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试验范文
生产试验范文(精选12篇)
生产试验 第1篇
从苜蓿草品种试验中筛选产量高、越冬能力强、抗逆性强, 品质优良的品种, 为大面积推广, 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基本情况及田间设计
1. 设大区对比排列, 不设重复, 区长50米, 行距30厘米, 区宽3米, 间隔30厘米。
2. 参试品种:肇东苜蓿、金皇后、驯鹿、龙苜801、WL324、WL323HQ。
三、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坐落在富锦市科研所, 地势平坦, 肥力中等, 土壤为中性, 前茬大豆, 亩施化肥为二铵6千克/亩、氯化钾10千克/亩, 施肥深度10厘米。4月14日播种, 播种深度2厘米, 30厘米垄作, 播量为250克/区。
四、试验结果
(1) 气象资料表
有效积温/年降水量/年无霜期
2630℃ 539mm 140天
(2) 从田间调查结果看:参试品种第二年返青率都很好, 越冬能力强、抗逆性综合表现较好, 以金皇后和驯鹿返青率最佳。
(3) 从产量结果看:驯鹿产量最高, 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产量都是最佳, 其次是金皇后和肇东苜蓿、WL324;巨人201表现一般;WL232QL、WL323HQ龙苜801表现差些。
摘要: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 越来越需要我们种植牧草, 富锦市自2005年起进行苜蓿品种筛选试验, 主要是为当地选择适合种植的优质高产苜蓿品种。
茶树菇工厂化生产试验 第2篇
杏鲍菇废料栽培茶树菇试验
试验用料;
原料:杏鲍菇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晒干备用),棉籽壳、麦麸、玉米粉、石灰、碳酸钙
母种:18*1801支
配方:
1、杏鲍菇废料20%、棉籽壳63%,玉米粉2% 麦麸13%1%石灰 1%碳酸钙
2、杏鲍菇废料40、棉籽壳43%,玉米粉2% 麦麸13%1%石灰 1%碳酸钙
3、杏鲍菇废料60%、棉籽壳23%,玉米粉2% 麦麸13%1%石灰 1%碳酸钙
对照:棉籽壳83%,玉米粉2% 麦麸13%1%石灰 1%碳酸钙
试验数量:60袋规格17*36高度15CM
试验时间:
菌种:母种扩繁(12天-15天)
原种:12*24制 种,时长30-35天
菌包:接种-长满30-35天
苏姜猪中间试验生产性能 第3篇
关键词:苏姜猪;中间试验;生产性能
中图分类号:S82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199-02
苏姜猪是采用现代育种技术,利用原有地方品種姜曲海猪,导入枫泾猪、杜洛克猪血统培育而成的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质优的瘦肉型新品种[1-3]。2009年,在江苏省全省范围内选取不同地区的饲养场进行苏姜猪新品种中间试验,观察其环境适应性、生产性能。本次中间试验选择江苏省泰兴市苏姜猪第一扩繁场作为试验地点,中试任务为观察苏姜猪在扩繁场内的繁殖性状、生长性能以及与长白猪、大白猪的杂交性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苏姜猪母猪数150头,来源于江苏姜曲海种猪场。同一时期随机选取扩繁场内25 kg左右、健康的商品猪150头,其中苏姜猪纯种商品猪50头,苏姜猪与长白猪杂交商品猪50头,苏姜猪与大白猪杂交商品猪50头,进行肥育试验。
1.2 方法
母猪繁殖性能测定时间为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肥育试验时间为2012年3—6月,各组中间试验猪皆由平均体质量达25 kg开始试验,至平均体重达90 kg结束试验。肥育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抽样试验猪12头进行屠宰试验。
1.3 试验饲料及管理
苏姜猪每个生长阶段都在同一饲养条件下,由专门饲养员进行饲养,各阶段猪的营养水平参照DB3212/T 126—2010《苏姜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中的营养参数。杂交商品猪的营养水平参照NY/T 65—2004《猪饲养标准》中瘦肉型猪的营养参数。
1.4 测量记录
由专门技术员负责记录初产仔数、产活仔数等母猪繁殖性状。肥育试验开始、结束及试验期间每隔1个月在早饲前空腹测定体质量。测定屠宰率、膘厚、胴体瘦肉率等指标[3]。
1.5 数据分析
采用 SPSS 11.5 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繁殖性能
由表1可知,苏姜猪种母猪繁殖性能优良,1胎窝产仔数为10.77头,3胎以上窝产仔数为13.73头。苏姜猪种母猪与苏姜、长白、大白交配,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各数据变异较小,遗传性能稳定。
2.2 肥育性能
由表2可知,苏姜猪杂交商品猪均表现出优良的生长性能。苏姜猪和长白猪杂交的商品猪平均日增质量为702.65 g,苏姜猪和大白猪杂交的商品猪平均日增质量为699.24 g,显著高于苏姜猪纯种商品猪日增质量。苏姜猪和长白猪杂交的商品猪料重比为3.01 ∶1,苏姜猪和大白猪杂交的商品猪料重比为2.98 ∶1,优于苏姜猪纯种商品猪料重比3.21 ∶1。
参考文献:
[1]陶 勇,屑春宝,赵旭庭,等. 苏姜猪不同杂交组合生产性能的对比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220-221.
[2]经荣斌,陈华才,张金存,等. 姜曲海猪瘦肉品系的培育 Ⅰ.基础亲本(母)筛选试验[J]. 江苏农业研究,1999,20(1):52-56.
