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学
四年级语文教学(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教学 第1篇
一、补充阅读材料, 拓宽阅读空间
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重要的是要有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考虑到学生年龄小, 尚处于形象直观思维阶段等特点, 选择的阅读材料的题材和体裁都应该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 材料的难度也不应太大, 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阅读, 热爱阅读。因此, 教师在选择材料时, 必须考虑实际情况, 所选的材料应该是小学生能接受的。布鲁纳说:“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或创编难度适当、有趣味的材料, 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从英语报刊中精选阅读材料
阅读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扩展知识面, 提高活动能力。而选择什么英语阅读物对小学生有帮助呢?笔者认为, 《英语周报》是个不错的选择。笔者鼓励学生订《英语周报》, 学生都很喜欢。《英语周报》做得非常漂亮, 不但色彩丰富, 而且内容也很丰富, 有很多个板块, 有学生爱看的故事连载, 还有每个单元重点句型或单词的讲解, 例如五年级上册Unit6句型Is there...?Are there...?的区别, 让学生一目了然, 很快就掌握了。还有每个单元有“快乐练兵场”, 学生不但可以阅读而且还可以练笔, 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 色彩丰富的英语报纸是他们最喜欢的。因为报纸有英语故事连载, 有简单的英语歌谣和绕口令。而且不懂的单词, 在旁边都会有注释, 这样更方便小学生阅读。
2、从班级图书角中精选阅读材料
在班级的图书角一般摆设一些英语类的课外读物,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从报刊上精选一些阅读材料, 有重点地推荐给小学生。英语读物一般是英语故事、英语谜语、英语趣闻等学生感兴趣的书。笔者鼓励学生将他们的阅读材料带到学校, 和同学一起分享, 大家利用课余时间一起观看或传阅书籍。这样, 一方面节约了阅读的成本, 另一方面又开阔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例如英语课代表经常从家里带一些自己买的英语故事书和迪士尼英语动画光碟来学校, 在课外活动的时候笔者放光碟给他们看,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笔者看到了他们对英语充满着浓厚兴趣。另外, 笔者还从学生存放在英语图书角的读物中, 精选一些有助于学生拓展阅读的书目推荐给他们。
二、指导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兴趣
Jarvis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Reading is jus like walking in a dark forest.We use some searchlight to help us nd the way.Jarvis提到的searchlights就是英语阅读教学上用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的三个重要方面, 它们分别是“context”、“word shape”和“grammar”。所以,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好好地利用这三盏“指路明灯”, 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时的几个小技巧。
1、上下文结合, 助理解提兴趣
词汇在英语阅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是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要清除这一“拦路虎”, 就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 结合句式结构和文章的情景等将词义推理出来, 然后由词到句, 由句到篇, 从而达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比如“乌鸦喝水”这篇文章:
A Crow Drinking Water
They are very thirsty.So mother says to her children, “Let’s find some water to drink”.They find a jar on the floor.There’s some water in it.But it’s not full.And their beaks are too short.They can’t drink the water.Mother looks at the jar, then she asks her children to put some stones into the jar.Oh, the jar is full now!They can drink the water!
在这篇文章中, “thirsty”是学生阅读的“绊脚石”, 但是学生根据Let’s nd some water to drink.就知道乌鸦要找水喝, 那么学生就不难推测出“thirsty”就是“口渴”的意思, 而句子“e crows are thirsty.”就是“乌鸦口渴了”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快就能回忆起“乌鸦喝水”的整个故事情节, 文中的生词“jar”, “stones”, “But it’s not full.And their beaks are too short.”等就很好解决了, 学生做起题来也就得心应手多了。可见, 上下文的联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对于文段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由词形推测词义
实践证明, 孩子对自己常见的东西和事物会记得特别的牢, 而且以“熟”带“新”的能力比较强。孩子对词形的记忆在阅读中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 比如, 英语中的“myself”, 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推测出“yourself”, “himself”, “herself”等的意思。又如, 通过了解词尾“-est”是形容词最高级的后缀, 就能推测出“tallest”“youngest”“longest”的意思。利用相似词的词形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律, 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词。句式的理解也是如此, 学生可以根据一个熟悉的句式来推测类似的句式, 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小障碍。
三、训练阅读技能, 提高阅读效率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运用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 让学生由有意识恰当使用阅读技巧向无意识过渡, 提高阅读技能和效率。
1. 按意群阅读
如, Victoria Peak/is the highest peak/on Hong Kong Island.e stunning view/from the top/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tourist attractions.与逐字阅读比可以减少目光停留的次数, 然后逐步过渡到整句认读。这样能进一步加快阅读速度, 提高阅读效率。
2. 略读
快速浏览全文, 领会文章大意, 发现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读完一篇文章, 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归纳文章的大意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或者设计一些主要信息的判断题, 检测学生略读理解的程度。久而久之, 学生会越来越关注文中的中心句和关键词。如, 教学PEP六上Unit 1 How Do You Go ere?B.Let’s read.时, 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Skim the passage and choose a title for the paragraph:A.e tra c rules in China.B.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bout traffic rules in di erent countries.
3. 查读
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 进行查读, 目的在于从阅读材料中迅速查找出所需要的某些特定信息。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在开始阅读语篇之前布置任务, 如阅读后回答五个问题或完成表格, 学生在阅读时有目的地寻找各种信息与答案。以便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信息点, 从而更具体地理解文章内容。如, 教学PEP五下Recycle 1 Read and answer.时, 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Scan the passage and nd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ollowing:
4. 预测
从标题或首句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词汇, 同时抓住主题句、关键词, 以便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学生处于认知的主动状态, 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心理准备。如, 六年级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B.Let’s read.判断正误。
读前读后
() () 1.Killer Whale is heavier than Sperm Whale.
() () 2.Sperm Whale is longer than our classroom.
() () 3.Killer Whale and Sperm Whale like vegetables.ey don’t like meat.
() () 4.Killer Whale can swim very well.
() () 5.Sperm Whale can’t swim in cold water.
() () 6.eir teeth are longer than our desks.
