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精选9篇)

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 第1篇

与他人讨论问题时,如何友好地表达同意或不同意。

(1)表达同意的句子。 (2)表达不同意的句子。

Exactly.确实如此。 No way.没门儿。

No problem.没问题。 Of course not.当然不。

That’s right/true.那是对的。 I don’t agree (with you).我不同意。

Yes, I think so.对,我认为是这样。 No, I don’t think so.不,我不这么认为。

All right./OK.行,可以。 I’m afraid not.恐怕不是。

I believe (guess, hope) so. I don’t think it’s very practical.

我相信(猜想、希望)是这样的 我认为这不切实际

That’s a good idea.那是一个好主意。 I can’t accept that. 我不能接受。

I agree (with you).我同意。

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 第2篇

1)语法功能

过去分词或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时,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定语从句。被修饰的词是分词所表示的行为的承受者;在逻辑上,它们是动宾关系。

The lecture given by Professor Zhang is abou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单个的过去分词作定语时,位于它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前面

the affected people受感染的人 a broken heart一颗破碎的心

a lost dog丧家之犬 a broken glass被打破的玻璃杯

Attention:过去分词修饰 something, everything, anything, nothing, somebody, nobody,those 等

第6 / 9页

不定代词时,要放在这些词后面。

Is there anything unsolved?

There is noting changed here since I left this town.

b. 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通常后置,其作用相当于定语从句。

people exposed to cholera= people who was exposed to cholera

the book recommended by Jack= the book which was recommended by Jack

the machines produced last year= the machines which were produced last year

c. 不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作定语时不表被动,只表完成。

a risen sun已升起的太阳 the gone days 逝去的时光

fallen leaves 落叶

2)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作定语的区别:

现在分词作定语,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过去分词作定语,所表示的动作在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之前发生,(或者没有一定的时间性)。

The letter posted yesterday will soon reach him.

Have you read the book recommended by your teacher?这是你老师推荐的书吗?

对比:

the changing world(正在变化的)the changed world(变化了的)

boiling water(正在沸腾的)boiled water(已经沸腾过的)

fading flowers(正在凋谢的) faded flowers(已经凋谢的)

a developing country(发展中的) a developed country(发达的)

a drowning man快要淹死的人 a drowned man已经淹死的人

falling leaves正在飘落的树叶 fallen leaves落叶

a retired worker退休工人 an escaped prisoner逃犯

3)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done)与现在分词的被动式

(being done)都可以表示―被动‖,但前者多表示一个完成了的动作,而后者则表示一个正在进行的动作.

the problem discussed yesterday

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 第3篇

本单元教学内容复杂, 史实密集, 头绪多, 史与论混合, 教学难度颇大。对于学生来说, 初中阶段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加之经济史内容相对枯燥乏味, 因此教学难度更大。倘若教学中完全依赖教材叙述, 按部就班、一点一滴地施教和学习, 其结果学生仍是学得一塌糊涂, 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 如何做才能有效地实现本单元知识教学目标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反复思考和探究, 以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知识目标要求为纲领, 以教材内容为依托, 采取优化教学内容, 细化知识要点的措施, 宏观梳理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概貌及其特点, 微观剖析重要历史现象和概念的教学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加以论述, 以期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列表归纳, 系统直观梳理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概貌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概貌”是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虽然教材对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的发展分别做了大篇幅叙述, 但教材叙述较分散, 学生难以系统把握和对比性地掌握。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列表归纳的方式, 横向突出要点, 纵向进行比较, 系统直观地梳理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概貌。

1. 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概貌

2. 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3.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

二、由此及彼, 多角度全方位梳理古代三大行业经济发展特点

“了解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特点”是课标的另一基本要求, 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的起源、生产组织、经营方式、技术水平、行业门类、世界地位等方面有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教材对这部分知识没有具体文字,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 从而解决问题, 并训练能力。

(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1)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培育和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繁多, 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2) 古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 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 (3) 古代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为铁犁牛耕, 实行精耕细作的耕作方法, 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4)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脱离农业, 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2)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 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3) 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劳动分工不断细密。 (4)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朝中后期, 民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了手工工场。 (5) 手工业地域分布广泛, 随着经济重心南移, 地域分布重心也发生相应变化。 (6)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 广受赞誉。

(3)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 我国商业起源早, 逐步发展繁荣。古代商业产生于先秦时期, 初步发展于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到宋元时期商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 (2)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 商人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商业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3) 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等全面发展。商业发展促使都市、城镇大量兴起。 (4) 古代金融发达, 类似于银行的柜房、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5) 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 “厚往薄来”。 (6) 古代商人组织历经宗族亲缘组织和业缘组织到地缘组织的发展变化, 明清时期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出现。