生产试验 第4篇
关键词:板岩,粘土,配料
前言
内蒙古乌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乌兰水泥基地现有四条干法水泥生产线, 其中二线可日产熟料2500吨/日, 在原工艺条件下, 第二条水泥生产线在生产中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有:
1) 皮带上物料不均匀 (主要是粘土) , 甚至会出现断料现象。
2) 石灰石化学成份不均匀以及粘土水分偏大引起预配料较大的波动。
3) 石灰石与粘土的离析严重。
4) 料头料尾波动较大。
公司曾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办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但配料波动仍然较大。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难题, 首先需要分析一下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分析结果如下:
1) 在预配料的石灰石化学成份中, 当Ca O含量波动超过一定范围时预配料将无法校正, 而需补料并重新校正预配料配比, 这样对出磨生料必然会造成较大的波动。因此石灰石在预配料之前的波动范围尽量要小。
2) 当预配料中所用粘土水分高于1 5%时, 致使粘仓、堵料, 预配料及二次配料中下料不均匀, 加剧了物料的离析, 严重影响配料的稳定性, 更有甚者设备出现故障进而导致停产。另外粘土下料不均匀也会导致皮带上物料部不均匀, 甚至出现断料现象。
鉴于以上对所出现问题原因的分析, 并且在考虑原料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乌兰水泥公司自2008年11月26日至12月27日的早班时间进行了板岩配料生产试验[1]。
1、试验工艺及原材料
1.1 试验工艺
本试验对原工艺进行一定改进, 并对两种工艺进行比较。
1) 原工艺:将石灰石、粘土进行预均化, 预搭配成混合料, 再与铁粉、石灰石校正料、硅质校正料按一定的比例配仓入磨。
2) 新工艺:将石灰石单独进行预均化入原混合料仓, 板岩入校正料仓, 铁粉、硅砂仍入原铁粉仓、硅砂仓;从仓底进行四组份配料之后入磨[2]。
1.2 试验原材料
从表1可以知道, 使用粘土比使用板岩每吨生料在原料成本上可降低2.60元。因此, 使用粘土比使用板岩每年可节约资金为:2.60×75×1.55×10000=302.25万元/年。
2、结果与讨论
在此对两种方法的生产、质量情况以及易磨性进行对比分析, 其具体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2.1 生产情况对比
由表2分析可以得出:
1) 从生料台时产量来看, 使用板岩比使用粘土台产下降45.32t/h (经过分析数据, 估计台产下降约1 5 t/h左右) 。
2) 从生料电耗情况对比来看, 每吨生料板岩比粘土多耗电0.23kw/h, 则每年需多耗费资金为0.23×75×1.55×10000×0.35=9.3581万元/年。
3) 从熟料台时产量来看, 板岩试验时的台时产量比使用粘土时多2.6t/h, 则每年可多生产熟料2万多吨, 每吨熟料利润按30元计算, 则每年可为公司多创利润6 0万。
4) 从孰料电耗对比来看, 板岩试验每制备一吨熟料电耗多耗0.62kw/h, 则全年需多耗费资金为0.62×75×10000×0.35=16.275万元/年。
5) 从煤耗情况来看, 板岩试验每烧成一吨熟料煤耗为97.62Bkg, 粘土配料每烧成一吨熟料煤耗为104.66BKg (此数据依据10月份煤耗情况) 。因此每生产一吨熟料可节省7.04 BKg/吨熟料, 折实物煤为8.58Kg/吨熟料, 全年可节省资金:8.58÷1000×75×10000×320=205.92万元/年。
2.2 质量情况对比
根据窑况将板岩试验分为三阶段即11月28日至12月8日、12月9日至12月18日、12月19日至12月27日。
11月28日至12月8日该阶段换新喷煤管刚投入使用, 火焰较好, 窑产量稳定在1 7 0 t/h, 工艺事故基本上没有, 窑况较佳, 熟料f-C较低平均为0.9%, 升重平均为1183g/cm3, 3天抗压强度平均为35.0MPa, 7天抗压强度平均为45.7MPa, 28天抗压强度平均为57.9MPa。总之, 该阶段试验较理想。
12月9日至12月18日窑胴体温度偏低, 熟料升重低, 窑内发浑, 火焰不好, 工艺事故频繁, 主要反映在预热器堵料, 投料量大多在160~165 t/h, 熟料f-C有升高趋势平均为1.7%, 升重下降平均为1106g/cm3, 3天抗压强度平均为31.2MPa, 7天抗压强度平均为43.6MPa, 28天抗压强度平均为56.5MPa。该阶段试验与上一阶段相比窑况较差。
12月19日至12月27日窑系统通风不好, 负压大, 偶尔窑内有大球, 熟料面多, 块少, 部分有黄心;在配料上也有较大调整, 熟料KH降低为0.89~0.90;喷煤管也有频繁调整。投料量在160t/h左右, 熟料f-C平均为1.5%, 升重较低平均为1106g/cm3, 3天抗压强度平均为28.6MPa, 7天抗压强度平均为40.0MPa, 28天抗压强度平均为57.5MPa。该阶段试验状况最差[3]。
2.2.1质量情况对比
从表3可以看出:
1) 在使用板岩配料时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出磨生料KH值, 即板岩配料有利于出磨生料的稳定性。
2) 在使用板岩生产时, 水泥的3天强度、7天强度没有明显提高, 28天强度提高较大, 约2MPa多, 强度的提高使得在生产时可以适当增加混合材掺加量, 增加量约2%。
由表3分析可知, 使用板岩比使用粘土时每生产一吨水泥可节约2.1246元, 每年可节约资金为:2.1 2 4 6×7 0×10000=148.72万元/年。
注:表3和表4中粘土数据皆取自2008年1月至11月质量情况;板岩配料数据皆取自2008年11月28日至12月27日的日平均值。
从表4可以知道, 粘土配料比板岩配料熟料的Ca O含量低, 其体现在率值上则是KH偏低;体现在矿物组成上则是C3S含量偏低, C2S含量偏高;由于SM相近, 则熟料中硅酸盐矿物合量基本相等[4]。
2.3 易磨性比较
从测量立磨的衬板、辊套磨损数据可知:使用粘土时磨损3.94mm/10万吨生料, 使用板岩时为5.17mm/10万吨生料。按立磨的衬板、辊套磨损至15mm报废计算, 则一套衬板可磨混合料生料241万吨;可磨板岩生料184万吨[5]。
由此可知, 使用粘土时立磨的衬板、辊套使用周期为2年, 而使用板岩时立磨的衬板、辊套使用周期为1.6年。因此, 在使用板岩时, 立磨的衬板、辊套要比使用粘土时每年需多耗资金近5万元。
3、结论
综上所述, 可得到以下结论:
1) 在使用板岩配料有利于提高出磨生料的稳定性。
2) 在使用板岩生产时可以适当增加混合材掺加量, 增加量约2%。
3) 使用板岩配料生产出来的熟料比使用粘土时Ca O含量高;C3S含量偏高, C2S含量偏低;两者硅酸盐矿物含量基本相等。
4) 生产每吨生料可节约资金为:
生产每吨熟料可节约资金为:
总体来看, 使用板岩比使用粘土每年直接费用可节约:
综上所述, 无论是从生产质量, 还是熟料成分组成以及生产成本上, 板岩替代粘土应用在水泥生产中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亚平, 魏爱琴.粉煤灰配料试验生产与板岩配料生产对比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 4:54-55.
