即某类植被覆盖类型在同一地域当中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植物个体世代的更迭,其间所属土地的利用类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Nilsson et al.,1995);②优势种的年龄因子;③植被横向结构因子(植被要素中植物个体在地面的分布形式,其格局可以被视为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而格局类型则取决于乔木和灌木树冠覆盖的比例)(Zehm et al.,2003);④植被竖向结构因子(竖向结构是指植被要素中植物个体在立面的分布形式,按照植被要素的垂直高度可依次划分为林冠层(>10 m,属于乔木层)、亚林冠层(4~10 m,属于乔木层)、灌木层(1~4 m)和草本层(<1 m)等)(Gustavsson,2004)。

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这一涉及不同层级和比例尺度的复杂概念,本研究将通过定义明确的、可量化的且易监测的物种丰富度来反映城市生物多样性,重点调查维管束植物数量、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分布状况。研究证实,这些物种的分布能反映城市群落生境的质量,且在野外较易于观察和记录,并且鸟类和哺乳动物是人们在城市环境中最喜爱的物种,维管束植物又是城市绿地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重要的元素(Müller&Abendroth,2007)。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实地调研和室内制图相结合的方法,创建一套融入植被结构因子的生物多样性定向生态单元分类系统。通过长、短连续性林地中维管束植物物种丰富度对比以及动物种在不同植被结构生境中的分布,检验此分类系统的生态单元制图模型在城乡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有效性。

结语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第9篇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22、有人为了减肥,减少食用肥肉、植物油等食品。这些食品中主要含有(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23、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 )

A、建造我们的身体 B、提供能量 C、维持生命和健康 D、A、B、C三项都是

24、儿童牙齿的发育需要的无机盐是( )

A、碘 B、钙 C、铁 D、锌

25、下列三组食物中,( )组提供的能量最多;( )组含热量最多;( )组食物有利于人类对蛋白质的需要。

A、牛奶、鸡蛋、兔肉、鱼、豌豆 B、奶油、花生、芝麻、核桃、猪油

C、小麦、玉米、水稻、土豆、白糖

26、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

A、维生素 B、纤维素 C、胡萝卜素 D、蛋白质

27、合理膳食是指( )

A、满足人们对饮食色香味需要的膳食 B、依据个人嗜好的膳食

C、比例适中又含有各种人们所需营养物质的膳食 D、能供应高能量的膳食

28、根据营养学家设计的食物金字塔,我们每天吃的最多的食物应是( )

A、肉类 B、奶类、豆类C、蔬菜、水果类 D、米、面等粮食类

29、绿色食品指的是( )

A、绿颜色的食品 B、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C、有叶绿素的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30、小明早餐习惯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你认为他的早餐中哪一类营养物质过多,哪一类营养物质过少?( )

A、蛋白质、糖类 B、蛋白质、脂肪 C、糖类、脂肪 D、糖类、蛋白质

31、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葡萄糖

32、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

A、口腔、胃、胃 B、口腔、小肠、小肠

C、口腔、口腔、小肠 D、口腔、胃、小肠

33、在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食道

34、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

35、在“青菜-菜青虫-鸡-黄鼠狼-狐狸”这条食物链中,包括几个环节? (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6、下列能够完整地表示食物链的是( )

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

37、以下动物中,属于植食性动物的是( )

A、青蛙 B、蚱蜢 C、蛇 D、老鹰

38、对“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是生产者 B、这3种生物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C、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D、仅食物链中的生物即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39、假设在一个有草、鹿和狼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保持稳定 C、缓慢上升 D、先上升,而后下降

40、20世纪60年代,某草原的人们为了控制有害昆虫而大量使用DDT。那么,下列该草原上的生物中DDT含量最高的是(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第10篇

一、选择题

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B.空气C.温度D.阳光

2.(泰安中考)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3.下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A植物分布在什么环境里()

A.干旱地B.湿润地区C.寒冷地区D.温暖地区

4.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A.农民B.农作物C.耕地D.耕牛

5.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水分C.温度D.海拔高度

6.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然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第11篇

一、选择题

1.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类人猿B.大猩猩C.森林古猿D.猴子

2.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猴子B.大象C.阿拉伯狒狒D.黑猩猩

3.古人类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是由于()

A.火的使用B.语言的使用

C.工具的使用D.直立行走

4.人类与黑猩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

A.黑猩猩是人类的原始祖先

B.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C.人类是黑猩猩进化的一个分支

D.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5.森林古猿从树上到地上生活的原因是()

A.为了换环境

B.由于流星撞击

C.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D.为了扩张领地

6.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

()

A.制造工具B.使用火

C.产生语言D.使用工具

二、填空题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他提出了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人类区别于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足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

2.你认为在现代地球所提供的条件,类人猿能否进化成人类?为什么?

