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类自由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人类自由范文(精选4篇)

人类自由 第1篇

关键词:自由基,抗氧化酶,脂褐素

自由基指能独立存在的, 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离子或分子[1]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羟离子自由基 (OH) 、过氧化氢自由基 (H2O2) 等。

人体自由基来源有两个:一来自体外, 如紫外线照射、室内外废气、烟尘、细菌等, 它们会直接导致自由基的产生;二来自体内, 人体利用氧过程中线粒体内会产生自由基 (占人体内自由基的90%) , 它是人体代谢过程的正常产物。

自由基是一类具有高度活性的物质, 在人体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生理过程如线粒体和微粒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白细胞对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均需要其参与。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可被机体的防御系统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 和抗氧化剂 (Vit E、Vit C、辅酶Q、谷胱甘肽等) 清除而不会造成危害。只有当自由基产生过多, 超出机体清除能力时, 便会对机体产生损伤。其中很平常的衰老现象就与自由基相关[2]。

衰老一般指机体发育成熟后, 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 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病变, 并最终走向死亡的过程[3]。现代科学认为:衰老死亡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 人们可以寻找一定的方法来延缓衰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人们从不同角度阐明衰老的发生机制,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1956年由哈曼提出的自由基学说。该学说认为引起人类衰老的主要原因就是细胞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自由基积累引起的毒害作用[4]。

自由基主要通过以下作用机制来促进衰老的发展:

1 脂褐素的形成

自由基性质活泼, 且极不稳定, 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而生成新的自由基与高氧化物。过量的O2-和OH氧化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引起脂质过氧化、交联、聚合成脂褐素 (一种难以消除的惰性废物) , 它堆积在细胞内, 阻止细胞内物质和信息的传递。脂褐素在皮肤细胞中堆积, 形成老年斑;在脑细胞中堆积, 则会引起记忆减退或智力障碍, 甚至导致老年性痴呆症;在心肌细胞中堆积, 心脏功能减退。胶原蛋白聚合则引起皮肤失去张力和弹性, 皱纹增多以及老年性骨质增生。这些都是衰老的基本特征。

2 线粒体DNA突变

人类线粒体DNA为一环状双链超螺旋DNA, 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线粒体DNA具有极其经济的基因排列, 没有内含子, 却有部分区域基因重复使用, 因此任何突变都可能造成重要功能的病理性变化。线粒体DNA片段缺失或点突变, 可导致机体老化、心肌缺血、老年心衰等老年性心脏疾病的发生;衰老心肌中片段缺失和遗传性氧化磷酸化中酶活性下降可导致自由基介导的脂类过氧化反应加速,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 诱导细胞凋亡

细胞的衰老性死亡就是细胞凋亡。体内的自由基特别是O2-和OH主要产生于那些具有重要功能、高度活动性、耗氧量高的组织细胞如脑细胞、神经细胞、心肌及内分泌细胞内, 并造成过度堆积, 它们通过氧化作用攻击生命大分子物质, 导致这些组织细胞内DNA、蛋白质、脂膜的损伤。诱导细胞凋亡, 加速机体老化。

4 蛋白质合成减少

自由基通过其强氧化作用对核酸进行氧化和交联, 使其发生断裂、突变, 从而严重影响遗传信息的正常转录和翻译, 使蛋白质表达量降低甚至消失, 或者产生突变蛋白质, 而蛋白质合成减少正是老年性记忆减退、智力障碍及肌肉萎缩的重要原因。

衰老是自然规律, 当体内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抗氧化酶活性下降, 自由基清除减少[5]会加快衰老的速度。如何延缓衰老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一些更多的抗氧化剂被寻找和发掘出来, 从而为人类延缓衰老, 防治疾病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素云, 王立芹, 郑稼琳, 刘晓倩.自由基与衰老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 (10) .

[2]孙善存, 张建中, 段绍瑾, 等.自由基生物学导论.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258-264.

[3]贾秀月, 高艳华, 赵晓莲, 栾海艳.自由基与抗衰老的研究概况[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 (2) .

[4]敖拉哈.衰老的自由基学说与抗氧化食物[J].家庭医学, 2008 (12) .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教案 第2篇

知识目标: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能力目标:训练准确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探求未知、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豪情。教学难点:文中引用的作用。

教具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我国“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有关图片、文字等资料;有关人类航天史上重大的事件资料。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展示课前搜集航天探索的有关资料,尤其是我国载人航天探索研究的成功突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有关资料。(激发兴趣,营造教学氛围,引出阅读文章的重点。)

二、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提出要求:

教师引导点拨,全班交流讨论。

三、问题探究 提出探究的问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探究的方式是:先由学生自己提出疑难句子,表明自己的疑惑。由学生互动解决。然后梳理出共性的关键语句和疑难问题。出示要理解的关键句子,提出问题:

a、总有一天你要离开家,去外面的世界,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家”指什么?“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指什么?)

