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明胶是什么?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食用明胶是什么?对健康有什么影响?(精选7篇)
食用明胶是什么?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第1篇
食用明胶是什么?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我们经常在食品包装上看到食用明胶,有些人可能会与食品安全里的工业明胶混为一谈。究竟食用明胶究竟是什么,食用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危害吗?
食用明胶是什么?
明胶其实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用动物的皮或骨头水解熬制而成。人们喜欢吃猪皮、凤爪,并传说吃胶原蛋白美容,明胶就是胶原蛋白煮后的产物,肉皮冻也是明胶的凝冻。只要是食用级明胶,就不用担心。被许多人当作“神奇保健品”的阿胶,只不过是选材和工艺上有所不同,跟明胶并无本质差异。
一般而言,在食品加工中,明胶的使用量不大,主要作用有增稠、增加稳定性、成胶等。但是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在主食,如酸辣粉、米线里;肉制品,如火腿肠、肉馅里;饮料,如酸性饮料、啤酒里;零食,如龟苓膏、老酸奶、冰激凌、棉花糖、橡皮糖里,都可能有它的身影。
吃明胶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食品中的明胶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人体对其的吸收利用率很低。而果冻和龟苓膏中的卡拉胶除了“白占”胃容量之外,更没有任何营养成分。因此,尤其儿童要少吃含食用胶的食品,它会影响其他营养食品的摄入,可能导致儿童营养不良。
食用明胶对我们的身体并无益处,对于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在购买时避开这些含明胶食品呢?
1、不买皮冻、肉冻、水晶肠、灌汤包等食品。
2、买酸奶不要追求浓稠或成冻,天然酸奶经过摇晃搅拌之后会变稀,比牛奶稠不了多少。
3、少吃各种软糖、雪糕、冰激凌等产品。
4、别买太便宜的产品。
食用明胶是什么?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第2篇
2、改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重要的指标。不良情绪是导致生理和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体育锻炼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长期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情绪的.改善。学生常因学习的压力、同学间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对未来前程的担忧而持续产生紧张、焦虑和不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这些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帮助提高智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提高脑细胞的功能及工作效率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智力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大脑耗氧量是人体耗氧量的25%,运动时可达到3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有益于血液循环和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的交替,更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稳定、知觉敏锐精确、记忆状态良好、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活等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同时体育锻炼使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情绪等得到发展,有助于兴趣广泛、动机良好、情绪稳定,对提高智力具有促进作用。
是什么真正影响我们的健康 第3篇
有数据证明,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危机夺走了俄罗斯100万男性的生命,欧债危机让欧盟成员国连续20多年自杀率的稳定下降戛然而止,欧债的重灾区希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增加了52%,杀人犯持续增加,疟疾再次肆虐,自杀率更是翻倍。经济萧条让人们希望渺茫、压力增大,心脏病发病率、自杀率、患抑郁症的几率甚至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几率,都会显著提高。
但是,同样也有数据证明,经济萧条会让国民健康“因祸得福”。“ 失落中”的日本,健康统计数据却创世界最佳;同样遭受经济危机,瑞典和加拿大的国民健康状况却得到了改善;即使也是欧债漩涡中的冰岛,经历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危机,但那里的人们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健康。经济萧条中为了节省钱,人们抽烟和喝酒的次数减少,开始以步代车、自己干体力活,体重会下降,糖尿病、冠心病等导致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为什么一些人在经济萧条期间只能悲惨收场?而另一些人却会更加健康?有一些数据,却几乎没有变,因为它们带有规律性:基础卫生设施可及性对健康的边际影响为0.525,意味着每100人中受益的多2人,1000人中就会多一个人能过生日;公共卫生用水覆盖率对健康的边际影响为0.822,每100人中多1人用上干净的水源,死亡率也能因此降低近一个千分点;一国政府卫生支出的投入比重对人均期望寿命的健康边际效应平均为0.046,在其他同等条件下,一国政府的卫生费用支出比例如果增长10个百分点,就可为国民期望寿命贡献接近半年左右。
通过比较,很容易就得出了答案。在经济衰退期间选择削减国民安全保障支出的国家和地区,不仅给国民健康带来了坏影响,而且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加剧失业,实际上会减缓经济发展速度;而经济衰退肆虐势头得以有效防治的国家,几乎都有强有力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投资包括住房保障、就业计划、养老金和医疗保健在内的社会福利项目,不仅增加了促进健康的因素,而且在特定公共健康项目上的刺激性消费,更有助于带动新的经济增长。