在读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测试题, 做出一些合乎情理的预测, 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够明确目标, 也能够使短文的阅读顺利展开。
四、延伸课外阅读, 增强理解能力
拓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英语报刊和书籍的兴趣, 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校内延伸, 夯实基础
(1) 英语墙报:出墙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巩固课本上所学的知识, 增长见识。每期墙报应有明确的目的和主题, 避免随意性、盲目性。通常包括故事, 名言, 对话, 谜语, 英美国家的文化、风俗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也可以摘抄学习英语方法之类的短文, 还应配合节日专刊出版。如此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 必然收到一种“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功效。
(2) 讲故事、演短剧:为了让学生继续保持英语阅读的兴趣, 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每节课之前的5分钟, 可以轮流让一到两名学生用英语讲一个故事、笑话, 或作一段演讲, 甚至是唱一首英文歌曲。学生为了展现自我, 同时为了避免丢脸, 必定会在家仔细钻研手头的阅读材料, 观看久已成摆设的英语碟片。久之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2. 校外延伸, 提升兴趣
学生的成长, 是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教育过程。如果家庭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配合, 那么教育效果就会削弱, 甚至互相抵消。因此, 优化家庭学习环境, 推动家校的有效整合对于学生良好英语学习品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1) 家校联系单。家校联系单是家校沟通极好的载体, 可以用它反映学生英语阅读的信息。由于联系单的中介是学生, 即由学生来传递, 所以它反映的信息及时、准确、有效, 便于教师及时采取措施, 收到良好效果。
(2) 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应成为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交流的平台。从教师层面来说, 教师应向家长展示学生阶段性学习英语的成果;从家长层面来说, 本着“经验大家谈”的观念, 家长们可各抒己见, 与大家共享家教经验;从学生层面来说, “小老师”的教学效果可从家长身上得以展现。这样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 不但有利于提升家长对英语教学的参与意识,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四年级语文教学 第2篇
总结
小编精心推荐
四年级教师工作总结:语文 | 数学 | 英语 | 体育 | 音乐 | 美术
篇一: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如流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这样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既忙碌,又充实。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的好胜心强的特点,实行竞争评优机制,评选出学习认真的好学生为班级之星,在班会及校讯通上进行表扬鼓励,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的早读时间,安排两位“小老师”负责读书,带领八个小组长进行监督检查,大大提高了早读的读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2、教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做作业。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常规预习,搜集相关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的介绍。刚开始有一些同学不知道怎样预习,我就请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讲自己的经验,对这些同学是很大的促进。有有部置就要有检查,及时的检查对学生的学习是最有力的监督。“该说是就说”,“该听时就
听”,“该写时就写”,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随时记录,这是对听者的要求。对学生的作业从格式到内容进行规范,提高作业美观度,班级中涌现出来了许多书写清楚认真的同学。
3、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本学期利用阅读课,充分发挥阅读书籍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学习,积累好词佳句,并随时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悟,不仅使学生拓展了视野,而且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二、提高课堂效率。
1、注重新课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中,让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我就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时而讲个故事,时而围绕课题发问…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等形式更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2、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理解水平有关。为此,教学中,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交流,在交流中完善提高。此时老师的及时鼓励,巧妙点拨,会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3、重视品读感悟
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语言运用的精妙,语境描述的美妙,思想表达的深邃,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注意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文本内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更提高了语文素养。
三、加强作文能力的训练
作文水平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从字、词到句、段、篇,都会展现出语文学习、积累、运用的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文本作用,一单元作文教学为主,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在学习单元中的课文时就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例文的精彩之处。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就有理有据,有了很好的示范,就能点燃学生创作灵感的火花。注重作文的修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写好作文后,先有自己修改,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修改,与此同时提出要求,学生结合要求再次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完成后誊写有老师评改,在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习作的得失,这样经过训练后,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布局合理,选材准确,语句通顺,极少有错别字,作文水平大大提高。
四、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能在塬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我着重“抓两头,带中间”,注重培养优生帮助差生。在班级中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探析
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处于活泼爱动的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持好奇的心态,但是情绪方面非常不稳定,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合适的引导与纠正。语文阅读的学习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太过于沉闷,乏味枯燥,不能对其课程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严重阻碍了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脚步。因此,要想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只能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教学方式,更新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从而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及识文断字的能力。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四年级也是小学六年教学阶段中的转折点,更关系到学生以后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需要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教学改革工作正如茶如荼地进行着,急需相关教育者相互之间友好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改善当前的四年级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二、当前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农村小学教学跟城市小学教学的基本情况相差甚远,这样不仅会影响我国小学生的发展,还会促使我国的教学水平分布不均匀。其中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地方差异造就教育水平分配不均匀
虽然,我国近几年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师资规模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但是我国的农村小学教学效果还不容乐观。学校内部的教学设施也比较差,跟其他地区的教学设施规模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比如:部分地区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学质量逐渐下降。要知道,阅读技能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更是当前相关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为以后学习语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教师的教育思想过于老旧
众所周知,语文教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承担着保证教学质量的重任。但是就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素养并不强,专业能力还有待加强,对传统的教学理念一直没有摒弃,从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水平逐渐降低,使学生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三、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相关措施
1.要保证教学水平分配均匀,加大教育投入量
为了保证教学水平分配均匀,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教育投入量,健全并完善农村学校教育体系,以此来提高我国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质量与科技含量,从而使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质量升高,同时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要与学校的相关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逐渐改变学校内部的教学现状,使农村小学也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以及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小学语文教师时刻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还是遵循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没有时刻更新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以及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与发展更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我国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同时在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积极地改革与创新,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从而来提高我国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3.学生要改变学习态度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教师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小学生也应该转变学习态度,在阅读课堂上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课外可以看一些文章型的书籍,以此来为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一定要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道理,要想使学生更有效地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必要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一种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化被动为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推上另一个发展高度。
综上所述,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直接影响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水平。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我国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王明建.囿于传统的突围:语文科课程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四年级语文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四年级语文,教学写作,方法技巧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靠平时多次的写作积累才可以把文章写好。小学作文也是如此,虽然小学生年纪尚幼,但是写作要求应该更加严格,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习惯,培养写作的兴趣。教师也应该尽到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责任,尽心地指导学生写作,对学生进行系统地教学,可以从写作方向、写作内容以及写作的情感入手,教给学生合适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写作的方向
1. 关注历届考题
写作方向即“写作的目的”,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很好地把握写作的方向,命题作文还好,一旦碰到看图写作,学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比如说一幅母亲牵着儿子在路口等待父亲归来的图画,要求学生写一篇四百字以内的作文,这时候,就会有学生写母亲和儿子都很穷,所以父亲多年不回家,直到有一天父亲终于回家的温情画面。其实,学生写作方向的偏题很大原因在于不能把握写作的主流思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历届的语文考卷给学生看,让他们对整体的写作方向有个大致的把握,从而避免出现以上问题。
2. 留心章节标题
教会学生正确地掌握写作方向的另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便是让学生留心各章节的标题,比如说第一章的标题是“伟大的亲情”,然后这一章节中的《我与母亲》《父亲》等文章都是和这一章的标题“亲情”相对应的文章,这也就直接告诉学生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题。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每一章的标题为主题写作,再根据学生写的文章做出批改和修正,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篇和该章节有关的优秀作文,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如果考到了相似的主题,那么学生就可以很直接地联想到课堂上学过的文章和教师批改后的优秀作文,在考场上加以合理运用,必然可以取得优良的成绩。
二、写作的内容
1. 勤于参与实践
解决了写作方向的问题之后,接下来便是写作内容的问题了,在这里,推荐两种方法:一是勤于参与实践;二是进行课堂互动。先来说说第一种“勤于参与实践”。我们都知道,小学作文大部分是以记叙文为主,这就对学生有了一些要求,对于平时学习生活经历丰富的学生来说,写记叙文会有很多的素材可借鉴,然而对生活经历简单的学生而言就要吃亏一些。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实践的锻炼,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操场上做游戏,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户外郊游。以户外郊游为例,说说如何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工,然后将剩下的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补助,给学生买好水果和饮料,然后规定郊游的时间和地点,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好好准备,到了郊游的那一天,教师肩负监督保护学生的职责,可以让学生尽情地玩耍,玩下棋、飞行棋、放风筝、老鹰抓小鸡等,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加入到游戏中。在愉快的郊游快结束之际,教师召集所有的学生围坐在一起,和学生谈谈这次郊游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完成“愉快的一次经历”这个作文题,教师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会写到那一次的集体外出郊游。由此可见,勤于参与实践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写作素材的不足。
2. 进行课堂互动
另外一种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写作内容的方法就是进行课堂互动。教师在写作课上可以和学生这么互动,比如有一篇命题作文——《最可爱的人》,教师就可以提问:“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老师说道最可爱的人,你们在脑海中浮现的是谁的影子啊?”然后让学生睁开眼睛,“将那个人写下来,再闭上眼睛,想想他的外貌,再想想平时和他接触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后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想象那个最可爱的人的样子和性格,接着只要将几个形容词用合适的语句串联起来,一篇好文章就写出来了。
三、写作的情感
1. 摘抄优秀语句
写作的情感是写作中最难把握的,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摘抄优秀的语句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比如“他的额头有着深深的纹路,似乎头发也比去年白了很多。啊!妈妈的手上爬满了皱纹。”这段描写母亲的句子通过详细的外貌描写将母亲年老的形象写得呼之欲出。遇到类似的作文时,学生便可以改写道:“我的母亲她的手上有很多的皱纹,她的头发也白了。”
2. 背诵经典诗句
背诵经典诗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情感的表达能力,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脍炙人口的表达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可以运用到学生的作文中。
总之,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写作方向、写作内容以及写作情感这三个方面入手,通过熟悉文章标题、勤于参与实践、摘抄优秀语句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也应该和学生加强交流沟通,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卜祥红.《地球的新生》教学设计:校本课程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媒材创新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9).