[2]邹伟斌.水泥粉磨工艺发展趋势及改造要点[J].矿山机械.2007, 12 (35) :92-95.
[3]施正伦, 骆仲泱等.金属尾矿代黏土配料煅烧水泥熟料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7, 11 (41) :1866-1869.
[4]焦有宙, 施正伦等.煤粉炉联产Q相水泥熟料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7, 12 (6) :936-942.
试验员安全生产责任书 第5篇
试验员安全生产责任书
甲方:新扎一标第一合同段项目部
乙方:试验室主任
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项目部在与业主、公司签订《安全责任书》的基础上,建立层级岗位安全责任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根据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部门与各岗位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
试验员是工地试验作业安全直接责任人。在工地试验室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其岗位安全职责:
1、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禁令和规定,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切实履行施工现场的安全责任;
2、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严肃认真地做好工作岗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3、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监督、检查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全面落实,纠正违规作业,杜绝违章指挥;
4、正确分析、判断和消除不安全因素,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发阶段;
5、正确使用试验器材、设施和防护器具,保持工作环境整洁,文明办公;
6、妥善保管好危险物品,建立危险物品管理台账;
7、对在本岗位实习的实习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对实习人员所从事的危险性应给予告知加强安全监控,落实防护措施,为他们提供安全的实习环境;
8、发生事故时,应及时、如实向上级领导报告,并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保护好事故现场,不得随意毁坏;
9、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对他人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应加以劝阻和制止;
10、工作中如遇紧急情况,应立即正确处理并及时上报,处理不了的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1、如因未履行上述安全职责、或失职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按其责任大小,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签约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
乙方:
****年**月**日
利用有机硒肥生产富硒梨试验 第6篇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与河南省宁陵县金顶阁酥梨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同研发出安全、绿色、高效的有机硒肥。双方利用蚯蚓作为中间媒介,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然后再将蚯蚓糖化,制成有机富硒叶面肥,命名为“郑果有机硒”。2014年,双方共同进行了富硒梨生产试验,以期提高酥梨中硒含量,为河南省富硒果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14年在位于河南省宁陵县石桥镇刘花桥村的宁陵县金顶阁酥梨专业合作社‘金顶谢花’酥梨种植基地进行,试验树树龄为35年。
1.2 试验处理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棵树,以喷施清水处理为对照,以喷施稀释100倍的“郑果有机硒”为处理。具体处理如表1所示。各处理对树体进行整株喷施,以喷施后树冠滴水为标准。
1.3 结果检测
果实采收后,在每个处理中分别挑选大小基本一致的6个果品送到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不同处理的果品中硒元素的含量,检测方法参照GB 5009.93-2010。
2 结果与分析
梨果实成熟后,将各处理果品全部采收,每个处理随机抽出6个果品送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进行硒含量检测。检测报告于送检20天后出具。
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对照梨果品中,未检测出硒元素含量,而处理1和处理2均达到了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556-2012对富硒鲜水果的要求。处理2梨果品中硒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处理1,说明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多,硒元素含量也随之增多。初步说明,叶面喷施有机硒肥,能够使梨果实中硒含量达到富硒果品相关标准。
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对照、处理1果皮表面表现正常,而处理2果皮表面产生了多个小米粒大小的黑斑,严重影响了果实外观,降低果实品质。分析原因可能是硒肥喷施次数过多,对梨果实产生药害造成的。虽然很多报道表明硒元素能够促进作物生长、调节叶绿素合成、提高作物抗性,但高浓度的硒会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
3 小结
(1)通过本试验可以得出,在河南省的贫硒地区,利用有机硒肥生产富硒梨是可行的。以喷施3次(处理1)为宜。
(2)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是,将该技术在其他水果上进行试验,进一步探讨河南省富硒水果生产技术。
苜蓿生产田越冬性试验研究 第7篇
适宜齐齐哈尔地区种植的主要苜蓿品种有敖汉、肇东、龙牧系列、草原系列等。这些品种就其本身生物学特性而言, 完全可以在齐齐哈尔地区安全越冬。但现实生产中大部份苜蓿特别是当年种植的苜蓿存在着越冬率低或不能越冬的问题。
几年来对苜蓿的越冬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播种时间、气候因素、田间管理、刈割时间等四个关键问题。