不同的经济萧条政治学,对国民健康的影响有天壤之别,希腊和冰岛就是最好的例子。希腊选择了最苛刻的财政削减,冰岛则不仅维持了社会福利项目,甚至还进一步加强了投资。现实说明,紧缩政策付出的代价是人类宝贵的生命,即使“股市”会反弹,这些逝去的生命也已是无法挽回。债务、收益和经济增长固然很重要,但大多数人最关心的东西,无疑还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食用明胶是什么?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第4篇
根据人在睡眠时脑电图,肌电图,眼电图的变化特征,可以将睡眠分为两个大的时期: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简称SWS)和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 简称SFS)。在慢波睡眠时期,肌肉仍保持一定紧张性,是浅层睡眠,此期间没有眼球的快速转动,所以SWS又称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eye-movement sleep 简称NREM)。对成年人来说,慢波睡眠又分为1-4这4个时期,慢波1期是从清醒到入睡的一个易醒的时期,慢波2期才是真正的入睡阶段,或称入睡潜伏期。而慢波的3,4期是更高振幅的更深慢波睡眠。
这时候要注意了,睡眠者会在慢波睡眠的最后时期从慢波4期循环到慢波1期,再从最易醒的慢波1期睡眠进入到快波睡眠。快波睡眠就是我们俗称的深层睡眠,但是脑电波活动却和清醒时相似,呈现出低幅快波形式,眼电显著增强,肌电显著减弱。换句话说,进入了深层睡眠后,我们的肌肉完全放松,眼球快速转动(大约50-60次转动/分钟),因此快波睡眠又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 sleep 简称REM)
一次睡眠循环由一次NREM和接下来的一次REM组成,成年人一次循环大概持续90分钟,每晚进行4-7次循环,这取决于睡眠循环的长短和总睡眠时间。在前1-3个NREM-REM睡眠循环中慢波睡眠SWS占优势,后半夜快波睡眠FWS比例增加。
2.单次的长时间运动对睡眠的影响
当前的理论认为当能量消耗增加时睡眠时间和睡眠中的SWS慢波睡眠的量都会增加,在苏醒时期身体的分解代谢更多,而在睡眠时期人的合成代谢更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提倡增肌人士要注重睡眠的原因,充足的睡眠让肌肉更好的被合成。而睡眠质量的加强,主要是让我们1.更快的进入睡眠,2.增加SWS慢波睡眠的量,3.推迟进入FWS快波睡眠的时间以及减少FWS快波睡眠的量。
在上午进行的长跑运动,无论运动的强度还是时间的变化,都不会对我们的睡眠产生太大的消极影响。
在下午进行长距离运动时,负荷越大时间越长,对睡眠影响越大。可能会延长REM快波睡眠的潜伏期,使我们不能快速过渡至深度睡眠。
另外,在夜晚进行运动会导致失眠的增加,运动过程中中枢神经会得到刺激,持续的兴奋,导致入睡时间的延长,对睡眠质量和长度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并且运动强度越大,对睡眠阻碍越强。
3.长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对睡眠的改善作用
说完了夜间大强度运动对睡眠的消极作用,我们来看看怎么样的运动才能改善睡眠。
人失眠更多地是因为神经调控激素层面的问题,有氧运动可以刺激垂体分泌内咖肽,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可以刺激到神经因子,缓解焦虑,减少梦中惊醒。
我并不建议夜跑,如果下午没有时间,一定要夜间跑的话,我只建议进行轻量级的运动,跑步时尽可能的维持心率和呼吸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避免较大的刺激到神经的兴奋性,而是用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来缓解压力,稳定情绪,促进睡眠。
4.晨跑的利弊
既然夜跑可能会影响睡眠,那么空腹晨跑呢?我之前听到过一个说法,是早上空腹跑步有助于提高一天的代谢,减脂效果更好,对于增强代谢的作用我比较赞同,今天我们主要来分析一下早上起床空腹跑步这个锻炼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肯定是有的:由于早上空腹时,身体里的糖原不足,跑步时更多地让脂肪来供能,对于减脂来说肯定是有效的。同时,早上跑步对心肺功能和肌肉功能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并且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食欲。
但是弊端同样存在:
首先,由于一晚上没有进食,我们的血糖水平在早上刚起床时肯定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的,如果这个时候直接去跑步,你的血糖水平会进一步降低,体质比较差的人很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碳水化合物的缺乏还会导致机体的疲劳。
其次,一晚上没有喝水,体内水分是缺乏的,再加上脂肪分解产生在血液中的的游离脂肪酸,我们的血液在早上是相对粘稠的,这个时候再去运动,失水,由于糖分不足继续分解脂肪,血液过于黏稠容易造成血栓。
而在肌糖原和血糖都不足的情况下,我们身体会考虑让蛋白质承担比平时更多地供能的任务,如果运动时间过长,蛋白质过多的分解代谢会影响我们的免疫力。
总结和建议:
夜跑和晨跑对身体循环系统,心肺系统,肌肉系统的增强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对于内分泌调节不好的人群,长期失眠的人群来说,夜跑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会影响到他们的入眠速度,他们更适合在下午进行有氧运动。对于比较健康的人,夜跑时应该注意避免大强度的运动,最好进行中低强度,一小时分钟以内的运动。
影响健康的病主要是什么? 第5篇
现在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死亡成为当今社会普遍现象。我在北京调查,小学生已经有了高血压,中学生开始动脉硬化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所在。为什么我们经济发展了,钱多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反而死得更快了呢?有人就以为现在心血管病多、肿瘤、糖尿病多都是因为经济发达了,生产富裕造成的。错了,完全错了。我认为这些病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提高了造成的,而是因为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识缺乏造成的。美国的经验表明:白人跟黑人相比,白人钱多,物质生活好,但是白人高血压、冠心病、肿瘤明显比黑人少,寿命更长。美国白领人地位高、收入也高,他们各种疾病远远低于蓝领人,寿命也长。说明什么呢?因为白领人受到较好的健康教育,精神文明、自我保健意识高。因此,现在我们得病越来越多,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好,而是精神文明不足。一手硬一手软。如果我们提高了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健康,而不是病更多。所以首先要跟大家讲清楚,病越来越多绝不是物质文明丰富了收入多了钱多了,是因为卫生保健知识没跟上。