b、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里,更不知道将会遭遇何种命运,但是他们出发了。没有这种气质,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这种气质”是什么?怎样理解“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意思?)

c、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了生命代价,不知道当时的人如何看,但我想今天应该没有人会嘲笑他的做法了,因为我们都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那个梦想的价值。(你认为“那个梦想的价值”是什么?)分组讨论,阅读探讨。

难点突破:文章引用在航天事故中遇难的人数和万户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四、积累拓展

用课件展示关于航天探索研究的成果和前景。(借以丰富学生的航天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和豪情。)

五、练习反馈 “研讨与练习三”,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六、作业

让人类拥有免除恐惧的自由 第3篇

我相信理性的意义,相信理性对于人类历史的价值。但无数事件表明,那些看起来正常的人们,可以在或短或长的时间里陷入非理性状态。有记叙文学专门记录人的疯狂行为,也有经济学家批判理性假说,用严密推理说明非理性行为的现实性。

如果人类的行为全然无理可寻,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癫狂起来,人类还有什么希望?人类若真有这种劣根性,我们探寻文明、追求制度建设又有什么意义?我持有乐观主义的秉性,宁肯相信人类理性绝非虚幻,只是理性这东西并不总是与我们贴身而行。

现在我们把十年文革作为非理性的、癫狂的时代。我经历过那个时代,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除了高中那两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之外,其他时间都没有正经上过课。武斗开始以后,我们街道的各家各戶都用陕北人特有的毛毡覆盖了窗户,说是可以防止子弹射进家里。父亲被挂纸牌游街的“罪状”之一,是说他用《毛主席语录》的塑封皮装了钞票,后来听父亲说根本没有那回事,是同事捏造诬告,荒唐的事情数不胜数。

文革前的那场“大跃进”也很疯狂。据说不少名人在自家院子里也架起炉子、砍掉花木炼钢铁。

西方中世纪也有癫狂时期。人们可以随便指一女子说她是女巫,众人验定的办法是看她被抛进水里后会不会下沉,若下沉就是真女巫,淹不死也会被烧死。而上个世纪发生在德国的法西斯暴政也是一场践踏理性的集体疯狂,数千万无辜者因此死于非命。

血腥战争结束,冷战又开始,几个大国制造的核武器足以消灭全人类好多次。冷战也消停了,人类该告别疯狂了吧?还不是。有经济学家说,眼下还没有过去的世界金融危机也和非理性有关。明明是低收入者没有购房支付能力,可是在“动物精神”的驱使下,华尔街贪婪逐利,金融创新过度,听任资产泡沫发展,终于酿成大祸。另有学者说,监管部门也有非理性的“动物精神”,其危害甚至远甚于市场体系中的牟利者。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就是美国金融监管部门不当货币政策促成的恶果,而这次金融危机,美国联邦储备局也脱不了干系。

经济学家对理性的定义更具有语义上的可交流性。理性是被假设的人的基本行为方式,其主要特点有二。人会精心算计,凡事按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去做,此其一;其二,人的行为选择有某种一致性,就是说,在相同的条件下,人会有一样的行为方式,不会变幻无常。背离这两个原则的行为可视为非理性。

人的绝对理性没有能得到严格的证明,但人有理性倾向却是可以证明的。让理性包容利己心,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必然冷酷,必然不和谐,因为在很多方面人们可以通过交易实现互利。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又似乎会干出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其极端情形被我们视为疯狂。但仔细想想,疯狂行为发生时,也不是完全无“理”可寻。

就在前几日,我读到秦晓先生的一篇文章,按他的说法,中国人的这场世纪大癫狂,是因为“人的自由、理性和权利被压抑了,最后异化了”,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出现了“一个激进主义的异化过程”。秦晓先生主张对文革做一个思想清算。可是,我还是疑惑,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多数时期总在压制自由,却未见得人类总处在癫狂状态,这里一定有更直接的原因在发生作用。

我经阅读、思考,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恐惧使人疯狂;小恐惧,小疯狂;大恐惧,大疯狂。社会心理学会对此有一套解释,这里不必细述。这还符合经济学家关于理性偏离的认识。

恐惧来自无所适从,或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来自不确定性。有了不确定性,人就很难进行利益算计,也就无法保持其一贯性,于是就远离理性。极端不确定导致极端恐惧的情形下,最合适的自保办法是把周围半径内的人都看作敌人,用乖戾、凶残的办法实现自保。生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实验,有两组实验鼠,实验者对其中一组反复进行无规则的电刺激,对另一组则进行有规则的刺激,很快前面那组实验鼠就集体发疯了。可以想象,实验鼠如此,人也差不了多少。

一位经历过文革的人士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在那段时间,我深深地感到怕。我的怕,还有他们干了一辈子革命的人的怕,在我身上凝聚成了恐惧。这其实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心理写照。

疯狂时代的领袖是不是比普通人有坚定的意志?完全不是。做过北京红卫兵司令的蒯大富就写道:“文革”当时,我们也感到很恐惧,只是在当时的情形下,想回头都回不来了。

这个话题一言难尽,留待以后再说吧。由这个思考,我充分领悟到联合国人权文件那句话的意义:让人类拥有免除恐惧的自由!