1 播种时间的影响
苜蓿能否安全越冬, 播种时间很关键, 当地温能够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播种, 但苜蓿种子发芽最适宜的土壤温度为10~25℃, 田间持水量75%~80%。齐齐哈尔地区十年九春旱, 春季气温不稳定, 所以齐市地区一般采用夏播, 即6~7月份播种, 这时气温高、雨水多, 种子萌发、幼苗生长都快, 但夏季也是杂草多、生长快而且是病虫害多发的季节;如果土壤墒情好, 可以选择在春季播种, 春季播种当年可以收获一茬苜蓿草, 虽然产量不高, 但当年即可见到效益。
正常情况下, 苜蓿从播种到苗齐大约需要15d左右, 我市初霜冻一般在9月末到10月初, 从苗齐到霜冻苜蓿生长期一般在65~85d。如果因外界因素造成苜蓿出苗晚, 苗期生长缓慢, 苜蓿的营养蓄积量少, 根茎不膨大, 分枝少, 外观看上去仍像幼苗, 这样的苜蓿很难越冬或越冬率低。2008年在梅里斯区达呼店镇进行了不同播种期苜蓿越冬率的比照试验, 播种期分别为5月22日、6月20日、7月10日、8月11日。2009年进行越冬率调查, 结果8月11日种植的越冬率为12%, 5月22日种植的越冬率为98%, 6月20日种植的越冬率为98%, 7月10日种植的为75%。经过试验观察, 苜蓿分枝越多、茎杆越粗壮则越冬率越高。也就是说, 苜蓿播种要适时早播, 给其足够的生长时间, 只有在充分积累养分的前提下才能够安全越冬。
2 土壤水分的影响
在苜蓿休眠期土壤持水量的多少是苜蓿越冬的重要因素。齐齐哈尔市的十年九旱, 也是苜蓿越冬率低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齐齐哈尔市的苜蓿草地大都没有灌溉设施, 干旱使苜蓿出苗率低、出苗质量差、生长缓慢, 造成苜蓿分枝少、营养积累不足。2004年夏季的严重干旱, 造成齐市人工苜蓿草地60%毁种。2006年4月26日对上年种植的不同苜蓿地块的0~10cm土壤含水量及越冬情况进行调查。土壤为沙壤土的地块, 土壤含水量为6%, 苜蓿越冬率仅为32%;而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 草甸土 (p H7.5) 的地块, 土壤含水量为17%, 苜蓿越冬率为90%。
3 管理条件的影响
齐齐哈尔市的苜蓿草地管理比较粗放, 很少使用灌溉、施肥、化学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试验证明, 在苜蓿入冬时增加地表覆盖物或覆土、灌封冻水, 返青时灌水、喷施防冻药剂等措施, 都能大大地提高苜蓿的越冬率, 是保证苜蓿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
4 异常气候的影响
齐齐哈尔地区存在着北方特有的倒春寒现象, 这种现象会造成大面积的越冬苜蓿死亡。一般在3月份春天到来的时候, 北方天气回暖快, 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之间, 经常出现连续的升温天气, 气温达十几度以上, 这时越过冬天的苜蓿开始返青长出萌芽, 在4月中下旬又会出现突然降温, 萌出的新芽被寒流冻伤而死, 使原本越冬的苜蓿遭受冻害而大面积死亡。
5 刈割时间的影响
湿地芦苇水分生产函数试验研究 第8篇
芦苇[Phragmitesau strilis (Cav.) Trin.ex Steud.]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世界广布的重要湿地物种,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在淡水、碱性及轻碱性的湿地都能生长[1]。芦苇不仅是造纸的重要原料, 同时又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 对改良土壤, 抑制湿地退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鉴于芦苇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近10年来, 有关芦苇生态学、生理学的研究十分活跃[2]。湿地是芦苇的主要生产区域, 合理的灌溉模式对芦苇增产非常明显。但是, 我国湿地苇场仍采用大水漫灌的粗放灌溉模式, 既浪费了水源, 增加了投入, 又影响了芦苇的正常生长发育, 减少了产量[3]。目前, 对芦苇控制优化灌溉模式下生产函数及优化灌溉制度方面尚缺乏相关研究。为此, 笔者通过在湿地进行的两年田间实验, 针对该地区芦苇灌溉模式进行研究, 试图建立适合湿地芦苇控制灌溉模式下芦苇生产函数模型, 为芦苇生产节水提供依据。
1 试验研究情况
本试验于2006年4月初至2007年10月底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湿地试验站内进行, 试验地距盘锦市区约30 km, 属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该地区拥有成片苇田8万hm2, 是世界上植被类型保持完好的第二大的芦苇湿地, 地处辽河、大辽河、绕阳河、大凌河4条河流的沉积平原上, 属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区, 气候条件温和, 四季分明, 试验历时两个芦苇生长季。芦苇需水试验在站内有底测坑内进行, 每个测坑规格10 m10 m, 周围有严格的防渗处理, 采用当地芦苇作物进行试验。按全国《灌溉试验规范》中划分作物生育阶段的标准, 将芦苇整个生长季划分为发芽、展叶、拔节、抽穗开花、成熟5个生育阶段, 用字母a, b, c, d, e表示。设置3个受旱程度:轻旱、中旱、重旱, 分别指生育阶段内苇田土壤平均含水率下限降到饱和含水率的80%, 70%, 60%, 用Ⅰ, Ⅱ, Ⅲ表示。每整个生育阶段设置一个受旱处理 (如苗期轻旱为aⅠ) , 其余阶段正常供水, 另设全生育期充分灌溉 (浅湿灌溉) 为对照处理CK, 共16个处理, 每个处理3个重复。当田间有水层时, 用直尺定期测量水位变化, 无水层时用烘干法定期测定土壤含水率 (占干土重) , 根据田间水量平衡方程[4]计算每个阶段芦苇的需水量。
式中:ETi为i生育阶段芦苇需水量;Ii为i生育阶段苇田灌水量;Pi为i生育阶段降雨量;Egi为i生育阶段潜水蒸发量;Wi、Wi+1为i生育阶段初、末土壤含水量;Ki为i生育阶段渗漏量。
由于试验采用的是有底测坑并有防渗处理, 因此Egi, Ki=0。芦苇产量以地上植株重量计, 实测资料如表1所示 (限于篇幅, 芦苇需水量以全生育期计) 。
2 湿地芦苇水分生产函数建模
2.1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作物产量与水分因子之间的数学关系称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作物水分生产过程中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有:水、气、光、热、肥、作物的品种、品质等。而在灌溉水源缺乏的地区, 其产量水平主要取决于水分这个最低因素[6]。国内外关于水分生产函数的研究很多, 也建立了不少模型。归纳起来有两大类:全生育期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和各生育阶段的水分生产函数。前者反映总耗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通过对非充分灌溉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来确定, 如线性模型、二次抛物线模型、Hiler和Clark模型, Hanks模型, D-K模型。以上模型一般适用于灌溉水源不足和管理水平不高的地区, 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本文通过试验分析, 采用后一类模型, 目前国际上公认比较合理和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4,5,6,7,8,9]:
M.E.Jensen模型 (1968年) :
H.Blank模型 (1975) :
Stewart模型 (1977) :
Singh模型 (1987) :
式中:Ya为各处理条件下的实际产量, kg/亩;Ym为正常灌溉处理下的产量;ETai为各处理条件下i阶段的实际需水量;ETmi为正常灌溉条件下i阶段的需水量;i为阶段编号;n为建立模型总阶段数, 本文n=5;λi、Ai、Bi、Ci为各模型中芦苇产量对缺水的敏感指数及敏感系数。
2.2 模型求解[8]
由式 (2) 得:
令
对于式 (3) :令
对于式 (4) :令
对于式 (5) :令
因此, 可统一化成如下线性公式:
对于各模型Z, Xi, Ki;所代表的内容不同。按照最小二乘法原理, 根据试验采用的m个处理, 可以得到J组Xij, Zj (j=1, 2, , m) , 求满足下式的Ki。
式中, 相关系数;
3 分析讨论
Jensen公式表明λ值越高, 缺水后造成的减产就越重。模型中λ值以c拔节期最高, 可将这一时期定为芦苇的需水临界期 (critical period of water requirement) 。在此时期缺水会对芦苇的产量造成大幅度减产。通过分析λ值, 芦苇各生育期因缺水造成减产的高低程度为:拔节期 > 展叶期 > 发芽期 > 抽穗开花期 > 成熟期。这与芦苇需水特性以及当地的灌溉实践经验相一致, 另外模型的相关系数比较理想均为0.98以上。因此, 采用Jensen模型指导湿地芦苇灌溉生产比较合理。Blank模型中的A值两年均是拔节期最高, 高低顺序依次为:拔节期 - 展叶期 - 抽穗开花期 - 发芽期 - 成熟期。但原公式表明:A值越高, 缺水导致的减产程度越低。该模型中水分敏感系数高低排序与芦苇水分生理特性及灌溉实践相互矛盾, 因此不建议采用该模型。Stewart模型中的B值其变化规律与Jensen模型中λ值变化规律相一致, B值的模型意义是该值越大, 则缺水对减产越敏感, 因此, 模型比较合理, 但不理想之处在于通过计算发现其相关系数没有Jensen模型显著。Singh模型中的C值, 在该模型中多次出现负数, 而且绝对值大于1, 因此该模型不适宜湿地芦苇生产区。
综上所述, 湿地宜采用的芦苇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模型和Stewart模型。但Jensen为相乘模型, 相乘模型的特点在于用相乘函数的数学式考虑了多阶段缺水的相互影响, 比后者更好的考虑作物阶段生育期水分亏缺对以后生育期的“后滞性”影响, 因而对与构成相对产量的反应比Stewart相加模型敏感, 对水的反应具有灵敏度相对较高的特点。因此, 本文建议湿地芦苇应选用Jensen模型作为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4 结 语
通过试验, 确定了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M.E.Jensen模型, H.Blank模型, Stewart模型及Singh模型中的模型参数在湿地苇场的具体值, 经过分析推荐使用Jensen模型指导芦苇生产为:
式中水分敏感指数为两年的平均值。
水分生产函数的建立, 能为下一步湿地芦苇优化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文中只采用了两年的数据, 因此, 所获得的芦苇水分敏感指数可能不尽合理, 此外对于不同芦苇生长区域, 由于管理水平不同, λ值也会有时空上的差异。本文只是为了确定建立芦苇水分生产函数的可能性, 并在芦苇科学灌溉的研究中做了初步探讨, 以便今后在芦苇灌区优化生产中有所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淑萍, 王仁卿, 张治国, 等.黄河下游湿地芦苇形态变异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 (1) :78-85.
[2]赵文智, 常学礼, 李启森, 等.荒漠绿洲区芦苇种群构件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关系[J].生态学报, 2003, 23 (6) :1 138-1 146.
[3]苏长连, 金明.苇田灌溉[J].芦苇科技通讯, 1982 (5) :56-64.
[4]刘昌明, 王会肖.土壤-作物-大气界面水分过程与节水调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5]刘坤, 郑旭荣, 任政, 等.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及灌溉制度优化[J].石河子大学学报, 2004, 22 (5) :383-384.
[6]彭永生, 苏里坦.全生育期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建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7) :122-124.
[7]沈开荣, 张瑜芳, 黄冠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与农田非充分灌溉研究述评[J].水科学进展, 1995, (3) :249-250.
[8]陈亚新, 康绍忠.非充分灌溉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5.
[9]茆智, 崔远来, 李新建.我国南方水稻水分生产函数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 1994 (9) :21-23.
[10]茆智, 崔远来, 李远华.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其时空变异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11]陈亚新.作物-水分模型及其敏感指标的确认[J].灌溉排水, 1995, 14 (4) :1-6.
鸡粪便生产酵母蛋白试验研究 第9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样本。
在府城镇散养户鸡舍随机采集的鸡粪、麦草及一些腐殖质等。
1.1.2 培养基组成。
初筛培养基1:NaNO32.5 g, KH2PO41 g, CaCl26H2O 0.1 g, MgSO40.3 g, NaCl 0.1 g, FeCl30.01 g, 滤纸条10 g, 蒸馏水1 000 mL, pH值自然, 温度121℃, 灭菌20 min。初筛培养基2:NaNO30.5 g, KCl 0.5 g, KH2PO41.0 g, Fe2 (SO4) 37H2O (痕量) , CaCl2 (痕量) , CuSO4 (痕量) , MgSO47H2O 0.5 g, 蒸馏水1 000 mL, 琼脂20.0 g, pH值自然, 以滤纸作为唯一碳源, 温度121℃, 灭菌30 min。复筛培养基[2]:羧甲基纤维素钠15g, NH4NO31 g, MgSO47H2O 0.5 g, KH2PO41 g, H2O 1 000 mL, 琼脂2%, pH值自然。改良培养基:按PDA培养基的方法, 按体积添加不同比例 (50%、75%、85%、95%) 鸡粪液代替一部分土豆制成一种改良型培养基。