现在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是什么病呢?心血管病是第一位。
去年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病的是153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是全世界最大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因此钟道恒博士说过一句名言: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为很多病是可以不让它发生,可以避免死亡。有个例子:有位同志,因为我们知道他有冠心病,一定要避免着急和突然用力。有一回他去搬书,很重的书,其实一回搬两三本书,一点事也没有,他一回搬一摞书,一使劲,当即心跳就停止了。经过全力抢救,心脏跳动了,可脑子死亡了,变成了植物人。
家境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第6篇
富有家庭的好处在于它可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起点,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孩子的发展中不时地助一臂之力,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大的抱负。这类家庭走出的大人物,不仅功勋卓著,且身心和谐,多有回馈感恩之心。
而这类家庭的不利在于非常容易让孩子形成“寄生人格”。这些家庭的孩子一出生面临的就是温柔富贵乡、花柳繁华地,没有生存的压力,不知求生的艰难,想要的东西太容易得到,身边的人都对他们的家世称羡不已,从而很容易让他们贪图享受,缺乏奋斗的动力,做事不踏实,做人不谦恭,形成纨绔子弟的作风。
平常人家的好处在于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境不足以让孩子寄生,不足以让孩子脱离自我奋斗,但可以为孩子的生活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恰当的自尊心、自我意识以及积极的人生设计。这类家庭走出的人才是最多的。
平常人家的弊端在于让孩子“小成即安”,平庸度日。也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环境,让他们产生“差不多就行了”“不比别人差就行了”的潜意识,这类家庭走出的人才虽然多,但是高端人才却非常少。
贫困家庭的孩子与上面两种大有不同,他们一出生就面临着压力和缺失。“体面、风光的生活”是这类家庭大多数孩子终生的愿望,超越贫困无告的窘境是他们奋斗的动力。他们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刻苦、更努力、更愿意付出、更富有可塑性,从而经常创造奇迹。
贫困家庭的劣势也很明显。身处社会的底层,他们缺乏尊重、关注和发展的机会,观念得不到启蒙,缺乏足够的教育条件……以至于孩子缺乏自尊心,缺乏发展机会,疲于奔命,高危劳作,收入微薄。上一代人没有发展的机会,也就不能给孩子创造发展的机会,从而形成了恶劣的代际循环。
那么,什么决定了三类家庭中孩子的发展呢?或者说三类家庭如何趋利避害呢?我的回答是:教育。我们不能说教育是万能的,尤其是对那些赤贫家庭来说,但我要强调的是教育的枢纽作用。也就是说,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下,教育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发展是否是积极的。
富有家庭让孩子从小尊重别人的劳动,让孩子知道依赖父母的财富是让人羞愧的事,不满足孩子任何超出他所需要的物质要求,要求孩子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创造机会让孩子接触真正优秀的人以便于为其树立精神的榜样。平常人家平时生活节俭,对孩子教育的投资却不惜代价,从小寄予孩子较高的要求,杜绝轻易的满足,以懒惰和懈怠为耻,尽早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孩子对自己有要求、有计划。贫苦人家的父母,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尊严地去做,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时时怀有感恩和进取之意,尽力创造机会丰富孩子的阅历和见识,用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励孩子的进取之心。
食用明胶是什么?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第7篇
【关键词】国际健康;促进运动;发展启示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20-0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
1健康促进的发展轨迹
Mckeown教授曾提出为全人类健康着想的六项原则:①改善卫生条件的不均一性;②强调疾病的预防;③部门间相互合作;④公众的参与;⑤对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视;⑥国际合作。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Mckeown教授的六项原则制定了“健康为人人”的政策框架,并于1978年召开了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这是人人健康运动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健康促进发展的雏型。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了《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推出健康促进的全新概念,呼唤人们选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出了世界新的公共卫生运动——健康促进。提出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和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的综合性策略。1988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敦促各国政府协调经济、社会和健康政策,以推进健康促进运动。1991年在瑞典松滋瓦尔召开第三届大会强调健康和身体环境的关系。1997年在印尼雅加达召开第四届大会强调各国要坚持将健康促进作为健康进展的核心,会议通过的《雅加达健康促进宣言》提出了WHO确立健康促进在21世纪的优先地位。