四年级语文教学 第5篇
四年级(2)班语文期中质量分析
本次语文期中检测,以语文新课标为依据,试题覆盖面广,难易适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本次考试试卷的内容包括四个版块,即“积累乐园”“回忆课文填空”、“快乐阅读”“习作芳草地”。“积累与运用”板块,从字的正确书写,到词的音、形、义,再到文章的积累,可谓是面面俱到,但又紧扣文本,学生易于动笔,但平时读书不深入的学生又难准确完成。“阅读之窗”考察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有难度。试题从基础到能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内容全面。下面就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今后教学的改进等方面简要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考查情况
本次参考人数46人,80-89分3人,70-79分15人,60-69分9人,50-59分6人,40-49分1人,39分以下2人,最高分85.5分,最低分32分(黄文),及格率6%,优秀率80%,总分3052分,平均分66.3分。总体是优秀的学生少,六七十分和不及格的同学占百分比还较大,整体情况比预期的要差一些。
二、卷面分析:
仔细阅读学生的试卷,总结学生半个学期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还没有养成认真读题,仔细答题的考试好习惯。具体表现在:做题时不是多点,就是少笔,以至于字词读出现错误。还有就是凭感觉做题,不去认真读题,往往就会答非所问。
2.基础知识掌握,还没有达到熟练内化的程度。试卷上积累部分的题目,是考查学生知识准确重现的过程,平时掌握不扎实,考试时知识的重现就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例如在看拼音写词语时,一些同学只会写文中的词,组成另一个词就不会了。补充词语时不注意读题,造成前后重复,错字较多,而且不能准确的掌握字的写法,“滴”“蜿蜒”等。第二题中不能读准字音,如“海滨”的“滨”字;“呕吐”的“呕”字,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了错误,原因有二:一是在平时学时没有准确的掌握;二是不能准确地拼读拼音,以至于判断不清该选哪一个音。
3.准确理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强。试卷上第二题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因为平时缺少较多的训练,学生即使记住了,也不会用灵活运用。
4.课外知识较贫乏,阅读理解部分学生不会抓住重点词句入情入境深入体会,只能读懂文章意思,不会读出文字背后表达的情感,所以理解句子和文章意思学生错误率较高。这也提醒我平时教学要围绕着有效,把时间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上,要多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关键段落引导学生细读细品,提高理解概括能力。
5、学生的卷面不整洁。在检查平时的作业时,全班几乎都能工工整整地写字,虽然有的学生的字的结构不是很好,但足可以看出是在认认真真地写。可从试卷中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潦潦草草。
三、方法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力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2、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应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角色表演、游戏、情景对话、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有是非之分,能发表正确的观点。
3、教师要吃透新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适当进行知识拓展,积累知识,及时巩固,强化训练,有效提高成绩,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策略浅谈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一、多样知识引导,营造轻松氛围
语文一直以枯燥乏味的印象出现于人们的心中,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存在一定影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采用多样性的引导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重塑心中对于语文学科的定位,促使其自主参与到课堂的探究当中。首先,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深入探究课本中的文章,合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教学《全神贯注》的过程中,教师可提问学生喜欢做的事情,了解学生心中“全神贯注”的含义,发掘他们潜意识中对词汇的理解,接着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准备的条件下参与到课堂当中,为他们学会更多的知识点做出积极的铺垫。其次,教师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为课本中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文章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激发他们对语文课本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教师拿着铁球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让学生实际地了解标题含义,接着提问学生其中的原因,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究欲望,在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投入其中。另外,教师要注重科技与课堂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积极地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多媒体教学包含多彩图画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比如,在对美丽的景色教学时,教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跳出课本上呆板的图画,播放相关的影像为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在课堂情境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用和蔼的态度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温和的形象,利用辅助的教学手段与亲切的教学态度为小学生带来轻松的课堂氛围,为高效的语文教学做好铺垫。
二、多样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因为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顾虑,一直以简单的方式贯穿课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有所提升,但是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本进行探究,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为其积极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构建良好的空间,促使其更好地成长。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拉近语文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培养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启示》的时候,教师带学生到周边的环境中进行实际的学习,和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中各种物种的变化,了解大自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启示,促使学生更好地沉浸于知识的教学当中,带动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发展。其次,根据小学生喜欢群体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在班级适当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几个人一起对问题进行探究,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探究的乐趣,让学生互动的时候更好地取长补短,调动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热情,给予他们更好的发展机会,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发展。
小学四年级语文是语文基础学习阶段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要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运用多样化、高效的教学方式推动学生的成长,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年级语文教学 第7篇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教学方式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大都比较浮躁,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一些枯燥乏味的事物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如何能够保证小学四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实现预期的效果, 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也逐渐走入小学课堂教学中, 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例如,多媒体教学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在教学领域取得了很大成效,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高度的互动性,大大增加了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 观潮》 一课时,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而言, 在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下很难通过课文的语言描述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给其理解与感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 在课前,我们可以先利用网络平台搜集一些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 并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 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与图片资料给学生再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景,学生通过图像、画面、声音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得到了听觉与视觉上的双重享受,真正体会到了课文中“ 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的情景。 在视频播放 完毕后 ,我们再带 学生进入 课文阅读 中 ,此时学生 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与课文 文字相联 系的画面 ,对阅读理 解有了直观的印象。 课后我们还可 以采取读 写结合的 教学方法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写一些读后感,从而根本上给学生打下牢固的阅读基础。
二、尊重学生地位,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将课堂空间与舞台交给学生。 例如,我们可以采取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做老师的乐趣。