1.2 菌种的筛选
1.2.1 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
把样本用生理盐水稀释在溶液中。采用平板涂抹法将样本液涂抹在PDA平板培养基上, 分别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 h后, 将平板中的单个菌落移接到含50%鸡粪的PDA平板培养基上, 等菌落长出后做切片观察, 将含鸡粪液50%培养基中酵母菌的单个菌落进一步接种到含鸡粪液75%、85%、95%的PDA培养基中分离纯化, 直到添加到含95%鸡粪的PDA平板培养基上[3,4]。如此反复筛选得到7株酵母菌, 保存备用。
1.2.2 纤维素菌的分离和纯化。
取18个样本溶液, 采用平板涂抹法将鸡粪液分别涂抹在初筛培养基1上, 37℃培养4 d出现黄色斑点, 7 d滤纸出现小块的分解。再将被分解的滤纸块取少量溶解到无菌水中, 逐步稀释。将稀释倍数为10-6, 10-7、10-8菌落接种到复筛培养基, 经过6~7 d出现透明圈, 再将菌落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 选用的培养基是初筛培养基2 (不加琼脂) , 摇床培养 (150 r/min, 37℃) , 富集培养10d, 用于细菌的增值[5,6]。另外按体积加入10%的鸡粪液, 再按原条件培养48 h, 开始出现部分滤纸分解, 72 h几乎全部分解, 溶液中仅有少量的滤纸片, 液体澄清。共筛选到5株分解滤纸效果比较好的纤维素分解菌, 留种备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菌种的选择
2.1.1 酵母菌的选择。
经过反复初筛和复筛, 获得7株酵母菌, 将改良培养基经过10 000 r/min, 15 min离心取清液。每组100 mL, 共8组 (表1) , 接种量相等。通过37℃150 r/min摇床培养72 h后, 每组取8 mL, 4 000 r/min, 10 min离心后, 除去清液, 将固体通过冷冻干燥24 h称重, 各重复称重3次。
2.1.2 酵母菌产量的比较和分析。
由表1可知, B1、X1、C1平均重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Y1、A4、E1、M1和对照组。E1、M1和对照组差不显著, 故可以取B1、X1、C1 3株酵母菌, 但因C1的胞体比X1大, 所以选择产量最高的B1和胞体最大的C1作为后面发酵的菌种。
2.1.3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
将粪渣通过100目筛清洗至水的颜色为正常透明为止。经过105℃24 h烘干备用。用小烧杯各称取15 g干燥的鸡粪, 把分解滤纸较好的5株纤维素分解菌接种到鸡粪中, 将小烧杯盖上2层的纱布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 在37℃条件下通过4~6 d的发酵。筛选到2株分解鸡粪中纤维素能力比较强的纤维素分解菌。分别是命名为W和G的2个菌种。
注:LSD0.05=0.002 7, LSD0.01=0.003 7。
2.2 鸡粪的发酵
将收集来的鸡粪晒干至含水量为12%~13%, 取1 kg经过121℃, 30 min灭菌。先接种纤维素分解菌 (W和G各加1 000 mL) 在37℃常温下发酵, 经过24 h后加入酵母菌 (B1和C1各500 mL) 。为保证含水量在60%~70%, 可在发酵鸡粪中加入适量麸皮 (105℃干燥4~5 h) 。通过联合发酵6 d以后, 将发酵鸡粪倒入托盘中放置在70℃烘箱中干燥24 h。
3 结论
从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到特别适合在鸡粪中生长并且具有较高产量优势的酵母菌2株;筛选到有较强分解纤维素能力的纤维素分解菌2株。后将收集的鸡粪经过除渣、晒干、高温灭菌 (121℃, 30 min) 等预处理, 按先接种纤维素分解菌, 24 h后再接种酵母菌的方法, 经过37℃6 d的联合发酵。待晾干后制成颗粒饲料。通过这种方法发酵的鸡粪, 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疫病的传播, 还可促进养殖业的良性循环。这种方法生产的酵母蛋白具有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菌种适应性强的优点, 该试验处理鸡粪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摘要:利用鸡粪进行酵母蛋白生产, 结果筛选到特别适合在鸡粪中生长的并且具有较高产量优势的酵母菌2株;筛选到有较强分解纤维素能力的纤维素分解菌2株。后将收集的鸡粪经过除渣、晒干、高温灭菌 (121℃, 30min) 等预处理, 按先接种纤维素分解菌, 24h后再接种酵母菌的方法, 经过37℃6d的联合发酵, 待晾干后可制成颗粒饲料。
关键词:畜禽粪便,酵母菌,纤维素分解菌
参考文献
[1]江波涛, 罗新义, 郭春晖.集约化养殖场鸡粪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技术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 2008, 4 (22) :64.
[2]邱成书, 郭亚力, 李河.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的初步分离筛选[J].食品科技, 2009, 34 (5) :25-27.
[3]林立, 丁俊华, 王家林, 等.开发鸡粪再生饲料, 实现养殖业的良性循环[J].饲料工业, 1996 (1) :42-44.
[4]赵小明, 龚月生.畜禽粪便再生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加工处理[J].畜牧兽医杂志, 1999 (4) :20-21.
[5]马学良, 方宪法, 陈开化.我国近期鸡粪处理若干方式及其市场前景分析[J].饲料博览, 1995 (5) :20-22.
小焦炉试验与实际生产应用 第10篇
关键词:小焦炉,配煤,试验,成本,生产实践
近几年由于煤炭价格不断上涨, 导致焦炭成本居高不下, 我单位年初配煤成本在1749元-1992元波动, 因此, 我单位决定通过寻求适合于炼焦的用煤, 引进新的煤种, 并在此基础上优化配煤结构, 最终实现配煤成本的下降。
1、结合煤源情况确定生产用煤
我国炼焦用煤的灰分多在20%以上, 以中灰煤居多, 低灰煤很少, 基本无特低灰煤。煤中硫分以中硫居多, 硫分高于2%的约占1/5, 低硫和特低硫很少。同时为低灰、低硫者则更少, 因此, 作炼焦用煤, 均须经过洗选和脱硫。我国炼焦用煤往往硫分越高黏结性越强, 大部分肥煤硫分在2%以上, 硫分低时而灰分则高, 其可选性又较差。炼焦用煤中, 气煤几乎要占一半, 且易选煤居多。所以降低焦炭中的有害成分可以多用优质气煤来加以调控。
资源状况决定了长期以来我国优质炼焦煤处于短缺的局面。结合运输上的成本, 尽可能选择山西境内的可用炼焦煤作为我单位生产用煤。
经过与供应部门、技术部门等的协调配合, 我单位确定了12种煤作为生产配合用煤。分别是主焦煤:沁新、康伟、山煤、柳林;1/3焦煤:枣庄、蒲县、徐州、官庄;肥煤:孝义;瘦煤:三元;气煤:兖州、内蒙古。
2、拟定配煤试验方案