三、由表及里, 全面准确剖析重要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

本单元涉及许多重大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 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兼并、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等等。这些知识不仅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 而且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问题, 因此教学意义重大。对于这些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的教学, 应从原因、内容、实质和影响等方面由表及里、全面准确地剖析, 最好选择典型例题强化训练。

关于小农经济。 (1) 全面分析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铁犁牛耕的出现) ;直接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 从生产单位、生产结构、生产目的等角度掌握其特点。 (3) 强调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个体农民处境等角度对其进行认识、评价。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 (1) 分析出现的原因。 (2) 知道出现的时间、地点、部门、标志。 (3) 重点剖析缓慢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腐朽的专制制度,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其他原因:农民贫困, 国内市场狭小;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和影响等。

关于土地兼并现象。 (1) 分析根源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制度。 (2) 了解表现, 分析影响。 (3) 知道北魏至唐朝前期、明朝等时期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典型措施。 (4) 本质上认识:土地兼并是我国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封建国家在不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 (1) 知道其含义、原因、目的及商鞅最早提出。 (2) 掌握西汉武帝、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措施, 并触类旁通, 概括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基本措施。 (3) 运用两点论, 从封建社会的早晚期以及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等方法全面剖析其影响。

关于清代“闭关锁国”政策。 (1) 全面剖析实施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决定,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主观原因“天朝上国”思想。 (2) 准确把握含义: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并不是禁绝海外贸易。 (3) 运用两点论全面分析其影响。

总之, 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掌握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是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捷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 勇于探索, 我们就会如鱼得水, 灵活驾驭教学内容, 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②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知识点复杂, 头绪零乱, 教学难度颇大。为了有效地实现本单元知识教学目标, 可以采取优化教学内容, 细化知识要点的措施, 宏观梳理古代中国三大行业经济发展概貌及其特点, 微观剖析重要历史现象和概念的教学方法,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 第4篇

关键词:梳理探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度《人教版必修“梳理探究”模块的意义与对策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351)成果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材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必修课程在编排上与旧教材有一定的不同,新增了“表达交流”“名著导读”“梳理探究”三大模块。前两个模块教师在教学时处理得都较好,但“梳理探究”这一模块却成了高中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一模块的内容,优化教学效果,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梳理探究”模块的设置体现的就是“积累·整合”“发现·创新”两大方面。”在这两个目标的要求下,“梳理探究”这一模块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梳理探究”的每个专题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小课题,涉及某一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学生从学习语文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了,但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而这一模块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对已经接触过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更加深入、全面、系统的掌握。

如在《优美的汉字》这一专题的学习中,之前学生大多只知道一个字怎么写,有什么意义,但对于一个字在音节、结构、意蕴方面的特点不甚了解,因此在读古文时,遇到的障碍就较多。而且学生对于汉字在语言运用中、文化发展中、对外交流中等方面的知识和作用的了解更少,在阅读理解中有些现象就会吃不透。通过认真地学习《优美的汉字》这一专题,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认识就会提高。《古代文化常识》这一专题可以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增强学生理解古文的能力。《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专题探究了新词新语产生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它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并可以从中感悟到语言深层次的文化蕴涵。

二、方法与过程方面

“梳理探究”共设计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汉语成语》等15个专题,5册必修教材,每册3个专题,每个专题涉及的内容含量都很大。而教师往往把主要精力与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必修“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两个模块的教学中,因而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讲授“梳理探究”。因此,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代劳梳理探究的过程,将结果机械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则可以灵活多变。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个专题切分为若干个小专题。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小专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每一个小组将梳理探究的结果汇总整理出来,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汇报。最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探究结果汇总起来,汇编成册。这一过程既达到了积累创新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勤于动手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如在《汉语成语》专题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两个课题,并将学生分为两组,每个组负责一个课题,每个课题组可以进行进一步分工,然后分别对先秦诸子作品中的成语和与生活各方面有关的成语进行搜集整理,编成《先秦诸子成语手册》和《生活常用成语手册》。最后,学生对自己课题组的探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课题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分工合作,不仅增强了相互之间的感情,而且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同时,在《奇妙的对联》《新词语与流行文化》等专题中,我们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从而切实优化本专题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梳理探究”模块的内容绝大多数是从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方面设置的,在很多专题中都融入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通过学习这一模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了解历史文化,增加文化底蕴,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成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追随者和继承人。