在讲解《 卢沟桥的狮子》 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书刊等收集一些卢沟桥的相关资料,并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课题,而后由学生进行课文讲解,并在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和点评。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能够在设计课程时充分地融入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突破了教师与书本的局限,从自己的角度对课文做出了理解,其阅读总结能力大大提高。 如果班级中有学生曾经到卢沟桥参观游玩过,那么教师还可以让该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其他学生,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使得更多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在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立足生活实际,丰富阅读素材
生活给创造带来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立足于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 颐和园》《 长城》《 圆明园的毁灭》 等课文时,我们就可以结合当下一些热播的古装影视电视剧,并让学生表达对这些影视作品的想法与观点;在讲解《 猫》《 母鸡》《 白鹅》 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等课文时,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动植物。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 猫》 一课时,在课前鼓励小学生在课下对猫进行观察,由于猫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与接触到的动物,很多学生也有过养猫的经历,因此在对猫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性等进行进一步观察之后往往都能做到有话可说, 那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课下观察的基础上提出“ 你认为猫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用几句话来概括猫的生活习性?”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与发言, 这时学生脑海中对猫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与认识,纷纷加入到讨论的环节中,而后教师再开始讲解课文内容,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都十分深刻。
四年级语文教学 第8篇
一、重视学生兴趣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对兴趣重要作用的阐述。如果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强大兴趣,那么何愁写不好作文?教学中,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话题,贴近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感可叹。四年级学生逐渐学会了观察和思考,渴望用眼睛和双手去了解、触碰他们未知的领域。利用这种探究的心理,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写《一次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对班容班貌进行设计、布置,然后书面表达,学生就有材可写。除此之外,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对习作的恐惧。有的学生习作词语匮乏,语句单一;有的内容枯燥,如流水账,若老师一开始就以高标准评判,则很容易让学生自信受创,对作文畏惧厌恶。反之,若将每次的阅评当成“淘宝”,哪怕只能找到一个字写得好,则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
二、努力提高学生表达欲望
我发现,在课堂学习中愿意主动表达思考见解的学生在写作学习过程中比不喜欢开口的学生进步要快得多。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我们清楚,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其思维逻辑、想象力等各方面关系深远,具体来说,在和人交流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准确、更好地表达自己,除了要将所要表达的题旨想透彻外,还要精心选择更得体、更适合于语言环境的言语,要努力使言语的内容与形式达到比较完美的结合与统一,这样的言语才能产生较好的表达效果。这也就是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的一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缘由,因此提高学生表达欲望,让他们想说、多说无疑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益。我们常说“我手写我口”,但如果连说都没法清楚表达,那么何来的写呢?因此,教学中还得重视“说”的训练。把课堂还得学生,给学生真正交流学习的课堂,让他们能主动进行“文本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开放的课堂里没有包袱地尽情展示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三、引导积累,多读多写
选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大难关。四年级学生在布置写作文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写什么?”其实,作文的内容多来源于生活,只是没有积累成自己的东西才无话可说。引导学生多留心身边的故事,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那无话可写的尴尬就迎刃而解。如:校运动会班级克服困难共同努力取得好成绩感悟“团结就是力量”,和同学吵架后明白“团结友爱”,无数身边事都是我们作文的良好选材。当然,要想把作文写得生动优美仅靠这些“小故事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生活,学校到家里,家里到学校,没有丰富的实践材料,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贫乏而单调。在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的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自主积累美词美句。学生写作空洞无味,内容千篇一律不就是阅读太少导致的吗?自古以来,每个文学巨匠都是博览群书,知识广博。同样,学生如果没有多看、多积累,弥补狭小的生活阅历缺陷,则写出来的文字大多枯燥乏味。因此,在习作教学之余,让学生携带课外书籍进教室,让阅读走进课堂必然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同时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做好读书笔记;阅读后不定期开展活动,展示学生阅读成果,调动学生积极性,爱上阅读,爱上作文。
四、加强写作指导,教给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习作主题,指导学生掌握习作的方法和技巧对其写作大有益处。如:写作前可以点拨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制定提纲。四年级学生接触作文学习已有一定时间,这时教他们根据中心制定写作提纲的方法尤为重要。如,四年级一次习作主题“我们在大自然中成长”,要求是:想一想你童年生活中最有趣、最难忘的是什么?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的1-2个故事,然后每组推举故事讲得最精彩的同学在班内分享,听完后大家评一评哪位同学讲的故事最精彩、最有趣并说说评选的理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明白怎样将故事讲得精彩。最后,我插入对此次活动的知识辅导:叙事性的文章写作必须做到完整、具体、生动。完整性指故事应具备“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而要“具体、生动”就需试着用多种描写手法再现当时的场景,如环境、人物描写、修辞使用等。还可以板书学生讲故事过程中的有趣、生动语句,使学生更理解及掌握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当然,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讲述不能一蹴而就,过分灌输学生写作技巧有时反会弄巧成拙,应提醒学生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适当选用。
五、重视作文评改,反馈及时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推敲”的故事广传人知。可见,一篇好的文章需通过反复的修改和推敲而成。因此,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特别注重作文的评改并及时反馈,效果会更显著。首先,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习作的习惯,也可以让学生作文互改,发现彼此闪光点和问题,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在习惯养成初期,教师要加大检查和监督的力度。其次,重视作文修改后的讲评。尽管学生掌握了作文修改的诀窍,但在“手术”过程中仍会出现很多困扰。这时候老师及时的反馈和点拨就尤为重要,它像夏日的一杯冷饮醍醐灌顶,让学生对习作存在的问题有更深的领悟。当然,最后需要老师批改,指出修改建议或代笔修改。教师在修改时要更多地欣赏学生的进步和亮点,让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更自信。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语文老师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实践,用心、踏实教学。当然,也需耐心等待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梦丹丹.论语文能力的培养[M].中国当代基础教育论丛,2014,5:325-327.
四年级语文教学 第9篇
采用绘画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起夏夜的美丽景色, 有层次地描述星星、动物、花草、月亮的状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作文课, 我们要学写《美丽的夏夜》。这是一篇描写夏夜景物的文章。怎样写好它呢?我有两个办法, 一是“画夏夜”, 二是“演夏夜”。我先来“画夏夜”。你们仔细看, 我画下了什么? (在黑板一角画下一个不规则图案。随后说明“这是一颗星星”。并且问:“样子像什么?”)
(学生开始有点疑惑不解, 好奇地看着黑板上的图形。可是当教师先说明“星星”, 再提问“样子像什么”后, 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 纷纷回答:“像闪电”“像一把勺子”“像一把刀”“像烟斗”气氛热烈起来。)
师:天上的星星是各式各样的。请各位同学也来画一画。这样, 每组第一个同学先上黑板画, 五秒钟画好, 然后像接力赛一样把粉笔传给第二个同学, 直到最后一位。每个同学都画一颗星星后, 黑板就变成“星斗满天”啦。只是你要先想想, 该画怎样一颗星星。 (稍后, 教师问:“有问题吗?”)
生:老师, 我有一个问题。要画不一样的星星么?
师:当然。不但和老师画的不一样, 还要和同学画的星星形状都不一样。好好想想啊, 画怎样的星星? (学生正思考着, 教师走向座位, 轻声提问学生:“你画了啥样子的星星?”学生起身和老师“咬耳朵”, 似乎在讨论着什么。而教师却有意大声说“啊!想得真有趣!”引得其他学生好奇猜测。一分钟后, 各组学生以接力赛形式依次在黑板上画星星。学生上上下下川流不息, 煞是热闹。大约两分钟后, 黑板上画满各式各样的星星。)
师: (指着黑板问) 这片“天空”怎么样?
生: (迟疑一下) 星星漫天, 浩瀚无际。
师: (转身板书“星空”) 请大胆想象, 此刻你正坐在哪里观赏这片星空?
(学生似乎有点不解。当即, 教师果断地喊出口令:“全体起立!走出座位, 自己找地儿, 1、2、3坐下!”学生嘻嘻哈哈地席地而坐, 多数学生坐在黑板前, 也有的坐在座位过道, 还有的坐在桌面上。)
师:想象一下, 此时的你坐在哪里观赏星空呢? (板书:坐哪里) 要各想各的, 各说各的, 自言自语地说说。
(学生纷纷回答:“我坐在草地上”“我坐在柔软的沙土上”“我坐在公园亭子里”“我坐在茂盛的 大树下”“我坐在房顶”“我坐在秋千上”答案不一。)
师:现在夜色浓郁, 四野宁静。请大家注意倾听自己的心跳。好, 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了。此外, 再想象, 你似乎能听见什么声音? (板书:夜深人静)
生1:能听见水滴答滴答的声音。
生2:树叶甩来甩去的声音。
师: (竖食指贴住嘴唇, 示意“要安静”) 是啊!夜深就会人静, 静得能听见最细最轻的声音。请大家仰望着“浩瀚无际的星空”, 低声回答我, 星星多不多啊?
