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守恒法解题的基本技巧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守恒法解题的基本技巧(精选5篇)

守恒法解题的基本技巧 第1篇

一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 其反应前后的质量总是不变的。化学反应的本质是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 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 因此, 原子亦守恒。

例1, 38.4g铜跟适量浓硝酸反应, 铜全部反应后, 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 (忽略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 , 求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

分析:铜与硝酸反应, 由于浓度不同, 产物有NO和NO2两种。如果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比较烦琐, 需要设多个未知数。如果利用氮原子守恒解题, 将会大大减少运算步骤, 加快运算速度。反应中消耗的硝酸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仍以NO3-离子存在于溶液中, 与Cu2+结合, 另一部分转化为NO和NO2气体。

二得失电子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与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相等。也就是说, 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电子是守恒的, 这一原理广泛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各类计算。

例2, 足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NO2、N2O4和NO的混合气体, 这些气体与1.68L标况下的O2混合投入水中, 所有气体被水吸收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 Na OH, 直到铜离子恰好完全沉淀, 则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该反应过程涉及还原产物有三种, 利用化学方程式无法进行运算, 但根据题目条件, 可以根据O2的量计算。反应过程中, HNO3首先被Cu还原成氮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后被O2氧化成HNO3,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Cu失电子的总数与O2得电子的总数相等, 可以求算出Cu的物质的量, 进而求算出沉淀所需Na OH的体积。

解答:n (Cu) =2n (O2) =1.682/22.4=0.15mol

m[Cu (OH) 2]=0.1598=14.7g

三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定律是物质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 无论发生什么变化, 其中所有的电荷的代数和永远保持不变。电荷守恒定律表明, 如果某一区域中电荷增加或减少了, 那么必定有等量的电荷进入或离开该区域。在化学计算中, 电荷守恒定律经常应用于溶液中的相关计算, 在混物溶液中, 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3, 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其p H=1, c (SO42-) =0.8mol/L, c (Al3+) =0.4mol/L, 则c (K+) 为多少?

在进行解题时, 如何选择并应用上述方法对于正确快速地解答题目十分关键。首先必须明确每种守恒法的特点, 然后挖掘题目中存在的守恒关系, 最后巧妙地选取方法, 正确地解答题目。在涉及溶液 (尤其是混合溶液) 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等问题时, 应多考虑使用电荷守恒与质量守恒;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及反应前后化合价等问题时, 应多考虑使用得失电子守恒;在涉及多步复杂的化学过程的问题时, 应多考虑使用质量守恒。

高效法分析:高中生物解题技巧 第2篇

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

二、把做题当成积累

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这样字眼的题一般要答与基因、DNA有关的知识点;又如,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是单向传递的、要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掌握这些常考一些卡点的知识点,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三、贴心小经验

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所以生物学习有高效的方法很重要。

守恒法解题的基本技巧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守恒法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42-01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包含的元素种类和质量是一直不变的,这是质量守恒法的本质和依据。高中化学中的守恒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技巧。在应用守恒法时,首先需要弄清楚不同的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内在关系和变化形式,并剖析各量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掌握了这些解题步骤和本质,才能在高中化学解题中准确使用守恒法。

一、元素守恒法

所谓的元素守恒法就是指在化學反应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元素类别均为呈现明显变化,只是换了一种存在形式。因此,运用元素守恒法来解决这类化学计算题,可以有效提高解题的效率。将1.5克铝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固体物剩余,再向其中加入50毫升密度为1mol/L的盐酸,可以恰好使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消失,求原混合物中铝和过氧化钠各多少克。显然,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铝反应,无论生成沉淀还是氯酸钠,最后都被盐酸中和,即是指最后所有的铝离子和钠离子都要和氯离子结合,氯离子是恰好反应。由此可知:钠离子的物质的量+3?鄢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氯离子的物质的量=0.05mol我们可以设铝和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可得27X+78Y=1.5,3X+2Y=0.05解方程可得X=0.005 Y=0.0175则铝的质量为0.005?鄢27=0.135,则过氧化钠的质量为0.0175?鄢78=1.365.

二、化合价守恒法

化合价守恒法是指某种化合反应或化合物在反应之后生成化合物中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总数相等。例如,某种混合物含有MgO和MgBr2,经检测得知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元素的质量分数。我们知道,在任何化合物中,元素的负价总数等于元素的正价总数,由此可以推知在混合物中元素的负价总数等于元素的正价总数,即是指:镁原子个数×镁元素化合价=溴原子个数×溴元素的化合价+氧原子个数×氧元素的化合价。我们可以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溴元素的质量为X,那么38.4/24×2=X/80×1+(100-38.4-X)×2解方程可得X=40,那么溴元素的质量分数即为40/100×100%=40%。

三、电荷守恒法

电荷守恒法在化学解题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盐类的水解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当然,盐类水解问题也是高中化学解题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这类问题面前一筹莫展,然而,如果运用电荷守恒法来解决盐类水解问题,就会大大降低其难度。电荷守恒定律主要是指依据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浓度及所带电荷的关系,列出对应的方程式,并进行正确解题。电解质溶液中包含处于游离状态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它本身又呈现出电中性状态,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在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数量与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数量相等,依据这一等式关系就可以解决相关电荷问题。同样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总数必须相等且电性相同,依据这一原理进行离子方程式书写及缺项配平。