如《优美的汉字》这一专题,从中国汉字的造字法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智慧,我们今天用的这么多汉字,它们音、形、意俱全,给我们的生活、学习、交流等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想想如果没有汉字,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不得不为他们感到骄傲与自豪。同样在《修辞无处不在》专题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修辞的妙处,同样一句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修辞的运用使语言更加多姿多彩,使表情达意更加准确、形象生动。可见,语言修辞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不得不为这些语言的妙用而赞叹。在《奇妙的对联》中,我们更是看到了文字、语言、修辞等的妙用,更为我们祖先那横溢的才华、渊博的学识、无穷的智慧、精彩的文笔所折服。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梳理 第5篇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12,世界60亿人口日;.1.6,中国13亿人口;至,世界总人口已达67亿。 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人口数量变化原因:①生产力水平;②医疗水平;③政策;④传统观念;⑤社会保障体系;⑥婚姻制度;⑦教育水平;⑧宗教信仰。 5.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①时间差异:

②空间差异:

6.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将较为稳定,有的国家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

7.中国人口问题:①人口老龄化严重(因为医疗、计划生育);②人口性别比例失调;③人口素质较低。 应对措施: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关心照顾老年人。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3.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 【辨识:人口流动,范围更大,包括人口迁移;短期。如出差、上学、度假、探亲】 2.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最小单位为县市);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3.在世界六大洲中,那些始终是人口迁入区:北美洲、大洋洲;哪些时候总是人口迁出区:亚洲、非洲;二战前迁出,二战后迁入:欧洲;二战前迁入,二战后迁出:拉丁美洲。 4.分类: ⑴、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 ⑵、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A、古代:

B、现代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就业机会、经济收入)主导作用、交通运输和通信、教育、家庭婚姻;②宗教;③个人动机和需求;④政治因素:战争、政策、政治变革;④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自然灾害、矿产资源

6.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迁入地: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城市压力;增加城市管理难度。

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 第6篇

1、文题

“论”,文体。本文为史论。“过”,错误,过错,这里用为动词;过秦论,即论秦之过。《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课文所选为上篇。

写作目的: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目的劝谏汉文帝治国施以仁政,对百姓实行宽缓政策,以使国家长治久安。

2、作者

贾谊: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

20岁为汉文帝朝博士,后迁太中大夫,深受倚重;因主张改革,遭权贵排挤、毁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复召回朝,旋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骑马坠地而死,贾谊“自伤为傅无状”,年余后郁郁而死。时年33岁。

主要著作:明人辑有《贾长沙集》,今人辑有《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较有影响的作品:《吊屈原赋》、《鵩鸟赋》、《陈政事书》(《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二、字词与语言

1、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 通 横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 通 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 通 敝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 通 呵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倔 通 崛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 通 影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有 通 又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没 通 殁

2、古今异义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今:喜爱、热爱 古:吝惜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今:划船的工具 古:盾牌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今:泛指河流 古:专指黄河

山东豪杰遂并起亡秦族也             今:山东省 古:崤山以东地区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今:全球、世界 古:一定范围的国家

分裂山河                           今:有矛盾而分开 古:划分

3、一词多义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

蒙故业,因遗策                      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weì 给予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刀戈剑戟类金属武器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棍棒类武器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军事策略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爱惜、疼爱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请,放进来

延至孝文、武、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延续到

4、虚词把握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助词 (定语后置标志)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助词 相当于“的”

夫晋,何厌之有                     助词 (宾语前置标志)

振长策而御宇内                     连词  表修饰关系

尊贤而重士                         连词 表并列关系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连词 表转折关系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连词 表因果关系

5、词类活用句

a)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 外连衡而斗诸侯                在国内 对国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彩那样 像回声那样 像影子那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在北方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瓮             用绳子

b)使动句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诸侯)相斗

会盟而谋弱秦                      使(秦)衰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使(百姓力量)愚蠢

以弱天下之民                      使(天下百姓)衰弱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同列)来朝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匈奴)退却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诸侯国)灭亡

c)名词作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做帝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                    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                         看重

e)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                          逃跑的士卒

f)成语

度长絜大            量一量长短,比一比大小

同年而语            比喻一样看待,相提并论

6、文言句式

a)判断句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被动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省略句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委命(于)下吏

蹑足(于)行伍之间,倔起于阡陌之中

三、理解与分析

1、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叙述秦王朝兴亡过程

(1) 势力的崛起

(2) 进一步扩张

(3) 始皇统一天下

(4) 王朝的覆灭

第二部分 分析秦王朝灭亡原因

对比: 陈涉与六国比    秦的盛与衰比     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写作借鉴