生:多!数也数不清。
师:星星美不美? (板书:星星多而美)
生:美!
师:请细细看看星星的形状, 很有趣呢。它们的形状让你产生想象, 一颗颗星星像什么?
(学生依次回答:像一道闪电!像一只袜子!像一把勺子!还有的像茶壶!一朵小花!一个海星!)
师:哦!星星很美。请大家回到原位。
(学生纷纷坐到座位上。)
师: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 动物们乘机热闹起来。先来听听蛐蛐是怎么叫的? (教师信手一指一组同学) 来!你们这群蛐蛐先叫唤叫唤, 给夏夜添些音乐。 (板书:动物音乐会)
(那组学生“蛐蛐蛐蛐”地叫起来。有一个学生大叫:“老师, 还有鸟叫。”)
师:是呢, 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动物音乐会。这一组学猫叫, 这一组学狗叫, 你们一组学青蛙叫, 加上蛐蛐, 很热闹了。先自由地学着叫唤叫唤, 看哪一组是小动物达人?预备叫!
(教室里顿时闹成一团, 这里“喵喵”, 那里“汪汪”, 还有“呱呱”和“蛐蛐”。学生们相互笑着, 各种“动物”叫个不停。)
师: (示意打住) 各位“动物”, 请服从我的指挥表演“音乐”。我说“远”, 你们叫唤的声音就要“远一点, 轻一点”, 我说“近”, 声音则要“响一点, 猛一点”。先请“青蛙”们做个示范。
师:各位“青蛙”准备好了吗?看老师的手势, 听指挥“, 远”
生:呱呱呱
师:近一点。
生:呱!呱!呱!
师:再近一点。
生 (用力地)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好!青蛙组叫得顶呱呱。以下, 小狗组、小鸟组、蛐蛐组都准备好, 根据老师指挥, 留心先怎样叫, 再怎样叫, 后来怎样叫, 要叫出层次和花样来啊。
(学生开心地转变成小动物角色, 教师指挥着他们轮着叫唤, 再此起彼伏地相互呼应, 声音先由远到近, 再由近到远, 先由急到轻, 再由轻到急学生很投入很快乐地叫唤着, 俨然是在排练一场音乐会。)
师:叫得好!现在,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 思考:要写哪些内容?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作要注意什么?想好就动笔。时间13分钟。
(板书呈现的写作脉络十分清晰, 再加上课堂上的亲身体验, 学生明白描写星星的多和美能突出夏夜的安静, 也明白描写动物的叫声能表现夏夜的热闹。此外, 教师还强调写作时要注意多分小节。随后, 学生伏案奋笔, 多数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写作。)
第二课时
师:继续感受夏夜。请想象:一阵风吹过来哦, 谁上黑板来画一画风呢?
(一生走上前来, 在大家的注视中, 他先是画下一棵向一边倒去的树。)
师:这位同学没有直接画风, 而是画了树。可是, 我们明显感到了风正吹过来, 树枝正在摇晃, 这叫衬托法。谁也来运用这个方法, 画一画小草?
(又一生画下两丛草叶, 各自往左右倾倒。最后在黑板一角斜着画下有力的两道斜杠, 以示“风刮过来了”。)
师:我请两个同学来表演风中的花朵。 (叫起两名学生站在讲台前, 转身问一名学生:你是含苞欲放的花, 还是已经盛开的花?那学生答道:“我是盛开的花。”教师又打趣地说:“你这朵花是在风中盛开的吗?”那学生爽快地说:“是的。”教师又问另一学生:“你是怎样的花?”那学生答道:“我是花骨朵。”教师又问:“花骨朵在风中有什么表现?”那学生笑着没有回答。)
师: (又叫起两名学生, 让这四名学生确认所要扮演的角色。) 好啊, 我们来观看这些“大树、小草、花儿”在凉风中的奇异表演。 (又对他们说“当我们全体同学“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地刮风时, 你们这些“大树、小草、花儿”就要开始表演啦!四名学生笑着点头。)
师: (面对全体) 好!老师说“风刮过来啦”的时候, 所有同学就一起喊 “哗啦啦 哗啦啦哗啦啦”地刮风, 同时仔细观察“大树、小草、花儿”的出色表演。
生: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
(讲台前的“大树“”小草“”花儿”开始表演了“, 大树”把手用力往左右伸展, 似乎展开很大的树冠。手臂和五指还不断地颤动, 表示“风吹来了”;“小草”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地摇摆, 表示“前俯后仰”;那朵“盛开的花”正一点一点地展开双臂, 表示“绽开”, 而“花骨朵”只是使劲晃动。)
师:“大树”“小草”“花儿”的表演很生动。请愿意挑战这些“大树”“小草”“花儿”的同学起立。然后, 我指挥剩下的同学“刮风”, 你们就得演出“风吹草动, 树起舞, 花绽开”的情景。好吗? (生:好!) 预备起!
(教师一次又一次地说“风刮过来啦”, 学生便一次又一次地“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地喊起来, 扮演“花草树木”的学生站起来开始舞动, 各有各的姿态、表情、动作, 虽然不知道他们演的是什么意思, 但从投入的神态可以看出, 他们正在表演夏夜风景。大约一分钟后, 学生嘻嘻哈哈地结束表演。)
师: (采访大树) 风刮过来啦, 大树, 怎样了?
生:树叶飘落, 枝干摇晃
师: (采访小草) 风刮过来啦, 小草, 怎样了?
生:前俯后仰, 都贴着地面了
师: (采访花朵) 风刮过来啦, 花儿, 感觉如何?
生:凉爽快乐!绽开花苞
师:好!如果请大家把这些花草树木的景象用并列的三个小节写出来, 每一小节开头都可以写同样一句话, 再加上象声词, 可以吗?
生: (异口同声) 可以。
师:对, 谁来画月亮?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下一弯朝着左边的钩月, 还在月牙上画上笑脸。)
师:画得真好!这是一弯新月, 一弯有表情的新月。
生:月亮在笑呢。
师:这弯新月是怎样的?
生1:弯弯的, 像把镰刀。
生2:像眉毛。
生3:像一个钩子。
生4:像一只小船。
生5:像豌豆!
生6:还像牛角!
师:像得很呢!这是一弯新月, 它朝着左边, 如果是朝着右边, 那叫残月。这新月像什么呢?好!新月为什么笑得那么高兴?请结合当时的情景来想象。
(学生想了一会儿便陆续回答:它看到美丽的花草树木的舞蹈;它听到了悦耳动听的叫声;它被风吹得很凉爽呢。)
师:对!请问, 能不能将月亮的样子和表情, 以及内心写进文章呢?
生:能。
师:我们一起来整理写作提纲: (接住上节课所写的内容) , 继续要写的内容有:用并列的段落, 写出阵风中花草树木的动态;采用拟人句式写出月亮的样子、表情和内心。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
师:那就快写吧。
(学生写作, 教师边巡视边在学生的作文上画下红色波浪线, 并且与学生低声交谈。15分钟后, 多数学生基本完成写作任务。)
师:多数同学已经完成写作任务, 少数没有写完的请在课余抓紧。下课!