2国际健康促进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2.1体育成为增进人类健康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明进程中社会技术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运动缺乏,生活中体力活动减少,静态生活方式比例大大增加。大量研究表明,静态生活方式与疾病关系密切。根据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五大死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占44.5%,恶性肿瘤占20%。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召开了健康促进与体育(Health Promo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会议,明确提出了“体育成为健康的生活方式”。1997年,第47届世界健康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奥委会召开了联席会议,阐述了一个健康促进的视野,即“积极生活——体育为健康”的运动观点。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呼唤健康,对健康的认识、对生命质量的重视日益提高。体育作为增进人类健康的因素之一,也成为人类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身体发育,技能形成和技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体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体育的含义可以看出体育对促进健康有广泛的作用。
从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关于运动促进健康的政策、建议、法规、指南等内容,可以看出缺乏体力活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经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公认。在我国,体力活动不足正在成为更加突出的疾病危险因素,因此,我们要更好的借鉴国际上有关运动促进健康的经验,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加强对全民健身与健康促进的探索,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呼吁政府部门更多地重视群众体育,将体育运动最大限度地在群众中辐射,让更多的社会居民都能够参加体育锻炼,政府部门投资购买体育设施,扩大体育健身辅导员队伍,真正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组织我国全民健身和健康促进活动,更好地促进大众的健康。
2.2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一般作用①发达肌肉,增长力量,这是健美运动的一个突出作用。②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经常从事健美锻炼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健美锻炼可使心肌增强,心脏容量增大,血管弹性增强,从而提高心脏收缩力血管舒张力,使心搏有力,心输出量增加,故心脏能承受更大的负担,同时也能提高圣体的营养水平,代谢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③改善体型体态。健美运动可使全身各部分的比例匀称协调,平衡和谐,线条优美,身体各部位的姿态端庄流畅。④提高神经系统机能。体育锻炼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下进行的。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能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和集中能力,提高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2.3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①体育运动能增进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人的情緒,获得微妙的快感,满足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需要和尊重需要。是由于工作和劳动带来的紧张,焦虑,疲劳等不良情绪得到有益的放松和调节。体育运动还能提高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适应力。②体育锻炼对自我知觉和自信心的提高。③体育锻炼促进心境的积极变化。④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2.4建议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②讲究心理卫生。③积极进行锻炼。
3结论
在人类发展史上,体育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类行为和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并对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健康在于运动,人类很早以前就认识到,通过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改变自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可以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现代的科学理论和运动实践更证明,合理的,适宜的,科学的锻炼,对提高和保持旺盛的生理功能,充沛的精力,促进心理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国际健康促进运动的发展历程[J].中国健康教育,2007(11).
食用明胶是什么?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