3.人类进化主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思维拓展

1.虽然“人猿同祖”,但是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大猩猩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嘛?

2.中国科学家在探索人类起源和进化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你知道我们国家发现过哪些重要的古人类化石?

答案:

巩固升华:

一、选择题1.C2.C3.B4.D5.C6.A

二、填空题1.达尔文2.直立行走

三、问答题

1.提示: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说明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

2.提示:不可能进化成人类。一方面现代类人猿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与森林古猿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现在地球山的自然条件与森林古猿进化时的情况不同。

3.提示: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智人最终进化成现代人类。

思维拓展:

1.提示: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不断开发大猩猩赖以生存的森林,使它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以及人类对大猩猩的乱捕滥杀和因森林减少导致的干旱等,使得大猩猩日益减少。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第1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重点和难点】:

1、认识呼吸作用的过程。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对呼吸作用三个演示实验现象的准确分析;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准备】:

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提前两周准备豆苗或玉米苗,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在上一节中,我们学到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那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光合作用的含义?有谁能在黑板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并自行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并积累有机物,供给自身及其他动物体、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如人类自身不能产生能量,所以就需要一日三餐来供给,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命活动中,哪些活动是耗能的?(学生列举生命现象,指出耗能的一些生命活动)

植物为人类生命活动积攒了化学能量,如:淀粉、蛋白质、油料,那么这些固体的能量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变成我们进行生命活动的热量的呢?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新一章的学习,了解一下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到哪里去了?人和动物的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以何种方式转化而来?

(二)目标点击:

这一章中,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2)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境导入:

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人和动物呼吸,不断地从外界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不是也呼吸?如植物也要呼吸,那么它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是否与我们相同?得出检测植物是否进行呼吸,可以用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的方法。可提问:

1、什么是呼吸?请举出身边见到的呼吸现象。

2、人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3、植物有没有呼吸?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如果植物也进行呼吸,植物周围的O2就会减少,CO2增多。所以,要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来证明。怎样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了呢?

(四)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P128-129,了解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三个问题:

1、实验一中,温度计上得度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2、实验二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3、实验三中,燃烧的蜡烛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五)合作交流

学生在阅读完演示实验后,小组合作并讨论老师预设的问题,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在该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为什么要做四组实验?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六)精讲点拨

①验一中,温度计的变化证明了黄豆进行呼吸作用散发出热量。

实验二,蜡烛的熄灭则证明黄豆的呼吸作用是一个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是相似的。

实验三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黄豆萌发的瓶子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注入水将瓶中空气压入导管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综合以上实验,可以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是一个相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是一个利用氧气消耗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和水的过程。

呼吸作用: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 +水 +热量

②呼吸作用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等。那么,可不可以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呼吸作用为人类服务?

(七)有效训练

1、粮食、蔬菜和水果的贮藏?

2、那种温度适合果农储存水果?

A日温15℃,夜间25℃

B日温15℃,夜间15℃ C日温25℃,夜间25℃ D日温25℃,夜间15℃

3、为什么新疆的西瓜特别甜?

六、课后拓展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测试题 第13篇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在茎的结构中,运输水和无机盐与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分别是

A.导管和筛管B.筛管和导管

C.都是导管D.都是筛管

2、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制造者

3、在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实验组最好选用()

A.干的种子B.煮熟的种子

C.萌发的种子D.刚收获的种子

4、下列不能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是()

A.根尖B.叶片C.叶柄D.嫩茎

5、我国有不少特有的珍贵树种,被称为“鸽子树”的是()

A.水杉B.银杉C.桫椤D.珙桐

6、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分别在植物细胞的()中进行。

A.叶绿体细胞核B.液泡、细胞核

C.线粒体叶绿体D.线粒体液泡

7、“揠苗助长”会使幼苗死亡,这是因为损伤了()导致的。

A.幼苗的老根B.幼苗的幼根和根毛

C.幼苗的茎D.幼苗的叶

8、青菜堆放久了会发热,原因是细胞进行()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D.蒸腾作用

9、人类生命活动中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

A.地球B.植物C.太阳D.食物

10、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农作物会出现萎蔫的现象,这是因为()

A.根细胞吸水过多B.根细胞失水过多

C.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多D.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少

11、下列哪一组是胚的结构()

A.胚芽、胚轴、胚根、胚乳B.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C.胚芽、胚轴、胚乳、子叶D.胚芽、胚轴、胚根、种皮

12、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B.根毛区C.伸长区D.分生区

13、叶芽中发育成叶的结构是()

A.芽B.芽原基C.叶原基D.幼叶

14、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

A.空气B.种子具有活的完整的胚

C.充足的水分D.适宜的温度

15、下列叶片的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的是()