【教学反思】
这节作文课的内容是学习描写“夏天夜晚的景物”。课堂教学活动自始至终以“绘画”为主线, 可以称之为“绘本作文”, 也可以称为“游戏作文”, 因为“绘画”中有“游戏”。
我在开始讲课时就告诉学生:写好本文要用到“画”和“演”两种方法。
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方式, 是因为我在乎: (1) 学生是否能够进入“教学境界”; (2) 学生能否通过教学活动写出层次分明、内容生动的文章。
我很清楚, 不但要将教学活动设计得让学生“快乐”些, 还要把写作的内容塞进活动中去, 在形式和内容一致的情况下, 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三个亮点:
1.引领作画。
上课伊始,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星空”的快乐情绪, 我领先一步, 先行在黑板上画下一颗形态鲜明的“星星”。这“宕开一笔”为学生拓开了“想象云天”的基础。当黑板上满满地出现所有学生亲手画下的各式星星时, 想象的快乐思绪就汩汩而来了。
2.体验角色。
课堂上, 我用尽心思让学生获得各种体验的快乐。
比如:我要求学生随意地坐在地面上, 想象自己在何地抬头看“星空” (画满云朵的黑板) 。学生们怎么会不感到新鲜有趣呢?
又比如:我要求一半学生扮演“风”, 夸张地喊“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哗”, 另一半学生扮演“花草树木”表现出“享受凉爽”的意思。“大树”在阵风中舒展、摇晃;“小草”在阵风中颤抖、仰俯。它们夸张地钻到桌子底下, 表示“恨不得钻进泥土里”。如此夸张的戏剧动作怎么不令他们感到“好玩”呢?
事实上, 学生在体验景物的同时, 脑子里已经想象出一棵大树、一丛小草的鲜明形态, 写作情绪已经激发出来了。
3.模拟声音。
夏天的气象特征是有声有色。因此教学活动现场是不能够没有声音的。
我想起了夏天夜里小动物的生动叫声。备课时, 我曾经考虑采用“录音”制作出虫鸣、蛙叫、犬吠的声音, 但很快就被否定了。理由是:其一, 让学生旁听动物“录音”, 学生缺乏对声音变化的体验, 写作成文字有一定困难。其二, 请学生模拟动物的叫声, 在课堂上会营造出快乐的气氛。重要的是, 我可以“指挥”这些“动物”表演出“音乐会”的层次和高潮, 和文章内容的详略高低吻合起来。其三, 我内心里希望作文教学设计少些“洋气”, 多些“土气”, 希望形成“随心拈来, 徒手一绝”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上, 学生开心地转变成小动物的角色, 在我的指挥下, 他们先轮着叫唤, 再此起彼伏地相互呼应, 声音先由远到近, 再由近到远, 先由急到轻, 再由轻到急学生很投入很快乐地叫唤着, 俨然是在排练一场音乐会。我内心非常得意。
教学中的“快乐”活动是有意义的。
首先, “快乐”设计的要义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而不是单一地让学生“高兴”, 甚至“得意忘言”。文章的写作内容有什么要求, 就要把含有“快乐”因素的教学活动与写作内容吻合起来, 让学生在其中摄取到写作素材, 甚至形成构段谋篇的写作思路。
四年级语文教学 第10篇
1. 预习态度
对预习影响最大的还是态度,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一个班级内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是必须的,也都是持赞成态度的,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对于课前预习是抱有不赞成态度的。不过,这些学生虽然认为课前预习很重要,但在实际预习时,往往行动都不够积极主动。有资料表明,虽然有极少数的学生会进行语文课前预习,但敷衍人数的比率却还是高达77%左右。因此,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表面上虽然知道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却没有充分采取行动去落实,在对语文课前预习方面的态度并不积极。特别是当遇到预习的难题时,一个班级内只有一半以上的人会选择标上记号,等上课时向教师问清楚;而剩下的却是直接忽视这些难题。所以,扶正学生预习态度,消除学生预习中对难题的畏难情绪,是语文老师施教过程中不能忽略的重大问题。
2. 预习方法
对于将要学习的课文该采取怎样的预习方法?各个预习的要求该怎样才能落实?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并非高年级学生,他们虽然求知欲强,却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如果没有教师具体明确的方法指导,他们就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毕竟他们每个人都不是天才,可以聪明地将教师教过的方法融入预习中。所以进行预习的时候,学生会失去方向感,面对课文无从下手,渐渐地,他们也就不会再对课文进行探究,而使用最原始的办法抄,缺少主动思考的过程,导致预习的最终成果并不理想。
3. 预习习惯
另外,语文预习的习惯也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把课前预习作为自己的一种习惯,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有资料显示,一个班级内语文课前主动预习的同学约占40%左右的比率,而不预习或偶尔预习的同学却占60%左右的比率,这种现象说明具备主动性的学生不多,但不重视课前预习的同学却占多数,也就是说许多学生并没有将课前预习当成自己的习惯。那么,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学生会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多半与教师预习作业的布置和家长的要求有关。因此,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教师和家长的影响很大,如果没有良好的态度,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那么,学生自然就不会进行课前的预习了。
二、解决对策
1. 进行有效指导
众所周知,教师的指导是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那么怎样的指导才算是有效的呢?第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课前预习,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具体可以通过对预习的交流、晨读时的沟通、典型例子的引导等各种方法,让学生知道预习的好处,并提升对预习的兴趣度,最终按时、自觉、有质量地去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其次,教师可以拿出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预习指导,对语文课前预习提出相对具体的要求,鼓励学生多读多想,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同时,指导不仅是针对学优生,也要针对学困生,要做到预习指导因人制宜。最后,要对预习成果进行检查,才能落实预习的目的,并且要及时地进行反馈,以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这个反馈不仅是教师的检查反馈,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流反馈,在相互的点评讨论中获取更多的新知识,学习到更多、更有效的预习方法,使得学生更喜欢课前预习,并形成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
2. 家长的配合
既然教育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那么,语文课前预习自然也是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多数家长并不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因此也不会进行强有力的监督,也就无法完美地配合教师。其实,多数原因还是和家长的文化水平有关,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教师都会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所以,多数家长认为预习不预习都无关紧要,或是认为课前预习纯属浪费时间。另外,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市场的深入,家长的各方面压力也越来越大,造成对学生课前预习的监督不到位,基本上是对其听之任之,就更别说培养学生课前主动预习的良好态度了。再加上课前预习的习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来培养,但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着娇柔、意志力薄弱等的缺点。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监督检查,尽可能地配合教师,帮助小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3. 定期检查预习成果
预习完成后,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果进行检查评比,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自己的预习成果,并提升预习的积极性。一般可以采取三种方法进行预习成果检查:其一,学生分小组、同桌之间互相进行检查,并对不同意见进行相互探讨,对于那些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课堂上提出并解决。这种方法的检查,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学习到其他同学更优质的预习方法,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其二,教师对预习的成果进行批改,或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抽查、提问等方式进行检查。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教师清楚地知道学生对新课的了解程度,并将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采取各种方式手段,让学生明白预习的必要性。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进行自查,将自己预习的成果与教师所教的内容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究竟有哪些方面的进步,又有哪些方面的缺陷。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一方面能让他们获得巨大进步,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加以完善,从而更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只要教师针对他们的特性,对他们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并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以及及时抽查点评预习结果,就能解决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预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小学四年级英语语音教学策略 第11篇
一、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增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意识
首先,引导学生,慢慢养成语音学习的习惯。语音主要是通过模仿和运用的方式来习得的,对语音的模仿与习得是语音学习的基本方式,也是后续语音知识学习的基础。倾听与模仿是语音学习的基础手段,良好的语音、语调需要经过大量的模仿与运用才能逐步形成。教师要好好利用早自修时间,充分发挥课本的录音磁带的示范作用,积极调动学生有节奏地进行诵读。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试着指导学生在课文上标出“↗”或者“↘”音调符号,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结合自己的手势以示升调,降调和重音。在四年级的一般疑问句的教学中,笔者觉得这样做的效果还是良好的。对于教材中的对话和一些语篇教学,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语境中体验不同的语调和不同节拍所带来的不同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教授一些朗读技巧,如连读,略读等,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语音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准每一个音,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地道、优美的语音、语调。尤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自身的模仿练习对学生来说一种熏陶和引导,这才是最方便、高效、最能感染孩子的教学资源,其作用和影响力是诸多音像媒体资源所无法替代的。为了使自己的语音更加规范,笔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语音培训,培训中特别就Let’s talk 和Story time 部分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标调训练。除此之外,教师应养成利用空余时间听音模仿的习惯。在一些课余时间,对着课本上标注的语调符号,仔细听课本录音,反复地跟读和模仿。教师应该把握学生进行良好语音学习的契机,来促成优美语音的生成。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重视语音教学的细节落实
语音教学一直是贯穿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其凸显的作用和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去进行平时语音教学呢?