我们分析各煤种后, 依据对焦炭的质量要求, 经初步测算, 将配煤比、入炉煤及焦炭指标按以下方案进行操作。
配煤比: (单位:%) 主焦煤 (康伟、山煤、沁新高硫) 占比4-6、3-5、5-8, 1/3焦煤 (徐州、蒲县) 占比6-10、8-12, 单一肥煤25-32, 三元瘦煤25-30, 内蒙古气煤5-20。
入炉煤指标:灰分≤10%, 挥发分24-26%, 含硫量≤1.0%, 黏结指数≥68, 胶质层≥18。
焦炭指标:灰分≤12.8%, 挥发分1.1-1.5%, 含硫量≤0.78%, M40≥83%, M10≤6%, CSR≥68%, CRI≤26%。
根据焦炭质量的需求情况及配合煤指标的范围, 最终拟定了六种配煤方案。
配比顺序:山煤、康伟、沁新高硫, 徐州、蒲县, 单一肥煤, 三元瘦煤, 兖州、内蒙古。
方案一:3:4:8:8:8:26:30:5:8; 方案二:3:4:8:8:8:26:30:5:8;
方案三:3:8:4:10:10:26:26:8:5; 方案四:3:4:8:10:6:31:30:8:0;
方案五:3:4:8:10:11:26:30:8:0; 方案六:4:4:8:7:10:26:26:10:5。
3、实施小焦炉试验
制定好配煤方案后, 我们按计划逐个进行了小焦炉试验, 对小焦炉试验后焦炭的指标进行了统计。
我公司本年度施行的焦炭质量标准是:灰分≤12.8%, 挥发分≤1.80%, 含硫量≤0.9%, M40≥83%, M10≤6.8%, CSR≥68%, CRI≤26%。
从焦炭工业分析结果来看, 六个方案中水分控制在5.8-7.6%, 灰分在11.13-12.2%, 挥发分在0.8-1.54%, 硫分在0.72-0.83%, 与配合煤质量相对应, 试验得到焦炭指标控制较好, 各项指标均控制在目标值内。
从小焦炉试验结果结合焦炭质量要求可以看出, 方案5中焦炭冷强度达到了要求, 但热强度不及方案3好。方案3的焦炭冷强度能满足公司要求, 热强度还有一段差距, 我们应该看到小焦炉与工业生产毕竟不同, 仅从数据来看, 方案3的热强度无疑是所有方案中最好的。
因此通过小焦炉试验, 根据焦炭质量和成本构成, 我们选择了第三套方案为正式生产运行方案。
4、焦炉生产实践
从小焦炉试验表明, 只要能提高焦炭的热态强度, 就可以达到公司的实际生产要求, 由于是捣固焦炉, 那煤饼强度显然比试验焦炉要好, 因此热强度从理论上讲应该有所提升。
我公司于2012年7月15日按预订方案3的配比打煤饼装煤试生产, 配合煤质量指标如下:水分9.1%, 灰分9.82%, 挥发分25.98%, 含硫量0.86%, 黏结指数68。可以看出:配合煤质量指标控制较好, 满足打高质量煤饼的条件。
从焦炉热工情况看, 试生产焦炉炉温实际温度与计划温度相差在±3℃以内;实际结焦时间比计划结焦时间长约10分钟。
从出炉情况看, 2012年7月16日开始推出新配比的焦炭, 从7-9月份的平均推焦电流来看, 电流在350A以下的炉数占95%, 仅有5%的炉号电流超350A, 最高为400A, 基本上保持了稳定, 没有难推焦现象发生。
焦炭工业分析结果来看, 7-9月焦炭的平均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分别为5.73%、11.97%、1.27%、0.77%。连续3个月的指标均显示达到公司技术要求, 灰分优于标准0.87%, 挥发分优于标准0.56%, 硫分优于标准0.13%。整个工艺分析结果均达到了技术要求并且优于要求。
从焦炭强度看, 连续3个月的平均指标分别为M4083.16%, M105.06%, CSR 69.8%, CRI 23.3%.其余个别指标除8月下半月热强度为67.1%, 稍低于标准外, 其余指标全部达标。
从经济效益情况来看, 2012年3季度吨焦平均成本为1337元比2011年3季度平均值1840元低了503元。按月产焦5.1万吨计, 3季度取得了同期降本2565万元的良好经济效益。
5、结论
生产试验 第11篇
一、发酵床的制作
1. 垫料池
垫料池面积根据猪的大小和饲养数量的多少确定。保育猪一般为0.8~1.2米2/头,育肥猪1.2~1.5米2/头,母猪2~2.5米2/头。
一般垫料池在整栋猪舍中相互贯通,不打横格,以增加发酵效率,推荐垫料池深度为80~100厘米。垫料池过浅使得发酵床的厚度可调节范围小,容易出现发酵效率低下,垫料使用年限变短,垫料池过深则容易造成垫料的浪费、发酵过强以及一次性投入增加。
2. 发酵床制作技术
制作工艺流程:材料筛选准备→计算材料用量→垫料制作→技术指标的评估。所用大宗垫料原料为农作物下脚料(如谷壳、秸秆等)以及锯末、树叶等,还需少量的米糠、猪粪及益生猪伴侣(枯草芽胞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组成的复合菌种群)。不同的材料,季节不同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冬季,谷壳40%,锯末40%,鲜猪粪20%,米糠3千克/米2,生物菌200~300克/米2;夏季,谷壳50%,锯末40%,鲜猪粪10%,米糠2千克/米2,生物菌200~300克/米2,夏季制作垫料可不使用猪粪,但要适当增加米糠用量。
二、发酵床养猪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
1. 发酵床养猪对猪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①材料与方法
复合菌种:由青岛大星生物有限公司研制生产。
试验组选择与分组:选取平均体重相近的长×大二元杂交断奶仔猪120头,称重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头,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对照组实行传统水泥地面饲养,试验组在发酵床上饲养,试验期42天。
试验日粮:根据猪的营养需要,使用不含任何激素、抗生素的151生态浓缩料(粗蛋白40.16%、粗脂肪2.98%、粗纤维3.68%、粗灰分14.55%、钙2.92%、磷1.08%、盐2.11%、赖氨酸3.13%、蛋氨酸0.71%、蛋+胱氨酸1.27%、苏氨酸1.38%、色氨酸0.39%,消化能2715.98千卡/千克)。
饲养管理:试验猪饲养于单列向阳式猪舍内,预备饲期一周,同时进行预防接种、驱虫,进入正试期后,两组喂相同日粮,自由采食、饮水,按照猪场正常程序进行免疫。
测定指标:每组于试验开始、结束时空腹16小时后称重,每天统计各组每一栏猪的耗料量,并计算全试验期内的总耗料量,计算平均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同时注意记录猪的生长及粪便情况。
②结果与分析
猪的生长情况与生产性能,见表1-a、表1-b。
由表1可见:试验组的猪平均日增重606克左右,对照组为517克左右,平均提高17.2%,料重比由2.66∶1降为2.35∶1,下降13.19%,表明发酵床养猪可明显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
2. 发酵床养猪对猪健康情况的影响
发酵床产生一定的热量,可抑制有害病毒、细菌的繁殖,减少病毒感染,减少蚊、蝇的数量,使猪舍内无臭气,有效控制了疾病的发生。我们在对胶南市良种猪场进行对比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猪的发病死亡情况。
①材料与方法
复合菌种:由青岛大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
试验组选择与分组:选取平均体重相近的长×大二元杂交断奶仔猪200头,称重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头,设2个重复组,每组50头,对照组实行传统水泥地面饲养,试验组在发酵床饲养,试验期90天。