A.保卫细胞B.表皮细胞

C.栅栏层细胞D.海绵层细胞

16、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的实验得出了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

A.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B.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

C.都是从水中获得的D.不是从水中获得的

17、单性花是指()。

A.不长雄蕊的花B.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

C.既无雄蕊也无雌蕊的花D.无花萼和花冠的花

18、对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D.动物的呼吸作用

19、我国森林植被面临的现状是()。

A.森林覆盖率高于世界人均水平

B.对森林利用不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呈现衰退趋势

C.对森林利用合理,无乱砍滥伐现象发生

D.我国是个多林国家

20、花生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

A.胚乳B.子叶C.胚芽D.胚轴

二、简答题:

21、下图是一棵银边天竺葵(边缘呈白色),将其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的两块软木片在A处从正反面遮住,然后将整个植物体移到阳光下。数小时后,选择的叶片摘下,去除叶绿素,加碘液处理后的变化是:

①A处颜色,原因是,从而说明了。

②B处颜色。原因是。

③C处没有变蓝,说明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

④将植株放在暗处24小时的原因是。

22、请你用图示法表示植物花的结构及其与果实形式的关系,并回答问题。

花托

花萼

花瓣

柱头

花柱

子房③种子

(1)上述图示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2)由图示可以推知,花是植物的器官,受精作用是指

23、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

A.叶片不作处理;

B、在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

C.叶片的上、下表面都涂上凡士林;

D.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

将这四株嫩枝插到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并在清水的上面滴加油,同时放在阳光下。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质量调整到80克,其后每隔4小时记录各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曲线图如下:

(1)曲线Ⅰ代表的两组装置是、。

(2)曲线Ⅱ代表的装置是;曲线Ⅲ代表的装置是。

(3)如果对叶片上下表面气孔的相对数目作出合理的推断,请将C组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2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绿色植物的什么生理过程:。

(2)用反应式表示上述生理过程:。

(3)上述生理过程的实质。

25、下图中的枝条中有个节,个节间。请按图中的提示,填出图中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并按发育关系将左右两侧的结构用箭头连线相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ACADCBACBBBDBBCBABB

二、简答题:

21、(1)不变蓝,A处背着光未进行光合作用,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2)变蓝,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它遇碘变蓝色。

(3)叶绿体。

(4)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将淀粉全部消耗掉。

22、(1)雌蕊、果皮、胚珠、雄蕊

(2)生殖器官,进入胚珠内部的花粉管释放出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作用。

23、(1)C、D(2)B、A(3)在叶片上表面涂上凡士林

24、(1)光合作用(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第14篇

1.小柳树因遭破坏,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的原因是

A.切断了导管,叶缺少无机盐B.切断了导管,根缺少无机盐

C.切断了筛管,叶缺少有机物D.切断了筛管,根缺少有机物

2.植物体吸收、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和结构分别是

A.导管、根B.筛管、根C.根、导管D.根、筛管

3.(德城)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4.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5.导管输送的物质和输送的方向是( )

A.有机物,从上向下

B.有机物,由下向上

C.无机盐和水,从上向下

D.无相盐和水,从下向上

6.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渗出的汁液主要来自( )

A.树皮 B.筛管

C.筛管和导管 D.导管

7.将一段带叶的柳枝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横切面被染红的结构是

A.木质部 B.导管 C.筛管 D.韧皮部

8.科学家为了测试有机物运输的部位和流动的速度,做了如下实验:他们用同位素标记二氧化碳供给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有机物,上午9时,测量含此标记碳的有机物在离地面1.9米处茎的树皮中,到中午12时,测得含此标记碳的有机物在离地面以下的0.5米处的根的树皮中。请回答:

(1)含此放射性标记碳的有机物是在 中运输的,方向是。

(2)此有机物随枝叶在树中的运输速度是 米/小时。

(3)上述实验还证实了茎的韧皮部和根的韧皮部都是 。

9.在下图中,填出A、B、C三个图的名称,并用箭头在图中表示水分蒸腾途径。

(1)A,B,C。

(2)当A受到大量损伤后,植物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当C受到大量损伤后,植物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10.下图是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据图回答:

(1)标号①为,作用是。

(2)标号②为,能够进行,形成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

(3)标号③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

1.D2.C3.D4.A5.D6.D7.A

8.(1)筛管由上向下(2)0.47(3)相通的

9.(1)根尖成熟区细胞(一个根毛细胞)(茎的)导管叶片的结构

(2)萎蔫现象。根尖成熟区细胞大量损伤,吸水能力降低,叶的蒸腾作用导致植物萎蔫。

(3)植物长势弱或死亡。原因是有机物的合成减少,影响植物体各方面的生长和发育。例如能影响到根的呼吸和生长,从而导致生命力减弱或死亡。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精选14篇)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第1篇初一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试题一、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