1.激活教材
教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在很大程度上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有一个适度的整合,也不为视作一种资源的合理利用。
①就地取材。在我们的PEP教材就语音教学编排中,四年级的语音教学已经涉及了五大元音字母的发音状况,如:教师就可以就地取材,设计了以“我发现了什么”为题材的语音教学活动,操作如下:Step1呈现单词(Present words)。学生首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形式,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单词。Step2找出规律(Let’ s find out)。根据读的情况,列出一系列问题。Step3再读一遍(Read again),在老师的正确示范下,齐声朗读单词。Step4总结规律(Let’s say)。根据学生所列举的一系列断断续续的发现,老师试着用一种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解释这种现象---元音字母的开闭音节状态。Step5巩固知识练习(Consolidation)家庭作业:你能在课本里找出相类似的单词吗?如在教学PEP Book3 Let’s spell时,教师在教授新单词time 时,发现学生都能很快找出存在的“i e”结构并根据其发音规律,还是有不少学生能够很快读出单词time,所以教师提出另外一项活动-----启发学生再来找一找这篇课文是否还有类似结构的单词,结果学生很积极主动找出了five, nine ……
②因势利导。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元音字母的开闭音节状态发音情况,在上语音课时,教师在启发学生自主去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同时,最好能够给出与此有关的拓展性练习。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语音教学实践,自主编创了一个游戏-----单词拼装。如以学习元音字母Ii为例设计拼装游戏:
i e i e
i e i e
i e i e
i e i e
『简析』笔者在设计此类题目的时候,只把它看作是一种游戏。在这个拼装游戏中,教师不能把单词拼写的正确性作为唯一获胜的理由。应该把学生能根据已经学过的发音规律来拼写出单词,并能够在小伙伴合作过程中“准确”拼出单词的同学作为获胜者。游戏进行下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拼出一些常用单词有like, rice, nine, nice----,还有一部分学生也能够挑战难度,如:write,drive, white----。当然在作业中老师也发现一个小问题:有些单词根本不存在的,学生也在拼装出来,如:chine, bine, hise---- 单词虽然是错的,可老师也发现学生在展示他们的成果时候还是挺 “自信满满”的。笔者认为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想象力和积极性,尽管结果不是盡如人意的,可在这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带给学生的体验却是愉快的,这也已经达到了语音学习的目的了。
学生既然能够灵活地从“a e”结构过渡到“i e”结构,那么当然也能够实现从“i e”结构到“o e”结构和“u e”结构的顺利过渡,从而一起来完成学生对于五大元音字母的开闭音节发音状态的规律总结。虽然教材章节上是逐步呈现内容的,但是笔者认为集中或是分散地去呈现发音规律是出现时间的先后而已,关键还在于教师对教材整体把握和内容激活,其他的操作和应用可以在后面的环节逐步加以实施。
2.功在课堂
课堂是进行日常教学的主阵地,那么关注语音教学,首先就要关注日常课堂教学。于是笔者结合自己的语音教学一些实践活动,将四年级的语音教学归结为两块:以单个字母为主的语音教学和以字母组合为主的语音学习。单个字母的语音教学以26个字母的对应发音以及五大元音字母发音为主,而字母组合语音教学则是以常见字母为主的,如ee合一发长[i:]等。
nlc202309020705
①以巩固字母为切入点。首先以26个字母为入口:比如说小学四年级复习字母的阶段,笔者就选择了一首字母歌---letter song ( A.J.Jenkins),这首字母歌曲不仅列举一些和字母有关的单词,还很好展示了该字母在单词中一些常见发音:A is for apple, [?][?] apple; B is for ball, [b] [b] ball …… 等到字母歌唱完的时候,学生自己也能试着总结出了A→[?],B→[b],C→[k], D→[d], E→[e]…… 大部分学生把26个字母的发音学习完美地融入了在动人的音乐声中,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虽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辅音字母,什么是元音字母,也不是很了解他们有没有其他的变化,在什么情况下变化这些复杂问题,但是他们对字母的发音有了初步的掌握,对单词拼读也形成一定的潜意识,这些对他们将来的英语学习是有很有帮助的。再以元音字母为突破口:在小学四年级的字母复习阶段,学生一直被灌输着一种“五大元音字母”概念。但在大部分的时候,教师也应该注意到所谓的“五大元音字母”,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声音,是一种不具备实质意义的声音符号而已。而我们都知道,对于语言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声音是远远不够的。
在给字母家族作分类的时候,笔者发现由于对语音概念的模糊,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猜测盲目地去分类。所以教师应该正视与学生这种认知需求,在教这个“音”的同时也可以尝试授之以这个“形”,尝试让学生来认識字母A的语音符号就是[ei],E→ [i:] , I→ [ai], O→[?u], U→[ju:].师生一起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见识一下所谓的庐山真面目。
②以复习字母组合为着眼点。在日常的语音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通过字母组合发音,有意识地让学生来了解初步单词拼读规则,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些的读音规则,例如:在上PEP四上Unit5 what would you like? Part B Let’s learn Let’s do一课中关于餐具的内容,教师首先从课前热身,师生会话环节---- Who is your friend, boy or girl?入手,很自然地在黑板上书写出or这个单词,紧接着很自然地转入与or相关的单词----fork的教学中。当然教师还可以列举出跟这个组合有关更多的单词horse, pork……试着让学生多开口朗读出新单词,运用以旧引新法来教会学生读出未学过的单词,这为以后的单词学习铺平了道路。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进行总结字母组合sh发音规则的时候自编口诀:sh常发“西,西,西”; ch常发切,切,切”,ee合一发长[i:]等。
三、相得益彰,相映成趣-----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兴趣活动
1.歌曲吟唱
音乐是儿童心灵的翅膀,他们生性活泼好动,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其效果还是非常好的。相较活泼英语歌曲而言,语音教学就显得枯燥了,笔者试着去寻找这两者之间一个平衡点--------将字母的语音教学融入节奏欢快的音乐中,除此之外,笔者再结合队形变幻和舞蹈动作,将一堂字母语音课点缀的色彩斑斓。如小学四年级复习字母的阶段,笔者就选择了一首说唱类型的字母歌---letter song 。这首字母歌曲不仅列举一些和字母有关的单词,还很好展示了该字母在单词中一些常见发音:A is for apple, [?][?] apple; B is for ball, [b] [b] ball …… 等到字母歌唱完的时候,学生自己也能试着总结出了A→[?],B→[b],C→[k], D→[d], E→[e]…… 最后在参加区小学四年级英语歌曲比赛中,我校的《Letter Song》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歌曲演唱活动的排练中,学生展现出了不一般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这在课堂上是很不多见的。尤其是在一等奖这一成绩的刺激下,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喜爱,对说好英语的信心更是空前的高涨。而他们也用自己的表现和成绩刺激和激励着班上其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课本剧表演
教师应努力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锻炼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加强了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本次表演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和督促,一起研究要不要增删台词,一起品味谁的口语表达最自然,一起发现谁的肢体语言最贴切…… 这些都成为了这次活动中最珍贵的花絮。当然表演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参加校“我编我演我精彩”英语课本剧表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更加激励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
『剧本内容』如下:
Zoom:( sing)Who is wearing blue today? Blue today----- hahaha , I’m wearing blue today. Hello! I am Zoom。
Zip:Hi, I am Zip!