人类自由 第4篇

1、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正确认识载人航天的意义。

2、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豪情壮志。

第二部分: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能力,把握作者的观点,正确认识载人航天的意义。

2、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迄(qì)今赫赫(hè)庞大(páng)

禁锢(gù)翱翔(áo)门槛(kǎn)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庞大:

很大。表示形体、组织、数量或程度大大超过惯常的范围或标准

②气质: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

③禁锢:束缚,限制

④迄今:到目前为止。

⑤基于:由于、因为、鉴于

⑥翱翔:在天空中任意飞翔。

3.朗读课文,理清全文的思路,尝试划分文章结构。

二、检查导入

1.导入新课

10月15日,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令中国人振奋的大事,哪个同学知道这件事?(学生回答)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了中国人期待已久的太空之旅。

在杨利伟成功返回地球的当天,《中国青年报》的编辑李方发表了评论文章《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板书课题)

2.学生补充介绍中国的几次载人航天工程。

号次 发射时间 天数 航天员 主要任务

神一 11月20日凌晨 21小时 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

神二 1月16日19时22分 7天 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三 3月25日 6天 载人航天安全性提高

神四 月30日0时30分 7天 突破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五 月15日 21小时23分钟 杨利伟 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太空

神六 10月12日 115小时32分钟 费俊龙、聂海胜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任务

神七 9月25日 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神八 11月1日 7天 “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神九 6月16日18时37分, 13天 景海鹏、刘旺、刘洋 与天空一号交会对接

神十 今年6月至8月 3名

3.读写本课生字词。

4.指名学生概述课文。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

第1段:提出质疑:载人航天危险,为何不派机器人。

第2-8段:阐述人类探索载人航天意义所在:为人类赢得更大的自由,或是生命的解放。

第9-10段:表明态度:载人航天即使失败,同样能够理解和珍视着尝试和探索蕴含的巨大价值。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人类不间断地对载人航天进行探索研究的原因有哪些?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原因:想利用太空资源,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最重要的原因;为了克服自然的束缚和禁锢,以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

2.阅读了本文,你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探索精神?

明确:能够从中感受人类对航天探索的艰巨性,这种探索并不烂漫,甚至要以做出巨大的牺牲为代价。但是,尽管如此,探索浩渺宇宙,追求人类的更大自由的信念鼓舞着越来越来的宇航员离开地球家园,走向广阔无垠的宇宙太空。这就是人类进行航天探索的伟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人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探索的宏伟梦想。

3.文章引用在航天事故中遇难的人数和万户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引用宇航员遇难的数据和万户的传说,是为了更有力地阐述作者的观点:航天探索意义重大,它承载的是整个人类对更大的自由的追求,惟其重大,才不畏艰难险阻,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为此,航天探索精神更震撼人心,具有巨大的鼓舞激励作用。

4.文章列举了人类航天史上哪三个里程碑的英雄人物?意义何在?

明确:a.阿姆斯特朗b.杨利伟c.加加林他们为了实践内心的渴望,勇于追求生命更大的自由的英雄。

5.第8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照应开头,突出中心。

6.“淡蓝色的光点”指什么?卡尔《暗淡蓝点》中的这段话有什么含义?这段话与载人航天探索有什么关系?

明确:内容上告诉我们要爱惜我们唯一的家园,也流露出不满足于此,应寻求另外的空间。结构上乘上启下,引出下文。

(三)品读课文,赏析关键性语句

1.总有一天你要离开家,去外面的世界,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家”指什么?“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指什么?)

明确:“家”指我们居住的地球。“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是指浩瀚的宇宙太空。

2.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里,更不知道将会遭遇何种命运,但是他们出发了。没有这种气质,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这种气质”是什么?怎样理解“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意思?)

明确:“这种气质”是指航天史上那些宇航员不畏艰险甚至不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争取人类更大的自由而勇于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意思是指如果没有那些勇于探索未知奥秘的英雄,人类不会有今天的文明富饶,而只会停留在原始野蛮的状态中。

3.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了生命代价,不知道当时的人如何看,但我想今天应该没有人会嘲笑他的做法了,因为我们都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那个梦想的价值。(你认为“那个梦想的价值”是什么?)

明确:“那个梦想的价值”就在于鼓舞着人类的后来者为了能够克服自然的束缚和禁锢,以获得人类更大的自由,从而实现人类生命最大的解放,永不停息毫不畏惧地继续着对载人航天的研究,对宇宙太空的探索。

人类自由范文

人类自由范文(精选4篇)人类自由 第1篇关键词:自由基,抗氧化酶,脂褐素自由基指能独立存在的, 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离子或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