(1) 以观点统率材料,叙议结合;

(2) 对比的论证方法;

(3) 语言铺排渲染的辞赋色彩。

四、补充与拓展

1、补充注释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商鞅伐魏,魏使公子卬为将而击之。商鞅遗书公子卬,愿与为好会而罢 兵。会盟既已,商鞅掳公子卬而袭夺其军。其后十年间,魏屡败于秦。魏王恐,乃使使割西河之地献于秦以和。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首次合纵在前334年到前332年之间。苏秦说六国合纵,任从约长。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前3,苏秦再次约六国攻秦,楚怀王任从约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皆引兵而归。此外,前2,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秦。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政论叙史,只是一种概括方式,跟史书记载不同。

伏尸百万

这说的不是一次战役的死亡人数。秦击六国杀伤人数皆有记载。如前293年击韩伊阙,斩首24万;前273年击魏华阳军,斩首13万(《年表》作15万);前260年,破赵长平军,杀卒45万。其余不足十万者皆略而不书。

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这句话是对陈涉起义的肯定。陈涉于起义后半年即被叛徒杀死,但作者认为他是成功的,功业极大。司马迁也表示过同样的意思。《史记.陈涉世家》云:“陈胜虽已死,其所遣侯王将相竞亡秦,而涉首事也。

2、知识拓展

(1)与苏洵《六国论》比较阅读;

(2)阅读与贾谊有关的几首诗: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更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

咏贾谊

毛泽东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载同惜长沙傅 ,空白汨罗步尘埃。

(3)有条件通读《过秦论》中、下篇。

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 第7篇

解读:这是询问物品数量多少及答语的句型。

how many意思是“多少”,可以对可数名词的数量提问,后面一定要接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

2.— Happy birthday.生日快乐。

— Thank you.谢谢。

解读:祝贺生日快乐的用语及回答。happy birthday是广泛使用的生日祝福语。其后可以接“ to+某人”来具体说明祝福生日快乐的对象。针对别人的祝福,我们一定记得表达感谢thank you。

3.— How old are you? 你几岁(了)? — I’m six years old.我六岁(了)。

解读:用于询问年龄。how old意为“多大;几岁”,用于询问别人的年龄。答语中的years old可以省略,也可直接用数字回答。

4.I’m six years old.我六岁(了)。

解读:用于表达自己年龄的句型。I’m 是I am的缩写形式。

四、了解句型  1.This one, please.请给我这个。

2.It’s so fun!太有趣了!解读: fun的意思是“娱乐;乐趣”。it是主语, is是be动词。

3.Show me seven.出示七。

解读: show sb sth意为“展示某物给某人看”。也可以说show sth to sb。

4.There’s Zoom!祖姆在那儿呢!解读:此句是描述某地有某人或某物的句型。be动词要随主语的变化而变化。

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 第8篇

【1】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

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表示将来的打算、计划或安排。常与表示将来的tomorrow, next year等时间状语或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连用。各种句式变换都借助be动词完成,be随主语有am, is, are的变换,going to后接动词原形。

1) 如果表示计划去某地,可直接用be going to+ 地点

We are going to Beijing for a holiday.

2) 表示位置移动的动词,如go,come,leave,fly等常用进行时表示将来。

The bus is coming.

My aunt is leaving for Beijing next week.

3) be going to与will的区别:

1对未来事情的预测用“will+ 动词原形”表达,will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变否定句要在will后面加not, 缩略式won’t, 变一般疑问句将will提至句首。

Will planes be large in the future?

Yes, they will. / No, they won’t.

2 will常表示说话人相信或希望要发生的事情,而be going to指某事肯定发生,常表示事情很快就要发生。

I believe Lucy will be a great doctor.

3表示意愿用will.

I’ll tell you the truth.

4表示计划、打算要做的事情用be going to, 而不用will, 从不严格的语法角度而言,be going to与will二者可以互换, 但注意:

*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结构为:

There is going to / will be + n... 将会有 ......

*come, go, leave, arrive等常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

He is leaving tomorrow.

* 在条件、时间状语从句中,一般是主将从现:

If it is fine tomorrow, I’m going/will go on a trip.

一、能力训练及解析:

( )1.There ____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match this afternoon.

A. are B. is C. have D. will

解析: 在there be句型中be与后面的 真正主语 保持一致,a basketball match是单数形式,谓语动词应该使用单数形式,答案:B。

( )2. —Are there going to be any young trees soon?

—Yes, ____.

A. there be B. there is C. there are D. there are going to

解析:问句为Are there…? 其肯定回答为Yes, there are. 答案:C。

( )3.There will be fewer factories,____ ?