试验日粮:根据猪的营养需要,两组饲喂151浓缩料配制的全价日粮(猪体重30千克以前,玉米70%、糠麸皮5%、151生态浓缩料25%;体重30~60千克阶段,玉米72%、糠麸皮8%、151生态浓缩料20%;体重60千克阶段以后,玉米74%、糠麸皮8%、151生态浓缩料18%),自由采食、饮水,按照猪场正常程序进行免疫。
饲养管理:试验猪饲养于单列向阳式猪舍内,预备饲期一周,同时进行预防接种、驱虫,进入正试期后,按统一防疫程序、消毒程序、用药程序进行疾病预防。
测定指标:猪的发病种类、发病和死亡数量。数量见表2-a、表2-b。
由表2-a、表2-b分析可见,发酵床养猪比传统养猪发病率降低8%以上,死亡率降低4%,疾病发生种类少。同时,每头猪的用药成本节省0.54元。
3. 发酵床养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我们对采用发酵床养猪法和传统养猪法所生产的猪进行了屠宰测定,发酵床养殖的肉质检测达到了无公害标准。
4. 发酵床养猪对内外环境的影响
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特殊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猪的粪尿排泄物,不需要每天清扫猪栏、冲洗猪舍,不产生冲洗圈舍的污水,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出养猪场,真正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发酵床猪舍为全开放式的,使猪舍通风透气、阳光直射,温湿度适合于猪的生长。猪粪尿在复合菌种迅速分解下,猪舍里基本没有臭气和苍蝇滋生。
5. 发酵床养猪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不需要用水每天冲洗猪舍、清除猪粪;采用自动给食、自动饮水技术等,达到了省工节本的目的。据统计可节水90%以上,饲养出栏1头猪可节省1.5米3水,节省生产成本3.75元;节约劳动力近50%,每出栏1头猪节省劳动成本10元,生产出栏1头猪共节省生产成本13.75元。在规模养猪场应用这项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三、讨论与分析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的环保农业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解决了粪便处理和恶臭难题;二是降低了生猪发病死亡率,有效地控制了药物残留,提高了猪肉品质;三是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显著降低,提高了猪的生长速度。此项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铬影响种公牛生产性能的试验 第12篇
试验旨在通过应用有机铬, 探索增强公牛抗应激能力、提高公牛生产水平的技术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时间
试验地点: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
试验时间:试验从2012年10月~2013年11月。
1.2 试验材料与制备
试验牛为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生产公牛, 试验牛包括荷斯坦、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晋南牛等5个品种, 年龄从2岁到8岁。试剂为吡啶羧酸铬, 由济南齐鲁中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根据牛的年龄、品种、生产情况选择了34头公牛, 平均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 这两组牛基本情况相当, 整个试验包括预试期和正式试验期。预试期为1个月, 正式试验期为1年。
1.4 试验日粮
试验日粮配制按照羧酸吡啶铬产品的推荐用量即15mg/kg, 将铬制剂先与预混料混合, 然后加入精料补充料, 沿用现在的饲料种类和饲养方式。
1.5 测试指标
预试期前对所有牛逐个进行采血、收集尿样和粪便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全部正常。预试期间, 经观察无异常现象。试用中期, 对试验牛和对照牛的血、尿、粪样进行了检测, 无异常结果出现。
1.6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1年后, 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头牛的各项生产数据用EXCEL软件按月进行了合计或取平均值, 然后应用SPSS软件将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附表可见, 试验组鲜精活力、鲜精密度和冻后活力分别为 (65.97±0.43) %、 (12.89±1.15) 亿/ml、 (37.58±0.67) %, 对照组鲜精活力、鲜精密度和冻后活力分别为 (65.65±0.28) %、 (11.25±0.60) 亿/ml、 (36.56±0.64) %, 这3项指标试验组均比对照组高, 且差异显著 (0.01
0.05) 。
3 讨论
笔者从事公牛精液生产多年, 通过总结发现, 温度过高或过低, 天气骤然变化, 疫苗的应用和公牛发病等都能引起公牛精液产量和质量的降低。
张坚中认为, 精子发生数量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殖细胞分裂的状况, 精子的形成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子的质量。公牛精子发生过程中, 中间型精原细胞是数量减少的主要危险期, 最易受干扰;第二危险期是精子发生周期中的减数分裂阶段。
据报道有机铬通过调节胰岛素功能以及糖的吸收和利用等来改善奶牛的繁殖性能。有试验研究了有机铬在母猪繁殖周期中各个不同生理阶段使用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生产母猪在整个妊娠期和泌乳期按200微克/千克饲粮的用量使用有机铬, 繁殖周期可缩短7天, 活仔数平均可增加2头, 年产胎次可平均增加0.13胎, 窝死亡数可平均减少1头, 受胎率和分娩率均达到100%。
有相关报道:缺铬将会引起机体应激敏感性提高;精子数和雄性生育力下降。犊牛经长途运输后, 在最初28天补添400μg/kg铬量的酵母铬, 改善增重的效果与使用长效土霉素的效果相似, 并降低了牛呼吸系统综合症 (BRD) 的发生率;母猪饲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可增加窝产仔数和成活率。他们指出, 铬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亲合力, 再经由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传递信息而提高繁殖性能;在肉种鸡饲粮中添加200μg/kg铬量的酵母铬, 结果提高了产蛋率和孵化率。
生产试验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