四、质量守恒法

在运用质量守恒法时应注意,必须保证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不发生任何变化。例如将一些氢氧化钾放在桌面上,暴露于空气中。经过专业测试得到氢氧化钾固体所含的碳酸钾的质量比例为7.2%,水的质量比率为2.8%,取出1克的碳酸钾固体,并将之放到密度为3 mol·L-1的50毫升盐酸中,为了中和多余的盐酸,另取浓度为1.07 mol·L-1的氢氧化钾溶液30.8毫升。然后加热中和后的溶液,直至蒸干为止,那么求最后得到的固体质量。许多同学在做这类化学题时常采用一些过程繁琐的解题模式,降低了解题效率。其实,如果深入分析已知条件、研究得出的固体就可以发现最后得到的固体是氯化钾,那么依据元素守恒法可以得到n (KCl)=n (HCl)=0.05 L×3 mol·L-1 =0.15 mol对这个等式正确求解,就可以得知氯化钾固体的质量为11.175克。

总之,合理运用守恒法可以提高化学解题效率,因此,高中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守恒法运用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进而正确解答相关化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任响.巧用“化合价”提高高中化学解题效率 [J] 未来英才,2014

元素守恒法解题例析 第4篇

例一:某铁碳合金中已有部分铁被氧化生锈(假设铁锈成分为Fe2O3),取样品19.4g,加足量的稀盐酸使它溶解,放出氢气3.36L(标况),所得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不变色,若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氧化成高价离子,需通入标准状况下氯气3.36L (不考虑Cl2与水的反应),求该合金未被氧化时铁的质量分数。

分析:要求合金未被氧化时铁的质量分数,就必须要求出合金未被氧化时的质量及其中含有的铁元素的质量。

铁元素的质量可借助题给条件直接求出。因为合金经过氧化后再加盐酸溶解,铁元素全部进入溶液且所得的溶液为FeCl2溶液,此溶液需3.36LCI2才能将其完全氧化为FeCl3,所以合金中含有的铁元素的质量为0.15mol256g/mol=16.8g。

合金未被氧化时的质量如何求呢?我们可借助下面的图示分析找到答案:

从图示中不难看出,合金未被氧化时的质量与合金氧化后的质量19.4g相比较,差值应为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可借助元素守恒求解:因为FeCl2为0.3mol(根据Cl2的量求得),所以反应中消耗的HCI为0.6mol,消耗的HCl中的氢元素一部分转化为H2,另一部分进入水中,故水的物质的量为(0.6-0.152)÷2 mol=0.15mol。因为水中的氧元素全部来源于Fe2O3,故19.4g样品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为0.15mol16g/mol=2.4g,所以合金未被氧化时的质量为17g,合金未被氧化时铁的质量分数为16.8g/17g=0.988。

例二:取由MgO和Fe2O3组成的粉末状混合物A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20gA全部溶于0.15L6.0mol/L的盐酸中,得溶液B;

②向溶液B中加足量的Fe充分反应,放出1.12L(标况)气体,同时生成溶液C,还残留有铁。

若溶液C的体积仍视为0.15L,则溶液中Mg2+、Fe2+的物质的量浓度各为多少?

分析:首先可用图示法找出实验过程中各种物质的变化情况:

从图示不难看出,盐酸中的氯元素最终全部进入MgCl2和FeCl2中,其中有一部分是通过与铁直接反进入FeCl2,其量可依据反应生成的氢气量求得(1.12L÷22.4L/mol)2=0.1mol。因此,如果假20gA中含有xomlMg、ymolFe2O3,则根据氯元素守恒质量守恒关系可得:

所以,C溶液中c (Mg2+)=0.1mol÷0.15L=0.67mol/L,进一步依据氯元素守恒可得

例三:将一定量的镁铝合金投入到500mL 1mol/L的H2SO4溶液中,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4mol/L的NaOH溶液,若要使生成的沉淀最多,应加入的这种NaOH溶液多少毫升?

分析:

从图示可看出:MgSO4、Al2(S04)3恰好转化为Mg(OH)2、Al(OH)3时沉淀最多,此时H2SO4中的与NaOH中的Na+恰好结合为Na2SO4,因此所加的NaOH溶液中所含NaOH的物质的量应为H2SO4溶液中H2SO4物质的量的二倍,NaOH溶液的体积为

守恒法解题的基本技巧 第5篇

1、在主考读题或见的瞬间要有丰富的联想。

2、对联想到知识点进行组合,选择答题有用的。

3、联想法思维方式:多向思维是指思维轨迹的多向发展,即能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思考的方式,从每个角度对话题展开立体分析,在思考问题时,能摆脱传统思维定势的约束。这样分析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入手,再选择最佳的角度。

例:“公务员”的联想,“0”的联想,“女性美”的联想.

“公务员”的联想:

党和政府职能的履行者(地位、政府公信力)

哪个部门的公务员(工作单位)

哪个个地区的公务员(工作地点)

干什么的公务员(职责管理、执法、服务)

为谁服务的公务员(服务对象、范围)

怎样当好公务员(安心、虚心、细心、公心、责任心)

当什么样的公务员(职业道德――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诚信、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相互帮助)

我能好当好公务员(素质、技能、水平)

我是怎样当上公务员的(凡进必考)

公务员的管理与约束(公务员法、工作纪律、行业规范、首问制、问责制 )

我为什么要当公务员(报考动机)

和谁合作(领导、同事、协作单位)

守恒法解题的基本技巧

守恒法解题的基本技巧(精选5篇)守恒法解题的基本技巧 第1篇一质量守恒质量守恒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 其反应前后的质量总是不变的。化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