A. won’t there B. will there C. isn’t there D. are there

解析:there will be的反意疑问句为won’t there, 但fewer含有否定意义,在反意疑问句中,前面否定,后面疑问部分用肯定形式,答案:B。

二、实战演练

( ) 1.There __________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

A. will be going to B. will going to be

C. is going to be D. will go to be

( )2.Charlie ________ here next month.

A. isn’t working B. doesn’t working

C. isn’t going to working D. won’t work

( )3. He ______ very busy this week, he ________ free next week.

A. will be; is B. is; is

C. will be; will be D. is; will be

( )4.There ________ a dolphin show in the zoo tomorrow evening.

A. was B. is going to have

C. will have D. is going to be

( )5. –________ you ________ free tomorrow?

– No. I ________ fre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 Are; going to; will B. Are; going to be; will

C. Are; going to; will be D. Are; going to be; will be

( )6. Mother ________ me a nice present on my next birthday.

A. will gives B. will give

C. gives D. give

( )7. – Shall I buy a cup of tea for you?

–________. (不,不要。)

A. No, you won’t. B. No, you aren’t.

C. No, please don’t. D. No, please.

( )8. – Where is the morning paper?

– I ______ for you at once.

A. get B. am getting

C. to get D. will get

( )9. The day after tomorrow they ________ a volleyball match.

A. will watching B. watches

C. is watching D. are going to watch

( )10. There ________ a birthday party this Sunday.

A. shall be B. will be

C. shall going to be D. will going to be

【2】复合形容词的使用

1. 构成:数词 + 单数名词、数词 + 单数名词 + 形容词(每两词间用连字符 -)

2. 用法:常作定语,用于名词前 , 一般不单独使用。

如:an eight- year-old boy / a ten-metre-tall tree

3. 复合形容词后加复数,表示一类人或物,可独立作主语:Sixteen-year-olds 16 岁的人。

【能力训练】:

( )1.We will have a______ holiday after the exam.

A. two month B. two-month C. two-months

( )2.I think______ can choose their own life style.

A .nineteen-year-old B. nineteen-year-olds C. nineteen years old

( )3.There is a ____tree in the park.

A. four hundred years B. four-hundred-year-old

C. four-hundred-year old

( )4.Nie Haisheng had a ______flight in space.

A. five-days B. five-day C. five day’s

( )5.I’d like to spend ________holiday in the country.

A. a two-day B. two-day C. two day’s

【3】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用法:

1.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1)“If从句 + 祈使句”的句子。

例如:If you want to go, please let me know.

If the green light isn’t on, wait for a minute.

(2)“祈使句 +and(or)+ 陈述句”在意思上相当于一个带有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

注意:A.“祈使句 +and+ 陈述句”可以转化为if引导的肯定条件状语从句,且主语是第二人称。

B. “祈使句+or+陈述句”可以转化为if引导的否定条件状语从句,且主语是第二人称。

例如:Study hard and you will pass the exam. = If you study hard, you will pass the exam.

Hurry up, or you’ll be late. = If you don’t hurry up, you’ll be late.

(考题 (2010重庆中考 )Work hard,________ you may catch up withyour classmates soon.

A.orB. butC. andD. yet

思路解析:本句是“祈使句 +and”的句型,句意为“努力学习,你会很快赶上其他同学的”,and在句中表示承接关系,所以选C项。

2.if从句与主句具有以下特点:

1)当if表示未来的条件时,主句中用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即“主将从现”。

e.g. If you can’t come tomorrow, we can hold the party a little later.

明天你如果不能来,我们可迟一点举行宴会。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ll go to the Great Wall.

明天如果不下雨,我们就去长城。

2)表示如果某种条件存在,就有可能 / 不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e.g. If you don’t get up early, you will be late for school.

你如果不早点起床,上学就会迟到。

If I play games on it, it will go wrong.

如果我用它玩游戏,它就会坏掉。

3)if从句可放在主句前或主句后,从句置于主句前时,须用逗号与主句隔开,反之则不用逗号。

e.g. If it’s fine tomorrow, we can go out.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能出去。

She will be happy if she joins the party. 如果她参加聚会她会很开心的。

I’ll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if I don’t understand. 如果我不懂我会求助老师的。

【典题分析】:

1.(2010上海)We will have no water to drink ____we don’t protectthe earth.

A. until B. before C. though D. if

[ 答案 ]D.[ 解析 ]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表示“如果”。意思是如果我们不保护地球,我们将会没有水喝。

2.(2011重庆)We will plant trees tomorrow, and I don’t know ___Tomwill come and join us.