Zoom:Wow! Flowers!
Zip:Wow! Flowers!
Zoom:How beautiful!
Zip:How many?
Zoom:1,2,3,----
Zip:1,2,3,----
Zoom:A red flower, a blue one, a yellow one. Look!
Zip:How beautiful! I have a gift for you, too.
Zoom:Really? May I have a look?
Zip:Sure. Here you are!
Zoom:Thank you. Oh, no-----
Zip:Hahaha---
四、家校合力,其力断金-----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
教师可以发动家长,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尽量多督促孩子听英语磁带,多做模仿训练。
1.做好家校联系单
在新学期开始,笔者都会定期发给学生一张预习表格(一学期尽量要求完成2份预习记录),让家长一起配合来完成,监督孩子每天的10分钟听读练习作业,并及时完成英语预习和复习作业。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种奖励的形式,将成绩计入学期期末的总评分。
2.提倡短信交流法
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络与沟通(一个月一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英语学习情况和取得的一些进步。学生在短期内没有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教师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以短信和电话的形式了解具体的情况,询问其原因和提供一些帮助,尽量做到与家长一起协作,一起来帮助学生合作完成“家庭作业”。
理想的语音教学应该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简而言之,语音教学是随着单词和语句的教学而巧妙融入平时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对教材内容要多一点预设——滚动单词,增加学生学习的容量;对课堂要多一点空间——语音教学贯穿之中,语音学习也无处不在;对学生要多一点了解——层层递进,由简到难,给学生学习增加深度。除此之外,教师应多花点时间跟家长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尤其是在每天的听音模仿练习中,多鼓励学生和家长,多用心思去了解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语音教学源源不断地汇入到英语教学中来了!
小学四年级学习语音是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而语音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笔者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提高语音教学水平和技能,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共同克服制约语音发展的负面因素,而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要利用点点滴滴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寻觅到了学习语音的快乐,更是找到了以后的英语学习终生受用的法宝。让我们在追寻语音之美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吧!
四年级语文教学 第12篇
一、适当采用分组教学
趣味教学过程中, 经常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许多教师选择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临时分组, 然而在游戏的过程中, 组员之间表现缺乏默契, 极大地浪费了教学时间。所以, 笔者建议教师采用固定的分组策略。
以同桌两人为基本小组, 前后四人为中等小组, 8人左右为灵活机动的大组。笔者在实施这一分组手段的时候, 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组员, 可以打破同桌的界限, 在全班范围内自行组织。当然, 一定周期后, 也鼓励学生更换自己的搭档, 或者进行跨组交流。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 只需要点出其中一个组员的名称, 就由它的小组加入到活动当中, 大大节省了组织人员的时间。更重要的是, 英语学习的基础环节之一就是交流表达:固定的搭档有利于在交流方面培养默契, 提高合作的效率, 促使活动顺利进行。
简言之, 教师可以形成周期性固定的小组, 帮助学生树立起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在课间也能多多和同学进行口语交流, 为课堂的游戏做好准备工作。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竞争性活动, 不同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 调动学生参与团队竞争的积极性。
二、合理使用游戏手段
游戏设计是趣味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段, 把英语知识以游戏的形式传达给学生。然而, 游戏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 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欢乐气氛中, 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接受。因此, 在设计游戏的同时, 教师应该注意如下两点:
1. 立足于知识讲解之上
相比于边玩游戏边讲解知识, 笔者认为不妨把游戏的设计放在对知识的运用环节。例如:在学习“Dolls”这一单元时, 学生在story time和new word环节中需要掌握描述人物的表达语句和表达形式, 教师则需要把重点放在单词与搭配的教学上。
等到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词汇之后, 教师可以自己来设置类似于story time的描述游戏。可以由教师指定一名学生A, 学生A在班级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进行描述, 然后其他学生开始竞猜他的描述对象是谁。
笔者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还设计过一个“你画我说”的游戏:抽取学生分成人数对等的两组, 告诉其中一组学生要描述的对象是谁, 然后每人描述一句;对应地, 另一组的学生根据他的描述接力完成一副人物肖像;最后由其他同学看着肖像进行竞猜。
在这个游戏中, 由于画画水平的高低不一, 完成的人物肖像与竞猜结果对比时, 大家欢笑一堂。随后, 又开始对同学的口语描述进行对比, 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有的学生建议描述应该更准确;有的建议应该更具有特征性, 比如a girl with a pair of glasses;有的建议描述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在游戏环节就会如鱼得水, 能够充分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也能够对知识进行重温。
2. 注意游戏设计的全面性
大部分情况下, 教师设计的游戏环节针对的是学生的口语表达, 例如情境对话、唱歌表演, 等等。实际上, 教师也可以将其他的教学任务纳入考虑的范围, 学生的阅读、书写和听力能力同样也可以借助游戏的手段得到锻炼。
例如:笔者就曾经设计过一个“边听边做”的小游戏。学生2人为1组, 学生A任意说一个数字如“thirteen”, 学生B则用手势打出13。学生A打出13的手势, 则学生B要用英语说出“thirteen”。
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个测试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的小游戏很感兴趣, 并且迅速对它进行改编升级。学生A任意说一个数字“thirteen”的同时, 用手势打出任何一个数字如30;学生B要用手势打出学生A说的数字13, 同时翻译出学生A的手势“thirty”。这个升级版的游戏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他们在课间自发地组成小组进行这个游戏, 锻炼自己的听力、记忆和反应速度。
三、提升多媒体运用质量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使用, 课件的制作演示已经成为每位英语教师的例行工作。课件的展示具有灵活动态的特点, 也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然而, 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课件的制作上, 应该进一步提升多媒体的运用质量。
例如:在进行“Our new home”单元的教学之前, 教师可以寻求电教老师的帮助, 自己绘制一幅室内空间图, 将table, bed, skirt, white cap等物品放在不同的位子上, 结合课文进行教学。也可以自己进行添加, 如将book, kite, bike, basketball等其他物品添加起来, 适当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内容。
对学生而言, 通过观察教师亲手绘制的图形对比教学内容, 在单纯地感受到多媒体带来的感官趣味性之外, 更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亲切感, 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平易自然, 更加愉快而富有意义。
总而言之, 趣味性教学面临的是挑战, 是教师对游戏作用的清醒认知和操作尺度的适当把握。它的本质是传达知识的辅助手段, 而不能喧宾夺主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其次, 教师应该注意游戏设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使得它们更符合学生的爱好, 让英语课堂在生动愉快的环境中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会勤.浅谈小学英语游戏[J].教育实践与研究 (小学版) , 2013 (1) .
[2]李祥.小学英语趣味教学谈[J].经营着管理, 2012 (12) .
四年级语文教学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