A. if B. which C. what D. where

[ 答案 ]A.[ 解析 ]if引导宾语从句,表示“是否,是不是”。意思是我们明天将会去植树,但是我不知道Tom会不会去。

—Do you know if _____finished the work?

—Not yet. If he , he____ will give me a call.

A. he’s, will finish B. he’ll, finishes

C. he’s , finishes D. he’ll , will finish

[ 答案 ]C.[ 解析 ] 问句的if引导宾语从句,表示“是否”,从句要用陈述语序,从答句Not yet. 中可以看出从句应该用现在完成时态,答句的if引导状语从句,要遵循主将从现的规律。

【(1-6单元)知识点能力提升】

Ⅰ . 单项选择:

( )1. You are sure to pass the exam ______ you study hard.

A. if B. though C. that D. since

( )2. I'll go to see the film with you ______I have time this evening.

A. whether B. so C. if D. when

( )3. ______ you study harder, you'll never pass the final exam.

A. If B. Until C. Unless D. Except

( )4.We’ll stay at home if it ______ this afternoon.

A.rain B.rains C.to rain D.raining

( )5.We will go to the Great Wall if it ______tomorrow.

A.won’t rain B.isn’t raining C.rained D.doesn’t rain

( )6.—I don’t know if he ______.

—He will come if it ______.

A.comes; won’t rain B.will come; doesn’t rain

C.comes; doesn't rain D.will come; won’t rain

( )7.Do you know what time ______.

A.the train leave B.does the train leave

C.will the train leave D.the train leaves

( )8.Do you think if______ an English film tomorrow night.

A.is there B.there is going to have

C.there is going to be D.will there be

( )9.Will you please tell me ______.

A.where Pudong Airport is

B.how far Pudong Airport was

C.how can we get to Pudong Airport

D.when was Pudong Airport built

( )10.—Do you know if he _______ to play basket ball with us?

—I think he will come if he ______ free tomorrow.

A. come; is B. comes; will be

C. will come; is D. will come; will be

Ⅱ . 请用正确的形式填空:

1. If I come, I ________ (see) you.

2. If it is fine, we ________ (go) for a walk.

3. If it rained, they _________ (stay) at home.

4. You will spoil it if you ________ (not be) careful.

5. We would be very much pleased if you ________ (come).

6. Will you help me if I________ (need) you.

7. They will get wet if it ________ (rain).

8. What a pity I haven’t got my car. If I had, I _________ ( take ) you to the airport.

9. We would answer if we ________ (can).

10. If you eat too much, you ________ (get) ill.

【参考答案】:

【1】be going to

一、能力训练及解析答案: 1.B 2.C 3.B

二、实战演练答案:

1. C 2. D 3. D 4.D 5. D 6. B 7. C 8. D 9. D 10. B

【2】复合形容词的使用答案:

【实战演练】:1. B 2. B 3. B 4.B 5. A

【(6-10单元)知识点能力提升参考答案】:

Ⅰ . 单项选择: 1-5 ACCBD 6-10 BDCAC

Ⅱ . 请用正确的形式填空:

1.will see, 2. will go 3. would stay 4. are not

5.came 6. need 7. rains 8. would take

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 第9篇

解读:这是由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用来询问他人想喝什么。回答直接用“饮料名词.”或“主语+would like+饮料名词.”。

举一反三: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你想吃什么? 2.—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你最喜欢吃什么食物? — Noodles.面条。

解读:关于回答最喜欢什么的问句,除了直接用“名词.”和“My favourite … is … ”外,还可以用下面的句型: I like … best.我最喜欢…… … is/are my favourite … 我最喜欢的……是…… 举一反三: 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Who’s your favourite teacher?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 拓展:还可以用his(他的), her(她的), Mike’s(迈克的)等,对不同的人提问。

What’s his favourite colour?他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What’s Mike’s favourite animal?迈克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3.I like salad very much.我非常喜欢沙拉。

解读:这是表达某人喜欢某物的常用句型。

like可以换成love,但没有love表示的程度深。此句型的否定句是在like前加don’t。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要用doesn’t。

四、了解句型  1.I’m hungry.我饿了。

举一反三: I’m full.我饱了。

2.Here you are.给你。

3.I love beef noodles.我喜欢吃牛肉面条。

4.Her favourite drink is milk.她最喜欢喝的饮料是牛奶。

举一反三: … favourite colour is … ……最喜欢的颜色是…… … favourite food is … ……最喜欢的食物是…… … favourite book is … ……最喜欢的书是…… … favourite animal is … ……最喜欢的动物是…… 5.It’s sweet!它很甜!6.No problem.没问题。

7.Be careful!小心!8.It looks nice!它看起来很好!举一反三: It tastes great!尝起来很棒!It smells nice.闻起来很好。

A Let’s talk知识详解重难点 1.询问对方想吃/喝什么的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 课文应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你想吃什么? A sandwich, please.请给我一个三明治。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你想喝什么? I’d like some water.我想要(喝)点水。

句型结构:

问句: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 答语:食物名称/饮品名称, please./I’d like a/an/some + 食物名称/饮品名称。

重点解析:

what: 意为“什么”,位于句首,引导特殊疑问句。

would like: 固定短语,意为“想要”。在疑问句中,would要移至主语前。

生活实例:

今天是儿童节,妈妈带着Tony去游乐场,Tony玩得非常高兴。到吃晚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来看看Tony想吃什么:

Mum: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你想吃什么? Tony: I’d like some rice and fish.我想要(吃)一些米饭和鱼肉。

知识拓展:

询问对方想吃/喝什么的其他句型:

What do you want to eat/drink? 例如: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你想吃什么? —I want a hamburger.我想要(吃)一个汉堡包。

知识链接:“would like” 用法小结 “would like”意为“想要”,相当于“want”。would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语气委婉、客气。

“Would you like...?(你想要……吗?)”是日常生活中征求对方意见的句型。其肯定回答为“Yes, please.”;

否定回答为“No, thanks.”。

例如: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你想要一杯茶吗? —Yes, please.好的,麻烦了。/No, thanks.不,谢谢。

“Would you like to...?(你愿意……吗?)”是向对方提出建议或邀请的句型。其肯定回答为“Yes, I’d like to./Yes, I’d love to.”;

否定回答为“Sorry.”。

例如:

—Would you like to play football with us? 你愿意和我们一起踢足球吗? —Yes, I’d like to.是的,我愿意。

易混辨析:“What would you like?”与“What do you like?” 两个疑问句仅一词之差,但意思却大不相同,千万不要混淆。

“What would you like?”用于询问对方想要什么。

例如:

—What would you like? 你想要什么? —I’d like a cup of coffee.我想要一杯咖啡。

“What do you like?”用于询问对方的喜好。

例如:

—What do you like? 你喜欢什么? —I like apples.我喜欢苹果。

A Let’s talk知识详解拓展点 1.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 在英语中,名词可以分为不可数名词和可教名词两类。不可数名词是指不能用数目来计算的词,如work(工作),meat(肉)等。可数名词是指能用数目来计算的词,可数名词有单教和复数两数形式。

可数名词复数的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 变化规则 读音 例词 一般情况 在词尾加-s-s在清辅音后读/s/,-s在浊辅音和元音后读/z/ map—maps bag—bags boy—boys 以-s,-sh,-x,-ch结尾的名词 在词尾加-es-es读/ɪz/ watch—watches bus—buses 以辅音宇母加y结尾的名词 先变y为i,再加-es-ies读/ɪz/ family—families 以-f或-fe结尾的名词 先变f或fe为v,再加-es-ves读/vz/ leaf—leaves knife—knives 少数可教名词复数形式的变化是不规则的。例如:man—men男人,woman—women女人,tooth—teeth牙齿,child—children儿童。

2.“Here you are.”的用法 课文应用:Here you are.给你。

“Here you are.”在英语口语中很常见,它的基本意思是“给你”。

“Here you are.”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表示把某物递给某人时,意为“给你;

拿去吧;

这就是你要的东西”。

例如:

—Pass me the keys, please.请把钥匙递给我。

—Here you are.给你。

如果别人找东西,你帮他/她找到了,你可以说:“Here you are.(你的东西在这里。)” 如果你在商店购物,售货员会对你说:“Here you are.(你要的东西在这里。)” 出租车司机把乘客带到了目的地,他/她会说,“Here you are.(你的目的地到了。)” A Let’s spell知识详解拓展点 1.字母组合ow在单词中的发音 字母组合 发音 发音要领 例词 口形示范 ow /aʊ/ /aʊ/是双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发音时,由/ɑ:/(或/æ/)音滑向/ʊ/音,前重后轻,口形随之变化。

cow奶牛,down向下,now现在 /əʊ/ /əʊ/是双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发音时,由/ə/音滑向/ʊ/音,前重后轻,口形随之变化。

snow雪,slow慢的,yellow黄色的 B Let’s talk知识详解重难点 1.询问对方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句型:

课文应用: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你最喜欢吃什么食物? Noodles.面条。

句型结构:

问句: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答语:My favourite food is + 食物名称(noodles, tomatoes...)./I like + 食物名称 + best./食物名称(+ is/are my favourite).重点解析:

what’s是what is的缩写形式。

favourite在这个问句中是形容词,用在名词前,意为“特别喜爱的;

最喜欢的”。

生活实例:

英语课上,Miss Fang正在和Jack谈论有关食物的话题。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对话: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你最喜欢吃什么食物? My favourite food is rice.我最喜欢的食物是米饭。

知识链接:

询问对方最喜欢的事物的句型 What do you like best? Which + 名词 + do you like best? 这两种句型的答语为:I like...best.例如:

—Which city do you like best? 你最喜欢哪座城市? —I like Beijing best.我最喜欢北京。

英汉有别:

虽然“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翻译成汉语是“你最喜欢吃什么食物?”,但在英语中,这里的“你”必须用your而不是you。

2.如何描述食物的味道:

课文应用:They’re delicious.它们很美味。

句型结构:It/They/食物名称(Rice, Grapes...)+ is/are+表示味道的形容词(sour, salty...).重点解析:

be动词要根据主语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则用is;

如果主语是非第三人称单数,则用are。

生活实例:星期日Jim和爸爸妈妈去看望爷爷奶奶。奶奶非常高兴,准备了Jim爱吃的菜。Jim吃着奶奶做的菜,不由得发出赞叹:

Jim: Grandma, they are tasty.奶奶,它们很美味。

Grandma: Thank you.谢谢你。

知识链接:描述食物味道的词汇 sweet甜的 sour酸的 hard硬的 salty咸的 soft软的 bitter苦的 crispy酥脆的 spicy辛辣的 delicious美味的 yummy美味的 smelly难闻的 juicy多汁的 单元重点归纳 本单元重点学习询问对方想要吃或喝什么的句型,以及询问对方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句型。现将本单元主要句型及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一、习惯搭配/短语 ① would like 想要 ② some water 一些水 ③ too much 太 ④ your favourite food你最喜欢的食物 ⑤ orange juice 橙汁 ⑥ beef noodles 牛肉面 ⑦ fish sandwiches 鱼肉三明治 ⑧ tomato soup 西红柿汤 二、惯用表达式 ① Thanks./Thank you.谢谢。/谢谢你。

② What about you? 你呢? ③ Happy birthday!生日快乐!④ Let’s see.让我们想想。

⑤ OK!好的!⑥ Here you are.给你。

三、公式化句型 询问对方想吃什么的句型及其答语 问句: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你想吃什么? 答语:I’d like a/an/ some + 食物名称.我想要(吃)一/一些…… 询问对方想喝什么的句型及其答语:

问句: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你想喝什么? 答语:I’d like some + 饮品名称.我想要(喝)一些…… 询问对方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句型及其答语:

问句:What is your favourite food? 你最喜欢吃什么食物? 答语:My favourite food is + 食物名称/I like + 食物名称 + best./食物名称(+ is/are my favourite).我最喜欢的食物是/我最喜欢……/……是我最喜欢的。)如何描述食物的味道:

食物名称 + be动词 + 表示味道的形容词.……是…… 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 一. 重点单词(能听,说,读,写的单词)sandwiches三明治 salad沙拉 hamburger汉堡 ice cream 冰淇淋tea茶 fresh新鲜的 healthy健康的 delicious美味的 hot辣的 sweet 甜的 二.三会单词(会听,说,读的单词)drink喝,饮料 thirsty渴的 favourite最喜欢的 food食物 Dear亲爱的 onion洋葱 二.语音(能分清OW的发音)发音 ow/aʊ/ flower 花 how 如何,怎样cow 奶牛wow 哇 down 向下 /əʊ/ slow 慢的 snow 雪 yellow 黄色 window 窗户 三.重点句型:(深黑色字体的要求会听,说,读,写)1...----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你想吃什么?---A sandwich,please.请给我一个三明治。

2.---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你想喝什么?---I’d like some water.我想喝点水。

3.---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你最喜欢吃什么食物?---Noodles.They are delicious.面条,面条很好吃。

4.My/His /Her favourite food is fish.我/他/她最喜欢的食物是鱼。

5.I’m hungry/thirsty.我饿了/渴了。

6.I don’t like beef but chicken is OK.我你喜欢牛肉但是鸡肉可以。

注意:单复数变化规则:一般情况加s;

以o、s、x、ch、sh结尾加es。

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精选9篇)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 第1篇与他人讨论问题时,如何友好地表达同意或不同意。(1)表达同意的句子...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